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阮文祥

指数 阮文祥

阮文祥(,),越南阮朝官員,他在嗣德帝死後擔任輔政大臣,在1883年至1884年期間曾先後廢立了三位皇帝:育德帝、協和帝和建福帝。他也是1885年反法勤王運動的領袖之一。.

50 关系: 協和帝同慶帝安陵 (阮朝)尊室說亨利·羅塞爾·德·可爾西建福帝張氏慎北圻遠征北圻變故刘永福嗣德帝呂春葳咸宜帝勤王運動第一次順化條約第二次順化條約第二次西貢條約馬里·儒勒·杜白蕾越南服飾越南文化越服黎峻黑旗軍范氏姮范慎遹阮增阭阮姓阮善述阮福寶巑阮福寶嵰阮福寶𡾊阮福綿寊阮福綿𡩀阮福綿𡪠阮福洪健阮福洪休阮福洪依阮福洪傳阮福洪肥阮露澤阮氏香阮有度育德帝肇豐縣陳廷肅陳踐誠武氏諧潘廷逢文绅运动攝政

協和帝

協和帝(;),本名阮福洪佚(),在位期间名阮福昇()。阮朝第6任皇帝,年號協和,但未正式改元。.

新!!: 阮文祥和協和帝 · 查看更多 »

同慶帝

同慶帝(,),即阮景宗(),名阮福昪(),越南阮朝第9任皇帝,1885年—1889年在位。年號同慶。.

新!!: 阮文祥和同慶帝 · 查看更多 »

安陵 (阮朝)

安陵(),俗稱育德陵(),是越南阮朝第五代皇帝育德帝的陵墓,也是其皇后、成泰帝和維新帝合葬之陵墓。位於承天順化省順化市安舊坊,距離順化京城不及2公里。分為左右兩部分的寢域和陵域,特別的是沒有碑亭和石像。 育德帝是嗣德帝的養子。1883年,嗣德帝病逝,育德帝繼位。繼位三天之後,被權臣阮文祥、尊室說廢黜,同皇妃、子女一起被囚禁。翌年,他被活活餓死,屍體被草草埋葬在祥光寺的一堵牆下。 1889年,育德帝之子阮福寶嶙被法國殖民政府釋放,繼位為成泰帝。成泰帝在距離祥光寺200米處建立安陵,將育德帝的遺骸遷葬於此。成泰帝將祥光寺改名為金光寺,手書「勅賜金光寺」之匾額,懸掛於寺前。 1906年,成泰帝的生母慈明皇太后潘氏調逝世後,也被葬入安陵。 1907年,成泰帝與其子維新帝因圖謀反抗法國殖民政府,被流放到留尼汪島。1945年,成泰帝獲准返回越南,但被囚禁在西貢(今胡志明市)。1954年逝世之後,成泰帝被葬入安陵。 1987年,維新帝的遺骸自美國遷葬入安陵。 2008年,成泰帝的第十九子阮福永球去世,也安葬于此。.

新!!: 阮文祥和安陵 (阮朝) · 查看更多 »

尊室說

尊室說(;),字博英(),越南阮朝的一位政治人物。曾經在嗣德帝死後與阮文祥同時執掌朝政,並且於1885年發起勤王運動。.

新!!: 阮文祥和尊室說 · 查看更多 »

亨利·羅塞爾·德·可爾西

菲利普-馬里-亨利·羅塞爾·德·可爾西伯爵(Philippe Mari, Henri Roussel, comte de Courcy,),《大南实录》正编第五纪译作姑𠚢赀,第六纪译作姑赀,法国军人、殖民官员,同庆帝表封为保护郡王。 可尔西出生在卢瓦雷省的奥尔良,其父是一个子爵。后加入法国海军,曾先后前往意大利、墨西哥等地,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后升为海军中将。 1885年6月,因中法战争中法国在北圻失利,可尔西率军来到北圻,接替波里也,担任北圻军民事务统督。6月9日,法国与中国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正式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7月1日,可尔西率领500名法国士兵来到顺化,要求阮文祥、尊室说前来见面,并要求率兵自顺化皇城正门进入册封咸宜帝。这激怒了尊室说及不少越南大臣,7月4日,尊室说起兵攻击法国的钦使府,但翌日即被可尔西击败。尊室说挟持咸宜帝出逃广治省,发起勤王运动,号召各地越南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 可尔西的行为使法国在越南的地位遭到动摇,受到法国议会的非议。总理亨利·布里松被迫提议增加对在越法军的开支,但遭议会否决,布里松引咎辞职。夏尔·德·弗雷西内当选总理后,于1886年1月撤去可尔西之职并将其召回国,由保罗·伯尔(Paul Bert)代之。翌年,病逝于巴黎。 Category:普法战争人物 Category:中法战争人物 Category:阮朝郡王.

新!!: 阮文祥和亨利·羅塞爾·德·可爾西 · 查看更多 »

建福帝

建福帝(;),即阮簡宗(),名阮福昊(),越南阮朝第7任皇帝,1884年至1885年間在位。年號建福。.

新!!: 阮文祥和建福帝 · 查看更多 »

張氏慎

張氏慎(;),越南阮朝紹治帝阮福暶的后妃。 張氏慎祖籍清化省宋山縣,父親是衞尉張文銘,母親是武氏宗,嘉隆十六年正月初一日(1817年2月16日)出生。明命十六年(1835年)成為皇長子長慶公府妾《阮福族世譜》,順化出版社,1995年,282頁。。紹治元年(1841年),成為紹治帝的宮嬪。紹治三年(1843年),定後宮位階,張氏慎被封為四階徽嬪。紹治六年(1846年),晉封為三階瑞嬪()。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尊室說和阮文祥廢殺育德帝,立紹治帝季子朗國公阮福洪佚為帝,尊朗國公生母張氏慎為皇太妃,尊張氏慎生日為千春節。四個月後,朗國公被廢,張氏慎被剝奪皇太妃尊號,復為瑞嬪。.

新!!: 阮文祥和張氏慎 · 查看更多 »

北圻遠征

北圻遠征(Expédition du Tonkin;),又稱北圻戰役、東京戰役,是1883年6月至1886年4月期間法國與越南阮朝、中國清朝以及黑旗軍在北圻(今越南北部)發生的一系列戰事的統稱。最終法國勝利,並在北圻建立保護地。 北圻遠征引起的效應錯綜複雜,不僅是1884年中法戰爭的導火索,也是導致1885年越南勤王運動的原因之一。這迫使法國調集了大量士兵組成北圻遠征隊,分乘兵船開往紅河三角洲。雖然法國官方宣稱該戰爭在1886年4月結束,遠征隊人數也被大幅削減,但直到1896年北圻才真正獲得安定。.

新!!: 阮文祥和北圻遠征 · 查看更多 »

北圻變故

北圻變故()指的是1873年法國進攻北圻(越南北部)的事件。 1864年,法國通過南圻遠征,佔領了南圻(越南南部)。法國希望以南圻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因此在1866年,法屬交趾支那總督皮埃爾·德·拉·格朗迪埃爾(Pierre de la Grandière)派遣拉格雷(Doudard de Lagrée)中校和安鄴大尉逆湄公河而上,尋找去中國的水路,但失敗而回。而就在此時,一位名叫讓·迪皮伊(Jean Dupuis,越南史料稱之為涂普義)的法國人從中國歸來,告訴總督府說北圻有不少江河去中國雲南比較便利,因此總督府以前往雲南販賣武器為由,派遣米樂、德·亞爾荷(d'Arhaud)前去北圻,同時與駐守河內的欽差大臣黎峻討論通商之事。黎峻以未得到朝廷命令為由一再拖延。 迪皮伊不僅向中國的雲南總督出售武器,還參與了走私食鹽的生意,當時這在越南是違法的。嗣德帝得知後,派兵部右參知潘廷評為欽差大臣,前往河內,命令阮知方向迪皮伊交涉。迪皮伊援引1862年西貢條約的內容,聲稱已得到中國方面的許可,無需請求越南方面的許可,怒而離席。嗣德帝命黎峻、阮文祥前往西貢,要求總督府懲治迪皮伊。總督馬里·儒勒·杜白蕾(Marie Jules Dupré,越南稱作「游悲黎」)少將決定佔據北圻,派遣安鄴大尉率170名士兵前往河內,聲稱要處理迪皮伊事件。 安鄴大尉率軍來到河內城下,僅帶數名士兵進入城中,同阮知方會面。安鄴不僅沒有談及迪皮伊事件,反而提出圍剿北圻的匪幫並要求開放紅河各口岸通商。阮知方拒絕了這些要求。但安鄴出城之後,單方面地宣佈開放紅河口岸。越南官員們十分不滿,阻撓通商。於是安鄴決定用武力保障通商。 1873年10月15日,安鄴率法國士兵攻打河內,用大炮攻擊城牆。河內很快便陷落,守城的阮林陣亡,阮知方重傷。阮知方與潘廷評都被俘。阮知方拒絕接受治療,絕食而死。安鄴派法國士兵攻破寧平、南定、海陽等地,越南官軍望風而潰。 嗣德帝得知安鄴大尉攻佔河內,派陳廷肅、阮仲合、張嘉會去河內求和,又派黃繼炎前去北圻防禦。同時派黎峻、阮文祥出使西貢,向法屬交趾支那總督府提出交涉。安鄴仍然拒絕退兵。黃繼炎聯合黑旗軍的劉永福,進攻河內。安鄴在紙橋被黑旗軍伏擊身亡。 1874年,法國代表保罗-路易-费利克斯·菲拉斯特(Paul-Louis-Félix Philastre,越南史料稱之為「霍道生」)與越南代表黎峻在西貢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迫使越南將安江省、河仙省、永隆省割讓給了法國。在越南的傳教行為得到允許。歸仁、海防等地被開闢為通商口岸。.

新!!: 阮文祥和北圻變故 · 查看更多 »

刘永福

刘永福(),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客家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朝軍事人物,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 劉永福最初是太平軍的將領,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盤踞中越邊境。後受越南阮朝招安,並獲封官職,參與越南抗法運動,成為中法戰爭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成為清勇將領。1894年調赴台灣協防。1895年5月25日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后,劉永福不願意投降,便拥立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同年6月在台南自立为大总统。乙未戰爭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中国大陆。.

新!!: 阮文祥和刘永福 · 查看更多 »

嗣德帝

嗣德帝(,),即阮翼宗(),名阮福時()。越南阮朝第4任皇帝,1847年—1883年在位。年號嗣德。 原名阮福洪任(),是宪祖绍治帝阮福暶的儿子,1847年,嗣德帝18歲即位,强化了对天主教的镇压政策,拒絕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来使交涉。1859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并占领嘉定省、边和省、定祥省、永隆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約(第一次西贡条約),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 就在越南瀕臨亡國危機之時,曾經遊歷西方國家的阮長祚於1866年向嗣德帝上書,建議開放門戶、在外交上走親西方路線並且進行一系列內政、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嗣德帝徵詢群臣的意見,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因此最終沒有採納阮長祚的意見。 嗣德帝在位期間,北圻山賊橫行。嗣德帝招安了劉永福的黑旗軍,並在清朝的協助下逐漸平定了山賊。1873年,法國攻入河內,嗣德帝邀请刘永福的黑旗軍对抗法国。1882年,因貿易糾紛法國再次入侵北圻。清朝出兵干涉,导致了次年中法战争爆发。就在戰爭發生期間,嗣德帝於1883年7月17日驾崩。 嗣德帝沒有兒子,收養了三個養子:瑞國公膺禛(即育德帝)、堅江郡公膺禟(同慶帝)和膺祜(建福帝)。嗣德帝逝世後他們都年幼,朝政完全由阮文祥、尊室說等權臣把持。在這些權臣和法國人的作用下,嗣德帝死后短短两年之间,其侄育德帝阮福膺禛、其弟協和帝阮福昇、其侄建福帝阮福昊、咸宜帝阮福明、同庆帝阮福昪相继即位,阮朝处于混乱之中。中法战争后,越南最终成为法国的保護国。 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在位期間曾編寫《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間編纂完成的。.

新!!: 阮文祥和嗣德帝 · 查看更多 »

呂春葳

呂春葳(,),越南阮朝官員。.

新!!: 阮文祥和呂春葳 · 查看更多 »

咸宜帝

咸宜帝(;),在位期间名阮福明(),為阮朝第8任皇帝,1884年至1885年間在位。年號咸宜。原名「膺」,被廢後改為「膺」。同慶帝即位後,阮朝準備待咸宜帝投降後以其為郡公,承繼堅太王祀,故阮朝官方提及咸宜帝時多稱「郡公膺」。.

新!!: 阮文祥和咸宜帝 · 查看更多 »

勤王運動

勤王運動()是指1885年至1896年間由越南爱国士紳领导的反法武装斗争。勤王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為阮文祥和尊室說等人,1885年7月4日開始。.

新!!: 阮文祥和勤王運動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順化條約

《第一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3)),又稱《癸未和約》(Hòa ước Quý Mùi, 1883),指的是1883年8月25日越南阮朝與法國在順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次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1881年,法國商人從越南前往中國雲南邊境貿易的時候,遭到山賊的阻撓。翌年,法國便以此為由出兵北圻,佔領了河內。越南嗣德帝邀請黑旗軍抗擊法國,並向中國清朝求救。清廷僅派遣廣西兵前往救援。法軍在北圻遭到越軍、清軍、黑旗軍的圍攻,戰爭陷入僵局。1883年,法國決定攻打越南首都順化來扭轉戰局。8月18日,孤拔率七艘軍艦自北圻來到順化河口,炮擊順安屯;兩天之後,法軍攻佔順安屯,佔據了香江入海口,兵臨順化城下,要求與阮朝政府談判。 此時嗣德帝病逝,刑部尚書阮文祥、兵部尚書尊室說專權。協和帝對阮文祥和尊室說甚為不滿,朝廷陷入混亂之中。阮朝對法軍的到來甚為懼怕。阮文祥帶著法籍主教 加斯帕爾(Monsignor Gaspar)來到法軍陣營,請求停戰兩天,以進行談判。 法方全權代表弗朗西斯·儒勒·何羅芒(François-Jules Harmand)隨後來到順化,向越南朝廷下達蠻不講理的最後通牒,其語氣仿佛修昔底德《戰爭志》中的彌羅斯對話一般。越南皇帝和大臣們根本沒有機會對條約的內容進行討論,也無法對法方進行談判。 8月25日(陰曆七月廿三),越方代表協辦大學士陳廷肅、吏部尚書阮仲合,同法方代表何羅芒、路易·歐仁·德·尚波(Louis Eugène Palasne de Champeaux,越南譯作「參哺」),在順化皇城簽訂和約。.

新!!: 阮文祥和第一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順化條約

《第二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4)),又稱《甲申和約》(),指的是1884年6月6日法國駐华公使巴德諾同越南朝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83年,法国与越南阮朝在越南順化簽訂了《第一次順化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次年(1884年),巴德諾來到順化,定立新的條約。這個條約是《第一次順化條約》的修訂版,共19款,大體內容與之前的條約相同。不過將平順省劃歸南圻,將橫山以北的河靜、乂安、清化三省劃歸北圻。同時,越南不再承認中国(清朝)為宗主國,並將清朝頒賜的越南國王金印熔毀。1885年,法國同清政府簽訂了《中法新約》,中国承认了法国与越南签订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和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新!!: 阮文祥和第二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西貢條約

《第二次西貢條約》(Traité de Saigon (1874)),又稱《甲戌和約》()或《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是1874年越南阮朝和法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73年,法國人讓·迪皮伊(Jean Dupuis)在中越邊境從事走私,與越南發生衝突。安鄴大尉奉南圻統督馬里·儒勒·杜白蕾(Marie Jules Dupré,越南稱作「游悲黎」)之命,率領法軍前往北圻處理此事。安鄴未經許可便攻破了河內,逮捕了阮知方,史稱北圻變故。不久後法軍在北圻遭到越南軍隊和黑旗軍的襲擊,安鄴陣亡。 杜白蕾得知後,派遣南圻民政視察專員保罗-路易-费利克斯·菲拉斯特(Paul-Louis-Félix Philastre,越南史料稱之為「霍道生」)前往北圻交涉。越南官員阮文祥負責同法國談判,並將安鄴之死的責任推在黑旗軍身上。 為了讓法國歸還河內,越南政府派遣黎峻、阮文祥前往西貢談判,並於1874年3月15日與杜白蕾少將簽訂和約。.

新!!: 阮文祥和第二次西貢條約 · 查看更多 »

馬里·儒勒·杜白蕾

马里·儒勒·杜白蕾(Marie Jules Dupré,),越南史料称之为游悲黎,法国军人、殖民官员。 杜白蕾出生在留尼汪岛。1831年毕业于法国海军学院(École navale)。后来加入法国海军。1867年,升为海军少将。 1871年,杜白蕾接替Alphonse Jean Claude René Théodore出任南圻统督。他致书殖民地部,要求攻打北圻。他认为北圻之地与中国西南接壤,只有占领该地区,才能巩固法国在远东的统治。但普法战争刚结束,法国政府不想滋生事端,便拒绝了他的请求。 1873年,杜白蕾得知法国商人涂普义在北圻与越南阮朝朝廷发生贸易纠纷,便向法国政府请求攻打北圻,自己愿意承当责任。杜白蕾派安邺大尉率领170人前往北圻,声称要处理纠纷。然而,安邺突袭并占领河内,将大臣阮知方扣押,又攻占了周边数座城池,是为北圻变故。消息传至南圻,为避免受法国政府追究责任,杜白蕾派霍道生去顺化谈判。当时安邺被黑旗军突袭击毙,法国谈判筹码丧失。1874年3月,越南大臣黎峻、阮文祥来到南圻,与杜白蕾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割让南圻六省给法国,法国则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不必向任何国家臣服。 《第二次西贡条约》正式签订后,杜白蕾去职返回法国,其职务由儒勒·弗朗索瓦·埃米尔·克朗茨海军少将(Jules François Émile Krantz,越譯「哥𪘵」)取代。 D Category:法属印度支那.

新!!: 阮文祥和馬里·儒勒·杜白蕾 · 查看更多 »

越南服飾

越南服飾()指的是越南民族(以京族為主體)的服飾。歷史上越南的服飾種類較多,包括現在廣為人知的奧黛、四身襖等民間日常服裝,亦有近代前常作為正式服裝的越服等。 在越南古代,服饰被视为最重要的社会地位的标记之一,并制定有严格的服装规定(:en:Dress code/:ja:服装規定)。.

新!!: 阮文祥和越南服飾 · 查看更多 »

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通常指的是由起源于越南北部的京族所創造的文化。越南文化是亞太地區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與其他同樣位于中南半島的國家所不同的是,越南由于在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很大的影響,其文化特征與東亞民族非常接近,是東亞文化圈的一部分。而其他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老撾、泰國)則更多的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新!!: 阮文祥和越南文化 · 查看更多 »

越服

越服(Việt Phục),指的是越南民族近代以前所穿著的、越南歷代朝廷所認可的正統服飾。阮朝以前,越南人的服飾多為越服,阮朝建立以后,民間尤其是南部服飾由于受到來自中國清朝服飾的影響,逐漸出現了奧黛式樣的服裝,而皇族、官員、貴族、文人等社會中上層仍多穿著越服,尤其是在如節慶、科舉等正式場合。 在越南古代,服饰被视为最重要的社会地位的标记之一,并對越服制定有严格的服装规定。历史上,只有皇帝能穿着黄色的服裝,臣子可以穿着红色、紫色的服裝。不同等级和官职的朝廷官员的官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出席庆典或仪式时被要求穿著。由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的规定有所不同,越南历代官服的形制也有些许差异。.

新!!: 阮文祥和越服 · 查看更多 »

黎峻

黎峻(;),字叔嵩(),號蓮湖(),部分資料又作“黎俊”,越南阮朝官員。.

新!!: 阮文祥和黎峻 · 查看更多 »

黑旗軍

黑旗軍,是19世纪末的以钦州人刘永福为首的一支民间地方武装,其人數大約為三千人左右。該軍隊以北斗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

新!!: 阮文祥和黑旗軍 · 查看更多 »

范氏姮

范氏姮(;),又名范氏嫦()和范氏浩(),德國公范登興之女,阮朝紹治帝的皇后,嗣德帝生母。.

新!!: 阮文祥和范氏姮 · 查看更多 »

范慎遹

范慎遹(;),字觀成,號望山,越南阮朝時期官員、史學家。 范慎遹是寧平安謨縣人。九歲時,就師從於武范啓學習儒學。21歲時,又拜黃甲范文誼為師。 1850年,范慎遹中舉人,但未能通過會試。不過嗣德帝卻任命他出來當官,成為端雄縣的儒學教師。在此期間,編成《興化記略》,於1856年完成。 1857年,擔任桂陽(今諒山省桂武縣)知州。1873年,因法國侵略北圻,他前往河內交涉,擢河內巡撫。 1876年,調任吏部參知。1878年,進入機密院,成為皇子育德堂和正蒙堂的老師。他還負責監督國子監,並參與國史館修史,編纂《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1882年,法國再次侵略北圻,范慎遹奉嗣德帝之命,秘密出使清朝求救。1884年,范慎遹與阮文祥、尊室𤄫三人,作為阮朝的全權使者,出使西貢,與法國殖民政府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歸國後,擔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工部左參知。 在《第二次順化條約》簽訂之後,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85年,尊室說率軍突襲中圻欽使府,戰敗,挾持咸宜帝逃往廣治省山中,建立新所城。咸宜帝發出《勤王詔》,號召越南人起義,對抗法國的統治。7月29日,范慎遹欲跨海向北圻逃去,欲響應勤王運動,但被法國殖民政府逮捕,罷免一切官職,流放崑崙島監獄,後來與阮文祥、尊室訂一起被判流放塔希提島。10月23日,在旅途的第六天,范慎遹因糖尿病,死於馬來半島附近。他的屍體被法國水手投入海中。 河內市和寧平市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以紀念他忠於阮朝皇室、反抗法國統治的事蹟。越南設有范慎遹史學獎,以紀念其在史學上的貢獻。 Category:越南國子監官員 Category:阮朝戶部尚書‎ Category:越南歷史學家 Category:阮朝協辦大學士 Category:寧平省人 D Category:阮朝吏部參知 Category:阮朝工部參知 Category:嗣德三年庚戌科南定場舉人.

新!!: 阮文祥和范慎遹 · 查看更多 »

阮增阭

阮增阭(;),字子高(),越南阮朝官員。.

新!!: 阮文祥和阮增阭 · 查看更多 »

阮姓

阮姓,是中國大陆、香港、台灣和越南的姓氏之一,是越南全國最大的姓氏,約佔總人口的38.4%。在越南語裡,阮的國語字拼寫為「Nguyễn」。.

新!!: 阮文祥和阮姓 · 查看更多 »

阮善述

阮善述(;),《國朝鄉科錄》“阮德述”,字孟孝(),越南阮朝官員。勤王運動中領導人之一,人稱贊述()。.

新!!: 阮文祥和阮善述 · 查看更多 »

阮福寶巑

阮福寶巑(;),初名阮福寶𡶲(),又名阮福寶(山善)(),後改今名,越南阮朝育德帝第九子,生母慈明惠皇后潘氏調。.

新!!: 阮文祥和阮福寶巑 · 查看更多 »

阮福寶嵰

阮福寶嵰(;),又名阮福寶(山廉)(),越南阮朝育德帝第十子,生母阮文氏詣。.

新!!: 阮文祥和阮福寶嵰 · 查看更多 »

阮福寶𡾊

阮福寶𡾊(;),越南阮朝育德帝第十一子,生母阮文氏詣。.

新!!: 阮文祥和阮福寶𡾊 · 查看更多 »

阮福綿寊

阮福绵寊(;),初名阮福书(),字坤章(),又字季仲(),號靜圃(),又號葦野(),越南阮朝宗室、诗人,明命帝第11子,生母是婕妤黎氏愛。.

新!!: 阮文祥和阮福綿寊 · 查看更多 »

阮福綿𡩀

阮福綿𡩀(,),字君公(),號約亭()。明命帝第66子,生母才人陈氏清。.

新!!: 阮文祥和阮福綿𡩀 · 查看更多 »

阮福綿𡪠

阮福綿𡪠(,《阮福族世譜》,順化出版社,1995年,305-306頁。),越南阮朝明命帝第四十二子,生母才人阮氏姓。 明命九年九月十九日(1828年10月27日),阮福綿𡪠在順化皇城出生。紹治六年(1846年)三月,受封海寧郡公()。嗣德三十六年(1883年)秋,協和帝即位,阮福綿𡪠成為協和帝親信。四個月後,尊室說和阮文祥廢黜協和帝,另立建福帝。阮福綿𡪠害怕遭遇禍事,和綏理王阮福綿寊等人前往順安汛尋求法國人庇護。但法國人隨後將他們一行人送回順化,交給阮朝朝廷處置。阮福綿𡪠被降為畿外侯,送往平定省安置。同慶乙酉年(1885年),同慶帝即位,准許他返回京城,不久又恢復郡公原爵。成泰八年(1896年),晉封海國公()。同年三月初四日(1896年4月16日),阮福綿𡪠去世,壽六十九歲,賜諡恭睦。葬於承天府香水縣居正總月瓢社。 阮福綿性格豪放,不喜拘束,喜歡鬥雞打獵。每次清朝商船進港,他都要花大價錢購買新鮮事物,遇到同好又轉手贈人。.

新!!: 阮文祥和阮福綿𡪠 · 查看更多 »

阮福洪健

阮福洪健(,),越南阮朝绍治帝第十子,生母良妃武氏媛,嘉兴王阮福洪休同母弟。.

新!!: 阮文祥和阮福洪健 · 查看更多 »

阮福洪休

阮福洪休(,),又名阮福洪佺(),越南阮朝绍治帝第八子,生母良妃武氏媛,安福郡王阮福洪健同母兄。.

新!!: 阮文祥和阮福洪休 · 查看更多 »

阮福洪依

阮福洪依(;),字君博《大南實錄》正編列傳二集 卷八 瑞太王阮福洪依傳,越南阮朝宗室,绍治帝第四子,生母淑妃阮氏川。.

新!!: 阮文祥和阮福洪依 · 查看更多 »

阮福洪傳

阮福洪傳(,),越南阮朝绍治帝第十二子,生母柔嬪阮文氏嫣。.

新!!: 阮文祥和阮福洪傳 · 查看更多 »

阮福洪肥

阮福洪肥(;),字士勝(),越南阮朝從善王阮福綿審第三子,襲封從善縣公,追贈從善郡公。.

新!!: 阮文祥和阮福洪肥 · 查看更多 »

阮露澤

阮露澤(;),原名阮河洇(),號琦庵(),越南文學家、維新人士。.

新!!: 阮文祥和阮露澤 · 查看更多 »

阮氏香

阮氏香(;),又名阮氏月(),是越南阮朝嗣德帝的一個妃嬪,建福帝的養母。.

新!!: 阮文祥和阮氏香 · 查看更多 »

阮有度

阮有度(;),字希裴(),號宋溪(),越南阮朝大臣。同慶帝皇后阮氏嫻、成泰帝玄妃阮氏娥之父。.

新!!: 阮文祥和阮有度 · 查看更多 »

育德帝

育德帝(;),即阮恭宗(),名阮福膺禛(),越南阮朝第5任皇帝。1883年時曾短暫地在位三天。.

新!!: 阮文祥和育德帝 · 查看更多 »

肇豐縣

肇豐县(),是越南广治省下辖的一个县。肇豐縣總面积為354.9平方千米,2003年總人口為107,200人。位於处于石捍江(Sông Thạch Hãn)流域的下游,有统一铁路、1号国道等经过。.

新!!: 阮文祥和肇豐縣 · 查看更多 »

陳廷肅

陳廷肅(,),字仲恭(),越南阮朝官員。.

新!!: 阮文祥和陳廷肅 · 查看更多 »

陳踐誠

践诚(;),本名陳養鈍(),字時敏(),號遜齋(),本以字行,名陳時敏,後避嗣德帝諱,改名陳敏,嗣德帝賜名踐誠據《明鄉陳氏正譜》:「公諱養鈍,字時敏,號遜齋,欽奉御賜名踐誠。」(參見陳元爍、陳荊和《承天明鄉社陳氏正譜》,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83頁。)《大南實錄》亦載:「陳踐誠初名養鈍,字(雙行夾注:左從日右從寺)敏,以字行,號遜齋,後避國諱,改敏,奉御賜今名。」(參見《大南實錄·大南列傳正編第二集·諸臣列傳·陳踐誠傳》,茲參考許文堂、謝奇懿編《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匯編》,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520頁。),越南阮朝政治人物,明鄉人。.

新!!: 阮文祥和陳踐誠 · 查看更多 »

武氏諧

武氏諧《阮福族世譜》,順化出版社,1995年,346頁。(;),又名武氏緣(),麗國公武春謹之女,阮朝嗣德帝的皇后。.

新!!: 阮文祥和武氏諧 · 查看更多 »

潘廷逢

潘廷逢(,),字珠峰,越南阮朝官員,著名军事家、儒學學者。他也是越南勤王運動中反對法國殖民统治的義軍首領之一,死後被越南的民族主義者赞誉為民族英雄。.

新!!: 阮文祥和潘廷逢 · 查看更多 »

文绅运动

文绅运动()是对越南在19世纪中后叶一连串由士大夫发起的反抗法国殖民者侵略的运动的统称。 1873年,安邺大尉率领法国军队入侵北圻,是为北圻变故。翌年,阮朝被迫同法国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这使越南的士大夫非常愤怒。而乂安、河静一带有不少天主教教民,在安邺大尉入侵的时候帮助法国军队,令他们也非常愤怒,待法军撤离后便相约起兵报复。 嗣德二十七年(1874年)正月,乂安的秀才陈瑨、邓如梅召集当地文绅,写下了名为《平西杀左》的檄文,号召大家驱逐西洋人、杀死“左道信徒”(指基督徒)。响应者有3000人之众,焚毁各地天主教民村落。 时任乂安总督尊室澈对法国亦不满,因此持纵容态度。阮朝派兵讨伐,但失败。文绅起义军得到陳光浣、張光首、阮輝琠等山贼的响应,攻破河静省城,包围演州府。二月,嗣德帝又以阮文祥为钦差、黎伯慎为总统前去讨伐。六月,文绅起义军被镇压,陈瑨等人被杀。.

新!!: 阮文祥和文绅运动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阮文祥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