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陈岱孙

指数 陈岱孙

岱孙()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学院校长。.

36 关系: 叶企孙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學校友列表國立清華大學刘姝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翰林院燕南园萧公权萧灼基顾毓琇鹤龄英华中学黃浦公園關國煊陈岱荪林徽因欧美同学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北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院系清华大学校史清华大学校友列表清华大学法学院清華大學校園新林院

叶企孙

葉企蓀(),也作叶企孫,名鸿眷,以字行,男,汉族,江蘇省上海縣人,中国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 陈岱孙和叶企孙 · 查看更多 »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简称中央财大或央財,中财,是所位于中国北京市的高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高校,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之一,2012年4月成为首个被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北京市共建高校,2017年9月被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央财经大学追溯于1949年的中央税务学校,历经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最终定名为现在的中央财经大学。.

新!!: 陈岱孙和中央财经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任期由1988年6月至1993年3月。 1988年6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设置14个专门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教育文化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卫体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宗教委员会、妇女青年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同时通过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闭幕 通过工作规则草案和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草案 决定14个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人选,人民日报1988年6月9日,第1版。 198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名单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八次会议增补部分专门委员会成员,人民日报1989年11月20日,第3版。 1990年6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调整名单七届全国政协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调整名单,人民日报1990年6月30日,第4版。 1991年6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名单政协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 王任重主持会议并讲了话,人民日报1991年6月29日,第1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081人,任期为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063人,任期为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559人,任期为1954年12月至1959年4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988人,任期为1978年8月至1983年6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093人,任期为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039人,任期为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197人,任期为1965年1月至1978年3月。.

新!!: 陈岱孙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新!!: 陈岱孙和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隶属于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正式成立于1985年。.

新!!: 陈岱孙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學校友列表

北京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國際上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其在校學生、畢業生、校友皆對中國近代發展影響深遠。不少各界出色業者及知名學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職。以下是北京大學部份知名的校友。.

新!!: 陈岱孙和北京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新!!: 陈岱孙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刘姝威

刘姝威(),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2001年,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提出对蓝田股份提出了质疑,并最终导致蓝田集团破产倒闭而名噪一时。2002年,她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2003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980年3月,刘姝威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84年10月开始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师从陈岱孙和厉以宁两位教授。她在学期间主要研究金融相关理论。1986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后,就一直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专攻信贷理论研究。.

新!!: 陈岱孙和刘姝威 · 查看更多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抗戰時期由当时的北大、清華、南开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的大學,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最初由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后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主导校务。从1938年4月2日于昆明更名西南联大,5月4日正式开课,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設立時間共8年整。期间,毕业学生2000余人。抗战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原址复校,唯有师范学院留昆,也就是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新!!: 陈岱孙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陈岱孙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燕南园

燕南园位于北京大学燕园校区南部。东邻百年纪念讲堂,西至原北京大学校医院和勺园旧址,北及二体,南靠北京大学学生浴室和最美时光咖啡厅(原为师生缘咖啡厅)。占地约2万平方米。燕南园曾居住过北京大学4位正校长、8位副校长以及近30位学部委员和院士。.

新!!: 陈岱孙和燕南园 · 查看更多 »

萧公权

蕭公權(威氏拼音:Kung-chuan Hsiao,),原名笃平,字恭甫,自号迹园,笔名君衡、巴人、石漚,江西省泰和縣人,清光绪廿三年丁酉(1897年)十一月初六生于江西省南安縣(今大庾縣),1981年11月4日晨因胃病卒于美国西雅图其寓所。萧善政治学与社会史,学貫中西,于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康有为思想研究》等著作,遗著辑成《萧公权全集》,计九册。.

新!!: 陈岱孙和萧公权 · 查看更多 »

萧灼基

萧灼基(),广东汕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学家。.

新!!: 陈岱孙和萧灼基 · 查看更多 »

顾毓琇

顾毓琇(),字一樵,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教育家、科學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禪學家。顾毓琇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

新!!: 陈岱孙和顾毓琇 · 查看更多 »

鹤龄英华中学

英华中学 (Anglo-Chinese College),原名鹤龄英华书院,福州话俗称英华斋(平话字:Ĭng-huà-că̤),是1881年-1952年间基督教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前山所办的一所私立教会中学。.

新!!: 陈岱孙和鹤龄英华中学 · 查看更多 »

黃浦公園

黃浦公園,位於中國上海黃浦區,是中國最早的現代化公園,始建於1886年,當時稱為公共花園、外灘公園及大橋公園等。於1890年開始,公園不向華人開放,直至1928年7月1日才再次允許華人進入。 1946年,更改為現名。1994年5月27日,位於公園內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建成。.

新!!: 陈岱孙和黃浦公園 · 查看更多 »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新!!: 陈岱孙和關國煊 · 查看更多 »

陈岱荪

#重定向 陈岱孙.

新!!: 陈岱孙和陈岱荪 · 查看更多 »

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师、诗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她也是民國初年女子地位提升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 陈岱孙和林徽因 · 查看更多 »

欧美同学会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是由中国留学海外各国归国同学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该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共中央统战部代管。该会原名“欧美同学会”,2003年增冠“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

新!!: 陈岱孙和欧美同学会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北院

清华大学北院是清華大學已拆除的教職員工宿舍,是清華大學最早建築的高標準教員住宅,位於清華圖書館迤北。在北院居住過的知名教授有梁啟超、朱自清、葉企孫、陳岱孫、施嘉煬、薩本棟、蔣廷黻、王文顯、陳福田、葉公超、浦江清、黃子卿等。.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北院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简称经管学院,是清华大学下属学院,正式成立于1984年。该学院是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之一。.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院系

清华大学初創立時原本是綜合性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時,成為專門理工大學,1984年後,開始大力恢復綜合性大學,先後逐步建立、復建各類理科、文科、管理學科、高新技術專業等類院系,朝綜合性大學邁進。.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院系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拥有百年历史,所在地清华园原为清康熙帝皇三子胤祉园林(熙春园)。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11年,改肄业馆为“清华学堂”,不久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始设大学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清华由全科性综合大学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从清华附中萌生,清华“井冈山”兵团联合各高校掀起文革群众运动浪潮,并因内部分歧引发北京最严重武斗。1976年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先后制定实施“211工程”、“九五”、“985工程”和“十五”规划,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校史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校友列表

清华大学校友列表列举部分求学或毕业于清华大学,或曾于清华大学任教和就教的著名学者、知名政治军事人物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编制的《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清华大学造就的杰出政界校友最多,恢复高考后毕业于清华的两院院士校友最多有31人,清华共培养了84名亿万富豪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荣获中国“亿万富豪摇篮”桂冠。.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简称清华法学院,是清华大学下属学院,始建于1929年。.

新!!: 陈岱孙和清华大学法学院 · 查看更多 »

清華大學校園

清华大学校园基本为一个整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此外,建築中的光華路校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舊址,以原址換地方式及地積轉移取得土地)、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属医院以及少量疗养所、教工住宅位于校本部之外。 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西区老校区多为美式红砖建筑,东区多为现代白色建筑,因此曾被一代人戏称为“红区”、“白区”,此外东北部为学生公寓区、西北部为清华附中、西南部为照澜院社区。 2010年3月,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出“全球最美大学校园”。入选的14个校园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唯一上榜的亚洲院校是清华大学。福布斯认为自然环境对于校园十分重要,清华所拥有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旧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紧靠颐和园,既有传统中国式景观建筑,又有传统西式建筑和现代景观建筑。.

新!!: 陈岱孙和清華大學校園 · 查看更多 »

新林院

新林院是清華大學的教職員工宿舍,位於照瀾院南面,建於1934年,原名新南院,後由朱自清提議改為新林院。共有30個所,6588平方公尺的教授住宅,1971年再建新林樓7棟。 新中國成立前後,在這裡居住的教授有周培源(2号)、陈岱孙(3号)、俞平伯(4号)、霍秉权(6号)、叶企孙(7号)、赵忠尧、梁思成夫妇(8号)、潘光旦(11号)、吴有训(12号)、庄前鼎(23号)、李辑祥(42号)、陈寅恪(52号)、施嘉炀(53号)、张奚若(62号)、张荫麟、陈桢(71号)、闻一多(72号)等。而其中的新林院8号,梁思成故居成為文物保護重點。.

新!!: 陈岱孙和新林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陳岱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