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王筠 (清朝文字學家)
王筠(),字貫山,號菉友,山東省安丘縣人。 其父王馭超,乾隆丙午舉人,輯有《海岱史略》。王筠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出生,道光元年(1820年)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國史館謄錄議敘選山西鄉甯知縣,並曾權知曲沃、徐溝二縣。少喜篆籀,深研《說文解字》,與許翰、何紹基、陳慶鏞、陳奐等切磋文字,是「說文四大家」之一。著書50多種。歿於咸豐四年(1854年)。 王筠所著《說文句讀》,折衷段玉裁、桂馥之說,「垂三十年。其獨辟門徑,折衷一是,不依傍人,論者以為許氏之功臣,段、桂之勁敵」,另著有《說文釋例》、《說文擊傳校錄》、《文字蒙求》及《菉友蛾術編》等。 同治四年(1865年)王筠之子王彥侗表上《說文釋例》、《說文句讀》二書,太子太傅潘祖蔭閱畢,跋其書後,推崇備極。史學家柯劭忞將《說文釋例》、《說文句讀》等收入《續四庫全書》中。.
福建文化
福建省拥有福州、泉州、漳州及长汀等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等。 由于山岭阻隔,福建的文化,特别是語言极其多样化。福建的語言中以閩南語通行範圍較大,閩東語次之。来自不同語言區的人往往需要透过中介語言才能进行交流,在如今,普通話成為最常用的中介語言。.
查看 陳慶鏞和福建文化
黃宗漢
黃宗漢(),字季云,一字坡友,号壽臣,福建泉州晉江縣人,晚清官員、封疆大吏。 父黄念祖,嘉庆六年(1801年) 举人。嘉慶八年(1803年)八月十八日生。七岁丧父,由长兄黄宗澄教养成长。道光十五年(1835年)進士,依附大學士穆彰阿,「穆門十子」之一。 道光二十八年起,歷任山東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咸丰元年(1851年),迁任甘肃布政使,咸丰二年,擢升云南巡抚,未到任又调浙江巡抚。後官四川總督。咸丰六年(1856年),回京补内阁学士,兼刑部侍郎、顺天府(今北京市)尹。 咸豐年間,黃宗漢與載垣、端華、肅順等交結。七年,爆發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沦陷,奉旨接替葉名琛擔任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同治帝即位,爆發祺祥之變,載垣等顧命八大臣獲罪,非斬則貶。少詹事許彭壽疏劾黃宗漢與陳孚恩、劉昆並黨肅順等,蹤蹟最密。詔曰:“黃宗漢本年春赴熱河,危詞力阻回鑾。迨皇考梓宮將回京,又以京城可慮,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意存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聲名品行如此,若任其濫廁卿貳,何以表率屬僚?革職永不敘用,以為大僚媚者戒。” 晚年遭追奪前賜「忠勤正直」御匾,同治二年(1863年),得陈庆镛延请主讲清源书院,途经上海,得病,寄寓泉漳会馆。同治三年卒。著作有《晋江黄尚书公全集》。.
查看 陳慶鏞和黃宗漢
沈維鐈
沈維鐈(),字子彝,一字鼎南,號梦酴,又号小湖,浙江嘉兴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沈維鐈为沈曾植之祖父,沈叔埏之侄。幼時家贫,受知於叔父的经训堂,曾于鸳湖书院山长段玉裁门下受业。嘉慶七年(1802年)中式壬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历任司业、洗马,参纂《全唐文》、《西巡盛典》、《大清一统志》等。累迁侍读学士。 道光帝即位,参修《仁宗实录》,道光二年(1822年)主福建乡试,留任学政。道光八年(1828年)历官顺天、道光十二年(1832年)安徽学政,以“绝苞苴,禁请托”闻名,林则徐、陈庆镛出自门下。授工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耳疾离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南归,曾主杭州敷文书院、松江敬业书院讲席,人称“小湖先生”。曾国藩是他的学生。林则徐赴广东禁烟时,沈维鐈以耳疾免工部左侍郎职,留京养病,林则徐告訴座师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则徐因禁煙被罢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充军伊犁,沈维鐈一直为林则徐斡旋,最後破格复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卒,曾國藩爲沈維鐈撰行狀。 通经学、音韵、训诂学、爱藏书,“排签插架,坐拥百城”,並以汪士钟书“种树如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對聯,挂于室内。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
查看 陳慶鏞和沈維鐈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陳慶鏞和清史稿
戴均衡
戴鈞衡(),表字存莊,號蓉洲,安徽省桐城縣孔城人,桐城派文學家,因研究尚書眾家注疏,著有《书传补商》十六卷。「南山案」主角戴南山的後代,搜集南山遗篇,編為《戴南山先生全集》。 蓉洲清仁宗嘉庆九年生,二十許,刻《蓉洲初稿》,恃才傲物,讀方東樹《昭昧詹言》後,再不敢得意,並效方氏。道光二十年(1840年) ,筹建桐乡书院。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舉人,與给事中吕贤基、御史陳慶鏞、户部尚書罗淳衍友好,並得到曾國藩賞識。 清文宗登基,蓉洲居燕京,奏議論政,未獲重視。不久,太平天國破桐城,蓉洲妻小皆死於兵乱,悲痛不已,咸豐五年(1855年)九月十六,呕血而卒。 D D J.
查看 陳慶鏞和戴均衡
戴鈞衡
戴鈞衡(),表字存莊,號蓉洲,安徽省桐城縣孔城人,桐城派文學家,因研究尚書眾家注疏,著有《书传补商》十六卷。「南山案」主角戴南山的後代,搜集南山遗篇,編為《戴南山先生全集》。 蓉洲清仁宗嘉庆九年生,二十許,刻《蓉洲初稿》,恃才傲物,讀方東樹《昭昧詹言》後,再不敢得意,並效方氏。道光二十年(1840年) ,筹建桐乡书院。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舉人,與给事中吕贤基、御史陳慶鏞、户部尚書罗淳衍友好,並得到曾國藩賞識。 清文宗登基,蓉洲居燕京,奏議論政,未獲重視。不久,太平天國破桐城,蓉洲妻小皆死於兵乱,悲痛不已,咸豐五年(1855年)九月十六,呕血而卒。 D D J.
查看 陳慶鏞和戴鈞衡
晋江市
晋江市(Tsìn-kang-tshī),雅稱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辖境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不含灘塗,濕地),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晉江在經濟、軍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清代,晋江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境内有安平桥、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等古迹以及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查看 陳慶鏞和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