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陳循

指数 陳循

陳循(),字德遵,号芳洲,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年间重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目录

  1. 29 关系: 劉儼 (明朝狀元)中國宰相列表京师保卫战張楷 (明朝)徐有貞周鑑 (正統進士)商輅王一宁 (大学士)王竑王直 (明朝官员)王振擅政王文 (明朝)韩雍江西狀元江淵泰和县泰和历史朱英 (正統進士)明史明史人物列表明代宗易储风波明英宗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明朝状元列表明朝首辅列表明朝解元列表流亡曹鼐景泰帝

劉儼 (明朝狀元)

劉儼(),字宣化,號時雨,谥文介。江西吉水縣人。 生於明成祖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壬戌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侍講、右春坊大學士兼侍講,太常寺少卿兼侍讀,官至翰林侍講。景泰五年(1454年),任順天鄉試主考官,黜大學士陳循、王文之子,幾得危禍,上級派高谷複查,高谷公正回報。卒於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贈禮部侍郎,諡文介。.

查看 陳循和劉儼 (明朝狀元)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查看 陳循和中國宰相列表

京师保卫战

京师保卫战亦称北京保卫战,发生于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中國明朝在兵部尚書于谦領導下抵抗蒙古瓦剌首領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軍,并将其擊退的战争。.

查看 陳循和京师保卫战

張楷 (明朝)

張楷(),字式之,号介庵,浙江慈溪县(今宁波慈溪)人,中國明朝政治人物、诗人。.

查看 陳循和張楷 (明朝)

徐有貞

徐有貞(),初名珵,字元玉,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宣德年间進士出身。景泰末年,在英宗復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官至內閣首輔。.

查看 陳循和徐有貞

周鑑 (正統進士)

周鑑(),字孔明,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湖廣鄉試第三十七名。正統十年(1445年),參加乙丑科會試,得貢士第五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九名,授監察御史,出按江西,治理江西大學士陳循之子不法事宜。后升任雲南按察司副使,之後升任山東按察使,后辭職歸鄉。與布政李正芳、僉事董應軫為友。 曾祖父周受。祖父周希孟。父亲周仲馗。.

查看 陳循和周鑑 (正統進士)

商輅

商輅(),字弘載,號素庵,一作素菴,谥文毅,浙江淳安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爲內閣首輔,是明朝一代重臣。.

查看 陳循和商輅

王一宁 (大学士)

王一宁,明朝官员。 永樂十六年(1418年)中进士,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鎡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三年(1452年)四月晋太子少师。景泰帝赐陈循、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五十两,让他们支持立皇子朱见济为太子。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封上皇子朱见清荣王,朱见淳许王。大赦天下。秋七月壬寅,王一宁卒,谥号文通。.

查看 陳循和王一宁 (大学士)

王竑

王竑(),字公度,陝西河州(今屬甘肅省)人,中國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

查看 陳循和王竑

王直 (明朝官员)

王直(),字行俭,别号抑菴,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江西承宣佈政使司泰和縣人。永樂初進士,在翰林院二十餘年,官至吏部尚書。.

查看 陳循和王直 (明朝官员)

王振擅政

王振擅政,史称王振用事、王振专权,是指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宦官王振专权的时期与一系列事件。它使得仁宣之治在明英宗时期没有得到延续,而且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并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

查看 陳循和王振擅政

王文 (明朝)

王文(),明朝大臣。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隸束鹿縣人(今河北辛集)。.

查看 陳循和王文 (明朝)

韩雍

韓雍(),字永熙,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進士、官員。.

查看 陳循和韩雍

江西狀元

江西狀元列出中國自隋唐開始科舉,終至清末廢除科舉制度這段時期內,出自江西的、有記載获得文、武進士科第一名(俗稱「狀元」)的所有人物。.

查看 陳循和江西狀元

江淵

江淵,字時用,四川省重慶府江津縣人,民籍,治《春秋》,年三十歲中式宣德五年第二甲第三十名進士。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曾祖江文友;祖江必達;父江英,任雲南左參議;母周氏。慈侍下,妻董氏,兄漢;浩,弟淮;洪;濟;深。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九十九名。 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正統十二年,詔令與杜寧、裴綸、劉儼、商輅、陳文、楊鼎、呂原、劉俊、王玉共十人入學東閣,拜曹鼐等為師。明景帝監國時,徐有貞倡議南遷,太監金英叱出,徐有貞行至左掖門時遇到江淵。江淵問之,徐有貞稱其建議南遷被趕出。於是江淵進入后,極力陳述固守北京的計策。之後由翰林院侍講升爲刑部右侍郎,當時也先逼近應天府,江淵負責參贊都督孫鏜軍務,參與京師保衛戰。景泰元年,出任紫荊關、倒馬關、白羊關,與都指揮同知翁信督修雁門關。同年秋兼任翰林學士,進入內閣。之後改為戶部侍郎。次年改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學士。之後上言稱戶部尚書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後下獄。江淵則加太子少師,并因江言,罷免四川巡撫僉都御史李匡。之後母喪丁憂,除服后恢復原職。五年春,山東、河南、江北等地饑荒,命江淵與同平江侯陳預撫恤賑災,其進言構建常盈倉,以保護民用,均得以批准。當時在轉運糧草時,漕卒乘機侵耗,后被監察御史調查,江淵被彈劾,后被廷臣勸阻,明景帝寬恕。當時,明朝內閣成員互相不協助,其中陳循、王文尤其自私,江淵則喜好一輪,每次被同官指責,都表現不樂。恰逢兵部尚書于謙告病在家,明景帝下詔請一人協助處理兵部事務,江淵想擔任。陳循則佯裝推舉江淵,而密令商輅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淵在旁不知。之後下詔,調工部尚書石璞於兵部,而以江淵代替石璞原職。江淵大失所望。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位,江淵與陳循等俱謫戍遼東,不久去世。.

查看 陳循和江淵

泰和县

泰和县在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南,是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井冈山机场位于境内。“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8年底,全县人口53.4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查看 陳循和泰和县

泰和历史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江中游,现隶属于地级吉安市。泰和县正式建制于汉末兴平元年(194年),古称西昌县,“泰和”之名则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历史上,泰和县辖境时有扩张与缩小,最大时包括了现整个吉安市南部。但县治几乎总在方圆数里的一个小范围内迁移,核心区域始终未有变化。经多次析置后,到北宋中期,县境基本上稳定下来。泰和县所在的吉泰盆地,天然地形成一个大小适度的独立地理单元,自汉末在吉泰盆地置庐陵郡以来,泰和县绝大多数时期隶属于庐陵郡及其继承者——吉州、吉安府等。因此,关于泰和县的历史,无论文化、建制、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整个吉安地区息息相关。.

查看 陳循和泰和历史

朱英 (正統進士)

朱英(),字時傑、世傑,號澹菴、誠庵、任真子。明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郴州桂陽外沙村(今湖南省汝城縣)人,曾在甘肅及兩廣等地任职,官至兩廣總督、加都察院右都御史,累封太子太保、榮祿大夫,畢生廉潔奉公、憂國憂民。後被奉為潮州饒平城隍。諡號恭簡。.

查看 陳循和朱英 (正統進士)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查看 陳循和明史

明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查看 陳循和明史人物列表

明代宗易储风波

明代宗易储风波,是指中国明朝明代宗接替土木之变中被俘的明英宗皇位后,欲废除明英宗太子朱见深立自己孩子为太子的政治事件。明代宗在于谦等大臣的辅佐下,获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将太上皇明英宗迎回来,并囚禁于南宫,防止其复辟。与此同时,产生了将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太子的念头,为了实施这一意图,他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不择手段,乃至贿赂大臣,不惜武力威慑。皇帝行贿百官换太子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事情。.

查看 陳循和明代宗易储风波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明英宗實錄》“以宣德二年丁未十一月十一日生。”,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6代與第8代皇帝;最初使用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復位後使用天顺(1457年-1464年)年号,在位22年。.

查看 陳循和明英宗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内阁成员。内阁初为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

查看 陳循和明朝内阁辅臣年表

明朝状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 Category:明朝人列表 Category:中国状元列表.

查看 陳循和明朝状元列表

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无宰相之职,后实有宰相之權。.

查看 陳循和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明朝(包括南明)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陳循和明朝解元列表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陳循和流亡

曹鼐

曹鼐(),字万锺,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寧晉縣)人。正統十年(1445年)官吏部左侍郎兼學士。正統十四年(1449年)隨英宗親征,死于土木堡之變。.

查看 陳循和曹鼐

景泰帝

明代宗朱祁鈺(),或稱景泰帝,年號景泰,明憲宗追諡其為「恭仁康定景皇帝」,弘光帝上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朝第7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皇次子,母親是賢妃吳氏。.

查看 陳循和景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