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金錢 (香港)

指数 金錢 (香港)

金錢(Kam Tsin,亦作Kam Chien),又稱金錢村(Kam Tsin Village,亦作Kam Tsin Tsuen),位於新界北區,是上水侯氏的聚居地之一,圍村結構完整緊湊,並有風水塘在東面。「金錢」之名,據說是因村後山崗狀似蝴蝶,而建村之地地形亦甚渾圓,有若金錢,堪輿學稱之爲「蝴蝶玩金錢」,故得其名。 金錢具體位置爲上水松柏朗以西,燕崗村、青山公路古洞段和粉嶺公路南面,雙魚河以東,與古洞隔河相望。金錢村是金錢的中心,其東面和南面則爲粉嶺哥爾夫球場、行政長官粉嶺別墅及滙豐粉嶺別墅,而金錢村的西南方的牛地亦爲金錢侯氏所有,金錢村村民每年都會聯同燕崗村村民一起到牛地祭祀廷任公,不過牛地大部分土地已被售予私人發展商建有御林皇府和匯駿山莊等低密度豪宅區。.

23 关系: 古洞上水廖氏九龍巴士76K線張灼祥何東何東夫人醫局侯金林喇沙中學元宵節 (華人)元宵节石上河香港古樹名木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香港秦朝至元朝歷史香港童軍總會歷史香港鄉村列表黃雀行動河上鄉新界五大氏族新界喇沙中學新界六日戰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古洞

古洞(Kwu Tung),英文舊稱Dill's Corner,戰前曾有別稱七鄉(Seven Villages),地處香港新界北區上水西部,落馬洲之東南,爲雙魚河流經的一處地方,具體位置爲雙魚河的西岸,由於該段青山公路以「古洞段」命名,故部分人甚至政府部門會將「古洞」視爲覆蓋金錢、坑頭、蕉徑等地的地區名稱,但傳統上古洞的核心區僅指金錢和河上鄉以西、白石凹以東、馬草壟以南和麒麟山以北的範圍。 自1945年,古洞成為圍頭人(包括同操粵語莞寶片之東莞人)、客家人與少數潮州人之聚居地,從內地南下的難民在古洞建立了多條寮屋村落,青山公路於古洞的一段更曾發展出規模接近墟市的大馬路市場,但自1978年粉嶺/上水新市鎮開始發展後,古洞的墟市活動逐漸式微,加上不斷有地產發展商收購土地,使古洞原來的村落人口不斷流失。古洞南近白石凹最早於1995年建成小型別墅項目歐意花園,後於2009年由發展商利用青山公路以南至麒麟山的整片古洞南區域建成大型豪宅項目天巒。至2010年代,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發展古洞北新市鎮,相關工程將於2018年展開。.

新!!: 金錢 (香港)和古洞 · 查看更多 »

上水廖氏

上水廖氏是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定居於上水鄉。上水廖氏於元朝末年從福建南遷到此開基,主要定居於上水東北梧桐河流域,故稱為「上水鄉」,上水圍是廖氏家族的核心,由9條鄉村組成,人口超過4,000多人,是新界聚族而居的第三大單姓村。.

新!!: 金錢 (香港)和上水廖氏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76K線

九龍巴士76K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上水(清河邨)及元朗(朗屏邨)。.

新!!: 金錢 (香港)和九龍巴士76K線 · 查看更多 »

張灼祥

張灼祥(Chang Cheuk Cheung, Terence,),曾任拔萃男書院第九任校長、保良局羅傑承(1983)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和賽馬會體藝中學的創校校長。亦曾擔任香港電台文化節目主持、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成員,又是一位作家,早年與友人創辦《大拇指周刊》、《素葉文學》等。張灼祥曾於週日在蘋果日報「名采」版撰寫專欄《放羊》,另外在信報、頭條日報及星島日報亦有專欄刊登, 並為曾為多份月刊雜誌撰寫教育親子文章,現為德萃小學及幼稚園校監。.

新!!: 金錢 (香港)和張灼祥 · 查看更多 »

何東

何東爵士,KStJ(Sir Robert Hotung,)本名啟東,字曉生,生於英屬香港,商人、買辦、企業家、慈善家。 何東初受教于传统漢文私塾,於1873年入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即皇仁書院前身)接受西式教育。1878年,何東以优异成绩畢業離校,任職于廣東海關。兩年後,轉入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任華人部初級助理員。何東表現突出,一年后獲提升為買辦,逐步接管洋行旗下众多重要企业。買辦與近代中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合編。在有了一定资本后,何东与胞弟成立合伙何东公司(Ho Tung & Co.),又推介各种血亲、婚亲担任商界要职,更投资众多公开企业,获委任为众多企业的主席、董事。除活跃于商界外,何东亦频频涉足政治。1898年,何东接济逃亡的康有为,居住于自家宅邸红行(Idlewild)。1923年,何东为平息中国内战,又奔走于大陆各地,会见地方军阀。两年后,向英廷自荐出使中国,因中英关系恶化、省港大罢工被迫取消。1956年4月26日,因病于香港逝世,享年93歲。政商名流均表示哀悼,包括時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时任港督葛量洪。同年5月2日,何东葬于湾仔基督教香港坟场。.

新!!: 金錢 (香港)和何東 · 查看更多 »

何東夫人醫局

何東夫人醫局位於香港上水古洞古洞路38號,古洞街市側,建於1932年至1933年,並於1934年正式啟用,爲古洞、金錢村、河上鄉、馬草壟一帶村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是其中一間最早成立的新界鄉村醫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何東夫人醫局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醫局現已停止營運。.

新!!: 金錢 (香港)和何東夫人醫局 · 查看更多 »

侯金林

侯金林,民建聯成員,曾任北區民選區議員(上水鄉郊)及北區區議會副主席。.

新!!: 金錢 (香港)和侯金林 · 查看更多 »

喇沙中學

喇沙中學可能指下面其中一間中學:.

新!!: 金錢 (香港)和喇沙中學 · 查看更多 »

元宵節 (華人)

元宵節活動在全世界華人社會有悠久歷史,亦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燈節,又稱為元宵(台羅,下同:guân-siau)、元宵節(guân-siau-tseh)、上元(siōng-guân)、正月半(tsiann-gue̍h-puànn)。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華人傳統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亦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青年男女外出觀燈並趁機結識、相會,所以也有「中國情人節」的別稱。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而道教中,上元節為天官大帝(民間相傳即為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新!!: 金錢 (香港)和元宵節 (華人) · 查看更多 »

元宵节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燈節,日本稱上元(じょうげん)、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朝鮮稱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보름」為固有詞,月圓、望日之意,或簡稱大보름)、上元(상원)、元宵(원소)、元夕(원석)、烏忌日(오기일),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格里曆1月15日)。 元宵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在中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灯谜|猜灯谜」,人们会把一些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写到纸上,然后用细线把每个问题挂在房顶上,之後讓人們來猜谜。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而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新!!: 金錢 (香港)和元宵节 · 查看更多 »

石上河

石上河(Shek Sheung River)是香港新界北區梧桐河的支流,目前可見河道分為兩段,上流一段起源自林村郊野公園和和合石等多條溪道,流經丙崗、清河邨、雞嶺村和吳屋村,下流河段起自大頭嶺村以北,在松柏塱一帶匯合金錢村和粉嶺高爾夫球場一帶的河道和渠道後,繼續與港鐵東鐵綫平行向北延伸,流經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上水屠房和塱原濕地,最後在虎地坳與上水屠房附近的三角區中與梧桐河和雙魚河匯合。因上水新市鎮的發展,由彩蒲苑以北(即今天的寶石湖路與彩園路路口)至吳屋村以東(即今天的維翰路花園)之間的石上河中游河段在1980年代早期被改建爲暗渠。 石上河另有一英文名“River Sutlej”,與跨越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薩特萊傑河(Sutlej River)名字相同。英屬香港政府於20世紀初控制新界後曾派遣一名印度籍測量師測繪新界北部的河流,基於無法考證的原因,該測量師沒有採用河流原有的中文名稱進行記錄,而是選擇使用印度多條主要河流的名稱及其主支流關係爲他所記錄的河流重新命名,例如印度的薩特萊傑河爲印度河的支流,故此作爲主流的梧桐河以印度河英文名稱(Indus)命名,而梧桐河的支流石上河則獲分配薩特萊傑河之名。不過香港政府一般不使用此翻譯,故此英文名並不爲大多人所知道。.

新!!: 金錢 (香港)和石上河 · 查看更多 »

香港古樹名木

香港古樹名木,是一本香港出版的參考書,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會贊助。內容表列及介紹香港100種古樹名木的中英文學名、俗稱,及其在香港發現的位置,部分例如.

新!!: 金錢 (香港)和香港古樹名木 · 查看更多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二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329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另有20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348幢。.

新!!: 金錢 (香港)和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秦朝至元朝歷史

自秦朝攻佔香港地區後,中原政權開始統治香港。從秦朝起直至元朝,隨著黃河流域的不斷戰亂,而使中原文化向南播遷,香港地區文明逐漸被同化。香港地區最初屬番禺縣管轄,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起改屬寶安縣管轄,至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再改屬東莞縣管轄。 《城市論壇》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論題: 沙中發現宋古蹟 發展保育兩得益? 自唐朝開始,香港地區成為海上交通要衝,亦發展採珠、鹽池。新界原居民開始在香港定居。.

新!!: 金錢 (香港)和香港秦朝至元朝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童軍總會歷史

2000年3月1日,童軍技能評審局成立。同年4月1日,新界東地域成立、訓練署修訂之領袖木章訓練系統開始執行。同年8月29日,香港童軍總會成立救護服務隊。同年,香港童軍總會設立訓練中心、派出專責小組協助柬埔寨重新組織童軍運動、舉辦優異旅團獎勵計劃、確立「抱負、使名和價值觀」發展方向。 2001年1月12日,香港童軍總會採用新修訂之童軍誓詞。同年12月23日至12月26日,香港童軍總會於新界西貢灣仔半島舉行香港童軍運動九十週年紀念大露營。同年,香港童軍總會成立內地聯絡辦公室。 2002年2月,香港童軍總會成立策劃署。同年4月1日,將軍澳區成立。同年4月26日至4月28日,第45屆貝登堡會士會盟在香港舉行,世界童軍基金會名譽會長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瑞典國王)親臨出席。同年6月1日,大埔區分拆為大埔南區及大埔北區、北區分拆為雙魚區及壁峰區。同年7月15日至7月19日,香港童軍代表團出席世界童軍大會。同年,香港童軍總會參與香港政府教育統籌局的制服團體計劃、成立國際及內聯署;副香港總監(支援)許宗盛被推選為世界童軍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28日至2003年1月8日,香港童軍代表團出席第20屆世界童軍大露營。 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港爆發,加強保障個人及公共衛生便成為抗禦傳染病蔓延的首要任務。為支持香港政府推行「全港每月清潔大行動」,香港童軍總會特別發動「香港衛生先鋒抗疫大行動」,以喚起全港市民對清潔香港的關注,並於2003年6月15日舉行啟動禮。這些行動得到了30,000多名童軍成員及其親友的響應。 2003年4月1日,沙田南區及沙田北區重組為沙田東區、沙田南區、沙田西區及沙田北區。同年7月1日,香港童軍總會重新規劃旺角區、深水埗東區、深水埗西區及油尖區的區界,並成立.

新!!: 金錢 (香港)和香港童軍總會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鄉村列表

以下是香港鄉村列表:.

新!!: 金錢 (香港)和香港鄉村列表 · 查看更多 »

黃雀行動

黃雀行動(或Operation Yellow Bird)是1989年6月下旬至1997年為止,以司徒华為首香港人士為了秘密營救在六四事件中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通緝的持不同政見者前往香港之行動代號。其中在中國政府1989年6月13日發表《北京市公安局搜捕「高自聯」在逃分子通緝令》後,香港人士便發起黃雀行動協助遭到通緝者偷渡離開中國大陸並且之後協助前往其他西方國家。当中包括人權倡導者、西方外交官、商人、走私份子和香港帮會等不同背景之人士超过400人也曾協助整起行動。對此「司徒华」曾經表示黃雀行動的細節極度敏感,也因此許多涉及的人物和細節在多年來一直沒有曝光。整個黃雀行動共救出約800人(其中包括黄鳥行动救出约400人),其中在通緝令中遭到搜捕的23名學生領導人中有15人成功因而獲得營救,而藉此前往海外人士包括有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蘇曉康、陳一諮等人。過程中中國政府也曾逮捕3名在香港積極參與參與黃雀行動的成員,不過因此入獄的營救行動成員則在香港政府干預下陸續獲得釋放。.

新!!: 金錢 (香港)和黃雀行動 · 查看更多 »

河上鄉

河上鄉(Ho Sheung Heung)是香港的一條鄉村,位於新界北區上水之西,鄰近塱原濕地、雙魚河及古洞北,屬於上水鄉事委員會範圍。該村由侯姓族人於明朝初重建,其後其族人更發展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該村至今仍有人居住。 河上鄉內的居石侯公祠是村內的地標建築,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村內還有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等歷史建築。 河上鄉村位於鴻淘荳品廠對面之河溪學校(小學),現已荒廢;校內設有石屎水泥/混凝土(紅毛泥,客家話用語)籃球場。鴻淘荳品廠旁邊之區域市政局遺產(早期由市政總署負責建造)——鄉郊旱廁(編號:N-9),於2007年完成翻新改建工程,成為設有坐廁之水廁。 河上鄉鄰近的金錢村、燕崗村和丙崗村均爲與河上鄉侯氏同宗之村落。.

新!!: 金錢 (香港)和河上鄉 · 查看更多 »

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或新界五大族或新界五大家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 他們都在宋明期間,即清朝以前移居現時香港的新界,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期間五族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和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五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The Five Great Clans)。·.

新!!: 金錢 (香港)和新界五大氏族 · 查看更多 »

新界喇沙中學

新界喇沙中學(De La Salle Secondary School, N.T.)為香港一間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斐利士(Brother Felix Sheehan)於1965年創立,位於新界上水金錢村,毗鄰東英學圃。.

新!!: 金錢 (香港)和新界喇沙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界六日戰

新界六日戰(The Six-Day War of 1899),為1899年4月於英屬香港新界發生的一場英國軍隊與新界原居民間的戰爭。原因是英國接管新界地區,新界原居民認為前景不明而恐慌。以屏山鄧氏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决定反抗英國的接收行動。參戰鄉民傷亡慘重,英軍僅一人受輕傷。於戰後雙方快速和解,其後港英政府及參與戰爭的氏族都保持低調,以至遺忘此場戰爭。由于當時的報紙也只輕輕帶過,導致日後記載變得含糊。 現時已知參戰氏族與鄉村為屏山鄉、廈村鄉、十八鄉、錦田鄉和大埔七約,為首的鄧氏亦招攬了東莞雁田以及懷德的同族來參戰。當時英國政府误解民意,初期只派了港英政府警察及少許英軍,導致支援不足,英軍曾經身陷險境,戰事拖延了六日。六日當中,主要战斗有大埔之战、林村凹之战和上村之战。港英政府在接收新界其它地區時,並沒有村民反抗。此戰中,鄉勇的戰術運用靈活,不過由於武器的落後,未能对英军造成损失。.

新!!: 金錢 (香港)和新界六日戰 · 查看更多 »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於2008年8月9日至8月21日於香港新界沙田香港體育學院、彭福公園和雙魚河畔舉行。.

新!!: 金錢 (香港)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5年區議會選舉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是次選舉將會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31個民選議席本次選舉起,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設有委任議員。連同27個當然議員,合共458個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新!!: 金錢 (香港)和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金錢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