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8 关系: 功績勳章 (英國),塞迈雷迪·安德烈,奈望林纳奖,安德魯·懷爾斯,尼尔斯·阿贝尔,京都獎,伊夫·梅耶尔,唐獎,剑桥大学,图灵奖,皮埃尔·德利涅,皇家理工学院,米哈伊尔·格罗莫夫,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米尔诺,约翰·泰特,纽约大学,罗伯特·朗兰兹,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爱丁堡大学,田刚,菲尔兹奖,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讓-皮埃爾·塞爾,诺贝尔奖,路易·尼倫伯格,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迈克尔·阿蒂亚,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邵逸夫獎,里纳特·卡尔松,艾沙道尔·辛格,英国医学科学院,雅克·蒂茨,雅科夫·西奈,ICTP拉马努金奖,IEEE榮譽獎章,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奖,沃尔夫数学奖,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汉,日本国际奖,数学,数学家,拉克斯·彼得,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功績勳章 (英國)
功績勳章(Order of Merit)是一種英國和英聯邦勳章,由英國君主所頒贈。勳章於1902年由英皇愛德華七世所創設(仿傚普魯士的功績勳章),以嘉獎在軍事、科學、藝術、文學或推廣文化方面有顯著成就的人士。勳章分文武兩種,後者較罕有,而且勳章的獎牌背後更額外附有一對打交叉的劍。本勳章的獲勳人士不必由官員提名,君主本人可以自由決定獲勳者。功績勳章是一項很高的榮譽,雖然它有別於傳統的勳章,並不附帶任何頭銜,但不少人仍認為它是現今地位最崇高而尚未廢除的勳章。 連同君主在內,本勳章的限額只有25位,但是海外的獲勳人士則以「名譽成員」計算,並不包括在名額以內。早在創設之時,勳章已准許女性獲勳,而首位獲勳的女性是南丁格爾(1907年)。本勳章並不是騎士勳章,並不賦予騎士身份,勳章亦無分等第,但獲勳人士則可以在姓名後加上OM以作標識。勳章本身呈十字形,四邊漆上紅色,正中則有藍底金字寫上「FOR MERIT」,並分別由內至外圍上白圈和桂冠,而勳章頂上則綴上皇冠,整個勳章是繫在絲帶上的,絲帶的顏色為紅藍相間。.
塞迈雷迪·安德烈
塞迈雷迪·安德烈(Szemerédi Endre,),匈牙利数学家,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组合数学与理论计算机科学。他自从1986年以来一旦担任美国罗格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奈望林纳奖
内万林纳獎(Nevanlinna Prize)是頒予在電腦科學的數學方面有主要貢獻者。獎項於1981年由國際數學家大會執行委員會設立,以紀念在前一年過世的芬蘭數學家(Rolf Nevanlinna)。獎項為一--金牌和現金獎,每四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頒發。得獎者必須在獲獎那一年不大於40歲 。.
查看 阿贝尔奖和奈望林纳奖
安德魯·懷爾斯
安德魯·約翰·懷爾斯爵士,KBE,FRS(Sir Andrew John Wiles,,),英國數學家,居於美國。因證明費馬最後定理,獲得2016年阿貝爾獎。.
查看 阿贝尔奖和安德魯·懷爾斯
尼尔斯·阿贝尔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Niels Henrik Abel,),挪威數學家,開啟許多領域的研究,以證明懸疑餘兩百五十年五次方程的根式解的不可能性和对椭圆函数的研究中提出阿貝爾方程式而聞名。 生于挪威芬岛附近的 ,就读于奥斯陆大学。1825年得到政府资助,游学柏林和巴黎。儘管阿贝尔成就極高,卻生前不得志,無法獲得教席俾專心研究,最後因過度貧窮染上肺结核逝世於挪威的弗鲁兰。死後兩天,來自柏林的聘書才寄到家中。跟同樣早逝的伽羅華一同被奉為群論的先驅。现代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阿贝尔奖。 法國數學家夏爾·埃爾米特讚曰:「阿貝爾讓數學家們足夠忙上五百年的。」 ;另一法國數學家阿德里安-馬里·勒讓德曰:「這挪威青年的頭腦實在不簡單啊!.
查看 阿贝尔奖和尼尔斯·阿贝尔
京都獎
京都獎(日語:京都賞)是一個頒發給在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有重大貢獻的國際獎項,從1984年開始頒發,包含尖端科技部門(Kyoto Prize in Advanced Technology)、基礎科學部門、思想・藝術部門等三個領域,各領域下再各細分為四種分野,每年輪流頒發一種獎項。稻盛和夫設立的財團法人稻盛基金會負責頒發京都獎。.
查看 阿贝尔奖和京都獎
伊夫·梅耶尔
伊夫·梅耶尔 (Yves F. Meyer,),法国数学家,小波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查看 阿贝尔奖和伊夫·梅耶尔
唐獎
唐獎(Tang Prize),由臺灣企業家尹衍樑個人效法諾貝爾獎精神捐助成立,發揚盛唐精神。設置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每兩年一屆,首屆獲獎名單於2014年6月18日(唐朝開國日為6月18日)公布,首屆頒獎典禮於2014年9月18日在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獎金為新臺幣5千萬元,当时约合165万美元,曾是全球獎金最高的學術獎。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認為唐獎是臺灣第一座真正的國際級大獎,臺灣主流媒體則以「東方諾貝爾獎」期許目標來報導此獎。.
查看 阿贝尔奖和唐獎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查看 阿贝尔奖和剑桥大学
图灵奖
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又譯杜林獎、A.M.图灵奖,是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獎項,专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世界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曼徹斯特大学教授艾伦·图灵(A.M.
查看 阿贝尔奖和图灵奖
皮埃尔·德利涅
埃尔·勒内·德利涅子爵(Vicomte Pierre René Deligne,Pierre Deligne,),生于布鲁塞尔,比利时数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韦伊猜想的工作。.
查看 阿贝尔奖和皮埃尔·德利涅
皇家理工学院
皇家理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ögskolan,缩写为KTH)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世界百強頂尖名校之一,成立于1827年,为瑞典最大的工学院之一,也是欧洲顶尖的理工大学,校名原為工學院(Teknologiska Institutet),1877年起改為現名。瑞典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工程师都出自这所大学。该校除了位于斯德哥爾摩東城的主校区外,另外还有西斯塔、漢寧南、胡丁厄和南泰利耶幾个校区。自1827年,皇家理工学院便是歐洲培養創新與科技人才的主要中心之一,其理工科享譽歐洲甚至全世界。 皇家理工学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等知名學府同列於Deans Forum成員。 根據2015-2016QS世界大學排名,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位列第92位。韦伯麦特里克斯网世界大学排名第84。它是一所著名的理工院校,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学科世界排名列第38位。其中,在2015-2016QS世界大学排名中,电子与电气工程世界排名第16位,机械工程世界排名第25位。.
查看 阿贝尔奖和皇家理工学院
米哈伊尔·格罗莫夫
米哈伊尔·列昂尼多維奇·格罗莫夫(Михаил Леонидович Громов,Mikhail Leonidovich Gromov,),生於博克西托戈爾斯克的俄罗斯数学家,1992年加入法国国籍。他以极富原创性的观点在“在整体黎曼几何、辛几何、代数拓扑学、几何群论和偏微分方程理论等领域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1993年沃尔夫数学奖授奖词)。 格罗莫夫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包括:黎曼几何方面,系统地考察了黎曼流形的收敛性,他在这方面的一系列结果奠定了现代整体黎曼几何研究的基础;几何群论方面,描述了多项式增长群和双曲群,为离散群的研究带来全新的观点;辛几何方面,引入伪全纯曲线(Pseudoholomorphic curve)的概念,由此形成了格罗莫夫-威藤不变量(Gromov–Witten invariant)理论;偏微分方程方面,他提出的同伦原理(homotopy principle)构成偏微分方程几何理论的基础。.
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
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John Griggs Thompson,),美國數學家。.
约翰·福布斯·纳什
小约翰·--·納殊(John Forbes Nash Jr.,),美國數學家,前麻省理工學院摩爾榮譽講師,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学和偏微分方程。晚年為普林斯頓大學的資深研究數學家。 1950年,納殊获得美国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学位,他在仅仅28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成為博弈论中一項重要突破。這個概念被稱為“納許均衡”,廣泛運用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演化生物學、人工智慧、會計學、政策和軍事理論等方面。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論学家约翰·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最重要的數學成就是在微分幾何和偏微分方程的領域,特別是黎曼流形等距嵌入到歐氏空間的一系列結果。因為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上的貢獻,他与路易·尼伦伯格共同获得了2015年阿贝尔奖。著名幾何學家米哈伊爾·格羅莫夫評價納殊的工作:「他有巨大的分析(指數學分析)能力與幾何洞察力結合。……他的幾何工作,不論是他的結果、技術、用的想法,都與任何人原先預期的相反。……他在幾何學所做的,從我看來,比起他在經濟學所做的無可比擬地偉大得多,相差很多個數量級。」 在1959年之後,由於出現精神上的症狀,他的研究生涯曾經中斷,在1959年及1961年兩度進入醫院療養,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納殊拒絕接受精神藥物治療,在1970年後,症狀逐漸好轉,因此再度回到學術研究工作。他這段時間的經歷,由Sylvia Nasar寫成傳記,並翻拍為電影《美麗境界》,使得他的事蹟廣為人知。.
约翰·米尔诺
约翰·米尔诺(John Milnor,),美国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微分拓扑、K-理论和动力系统及其著作。他曾获得1962年度菲尔兹奖、1989年度沃尔夫奖及2011年度阿贝尔奖。.
查看 阿贝尔奖和约翰·米尔诺
约翰·泰特
约翰·泰特(John Tate,),美国数学家,在代数数论等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2010年度阿贝尔奖获得者,沃尔夫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查看 阿贝尔奖和约翰·泰特
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缩写为NYU)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主要的校區位於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附近區域,以華盛頓廣場為中心。学校於1831年成立,今日已經成為全美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私立非營利高等教育机构,在各类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和《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把紐約大學均列為全球最頂尖的30所大學的其中之一。 紐約大學由18個學院和研究所組成,大部分的校舍集中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下城。紐約大學也是世界級的大學,设立了和上海紐約大學分校,同时在阿克拉、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佛羅倫斯、倫敦、馬德里、巴黎、布拉格、悉尼、特拉維夫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立11個全球學術中心。 纽约大学目前拥有36名诺贝尔奖得主(參考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4名阿贝尔奖得主,9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6名普利策奖得主,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全美大学中最多)。此外,还拥有多名艾美獎、托尼奖、麦克阿瑟奖、古根海姆奖得主。紐約大學校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根據普林斯頓評論,紐約大學被學生和家長一直認為是一間「頂尖夢想學院」。.
查看 阿贝尔奖和纽约大学
罗伯特·朗兰兹
羅伯特·费伦·朗蘭茲(Robert Phelan Langlands,),出生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新西敏,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现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對數論和表示理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朗蘭茲畢業於耶魯大學。1960年代初他建立了約化群的艾森斯坦級數的一般理論。雖然他的工作很出色,但是沒有得到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席。之後他隱居土耳其。 自1990年後,朗蘭茲轉攻數學物理。.
查看 阿贝尔奖和罗伯特·朗兰兹
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
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athematic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SRI,位于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山,是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每年有大约2000名数学家及相关科学家从世界各地来访研究所,包括相当数量的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得主和阿贝尔奖得主。 研究所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还收到世界上约100所高校和机构的资助。 1982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研究所由华裔数学大师、伯克利数学系教授陈省身等人在伯克利校园内建立,作为独立非盈利性的研究所 、旨在促进美国国家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创所总监为陈省身教授。1985年研究所搬迁到伯克利后山、俯瞰旧金山湾,紧邻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研究所新建的主楼被命名为「陈省身楼」(Shiing-Shen Chern Hall)。.
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坐落在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市,是一所创建于1583年的公立研究型大学。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18位,英國前5名,蘇格蘭第1位。爱丁堡大学是苏格兰的第四所也是整个英语圈的第六所大学。在苏格兰排名通常位于第一或第二位,竞争者为同样是古典大學的格拉斯哥大學和圣安德鲁斯大学。此外亦被《ARWU》、《QS排名》和《泰晤士大学排名》这三大排名列在英国国内前5位,世界排名位于20至50之间。它是唯一的同时身为罗素集团、科英布拉集团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員的蘇格蘭大學。还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机构保持联系,包含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及加拿大的U15。 爱丁堡大学在欧洲启蒙时代具有相当重要的领导地位,使爱丁堡市成为了当时的启蒙中心之一,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其著名的毕业生,包括: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哲学家大卫·休谟、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发明家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约翰·威瑟斯庞及本杰明·拉什。爱丁堡大学共有二十三名诺贝尔奖得主、二名图灵奖得主和一名阿贝尔奖得主。其与英国皇室保有良好关系,菲利普亲王在1953到2010年担任校监,2010年至今则由长公主安妮公主就任。.
查看 阿贝尔奖和爱丁堡大学
田刚
剛(),江苏南京人,中国数学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查看 阿贝尔奖和田刚
菲尔兹奖
費尔兹奖(Fields Medal),正式名称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评选2-4名有卓越贡献且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奖项以加拿大數學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菲爾兹筹备设立该奖,并在遗嘱中捐出47,000元给奖项基金。 費尔兹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和阿贝尔奖均被称为為数学界的諾貝爾獎。奖金有15,000加拿大元,约合13,767美元。而阿贝尔奖的奖金有6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更接近诺贝尔奖。.
查看 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Praemium Imperiale)是1988年日本美術協會為紀念前一年(1987年)薨逝的協會總裁高松宮宣仁親王為名而設立的文化獎,1989年起每年頒發。獎項分為「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劇場/電影」五種,以成為「藝術的諾貝爾獎」為宗旨。日本美術協會是富士產經集團的一部分。 頒獎典禮每年10月在東京明治紀念館舉行,由日本美術協會現任總裁常陸宮正仁親王親自頒獎。今上天皇、皇后原則上也都會出席每年的頒獎典禮,即使不克出席,也會另外安排時間接見獲獎者。.
讓-皮埃爾·塞爾
讓-皮埃爾·塞爾(Jean-Pierre Serre,),法國數學家,主要貢獻的領域是拓撲學、代數幾何與數論。他曾獲頒許多數學獎項,包括1954年的費爾茲獎與2003年的阿貝爾獎。.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查看 阿贝尔奖和诺贝尔奖
路易·尼倫伯格
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或稱路易斯·尼倫伯格,加拿大美國籍猶太裔數學家,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傑出的分析學者之一。在線性和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應用到複分析和幾何學上都有重要貢獻。.
查看 阿贝尔奖和路易·尼倫伯格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以18號課程出名)是美國及世界各地大學數學系中的佼佼者。.
迈克尔·阿蒂亚
迈克尔·阿蒂亚爵士,OM,FRS(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 )英国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几何,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查看 阿贝尔奖和迈克尔·阿蒂亚
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
在數學中,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斷言:對於緊流形上的橢圓偏微分算子,其解析指標(與解空間的維度相關)等於拓撲指標(決定於流形的拓撲性狀)。它涵攝了微分幾何中許多大定理,在理論物理學中亦有應用。 此定理由邁克爾·阿蒂亞與艾沙道尔·辛格於1963年證出。.
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The Shaw Prize)由香港已故著名的影視製作人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11月創立,以表彰在科學學術研究上取得「對人類生活产生深遠影響」的成果的科學家。邵逸夫獎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學獎項,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
查看 阿贝尔奖和邵逸夫獎
里纳特·卡尔松
里纳特·卡尔松(Lennart Carleson,),瑞典数学家。生于斯德哥尔摩。1992年因“其在傅立叶分析、复分析、拟共形映射及动力系统理论方面的基础性贡献”获得沃尔夫奖,2006年又因“其在调和分析和光滑动力系统方面深刻和重大的贡献”而获得阿贝尔奖。.
查看 阿贝尔奖和里纳特·卡尔松
艾沙道尔·辛格
艾沙道尔·辛格(Isadore Manuel Singer,),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数学家,长期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教授。因1962年与英国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合作提出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而闻名,该定理奠定了纯粹数学与理论物理学一种新的相互作用。.
查看 阿贝尔奖和艾沙道尔·辛格
英国医学科学院
英国医学科学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直译:“医学科学学院”),是英国医学界最高的学术荣誉机构。英国医学科学院类似于美国的美国国家医学院(英语:Institute of Medicine)。.
查看 阿贝尔奖和英国医学科学院
雅克·蒂茨
雅克·蒂茨(Jacques Tits,),法國數學家,生於比利時于克勒,1974年入籍法國。他發表非常多的個人和合著文章,範圍廣泛,以代數為主。.
查看 阿贝尔奖和雅克·蒂茨
雅科夫·西奈
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西奈(Я́ков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Сина́й, Yakov Grigorevich Sinai,1935年9月1日 - ),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数学家。他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奈以对有序与无序之间联系的研究而知名,并以概率论、测度论研究动力系统,在遍历性理论和统计力学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曾获沃尔夫数学奖、狄拉克奖章、阿贝尔奖等多项荣誉。.
查看 阿贝尔奖和雅科夫·西奈
ICTP拉马努金奖
ICTP面向发展中国家中年轻数学家的拉马努金奖(英語:ICTP Ramanujan Prize for Young Mathematician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是一个以印度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命名的数学奖项,每年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 该奖项成立于2004年, 并由2005年开始颁发。 该奖项办法给来自发展中国家并在发展中国家中做出杰出贡献且年龄低于45岁的数学家。 该奖项得到了印度科技部和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通过阿贝尔基金会的支持,并同国际数学联盟有合作关系。.
IEEE榮譽獎章
IEEE荣誉奖章(英文:IEEE Medal of Honor),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IEEE)的最高荣誉,也是世界电气电子工程学界的最高奖励。.
沃尔夫基金会
沃尔夫基金会(英语:Wolf Foundation),是一个以色列基金会,主要目标是支持及颁布沃尔夫奖。沃尔夫基金是沃尔夫奖的主体基金。.
查看 阿贝尔奖和沃尔夫基金会
沃尔夫奖
沃尔夫奖(Wolf Prize)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该基金会於1976年在以色列创立,1978年开始颁奖。创始人里卡多·沃爾夫是外交家、实业家和慈善家。 沃尔夫奖主要是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或艺术领域中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其中以沃尔夫数学奖影响最大。 沃尔夫奖具有终身成就性质,是世界最高成就奖之一。.
查看 阿贝尔奖和沃尔夫奖
沃尔夫数学奖
沃尔夫数学奖(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是沃尔夫奖的一个奖项,因爲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只每4年頒給40歲以下的數學家,此獎項在阿貝爾獎出現之前被認爲是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獎項。获得该奖项的华裔有二位,皆有美国国籍,分別是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及数学家丘成桐。.
查看 阿贝尔奖和沃尔夫数学奖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 (Det Norske Videnskaps-Akademi, DNVA) 是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1857年。 截止2010年11月,学院共有476名挪威院士和409名外籍院士。.
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汉
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汉 FRS(Srinivasa Varadhan,),印度裔美国人,数学家。他以对概率论的基础性贡献而闻名。.
日本国际奖
日本國際獎(日本国際賞,Japan Prize)是國際科學技術財團所頒發的獎項。该奖项授予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独创性的和飞跃性的成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获奖者多为世界有名的科学家。获奖者可以得到奖状,奖牌及5000万日元的奖金。该奖项只授予在世人物。 在1981年,提出了日本也需要和诺贝尔奖所匹敌的奖项的构想。1983年确定了奖项的设立,1985年在国立剧场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颁奖仪式上,天皇、皇后、首相、參眾兩院議長和最高裁判所長官都會出席。.
查看 阿贝尔奖和日本国际奖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查看 阿贝尔奖和数学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查看 阿贝尔奖和数学家
拉克斯·彼得
拉克斯·彼得(Lax Péter,),全名拉克斯·彼得·达维德(Lax Péter Dávid,Peter David Lax),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參與了曼哈頓計畫。研究的领域与成就主要有可积分系统(integrable system)、流体动力学和激波、孤波物理学、双曲守恒律(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以及数学与计算科学等领域。他是一名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查看 阿贝尔奖和拉克斯·彼得
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5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