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方安生

指数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246 关系: 十六不搭喜趣來史泰祖名門 (住宅)吳麗珠吳永輝大佬文化大紫荊勳章大欖隧道 (西鐵綫)天主教香港教區天主教會天主教新民書院太陽報 (香港)夫姓女性人名學民思潮寿县屈珩居港上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的邪教组织列表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中華廚藝學院七一大遊行丘李賜恩五區總辭廣華醫院建制派 (香港)任關佩英張德江訪港彭定康彭楚盈何來何秀蘭何鴻鑾何東夫人紀念堂何才徐家傑徐四民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匯賢智庫利國偉嘩!嘩!嘩!打到嚟!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嘉諾撒聖心書院傑出領袖選舉凌霄閣啟德機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公務員事務局公民實踐培育基金公民黨 (香港)...六七暴動光明臺創價大學勞永樂玫瑰新邨王岸然王䓪鳴王統元王統元家族社會福利署社會民主連線福佳歌曲系列積極不干預競選告急牌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三屆香港立法會簡悅強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羅大佑羅弼時真普選白加道白雪仙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運輸及房屋局青嶼幹線青衣島青馬大橋被政府認定為邪教的團體列表西區海底隧道要員保護組馬力 (民建聯主席)馮程淑儀香江怒看香港1999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香港2006年10月香港2006年11月香港2006年12月香港2006年7月香港2006年9月香港2007年10月香港2007年11月香港2007年12月香港2007年3月香港2007年4月香港2007年6月香港2007年8月香港2007年9月香港2008年1月香港2008年6月香港2008年7月香港2020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香港大學校友列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香港大事記香港外國記者會香港島選區香港年報香港之最香港人被拒入境澳門事件香港亂噏主要模仿角色列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香港傳媒爭議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回歸香港立法機關補選列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列表香港輔助警察隊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香港歷史香港歷史檔案大樓香港民主運動香港泛民主派列表香港政治委任制度講清講楚講清講楚節目列表跑馬地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麥理浩麥高樂黃錢其濂黃毓民黃毓民立法會擲蕉事件龍華花園龍騰燈耀慶千禧霍德霍羅兆貞郭亞女事件蘇周艷屏蘋果日報 (香港)起錨 (口號)關永業董建華葉劉淑儀蔣志偉鄔維庸自由黨 (香港)蕭炯柱英屬香港英屬香港立法局議員 (1991-1995)英皇書院著名校友列表英皇書院校友列表陳雲生陳棣榮陳日君柏立基柳玉成林妙茵林瑞麟李福善李福逑李鵬飛李柱銘李慧玲東宮西宮TV東方報業集團東方日報 (香港)杜葉錫恩梁王培芳梁銘彥梁成恩楊啟彥樂翠台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主黨 (香港)民間策發會法輪功在香港法轮功在各地的发展及影响淺水灣道港督最後一個保鑣港英餘孽湛保庶春風亭新九組新紀元廣場方召麐方姓方心讓方順生方津生方振武家族方曼生日本夫婦別姓問題旗袍政務主任救世軍港澳軍區手袋黨曾德成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曾蔭權11月29日1940年1940年香港1970年香港1980年代香港1993年1993年香港1月17日2001年香港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5年12月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200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2006年6月2006年7月2006年香港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2007年12月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07年香港2007年香港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2007年撐傘撐2012普選大遊行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9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2010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2010年香港2012年香港立法會拉布攻防戰2012年雙普選201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2月15日2月20日5月31日6.22民間全民投票9月21日 扩展索引 (196 更多) »

十六不搭喜趣來

《十六不搭喜趣來》是香港亞洲電視的2008年賀年處境喜劇,也是亞視首部以高清播放的電視劇,並於2007年12月31日起首播,為亞視高清頻道在啟動儀式完結後的首個節目。2008年1月27日起,改至逢星期日播映。 劇集名稱的「十六不搭」是台灣麻將的其中一個食糊方式,「喜趣來」則是翡翠台的諧音。 本劇由楊紹鴻擔任監製,原定為45集,但收視失利。經多番更改播出時間,最終於播放23集後遭腰斬,成為首套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實行後的最低收視劇集。此劇所有角色均影射無綫電視高層及藝員、香港政治名人、香港各歌手等。首集為加長版1小時,於2007年12月31日19:30-20:30播放。.

新!!: 陳方安生和十六不搭喜趣來 · 查看更多 »

史泰祖

史泰祖,是香港皮膚科醫生,匯賢智庫副主席,香港醫學會前副會長以及新力量網絡前主席。曾為新民黨副主席,現已退黨。育有三名子女,分別為長子史雋維,次女史雋丹及三女史雋皓。.

新!!: 陳方安生和史泰祖 · 查看更多 »

名門 (住宅)

渣甸山名門(英語:The Legend at Jardine's Lookout),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渣甸山大坑徑23號,由四座樓宇組成(入伙初期分為第1座顯名殿、2座揚名殿,第3座盛名殿和第5座耀名殿,均有向山及向海單位,可享有維港煙花景色。是香港首個鋪有可變色光纖外牆的住宅,發展商為長江實業,已於2007年第二季入伙。由於屬於一梯兩伙或者四伙,所以即使有四座樓宇,單位亦只得376個。 該處原本是虎豹別墅部份地段出售之後的僅餘部份,2000年,虎豹別墅興建者胡文虎的後人將該部份以一億港元出售給長江實業,不過香港政府跟長江實業協議保留原有的虎豹別墅主樓及「虎塔」給予香港政府,日後重新開放給市民。 2009年馬化騰以1.57億元,購入大坑名門3座57及58樓 A、 B及 C室全層3個複式戶,面積共7183方呎,呎價21857元。 根據2015選舉管理委員會-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圖,大坑徑,虎豹別墅 (香港)及渣甸山名門均位於灣仔B08渣甸山選區。.

新!!: 陳方安生和名門 (住宅) · 查看更多 »

吳麗珠

吳麗珠(Lily Ng Lai Chu,),前香港無綫電視女藝員,䁥稱珠女。分別在1974年和在1979年畢業於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以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在兩所學校上學時與香港著名編劇、無綫電視編審和編劇陳寶華為同學。後畢業於1980年第九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同學有 苗僑偉、黃日華、馮耀宗、姚鳳絲 等。早期為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中「歡樂小姐」的一員,後逐漸成為該節目的重要成員,因模仿多位知名女星而為人熟知。1995年後,隨著《歡樂今宵》無限期停播,吳麗珠淡出電視圈,轉行成為地產經紀。其彼染指鐘錶界,與友人合資做手錶分銷商。2009年,吳麗珠應亞洲電視之邀請,在闊別電視演出十餘年後短期復出,加入《香港亂噏》節目組,扮演模仿政治人物的葉劉熟兒、陳方安心等角色。.

新!!: 陳方安生和吳麗珠 · 查看更多 »

吳永輝

吳永輝(Stanley Ng Wing Fai,),MapKing 集團的CEO、城市規劃師、曾任公共專業聯盟主席及副主席、民主黨中央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為民主派具專業背景的活躍人物。.

新!!: 陳方安生和吳永輝 · 查看更多 »

大佬文化

大佬文化是香港政治用語,通常用於批評政黨高層利用權力,讓親信參與黨內重要事務及選舉。導致一些長期在黨內的第二梯隊無法在選舉中取得參選權或在投票名單上排在較後的位置(香港立法會選舉是使用比例代表制),除了讓路給黨內重要人士之外,還會與相同政治光譜的重量級人物親近參與重要事務。 通常此詞語用於泛民主派,不過同類事件同樣於親建制派發生。.

新!!: 陳方安生和大佬文化 · 查看更多 »

大紫荊勳章

大紫荊勳章(Grand Bauhinia Medal,縮寫GBM)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下的最高榮譽,表揚畢生為香港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大紫荊勳章自1997年起每年頒授一次,2003年和2004年因為無人獲頒授而懸空。任何受勳者如因被定罪入獄一年或以上,將會被褫奪大紫荊勳章。另外,所有受勳者皆可以終生在其英文名字前加上「The Honourable」(遭到褫奪者除外),亦可在其名字後加上大紫荊勳賢或「GBM」。.

新!!: 陳方安生和大紫荊勳章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西鐵綫)

大欖隧道(Tai Lam Tunnel)為香港港鐵西鐵綫(興建時稱為九廣西鐵)一期工程(屯門至南昌)三條鐵路隧道之一,全長5.5公里,是香港最長的一條鐵路隧道,穿越大欖郊野公園,連接西鐵綫錦田段至荃灣西站,於荃灣西站西北面設有柴灣角通風大樓,隧道只供西鐵綫列車使用。.

新!!: 陳方安生和大欖隧道 (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Dioecesis Sciiamchiamensis;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是天主教會在香港設立的教區,現今管轄範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境,由羅馬教廷直接牧養。現任教區主教為楊鳴章主教,為教區第6位華人主教。 現有298位神父和23位執事,64名修士和481名修女,共有34個修會在教區內服務。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40所教堂,31所小教堂和27所禮堂。教區中樞座落於中環堅道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並於座堂毗鄰設有教區中心處理教務、以及香港明愛總部和明愛轄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新!!: 陳方安生和天主教香港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陳方安生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新民書院

天主教新民書院(Newman Catholic College),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的資助中學,由天主教香港教區主辦。該校佔地1540平方米,學校旁邊設有一個小停車房。建校初時命名為「石壁道英文中學」,其後改名為天主教新民書院,並沿用至今。該校於2012年9月起應社會需求由男校轉型為男女校。此前已於1990年首次在預科招收女生。現時校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石壁道2號。與深圳市皇崗建文中學為姊妹學校。.

新!!: 陳方安生和天主教新民書院 · 查看更多 »

太陽報 (香港)

《太陽報》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中文報章,由東方報業集團創辦。 《太陽報》於1998年3月開展籌備工作,1999年3月18日創刊,當天頭版新聞為「打擊盜版大遊行」。創刊前已在電視播出廣告,以「太陽一--、黑白分明」大肆宣傳,並於當天開設「太陽網」每天清晨更新新聞網頁。.

新!!: 陳方安生和太陽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夫姓

夫(妻)姓,是指結婚後在自己原有的姓氏前面,加上配偶的姓氏。「夫妻同姓」則是婚後有一方將原本的姓氏改為配偶的姓氏。因此冠夫(妻)姓的一方,名字當中就會有兩個姓氏,最前面是配偶的,再來則是自己原有的姓氏。如連戰的妻子「連方瑀」,其實本名「方瑀」,姓方,婚後在方姓前面加上夫姓連字。.

新!!: 陳方安生和夫姓 · 查看更多 »

女性人名

女性人名,婚前所用的又可称闺名。 由於全世界大部份的民族都是以父系制度為主,女姓婚後往往會更改姓名。歐洲的傳統,女性婚後要從夫姓,不再用娘家的姓氏,现在西方女性大多数仍保留此传统,但一些已婚女性已抛弃此传统继续使用原姓不从夫姓。 東亞古代女性甚少在社交場合使用本名(大名),很多女性的本名只有親人知道。通常用父姓加上“氏”,称“某氏”做为名字。中国古代的已婚女性为了与同姓区别,通常会加上夫姓后称做“某某氏”。.

新!!: 陳方安生和女性人名 · 查看更多 »

學民思潮

學民思潮(Scholarism),前稱學民思潮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聯盟,是一個香港學生政治社會運動組織,於2011年5月29日成立,主張透過社會運動改變政治體制。 此組織召集人為黃之鋒,發言人為黃子悅。由於大部份成員早已非中学生,分別成立不同組織及參政,學民思潮決定於2016年3月20日停止運作。2016年4月10日建立追求民主自決之政黨香港眾志 。.

新!!: 陳方安生和學民思潮 · 查看更多 »

寿县

寿县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 陳方安生和寿县 · 查看更多 »

屈珩

屈珩(Edward Barrie Wiggham,1937年-),英國殖民地官員,曾任英屬香港公務員事務司(前稱銓敘司)、常務司等職。.

新!!: 陳方安生和屈珩 · 查看更多 »

居港上海人

上海人,在香港佔重要地位始於1949年。.

新!!: 陳方安生和居港上海人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的邪教组织列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宗教信仰自由是被保障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要打击以宗教名义为掩护的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为。.

新!!: 陳方安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的邪教组织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中國大陆與香港矛盾(簡稱陸港矛盾、中港矛盾、港中矛盾、中港衝突),是指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香港回歸)後,中国大陆與香港之间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和移民等之一系列矛盾衝突。 1997年後,香港特区政府和親建制派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的不满。部分香港人認為,中国共产党和香港政府輕視“兩制、港人治港”,担忧香港政府將大陆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削弱港人地位和公民權利。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長官後,被指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顧香港承載力地引入過多觀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進一步激化矛盾。 隨著矛盾激升,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的決定的催化,以及對香港政府經貿、文化政策的不满,衝突由以往的民間層面激化到政治層面。雨傘革命就成了衝突積累的最終總爆發。《苹果日报》评论称,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何清漣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不少香港人擁有自身文化認同感,並且香港與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異。中港矛盾讓許多香港人對中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減弱,部分香港年輕人開始支持港獨、呼吁加強對香港民族主義的捍衛,並同台灣獨立運動及台湾泛綠陣營更為友好, 10-13/6/2013。出於對香港社會、政治及一國兩制前景的擔憂,香港人移民台灣、加拿大等地的人數在近年來也有所增加。在2016年台灣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的統計便顯示共有1086名港人獲台灣發出定居許可,較2015年大幅上升逾四成。 有評論人士在報章撰文,認為1997年以後的各方面事態發展導致中國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多趨於负面,對“香港独特性”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語言暴力事件,經過相關報導後也让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產生印象负面,以致有“蝗蟲論”等不友善的言论和“立法會宣誓風波”等過激行为出現。.

新!!: 陳方安生和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 查看更多 »

中華廚藝學院

中華廚藝學院是香港一間職業培訓及餐飲業技能提升的學院,於1999年9月由政府提出成立,並於同年10月通過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撥款1億1,100 萬元進行有關場所的改建和翻新工程、課程發展、聘請導師和招收學員,以及展開推廣和宣傳工作,當時的教育統籌局負責統籌整個計劃,職業訓練局則負責學院的籌備及其後的運作,學院最終於2000年12月12日開幕,並由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主持。.

新!!: 陳方安生和中華廚藝學院 · 查看更多 »

七一大遊行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一般認為,七一大遊行源於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然則,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已發起有關活動,但規模較小。 2003年,由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惡劣: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沙士」事件中的失職,激起民怨,七一大遊行由是應運而生。50萬香港人在這一年的7月1日回歸慶典中上街,但仍在運動中保持了守秩序、非暴力的作風。當年的七一大遊行是香港繼1989年5月28日150萬人參加全球華人大遊行及1989年5月21日八九民運100萬人大遊行後最大型一次遊行活動。最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而七一大遊行亦成為了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每年舉行,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泛民主派政治團體藉遊行匯眾支持者並進行籌款。.

新!!: 陳方安生和七一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丘李賜恩

丘李賜恩(Mrs Irene Yau Lee Che-yun,),中學就讀伊利沙伯中學,1964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丈夫為丘銘劍,育有一子丘兆祺。曾任香港政府新聞處處長(1987-1997年),任期是歷任新聞處長中最長,退休後加入九廣鐵路公司擔任公司事務處總經理,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手袋黨成員之一。 2001年董建華競選連任特首,時任九鐵事務總經理的丘李賜恩停薪留職,主管競選連任小組宣傳推廣。2007年加入新鴻基出任郭氏基金執董兼總幹事,負責人才培訓及推廣中華文化藝術。.

新!!: 陳方安生和丘李賜恩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新!!: 陳方安生和五區總辭 · 查看更多 »

廣華醫院

廣華醫院(Kwong Wah Hospital)是香港一间公立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中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張復熾醫生。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耗資1億6,000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廣華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港之冠。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廣華醫院腦外科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廣華醫院亦是主要的產前檢查轉介中心之一。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廣華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新!!: 陳方安生和廣華醫院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香港)

建制派、親北京陣營或親中共派(),或稱建制陣營,為一個香港政治意識形態陣營。建制派由工商界、大財團和專業階層的親共人士、左派工會、地區社團及同鄉會聯合組成,支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擁護基本法。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與民主派在政治立場方面不合,但在某些經濟議題上持有相同意見。建制派在香港歷次立法會地區直選得票比例基本未過44%,但在立法會功能界別議席和民選為主的香港區議會有壓倒性優勢。 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建制派實際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執政聯盟及管治力量。常被親中共媒體及政府称其成员为「香港爱国人士」或「愛國愛港」,而反對人士則貶稱建制派為「保皇黨」、「保皇派」、「港共」、「土共」。 雖然香港社會上有輿論指建制派是政府的執政聯盟,甚或將取得最多立法會議席的建制派組織視之為執政黨,但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的規定,香港行政長官是不能隸屬任何政黨,政黨成員雖然可用個人身份出選特首選舉,但成功當選後必須退黨,所以現時香港法律上沒有執政黨。.

新!!: 陳方安生和建制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任關佩英

任關佩英(英文:Lily Yam,),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南海,前香港公務員,外號「鐵蝴蝶」,亦是「手袋黨」二號人物,曾任運輸署署長和廉政專員,畢業於嘉諾撒聖心書院,1969年香港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畢業,1984年獲哈佛大學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 1969年大學畢業即加入香港政府任政務官。 1978至1984年出任高級廉政專員助理署長期間,監製第一輯《廉政先鋒》,向電視觀眾介紹廉政公署的工作。 1995年出任運輸署署長。 1997年出任廉政專員。 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出任當時新成立的環境食物局局長,任內工作包括推行全港性的廢物回收計劃,及處理當時香港禽流感。 2002年7月1日前香港特首董建華開始實行高官問責制當日提早退休,離開公務員隊伍。其後環境食物局亦被分拆到另外兩個決策局—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 2002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2003年7月獲委任為非官守太平紳士。 2006年9月23日陳方安生召開記者會,宣布她籌組的政制核心小組成員名單,任關佩英是其中之一。 任關佩英首任丈夫為一名醫生,後患淋巴腺癌離世;現任丈夫為美國艾默生電氣公司亞太區總部企業項目及服務總裁任錦漢,同時為任志剛的堂兄。.

新!!: 陳方安生和任關佩英 · 查看更多 »

張德江訪港

張德江訪港是指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2016年到訪香港。 張德江應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的邀請,在2016年5月17日至19日期間到訪香港,并出席特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是繼2012年胡錦濤訪港後,再有國家領導人到訪香港。張德江以3個字「看、聽、講」概括此行目的和活動內容,並相信會取得一定成果。 唯鑒於香港近年示威手法日趨激進,香港政府嚴陣以待,派出6000名警察戒備,保安規格達到反恐級別,但同時也引來爭議。.

新!!: 陳方安生和張德江訪港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新!!: 陳方安生和彭定康 · 查看更多 »

彭楚盈

彭楚盈(),本名彭寶嬌,曾與港府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兄長方曼生保持親密關係,1999年被人發現於方曼生的物業中身首異處,估計死去4年。彭楚盈一案被揭發時在香港引起很大轟動。案件中有頗多疑點,但是案件揭發後警方並沒有採取行動。 2005年,彭楚盈家人透過律師翁靜晶及立法會議員梁耀忠協助,向傳媒披露事件始末,並懷疑有勢力人士阻止當日案件調查,2005年5月警方重新調查案件,同年11月,新上任的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宣佈將會再次調查此案,並進行死因研訊。 2006年3月,死因庭陪審團退庭商議約4小時後,一致裁定彭楚盈「死於不幸或意外」,極有可能由於濫用藥物、或嘔吐窒息致死。.

新!!: 陳方安生和彭楚盈 · 查看更多 »

何來

何來(Loy Ho,),香港本土行動成員,曾經參與2006年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及2007年保留皇后碼頭事件,其後亦多次就香港規劃及發展等議題提出司法覆核。.

新!!: 陳方安生和何來 · 查看更多 »

何秀蘭

何秀蘭(Cyd Ho Sau-lan,)。綽號何姨姨、阿Cyd、雞仔蘭,香港政治人物,2004年-2007年度香港島中西區區議員(觀龍選區),香港立法會議員(1998-2004、2008-2016),在任議員期間,擔任泛民會議召集人多年。.

新!!: 陳方安生和何秀蘭 · 查看更多 »

何鴻鑾

何鴻鑾,CBE,JP(Eric Peter Ho,),前香港政府官員,1973年成為首任民政署署長,1977年升任社會事務司,1983年出任工商司,另外還歷任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1987年退出港府後,他旋即出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主席,1991年卸任後舉家遷居英國。 何鴻鑾畢業於香港大學,1954年加入港府任估稅官,1957年轉任官學生(政務官前身),早年曾任漁農處助理處長及工商業管理處副處長等職,是二戰後初年少有的華人政務官。在社會事務司任內,他負責協助港督麥理浩爵士推動社會福利改革,並曾參與處理1977年發生的金禧事件。他後來在工商司任內除了處理貿易配額等貿工問題,還在1985年起兼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成員。 何鴻鑾是香港望族何東家族的成員,祖父何福是富商何東爵士二弟,嘗任怡和洋行華總司理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另堂兄何鴻燊是澳門富商,有「賭王」之稱。.

新!!: 陳方安生和何鴻鑾 · 查看更多 »

何東夫人紀念堂

何東夫人紀念堂(Lady Ho Tung Hall),於1951年創建,是香港大學十三間提供宿位的舍堂之一,亦是香港大學現存唯一的女生宿舍及四間傳統舍堂之一。舍堂位於香港島薄扶林道91A號,以Justitia Et Veritas(英文:Belief in both justice and truth)為格言,守護獸是獨角獸,代表顏色為黃色。.

新!!: 陳方安生和何東夫人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何才

何才爵士,TC,GCMG,GCVO,OBE(Sir Solomon Hochoy,),洋名所羅門,千里達和多巴哥公務員及政治家,1960年至1962年出任最後一任千里達和多巴哥總督(Governor of Trinidad and Tobago),當地獨立後在1962年至1972年出任首任千里達和多巴哥高級總督(Governor-General of Trinidad and Tobago)。何才是歷來首位獲英國委任為總督的華人和西印度人士。 何才生於牙買加,但幼年隨家人移居千里達和多巴哥,1928年加入政府,由低層做起,出任總督前歷任勞工處長、副輔政司和布政司等職。在總督和高級總督任內,何才與總理埃里克·威廉斯(Eric Williams,1911年-1981年)緊密合作,並積極支持推動公務員本地化。此外,何才亦在1966年款待訪問千里達和多巴哥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伉儷。.

新!!: 陳方安生和何才 · 查看更多 »

徐家傑

徐家傑(Alex Tsui Ka-Kit,),前香港廉政公署執行處副處長。他的妹妹是香港廚師和煮食節目主持徐蒝(Margaret Xu)。.

新!!: 陳方安生和徐家傑 · 查看更多 »

徐四民

徐四民(),祖籍福建廈門,緬甸華人報人、商人,緬甸《新仰光報》和香港《鏡報》月刊創辦人。早年於緬甸組織反日活動,支援中國抗日戰爭。他後來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並且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全國政協常务委员等職。 徐四民是香港親共人士,在香港左派陣營中地位不淺,向來以言論大膽著稱,故得「徐大炮」之名。他晚年曾連番發表激烈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新!!: 陳方安生和徐四民 · 查看更多 »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簡稱:晴朗;On a Clear Day)是香港商業電台於2004年10月4日起推出的晨早節目,用來取代《風波裡的茶杯》和《男上女下》。節目由商業一、二台分別播出不同版本。.

新!!: 陳方安生和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 查看更多 »

匯賢智庫

匯賢智庫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是一個香港政黨及智庫組織,於2006年7月18日成立,創會主席為現任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現任新民黨主席)。.

新!!: 陳方安生和匯賢智庫 · 查看更多 »

利國偉

利國偉爵士(,),香港銀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恆生銀行董事長,1968年和1976年先後獲香港政府委任為行政及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1978年退出兩局後,於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並於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 1946年,利國偉在何添招攬下加入恆生,由低做起,拾級而上,1964年當上副總經理,後於1967年和1983年分別獲委任為總經理和董事長,服務滿51年,到1997年才告引退。在恆生工作多年的他曾於1965年銀行擠提風潮期間,代表恆生與英資匯豐銀行談判,達成恆生賣盤予匯豐的協議,從而避過結業倒閉的下場;1969年,他又倡導向外界推出恆生指數,該指數從此成為香港股市表現的參考指標,兩個決定對恆生均具深遠影響。 利國偉在政商界也甚具影響力,除了擔任兩局非官守議員以外,更在1988年至1991年受港府所託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對交易所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外,在八十年代中英兩國展開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他曾協助財政司彭勵治爵士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設法保住港元幣值以穩住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他後來又於1984年隨兩局議員代表先後奔走中英兩國,拜會過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向他們表達港人對前途問題的看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主權移交步入倒數階段,受中方重視的他還先後獲委任為港事顧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職。 利國偉也十分重視香港的教育發展,與中文大學的關係尤其密切,在擔任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以前,他早自1963年起出任該校校董會的首任司庫,多年來一直支持該校的發展。另外,在他的支持下,恆生商學書院和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分別得以在1980年和1992年創校。利國偉在1976年到1989年間又先後擔任過港府教育委員會主席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參與制定香港的教育政策,任內曾經歷1978年的金禧事件,以及在1988年富爭議性地落實港府提出中文大學「四改三」的方案。 憑藉其在政商界和教育界的表現,利國偉曾屢獲英廷授勳,並在1988年獲冊封爵士。1997年,他再獲新成立的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儘管未曾接受大學教育,但包括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在內的多家本地和海外專上院校均曾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對他的成就予以肯定。.

新!!: 陳方安生和利國偉 · 查看更多 »

嘩!嘩!嘩!打到嚟!

香港商業電台的清談節目,1997年11月3日首播,於2008年7月7日開始重新播放,名為 嘩!嘩!嘩!打到嚟!2008,接替由詹志民、阿喱(張家豐)及有耳非文以往同一時段的廣播節目《有耳喱民》。起初節目主持組合為吳君如及阿喱。直到同年11月10日,主持組合改為吳君如、王貽興及阮子健。2009年7月10日完結。.

新!!: 陳方安生和嘩!嘩!嘩!打到嚟!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Sacred Heart Canossian School Private Section)是香港的一間小學,創立於1860年,校舍是香港島半山區天主教區建築群之一。該校是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屬下的一間私立的學校。1992年1月學校遷至堅道26號,2014年9月學校再遷至堅道34號,原校在半山羅便臣道。此校直屬中學為嘉諾撒聖心書院,小學一至六年級合計有20班。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9位。.

新!!: 陳方安生和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聖心書院

嘉諾撒聖心書院(Sacred Heart Canossian College,簡稱SHCC)是香港天主教嘉諾撒仁愛修會創辦的津貼女子中學,英語授課,也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校址位於香港島薄扶林置富花園置富徑2號。學校有2間直屬小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和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0位。.

新!!: 陳方安生和嘉諾撒聖心書院 · 查看更多 »

傑出領袖選舉

傑出領袖選舉(Leader of the Year)是星島新聞集團為表揚社會傑出人士對香港經濟繁榮作出的貢獻,為年青一代樹立榜樣而設立的選舉。「傑出領袖選舉」自1994年起每年舉辦,頒獎予來自各個範疇的「傑出領袖」,而此項選舉被視為香港以至全亞洲區的矚目盛事。一年一度的「傑出領袖選舉」以雞尾酒會及晚宴形式舉行頒獎典禮,嘉許各「傑出領袖」,並邀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擔任榮譽嘉賓。每年邀請來自不同範籌的領導人及知名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以確保選舉的認受性及在公平原則下選出得獎者。 「傑出領袖選舉」旨在:.

新!!: 陳方安生和傑出領袖選舉 · 查看更多 »

凌霄閣

凌霄閣(The Peak Tower)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築,位於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地址為山頂道128號。它座落於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景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是香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2003-2015年發行的香港流通貨幣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中銀香港發行之20港元紙幣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

新!!: 陳方安生和凌霄閣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陳方安生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Comme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eau,縮寫:CED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負責涵蓋香港旅遊業、保障消費者權益、創意產業及競爭政策事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由工商及旅遊科、通訊及創意產業科組成,現任局長為邱騰華。.

新!!: 陳方安生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事務局

公務員事務局(Civil Service Bureau,CS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公務員事務。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為羅智光。.

新!!: 陳方安生和公務員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公民實踐培育基金

公民實踐培育基金有限公司(),於2014年8月成立,是一個非牟利組織,主張透過建立互動教育平台,傳承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 此基金主席為詹德隆先生,副主席為張玉堂先生,另有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及多名專業人士合作籌組。.

新!!: 陳方安生和公民實踐培育基金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陳方安生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陳方安生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光明臺

光明臺,(Illumination Terrace),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道5至7號,是大坑的一個私人屋苑,分為兩座,樓高45層,於1993年6月入伙,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發展,自設私人會所及泳池。.

新!!: 陳方安生和光明臺 · 查看更多 »

創價大學

創價大學()是一所位於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的私立大學。.

新!!: 陳方安生和創價大學 · 查看更多 »

勞永樂

勞永樂(Lo Wing-lok,),素食者,香港醫學會前會長,曾任功能組別香港立法會議員及香港社區發展網絡醫務顧問。 勞永樂出身基層,先後居於上環板間房以及北角公屋健康村,後以優異成績進入香港大學醫學院,及後成為傳染病專科醫生,亦曾為早餐派一員。勞氏亦曾於2000年到2004年擔當香港立法會醫學界議員。2004年立法會選舉中落敗。他曾經說對「小圈子選舉」(功能組別選舉)有過幻想,但幻想已破滅,並願意放下中產形象,走入群眾。勞永樂曾於網絡電台MyRadio與麥國風主持逢星期四晚節目《勞永樂頻道》,還經常在東方日報網上版ontv中的可大可小節目出任嘉賓主持。 2015年5月9日因肺癌病發逝世,終年60歲。.

新!!: 陳方安生和勞永樂 · 查看更多 »

玫瑰新邨

玫瑰新邨(Villa Monte Rosa)位於司徒拔道41A號,是香港香港島灣仔區的私人屋苑,名藝人宣萱和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其家族居住於此。玫瑰新邨一共分為6幢。.

新!!: 陳方安生和玫瑰新邨 · 查看更多 »

王岸然

王岸然(本名黃覺岸,),生於香港,籍貫廣東中山,是香港新聞政治評論員,創辦香港人民廣播電台,是《信報》、《新報》專欄作家,現同時在香港數碼廣播主持時事節目,文章也曾散見於《蘋果日報》、《星島日報》、《星期天周刊》、《癲狗日報》等,當中在蘋果日報高峰期更在一周內有九個專欄見報(一個七日固定專欄及兩個評論專欄),曾經與陶傑及黃毓民筆戰,與梁國雄政論口角(即人民台「掟咪大戰」)。 王岸然的時事評論激進,他早在1980年代初便投稿《信報》,同時也參與組建政黨,早年曾創建論政組織「北辰學社」,擔任副主席,也是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的創會評議長,當屆民協主席是陳立僑,副主席是馮檢基和李永達。1996年因不滿民協參與臨時立法會,與已故市政局議員區玉霞及前深水埗區議會主席黃仲棋等人組建社會民主陣線,2003年鼓吹推倒行政長官董建華,又曾組織民主倒董力量,後來參與組建香港人民廣播電台,2006年更曾擔任民間人權陣線民主民生小組副召集人。 他早年曾任廉政公署及房屋署,期間就讀樹仁學院,後來赴英留學,修讀法律,之後回港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任教。.

新!!: 陳方安生和王岸然 · 查看更多 »

王䓪鳴

王鳴女爵士(Dr Dame Rosanna Wong Yick-ming,),1979年至1992年期間曾冠夫姓為譚王鳴(Mrs Rosanna Tam Wong Yick-ming),是香港社會工作者及政治家,自1980年起出任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至今。在香港主權移交以前,王鳴曾在1985年至1991年出任立法局非官守委任議員,1988年至1991年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此後曾一度退出政壇,但旋於1992年重返行政局,並於1993年起兼任房屋委員會主席。王鳴在行政局任內深得港督彭定康信用,1995年更接替鄧蓮如女男爵成為行政局召集人(即首席非官守議員),隨後在1997年獲英廷獎授DBE勳銜,成為繼鄧蓮如女男爵後,歷來第二位華人女爵士,在主權移交前夕的殖民地政府具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1997年在主權移交後,王鳴過渡到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行政會議,留任非官守成員。惟房委會後來在1999年爆出一連串居屋短樁醜聞,身兼房委會主席的王鳴被輿論質疑要為事件負責,最終在2000年6月立法會表決通過對她和房屋署署長苗學禮的不信任動議前,辭去房委會主席一職。立法會後在2003年1月發表短樁醜聞調查報告,當中再對王鳴等人作出譴責。自從發生短樁醜聞後,王鳴在2002年未獲行政會議續任而卸任,但在2001年至2007年獲港府聘任為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2003年起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為全國港區政協委員。 另一方面,王鳴在商界也有一定發展,她除自1996年起成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非執行董事外,自2001年起也在李嘉誠爵士擁有的長江實業(2015年改組成為長江和記實業)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新!!: 陳方安生和王䓪鳴 · 查看更多 »

王統元

王統元,浙江寧波人。是上海紡織大王之一。香港紗廠創辦人。女兒梁王培芳家住太平山山頂,生活於香港上流社會,又是慈善家熱心公益,女兒王培芳曾任保良局主席,贊助建成禮頓道王統元大樓,並當香港女童軍總會副會長。王統元與陳方安生有姻親關係親戚,梁王培芳媳婦是陳方安生的妹妹,陸方寧生女兒陸介琳;而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太太,王培琪是王統元姪女,梁王培芳的堂妹。.

新!!: 陳方安生和王統元 · 查看更多 »

王統元家族

王統元家族祖籍浙江寧波。是上海紡織大王之一。香港紗廠創辦人。家族活躍於香港上流社會,又是慈善家熱心公益,女兒梁王培芳曾任保良局主席,並當香港女童軍總會副會長。而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太太,王培琪是王統元姪女。.

新!!: 陳方安生和王統元家族 · 查看更多 »

社會福利署

會福利署(簡稱社署;英文: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縮寫:SW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管理社會福利等事務。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為葉文娟。.

新!!: 陳方安生和社會福利署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新!!: 陳方安生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福佳歌曲系列

《福佳》是一組在互聯網上流傳的惡搞歌曲,首兩版改編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主題曲《始終有你》,而第三版則改編自2008年北京奧運主題曲《We Are Ready》。演唱者刻意模仿原作的群星唱腔,歌詞諷刺香港主權移交10年以來具爭議的事件。第一版《福佳始終有你》於2007年5月27日上傳至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後,三個月後收看人次逾81萬,第二版《煲呔搵工靠你》上載三週共有23萬人次瀏覽,引起部分香港傳媒關注。而第三版《福佳,We have money!》則於2008年2月11日在YouTube上載。.

新!!: 陳方安生和福佳歌曲系列 · 查看更多 »

積極不干預

積極不干預政策或積極不干預主義(英文: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是香港前財政司夏鼎基於1980年提出的術語,用以概括香港政府當時「小政府、大市場」的經濟政策。.

新!!: 陳方安生和積極不干預 · 查看更多 »

競選告急牌

選告急牌是選舉候選人向其支持者,不論鐵票或游離票,所發出的「求救訊號」,是一種選舉策略。 在選舉活動中,往往到了投票日前夕,候選人均不敢對自己的民調表示滿意或過於自信,因為選民對於心目中篤定當選的候選人,極容易出現「穩高票當選,不缺我這票」的心理,進而降低其投票動機,或將其選票轉投理念相近的其他候選人,造成原本穩定領先、聲勢大好的候選人一夕崩盤,甚至使聯盟派系分散票源,進而造成敵對陣營漁翁得利而當選的狀況。高民調落選著名案例如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候選人賴士葆落選,便是此一選民心理現象。 因此民調從穩定領先到大幅落後的候選人,只要越接近選戰後期,多半會以「搶救」、「選情告急」、「就差您一票」、「爭最後一席」、「心頭抓乎定」(台語,意指自己作主,勿聽信穩當選、配票等傳言),或者寫出「分票分過頭,XXX成為落選頭」,甚至直接寫出「會輸」等「示弱」的廣告,並搭配「低頭」等「神情落寞」的照片,來激出支持者,以防投票當日崩盤。 香港地區著名案例為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由親建制派(親北京)陣營推出ㄧ葉劉淑儀(葉太)對壘泛民主派的陳方安生(陳太)。選舉當日下午,以蘋果日報為主的傳媒開始發布一連串陳太選情告急的報導,包括派送「選舉快訊:左派鐵票排山倒海 陳太勢危」、「民主等你一票 左派鐵票撐葉劉 陳太會輸」、「怎能少了你的一票」等號外,藉此凝聚港島選區泛民主派支持者和尚未投票的選民,最終催出不少選票,泛民主派陳方安生順利當選。 另外,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上屆委任議員、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由委任轉戰直選,參選東涌南選區,代替該區同黨議員周轉香參選,面對傘兵王進洋(東涌人)挑戰。由於高投票率,使以為必拿一席的周進入不利情況,民建聯替他打告急牌,最後以234票之差擊敗對手。 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建制派的三名候選人在投票日前已經舉行告急大會,指最近建制派候選人「破壞法治,破壞社會秩序」,而且選情接近,希望阻止非建制派奪回四席。至投票日當天,投票率意外的低影響非建制派選情。三名候選人-新界東范國威、香港島區諾軒、九龍西姚松炎先後宣布選情告急;同時間四名建制派候選人亦宣布告急。.

新!!: 陳方安生和競選告急牌 · 查看更多 »

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於2001年4月29日晚上舉行,由鄭裕玲、曾志偉、梁詠琪、伍家廉擔任司儀,提名及獲獎名單如下。.

新!!: 陳方安生和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香港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第三屆立法會於2004年9月12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及功能團體各選出30名,任期四年,由2004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於2004年10月6日經議員互選產生。.

新!!: 陳方安生和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簡悅強

簡悅強爵士,GBE,JP(,),香港政治家、銀行家和執業律師,1957年至1980年歷任市政局、立法局及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期間曾長年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在1960年代及1970年代與關祖堯爵士及馮秉芬爵士等人同為華人代表。簡悅強也是香港望族簡東浦家族成員,1963年至1983年在家族有份創辦的東亞銀行出任主席。 簡悅強早年先後受教於拔萃男書院、香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早於二戰以前已分別在英國和香港考取得執業律師資格。戰後,他於1945年加入羅文錦爵士旗下的律師樓,而且積極參與本地政壇,除了在1949年與貝納祺等人組織香港革新會,又在1957年至1958年任香港律師會主席,以及在1957年至1961年獲港府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 在行政立法兩局供職期間,簡悅強不單敢於為普羅市民發聲,且多番獲港府委以重任,當中包括在1974年與1979年分別獲港督麥理浩爵士指派草創消費者委員會及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並擔任兩個委員會的主席,以化解當時米價暴漲及公務員工潮等危機;此外,他也曾就設立廉政公署向麥理浩提供不少重要的意見。在1970年至1975年和在1979年至1983年間,他還兩獲港府委任為貿易發展局主席,任內配合香港工商業的發展需要,向各國推廣與香港貿易。 簡悅強也相當關注香港的高等教育發展,他由1963年至1983年間歷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董會主席和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另又於1983年至1996年擔任中文大學首任副監督,對中文大學的發展具重要影響。簡悅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也是兩所大學的終身校董。 在多年的公職生涯中,簡悅強經歷過不少動盪歲月。在1966年,時任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的他批准天星小輪加價,間接成為同年九龍騷動的導火線之一;在翌年的六七暴動期間,他嚴辭批評左派滋事份子,並主張港府以強硬態度加以對付,表現頗獲港府認同。簡悅強多年來深獲港府信任,屢獲英廷嘉獎。他在1972年及1979年兩度封爵,是歷來首位獲英廷賜封GBE勳銜的華人。在1975年英女皇訪港時,簡悅強更代表香港市民向女皇致歡迎辭,反映其地位深重。 簡悅強在1979年隨港督麥理浩等人出訪北京,期間與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舉行閉門會談,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從英國接收香港主權,使他對香港前景感到擔憂。簡悅強返回香港後旋於1980年辭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至1983年辭任貿發局主席及東亞銀行主席,不久更將手上東亞股票轉讓予另一主要股東李冠春家族,從此淡出香港的商界與政壇。簡悅強晚年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至2012年以99歲高齡逝世,他生前在一眾在世非官守太平紳士中,資歷也是最深的一位。.

新!!: 陳方安生和簡悅強 · 查看更多 »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英文: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bour Bureau,縮寫:EDL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前決策局,專責香港有關經濟發展及勞工事務。該局唯一一任局長為為葉澍堃。.

新!!: 陳方安生和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 查看更多 »

羅大佑

羅大佑(,Lo Da-Yu),出生于臺灣台北市,台灣客家人,祖籍廣東梅縣,台灣知名男歌手、填詞人、作曲人、編曲、作家,有「华语流行樂教父」之稱。曾創作並演唱《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的孤兒》、《野百合也有春天》、《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明天會更好》等國語、台語、粵語膾炙人口的歌曲,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

新!!: 陳方安生和羅大佑 · 查看更多 »

羅弼時

拿督斯里巴杜卡羅弼時爵士,KBE,SPMB,QC(Dato Seri Paduka Sir Denys Tudor Emil Roberts,),英國殖民地官員和法官,1979年至1988年任香港首席按察司,1966年至1978年歷任律政司和輔政司(後改稱布政司),期間兼任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羅弼時於1953年加入殖民地部,歷任尼亞薩蘭檢察官、直布羅陀律政司和香港。在香港律政司任內,他協助政府制定多項涉及保障勞工權益、打擊貪污等各方面的法例;隨後在輔政司和布政司任內,他協助時任總督麥理浩爵士推動多項新政,其中包括參與籌組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以及處理金禧事件的善後工作等。 羅弼時是香港歷史上唯一一位分別擔任過香港律政司、輔政司(和布政司)、及首席按察司的人士,也是最後一位擔任首席按察司的外籍人士。他在首席按察司任內大幅擴充法院數目和法官編制,並關注香港前途問題,除了構思香港終審法院的設立,並且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後首位訪華的首席按察司。然而,他在任後期爆出多宗司法醜聞,為他的司法生涯蒙上污點。 1988年卸任香港首席按察司後,羅弼時仍擔任百慕達上訴庭庭長、汶萊首席按察司和汶萊上訴庭庭長等職務,並於1997年起任職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香港法官,到2003年正式從司法界退休。羅弼時有不少以司法和殖民地為題材的著作,也熱衷木球運動,嘗任主席。.

新!!: 陳方安生和羅弼時 · 查看更多 »

真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公民提名)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席全部直選產生,以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令市民有「真正選擇」。其衍生緣由是因為所提倡的普選與由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的普選之理念及選舉程序不同。而稱作「真普選」是為了區別後者之普選。它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問責的政府,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新!!: 陳方安生和真普選 · 查看更多 »

白加道

白加道 (Barker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道路,是來往香港島太平山山頂山頂纜車白加道站至山腰山頂道40號摘星閣鄰近之間。白加道是雙線雙向行車道,無巴士、小巴,是純民居的山頂高級住宅區,不過可容許的士、貨車及私家車等車輛出入。 白加道1號是摘星閣,沿途無分支路往其他街道,直至終點白加道51號,西端該處除了是小型纜車分站,也是白加道與舊山頂道及種植道交界點,向南面山上望去見太平山獅子亭,向北望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及中環、尖沙咀兩岸。至於在街頭,白加道1號鄰近,除了見山頂道公路有巴士站及加油站,還有出入於僑福道路口的小巴及的士等。 山頂道沿途有住宅柏加別墅、維多利亞大廈、政務司司長公館、三軍司令官邸及摘星閣等。山頂道沿途的住宅,正門不在路邊,以高架斜道連接,路口有保安,又或者鐵閘上貼有告示「私人地方,內有惡犬」。 白加道是1890年代已經開拓的道路,以署理香港總督白加爵士(George Digby Barker)命名。.

新!!: 陳方安生和白加道 · 查看更多 »

白雪仙

白雪仙(本名陳淑良,),出生於廣東廣州黃沙區,祖籍廣東順德,粵劇名伶「小生王」白駒榮之女,於家中排行第九,故行內人愛稱她為「九姑娘」,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

新!!: 陳方安生和白雪仙 · 查看更多 »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最卓越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The 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aint Michael and Saint George),簡稱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是英國榮譽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於1818年4月28日由威爾斯親王喬治(即後來的喬治四世)設立,當時他正代替其父王乔治三世,攝理君職。本勳章分為三等,依等第如下:.

新!!: 陳方安生和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 查看更多 »

運輸及房屋局

運輸及房屋局(簡稱運房局,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TH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十三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對外對內的海、陸、空交通,以及物流和房屋的政策。現任局長為陳帆。.

新!!: 陳方安生和運輸及房屋局 · 查看更多 »

青嶼幹線

青嶼幹線(Lantau Link)是香港8號幹線的一部份,連接位於大嶼山及青衣島。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 青嶼幹線於1997年4月27日由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香港總督彭定康、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開幕儀式,5月22日正式通車。 青嶼幹線是目前唯一連接大嶼山和香港其他地區之陸路通道,是由青馬大橋(連接青衣與馬灣)、馬灣高架道路及汲水門大橋(連接馬灣與大嶼山)組成。幹線全長3.5公里,分上下兩層行車。兩條橋的露天上層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兩條港鐵機場快綫和東涌綫的路軌,和兩條供緊急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而下層行車道路為每小時50公里。 在正常情況下,下層行車道路不會開放使用。只會在特別情況下,例如路段實施強風管制措施,或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上層道路受到阻塞或封閉等,隧道交通督導員才會開放下層通道予公眾使用。下層行車道路並沒有與馬灣連接,往九龍方向亦不能利用青沙公路往沙田,須途經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及呈祥道前往尖山隧道,較為迂迴。.

新!!: 陳方安生和青嶼幹線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新!!: 陳方安生和青衣島 · 查看更多 »

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以及全球第11長的懸索吊橋。大橋主跨長1,377米,連引道全長為2,160米。大橋屬於香港8號幹線青嶼幹線的一部份,跨越馬灣海峽,將青衣和馬灣連接起來。青馬大橋為香港道路重要的一部份,因為它聯同汲水門大橋,共同擔當著連接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與市區的唯一行車通道。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馬大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新!!: 陳方安生和青馬大橋 · 查看更多 »

被政府認定為邪教的團體列表

邪教是對某些具有不为熟悉的信仰或宗教行为,或被认为是奇怪的宗教教派的帶有負面價值的評斷稱呼。 目前的宗教研究学术界中已经摒弃使用这个主观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不含贬义色彩的中性的“新興宗教”概念。Richardson, 1993Lewis, 2004 中文邪教一词来源于佛教概念附佛外道。与这个词相对应的英文,被认为最贴切的词汇是 cult (膜拜团体)。英文中的 cult 一词含有負面價值的評斷,但其贬义色彩远没有中文邪教一词强烈。另外,在很多其他欧洲国家的语言中,cult/sect (膜拜教派) 这个概念相对中立。 各个国家对「邪教」的定义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列表罗列被了各政府文件列为中文中的邪教,英文中的 cult,其他欧洲语言中的 sect,或其他语言中与此相类似的词的宗教團體。 但並非所有被認定為「邪教」的宗教團體都會被視為非法,有些僅是因為其教義、組織、儀式等不被當地政府所能接受,但有些涉及到刑事犯罪行為。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观点、与执法不同。很多国家的宪法里都有宗教自由的条列。而且,各国的执法也不同。比如,美国议院曾出版过研究邪教组织的调查报告,但美国宪法保障宗教自由,行政部门没有因此而管制这些不是非法组织的宗教團體。.

新!!: 陳方安生和被政府認定為邪教的團體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新!!: 陳方安生和西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要員保護組

要員保護組(俗稱G4;英文:VIP Protection Unit,縮寫:VIPPU)於1974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為準軍事化保鑣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要員保護任務,根據《國際公約》及《香港法例》,確保訪問香港的「應受國際保護人物」的安全、自由及尊嚴受到保護。由要員在香港國際機場停機坪上踏出飛機艙的一刻起,要員保護組就需要作出保護,直至要員所乘坐的飛機航班離開香港領空為止。要員保護組為國際要員保護協會會員,各亞太區執法機構在檢測其保護證人的管理效能時,皆以要員保護組作為首選的標準機構。.

新!!: 陳方安生和要員保護組 · 查看更多 »

馬力 (民建聯主席)

力(),祖籍福建廈門,生於广东廣州,生前擔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建聯主席。 馬力畢業於培僑中學、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聯合書院),曾任培僑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教師、《香港商報》副社長。.

新!!: 陳方安生和馬力 (民建聯主席) · 查看更多 »

馮程淑儀

馮程淑儀(Betty Fung Ching Suk-yee,1964年10月7日-),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

新!!: 陳方安生和馮程淑儀 · 查看更多 »

香江怒看

《香江怒看》(Views on Hong Kong)是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2014年製作的時事清談節目,由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擔任嘉賓主持,自由記者褚簡寧擔任主持。內容主要討論香港時事及政治。節目內第二節設有「怒看人物」環節,每集由主持討論一位香港政界著名人物,並披露鮮為人知的政壇內幕。.

新!!: 陳方安生和香江怒看 · 查看更多 »

香港1999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1999年授勳名單1999年7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有260人授勳及嘉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第2份全面的授勳名單。授勳典禮於10月9日在禮賓府舉行。.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1999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6年10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6年1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6年12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6年7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6年9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10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10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11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1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12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12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3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詳細新聞內容).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3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4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4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6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6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8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9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7年9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8年1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8年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8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8年6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8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08年7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20

香港2020(英文:Hongkong2020)前身為民間策發會,於2013年4月24日由陳方安生成立,為一個香港政治組織,旨在推動香港民主政治制度改革,提供平台收集香港社會對雙普選的意見,再向香港政府提出,並且爭取「真普選」;表明最終方案必須堅守聯合國制定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基本法》普及平等原則,期望於同年之內提出政治制度改革方案。.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2020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

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是指2015年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否決任命遴選委員會推薦人選陳文敏為副校長的爭議。陳文敏於2002年至2014年間出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至2014年11月有傳媒披露陳文敏獲推薦為副校長,但同時指陳文敏親泛民主派的政治立場與政府官方不一致,至2015年初傳出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干預香港大學聘用副校長的事務,對校委會成員展開遊說不要委任陳文敏。2015年3月,梁振英以校監身份委任背景具爭議性的李國章加入香港大學校委會,並拖延副校長人選的決定,其後更任命李國章為校委會主席,有港大師生發起集會,抗議特首介入港大校務,衝擊學術自由,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以暴力企圖闖入校委會會議引生肢體衝突,而委任陳文敏為副校長的議案於2015年9月29日被否決。.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

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是香港大學為慶祝創校一百週年的一連串活動。2011年1月9日百周年啟動禮之後,多個講座及展覽亦陸續舉行。.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本列表收錄香港大學的知名校友。列表將人物粗分為數大類,並遵循各類內容不重疊的原則進行編輯。.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通稱港大民調風波,亦稱鍾庭耀事件,是香港的一宗政治爭議,發生在2000年7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在報章撰文,指行政長官兼任香港大學校監的董建華透過「中間人」施壓,要求停止有關行政長官及政府的民意調查。有關指稱引起社會巨大迴響,鍾庭耀其後公開了傳話人身份是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決議成立一個三人獨立調查小組,由終審法院的非常任法官鮑偉華為主席,並在同年8月調查事件,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涉及事件也被要求作證。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在9月1日發表,確定鍾庭耀指控屬實,認為路祥安在市民對政府支持率下降的情況下,希望阻止不利政府的民調結果進一步打擊港府聲望。事件最後在9月6日,鄭耀宗及黃紹倫宣佈請辭告終。 事件涉及政府試圖干預學術自由,引起了當時社會的驚訝及批評,揭露了校長不僅沒有肩負捍衛學術自由的責任,反而傳遞「中間人」施壓的信息,企圖干預校內學者進行研究的權利,對近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信譽造成影響。調查報告嚴厲批評路祥安作供「拙劣、不誠實」,然而董建華卻公開指路祥安「可靠、誠實」,更表明會續用路祥安,對特區政府以至特首的誠信以至公信力都造成破壞。.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風波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事記

2006年1月1日以後的新聞事件,請往香港新聞動態條目內瀏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大事記 · 查看更多 »

香港外國記者會

香港外國記者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Hong Kong,簡稱:FCC)於1943年在中國重慶成立,旨在聯繫香港境外記者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後遷移香港。 記者會現時成員包括香港的外國記者、新聞從業員,以及其他行業的行政人員或專業人士。香港外國記者會提供一個社交及專業討論平台給新聞從業員及關注傳媒的人士,讓來自世界各地人士發表有關政治、經濟及藝術等意見,也舉辦各類專業活動,包括新聞業會議、新聞簡介會和電影放映會。 香港外國記者會會址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和雲咸街交界,近雪廠街南,稱為舊牛奶公司倉庫北座,並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外國記者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選區

香港島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廣義的香港島地域,即南區、灣仔區、中西區及東區四區總和,亦即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等島嶼。2012年至2016年度第五屆香港立法會,香港島選區共有7個議席。香港島選區亦是香港回歸後,從第二屆至第四屆立法會及第六屆立法會,均有任內議席出缺而需進行補選的選區。.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島選區 · 查看更多 »

香港年報

《香港年報》(英文:Hong Kong Yearbook),是香港政府的年度出版物,由政府新聞處發行,回顧香港在過去一年在各方面的發展。自1946年發行至今,每年第三季發行。 《香港年報》總括了每年的香港大事宜,包括政制及行政、法律制度、經濟、金融財務、工商業、就業、教育、衛生、社會福利、房屋、運輸、環境、公共秩序、宗教和風俗及歷史等。每年均有中文及英文版本。2005年版本開始可以於香港政府書店發售。 由於香港年報是官方刊物,內容大部分反映官方的立場與觀點,因此坊間亦有發行非官方年鑑,比較重要的有《華僑年鑑》及《香港大趨勢》。.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年報 · 查看更多 »

香港之最

香港之最是指香港在某一些方面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香港之最。.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之最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被拒入境澳門事件

香港人被拒入境澳門事件是指部分香港政治人物、學者、記者在入境澳門時被澳門政府以干犯澳門《內部保安綱要法》為由拒絕入境後驅逐出境的一系列事件。香港民主派对此感到強烈不滿,認為澳門政府打壓入境自由,並认為当局是为了阻止香港民主派与澳門民主派進行合作和串連。另外,香港政府亦曾拒絕近2100名澳門居民入境香港。 2009年12月10日開始,港澳互免入境申報表協議正式啟動,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只須憑澳門身份證即可前赴香港逗留180天。赴港申報表也於同日起永久停用。.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人被拒入境澳門事件 · 查看更多 »

香港亂噏主要模仿角色列表

本列表是亞洲電視節目《香港亂噏》的登場角色列表。.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亂噏主要模仿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是香港一個機構,負責協助他人以仲裁或其他方式來解決爭議,始於1985年。該組織曾經使用前中央裁判司署作為其總部,現時地址位於香港島中環交易廣場2期38樓。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有梁愛詩和陳方安生等。.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傳媒爭議

香港傳媒爭議是指香港傳播媒界的報道手法,及在進行採訪時缺乏專業而引發的香港社會爭議。.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傳媒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是一個在香港的學生比賽,表彰學生重要的學術表現、課外活動成就和為社會服務的承諾。 從1985年到2012年,該獎項由獅球教育基金會與傑出青年協會共同舉辦。從2011年開始,該獎項由青苗基金及傑出青年協會聯合舉辦。每年,大約有10名在香港本地中學及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被選為“香港傑出學生”。.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 查看更多 »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源於2009年香港政府計劃增加免費電視牌照,至2013年10月香港政府公佈結果後觸發的一場爭議。 2009年年底,香港3間電訊商向廣播事務管理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其中一位申請者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表現相對積極,於2012年成立香港電視網絡,大肆招兵買馬,又拍攝好十數齣電視劇,幾近萬事俱備,引起不少觀眾的關注及期待。至2013年10月15日,行政會議完成審批程序,原則上同意批發免費電視牌照予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而大致完成準備的香港電視網絡則不獲接納。由於香港政府事前沒有聲明會有三選二的情況,又無拒絕批發免費電視照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的原因,種種事件令人難以明白而惹起爭議性。在公眾及輿論壓力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和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先後表示,基於行政會議的保密原則,不能夠公開交代原因,僅指出涉及「一籃子」因素。惟公眾對此解釋不接納,事件激發香港社會強烈迴響,引發12萬人遊行及包圍香港政府總部的事件。.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OUHK),簡稱公大,前稱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大學,以「有教無類」和「寬進嚴出」為辦學精神。 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本部由五所學院組成,分別為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科技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和教育及語文學院。大學所頒授學士學位以至深造程度的學術資格,皆獲香港特區政府認可。香港公開大學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於成立之初,乃是一所以遙距教學為本的大專院校,現可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並在2007年起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收生。現時,有逾九千六百名學生正於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現任校長為黃玉山博士。.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公開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機關補選列表

香港立法會及前身之立法局曾於各選舉之間舉辦不同選區或界別之補選,以填補上次選舉產生議員因不同原因離任之空缺。以下列表為自立法局於1985年起舉辦首次全民選舉後,所有補選之統合資料。.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立法機關補選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立法會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每屆任期四年。 以下列出所有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的人士。 以下的歷史紀錄包括任期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設立的臨時立法會和1998年7月1日後設立的香港立法會,不包括過往英治香港時期的立法局。.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零時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但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 為了確保順利過渡,特區剛成立時,政府結構及主要官員並無即時作重大改變,仍沿用英治時期的架構及班子。但其後出現多項改革,如高官問責制及三司十三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方式及制度則維持不變。 主權移交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但在短短三個月後,香港貨幣受外來衝擊,股市、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加上早前生產線開始北移,和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下跌,失業、通縮和負資產等經濟民生問題隨之而來。港府連串政策失誤如「八萬五政策」、教育改革、公務員改革、禽流感疫情處理失誤,使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終爆發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直至2004年底,衰退得以緩和。其後,經濟開始復甦,金融、旅遊、零售業等恢復興旺,但並非所有行業皆能受惠。2007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曾舉行多項慶祝活動。在2010年後,樓價和租金升幅過急,令市民置業十分困難。2014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全国人大关于香港特区普选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文件,引起市民不滿,令2014年爆發俗稱雨傘革命的佔中運動。2016年在旺角也爆發一場大型騷亂。.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缩写为CS)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地位僅次於行政長官的排名第一的主要官員,其支援部門為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政務司司長現屬行政會議官守成員,也是可以署理行政長官職務的三名司長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務司司長休假時,會由一眾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局長中年資最久的一位署任,為香港政府中人事變動最多的官守成員,回歸至今已先後有7位不同人士出任。.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列表

行政會議是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政會議的成員由行政長官從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所有成員都必須是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任免由行政長官決定,但任期應不超過委任他的行政長官的任期。以下列出所有曾任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的人士。以下的歷史紀錄僅指1997年7月1日後設立的香港行政會議而不包括過往殖民地時期的行政局。.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輔助警察隊

香港輔助警察隊(簡稱輔警隊;英文: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 Force,縮寫:HKAPF,英文副名:Hong Kong Auxiliary Police,副名縮寫:HKAP)隸屬於香港警務處支援部支援科,於191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233章《香港輔助警隊條例》第三條成立,輔助警務人員接受正規訓練後,按照各總區的軍裝警務人員編制而調配,被派遣往5個陸上總區駐守,以支援及協助正規警察力量,每員每年最少當值208小時。香港輔助警務隊的主要責任包括保護重要地點(包括警署及領事館等等)、為指揮及控制中心提供額外警察力量,並且執行徒步巡邏。與此同時,在發生災難或者緊急事故時協助正規警察力量,並且在大型公眾活動及其他預先策劃的行動中執行人群管理任務。 現任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為楊祖賜,領導4,500名輔助警務人員;香港輔助警察隊是世界上同類型的最龐大的隊伍,被稱譽為「亞洲最佳」(Asia's Finest)。.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輔助警察隊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電影界一個重要獎項,為亚洲地区重要电影獎項之一。秉承「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產片』(香港電影)」的信念,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香港文化代表風靡全球,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成爲華語電影指標之一。.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Hong Kong Film A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頒發,旨在表揚對香港電影發展有卓越貢獻的電影工作者。終身成就獎於1995年創立,但並非每年頒發。.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檔案大樓

香港歷史檔案大樓(Hong Kong Public Records Building)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用作集中貯存具永久價值的檔案及文件的地方,收藏了約80萬份檔案及28,000本圖書,於1997年6月19日由當時的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揭幕啟用,現由香港政府檔案處主理。 這座共十層高的大樓位於九龍觀塘翠屏道13號,除了作貯存檔案、案卷、報紙、影片、照片、政府刊物、報告、印刷品、專論著作和報紙之用外,還有在館內舉辦展覽會、研討會、工作坊以及讓各團體申請參觀。此外,香港歷史檔案大樓亦為市民提供檔案借閱服務、影印服務、核證服務及縮微服務,並會為海外查詢者進行簡單的研究工作。.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歷史檔案大樓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民主運動是香港政治和香港選舉制度上的一連串運動,自1980年代起主要由香港民主派人士推動,目標是為要求盡快落實真普選,如0708雙普選、2012雙普選等,即由香港市民一人一票和沒有不合理的限制下,選出香港行政長官和所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要求廢除功能組別),以及廢除區議會委任議員的制度。.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民主運動 · 查看更多 »

香港泛民主派列表

本條目列出了香港的泛民主派組織和人士。.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泛民主派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香港政治委任制度是香港政治制度的一部份,是指政府高級官員,包括「司長」、各決策局「局長」、「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副局長」及其「政治助理」的政治委任制度。.

新!!: 陳方安生和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 查看更多 »

講清講楚

《講清講楚》(On the Record),是香港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的時事訪談節目,每星期日上午請來重量級政經界人士,為觀眾拆解問題癥結,深入剖析社會爭議及政策。節目逢星期日在翡翠台及無綫財經·資訊台播出。節目同時在myTV SUPER同步直播,並在節目播出後七天內於tvb.com內myTV SUPER以及無綫新聞網站提供節目內容足本重溫。而節目內容亦會成為當天重點新聞報道的內容。而節目錄影完畢後,明珠台記者會在同一直播室以英語訪問嘉賓,會剪輯後在當晚的新聞報道作為新聞片段播出。 香港其他電視台同類節目有now寬頻電視的《大鳴大放》及有線電視的《Sunday有理講》。.

新!!: 陳方安生和講清講楚 · 查看更多 »

講清講楚節目列表

以下列出《講清講楚》節目內容,包括出席嘉賓、該集的主題等。.

新!!: 陳方安生和講清講楚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

跑馬地(Happy Valley),舊稱快活谷、愉園,原地名黃泥涌谷(Wong Nai Chung Valley,亦作Wong Nai Chung Kuk)或黃泥涌(Wong Nai Chung),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中南部,是香港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因為毗鄰跑馬地馬場得名。跑馬地的交通不及銅鑼灣便利,但香港電車設有跑馬地支線,乘搭電車可直接抵達銅鑼灣及灣仔。跑馬地環境比較隱蔽,吸引不少名人入住。.

新!!: 陳方安生和跑馬地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俗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亦是5個天主教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麗都酒店南面,地點介乎黃泥涌道與司徒拔道之間山坡,內有2萬3千個墳墓,除土葬墓地,亦有骨灰龕位。墳場於夏季每天掃墓時間為朝8晚7,天主教新民書院,冬季則為朝8晚6,其餘時間關閉,開放期間有一名保安員及一名辦事處職員當值。根據教區墳場規則,只有教友、慕道者及神職人員才可埋葬於此,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每個墓地收費約1萬5千5百港元。由於墳場內的建築、藝術雕塑和宗教味道蘊含大量殖民地歲月痕蹟,成為墳場考察活動及攝影愛好者的到訪熱點。.

新!!: 陳方安生和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 查看更多 »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新!!: 陳方安生和麥理浩 · 查看更多 »

麥高樂

麥高樂爵士,KBE,FCIS(Sir Nathaniel William Hamish Macleod,),前香港政府官員,1991年8月至1995年8月任財政司。他是最後一位出任財政司的外籍人士,任內提出香港式「共識資本主義」(consensus capitalism)概念。.

新!!: 陳方安生和麥高樂 · 查看更多 »

黃錢其濂

黃錢其濂(Elizabeth "Libby" Wong Chien Chi-lien,),別號「鮮忌廉」,生於上海,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前香港政府高官及香港立法局議員,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後初時於聖保羅男女中學任英文教師七年之久,後於1969年加入香港政府擔任政務主任,人稱「政壇鳳凰女」,後隨夫婿黃漢威入籍紐西蘭,曾移居澳洲。.

新!!: 陳方安生和黃錢其濂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

黃毓民(Raymond Wong Yuk-man,),字誼道,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陸豐,其支持者稱他為教主,又有癲狗、芒果佬等綽號,香港政治人物、資深傳媒人及時事評論員,前立法會議員,前珠海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專科教授兼系主任;亦曾在亞洲電視和商業電台擔任時事評論節目主持,現為普羅政治學苑主席及網上電台MyRadio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 黄曾為激進民主派要員,先後於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創立社會民主連線、普羅政治學苑及人民力量。2008年,時為社民連主席的黃毓民當選為九龍西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後於2010年與公民黨聯合發動「五區總辭」並在補選當中成功重返立法會。2011年1月,黃毓民與社民連決裂,並與陳偉業等另組人民力量;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黃連任立法會議員。 2013年,黃退出人民力量,與泛民主派決裂,轉而支持本土派政團。黃在2014年雨傘革命中支持示威者一方,又曾在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為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助選。黃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作為熱普城聯盟一員參選,最終敗選,結束八年立法會議員生涯。 黃強烈反對中国共产党及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統治,因此主張「全民制憲,重新立約,實現真正『港人治港』」。黃在議員任期內對官僚權貴多有批評,並曾多次於議會與建制派議員、政府官員針鋒相對。他又引入多種議會抗爭模式,例如藉辭職補選發動「變相公投」,以「拉布」阻止「五司十四局」議案通過。 2018年,黃毓民將停刊多年的《癲狗日報》復刊,正式重回傳媒人崗位。.

新!!: 陳方安生和黃毓民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立法會擲蕉事件

黃毓民立法會擲蕉事件是指2008年10月15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立法會會議廳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時發生的風波。 事件起因緣於曾蔭權宣讀有關生果金(高齡津貼)的部份時,贊同把金額劃一增加至每月$1000,但同時表示有需要考慮將來對70歲或以上的申請者引入某種形式的入息或資產審查,載於www.info.gov.hk,2008年10月15日。,引起在場的兩名社民連議員陳偉業及黃毓民先後表達不滿,並打斷曾蔭權宣讀《施政報告》。其後兩位被請離場時,黃毓民突然向曾蔭權站立的主席枱前一次過投擲三隻香蕉以示憤怒。而事後在2008年10月24日,曾蔭權終因民意的反對,表示「理性討論給感性反應蓋過」,而取消了資產審查。 有部份人士認為這是香港有史以來在立法會的首宗「議會暴力」事件,事件成為香港政壇焦點,引起各界及市民熱烈討論,褒貶不一。事後引發了多個後續事件,包括有長者模仿黃毓民的擲蕉行為,企圖強行餵李卓人吃香蕉(「食蕉」風波);中大學生爆反對潮,反對內部委任的「擲蕉」校董黃毓民(「反蕉」風波);以及立法會開放日期間,有市民模仿黃毓民在場內派蕉(「派蕉」風波),是次扔蕉風波(掟蕉風波)引起各界市民熱烈討論,雖然有七十餘名市民投訴黃毓民在施政報告時投擲香蕉。這是香港在立法會的首宗以強硬手段衝擊政府權威事件,以強硬手段挑戰政府權威。MyRadio節目主持人蕭若元及譚志強認為此舉將為香港立法會開創先例,香港立法會「台灣化」(各政黨在議會內以較強硬和肢體抗爭方式爭取權益),解決立法會一池死水,以及民主派長期被批評议会抗爭無效的局面。.

新!!: 陳方安生和黃毓民立法會擲蕉事件 · 查看更多 »

龍華花園

龍華花園(英文:Ronsdale Garden)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徑25號,由兩座樓高33層的大廈組成,發展商為長江實業,於1986年入伙。.

新!!: 陳方安生和龍華花園 · 查看更多 »

龍騰燈耀慶千禧

龍騰燈耀慶千禧是香港政府於1999年12月31日跨年夜晚上至2000年1月1日凌晨舉辦,慶祝香港進入2000年(千禧年)的大型跨年慶典活動,於跑馬地馬場中央草坪舉行。節目由香港電台製作,香港賽馬會協辦。無綫翡翠台當晚在跨世紀錄香港同心齊共創, 怡和午炮 荃灣沙咀道運動場及 龍發製藥香港輝黃2000演唱會現場直播。 節目參與人數超過一萬人,由當時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主禮,活動收入用作慈善用途。節目於香港時間晚上7時開始,在場內有多項活動進行,包括花燈展覽、舞龍表演、藝人演出、賽馬及煙花匯演等。.

新!!: 陳方安生和龍騰燈耀慶千禧 · 查看更多 »

霍德

霍德爵士,KBE,LVO(Sir David Robert Ford,),英國殖民地官員及軍人,曾任英屬香港布政司、銓敘司、房屋司等職。他是最後一位洋人出任布政司一職。他在1989年主理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事宜。他曾於末代港督彭定康履新前短暫署任港督一職。.

新!!: 陳方安生和霍德 · 查看更多 »

霍羅兆貞

霍羅兆貞(Fok Lo Shiu-ching, Katherine,),前香港公務員,196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同年9月加入香港政府政務職系。於1996年6月晉升司級官員。霍羅兆貞服務政府超過35年,曾調任多個不同部門,包括勞工處、社會褔利署、前行政及立法兩局事務科、前總務科、民政事務總署及市政總署。亦曾先後擔任前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辦事處及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的秘書長。1983年至1987年被借調廉政公署,出任社區關係處處長。1992年至1994年出任勞工處處長,1994年9月至1999年9月任衛生褔利司、衛生福利局局長。霍羅兆貞被視為手袋黨成員,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關係密切,現時轉往新民黨擔任顧問專責民生事務,預計2019年元旦轉往新界關注大聯盟。.

新!!: 陳方安生和霍羅兆貞 · 查看更多 »

郭亞女事件

郭亞女事件是指一件發生於1986年的香港社會福利事件,一名母親在葵涌公屋涉嫌幽禁女兒導致虐兒,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處理該個案時,最後決定破門入屋分開母女俩,這種手法當時備受社會抨擊。.

新!!: 陳方安生和郭亞女事件 · 查看更多 »

蘇周艷屏

蘇周艷屏(So Chau Yim-ping,),原新洲印刷創辦人,現已退出。1985年獲委任為南區區議員。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當選為港島西議員。1988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2001年獲頒發銅紫荊星章。.

新!!: 陳方安生和蘇周艷屏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陳方安生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起錨 (口號)

起錨(Act now)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10年5月29日所提出的口號,寓意「是時候行動」,為2012年政改方案宣傳的主題。「起錨」標誌中:「藍色是代表海洋,『起』字的一撇儼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寓意揚帆起航」。該口號旨在呼籲香港市民支持香港政府所倡議的2012年政改方案,但有部分反對者將「起錨」改為「超錯」以示不滿。經歷為期約一個月的「起錨」宣傳後,2012政改方案最終在6月24日、25日獲得通過。.

新!!: 陳方安生和起錨 (口號) · 查看更多 »

關永業

永業(Kwan Wing Yip,),現任香港大埔區議會富明新選區議員,新民主同盟成員,曾參與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新!!: 陳方安生和關永業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陳方安生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GBS,JP(Regina Ip Lau Suk-yee;),本名劉淑儀,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保安局局長,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入境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在保安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策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具爭議性的《基本法23條》(簡稱《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蔑視議員提問,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執意立法23條讓她的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職,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辭職後,葉劉淑儀在2003年赴美國留學,2006年回港,並以政治人物身份加入政壇,成立匯賢智庫,自任主席,就社會事務發表意見。至2007年9月27日,她向外界公佈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獲建制派支持爭奪馬力逝世後出缺的議席,不過最後被獲泛民主派支持的陳方安生擊敗。葉劉淑儀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在港島區參選,最終成功當選。 2011年8月,葉劉淑儀稱會「犧牲」自己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宣佈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她認為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均出現嚴重誠信問題,希望參選能給選委和市民多一個選擇。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放棄參選。同年連任立法會議員,其後加入行政會議。 2016年12月14日,新民黨會員大會通過黨主席葉劉淑儀參選行政長官,所以葉劉淑儀在12月15日向行政長官梁振英辭去行政會議職務,並獲得梁振英批准。12月15日下午,葉劉淑儀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宣布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是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而于2017年3月1日宣布退出選舉。.

新!!: 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 · 查看更多 »

蔣志偉

蔣志偉(英文名:Tandon Lal Chaing, Stanley,),香港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成員,曾參與2007年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 及2008年立法會選舉。.

新!!: 陳方安生和蔣志偉 · 查看更多 »

鄔維庸

鄔維庸,OBE(Wu wai-yung, Raymond,),中國浙江奉化 ,明報新聞網2006年10月3日。人,心臟科醫生,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逝世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新!!: 陳方安生和鄔維庸 · 查看更多 »

自由黨 (香港)

自由黨(Liberal Party),香港建制派政黨,創立於1993年,前身為啟聯資源中心。前黨主席、立法會議員田北俊一直是自由黨的代表性政治人物。.

新!!: 陳方安生和自由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蕭炯柱

蕭炯柱(Gordon Siu Kwing-chue,1945年11月28日-),香港政府官員,前香港公務員,畢業於英皇書院、英華書院(預科)及取得英國伯明翰大學社會學碩士後於1966年2月加入政府,1968年8月加入政務職系。1995年1月晉升至司級官員。前妻為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前無綫電視非執行董事。 蕭炯柱多年以來曾於多個決策科和政府部門任職。曾經擔任的高級職位包括:音樂事務統籌處音樂總監 (1977年-)、郵政署署長(1988年至1989年)、運輸署署長(1989年至1992年)、新機場工程統籌署署長(1992年至1993年)、經濟司(1993年至1996年)及運輸司(後稱運輸局局長)(1996年至1997年)。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1998年11月至2001年7月任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 蕭炯柱從政府退休後,於2009年成立青年音樂訓練基金,免費提供樂器及近乎全費學費資助。.

新!!: 陳方安生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陳方安生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立法局議員 (1991-1995)

立法局是英屬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三屆直選立法局共有60個議席,部分議席經1991年9月12日及15日的選舉產生。當中,由選舉產生的共有39位議員,分區直接選舉和功能界別選舉分別選出18位及21位議員。而由港督衛奕信爵士直接委任的議員有17位,官守議員有4位,分別為港督衛奕信及彭定康、布政司霍德及陳方安生、財政司麥高樂和律政司馬富善。6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1991年10月9日至1995年7月31日。本屆立法局是首屆擁有全民直選議席的議會,亦為港督兼任立法局主席時代結束的一屆。.

新!!: 陳方安生和英屬香港立法局議員 (1991-1995) · 查看更多 »

英皇書院著名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英皇書院著名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皇書院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英皇書院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陳雲生

陳雲生(Chan Wan-Sang),是屯門區議會L06友愛北選區的前區議員,為民建聯成員;其立場傾向親建制派。他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得票1,616,敗於工黨譚駿賢(得票1,731),連任失敗。 陳雲生多次藉社會話題追擊香港民主派,例如向執法機構如廉政公署申訴:.

新!!: 陳方安生和陳雲生 · 查看更多 »

陳棣榮

陳棣榮,MBE,QPM,CPM(Archibald John Chan Tai-wing,),前皇家香港輔助警察隊總監,於1996年退休;方振武家族主要成員,與陳方安生於1963年結婚,育有一子一女。 2010年5月31日上午,陳棣榮在家中突然感到不適,家人召喚救護員,他被送往瑪麗醫院後,延至下午4時離世,享年76歲。.

新!!: 陳方安生和陳棣榮 · 查看更多 »

陳日君

陳日君樞機(His Eminence Cardinal Joseph Zen Ze-kiun, S.D.B.;)為天主教會樞機,慈幼會會士。出生於上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為躲避戰火移居香港,1961年晉鐸,天主教香港教區第六任正權主教;2006年被擢陞為樞機,是香港教區第二位獲此榮銜者。.

新!!: 陳方安生和陳日君 · 查看更多 »

柏立基

柏立基爵士,GCMG,OBE(Sir Robert "Robin" Brown Black,),英國殖民地官員,1952年至1955年任香港輔政司、1955年至1957年任第三任新加坡總督、以及自1958年至1964年任第23任香港總督。 在1930年加入馬來亞殖民地政府的柏立基,早年曾在海峽殖民地、千里達、北婆羅乃和香港等地供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在北婆羅乃組織游擊隊抵抗日軍,但隨後遭日軍俘獲囚禁。柏立基在二戰後出任新加坡總督,任內化解多場憲制危機,並參與自治談判和推動公務員本地化,為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和在1963年脫離英國獨立作好準備。 在香港總督任內,柏立基見證港府財政自主,而隨著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也為香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連帶工業和本土經濟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為應付大批難民對社會構成的沉重壓力,柏立基著手推動社會建設,當中包括興建伊利沙伯醫院、香港大會堂和創辦香港中文大學,另外又推出「廉租屋計劃」,以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擔任港督後期,香港連年水旱交侵,促使他興修水塘,並率先向大陸當局購買東江水以濟水荒。 柏立基在1964年卸任後甚少返港,而且保持傳統殖民地官員的作風,未曾撰寫回憶錄,但事實上,他對香港事務仍然十分關注。柏立基在1999年以93歲之齡去世,是繼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爵士後歷史上第二長壽的香港總督,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新加坡總督。他生前曾多次獲英廷授勳,在1962年更獲授予屬於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之中最高級別的GCMG勳銜,以肯定他多年來在殖民地的表現。.

新!!: 陳方安生和柏立基 · 查看更多 »

柳玉成

柳玉成,又名 劉泰,(),祖籍江蘇南京,他只會說普通話,不懂粵語。 柳玉成是中國正義黨香港負責人,香港民主救港力量、工黨、各地營救王炳章大聯盟召集人、香港連戰宋楚瑜【現時稱馬英九】之友會、黃毓民鄭經翰之友會、梁國雄後援會等反共組織之骨幹成員。.

新!!: 陳方安生和柳玉成 · 查看更多 »

林妙茵

林妙茵,199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現任有線新聞首席記者,主要採訪政治新聞。 林妙茵曾專題訪問過不少政界知名人士,如前特首董建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而大多數政府的政策和方針、政府消息人士發放的消息等,都是由林妙茵報道的。 她曾作專員專責報道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新聞,亦曾採訪大型示威活動,如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和出國採訪台灣倒扁行動等,並替有線新聞拍宣傳片。 2009年,她代表香港有線電視參與施政報告論壇,並向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問。 Category:香港记者 category:林姓 Category:香港中文大學校友.

新!!: 陳方安生和林妙茵 · 查看更多 »

林瑞麟

林瑞麟(Stephen Lam Sui-lung,),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於1978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政務主任,之後曾任職於多個政府部門。2002年起擔任政制事務局局長期間,代表政府推行過不少棘手政策,如政改方案、遞補機制等,由於在政制議題上,林瑞麟跟隨中央政府意志,又常以官腔風格應對,泛民主派指他唯命是從、陳腔濫調,凡事聽命於中央意旨,部分人稱其為「人肉錄音機」、「林公公」。2011年9月,民望處於低位的林瑞麟,在一片爭議聲中代替唐英年出任政務司司長。.

新!!: 陳方安生和林瑞麟 · 查看更多 »

李福善

李福善(,),香港資深法官,1984年至1987年成為首位擔任最高法院上訴庭副庭長的華人,退休後於1996年曾表態參選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但旋因提名不足而被淘汰。 李福善是香港望族李佩材家族的成員,他於1953年加入香港政府擔任檢察官,嗣後於1957年出任裁判司、1962年出任高級檢察官、以及在1964年任地方法院法官。在1971年,他成為首位出任最高法院副按察司的華人,後於1976年升任原訟庭按察司,至1980年出任上訴庭按察司。在上訴庭副庭長任內,他也成為首位署任首席按察司的華人。 李福善在1984年開始參與香港前途問題的工作,他在1984年擔任港府民意審核專員辦事處特派監察團成員、1985年至1990年任中方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兼委員會轄下的香港特區居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專題小組召集人、1992年再受任港事顧問、1993年至1995年任香港特別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法律專題小組港方召集人、以及在1996年至1997年出任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李福善在1996年繼董建華、吳光正和楊鐵樑爵士等人表態競逐第一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但他最終只得43個提名,低於提名門檻的50個提名,未能成為正式候選人,而董建華到最後則當選成為首屆特區行政長官。為表揚他對香港司法界和籌備特區方面的表現,李福善在1997年特區成立後,即成為首批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的人士之一。.

新!!: 陳方安生和李福善 · 查看更多 »

李福逑

李福逑,CMG,JP(Li Fook-kow,),香港政府官員,1954年加入港府任助理教育官,翌年轉任官學生(政務官前身),1972年至1973年、以及自1973年至1977年分別成為首為華人社會福利署署長和社會事務司,1977年至1980年再成為首位華人民政司;他還歷任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是二戰後初年少有的華人政務官。退出港府後,他在1980年至1987年出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主席,以及在1987年3月至10月出任民意匯集處監察委員。 李福逑是香港望族李佩材家族的成員,父親李子方(又名李作聯)是東亞銀行創辦人之一,曾任該行董事長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另長子李國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新!!: 陳方安生和李福逑 · 查看更多 »

李鵬飛

李鵬飛(Allen Lee Peng-fei,),人稱「飛哥」,祖籍山東,在抗日战争時期沦陷的煙台出生,現在是香港商界及政界的知名人士,前立法會及行政局議員,自由黨首屆主席,第九、十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目前主持香港有線電視財經資訊台節目《飛常政經》及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議事論事》,曾经主持now財經台之時事節目《大鳴大放》。.

新!!: 陳方安生和李鵬飛 · 查看更多 »

李柱銘

李柱銘,QC(Martin Lee Chu-mi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李柱銘是香港首位獲認許的大律師,及首位獲委任的御用大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也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及港同盟及民主黨主席。 由於他過去長期積極關注及領導香港民主運動,所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他推崇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激進民主派冒起前,他是被針對的目標之一。 李柱銘自1985年已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7年前稱立法局)職務,直至2008年李柱銘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結束其23年議會生涯。.

新!!: 陳方安生和李柱銘 · 查看更多 »

李慧玲

李慧玲(Wei-Ling Li,),香港傳媒人,曾在商業電台主持Phone-in節目《左右大局》、《左右亂局》及《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至2014年被解僱。 早年於《明報》工作,並且出任新聞總監,2001年3月起在《蘋果日報》出任總編輯助理,其後在商業電台主持Phone-in節目《左右大局》、《左右亂局》及《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至2014年被解僱。 現時在《明報》及《am730》撰稿,著作有《新官場現形記》、《左右大局》。.

新!!: 陳方安生和李慧玲 · 查看更多 »

東宮西宮TV

《東宮西宮TV》(East Wing West Wing TV)是香港進念二十面體以高清拍攝製作,由胡恩威一人監製、導演、編劇,於亞洲電視播映的政治喜劇。本節目於2011年6月26日在本港台及亞洲台首播,原著是香港舞台劇《東宮西宮》。 本节目為2011 aTV節目巡禮推荐节目之一,当时的名称为东宫西宫电视版。.

新!!: 陳方安生和東宮西宮TV · 查看更多 »

東方報業集團

東方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公司,於1987年8月18日上市。主要業務是出版報章及營運網上新聞及資訊平台。1969年1月22日由馬惜珍兄弟創辦《東方日報》,後來一直由家族後人掌控,現時由馬惜珍兒子馬澄發擔任集團執行董事。.

新!!: 陳方安生和東方報業集團 · 查看更多 »

東方日報 (香港)

《東方日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章之一,由東方報業集團發行,屬該集團旗艦報章,創刊於1969年1月22日,自稱連續38年「全港銷量第一」。集團另一主要報章曾是《太陽報》(已停止發行)。東方日報主要競爭对手是政治立場親泛民主派的《蘋果日报》。 東方日報的相關網上版為東網和東網電視。.

新!!: 陳方安生和東方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杜葉錫恩

杜葉錫恩(Elsie Hume Elliot Tu,音譯:愛詩·胡姆·義律·杜,),原名愛詩·胡姆(Elsie Hume,艾略特及杜是兩段婚姻的冠夫姓),漢名葉錫恩,是香港著名的左派社運家及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一直服務香港和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她雖生於英國,但操得一口流利的粵語及普通話。杜葉錫恩著名的事蹟為在1960年代時,有小巴商會及司機向她投訴小巴職工與香港警察勾結收取保護費,其後杜葉錫恩明查暗訪之後,直接到英國游說英國國會議員批准成立廉政公署,打擊香港貪污行為,為香港的廉潔及法治奠定基礎。後成為港事顧問、在臨時立法會支持廢除集體談判權、於2002年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等。.

新!!: 陳方安生和杜葉錫恩 · 查看更多 »

梁王培芳

梁王培芳,香港保良局歷屆主席會主席,曾任香港女童軍總會總監。祖籍浙江宁波,生于香港。1973年2月19日任命為非官守太平紳士,1998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2008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父親為王統元。媳婦是陳方安生的妹妹陸方寧生的女兒陸介琳。而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太太王培琪則是其堂妺。.

新!!: 陳方安生和梁王培芳 · 查看更多 »

梁銘彥

梁銘彥,OBE(Leung Ming-yin, Laurence,),香港出入境事務官員,1989年成為人民入境事務處首位華人處長,惟1996年被香港政府迫令自願提早退休。 梁銘彥1965年加入人民入境事務處成為入境事務副督察,1989年接替最後一位外籍處長賈達德以前,他在1984年升任人民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其後於1987年7月出任副處長。他除了是該處首位華人處長,也是首位本地入境事務主任出身並透過內部晉升而獲委任的處長。在入境處處長任內,他負責處理國籍、護照及出入境管理等敏感事務,曾以英方代表身份出席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會議,並負責處理在1990年推出的「居英權計劃」和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進行有關英國國民(海外)國籍的登記工作。入境處位於灣仔入境事務大樓的總部,也是他任內於1990年遷入的。 1996年7月,梁銘彥突然被港府迫令自願提早退休,隨後由政務官出身的葉劉淑儀「空降」接任處長,事件引起輿論廣泛討論。有傳言指他與中方過從甚密,而港府則指他隱瞞多項與職位存有利益衝突的活動,以及濫用公務員置業貸款圖利。立法局當時罕有地引用《立法局(權力及特權)條例》展開調查,最終結論港府對梁銘彥採取的行動「合情合理」。由於立法局部份聆訊以閉門方式進行,事件又涉及不少敏感機密,所以事件的真正原因對公眾而言仍然是一個謎團。 梁銘彥退出港府後行蹤低調,他曾於1997年參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港區人大代表選舉,但是名落孫山。此外,梁銘彥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女兒梁思瀚曾計劃投身香港樂壇,惟1993年在加拿大就讀的大學校園離奇地被人用十字弩射殺,案件至今仍未偵破。2008年,梁銘彥突然因腦中風逝世,終年67歲。.

新!!: 陳方安生和梁銘彥 · 查看更多 »

梁成恩

梁成恩(),香港警務處軍裝巡邏小隊殉職警員,編號34345,未婚,殉職時其未婚妻孕有遺腹子。梁成恩畢業於荃灣聖芳濟中學,於1996年投考加入香港警務處,成為警員,隸屬於梨木樹分區軍裝巡邏小隊第3小隊,於2001年執行任務時遇伏殉職。.

新!!: 陳方安生和梁成恩 · 查看更多 »

楊啟彥

楊啟彥,CBE(Yeung Kai-yin,),前香港政府官員,首位華人庫務司,曾任九廣鐵路公司管理局主席兼行政總裁。任政府官員期間以其火爆「官威」聞名。.

新!!: 陳方安生和楊啟彥 · 查看更多 »

樂翠台

樂翠台(Villa Rocha) 是香港的一個私人豪宅屋苑,位於香港島跑馬地樂活道10號 ,於1988年6月落成,發展商為合和集團。並由置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陳方安生和樂翠台 · 查看更多 »

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

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政府組織,負責統籌、管理及監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的工作。 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的成員由香港政府的高官組成,主席一職由當時香港布政司陳方安生擔任,而其他成員則包括香港財政司及其他布政司署決策科司級政務官。 1998年7月6日,新香港國際機場啟用,但卻引起連串混亂。故此香港政府委任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徹查新機場混亂事件,調查對象當中包括委員會主席陳方安生。有認為該事件導致後來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

新!!: 陳方安生和機場發展策劃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簡稱民建聯(DAB),前稱民主建港聯盟,是一個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場為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時爭取基層、中產和商界的支持,在此方面與另一建制派政黨工聯會有別。民建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大部分立場與中共中央一致。該黨被民主派人士稱為保皇黨。 前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創黨主席。.

新!!: 陳方安生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陳方安生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間策發會

民間策發會(全名:民間策略發展委員會,英文:Citizen's Commission on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簡稱:CCCD),是香港一個泛民主派政治組織,通訊處位於灣仔道133號星航資訊中心。民間策發會主要成員包括:陳方安生、李鵬飛、單仲偕、布簡瓊、李志喜、吳永輝、高德禮、陳文敏、郭榮鏗等。成立目的為推動香港市民參與爭取2017年普選香港行政長官及2020年普選香港立法會,又名雙普選。.

新!!: 陳方安生和民間策發會 · 查看更多 »

法輪功在香港

法輪功於1996年在香港註冊為「香港法輪大法協會」,學員一直活躍。雖然法輪功於1999年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締,香港的法輪功學員及註冊團體依然受香港法律所保障。 前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於2001年公開發表對法輪功的負面評論,惟時任政務司司長、後來擔任行政長官的曾蔭權則指出此僅為前者的個人意見。此外,香港前樞機主教陳日君、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馮智活牧師等一些泛民主派政治領袖則公開支持法輪功。 2012年,被指具有中國共產黨政法委背景的香港青年關愛協會在香港公開鼓吹反對法輪功,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則被質疑與該組織有關係,法輪功方面呼籲梁振英勿配合中共打壓。路透社2014年七一大遊行前夕發表〈香港的靈魂爭奪戰〉特稿指出北京當局近年將影響力伸進港府、媒體及宗教等層面,引爆了香港民怨;分析指出,法輪功學員遭遇香港青年關愛協會鬧場、打人,這類親北京團體是共產黨當局加強箝制香港的一環。香港及北京可靠消息人士指出,與共黨或北京政府有關的個人及組織,在香港的公民及政治生活層面,正在扮演更大角色,影響力已滲透香港的大街小巷、公司企業、媒體、宗教教堂及香港政府機關。 聯合國2013年3月發佈人權報告,關注香港新聞和言論自由惡化,以及香港法輪功學員的活動經常受阻,人權理事會對此表示遺憾,促請港府在訂定和執行政策時,必須確保符合人權公約中對公民享有宗教和表達自由的規定。.

新!!: 陳方安生和法輪功在香港 · 查看更多 »

法轮功在各地的发展及影响

由李洪志于1992年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法轮功,在中国大陆之外首次传授是在1995年,李洪志受到中国驻法大使邀请,在巴黎举办了一次气功报告会David Ownby, Falun Gong and the Future of China (200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之后几年,李洪志曾在欧美、亚洲和大洋洲讲授法轮功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缔法轮功之后,大陆有组织的法轮功活动近乎绝迹,而主要转移到海外。Banding after the Ban: the underground Falungong in China, 1999–2011 Tong, James W.著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新!!: 陳方安生和法轮功在各地的发展及影响 · 查看更多 »

淺水灣道

淺水灣道(英文:Repulse Bay Road)是香港香港島的一條主要道路,呈南北走向。北起黃泥涌峽道,經紫羅蘭山山腰落山至淺水灣海灘,南接舂磡角道及赤柱峽道。也是去淺水灣必經之路,全長5.3公里。由於路段途經淺水灣泳灘,所以因此得名。.

新!!: 陳方安生和淺水灣道 · 查看更多 »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Bodyguards of Last Governor)是1996年香港電影,是以當時香港的過渡期為背景的政治喜劇。.

新!!: 陳方安生和港督最後一個保鑣 · 查看更多 »

港英餘孽

港英餘孽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指殖民地政府中工作或培育出來的高級公務員、立法局議員、行政局議員,意指立場親英以及主張捍衛英治時期的西方價值以及西方利益的人,捍衛的價值包括民主、自由、法治和社會公義等。 有報導指出,親共人士質疑他們是「飲港英奶水大,只會效忠港英」。如曾蔭權和陳方安生都是他們眼中的「港英餘孽」。 港英政府或港英當局是香港英國殖民地時期(1841年1月26日—1997年6月30日)中國共產黨或香港左派人士對由英国人管治的香港政府的稱呼。1960年代,香港親北京的左派便以「港英」稱呼當時的殖民地政府。六七暴動時左派的部份口號即為「我們必勝!港英必敗!」、「港英不低頭就走頭」(「走頭」為粵語逃跑之意)。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後,部分傳媒亦逐漸開始使用這個名詞,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港英政府,以區別同樣是簡稱香港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份人士認為這個名詞具有帶有濃烈政治色彩,因此改用「英屬香港」這稱號。 「港英」一詞亦可用來形容一切和香港殖民地時期有關的事物。例如整個殖民地時期可稱為「港英時期」。.

新!!: 陳方安生和港英餘孽 · 查看更多 »

湛保庶

湛保庶,CBE(John Walter Chambers,),英國殖民地官員,1983年出任香港社會福利署署長,1984年升任衛生福利司兼立法局官守議員,任內負責檢討香港的公營醫療制度,促成醫院管理局後來於1990年成立。1988年從港府退休後,他旋獲重新聘用為臨時醫院管理局首任秘書長,1990年透過公開招聘成功過渡到新成立的醫管局續任秘書長一職,到1993年底卸任。 湛保庶畢業於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1955年加入香港政府,早年曾任副民政司、副新界政務司和副社會事務司等職,1980年出任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秘書長,任內協助薪常會發表多份以公務員薪酬水平為議題的報告書。後來在社會福利署署長任內,他特別關注香港的長者安老服務和託兒服務,並且積極擴充社署人手。 在衛生福利司任內,湛保庶全面檢討香港的公營醫療制度,期間於1985年2月委託澳洲的W·D·司葛顧問公司負責檢討工作。港府其後於1986年3月對外公佈顧問公司撰寫的報告書,提出要設立一個獨立於公務員體制的醫院管理機構,把政府醫院和受政府資助的補助醫院納入同一架構,並調整醫療收費,希望藉以解決當時公立醫院面對病床不足、人滿為患和制度僵化等問題。湛保庶隨後就顧問公司的報告書建議對公眾展開廣泛諮詢,促成港府在1987年9月原則上決定成立法定的醫院管理局,但要先設立一個「臨時醫院管理局」作過渡安排,以便有充足的時間順利銜接。 臨醫局在1988年成立後,出任該局秘書長的湛保庶與多家補助醫院就將來醫管局的接管安排商討方案,並研究將來醫管局的組織和運作細節。臨醫局復於1989年底向港府提交報告書,交代成立醫管局的細節,港府遂根據報告書的建議在1990年5月向立法局動議二讀《醫院管理局條例草案》。草案在同年7月三讀通過成為法例後,醫管局即於同年12月正式成立,標誌著香港公營醫療的發展踏入新的階段。醫管局成立後,湛保庶順利過渡成為首任秘書長,任內參與逐一和當時的醫院事務署和15家補助機構簽署合併協議的工作,並處理原有公務員和補助醫院員工轉職到醫管局等涉及複雜聘用條款的事務,一直到1993年底才約滿離任。雖然醫管局的成立一度解決公立醫院過往病床不足等問題,但隨著病人數目急增和服務大幅擴展,結果後來又逐漸衍生出種種制度上和運作上的問題。.

新!!: 陳方安生和湛保庶 · 查看更多 »

春風亭

春風亭座落於香港大埔八仙嶺仙姑峰山腳,是為紀念1996年2月10日八仙嶺山火中捨己救人的兩位老師(周志齊老師、王秀媚老師)而建。「春風亭」一名,喻意教育深恩,作育萬物。 春風亭於1996年3月12日下午由港督彭定康主持揭幕儀式。 春風亭的橫匾上的「春風亭」三字乃國畫大師方召麐(時任布政司陳方安生母親)的書法作品,春風亭內鑲有三塊碑刻,當中為港督揭幕紀念碑,兩側分別為由當時的教育署署長余黎青萍撰寫的中英對照碑記,闡述事件始末,亭前植有兩株羅漢松,紀念兩位老師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春風亭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第二站,自入口引水道石階上行即達。春風亭背靠八仙嶺連峰,面向船灣淡水湖。.

新!!: 陳方安生和春風亭 · 查看更多 »

新九組

新九組是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時,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所設立的九個新功能界別。.

新!!: 陳方安生和新九組 · 查看更多 »

新紀元廣場

新紀元廣場(Grand Millennium Plaza),由新世界發展及土地發展公司發展,位處於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181及183號,佔地7,530平方米,1988年展開重建,1992至1993年間舊樓全數清拆,1997年11月6日由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主持揭幕。 新紀元廣場由兩座寫字樓多層大廈,及位於中間的紀念花園組成,多層大廈分別是樓高30層的「新紀元廣場低座」(市建局展覽館設於此廈14樓),及樓高56層的高座(又名為「新紀元廣場中遠大廈」,簡稱中遠大廈)所組成。其中,中遠大廈是市區重建局現時的總辦事處的所在地。.

新!!: 陳方安生和新紀元廣場 · 查看更多 »

方召麐

方召麐(),生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當代傑出國畫大師。.

新!!: 陳方安生和方召麐 · 查看更多 »

方姓

方姓为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6位。.

新!!: 陳方安生和方姓 · 查看更多 »

方心讓

方心讓爵士(Sir Harry Fang Sin-yang,),香港骨科醫生,有「復康之父」之稱,香港首位骨科專科顧問醫生,香港醫學會前會長,英國醫學會香港分會前會長,麥理浩復康院及香港復康會創辦人,國際復康總會前會長,香港聖保祿醫院前院長,香港醫學組織聯會前會長,歷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學院校董。在七、八十年代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之職,後來分別在1996年獲封為下級勳位爵士,以及在2001年獲授大紫荊勳章。方心讓爵士的女兒方敏生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前行政總裁,此外他也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叔父。.

新!!: 陳方安生和方心讓 · 查看更多 »

方順生

方順生(,),香港即時傳譯專家,1971年至1999年在聯合國從事即時傳譯工作,曾任中文傳譯科科長。 方順生是方振武家族成員,早年先後在香港、美國和英國接受教育。擔任聯合國中文傳譯科科長前,他在聯合國擔任過即時傳譯員和高級即時傳譯員等職,派駐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等地工作。1999年提早退休後,他回港負責照顧年老的母親方召麐,直到母親在2006年逝世為止。 方順生晚年備受腎病困擾,又與兄弟因母親的遺產分配出現爭執,此外,他曾在2011年發表公開言論支持經普選產生的香港行政長官必須愛國,而且還抨擊屬於泛民主派的二姊陳方安生是香港其中一名「四人幫」。2013年11月3日,懷疑因病厭世的方順生從寓所跳樓自殺身亡,終年72歲。.

新!!: 陳方安生和方順生 · 查看更多 »

方津生

方津生醫生,香港的骨科專家,長於頸、背、成人髖關節重建和膝蓋等外科手術。 方津生出身方振武家族,祖父方振武為抗日名將,大姊陳方安生為香港前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議員。方津生畢業於香港大學,獲授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其後赴利物浦大學深造,獲骨科碩士學位。他曾在骨科學系執教,並擔任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和那打素醫院的名譽骨科顧問醫生。現時為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和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教授,並且是港大深圳醫院董事局成員。1992年至2012年期間,他曾擔任《香港骨科醫學雜誌》總編輯,現為該雜誌的榮譽退休編輯。.

新!!: 陳方安生和方津生 · 查看更多 »

方振武家族

方振武是中國抗日將領,其後人在香港亦各有成就。.

新!!: 陳方安生和方振武家族 · 查看更多 »

方曼生

方曼生,英國出生,香港律師。 方曼生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兄長,父親是紡織品商人方心誥,母親是國畫大師方召麐,叔父是著名骨科醫生方心讓,弟弟方津生也是骨科醫生,堂妹方敏生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 方曼生16歲隨母親在英國留學,後在香港考獲律師資格,並曾開設律師事務所,1996年退休。方曼生的妻子是蔡梅生,二人育有兩子。 方曼生曾多次成為報刊的新聞人物。1995年3月,曾因處理樓宇買賣手續被投訴,被香港律師會紀律審裁處內部聆訊裁定投訴成立,被罰停牌1年,禁止其經營律師行3年,但方曼生在1996年上訴得直。1997年7月,方曼生名下位於深水埗的舖位,疑因租客欠債,被兩名男子潑灑天拿水破壞。 方曼生更牽涉一宗離奇命案。1999年,模特兒彭楚盈身首異處的屍體被發現在方曼生的物業中,據估計死者已死去4年,警方調查後並沒有採取行動,而死因庭也沒有就事件進行研訊。這宗案件疑點重重,加上警方透露屍體被發現前,方曼生曾多次出入這單位,使人懷疑有人隱瞞真相,嫌疑者獲有權勢人士包庇。2005年5月警方重新調查此事。2005年11月,剛上任的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宣佈將會再次調查此案,並進行死因研訊。.

新!!: 陳方安生和方曼生 · 查看更多 »

日本夫婦別姓問題

夫婦別姓()是日本一個社會現況問題。過去,基於《日本民法典》第750條《夫婦同氏の原則》(夫婦同氏的原則),在同一戶籍下的夫妻必須採用相同姓氏;不過,有不少已婚婦女因為各種原因,仍然保留婚前的娘家閨姓。.

新!!: 陳方安生和日本夫婦別姓問題 · 查看更多 »

旗袍

旗袍是一種華人女子的傳統服裝,始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上海女校的制服,當時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最早的主要使用者卞向陽《論旗袍的流行起源》,《裝飾》,127期,2003年11月,第68頁。旗袍因其代表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形象而受到欢迎,並由上海开始流行到全中国,成为當時中國都市婦女的主要服装,至今仍为上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中華民國建立后,旗袍在上海上流社會非常風行,這股風潮還傳到了香港,最終成為代表中國女性的現代服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因為旗袍代表著資產階級、違反了共產主義的理念,所以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禁止旗袍,1980年代改革開放后,旗袍重新流行於中國大陸。.

新!!: 陳方安生和旗袍 · 查看更多 »

政務主任

政務主任(英文:Administrative Officer,簡稱AO)是專業的管理通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擔當重要角色。他們會定期被派往各決策局和部門擔任不同職位,制定政府政策,被視為是晉身高級公務員的踏腳石。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許仕仁、林瑞麟及多名前任與現任局長都曾任職政務主任。而大部分現任高層首長級公務員(常任秘書長、署長等)都是來自政務職系。.

新!!: 陳方安生和政務主任 · 查看更多 »

救世軍港澳軍區

救世军港澳军区(The Salvation Army Hong Kong and Macau Command)是救世軍在香港及澳门的分會組織,於1930年成立,晚于中国大陆(1916年,北京),而早于台湾(1965年)。救世軍在香港的慈善、救济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新!!: 陳方安生和救世軍港澳軍區 · 查看更多 »

手袋黨

手袋黨是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後一段時期,對當時香港政府裡一群以當時的布政司、主權移交後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為首的一眾女高官的統稱。手袋黨的成員在出席公眾場合會經過打扮一番,提着手袋。當年港府女高官組織的「手袋黨」,手袋雖小但勇氣大官位高。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5/14/CF1205140003.htm 文匯報 香港主權移交後,有指由於當時的特首董建華與陳方安生不咬弦,手袋黨的女高官都被投閒置散,轉任一些較次要的職位。隨著陳方安生提早退休,部分手袋黨女高官亦退休,有些則轉投當時董建華或曾蔭權的領導班子,現在手袋黨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隨著梁振英的領導班子在2012年7月1日上任,成員林鄭月娥更上一層樓,成為政務司司長。然而,陳方安生在一次傳媒茶敍時澄清指出,林鄭從不是她的下屬,亦非「手袋黨」成員。陳方安生指林鄭月娥是非群隊的人,個性較為獨特。.

新!!: 陳方安生和手袋黨 · 查看更多 »

曾德成

曾德成 (),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龍江鎮仙塘村,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第七至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至2008年)。.

新!!: 陳方安生和曾德成 · 查看更多 »

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下表列出曾獲大英帝國勳章的部份知名人士。內閣辦公室每年都會公佈一份「新年授勳名單」和「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內裡列出新獲勳人士所得的勳銜。獲勳者並非在名單公佈時獲勳,而是在事後才獲勳的。「新年授勳名單」一般在每年元旦前後公佈,而「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則在每年6月初公佈。.

新!!: 陳方安生和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陳方安生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11月29日

11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3天(闰年第33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天。.

新!!: 陳方安生和11月29日 · 查看更多 »

1940年

请参看:.

新!!: 陳方安生和1940年 · 查看更多 »

1940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1940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70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1970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80年代香港

1980年代是香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輝煌時代,在這10年間,中、英兩國為香港的前途作出決定,兩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主權將會在1997年7月1日從英國移交至中國。在經濟上香港全面起飛,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最發達的城市,並與南韓,台灣及新加坡合稱為亞洲四小龍。.

新!!: 陳方安生和1980年代香港 · 查看更多 »

1993年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1993年 · 查看更多 »

1993年香港

1993年的香港,以罕見而嚴重的人群踐踏事故揭開序幕,釀成21死62人輕重傷,國際傳媒亦有廣泛報道。年中又發生嚴重工業意外,一架地盤升降機因超重及缺乏保養維修而直墜平台,造成12人喪生,成為香港史上第二嚴重的建築業意外。 中英關係則因為末代香港總督彭定康於1992年10月突然推出直選成份極高的政改方案而陷入谷底,中英雙方雖經過多輪政制談判,惟談判破裂,中方決定「另起爐灶」(即後來成立的臨立會),於1995年經過直選選出的立法局議員將不能夠直接過度至1997年香港回歸後,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平對彭定康的一句「千古罪人」則成為名句。 本年香港經濟暢旺,股市屢創新高,由年初約5,000點逐步攀升至年底的11,000點,升幅超過一倍。 年內,亦有多位知名人士逝世,2月,著名香港粵語片演員吳楚帆在溫哥華病逝。5月,立法局議員張鑑泉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6月,著名唱作歌手、搖滾樂隊BEYOND的主音黃家駒於出席日本電視台遊戲節目時失足墮台,經過多番救治後返魂乏術,終年31歲,死訊轟動香港社會,出殯期間數千人在烈日下追逐靈車,場面混亂;10月,電視藝員余綺霞因鼻咽癌逝世,終年36歲。於80年代紅極一時的著名歌星陳百強也離世。 此年香港治安逐步改善,罪案數字減少,中港加強合作,中方交還失車及疑犯,惟1月初,有匪徒公然手持AK-47自動步槍行劫旺角金舖的一幕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鑑於距離香港回歸時間不遠,英方遂逐步將主要司局級官員改由香港華人出任,11月,陳方安生被委任為首位華人布政司,成為香港擁有第二高權力的人士。 年度內亦颱風頻仍,造成人命損傷、廣泛水浸及交通擠塞,其中11月颱風帶來的一場豪雨使屯門市中心嚴重淹浸,濾水廠被浸壞導致全區40萬居民暫停食水供應達5日。.

新!!: 陳方安生和1993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月17日

1月17日是公历年的第1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8天(闰年是349天)。.

新!!: 陳方安生和1月17日 · 查看更多 »

2001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2001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陳方安生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2005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舉行,由香港民主派籌辦,目的是為爭取在香港推行全面普選,及反對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的政改方案。大會呼籲參加者穿黑衣出席。當日遊行的規模超出原先各界預料,據主單位宣佈共25萬人參加這次遊行(警方則謂有63,000人)。.

新!!: 陳方安生和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200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6年2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2月28日.

新!!: 陳方安生和200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6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2006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2006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香港

2006年是香港重新旺盛的一年。經過多年經濟衰退後,香港經濟於2006年終於有可觀的發展,股市屢創新高。而在政治方面,亦較過往數年穩定。.

新!!: 陳方安生和2006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06年12月10日早上七時半至晚上十時半舉行,旨在選出由38個界別分組選出664名選舉委員進入選舉委員會,於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三屆行政長官。另外,本屆選舉委員會有很大機會有權選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香港區委員。 38個分組界別中,15個界別共237人自動當選,剩下23個界別有803人角逐427個席位。.

新!!: 陳方安生和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7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2007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新!!: 陳方安生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

2007年,政府將禁煙條例推行至包括私人地方。香港步入數碼廣播時代,無線及亞視兩大電視台2007年12月31日數碼啟播。曾特首推政改報告,承認香港人支持2012普選。.

新!!: 陳方安生和2007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

2007年香港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5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補選於2007年12月2日舉行,以填補於2007年8月8日在廣州病逝的馬力在香港島選區的民選議席空缺。 投票日翌日凌晨3時25分,官方的選委會宣布陳方安生以175,874票(得票率約為55%)當選。.

新!!: 陳方安生和2007年香港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是指泛民主派就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中,選出一人代表泛民主派參予是次補選的初選機制。.

新!!: 陳方安生和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 · 查看更多 »

2007年撐傘撐2012普選大遊行

2007年撐傘撐2012普選大遊行,又名2007年撐普選大遊行,是香港人于2007年10月7日進行的一次爭取創造2012年雙普選的大游行,.

新!!: 陳方安生和2007年撐傘撐2012普選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於2008年9月7日舉行。與上屆一樣,是次選舉重選立法會全數60個議席,包括30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之議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 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取得19席,較上一屆地方選區多取1席,但功能界別減至4席,惟成功保留立法會的三分之一以上、亦即是21席的關鍵議席數目,惟激進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取得3席,從而左右主流民主派。 民建聯整體上席位沒有增減,自由黨在地方選區全軍覆沒,黨正副主席連任失敗,跌到第三大黨;選後4名原屬自由黨的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退黨,實力大輻下降,民建聯取代自由黨,成為建制派第一大黨。.

新!!: 陳方安生和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9年8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8月31日.

新!!: 陳方安生和2009年8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0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10年5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5月31日.

新!!: 陳方安生和2010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0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陳方安生和2010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拉布攻防戰

2012年香港立法會拉布攻防戰,是香港立法會中較長一次的拉布攻防戰,開始於2012年5月。 第一次拉布戰由人民力量兩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及陳偉業發起,社民連議員梁國雄響應參與,於議案《2012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中合作提交2,464頁修訂,共1,306條。 拉布戰後期,獨立議員鄭家富及工黨議員何秀蘭和李卓人加入,拉布約3星期未有結果。最後在30多小時討論後,由工商專業聯盟的黃宜弘議員在5月17日凌晨4時許提出終止辯論並開始表決。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隨即決定暫停會議,「腰斬拉布」,宣佈在早上九時復會,限時在中午停止辯論,隨即表決。 在立法會的拉布手段至今仍然持續,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在財政預算案中拉布,阻檔通過,以此要求政府實施全民退休保障或「全民回水」將財政司錯估的超額盈餘回贈市民。 拉布戰其後一直持續至今,被認為是泛民主派對抗建制派和梁振英領導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政治手段。.

新!!: 陳方安生和2012年香港立法會拉布攻防戰 · 查看更多 »

2012年雙普選

2012年雙普選,是指不少香港人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以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同時於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真普選)。此建議由中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會議否決2007和2008年雙普選開始,由親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於2005年5月月中提出,在2005年獲得大部份立法會議員支持,但此建議最終並無被北京接納,而民建聯亦於2007年改為支持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及2020年立法會普選。.

新!!: 陳方安生和2012年雙普選 · 查看更多 »

201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3年11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陳方安生和201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项针对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产生方法的改革。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當中涉及「三落閘」,即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須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1200人)、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行政長官參選人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數目限在2至3位,以及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不實行變動。「8·31決定」是之後雨傘運動的直接導火線。香港立法會於2015年6月18日表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大批建制派議員在表決前突然離開會議廳,以致議案以8票支持、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

新!!: 陳方安生和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亦稱旺角暴亂、旺角暴動、旺角衝突、旺角大衝突、魚蛋革命、魚蛋騷亂、旺角大起義、旺角事件等,是一場在2016年2月8日夜晚至2月9日早晨(年初一至年初二之夜)於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 政府方面表示,事件的起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新年巡邏期間被圍堵、辱罵及衝擊,需要警方協助;而有不少報導指起因是食環署因為取締新年出現的無牌熟食小販,與在場人士發生衝突,因而向警方求助。起初只有小規模衝突,後來警隊移來高台準備實施人群管制時,人群開始堵塞馬路並與警方發生推撞。警方之後動用胡椒噴霧及警棍驅散人群,而示威者開始使用木板、磚頭、火種、玻璃瓶、垃圾桶等雜物襲擊警方,並縱火焚燒雜物阻擋警察推進,有記者被警方、示威者襲擊,有觀點將示威者和警察分別稱呼為「暴徒」和「黑警」。有警員為保護同袍,兩度向天鳴槍示警,並擎槍指向示威者,更激發示威者更大的對抗,衝突升級。事件造成警員、記者和示威者等多人受傷,數十名示威者被警方拘捕。最高峰時有700多名示威者結集,逾2,000塊地磚被撬。事件到2月9日早上八時後人群逐漸散去才落幕。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建制派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亂,而香港民主派則意見不一,但偏向譴責政府和警察造成是次事件發生。香港法院亦將本次事件定性為暴動,多位參與行動的示威者被判暴動罪成,部分被判囚,其中一被告判囚7年,為本港開埠以來最重的暴動罪判刑。部分正候判,也有部分被通緝。.

新!!: 陳方安生和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 查看更多 »

2月15日

2月1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9天(闰年则还有320天)。.

新!!: 陳方安生和2月15日 · 查看更多 »

2月20日

2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4天(闰年则还有315天)。.

新!!: 陳方安生和2月20日 · 查看更多 »

5月31日

5月31日是5月的最后一天,也是阳历年的第151天(闰年是15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14天。.

新!!: 陳方安生和5月31日 · 查看更多 »

6.22民間全民投票

6.22民間全民投票活动标志 6.22民間全民投票,簡稱622公投,由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簡稱「和平佔中」)發起,為促進真普選而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舉辦的一次民間全民投票,選出一個行政長官選舉方案。此投票要求市民在真普选联盟方案、人民力量方案及学界方案三个政改方案中作出选择,得票最高的方案,将成为占中运动行动支持及推动的方案。公投于2014年6月20日中午开始进行网络投票,6月22日开放实体投票站,计划于6月29日结束,为期共十天。组织公布總投票人次約為78萬。.

新!!: 陳方安生和6.22民間全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9月21日

9月2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4天(闰年第26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01天。.

新!!: 陳方安生和9月21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Anson Chan方安生陳四萬陈方安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