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關山里 (高雄市)

指数 關山里 (高雄市)

山里,位於台灣高雄市甲仙區東北,因山地多而平原少,地勢險要,因而取名「關山」。本地居民主要為原住民族大武壠族,18 世紀初因受漢人及西拉雅族的進逼,最晚於 1744 年即從台南遷徙至此地,族人至今仍以舊稱阿里關稱之。本里轄有羌埔、溝仔尾、阿里關、內芹蕉、番仔寮、十八彎等,多數為大武壠族部落,也是焦吧年事件古戰場之一。 部分阿里關大武壠族人自於日治時期遭日人集團遷徙至今小林里一帶,成為後來之大武壠族部落小林村,兩部落族人至今仍有頻繁家族互動。.

目录

  1. 6 关系: 大武壠語大武壠族小林里公廨 (原住民族)香蕉白話關山里

大武壠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查看 關山里 (高雄市)和大武壠語

大武壠族

大武壠族(大武壠語:Taivoan)或稱大滿族,為台灣原住民的一支,清朝文獻稱之為「四社熟番」,原鄉在臺南玉井盆地一帶,現今主要分佈在台南、高雄兩地區的丘陵和河谷地帶,如:原 2009 年八八風災前,高雄縣小林村曾為台灣大武壠族人口最多的部落。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也有來自西部遷入的平埔族群,其中多數為大武壠族。據簡文敏等學者以日治時期的種族登記推估,目前臺灣的大武壠族後裔可能超過 2 萬,是臺灣僅次於馬卡道族人數次多的未正名原住民族。 由於大武壠族自稱 Taivoan 或 Taibowan(大滿),音近「台窩灣」或閩南語「台灣」,加之族人發源自臺南,也的確曾建立台歐灣社(Taiouwang),故林清財、陳耀昌等部分學者及文史工作者認為大武壠族的自稱或其社名即為「台灣」一名之由來。然翁佳音等其他學者並不認同此說法。 2013年11月15日在花蓮縣富里鄉鄉長正式認定當地包括大武壠族在內的平埔族群為「鄉定原住民」,成為全台第一個認定平埔族群為「鄉定原住民族」的鄉鎮。.

查看 關山里 (高雄市)和大武壠族

小林里

小林里,位於台灣高雄市甲仙區東北,里轄18鄰,其中1至8鄰稱為五里埔,9至18鄰稱為小林,曾為人口最多的大武壠族部落之一。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導致9至18鄰的小林部落全毀,並分別於小林里五里埔與杉林區重建。.

查看 關山里 (高雄市)和小林里

公廨 (原住民族)

公廨(西拉雅語:Kuwa;大武壠語:Kuba、Kuva、Kuma),漢字亦作「公界」、「公堺」(臺語皆同音:kong-kài),於現代臺灣通常是指西拉雅族、大武壠族或馬卡道族等原住民族祭祀阿立祖、太祖等祖靈的場所,但根據文獻記載過去公廨亦具有「青年會所」、「議事場所」等功能。 鄒族稱其男子會所為 Kuba、卑南族少年會所 trakuban 的語幹也是 kuba,另舊茂林部落男子會所的魯凱語 Ckobo 發音也類似,均有儀式、男子訓練及公眾議事等場域功能,但目前並不確定它們與大武壠等族的公廨(Kuba)有什麼樣的共同脈絡或淵源。.

查看 關山里 (高雄市)和公廨 (原住民族)

香蕉白話

香蕉白話,又稱香蕉白仔話、蕃薯白仔話、溫州白話,或簡稱香蕉白,是從日治時期至當代流傳於南台灣的平埔族群秘密語,主要以閩南語混雜,高雄甲仙一帶大武壠族部落亦會混雜當地大武壠語。.

查看 關山里 (高雄市)和香蕉白話

關山里

#重定向 關山里 (高雄市).

查看 關山里 (高雄市)和關山里

亦称为 東阿里關,阿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