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9 关系: 努尔哈赤,博洛,南明史 (顧誠),吳襄,塔拜,多爾袞,多鐸,大同之屠,大凌河之役,姜瓖,宗室素拜,宗室普照,宋獻策,屯齊,山河恋·美人无泪,岳託,左夢庚,左良玉,巴布泰,巴布海,丁卯戰爭,布达齐,一代皇后大玉兒,一片石之战,丙子戰爭,乌拉那拉氏,德格類,圖爾格,内齐,八旗,克捫,皇太極,王得仁,王辅臣,硕塞,碩託,納蘭明珠,素嚴,綽克託,纳兰性德,瑪占,瓦克達,盧象昇,白旺,白慧元,鞏阿岱,莽古爾泰,達素,額克親,顺治帝,... 扩展索引 (49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查看 阿濟格和努尔哈赤
博洛
博洛(z;),满洲愛新覺羅氏,清初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孫,饒余敏郡王阿巴泰第三子。.
查看 阿濟格和博洛
南明史 (顧誠)
《南明史》是中国历史学家顧誠的代表作之一,1997年付梓。.
查看 阿濟格和南明史 (顧誠)
吳襄
吳襄(),字兩環,江蘇高郵人,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武進士。吳三桂之父。.
查看 阿濟格和吳襄
塔拜
塔拜(z;),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十八,生母是钮祜禄庶妃。被封为辅国将军。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初九,塔拜病死,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朝廷賜予谥号為「慤厚」。.
查看 阿濟格和塔拜
多爾袞
多爾(a;),满洲爱新觉罗氏,曾一度追尊為皇帝,庙号“成宗”,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烏拉納喇氏),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初稱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碩睿亲王”。 順治朝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對清朝開始在中國的統治起了關鍵作用。今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即原為多尔衮在京城的宅邸。.
查看 阿濟格和多爾袞
多鐸
多鐸(z;),愛新覺羅氏,正蓝旗满洲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乌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和兵部政事。狂放不羈,風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順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順治六年三月十八染天花疾亡,年僅三十五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多鐸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豫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此外,睿親王多爾袞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於是多鐸將其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多爾博的後裔也世襲睿親王。睿親王也是鐵帽子王,於是多鐸的子孫,就在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雄踞兩家。.
查看 阿濟格和多鐸
大同之屠
大同之屠是指中国清初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在中国山西大同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屠城事件。清代编纂的《云中郡志》、《大同府志》和《大同县志》,竟然对这场屠杀讳莫如深。但是从清初文人的作品及清初史料中仍能看出端倪。 由于清廷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造成当时汉人社会普遍具有反满情绪,晋、陕地区的反清复明运动最大的特色是当地百姓的广泛参与,上自文武高官,下至普通军民几乎都自愿地奋起反抗清廷,这正是清廷难于对付和下令屠城的主要原因。清军在镇压大同反清复明运动中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表现的野蛮残酷令后人发指。清代官书虽然尽力遮盖真相,从一些档案和地方志里仍然可以窥见血迹斑斑的历史场面。大同城破以后根据多尔衮的命令实行屠城,执行得相当彻底。大同和大同左卫两座城里的监狱关有重犯五名,由于“城破尽屠,无凭究拟”,人都杀光了,无法找到原告和证人,新任地方官只好题请销结案件。.
查看 阿濟格和大同之屠
大凌河之役
大凌河之役发生在崇禎四年(1631年),祖大壽築大凌河城(今屬遼宁錦縣)。 八月皇太極以傾國之師,兵圍大凌河,以紅衣大砲攻城,孫元化急令孔有德救之,至吳橋發生兵變,有德倒戈回山東,登州城陷,史稱吳橋兵變;孫承宗派宋偉、吳襄二將率兵四萬相繼數次增援救援大壽,宋、吳兩將素不和,在長山坡遭遇潰敗,錦州告急,第四次增援行動中,吳襄部率先逃遁,太僕寺卿監軍道張春等三十三將被俘;三月中“军士饥甚,杀其修城夫役及商贾平民为食,析骸而炊。又执军士之羸弱者,杀而食之。”不久祖大壽糧盡而降,大寿副将何可綱不从,大寿执之,于后金诸将前杀之。可纲不变色,不出言,含笑而死。城内饥人,争取其肉。后大寿编假奏报朝庭曰:可纲慰阁部,献身为食。大壽與從子祖澤遠率所屬兵350人出逃錦州,前後守城十年。.
查看 阿濟格和大凌河之役
姜瓖
姜瓖(),明末清初將領,陝西榆林人。.
查看 阿濟格和姜瓖
宗室素拜
宗室素拜()、素拜,愛新覺羅氏,清朝皇族,鎮國將軍。 康熙三十一年,授鎮國將軍。.
查看 阿濟格和宗室素拜
宗室普照
宗室普照(v;),愛新覺羅氏,滿洲镶红旗人,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 康熙三十七年,奉恩輔國公。雍正元年,署領侍衛內大臣、鑲藍旗護軍統領、右翼前鋒統領、西安將軍,任宗人府右宗人、奉恩輔國公。雍正二年,任鑲藍旗滿洲都統。.
查看 阿濟格和宗室普照
宋獻策
宋獻策(),又名宋康年,河南永城人。精通“術數”,為明末李自成農民軍的軍師、占卜師。 宋雖以占卜進用,但其為人排斥佛教,認為念經、拜懺並無實益,要不然崇禎帝派高僧念經就不會身死國亡了,也曾經反對舉行道教的祈福儀式,其言論頗有無神論者的味道。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中說:「他的作為陰陽家的姿態出現,怕也只是一種煙幕罷。.
查看 阿濟格和宋獻策
屯齊
屯齊(),滿洲愛新覺羅氏。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其第四子追封多羅恪僖貝勒圖倫第二子。 屯齊初為太宗皇太極所用,崇德四年(1639年) ,屯齊跟從英親王阿濟格討伐明軍有功。再跟從鄭親王濟爾哈朗侵略錦州、松山、杏山,九戰九勝。屯齊受創,加賜銀百,受封輔國公。崇德五年(1640年),屯齊跟從睿親王多爾袞圍攻錦州,明兵夜襲鑲藍旗營,擊敗後金軍。屯齊獲不臨城及私遣兵歸還之罪,被議罪削去爵位,皇太極下命罰銀千両。崇德六年(1641年),屯齊跟從皇太極攻打錦州、塔山,擊敗明兵,再跟從多爾袞圍攻錦州。 順治元年(1644年),進爵為貝子。再跟從豫親王多鐸擊破流寇,平定陝西、河南並有功,獲賜圓補紗衣一襲。跟從多鐸攻下江寧,南明福王朱由崧出走太平,與貝勒尼堪追至蕪湖,虜獲朱由崧。大軍歸還,獲賜金百両、銀五千両、鞍馬各一,授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之職。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肅親王豪格西征,擊破賀珍,解漢中之圍。當時一隻虎、孫守法攻陷興安,進軍漢陰,被屯齊擊走。順治五年(1648年),陝西回亂,命屯齊為平西大將軍,率師討伐。總督孟喬芳已擊斬回酋米喇印、丁國棟等,還赴英親王阿濟格大軍,戍軍大同。順治六年(1649年),進爵位為貝勒。 張獻忠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降於南明桂王朱由榔,侵擾湖南。順治九年(1652年),屯齊跟從定遠大將軍尼堪南征。尼堪戰歿,以屯齊代為大將。當時李定國及別將馬進忠率兵四萬餘人,屯守永州。李定國聽聞屯齊大軍將至,偷度龍虎關先行遁走。孫可望在靖州,別將馮雙禮在武岡。屯齊進師寶慶,大軍至周家坡,馮雙禮、馬進忠佔據險要之地以抗清軍,當時日暮天雨,列陣相拒。當晚孫可望自寶慶以兵來會,號十萬之眾,屯齊分兵縱擊,大破敵軍。順治十一年(1654年),追罰衡州敗績之罪,被削去爵位。順治十二年(1655年),授三等鎮國公品級。順治十五年(1658年),屯齊跟從多尼徇雲南,李定國挾持朱由榔直奔永昌,逼降其餘眾。大軍回師。康熙二年(1663年),屯齊逝世。.
查看 阿濟格和屯齊
山河恋·美人无泪
,前名《清宮美人无泪》,是一部2012年首播的中国大陆古装宫廷剧,该剧以孝庄文皇后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从皇太极征战天下的清初历史。其中有争斗的后宫,纠结的恋情,加上波澜壮阔的战争。由大陆知名电视制片人于正担当编剧及制作,该剧导演是梁胜权,主演是刘恺威、袁姗姗、蔡少芬、韩栋、张檬、邓莎。 本劇於2011年11月30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正式开机拍摄,至隔年2012年2月19日殺青關機, 2012年12月17日在江苏卫视全国首播,隔年2013年1月2日起在江苏、浙江、山西、廣西、安徽 、 东方、湖北卫视播出。 而台灣則於2013年12月9日在中視播出。 本劇的姐妹篇為2010年電視劇《美人心計》和2011年電視劇《唐宮美人天下》,三劇均由于正製作,合稱「美人系列古裝三部曲」。.
查看 阿濟格和山河恋·美人无泪
岳託
岳託(z;,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寅時-崇德四年正月初九日卯時),清太祖之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后金清初时期政治人物。.
查看 阿濟格和岳託
左夢庚
左夢庚(),清朝將領,山東臨清人。.
查看 阿濟格和左夢庚
左良玉
左良玉(),字崑山。明末山東臨清人。明朝末年将领。.
查看 阿濟格和左良玉
巴布泰
巴布泰(z;),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生於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十,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天命十年(1625年),偕同阿拜、塔拜討伐東海北路呼爾哈部,有軍功。天命十一年(1626年),命巴布泰處理正黃旗事務。天聰四年(1630年),巴布泰跟從阿敏駐守永平。明兵攻打灤州,巴布泰不能抵御而獲罪罷免。天聰八年(1634年),授梅勒額真之職。跟從大軍伐明,攻克保安州。巴布泰藏匿所獲不以聞而再獲罪罷免。崇德六年(1632年),授三等奉國將軍之職。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大軍入關,追逐李自成至慶都。順治二年(1645年),進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勒克德渾征戰湖廣,在安遠、南漳、西峰口、關王嶺、襄陽等地大戰,屢次破敵。順治四年(1647年),進爵位為輔國公。 順治六年(1649年),偕同務達海討伐姜瓖,進封為鎮國公。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廿二,巴布泰逝世,朝廷賜予謚號為「恪僖」。.
查看 阿濟格和巴布泰
巴布海
巴布海(z;),努尔哈赤第十一子。巴布海生于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十一月廿八,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觉罗、其妻為揚古利之女兒,曾被皇太極謂他受制於其妻。 初授牛錄章京。天聰八年(1634年),授一等甲喇章京。曾受命偕同兄長鎮國將軍阿拜祭陵,巴布海不等待阿拜,先往祭祀。因取居民牛隻以祭陵而後又以祭牛給居民補償,居民以祭牛小而不接受,與巴布海興訟,判罰銀三十以補償居民,巴布海又不與,再與居民興訟。被皇太極責其愚黯,並且謂他受制於妻。崇德四年(1639年),授梅勒額真之職,又被封為鎮國將軍。崇德七年(1642年),巴布海因莽言被固山額真譚泰誣告獲罪、罪當處死,但皇太極從寬,只奪其爵位。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皇帝即位后,因涉嫌主使飛書投一等公塔瞻(揚古利之次子)府第以攻訐譚泰,內監逮捕巴布海審訊,巴布海不承認控罪,巴布海及其妻並子阿喀喇皆坐死,籍沒其家產給予譚泰。順治九年(1652年),譚泰被誅殺後,乃以其孥及遺產還予同胞兄長巴布泰家人。.
查看 阿濟格和巴布海
丁卯戰爭
丁卯戰爭,又称丁卯胡乱,指的是1627年后金入侵朝鮮的战争。因发生在丁卯年,故而得名。 1623年,朝鲜发生政变,仁祖被西人党拥上了王位。他一反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拒绝与后金互市,断绝了后金贸易收入来源。此外,仁祖又纵容明军以朝鲜为据点进攻后金。于是在1627年,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便率军三万,入侵朝鲜。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后金兵逼近朝鲜首都汉阳,迫使朝鲜屈服。阿敏与朝鲜使者在平壤会盟,宣布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双方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但是朝鲜并非真心与后金结盟,仍暗中支持明朝,为后来的丙子战争埋下了祸根。.
查看 阿濟格和丁卯戰爭
布达齐
布達齊,(),博爾濟吉特氏,土謝圖汗奧巴之弟,翁果岱之子。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封布達齊為扎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詔命以世襲罔替。郡王全銜為「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
查看 阿濟格和布达齐
一代皇后大玉兒
《一代皇--大玉兒》是謝佾璋製作的中視八點檔古裝連續劇,全劇共四十四集,首播期間為1992年5月14日至1992年7月14日。以興盛清朝的孝莊文皇后為女主角,描述她與多爾袞之間的愛情故事。.
查看 阿濟格和一代皇后大玉兒
一片石之战
一片石之战是公元1644年发生于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的战役,作战双方为清軍、山海關明軍和大順軍。清朝通过此戰的胜利而最終清兵入关,建立統治。 一片石位于今辽宁绥中县西七十里的九門口,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被譽為“京東首關”。.
查看 阿濟格和一片石之战
丙子戰爭
丙子戰爭,又称「丙子胡乱」,指1636年皇太極称帝后不久率领“十万”清朝军队攻打朝鮮的事件。這是满洲(後金及清)政权第二次攻打朝鮮,因爆发于丙子年,故而得名。 丁卯战争之后,朝鲜虽与后金政权结盟,但仍旧保持着与明朝的关系,2月,皇太极遣使通报朝鲜,自己将由汗改称皇帝,希望朝鲜参与劝进并向其跪拜朝贺,顿时朝鲜举国哗然,皆不承認清朝窃帝号而不受。1636年,清太宗以背盟毁约为由,率领十万军队入侵朝鲜。清军渡江后,发挥其善于野战的特点,绕过坚固的城池不攻,长驱直入,十二天之后便抵达朝鲜京城汉阳城下,朝鲜仁祖出走南汉山城避难。翌年(1637年)正月三十日,在南汉山城被清兵围困数月之后,仁祖出城,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渡清营向清太宗投降,史称「丁丑下城」。经过此战,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并彻底断绝了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
查看 阿濟格和丙子戰爭
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z),一作乌喇氏,是满洲著姓那拉氏的主要分支之一,其始祖为扈伦国主纳齐布禄,据其家族内部传说本为金室后裔。早年独处于辉发、乌喇边界的启尔撤河源头,因素有墨尔根之号,时而有来访者。后来,蒙古可汗听闻其贤名,令兵百人前去探访,欲许配其女、并给以仆人牲畜,希望能使纳齐布禄归附。纳齐布禄哄骗蒙古兵,称需要与父母同往,于是便登上髙峰不下。蒙古兵上山寻找,纳齐布禄箭无虗发,蒙古兵无法前进便问其姓氏,纳齐布禄随口答道“那拉氏”,于是便以此为姓。纳齐布禄嫡裔发展为乌拉那拉氏,成为了乌拉国主;纳齐布禄之孙嘉穆喀硕朱古第四子绥屯一脉发展为哈达那拉氏,成为了哈达国主;另一支移居伊罕山,发展为伊拉里氏。乌拉传至布占泰为贝勒时曾一度称汗,然而,布占泰在与努尔哈赤较量中屡战屡败,本人败逃叶赫,家族、部众被努尔哈赤兼并,编入八旗。清朝时期,乌拉那拉氏出现多位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后妃,其中清太祖大妃为乌拉贝勒满泰之女,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王;清太宗继妃为满泰之弟博克多之女,生肃亲王豪格、洛格;孝敬宪皇后为满泰族叔博瑚察之裔,生弘晖,其父费扬古封一等公。此外,满泰族孙尼堪因战功封二等子。民国以后,乌拉那拉氏多以赵为汉姓,还有的使用相、那、桐、冮等。.
查看 阿濟格和乌拉那拉氏
德格類
德格類(z;),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類生於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日,生母是繼妃富察氏。 最初授職為台吉。天命六年(1621年),領軍侵略奉集堡,即將退兵之時,有一士卒指出明兵所在,德格類偕同岳託、碩託進擊明兵,擊敗明將李秉誠。再偕同台吉寨桑古檢閱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民張樂舁輿迎接德格類等,命令軍士不准擾民,不准掠奪財物,不准住宿城上,不准進入民居。翌日,遣視三岔河者還報橋毀及無舟楫渡河而退兵。天命八年(1623年),偕同阿巴泰討伐喀爾喀扎嚕特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再跟從代善討伐扎嚕特部。 天聰三年(1629年),偕同濟爾哈朗侵略錦州,焚其積聚。論功行賞進爵位為和碩貝勒。天聰五年(1631年),清朝初設六部,命德格類掌管戶部事務。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德格類率兵策應,擊破明監軍道張春。同年十月,祖大壽投降,偕同阿巴泰等偽裝為明軍襲擊錦州,擊斬明兵甚眾。天聰六年(1632年),偕同濟爾哈朗等侵略歸化城。再偕同岳託侵城略地,自耀州至蓋州迤南。天聰七年(1633年),攻克旅順口。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大軍伐明,撫定蒙古來歸人戶。攻克獨石口。又攻打赤城,城並未攻拔而退兵。入保安州,會師於應州後退兵。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德格類逝世。皇太極到臨其喪禮,痛哭哀悼,漏盡三鼓才回去。又於中門設幄以祭奠,撤消庭饌三日。 同年十二月,莽古爾泰雖然已死,仍為親妹莽古濟格格屬下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盟誓怨望,即將危及皇太極,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爾泰宗籍,德格類以同謀之罪,被追削貝勒之爵位。其子鄧什庫受牽連而被削去宗籍;德克西克,以侍衛跟從豪格征討張獻忠時戰死,世祖下詔其子輝爾食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聖祖下命恢復德格類一系宗籍,賜紅帶子為「覺羅」。.
查看 阿濟格和德格類
圖爾格
圖爾格(),鈕祜祿氏,滿洲鑲白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首額亦都第八子。順治帝遺命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兄。.
查看 阿濟格和圖爾格
内齐
内齐(),明朝蒙古扎鲁特部领主,和尔朔齐哈萨尔玄孫,兀把赛曾孫,伯言大兒之孫、忠圖的兒子。 1629年,朝见皇太极。1632年征察哈尔部,随阿济格攻打明朝大同、宣府,1634年从独石口进攻朔州。1637年清朝大臣阿什达尔汉到扎鲁特部禁止部落人员相互侵夺。1638年内齐从征喀尔喀。1639年攻打锦州。1642年去世,1648年顺治帝追封他为多罗贝勒。子尚嘉布。.
查看 阿濟格和内齐
八旗
八旗(a)是清朝特有的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旗下之人称作“旗人”或“八旗子弟”。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明代女真人(满洲人)的射猎小队“牛录”。努尔哈赤将这一制度进行了改善,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依位次,分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色,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蒙古、汉人等族群而增设蒙古和汉军八旗,形成了一个以满洲为核心、蒙古、汉军为主体的多族群联合的社会集团。 八旗对清兵入關和此后维持政局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征平叛,无役不与,因此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家根本所系”。清廷在施政方面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在汉地的统治基本上沿用明制,而八旗在行政隶属上则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因此又被称为“国中之国”。八旗子弟“生则入档,壮则当兵”,故以披甲从军为主要职业,此外还可选择出仕,他们在教育、科考、任职、律法等政治、经济领域均享有一定特权。自清中后期,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而兵额有限,闲散旗人增多,从而导致了八旗生计问题突显。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造成了八旗兵丁逐渐疏于操练,给了湘军等汉人地方武装的崛起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新式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统治者尝试对八旗进行改制以适应时局,但都收效甚微,无法阻止清朝和八旗走向衰败。 民国初年,八旗衙门因《清室优待条件》获得保留部分职能。1938年,随着最后一支八旗组织新疆锡伯旗营被改编为县治,八旗正式成为历史。.
查看 阿濟格和八旗
克捫
克捫(z;,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四日巳時-道光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亥時),爱新觉罗氏,字號不詳。清朝京師(今北京市)右翼鑲紅旗遠支宗室永字輩,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阿濟格和克捫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查看 阿濟格和皇太極
王得仁
王得仁(?-1649年),绰号王杂毛,陕西米脂人。 出生於明朝末年,是闯王李自成旧部。李自成遇難後,隨白旺降清军英亲王阿济格,移师南昌。永历二年,大学士姜曰广誘其反清,遂與金声桓叛清。王得仁在七里街被清军击败,退回南昌,清軍將領谭泰乘胜追擊,七月初十日包围南昌,“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王得仁派人向何腾蛟求救未果。南昌被围八月,“附郭东西周回数十里间,田禾、山木、庐舍、邱墓一望殆尽矣”,城中缺糧,一石米價高达六百两,有士兵投降,俱被殺。清軍方面觉罗顾纳岱戰死。清军登墙入城。王得仁力戰不敵,後被俘殺,史載“突围至德胜门,兵塞不能前,三出三入,击杀数百人,被执,支解”。臨刑前,谭泰问得仁为何叛清,得仁回答:“一念之差。”南明永曆朝谥忠壮。.
查看 阿濟格和王得仁
王辅臣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綽號「西路馬鷂子」,本為李姓。軍人,本反清,後投降清朝被任用陝西提督,又響應三藩之亂反清,破蘭州,受周培公招降,投降於清康熙帝。後畏罪自殺。.
查看 阿濟格和王辅臣
硕塞
硕塞(a;),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
查看 阿濟格和硕塞
碩託
碩託(a;),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二子。 碩託初授台吉之職。天命六年(1621年),跟從大軍伐明,攻打奉集堡。天命十年(1625年),偕三貝勒莽古爾泰救援科爾沁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跟從代善討伐喀爾喀巴林部,又再討伐扎嚕特部,兩戰皆有軍功,授為貝勒。天聰元年(1627年),從二貝勒阿敏等討伐朝鮮。又從皇太極戰明軍於大凌河,圍攻錦州。天聰四年(1630年),大軍攻克永平後,偕同阿敏駐守當地。阿敏引還,碩託連坐被削去爵位。天聰五年(1631年),跟從大軍進攻錦州,明兵攻入阿濟格營中,碩託力戰傷股,皇太極親酌金卮慰勞他。明兵趨至大凌河,碩託擊敗張春,再傷其手。論功行賞其功勞,賞賜采緞十匹、布百匹。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代善自喀喇鄂博攻克得勝堡,又擊敗朔州騎兵。偕同其三弟薩哈璘侵略代州,攻拔崞縣,分兵攻克原平驛。再被封為貝子。 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太軍討伐朝鮮,圍攻南漢山城,擊敗援兵二萬餘人。崇德二年(1637年),偕同阿濟格攻克皮島。崇德三年(1638年),偕同濟爾哈朗攻打寧遠。崇德四年(1639年),因僭越皇太極,被降為輔國公。偕同阿爾格伐明,俘獲無算,論功行賞時,賞賜駝、馬各一匹。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跟從多爾袞圍攻錦州。又因離城長久駐扎,又派遣士卒私自回歸兩罪,朝廷評議削爵。皇太極責備他後,改為罰銀一千。再復封貝子。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碩託與侄兒(薩哈璘之長子)阿達禮謀立睿親王多爾袞,被譴謫而死,以罪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查看 阿濟格和碩託
納蘭明珠
明珠(z;),纳兰氏,字端範,清朝康熙时期重臣。满洲正黄旗人。.
查看 阿濟格和納蘭明珠
素嚴
蘇嚴()、素嚴,滿洲镶红旗人,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一年,授輔國公。.
查看 阿濟格和素嚴
綽克託
綽克託(v,)、綽克都、宗室綽克託,滿洲镶红旗人,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工部尚書。 傅勒赫之子。跟從董額討王輔臣,守漢中,攻秦州,沒有軍功。授盛京將軍,又以不稱職,奪爵。曾任烏什參贊大臣。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己丑,接替福隆安,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富勒渾接任。.
查看 阿濟格和綽克託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喇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學者。.
查看 阿濟格和纳兰性德
瑪占
占(),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六子,母側福晉哈達納喇氏。 天聰九年(1635年),跟隨多鐸麾下的清軍自廣寧入寧遠、錦州以阻止明軍,瑪占在此戰事中有功。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阿濟格進入長城,兵行至安州,攻克十二城。退軍後,皇太極在郊外勞軍,賜酒一金卮,封瑪占為輔國公。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岳託自牆子嶺摧毀邊城,兵入密雲,連克台堡,行軍越過燕京直趨山東,在軍中逝世。崇德三年(1639年),遺體跟隨大軍歸來,朝廷賜銀二千、駝馬各一。因為瑪占無子,並未有立後繼嗣。.
查看 阿濟格和瑪占
瓦克達
克達(),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四子。.
查看 阿濟格和瓦克達
盧象昇
盧象昇(),字建斗,號九臺,直隸宜興縣(今江蘇宜興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天啟進士,練“天雄军”,圍剿農民軍有方,官至宣大總督,在對清戰爭中戰歿。谥忠烈,清乾隆时改谥忠肃。.
查看 阿濟格和盧象昇
白旺
白旺,大顺重要军事将领。 早年是大顺军將領。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取陝西时,白旺镇守德安,以吴从绳为府尹,方奉三为推官,“兵甚強,且有紀律,能得下心”。白旺多次與左良玉抗衡。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白旺部主力随李自成东下,清军占领襄阳、荆州、承天、德安等四府。李自成牺牲後,大順軍中大亂,部下王體中乘機杀害白旺于兴国州,率部向清军英亲王阿济格投降。.
查看 阿濟格和白旺
白慧元
白慧元(),號次如。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清澗縣(今屬陝西省榆林市)人,白宗舜之次子,明朝政治人物。.
查看 阿濟格和白慧元
鞏阿岱
鞏阿岱(),滿洲愛新覺羅氏。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四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 崇德六年(1641年),鞏阿岱跟從大軍圍攻錦州,臨陣退撓,被拿下由王大臣審問其罪行。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以鞏阿岱為吏部承政。順治元年(1644年),鞏阿岱改任為吏部滿尚書。 順治二年(1645年)鞏阿岱跟從勒克德渾征討湖廣流賊二隻虎等。順治四年(1647年),鞏阿岱偕同內大臣吳拜等征討宣府。順治六年(1649年),跟隨英親王阿濟格進攻大同。鞏阿岱事奉攝政王多爾袞,為多爾袞信任,累進封為貝子。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逝世,鞏阿岱與鼇拜被任為議政大臣。 順治九年(1652年),鞏阿岱因黨附之罪與其弟錫翰、西訥布庫、冷僧機等被殺。其兄拜音圖亦因此事受牽連遭幽禁,於以罪削爵,與鞏阿岱、錫翰的後代俱被廢黜宗室資格。簽訂《南京條約》的伊里布為鞏阿岱的後人。.
查看 阿濟格和鞏阿岱
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a;),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四大貝勒之一。.
查看 阿濟格和莽古爾泰
達素
達素,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先世居费雅朗阿,曾任內大臣、安南将军。.
查看 阿濟格和達素
額克親
額克親(),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次子。 崇德元年(1636年),額克親跟從阿濟格伐明,逼近燕京。明兵自涿州來拒,額克親親陷自陣大破明軍。崇德四年(1639年),被封為三等奉國將軍。其後父親塔拜逝世,再承襲爵位。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多爾袞攻打錦州,再跟從多鐸於塔山追擊明兵。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極率軍圍攻錦州,打敗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明兵。移軍逼近松山,掘壕圍困明軍。明總兵曹變蛟夜突上營,額克親偕同內大臣錫翰出力守御擊退明軍。評審功績賜銀八十。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多爾袞率軍入山海關,大破李自成軍隊有功,累進封為鎮國公。順治七年(1650年),授正白旗滿洲固山額真之職,復進爵位封為貝子。順治八年(1651年),因受羅什及博爾惠諂媚諸王造言構釁而牽連入罪,被削去爵位及廢黜宗室資格。順治九年(1652年),復入宗室,授職為內大臣。順治十二年(1654年)逝世。.
查看 阿濟格和額克親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查看 阿濟格和顺治帝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查看 阿濟格和袁崇焕
袁继咸
袁继咸(),字季通,号临侯。江西宜春袁州区寨下乡横塘村人。明朝政治人物。 袁继咸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七年(1634年)提学山西,曾遭巡按張孫振誣陷,被捕入獄。薛宗周、曹良直等多方營救始出獄。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弘光元年(1645年),被左梦庚裹胁随军。左梦庚投降清英親王阿济格,阿济格劝继咸降清,继咸嚴正拒绝,押至北京處死。傅山是他的學生,即是《七劍下天山》傅青主的原型。.
查看 阿濟格和袁继咸
褚庫
褚庫(),滿洲薩爾圖氏,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札魯特部。祖父柏德時,遷居葉赫,歸順後金。 天聰四年(1630年),後金大軍圍攻大凌河,褚庫當時只有十七歲而從軍。明軍中蒙古將領徹濟格突陣,褚庫迎擊,生擒徹濟格而歸。再從軍攻伐明,攻打萬全左衞,褚庫先登,頸部受創,猶力戰而破城。論功行賞,授世職備禦,賜號「巴圖魯」。再授職牛彔額真,兼任甲喇額真。崇德三年(1638年),授職吏部理事官。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褚庫跟從英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攻略湖廣,李自成將領吳伯益以三千人拒戰,褚庫擊敗敵軍。順治三年(1646年),褚庫跟從肅親王豪格征討張獻忠,侵略陝西,與尚書星訥攻擊張獻忠將領高汝礪等,遂攻下四川,屢敗獻忠之軍隊。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討姜瓖,圍攻大同府,打敗姜瓖將領楊振威。班師回朝,因值宿失印鑰之罪,解理事官之職。順治九年(1652年),跟從固山額真噶達渾征討鄂爾多斯部,與其部長多爾濟大戰於賀蘭山,俘獲甚眾。世職累進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順治十三年(1656年),鄭成功來攻福州,當時鄭親王世子濟度率領大軍至漳州,派遣梅勒額真阿克善與褚庫分別領軍赴援。鄭成功以戰艦二百艘自烏龍江來犯,褚庫督兵迎戰,逐敵軍至大江口,得舟十二艘。鄭成功又以千餘人屯兵於江岸,褚庫督兵奮擊,斬首級二百餘。康熙二年(1663年),擢升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進世職一等。康熙七年(1668年),以年老為由乞求退休。康熙十四年(1675年),褚庫逝世,朝廷賜諡號為襄壯。 雍正八年(1730年),詔副都統褚庫配享賢良祠。.
查看 阿濟格和褚庫
褚英
褚英(a;),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母哈哈纳扎清(元配)。.
查看 阿濟格和褚英
西安堡堡址
西安堡堡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西安堡村,2011年3月21日登录为第一批朔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29日列入为怀仁县文物保护单位时的登录名为西安堡村堡。 怀仁当地有传说“先有西安堡,后有怀仁城”,有史籍认为西安堡可能是怀仁县的旧治或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相会的“东城”。比较可靠记载称,西安堡为明代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所建,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包砖,为大同镇的城堡之一。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镇守大同府的姜瓖叛清归顺南明,清军击败姜瓖部,阿濟格命令在大同屠城。大同府治所遂由大同城迁至西安堡,直至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才迁回原处。 西安堡南北长230米,东西宽200米,南北两侧各有一堡门。旧时城墙上、城堡内都有很多庙宇,现已不存。堡墙的包砖也已在1946年、1958-1960年的几次破坏中被拆除殆尽,多被居民用来盖房。 第4届东京银座影展最佳影片、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录像竞赛”金奖、宁浩执导的《香火》主要在西安堡内拍摄。.
查看 阿濟格和西安堡堡址
高一功 (明朝)
一功(?-1651年),陝西米脂人。大顺军事人物,后联明抗清,賜名必正。.
查看 阿濟格和高一功 (明朝)
費揚武
費揚武(a;),音译名又作芬古、费扬古,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兒、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第八子、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之弟。追封和碩簡靖定親王。.
查看 阿濟格和費揚武
賴慕布
賴慕布(z;1611年腊月廿四—1646年五月十一),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三子,皇太极之弟,母为西林覺羅氏。.
查看 阿濟格和賴慕布
郭世隆
郭世隆,字昌伯,汉军镶红旗人。中國清朝官員。 父郭洪臣,原籍汾州。顺治二年(1645年),英亲王阿济格攻打九江,郭洪臣随明将左梦庚来降,入八旗。康熙四年(1665年),郭世隆袭管佐领,授礼部员外郎,改御史。 於1702年12月17日-1707年1月23日期間,奉旨接替石琳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查看 阿濟格和郭世隆
阿尔津
阿尔津(v;?-1658年),《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阿尔晋,伊尔根觉罗氏,因家族世居穆溪,故又作穆奇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曾从征辽东、察哈尔、朝鲜等地,入关后先后跟随大学士洪承畴、信郡王多尼等南征,官至宁南靖寇大将军,封一等子兼一云骑尉。.
查看 阿濟格和阿尔津
阿山 (伊尔根觉罗氏)
阿山(v;?-1647年),伊尔根觉罗氏,因家族世居穆溪,故又作穆奇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阿山早年随其父归附努尔哈赤,先后担任参将、副将、都统等职,皇太极继位后,位列十六大臣。入关前,阿山从征辽东、朝鲜、山西,皆有战功。清军入关后,先参与击败大顺军之诸战役,其后又跟随豫亲王多铎挥师江南,擒获弘光帝朱由崧。阿山曾多次被论罪、罢官,甚至两度试图投靠明朝,皆被宽宥。顺治四年(1647年),获封一等子,不久病卒。.
阿巴泰
阿巴泰(z;),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1589年六月十六出生,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查看 阿濟格和阿巴泰
阿拜 (清朝)
阿拜(z;),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十五,生母是兆佳庶妃。.
查看 阿濟格和阿拜 (清朝)
赵率教
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陝西省靖虜衛(今白銀市靖遠縣)人。祖籍北直蓟州(今天津),明朝将领,历任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 高祖父趙昇,任指揮僉事,遷籍陝西靖虜衛。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進士,任甘州(今甘肅張掖)都司。宁远之战后,赵率教赴锦州经营关宁锦防线北段,并在宁锦之战中坚守锦州,击退后金的进攻,受到朝廷嘉奖。 崇禎二年(1629年)率兵增援大安口,到達三屯營時,總兵朱國彥竟緊閉城門,率教無奈,縱馬向西,十一月三日至遵化。十一月初四日,在遵化(今屬河北)与後金貝勒阿濟格的大軍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圍殲滅,率教中流矢墜馬,力戰而亡,全军覆滅,巡撫王元雅自殺。五日,遵化失陷。《明史·赵率教传》评价说:“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有《复遼私議》、《平遼奏稿》、《揮塵兵法》、《投戈隨筆》等著作。.
查看 阿濟格和赵率教
那拉氏
那拉氏(z),汉字亦写作纳喇氏、纳兰氏等,是满族姓氏,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亦为明朝末期海西女真四部贝勒的家族姓氏。同时期,那拉氏还散居于长白山、吉林乌拉、张、老寨子、苏完、辽阳、科尔沁、札库木、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城、沈阳等地,在努尔哈赤崛起的过程中归附或被相继兼并。清朝时期,那拉氏世家贵族、文臣武将等著名人士甚多,其中家族出身叶赫(苏完)地区的慈禧太后甚至掌握清帝国实权达四十余年。民国以后,那拉氏多使用那、叶、南等为汉姓。.
查看 阿濟格和那拉氏
金玉和
金玉和,辽东人。明末降清将领,隶正黄旗。.
查看 阿濟格和金玉和
良貴
良貴(),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進士出身。.
查看 阿濟格和良貴
英亲王
和碩英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元年(1664年),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被封為親王,封號英,後處死,子孫降為庶人,雍正元年(1723年)以阿濟格有功,命阿濟格曾孫普照由輔國公起復世袭,一共传了十二代十七位。.
查看 阿濟格和英亲王
李國翰
李國翰(),漢軍鑲藍旗人,其先祖世居清河。父親李繼學,初為商人,跟從明經略楊鎬軍,嘗通使於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攻克遼陽,李繼學來歸,授職都司。以副將劉興祚貪婪收賄,被彈劾罷官。屢次虜獲明朝間諜,捕獲逃人,授世職三等副將。請老,以其子李國翰承襲世職。李國翰事奉太宗皇太極,授職侍衛,賜號「墨爾根」。 天聰三年(1629年),李國翰跟從大軍伐明,迫近明都。還攻永平,戰先眾。天聰五年(1631年),圍攻大凌河,城兵突出,李國翰督兵擊退城兵;明兵自錦州赴援,又被李國翰攻擊而敗走。天聰九年(1635年),以善拊循所領人戶,進世職二等梅勒章京。崇德三年(1638年),授職刑部理事官。李國翰跟從大軍伐明,侵入邊境,明兵千餘據山列陣,李國翰督兵奮擊,大敗明軍,獲馬四十;進兵攻克牆子嶺,轉戰至山東,攻克濟南。大軍退還,攻入慶都、獲鹿,發砲摧毀其垣。崇德四年(1639年),授職鑲藍旗漢軍梅勒額真。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大軍攻打錦州,攻克呂洪山臺。崇德七年(1642年),攻下塔山、杏山,擢升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崇德八年(1643年),跟從攻克前屯衞、中後所。世職累進三等昂邦章京。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清兵入關,李國翰與固山額真劉之源、祖澤潤等率兵剿滅饒陽土寇康文斗、郭壯畿等,大軍進征山西。當時李自成敗走陝西,其黨羽猶分據太原、平陽諸府,李國翰與固山額真葉臣謀曰:「自成新敗,賊無固志,當以大兵直搗太原。太原既下,分道略定諸郡縣,餘賊非降即就馘耳。」乃合兵進拔太原,分道略定諸郡縣。師還,賚白金五百両。尋又從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征陝西,李自成出走湖廣,大軍追從,大戰於應山,進攻武昌,與固山額真金礪等奪舟數百。 順治二年(1645年),命偕固山額真巴顏率兵下四川,次西安,叛將賀珍自漢中來犯,李國翰與駐防西安內大臣和洛輝分兵夾擊,大破叛軍,進位世職二等。順治三年(1646年),大將軍肅親王豪格師至,命令李國翰與巴顏逐捕延安餘寇,寇保張果老崖,掘壕圍困敵軍,乘夜攻克其寨,殲其渠,獲馬二百餘匹。遂跟從肅親王南下四川,殲滅張獻忠,復率兵渡涪江,擊破張獻忠部將袁韜,進世職一等。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授職定西將軍,同平西王吳三桂鎮守漢中。順治六年(1649年),明宗室朱森滏與其將趙榮貴以萬餘人侵犯階州,李國翰督兵赴援,每戰必先眾陷陣。諸將請曰:「將軍任討賊之重,柰何輕身犯鋒鏑?脫有不戒,憂及全軍。」李國翰曰:「吾固知此。然賊鋒頗銳,戰不利,勢將蔓延。吾故以力戰挫其鋒。明之失機,率由主兵者怯戰耗時,賊以坐大。覆轍可復蹈耶?」遂戰,陣中斬殺朱森滏、趙榮貴;復擊破其將王永強,斬首級數千,獲駝馬數百匹,收復宜君、同官、蒲城、宜川、安塞、清澗等縣。順治帝深嘉許其勇略,下諭以「自後但發縱指示,不必身先士卒」。叛將姜瓖佔據大同,其將劉登樓、張鳳翼、任一貴、謝汝德、萬鍊等分據附近諸郡縣,李國翰遣兵會剿,殲賊甚眾,撫定河東;進兵攻克府谷,擒斬所置經略高有才以下三百餘人,收降其將郝自德等,李國翰進封一等伯。 順治九年(1652年),李國翰與吳三桂督兵收復成都、嘉定,遣將徇重慶、敘州,皆攻下。明將王復臣等糾集倮儸萬餘人侵犯保寧,列象陣攻城,李國翰自緜州赴援,督兵橫擊敵軍,陣中斬殺王復臣,殲滅其眾。捷聞,進封三等侯,賞紫貂冠服、鋄金甲冑、櫜、鞍馬。順治十年(1653年),以四川平定,命與吳三桂還鎮漢中。順治十四年(1657年),明將譚文等與李自成餘黨劉二虎等為寇,攻陷重慶,使所置都督杜子香鎮守重慶。順治十五年(1658年),李國翰與吳三桂進討,自西充率兵下合州,杜子香迎戰,戰敗逃遁,收復重慶,取道桐梓,趨向遵義。明將李定國遣其將劉正國等據險拒戰,擊潰敵軍,自水西走雲南,攻取遵義及所屬州縣;復進兵攻克開州,並招降水西土司。當時大將軍羅託、經略洪承疇已取貴陽,李國翰還駐遵義,策會師攻取雲南。同年七月,李國翰於軍中逝世。喪聞至京城,順治帝命內大臣致奠,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敏壯」,侯爵准襲三次,循例改襲三等伯。乾隆年間,加封號「懋烈」。.
查看 阿濟格和李國翰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查看 阿濟格和李自成
松錦之戰
松錦之戰,又称松錦大戰,是從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在锦州地区进行的明朝与清朝入关前的最后总决战。明军共20万,清军共24万松锦之战亲历者唐奉山口述,见《辽海志略》,以明军全军覆没,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清朝告终。 崇禎十二年(1639年)明廷調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繫東北邊防,防衛金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極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今辽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清兵包围了锦州,“填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壽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山、杏山、锦州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明廷命洪承疇领王樸、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
查看 阿濟格和松錦之戰
杜度 (清朝)
杜度(z;),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廣略貝勒褚英的長子。 最初被授台吉的職位。天命九年(1624年),喀爾喀巴約特部台吉恩格德爾請求內附後金,杜度跟從貝勒代善迎接恩格德爾歸附,封為貝勒。天聰元年(1626年),跟從貝勒阿敏、岳託等伐朝鮮,朝鮮國王仁祖李倧請和, 諸貝勒允許和議。阿敏意欲繼續攻打朝鮮王京,岳託堅持不可;阿敏又想與杜度在朝鮮留屯,杜度亦認為不可:最後惟有結盟後還後金。天聰三年(1628年)十一月,跟從皇太極攻伐明朝,侵犯明都北京,打敗明朝援兵。又偕同貝勒阿巴泰等略通州,焚燒明朝海軍,至張家灣。十二月,揮師北還,至薊州,明軍五千自山海關來援。與代善親自陷陣,傷足,駐軍遵化。天聰四年正月(1629年),明軍反攻,杜度大敗明軍,斬其副將,獲駝馬數以千計。明軍仍然力戰,殲滅其部眾。 天聰七年(1632年),明將孔有德、耿仲明投靠後金,偕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赴鎮江迎他們歸降。皇太極以詔問伐明朝、朝鮮及察哈爾三者以哪一處為先,杜度言:「朝鮮在掌握,可緩;察哈爾逼則征之;若尚遠,宜取大同邊地,秣馬乘機深入。」天聰八年,出軍海州。崇德元年(1636年),進封為安平貝勒。海州河口守將伊勒慎報明將造巨艦百餘截遼河,命杜度濟師,明兵敗,乃還。同年冬季,皇太極兵伐朝鮮,杜度護衛輜重後行,攻略皮島、雲從島、大花島、鐵山。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又兵臨津江。前一日冰解,黃昏時下大雨雪,冰復合,師畢渡。皇太極聞之曰:「天意也!」跟從睿親王多爾袞攻取江華島,敗其水師,遂克江華島。 崇德三年(1638年),多爾袞率領左翼、岳託率領右翼伐明朝,杜度為岳託副手。大軍進越密雲東牆子嶺,明兵迎戰,擊敗明軍。進攻牆子嶺堡,分軍破黑峪、古北口、黃崖口、馬蘭峪。岳託薨於軍中,杜度總軍事。會合多爾袞軍於通州河西,穿越明都北京至涿州,西抵山西,南抵濟南,攻克城池共二十,招降其中二城。十六戰皆捷,殺總督以下官員百餘,俘虜二十餘萬。還軍時,出青山口,自太平寨奪隘而行。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軍回師後金,賜駝一、馬二、銀五千,命掌禮部事。攻略錦州、寧遠。崇德五年(1640年),代濟爾哈朗於義州屯田,刈錦州禾,遭遇明兵,敗明兵,又攻克錦州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朝總督洪承疇以兵四萬扎營於杏山城外,杜度偕豪格擊敗之,追至薄壕而還,又殲運糧兵三百。往錦州誘明兵出戰,復擊敗明軍,獲大凌河海口的船隊,追斬敵兵犯義州者。是年冬天,再圍錦州。崇德六年(1641年),攻廣寧,敗松山、錦州的援兵。以跟從多爾袞離城遠駐,私自遣軍回國,議論削其爵位,皇太極下詔罰銀二千。又再圍錦州,敗明兵於松山。是年秋天,又再追從皇太極伐明朝,留攻錦州。 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杜度薨。病革時,諸王貝勒方聚集篤恭殿議出征時的功罪,皇太極聽聞杜度的死信,為他罷朝。喪還,遣大臣迎奠。雍正二年(1724年),立石碑而旌他的功勞。 杜度有七子,封爵位的有五人,為杜爾祜、穆爾祜、特爾祜、杜努文、薩弼。.
查看 阿濟格和杜度 (清朝)
格布库
格布库(?-1646年),一作葛伯库,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白旗人,世居札库木(《清史稿》作雅尔湖)。.
查看 阿濟格和格布库
梁化鳳
梁化鳳(),字翀天,陝西長安縣人。清初軍事人物。.
查看 阿濟格和梁化鳳
構孳
構孳(),愛新覺羅氏,滿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八年,封輔國公。.
查看 阿濟格和構孳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阿濟格和清史稿
清太宗繼妃
清太宗繼妃,姓烏拉那拉氏,清太宗皇太极繼福晋,后世称太宗继妃。 烏拉那拉氏是乌拉贝勒布颜之弟博克多之女,烏拉那拉氏为皇太极生育了两子一女。1609年,生皇太极长子豪格,1611年生皇太极次子洛格。皇太极原配福晋钮祜禄氏在1612年逝世。她应该是在此后成为皇太极继室。1621年生皇太极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敖汉固伦公主嫁给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初九日之前,烏拉那拉氏因見公爹以及嫡出小叔子阿济格不下轎,被公爹努尔哈赤视为侮慢行为,遭勒令離婚。此後情況不詳。.
查看 阿濟格和清太宗繼妃
清太祖大妃
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z)《滿洲實錄·卷三》○辛丑年正月......○十一月內乌拉国布占泰送满泰之女【名阿巴亥】与太祖为妃太祖以礼迎之大宴成婚......
查看 阿濟格和清太祖大妃
清兵入塞
清兵入塞,又称“清(后金)南略”,是后金和清皇太极政权在和明朝在辽西战场因无法完全打通关宁锦防线而陷入僵持局面时期,绕道蒙古,从山海关西面的长城关隘进入大明北方开辟第二战场的数次攻击掠夺军事行动。因为有几次规模不大,所以究竟有几次这样的军事行动有四次、五次、六次等不同的说法。 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突入长城独石口,七月,在延庆大败明军,八月,清军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禎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軍第三次入塞時,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艷服乘騎,奏樂凱歸”,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字,以羞辱明軍,明称“戊寅虏变”。宣大總督梁廷栋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恇怯不敢战,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軍第四次入塞,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朝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後阵亡。後來清军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从青山口出长城北归,洪承畴奉命鎮守蓟辽边境。山西巡抚孫傳庭建议陕西精锐之师调回對抗“流寇”,朝廷未采纳,反以傳庭為保定总督,傳庭借口推辞,崇禎大怒,命將其逮捕入狱。此後李自成、张献忠再度崛起,直至明亡。 清兵入塞一直被視為明朝滅亡的主因,蓋因在己巳之變前,滿清的叛亂範圍一直控制在遼東地區,並沒有越過長城。滿清入塞使明朝伤筋动骨,對華北地區造成空前浩劫,死者無算,更令被重重圍困的農民軍乘機逃脫明軍的清剿,例如滿清在1638年的入塞,便令被困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有喘息之機。 另一方面,滿清是在徹底擊敗漠南林丹汗,讓漠南蒙古成為滿清附庯之后,才對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擄掠的。己巳之變時,虽因袁崇焕的议和政策,导致蒙古各部偏向满清,但滿清尚未徹底降伏蒙古,因此皇太極繞道蒙古人地盤進攻明朝京畿地區,亦被視為軍事冒險。因當時關寧軍仍控制山海關及遼西地區,蒙古人地區相當於滿清的后路。.
查看 阿濟格和清兵入塞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阿濟格和清朝
清朝历史
清朝歷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如果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遼東羈縻衛所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東北赫图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舉兵反明,將大明視為南朝。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國號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攻取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軍隊,1689年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从此確立了中国与沙俄在東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爾丹并且創立了多倫會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協助西藏的達賴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史称“庚子之变”。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自此中国进入共和时期。.
查看 阿濟格和清朝历史
清朝宗室亲王列表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为清朝宗室的最高爵位。本条目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亲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的亲王,但不包括外藩亲王。有关外藩亲王的内容,可参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等。 表中人物按生年排序,其中灰色表示此人曾为亲王但后被夺爵或降爵,淡蓝色表示此人在死后被追封为亲王,世襲罔替為鐵帽子王。.
查看 阿濟格和清朝宗室亲王列表
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清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清朝皇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清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阿濟格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清朝统一战争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發動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1661年,攻取云南,中国本部全部归于清朝统治之下。清朝在三藩之乱中巩固了其在华南的统治地位,并在1683年攻取台湾,消灭南明最后一支势力。清朝又相继出兵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将它们归于自己统治之下,今日中国的版图大致在清朝时期形成。.
查看 阿濟格和清朝统一战争
清朝郡王列表
多羅郡王是清朝宗室的第二等爵位,僅次於和碩親王。本條目列出清朝歷史上所有的宗室郡王,包含被奪爵和追封郡王,但是不包含曾是郡王但後來晉升親王的人,換句話說,此表只包含死時或死後為郡王,或者曾經是郡王且沒有更高封號的郡王。本條目不含外藩郡王。有关外藩郡王的内容,请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西藏王公等。 表中人物按生年排序。.
查看 阿濟格和清朝郡王列表
湯古代
湯古代(a;),愛新覺羅氏,為努尔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一月初四,生母是钮祜禄庶妃。 湯古代事奉皇太極,被授封固山額真。攻取永平四城後,湯古代偕同圖爾格、納穆泰鎮守灤州。天聰四年〈1630年〉,明兵攻打灤州甚急,二貝勒阿敏怯懦而不敢救援,只派遣巴都禮率領數百人突圍而進,當夜三鼓時分,進入灤州。後來明兵以大炮破壞城垣,城樓着火,湯古代等一同放棄城池投奔永平。既還,皇太極當廷問罪,湯古代引罪請死。皇太極曰:「汝不能全師而歸,殺汝何益?」下所司論罪,免死,罷免固山額真之職,奪去所屬人口,沒收其家產。天聰八年(1634年),授封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1639年),封為三等鎮國將軍。崇德五年(1640年)九月二十,湯古代病逝。 顺治年間,湯古代被朝廷追封為輔國公,予以谥号為「克潔」。.
查看 阿濟格和湯古代
满珠习礼
满珠习礼(),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色布腾从弟。巴噶巴图尔之孙,苏巴海曾孙,昂阿之子。 1633年(天聪七年),满珠习礼向后金进贡驼马,1634年(天聪八年),满珠习礼率部从后金军攻明朝,入独石口,攻破保安,至应州,攻下三个城堡。1638年(崇德三年),满珠习礼从征喀尔喀部札萨克图汗。1639年(崇德四年),满珠习礼随武英郡王阿济格攻打明朝连山。1641年(崇德六年),满珠习礼进贡驼马貂皮。清世祖即位後,於1648年(顺治五年)满珠习礼被封为巴林左旗札萨克固山贝子。.
查看 阿濟格和满珠习礼
满泰
满泰(z,),乌拉那拉氏,第三代乌拉国主,前任国主布干次子,在位期间使乌拉摆脱了哈达的掌控,并接连吞并苏完、锡伯二部,使乌拉疆域得到扩大。此后派兵参与了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与建州在古勒山激战,其弟布占泰被俘。数年后,于巡边时被刺杀。.
查看 阿濟格和满泰
滿達海
滿達海(v;),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初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七子。代善死後,襲爵位為禮親王,後改封為巽親王。滿達海死後被追論前過,削其謚號,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由其子常阿岱轉由其弟祜塞(代善第八子)之子傑書承襲,並改封為康親王(因傑書襲爵前為康郡王)。.
查看 阿濟格和滿達海
滿清十三皇朝
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英文:The Rise and Fall of Qing Dynasty),是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的大製作。該劇不但於香港掀起收視熱潮,也廣受其它地區觀眾歡迎。.
查看 阿濟格和滿清十三皇朝
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p;),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努爾哈赤之姪。濟爾哈朗受封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
查看 阿濟格和濟爾哈朗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鐵器时代。 韓國信史大約在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时建立。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四百多年。但到公元4世纪以后,中原勢力漸衰,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鮮半島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今日韓國人所稱的統一是在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鮮半岛,朝鮮因為政治因素對此則有不同見解,不過無論如何,等到中古時代的高麗國(高麗也是韓國英文名Korea的來源)出現之後,韓民族國家的概念基本已經確立。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后更滅新羅正式統一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又維持500餘年,並在世宗時並創制朝鮮文字-諺文,在此同時儒教也大力發展並取代佛教的主導地位。後來於1592年與日本爆發戰爭而鎖國,西方勢力入侵日本後,日本也內部革新而成為殖民國家,甲午一役後在列強的操縱下朝鲜高宗改革建立大韓帝國正式脫離朝貢體系。但很快的於1910年“日韩合并”就遭滅亡。 1945年2月,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2国共同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鮮半島被美苏分為南北兩塊分别占領,并分别建政,北部蘇聯勢力範圍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南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缺席下,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军支援南韩。1953年,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由中国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北朝鲜最终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分裂至今。.
查看 阿濟格和朝鲜历史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查看 阿濟格和朝鲜王朝
明清战争
明清战争,交战双方为明朝和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即清朝)。1589年,女真愛新覺羅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後金,1644年清兵入關。經過四十年戰爭,清軍擊敗明軍及農民軍勢力,壓制關內反對者、成功入主中原,取得最終勝利。最後一個以明朝為国號之臺灣明鄭王朝結束於1683年。在戰爭過程中,清軍屠殺多處,例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庚寅之劫。但是農民軍及明軍亦有軍紀敗壞及參與屠蜀等屠殺。.
查看 阿濟格和明清战争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宗譜是專門記載清朝皇室的族譜,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家譜。共分8冊,也就是星源吉慶、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吉慶記載的是皇帝的兒女及后妃,甲冊記載的是清太宗以下的子孫,乙、丙二冊記載的是清太祖以下子孫,丁冊記載的是清顯祖以下子孫,戊、己、庚三冊記載的是清肇祖和清興祖以下子孫。.
查看 阿濟格和愛新覺羅宗譜
敦誠
敦誠(1734年-1791年)姓愛新覺羅氏,字敬亭,號松堂,別號傭閒子,滿洲人。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五世孫。 乾隆二十年,以宗學考試優等,為宗人府筆帖式記名。一度從父命管喜峰口松亭關稅務,三十一年補入宗人府筆帖式。 擅長詩文,與曹雪芹交情甚佳時有往來,著有《四松堂詩文集》、《鷦鷯庵雜詩》,輯《聞笛集》。.
查看 阿濟格和敦誠
扬古利
扬古利(v;),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世居珲春。後金、清朝初年軍事人物、开国功臣,身后追封武勋王,与福康安同为清代仅有的两例满洲异姓封王的例子。.
查看 阿濟格和扬古利
拜音圖
拜音圖(),滿洲愛新覺羅氏。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二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 拜音圖初時事奉皇太極,授職為三等昂邦章京、鑲黃旗固山額真。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跟從武英郡王阿濟格侵略保定,攻克安肅。當年十月,拜音圖上獻所獲取的戰利品於篤恭殿,皇太極以拜音圖戰不忘君,對他大大嘉許。跟從大軍討伐朝鮮,騎兵入城,收其輜重。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睿親王多爾袞討伐明,偕同固山額真圖爾格打敗敵軍於董家口,拆毀邊牆而入,攻克青山關下城。崇德六年(1641年),拜音圖弟鞏阿岱跟從大軍圍攻錦州,臨陣退撓,拿下由王大臣審問其罪行,拜音圖因拂袖而出,而徇私庇護之罪,論罪當死,命奪去對爵位官職,罰鍰而贖罪。後來因率師助多爾袞攻打錦州,再偕同多鐸圍攻松山。崇德七年(1642年),復授職為固山額真。 順治二年(1645年),拜音圖跟從多鐸西征,打敗敵軍於潼關,被封為一等鎮國將軍,賜繡服一襲。復跟從大軍南征,攻克揚州,又以舟師破其敵軍於江南岸,偕同貝子博洛攻下杭州。論功行賞,賜金八十兩、銀四千兩、鞍馬一副。順治三年(1646年),授三等公。順治四年(1647年),進封為鎮國公。順治五年(1648年),進封為貝子,跟從阿濟格戍守大同。叛將姜瓖既死,餘黨猶分據郡邑。順治六年(1649年),攻拔沁州,復在潞安圍攻姜瓖部將胡國鼎,殲滅其部隊,進位為貝勒。 鞏阿岱事奉多爾袞,為多爾袞信任,累進封貝子。多爾袞逝世後,因黨附之罪而被殺。拜音圖亦因此事受牽連遭幽禁,於順治九年(1652年),以罪削爵,被廢黜宗室資格。嘉慶四年(1799年),清仁宗命恢復宗籍,賜紅帶。.
查看 阿濟格和拜音圖
亦称为 愛新覺羅·阿濟格,愛新覺羅阿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