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5 关系: 奧多尼奧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希羅 (阿斯圖里亞斯),布比亞河戰役,伊尼哥·阿里斯塔 (潘普洛納),弗鲁埃拉一世,佩雷斯王朝,內波西亞諾,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盧托斯戰役,馬烏雷加托 (阿斯圖里亞斯),貝爾穆多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阿貝達戰役 (851年),阿斯图里亚斯君主列表,潘科博戰役 (816年),拉米羅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
奧多尼奧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
奧多尼奧一世(Ordoño I,أردون بن إذفنش,約),從850年到他去世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
查看 阿方索二世 (阿斯圖里亞斯)和奧多尼奧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
希羅 (阿斯圖里亞斯)
希羅(Silo,)是774年到783年在位的阿斯圖里亞斯國王,繼任自奧雷利歐。他因為與阿方索一世(「天主教徒阿方索」)的女兒阿朵辛達結婚而有權利取得王位。他將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首都從坎加斯-德歐尼斯遷往普拉维亚,更接近王國的中心地帶。他與哥多華的奧瑪雅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一世以及查理曼皆位於同一時代。.
布比亞河戰役
布比亞河戰役(Batalla del río Burbia,Battle of the Burbia River)是一場791年的戰役,交戰雙方為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軍隊,由阿斯圖里亞斯國王貝爾穆多一世指揮,另一方為哥多華埃米爾國的軍隊,由優素福·伊本·布赫特領導。這場戰役發生的背景為希沙姆一世的加齊對抗北伊比利半島的基督徒叛軍。 戰役發生於布比亞河附近,位於今日所知的維亞夫蘭卡別索。最後戰果是安達盧斯人的勝利。.
伊尼哥·阿里斯塔 (潘普洛納)
伊尼哥·阿里斯塔(Íñigo Arista,Eneko Aritza,ونّقه,羅馬化:Wannaqo,或852年)是一個巴斯克領導者,被視為是第一任潘普洛納國王。他被認為在816年打敗當地的法蘭克豪強後,崛起成為顯著人士,而他的統治通常標示為從824年的打敗一支加洛林軍隊不久後開始。他於840年起身叛變哥多華埃米爾國直到他於將近十年後去世,這段事蹟是他被史學者所首次紀錄到的歷史。被記錄為國家的建立者,最早在10世紀,他只被用他的綽號「阿里斯塔」作為稱呼,Lacarra 同時源自巴斯克語的Aritza(Haritza或Aiza,字面上是「橡樹」,意思是有彈性的)或是拉丁語的Aresta(意思是重要的)。.
查看 阿方索二世 (阿斯圖里亞斯)和伊尼哥·阿里斯塔 (潘普洛納)
弗鲁埃拉一世
弗鲁埃拉一世(或稱弗洛伊拉一世)(Fruela I、Froila I,),被稱為殘酷的,從757年到去世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最後死於暗殺。他是阿方索一世的長子並且繼任自他的父親。 他鎮壓了一場巴斯克人的暴亂,並從中擄獲貴族姆妮亞(又稱姆妮娜),隨後與她結婚。或因為他們緊密的關係,一場普通的聯姻使他們兩方家族重新修好,阿斯圖里亞斯官方的解釋是對獨立的巴斯克公爵的外交勝利;更或者,為了減少一群阿拉維塞巴斯克(Alavese Basques)派系的脫離,而冒著他們叛逃到位於埃布羅谷(Ebro valley)的卡希家族的風險,以他的表親姆妮亞為獎勵,因此兩家族更需要進行合作。目前並不清楚是否這樁婚姻促成阿拉瓦(Alava)或其他巴斯克地區成為帶給阿斯圖里亞斯的嫁妝,然而阿斯圖里亞斯及潘普洛納(Pamplona)家族在之後數個世紀的時間拉鋸爭奪這塊區域,兩邊的邊界是不斷推移的,該區域原本有較多的巴斯克色彩,直到後期他們的貴族與卡斯提爾(Castilla)王國聯姻,最後歸於希梅尼斯王朝。她是弗鲁埃拉最終的繼承人阿方索的母親。根據傳說,她也是希梅娜(Jimena)的母親,即傳奇浪漫英雄貝爾納多·德·卡皮歐的外祖母。 在他的統治期間,奧維耶多城市建成,在761年11月25日,馬希莫(Máximo)修道院長跟他的叔叔弗洛梅斯塔諾(Fromestano)建立一個榮耀聖文森的教堂。在弗鲁埃拉的統治之下,教會與國王延續著自他父親—阿方索「天主教徒」統治期間的良好關係。 弗鲁埃拉的統治最後沒能得到善終。由於過去暗殺他的弟弟比梅拉諾(Vimerano,實際上為暱稱)及造成貴族們的不安,他任命比梅拉諾的兒子貝爾穆多為繼承人。不幸地一個反對他的陰謀形成,最終弗鲁埃拉在他的首都坎加斯德奧尼斯被暗殺,並且他的堂弟奧雷利歐被推為下一任國王。 弗鲁埃拉及他的妻子姆妮亞葬於奧維耶多大教堂。.
佩雷斯王朝
佩雷斯王朝(Pérez Dynasty),又稱阿方索家族(Beni Alfons 或 Banu Alfonso,源自,羅馬化:Banu Iḍfunš,意思是阿方索的子孫),是統治阿斯圖里亞斯、加利西亞及莱昂的君王家族,從740年開始源自坎塔布里亞的佩德羅的兒子天主教徒阿方索。在下一個世紀,統治權在阿方索跟他的兄弟弗魯埃拉(Fruela)兩人的後裔之間輪流轉換。隨著一個世紀後阿方索二世去世,一個較年輕的家族分支取得了王權,以拉米羅一世為開頭。在大部分的10世紀內,內鬨鬥爭造成家族不同的分支之間統治權的分裂以及繼承困難,984年贝尔穆多二世的繼承,紛亂才得以終止。王朝的統治終結於1037年贝尔穆多三世的潰敗與身亡,王位透過他的姊妹傳給雷昂與卡斯提爾的斐迪南一世。 在他們的統治下,阿斯圖-雷昂人的王國從一個山中領土破碎的小國走向西斯班尼亞主導的政治實體之一,惟最後被納瓦拉的桑喬家族(Banu Sancho,希梅尼斯王朝)蠶食及征服。大多數學者認為塞阿伯爵(Counts of Cea)以及因此納瓦拉的希梅娜·費爾南德斯王后能夠代表王朝終結之後的家族年輕分支。部分推論認為11世紀的加西亞·奧多涅斯伯爵為王朝的後裔。 Category:中世紀西班牙.
內波西亞諾
內波西亞諾,(Nepociano,Nepotian或Nepocian,源自Nepotianus,)是一位西哥德裔的伯爵,842年被推選繼任阿方索二世成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後世的史料描述他是阿方索的妹夫,但從時間順序來說這是不合理的,更不用說沒有證據證明他有一個妹妹了。最早的史書簡單的稱呼他為阿方索的男性親屬。同樣地他有時被辨認為一個出現在希羅國王的奏章中擁有此姓名的人物,但無從得知是否與9世紀圖謀王位的同名人物為同一人。 他持有王位的時間並不長。在同一年另一位阿方索的男性親屬,拉米羅,在納爾塞阿河河畔發生的科爾內亞納橋戰役打敗內波西亞諾,並且因此成為國王拉米羅一世。之後拉米羅廢止了貴族推選產生國王的制度。.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盧托斯戰役
盧托斯戰役(Batalla de Lutos)發生於794年,當時哥多華的埃米爾希沙姆一世派出軍隊入侵對付阿斯圖里亞斯王國,軍隊由阿卜杜·卡里姆·伊本·阿卜杜·瓦利德·伊本·穆蓋特、阿卜杜·馬利克·伊本·阿卜杜·瓦利德·伊本·穆蓋特兩兄弟指揮。.
馬烏雷加托 (阿斯圖里亞斯)
篡位者馬烏雷加托(Mauregato,)是783年到788或789年在位的阿斯圖里亞斯國王。他是阿方索一世的一名私生子,母親可能是一位摩爾人奴隸。在他的姊夫希羅(他同父異母的姐姐阿朵辛達的丈夫)去世時他篡奪了王位。貴族群在阿朵辛達的堅持下已經推舉阿方索二世為下任國王,然而馬烏雷加托組織了一支強大的支持者軍隊並且強制將阿方索驅逐至阿拉瓦。 關於他的統治細節至今一無所知。托雷多總主教埃利潘杜斯以及列巴那的貝阿圖斯對嗣子說展開激烈的爭辯,甚至引起查理曼的介入。馬烏雷加托也驅回一支入侵的穆斯林軍隊。 在他的統治期間,一首致聖雅各的讚美詩以提到國王名字的離合詩形式做成。這被認為是暗示聖人安葬在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傳說。 Category:阿斯圖里亞斯君主 Category:阿斯圖里亞斯歷史 Category:佩雷斯王朝 Category:8世紀歐洲統治者.
查看 阿方索二世 (阿斯圖里亞斯)和馬烏雷加托 (阿斯圖里亞斯)
貝爾穆多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
貝爾穆多一世 (Bermudo I,又稱Vermudo或Veremund,),暱稱為執事或是僧侶,788或789年起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直到他791年遜位。他是弗魯埃拉(阿方索一世的弟弟)的一位兒子,並且為奧雷利歐的弟弟。他統治的自然結束為阿斯圖里亞斯-阿拉伯關係迎來新的階段。 貝爾穆多為官方宮廷大臣(王宮的貴族)推舉出來取代馬烏雷加托的,馬烏雷加托於788年自然去世。自從馬烏雷加托於783年帶者地方支援,在一場政變後取得王位,而之後貝爾穆多進行繼位時沒有發生意外,可能表示馬烏雷加托已經改變大臣貴族的地位,並且因此貝爾穆多被推薦為候選人,如同馬烏雷加托,為了防止阿方索二世(弗鲁埃拉一世的兒子及繼承人)的成功繼位。雖然阿方索三世史書的兩個現存版本皆將貝爾穆多寫作他在位時離去成為一名執事,這個事實更加強了他的推選是為了堅決反對阿方索的意圖。 不論如何,他的統治並不長久。他必須對抗一支入侵阿拉瓦以及加利西亞的阿拉伯-柏柏敵軍,而在791年的布比亞河戰役(可能位於今日的比爾索)遭到擊敗。雖然最接近的基督教資料並沒有提到他對手的姓名,但這場戰役可以視為790年代一系列對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具有侵略性的戰役的首場主要戰爭。布比亞的穆斯林指揮官在伊本·艾西爾的著作中名叫優素福·伊本·布赫特,而戰爭同樣地被馬蓋里記錄下來。貝爾穆多在吃敗仗後宣布退位,雖然是他自願的(阿方索三世史書中描述,因為他是一位執事,或是想起自己是一位執事)還是被逼迫的目前無從得知。從歷史上來看,在西哥德人統治下的西班牙,一個被證明軍事實力不充足的國王,通常會被強迫退位。即使如此,他被認為是在他的年代中很慷慨及傑出的男子,阿爾貝達史書使用「仁慈與虔誠」描述他。 貝爾穆多的王位由阿方索二世繼承,他還留有一名兒子,日後登上王位成為拉米羅一世(母親姓氏不明)。據說在他退位後活了很長的一段時日,或許是因為做為一名僧侶,以及與他的繼任者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查看 阿方索二世 (阿斯圖里亞斯)和貝爾穆多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
阿貝達戰役 (851年)
一次阿貝達戰役發生於851年的阿貝達附近,交戰雙方分別是支持哥多華埃米爾國的穆薩·伊本·穆薩帶領的伊斯蘭軍,以及基督徒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可能的盟友,來自西法蘭克的法蘭克與加斯科涅聯軍,穆薩·伊本·穆薩是卡希家族的首領,也是圖德拉的統治者,他與阿斯圖里亞斯王國之間是長久以來的宿敵。戰爭的攻擊方可能是伊斯蘭軍,也是戰爭最後的勝利方。這場戰役通常會與阿斯圖里亞斯的奧多尼奧一世打壓巴斯克人起事連結在一起,可能也與某位法蘭克與加斯科涅領導者被俘虜有關。過去本戰役曾與蒙特拉圖塞戰役混淆,同樣發生在阿貝達附近,其發生時間則是859或860年。 根據伊本·哈延的記錄,在伊斯蘭曆237年(西元851或852年),也就是伊尼哥·阿里斯塔去世的同一年,穆薩·伊本·穆薩在戰役中擊敗加斯科涅(Glaskiyyun)於阿貝達的城牆下。在戰役的首日穆薩遭受巨大的損失,並且他自身受到35次長矛的攻擊。次日穆薩發動反擊,並且使加斯科涅軍被迫撤退。根據伊本·艾西爾的說法,伊斯蘭軍在851年入侵基督徒的領土,而且在「阿拜達」(Albaida)贏得大勝利,穆薩的名聲很快便傳回了安达卢斯。「阿方索三世史書」記載了穆薩指揮他的軍隊與「法蘭克人與高盧人」對戰,殺敵無數並且四處掃蕩。851年加斯科涅出現在阿貝達可以解釋他們是為了要報穆薩過去攻擊庇里牛斯山北部之仇,自從那時穆薩已與加斯科涅南邊的鄰國潘普洛納王國結盟。 在851年,阿斯圖里亞斯的奧多尼奧一世繼承王位的隔年,他鎮壓了一場他巴斯克臣民的起事。在此行動他的軍隊跨越到了厄波羅河的另一岸,並且根據「阿方索三世史書」的記載,他在「上帝的幫助之下」迫使「迦勒底人」(對穆斯林的狡詐稱呼)潰逃。在此之後,「史書」加述,巴斯克人臣服了。這場與穆斯林的遭遇戰可能與伊本·哈延、伊本·艾西爾記錄的事件相同(年份相同)。可能就在阿貝達的附近,穆薩可能指揮伊斯蘭軍作戰,而奧多尼奧的加斯科涅盟軍,可能就是在此時被召喚來幫助鎮壓巴斯克人(先被穆斯林擊潰)的暴動,此時又再度被奧多尼奧擊潰。在之前阿斯圖里亞斯與加斯科涅可能已有親密連結:奧多尼奧的親戚阿方索二世,曾與加斯科涅的維拉斯科結盟,並且加斯科涅人在數次的起事中可能都曾尋求阿斯圖里亞斯的支援,甚至向阿斯圖里亞斯稱臣,如同一份867年的亞拉岡文件中可能記載的。 「阿方索三世史書」記載,在851年的阿貝達戰役之後,因為戰爭的手段,以及為了背叛,穆薩俘虜了兩位法蘭克的領導人桑喬與艾梅儂, 他將他們關進地牢。桑喬與艾梅儂被抓到的日期沒有記錄,但是桑喬自從855年後就突然從加斯科涅消失,他的姪兒,艾梅儂的兒子亞諾在此時繼承公爵爵位。伊本·艾西爾、伊本·伊德哈里與伊本·赫勒敦有記載在855、856年穆薩發起遠征攻打西班牙邊疆區。反過來說可能桑喬與艾梅儂是在851年的遭遇戰被抓的,因為加斯克涅是當時穆薩的對手,或者是在852年,「王家法蘭克年代史」當中記載的在法蘭克進行援救巴塞隆納(剛被佔領)的期間被抓到。在蒙特拉圖塞,奧多尼奧的士兵在穆薩的營帳中發現來自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贈送的「禮物」,可能就是為了桑喬與艾梅儂而付的贖金,由此可知他們的被捕獲不晚於859年。.
查看 阿方索二世 (阿斯圖里亞斯)和阿貝達戰役 (851年)
阿斯图里亚斯君主列表
這是阿斯圖裡亞斯王國統治者的列表,阿斯圖裡亞斯王國是一個曾經存在於伊比利半岛的王國。為西哥特王国(418—711年)灭亡后在西班牙兴起的第一个基督教君主制国,它的王室是前君主制国——西哥特王国的后裔。在奧多尼奧一世統治時期,阿斯圖裡亞斯王國逐漸轉變為認知中的萊昂王國。910年王國分裂,並且由弗鲁埃拉二世接收阿斯圖裡亞斯。關於之後的國王,見萊昂君主列表及加利西亞君主列表。.
潘科博戰役 (816年)
潘科博戰役(Batalla de Pancorbo)是一場發生於816年的戰役,交戰雙方分別為哥多華埃米爾國哈卡姆一世的摩爾軍與法蘭克王國,摩爾軍的將領是阿卜杜·卡里姆·伊本·阿卜杜·瓦利德·伊本·穆蓋特(Abd al-Karim ibn Abd al-Walid ibn Mugaith),法蘭克軍的將領是加斯科的維拉斯科(Balask al-Yalasqi)。戰役爆發於伊斯蘭軍隊試圖穿越潘科博通道之時。最後結果是伊斯蘭教徒的勝利,並且對巴斯克人起事,而奠定潘普洛納的伊尼哥·阿里斯塔成為當代伊比利半島政治局面的主要角色有正面作用。.
查看 阿方索二世 (阿斯圖里亞斯)和潘科博戰役 (816年)
拉米羅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
拉米羅一世(Ramiro I,約)從842年起為阿斯圖里亞斯國王直到他去世。他是國王貝爾穆多一世的兒子,並且在阿方索二世死後無嗣後,經過一番鬥爭而成為國王。他與倭馬亞的哥多華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二世處於同一個時代。在他動盪的統治時期,史書記述他必須同時抵禦來自維京人及摩爾人的攻擊。許多重要的建設,例如他的休閒用宮殿聖塔瑪莉亞·德納蘭科,是在他的統治期間完成的拉米羅式建築,屬於羅曼式建築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