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力瀛書院,厦村,大帽山,上水,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八鄉,石崗機場,粉嶺低地,熱帶低氣壓618,牛潭尾,牛潭山,鎖羅盆,香港山峰,香港高鐵爭議,香港電台第一台,香港電台第二台,香港電台第四台,香港新界鄧氏,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香港數碼聲音廣播,麥理浩徑,錦田,蓮塘尾,雞公山 (消歧義),雙魚河,逢吉鄉,林村郊野公園。
力瀛書院
力瀛書院是香港歷史上最早記載的書院,位於新界錦田雞公嶺(舊稱桂角山),1075年(熙寧八年)由北宋進士鄧符協所建,約與涵暉書院同期建造。 書院除有正式學舍外,還有書樓、客館、學田等。據清嘉慶王崇熙著《新安縣誌·山水略》載:「桂角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多產桂,兩山競秀如角,一名龍潭山,宋鄧符築力瀛書院講學於其下,今基址尚存」。據香港歷史學者王齊樂指出:「由於鄧符的努力興學,致使當時錦田的文化大盛,成為地方上文化和教育的中心。」自力瀛書院後,新界各大小鄉村紛紛設立大大小小的書院、館、塾書室等學舍,令當地文風大盛。 力瀛書院的準確遺址已不可考,而桂角山相傳多產桂樹,雙峰如角而得名。相傳山上有一塊「鰲魚石」,不少學生愛到這塊石附近遊玩,取其「獨佔鰲頭」之意。傳說鄧符協在錦田創立力瀛書院,在旁邊修建「圭角泉」,後來力瀛書院和圭角泉都先後失修及倒塌,後人不知這兩建築物在何方,後來在錦田發現「圭角泉」石碑。.
查看 雞公嶺和力瀛書院
厦村
--(Ha Tsuen),或稱厦村鄉(Ha Tsuen Heung),坊間俗寫成「廈村」,位於元朗區西部,東面是天水圍新市鎮、南面是洪水橋、北面是流浮山。厦村與屏山、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與「廈」(即頂部有沒有一點之分)爲相通異體字,厦村村民傳統使用沒有一點的「--」字,不過由於在繁體中文中,有一點的「廈」爲正字,故此香港政府和村外人多使用「廈」字進行表述,在政府地圖以至是道路命名等都寫作「廈村」而非「--」,但如果要尊重鄉村傳統,應當寫作「--」。.
查看 雞公嶺和厦村
大帽山
大帽山(Tai Mo Shan)俗稱「大霧山」、「白果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海拔957米,比第二高的山峰鳳凰山高23米。大帽山昂然屹立新界中部,幅員廣闊,傲視同群,坡度相對平緩,其附近範圍被劃入大帽山郊野公園和城門郊野公園之內。附近則有大欖郊野公園及林村郊野公園。大帽山位於荃灣區和元朗區交界,並有小部分屬於大埔區。 大帽山上多條山脊均有俗稱,加上山體偏高,平均倚附在山脊俱在700米以上。.
查看 雞公嶺和大帽山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查看 雞公嶺和上水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 Express Rail Link Hong Kong Section;於規劃初期稱區域快線)是中國廣深港高速鐵路位於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部份,起屹於西九龍填海區西九龍站,止於與深圳的邊界,總長26公里,途經油麻地、大角咀、深水埗、葵涌以及新界的大帽山、石崗、雞公嶺、牛潭尾及米埔等地的地底。沿途不設站,最高營運時速為每小時200公里,每方行車方向每小時可以接載約10,000名乘客。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通過與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段連接,與38,000公里長的中國高速鐵路系統網絡相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工務計劃下撥款興建高鐵香港段,並最終經九鐵公司擁有該段鐵路,造價為853億港元(約合110億美元,至2015年5月超資約32%;當中鐵路系統的建造工程佔逾600億港元,非鐵路系統的工程(包括,但是不限於西九龍交通改善工程)佔逾118億港元,及對橫台山菜園村的特別優惠賠償金額佔了8,600萬港元,備用資金佔21億元。)。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於2009年10月20日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落實興建,於2010年1月16日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於同年4月動工,原定預計於2015年竣工及通車,後來延至預計於2016年竣工、並以2017年年底通車為目標,但於2015年5月因工程嚴重延誤而大幅延遲至2018年第三季通車。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獲政府委託進行高鐵香港段的設計、建造、測試和試行運作,由路政署監察項目的落實。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應以象徵式價格把營運高鐵香港段所需的土地或就該等土地所享有的權益或其他權利歸屬九廣鐵路公司,以及把高鐵香港段的動產轉讓予九鐵公司。九鐵公司將隨後按《服務經營權補充協議》,把營運高鐵香港段的授予港鐵公司。政府作為九鐵公司的唯一股東,日後九鐵公司派發股息時,政府可因九鐵公司從港鐵公司收取服務經營費而間接得益。 截至2018年3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整體工程已完成超過99%。3月23日下午,高鐵香港段項目主要工程竣工典禮在香港舉行,列車命名为「动感号」,并于4月1日开始试运行,4月3日起因出軌事故暫停試車,4月13日恢復試車。全线目標在2018年9月通車。 在2018年5月,港鐵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2018年港鐵票價調整的文件,文件中的港鐵路綫圖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命名為高速鐵路(High Speed Rail)。.
八鄉
八鄉(P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鄉村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新界原居民在此居住。八鄉的名稱來源有多個版本,較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早期共有八條村莊,因而命名為八鄉。 八鄉與屏山、厦村、十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查看 雞公嶺和八鄉
石崗機場
石崗機場(Shek Kong Airfield,)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八鄉的石崗軍營,鄰近八鄉及錦田,是香港境內第二個建造的機場。石崗機場是一個軍用機場,目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使用。另外,香港飛行總會借用石崗機場供飛行訓練及小型飛機起降之用。.
查看 雞公嶺和石崗機場
粉嶺低地
粉嶺低地是香港第二大的平原地形,僅次於元朗平原,位於新界大陸的東北部,屬梧桐河流域,平原中部有少量低矮丘陵地貌,地區行政上屬於北區,具體範圍即梧桐河和龍山的西面,大刀刃山系的北面,雞公嶺至白石凹山嶺的東面,大石磨的南面,涵蓋粉嶺、上水、古洞和蕉徑的平原地貌,自數百年前已有大量村族在此定居,農畜業發達,1940年代末有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難民在此落腳並形成大量寮屋村落,其中部於1980年代發展成粉嶺/上水新市鎮,並將在2018年後向古洞和梧桐河畔擴展。 Category:香港平原 Category:北區 (香港).
查看 雞公嶺和粉嶺低地
熱帶低氣壓618
熱帶低氣壓618(Tropical Depression 618)是2000年在香港海域形成的一个热带低气压。该热带低气压在近岸海域形成,只有被香港天文台升格。.
查看 雞公嶺和熱帶低氣壓618
牛潭尾
牛潭尾(Ngau Tam Mei),又名攸潭美(Yau Tam Mei),是香港元朗區的一個郊區,位處雞公嶺以北的峽谷中,區內由許多條非原居民村落組成,將來廣深港高速鐵路途經的地方,當地主要有一條行車柏油道路,名為牛潭尾路(Ngau Tam Mei Road),其西端近新潭路出口是雙向行車路,東端有牛潭尾濾水廠、牛潭尾動物廢料堆肥廠。 1970年代興建的新界標誌性大規模鄉郊豪宅錦繡花園便是在牛潭尾的雞公山掘山泥進行填塘工程,改變原生河流走向,導致村內失去部分河溪水源。.
查看 雞公嶺和牛潭尾
牛潭山
牛潭山是香港新界西北的一座山峰,位於元朗新市鎮和粉嶺/上水新市鎮之間,海拔337米。牛潭山原名鼇潭山,得名自其南的龍潭山(雞公嶺主峰上的東峰)上名為「鼇潭」的小溪。牛潭山東西兩半沿山脊分屬北區和元朗區,並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由牛潭山和雞公嶺之間的山坳開始,有軍車路通住潭尾軍營;而另一方向,則有小徑通住蕉徑。 牛潭山西南部為牛潭尾,是一平坦谷地和鄉村地帶。 由於牛潭山位置偏僻,亦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內,交通不便,平日極少行山人士前往,雖然山體並不陡峭,但山徑雜草較多,亦不易找到其他行山人士協助,故不適合初階行山人士郊遊。.
查看 雞公嶺和牛潭山
鎖羅盆
鎖羅盆(通鎖羅盤,英文:So Lo Pun,客家話讀音: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近荔枝窩,昔日又名鎖腦盤。由於位處偏僻及山路繁多,昔日只有在北區執勤的警察才懂入村。由於政府近年在附近豎立指示牌,進入鎖羅盤方便了。目前它是一個行山愛好者所愛到的地方http://www.hiking.com.hk/discus/messages/2192/5303.html?1103342252。而在鎖羅盤中,有一個名為鎖羅盆堤壩的地方。.
查看 雞公嶺和鎖羅盆
香港山峰
香港山峰有超過300座,分佈於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以及263多個島嶼以上。.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山峰
香港高鐵爭議
香港高鐵爭議是指於2009年下旬香港政府在推動整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計劃時,在財政支出、回收土地,以及是車站選址、設計等問題上,引起了香港社會人士關注與彼此之間的衝突。最終高鐵香港段撥款獲香港立法會通過,但此後項目興建多次延期和超支,以及内地口岸区轄權爭議,使高鐵至今仍是爭議性議題。.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高鐵爭議
香港電台第一台
香港電--第一--(RTHK Radio 1)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的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該台頻率為FM 92.6-94.4 MHz。.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電台第一台
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第二--(RTHK Radio 2)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香港電--第二--以粵語廣播,頻道定位為知識與娛樂並重的「資訊--」,以年青一代的聽眾為對象,推廣家庭價值、社會共融,支持多元文化發展。該--頻率為FM94.8-96.9MHz。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該--使用的頻率為FM 94.0 MHz、FM 103.2 MHz、FM 103.5 MHz及FM 103.7 MHz。2010年該--落地歐洲的無綫衛星收費電視,經衛星(Euro Bird 9)及IPTV覆蓋英國、南愛爾蘭、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英文科聆聽科目,由香港電--第二--作試題直播(個別情況除外,下文參照)。.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台第四台
香港電--第四--(RTHK Radio 4)是香港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74年1月啟播。現時該台頻率為FM97.6-98.9MHz。該頻道也是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 香港電台第四台以英語為主,粵語為輔廣播,定位為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及藝術台」,藉推廣美樂(Fine Music)和製作藝壇快訊、專訪及音樂外展活動,提昇大眾精神生活的素質。該台亦透過《美樂集》月刊與愛樂者聯繫,並且成立「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積極推廣室樂演奏。.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電台第四台
香港新界鄧氏
香港新界鄧氏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一個氏族,族人原居於中國江西及福建等地。北宋初期,居於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白沙鄉的鄧漢黻徙遷往廣東;南宋末年,另一支原居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的族人亦由鄧小平率領在廣東嘉應州吉梅鄉開基。.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新界鄧氏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是採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碼電視廣播標準DTMB廣播節目的地面電視。2007年12月31日起,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於首階段運行範圍包括港島北部、九龍半島、沙田部份地區及大嶼山東部,其餘地區至2008年5月至8月陸續開始運行;在新舊交替期間,兩家現有免費電視台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以模擬電視及數碼電視兩種制式同步廣播(2016年4月2日亞洲電視模擬頻道由港台電視代替)。 數碼電視廣播的優點是無鬼影、無雪花,並且改善聲音和畫面的質素,同時能提供更多電視頻道以供選擇;缺點是因為數碼量化加上畫面位元率不夠高而可能產生馬賽克現象,以及遇到接收不良時會出現起格甚至定格的情況(懸崖效應)。.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是指香港各個電台廣播頻道數碼化的計劃。數碼聲音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簡稱DAB+)是以數碼方式廣播電台節目的嶄新方法,利用數碼壓縮技術,把音樂、訪問和不同類型的電台節目等資訊轉化為一系列數碼訊號傳送,它的優點是單一頻道即可覆蓋全香港、避免受到干擾、改善音質、提供文字資訊服務,以及能提供更多廣播頻道以供選擇。 大部份頻道雖然於2012年起陸續啟播,但隨後三間經營者鳳凰優悅、DBC數碼電台及新城電台於2015至16年間陸續申請退還牌照,市場僅餘下香港電台提供數碼聲音廣播服務。2017年3月28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在6個月內、或之後盡快在切實可行的時限內,停止香港電台的數碼聲音廣播服務。.
查看 雞公嶺和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麥理浩徑
麥理浩徑(英文:MacLehose Trail)是香港最早啟用的一條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10月26日啟用,以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命名、並且由其本人主持剪綵開幕。麥理浩徑是香港最長的遠足徑,全長100公里,共分10段。麥理浩徑共有200支標距柱,約每500米一支。它起始於西貢北潭涌(大網仔路及北潭路路口,該路口設有本徑起點標誌),貫穿了西貢東、西貢西、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及大欖郊野公園,以屯門為終點(橫過青山公路及杯渡路路口的輕鐵橋下)。大部分的麥理浩徑都是依山勢而建。 1979年初,第25任港督麥理浩下令駐港英軍開闢此徑,只花了約九個月。麥理浩徑啟用初期,主要用作訓練英軍。據說當時的英軍必須在24小時內走畢全程,最快的尼泊爾軍只用了12小時多。1984年後,麥理浩徑的民用性質才日益擴大。之後陸續開闢非軍事的衛奕信徑、鳳凰徑、港島徑,以及多條郊遊徑。 1979年3月29日,即麥理浩徑落成前約七個月,麥理浩到北京會見鄧小平,得知中國一定會收回香港,香港問題正式出現。有人認為麥理浩徑的開闢和英國對香港前途憂慮有關。麥理浩徑是有意識地將新界東西及九龍半島以北的各個制高點,包括西灣山、牛耳石山、雞公嶺、馬鞍山、獅子山、大帽山等連成一線,即把新界切成兩半,而第五、六段更有二戰時留下的許多仍可使用的碉堡和軍事建設。因此有人推測麥理浩徑是一條軍事防線。邊界是第一線、麥理浩徑是第二線、維港是第三線。 2016年5月3日,國家地理頻道邀得二十位行山愛好者,嚴選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受訪者包括越野跑手、集團總裁和作家等,麥理浩徑獲評為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查看 雞公嶺和麥理浩徑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查看 雞公嶺和錦田
蓮塘尾
蓮塘尾(Lin Tong Mei),位於香港新界上水西南方,位於香港高爾夫球會南端,粉錦公路西側,與大隴谷的大龍實驗農場相鄰,該地主要村落稱爲蓮塘尾村(Lin Tong Mei Village),爲隸屬上水區鄉事委員會的認可原居民村落。 蓮塘尾村所在地本名「蓮塘」(Lin Tong),「尾」是用以表述該村落的地理位置位於蓮塘的邊緣,但隨着蓮塘尾村變得人丁興旺,「蓮塘尾」逐漸取代「蓮塘」成爲當地地名。.
查看 雞公嶺和蓮塘尾
雞公山 (消歧義)
雞公山可以指:.
雙魚河
雙魚河(Sheung Yue River)是香港新界北區梧桐河的支流,由雞公嶺及大刀屻等山溪起流經元朗八鄉、坑頭大布、古洞至河上鄉,在虎地坳與梧桐河匯合。因為雙魚河的緣故,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 雙魚河另有一英文名“River Beas”,與印度的比亞斯河(英语:Beas River)名字相同。英屬香港政府於20世紀初控制新界後曾派遣一名印度籍測量師測繪新界北部的河流,基於無法考證的原因,該測量師沒有採用河流原有的中文名稱進行記錄,而是選擇使用印度多條主要河流的名稱及其主支流關係爲他所記錄的河流重新命名,例如印度的比亞斯河爲薩特萊傑河的支流,而雙魚河在上水屠房以西匯合石上河,故石上河以薩特萊傑河英文名稱(Sutlej)命名,而雙魚河則獲分配比亞斯河之名,不過後來的政府測繪確定河道主流應是雙魚河、而石上河是支流,但兩河的英文名稱沒有因此調換。.
查看 雞公嶺和雙魚河
逢吉鄉
逢吉鄉(Fung K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的西北部,在錦田河以北,元朗沙埔村內,雞公嶺副峰南側與園山之間的山谷谷地。.
查看 雞公嶺和逢吉鄉
林村郊野公園
林村郊野公園(Lam Tsuen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9年2月23日)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得名自附近的林村。公園位於新界北部,橫跨大埔區、北區和元朗區,佔地達1,520公頃。公園範圍包括雞公嶺、大刀屻和北大刀屻三座山峰,中間為粉錦公路所分開;高處可眺望元朗平原及林村谷的景色。 其中雞公嶺部分沒有任何郊遊設施,登山難度增加 北大刀屻特別地區位於林村郊野公園之內。.
查看 雞公嶺和林村郊野公園
亦称为 374山,374號山,大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