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雷朗語

指数 雷朗語

bot.

目录

  1. 11 关系: 台灣南島語言台灣未識別民族平埔族群亞洲滅亡語言列表北台灣南島語族臺灣語言列表臺灣舊地名列表雷朗族排灣語群東臺灣南島語族漢字文化圈

台灣南島語言

臺灣南島語(Formosan languages),又稱為福爾摩沙語群,是一個語言分類稱呼,指台灣島內所有原住民族群之語言,分類上均屬於南島語系,並可再細分成「泰雅語群」、「排灣語群」以及「鄒語群」等三個語群,一共有28種語言,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使用人口約17萬人。另外,世居於蘭嶼的達悟族,雖官方同屬台灣原住民族,但其所使用之達悟語分類上實為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之巴丹語群,故不在此條目列項。若指稱台灣與蘭嶼兩島之所有原住民語言,方作台灣原住民族語,日治時期稱高砂語。 台灣南島語言在整個南島語系中佔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古南島語中所出現的動、植物群,常見於臺灣島內不同的地形及氣候區內,這些證據顯示臺灣南島語言十分古老。以這些語言研究上的證據作為基礎,甚至有相當多的語言學家相信台灣是整個南島民族的「祖居地」之一。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南島語系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分布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其中臺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佈的最北端」。.

查看 雷朗語和台灣南島語言

台灣未識別民族

台灣未識別民族指的是臺灣原住民族當中未獲中央政府認定的部族,以積極恢復族名的平埔族群為主,還有部份是已被列為原住民、但不認同自己現在被劃分族名的一些民族。 受理認定的原民會認為影響族群被完成認定的因素,通常包含了該族群的家譜蒐集狀況、歷史相關紀錄、和其具延續性質的語言和文化身分Abby Lee, ,Taiwan Journal,2003年8月29日,於2007年4月21日查閱。傳統文化非現代文明而缺乏的證明文件,或是族語因殖民國語言政策影響的消亡,許多因素都使族群正名運動更困難。但原住民族復興及民族自覺運動在 1980 年代的興起,都促使很多原先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族,更努力推動族群文化復興Melissa J Brown(2004年),Is Taiwan Chinese?: The Impact of Culture, Power and Migration on Changing Identities,Berkeley: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ISBN 0-520-23182-1。.

查看 雷朗語和台灣未識別民族

平埔族群

平埔族群(Taiwanese Plains Indigenous Peoples),過往稱之平埔族,是外來政權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後因隨著學術界、文化界進一步研究,認知其為多數民族集合而非僅單一民族,故當今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群,多數以「平埔族群」來泛稱。多數平埔族群至今皆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為原住民族,除了部分當前歸籍排灣族之馬卡道族及花東原歸籍阿美族之噶瑪蘭族等族人以外。 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與生番、野番等詞相對。因化番、熟番多住在「平地草埔」,故又稱平埔仔、埔仔人、平埔番(Pêⁿ-po͘-hoan;Pepohoan),其中「平埔」一詞代表「平原」或「平地」之意。到了日治時期則於《臺灣蕃人事情》一書中將臺灣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平埔族,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至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但平埔族群曾一度誤以為同為「平埔族」這個民族,後來才逐漸重新細分。 賽夏族及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來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或平埔復名運動。.

查看 雷朗語和平埔族群

亞洲滅亡語言列表

亞洲滅亡語言列表(List of extinct languages of Asia)為滅亡語言列表之一,列出的語言都是正快速衰落至語言死亡的進程中,或已經滅亡。這些滅亡或趨近滅亡的語言已經沒有人將其作為母語,也沒有人將其作為一般口語來使用。語言列表中之語言死亡的判定基準、是以該語言之最後一位作為母語的說話人死亡之日起算。.

查看 雷朗語和亞洲滅亡語言列表

北台灣南島語族

北台灣南島語族(Northern Formosan languages)為一由台灣南島語言所形成的語族,包括泰雅語群、西部平原台灣南島語族 (洪雅語、巴布拉語、巴布薩語、虎尾壟語、道卡斯語,以及邵語),以及西北台灣南島語族 (李壬癸院士將西部平原的兩種南島語巴宰語及賽夏語置放於此一語族)。 在1985年,李壬癸院士第一次提出「北台灣南島語族」的理論。Li, Paul Jen-kuei (1985).

查看 雷朗語和北台灣南島語族

臺灣語言列表

臺灣語言列表列出臺灣曾經出現或現在使用的有聲語言、無聲語言,或語言替代之符號工具、如手語和凸字等。 附有†記號者為已消亡語言。另外,台灣對於母語運動相關活動為台灣語言保護。.

查看 雷朗語和臺灣語言列表

臺灣舊地名列表

臺灣舊地名係指臺灣自開發史以來出現地名至今變革皆收納,並附錄福建金馬地區地名,但不含無從考證或不存在之地名。通常舊地名泛指台灣先人原初使用地名,隨著時空轉移與行政調整後,其中又以日治時期以及戰後國民政府進行「地名雅化」政策影響甚大,因此行政調整後的多數地區捨棄舊地名而改用新地名,形成現今臺灣大眾常用之地名,故本列表將地名變化史與行政調整變革做為完整歸納,使舊地名明確指出現今所在位置。.

查看 雷朗語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雷朗族

雷朗族(Luilang)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主要分布在新北市中和、三峽一帶,及桃園市一些地區。以魚獵、種薯等方式維生,大致在台北盆地西部、南部和桃園一帶的水陸地域活動。大約在清朝乾隆時期前後,被陸續前來墾拓的福建移民所沖散,族群現因漢化關係而難以識別。 之前將其歸為巴賽族的一支,兩族地域區別為淡水河北岸和基隆河流域為巴賽族的分布區,淡水河南岸到永和、板橋,及新店溪以南為雷朗族分布區。其主要的部落包括有南港社、雷里、龍匣口社、里末社、擺接社、武朥灣、秀朗社、龜崙蘭社、擺接社、南港社、瓦烈社等社群,而在大台北盆地加上巴賽族的部落大約有二十三社之多。.

查看 雷朗語和雷朗族

排灣語群

排灣語群(Paiwanic)為台灣原住民使用的南島語系之一,分布在台灣北中南、西部及東部高山與平地等地區,分布最廣。學者將此語群又分為北台灣南島語族、東台灣南島語族、南台灣南島語族及魯凱語群。不過,此種分類法還存在若干討論空間。Li, Paul Jen-kuei.

查看 雷朗語和排灣語群

東臺灣南島語族

東台灣南島語族(East Formosan languages)指主要分佈在東台灣的不同台灣南島語言,包括巴賽語、噶瑪蘭語、阿美語,以及復育中的西拉雅語。東台灣南島語族的說法有白樂思及李壬癸院士雙雙提出。李壬癸院士認為西拉雅語使用區域的台灣西南部平原最有可能是東台灣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從台灣西南部平原擴散到東台灣海岸接著慢慢遷移到今天的大台北地區(Li 2004)。.

查看 雷朗語和東臺灣南島語族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查看 雷朗語和漢字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