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陳名夏

指数 陳名夏

陳名夏(),字百史,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江南溧陽縣(今属江苏常州溧阳市)人。明末科探花,官翰林院編修兼都給事中。李自成破京師,授職弘文院編修。隨即降清,官至秘書院大學士。順治中捲入南北黨爭,得罪寧完我,以反對薙髮令之名處絞。《清史稿》有傳。.

目录

  1. 26 关系: 南北黨爭吕宫孙之獬孙承泽寧完我少年天子 (电视剧)中國宰相列表东林党刘余谟冯铨冒襄剃髮易服顺治帝额尔德尼布木巴高爾儼魏象枢谭泰贰臣传陳僖東林黨爭汉服沈壽民清史稿清朝吏部尚书列表清朝大学士列表溧阳市

南北黨爭

南北黨爭是清朝初年的南方與北方士大夫的黨派之爭,可以說是明末東林黨爭的餘緒。.

查看 陳名夏和南北黨爭

吕宫

吕宫(),字长音,号金门。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 楊廷鑑的僚婿,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状元),授秘书院修撰。顺治九年,加衔右中允。顺治十年,授內秘書院大學士。顺治十一年三月,陈名夏结党议罪处死,吕宫引咎自责,帝赦其罪。顺治十二年(1655年),修成《资政要览》,加太子太保。二月,休致。卒于康熙三年(1664年),年六十二歲。.

查看 陳名夏和吕宫

孙之獬

孫之獬(),字龍拂,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明末清初官員,同進士出身。 孫之獬是明清鼎革之際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明崇禎初年,身在翰苑的孫之獬力爭禁毁《三朝要典》,被歸為閹黨,削籍返鄉。清軍入關後,他主動剃髮,投靠清廷,官至禮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講學士,自請前往江西招撫,不久又因事奪官。順治四年(1647年),孫之獬在家鄉被山東謝遷抗清民軍折磨、肢解而死。然而,清廷最終因其已經削籍,沒有下達任何旌表與撫恤。孙启新,《孙之獬事功述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查看 陳名夏和孙之獬

孙承泽

孫承澤(),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山東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孫承澤于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官至刑科給事中,在大順政權中任四川防禦使。入清後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極受多尔衮的寵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礼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聽得下去。順治十年(1653年),因題奏保舉大學士陳名夏擔任吏部尚書,引起順治帝不滿,認為孫另有所圖,於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隱居西山櫻桃溝,順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閑者軒、硯山齋(今孫公園處)。晚號退--。著述頗豐,有《尚書集解》、記載明崇禎朝典章制度的《山書》、著錄書畫的《庚子銷夏記》、記明代京師地方沿革、名勝古跡、名臣行狀的《春明夢餘錄》和《天府廣記》等。 孫承澤精於品鑒書畫,收藏甚富。曾藏有孫過庭《書譜》、蘇軾《苦雨詩》等書法名跡,名帖中有《宋賜畢文簡淳化閣帖》、《定武契帖瘦本》等,名畫有荊浩《匡廬圖》、宋迪《秋山圖》、崔白《蘆鴈圖》、趙孟堅《水仙圖》、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等。所藏書畫常用鈐印有“孫承澤印”、“孫氏”、“承澤”、“深山閉戶”、“退翁”、“退--”、“退--逸叟”等。同時代的收藏家梁清標曾贈詩“畫圖何讓米家船,周鼎商彝不計年”(退--歌)。.

查看 陳名夏和孙承泽

寧完我

寧完我(),字公甫,谥文毅。遼陽(今属遼寧)人。清代漢軍正紅旗人,历官弘文院大學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敢言,好酒嗜賭、精通文史。.

查看 陳名夏和寧完我

少年天子 (电视剧)

《少年天子》是中國大陆于2002年拍摄的电视剧,共40集。改编自凌力于1987年出版的同名歷史小說,主角是清朝順治皇帝,其後推出續篇少年康熙。剧中部分情节、人物关系和女性名字为虚构。.

查看 陳名夏和少年天子 (电视剧)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查看 陳名夏和中國宰相列表

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文官为主、各省士林相依附而成的一个儒家政治集团。雏形是徐階的「江南官僚集團」,於萬曆年間初見(《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東林」二字取自於顧憲成講學之東林書院,是為東林黨稱之嚆矢。.

查看 陳名夏和东林党

刘余谟

劉餘謨,字潛柱,直隸安庆怀宁人,明末清初官員。 劉若宰之侄。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降清後,授庶吉士,上疏“垦荒兴屯疏”稱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官至刑科右給事中。 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爆發陳名夏案,初三日劉余謨、御史陳秉彝替名夏緩頰,雙方爭執不下。劉餘謨喋喋不休,帝為之大怒,下令將余謨革職。.

查看 陳名夏和刘余谟

冯铨

馮銓(),字伯衡,號鹿菴。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查看 陳名夏和冯铨

冒襄

冒襄(),字辟疆,號巢民。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四公子之一。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查看 陳名夏和冒襄

剃髮易服

--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髮髮型的“--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剃发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髮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查看 陳名夏和剃髮易服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查看 陳名夏和顺治帝

额尔德尼布木巴

额尔德尼布木巴,清史稿稱其為世祖廢--,為中國清朝皇族女性,姓博爾濟吉特氏,出身內札薩克蒙古科尔沁部,為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之女,為清世祖順治皇帝嫡--,同時也是孝庄文皇后之姪女。.

查看 陳名夏和额尔德尼布木巴

高爾儼

尔俨(),字中孚。北直隶静海县(今屬天津市)王二庄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查看 陳名夏和高爾儼

魏象枢

魏象枢(),字環極,一作環溪,清初大臣,学者。蔚州(今河北省蔚縣)人。.

查看 陳名夏和魏象枢

谭泰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 扬古利的从弟。早年被後金授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1641年),松锦之戰爆發,谭泰率400人自小凌河直抵海邊,斷绝明兵歸路。此役洪承畴被俘。崇德七年(1642年),譚泰又連敗何腾蛟、白廣恩等。顺治五年(1648年),授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會討伐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栋等。屢建军功,深得多尔衮信任,尊陈名夏为“南党”盟主。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大学士刚林、祁充格皆被殺,唯谭泰出任吏部满族尚书。 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陈名夏被御史张煊彈劾,谭泰“咆哮攘臂,力庇党人”。张煊反因誣告之罪被处死。 自此譚泰更縱恣,其妻弟岳爾多已承襲一等精奇尼哈番,為奪其族人法喀應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而合併為三等侯;譚泰女弟之夫佟圖賴,當時金礪駐防杭州,妄稱員缺,以佟圖賴為擬補。世祖自譚泰袒護陳名夏而搆張煊,已對他厭惡。當年八月,世祖下詔責罰譚泰專橫,命執捕譚泰付於獄中,糾集廷臣議罪。鰲拜復揭發譚泰依附多爾袞及營私擅政諸罪狀,上報之事皆定案屬實。王公大臣議誅殺譚泰及其子孫,世祖下命只誅譚泰,籍沒他的家產,寬恕他的子孫牽連之罪。.

查看 陳名夏和谭泰

贰臣传

《贰臣传》,原名《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共两卷,为清朝官方史书,后载于《清史列传》中第七十八、七十九卷。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为表彰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即《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其将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并分甲乙两编。甲编是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乙编则是毫无建树的明末官僚,甚至为人可鄙。.

查看 陳名夏和贰臣传

陳僖

陳僖(),字藹公,號餘庵、想園。直隸清苑人。 清初貢生,為陳名夏所贊許。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科,與試不第。與龔鼎孳、梁清標有往來。齋室名燕山堂。著有《燕山草堂集》。 C Category:清苑人 Category:陈姓.

查看 陳名夏和陳僖

東林黨爭

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政壇派别之間的争斗,“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統稱為齊楚浙黨(後多加入閹黨),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团之爭。.

查看 陳名夏和東林黨爭

汉服

漢服,泛指漢人服飾,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的觀念,也是一種相對於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华梅《汉服堪当中国人的国服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4。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於商朝基本確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國地區漢族的主要服制。.

查看 陳名夏和汉服

沈壽民

沈壽民(),字眉生,號耕嚴,直隸宣城(今安徽)人。.

查看 陳名夏和沈壽民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陳名夏和清史稿

清朝吏部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吏部尚书:.

查看 陳名夏和清朝吏部尚书列表

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查看 陳名夏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溧阳市

溧阳市是下辖的唯一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三角洲西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北倚茅山山脉,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邻近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总面积1534.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79.10万人,常住人口76.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91万人。 溧阳市地处宁杭交通走廊上,宁杭高速公路、宁杭高速铁路、104国道、芜申运河等穿境而过,是宁杭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溧阳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境内拥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拥有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知名旅游景点。.

查看 陳名夏和溧阳市

亦称为 陳名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