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立僑

指数 陳立僑

陳立僑醫生(Dr.

7 关系: 王岸然百里渠馮檢基長春社1971年香港市政局選舉200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6月24日

王岸然

王岸然(本名黃覺岸,),生於香港,籍貫廣東中山,是香港新聞政治評論員,創辦香港人民廣播電台,是《信報》、《新報》專欄作家,現同時在香港數碼廣播主持時事節目,文章也曾散見於《蘋果日報》、《星島日報》、《星期天周刊》、《癲狗日報》等,當中在蘋果日報高峰期更在一周內有九個專欄見報(一個七日固定專欄及兩個評論專欄),曾經與陶傑及黃毓民筆戰,與梁國雄政論口角(即人民台「掟咪大戰」)。 王岸然的時事評論激進,他早在1980年代初便投稿《信報》,同時也參與組建政黨,早年曾創建論政組織「北辰學社」,擔任副主席,也是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的創會評議長,當屆民協主席是陳立僑,副主席是馮檢基和李永達。1996年因不滿民協參與臨時立法會,與已故市政局議員區玉霞及前深水埗區議會主席黃仲棋等人組建社會民主陣線,2003年鼓吹推倒行政長官董建華,又曾組織民主倒董力量,後來參與組建香港人民廣播電台,2006年更曾擔任民間人權陣線民主民生小組副召集人。 他早年曾任廉政公署及房屋署,期間就讀樹仁學院,後來赴英留學,修讀法律,之後回港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任教。.

新!!: 陳立僑和王岸然 · 查看更多 »

百里渠

里渠爵士(,),英國殖民地法官,1971年至1973年擔任香港最高法院高級副按察司,跟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勳爵都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即廉政公署)得以在1974年成立的關鍵人物。 百里渠畢業於愛丁堡大學法學系,1937年至1942年在馬來亞和海峽殖民地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42年2月逃出新加坡,並在英屬印度等地服役,至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他一度加入馬來亞的英方臨時軍政府從事司法工作,至1946年5月當地恢復英國民事管治為止。1946年12月,百里渠加入香港政府,歷任九龍裁判司、租務法庭庭長、高級檢察官和署理法律政策專員等職。他在1959年出任地方法院法官、1961年任最高法院副按察司、以及在1971年升任高級副按察司。1963年,他受命調查轟動一時的陳建建事件,對陳建建投訴被警方政治部拘留期間遭到毆打的指控展開研訊,最終他結論陳建建的指控不盡不實。 百里渠在香港最為人所知的事蹟,要算他在1973年6月受港督麥理浩委託,分別就涉嫌貪污受查的外籍前總警司葛柏成功潛逃返回英國的事件,以及就香港的貪污問題和相關的防貪法例展開獨立調查。百里渠隨後於同年7月和10月先後發表的兩份報告書,更是對廉政公署的成立起關鍵影響。他在第二份報告書中指出,「有識之士一般認為除非反貪污部能脫離警方獨立,否則大眾永不會相信政府確實有心撲滅貪污」,看法與銳意設立獨立肅貪機構的麥理浩不謀而合。廉政公署成立後,對於掃除香港當時積習已久的貪污風氣起重要影響。 雖然百里渠在發表兩份報告書後不久,便在1973年12月退休,但他在1975年再一次受麥理浩邀請,返港主持一個委員會,調查香港電話公司被外界批評內部經營不善和陷入財政困難的指責。在同年11月公開發表的報告書當中,他提出多項實質建議,使電話公司進一步受到港府的監管。退出港府後,百里渠於1978年至1989年歷任巴哈馬、伯利茲、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和百慕達的上訴庭庭長、以及直布羅陀上訴委員會委員等職。晚年的他在蘇格蘭家鄉隱居,直到去世。.

新!!: 陳立僑和百里渠 · 查看更多 »

馮檢基

馮檢基(Frederick Fung Kin-kee,,自稱政壇李克勤),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政治人物,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1970年代開始活躍於學運,社運及居民運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創會會員,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和泛民飯盒會召集人,他亦從1983年至1995年期間擔任市政局議員。他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馮檢基在1988年首度成為深水埗區議員,1991年首度成為立法局議員。香港回歸後,歷任臨時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2016年落選後,拒絕回應新旧交替的潮流,堅持參加2018年補選,备受批評。.

新!!: 陳立僑和馮檢基 · 查看更多 »

長春社

長春社,香港民間環保組織,成立於1968年,為香港以大中華地區最早成立的環保團體。該組織以積極倡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保育自然、保護環境和文化遺產為使命。該組織主張倡導合適的政策、監察政府工作、推動環境教育和帶頭實踐公眾參與,以達致可持續的發展。.

新!!: 陳立僑和長春社 · 查看更多 »

1971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1971年香港市政局選舉於1971年3月3日舉行,由合資格選民(具有陪審員資格者)投票選出5位民選議員,任期四年,這一屆是市政局改制前最後一屆議員改選,為1971年4月1日至1975年3月31日。本屆選舉一共有十人參選。 本次選舉為1967年香港市政局選舉之換屆選舉,替補1967年選舉選出的五名四年任期議員之定期選舉。本次選舉共設有十個投票站:香港大會堂、尖沙咀碼頭候船室、北角官立小學、伊利沙伯中學、巴富街官立小學、英皇書院、觀塘官立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九龍工業學校及新蒲崗官立小學,本屆投票人數為10,047人。本屆選舉有十名候選人,其中香港革新會提名黃博度及九龍樂善堂常務總理楊勵賢參選,而香港公民協會則提名連任兩屆的張有興及冼祖昭、鄒偉雄、李啟勳參選,另外獨立參選的包括爭取連任的葉錫恩、馬超常、黃夢花醫生,另外後來在1986年出任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首任主席的馬來西亞華僑陳立僑醫生,也獨立參選。值得一提的是,葉錫恩得票超過七千,佔總票數的三分之一,而據當時報載,不少本身不具投票權的市民,均自發為葉錫恩拉票。.

新!!: 陳立僑和1971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8年6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6月30日.

新!!: 陳立僑和200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6月24日

6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5天(闰年第17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90天。.

新!!: 陳立僑和6月24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