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阿德萊迪灣大廈

指数 阿德萊迪灣大廈

阿德萊迪灣大廈(Bay Adelaide Centre)是一系列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辦公大樓。第一期西大樓樓高51層,於2009年7月完工。第二期東大樓樓高44層,定於2016年完工。第三期北大樓則在規劃中。 該大樓是20世紀80年代多倫多市中心建設項目系列的最後一個。當時正值經濟繁榮的年代,同區有多座大型商廈(如斯科亞廣場)相繼落成。Markborough和TrizecHahn決定合資在灣街與阿德萊迪街的交界處(即多倫多金融區的心臟地帶)興建一座樓高57層的辦公大樓,成本近10億美元。然而,大樓高度遠遠高於市政府規劃大綱中所容許的上限,並惹來極大爭議。為了換取市政府批准此項目,開發商承諾對新建廉租屋等項目提供8千萬加元資助,並將項目部分土地轉交市政府作興建公園之用(即現時的雲頂花園)。儘管項目往後多年一直沒有成事,該兩項交易條件仍被落實。 項目於1990年動工,卻遇上經濟衰退,多倫多市內的辦公室空置率更上升至20%。發展商遂喊停項目,而儘管投入項目的資金當時已逾5億元,項目仍於1993年被無限期擱置。停工前完成的只得項目的地下停車庫和有數層高的混凝土骨架,為這個被廢棄的項目在多倫多市中心留下憑證,而建築殘骸則被當地人稱為“掩體”或“樹樁”。該停車庫還是有在運作,地面結構則改裝成廣告看板回收一些金錢。 項目往後曾數度露出曙光。TrizecHahn曾於1998年短暫復工,但因經濟再度衰退造而再次停工。2000年再次傳出項目復工的消息,但隔年TrizecHahn以4900萬元將其持有的50%份額出售予布魯克菲爾德公司。該公司接手後曾意圖將大樓高度減低至40或50層,但後來這一年經濟再次惡化,該項目仍沒有進展。 2005年10月,計劃提交給多倫多市物業發展局。官方資金注入後才逐漸上軌道,之後改變建築計畫並獲得LEED綠建築標章,並結合多倫多市地底名為PATH的地下街行人隧道計畫,最終阿德萊迪灣西大樓2009年完工。.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 关系: 新現代主義建築

新現代主義建築

新現代建築是一種從20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的建築風格,最早在1965年有出現的蹤跡。新現代建築透過新的簡約而平民化的設計而對後現代建築的複雜建築結構作出折衷主義的回應。可以說是介於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中間的微小地帶。。 「新現代建築」這個名詞有時亦被用於汎指21世紀後建造的所有建築。 大致上21世紀後建築界设计上有两条发展的主脉络,其中一条是后现代主义建築的探索,另外一条则是对现代主义建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它们基本是并行发展的。第二條路的发展就被称为“新现代主义”,或者“新现代”设计。虽有不少设计師在70年代认为现代主义已经穷途末路,认为国际主义风格充满了与时代和當地文化不适应的成份,因此必须利用各种历史的、装饰的风格进行修正,从而引发了后现代主义运动,但有一些设计師却依然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设计,他们根据新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變化其象征意义,但从总体来说他们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继续升級发展的后代。 这种依然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减少主义方式进行设计的新現代建筑家,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力依然存在。 File:Zuerich Breitensteinstrasse 50.jpg|位於瑞士蘇黎世的新現代主義建築。 File:Headquarter of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in Kaohsiung, Taiwan-2.jpg|台灣中鋼總部 File:Giants - Toronto November 2010.jpg|阿德萊迪灣大廈 File:Knights of Columbus headquarters.jpg|紐哈芬市KofL總部.

查看 阿德萊迪灣大廈和新現代主義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