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錦田

指数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212 关系: 力瀛書院力榮堂書室城門水塘城門新村厦村十年 (電影)十八鄉古洞吉慶圍大埔墟大埔墟站巴士總站大欖隧道大欖隧道 (西鐵綫)太和巴士總站媽祖廟宇通客車宋高宗小一學校網屏山 (香港)屏山鄧氏屯門公路峻巒上村 (香港)上村巴士總站上水巴士總站中華民國國旗中港車身製造廠中性區丹拿/利蘭珍寶巴士九龍巴士15線九龍巴士248M線九龍巴士251B線九龍巴士251M線九龍巴士264M線九龍巴士51線九龍巴士51P線九龍巴士54線九龍巴士77K線平安谷之詭谷傳說平安金融中心平湖平湖 (錦田)二帝書院五個小孩的校長今日睇真D廣瑜鄧公祠強烈熱帶風暴約克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德士古道便母橋...國慶日 (中華民國)利蘭勝利二型巴士周王二公書院周有德呂麗紅傅瑞憲凹頭凌雲寺八鄉八鄉路巴士總站六七暴動元宵點燈元朗元朗區元朗區議會元朗墟元朗平原元朗公路元朗(西)巴士總站四季名園石崗 (香港)石崗村石崗機場王來任祠堂村祠堂村 (錦田)祈安醮粵語方言粉錦公路紅磚屋紅毛橋義民信仰烈火雄心3爾巒熱帶風暴錦雯 (1999年)煥鏞箣竹特別任務連盆菜瀝源九約竹枝詞莫天賜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香港)達德公所荃灣天后宮荃灣碼頭巴士總站荃灣運輸綜合大樓荃灣新市鎮荃錦坳荃錦公路鐵路發展策略青山禪院青衣島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青朗公路街坊導賞團衙前圍村西鐵綫西部走廊鐵路香港香港2006年1月香港2009年6月香港3號幹線香港9號幹線香港大事記香港天后廟列表香港太平清醮香港小型巴士香港射箭總會香港已取消巴士路線列表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新界區及離島區)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交通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建築香港保衛戰香港圍村香港地方列表香港公共屋邨列表香港秦朝至元朝歷史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香港飛馬足球會香港語文香港鄉村列表香港橋梁香港歷史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香港法定古蹟列表香港洪聖廟列表香港清朝初期歷史香港有機農莊香港新界鄧氏香港日佔時期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香港數碼聲音廣播香港教育史麻笏圍黃雀行動龍躍頭農場鮮奶錦上路錦上路站錦上路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錦田南錦田公路錦田紅磚屋錦田鄉村俱樂部錦田樹屋錦田河鄧氏宗祠鄉村學校 (香港)長春園長春園 (香港錦田)雞公嶺通德學校老圍 (龍躍頭)逢吉鄉Market Place by JasonsPark YOHO林錦公路林村李觀生東閣圍水頭村永寧圍永隆圍沈鴻英泰康圍港口鐵路線港鐵錦田大樓清樂鄧公祠清潭水塘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戴斯德星光實業新圍 (龍躍頭)新田 (香港)新田公路新界新界原居民新界區專線小巴602線新界區專線小巴71線新界五大氏族新界六日戰新界總商會新界鄉議局敬羅家塾12世紀香港14K人物列表15世紀香港17世紀香港18世紀香港1938年香港1967年香港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計劃1991年香港2000年代香港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14年8月香港2014年香港2015年12月香港2015年香港 扩展索引 (162 更多) »

力瀛書院

力瀛書院是香港歷史上最早記載的書院,位於新界錦田雞公嶺(舊稱桂角山),1075年(熙寧八年)由北宋進士鄧符協所建,約與涵暉書院同期建造。 書院除有正式學舍外,還有書樓、客館、學田等。據清嘉慶王崇熙著《新安縣誌·山水略》載:「桂角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多產桂,兩山競秀如角,一名龍潭山,宋鄧符築力瀛書院講學於其下,今基址尚存」。據香港歷史學者王齊樂指出:「由於鄧符的努力興學,致使當時錦田的文化大盛,成為地方上文化和教育的中心。」自力瀛書院後,新界各大小鄉村紛紛設立大大小小的書院、館、塾書室等學舍,令當地文風大盛。 力瀛書院的準確遺址已不可考,而桂角山相傳多產桂樹,雙峰如角而得名。相傳山上有一塊「鰲魚石」,不少學生愛到這塊石附近遊玩,取其「獨佔鰲頭」之意。傳說鄧符協在錦田創立力瀛書院,在旁邊修建「圭角泉」,後來力瀛書院和圭角泉都先後失修及倒塌,後人不知這兩建築物在何方,後來在錦田發現「圭角泉」石碑。.

新!!: 錦田和力瀛書院 · 查看更多 »

力榮堂書室

力榮堂書室,簡稱力榮堂,又名大書房,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水頭村,是新界五大氏族錦田鄧氏鄧履元之後人興建的書室,為族中子弟辦學之用。書室於1994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10年5月17日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錦田和力榮堂書室 · 查看更多 »

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Shing Mun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個水塘,位於荃灣區城門谷一帶,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為區別下城門水塘,城門水塘又稱為上城門水塘。亦因如此,廣義上,城門水塘是指上城門水塘及下城門水塘;而狹義上,城門水塘則是上城門水塘的真正名稱。由於落成年是當年英皇佐治五世登基25年,上城門水塘亦被名為銀禧水塘。由於整個城門水塘群剛好處於新界東與西的分界線上,上城門水塘被劃屬界線以西(屬荃灣區),下水塘則劃入界線以東(屬沙田區),所以,從廣義而言,城門水塘地既處新界西,亦處新界東。而貫穿兩地者便是1990年通車、同樣以該地地名「城門」命名的城門隧道,其共兩組隧道之間均以高架橋連接,並正正在下城門水塘和城門峽上方跨過。.

新!!: 錦田和城門水塘 · 查看更多 »

城門新村

城門新村,又名錦田新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錦田,介乎泰康圍和永隆圍之間,建於1930年,有千多個村民居住,大部份為鄭姓。.

新!!: 錦田和城門新村 · 查看更多 »

厦村

--(Ha Tsuen),或稱厦村鄉(Ha Tsuen Heung),坊間俗寫成「廈村」,位於元朗區西部,東面是天水圍新市鎮、南面是洪水橋、北面是流浮山。厦村與屏山、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與「廈」(即頂部有沒有一點之分)爲相通異體字,厦村村民傳統使用沒有一點的「--」字,不過由於在繁體中文中,有一點的「廈」爲正字,故此香港政府和村外人多使用「廈」字進行表述,在政府地圖以至是道路命名等都寫作「廈村」而非「--」,但如果要尊重鄉村傳統,應當寫作「--」。.

新!!: 錦田和厦村 · 查看更多 »

十年 (電影)

《十年》(Ten Years)是2015年12月上映的香港電影,為5個故事構成的短篇電影合集,當中包括郭臻导演的《浮瓜》、黃飛鵬导演的《冬蟬》、歐文傑导演的《方言》、周冠威导演的《自焚者》、伍嘉良导演的《本地蛋》,由廖啟智、梁健平、周家怡、游學修、吳肇軒等領銜主演。香港於2015年12月17日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因反映熱烈而陸續於不同戲院再上映,累計票房突破600萬港元,並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是香港史上唯一沒有得到其他獎項提名的最佳電影;海外則預計2016年8月在臺灣上映。該電影亦獲選為2015年推介電影。 該電影因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威脅的現況,加上涉及包含香港獨立、自決等敏感政治話題,被指是香港社會的「預言書」。北京政府全面封殺此片,下令中國大陸各大網路平台禁止直播、轉播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實況,令至少千萬觀眾无法收看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2017年,「十年電影工作室」正式籌備《十年》國際版,連結世界,讓更多世界互通的價值理念傳播更廣。消息指曾獲得康城金棕櫚獎的泰國導演阿彼察邦將參與《十年泰國》。其餘參與的導演包括Wisit Sasanatieng、Aditya Assarat、Chookiat Sakveerakul 和 Chulayarnnon Siriphol。此片將由 Aditya Assarat 成立的 Pop Pictures 和 Films For Free 負責監製。而 《十年台灣》由劉嘉明成立的佳映娛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監製,邀請了鄒隆娜、廖克發、勒嘎‧舒米、謝沛如和呂柏勳擔任導演。 《十年日本》則由高松美由紀旗下的 Free Stone Productions 擔任監製,導演名單將會在釜山電影節公佈。.

新!!: 錦田和十年 (電影) · 查看更多 »

十八鄉

十八鄉(Shap P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南部,是元朗市中心東面及南面的鄉村群的統稱,本身由十八個鄉村組成。唯經過多年發展,十八鄉現在已增至26個原居民村及4個居民村,合共30個村圍,故十八鄉已成為地名而不是單指原有的十八個鄉村。 十八鄉與屏山、厦村、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新!!: 錦田和十八鄉 · 查看更多 »

古洞

古洞(Kwu Tung),英文舊稱Dill's Corner,戰前曾有別稱七鄉(Seven Villages),地處香港新界北區上水西部,落馬洲之東南,爲雙魚河流經的一處地方,具體位置爲雙魚河的西岸,由於該段青山公路以「古洞段」命名,故部分人甚至政府部門會將「古洞」視爲覆蓋金錢、坑頭、蕉徑等地的地區名稱,但傳統上古洞的核心區僅指金錢和河上鄉以西、白石凹以東、馬草壟以南和麒麟山以北的範圍。 自1945年,古洞成為圍頭人(包括同操粵語莞寶片之東莞人)、客家人與少數潮州人之聚居地,從內地南下的難民在古洞建立了多條寮屋村落,青山公路於古洞的一段更曾發展出規模接近墟市的大馬路市場,但自1978年粉嶺/上水新市鎮開始發展後,古洞的墟市活動逐漸式微,加上不斷有地產發展商收購土地,使古洞原來的村落人口不斷流失。古洞南近白石凹最早於1995年建成小型別墅項目歐意花園,後於2009年由發展商利用青山公路以南至麒麟山的整片古洞南區域建成大型豪宅項目天巒。至2010年代,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發展古洞北新市鎮,相關工程將於2018年展開。.

新!!: 錦田和古洞 · 查看更多 »

吉慶圍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圍村,位於元朗區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泥圍合稱「錦田六圍」。.

新!!: 錦田和吉慶圍 · 查看更多 »

大埔墟

大埔墟(英文:Tai Po Market)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墟市;大埔舊墟(英文:Tai Po Old Market),則是香港現已消失的墟市,兩者都是位於新界大埔。現時大埔舊墟(位於林村河以北,汀角路以西,大埔舊墟天后宮附近一帶地方)已完全成為住宅區,墟市已經消失。大埔墟(位於林村河以南,廣福道兩旁)則仍然有墟市富善街(前太和市,以文武二帝廟為中心),但隨大埔墟火車站遷移,大埔市中心位置已遷到大埔墟四里一帶。由於大埔舊墟墟市消失,卻仍留其名,因此一般人會將大埔舊墟與大埔墟混為一談,實際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新!!: 錦田和大埔墟 · 查看更多 »

大埔墟站巴士總站

大埔墟站巴士總站」(Tai Po Market Station Bus Terminus),第7769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1卷第48期,2007年11月30日。位於南運路9號新達廣場地面、大埔墟站大堂西南面的室內巴士總站,採用長條形平行式設計,供包括港鐵接駁巴士在內的專營巴士使用。 巴士總站東側,大埔墟站大堂正南方的「大埔墟站專綫小巴總站」(Tai Po Market Station Public Light Bus (Scheduled Service) Terminus),第7768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1卷第48期,2007年11月30日。顧名思義專供專綫小巴使用,該站為露天長條形平行式設計,附建頂部並非密封的頂棚。小巴總站與車站大堂間的雅運路另有的士站。 除此以外,巴士總站以北的達運道路旁另有公眾上落客區,多條服務鄰近屋苑的居民巴士於該處設站。.

新!!: 錦田和大埔墟站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是香港新界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與青朗公路同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條例》。 大欖隧道的興建主要是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同樣亦大大緩和大老山隧道在1994至96年間的交通壓力,並將元朗與港九市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荃灣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市民可以直接由荃灣、九龍西和香港島經大欖隧道進入元朗區各市郊區域,不需再經大老山隧道、青山公路或屯門公路。.

新!!: 錦田和大欖隧道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西鐵綫)

大欖隧道(Tai Lam Tunnel)為香港港鐵西鐵綫(興建時稱為九廣西鐵)一期工程(屯門至南昌)三條鐵路隧道之一,全長5.5公里,是香港最長的一條鐵路隧道,穿越大欖郊野公園,連接西鐵綫錦田段至荃灣西站,於荃灣西站西北面設有柴灣角通風大樓,隧道只供西鐵綫列車使用。.

新!!: 錦田和大欖隧道 (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太和巴士總站

太和巴士總站(英文:Tai Wo Bus Terminus)是香港一個有蓋巴士總站,位於太和邨,設於寶雅路太和廣場地面,連接太和站。.

新!!: 錦田和太和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媽祖廟

媽祖廟是主要奉祀海神媽祖的廟宇,另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聖母廟等,日本又稱天妃神社,常見於中國大陸沿海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東亞裔人士(主要為華人)之海外聚居地,臺灣則是除中國大陸本土之外,目前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四川盆地内的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多係湖廣填四川时,来自福建之客家先民所建,而天后媽祖也從海神演化成水運之神,甚至是無所不能的萬能神靈。從華南、華東以至全中國的海岸都有拜媽祖的信仰,認為可保航海順利,所以天后廟大多其正門都朝海。 相傳,媽祖於宋代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泉州莆田县(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泉州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入兴化军)的湄洲岛,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林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雍熙四年(987年)27歲時於鄉間湄洲峰上羽化升天。 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頭銜,尊為天妃,直至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施琅攻打台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清朝軍人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帝知道後將天妃改加為「天后」,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籍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新!!: 錦田和媽祖廟 · 查看更多 »

宇通客車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在鄭州客車廠的基礎上成立的一家股份制公司,總部設在河南省鄭州市,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客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2016年淨利達41億人民幣,每股盈餘1.8元。宇通客車是宇通集團的成員企業,隸屬於集團客車板塊,產品有萊茵高檔系列、7米至13米後置系列、前置系列、公交车系列等。.

新!!: 錦田和宇通客車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錦田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小一學校網

小一學校網(Primary One Admission School Net 或簡稱 POA School Net)香港教育局將香港劃分為36個小學校網,並依據「就近入學原則」以「小一入學申請表」上的申報住址為小學一年級學童按照所屬學校網統一派位。 申請直接資助學校、私立學校及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則不受校網限制。.

新!!: 錦田和小一學校網 · 查看更多 »

屏山 (香港)

屏山(Ping Shan)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地方,當地鄉村統稱屏山鄉(Ping Shan Heung),位於水邊圍的西面,天水圍的南面,洪水橋的東北,是新界五大氏族鄧氏家族的其中一個聚居處。屏山與厦村、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新!!: 錦田和屏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屏山鄧氏

屏山鄧氏是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中,新界鄧姓之一,族人原居於江西吉安,自北宋初期,屏山鄧族的始祖鄧漢黻就由江西吉水縣遷往廣東,定居於元朗屏山鄉。 相傳屏山鄧氏乃黃帝第廿七傳孫曼之後裔。曼被商王封於河北蔓口(今河北省伊川市河北岸一帶),是為蔓侯,賜蔓姓。後又改封為鄧侯,建立鄧國,以鄧為氏。此為鄧姓之起源。四十七世祖鄧禹於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出生,爵至高密侯,官拜太傅,諡為「元侯」。現時屏山鄧氏宗祠之門聯「南陽承世澤,東漢啟勳名」即源於此蘇萬興《坐言集之屏山鄧族》(香港:超媒體有限公司,2008年9月),頁7-12。.

新!!: 錦田和屏山鄧氏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路

屯門公路(英文:Tuen Mun Road)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組成路段最長部分,既是香港第一條快速公路,亦以全長19.3公里位列香港第三長的道路(以幹線路標計),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柴灣角。大部份為3線雙程分隔公路。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完工。.

新!!: 錦田和屯門公路 · 查看更多 »

峻巒

#重定向 Park YOHO 峻巒(Park YOHO,前稱 Park Vista 和 Acappella),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北沙埔青山公路潭尾段18號,是新鴻基地產的大型中密度住宅項目,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2014年興建,將於2016年10月至2018年分階段落成。示範單位設於環球貿易廣場及現樓。.

新!!: 錦田和峻巒 · 查看更多 »

上村 (香港)

上村(Sheung Tsuen)是香港元朗区八鄉的一條原居民村落,一带均为低密度的住宅和車場(尤以拆車場為常見),环境相对僻静。.

新!!: 錦田和上村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村巴士總站

上村巴士總站(英文:Sheung Tsuen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八鄉錦田公路上村停車場內,現時有兩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三條巴士路線途經此站。 雖然251A線以「上村」為循環點,但實際上並非停靠此站,而是在附近的上村球場停站。.

新!!: 錦田和上村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上水巴士總站

上水巴士總站(英文:Sheung Shui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石湖墟的有蓋巴士總站。位於龍琛路上水廣場地面,鄰近小巴總站。現時有12條巴士路線以此處為總站,另外亦有3條巴士路線途經此站。 自「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實行起,此站獲冠以「上水轉車站」稱號,與華明巴士總站成為區內兩大轉車站,作為區內線與對外長途線間之轉駁點。.

新!!: 錦田和上水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新!!: 錦田和中華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中港車身製造廠

中港車身製造廠(China Kong Auto Body Builders Co., Ltd.)是香港一間巴士車身承造商,成立於1993年,廠房和辦事處均設於新界元朗區錦田錦上路吳家村。主要為各類型巴士如廠巴、校巴及豪華旅遊巴士及特殊車輛及特殊車輛提供專業設計及裝嵌車身的工程,具四十多年豐富經驗。由2004年開始,「中港」榮獲瑞典紳佳巴士總廠,認可為亞洲區合格車身承造商。.

新!!: 錦田和中港車身製造廠 · 查看更多 »

中性區

中性區,又称--(英文名稱:Neutral Zone 或 Dead Zone,在台灣鐵路管理局稱作 Neutral Section)乃電氣化鐵路的無電區間,一般設置於交流電化線路的變電站附近、兩交流變電站供電區域的分隔處,或交流與直流供電的交界處。.

新!!: 錦田和中性區 · 查看更多 »

丹拿/利蘭珍寶巴士

丹拿珍寶(Daimler Fleetline)是一款由丹拿研製的後置引擎雙層巴士,於1960年首次亮相。後來珍寶巴士的生產線於1973年被遷移至英國利蘭汽車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的利蘭商用車生產線內,因此後期的產品被命名為利蘭珍寶(Leyland Fleetline)。.

新!!: 錦田和丹拿/利蘭珍寶巴士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15線

九龍巴士15線是香港九龍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藍田平田邨和紅磡碼頭,途經藍田、觀塘、牛頭角、九龍灣、新蒲崗、九龍城、馬頭圍、土瓜灣及紅磡。.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15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248M線

九龍巴士248M線是香港青衣島一條往返青衣站及長宏邨的路線,主要方便青衣山上的居民(長宏邨和長亨邨)往來青衣站轉乘港鐵東涌綫或機場快綫,或到青衣城購物。 本線是其中一條青衣島上區內的居民巴士路線(另一條是249M線)。.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248M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251B線

九龍巴士251B線是香港新界一條來往八鄉路及上村的巴士路線。.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251B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251M線

九龍巴士251M線是香港新界一條巴士路線,由單向前往荃灣站(青山公路近荃錦中心),僅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開出3班車。.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251M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264M線

九龍巴士264M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已取消日間巴士路線,提供空調巴士服務,行走天恩邨及青衣鐵路站之間。.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264M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51線

九龍巴士51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循環巴士路線,來往荃灣西站及上村,提供荃錦公路(石崗、大帽山、川龍、朗逸峰、光板田村)來往港鐵荃灣站及荃灣市中心的服務。 本線是荃錦公路(川龍至石崗雷公田一段)除的士以外的唯一一種公共交通服務。.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51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51P線

九龍巴士51P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已取消巴士路線,由錦田(石崗軍營泳池)單--往荃灣碼頭。.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51P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54線

九龍巴士54線是由九巴營運的一條香港新界元朗區區內循環巴士路線,來往元朗(西)及上村。 本線另設254R線,由九巴營辦,來往元朗(西)及石崗軍營,只於石崗軍營開放日提供服務。.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54線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77K線

九龍巴士77K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元朗(鳳翔路),現時本線仍是唯一一條途經粉錦公路的巴士路線。 2008年8月11日,香港舉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期間,本線於06:00-14:00間臨時縮短路線,只提供元朗(西)至蓮塘尾之服務,是唯一一條因受2008年北京奧運影響而需縮短路線的香港專利巴士路線。.

新!!: 錦田和九龍巴士77K線 · 查看更多 »

平安谷之詭谷傳說

《平安谷之詭谷傳說》(The Forgotten Valley,前名《平安谷·逐個捉》),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民初女性倫理懸疑恩仇電視劇;由黃浩然、蘇玉華及陳凱琳領銜主演,並由劉江、朱晨麗、龔嘉欣、阮兆祥及韋家雄聯合主演,編審湯健萍及蔡淑賢,監製陳耀全。故事主題為「一條封閉的村莊,一場男女的鬥爭」,講及一條村莊重男輕女的故事。 此劇為2017香港國際影視展16部推介劇集之一及2018無綫節目巡禮13部劇集之一。.

新!!: 錦田和平安谷之詭谷傳說 · 查看更多 »

平安金融中心

平安金融中心(初名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的一个大型商業项目,地处深圳市CBD中心区,是深圳市又一标志性建筑,由深圳各地,以至香港大嶼山、沙田中文大學和整個新界西均可望見。项目占地1.9万平方米,分为塔楼、裙楼和整体地下室三部分;主塔楼118层(600m),裙楼11层、高55米;地下室5层,深29.8米,於2017年3月獲確認完工。建成后已成为中国平安的總部以及配合广深港高铁的连接内地和香港的金融中心,同时为中国第二高楼及世界第四高楼,以及取代台北101及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成為世界可用樓層及總高度第一高辦公大樓。與此同時,平安金融中心亦擁有世界最高的觀景台,高度562.2米,超越上海中心大廈的561.3米。.

新!!: 錦田和平安金融中心 · 查看更多 »

平湖

平湖可以指:.

新!!: 錦田和平湖 · 查看更多 »

平湖 (錦田)

平湖,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錦田水尾村的北邊邊陲。平湖的南面為有名的錦田樹屋,北面為逢吉鄉,西面為田野地方,東面不遠處則為水尾村的主要古建築,包括過百年的水尾村天后宮、水井和土地社壇等,村公所亦在附近。 平湖事實上只是由幾個池塘組成,其名字取自水--平如鏡之意,因水塘附近一帶非常空曠,更可從湖泊中看到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的遙遠倒影。.

新!!: 錦田和平湖 (錦田) · 查看更多 »

二帝書院

二帝書院位於香港元朗區錦田水頭村,是一所供奉文昌和關帝的教學場所。現在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作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新!!: 錦田和二帝書院 · 查看更多 »

五個小孩的校長

《五個小孩的校長》(Little Big Master)是一部於2015年3月上映的香港電影,由楊千嬅、古天樂領銜主演,由關信輝擔任編劇及導演,陳木勝監製,張佩瓊聯合編劇。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述全香港最低薪幼稚園校長呂麗紅,成功挽救元朗錦田元岡幼稚園避免殺校的真實故事。香港票房總收達6,791萬,成為2015年最高票房港產片。.

新!!: 錦田和五個小孩的校長 · 查看更多 »

今日睇真D

《今日睇真D》(Hong Kong Today;當時簡稱《睇真D》)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一個資訊娛樂節目,由轉職自無綫電視之余詠珊創製,1994年3月21日至2000年12月15日於本港台播出,是香港首個同類型節目。 《今日睇真D》每集長度1小時,以「《睇真D》精神」採訪時事及娛樂消息,補足傳統新聞報道的不足,曾為亞視帶來不錯收視率;1994年10月,無綫翡翠台推出同類型節目《城市追擊》以奪回收視。.

新!!: 錦田和今日睇真D · 查看更多 »

廣瑜鄧公祠

廣瑜鄧公祠又名來成堂,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錦田水頭村32號,建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鄧氏第二十一代族人鄧像六(別名鄧直見)為紀念第十七代祖先鄧廣瑜(別名鄧松峰)而建,是錦田北圍三間鄧氏宗祠之一。1782年,鄧氏族人曾捐款翻新來成堂。除了作為祠堂以外,在1950至60年代曾改作商店,到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成為了金屬品製造廠,後來更遭荒廢,祠堂殘破不堪。1995年政府將廣瑜鄧公祠列為認定古蹟(即具有法定古蹟的資格,但未正式受法例保護),並出資維修。1996年完成翻新工程後,鄧氏於元宵前來宗祠進行點燈儀式。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

新!!: 錦田和廣瑜鄧公祠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約克

颱風約克(Typhoon York,國際編號:9915,中國大陸編號:99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eneng)是1999年港澳兩地最為矚目的風災,其引致的傷亡及損失比較嚴重。 約克橫過珠江口期間,一度使港澳兩地氣象部門分別懸掛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信號以及十號風球,是整個1990年代香港唯一一次發出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主權移交後首次發出最高信號、最後一次以「懸掛」方式發出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及20世紀最後一次十號信號;同時亦為澳門於1990年代的第二次、20世紀及主權移交前最後一次需要發出的十號信號。在一年之內需要發出兩次九號或以上颱風信號,以及最長紅色暴雨警告。這是香港自1964年以來首次。港澳兩地懸掛十號風球的時間分別長達11及8.5小時。而約克橫掃香港期間,境內廣泛受颶風影響,當中橫瀾島更錄得每小時169公里10分鐘平均風速,每小時平均風速則達151km/h。.

新!!: 錦田和強烈熱帶風暴約克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

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Severe Tropical Storm Victor,國際編號:9712,中國大陸編號:97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oring)是繼1979年颱風荷貝之後,首個登陸香港的熱帶氣旋,亦是自1983年颱風愛倫後,首個導致香港天文台懸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的熱帶氣旋。 維克托使香港天文台更換標誌後及香港主權移交後懸掛第一個九號信號,也是年內首個需要懸掛九號信號的襲港熱帶氣旋。.

新!!: 錦田和強烈熱帶風暴維克托 · 查看更多 »

德士古道

德士古道(Texaco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新界荃灣東南(近荃灣公園),連接荃錦交匯處(象鼻山路、荃錦公路、大河道北、大河道)及荃青交匯處(荃灣路、青荃路)。德士古道馬頭壩道至荃青交匯处段因位於填海前的德士古灣(名稱取自海濱花園的前身德士古油庫)之東南而得名。青山公路葵涌段及荃灣段以北的一段德士古道屬後期興建,被稱為德士古道北(Texaco Road North)。 德士古道有兩線單程行車天橋避開荃灣市中心交通,一端連接荃灣路及青荃橋,另一端是通往荃錦交匯處。該天橋交通流量甚高,更是交通黑點,因德士古道連接象鼻山路、荃灣路與青荃橋,四通八達。由新界西北、機場、青衣出發車輛,取道德士古道往錦田或經城門隧道往沙田是最快捷的路線。然而自象鼻山路(柴灣角至石圍角段)通車後,屯門公路的車輛可經此段直通城門隧道,縮減行車時間,令德士古道的交通流量略為減少。而以上各道路亦是'''新界的士'''可指定的途經路線。 德士古道被認為是荃灣與葵涌大窩口的分界線。在青山公路以南的德士古道為荃灣區及葵青區的行政分界。.

新!!: 錦田和德士古道 · 查看更多 »

便母橋

便母橋又稱敬母橋,位於香港錦田水頭村,由錦田孝子鄧氏鄧俊元建於康熙43年(1710年),專請從福建漳州聘請精良工匠建造,目的是方便母親過河探望他,建橋共費時6年,於康熙49年(1716年)建成。 橋面鋪有6塊花崗石板,並排放在石墩之上,沒有牢固,可以移動,橋的兩側並沒有欄杆。橋旁奠立的花崗石碑記載了便母橋的歷史。當時俊元的德行廣為傳誦,連清朝中葉編修的《新安縣志》也記載此事。1959年便母橋曾略加修葺,並在橋邊豎立了「重修水頭村便母橋碑記」。2013年,在便母橋旁建造了新便母橋,減輕舊橋的負荷。亦在兩岸把原有的鐵欄換成和新橋一樣的石欄。.

新!!: 錦田和便母橋 · 查看更多 »

國慶日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又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武昌起義紀念日、辛亥革命紀念日等,定於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的兩個月內,中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共和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臺北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為「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總統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新!!: 錦田和國慶日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利蘭勝利二型巴士

利蘭勝利二型(英文:Leyland Victory Mk 2)是英國利蘭於1978年至1981年生產的雙層巴士,為佳牌勝利J型的後繼產品,是香港的獨有車型,在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曾經在香港被大量使用,至2000年才完全退役。勝利二型屬前置引擎設計,所以車內噪音較為嚴重,溫度亦較為高。加上勝利二型的地台離地面較其他雙層巴士為高,對乘客上車下車及站立造成不便。不過正由於勝利二型本身屬前置引擎的設計,所以在上斜表現卻遠比當年的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為佳。勝利二型配備吉拿6LXB引擎及Voith DIWA 851全自動波箱;巴士亦配備了油壓軚,轉彎較此前款式巴士省力。.

新!!: 錦田和利蘭勝利二型巴士 · 查看更多 »

周王二公書院

周王二公書院位於香港元朗錦田水頭村內,是錦田鄉民為紀念上奏廢除遷海令有功的兩名廣東官員周有德及王來任而建的書院。建於康熙24年(1685年)並經過多次重修,被列為香港3級歷史建築。如錦田樹屋見証了清初遷海令對香港居民的破壞及影響,周王二公書院則體現了這段歷史的結束。.

新!!: 錦田和周王二公書院 · 查看更多 »

周有德

周有德,字彝初,漢軍鑲紅旗人。為中國清朝官員,1664年任山東巡撫,後於1668年1月30日-1670年2月6日期間,奉旨接替盧興祖擔任廣東廣西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秋,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深感順治年間海禁遷民之苦,乃上疏請先展界,然後設防。經他和前任巡撫王來任倡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准許居民可以陸續遷回故地。 復界後,錦田居民因感周、王二公之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水頭村建「周王二公書院」,以為紀念,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培育人材,而上水石湖墟本建有「報德祠」供奉周王二人,後因火毀,原址現有巡撫街紀念二人。.

新!!: 錦田和周有德 · 查看更多 »

呂麗紅

呂麗紅(Lilian Lui Lai Hung),外號神奇呂俠,香港教育界人士,因以全香港最低校長薪酬,成功挽救元朗錦田元岡幼稚園避免殺校危機,成為香港傳奇人物。其故事被改編成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由影后楊千嬅飾演其角色。.

新!!: 錦田和呂麗紅 · 查看更多 »

傅瑞憲

傅瑞憲,GC,MC連勳扣,JP(John Alexander Fraser,),英國殖民地官員,1919年加入香港政府任官學生(即政務官),曾經署任律政司兼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到1941年出任首任防衛司及行政局官守議員,惟同年12月香港淪陷後,他旋被日方拘禁於赤柱拘留營。淪陷期間,傅瑞憲在營內秘密從事情報活動,結果在1943年6月遭日方揭發,同年10月29日被處決,終年47歲。由於他被日方拷問時堅拒供出同伴,而且一力承擔罪名,英廷以他勇氣可嘉,因此在二戰結束後於1946年向他追贈最高民事榮譽喬治十字勳章。 在加入港府以前,傅瑞憲曾在一戰參與歐洲戰事,1916年因功獲得軍功十字勳章,翌年再獲附加勳扣。在港府擔任北約理民官的時候,他於1928年負責重新安置城門谷約855名村民,以便港府在該處修築城門水塘;另為紀念港督金文泰爵士兩訪屯門青山禪院,他與19名華人紳商還在1929年倡建香海名山牌樓,牌樓復於2010年獲政府獨立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傅瑞憲在助理律政司任內於1933年購入作自住的大埔瞭望台,後來也在2009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錦田和傅瑞憲 · 查看更多 »

凹頭

凹頭(Au Tau)(亦寫作坳頭,「凹」依古時的讀音,粵音「坳」,國音āu)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元朗市中心東面的一個山坳,古時是元朗和錦田的分界線,現時也作爲附近一帶地方的地名。凹頭由青山公路分開南北,博愛醫院位於北面,朗善邨位於南面;其東面為錦田及錦田河,其西面則是十八鄉。.

新!!: 錦田和凹頭 · 查看更多 »

凌雲寺

凌雲寺(英文:Ling W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錦田八鄉近石崗觀音山西北山麓,初建於明朝宣德年間,為錦田鄧氏開基祖鄧洪儀長子鄧欽為其繼母黃氏建立,名為「凌雲靜室」,是香港三大古剎之一,與靈渡寺和青山禪院齊名,亦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叢林佛學院。.

新!!: 錦田和凌雲寺 · 查看更多 »

八鄉

八鄉(P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鄉村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新界原居民在此居住。八鄉的名稱來源有多個版本,較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早期共有八條村莊,因而命名為八鄉。 八鄉與屏山、厦村、十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新!!: 錦田和八鄉 · 查看更多 »

八鄉路巴士總站

八鄉路巴士總站(英文:Pat Heung Road Bus Terminus)是香港的一個巴士總站,位於元朗區八鄉八鄉路西面盡頭。現有1條專利巴士路線及2條專線小巴以本站作為總站,而專線小巴採用的總站名稱為「大欖巴士轉車站」,另有1條專利巴士路線及1條專線小巴途徑此站。.

新!!: 錦田和八鄉路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錦田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元宵點燈

元宵點燈,又稱慶燈、開燈、賀燈,是中國南方、台灣、香港一些村落在元宵節前後的傳統習俗。閩南語、客家話、圍頭話等南方漢語中“燈”和“丁”諧音,點燈意寓添丁,據說可以帶來添丁的彩數,並且是向祖先稟告族中有新成員的儀式。故客家人、福建、潮州、臺灣、香港新界原居民等人認為元宵燈即為添丁的佳兆。.

新!!: 錦田和元宵點燈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 錦田和元朗 · 查看更多 »

元朗區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新!!: 錦田和元朗區 · 查看更多 »

元朗區議會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18個區議會之一,成立於1981年,負責協助處理新界元朗區的事務。成員由第一屆的29人,增至現時的41人,包括35位民選議員和6位當然議員(區內各鄉事委員會主席),主席與副主席皆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元朗區議會轄下設有6個委員會:即文化、康樂及體育委員會、環境改善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社會服務、房屋事務及宣傳委員會、城鄉規劃及發展委員會和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就區內環境改善、交通建設、城鄉規劃、社會服務等事宜,向當局反映市民的意見和關注,擔任政府和市民的溝通橋樑。 元朗區區議會會議室及秘書處位於元朗政府合署。地址是元朗橋樂坊2號元朗政府合署13樓。.

新!!: 錦田和元朗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元朗墟

元朗墟(Yuen Long Hui;1960年前寫作Un Long Hui)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墟市,分為元朗舊墟(Yuen Long Kau Hui)及元朗新墟(Yuen Long San Hui)。元朗舊墟位於元朗市中心東北邊緣,現在是十八鄉其中一個村落。元朗新墟即是現時的元朗墟,是現時的元朗市中心的心臟地帶,為現在元朗最繁盛的地方。.

新!!: 錦田和元朗墟 · 查看更多 »

元朗平原

元朗平原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區,是香港最大沖積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面積達144.3平方公里,中間被凹頭附近眾山分成元朗及錦田兩部份,元朗部份包括元朗市中心、橫洲、髻山、十八鄉、凹頭、南生圍、天水圍、流浮山、屏山、洪水橋、廈村、白泥,錦田部份則包括新田、落馬洲、米埔、錦田、石崗及八鄉等地。 元朗平原昔日為廣大面積的耕地及濕地,部份用地現已發展成為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 元朗是在一個寬廣肥沃的河流氾濫平原和潮區泥灘上填土而成。 1979年,工務司署地政測量處繪製的香港地質圖,元朗平原主要由第四紀更新世至近代的地表沉積物、以及屬於中生界中及下侏羅統的變質沉積岩及火山岩構成。變質岩的分佈,位於橫洲,及從南至北由屯門、藍地到廈村一帶的山嶺,以及由東至西由文錦渡到羅湖、古洞到落馬洲一帶。過往,元朗出產的大理石在香港很著名。.

新!!: 錦田和元朗平原 · 查看更多 »

元朗公路

元朗公路(英文:Yuen Long Highway),前稱元朗繞道,是香港9號幹線(前稱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份,亦是9號幹線全長42公里的快速路段的末段。它連接元朗區的凹頭至屯門區的藍地,建成初時全線均為雙線雙程分隔公路,現已擴建成最少三線雙程,部分更是四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大部分路段的車速限制都是每小時80公里,但連接博愛交匯處及十八鄉交匯處、不屬於9號幹線並被剔出快速公路範圍的支路,車速限制是每小時50公里。 元朗公路分兩階段建造,分別是元朗南繞道和屯門東走廊。元朗南繞道始於博愛交匯處以北,與青朗公路交匯(可北行往新田公路,或南行進入3號幹線,前往大欖隧道)。之後橫跨博愛交匯處,然後繞道經十八鄉交匯處,直至唐人新村交匯處。接著就是屯門東走廊,經天水圍西交匯處,沿著青山公路的東南面到達藍地交匯處,接駁屯門公路。 1998年三號幹線通車,大部分由元朗往市區的公共交通改行大欖隧道,而大欖隧道明顯比使用屯門公路再上元朗公路入元朗快,令元朗公路大部份路段使用量減少。惟獨介乎青朗公路至博愛交匯處的一小段,車流量持續增加,大量車輛經過博愛交匯處來往元朗公路(以連接青朗公路)及青山公路-元朗段,導致博愛交匯處在繁忙時間車多擠塞;近年情況更日益嚴重,下班繁忙時間車龍由博愛交匯處倒塞至元朗公路,甚至與青朗公路交匯的位置,直至2015年2月中,往屯門方向、直達十八鄉交匯處的新支路通車,疏導前往元朗南的車輛,擠塞情況才稍為改善。而由於深圳灣大橋(即香港10號幹線)通車,加上大欖隧道多次加價,導致除巴士外,頗多車輛復行屯門公路,因應大欖隧道通車而減少的使用量已大致被抵銷。 元朗公路曾進行多次擴闊工程。最近一次擴闊工程於2006年2月完成,主要為應付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將帶來的額外車流。因為深港西部通道連接的港深西部公路,不論經屯門公路還是青朗公路往九龍,都必須途經元朗公路,預計屆時元朗公路將不勝負荷,所以需要擴建。該次工程把十八鄉交匯處至藍地交匯處的一段元朗公路擴充至三線雙程,使全條元朗公路都可作最少三線雙程行車(十八鄉交匯處至博愛交匯處一段,每邊有四條行車線,但其中兩條不屬快速公路範圍,可算是惟一的例外)。.

新!!: 錦田和元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元朗(西)巴士總站

元朗(西)巴士總站(英文:Yuen Long (West)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安達坊的巴士總站,旁邊為元朗廣場,現時有9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亦有11條小巴路線途經此站。 雖然港鐵巴士K73綫以「元朗西」為循環點,但實際上並非停靠此站,而是在附近的輕鐵豐年路站和元朗安寧路停站(2015年12月13日前)。於2016年10月30日,此路線取消循環運作,並以此站為終點站。.

新!!: 錦田和元朗(西)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四季名園

四季名園(Seasons Monarch,中原地產)是位於香港新界錦田一個獨立屋住宅群,擁有244間豪華花園別墅,由長江實業興建,2008年12月入伙。主要設施有健身室、兒童遊戲室、游泳池、兒童游泳池、按摩浴池和園林花園。.

新!!: 錦田和四季名園 · 查看更多 »

石崗 (香港)

石崗(Shek Kong),香港地名,位於新界元朗區東南面,大帽山北面,北面為錦田,與八鄉地區交錯,城市規劃法定圖則編號為YL-SK。然而,石崗的實際範圍並不明確。 石崗區內一帶主要分成兩部份:以石崗為名的主要地點包括西北部份的石崗軍營、石崗新村、石崗菜園村;以及東南部份沿荃錦公路近雷公田的石崗軍營、石崗村,由於此區曾經為英軍軍營及軍事重地,該區有九條街道以英格蘭的郡作為名稱。 石崗機場佔了石崗軍營內大部份的面積,機場曾經作為英國皇家空軍駐香港部隊及英國皇家空軍第28中隊的軍用機場。香港主權移交過後,機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使用。.

新!!: 錦田和石崗 (香港) · 查看更多 »

石崗村

石崗村(英文:Shek Kong Village)是香港軍營之一,位於新界錦田石崗,是駐港解放軍陸軍步兵旅駐地。 石崗村於英國殖民地時期由駐港英軍使用;其位於林錦公路和荃錦公路交界以南近雷公田,與石崗軍營相距兩公里。.

新!!: 錦田和石崗村 · 查看更多 »

石崗機場

石崗機場(Shek Kong Airfield,)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八鄉的石崗軍營,鄰近八鄉及錦田,是香港境內第二個建造的機場。石崗機場是一個軍用機場,目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使用。另外,香港飛行總會借用石崗機場供飛行訓練及小型飛機起降之用。.

新!!: 錦田和石崗機場 · 查看更多 »

王來任

王來任(),奉天人,中國清朝康熙年间官員。 顺治十八年(1661年)冬十月,以大理寺少卿任顺天府府尹。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任命为郧阳抚治。 在逝世前不足一年,上任廣東巡撫一職。由於當地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居民生活受到很嚴重的打擊。於是他便實地考察和調查,了解居民實際的影響情況,結果辛勞之下得到重病。他曾聯同時任廣東總督周有德,上疏康熙皇帝,極力請求復界,可惜疏書未及呈上便已病逝,幸於翌年(1669年)朝廷終允復界。 復界後,錦田居民因感周、王二公之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水頭村建「周王二公書院」,以為紀念,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培育人材。而今日香港上水石湖墟巡撫街之「巡撫」即紀念王來任也。.

新!!: 錦田和王來任 · 查看更多 »

祠堂村

堂村可以指:.

新!!: 錦田和祠堂村 · 查看更多 »

祠堂村 (錦田)

錦田祠堂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鄉村,位於元朗區錦田吉慶圍以南,鄰近錦上路一帶,屬錦田鄉事委員會管轄的村落之一。.

新!!: 錦田和祠堂村 (錦田) · 查看更多 »

祈安醮

安醮(粵語:音「照」),屬醮的一種,各地名稱不同,包括太平醮、平安醮、太平清醮、太平福醮、安龍清醮、清醮、清醮會、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天醮、春醮等,屬於醮的一類,是道教一個傳統儀式,亦是民間習俗,為答謝神明的庇護之恩,並且祈求風調雨順、五業興旺和地方平安。在四川、福建、廣東、香港及台灣一帶特別盛行。 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謝神恩、祈求國泰民安的盛大儀式,又以依賴漁業和農業為生的村民最為著重。不少鄉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習俗,大部分清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少數則稱為安龍清醮。 太平清醮活動承傳了不少中國民間風俗及文化,近代的太平清醮更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士參觀,如:長洲太平清醮便成為長洲當地一年一度的的大型活動,每次均帶來大量攝影者、遊客,人潮都擠滿地方不大的長洲,街道變得水洩不通,每次也為當地商店食肆帶來一定經濟收入,近年更有紀念品發售。.

新!!: 錦田和祈安醮 · 查看更多 »

粵語方言

粵語之下可以划分出多种方言。现行中国社科院出版的方言地图集將兩廣(B13:廣東省、B14:廣西壯族自治區)將粵語分成下列各方言片:.

新!!: 錦田和粵語方言 · 查看更多 »

粉錦公路

粉錦公路,是一條來往香港北區至元朗區錦田的公路,全長約8.8公里。東面終點位於上水交匯處(寶石湖路及粉嶺公路交界)至,西面終點則是連接錦田公路,於1953年7正式開放通車。全段路段車速限制均為50km/h。.

新!!: 錦田和粉錦公路 · 查看更多 »

紅磚屋

紅磚屋是香港多幢建築物的俗稱,共通點為皆以紅磚建成。.

新!!: 錦田和紅磚屋 · 查看更多 »

紅毛橋

紅毛橋(Hung Mo Kiu)是香港的一條跨河行車橋,位於新界元朗凹頭至峻巒一帶,橫跨錦田河中游一帶,為青山公路-潭尾段的一部份。 該橋樑原為駐港英軍所建的臨時鐵橋,當地村民戲稱他們為「紅毛鬼」,所以駐守橋樑也叫作紅毛橋。1993年錦田河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後,紅毛橋亦一分為四,兩側的為單車徑及行人道橋。.

新!!: 錦田和紅毛橋 · 查看更多 »

義民信仰

義民信仰是指奉祀義民的信仰,「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而「義」或為「亂」往往無關「忠」與「奸」,而關乎於人們的分類意識、在動亂時代的自保和對維持地方秩序的需求。人們為感謝這些因捍衛自身族群利益而犧牲的成員,遂立祠、廟等供奉。.

新!!: 錦田和義民信仰 · 查看更多 »

烈火雄心3

《烈火雄心3》(Burning Flame III)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時裝電視劇,以高清技術拍攝,由王喜、鄭嘉穎、黃宗澤及胡杏兒領銜主演,並由陳茵媺、姚子羚及陳展鵬聯合主演,監製王心慰。此劇為2008無綫節目巡禮及2009無綫節目巡禮劇集之一及2009無綫節目精選第二季劇集之一,為《烈火雄心》系列作,但在劇情上與上兩輯完全沒有關連。 經房屋署安排下,部份火警及爆炸場面於2008年6月底在拆除前的黃竹坑邨之屋邨範圍內拍攝,另有一部份在香港仔海傍對出馬路(第4集,劇中時間為2000年)、土瓜灣近啟德隧道一工廠大廈及荃灣大窩口工廠大廈(第26集)取景。.

新!!: 錦田和烈火雄心3 · 查看更多 »

爾巒

巒(Riva),位於香港新界錦田映河路1號,是新鴻基地產主打高檔次客戶的大型低密度臨河豪華住宅項目,屬集團上線產品,用料、品質亦屬集團最高系列。於2011年2月興建,於2013年12月落成,於2014年4月入伙,屬現樓項目,並獲得滿意紙。.

新!!: 錦田和爾巒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錦雯 (1999年)

熱帶風暴錦雯(Tropical Storm Cam ;國際編號:991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5W)為199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5個被命名的風暴。.

新!!: 錦田和熱帶風暴錦雯 (1999年) · 查看更多 »

煥鏞箣竹

煥鏞箣竹是香港獨有的百合植物綱鴨跖草亞綱莎草目禾本科箣竹屬植物。於1980年在元朗錦田高埔村發現,經過賈良智、馮學琳鑑定後確定為新品種,並以香港植物學家陳煥鏞教授而命名。根狀莖粗短型。喬木狀、稈叢生,高約11米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節間有厚壁,幼時疏被上小刺毛,基部微微腫脹。.

新!!: 錦田和煥鏞箣竹 · 查看更多 »

特別任務連

特別任務連(官方亦稱特警隊;Special Duties Unit,縮寫为SDU;綽號:飛虎隊/Flying Tigers)於1974年7月23日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機動部隊總部,為香港第一支準軍事化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責任為處理高危險性罪案、拯救人質、反恐、要員保護、偵測、搜索、執行水底(包括水底搜索、跟蹤、蒐證及潛水拯救等)、空中及特別行動,並且於災難中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等。 香港地理環境特殊,市區及新市鎮的人口均高度密集,新界座擁遼闊的郊野及山林範圍,北部存在邊境禁區,其餘三面臨海,邊界海岸線長近200公里、海域逾1,650平方公里,包括逾260座島嶼;因此,特別任務連成立後就積極發展成為一支能夠在任何環境中執勤的部隊,為亞洲第一支及世界上極為少數海陸空三棲的特種警察部隊。加上香港歷史及政治因素,以及香港並無自主軍隊,不論香港主權移交前後,香港政府均不方便請求軍隊支援或者直接參與處理內部保安事件。因此,特別任務連此特種警察部隊於甫成立時即被設定為以特種部隊的模式運作,為世界上極為少數具備特種部隊水平及兼具特種部隊功能的特種警察部隊。 特別任務連為警務處轄屬7支特種警察部隊之中的最大及最後王牌,被警務處評價為「警隊一支最重要的反恐隊伍」,被稱譽為「精英中的精英」,更有多方面的訓練(如核生化武器訓練),以增強不同災難的應變能力。成立至今,特別任務連從未任務失敗,參與過的行動中從未致使任何無辜人士死亡,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特種警察部隊之一。.

新!!: 錦田和特別任務連 · 查看更多 »

盆菜

菜是東莞市長安鎮以及香港新界的圍村裡的新界原居民的傳統食物,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新!!: 錦田和盆菜 · 查看更多 »

瀝源九約竹枝詞

《新界九約竹枝詞》是由沙田兩位人士許永慶和羅文祥在百多年前寫成,兩人喜結伴而行,遊覽新界及港九的名山大川,將各處風貌一一寫入歌詞,歌詞由瀝源之大圍作開端,內容幾及整個新界而至九龍及港島,勾劃出各處之風光特色,猶如一個世紀前的香港地理誌。 整篇歌詞不下千餘字,以客家語唱出,但於日治時期,全部遺失。戰後,村民詹伙生與其妻鄭嬌,花了數年時間,綜合記憶,將這篇足有百多年歷史歌詞重現,供世人欣賞。.

新!!: 錦田和瀝源九約竹枝詞 · 查看更多 »

莫天賜

莫天賜(Alan Morris,)是香港一名著名食評家及飲食作家,於香港元朗錦田出生。.

新!!: 錦田和莫天賜 · 查看更多 »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香港)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Ss.)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青山公路201號屏山段的天主教教堂,建於1925年,初為元朗天主教學校,附屬於元朗堂區,1954年名為聖伯多祿聖保祿堂至今。.

新!!: 錦田和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香港) · 查看更多 »

達德公所

達德公所位於香港元朗區屏山,鄰近聚星路。達德公所建於清朝咸豐年間,至今約有150年歷史,是香港現存唯一兼具村落聯盟的聚會、祭祀及其鄉約屬下的露天市集管理處的公所。達德公所、聚星樓及鄧氏宗祠是屏山三大重要文物建築,當中達德公所包括中國大陸寶安在內,唯一供奉抗英烈士的地方,具有相當歷史意義。 1998年,達德公所被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於2010年5月17日獲再確認評級,並被視作已列入宣布為古蹟的「備用名單」。並於2013年2月20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重申宣布為古蹟的建議。.

新!!: 錦田和達德公所 · 查看更多 »

荃灣天后宮

荃灣天后宮或蕙荃路天后宮,古稱荃灣廟崗天后宮,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蕙荃路,原址位於三棟屋村。由於興建荃灣線,1984年遷到綠楊新邨對出的現址。 1995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獲確認評級.

新!!: 錦田和荃灣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荃灣碼頭巴士總站

荃灣碼頭巴士總站,顧名思義就是附屬於荃灣碼頭的巴士總站,曾經多次搬遷,現已消失。 在完全停用之前,是位於荃灣運輸綜合大樓的巴士總站;其後荃灣(如心廣場)取代了其部份功能,直至九廣西鐵通車,餘下功能就由荃灣西站完全取代。多條新界專綫小巴路線於2003年至2013年期間曾以「荃灣運輸大樓」或「荃灣西站」名義使用「新總站」為總站。.

新!!: 錦田和荃灣碼頭巴士總站 · 查看更多 »

荃灣運輸綜合大樓

荃灣運輸綜合大樓,(Tsuen Wan Transport Complex)簡稱荃灣運輸大樓(下稱「運輸大樓」),是香港首個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停車場及供原荃灣碼頭的渡輪乘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的一體化建築,於1983年12月22日正式啟用。到2000年,因應九廣西鐵(即現時港鐵西鐵綫)的興建,荃灣碼頭被拆卸,所有原以運輸大樓(是為「荃灣碼頭」總站)為總站的巴士線亦於2003年遷到新建成的荃灣西站。 運輸大樓於2013年2月5日起永久封閉,現已拆卸,並且成為華懋與港鐵合作發展的地產項目──港鐵西鐵線荃灣西站五區發展項目(全·城滙),提供5幢限呎住宅樓宇。.

新!!: 錦田和荃灣運輸綜合大樓 · 查看更多 »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Tsuen Wan New Town)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根據香港政府的預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1.6萬左右,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現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

新!!: 錦田和荃灣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荃錦坳

荃錦坳(Tsuen Kam Au),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南部,爲大帽山西脊禾塘崗西坡上的一個山坳,由於元朗區與荃灣區以大帽山道爲分界線,故山坳坳口位於元朗區內。荃錦坳爲荃錦公路的最高點,約高海拔490米。大體來說,荃錦坳以北的山勢比較陡峭,以南則比較平緩。從荃錦坳沿着荃錦公路北行可以到達石崗村,南行可以到達川龍谷,沿大帽山道東行可上大帽山,沿麥理浩徑西行則可到達大欖涌。.

新!!: 錦田和荃錦坳 · 查看更多 »

荃錦公路

荃錦公路(Route Twisk)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荃灣和元朗區石崗之間,為一南北走向道路。北面與錦田公路和林錦公路相接,南面於荃錦交匯處與象鼻山路、大河道北和德士古道相接。部分路段在大欖郊野公園和大帽山郊野公園之間,全長約11.3公里(約7英里),寬約7.2米(約24英尺)。 此路多斜多彎,途經荃錦坳,為連接新界荃灣、錦田和石崗軍營的道路。總長度超過10米的車輛都不可以進入荃錦公路。新界的士可行走全段荃錦公路,惟只有大帽山郊野公園範圍及以北路段可經營,以南路段不准停車。 荃錦公路以狹窄多彎及聞名,車流量亦一直偏低,但其一直是往來石崗和荃灣的唯一公路,直至大欖隧道通車后方完全取代其功能。數十年來賽車發燒友一直在此飆車,因此亦发生不少交通意外。.

新!!: 錦田和荃錦公路 · 查看更多 »

鐵路發展策略

《鐵路發展策略》(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是香港為未來鐵路發展的一份文件,由當時的運輸科(與現時決策局的職能對應的是運輸及房屋局)在1994年提出的。 在這份文件提出前,與香港鐵路運輸相關的文件分別有:分別於1976年及1989年提出的《香港整體運輸研究》與《香港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於1993年提出的《香港鐵路發展研究》。 在這份文件提出後,與香港鐵路運輸相關的文件分別有:於2000年5月與2014年9月提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與《鐵路發展策略2014》 。.

新!!: 錦田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青山禪院

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英文:Tsing Sh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青山東麓,與八鄉凌雲寺及元朗靈渡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 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為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青山禪院內的香海名山牌樓、大雄寶殿、地藏殿、山門和護法殿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而不二法門牌樓、修道者及長者宿舍、客堂、宿舍和觀音閣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功德堂則獲三級歷史建築評級。.

新!!: 錦田和青山禪院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新!!: 錦田和青衣島 · 查看更多 »

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Tsing Yi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葵青區青衣島青衣站和青衣城外,現時有6條巴士路線及7條專線小巴路線以此作為總站。.

新!!: 錦田和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青朗公路

青朗公路(英文:Tsing Long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末段和9號幹線的中段,由汀九橋、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組成,連接青衣及元朗凹頭。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是新界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及青荃橋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後往青衣的指定路線。青朗公路的興建減輕了新界西前往市區的主要幹道屯門公路的車流量負擔。 青朗公路全長12.98公里,由青馬管制區青衣西北岸的青衣西北交匯處開始,經過長約1.18公里的汀九橋,再經約700米長的高架道,便到達大欖隧道。大欖隧道全長3.80公里,為香港現時第二長的三線雙程行車隧道(最長為大老山隧道,3.95公里)。距離隧道北端出入口約1公里外是收費廣場。收費廣場以北為元朗引道,長4.4公里(以幹線路標計),直達凹頭;於凹頭交匯處與9號幹線的元朗公路匯合,連接新田公路和青山公路。凹頭交匯處後600米的青朗公路屬9號幹線的一部分。 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由私人公司出資興建,通車時稱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因為部分路段屬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此段的青朗公路屬收費道路,收費廣場在大欖隧道北端出口外約1公里。此段青朗公路設有香港第一條野生動物地下通道,讓野生動物在不影響公路交通下通過。通道橫跨公路底部,直徑達1.8米,就像一條大水管一樣。 青朗公路在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南路段限速每小時80公里,收費廣場以北的路段則為100公里。 File:Tal Lam Tunnel 2007.jpg|大欖隧道汀九入口 File:Tal Lam Tunnel_Interior.jpg|大欖隧道內部 File:HK Ting Kau Bridge Tsing Long Highway 2.JPG|青朗公路在汀九橋橋上 工,全段的車速限制均達每小時100公里。 新田公路的北端連接粉嶺公路,可通往上水、粉嶺等地。兩條公路都可連接交界的新田交匯處,可通往新深路至落馬洲,是香港和深圳的第3個車輛過境通道。有些時候,因為大批貨車前往落馬洲而造成擠塞,延伸至新田公路甚至影響只是經過的車輛,路政署興建了兩條繞道。其中一條讓新田公路往新深路的貨車使用,讓它們不必經過新田交匯處的迴旋處,同時提供更多緩衝,避免擠塞延長至新田公路。兩條繞道於2007年5月27日開通。 青朗公路建成之前,新田公路的南端直通青山公路至凹頭迴旋處。1998年上半年青朗公路通車時,新田公路改為接駁青朗公路,可通往大欖隧道(往葵涌、青衣、荃灣、九龍及港島)或元朗公路(往元朗、天水圍及屯門)。 本公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100公里,是香港車速限制次高的公路之一(最高為限速110公里的北大嶼山公路)。 近錦綉花園的交匯處是全港最多出入口的迴旋處,共有7個出口及7個入口,分別通往:.

新!!: 錦田和青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街坊導賞團

《街坊導賞團》(Touring the Hood)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旅遊節目,全節目共17集。本節目於2016年5月17日至9月6日香港時間逢星期二晚上19:00-19:30在翡翠台播出,及於myTV提供網上節目重溫(集數上傳後兩個月後會刪除)。.

新!!: 錦田和街坊導賞團 · 查看更多 »

衙前圍村

衙前圍村(Nga Tsin Wai Tsuen),又名慶有餘村,代表「滿溢的繁榮及興旺」,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東光道,是香港市區於二十世紀後唯一曾存在的原居民圍村,正面臨清拆重建。衙前圍村所在地傳統上被認爲是九龍城地區,但後來的十八區分界將其劃入黃大仙區範圍。衙前圍村曾是九龍半島歷史最悠久的仍然有人居住村落(李鄭屋村可能早在東漢時已建村,比衙前圍村更早建村),但其「圍」卻與新界一般的圍村如錦田吉慶圍不同。新界的圍村是在村外建成一道獨立的防禦外牆,但衙前圍村的「圍」卻是由村屋的外牆相連而成。衙前圍建成的時間,在1570至1574年之間,至今已經歷逾400年的歷史。.

新!!: 錦田和衙前圍村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新!!: 錦田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西部走廊鐵路

西部走廊鐵路,又稱西部鐵路走廊,簡稱西部走廊,是香港鐵路網絡中服務香港新界西部鐵路網絡,連接新界西與九龍西。西部走廊鐵路分為三部份:港口鐵路線、長途客運線及近郊客運線。近郊客運線(現稱西鐵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其餘路段的計劃取消。.

新!!: 錦田和西部走廊鐵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錦田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香港2006年1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9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香港2009年6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3號幹線

3號幹線是香港西部的一條主要幹線,亦是香港其中一條高速幹線,幹線長度為香港第3(過海幹線則是最長)。它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新界的元朗。當中包括兩條收費及一條免費隧道:西區海底隧道(收費)、長青隧道(免費)及大欖隧道(收費)。它是連接香港島、西九龍和新界西的主要幹道。 這條幹線的主要組成部分都是因為興建新機場而興建的連接道路(參見機場核心計劃),另外則是為解決新界西的道路及大老山隧道之1994年至1996年擠塞情況。這些包括:(元朗方向顯示).

新!!: 錦田和香港3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9號幹線

9號幹線(Route 9)是香港新界的一條主要幹線,在香港早期規劃中稱為新界環迴公路(New Territories Circular Road)。9號幹線亦是全港最長的道路幹線,路標計為70.7公里(位於城門隧道轉車站);同時亦擁有全港最長的快速公路系統,由大埔公路-沙田段(火炭路口)至元朗公路於屯門之終點,約42公里路段是無間斷高速公路。它是以連接荃灣至沙田的城門隧道收費廣場作循環點,逆時針方向環迴新界的主要幹道,看似一個凸字大環;而城門隧道亦是此幹線惟一一條收費隧道。它是連接新界各個新市鎮(除西貢區外)的主幹道。 這條幹線途經路段有:(逆時針方向顯示)城門隧道、城門隧道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錦田河以北一段)、元朗公路、屯門公路、青山公路-荃灣段(近柴灣角)、象鼻山路,後返回城門隧道。同時部份出口為1號幹線、2號幹線、3號幹線、5號幹線、8號幹線及10號幹線的起訖點。.

新!!: 錦田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事記

2006年1月1日以後的新聞事件,請往香港新聞動態條目內瀏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新!!: 錦田和香港大事記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后廟列表

香港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始建於南宋時期。在台灣及福建地區,人們稱天后為「媽祖」,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布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大部分是清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天后亦是閩民系的信仰,香港以及中國沿海的天后廟大多是閩民系在歷代因航海和貿易保平安建立的。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廟宇宗教建築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神誕活動的規模最大。而不少歸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在香港有很多--在較內陸位置,是因為歷年來的填海工程所致。.

新!!: 錦田和香港天后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在香港一般簡稱為「打醮」,而亦有稱為「安龍清醮」,是一種保平安的祈安醮,用以保境祈陽、許願酬還。香港的太平清醮定期舉行,周期由最短1年以至長達60年,普遍的漁業社區每2年或7年舉行一次,多選在農曆四、五月;而農業社區則每5年、10年或前後10年(9年)舉行一次太平清醮,大多選在農曆十月進行。醮期由一日一夜至五日六夜不等。.

新!!: 錦田和香港太平清醮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型巴士

香港小型巴士(簡稱小巴,英文:Minibus、Public Light Bus或Mini Bus)主要分為公共小型巴士及私家小型巴士,前者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根據香港政府按照《道路交通條例》第23條1款規定,在1976年刊憲限制全香港只容許最多4,350輛公共小巴營運。根據小巴牌照類別,公共小型巴士可以分為紅色公共小巴及綠色專線小巴兩種,載客量最多為19人。至於私家小巴為私人公司或機構使用,學校小巴亦為私家小巴的一種。.

新!!: 錦田和香港小型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射箭總會

香港射箭總會(英文:Hong Kong Archery Association,縮寫:HKAA)是國際射箭總會及亞洲射箭聯盟的會員,同時是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擔任香港射箭運動的管理及代表性組織,現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資助。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掃桿埔大球場徑1號奧運大樓1010室,以註冊社團的方式運作。.

新!!: 錦田和香港射箭總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已取消巴士路線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香港已取消巴士路線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451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另有33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484幢。.

新!!: 錦田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新界區及離島區)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宜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0年6月24日,全港有262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新!!: 錦田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新界區及離島區) · 查看更多 »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Grade 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一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政府於2008年確立制度,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162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另有8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170幢。 此列表不包括已列為法定古蹟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新!!: 錦田和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通

香港交通包括鐵路、電車、香港巴士、香港的士、渡輪,以及發展成熟,四通八達的道路網。香港为世界上交通最繁忙与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6月底,每日載客約1,220萬人次。香港地少人多,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有約318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駛,但由於香港土地有限,在建築物林立的地區增闢道路已日益困難。.

新!!: 錦田和香港交通 · 查看更多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新!!: 錦田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建築

香港建築是變化多端的。由於土地有限,很少市區內的歷史建築能夠保存下來。可是,作為現代建築的中心,很多古老的建築物都被拆卸讓出空間給新的建築物。香港建築的歷史可以粗略分成三個時期,中國傳統建築時期、歐美建築時期及現代建築時期。.

新!!: 錦田和香港建築 · 查看更多 »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新!!: 錦田和香港保衛戰 · 查看更多 »

香港圍村

香港的圍村多設在新界,主要分為兩大類: 「本地圍」與「客家圍」。「本地圍」是指本地人村落(即围头人),而「客家圍」是指客家人村落。明朝時沿海寇患頻繁,居民為求自保,於房屋周圍建矮石牆,用以抗盜,當時粉嶺龍躍頭的老圍便是香港最早的圍村。清朝初年,厲行「遷海令」以絕接濟在台灣反清的鄭成功,沿海空虛而淪為寇穴,康熙八年(1669年)復界後,本地人獲准遷回舊地,而在这时期,客家人也开始从大陆山区迁入香港,他们进入原属围头原居民之地定居,围头与客家双方由于语言、风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之土地的分配利益,因而双方产生土客械斗,土的一方指围头人,而客的一方指客家人。围头人与客家人都各自建造围村,以作为双方械斗之用。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围头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牆基採用大麻石鞏固,而牆身用青磚砌成,四邊的胸牆開有槍孔。圍內建築整齊,有明顯的中軸線,神廳設於末端。門外挖掘護城壕溝,圍門是連環鐵門或木條橫柵門。 乾隆嘉慶期間,客家居民遷居新界日多,多在本地人毗鄰建立新村定居,由於語言、風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以土地分配利益,因而双方产生土客械斗,遂客家人就仿原居地山区圍龍屋型制,建造「圍屋」,聚族而居,用以械斗防衛。 「客家圍」形制是主要由多間房屋組成的圍屋群,房屋牆身特厚而窗戶特小,部分橫屋的牆壁組成圍村的牆壁,圍屋四角設有炮樓(又名圍斗或瞭望台)。.

新!!: 錦田和香港圍村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方列表

以下列表列出了香港各個地方,並按香港行政區劃分類:.

新!!: 錦田和香港地方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下列是香港各資助出租公共屋邨的列表。截至2017年3月,香港共有241個公共屋邨,總共805,098單位。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所謂公共屋邨,就是指由政府、志願團體或私營企業興建,再以低廉價格出租予低收入居民的住宅。現時香港提供公共屋邨的機構有三間,分別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另有兩間現況不明的建屋團體,他們目前的情況就連房委會和房協也不清楚:.

新!!: 錦田和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秦朝至元朝歷史

自秦朝攻佔香港地區後,中原政權開始統治香港。從秦朝起直至元朝,隨著黃河流域的不斷戰亂,而使中原文化向南播遷,香港地區文明逐漸被同化。香港地區最初屬番禺縣管轄,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起改屬寶安縣管轄,至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再改屬東莞縣管轄。 《城市論壇》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論題: 沙中發現宋古蹟 發展保育兩得益? 自唐朝開始,香港地區成為海上交通要衝,亦發展採珠、鹽池。新界原居民開始在香港定居。.

新!!: 錦田和香港秦朝至元朝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Hong Kong St.),是聖約翰救護機構設於香港的支部,始於1884年,依據香港法例第1164章運作,致力於不分種族、階級、宗教、政治立場,竭誠為人類服務。機構設有:香港聖約翰救傷會(Hong Kong St.)提供各類型的急救及家居護理訓練;及香港聖約翰救傷隊(Hong Kong St.)負責提供急救及其他有關服務。另外,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為香港現時唯一提供24小時免費救護車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市民可致電1878000召喚有關救護服務。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會長由當年捐款最高之人士擔任,會長為名義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現任會長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現任理事會主席為鍾展鴻醫生,CStJ。.

新!!: 錦田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 · 查看更多 »

香港飛馬足球會

香港飛馬足球會(英文:Hong Kong Pegasus FC)簡稱香港飛馬或飛馬,是香港一間職業足球會。 香港飛馬的前身,是於2008年由元朗區的熱心人士籌組的“天水圍飛馬” (TSW Pegasus)。2012年至2015年期間,球隊由太陽國際管理並冠名為太陽飛馬 (Sun Pegasus)。2015年由天水圍飛馬創會董事梁芷珊接任球會主席,並將球隊改名為香港飛馬至今。.

新!!: 錦田和香港飛馬足球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語文

香港語文是指在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雙方享有同等地位,而香港政府所提倡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兩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語指粵語、英語和普通話--->。 粵語是香港最主要的語言。2011年,香港人口有89.5%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其次為「其他中國方言」(4%)、英語(3.5%)、普通話(1.4%).

新!!: 錦田和香港語文 · 查看更多 »

香港鄉村列表

以下是香港鄉村列表:.

新!!: 錦田和香港鄉村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橋梁

以下為香港各式主要橋樑之列表:.

新!!: 錦田和香港橋梁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錦田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

本表列出於1945年8月31日或者以後存有紀錄中的殉職香港警隊警務人員,名單依照各人逝世日期排序。 截至2018年,有紀錄的殉職人員共299位,最近一位殉職的警務人員為交通警員林海雲,於2018年3月22日在東九龍走廊完成調查一宗交通意外,收拾裝備並準備離開期間,被一輛貨車撞斃,然後再撞到一輛警察客貨車。 每年在香港警察總部舉行的警隊紀念日以悼念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及歷年殉職的警務人員。.

新!!: 錦田和香港殉職警務人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新!!: 錦田和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洪聖廟列表

洪聖廟又稱洪聖宮或洪聖古廟,為祭拜海神洪聖的廟宇,香港濱海的居民信奉的海神主要有天后、洪聖、觀音、北帝、龍母、譚公等,而原籍廣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多祀奉洪聖。.

新!!: 錦田和香港洪聖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於清朝初期,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幾乎完全摧毀了自唐宋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縱使後來成功爭取復界,可是不少傳統經濟活動已不能恢復。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列強的勢力染指東亞,中國當時唯一對外商埠廣州一帶以及其鄰近的香港地區自然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當清朝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島便割讓給英國,使香港踏入殖民地時期。.

新!!: 錦田和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有機農莊

香港有機農莊(英文:Hong Kong Organice Country)成立於1999年5月,占地面積 13500 平方米左右。農莊的工作是生產有機蔬菜,亦招待學校或團體參觀,推動有機農業。而農莊的郵寄地址為新界錦田郵政信箱378號。.

新!!: 錦田和香港有機農莊 · 查看更多 »

香港新界鄧氏

香港新界鄧氏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一個氏族,族人原居於中國江西及福建等地。北宋初期,居於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白沙鄉的鄧漢黻徙遷往廣東;南宋末年,另一支原居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的族人亦由鄧小平率領在廣東嘉應州吉梅鄉開基。.

新!!: 錦田和香港新界鄧氏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新!!: 錦田和香港日佔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是採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碼電視廣播標準DTMB廣播節目的地面電視。2007年12月31日起,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於首階段運行範圍包括港島北部、九龍半島、沙田部份地區及大嶼山東部,其餘地區至2008年5月至8月陸續開始運行;在新舊交替期間,兩家現有免費電視台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以模擬電視及數碼電視兩種制式同步廣播(2016年4月2日亞洲電視模擬頻道由港台電視代替)。 數碼電視廣播的優點是無鬼影、無雪花,並且改善聲音和畫面的質素,同時能提供更多電視頻道以供選擇;缺點是因為數碼量化加上畫面位元率不夠高而可能產生馬賽克現象,以及遇到接收不良時會出現起格甚至定格的情況(懸崖效應)。.

新!!: 錦田和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 · 查看更多 »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是指香港各個電台廣播頻道數碼化的計劃。數碼聲音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簡稱DAB+)是以數碼方式廣播電台節目的嶄新方法,利用數碼壓縮技術,把音樂、訪問和不同類型的電台節目等資訊轉化為一系列數碼訊號傳送,它的優點是單一頻道即可覆蓋全香港、避免受到干擾、改善音質、提供文字資訊服務,以及能提供更多廣播頻道以供選擇。 大部份頻道雖然於2012年起陸續啟播,但隨後三間經營者鳳凰優悅、DBC數碼電台及新城電台於2015至16年間陸續申請退還牌照,市場僅餘下香港電台提供數碼聲音廣播服務。2017年3月28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在6個月內、或之後盡快在切實可行的時限內,停止香港電台的數碼聲音廣播服務。.

新!!: 錦田和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史

香港的教育情況,從宋代起才有確實史料記載。英國接管香港之初,香港政府教育政策只着重培養殖民地官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飆升,教育需求隨之增加。在各方壓力下,殖民地政府才首次聘請國際顧問進行教育研究,促成了義務教育的推行。1997年主權移交以後,特區政府着手推行教育改革,卻引起連串爭議。.

新!!: 錦田和香港教育史 · 查看更多 »

麻笏圍

麻笏圍(Ma Wat Wai),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老圍西北,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圍門於1994年11月25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錦田和麻笏圍 · 查看更多 »

黃雀行動

黃雀行動(或Operation Yellow Bird)是1989年6月下旬至1997年為止,以司徒华為首香港人士為了秘密營救在六四事件中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通緝的持不同政見者前往香港之行動代號。其中在中國政府1989年6月13日發表《北京市公安局搜捕「高自聯」在逃分子通緝令》後,香港人士便發起黃雀行動協助遭到通緝者偷渡離開中國大陸並且之後協助前往其他西方國家。当中包括人權倡導者、西方外交官、商人、走私份子和香港帮會等不同背景之人士超过400人也曾協助整起行動。對此「司徒华」曾經表示黃雀行動的細節極度敏感,也因此許多涉及的人物和細節在多年來一直沒有曝光。整個黃雀行動共救出約800人(其中包括黄鳥行动救出约400人),其中在通緝令中遭到搜捕的23名學生領導人中有15人成功因而獲得營救,而藉此前往海外人士包括有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蘇曉康、陳一諮等人。過程中中國政府也曾逮捕3名在香港積極參與參與黃雀行動的成員,不過因此入獄的營救行動成員則在香港政府干預下陸續獲得釋放。.

新!!: 錦田和黃雀行動 · 查看更多 »

龍躍頭

龍躍頭(Lung Yeuk Tau),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以北,龍山山腳,麻笏河以東。俗名龍骨頭、龍屈頭或龍嶺,該地有山名龍躍嶺,相傳有龍跳躍其間而得名。 現今可考龍躍頭的最早居民爲宋代末年從潮州揭陽縣遷居而來的彭氏一族,惟彭氏在龍躍頭活動的歷史記錄甚少,而彭氏在該段時間的人丁相對單薄。元朝末年,原籍江西吉水的鄧氏鄧季琇(外號松嶺)遷移到龍躍頭,原龍躍頭彭氏出走至西南方的粉嶺圍定居,形成今天的「粉嶺彭氏」。自鄧季琇於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龍躍頭鄧氏至今已歷800多年,因--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形成現時的五圍六村,成爲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的其中一個聚居處,據說龍躍頭鄧氏在歷史中某些時段的勢力更曾超越比其更早來到新界定居錦田、廈村一帶的鄧氏族人。.

新!!: 錦田和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農場鮮奶

農場鮮奶有限公司,簡稱農場鮮奶(Farm Milk Company Limited),在1982年,由當時英國人Mr.

新!!: 錦田和農場鮮奶 · 查看更多 »

錦上路

錦上路(英文:Kam Sheung Road)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道路,八鄉主要道路之一,連接錦田至上村,道路因而得名。道路西起錦田公路近與錦田市街交界,東至上村公園錦田公路尾端近林錦公路及荃錦公路交界, 途經祠堂村,波地路,吳家村,石湖塘,大窩村,元崗村,水盞田,牛徑村,蓮花地,黎屋村,曾屋村,謝屋村,上村新村等多個人口的地區。 全長約6公里,1962年1月通車華僑日報, 1962-01-21 第9頁。現已在路兩旁發展興建了很多村屋及新式住宅。著名地點有錦田紅磚屋,日本千葉園,旦王花,蓮花犬舍,財利農場,黎氏大屋,植桂書室,南苑海鮮酒家及上村公園等。.

新!!: 錦田和錦上路 · 查看更多 »

錦上路站

錦上路站(Kam Sheung Road Station)位於香港元朗區錦田的西南面,鄰近八鄉,是港鐵西鐵綫其中一個車站,車站附近亦是西鐵綫的八鄉車廠與港鐵錦田大樓的所在地。車站外有一個跳蚤市場及大型廣場,是港鐵唯一的車站設有相關設施。 錦上路站是港鐵眾多重鐵車站中,唯一一個以完整道路名稱命名的車站。車站並不與錦上路相鄰,兩者相距約半公里。.

新!!: 錦田和錦上路站 · 查看更多 »

錦上路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錦上路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Kam Sheung Road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別稱「錦上路鐵路站巴士總站」(英文:Kam Sheung Road Railway Station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錦田錦上路站外,是西鐵綫沿線車站的巴士總站之一。 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另一邊近錦河路為錦上路站(西)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Kam Sheung Road Station (West)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下稱「西站」),設有專營巴士站、專綫小巴站的士站、旅遊客車停泊點及停車場,但較少的士在該處停站。.

新!!: 錦田和錦上路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錦田南

錦田南(Kam Tin South),位於元朗錦田,範圍南至八鄉車廠,西至3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東至錦上路,北至錦上路站一帶。政府於2012年初步建議在錦上路站至八鄉車廠以北一帶約100公頃土地,興建公營房屋和上蓋物業,提供合共約15,000個住宅單位,以應付香港中長期住屋發展目標,及加快公屋輪候時間。 現時,區內一帶主要道路有錦田公路、錦上路、東滙路、錦河路、錦田繞道、3號幹線等連接。錦上路站位於錦田南,為西鐵線一個中途站。計劃中的北環線會以該站為總站,可通往落馬洲、新界東北等地。.

新!!: 錦田和錦田南 · 查看更多 »

錦田公路

錦田公路(英文:Kam Tin Road),又稱錦田大馬路,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道路,連接凹頭和石崗,穿越錦田市中心和八鄉一帶。道路落成可追溯至20世紀初期,見證着錦田及元朗市的變遷。 為改善石崗軍營和錦田對外交通,1950年代先後修築錦上路、粉錦公路和林錦公路,和1960年代對外開放荃錦公路,均有助吸引往來新界東、西及市區的車輛使用。唯因道路位於鄉郊地區,路面狹窄多彎,且有大型車輛包括貨櫃車拖頭和雙層巴士使用,行人過路設施亦有不足,故常發生嚴重交通事故。1999年起,政府著實改善錦田公路沿線環境,使之符合現今道路標準。 錦田公路橫貫元朗平原,連繫錦田、石崗和八鄉多條鄉村,村民過去以務農為生,後因大欖引水道築成,截斷了錦田河的水流,遂改種蔬菜和養飼禽畜,至1980年代末,棄耕情況日趨普遍,阡陌處處的景象已不復見,土地用作興建住宅、貨倉和車場(部分亦是劏車場)等,增加錦田公路的容車量。.

新!!: 錦田和錦田公路 · 查看更多 »

錦田紅磚屋

錦田紅磚屋是香港新界錦田的一個跳蚤市場,位於祠堂村旁,鄰近吉慶圍,是一處香港旅遊景點;面積達2萬呎,內裏52間店舖全部是一間間以紅磚建成的小商店。紅磚屋逢星期五、六、日及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開放,開放時間為早上10時至晚上8時。.

新!!: 錦田和錦田紅磚屋 · 查看更多 »

錦田鄉村俱樂部

錦田鄉村俱樂部(Kam Tin Country Club),位於元朗錦田水頭村684地段109約佔地100萬平方呎,毗鄰有機士多啤梨自摘園,環境幽靜。俱樂部最大特色是有一個可容納 2,000 人的全港最大全天候天幕燒烤場。另外,除了燒烤,遊客更可預訂特色正宗圍村盆菜,並可在鄧公祠享用。.

新!!: 錦田和錦田鄉村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錦田樹屋

錦田樹屋,位於香港元朗錦田水尾村遊樂場側,其獨特之處在於由一株結構複雜的巨大老榕樹包圍著一間石屋,保有香港多個紀錄,並且見證了清初下達遷界令(又名遷海令)的一段歷史。.

新!!: 錦田和錦田樹屋 · 查看更多 »

錦田河

錦田河(Kam Tin River)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河流系統,主幹流源自大帽山山頂以北400米,海拔約910米高,是香港發源地第二高的河流。從前的錦田河蜿蜒曲折,流經雷公田、大嶺進入石崗,繞過石崗機場南面流向錦田市以南,再經高埔和南生圍到達元朗山貝涌口村以北與山貝河匯合,最後流進后海灣。 由於昔日的錦田河曾多次氾濫引發嚴重水災,對居於河道附近的市民構成生命和財產威脅,政府於是在1990年代展開大規模防洪工程。該項工程由渠務署負責進行,由中游開始把河道擴闊和拉直,以混凝土修建堤圍,開鑿南生圍部份魚塘,闢建一條寬闊的人工河道等。 錦田河幹流和支流的防洪工程陸續於2000年代完成,部份原本曲折的舊河道被廢棄,有的仍可流向新支流。現時的錦田河已成為排洪河道,全長約50公里,幹流水平長度則約13公里,而流域面積約為44.3平方公里。幹流上游進入錦田平原東部後,分別在金錢圍和港鐵錦上路站附近,與流經清潭水塘和河背水塘的支流匯合,再於高埔村與源自觀音山的支流(石崗河)匯合,最後在南生圍與大生圍之間及甩洲以南,與山貝河匯合流出后海灣。 錦田河河道改善工程完成後,下游會匯合元朗排水繞道,以及源於牛潭尾一帶的排水道;而位於南生圍魚塘內的一段舊錦田河,河水仍可如常流動至山貝河。.

新!!: 錦田和錦田河 · 查看更多 »

鄧氏宗祠

鄧公祠或鄧氏宗祠可以指: 香港:.

新!!: 錦田和鄧氏宗祠 · 查看更多 »

鄉村學校 (香港)

香港的鄉村學校,簡稱村校,泛指位於新界或離島等偏遠鄉村提供教育服務予鄰近鄉村子弟的學校。教育局沒有將學校特別註冊為「鄉村學校」。大多數村校在1950年代初建成,當時新界鄉郊地方交通不便,小學教育亦未普及,不少村童失學,村校使到適齡學童獲得基礎教育的機會。大部分村校由民間開辦,村民籌募經費及捐地用以建校,供給村內適齡兒童就讀;而小部分則由商會、同鄉會、宗教團體及個人形式辦學。 村校的設施水平遠低於近年落成的學校校舍,很多只有數個課室,早年有部分採取複式教學,安排兩個或以上級別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校建築多為設有空地的平房,校舍與大自然接近,師生人數較少,相對市區學校關係也密切得多。 直至1997年全港共有103間鄉村學校,到了2010年有83間已經停辦,當中有40間因按照「統整使用率低的小學 」政策(統整政策)而停辦。直到2014/15學年,仍然有20間村校繼續營運。.

新!!: 錦田和鄉村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長春園

長春園可以指:.

新!!: 錦田和長春園 · 查看更多 »

長春園 (香港錦田)

長春園,位於元朗錦田水頭村,約建於1860年代,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長春園是整個錦田古蹟群中唯一訓練武科人材的學堂。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長春園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錦田和長春園 (香港錦田) · 查看更多 »

雞公嶺

雞公嶺是香港新界西北的一座山峰,位於元朗新市鎮和粉嶺/上水新市鎮之間,海拔585米。雞公嶺原名圭角山或掛角山。根據《大清一統志》:「掛角山,在縣南三十里,兩峰突起如角,曰大掛,小掛,一名牛潭山」。而在新安縣志中,「掛角山一名桂角在縣東南四十里。山多老桂,兩峰對峙,其形如角,故名」。雞公嶺大部份屬於元朗區,唯東北麓則屬於北區。山嶺大部份亦屬於林村郊野公園,除西北麓之外。 雞公嶺由兩個山峰組成,包括海拔585米的主峰(又稱為大羅天或大掛),以及其西海拔374米的副峰(又稱為雞公山、金雞嶺或小掛)。兩山山頂均設有三角測量站(不過山峰的三角測量站是建於西面的572米山頭,而不是585米最高點),而副峰更設有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之輔助發射站,服務元朗東部、錦田、水邊村及輞井圍等地。在旅行界,雞公嶺主峰上的三個山頭由西至東細分為大羅天(572米)、羅天頂(585米)和龍潭山(550米),而雞公嶺向北伸展,有牛潭山(337米)和麒麟山(222米)。 該山山體廣闊,而其東、北和西方都沒有比它高的山,所以從元朗和上水等地都可清楚望見。站在山上,可鳥瞰元朗平原和米埔一帶的鄉郊景色與及深圳市區與蛇口一帶景色。雞公嶺的山脊東西走向,東西兩端分別為蕉徑和逢吉鄉,亦是主要的登山入口。雖然山嶺屬於郊野公園範圍,但沒有任何郊遊設施。路徑除了沒有維修之外,更因為非法越野電單車活動而變得打滑,所以只宜有經驗的遠足者前往。 雞公嶺的東南面有一走向和大小相約的大刀屻和北大刀屻,兩組山峰之間的山谷則建有粉錦公路,沿途主要有八鄉和錦田。.

新!!: 錦田和雞公嶺 · 查看更多 »

通德學校

通德學校(英語:Tung Tak School),英文簡寫為 TTSCH,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錦田城門新村的全日制政府津貼小學,為錦田及附近鄉村學童提供全面教育,於1954年創校。 2018年1月,九龍巴士有限公司捐出一部已退役的丹尼士三叉戟三型巴士予通德學校,該巴士被改裝成閱讀巴士,並命名為「KMB: Kids Miraculous Bus」。.

新!!: 錦田和通德學校 · 查看更多 »

老圍 (龍躍頭)

老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老圍門樓及圍牆於1997年1月31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錦田和老圍 (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逢吉鄉

逢吉鄉(Fung K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的西北部,在錦田河以北,元朗沙埔村內,雞公嶺副峰南側與園山之間的山谷谷地。.

新!!: 錦田和逢吉鄉 · 查看更多 »

Market Place by Jasons

Market Place by Jasons(香港地區)或Jasons Market Place(新加坡及台灣)是一家在香港、新加坡、北京及台灣的高端連鎖超市。該超市屬於牛奶國際公司,亦是惠康超市、Jasons Food & Living及Jasons Ichiba的姐妹公司。.

新!!: 錦田和Market Place by Jasons · 查看更多 »

Park YOHO

Park YOHO(前稱:峻巒、Park Vista或Acappella),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錦田青山公路潭尾段18號,是新鴻基地產的大型中密度住宅項目,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物業於2014年開始興建,於2016年10月至2018年分階段落成。示範單位設於環球貿易廣場及現樓。.

新!!: 錦田和Park YOHO · 查看更多 »

林錦公路

林錦公路(Lam Kam Road)是來往香港大埔區林村和元朗區錦田(實際起始點為上村)的公路,長約5.7公里。東面終點位於9號幹線粉嶺公路及吐露港公路交界的林錦公路交匯處,西面終點則是連接錦田公路及荃錦公路的迴旋處。 為了在大刀屻至觀音山之間穿過,林錦公路近西面的路面為斜度1:8或1:10的路段,巴士行經亦必須停站;但東面的林村谷一段則以平路為主。此路於1952年3月9日通車,乃早期元朗至大埔的主要通道,至1990年代環新界環迴公路(現時之9號幹線)通車,此路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一般都是出入沿線鄉村及景點(如林村許願樹、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嘉道理農業研究所及凌雲寺)的車流。 以前的林錦公路全程是一條雙線不分隔的道路。政府曾於1994年擴闊和改善在大埔長3.9公里的一段,把原本闊約5.5米的行車道擴闊至7.3米,使該段道路符合現行的公路標準,及在近大刀屻陡峭路段增加一段長600米的慢車線。不過剩餘的路段沒有進行,因為1997年研究結果顯示,該段道路相當陡峭,單是進行道路擴闊工程和改善彎位的設計,並不足以改善安全標準;不過目前車流一般,舊有設計已可應付需求。 現時林錦公路有一條巴士線全日行走(即現在的64K線),以前只能容許單層巴士行走,直到部分路面擴闊,才開始有雙層巴士行走,但車身長度仍然受到限制。.

新!!: 錦田和林錦公路 · 查看更多 »

林村

林村(Lam Tsuen),全稱林村鄉,是香港新界大埔區林村谷的一個地方。該處北面為大刀屻,西南為大帽山,中間被通往錦田的林錦公路貫穿,東至圍頭村輋地,西以嘉道理農場爲界,有林村河流經,而大刀屻山體大部分已被納入林村郊野公園範圍。.

新!!: 錦田和林村 · 查看更多 »

李觀生

李觀生(),香港警務處殉職警員(編號3810),未婚,於六七暴動期間在新界元朗錦田巡邏時,被左派暴徒搶奪佩槍將其射殺,終年21歲。.

新!!: 錦田和李觀生 · 查看更多 »

東閣圍

東閣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因位處龍躍頭東面,因而得名,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

新!!: 錦田和東閣圍 · 查看更多 »

水頭村

水頭村位於香港元朗錦田,屬元朗六鄉之其中之一條村。村內保留多個一級或二級歷史古蹟建築物。 水頭村主要為鄧氏原居民所定居。.

新!!: 錦田和水頭村 · 查看更多 »

永寧圍

永寧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位於永寧村以北,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

新!!: 錦田和永寧圍 · 查看更多 »

永隆圍

永隆圍是香港新界原居民鄧氏興建的一個圍頭圍村,最初稱為「永龍圍」或「沙欄尾」,後來改為永隆圍,位於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與吉慶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新!!: 錦田和永隆圍 · 查看更多 »

沈鴻英

沈鴻英()原名亞英,字冠南,廣西省雒容县(今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属于旧桂系。.

新!!: 錦田和沈鴻英 · 查看更多 »

泰康圍

泰康圍是香港新界原居民鄧氏興建的一個圍頭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錦田街市後方,與吉慶圍、永隆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新!!: 錦田和泰康圍 · 查看更多 »

港口鐵路線

港口鐵路線(英文:Port Rail Line)是香港一個已經擱置推展的貨運鐵路項目,連接羅湖和葵涌貨櫃碼頭,為西部走廊鐵路的一部份。.

新!!: 錦田和港口鐵路線 · 查看更多 »

港鐵錦田大樓

港鐵錦田大樓(英文:MTR Kam Tin Building)是港鐵辦公大廈之一,位於香港新界錦田錦河路23號,樓高八層,鄰近港鐵西鐵綫(原稱「九廣西鐵」)錦上路站及八鄉車廠;樓高八層,為管理港鐵西鐵綫、輕鐵及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服務營運總部所在地。.

新!!: 錦田和港鐵錦田大樓 · 查看更多 »

清樂鄧公祠

清樂鄧公祠,又名思成堂,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錦田水尾村內,是當地鄧氏四大祠堂之一,用於紀念錦田鄧氏第十七世祖鄧清樂(號廣舍),一般認為其建築年份可追溯至明朝中前期(1490年左右),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新!!: 錦田和清樂鄧公祠 · 查看更多 »

清潭水塘

清潭水塘分上下二塘,地處香港元朗錦田清潭村背後山谷,為錦田河上游,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一部分,乃供淡水給農民灌溉之用的小水塘,兩水塘以堤壩分隔。水塘被密林重重包圍,人跡罕至,環境清幽。 1960年代,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錦田河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錦田河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為農民提供灌溉用水,上、下清潭水塘便是其二。上清潭水塘容量約10萬立方米,跟兩公里外的河背水塘約50萬立方米容量相差達五倍。.

新!!: 錦田和清潭水塘 · 查看更多 »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Transportes Urbanos de Macau, S.A.R.L.(簡稱:澳門新福利、新福利、Transmac),澳門特別行政區專營巴士公司,原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最大的巴士公司(擁有巴士總數較多及規模較大),但自2011年8月1日起,因澳門巴士專營權變動,營運路線被削減,若以營運路線計算,新福利不再是澳門營運路線最多的巴士公司;但單以巴士數量計算,新福利仍擁有澳門最龐大的巴士車隊。 現時新福利營運的常規巴士路線有31條,包括15T、32T及37T這三條期間限定路線,路線數量僅次於營運35條路線(34條常規及期間限定路線31T)的澳門新時代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另外,根據澳門交通事務局公佈數字,新福利在2018年上半年錄得超過100宗巴士責任事故,為澳門巴士公司中最多。.

新!!: 錦田和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戴斯德

戴斯德,CMG,MC(Edmund Brinsley Teesdale,),英國殖民地官員,1963年至1965年在出任香港輔政司兼行政及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戴斯德在1938年加入香港政府,1941年12月參與香港保衛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分別於特別行動部隊(SOE)、英屬印度陸軍、136部隊和英軍服務團服役,因表現傑出在1945年獲授軍功十字勳章。1945年香港重光後,他返回香港任職於臨時軍政府,至1946年5月恢復文官管治後,他歷任新界民政署長、市政局主席兼市政事務署長和屋宇建設委員會主席、以及副輔政司等職。 在輔政司任內,他應對香港1963年至1964年的嚴重旱災,以及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條例》的立法工作。戴斯德在1965年退休後返回英國,晚年曾任英國製藥工業協會總幹事,另外又憑藉研究16世紀根德郡和薩西克斯郡的軍械史,在1987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新!!: 錦田和戴斯德 · 查看更多 »

星光實業

星光實業有限公司(Star Industrial Co., Ltd.)創立於1949年,是香港最大之塑膠製品生產商,主要以「紅A」品牌生產及銷售包括家庭用品、廚房用品、餐飲業用品、文具、工業容器、配件及藥用器皿等。總寫字樓位於九龍新蒲崗大有街25號。 星光實業是少數堅持留港生產的工廠,並沒打算有將生產線北移,百份百「香港製造」以確保產品質量。現時香港的廠房樓高9層,面積達25萬平方呎,僱用250多名專業員工,除了生產自家貨品外,更有為客人研製特定產品。而早前作為分廠的葵涌紅A中心現已出售。.

新!!: 錦田和星光實業 · 查看更多 »

新圍 (龍躍頭)

新圍又名覲龍圍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是龍躍頭鄧族聚居的圍村,為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圍村門樓於1988年先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圍牆及更樓則於199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錦田和新圍 (龍躍頭) · 查看更多 »

新田 (香港)

新田(San Tin)或新田鄉(San Tin Heung或San Tin Village)位於香港元朗區東北部,是一片沖積平原,新田鄉以新田為中心,覆蓋東面的落馬洲和西面的米埔,其東面至洲頭、潘屋,北面至下灣,瀕臨深圳河,西南面至壆圍,而西北則連接后海灣。 新田亦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的文氏其中一個聚居地。新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錦田合稱「元朗六鄉」。.

新!!: 錦田和新田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新田公路

新田公路(英文:San Tin Highway),前稱新田環迴公路,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份,連接新田至凹頭以北。該公路是一條三線雙程的快速公路;而此路分別在1988年6月和1989年11月動工,全段的車速限制均達每小時100公里。 新田公路的北端連接粉嶺公路,可通往上水、粉嶺等地。兩條公路都可連接交界的新田交匯處,可通往新深路至落馬洲,是香港和深圳的第3個車輛過境通道。有些時候,因為大批貨車前往落馬洲而造成擠塞,延伸至新田公路甚至影響只是經過的車輛,路政署興建了兩條繞道。其中一條讓新田公路往新深路的貨車使用,讓它們不必經過新田交匯處的迴旋處,同時提供更多緩衝,避免擠塞延長至新田公路。兩條繞道於2007年5月27日開通。 青朗公路建成之前,新田公路的南端直通青山公路至凹頭迴旋處。1998年上半年青朗公路通車時,新田公路改為接駁青朗公路,可通往大欖隧道(往葵涌、青衣、荃灣、九龍及港島)或元朗公路(往元朗、天水圍及屯門)。 本公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100公里,是香港車速限制次高的公路之一(最高為限速110公里的北大嶼山公路)。 近錦綉花園的交匯處是全港最多出入口的迴旋處,共有7個出口及7個入口,分別通往:.

新!!: 錦田和新田公路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錦田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原居民

新界原居民指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即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鄰近235個島嶼之前已在各鄉村定居者,以及其後人。從法律上,在香港只有在新界才會有原居民,九龍原來的13個鄉村和香港島上居住的農民﹑漁民,不能算是原居民。早在英國人來港以前在香港水域捕魚的漁民,由於沒有土地,也不能視作原居民。新界原居民有時亦會稱為香港原居民。.

新!!: 錦田和新界原居民 · 查看更多 »

新界區專線小巴602線

新界區專線小巴602線,由瑞明服務營辦,來往元朗(阜財街)及八鄉大江埔。此路線官方路線資料雖顯示繞經,但實際上往大江埔方向通常已告客滿,不會繞經錦上路西鐵站。 新界區專線小巴602C線,又稱「爾巒B線」,由瑞明服務營辦,來往爾巒及錦上路西鐵站。根據運輸署官方資料,此路線應往返元朗鳳翔路及錦上路西鐵站,途中行經映河路(爾巒),走線與601C線大同小異,但改經錦田市區及東匯路;然而在日常營運中因與601C線大致重疊,加上映河路往返錦田市中心的乘客稀少,故此路線僅提供爾巒接駁錦上路西鐵站的服務,並改經錦河路往返錦田公路,而其餘路段則由601C線提供。本條目之內容均以實際營運狀況為準。.

新!!: 錦田和新界區專線小巴602線 · 查看更多 »

新界區專線小巴71線

新界專線小巴71線是由富和小巴營運的一條元朗區專線小巴線,來往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經凹頭、錦田、錦上路站及石湖塘。 另外,此路線設有來往河背村至錦上路站的區間線71M,但未有在運輸署資料列出。.

新!!: 錦田和新界區專線小巴71線 · 查看更多 »

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或新界五大族或新界五大家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 他們都在宋明期間,即清朝以前移居現時香港的新界,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期間五族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和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五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The Five Great Clans)。·.

新!!: 錦田和新界五大氏族 · 查看更多 »

新界六日戰

新界六日戰(The Six-Day War of 1899),為1899年4月於英屬香港新界發生的一場英國軍隊與新界原居民間的戰爭。原因是英國接管新界地區,新界原居民認為前景不明而恐慌。以屏山鄧氏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决定反抗英國的接收行動。參戰鄉民傷亡慘重,英軍僅一人受輕傷。於戰後雙方快速和解,其後港英政府及參與戰爭的氏族都保持低調,以至遺忘此場戰爭。由于當時的報紙也只輕輕帶過,導致日後記載變得含糊。 現時已知參戰氏族與鄉村為屏山鄉、廈村鄉、十八鄉、錦田鄉和大埔七約,為首的鄧氏亦招攬了東莞雁田以及懷德的同族來參戰。當時英國政府误解民意,初期只派了港英政府警察及少許英軍,導致支援不足,英軍曾經身陷險境,戰事拖延了六日。六日當中,主要战斗有大埔之战、林村凹之战和上村之战。港英政府在接收新界其它地區時,並沒有村民反抗。此戰中,鄉勇的戰術運用靈活,不過由於武器的落後,未能对英军造成损失。.

新!!: 錦田和新界六日戰 · 查看更多 »

新界總商會

新界總商會,(New Territories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是香港一個商會組織,1957年5月11日創會,宗旨愛國、愛香港、維護工商界及會員合法權益等。創辦人:葉德範、鄧同光、張人龍、周理炳、馮北財、邱德根、李卓南、馬世安、許添、陳永東、劉興邦等。創會者來自大埔、荃灣、屯門、元朗、長洲、大澳、石湖墟、聯和等地區之商會;之後加入會者流浮山、深井、青衣、錦田、坑口將軍澳等,會員過萬。在1993年註冊為(豁免)有限公司。 如今,香港新界總商已經創會50多年,一向配合香港政府,推動教育和撲滅罪行、積極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新!!: 錦田和新界總商會 · 查看更多 »

新界鄉議局

新界鄉議局(官方稱為鄉議局,英文:Heung Yee Kuk)是香港新界700條原居民鄉村的諮詢及協商的法定組織,成立於1926年。現時分為三約及二十七鄉鄉事委員會。 該局的職能,受到《香港法例》第1097章《鄉議局條例》及香港基本法第40條所確立。.

新!!: 錦田和新界鄉議局 · 查看更多 »

敬羅家塾

敬羅家塾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大埔頭村,是該村鄧族的祠堂及家塾。於1998年7月21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錦田和敬羅家塾 · 查看更多 »

12世紀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2世紀香港 · 查看更多 »

14K人物列表

14K人物列表,列出黑社會組織14K的已知的成員。.

新!!: 錦田和14K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15世紀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5世紀香港 · 查看更多 »

17世紀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7世紀香港 · 查看更多 »

18世紀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8世紀香港 · 查看更多 »

1938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938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67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967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計劃

1986年輕鐵系統擴展研究計劃為香港九廣鐵路公司落實輕鐵系統第一期發展後的長遠未來發展研究。研究計劃於1986年進行。.

新!!: 錦田和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計劃 · 查看更多 »

1991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1991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0年代香港

2000年代的香港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治下開始了一個完整的十年。香港人在臨近回歸時原本對主權移交抱有悲觀的心態,不過隨著回歸後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得以實行而逐步改觀。首次政改方案於2005年被立法會否決,2007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選舉改革遂原地踏步。隨着自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延續達6年,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政府施政失誤,使民怨不斷攀升,加上2003年初爆發大型奪命瘟疫沙士,原已低迷的經濟更雪上加霜,各行各業大受打擊,失業率升至高位,遂觸發同一年回歸紀念日出現自1989年後第3多的人數(50萬人)上街遊行,自此往後每年回歸紀念日都有大型遊行去抒發對政府官員、施政、民生和經濟狀況的不滿等。不過同年年中開始,中央政府開放內地遊客到港自由行和大力推動更緊密經貿關係政策等,香港經濟得到迅速復原。2005年行政長官董建華以「腳患」為由辭職下台,由前港英政府時期的「重臣」、原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無競爭下自動當選,泛民主派長期對特區政府的不滿得以暫時紓緩。本年代結束前不久(2008年),受美國次按危機觸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亦不能倖免,原本復甦了5年的香港經濟再度遭受重創,裁員、結業此起彼落,港人對前景又再感到徬徨。.

新!!: 錦田和2000年代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也稱作「五區公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6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2010年5月16日舉行,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0年2月2日,以填補於同年1月26日因參與五區總辭而辭職的公民黨陳淑莊、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分別在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的5個民選議席空缺,為香港立法會(局)史上首次同時為多於一個遺缺議席進行補選,亦是2009年10月通過《在囚人士投票條例》後首次讓在囚人士及覊留人士在選舉中投票《星島日報》轉載於新浪香港,2010年5月16日,並且首次有在學的大學生參選《蘋果日報》,2010年5月14日。 五區補選常被稱為「五區公投」,而上述五位辭職議員所屬的泛民政黨公民黨及社民連,則宣稱是次補選為「五區公投」,視補選為「變相公投」。最后当选的仍为辞职之五人。投票率为历次补选/选举当中最低的,只得17.1%(連同廢票約58萬人投票)。公民黨和社民連並無承認「公投」失敗。根據2008年立法会選舉結果,90萬人投票支持民主派,即有約60%的泛民支持者在補選中投票。.

新!!: 錦田和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是第三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於2013年1月16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宗旨為「做實事,齊心為香港」,主題為「穩中求變,務實為民」。 梁振英無仿效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及歷任香港總督於每年10月發表施政報告的傳統,改為參照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第二屆任期期間的做法,於1月發表。然而梁振英於報告內的政策,則大多數被視為「開期票」,只是「研究」、「成立委員會」等,未有落實的時間或指標,因此被泛民主派議員及蘋果日報揶揄為「拖政報告」。至於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全員更怒斥是毫無新意的「死政報告」。.

新!!: 錦田和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2014年8月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2014年8月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4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2014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5年12月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2015年12月香港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

没有描述。

新!!: 錦田和2015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岑田錦田鄉锦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