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5 关系: 历史学家列表,历史唯物主义,博济医学堂,启功,大道教,天皇道悟,天王道悟,太一教,奧圖爾,孝獻端敬皇后,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宋会要辑稿,宋晞,岑仲勉,中华基督教会缸瓦市教堂,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歷代文人並稱,中关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關係,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一期常會議員,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也里可溫教,于斌,二十史朔闰表,开元释教录,余日宣,徐松,來新夏,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史,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嘉兴寺,周绍良,呂思勉,傅乐焕,傅种孙,冊府元龜,冯家昇,冼玉清,全祖望,元典章,... 扩展索引 (65 更多) »
历史学家列表
下面依生卒年份次序列出較知名的历史学家,華人史家的研究範圍只是依其大概或傑出領域做分類,並無絕對性。而斷代的划分是依照日本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的分法。.
查看 陈垣和历史学家列表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或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是根據結合了黑格爾的辯證法與費爾巴哈的機械唯物論的唯物辯證法,去解釋人類歷史演變的過程。历史唯物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因其主要关注的是对历史规律的阐明,因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归入历史哲学,具体地说是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伯恩施坦则在哲学上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查看 陈垣和历史唯物主义
博济医学堂
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由广州博济医院创办,是一所教会医学专业学校,首任校长是嘉约翰医生;博济医学堂也是中国的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49年以后,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及光华医学院合并,成为中山医学院,再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后又与中山大学合并,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查看 陈垣和博济医学堂
启功
啟功(),愛新覺羅氏,字元白(或作「元伯」),滿族正藍旗人。清世宗嫡派後裔,幼孤,自称学习上得益于姑姑甚多。 是一位中國的古典文獻學家。他曾任職輔仁大學附屬中學美術教師、輔仁大學中文系教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顧問、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等職務。 此外,他還在業餘從事書法、中國畫和詩詞創作,並參與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等機構組織的文物鑑定。今日,他的字跡被方正公司製成電腦漢字字體的方正啟體。.
查看 陈垣和启功
大道教
大道教或称作真大道教,是金朝时期劉德仁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到元朝末年绝传。 皇统二年(1142年),刘德仁自称太上老君下降,授予《道德经》,开始传教。大定年间,基本在整个金国范围内传播。 在元朝,大道教分化为天宝宫和玉虚宫两派。泰定三年(1326年)之后,逐渐归并到全真道中。 大道教内炼主张“守气养神”,提倡自食其力,少思寡欲,不谈飞升炼化,长生不老,并且把儒家思想纳入自己的体系。此外,大道教有出家制度。.
查看 陈垣和大道教
天皇道悟
天皇道悟禪師(),俗姓張,唐代婺州東陽〈今浙江〉人,禪宗祖師。.
查看 陈垣和天皇道悟
天王道悟
天王道悟禪師(),俗姓崔,唐代渚宮(今湖北江陵)人,禪宗祖師,相傳為馬祖道一門下。 經後人考證,實際上並沒有天王道悟此人,可能是由天皇道悟誤傳而成。.
查看 陈垣和天王道悟
太一教
太一教是金朝时萧抱珍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元朝末年绝传。以符箓道法为主,也有守柔弱的内炼之法。尊奉太一。是金朝三大新兴道派之一。 萧抱珍于金熙宗天眷初年(1138年)创立太一教,其道法为太一三元道法,具体内容已不可知,大约是一种符箓道法。 创教伊始,萧抱珍只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家中传教。信徒渐多以后,才建了一个茅庵定居。其徒侯澄后在赵州和真定府建了太一堂,以符水治病行教。 皇统十一年(1148年)左右,萧抱珍被皇帝召见,正式获得朝廷的承认。 太一教模仿天师道的秘传原则,每代掌教人必须改姓“萧”。其立教宗旨是“度群生于苦厄”,尊重人伦。 其著述现已不传。.
查看 陈垣和太一教
奧圖爾
喬治·貝瑞·奧圖爾(George Barry O'Toole),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是一名天主教本篤會神父,天主教激進派聯盟(Catholic Radical Alliance)創始者,天主教輔仁大學首任校長。他是「基於宗教主張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的重要闡釋者,其神職生涯始自於路易斯安那州的教區,亦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美軍神父。.
查看 陈垣和奧圖爾
孝獻端敬皇后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亦稱董妃、董鄂妃、棟鄂妃,譯自滿洲音,非漢姓董。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死後追贈為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姿色嬌美,聰敏乖巧,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贞妃四服內的族姊。.
查看 陈垣和孝獻端敬皇后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生10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活动。此次纪念活动的筹备始于1965年,纪念活动的举行时间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数月,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生活及外交中具有重要影响。.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是清人徐松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全书八百万言,近五百卷。 《宋會要》原本亡佚於明代,然此书大部分倖存於《永樂大典》。清代嘉慶年間,學者徐松命人自《永樂大典》中輯錄而成,全书近五百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書中保留了大量詔令、法令、奏議等宋代典章制度的內容,十之七八为《宋史》各志所无,是研究宋朝法律典制的重要资料。.
查看 陈垣和宋会要辑稿
宋晞
宋晞(),浙江省麗水縣人,臺灣史學家。宋氏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曾獲浙大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韓國建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查看 陈垣和宋晞
岑仲勉
岑仲勉(),名铭恕,字仲勉,原名汝懋,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人里村,历史学家。.
查看 陈垣和岑仲勉
中华基督教会缸瓦市教堂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57号。这间教会由英国伦敦传道会于1863年所创建 ,是现存的北京最早的基督教会。“基督教缸瓦市教堂”是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于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由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选举产生。.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之榮譽頭銜,也是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但並非職務。.
查看 陈垣和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铭先生以教化兴起,云间夏彝仲、陈卧子从而和之,两郡之文遂称述于天下。”.
查看 陈垣和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关村
中关村科技园区,又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中关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肇始于北京市海淀区,於1980至90年代发展成“电子一条街”。中關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關村周边的人们,特别是周边各大高校的学生们习惯玩笑性地简称其为“村子”。中關村现在已经成为覆盖北京市十六个区县和天津市滨海中关园,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2016年1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联合成立中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全面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查看 陈垣和中关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简称北京市政协,成立于1955年4月26日。它的前身是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简称北京市协商委员会)。.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简称国图,旧称北京图书馆。.
查看 陈垣和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分馆,专门收藏古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查看 陈垣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立于1954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之一,是史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是由中国史学会主编,上海神州国光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一套丛书。1951年起陆续出版,共十三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文澜等为推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始组织编辑该套丛书。1950年成立了由徐特立、范文澜、翦伯赞、陈垣、郑振铎、向达、胡绳、吕振羽、华岗、邵循正、白寿彝组成的总编辑委员会。丛书中最先出版的为第九种《义和团》,其提前出版主要是为纪念义和团运动50周年。丛书的前十种均在1950、1960年代出版,第十一种《第二次鸦片战争》虽于1960年代初已编成,但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未能及时出版。文革结束后,于1979年出版。第十二种《北洋军阀》、第十三种《抗日战争》则先后于1980、1990年代出版。.
查看 陈垣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关系,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以“梵蒂冈”称之)及其行政机构教廷之間的双边关系,目前双方並未建立外交關係。由於双方在主教任命权、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全国代表会议制度等问题上的长期争执,以及圣座在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遷台後維持承認位於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因此雙方建交困難不斷。值得留意的是,雙方分別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國家,但全球天主教徒人口与中国人口相当,圣座的国际影响力非同一般小国。.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一期常會議員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第一期常會議員为1913年4月至1914年11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會议员。 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全国各地根据选举法选出参众两院国会议员。登记选民共四千万以上,占全国人口9.98%。选出的国会议员,主要包括政治活动家、自由职业者、原清朝官吏等。其中,国民党籍议员约占45%左右,是国会两院第一大党。 按法定名额,全国参、众两院合计共有议员841人。参议员274人,众议员596人。.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於1966年8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起草、经由毛泽东批准的一份特殊的保护高级干部的名单,被点名保护的人物因该名单而免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直接批斗与人身攻击。.
也里可溫教
也里可溫教,即元代時對於基督教各派的總稱。文字紀錄見於《元史》之中,為中国基督教史上第二次傳入中國。(第一次為唐代之景教。).
查看 陈垣和也里可溫教
于斌
于斌樞機(Cardinal Paul Yü Pin,)是天主教會樞機,黑龍江省海倫縣人,出生於黑龙江兰西县,祖父為中醫,祖籍山東昌邑。洗名保禄,號野聲。29歲升任主教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主教,曾獲神學、哲學、政治學、三個博士學位。抗戰時期為救國奔走世界各地友邦國家爭取支持中國抗戰及救助中國難民。1939年為華人向美國會及羅斯福總統及加拿大總理請命國會聼証爭取取消兩國對華人苛刻移民法,使在美華人於 1943 年開始可居留及加國華僑可攜眷。曾任天主教南京總教區總主教、1960年籌備輔仁大學在台灣復校建校的工作,向歐美各國募籌建校基金,並主張聯合中國聖職團、耶穌會、聖言會各修會組成符合國際化的大學,受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任命為輔大首任校長。曾任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復興中華文化協會副會長,中國主教團團長,曾主持益世報、益世電台,自由太平洋協會,中國天主教協進會及文化雜誌,亦曾為美國天主教雙圈雜誌等創辦人。1969年由教宗保祿六世榮升為樞機主教,為近代天主教貢獻最大最著名之主教。一生為救國救民而努力呼號,且與世界多國領袖交好,相貌堂堂,精通十一國語言,曾建立中華民國與西班牙、越南及中南美洲各國及教廷的邦交,被譽為「外交奇才」,為各界人士所欽祟。于斌於1978年8月16日在羅馬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全球共94位樞機主教及全球所有駐芃蒂岡大使均參加其追思禰撤禮,遺體空運至台灣輔仁大學並安葬於校園,供全體師生及各界人士瞻仰追念。.
查看 陈垣和于斌
二十史朔闰表
《二十史朔閏表》,陳垣作品,凡二十卷,1926年印行,1962年中华书局重印。 1922年,常福元请陳垣作《回历岁首表》,後來陳垣決心考定二千年的朔闰,先後參考了刘羲叟《长历》、耶律俨之《辽宋闰朔考》、钱侗《四史朔闰考》、汪曰楨《历代长术纪要》,清代则取《时宪书》,“稿凡五易,时阅四年”,始于汉高元年(前206年),終於清宣统三年(1911年)。但《二十史朔閏表》很可能是以汪曰楨《曆代長術輯要》爲藍本改編而成的,而未做前期的基礎性研究邱靖嘉(2012)。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4期。 1926年7月24日,胡適在火車上寫〈介紹幾部新出的史學書〉,第一部即是《二十史朔閏表》,胡適認為: 然而此書有關漢代的朔日,對照漢代史籍,以及近年出土之竹簡所記載的朔日多有不合。 與汪曰楨《曆代長術輯要》幾乎同時成書的長曆,還有明治十三年(1880)由日本內務省地理局編纂的三正綜覽。.
查看 陈垣和二十史朔闰表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代智昇编于开元十八年(730)。又名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以编次严谨,记载翔实,校核精细著称。是一部佛教典籍的目录学著作。.
查看 陈垣和开元释教录
余日宣
余日宣(Stewart Yui,),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中国政治学家。.
查看 陈垣和余日宣
徐松
徐松(),字星伯、孟品,原籍浙江上虞,寄籍顺天府大兴县。清代翰林,著名地理学家。.
查看 陈垣和徐松
來新夏
來新夏(),号弢盦,書齋名“邃谷”,當代中國知名文史學者,浙江蕭山人,生於杭州。在北洋军阀史、方志学、图书文献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
查看 陈垣和來新夏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查看 陈垣和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校史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有着超过一百年的悠久历史。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戊戌变法中。变法虽然失败,但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00年,义和团兴起,京师大学堂停办。1902年,清廷恢复京师大学堂。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1912年,民国政府将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后在北大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蔡元培实施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延揽人才,辞退冗余,实行选科制,创立研究所,设立学报,重视体育,提倡美育,支持社团活动,招收女生。期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7年至1929年是北京大学校史上动荡的时期。先有奉系军阀主张北京八所高校合并,后有南京政府倡导的大学区制。1930年,蒋梦麟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改革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整顿教师队伍,北京大学的理科得以快速发展。仿照美国制度,规范北大办学,图书仪器也得到扩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西迁长沙,不久再迁至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但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期间日本扶植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以国立北京大学的名义办学,后被称为“伪北大”。1946年,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员后的北京大学文、理、法学院得到加强,医、农学院处于中国顶尖水平。内战爆发,时局动荡,校长胡适与一些教授离平南下,北京大学在1949年2月被解放军接管。学校的管理体制、课程设置等进行了改造。1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汇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在中国长期领先的地位。文化大革命中,北京大学贴出了全国第一张大字报,校内发生大规模武斗,组织了“梁效”批判组,干部、教师受到迫害,师生下放血吸虫病疫区劳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北京大学的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北京大学先后加入“211工程”“985工程”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现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
查看 陈垣和北京大学校史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大学属同源学校,于1923年升格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以基础文理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曾培养出莫言、刘晓波等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目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学科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中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位居中国第8位。.
查看 陈垣和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简称北师珠,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为北京师范大学于2002年成立的公办新机制教育园区,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大学教育园区之一。.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是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位于西四北二条58号。.
查看 陈垣和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
嘉兴寺
嘉兴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北侧,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内八刹之一。现已无存。.
查看 陈垣和嘉兴寺
周绍良
周绍良(),别名一粟,天津人,祖籍安徽建德县(今东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
查看 陈垣和周绍良
呂思勉
呂思勉(),字誠之,筆名駑牛。中国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常州市)人。出生於書香世家,15歲入縣學。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国学大师。身为錢穆弟子的严耕望认为吕思勉、錢穆、陳垣、陳寅恪为「现代四大史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为纪念史学家吕思勉而创立了“思勉原创奖”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查看 陈垣和呂思勉
傅乐焕
傅乐焕(),山东聊城人,中国历史学家,专攻辽金元史,傅斯年堂侄。傅乐成堂兄。与冯家昇、陈述 (历史学家)并称为“辽史三大家”。.
查看 陈垣和傅乐焕
傅种孙
傅种孙()字仲嘉,江西省高安县珠湖村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学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
查看 陈垣和傅种孙
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為中国宋代四部类書之一,初名《歷代君臣事蹟》,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廿二日,下詔王欽若、楊億修歷代君臣事迹,前後八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十三日書成。有宋刻本傳世,但已非完帙。冊府是古代皇帝藏書冊之府庫,元龜即龜鑑的意思。.
查看 陈垣和冊府元龜
冯家昇
冯家昇(),字伯平,山西省孝义县(今孝义市)石像村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妻子张秀龄是绘画家。学术界“辽史三大家”之首的美名,另两位是傅乐焕和陈述 (历史学家)。.
查看 陈垣和冯家昇
冼玉清
冼玉清,女,別署「碧琅玕館主」,原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生于澳門。詩人、畫家、國學學者、教授、廣東文獻專家,有「嶺南第一才女」、「千百年來嶺南巾幗無人能出其右」之美譽。.
查看 陈垣和冼玉清
全祖望
全祖望()字紹衣,號謝山,學者稱謝山先生。清朝史學家、文學家。浙江鄞縣人。.
查看 陈垣和全祖望
元典章
《元典章》原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代官修政書,内容包括元太宗六年(1234年)到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大约90年间各地地方官吏会抄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分为前集和新集,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查看 陈垣和元典章
回族身份认同
回族身份认同是一个关于回回民族身份鉴定和自我认同及归属的重要问题。回族这一名称近代最早来源自民国初年模糊的口号五族共和,而也正是自那时起,回回民族的定义开始存在争议民國時期的“回族界說”與中國共產黨《回回民族問題》的理論意義,華濤;翟桂葉,《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在线浏览地址: 。之前民间多用“回民”或“回回”一词泛指中国境内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而现在回族的定义则是以汉语为母语的穆斯林。回族鉴定这一问题通常基于宗教和系谱学(血缘和家族)这两个角度来进行讨论。争议点主要包括:.
查看 陈垣和回族身份认同
国立北平研究院
国立北平研究院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于1929年在北平成立。1949年为中国科学院接管。.
查看 陈垣和国立北平研究院
王昶 (清朝)
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蘭泉。江苏青浦(今屬上海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
查看 陈垣和王昶 (清朝)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1月3日选出。共有116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8名,秘书长1名,委员96名。任期由1965年1月至1975年1月,期間共召開33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3040人,任期由1964年12月至1975年1月。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7日选出。共有80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3名,秘书长1名,委员65名。任期由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期間共召開110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9年4月27日选出。共有80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6名,秘书长1名,委员62名。任期由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期間共召開137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35人,任期从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 以下列出全部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續資治通鑑
《续资治通鑑》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鑑》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二〇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為精確(一百八十二卷),元代部分较為简略(三十八卷)。.
查看 陈垣和續資治通鑑
羯
羯()又称羯胡,4世紀初時居住在中國北方山西一帶的少數民族,後趙石勒出身於此部族,原隸屬於南匈奴部落联盟的高加索人種或伊朗人種部落,他们可能和粟特人一样属于东伊朗系民族,中國史書將他們歸類於雜胡。冉魏政權時代,號召漢人對羯胡進行種族滅絕,山西羯人被屠杀殆尽後,仍有部分殘部,但此後歷史不詳。學者對他們的起源有數種猜測,有源自中亞大月氏、康居部落联盟、呼揭等等假說,但因文獻資料太少,這些假說都無法獲得證實。.
查看 陈垣和羯
翁独健
翁独健(),原名翁贤华,福建省福清县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在蒙元史研究领域成就尤为突出。.
查看 陈垣和翁独健
燕京學報
《燕京学报》(Yenching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是前燕京大学创办的学术刊物之一,用意在於發揚中华传统文化,1927年创刊,哈佛燕京学社出版,每年出版兩冊。首任總編是容庚先生,著名學者陳寅恪、陳垣、郭紹虞、許地山、馮友蘭、翦伯讚等人都在上面發表作品或擔任史哲權威。1932年6月出版《燕京学报》第11期,出版者署為“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燕京學報編輯委員會”。是年12月出版《燕京学报》第12期,出版者改署為“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北平辦公處燕京學報編輯委員會”,改由顧頡剛主編。1951年因院系调整,北大、燕大合併而停刊,前后出版40期。1995年燕京研究院建立,《燕京學報》復刊,由侯仁之和周一良主編。 Category:中國雜誌.
查看 陈垣和燕京學報
避讳
避讳是中国歷史上,必須回避君主、尊長的「名諱」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於君主、尊長之本名。字號的避讳则较少见。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主尊長的名諱一律要回避,可以用其他字代換,或是刻意將該字缺筆;取名时,不能取他们的名諱中字甚或同音的字;否則,可能觸犯大不敬之罪。陆容《菽园杂记》稱,“民间俗讳各处有之,吴中为甚”。這種要求也曾經適用於漢字文化圈内中国的臨近國家,例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
查看 陈垣和避讳
華裔學志
華裔學志(Monumenta Serica.
查看 陈垣和華裔學志
西使記
《西使記》,一卷,元代劉郁作,成书于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西使记实分两部分,前半部记述常德西使的行程,后半部记述被旭烈兀攻陷、征伐、或自行归降的几个中亚国家。.
查看 陈垣和西使記
許纘曾
許纘曾,字孝修,號鶴沙母。華亭人。生卒年不詳。 出生於天主教世家,母為徐光啟孫女,聖名甘第大。許纘曾受其母影響,一歲時徐光啟將其抱至天主堂受洗,聖名巴西略。順治六年(1649年)中進士,不再供奉天主,未久蓄妾。順治末年,出任川東道。康熙九年(1670年),任雲南按察使,有同官謂其曰:「老先生既不遠迎夫人,又不娶一伴侶,似此寂寥,沽名太甚」。康熙十一年(1672年)乞歸,著有《滇行記程》、《東還記程》、《寶論堂稿》等。.
查看 陈垣和許纘曾
費隱通容
費隠通容,俗姓何,道號費隱,法名通容,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県人,明末清初臨濟宗天童派禪僧。隱元隆琦師傅。.
查看 陈垣和費隱通容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陈垣和資治通鑒
黄现璠
(),原名甘锦英,生于清朝广西新宁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壮族。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因家贫,求学之路颇为艰辛。在北京师范大学从预科、本科到研究生就读九年。主攻历史、民族和教育学。其后,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主攻东洋史。回国后,先后在不同大学任教,是壮族历史上首位大学教授。他生前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涉及颇广,范围涵盖: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古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民族学、语言学和壮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深远,许多作品因其具有重要价值和开拓意义,而被多次再版。其著《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的发表,由此产生广泛影响形成的“无奴学派”,使其成为该派创始人。他较早及多次领导开展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完成的《壮族简史》等一系列有关少数民族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先驱,壮学开山祖师。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 由于他长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和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办学和教书育人。桃李不言蹊自成,众多的门人、弟子和学生受其影响,热衷少数民族研究,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派“八桂学派”,因此称他为该派的领袖。 其人为人处世:“不学『千人之诺诺』,而作『一夫之谔谔』”“挺起脊梁敢作敢言堪作群里喉舌”。毕生敢于对抗强权。因此政治仕途坎坷,屡遭磨难。先后被国共两党打成左派或右派。特别是1957年错划为中国历史学界和壮族头号大右派,使其受迫害二十年。在他的两次人生转折期间,曾任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访问团广西分团副团长,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顾问,第一、二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 去世后,鉴于黄现璠生前对国家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盒安置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第一室。1999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隆重举办“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年纪念座谈会”,会后广西师大编印《黄现璠教授诞辰百年纪念文集》一册。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和桂林中学分别设立有“黄现璠少数民族奖学金”和“黄现璠奖学金”。桂林的重点中学“桂林中学”设有“黄现璠奖学金”。.
查看 陈垣和黄现璠
輔仁大學
天主教輔仁大學(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通稱輔仁大學、輔大(FJCU、FJU),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的私立天主教大學。初由本篤會於1925年建校北京,1933年改聖言會接辦,1952年一度停辦後,復由聖言會、耶穌會與中國聖職單位於1961年在臺復校。現址新北市新莊區,毗鄰捷運輔大站,設有12個學院、輔大醫院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與研究院。 輔大直屬教廷督導,現為同名法人體系一員及亞洲博雅大學聯盟、EUTW七校聯盟、優久聯盟創始成員,享有高度募款力及高度國際性。固定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發行全臺唯一A&HCI期刊。輔大校友涵蓋多國院士、各級政要、外交官、作家及影視名人在內,至今已達18萬餘人。.
查看 陈垣和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北平時期
輔仁大學北平時期(The Peping/Peking/Beijing period of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簡稱北平輔大或北京輔大,是輔仁大學的一個歷史時期,包含5個前身校名--輔仁社(Fu Jen Academy)、北京公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私立北京輔仁大學、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以及國立輔仁大學。其主體於1952年被北京師範大學繼承。 1930年代,設址於濤貝勒府、恭王府的輔大,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或「五大名校」,加上北師大),在日佔北平時期,成為淪陷區內實質上的最高學府。 輔大北平時期直屬於羅馬教廷傳信部,在台復校後直屬於羅馬教廷教育部。.
查看 陈垣和輔仁大學北平時期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第二編,於1974年出版第1辑,?年?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錢穆
錢穆(),原名恩鑅,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中學創校人。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查看 陈垣和錢穆
胡三省
胡三省(),原名滿孫,字身之,又字景參,號梅澗,寧海中胡村人,中国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历史学家,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竹素園集》一百卷及《江東十鑑》、《四城賦》,然已散迭不可得見,今存《资治通鉴音注》294卷,《通鉴释文辩误》12卷。.
查看 陈垣和胡三省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查看 陈垣和胡適
郭預衡
郭預衡(),河北玉田縣人,中國著名古代文學史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尤以研究中國古代散文著稱。1935年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中文系,師從余嘉錫、陳垣。著有《中國散文史》(三卷本)《郭預衡自選集》等。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 郭預衡是1977年高考作文題“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的命題者。.
查看 陈垣和郭預衡
赵映乘
赵映乘,字涵章,希伯来名:Moshe ben Abram (),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开封犹太人,他和兄弟赵映斗在清朝初年出任清朝政府官员(赵映斗任云南昆明县、宜良县知县)。.
查看 陈垣和赵映乘
薛昂夫
薛昂夫原名薛超吾,又名马昂夫、马九皋,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元曲家。 祖先內遷中原,居懷慶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縣)。父封覃国公。早年為刘辰翁门下,有詩名,與张可久, 萨都剌等相酬和。《太和正音谱》将他一分為三人,称“马九皋之词,如松阴鸣鹤”,“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马昂夫之间,如秋兰独茂”。陈垣在其名著《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中,分別论列了薛昂夫與马九皋。孙楷第据萨都剌《寄马昂夫总管》诗及钱大昕《元史氏族表》,認定马昂夫、薛昂夫為同一人。其号日九皋,故又称马九皋。.
查看 陈垣和薛昂夫
關國煊
國煊(KWAN Kwok Huen,),中國近代史學家,廣東順德人,生於順德。畢業於香港仿林中學、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讀中學時,以慧、慧之、君慧、慧君筆名投稿香港《華僑日報》、《星島日報》副刊《學生園地》。1955年獲《青年文友》月刊徵文比賽高級組冠軍、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全港中小學書法比賽高中組冠軍。大學畢業後,返港長期任中學文史教員。課餘以本名及筆名鄭仁佳、關--昌、趙志邦在台灣《傳記文學》月刋發表《民國人物小傳》多篇。.
查看 陈垣和關國煊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查看 陈垣和钱大昕
钱伟长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查看 陈垣和钱伟长
邢台道德经幢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中国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清风园内,是一处唐代道德经幢,开元二十七年八月五日邢州刺史李质所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通高6.89米,幢身为八角柱形,刻有《道德经》原文及唐玄宗的释文。北宋、清代、中华民国时经幢曾得到重修。文化大革命中,经幢被炸药毁坏,仅余上下两截。1990年,文物部门补刻了炸毁的幢身中段,将幢重新立起,迁移至清风楼后的花园中。.
查看 陈垣和邢台道德经幢
那志良
那志良(1908年-1998年),字心如,是一位生於北京宛平的文物專家,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資深職員,專精於玉器研究。.
查看 陈垣和那志良
重显
重显(980年~1052年),俗姓李,字隐之,号长松长老。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
查看 陈垣和重显
金家瑞
金家瑞,,爱新觉罗氏,满族,历史学家,教育家。.
查看 陈垣和金家瑞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遊记》是中国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撰写的一本开篇游记,主要记述了其师丘处机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也顺道记述了一些丘处机的生平,是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和中国道教历史的重要典籍。.
查看 陈垣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雷海宗
雷海宗 ,原名雷得义,字伯伦。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文化形态史》、《西洋通史》、《中国通史》等。提倡兼顾考证和综合,是“战国策派”、“清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 生于河北永清县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1917年,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1919年至1922年清华学堂高等科。此后考取公费,入芝加哥大学留学,主修历史学,辅修哲学。1927年以《杜尔阁的政治思想》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美国著名中古史家詹姆斯·汤普逊。 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系主任,金陵女子大学历史系教授,武汉大学史学系和哲学教育系教授。 1932年后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和文学院代理院长),对清华大学历史学科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后其学生何炳棣回忆当时系中几位重要人物时说:“当时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系主任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直至逝世。1957年“反右”中因为在《人民日报》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自1895年恩格斯死后发展停滞”的讲话,而被打成右派,成为重点批判对象,長期患有腎病,並出現血尿。1961年摘帽后,即很快不顾病体,重登讲台。 雷海宗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培养了众多史学名家。其为人先人后己,严己宽人,深受师生敬爱。有“声音如雷,学问如海,史学之宗”的美誉。潘光旦1950年曾赠诗:“不争两字见平生,全部工夫铸史成”,为雷海宗生平写照。 治史特点:重分析,重综合,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反对繁琐考证或者事实堆砌,讲究历史的实用性;运用整体把握人文社科的跨学科研究的治史方法,比如,运用哲学眼光分析历史问题。.
查看 陈垣和雷海宗
通鑑體
通鑑體,東亞史書的體例之一,最早是踵《春秋》之編年體的形式存在,日後衍生出長編體、紀事本末體、綱目體等。 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刊行以來,各類通鑑體及其衍生體裁著作不斷问世,如李焘作《續資治通鑑長編》即是通鑑體的另一分支“長編體”,甚至有專替《資治通鑑》作音注、《資治通鑑》的讀書札記等書籍刊行,蔚為通鑑學。.
查看 陈垣和通鑑體
陳援庵
#重定向 陈垣.
查看 陈垣和陳援庵
陈垣故居 (北京)
垣故居是学者陈垣在北京的故居,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大街兴华胡同13号(原兴华寺胡同5号)。.
查看 陈垣和陈垣故居 (北京)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查看 陈垣和陈寅恪
林砺儒
林砺儒(),原名绳直,广东信宜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
查看 陈垣和林砺儒
林直勉
林直勉(),原名培光,字紹軒,晚号鲁直。在与朋友的通信中,曾落款林畲、林虞、林愚。廣東東莞石龍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书法家。.
查看 陈垣和林直勉
搶救學人
搶救學人,是1948年底至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蒋介石下令实施的将知名學者由中國大陸遷往大陸以外的計劃,但该计划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查看 陈垣和搶救學人
杨树达
杨树达(),字遇夫,号积微,晚年号耐林翁。湖南省长沙縣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看 陈垣和杨树达
武兆發
武兆發()河南巩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学家、细胞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反右运动中不堪凌辱自杀身亡。.
查看 陈垣和武兆發
泰不华
泰不華(),字兼善,伯牙吾台氏,本名達普化。台州(今浙江臨海)人。.
查看 陈垣和泰不华
淑园
淑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米粮库胡同北侧,是清朝官员陈宗蕃的私宅,后来成为许多名人的居所。.
查看 陈垣和淑园
清真先贤古墓
清真先賢古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廣東省广州市越秀区。先賢古墓佔地2,200平方米,安葬了來自中國內外的穆斯林,包括到中國傳播伊斯蘭教的傳教士、拜謁古墓的外地朝聖者等。古墓聞名中外,被部分穆斯林視為伊斯蘭教的「小聖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後已整修。2013年,先賢古墓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古墓葬。.
查看 陈垣和清真先贤古墓
溫雄飛
温雄飞()字定甫,祖籍广东省台山县,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政治人物。.
查看 陈垣和溫雄飛
潘达微
潘达微()刘琛.
查看 陈垣和潘达微
惠洪
惠洪,名德洪,號覺範,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
查看 陈垣和惠洪
戴望
戴望()字子高,以字行,浙江德清城區人。 四歲喪父,九歲師從烏程程大可,授讀《周易》、《尚書》,十四歲得祖藏顏習齋書,乃廣求顏氏遺書。與孫詒讓是好友,一生致力考據訓詁,治學嚴謹,咸丰四年太平軍攻陷湖州,他“仰天長號,僵撲絕氣”,後曾國藩聘為金陵書局編校。卒於南京,年僅三十七歲,认识他的人大多觉得可惜。 子高才學雖高但德性不佳乃屬事實,李慈銘《越縵堂日記》同治十一年五月十六日記:“戴望子高湖州府學生,遊丐江湖,夤緣入曾湘鄉 偏裨之幕。嘗冒軍功,詭稱為增廣生,改其故名,求改訓導,又竊軍符,徑下湖州學官,為其出弟子籍,學官以無其人通報,湘鄉大怒,将穷治之,叩头哀乞乃免。”.
查看 陈垣和戴望
明文海
明文海,原稱《明文案》,清朝黃宗羲編。 《明文案》作於康熙七年(1668年),最初有217卷,約360餘家,發掘「埋沒於應酬訛雜之內」的「情至之語」,前後歷時8年,後擴充為600卷,全書凡分28類,即賦、奏疏、詔表、碑、議、論、說、辨、考、頌、贊、銘、箴、戒、解、原、述、讀、問答、文、諸體、書、序、記、傳、墓文、哀文、稗,未刊行,僅有稿本與抄本傳世。《四庫全書》收錄482卷,刪去晚明史料118卷。 本書搜羅廣泛,僅明文即徵2000餘家,經陳垣考證,《四庫全書》收錄萬頁以上的著作有31部,而《明文海》為其中之一。又編有《明文授讀》六十二卷,是文海的簡本,張錫琨〈明文授讀·序〉云:“先生明文之選,權輿於《文案》,絕筆於《文海》,而《授讀》之集為家傳簡捷之本。”《四庫全書總目》卷190評:“欲使一代典章人物,俱藉以考見大凡,故雖遊戲小說家言,亦為兼收並采,不免失之泛濫。”本書可作為研究明史的基本史料。.
查看 陈垣和明文海
易培基
易培基(),字寅村,號鹿山,湖南省善化(現在的長沙市)人,中華民國學者、教育家、政治家。.
查看 陈垣和易培基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查看 陈垣和新会区
方国瑜
方国瑜(),字瑞丞,云南丽江人,纳西族。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方志学家和教育家。.
查看 陈垣和方国瑜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查看 陈垣和旧五代史
时事画报
《時事畫報》是1905年拒約運動期間,潘達微等人於廣州創刊的石印旬刊畫報,為同盟會宣傳刊物。Wong, Wendy Siuyi.
查看 陈垣和时事画报
敦煌學
敦煌學(Tunhuangology)是一門以敦煌為名字的學術分支,一般認為“敦煌学”一词是由1925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所創。當中包含宗教、文學、語言、藝術、考古、科技、建築,並以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及文物為研究主體。.
查看 陈垣和敦煌學
故宫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羅浮宮、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
查看 陈垣和故宫博物院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查看 陈垣和教育家
慧皎
慧皎(497年—554年),南朝梁人,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 博通佛教經律,早年在會稽嘉祥寺傳道,春夏兩季講經傳法,秋冬兩季專心著述。承聖二年(553年)為避侯景兵亂,遷居湓城(今江西九江),仍不廢講說。次年二月逝世。葬於廬山禪閣寺墓。所著《涅槃經義疏》10卷和《梵網經疏》3卷,早佚。現存《高僧傳》14卷。 近代史家陳垣指出:“慧皎著書,提倡高蹈,故特改名僧為高僧。道宣戒律精嚴,對沙門不拜王者一事,爭之甚力,皆僧人之具有節概者,有專書名《沙門不應拜俗等事》。……赞宁之书,不提倡高蹈,与慧皎异;又沾染五代时乡愿习气,以媚世为当,故持论与道宣又异。”.
查看 陈垣和慧皎
6月21日
6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2天(闰年第17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3天。.
查看 陈垣和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