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雅州府

指数 雅州府

雅州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七年(1729年)升雅州直隸州置,治所在雅安县(今四川省雅安市)。領一州、五縣及一地。属四川省。辖相当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和西藏自治区宁静山以东地。1913年废。.

27 关系: 天全州崔志道川主建昌道張奮翼徐景軾八塘牌坊四川省 (中華民國)四川省 (清)四川藏洋第一屆國民大會西康省代表莊學和联豫西康省郭萬俊雷鍾德雅安市雅州雅州直隸州陈三立李尧栋李念茲清光緒二年丙子恩科貢士進士列表清溪縣 (雍正)打箭鑪廳打箭鑪直隸廳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

天全州

天全州是清代四川雅州府所屬的一個州,雍正七年改天全土司為天全州。民國2年(1913年)改縣。.

新!!: 雅州府和天全州 · 查看更多 »

崔志道

崔志道,字曉芳,陝西鄠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同治元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同治四年,擔任翰林院編修。同治十二年,任廣西鄉試正考官。同治十三年,署日講起居注官。光緒五年,任四川雅州府知府。.

新!!: 雅州府和崔志道 · 查看更多 »

川主

川主,即灌口二郎、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万天川主、惠民大帝,是流行于中国巴蜀地区(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以及其它巴蜀移民聚居地的重要民间信仰,起源于唐朝及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的信仰崇拜,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以求川主保佑巴蜀免于水旱灾害。川主信仰的祭拜场所是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明清以来,川主成为了四川本土乡神,清朝川主庙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在川渝之外的川主庙则同时还兼有川人会馆的功能。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

新!!: 雅州府和川主 · 查看更多 »

建昌道

建昌道是清代到中华民国初期四川省的一個道。 整飭建昌道,順治七年十月置。駐建昌衛。職能為「督理糧儲,分巡行都司」。康熙六年七月裁。康熙八年復置,為分巡道.駐寧遠府。雍正問轄寧遠府、雅州府二府和嘉定直隸州、邛州直隸州、眉州直隸州三直隸州。乾隆十年,移駐雅州府。乾隆十三年,為分巡建昌上南道,按察使司副使銜。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加水利銜。二十五年,增轄雜谷廳、松潘廳二廳。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加兵備銜。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屬成都將軍統轄。後仍屬總督統轄。光緒三年.稱分巡建昌上南驛務兵備道。宣統三年,轄嘉定、雅州、寧遠三府和眉、邛二州。 清末改建昌道置上川南道,又称建昌上南道。为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驻雅州府(治今雅安市)。辖雅州、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二直隶州。1913年2月民国以置上川南道,治雅安县(今四川雅安市)。属四川省。辖雅安、名山、荥经、芦山、清溪、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天全、会理、盐边、越嶲厅。相当今四川大邑、眉山、乐山、自贡、甘洛、金阳以西地区,西藏江达、贡觉二县及芒康县部分地。1914年,改名建昌道。1928年,废除。.

新!!: 雅州府和建昌道 · 查看更多 »

張奮翼

張奮翼(),字翥南,一字秋澗,甘肅省涼州府鎮番縣人,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鄉試第二十三名舉人,道光二十四年會試中式第二百二十七名貢士,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

新!!: 雅州府和張奮翼 · 查看更多 »

徐景軾

徐景軾,字抑齋,行二,安徽省歙縣人,清朝官员。 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進士,歷官禮部郎中、軍機處行走、方略館協修,記名御史。出官雅州府、成都府知府,所至有政绩。 有《草心阁诗存》,俞樾为作序。.

新!!: 雅州府和徐景軾 · 查看更多 »

八塘牌坊

八塘牌坊,全稱“旌表處士殷璧光之妻六品銜庠生義璜之母李氏坊”,因位於獅子橋旁,也稱為獅子橋牌坊,位於重慶市璧山縣八塘鄉西15米,修建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是一座節孝牌坊,是重慶市璧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旌表牌坊是中國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藉以教化人心,多建在舊時的官道。八塘獅子橋牌坊亦為其中之一,位於重慶到成都的古道上,石質仿木結構,重檐山頂。檐下施斗栱四朵,次間各施斗栱兩朵。坊身、斗栱及部分額坊上有淺浮雕圖案。坊為四柱三間。 在文革時期險被拆除,但因牌坊兩端的石柱嵌在民房之中,如若拆除將會損毀村民房屋。後經當時的村主任劉太英找人進行粉刷,並寫上毛語錄才得以保存。但由於近年處理除去水泥等填充物方式不恰當,造成了大部分文字的破壞。.

新!!: 雅州府和八塘牌坊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中華民國)

四川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為「川」。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現行的四川省、重慶市比當時中華民國法定省區範圍略大。.

新!!: 雅州府和四川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清)

四川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雅州府和四川省 (清) · 查看更多 »

四川藏洋

四川藏洋(或称四川藏元、四川卢比,俗称洋钱、藏币、川卡、川洋、藏洋、藏元、赵尔丰钱等),1902年开始铸造,1958年停止流通的一种中国地方铸银币,其最初的发行目的是抵制英印卢比对藏区的入侵,主要发行流通于四川藏区,但是西藏、青海藏区、甘南藏区和云南藏区亦有流通。四川藏洋最终成功地将英印卢比逐出了康巴地区,成为康区的主要货币,但在卫藏的流通十分有限。康巴地区解放后,藏元仍在民间流通,但随着人民币的发行,逐渐淡出流通市场。至1958年,四川藏洋停止流通。 四川藏洋仿英印卢比制造,正面为光绪侧面像,背面为纹环绕着的“四川省造”四个汉字,中央有一横花子或立花子,花纹与英印卢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与英印卢比一致。.

新!!: 雅州府和四川藏洋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國民大會西康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新!!: 雅州府和第一屆國民大會西康省代表 · 查看更多 »

莊學和

莊學和(,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三十日-乾隆五十七年九月),字介南,又字小鶴,號芝園。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屬蘇州市)人,祖籍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新!!: 雅州府和莊學和 · 查看更多 »

联豫

联豫(),字建侯,原娃王,满洲正黄旗(一说内务府正白旗)人,是清朝的最后一任驻藏大臣。 清光绪年间任四川雅州府(今雅安市)知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授副都统衔,派为驻藏帮办大臣。翌年(1906年),接替有泰为驻藏大臣。联豫上任后对之前在西藏推行改革措施的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有所猜忌,但实际上继承了其改革事业。他在张荫棠整顿藏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新政,旨在加强对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治理。宣统二年(1910年)鐘穎統帥二千餘名川軍抵藏,十三世达赖喇嘛逃往英属印度,聯豫奏報朝廷,褫奪了達賴喇嘛的名號和部分官員的官階品第。与此同时聯豫起用左參贊羅長裿,在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的配合下率軍攻佔波密,消灭了波密土王,并试图进一步改土归流。但随后辛亥革命爆发,驻拉萨清军发生动乱,联豫于次年(1912年)离开西藏经印度回到内地。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终结。 Category:駐藏大臣 Category:满洲正黄旗人.

新!!: 雅州府和联豫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新!!: 雅州府和西康省 · 查看更多 »

郭萬俊

郭萬俊,四川省雅州府清溪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年(1876年),參加丙子恩科會試,得貢士第49名。殿試登進士3甲第38名。同年五月(6月3日),授內閣中書。.

新!!: 雅州府和郭萬俊 · 查看更多 »

雷鍾德

雷鍾德,派名潤身,字子脩,又字仲宣,號禹門,行二,陝西省興安府安康縣人,原籍西安府渭南縣,同治三年甲子科舉人,同治十年辛未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歷署任四川理番直隸廳同知、 石砫直隸廳同知、寧遠府知府、嘉定府知府、雅州府知府、潼川府知府、重慶府知府、成都府知府、督辦寧遠夷務。罷官後以貧卒。 光緒十年任石砫直隸廳同知時,除暴安良。盡心民事。鄉民在石砫城東黃水壩入楚大道側立德政碑。.

新!!: 雅州府和雷鍾德 · 查看更多 »

雅安市

雅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西。市境东邻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南界凉山州,西接甘孜州,北临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大相岭区,青衣江横贯中部并流经城区,南部有大渡河。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4.68万。雅安因其地多雨,素有“雨城”之称,亦是四川省主要的大熊猫栖息地。雅安曾是西康省省会,位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境内有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及“民族走廊”之称。.

新!!: 雅州府和雅安市 · 查看更多 »

雅州

雅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新!!: 雅州府和雅州 · 查看更多 »

雅州直隸州

雅州直隸州,明代和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洪武四年(1371年),改雅州直屬四川行省,省百丈縣(元朝雅州屬縣,洪武四年廢。治在今名山縣東北百丈鎮)和附郭的嚴道縣,州只領滎經縣、名山縣2縣。洪武六年(1373年),置蘆山縣。洪武十年至十三年十一月名山縣一度被廢。雅州及嚴道縣治在今雅安市。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雅州府,撫民同知駐靖西關地,在哲孟雄之北,為亞東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雅安縣。.

新!!: 雅州府和雅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陈三立

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客家人,同光體贛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出身世家,當年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又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但戊戌政變後,頗思避禍全身,甚少參與政治,自謂「神州袖手人」(憑欄一片風雲氣,來作神州袖手人)。.

新!!: 雅州府和陈三立 · 查看更多 »

李尧栋

李尧栋(),字東采,號松堂,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人,清朝政治人物。乾隆年間進士,入翰林院,出官知府,輾轉二十年之久。官至湖南巡撫。.

新!!: 雅州府和李尧栋 · 查看更多 »

李念茲

李念茲(),字鐵帆,號慕皋,直隸鹽山縣(今河北省鹽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雅州府和李念茲 · 查看更多 »

清光緒二年丙子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丙子恩科貢士及進士名單,本科為清德宗登極恩科。.

新!!: 雅州府和清光緒二年丙子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溪縣 (雍正)

清溪縣,是四川省清代所屬的一個縣,民國改名漢源縣。.

新!!: 雅州府和清溪縣 (雍正) · 查看更多 »

打箭鑪廳

打箭鑪廳,是清代四川邊陲的一個行政區,明代為長河西魚通安遠宣慰司。康熙初,明宣慰司以地歸附。雍正七年(1729年),移雅州府同知來治,置打箭鑪廳,仍隸雅州府。光緒三十年(1904年),升打箭鑪直隸廳。治所即今西康康定。.

新!!: 雅州府和打箭鑪廳 · 查看更多 »

打箭鑪直隸廳

打箭鑪直隸廳,是清代四川邊陲的一個行政區,明代為長河西魚通安遠宣慰司。康熙初,明宣慰司以地歸附。雍正七年(1729年),移雅州府同知來治,置打箭鑪廳,仍隸雅州府。光緒三十年(1904年),升打箭鑪直隸廳。治所即今西康康定。.

新!!: 雅州府和打箭鑪直隸廳 · 查看更多 »

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

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发生于1786年6月1日(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震中据推定位于康定与得妥之间,震级为7.75级,震中烈度等于或大于X。此后还有数次余震,直至6月13日停止。此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上,使得康定、泸定地区遭受了严重破坏,远至贵州、湖南等地均有震感。 据时任四川总督保宁在奏折中的记载,此次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雅州府打箭炉厅(即康定)以及冷边、沈边、咱里三个土司。其中,康定城内“城垣全行倒塌,不存一雉,文武衙署、仓库、兵房等项全塌者一百六十九间,歪斜、脱落、墙壁倾颓者三百八十四间,其完善者十止一二”,同时“城内店铺倒塌七百二十七间,压毙内地商民三十五名,其无业食力贫民计五十一户,计倒塌土房五十四间,压毙民人五人”。而冷边、沈边、咱里则“共倒塌平民瓦土房一百二十七间,压毙男妇大小四名口,其三土司穷番碉房平房共倒塌六百七十一间,压毙男妇大小一百八十一名口”。 此外,此次地震还导致了大山摧崩、堵塞大渡河从而引发了水灾,据记载雅州府属的打箭炉厅、清溪县及宁远府属的越巂厅等处有数千人受灾。.

新!!: 雅州府和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