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静安寺路

指数 静安寺路

静安寺路(Bubbling Well Road),是中国上海市南京西路在1862年—1945年之间所使用的路名。它起初作为上海公共租界的第一批越界筑路而开辟,正式划入租界后,成为东西横贯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主干道。该路东起西藏中路,接南京路,西到大西路(延安西路),全长3866米。.

目录

  1. 51 关系: 华山路 (上海)南京东路 (上海)南京西路 (上海)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吴江路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大美晚报大華飯店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小沙渡路巴馬丹拿上海1900年代上海历史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体育大厦上海地方教会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静安寺捕房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上海犹太人总会常德公寓常德路 (上海)七君子事件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张似旭忆定村地丰路刘子山刘湛恩哈同哈沙德洋行石门一路王家厍王家沙点心店神州国光社福利公司红帮裁缝罗迦陵爱俪园靜安寺路 (上海)静安寺静安寺路 (上海)黄河路 (上海)起士林餐厅邬达克铜仁路格拉勃街梅葆玖江宁路 (上海)新闸路...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华山路 (上海)

华山路位于上海市市区,是上海市区三横三纵主干道中“西纵”的一段重要道路,自北向南依次穿过静安区、长宁区和徐汇区。华山路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初名徐家汇路,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之一。民国3年(1914年)法租界扩建南段,使路线呈现东北西南两段,成为上海法租界西面界限。民国9年(1920年)更名为海格路(Avenue Haig),1943年公共租界正式撤消,法国维希政府宣布放弃法租界,海格路更名为华山路,沿用至今。.

查看 静安寺路和华山路 (上海)

南京东路 (上海)

南京东路是中國上海市中心一条东西向马路,东起中山东一路的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其中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为商业步行街。南京东路辟筑于1851年,是上海开埠以后最早修筑的几条马路,并逐渐发展成为上海乃至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有「中華第一街」之譽稱。.

查看 静安寺路和南京东路 (上海)

南京西路 (上海)

本條目敘述上海的南京西路。關於台北的同名道路,請參見南京西路 (台北)。 南京西路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及黄浦区的一条著名街道。南京西路原称静安寺路,1945年更为现名。静安寺路在民国时期也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道是以高档与时尚著名的商业街。这个特征也一直传承到了今天。现今的南京西路是上海传统的四大传统商业街,云集了众多高档商场、写字楼包括目前上海浦西第一高楼会德丰国际广场以及酒店。同时这些现代建筑与保留下来的花园住宅、公寓等其它历史建筑一起形成了现在南京西路特有的风味。.

查看 静安寺路和南京西路 (上海)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中国上海市立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查看 静安寺路和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吴江路

吴江路,曾用名斜桥路、纳物巷,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一条东西走向道路,南临威海路,北临南京西路。道路被石门一路与石门二路相隔,分东西两段。西段接茂名北路,止于石门一路;东段接南京西路与青海路。1943年10月,道路取江苏省吴江县名,命名吴江路(Wu Kian Road)。现为一条美食休闲街,拥有多家各式料理的餐馆。此外,吴江路还设有音乐喷泉和三处3处仿铜质的雕像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查看 静安寺路和吴江路

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

大光明电影院座落于中国上海南京西路216号。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影院之一。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美誉。.

查看 静安寺路和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

大美晚报

《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侨民在上海发行的一份著名英文报纸。.

查看 静安寺路和大美晚报

大華飯店

大华饭店(Majestic Hall)為上海1920年代的一座豪华酒店。 19世纪末,上海道署下设的洋务局迁至沪西静安寺路,并在西侧戈登路口(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口)建造西式花园住宅。辛亥革命期间,上海军政府将其没收,出售给英国商人麦边,因而得名麦边花园。 1922年,麦边花园被改建为豪華的花園式旅館,取名大华饭店,主建筑为一座假三层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底层为大型宴会厅及舞池,周围是大片草坪,占地60亩。1925年,大华饭店开设了露天电影放映场。 1927年12月1日,蒋中正和宋美龄在大华饭店举行婚宴。 1929年,大华饭店易主,随后饭店建筑被拆除。1930年代初,工部局在此修筑了两条马路:大华路(今南汇路)和麦边路(今奉贤路),沿路改建市房。面向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空地,由宁波商人陈占熊开设维也纳舞场,面向戈登路(今江宁路)的空地,1935年由广东商人江耀章开设大都会花园舞厅,八角形建筑。1952年,大都会花园舞厅停业,改设書場。1988年又改设大都會欢乐园,八角形建筑于1993年拆除,改建成梅龍鎮廣場大厦。。.

查看 静安寺路和大華飯店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中国上海市立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查看 静安寺路和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

小沙渡路

小沙渡路(Route Lafayette)是中国上海市西康路(跨静安区和普陀区) 在1943年以前的路名。当时是上海公共租界内的一条较长的南北向道路。.

查看 静安寺路和小沙渡路

巴馬丹拿

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 Group,P&T)曾經稱為公和洋行,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國投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和香港留下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外滩和中环)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查看 静安寺路和巴馬丹拿

上海1900年代

1901年,哈同脱离新沙逊洋行,自己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专营房地产业。他对南京路的开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租界内的商业中心还位于南部靠近旧城的广东路和福州路,南京路当时还很冷清。不过,随着1899年公共租界向西、北、东三面大规模拓展后,从宏观角度来看,不久这里必将成为全上海新的商业中心。南京路和福建路口有一座虹庙,罗迦陵经常到那里烧香,听信该庙住持的劝说,便鼓动丈夫多多购进南京路两侧的地产。随后又出资60万两,用名贵的铁藜木铺设南京路的路面,使这马条路成为上海最为平整的道路,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博取了做善事的好名声,提升了哈同洋行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使其在南京路的房地产大为增值。不久,在1908年,东西横贯上海的该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走向也正是沿着南京路,那里成为上海交通最方便的地方,很快店铺云集,又成为上海商业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在数年间地价上涨千倍以上。一首民谣这样称赞他:“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哈同去世前,占有南京路地产的44%,永安公司、新新公司、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的地皮都是哈同的产业,两侧凡是“慈”字头的房产,如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慈丰里、慈永里等,也都是哈同的产业。 1904年,哈同开始在沪西静安寺路购地300亩,花费70万两银元,由罗迦陵聘请乌目山僧人黄宗仰设计,到1910年建成了上海最大最豪华的一座私人花园,并以罗迦陵的名字命名为爱俪园(哈同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湖沼,完全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据称是模仿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因而号称海上大观园。整个园林共有景点60余处,每处均冠以美丽的名字,是当时上海最大、最为豪华的私家花园。 Category:清朝上海 Category:1900年代中国.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1900年代

上海历史

上海历史最早可溯及距今6000余年前的马家浜与-崧-泽文化。至泰伯奔吴及周天子分封后,此地被纳入中原版图。随后的上海,由于气候温润、濒临大海,遂逐渐发展成为盐业的产区之一。东吴立国后,境内发展愈速。至唐宋时期,境内在行政区划上有了长足进展,出现了独立的县治华亭县。上海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入元后,华亭县升格为松江府,上海镇升级为上海县。明代,随着上海地区棉纺技术的改进,松江府成为全国主要的棉布生产地而被誉为“衣被天下”。黄浦江成为上海地区最大河流也形成于明代。清末,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上海成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由此开启现代化的进程。至192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首屈一指的国际都会。1978年改革开放后,上海又重新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之一。.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历史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7月的私立上海儿童图书馆,现在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其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962号。馆额——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由宋庆龄在1980年所题写。1999年,图书馆所在建筑入选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上海体育大厦

原西侨青年会大楼(Former Foreign YMCA Building),今为上海体育大厦,是一栋位于上海南京西路150号的历史建筑。其西邻国际饭店,与上海跑马厅(今人民公园)相望。西侨青年会当时是一处娱乐和体育活动会所,由美国人菲奇和洛克菲勒筹款60万两为旅沪的西方青年建造的,地皮由美国教会和在沪西方侨民共同捐款购买 上海杨浦区图书馆,故名字中的西侨指的就是西方侨民。现时,西侨青年会大楼为上海体育大厦,由上海市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上海市体育俱乐部负责管理,为上海市体育局机关所在地,底楼还有上海银行和上海真丝商厦等租户。 建筑由哈沙德洋行设计,教会建筑师安铎生主持,于1928年5月建成,后在1932年从4楼扩建至9楼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1989年,华安大楼成为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体育大厦

上海地方教会

“上海教会”是地方教会(又名基督徒聚会处、基督徒聚会所或小群)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教会,1927年-1952年,倪柝声和他的大约200位同工的工作中心,他们以上海为中心,陆续在中国南北各地建立了大约700处地方教会。.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地方教会

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两个公共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以及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静安寺捕房

上海公共租界静安寺捕房(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Bubbling Well Station),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下属14个捕房中的一个,也是在越界筑路地区设置的第一个分巡捕房。静安寺捕房设立之初位于卡德路,因此捕房初名卡德路捕房。直至1943年,公共租界被收回,静安寺捕房被撤销。.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公共租界静安寺捕房

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

1933年沪西地图,其中左上角区域为越界筑路地区 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extra-settlement roads)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界外修筑道路,并进而事实上取得了一定行政管辖权的附属于租界的“准租界”区域。與正式租界區不同,公共租界當局在越界築路區僅在特定的道路沿綫擁有警務權,並可對與道路有關的服務事項收取稅費,此區域的其他行政權仍屬於中國政府。 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开始于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1860年代,如著名的静安寺路(Bubbling Well Rd.)、新闸路(Sinza Road)、极斯非而路(Jessfield Road)、卡德路(Carter Road)等。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扩展以后,绝大部分越界筑路已被并入该租界。但自1901年以后,该租界再度向外围地区大规模越界筑路,准备将这些地段列入进一步扩展的范围。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法租界也有較大的越界築路區,但在1914年,上海法租界獲得越界築路區的警務權和稅收權,實際上等於大规模拓展法租界,将所有越界筑路全部囊括其中。受此鼓勵,上海公共租界也计划再次拓展,计划中准备将沪杭铁路以东的越界筑路都纳入租界范围。由于袁世凯政府这时正面临反对“二十一条”群众运动的压力,没有批准这个推广租界合同。英国政府正全力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最终这一大片越界筑路区直到租界收回始终维持这种特殊的准租界格局。直到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大规模越界筑路才告一段落。 20世纪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包括2大部分:沪西和沪北。共筑有大小马路接近40条,其中沪西28条。沪西越界筑路最远的地方(虹桥路西端)距离公共租界的西部边界(静安寺附近)已有10多千米。所有越界筑路所围成的区域共有47000亩(31平方千米),甚至超过正式租界的面积(33503亩,合22平方千米)。.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

上海犹太人总会

上海犹太人总会(),是一栋位于上海南京西路722号的府邸式历史建筑。 上海杨浦区图书馆原为上海巨商、著名爱国人士叶澄衷之子叶贻铨的私宅,后成为上海犹太人总会。1994年,犹太人总会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建筑为春兰集团旗下春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总部 春兰集团。.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上海犹太人总会

常德公寓

常德公寓(),原称爱林登公寓(),位于上海静安区常德路195号,靠近南京西路与愚园路。公寓在民国25年建于赫德路静安寺路,共8层,为装饰艺术派风格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其原来是意大利人拉乌尔·斐斯的房产,居住者旧时多是社会中上层人士。1994年,常德公寓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查看 静安寺路和常德公寓

常德路 (上海)

常德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在20世纪初-1943年之间名为赫德路(Hart Road)。该路分为两段:南段南起延安中路(原“福煦路”),北至安远路(原名“槟榔路”);北段南起新会路(原名“马白路”),北至苏州河。全长2811米。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的静安寺站、昌平路站和长寿路站均在常德路周边。.

查看 静安寺路和常德路 (上海)

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事件是指1936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朴、王造時、沙千里等抗日七君子遭南京國民政府逮捕的事件。.

查看 静安寺路和七君子事件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中国上海市立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查看 静安寺路和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

张似旭

张似旭(Samuel H Chang,)上海《大美晚报》中文版发行人,因宣传中国抗日战争死于极司非尔路76号特务暗杀。.

查看 静安寺路和张似旭

忆定村

忆定村,即现在的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495弄,以建设时临近的主干道路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命名,是上海市一处新式里弄小区。上海解放前,在此居住的多为高级职员、知识分子。 2005年,该小区建筑被列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查看 静安寺路和忆定村

地丰路

地丰路(Tifong Road)是中国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在1911年到1943年之间的名称。该路为南北走向,北起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南至海格路(今华山路),全长1028米。.

查看 静安寺路和地丰路

刘子山

刘子山,名云碧,字子山。山东掖县人,中国实业家、银行家,东莱银行创办者。.

查看 静安寺路和刘子山

刘湛恩

刘湛恩(Herman C. E. Liu,),湖北省阳新县人,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

查看 静安寺路和刘湛恩

哈同

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上海的一位猶太裔房地产大亨。.

查看 静安寺路和哈同

哈沙德洋行

哈沙德洋行是一家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上海颇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由美国人哈沙德(Elliott Hazzard)和菲利普斯(E.S.J.Phillips)在上海合伙创立而成。该事务所设计了上海众多有名的俱乐部、影院、公寓、银行大楼等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查看 静安寺路和哈沙德洋行

石门一路

石门一路是中国上海市静安区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长786米,宽18到19米。 1900年,工部局修筑该路北端靠近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段,以美国驻沪副领事晏摩氏名命名同孚路(Yates Road)。到1914年以前逐段延伸至长浜路(今延安中路)。沿路原多为里弄住宅。 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改名正阳路。1946年改名中正北一路。1950年再度改名为石门一路。.

查看 静安寺路和石门一路

王家厍

王家厍(),俗名王家沙,是中国上海静安区东部一老社区。 王家厍原为清朝道光年间形成的一个村落,因居民以王姓为主而得名。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逼近上海,上海英租界向西越界修筑了静安寺路(南京西路)、卡德路(石门二路)等道路,以后又陆续增辟同孚路(石门一路)、爱文义路(北京西路)等道路。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扩展,这一带均被划属公共租界的西区。20世纪初建起多座大楼。目前,该区域西为泰兴路、北为北京西路、东为大田路、南为南京西路,以住宅为主。 该区内有老字号王家沙点心店,以其地得名。.

查看 静安寺路和王家厍

王家沙点心店

王家沙点心店,是一家中华老字号的上海餐饮点心店,以生产中式传统小吃而闻名,有「上海点心状元」之称,隶属于上海梅龙镇(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45年(民国34年)的王家沙目前也经营上海菜的中菜馆,总店位于上海南京西路805号,在香港、日本等地也设有分店。 上海梅龙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梅龙镇、绿杨村、王家沙与凯司令四个老字号的餐饮与食品品牌,皆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查看 静安寺路和王家沙点心店

神州国光社

州国光社是创办于1901年的出版社,社址位於上海静安寺路福如--,由邓实、黄节創辦,1954年與其他出版社合併。.

查看 静安寺路和神州国光社

福利公司

福利公司 (Hall, Haltz & Co. Ltd.)是上海第一家百货公司,也是近代上海最大的一家外资百货公司。 英国商人霍尔(Edward Hall)创办于上海开埠初期的1848年,,1854年霍尔茨入股。福利公司与另外三家历史悠久的英资百货公司——泰兴公司(Lane, Crawford & Co.

查看 静安寺路和福利公司

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是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以浙江奉化和鄞县一批裁缝为代表的,缝制西装见长的宁波裁缝的总称,是宁波商帮的组成部分,曾经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

查看 静安寺路和红帮裁缝

罗迦陵

罗迦陵(Liza ,R,)是近代上海的英国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51年 - 1931年6月19日)的中国籍妻子,本名俪蕤(Liza),号迦陵、慈淑老人,法名太隆。.

查看 静安寺路和罗迦陵

爱俪园

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是上海在中华民国时期最大的私家花园,由犹太人富商哈同(1851年-1931年)及夫人罗迦陵(1864年-1941年)兴建。该园原址位于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查看 静安寺路和爱俪园

靜安寺路 (上海)

#重定向 静安寺路.

查看 静安寺路和靜安寺路 (上海)

静安寺

静安寺()是一座佛教寺庙,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颇具影响的名刹之一。.

查看 静安寺路和静安寺

静安寺路 (上海)

#重定向 静安寺路.

查看 静安寺路和静安寺路 (上海)

黄河路 (上海)

河路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西北部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起南京西路,北至南苏州路。长755米,宽9.1米到15.5米。 黄河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修筑于1887年,取名东台路。1899年划入上海公共租界。1904年改名派克路(Park Road)。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黄河路。 1930年代,四行储蓄会在派克路和静安寺路口兴建了国际饭店。1980年代以后,黄河路形成美食街。 Category:黄浦区 H.

查看 静安寺路和黄河路 (上海)

起士林餐厅

起士林餐厅,是中国天津市的一家著名西餐厅,开办于1901年,该餐厅的地址曾先后位于天津法租界大法国路(今和平区解放北路)和天津德租界、天津美租界交界的威廉街(今河西区解放南路)。后与当时位于天津英租界马场道(Race Course Road)与达文波道(Davenport Road)交汇处(今和平区浙江路和建设路交汇处的浙江路33号)的维克多力餐厅合并。该建筑虽然已经和原貌有较大变化,但目前仍是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静安寺路和起士林餐厅

邬达克

邬达克(Ladislav Hudec,Hugyecz László,)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上海一位有影响的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筑师,其设计的许多重要作品,现在都列为优秀近代建筑。 邬达克为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1893年1月8日生于匈牙利王国(今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个富裕的斯洛伐克人家庭。自1911年至1914年在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学习建筑学Warr, Anne: Shanghai Architecture, The Watermark Press, 2007, ISBN 978-0-949284-76-1,毕业后当选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应征入伍,在1916年被俄国哥萨克骑兵俘虏,送往西伯利亚的监狱。1918年,正在白军和红军的血腥内战如火如荼之际,在被转移经过中国边境附近时,他跳下正在行驶的火车逃生,冒险进入中国境内,前往上海,在那里加入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Curry)洋行,学习英语和汉语。1922年在上海与吉塞拉迈耶结婚。1925年独自开业,由于其才华和艺术感受力,很快成为上海较知名的建筑师之一。1947年他离开上海后,前往瑞士卢加诺定居,后去罗马。1950年他移居到美国加州伯克利,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在1958年地震期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1970年,他被埋葬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一个新教墓地。 从1918年到1941年,邬达克至少在上海留下了37件建筑作品,其中包括一些上海最著名的建筑物,例如市中心跑马厅(人民广场)附近的慕尔堂、国际饭店和大光明大戏院,但其作品始终未能跻身上海外滩这一重要建筑物展示地。他也免费设计了一系列教会建筑物。他的建筑创作风格,也从早期的20世纪初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逐渐过渡到后期的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风格。虽然其中一些建筑物已经消失,但是许多仍然存在,现在都列为优秀近代建筑。.

查看 静安寺路和邬达克

铜仁路

铜仁路(Tongren Road)是中国上海市静安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1914年—1943年间名为哈同路(Hardoon Road),南起福煦路(延安中路),北至爱文义路(北京西路),长659米,沿路为住宅区。铜仁路南京西路以南段多为商业区,如静安嘉里中心等。.

查看 静安寺路和铜仁路

格拉勃街

格拉勃街(Grub Street),又译作“寒士街” ,是一条存在于十九世纪的靠近英国伦敦旧区穆菲尔兹(Moorfields)的街道,以其聚集了大量穷困的“寒士”(Hack writer,即“雇佣作家”)、野心勃勃的诗人以及低级出版商和销售商而出名。该街存在于伦敦新闻与文化世界的边缘,循其长度可以穿到巷道、公寓大楼的狭窄入口,许多地方都保留着早期的布告牌。它的波西米亚式社会处于该落后地段的廉租房、妓院和咖啡馆之中。 根据塞缪尔·约翰逊的《英语大辞典》之定义,该词“本是一个街道的名称……主要居住着写小史、字典、诗的写作人,这里任何低下的产品都统称为格拉勃街。”早期时候,约翰逊自己也在格拉勃街居住、工作。如今的格拉勃街的形象因亚历山大·蒲柏的作品《愚人记》而流行。中国作家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称上海静安寺路为“Yellow Grub Street”(黄种人的寒士街)。 该街已不复存在,但格拉勃街自此成为对蹩脚作家、二流作品的蔑称。.

查看 静安寺路和格拉勃街

梅葆玖

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在上海出生,京劇演員,工旦行,是梅蘭芳的小兒子(第九个子女),也是僅有的一个學戲的兒子。他是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梅蘭芳京劇團团长、第七至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梅葆玖是梅兰芳家族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为梅派艺术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查看 静安寺路和梅葆玖

江宁路 (上海)

江宁路是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和普陀区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在租界时代名为戈登路(Gordon Road)。南起静安寺路,北至苏州河。全长2594米。.

查看 静安寺路和江宁路 (上海)

新闸路

新闸路是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心区的一条东西向街道,地跨黄浦区和静安区。东起西藏中路,西至万航渡路、胶州路。长3855米。 1862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筑了数条运兵道路,其中直接沟通租界的有两条:新闸路和静安寺路。最初是一条土路。1868年,新闸路划归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后,从西藏路到卡德路段铺砌了碎石路面。此后由于拥有苏州河水运的便利,沿路逐渐形成密集的住宅、商店、工厂混合分布区。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幅度拓展,该路也被划入界内。1908年,该路继续向西延伸,直到胶州路,同时在西藏路至卡德路段铺设了上海最早的电车轨道之一。.

查看 静安寺路和新闸路

1930年代上海

在1930年代,上海的繁荣达到鼎盛时期。在1920年代,汉口、广州、香港几大商埠都因为受到政治风潮的冲击,繁荣大为减色,不少中外商人转往上海发展。1928年,南京被确定为中华民国首都,原来大批聚集于北京、天津的政客又纷纷南下,其中很多都选择在上海租界中定居。.

查看 静安寺路和1930年代上海

1930年代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