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铁甲舰

指数 铁甲舰

鐵甲艦又譯裝甲艦(Ironclad warship),是19世紀下半葉早期的一種蒸汽式軍艦,外覆有堅硬的鐵或鋼製裝甲。由於木造軍艦無力抵禦炮彈的轟炸,鐵甲艦便應運而生。1859年11月,由法國海軍領銜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鐵甲戰艦光榮號(La Gloire)首度啟航。英國皇家海軍自1856年起籌劃發展裝甲戰艦,1857年順利擬定裝甲護衛艦草稿圖,但1859年初皇家海軍選擇打造二艘鐵甲巡防艦,並於1861年決議朝全裝甲艦隊發展。在美國內戰期間鐵甲艦首度交鋒後,帆船時代無裝甲(木質船殼)的戰列艦已明顯居於弱勢,鐵甲艦便取代之,躍身成為水戰最強大的船艦。此類型的船艦後來甚至主宰了美國內戰。 鐵甲艦可用作多種用途,包括公海的戰鬥艦、海防艦以及遠程巡洋艦等。十九世紀晚期軍艦設計的急遽發展,使鐵甲艦從木造船身、仍須靠揚帆以填補蒸汽機運作不足的輪船,搖身一變成為鋼製、設有砲台的戰鬥艦與巡洋艦,已接近二十世紀近代艦艇的水準。此轉變的持續演進,應歸功於重型艦炮的研製(1880年代的鐵甲艦已架有重型砲械可於航海時作戰)、越為先進精密的蒸汽機,以及冶金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鋼鐵造船變為可行。 鐵甲艦時代的快速發展,意味著許多船隻完工之際便面臨過時與淘汰,以及海戰兵法正是突飛猛進的時候。許多新造的鐵甲艦都裝有撞擊裝置(衝角)或魚雷,眾多軍艦設計師視之為海戰時的關鍵武器。鐵甲艦時代並沒有明確的結束界線,但約莫1890年代末時「鐵甲艦」一詞已經極少為人所用。新型船艦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多称为戰鬥艦或裝甲巡洋艦。.

目录

  1. 94 关系: 嚴島號防護巡洋艦千歲號防護巡洋艦南北战争反坦克步槍发明年表吾妻號裝甲巡洋艦坪井航三大巡洋舰大航海时代IV PORTO ESTADO定远级战列舰岸防舰巡洋舰世紀帝國III:群酋爭霸九鬼嘉隆幫辦乌列尔·塞伯里伊东祐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 (1894年)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來遠號裝甲巡洋艦圣路易斯 (密苏里州)北洋水師國家水下與海洋組織和泉號防護巡洋艦军舰克里米亚战争前無畏艦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勇士号铁甲舰砲塔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笠置號防護巡洋艦符腾堡号战列舰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策林根号战列舰筑紫号巡洋舰經遠級巡洋艦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美杜莎号小巡洋舰瓜生外吉甲午战争甲鐵艦煤船鎮遠號戰艦莱茵兰号战列舰荷兰皇家海军比费尔号...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嚴島號防護巡洋艦

严岛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為松岛级(日方正式名称“松岛型”)首舰。本舰设计时意图以小吨位舰艇装载大口径火炮,来抗衡当时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舰。本舰作为日本海军重要战力之一参加了甲午戰爭,日俄战争时期则退居二线,执行了辅助任务。服役后期先后用作海防舰和潜艇母舰,也曾作为训练船用过一段时间。 本舰得名自廣島縣安藝國名胜之一的严岛神社#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查看 铁甲舰和嚴島號防護巡洋艦

千歲號防護巡洋艦

千岁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達明治30年3月(4)p.3『達第三十三號 英國ニ於テ製造ノ第一號甲鐡戰艦及第三號二等巡洋艦米國ニ於テ製造ノ第一號及第二號ニ等巡洋艦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明治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 海軍大臣侯爵 西郷從道|第一甲鐡戰艦 敷シキ島シマ|第一號二等巡洋艦 笠カサ置キ|第二號二等巡洋艦 千チ歳トセ|第三號二等巡洋艦 高タカ砂サゴ』,为(日方正式名称“笠置型防護巡洋艦”)的二号舰。本舰及姊妹舰为日本首次向美国购买的大型军舰,同时也是日本最后一批外购的防护巡洋舰。本舰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后因为逐渐老化,而改列为二等海防舰,最后作为靶舰被击沉。 本舰的舰名寓意“永远、永久”#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56コマ(原本78頁)『千歳(ちとせ) 艦種二等巡洋艦 二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千年・千載・千代、其の意皆同じ、永遠の義なり。艦歴明治32年3月1日、米國桑港「ユニオン・アイヨン・ウォーク社」年にて竣工、同年3月21日同地出發、4月20日横須賀到着。同37・8年戰役に從軍(第三戰隊):同37年8月10日黄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高木助一)、次で同月20日、敗走せる露國巡洋艦「ノーヴヰック」を對馬と共に追撃し之を「コルサコフ」港に自沈せしむ、同3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大正3年乃至9年戰役に從軍:同3年8月第二艦隊第六戰隊に属し、青島戰に参加(第六戰隊司令官少将上村翁輔旗艦、艦長大佐本田親民)、同7年11月第二特務艦隊に属し南支那海印度洋方面軽微(艦長大佐橋本虎之助)、同10年二等海防艦に編入、昭和3年4月1日除籍。―要目― 長378呎2吋/幅49呎2吋/喫水17呎2吋/排水量4,692噸/機關 直立三段膨張式2基/馬力15,7000/速力22.5/乗組人員434/船材 鋼/兵装 8吋砲2/4.7吋砲10/12听砲12/47粍砲6/發射管4|起工 明治30-5-1/進水 同31-1-22/竣工 同32-3-1/建造所 米國桑港』。这是日本海军中第一艘以“千岁”命名的军舰,日后该名由千歲號航空母艦所继承。.

查看 铁甲舰和千歲號防護巡洋艦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或稱美國内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内战,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查看 铁甲舰和南北战争

反坦克步槍

反坦克步槍是專門設計出來擊穿車輛裝甲的步槍,當然它最主要的攻擊對象就是戰車。這種步槍從戰車剛出現的時代也同時投入戰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去效用為止,因為隨著車輛裝甲愈來愈厚,單一士兵所能攜帶的實心彈頭已經無法擊穿它們。 至此,反戰車步槍被後來的高爆反坦克彈(High Explosive Anti Tank,HEAT)武器取代,例如最為人所知的「巴祖卡」。.

查看 铁甲舰和反坦克步槍

发明年表

以下是以时间来排列各项发明:.

查看 铁甲舰和发明年表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

吾妻号装甲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一等巡洋舰(装甲巡洋舰)。由于当时的日本尚缺乏建造装甲巡洋舰的工业能力,本舰为日本向法国订购、由在法国圣纳泽尔的建造。吾妻号作为日本六六艦隊计划中所要求的最早一批装甲巡洋舰,参加了日俄战争中的诸多海战。 本舰舰名来源于福岛县北部的吾妻山。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二艘以“あづま”为读音的军舰;初代同音舰为日本第一艘铁甲舰東艦。然而两者虽然读音相同,用字却不一样;本舰汉字写法为“吾妻”。#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54(原本84頁).

查看 铁甲舰和吾妻號裝甲巡洋艦

坪井航三

坪井航三(,1843年4月6日(天保14年3月7日)-1898年(明治31年)2月1日),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甲午战争期间率领第一游击队参加了豐島海戰、黄海海战、旅順口之戰、威海衛之戰等几乎所有重要海上军事行动。最终军阶为海军中将。受封勳二等、功三级、男爵。 其三子,太平洋战争时期海军中将。女婿,法学家、战后日本宪法制定者之一。.

查看 铁甲舰和坪井航三

大巡洋舰

大巡洋舰(Großer Kreuzer)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对于排水量大于5500吨的巡洋舰的分类。这一术语是通过《舰队法》确定的。1898年,第一部舰队法规划了数量为12艘的大巡洋舰,其中三艘将部署至海外,另有三艘作预备役处置。至1912年的最后一份战前修正案为止,舰队法所规划的大巡洋舰数量已增加为20艘。.

查看 铁甲舰和大巡洋舰

大航海时代IV PORTO ESTADO

《大航海时代IV PORTO ESTADO》是由日本光荣株式会社于1999年在Windows平台发行的一款角色扮演战略游戏(后来被移植到任天堂DS和PlayStation之上),也是大航海时代系列的第五作(包括《大航海时代外传》)。 游戏延续了该系列的特色,在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位商会首领,率领一支远航舰队进行贸易、私掠、交战、探险等。可操作的主角人物是4位(威力加强版中又增加了3位),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不再继续以欧洲为世界观的中心。本作大致时间背景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人在新大陆、非洲、亚洲等地开展殖民和贸易活动,与此同时,原来的海洋霸主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在受到新兴航海国家的挑战。 游戏在作画和音乐上延续了光荣以往游戏的高水平,而本作中独特的“霸者之证”系统将几名主角的故事情节串连在一起。然而亦有美中不足处,例如航海视图较为粗糙,使人难以感受航海途中的波澜壮阔。而相较于大航海时代系列的前几作,游戏的整体难度偏低,使人很难体验到前几代作品中那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生存危机,这也使得该系列的拥趸对《大航海时代IV》褒贬不一。但与此同时,更富休闲性、欣赏意味的游戏方式却吸引了很多意在休闲的玩家的加入。.

查看 铁甲舰和大航海时代IV PORTO ESTADO

定远级战列舰

定遠级战列舰是清廷委托德国普鲁士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定遠级铁甲舰有兩艘,分別為定遠及鎮遠,二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艦隊旗艦。排水量7,000噸的定遠與姊妹船鎮遠是中國海軍史上唯有的兩艘戰列艦,裝甲厚12至14英寸(305~356毫米),主要武裝為四門305毫米(12英寸)口徑的主炮。 定遠、鎮遠二艦不但是北洋艦隊的主力,服役時更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此记录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富士号战列舰出现。兩艦為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海戰內日軍海軍集中打擊的對象,二艦中彈極多,但是因為其鐵甲堅固而只受一般破損,俱未失去戰鬥力。後來北洋水師退入威海衞以自保,定遠被突入港內的日軍魚雷艇擊中,被迫擱淺。最後被陸上由日軍佔領的炮台擊中後自沉。而鎮遠則因為觸礁受損,最後投降編入日本海軍。.

查看 铁甲舰和定远级战列舰

岸防舰

岸防舰或称岸防战舰,是一类主要用于沿岸防御的军舰,大多建造于1860年至1920年之间。岸防舰大多只有巡洋舰级别的体积,以牺牲航速和续航能力为代价,换取更好的装甲防护和火力。.

查看 铁甲舰和岸防舰

巡洋舰

巡洋舰(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以及能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历史上,巡洋舰由於噸位大、火力強、性能佳,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 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协助,才能執行任務。不過隨著現今驅逐艦被大型化後的綜合作戰能力的提升,何潬噸位其實超過早年的巡洋艦,所以这个区分已经不明顯了,很多新式的大型軍艦都不再冠以巡洋艦之名了。 現代被稱為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吨至30,000吨左右,在二戰時屬於戰艦的級別,火力僅次於主力旗艦 、戰列艦。现今的巡洋舰都装备有先進的导弹系統、火炮、鱼雷等武器,能執行遠海攻擊行動。有些巡洋舰可携带反潜直升机、執行反潛及巡邏任務;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隨著驅逐艦的作戰能力大幅提升,有些噸位接近輕巡洋艦,故也能執行巡洋艦的任務,現今只有美國及俄羅斯的巡洋艦仍在服役中。而南韓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及中國的055型驅逐艦和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其噸位、性能及作戰能力亦屬巡洋艦級別。另外,由於海军航空兵 亦能分擔巡洋舰的工作,故大部份國家已無計劃新建巡洋艦。.

查看 铁甲舰和巡洋舰

世紀帝國III:群酋爭霸

是由全效工作室开发、微软发行的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III》的第一部官方资料片。.

查看 铁甲舰和世紀帝國III:群酋爭霸

九鬼嘉隆

九鬼嘉隆(1542年-1600年11月17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率領九鬼水軍。九鬼氏第8代當主。 出身是志摩國人眾的一員,活躍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下的水軍,獲得3萬5千石。因此經歴和威勢而被江戶時代的軍記物稱為海賊大名。後來在關原之戰中屬於西軍,戰敗後自殺。.

查看 铁甲舰和九鬼嘉隆

幫辦

幫辦原指幫助主官辦理公務的人,源於清朝官制。 1860年,清朝政府洋務運動時期創建煉鐵廠、兵工廠以及北洋水師等等近代建設,並且向外購買製造工具和鐵甲艦等等。同時任命知曉外文的華人官員為幫辦,辦理洋務。 適逢19世紀,香港警隊已有華人擔任督察,他們當時是社會上一極少数能通曉英語的華人警官,職務與當時的清朝幫辦相似,因而得此綽號。.

查看 铁甲舰和幫辦

乌列尔·塞伯里

乌列尔·塞伯里(Uriel Sebree,)是美国海军职业军官,最终于美国内战期间进入海军学院学习,一直服役到1910年再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广为人知的经历是先后两次前往北极探险,还曾出任美属萨摩亚代总督,并一度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1867年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塞伯里先后在多艘舰船上服役,然后再在海军首度派往北极探险的“北极星”号失踪后被派前往救援。这次救援行动只取得部分成功,因为北极星号上的人员是由英国船只所救,但受此次经历影响,塞伯里11年后再度获选,与温菲尔德·斯科特·雪利等人远征北极,营救阿道弗斯·格里利带领的探险队并取得成功。接下来,他又被任命为美属萨摩亚第二任代总督,但只过了一年就返回美国。1907年,塞伯里升任少将并出任引路人分遣舰队司令官,带队从美国东岸绕南美洲抵达美国西岸,而后成为太平洋舰队第2支隊司令官,接下来又当上整个太平洋舰队的总司令。1910年,塞伯里以少将军衔退役,再于192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的家中谢世,享年74岁。阿拉斯加州的塞伯里峰和塞伯里岛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

查看 铁甲舰和乌列尔·塞伯里

伊东祐亨

伊东祐亨()日本军人,海军大将、元帥。曾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參與甲午戰爭。後又參與日俄戰爭。1907年封伯爵。.

查看 铁甲舰和伊东祐亨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 (1894年)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为俄罗斯帝国建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首舰。本舰建成后不久即部署在远东,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其后本舰担任俄国太平洋舰队旗舰,并参加了日俄战争揭幕战的旅顺口海战。 1904年4月,本舰在与封锁旅顺港的日军舰队交战时意外触发水雷爆炸沉没,成为战争爆发以来俄国损失的第一艘主力舰,也是同级舰中第一艘损失的军舰。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奇·馬卡羅夫也当场身亡。马卡罗夫在任内致力于鼓舞港内被围的俄军士气,并积极寻找战机,他的战死对俄国官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在沙俄、苏联、俄罗斯联邦时期有多艘军舰都用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一名字。该名来源于克里米亚战争战役之一,。是役守城俄军坚守不退,击退了人数占优的英法联军。初代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为1858年的螺旋桨推进木制巡防舰,排水量6175吨,备炮58门,建成后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866年接受改装,表面覆盖铁甲,成为22门炮的铁甲炮舰;1892年1月16日(俄历1月4日)该舰退役,同年“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名由本舰继承。本舰损失后,这一名字由甘古特级战列舰的继承。.

查看 铁甲舰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 (1894年)

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SMS Kaiser Wilhelm der Große)是德意志帝国的一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舰,建于20世纪之交。它是在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海军扩张计划下,由德意志帝国海军订购的首批战列舰之一。该舰于1898年1月开始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进行,1899年6月,至1901年5月完工。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威廉大帝号于职业生涯的前七年都在德国主力舰队——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及后来的公海舰队服役,曾数次参加舰队的训练巡航和演习,主要在北海及波罗的海。它在和平时期的生涯相对平淡,没有遭遇任何意外。该舰于1908-10年间退役以进行重大重建,之后,它连同四艘姊妹舰被分配至预备役支队。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德皇威廉大帝号及其姊妹舰被动员至第五战列分舰队,负责北海的岸防工作。它们也曾被短暂部署至波罗的海,但没有参与任何行动。1915年,这些舰只被再度撤出现役,并退居担任次要职责。其中德皇威廉大帝号在基尔作使用,并最终成为一艘鱼雷。战争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大幅缩减了德国海军的规模。该舰遂被售予一家德国拆船商,并于1920年拆解报废。.

查看 铁甲舰和德皇威廉大帝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Wilhelm 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二艘。它于1896年10月在威廉港的开建,至1897年9月14日。1900年2月13日,该舰被列为舰队旗舰投入服役。其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最高速度为。 德皇威廉二世号一直担任德国活动舰队的旗舰,直至1906年被新战列舰德国号所取代。此前,它曾多次参加舰队的训练演习和出访外国港口。当划时代的无畏舰于1908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德皇威廉二世号被迫退役并作储备闲置。1910年,它被重新启用,在波罗的海担当职能,但于1912年再度撤出服务。 随着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号及其姊妹舰被带回现役,在第五战列分舰队内充当岸防战列舰。基于其舰龄、再加上船员的短缺,导致它于1915年退出了这一角色,之后,它又成为公海舰队的,常驻威廉港。当战事在1918年11月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号于1920年代初从中除籍并作废料出售。其舰艏饰则被保留了下来,现陈列于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查看 铁甲舰和德皇威廉二世号战列舰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SMS Kaiser Friedrich III.)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战列舰的主导舰。它于1895年3月开始在威廉港的进行,1896年7月,至1898年10月完工。舰只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四门作为,则由十八门组成。 和修订工作持续了一年多,而当它于1899年10月投入现役后,便立即加入德国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的,担任分舰队指挥官海因里希亲王的旗舰。第一分舰队在每年主要持续进行训练演习,并且多次出访其它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及瑞典-挪威。1901年,该舰在撞上波罗的海的暗礁后遭到严重破坏;这一事件促成了德国战列舰后续的设计变更,以使它们能更好的抵御水下破坏。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908年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造;其副炮被重新安置、亦有所削减,以缓解上部过重的情况。在1910年重返服役后,它被列入预备役梯队;在接下来的两年作储备闲置,仅在年度舰队演习期间重启。它不再参与任何现役行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在战争初期,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及其姊妹舰尽管已然过时,但仍在第五分舰队内担当岸防舰并执行有限度的任务,负责守卫德国于北海的海岸线。舰只也在波罗的海参与了两次行动,但并未遭遇任何敌对军舰。至1915年2月,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撤出现役,并于11月完全退役。此后,它又曾先后被用作监狱船和。舰只最终于1920年拆解报废。.

查看 铁甲舰和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

來遠號裝甲巡洋艦

來遠號裝甲巡洋艦是清朝为其海軍向德国订购的經遠級裝甲巡洋艦二号舰(有的著作里也划分为铁甲舰)。本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本舰中弹起火,几乎彻底烧毁,经过乘员奋力扑救才幸免于难。随后本舰参加了威海衛之戰,击杀日本陆军少将,造成战争中日军最高军阶阵亡记录。最终日军用鱼雷艇夜袭,本舰受鱼雷命中倾覆沉没于威海港内。.

查看 铁甲舰和來遠號裝甲巡洋艦

圣路易斯 (密苏里州)

圣路易斯(Saint Louis),是美國密蘇里州唯一的獨立市,也是該州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為堪薩斯城)。市內人口為356,837人,為美國按人口排名第58大城市。 聖路易斯位于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汇合处,是美国中西部交通枢纽。曾於1904年舉辦過第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聖路易斯市與1764年由法國探險家兼皮草商人皮埃爾·拉克利德(Pierre Laclède)和奧古斯特·舒托(Auguste Chouteau)建立,並以中世紀是法王路易九世的封號聖路易命名。早年居民為法國殖民者,18世紀中葉七年战争後被西班牙人開始增多,由於法國在戰爭中失敗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殖民地由大英帝國佔領。如今聖路易斯市所在的區被稱為西班牙路易斯安那仍然保留在法國勢力範圍內。.

查看 铁甲舰和圣路易斯 (密苏里州)

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又称北洋海軍、北洋艦隊,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北洋水師是清朝新式海軍四支艦隊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巨者,规模一度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然而軍事預算遭清宮廷擠壓,至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争時除噸位外已經全面落後。战后,清政府重新组建北洋水师。1909年北洋水師殘部與其他三艦隊合并,重新劃分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

查看 铁甲舰和北洋水師

國家水下與海洋組織

國家水下與海洋組織(National Underwater and Marine Agency,通常被簡稱為NUMA)是一個非營利、自願性質的美國基金會,由知名冒險小說家克里夫·庫斯勒(Clive Cussler)於1979年創立並擔任主席,主要的宗旨是藉由資料考察與實際海底探索的方式,發現、調查、打撈或保存沉沒於海底的沈船遺跡與文物,作為日後的歷史研究用途。該組織曾實際成功打撈許多歷史上知名的沉船,包括歷史上第一艘實際在作戰中擊沉敵艦的潛水艇——美利堅邦聯的漢利號。.

查看 铁甲舰和國家水下與海洋組織

和泉號防護巡洋艦

和泉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本舰原本为智利海军向英国订购的军舰埃丝梅拉达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防护巡洋舰,新建成之时凭借其出众的速度和防护能力显赫一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舰种。 埃丝梅拉达号在进入智利海军服役不久,即作为主要战力之一参加了1891年的。1894年日本为了在甲午战争中应对清朝的北洋水师,而紧急从智利政府手中购得本舰,并改名为“和泉”。当日本海军正式接收本舰时,北洋舰队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本舰只在甲午战争后期进行了有限的辅助行动。其后本舰参加了日俄战争,在对马海峡海战中作为侦察舰艇为日本联合舰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援。 本舰的智利名字来源于纪念巡防舰,原西班牙军舰,在期间为智利军队所捕获。日本名字则来源于和泉國,为第二艘使用“和泉”此名的军舰#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 p.56。(初代和泉则为1868年(明治元年)6月高知藩向外人购入的一艘蒸汽船,制造场所、年月、原名等均不详;1867年7月由久留米藩管理,之后的舰历均欠奉。).

查看 铁甲舰和和泉號防護巡洋艦

军舰

军用舰船,简称军舰,是列入海军或其他军兵种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17世纪中叶,开始依甲板层数和火炮数量给战舰分级。一,二,三级舰火力力量强,作战时排成一线战列进行射击,故称战列舰,它们构成海军的基本战斗核心;四,五级舰火力较弱,但航速较快,被称为巡防艦,其使命是进行侦察和在海运航线上活动;六级舰主要用于通信勤务。 19世纪在军舰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动力,船体,火炮等方面完成了由古代战船向现代军舰的演变。 1813年,建成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装有20门大炮的德莫罗哥斯号。它是由著名的美国科学家“蒸汽船之父”富尔顿设计的,这实际上是一座用明轮推动的浮动炮台。明轮效率低,在海战和风浪中容易受损,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蒸汽动力军舰的发展。 1816年螺旋桨推进器诞生之后,英国于1844年前后建造了第一艘螺旋桨战舰-响尾蛇号,这导致了蒸汽机终于成为军舰主要动力。但在此后的相当于长的一段时间内,军舰上用保留风帆作为辅助动力。19世纪末,人们开始研制以汽轮机为动力的军舰,第一艘 装有汽轮机的军舰是1904年下水的英国紫石英号巡洋舰。 早在火炮开始用于海军时,人们就萌发了建造装甲舰的思想。 1792年,西班牙和法国人围攻直布罗陀要塞时,就曾在木制风帆战船上安装装甲,以抵御岸炮的炮火,但是由于动力的问题,使建造装甲舰的思想在当时难以实现,只有在蒸汽机得到应用后,才使它能够从梦想变为现实。 1854年,法国建造了一座装有10厘米厚钢板装甲浮动炮台,用它来袭击俄国的克里米亚要塞,它经受住了俄军的猛烈炮火,而俄军却在法国军舰的攻击下被迫投降。这使各海军大国接受了需要装甲军舰的思想,开始大规模建造这种军舰。 1859年,法国首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军舰-光荣号装甲巡洋舰。“光荣”号是一艘木壳装甲舰,木制船身,包有铁皮装甲,以蒸汽机为主机,以风帆为辅助动力,排水量5617吨,装备有36门舷炮。它的设计师是杜普罗梅。 1861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铁壳装甲舰-勇士号。初期的装甲军舰是在木壳或铁壳军舰的两舷中部或整个船舷装上装甲,蒸汽机功率不足,还需辅以风帆。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能够生产出马力大而又经济可靠的蒸汽机,不需风帆助力之后,才得以建造全装甲的军舰。 早期的蒸汽动力军舰装备的还是固定的舷炮,并且是从炮口装填球形实心背景的前装式滑膛炮。就在装甲战舰问世之际,开始出现了安装在军舰纵轴线上用装甲防护的旋转炮塔型舰炮。它可以根据需要向各个方面开炮,这使舰炮的数量可一下子减少一半。1906年,英国制造的以汽轮机为主机,装有5座双联装炮塔的装甲舰无畏号戰艦下水了,它标志着现代军舰朝代的开始。.

查看 铁甲舰和军舰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羅斯又稱為東方戰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國與英、法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亞半島。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后来撒丁王国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亞戰爭是俄羅斯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徵,最終以俄方求和簽訂巴黎和約作結。.

查看 铁甲舰和克里米亚战争

前無畏艦

前無畏艦(Pre-dreadnought battleship)是在1890年代中期至1905年期間建造的戰艦的統稱。它取代鐵甲艦,成為各國海軍的主力,直至二十世紀初被無畏艦所取代。前無畏艦裝有作為主炮的重型火炮和一種或以上的輕型武器,外覆強化鋼製裝甲,配有燃煤蒸汽機。 在1890年代,各國海軍開始以英國作為藍本建造新型戰艦。德國、日本和美國等新興海軍強國以前無畏艦為骨幹,大力擴充艦隊。面對新興力量的威脅,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亦以擴充艦隊作為回應。因此,在1890年代,新建戰艦數量大增,新戰艦的外表亦十分相似。 Category:战列舰.

查看 铁甲舰和前無畏艦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Schlachtschiff der Brandenburg-Klasse)是德国的首个远洋战列舰,也是首批装备無線通訊的德国军舰,它们代表着德国铁甲舰建造的巅峰。该船级由勃兰登堡号、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魏森堡号和韦尔特号组成,与德意志帝国海军的传统惯例相反,该船级不是根据主导舰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命名,而是按最先的勃兰登堡号命名。四艘舰均是在1890年、并于1893年完工,仅1894年完工的魏森堡号除外。它们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就任国家海军办公室国务大臣前便兴起,并成为了提尔皮茨在《艦隊法》中要求的战列舰的基石。 勃兰登堡号及其三艘姊妹舰以各类角色发挥了广泛的作用。1900年,四艘同级舰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被部署至中国,之后完成了大幅的现代化改造。1910年,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及魏森堡号被售予奥斯曼海军;其中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于1915年被一艘英国潜艇击沉,而魏森堡号则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直至1938年才拆解报废。勃兰登堡号和韦尔特号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防舰,并在撤出辅助职能前执行过有限的任务。这两艘舰均于1915年作废金属出售。.

查看 铁甲舰和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勇士号铁甲舰

英国皇家海军勇士号(HMS Warriorr)40门炮蒸汽铁甲巡防舰,建于公元1859至1861年,用以应对法国1859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远洋木壳铁甲舰。是铁甲舰首舰,与其姊妹舰同为世界上最早采用铁甲船壳的军舰。勇士号于1863年进行了一次对公众开放的环大不列颠巡回展示,自此一直活跃在。随着性能更好的全蒸汽无风帆铁甲舰的服役,勇士号逐渐过时,于1875年转入预备舰队。最终于1883年退役。 勇士号其后一直作为仓储船和驻泊船使用。1904年,勇士号被调派到鱼雷训练学校。1927年,被改造成浮动储油码头又服务了五十多年。1979年,勇士号被捐献给进行修复作业。修复过程一共进行了八年,在修复期间,很多过去的设施和特征被重建恢复。完成后,勇士号返回朴次茅斯成为博物馆。1987年至今,勇士号一直作为的一员驻泊在朴次茅斯。.

查看 铁甲舰和勇士号铁甲舰

砲塔

塔(Gun turret),是一固定於船艦、戰車、航空器或地面建築上的彈丸射擊武器裝置,主要由裝甲炮塔殼、炮塔環(內含旋轉制動機構)、火炮和火炮俯仰機構等組成。炮塔上通常會包覆上裝甲,用以保護操作人員。.

查看 铁甲舰和砲塔

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

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 本舰原本是作为松岛级防护巡洋舰的4号舰,后日本方面重新进行设计而建造,因此本舰成为了日本第一艘从设计到建造均为由日本自行完成的巡洋舰。本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其中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后来又参加了日俄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日本的美称#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41『秋津洲(あきつしま) 艦種 巡洋艦二檣(戦闘檣あり) 艦名考 秋津洲は日本國の別稱なり。 艦歴 明治27・8年戦役従軍』。本舰是日本第一艘以“秋津洲”命名的军舰,后来又有多艘舰艇继承了该名。.

查看 铁甲舰和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

笠置號防護巡洋艦

置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達明治31年3月(1)pp.16-17『達第三十五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紙ノ通定ム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海軍大臣侯爵 西郷從道|軍艦|巡洋艦|二等|浪速 高千穂 嚴島 松島 橋立 吉野 高砂 笠置 千歳』,为(日方正式名称“笠置型防護巡洋艦”)的首舰。本舰及姊妹舰为日本首次向美国购买的大型军舰,同时也是日本最后一批外购的防护巡洋舰。本舰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山城國(属今京都府辖区内)相樂郡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55コマ(原本77頁)。这是日本海军中第一艘以“笠置”命名的军舰,日后该名由1944年下水的笠置號航空母艦所继承。.

查看 铁甲舰和笠置號防護巡洋艦

符腾堡号战列舰

腾堡号战列舰(SMS Württembe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最后建造的超无畏——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第四艘及最后一艘舰。如同她的姊妹舰萨克森号号一样,符腾堡号最终并未完工。.

查看 铁甲舰和符腾堡号战列舰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

二次木津川口之戰(だいにじきづがわぐちのたたかい)是發生在在天正6年11月6日(1578年12月4日),是毛利家和織田家發生的一場海戰,毛利水軍遭到重創。.

查看 铁甲舰和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

策林根号战列舰

林根战列舰(SMS Zähring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战列舰的第三艘。它于1899年11月开始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进行、1901年6月12日,至1902年10月25日投入使用。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施瓦本号和梅克伦堡号。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策林根号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它于1910年9月退役,但在1912年曾短暂回归训练,并意外撞沉了一艘鱼雷艇。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策林根号又被动员至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策林根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策林根号在1917年被转化为供鱼雷训练的前,只得降级担任角色。在1920年代中期,策林根号又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和整装,以用作可供无线电操纵的靶舰。它一直以此身份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4年在戈滕哈芬被英国轰炸机击沉。撤退的德国人将舰只提起并移至海港出口,再将其凿沉以阻塞港口。策林根号最终于1949-50年间在原地拆解。.

查看 铁甲舰和策林根号战列舰

筑紫号巡洋舰

筑紫号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早期所获得的第一艘完全不装备风帆设备的军舰。本舰最初是智利海军所订购的一款军舰,后来智利方面放弃了该舰,而为日本海军所购得。本舰由于建造时期比较早,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参加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但都只是一些辅助任务。1906年本舰退役并转用作杂役船,1911年拆解。 本舰的英方承建公司后来又根据本舰的设计为清朝北洋水师建造了两艘后续军舰,即超勇、扬威两舰。因此三舰都可以视为同一船级,而统称为“筑紫级”。不过有些中文出版物也会单独称呼这两艘北洋军舰为“超勇级”。虽然三舰都参加了甲午战争,但与超勇、扬威两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大东沟海战不同,筑紫因为正在遂行对地支援任务而正好错过了本次海战,因此三舰并未在战场上直接交手。 本舰舰名“筑紫”来源于日本对九州的古称“筑紫岛”、“筑紫洲”#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29コマ(原本30頁)按,原名一栏所述“デオジュース”应为有误。。.

查看 铁甲舰和筑紫号巡洋舰

經遠級巡洋艦

經遠級巡洋艦是指中國清朝北洋水师在1886年向外定购的經遠和來遠兩艘裝甲巡洋艦。二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Vulcan AG)所建,每艘造價共865,000兩銀。經遠及來遠屬裝甲巡洋艦,有類似定遠級鐵甲艦佈局的裝甲堡。經遠、來遠及同時在英國訂購的致遠號、靖遠號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師後,清政府便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師採購新武器。結果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黃海海戰中,已显老态的經遠及來遠仍然是北洋水師最為「新式」的艦隻。海戰中經遠號管帶林永昇及大副、二副先後战死,經遠號亦被擊沉。而二号舰來遠號在作战後期因为嚴重的大火而基本丧失作战能力,最後在威海為日本魚雷所擊中沉沒。.

查看 铁甲舰和經遠級巡洋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是清朝为其海軍向德国订购的裝甲巡洋艦之一(有的著作里也划分为铁甲舰)。本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本舰服役生涯中唯一一战是在黄海海战,作战中管带(舰长)林永昇头部中弹身亡,成为清朝建设西式海军以来第一位作战中战死的舰长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p.

查看 铁甲舰和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约翰·威尔克斯·布斯

约翰·威尔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是美国戏剧演员,他同情南方的邦聯,对南北战争的结局甚为不满。他于1865年4月14日刺杀了林肯总统。在逃脫的過程中被美国财政部卫队标志絆倒,跳到舞台上時,大叫:「這就是暴君的下場!」(Sic semper tyrannis,弗吉尼亚州的格言)當時全場皆驚。之後他逃到一座贮存菸草的仓库躲藏,被包围仓库的士兵波士頓·科貝特開槍擊斃。.

查看 铁甲舰和约翰·威尔克斯·布斯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SMS Wittelsbach)为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的主导舰,亦是根据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于1898年主导的《》所建之首艘战列舰。它于1899年开始在威廉港的进行,至1902年10月完工。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维特尔斯巴赫号于和平时期的大部分生涯都服役于德国活动舰队的,跨度从1902年至1910年。在此期间,它被广泛的年度训练和对国外的友好访问所占据。这一时期的训练演习为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提供了框架。它于1910年9月停用,但在1911年又作为恢复活动,并持续至1914年。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维特尔斯巴赫号重返现役,加入了第四战列分舰队。舰只在波罗的海参与了有限度的服务,包括于1915年8月爆发的,但它并未与俄国军队交火。至1915年底,船员短缺和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帝国海军撤出了像维特尔斯巴赫号这样的旧式战列舰。然后,该舰开始从事辅助职能,先是作为教练船,然后担任。战后,它于1919年被改造为一艘可搭载扫雷艇的。至1921年7月,舰只被出售并拆解为废金属。.

查看 铁甲舰和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

美杜莎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美杜莎号(SMS Medusa)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七号舰,以希腊神话女妖美杜莎命名。它由不来梅的承建,于1900年开始、同年12月、至1901年7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 美杜莎号在其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先后跟随德国三个时代的海军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曾担任舰队的,然后于战争的头两年作为岸防舰使用。战后,它成为《凡尔赛条约》中允许德国保留的六艘巡洋舰之一,并于1920年代初服役于魏玛国家海军。1924年,美杜莎号被撤出服务并担任次要职责,但于1940年又被纳粹德国海军改造为浮动的高射炮台。它一直守卫威廉港的港口直至战争结束的前几天,才由其船员自行凿沉。舰只的残骸于1948-1950年间拆解。.

查看 铁甲舰和美杜莎号小巡洋舰

瓜生外吉

生外吉(),大日本帝国海军將領,1857年1月27日(安政4年1月2日)出生,1937年(昭和12年)11月11日逝世。服役时间历明治、大正、昭和三朝,日俄战争期间率领第二舰队第4战队参加了仁川海战和对马海峡海战。最终军阶为海军大将。受封正三位、、功二级、男爵。.

查看 铁甲舰和瓜生外吉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查看 铁甲舰和甲午战争

甲鐵艦

鐵艦(こうてつかん).

查看 铁甲舰和甲鐵艦

煤船

船,是一种主要用于运输煤炭的乾貨船。一般的干散货船除了运煤,也可以运输矿石、谷物等类似的干散货。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海军的蒸汽动力军舰逐渐增多,军用煤船的地位日趋重要。二十世纪初煤油混烧锅炉得到普及,直至重油专烧锅炉的广泛使用,军用煤船的地位开始下降。然而煤炭在国民经济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煤船在民用领域仍有广泛的运用。.

查看 铁甲舰和煤船

鎮遠號戰艦

鎮遠號戰艦是中國清朝海軍於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订购及建造的砲塔鐵甲艦—定远级铁甲舰之姊妹艦。當時有東亞第一堅艦之稱。甲午戰爭期間被日本海軍虜獲,戰後以戰列艦的身份編入日本海軍。.

查看 铁甲舰和鎮遠號戰艦

莱茵兰号战列舰

莱茵兰号战列舰(SMS Rheinland)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首个无畏舰——拿骚级战列舰的其中一艘。它在采用独特六边形布局的六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二门。海军建造莱茵兰号及其姊妹舰是为了应对英国在1906年的划时代战列舰无畏号。莱茵兰号于1907年6月开始进行,次年10月下水,并于1910年4月投入服役。 莱茵兰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公海舰队参与了广泛的行动,包括数次进入北海的舰队推进,以及对由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向英国沿岸发动的一些袭击提供支援。这些行动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达到顶点,其中莱茵兰号曾于夜战中与英国的驱逐舰近距离交火。 莱茵兰号也曾在波罗的海服役,于1915年时担任支援部队的一份子。它于1918年再度重返波罗的海,作为援助的远征军核心而参与芬兰内战,但在抵达当地不久后便。其装甲的很大一部分和所有主炮都必须在重新浮起前移除。由于搁浅所造成的损害被认为过于严重,无法进行修复,因此莱茵兰号在战争的剩余时间内被迫退役并仅作为使用。至1919年,随着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自沉,莱茵兰号被移交协约国,进而辗转售予荷兰的拆船商。自1920年起,该舰被最终拆解报废。其舰钟则被保留了下来,于德累斯顿的聯邦德國軍事史博物館展出。.

查看 铁甲舰和莱茵兰号战列舰

荷兰皇家海军比费尔号

荷兰皇家海军比费尔号(Zr.)是一条19世纪铁甲冲角舰,原归荷兰皇家海军,属海防舰。如今该舰属于鹿特丹海事博物馆,停靠在该博物馆旁边。.

查看 铁甲舰和荷兰皇家海军比费尔号

靖遠號防護巡洋艦

靖遠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为其海軍向英国订购的防護巡洋艦之一(清朝分类为“穹甲巡洋舰”),为致遠級2号舰。本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本舰在黄海海战中一度受创撤退抢修,战斗尾声临时代替指挥能力失灵的舰队旗舰定遠號指挥残存各舰撤离。威海衛之戰时靖远号再度代替受创搁浅的定远号,成为北洋舰队覆灭之前最后的旗舰,然终受到日军攻击坐沉,为免资敌,北洋水师对靖远号实施鱼雷攻击,将其彻底摧毁。 本舰为第二代靖远号。初代靖远号为福建船政所建造的鎮海級木质炮舰的2号舰,1871年12月1日动工,1872年8月21日下水,572吨,装备1门160毫米瓦式前膛炮,以及4门100毫米瓦式炮。.

查看 铁甲舰和靖遠號防護巡洋艦

須磨號防護巡洋艦

须磨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日方正式名称“須磨型防護巡洋艦”)首舰,先后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神户市的名胜地須磨地区。.

查看 铁甲舰和須磨號防護巡洋艦

风帆战列舰

风帆战列舰是见于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一种大型的木质帆船,是风帆时代海军的主力舰。 其主要武器,即射程和精度都有限的火炮,主要安装于低层甲板,与龙骨成直角,通过舷侧炮眼向外开火。风向对它的战斗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战斗中,军舰之间的通信也由于噪音和烟雾的影响而相当困难。这些条件和战争实践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结论是在战斗中,军舰必须始终排成纵列,在通过敌舰附近时侧舷齐射。强大到足以列于这条战列线中的军舰就称为战列舰,风帆战列舰有两层或三层火炮甲板,装有50门以上门甚至上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最常见的是装有74门火炮的船型。典型的74门炮风帆战列舰排水量达1630吨,长52米,宽14米,吃水7米,有700名船员。19世纪上半叶,蒸汽机和螺旋桨也被应用于风帆战列舰,1850年下水的法国海军拿破仑号(Le Napoléon)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蒸汽动力的战列舰,同时也保留了风帆。1860年代开始,风帆战列舰被铁甲舰所代替。 1800年,各海军大国风帆战列舰总吨位为英国33.0万吨,西班牙17.6万吨,法国13.6万吨,沙俄14.5万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指挥官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和美国海军的宪法号护卫舰是少数保存至今的风帆战列舰。.

查看 铁甲舰和风帆战列舰

装甲舰

装甲舰(Panzerschiffe,此词也指铁甲舰)是德国海军在一战后提出的一种新式舰种,在当时被各国海军称作“袖珍战列舰”或“口袋战列舰”。.

查看 铁甲舰和装甲舰

驱逐母舰

驱逐母舰,或称驱逐舰补给舰,是一种主要为驱逐舰以及其他小型舰艇提供补给、支援等服务的辅助舰船。驱逐母舰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中叶达到了顶峰,随着现代舰船技术的发展,驱逐母舰也逐渐衰落。.

查看 铁甲舰和驱逐母舰

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

千穂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最初两艘防护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之一,为(日方称为“浪速型防護巡洋艦”)的2号舰。 高千穂号与其姊妹舰浪速號在甲午战争中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战力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随后参加了日军在臺灣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10多年后的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显得老旧的高千穗号作为辅助力量也参与了日军的作战,最终在青島戰役期间受到德国鱼雷艇袭击而沉没#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31コマ(原本34頁)『高千穂(たかちほ) 艦種巡洋艦 二檣(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山名に採る、高千穂峯は霧島山東嶽の古名なり(霧島の條参照)。艦歴明治17年3月英國安社に於て起工、同19年7月横濱に來着。同27・8年戰役に從軍:同27年8月威海衛砲撃に、同9月黄海海戰に、同11月大連港及旅順港占領に参加。同28年2月威海衛總攻撃及同占領に、同3月澎湖島攻略に参加。同31年3月巡洋艦二等に列す。同37・8年戰役從軍(第四戰隊):同37年2月仁川沖海戰に、同8月蔚山沖海戰に参加。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毛利一兵衛)。大正6年海防艦二等に編入す。同3年乃至9年戰役に從軍:〃3年8月青島戰に参加(第二艦隊、艦長大佐伊藤祐保)、同3年10月膠州灣に於て敵水雷艇(S90號)の雷撃を受け爆沈す(艦長同前)。 ―要目― 長300呎/幅46呎/喫水18呎7吋/排水量3,759噸/機關 横置二聯成汽機2臺、雙螺旋、圓罐/馬力7,600/速力18.5/乗組人員357/船材 鋼(防禦甲板51粍)/兵装 26拇克砲2/15栂克砲6/6听ノルデン砲2/備砲14/發射管(水上)4/起工 明治17-3-22/進水 同18-5-16/竣工 同19-4/建造所 英國エルスウィック安社』。本舰因此成为了日本海军中第一艘因为受到敌军舰艇攻击而沉没的主要军舰。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日本神话传说中天孫降臨之地、亦即宮崎縣高千穗峰。.

查看 铁甲舰和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

高砂號防護巡洋艦

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達明治30年3月(4)p.3『達第三十三號 英國ニ於テ製造ノ第一號甲鐡戰艦及第三號二等巡洋艦米國ニ於テ製造ノ第一號及第二號ニ等巡洋艦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明治三十年三月二十六日 海軍大臣侯爵 西郷從道|第一甲鐡戰艦 敷シキ島シマ|第一號二等巡洋艦 笠カサ置キ|第二號二等巡洋艦 千チ歳トセ|第三號二等巡洋艦 高タカ砂サゴ』。一般认为高砂属于(日方正式名称“吉野型防護巡洋艦”)2号舰,但由于高砂在吉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所以也有将其单列为“高砂级”的做法。本舰参加了日俄战争,在参与日本海军对旅顺港的封锁时,触雷沉没,成为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所损失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加古郡河口的高砂浦#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55コマ(原本76頁)『高砂(たかさご) 艦種二等巡洋艦 二檣(戰闘檣あり)艦名考名所の名にして播磨國加古郡加古川口の高砂浦に採る、此地古來船の場にして景勝を以て奢はる。又本邦人往時より臺灣を呼んで高砂と稱せしことあるも、此の艦名は前記播磨の高砂に因めるものなり。艦歴明治31年5月17日英國にて竣工、同月25日英國出發、8月14日横須賀到着、同33年北清事變に從軍、同35年6月、淺間と共に英國皇帝陛下の戴冠式に参列(司令官伊集院五郎)、同37・8年戰役に從軍(第三戰隊):同37年12月、黄海々戰に参加(艦長大佐石橋甫)、同37年12月、旅順口外哨區行動中、同月13日機械水雷に觸れ沈没、副長中佐中山鋋次郎外准士官以上22名、下士官卒傭人251名殉難。―要目― 長360呎/幅47呎/喫水17呎/排水量4,160噸/機關 直立三段膨張式 2臺 圓罐雙螺/馬力15,900/速力22.5/乗組人員400/船材 鋼/兵装 8吋砲2/12拇砲10/12听砲12/47mm砲6/發射管5/起工 明治29-5-29/進水 同30-5-17/竣工 同31-5-17/建造所 英國エルスウィック安社』。.

查看 铁甲舰和高砂號防護巡洋艦

鱼雷巡洋舰

雷巡洋舰是一类使用鱼雷作为自身的主要攻击方式的军舰。1860年代,带动力自推进的(又译“白头鱼雷”)问世,各主要海上强国立即纷纷开始建造鱼雷巡洋舰。随后綠水學派逐渐崛起,其所鼓吹的以鱼雷为主要武器、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型军舰,可以击败耗资巨靡的战列舰等大型军舰的主张,引起了众多国家海军的关注,尤其是其“以弱胜强”的概念,特别吸引诸多海军实力不足的国家的青睐,也引起了老牌海军强国如英国等的警惕。然而随着海军设计和技术的发展,鱼雷巡洋舰在1890年代在大国之间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不过在次等海军中直到20世纪初(1900年代左右)依然有部分鱼雷巡洋舰建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曾经将两艘球磨級輕巡洋艦改装成鱼雷巡洋舰(日本方面的非官方名称“重雷装艦”)。这种新复活的鱼雷巡洋舰与19世纪中后期所盛行的鱼雷巡洋舰不尽相同,主要目的是利用日军超远射程的九三式氧气魚雷,对盟军舰队进行突袭。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日军“重雷装艦”的设计并没有机会得到实战检验,两艘改装舰都当成了高速运输舰使用。.

查看 铁甲舰和鱼雷巡洋舰

超勇級巡洋艦

超勇舰及揚威舰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师向外定购的兩艘无防护巡洋舰。二艦俱由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所建(部份建造後來被外判與米切爾Mitchell 船廠),造價共65萬兩白銀。 两舰实际上还有一艘同级舰,即旧日本海军的筑紫#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7番 原本354頁『◎軍艦武蔵及筑紫命名ノ件 明治十六年三月一日(丙二六))』。这艘姊妹舰原本由同一家英国公司为智利海军所建造,由于智利海军放弃了这艘军舰,因此由日本买下。不过三舰虽然作为敌对双方都参加了甲午战争,但并未直接交战过。.

查看 铁甲舰和超勇級巡洋艦

超勇號無防護巡洋艦

超勇號無防護巡洋艦是清朝为其海軍向英国订购的超勇級無防護巡洋艦首舰。本舰设计定位为以低矮外形躲避炮火、以高速遂行撞击战术,因此也可以划分为撞击巡洋舰(时文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本舰作为清朝第一艘对外订购的大型全钢军舰,服役初期成为了北洋舰队乃至整个清朝海军的绝对主力舰,经常参加清朝的对外海军行动,尤其是对外宣示清朝在朝鲜的利益。后本舰参加了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本舰受到日舰密集攻击,起火沉没,成为了是次海战中第一艘沉没的军舰。本舰管带(舰长)黃建勛与舰同沉,因此也成为清朝海军第一位在作战中殉国的舰长。.

查看 铁甲舰和超勇號無防護巡洋艦

鹿特丹海事博物馆

鹿特丹海事博物馆(Maritiem Museum Rotterdam)是荷兰南荷兰省鹿特丹的一家海事博物馆。该馆于1873年由奥兰治-拿骚的亨德里克亲王(Hendrik van Oranje-Nassau)创建。该馆收藏有大量和海军历史以及航海有关的藏品。停泊在该馆东南侧港口的19世纪铁甲冲角舰荷兰皇家海军比费尔号(Zr.

查看 铁甲舰和鹿特丹海事博物馆

黄海海战 (1894年)

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大鹿岛附近海域进行的决战。亦称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在海战中损失惨重,战后丁汝昌命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日本帝国陆军得以执行花园口登陆及荣成湾登陆作战。.

查看 铁甲舰和黄海海战 (1894年)

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

诺维·彼得洛维奇·罗杰斯特文斯基(Зиновий Петрович Рожественский,-),俄罗斯帝国海军军人,最终军阶为海军中将。其最主要的事迹是在日俄战争中,指挥波羅的海艦隊(后称第二太平洋舰队)跨越大半个地球与日本舰队作战。.

查看 铁甲舰和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

震盪波 (變形金剛)

震荡波(Shockwave),霸天虎的军事行动指挥官,可以变形成賽博坦激光枪,激光枪可以射出各种致命能量光束。 震荡波在汽车人与霸天虎坠毁在地球上的四百万年間無怨無悔的留守在賽博坦上,是威震天最忠心的部下,也是霸天虎的第四号人物,曾經與天王星合作擊退戰車隊,也曾活捉机械恐龙並把他們當作奴隸。 在2005年大戰中,震荡波帶著沖锋、罗查、挽歌和其他霸天虎戰士去對抗正在摧毀賽博坦的宇宙大帝,最後被宇宙大帝的雷射射成兩半而亡。.

查看 铁甲舰和震盪波 (變形金剛)

致遠級巡洋艦

致遠級巡洋艦是指中國清朝北洋水师在1886年向外定购的致遠(Chinese cruiser Chih Yuen)和靖遠兩艘巡洋舰。二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所建。致遠及靖遠屬防護巡洋艦,裝有鋼製「穹甲」(水平装甲),故又稱穹甲快船。致遠級排水量2,300噸,航速達18.5節,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速度最高的。致遠、靖遠及同時在德國訂購的經遠、來遠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師後,清政府便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停止北洋水師採購新武器。結果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战争」的黃海海戰中,已显老态的致遠及靖遠仍然是北洋水師最為「新式」的艦隻。海戰中由鄧世昌為管帶的致遠奮戰数小時後主、副火炮彈藥用盡,船隻重創。鄧世昌下令衝--日艦,意圖用衝角撞沉日艦,惟中途爆炸沉没而未能成功。葉祖珪為管帶的靖遠在黃海海戰中受創,經抢修後與餘艦退守威海。最後靖遠在威海受日军擊中後自沉。.

查看 铁甲舰和致遠級巡洋艦

长崎事件

1893年時的長崎港 长崎事件(亦称镇远骚动),日方称長崎清國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北洋水师造访日本长崎的期间,因清軍違法亂紀而引發的一起暴動事件。事件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不是清廷的单方面退让收场,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清廷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外交胜利。然而此事件也種下日本民間反清情緒的種子,被視為日清戰爭的原因之一。.

查看 铁甲舰和长崎事件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SMS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以17世纪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所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四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韦尔特号和魏森堡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威廉港的开始,1891年并至1893年完工,造价高达1123万马克。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从1894年起至1900年担任德国舰队的旗舰。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它在德国舰队生涯中所参与的现役任务十分有限。因此,其职业生涯主要专注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大型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更名为巴巴罗萨·海雷丁号(Barbaros Hayreddin)。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色雷斯的奥斯曼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以及次月的,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由于长期处于严重失修的状态,这艘老旧的战列舰在奥斯曼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加入同盟国后,被拆除了部分武装。1915年8月8日,该舰在达达尼尔海峡遭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并沉没,造成多人罹难。.

查看 铁甲舰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其責

“英格兰期盼人人都恪尽其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是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戰役(1805年)開始前通過其旗艦勝利號戰艦發出的一條訊號。特拉法加戰役為拿破崙戰爭裡的決定性海戰,其使得英國控制了大海,從而制止了法國入侵與佔領英國的計劃。.

查看 铁甲舰和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其責

陣法

陣法亦稱陣形、戰陣,通常用來描述古代軍隊於行動或戰爭時的部署方式,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戰國時期《孫臏兵法》就提及「八陣」與「十陣」,又以八陣最為著名,為歷代重要陣法。歷史上另外還有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用的「闔燧陣」、重視軍隊防守及互相救應的「率然」、「掎角」陣勢,備受推崇的諸葛亮改進過的「八陣圖」以及「六花陣」等等,種類超過20種。.

查看 铁甲舰和陣法

揚威號無防護巡洋艦

揚威號無防護巡洋艦是清朝为其海軍向英国订购的超勇級無防護巡洋艦二号舰。本舰设计定位为以低矮外形躲避炮火、以高速遂行撞击战术,因此也可以划分为撞击巡洋舰(时文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本舰作为清朝最早对外订购的大型全钢军舰之一,服役初期成为了北洋舰队乃至整个清朝海军的绝对主力舰,经常参加清朝的对外海军行动,尤其是对外宣示清朝在朝鲜的利益。后本舰参加了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本舰受到日舰密集攻击重创,试图前往浅水区自救时,遭到正在逃跑的濟遠號撞击,加重了进水程度,最终沉没。本舰管带(舰长)林履中亦与舰同沉。.

查看 铁甲舰和揚威號無防護巡洋艦

東艦

東艦(あずまかん,舊名(ストーンウォール)(Sphinx)(鐵甲艦)(CSS Stonewall)),是日本海軍初期的軍艦,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鐵甲艦。 1864年在法國波爾多建造,由美利堅聯盟國在1869年2月訂購,曾參與1869年5月戊辰戰爭中箱館灣海戰,並對明治維新的推行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其姊妹艦奧普斯〔Cheops〕被賣到普魯士海軍,後改名阿達貝特王子號(Prinz Adalbert〕 。 鐵甲艦(こうてつかん),是指普通用木質或混和材料在艦船外層包上厚厚鐵甲的軍艦(鐵甲艦,Ironclad),而不是專有名詞,不過從幕府的末期到明治的日本史裡,通常這類擁有兩根船桅軍艦被稱為雙桅橫帆船,另外於船頭附有衝角。 東艦在當時是一艘強大而且幾乎不易沉的軍艦,其裝甲防禦能力能承受當時的直接命中後而不太會破損,其轉動式的砲臺與砲塔能輕易擊敗任何一艘木製船艦。.

查看 铁甲舰和東艦

松岛级防护巡洋舰

松岛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名称“松島型”)是旧日本海軍的一级防护巡洋舰。本级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主持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以小船扛大炮的方式,在仅有4100吨的舰体上配备了320毫米口径的大口径火炮,意图据此抗衡当时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舰。由于本级排水量有限,保证火力的代价即为牺牲了防护能力,故有“手持利刃之赤身裸体兵”一称。本级共建成三艘,其中前两艘在法国进行建造。三号舰桥立则为培养日本本国造船能力,而在国内的造船厂进行建造。这也是日本国内首次建造如此规模的大型军舰。 本级各舰建成后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参加了甲午战争,但战前日本各界寄予厚望的320毫米火炮完全没能达成设计目标。日后三舰退居二线,在日俄战争中参加了有限的作战行动,战后均改为练习舰。1908年首舰松岛因舰体发生爆炸沉没;而严岛、桥立两舰则一直作为海防舰服役并在各港口度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严岛、桥立两舰逐渐退出现役。 本级三舰均以日本三景而命名,因此也合称“三景舰”。.

查看 铁甲舰和松岛级防护巡洋舰

松島號防護巡洋艦

松島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為松岛级(日方正式名称“松岛型”)命名舰。本舰设计时意图以小吨位舰艇装载大口径火炮,来抗衡当时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舰。甲午戰爭爆发时,本舰作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参加了多次作战。日俄战争时期本舰退居二线,执行了辅助任务。1908年4月30日凌晨,本舰結束遠洋航海回到日治台灣澎湖馬公港時因彈藥庫自燃而爆炸下沉,350名船員近半數喪生。 本舰得名自宮城縣陸前國名胜松島#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查看 铁甲舰和松島號防護巡洋艦

橋立號防護巡洋艦

桥立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為松岛级(日方正式名称“松岛型”)三号舰,也是该级唯一一艘由日本本国自行建造的军舰。本舰设计时意图以小吨位舰艇装载大口径火炮,来抗衡当时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舰。本舰作为日本海军重要战力之一参加了甲午戰爭,日俄战争时期则退居二线,执行了辅助任务。服役后期先后用作海防舰和训练船。 本舰得名自京都府丹後國名胜之一的天橋立#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查看 铁甲舰和橋立號防護巡洋艦

歐陸戰爭系列

歐陸戰爭(European War)是由遊戲開發商Easy Tech開發的回合制策略遊戲系列。Easy Tech於2011年起陸續發佈歐陸戰爭系列遊戲。.

查看 铁甲舰和歐陸戰爭系列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查看 铁甲舰和武器

河川炮舰

河川炮舰,或称内河炮舰、浅水炮舰,是一种主要在内陆水域行动的炮舰,如河流、河口、三角洲、湖泊等地区。 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如清末民初的中国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203页),会选择用内河炮舰以保卫本国利益。而对于海军强国而言,虽然不会把内河炮舰作为主力舰使用,但其对小国的海军舰艇存有威慑力,因此也广泛用于殖民地等海外地区陈悦,#中国军舰图志,243-244页。 内河炮舰为了适应内陆河流环境,通常吃水较浅;因应目标地区水文条件,大小不一。舰上通常没有装甲,顶多安装少量额外钢板。有些较大的河流可以容许航海炮舰驶入进行活动;而部分内河炮舰也可以在进行相应改装后在近海活动。舰上的武备大多仅止于小口径火炮和机枪;部分装备了大口径火炮,这种又称为内河重炮舰(River Monitor),但两种分类之间并无绝对的划分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力量对内河炮舰造成了严重威胁#日本在华炮舰小史,53-54页。战后内河炮舰这一舰种日渐衰落,在各国逐渐为内河巡逻舰/艇(River Patrol Boat / River Patrol Craft)所代替。.

查看 铁甲舰和河川炮舰

波将金号战列舰

パンテレイモンポチョムキン=タヴリーチェスキーボレーツ・ザ・スヴォボードゥ |- |colspan.

查看 铁甲舰和波将金号战列舰

波森号战列舰

波森号战列舰(SMS Pos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首个无畏舰——拿骚级战列舰的其中一艘,它在采用独特六边形布局的六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十二门。该舰于1907年6月11日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始进行,1908年12月13日下水,并于1910年5月31日投入公海舰队服役。 波森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与其三艘姊妹舰共同服役,被广泛应用于北海,并在那里参加了数次舰队。这些行动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达到顶点,其中波森号曾于夜战中与英国的轻型部队激烈交锋。在混乱中,该舰意外撞上了轻巡洋舰,导致后者遭到严重破坏,并于当夜晚些时候被凿沉。 该舰同样有数次在波罗的海展开针对俄国海军的行动,其中首次是在期间对德国海军的进攻提供支持。它于1918年再度重返波罗的海,以援助芬兰内战中的。在战争结束时,波森号被留在了德国,而公海舰队的大部分主力舰则被扣留在英国斯卡帕湾。至1919年,随着舰队在斯卡帕湾自沉,该舰代替已沉没的舰只被移交协约国。其后它被送往荷兰的拆船商,并于1922年拆解报废。.

查看 铁甲舰和波森号战列舰

漢利號潛艇

漢利號潛艇(H.L.Hunley)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隸屬於南方邦聯的一艘潛艇。漢利號曾在查爾斯頓灣口擊沉北方聯邦軍的蒸汽戰鬥用帆船豪薩通尼克號(USS Housatonic)而聲名大噪,是歷史上第一艘在作戰中擊沉敵方戰艦的潛艇,雖然在襲擊成功後漢利號自身也因為不明原因沉沒失蹤,但它仍顯示出水下作戰的可行性,與相對地得面對的危險性。雖然漢利號有時也會被稱呼為「CSS H.L.Hunley」(CSS是「邦聯船艦」Confederate States Ship的縮寫),但在實際上由於這艘潛艇並未曾真正來得及正式就役(commission)於南方邦聯就已沉沒,因此並不需在艦名前加上CSS的服役艦抬頭。.

查看 铁甲舰和漢利號潛艇

漢普頓錨地海戰

漢普頓錨地海戰(又称:汉普顿锚地之战,Battle of Hampton Roads,英语也称:Battle of the Monitor and Merrimack或Merrimac)是美國內戰的一次海戰。从海军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次海战是美国南北战争最著名和最为重要的海战,是历史上第一次以鋼制成装甲的鐵甲艦之间对决,邦聯的 和聯邦的浅水重炮舰於維吉尼亞附近的漢普頓錨地從1862年3月8至9日进行的战斗。北方联邦的封锁切断了弗吉尼亚州最大城市诺福克和里士满的国际贸易。此次海战是南方邦联为打破封锁而努力的一部分。 雖然這爭鬥是非決定性的,但它對海軍歷史上是十分重大。在之前和以後,雙方幾乎所有的軍艦都主要是由木頭製成的。而在漢普頓錨地海戰以後,裝甲艦已經顯示了自己的優越(如可以承受強大的火力)。.

查看 铁甲舰和漢普頓錨地海戰

有马新一

有马新一(),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1851年2月26日(嘉永4年1月26日)出生,1909年(明治42年)12月6日逝世。年少时参与戊辰戰爭,新政府成立后加入海军,服役期间参加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最终军阶为海軍中將。受封正三位、、功二级、男爵。.

查看 铁甲舰和有马新一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查看 铁甲舰和戰艦

战列线

战列线,是海战中作战舰队的一个作战术语,意指作战舰队排列成一长条的线型阵型。战列线战术最早应用的年份目前仍有争议,从1502到1652年不等,不过到1675年,战列线战术已经在海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战列线战术出现之前,海上作战的形式通常是两艘舰船靠近后进行单打独斗。与之相比,舰队组成战列线进行作战,可以使得每艘船都能利用自身的舷侧火力进行攻击,而不用担心误伤友军舰船。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整支舰队可以进行更多的火力输出。另一个优点是,维持一条战列线后,即使某一艘己方舰船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移动,然而依然有别的舰船可以递补上来,使得自身的战列线对于某一部分敌军的舰船相对静止,从而进行持续的集中打击。而敌军为了避免遭到集中打击,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同样组成战列线与之交战。从1675年开始,海战逐渐体现出明显的战列线特色,双方要么组成两条战列线平行航行、要么相向航行。 一国海军中,一艘有足够实力加入战列线进行会战的舰船,便被称为战--列舰"battleship"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查看 铁甲舰和战列线

明石號防護巡洋艦

明石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日方正式名称“須磨型防護巡洋艦”)2号舰,先后参加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播磨國明石郡#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查看 铁甲舰和明石號防護巡洋艦

浪速號防護巡洋艦

浪速号防护巡洋舰(浪速 なにわ/なには)是旧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防护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为(日方称为“浪速型防護巡洋艦”)的首舰。 浪速号与其姊妹舰高千穂號在甲午战争中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重要战力与清朝北洋舰队作战。在10年后的日俄战争中,已经显得老旧的浪速号只是参加了一些比较次要的战斗。 本舰的舰名来源于大阪市(原攝津國大阪)的古称“浪速”。#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第30コマ(原本33頁)『浪速(なには) 艦種巡洋艦 二檣(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浪華又は難波に同じ、浪速は摂津國大阪より尼ケ崎邊までの地方を總稱したる古名なり、神武天皇の御世、皇舟師此海を過ぎし折、奔潮に出會ひ其流るること太だ急なるを見て、浪速の國又浪華の國とも名け給ひたるに起因せるものなりと傳ふ、今ま難波と讀むは轉訛なりと云ふ。艦歴明治19年2月英國に於て竣工、同年6月品川灣に來着す。此艦は此時代に於ける世界優秀艦の一と稱せらる、當時「ロンドン・タイムス」紙は之に關して長文の記事を掲げたり。其の要に曰く、浪速は目下海上に浮泛せる諸國軍艦中、速力最も速く、備砲最も強勢、且つ防護最も完全なる巡洋艦なり。其の大砲及び砲架、水壓器、電燈、水雷等亦た最も新しき發明の兵器を以て艤装せられたるものなり。今後日本海及び支那海に於いて戰爭ある時は、日本海軍は該艦を使用して偉勲を建つべきことは昔日の比にあらざるべし云々と、次に記する所の高千穂亦同時に建造せられたるものにして姉妹艦なり。明治27・8年戰役に從軍(艦長大佐東郷平八郎):同27年7月豊島沖海戰に参加、敵陸軍を搭載せる英國商船高陞號を撃沈す。同8月威海衛砲撃に、同9月黄海海戰に、同11月大連港及旅順港占領に参加、同28年2月威海衛總攻撃及同占領に從事、同3月澎湖島攻略に從事、同31年3月巡洋艦二等に列す、同37・8年戰役從軍(第四戰隊):同37年2月9日仁川沖海戰に参加(第二艦隊司令官少将瓜生外吉旗艦)、同8月蔚山沖海戰に参加(艦長大佐和田賢助)。同5月日本海々戰に参加(第四戰隊旗艦、中将瓜生外吉乗艦、艦長同前)、同45年7月18日北海道に於て警備兼測量任務中擱坐沈没す。 ―要目― 長300呎/幅46呎/喫水18呎7吋/排水量3,759噸/機關 横置二聯成汽機2臺、雙螺旋、圓罐/馬力7,600/速力18.5/乗組人員385/船材 鋼(防禦甲板31粍)/兵装 26拇克砲2/15栂克砲6/6听ノルデン砲2/備砲14/發射管(水上)4/起工 明治17-3-22/進水 同18-3-18/竣工 同19-2/建造所 英國エルスウィック安社』.

查看 铁甲舰和浪速號防護巡洋艦

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是清朝在经过甲午战争惨败、北洋水師主力舰艇损失殆尽的情况下,为了重建海軍而购买的一型防护巡洋舰,是清朝在海军重建时期吨位最大、也是有清一朝吨位仅次于定远级铁甲舰的大型作战军舰。 本级两舰中,海天号仅服役数年即因事故早早损失。海圻號则渡过了漫长的服役生涯,见证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投向新生的中华民国。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之时,海圻号作为当时中国吨位最大的军舰在各派势力之间辗转颠沛流离,先后参加護法艦隊、北京政府中央海军、东北海防舰队(东北海军)、粤海舰队、南京政府第三舰队等。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已经老旧不堪的海圻号自沉于长江,成为了江阴封锁线的一部分。.

查看 铁甲舰和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海上閱兵 (英國)

海上閱兵是英國的傳統,由英國國王校閱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閱兵儀式。據說1346年6月英國愛德華三世在出征法國前第一次舉行。至今英國有記錄的海上閱兵舉行過46次,舉行時機並非固定。最初是在出征前,其後也在外國元首訪問時展示實力。19世紀以來成為新君王加冕或君王在位25、50、60、70周年等喜年大慶典的慶祝儀式,也因邀請他國海軍參與成為國際性的海軍活動。此項傳統於2002年伊麗莎白二世在位50周年時被打破,當時由於費用的關係並未舉行。其後在2005年6月為紀念特拉法加海戰200周年,30多個國家的167艘船隻參加英國主辦的海上閱兵。.

查看 铁甲舰和海上閱兵 (英國)

施瓦本号战列舰

施瓦本号战列舰(SMS Schwaben)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的第四艘,由威廉港的承建。它于1900年进行,至1904年完工,共耗资2167.8万金马克。作为由海军少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主导的首批主力舰,其姊妹舰还包括有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策林根号和。其装备有四门,最高速度为。 施瓦本号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是担当炮术,跨度从1904年至1914年——尽管期间它亦常参加大规模的舰队演习。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后,施瓦本号及其姊妹舰被动员至第四战列分舰队。它在北海作为以及在波罗的海对抗俄国军队时曾参与过极其有限的行动。来自英国潜艇的威胁迫使舰只于1916年撤出波罗的海。在战争余下的时间里,施瓦本号只能充当海军学员的工程教练船。战后,它被魏玛国家海军保留了下来,并自1919年至1920年6月间重返现役,在波罗的海担任可搭载F式扫雷艇的。舰只于1921年3月从中除籍,并在同年出售报废。.

查看 铁甲舰和施瓦本号战列舰

无防护巡洋舰

无防护巡洋舰,是一类主要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或者称之为前無畏艦时代(大约在1880年至1905年间)使用的军舰。这一类军舰通常航速较快,吨位较小,防护薄弱,价格低廉。随着时代的推移,无防护巡洋舰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查看 铁甲舰和无防护巡洋舰

愛立信號驅逐艦 (DD-56)

愛立信號驅逐艦(舷號DD-5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為奧拜恩級驅逐艦的六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愛立信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為海軍設計鐵甲艦的瑞典裔工程師約翰·愛立信(John Ericsson)。 愛立信號在1913年於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4年下水,於1915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接著愛立信號主要留在大西洋訓練及作中立巡航。美國參戰後,愛立信號被派往法國及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船隻。期間愛立信號曾與德國潛艇交戰。戰後愛立信號留在加勒比海巡航,在1922年退役。1924年愛立信號轉交美國海岸防衛隊,負責截查酒精走私。1932年愛立信號重返海軍,在1934年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查看 铁甲舰和愛立信號驅逐艦 (DD-56)

扶桑號鐵甲艦

扶桑號鐵甲艦為日本明治政府因“1875年度日本海军增强计划”而採購的西式铁甲舰,為日本帝國海軍唯一採用設計的近代戰艦;她參加了日本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幾場重要戰爭,包括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等主要海戰,最後以海防艦的身分在1908年退役出售拆解。.

查看 铁甲舰和扶桑號鐵甲艦

拿骚号战列舰

拿骚号战列舰(SMS Nassau),是在英国皇家海军的無畏號下水后,德意志帝國海軍针锋相对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無畏艦,也是四艘拿骚级的首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拿骚号作为德国公海舰队第一战列舰中队第二支队的一员加入了战争。1915年8月,拿骚号进入波罗的海参加了,并且与俄国战列舰光榮號交战。1916年5月底至6月初,拿骚号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斗中与英国驱逐舰相撞。其后拿骚号长期逗留在北海,再没有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 一战结束后,英国将公海舰队主力拘留于斯卡帕湾内,由于拿骚级是德国最为老旧的无畏舰,英国方面允许拿骚号留在德国港口。公海艦隊自沉事件发生后,協約國夺取了拿骚级四舰作为公海舰队自沉舰艇的替代品。1920年4月,日本分得了拿骚号,但拿骚号并不符合日本海军的需要,于是转手将其出售给一家英国的回收公司,后在荷兰多德雷赫特拆解。 本舰名称来源于拿骚公国,属于德意志帝國普鲁士省份之一,黑森-拿騷省的其中一部分Staff, p.

查看 铁甲舰和拿骚号战列舰

3月9日

3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8天(闰年第6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7天。.

查看 铁甲舰和3月9日

亦称为 铁甲战列舰。

靖遠號防護巡洋艦須磨號防護巡洋艦风帆战列舰装甲舰驱逐母舰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高砂號防護巡洋艦鱼雷巡洋舰超勇級巡洋艦超勇號無防護巡洋艦鹿特丹海事博物馆黄海海战 (1894年)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震盪波 (變形金剛)致遠級巡洋艦长崎事件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其責陣法揚威號無防護巡洋艦東艦松岛级防护巡洋舰松島號防護巡洋艦橋立號防護巡洋艦歐陸戰爭系列武器河川炮舰波将金号战列舰波森号战列舰漢利號潛艇漢普頓錨地海戰有马新一戰艦战列线明石號防護巡洋艦浪速號防護巡洋艦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海上閱兵 (英國)施瓦本号战列舰无防护巡洋舰愛立信號驅逐艦 (DD-56)扶桑號鐵甲艦拿骚号战列舰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