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隆格多克

指数 隆格多克

隆格多克(法語:Languedoc)是法國南部一地區,也是法國歷史上的行省,首府是蒙彼利埃。13世紀併入法國,其地域大致屬於今日的隆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37 关系: 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埃马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十字軍東征奧克西塔尼亞巴塔里亚运动乔万娜一世亨利一世 (蒙莫朗西公爵)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弗朗索瓦 (蒙莫朗西公爵)德奥达·德·塞弗拉克保羅·巴拉斯圣库加特修道院圖盧茲喬治·撒瑪納札米歇尔·德·洛皮塔尔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聖道明行省 (法国)饥荒列表马尔贝克贝特朗·杜·盖克兰路易九世 (法兰西)路易八世 (法兰西)黎塞留阿基坦公爵阿尔芒阿尔比十字军阿方索二世 (阿拉贡)腓力二世 (法兰西)桃红葡萄酒法國鹽稅法國歷史法国法国葡萄酒月球環形山列表 (R-S)教宗列表1901年法國人口普查

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

加斯东·让-巴蒂斯特(Gaston Jean-Baptiste;)法国亲王和国务活动家。 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第三子,生于枫丹白露。他的母亲是玛丽·德·美第奇。他在出生后就获得安茹公爵爵位,后在1626年被转封为奥尔良公爵(同时还获得布卢瓦伯爵和沙特尔伯爵等称号)。1628年,他被兄长路易十三任命为名义上的指挥官,监督法军围攻被新教徒占据的拉罗歇尔(实际主持这场拉罗歇尔之圍战役的是法国首相黎塞留)。 加斯东很早就卷入一系列政治斗争之中。首先是在1622年,玛丽·德·美第奇(加斯东与路易十三之母,当时任法国摄政)与黎塞留强行安排加斯东与蒙庞西耶领地女继承人玛丽·德·波旁(后来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婚姻,导致他与当权者发生矛盾。1624年,黎塞留剥夺了玛丽·德·美第奇的摄政权力并将其赶出宫廷。加斯东获知此事后在朗格多克聚集一班贵族发动叛乱反对黎塞留,以支持其母。但叛乱者的军队很快被王军击溃,加斯东被迫逃往佛兰德。在与其兄路易十三和解后,加斯东获准返回法国。1632年,他与洛林公爵小姐玛格丽特·德·洛林在南锡秘密结婚(此时玛丽·德·波旁已去世)。1635年,他又发动暴乱反对黎塞留,结果再次被击败并被迫外逃,后来因向国王和黎塞留表示臣服而被宽赦。 由于无法消除宿怨,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不久又企图加害黎塞留。1642年,他唆使桑马尔斯侯爵亨利·夸菲耶·德·吕泽去谋杀黎塞留,阴谋败露后又卑鄙地抛弃了同伙。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路易十四继位;加斯东于该年任法军统帅,在法国北部边境指挥与西班牙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1646年,他被封为阿朗松公爵。 在1648年开始的投石党运动中,加斯东表现出骑墙的态度,在斗争双方之间时而倒向这一方,时而倒向那一方。由于企图推翻黎塞留的继任者、新的法国首相马扎然,加斯东在1652年被流放到布卢瓦,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去世。.

新!!: 隆格多克和加斯东 (奥尔良公爵) · 查看更多 »

埃马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

埃马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法国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旧制度(ancien regime)下的隆格多克,特别是农民史。.

新!!: 隆格多克和埃马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新!!: 隆格多克和十字軍東征 · 查看更多 »

奧克西塔尼亞

奧克西塔尼亞或欧西坦尼亚(奥克语:Occitània;,有时作 lo País d'Òc,即“奥克之国”),是欧洲南部的一个地区,历史上以奥克语为主要语言,并且现今仍时有使用这种语言,或在多数地方作为第二语言。这个文化区域大致包括了法国南部、摩纳哥、意大利的局部(、Guardia Piemontese)以及西班牙的小部分(阿兰谷)。欧西坦尼亚自中世纪以来作为一个语言学以及文化概念得予认同,但未曾有法律或政治实体以这个名字建立,尽管这块疆土在罗马时期作为七省以及中世纪早期作为阿基坦尼亚(或作图卢兹的西哥特王国)曾获统一。 目前,该地区一千四百万人口中大概只有五十万精通奥克语,尽管该地区更经常使用法语、意大利语、加泰罗尼亚语以及西班牙语。2006年,奥克语成为加泰罗尼亚的官方语言,加泰罗尼亚包含了1990年已将奥克语列为官方语言的阿兰谷。 在罗马统治后期(公元355后),“欧西坦尼亚”的大部份以“阿基坦尼亚”见闻,它是七省以及一个更大的普罗旺斯行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今的法国即当时称作“高卢”的北方诸省。高卢阿基坦尼亚也因此自中世纪始成为欧西坦尼亚(即利穆赞, 奥弗涅, 朗格多克 and 加斯科尼)的一个名字,在六世纪初这也包括普罗旺斯。因此历史上的不应与现今法国的阿基坦地区混淆:这也就是“欧西坦尼亚”一诩在19世纪再兴的原因。“欧西坦尼亚”与“奥克语”二词见于拉丁文最早于公元1242-1254年到1290年以及14世纪早期数年。这些文本中,间接代指这个区域为“奥克语的国家”(Patria Linguae Occitanae)。这衍生自Lenga d'òc这个字,在13世纪后期但丁使用的意大利语(Lingua d'òc)中出现。有着不寻常词尾的Occitania很可能是一个法语混成词,自òc 和Aquitània ,因此混成同一概念下的语言和疆土。Occitan和Lenga d'òc都指代那套数世纪来使用“òc”作为“是”的罗曼语族。.

新!!: 隆格多克和奧克西塔尼亞 · 查看更多 »

巴塔里亚运动

巴塔里亚(pataria)是一个11世纪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宗教运动,目的是改革圣职人员以及教省管理机构,并支持教宗制裁贩卖圣事以及圣职人员婚姻(clerical marriage)。那些参加该运动者被称为巴塔里尼(patarini,亦称 patarines 或patarenes,源自单数形式patarino),一个被其反对者选用的词汇,其含义是"ragpickers",源自米兰语(Milanese language)patee,相当于意大利语stracci, "抹布"(rags)。总地说来,patarini是出于个人虔诚的商人。patarini及其支持者与贩卖圣事的总主教们一党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1070年代中期的内战,大撒克逊起义(Great Saxon revolt)。在米兰的阿努弗(Arnulf of Milan)笔下,它获得了它最可靠的同时代编年史记录。 巴塔里亚部分是教会改革运动如上帝和平与休战(Peace and Truce of God)的结果,部分是由于米兰的社会情况。法国南部运动——如上帝和平与休战、阿尔比派——的影响波及到了巴塔里亚。在米兰继而流行于12世纪的阿尔比派运动即由巴塔里亚产生。巴塔里亚的主要对象是富有、世俗、贵族的地主以及贩卖圣事的、尼各老主义者(nicolaitan)圣职人员。巴塔里尼对米兰的主教座堂圣职人员的古老权利表示质疑,并支持额我略改革。他们加入了反对贩卖圣事、圣职人员婚姻以及娶妾的低级圣职人员的行列。圣职人员的道德也和修院纪律一样遭到攻击。在贫寒的低级圣职人员与教会的巨头们之间的矛盾重新成为焦点。 总主教圭多·达·维拉特(Guido da Velate)是巴塔里亚的一位特别的受害者。1045年,在斗士兼采邑主教阿里贝托·达·因蒂米亚诺(Ariberto da Intimiano)去世时,米兰人要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他在其统治区域内控制着主教叙任——从四名确实retti ed onesti (清正廉洁)的候选人中选出一名:安瑟谟·达·巴奇沃、阿里亚多·达·卡里玛特(Arialdo da Carimate)、兰道尔佛·科塔(Landolfo Cotta)、阿托(Atto, Archbishop of Milan|Attone)。但皇帝的选择却沦落到彻底世俗化的Guido,为人所知的是他对圣职人员婚姻、娶妾的支持,这总地来说在农村地区被接受,并在现在用尼各老主义("nicolaism")指称,见《启示录》中的一段 (2:6, 14–15)。 但是,圭多没有履行其誓言以打击贩卖圣事,故被逼迫辞职。巴塔里尼起初用他们拒绝接受从有非正式妻子或有妾的枢机手中领圣体来抗议该弊端。一些教堂门可罗雀,而另一些则平信徒盈门。该运动由其领袖们——四位被拒绝的“清正廉洁”的司铎——策划。为了缓和局势,皇帝提名Anselmo da Baggio为天主教卢卡总教区总主教——使他安全地远离米兰,而总主教绝罚了棘手的Arialdo da Carimate和Landolfo Cotta。 在教宗本笃九世之后,教宗也开始注意改革的紧迫性,教宗利奥九世谴责了圣职人员中的贩卖圣事和娶妾。当Landolfo Cotta尝试到教宗司提反九世面前表达米兰的“巴塔里尼”的立场时,总主教手下的恶棍在皮亚琴察抓住了他并几乎将他杀死。1061年的第二次袭击得手了。1060年,教宗尼各老二世在圣伯多禄·达弥盎(Peter Damiani)和Anselmo da Baggio的指导下,派了一个代表团到米兰,使该城恢复了平静。 在Landolfo死后,他的兄弟圣额勒姆巴德(Erlembald)接替了他的位置。他将该运动从最初的社会宗教性质转变为主要是军事性质。此时,“巴塔里亚”获得了教宗们——教宗历山二世和额我略七世的支持,而圣安博的位子则陷入了分裂和战争,直到总主教安瑟莫三世(Anselm III)重建了秩序。 奥克语词汇“pataric”后来成了Cathar(阿尔比派信徒)的同义词。游吟诗人雷蒙·乔丹(Raimon Jordan)之妻据报便是一位“pataric”。也有来自一位亚历山大基督教囚犯的谣传称,巴塔里尼们已经与穆斯林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十字军东征。这些谣传使菲奥雷的约阿基姆(Joachim of Fiore)着迷,他利用其编出了一个“自海来的野兽”与“自陆来的野兽”之联盟的启示理论。.

新!!: 隆格多克和巴塔里亚运动 · 查看更多 »

乔万娜一世

乔万娜一世(Giovanna I di Napoli,),又称安茹的乔安娜,自1343年起为那不勒斯女王、普罗旺斯和佛卡尔基尔女伯爵。她还是亚盖亚女大公,要求耶路撒冷王国和西西里王国的王位。在她的长任期内她卷入大量内外冲突。她四次结婚。.

新!!: 隆格多克和乔万娜一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一世 (蒙莫朗西公爵)

亨利一世,第三代蒙莫朗西公爵(Henri I de Montmorency,),法国元帅和法国统帅(Constable of France),当维尔领主(Sieur de Damville),1563年-1614年任朗格多克(Languedoc)总督。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天主教政治派内温和派领袖。相传他是文盲。 他是蒙莫朗西公爵弗朗索瓦之弟,曾在各战场作战。1563年任朗格多克总督,1566年晋升法国元帅。作为天主教政治派领袖,他不服从王国政府和巴黎,自行治理朗格多克。1574年10月图卢兹最高法院以阴谋反对国王的指控将他逮捕。1579年他的兄长弗朗索瓦去世后继承蒙莫朗西公爵。 1593年承认亨利四世为法国国王,12月为了将他调离郎格多克,亨利四世任命他担任王室统帅(Constable of France)的顯赫职务,這個職位當初讓其父老蒙莫朗西扶搖直上,成為法王法蘭西斯一世與亨利二世時代的第一重臣。.

新!!: 隆格多克和亨利一世 (蒙莫朗西公爵)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

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第四代蒙莫朗西公爵 Henri II de Montmorency,4me Duc de Montmorency(1595年~1632年10月30日)法国贵族和政治家,反抗樞機主教黎塞留的叛亂分子,以叛逆罪处决,从而使蒙莫朗西贵族领地终结。 亨利·德·蒙莫朗西是第一代蒙莫朗西公爵安内·德·蒙莫朗西的孙子,亨利一世·德·蒙莫朗西之子。1608年繼其父任朗格多克總督,1612年升海軍元帥,1614年封蒙莫朗西公爵。1621年~1630年,他在首相黎塞留策划的旨在消除胡格诺派特权的一系列战争中战功卓著(曾参加蒙托邦和蒙彼利埃包围战),1625年指挥舰队夺回雷岛和奥莱龙岛,1628年在朗格多克与胡格诺派著名的领袖德罗昂(duke of Rohan)作战并打败他。1629-1630年任皮埃蒙特总督,在阿维利亚那击败西班牙人。1630年因為他帶領法軍在曼托瓦及蒙費拉托爵位繼承戰爭中獲勝與卓越表現,於12月晋升法国元帅。但他不久即与枢机主教黎塞留发生严重矛盾,加入奥尔良公爵加斯东的派别活动。1632年,蒙莫朗西率领朗格多克的封建领主参加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发动的叛乱,反对黎塞留和国王路易十三。然而他很快便被路易十三的将领绍姆贝格元帅在卡斯泰尔诺达里(Castelnaudary)击败(1632年9月1日),本人被俘。在图卢兹高等法院受审,尽管有多位贵族为他求情,但在黎塞留的坚持下,蒙莫朗西仍以叛逆罪被斩首处决。他的头衔传递给他的妹妹孔代王妃夏洛特-玛格丽特·德·蒙莫朗西(Charlotte-Marguerite, princess of Condé),並由其夫孔代亲王亨利二世·德·波旁继承,再傳給長子大孔代。.

新!!: 隆格多克和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 (蒙莫朗西公爵)

弗朗索瓦,第二代蒙莫朗西公爵(François, Duc de Montmorency,)第一代蒙莫朗西公爵安内长子。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天主教温和派的领袖。 他的头衔有蒙莫朗西公爵、丹马当伯爵(Count of Dammartin)、夏多布里昂男爵(Baron of Chateaubriant)和亚当岛勋爵(Lord of L'Isle-Adam)。此外,還有法国骑士团大团长(grand master)和法兰西世卿(Peerage of France)。.

新!!: 隆格多克和弗朗索瓦 (蒙莫朗西公爵) · 查看更多 »

德奥达·德·塞弗拉克

约瑟夫-玛利亚·德奥达·德·塞弗拉克(Joseph-Marie Déodat de Séverac,,法國作曲家。出生于法国南部朗格多克地区的一个小镇,到圣乐学校师从丹第学习。后来他结识了阿尔贝尼兹,成为他的助手,并在他死后续写了他的一些未完成作品。晚年居住在法国和西班牙边境地区。塞弗拉克的音乐体现了普罗旺斯和加泰罗尼亚民间文化的深刻影响,作品中大量采用民间元素,并结合运用印象派的写作手法,音乐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该墓 德奥达·德·塞弗拉克.

新!!: 隆格多克和德奥达·德·塞弗拉克 · 查看更多 »

保羅·巴拉斯

保羅·弗朗索瓦·讓·尼古拉,子爵 (1755年6月30日至1829年1月29日),俗稱保羅·巴拉斯,是一位 法蘭西大革命時期政治家及1795年至1799年法蘭西督政府的主要執行領導者。.

新!!: 隆格多克和保羅·巴拉斯 · 查看更多 »

圣库加特修道院

圣库加特修道院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圣库加特-德尔巴列斯,建立于公元9世纪。14世纪时,它成为了巴塞隆納伯國最重要的修道院。 它的主要特点是是巨大的罗曼式回廊。.

新!!: 隆格多克和圣库加特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圖盧茲

圖盧茲(法语:Toulouse)位於法國西南部加龍河畔,大致处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中点,为上加龍省、欧西坦尼亚大区首府,距巴黎590公里(366英里)。截至2013年1月1日,图卢兹大市拥有1,291,517居民,是法國第四大城市,仅次于巴黎(1210万),里昂 (210万),和马赛(170万)。 圖盧茲是欧洲航天产业的基地,空中巴士、伽利略定位系統、SPOT卫星的總部,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的图卢兹航天中心(CST),欧洲最大的航天中心都位于这里。欧洲最大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和EADS公司的子公司EADS Astrium Satellites也是图卢兹的重要存在。著名的图卢兹大学创办于122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有超过97,000的学生,与里尔并列法国第三大大学校园,仅次于巴黎大学和里昂大学。, Consulté le 11/09/2007 图卢兹是前朗格多克省的首府(省级区划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取消)。现在它是南-比利牛斯大区的首府,该区是法国本土最大的地区。它也是上加龙二级行政区的首府。.

新!!: 隆格多克和圖盧茲 · 查看更多 »

喬治·撒瑪納札

喬治·撒瑪納札(George Psalmanazar;)是一位聲稱自己為福爾摩沙(今臺灣)原住民的法國人。他在英國出版了一部名為《福爾摩啥》的民族誌,內容概述了關於福爾摩沙的歷史、地理、文化、語言字母等,一時驚動歐洲上層社交圈,並翻譯成多國語言刊行,但在幾年之後便被揭穿是一本偽書。之後,他成為一位神學散文家,並與塞繆爾·詹森及多名英國18世紀著名文學家成為朋友及熟人。.

新!!: 隆格多克和喬治·撒瑪納札 · 查看更多 »

米歇尔·德·洛皮塔尔

米歇尔·德·洛皮塔尔(Michel de l'Hôpital,),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掌玺大臣。口才辨給的他支持对宗教宽容,并试图把国家利益置于宗教利益之上。儘管凱薩琳·德·麥地奇當政期間充滿陰謀詭計和背信棄義的醜惡行為,但這位首席大臣卻是美德和善行的典範,這也是那可悲年代僅存的榮譽之一。巴亞爾等著,《法國史圖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頁155-1561568年他最终因为天主教教会的反对而被迫辞职。.

新!!: 隆格多克和米歇尔·德·洛皮塔尔 · 查看更多 »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Roncesvalles;Orreaga;-en、Roncevaux)是一場778年的戰役,身兼布列塔尼邊疆區的長官,與查理曼殿後軍隊的指揮官的羅蘭,在此戰役被巴斯克人擊敗。發生於隆塞斯瓦耶斯隘口,一個位於庇里牛斯深山的高山隘口,在今日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 經過數年後,這場戰役被口說傳說浪漫化為一場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然而事實上戰役的雙方皆為基督徒。 這個傳說在11世紀被重寫成《羅蘭之歌》,這是現存最古老的法语文学重要作品,另外被寫進《奧蘭多的瘋狂》,是最有名的一部義大利文學作品之一。.

新!!: 隆格多克和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 查看更多 »

聖道明

聖道明(聖公宗傳統譯聖道明力;Santo Domingo de Guzmán Garcés O.P.,1170年-1221年8月6日),又稱為奧斯馬的道明(Dominic of Osma)。他是一個西班牙的教士,西班牙神父及羅馬公教的聖人,道明會(早期譯為多明我會,亦稱為宣道兄弟會)創辦人。.

新!!: 隆格多克和聖道明 · 查看更多 »

行省 (法国)

行省(Province)是法国君主制时期的行政区划,为第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于1789年为大区所代替至今。 然而那些旧行省的名字一直为地理学家使用,来指称自然形成的区域。不少大区仍然沿用了历史上的名字。.

新!!: 隆格多克和行省 (法国) · 查看更多 »

饥荒列表

饑荒列表是一份關於世界各地已知的主要饑荒的列表,各場饑荒依照期發生日期排列。.

新!!: 隆格多克和饥荒列表 · 查看更多 »

马尔贝克

尔贝克(malbec)是欧亚种酿酒葡萄、黑色,原产于法国,近年来在南美广泛种植。.

新!!: 隆格多克和马尔贝克 · 查看更多 »

贝特朗·杜·盖克兰

贝特朗·杜·盖克兰(Bertrand du Guesclin,約1320年 – 1380年7月13日),法國於百年戰爭初期傑出的軍事領袖及民族英雄,其一生戰功赫赫,被譽为「布列塔尼之鹰」(the Eagle of Brittany)。由1370年直到其逝世一直任法国骑士统帅 (Constable of France)。其對费边战略 (Fabian strategy)的靈活運用令法國在沒有足夠力量打敗英國之前避免重大战役並成功拖垮英军,同时让法国人重新夺回在战争初期失去的多数领地。.

新!!: 隆格多克和贝特朗·杜·盖克兰 · 查看更多 »

路易九世 (法兰西)

路易九世(Louis IX;),绰号贤人(le Prudhomme),俗称圣路易(Saint Louis),自1226年至去世为卡佩王朝法兰西国王,在位超过43年。天主教會1297年封他为圣人。路易九世是法王雄狮路易八世和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布朗什的次子,幼年接受了严格且宗教性强的教育。他是父母幸存孩子中的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时年12岁。1226年11月29日他在兰斯主教座堂加冕,但他的母后根据路易八世的遗嘱对他进行“监护”,直到他长大成人。 成年后,路易结束了卡佩王朝和金雀花王朝间的冲突,将包括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博凯尔、卡尔卡松地区及布卢瓦、沙特尔、沙托丹和桑塞尔等伯爵领地并入王家领地,并加强了对诺曼底、安茹、图赖讷、曼恩和普瓦圖的控制。 路易九世是一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试图在他的王国内实现公平。他发布“国王四十日”,将執達吏和軍事糾察引入国内,導入无罪推定原则,减少使用酷刑,禁止神意裁判和私斗,建立被告对原告的第二次答辩。路易的行动和声望超越国界,他是欧洲不同君主間的仲裁人和争端平息者。他还建立了王国单一货币,以及最高法院和审计法院的前身机构。另一方面,路易非常虔诚,建立很多教堂、修道院和收容所以扶贫济弱,努力使蒙古大汗皈依基督教,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索邦學院,于1242年建造圣礼拜堂以崇敬圣物。 路易根据他病笃时的心愿,在奇迹般病愈后再度起誓,在弟弟阿图瓦的罗贝尔、普瓦捷的阿尔封斯以及安茹的夏尔的陪同下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埃及。回国后,路易将十字军失败的原因归因为神的惩罚,因此加强王权,重建基督教道德秩序。他决定惩治褻瀆、赌博、放贷和卖淫;他也试图让犹太人自愿或强制改宗。为此,他对犹太人施以各种手段,包括焚毁塔木德等,他在统治末期,迫使犹太人在胸前和后背佩戴黄色或红色的圆形标志,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攻击。最后他在组织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突尼斯期间,可能因痢疾于1270年去世。 路易九世于1297年8月11日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尊崇为法兰西的圣路易(saint Louis de France)。他的庆节日固定在他去世之日8月25日。身为君主,当今人们认为他促进了法国经济、知识和艺术复苏,并把处于祖父菲利普·奥古斯特和孙子美男子菲利普之间的他视为卡佩王朝直系三大君主之一。.

新!!: 隆格多克和路易九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路易八世 (法兰西)

路易八世(狮子)(Louis VIII le Lion,),法蘭西卡佩王朝国王(1223年—1226年在位),且在1216年—1217年要求英格兰王位。他生于巴黎,是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和埃诺的伊莎贝拉之子,并通过母亲继承阿图瓦伯爵。 路易八世虽然作为国王只统治了三年,但在作为王太子期间是一个积极的领导者。在其父对约翰王治下的安茹王朝作战时,他在军事上的应用为他赢得“狮子”的称号。在1214年的穆瓦讷的罗歇城堡战役中取胜后,他入侵南英格兰,于1216年6月2日被伦敦的反叛诸侯拥戴为“英格兰国王”。在被开除教籍和驱逐后,他未曾加冕,也不放弃宣称王位。1217年,路易开始征服吉耶讷,只将波尔多周围的小片地区留给亨利三世。 他短暂的任期以与王室军队对法国南方阿尔比派十字军的介入决定性地将这一冲突带向终结闻名。他死于1226年,由子路易九世继位。.

新!!: 隆格多克和路易八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黎塞留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及天主教的枢机。 他在法國政務決策中具有主導性的影響力;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时,他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利益。在他当政期间,法国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他是黎塞留公爵的开创者。同时,为巩固中央集权制,黎塞留镇压农民起义、到处收买御用文人。被誉为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

新!!: 隆格多克和黎塞留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公爵

阿基坦公爵(Duc d'Aquitània,法语:Duc d'Aquitaine)是古代阿基坦地区的统治者(不要与现代阿基坦混淆),居于至高无上的法兰克、英格兰和后来的法国国王之下。 作为西哥特王国(418-721)的继承国,奥克西塔尼亚(阿基坦)和隆格多克(图卢兹)继承了西哥特法律和罗马法,罗马法允许妇女在20世纪之前享有比同时代人更多的权利。特别是在“自由裁判会”第642/643号编纂并在653年被“再起义法”扩大之后,妇女可以继承土地和所有权,独立于丈夫或男性关系进行管理,如果没有继承人, 代表自己,从14岁起在法庭上见证,20岁以后安排自己的婚姻。Klapisch-Zuber, Christiane; A History of Women: Book II Silences of the Middle Age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新!!: 隆格多克和阿基坦公爵 · 查看更多 »

阿尔芒

孔蒂親王阿爾芒 孔蒂親王阿爾芒 阿尔芒·德·波旁,第二代孔蒂亲王(Armand de Bourbon,2me Prince de Conti,),法国贵族、波旁家族的分支,其兄為第四代孔代亲王路易。他的父親為第三代孔代親王,母親為蒙莫朗西公爵之女─夏洛特·德·蒙莫朗西。1629年阿爾芒一出生就獲得孔蒂親王的封號,長大後在姊姊隆格维尔夫人的誘導下,參與1648-1653年的投石黨運動,成為反抗王室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對暴亂起到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1651年他與馬薩林和解而效忠王室,與流亡西班牙的兄長「大孔代」分道揚鑣。1654年他率領法軍進入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作戰(屬於1635-1659年法西戰爭的一部分,也是加泰反西的獨立戰爭),成功奪取西班牙三個城鎮,但後來在義大利與西班牙作戰卻於1657年戰敗,他從此離開軍政生活,在朗格多克退休,在那裏他努力鑽研學問和神祕主義,一直到1666年於當地病逝。.

新!!: 隆格多克和阿尔芒 · 查看更多 »

阿尔比十字军

阿爾比十字軍或卡特里派十字軍(1209年至1229年)教宗諾森三世發起為剷除卡特里派(又稱阿爾比派),對法蘭西南部隆格多克發動的長達二十年的軍事討伐。十字軍主要是因法蘭西王室的指控,並迅速激起了政治的風向,結果不僅是信仰卡特里派教徒人數顯著的減少,也是重組,使它進入法蘭西王室的領域並削弱了巴塞隆納公國高水準鮮明地域文化的影響力。 中世紀基督教激進的卡特里派,起源於達爾馬提亞和保加利亞的波格米勒教會內,唯心的改革運動教派,回歸完美的基督教信息,貧困和宣教,尋求清心寡欲的生活。這個改革教派,大約於1145年傳入阿爾比,反對法蘭西南部天主教神職人員經常的醜聞和放蕩的生活方式,引發十字軍直接的討伐。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280290-3), article "Cathari" 他們教派的一些主張和儀式,尤其是他們相信人的肉體是被魔鬼控制的,這與道成肉身的基督及的教義相衝突,給他們帶來天主教教會的怒火。在12和13世紀時,因為在阿爾比城市周邊地區有許多追隨者,後來他們被稱為“阿爾比信徒”。 1022年到1163年期間,他們被當地八個教會理事會譴責,1179年在圖爾舉行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會後宣佈所有的阿爾比信徒“都應被監禁,並處沒收財產”。英諾森三世的外交努力要求卡特里派歸化正統的羅馬公教 收效甚微。1208年1月14日,他的使節被謀殺後,英諾森三世發動卡特里派十字軍。他提供異端卡特里派的土地給任何願意拿起武器的法蘭西貴族。初期成功後,法蘭西貴族面臨隆格多克普遍的起義,導致了法蘭西皇家軍隊的干預。 阿爾比十字軍在創建 道明會及制度化這兩件工作發揮了作用。.

新!!: 隆格多克和阿尔比十字军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二世 (阿拉贡)

(纯洁的)阿方索二世(西班牙语:Alfonso II el Casto;另一个外号为“严肃的阿方索”,Alfonso el Trobador;)巴塞罗那伯爵(称阿方索一世,1162年-1196年在位),阿拉贡国王(1164年~1196年在位),普罗旺斯伯爵(称阿方索一世,1181年~1185年)。他是阿拉贡王国巴塞隆拿王朝的建立者,亦是第一位阿拉貢國王兼任巴塞隆納伯爵,建立阿拉貢王國的。 阿方索二世出生於韋斯卡,是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與阿拉贡王国的女王佩德羅尼拉(拉米罗二世之女)的長子。他出生时的名字是拉蒙·贝伦格尔以继承父親之名。1162年,父亲去世后,阿方索二世继承了巴塞羅那伯爵爵位和巴塞羅那领地。1164年,阿方索二世从母亲处得到阿拉贡王冠,并改名为阿方索,以敬仰偉大的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一世。1181年,弟弟普羅旺斯伯爵拉蒙·贝伦格尔三世去世后,他又兼领了普羅旺斯伯國。 阿方索二世是第一个同时统治阿拉贡(原由納瓦拉王室统治)和加泰罗尼亚(原由巴塞罗那王室统治)的君主。他与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结盟,以抵御纳瓦拉王国和摩尔人的威胁。在收復失地運動中,阿方索二世向南方推進至特魯埃爾,並於1171年攻陷敵方重鎮瓦倫西亞,並於同年佔領了卡斯佩。 除了共同利益之外,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兩個王國通過正式的附庸關係聯合一起,前者歸於後者成為臣屬。 此外,阿方索二世與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的姑姐於1174年1月18日在薩拉戈薩結婚,這個聯盟於1179年到達另一個里程碑,兩個國王簽訂“卡索爾拉條約”,劃定沿著胡卡爾河和塞古拉河的分水嶺河將南部征服的地區劃分。因此,包括德尼亞在內的瓦倫西亞南部地區已被劃分到阿拉貢。阿方索二世還與納瓦拉國王桑喬六世達成了一項協議,即“”(1168年)將兩國之間的穆爾西亞泰法平分。 在他的統治期間,阿拉貢人對比利牛斯山脈以北的影響達到頂峰,這是一個自然的趨勢,因為這時奧克西塔尼亞人、加泰羅尼亞人和阿拉貢人同在阿拉貢聯合王國統治的關係。阿拉貢的領土不僅包括普羅旺斯(從1166年或之前)Víctor Balaguer.

新!!: 隆格多克和阿方索二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法兰西)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卡佩王朝國王(1180年—1223年在位),法國名君之一。 因為饒富謀略與政治手腕而有「尊嚴王」的美稱。.

新!!: 隆格多克和腓力二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桃红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 (Vin rosé,名稱来自法语的 rosé,,葡萄牙語與rosado,rosato),或稱粉紅酒、玫瑰紅酒,是葡萄酒的一种,其顏色來自於葡萄皮,但只够将颜色变成粉红色,還不到標準紅酒的程度。 由于葡萄品种、加剂和酿酒工艺的不同,桃红酒的颜色有一定的差别,从淡桔红色到鲜艳的紫红色。 桃红酒的酿造类似于红葡萄酒,红葡萄榨汁后,不过滤葡萄皮核,葡萄汁酿成酒后再过滤,酿酒过程中,葡萄皮的颜色溶解到酒中,桃红酒比干红葡萄酒颜色浅,一种是只将葡萄皮和葡萄汁接触几小时的淡色桃红酒(le vin gris),另一种是每隔几小时取样检查,直到颜色合适再过滤的颜色较深的桃红酒(la saignée)。另外还有一种用类似方法酿造的桃红香槟酒。.

新!!: 隆格多克和桃红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法國鹽稅

加貝爾(Gabelle du sel,)是一項曾於法國開徵的鹽稅,在法國人心中長期被視為典型的苛捐雜稅,可謂臭名昭彰、無人不曉。從14世紀中葉起至1946年,歷屆法國政府幾乎都有徵收該稅項,而且鮮少修改稅則。「加貝爾」一詞是從意大利文的「稅」(gabella) 衍變的,而該意大利文詞語則來自阿拉伯語的(qabala)(接收)。加貝爾最初是對農業和工業商品(如床單、小麥、香料和酒)開徵的間接稅,至14世紀中葉開始成為法蘭西王室開徵的鹽稅的專稱。由於加貝爾影響所有法國公民(鹽在烹調、保存食品,製作奶酪和飼養家畜均有廣泛應用),並導致法國各地的鹽價差距擴大,因此它被視為法國政府最招致人民厭惡及不平等的稅項之一。 該稅收曾於1790年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由國民議會廢除,但拿破崙·波拿巴在1806年恢復徵收之。之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政府亦曾短暫地停收該稅。加貝爾最終在法國從納粹德國佔領之中解放後被永久廢除。.

新!!: 隆格多克和法國鹽稅 · 查看更多 »

法國歷史

根据考古發现,法国曾誕生过舊石器時代的阿布维利文化,而巴士克人有可能為這些遠古居民的後裔。 最早記載關於高盧地區(即今法國)的人民的文獻資料是用希臘語寫成的。但這些修昔底德所寫,關於腓尼基殖民者在前600年左右建立馬薩利亞(Massalia,今马赛)的資料也只限於粗略的介紹,而沒有指出更明確的地理位置。 亚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及柏拉圖的弟子,前384年-前332年)在他的作品中有提到「凱爾特人」的風俗,他們是來自隆河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凯尔特居民(κέλτοι)。亞里斯多德如同其他在羅馬人入侵以前的大多數古典時代史家,一再強調塞爾特人好戰的價值觀以及蠻族之風俗。他執筆的年代,正值塞爾特人大肆擴張,散佈直到多瑙河河口以及高卢最深處角落的每一片土地,這些間接的材料針對未來法國的部份非常少。.

新!!: 隆格多克和法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隆格多克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葡萄酒

法国葡萄酒是指法国出产的葡萄酒。法国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其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悠久。.

新!!: 隆格多克和法国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R-S)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R及S开头的环形山。.

新!!: 隆格多克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R-S) · 查看更多 »

教宗列表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新!!: 隆格多克和教宗列表 · 查看更多 »

1901年法國人口普查

1901年法國人口普查是法國自1801年以來舉行的第20次人口普查,普查標準日在1901年3月24日。.

新!!: 隆格多克和1901年法國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朗格多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