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0 关系: Aerosiderite,南丹隕石,司琴星,合紋石,吉丙隕石,墜落隕石統計,威拉姆特隕石,小行星,小行星光譜分類,小行星族,八面體隕鐵,六面體隕鐵,灶神星,礦物,約克角隕石,瓦巴尔陨石坑,無紋隕鐵,隔熱罩岩,隕石,隕石學,隕石學辭彙,隕石分類,銀,韶神星,鎳紋石,達利尼 (楚科奇自治區),諾伊曼線,魏德曼花紋,鷹站子群,錐紋石,阿卡普爾科群,鵝湖隕石,镍,老爺嶺隕石,陨铁,IAB隕石,IIAB隕石,IIICD隕石,M-型小行星,文諾納隕石。
Aerosiderite
#重定向鐵隕石.
南丹隕石
南丹隕石是屬於IAB群的MG (主群) 子群的鐵隕石。 ,南丹隕石的售價為/g。.
查看 鐵隕石和南丹隕石
司琴星
(Lutetia)為小行星21 ,是一顆大型的主帶小行星,有著不尋常的光譜類型,測量得到的直徑大約是100公里(長軸為130公里)。羅塞塔號曾在2010年7月飛掠過這顆小行星,所以它曾是太空船近距離觀察過最大的小行星,直到黎明號接近灶神星之前。而它的名字Lutetia源自拉丁文,即為現在的法國首都巴黎的古地名。.
查看 鐵隕石和司琴星
合紋石
合紋石是在八面體隕鐵的鐵隕石內發現的由鎳紋石和錐紋石混合的細小顆粒狀礦物,它經常出現在較大的錐紋石和鎳紋石構成的魏德曼花紋的空隙中。 由於形成的機制和型態的改變,合紋石有許多不同類型。有些類型的合紋石是依據布赫瓦爾德的鐵隕石和Massalski關於合紋石的推測命名為:.
查看 鐵隕石和合紋石
吉丙隕石
吉丙隕石是在史前時代掉落在納米比亞的一顆隕石,依據最鄰近的城市吉丙 (納米比亞)來命名。.
查看 鐵隕石和吉丙隕石
墜落隕石統計
墜落隕石統計是行星科學家最常用來逼近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真實通量的方法。墜落隕石是被目睹下墜後不久的時間,就被發現並被蒐集起來的隕石。雖然發現隕石的數量是墜落隕石的30倍,然而其類型與物質分布並不足以反映墜落到地面的是些甚麼。這些原因包括:.
查看 鐵隕石和墜落隕石統計
威拉姆特隕石
威拉姆特隕石的正式名稱是威拉姆特 The Meteoritical Society.
查看 鐵隕石和威拉姆特隕石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查看 鐵隕石和小行星
小行星光譜分類
小行星光譜分類是依據小行星的顏色、光譜型態,有時還參考反照率的分類法。這些類型被認為是對應於小行星的表面成分。對於內部沒有差異的小天體,表面和內部的組成可以視為是相同的,而大的天體,像是穀神星和灶神星,都已經知道有內部的構造。 在小行星光譜分類中可以找到各種類型的列表。.
查看 鐵隕石和小行星光譜分類
小行星族
小行星族是一些有相似的軌道要素,例如半長軸、扁率、軌道傾角的小行星。族內的成員被認為是過去小行星碰撞所產生的碎片。.
查看 鐵隕石和小行星族
八面體隕鐵
八面體隕鐵是最普通的一種鐵隕石。 它們的成分主要是鎳-鐵合金:鎳紋石 - 高鎳含量,和錐紋石 - 低鎳含量。 由於在母體的小行星內以很長的時間慢慢冷卻,這些合金混合著毫米尺度的帶狀結構(從0.2mm至5公分),經過拋光和蝕刻會呈現經典的魏德曼花紋,可以看見有著交叉線和片狀結構的錐紋石。 在錐紋石和鎳紋石的片狀結構間的空隙,經常可以找到稱為合紋石的微細混合物。一種鐵鎳磷化物,磷鐵石,經常出現在鎳-鐵隕石中,還有鎳-鐵-鈷、碳化鈣、鈷碳鐵隕石、石墨和隕硫鐵都會呈現幾個釐米大的圓角結節 。.
查看 鐵隕石和八面體隕鐵
六面體隕鐵
六面體隕鐵是鐵隕石結構分類的一種。它們的組成幾乎完全是鐵-鎳合金的錐紋石,而且鎳的含量比八面體隕鐵為低。六面體隕鐵中的鎳濃度始終低於5.8%,而低於5.3%則非常罕見。 這個名稱来自錐紋石晶體的立方結構(即六面體)。 在蝕刻之後,六面體隕鐵不會呈現魏德曼花紋,但是會有諾伊曼線:以不同角度彼此交叉的平行線,顯示出母體曾受到撞擊而產生的激波。這些線是因為約翰·諾伊曼在1848年發現而得名的。.
查看 鐵隕石和六面體隕鐵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查看 鐵隕石和灶神星
礦物
物是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天然形成的結晶狀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學成份相对单一的物质。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像石英、长石、方解石都是常见的造岩矿物),但礦物和岩石不同,礦物可以用其化學式表示,而岩石是由許多礦物及非礦物所合成,沒有一定的化學式。 礦物多半是非生物產生的无机化合物,一般为固体,有有序的原子結構,但也有液态的矿物,如汞(水銀)。有關礦物的精確定義尚有爭議,有爭議的是非生物產生,以及有序原子結構這二個條件。像褐鐵礦、黑曜岩等類似礦物,但沒有的物筫,會稱為準礦物。 研究礦物的自然科學稱為礦物學。世界上超過5300種,其中5,070種已由国际矿物学学会(IMA)批准過。地壳中有超過75%由是矽和氧組成,因此許多的矿物是硅酸盐矿物。礦物可以依其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區分,可以依其化學成份及晶體結構分為幾類,而在礦物形成時的溫度壓力等因素會影響其中一些性質。岩石所在的溫度、壓力及其主成份的變化,都會影響其中的礦物。也有可能礦物的主成份不變,但其中的礦物因溫度壓力改變而變化。 礦物可以用許多的物理性質來描述,而這些性質也和其化學結構及組成有關。常見的礦物物理性質有晶體結構及晶体惯态、硬度、光澤、透明度、顏色、條痕、韌性、解理、斷口、裂理(parting)及比重。進一步的特性包括對酸的反應、磁性、氣味或味道,以及放射性。 礦物可以依其主要化學成份分類,最主要的兩種分類系統分別是Strunz礦物分類及Dana礦物分類。矽酸鹽可以依其化學結構的同質多晶形性再細分為六小類。所有的矽酸鹽都有4−的矽酸根四面體,是一個矽原子和四個氧原子以四面體的方式鍵結。矽酸鹽又可以分為原矽酸鹽(orthosilicates,矽酸根沒有聚合)、二矽酸鹽(disilicates,二個矽酸根互相聚合)、环状硅酸盐(cyclosilicates,環狀的矽酸根)、链状硅酸盐(inosilicates,鏈狀的矽酸根)、层状硅酸盐(phyllosilicates,層狀的矽酸根)及網矽酸鹽(tectosilicates,三維的矽酸根結構)。其他重要的礦物分類有、、、、碳酸鹽、、。.
查看 鐵隕石和礦物
約克角隕石
約克角隕石,因在10,000年前撞擊在地球的約克角而得名,位置在格陵蘭,是地上最大的鐵隕石之一。這塊隕鐵被因紐特人稱為Ahnighito (帳篷型的)重量有31噸;婦人,重3噸;稱為狗的重400公斤。數世紀以來,因紐特人生活在隕鐵附近,並利用它做為金屬的來源製造工具和魚叉。 它存在的故事在1818年首度傳達到科學界中,在1818年至1883年間有五個探險隊都未能找到這個鐵的來源,直到1894年才被著名的美國海軍北極探險家罗伯特·皮里,在當地人的引導抵達所謂的Saviksoah島上標示出位置,於1894年位於格陵蘭約克角的正北方。 皮里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準備妥當,將這個巨大的隕鐵安置在船上,為此還修建了格陵蘭上唯一且最小和最短的鐵路。.
查看 鐵隕石和約克角隕石
瓦巴尔陨石坑
巴尔陨石坑(Wabar craters)是1932年時任職於英國殖民地部的學者在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沙漠尋找傳說中的「」時发现的一组陨石坑。.
查看 鐵隕石和瓦巴尔陨石坑
無紋隕鐵
無紋隕鐵是鐵隕石的一種,它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合金、鎳紋石,也包含有合紋石、隕硫鐵和用顯微鏡才能看見的錐紋石薄片,但沒有可見的魏德曼花紋。無紋隕鐵是鎳含量最高的隕石,含量都在18%以上。高鎳含量是不能發展出魏德曼花紋的原因,因為錐紋石只有在較低的溫度(大約600℃以下)才能從鎳紋石中熔出,而此時擴散的速率已經太慢 它們是稀有的種類,被觀測到的鐵隕石中,無紋隕鐵只有大約50顆。即使如此,最大的隕石(1920年發現的霍巴隕鐵,重達60公噸。)卻屬於此類。許多的無紋隕鐵在化學群組分類屬於IVB,已有13顆屬於此分類。最新的是1994年在德州發現,重27公斤的杜蒙特隕鐵 。.
查看 鐵隕石和無紋隕鐵
隔熱罩岩
熱罩岩是機會號於2005年1月在火星上發現的一顆籃球大小的鐵鎳隕石。在2005年10月,這顆隕石由火星學會正式命名為子午線平原隕石 (隕石總是以發現所在地的地點來命名)。.
查看 鐵隕石和隔熱罩岩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查看 鐵隕石和隕石
隕石學
隕石學是一門涉及隕石和其它地球外物質,能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歷史和其起源的科學。專門研究隕石的人稱為隕石學家。.
查看 鐵隕石和隕石學
隕石學辭彙
這是隕石學與隕石的科學中用的術語。.
查看 鐵隕石和隕石學辭彙
隕石分類
隕石分類的最終目標是將所有的隕石標本分門別類的組合起來,同一個群的隕石有一個單一的、可供識別的源頭。這個源頭可能是行星、小行星、月球、或現存於太陽系的其它天體,或是過去某一段時間存在的天體(例如,粉碎的小行星)。然而,除了少數的例外,目前的科學還不足以達成這個目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太陽系天體的本質和系統機構還沒有足夠的資訊(特別是小行星和彗星)可以來實現這樣的分類。替代的是,現在的隕石分類是依賴物理的、化學的、同位素的、和礦物等的性質,將有相同特質的標本聚集在一起,將它們視為來自同一個母體,即使這個母體尚未被確認。以這種方式分類的隕石群,可能有幾個群是來自單一的母體、異構的母體,或是一個群中的成員,來自非常相似但特性不同的母體。這些資訊來自光譜,因此這種分類系統最有可能發展的。.
查看 鐵隕石和隕石分類
銀
银(silver)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来自argentum),原子序数47。银是一种柔软有白色光泽的过渡金属,在所有金属中导电率、导热率和反射率最高。銀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有纯净的游离态单质(自然银),与金等其他金属的合金,还有含银矿石(如辉银矿和角银矿)。大部分银都是精炼铜、金、铅和锌的副产品。 银不易受化學藥品腐蝕,长久以来被视为贵金属。银比金来源更丰富,在现代以前的货币体系中作为硬币使用,有时甚至和金一道使用。除了货币之外,银的用途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净水器、珠宝和装饰品、高价餐具和器皿(银器),银币和还可用于投资。银在工业上用于和导体、特制镜子、窗膜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银的化合物用于胶片和X光。稀硝酸银溶液等银化合物会产生,可以消毒和消灭微生物,用于绷带、伤口敷料、导管等医疗器械。.
查看 鐵隕石和銀
韶神星
韶神星 (6 Hebe) 是小行星帶中較大的小行星,而且有可能是H球粒隕石的母天體,H球粒隕石佔所有墜落地球隕石中40%之多。.
查看 鐵隕石和韶神星
鎳紋石
鎳紋石是一種可以在鐵隕石中發現礦物,是鐵和鎳的合金,其中鐵佔79.19%而鎳佔20.81%。鎳紋石外表呈現灰色,有金屬光澤,摩爾質量約56.42,密度8g/cm³ ,硬度介於5到5.5之間。.
查看 鐵隕石和鎳紋石
達利尼 (楚科奇自治區)
達利尼(Да́льний,意指「遙遠」)為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楚科奇自治區比利比諾縣境內的一座市級鎮,位在比利比诺西方。.
諾伊曼線
諾伊曼線或諾伊曼帶是出現在許多六面體隕鐵的鐵隕石截斷面的錐紋石畸變相形成的細小、平行的線段,然而它們也可能出現在八面體隕鐵的錐紋石畸變相,形成30微米的寬度。可以在拋光且經過酸的蝕刻的隕石截面上看見。這些線條顯示錐紋石晶體曾經受到撞擊而變形,而推測這可能是發生在隕石母體上的事件。 這些線段是約翰·諾伊曼在1847年於布勞瑙隕石,一顆六面體隕鐵的鐵隕石上發現的,因此命名為諾伊曼線。.
查看 鐵隕石和諾伊曼線
魏德曼花紋
魏德曼花紋也稱為湯姆森結構,是在八面體隕鐵的鐵隕石和一些橄欖隕鐵中發現獨特的長鎳-鐵結晶,它們包括一些交織的錐紋石和鎳紋石形成的帶狀物,稱為lamellæ。通常,在殼層的空隙中會發現由錐紋石和鎳紋石混合構成,稱為合紋石的微小顆粒。.
查看 鐵隕石和魏德曼花紋
鷹站子群
鷹站子群(縮寫為PES:鷹站橄欖隕鐵)是一組不適宜放在已定義的橄欖隕鐵群的橄欖隕鐵隕石標本。已有五顆這樣的隕石被發現,在隕石分類中它們已經可以定義自己的群。目前在鷹站已經發現四顆這種類型的隕石。.
查看 鐵隕石和鷹站子群
錐紋石
錐紋石,又稱為鐵紋石,是一種鐵-鎳合金的礦物,通常其比例為90:10至95:5,或許還有鈷或碳的雜質存在其中。在地球表面,只有在隕石才會自然出現這種合金。它有金屬的光澤,顏色為灰色,雖然有等軸晶的六面體的結構,但沒有明確的解理。他的密度大約在8 g/cm³ ,摩氏硬度為 4,有時就稱為鐵鎳隕石(balkeneisen)。 錐紋石的名稱在1861年被提出,源自希臘文kamask,其意義為板條或束。它是鐵隕石的主要成分(八面體隕鐵和六面體隕鐵的類型)。在八面體隕鐵,它會與鎳紋石交織形成魏德曼花紋;在六面體隕鐵,則經常會形成微細、平行的諾伊曼線,這是一種變形的結構,是相鄰的錐紋石板在撞擊中產生激波的證據。 有時,會發現錐紋石和鎳紋石緊密的混合在一起形成合紋石,很難以目視區分出來。紀錄上最大的錐紋石晶體經測量為92x54x23 cm3。 參見:礦物列表.
查看 鐵隕石和錐紋石
阿卡普爾科群
阿卡普爾科是石隕石的原始無粒隕石的一個群。.
查看 鐵隕石和阿卡普爾科群
鵝湖隕石
鵝湖隕石是1938年10月13日被兩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獵人在鵝湖發現的隕石。 在1939年,它被美國國家博物館收購。從1939年至1941年它在金門國際博覽會展出,然後被移置到華盛頓特區。在1950年代,它一直都在國家博物館的隕石大廳中展示,直到該廳被關閉。今天,這塊隕石展示在 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它的發現地點,地面上沒有坑穴,這意味著撞擊的速度極低。.
查看 鐵隕石和鵝湖隕石
镍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Ni,原子序數為28。它是一種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其銀白色帶一點淡金色。鎳屬於過渡金屬,質硬,具延展性。純鎳的化學活性相當高,這種活性可以在反應表面積最大化的粉末狀態下看到,但大塊的鎳金屬與周圍的空氣反應緩慢,因為其表面已形成了一層帶保護性質的氧化物。即使如此,由於鎳與氧之間的活性夠高,所以在地球表面還是很難找到自然的金屬鎳。地球表面的自然鎳都被封在較大的鎳鐵隕石裏面,這是因為隕石在太空的時候接觸不到氧氣的緣故。在地球上,這種自然鎳總會和鐵結合在一起,這點反映出它們都是超新星核合成主要的最終產物。一般認為地球的地核就是由鎳鐵混合物所組成的。 鎳的使用(天然的隕鎳鐵合金)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阿克塞尔·弗雷德里克·克龙斯泰特於1751年最早分離出鎳,並將它界定為化學元素,儘管他最初把鎳礦石誤認為銅的礦物。鎳的外語名字來自德國礦工傳說中同名的淘氣妖精(Nickel,與英語中魔鬼別稱"Old Nick"相近),這是由於鎳銅礦不能用煉銅的方法煉出銅來,所以被比擬成妖魔。鎳最經濟的主要來源為鐵礦石褐鐵礦,含鎳量一般為1-2%。鎳的其他重要礦物包括硅鎂鎳礦及鎳黃鐵礦。鎳的主要生產地包括加拿大的索德柏立區(一般認為該處是隕石撞擊坑)、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及俄羅斯的諾里爾斯克。 由於鎳在室溫時的氧化緩慢,所以一般視為具有耐腐蝕性。歷史上,因為這一點鎳被用作電鍍各種表面,例如金屬(如鐵及黃銅)、化學裝置內部及某些需要保持閃亮銀光的合金(例如鎳銀)。世界鎳生產量中的約6%仍被用於抗腐蝕純鎳電鍍。鎳曾經是硬幣的常見成份,但現時這方面已大致上被較便宜的鐵所取代,尤其是因為有些人的皮膚對鎳過敏。儘管如此,英國還是在皮膚科醫生的反對下,於2012年開始再使用鎳鑄造錢幣。 只有四種元素在室溫時具有鐵磁性,鎳就是其中一種。含鎳的鋁鎳鈷合金永久磁鐵,其磁力強度介乎於含鐵的永久磁鐵與稀土磁鐵之間。鎳在現代世界的的地位主要來自於它的各種合金。全世界鎳產量中的約60%被用於生產各種鎳鋼(特別是不鏽鋼)。其他常見的合金,還有一些的新的高溫合金,就幾乎就佔盡了餘下的世界鎳用量。用於製作化合物的化學用途只佔了鎳產量的不到3%。作為化合物,鎳在化學製造有好幾種特定的用途,例如作為氫化反應的催化劑。某些微生物和植物的酶用鎳作為活性位點,因此鎳是它們重要的養分。.
查看 鐵隕石和镍
老爺嶺隕石
老爺嶺隕石是在1947年墬落在蘇聯錫霍特阿蘭山脈(老爺嶺)的隕石,這批墬落隕石的總量是最近的歷史中最大的。.
查看 鐵隕石和老爺嶺隕石
陨铁
隕鐵(Meteoric iron有時拚寫成meteoritic iron)是在隕石內發現,由天然金屬的鐵和鎳為主形成的礦物,主要的形式是錐紋石和鎳紋石。隕鐵構成了鐵隕石的大部分,並且也出現在其他的隕石中。除了少量的地生鐵,隕鐵是唯一在地球表面可以找到的天然原生金屬元素。.
查看 鐵隕石和陨铁
IAB隕石
IAB隕石是鐵隕石的一種,依據其總體的組成和一些夾雜著矽酸鹽的原始無球粒隕石,顯示對文諾納隕石和球粒隕石的關係極為密切。.
查看 鐵隕石和IAB隕石
IIAB隕石
IIAB 隕石是鐵隕石的一群,它們的結構從六面體隕鐵至八面體隕鐵。 IIAB的鎳含量是所有的鐵隕石中最低的。所有的鐵隕石都來自各自母體的金屬核心,但是IIAB的金屬性的岩漿區分,不僅形成這個隕石群,還有IIG群。.
查看 鐵隕石和IIAB隕石
IIICD隕石
IIICD隕鐵是原始無球粒隕石的一群,它們與IAB隕石和文諾納隕石屬於同一岩族。.
查看 鐵隕石和IIICD隕石
M-型小行星
M-型小行星是部分成分已經知道的小行星;它們的亮度偏低 (因為反照率只有0.1至0.2) 。有一些,但不是全部,是由鐵-鎳構成的,或許也混有少量的石頭。這些被認為是分化過的小行星被撞擊後核心的碎片,並且被認為是鐵隕石的來源。M-型小行星是常見的第三大小行星類型。 此外,也有些M-型小行星的組成是不清楚的。例如,22 司賦星 (Kalliope)的密度就很確定是遠低於由金屬或碎石堆構成的固體:由鐵-鎳構成的碎石堆需要有70%的空隙,這顯然與組合成形的條件有所矛盾。22 司賦星與21 魯特西亞 (Lutetia)似乎顯示存在著含水的礦物和矽酸鹽,異常低的雷達反照率也與金屬的表面不一致,並且有更多與C-型小行星共通的特徵。許多的M-型小行星也都與金屬構成的模式不符合。 儘管在長波的0.75µm和短波的0.55µm有時存在一些細微的吸收線,M-型的光譜是平坦和偏紅的,並且缺乏明顯的特徵。.
查看 鐵隕石和M-型小行星
文諾納隕石
文諾納隕石(Winona meteorite)是原始無球粒隕石。它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文諾納群隕石的標本。.
查看 鐵隕石和文諾納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