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指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位於臺灣嘉義縣東部,是由交通部觀光局規劃與管理的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設立於2001年。其範圍涵蓋了位於阿里山鄉、仍由林務局經營管理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並且擴大至附近的梅山鄉、竹崎鄉和番路鄉一帶的知名風景區臺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阿里山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的名稱,只是特定範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地理上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某些資料指稱阿里山又名塔山,標高2,484公尺,實則不然:塔山為「阿里山區」之最高峰,標高2,663公尺。.

35 关系: 台18線台灣八景台灣自然災害列表太平36彎小笠原山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交通部觀光局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嘉義嘉義縣嘉義歷史咱台灣祝山車站瑞里風景區瑞里村 (臺灣)花蓮港廳莊莫俄颱風納莉 (2001年)高山青龍宮瀑布阿里山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阿里山鄉鄭自才鄒族臺灣臺灣西部臺灣都會區這裡發現愛東埔溫泉澎湖群島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2006年3月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13年12月中國

台18線

台18線,位於中華民國(臺灣)的一條省道。起自嘉義縣太保市嘉義高鐵站,經嘉義市,訖於南投縣信義鄉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台21線終點),全長109.985公里,其中太保至嘉義市世賢路路口名為「高鐵大道」,提供往來高鐵嘉義站與嘉義市間最直接之服務、嘉義市至塔塔加路段為「新中橫公路嘉義玉山線」,為駕車前往阿里山的主要通道,俗稱「阿--山公路」,連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各景點以及玉山國家公園,並與台21線共同構成「玉山景觀公路」。.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台18線 · 查看更多 »

台灣八景

臺灣八景,指的是臺灣的八大景色,隨著時代而有所變遷。.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台灣八景 · 查看更多 »

台灣自然災害列表

台灣自然災害列表,列表為發生在台灣的自然災害,包含地震引起的震災、颱風引起的風災或水災、病毒引起的毒災、複合型災害。.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台灣自然災害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平36彎

太平36彎是臺灣嘉義縣旅遊景點,位於梅山鄉太平村,經由縣道162甲線可抵達該處,素以「三十六彎」聞名,每一個髮夾彎都有編號,自一號至三十六號依序而行,抵達最高處則是太平山頂涼亭,正因沿路蜿蜒,吸引自行車人士和開車族前來挑戰。不過雖名為「三十六彎」,但如果包含一些角度較小未編號的大小彎道,實際上超過40個彎道。 太平公路是日治時期開發,日本政府徵用近四萬民力徒手開闢,是嘉義山區最早開闢的公路,公路並於1986年拓寬。13.5公里的太平公路從海拔80公尺爬升到1000公尺。.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太平36彎 · 查看更多 »

小笠原山

小笠原山(Ogasawara)是阿里山山脈內的一座山。小笠原山位於祝山稜脈的末端,海拔2488公尺,是為了紀念1904年首度踏勘至此的日籍技師小笠原富次郎而命名。 小笠原山因地勢特立與中央山脈、玉山群峰對峙 近處可觀塔山、對高岳、萬歲山,遠處甚至可望至嘉南平原.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小笠原山 · 查看更多 »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

,2012年臺灣紀錄片,記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17位長者為期13天的騎摩托車環島行程。.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簡稱觀光局)是中華民國觀光事務的最高執掌機關,附屬於交通部之下。除了負責規劃、執行並管理觀光旅遊事務之外,同時肩負起向外推廣臺灣觀光的工作。觀光局也是各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的主管機關。.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交通部觀光局 · 查看更多 »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又稱國家風景區,是指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依據《發展觀光條例》第10條,結合相關地區之特性及功能等實際情形,經與有關機關會商等規定程序後劃定並公告的「國家級」重要風景或名勝地區。相對於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則有直轄市級、縣(市)級風景特定區,由各級政府相關主管機關規劃訂定之。 雖然「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為其法源《發展觀光條例》上所使用的名稱,但在實務上,交通部觀光局並未使用該名稱,而改用更為精簡的「國家風景區」,並據以制訂《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組織通則》,作為所有國家風景區管理單位的法源依據。因此「國家風景區」可算是另一法定正式名稱,而非僅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的簡稱。 目前,台灣共有國家風景區13處,最早一處是1984年成立的「東北角海岸」,最新一處則是2005年成立的「西拉雅」。.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 查看更多 »

嘉義

嘉義可能指:.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嘉義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嘉義歷史

嘉義地區地處嘉南平原,包括現在的嘉義市及嘉義縣。嘉義地區舊名諸羅,系來自於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洪雅族聚居地名稱。嘉義也是臺灣在臺南一帶之後最早獲得漢人、荷蘭人開墾的地區。近代之後,嘉義地區在日治時期曾是臺灣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也因其地理位置成為臺灣林業的中心地。戰後嘉義市是臺灣三個省轄市之一,是中南部地區僅次於高雄、臺南的第三大城市。而嘉義縣則是臺灣重要的農業區之一。.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嘉義歷史 · 查看更多 »

咱台灣

《咱台灣》為台灣日治時期政治運動家蔡培火所作,是一首介紹台灣的台語歌曲,於1929年成曲。後來於1933年至1934年期間,本曲由古倫美亞唱片灌製並發行,演唱歌手為林氏好,讚頌美麗的台灣家園。本曲與《台灣自治歌》齊名,皆為蔡培火的知名詞曲作品。《咱台灣》的歌詞中,充滿了對台灣地理的介紹,包含了台灣的山海特色、日月潭及阿里山、草木動植物多樣性、西接中國福建省北鄰日本九州等。另外,對於台灣歷史、人文及族群也有所著墨。 台閩漢字(原文) 臺灣臺灣咱臺灣 海真闊山真高 大船小船的路關 遠來人客講汝美 日月潭阿里山 草木不時青跳跳 白鷺系過水田 水牛腳脊烏秋叫 太平洋上和平村 海真闊山真高 美麗島是寶庫 金銀大樹滿山湖 挽茶囝仔唱山歌 双冬稻仔割不了 果子魚生較多土 當時明朝鄭國姓 愛救國建帝都 開墾經營大計謀 上天特別相看顧 美麗島是寶庫 高砂島天真清 西近福建省 九州東北平 山內兄弟尚細漢 燭仔火換電燈 大家心肝著和平 石頭拾倚來相供 東洋瑞士穩當成 雲極白山極明 高砂島天真清 | valign.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咱台灣 · 查看更多 »

祝山車站

祝山車站位於台灣南投縣信義鄉,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之鐵路車站,海拔2451公尺,旅客需要注意高山症的狀況,本站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而且是台灣聞名的觀賞日出最佳景點。.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祝山車站 · 查看更多 »

瑞里風景區

里風景區位於臺灣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西距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交力坪車站約3公里,北臨瑞峰風景區,東北越過分水嶺後隔濁水溪支流清水溪與雲林縣草嶺風景區遙遙相望,東邊為太和風景區,以「瑞里八景」而聞名。2001年,與瑞峰風景區、太和風景區一併劃入新成立的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範圍內。 --海拔約1000公尺,清水溪支流粗紙坑溪切割其間,形成三個縱切河谷的高地,為聚落分佈地點,分別稱為幼葉林、九芎林及柯子林,當地人稱為「三粒山」,盛產茶、竹筍、檳榔、愛玉、梅子、金針及板栗等農特產品。其中又以幼葉林人口最多,為瑞里村最大的聚落,國小、派出所、社區活動中心、農會分部等皆位於此處,有多家旅館及民宿。 瑞里的景點主要分佈在三條路線上:第一條是從瑞里到交力坪之間,包括雲潭瀑布、燕子崖、千年蝙蝠洞、青年嶺等景點;第二條在瑞里到奮起湖線上,包括回音谷、迷魂谷和回頭嶺等瑞太古道上的景點;第三條路線包括了石厝、猴群瀑布和綠色隧道等二處步道的景點。 瑞里風景區位居阿里山森林鐵路與草嶺風景區的要衝,曾於1970年代興起「交力坪-瑞里-草嶺健行活動」,逐漸成為溪阿縱走之外的另一中部熱門健行路線。自1982年起,更被列入救國團的青年活動項目。1999年的921大地震之後,因路況受創嚴重而停辦至今。.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瑞里風景區 · 查看更多 »

瑞里村 (臺灣)

里村是中華民國臺灣嘉義縣梅山鄉轄下的行政區。位於嘉義縣東北方,北鄰梅山鄉瑞峰村,西鄰梅山鄉太興村,南鄰竹崎鄉仁壽村,東接梅山鄉太和村。面積約15.950882平方公里,行政區包含8個鄰、224戶、人口數727人。聚落位於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以燕子崖、蝙蝠洞及步道等自然景觀為特色景點。.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瑞里村 (臺灣) · 查看更多 »

花蓮港廳

花蓮港廳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設立於明治42年(1909年),台灣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之際,將東部之台東廳分為台東、花蓮港兩廳,直到1945年改制為今花蓮縣。.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花蓮港廳 · 查看更多 »

莊莫俄

莊莫俄,台灣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台灣歌手,鄒族名「More」,獵戶座組合之一。.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莊莫俄 · 查看更多 »

颱風納莉 (2001年)

颱風納莉(--,國際編號:2001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0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奇科,--)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其發展過程與路徑相當奇特詭譎、活躍期特別長久,乃該風季十分致命的風暴之一。該系統於2001年9月5日在琉球群岛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鋒面影響而往東北行進並侵襲沖繩島,其後往西移動且與颱風丹娜絲發生藤原效應,期間又受副熱帶高壓脊與華北地區的中層大陸高壓所形成之鞍型場影響,期間數回強度反覆增強與減弱、移速遲緩乃至原地滯留、三度急轉彎侵襲琉球群島、四次超過90度大轉彎,造成當地2人罹難或失蹤。 9月13日晚間起,中層大陸高壓的所挾帶之導引氣流佔有主導地位,納莉因而往西南方向緩慢行進,並於9月16日晚間開始侵襲且滯留臺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為當地帶來強降雨而導致九一七水--災,為臺北都會區造成繼2000年象神之後最嚴重的淹水災害,同時亦刷新各地測站雨量紀錄,共造成94人罹難、10人失蹤、經濟損失高達300億新臺幣(當時折合美元約8.66億)。自臺灣出海後進入台灣海峽南部、南海北部一帶,受副熱帶高壓勢力影響而往西行,直撲华南地区並在當地引致零星災害,有3人罹難與3人失蹤,經濟損失達6000萬人民幣(當時折合美元約725萬)。納莉最終深入內陸而受地形影響,9月21日在廣西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納莉活躍期間之平均移速僅時速8.7公里,是21世紀以來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風暴(僅次於2001年利奇馬以及2011年南瑪都)。 儘管納莉當年在臺灣造成僅次於桃芝的極大破壞及傷亡,但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中華民國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無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稱仍繼續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zh-cn:飞燕; zh-tw:燕子; zh-hk:飛燕; zh-mo:飛燕-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決定將部份音譯名稱改為意譯,「納--莉」亦因而被改為「百--合」,不過並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颱風。.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颱風納莉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高山青

《高山青》,為臺灣著名的歌曲。.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高山青 · 查看更多 »

龍宮瀑布

龍宮瀑布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為瑞峰風景區內最為壯觀的瀑布,與在對面山壁的雷音瀑布雙雙入選「全台負離子最多的瀑布」前十名。.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龍宮瀑布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

阿里山並不是山名,其意則可能是指:.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阿里山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台灣嘉義縣阿里山鄉,行政區上劃分為中山村(東南部)、中正村(中部)、香林村(西北部)三個村,是由林務局規劃與管理的一座國家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並不是一座山的名稱,只是特定範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地理上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註:其中最高峰為塔山,標高2,663公尺)。 阿里山自然景觀極為豐富,日出、雲海、晚霞、神木與鐵道(阿里山森林鐵路)並列為「阿里山五奇」,而「阿里雲海」更被列為名勝台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12頁。 2001年交通部觀光局規劃成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其範圍除涵蓋原有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外,並擴大至阿里山鄉、梅山鄉、竹崎鄉和番路鄉的其他風景區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但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及阿里山森林鐵路主管機關為林務局持續營運管理。.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鄒語:psoseongana)位於臺灣嘉義縣東部,北鄰南投縣竹山鎮,東鄰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西鄰梅山鄉、竹崎鄉、番路鄉,南接大埔鄉與高雄市那瑪夏區,是嘉義縣面積最大的鄉鎮,約佔全縣的1/5,也是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阿里山鄉 · 查看更多 »

鄭自才

鄭自才(1936年12月1日-),出生姓名為鄭自財,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師事郭柏川,是台灣建築設計師、畫家、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與黃文雄是四二四刺殺蔣經國案當事人,也是黃文雄的妹夫。.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鄭自才 · 查看更多 »

鄒族

鄒族(鄒語:Cou,Tsou)舊稱曹族,傳統語言為鄒語,是台灣山區原住民人口僅次於賽夏族第二少的族群,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主要居住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特富野村、達邦村、來吉、山美等地區,亦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鄒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西部

臺灣西部,或稱西臺灣、臺灣西部走廊,是指臺灣西半邊的地理區域,包括北臺灣(不含宜蘭縣)、中臺灣與南臺灣的非山地地帶,瀕臨臺灣海峽,佔臺灣本島總面積約二分之一,為臺灣經濟發展重心。此地帶包含臺灣五個都會區與二個次都會區,分別為臺北都會區、桃園中壢都會區、臺中彰化都會區、臺南都會區、高雄都會區、新竹次都會區與嘉義次都會區。.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臺灣西部 · 查看更多 »

臺灣都會區

臺灣都會區,大致分為5個大都會區、2個次都會區;分別是臺北/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並組成臺灣西部走廊的重要地帶。臺灣6個直轄市(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即位於這5個大都會區,3個市(基隆、新竹、嘉義)中的兩個亦為2個次都會區的核心所在。詳見下述。 依據主計處在2010年5月18日發布的新聞稿,上述定義範圍連同全臺灣各種統計地區的分類定義,在當年12月25日停止適用。 目前各都會區的範圍並沒有明確的官方定義。.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臺灣都會區 · 查看更多 »

這裡發現愛

没有描述。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這裡發現愛 · 查看更多 »

東埔溫泉

東埔溫泉,舊稱沙里仙,位於臺灣中部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是往返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與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中點風景區,或是登山客經八通關通往玉山的歇腳處。因緊鄰玉山國家公園西北側,風景據點多,遊憩區遼闊。彩虹瀑布、雲龍瀑布、乙女瀑布、溪谷、父子斷崖、清朝八通關古道/日治越嶺古道、雲海,森林遍佈,動植物生態豐富,蝴蝶多達177種。台灣特有種的鳥類、兩棲類、植物類常見於此區。東埔溫泉位於玉山北峰尾稜與望鄉山交界處,沿彩虹溪(學名為八項溪)河谷分布,由地質分類上屬於雪山山脈帶的變質岩區溫泉。全區屬布農族的傳統領域。.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東埔溫泉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日本的新高山(玉山)邮票(1941年发行)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為日治時期成立於台灣的國家公園。範圍約為今玉山國家公園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07 Tour de Taïwan)是在2007年3月18日─3月24日舉行,首先由高雄市的城市繞圈賽揭開序幕,連續七天,進行不同類型的公路賽與繞圈賽,最後一站則以台北市政府的繞圈賽收尾。與往年的環台賽不同的是,本屆的比賽是由南部的高雄、屏東地區,歷經北回歸線、西部地區重要城市與景點,最後再前進臺北縣八里鄉與台北市政府,作為結束。 也由於這次的環台賽路線與競賽的設置及規劃,都以台灣西部的路線為主,加上西部地區的地形差距不甚明顯,多以平原、丘陵、台地為主,山路僅有第四站的彰化縣八卦山一帶,因此,對於擅長登山賽的車手而言,將是一項考驗,加上第六站的「彰化鹿港─台北八里」長途公路賽,全長188.9公里,是所有比賽中最長之路線,因此選手在體力、耐力、速度的調配,也更顯得重要,加上國際自由車環台賽自去年起,獲得-zh-hans:国际自行车联合会;zh-hk:國際自由車總會;zh-sg:国际自行车联合会;zh-tw:國際自由車總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自行車資格賽中,亞洲區積分賽項目,因此,亞洲地區的車手也將此站視為進軍奧運會的關鍵之戰。.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2007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 · 查看更多 »

2013年12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和2013年12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