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金濂

指数 金濂

金濂(),字宗瀚,山陽人。明朝政治人物,历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尚書。 永樂十六年(1418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宣德初年,巡按廣東,后改按江西、浙江。因捕巨盜不獲而被免職,隨後盜就執,恢復官職。之後升爲陝西按察使副使。 正統元年(1436年),上書請補衛所缺官。正統三年,升爲僉都御史,參贊寧夏軍務。在他的治理下,西陲晏然,并有數條河渠修建成功。正統六年,召還,加右副都御史。正統八年,拜刑部尚書,后因安鄉伯張安事,刑部與戶部互相推諉,致使戶部與刑部官員連坐下獄,數日后釋放。隨後福建有賊亂,金濂參與軍務,與甯陽侯陳懋等討伐,之後大軍獲勝。恰逢土木之變后緊急召還,加太子賓客,改為戶部尚書,晋升太子太保。當時正逢京師保衛戰,急需餉急,金濂綜核無遺并上書請求節儉,使得國用無缺。景帝詔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金濂命減免米麥徵收,但折收銀布絲帛如故。景泰三年,翰林學士江淵上言。金濂慚愧,卻詆毀沒有。給事中李侃指責其違詔,金濂只能稱:“銀布絲帛,詔書未載,若概減免,國用何資?”於是六部給事中監察御史紛紛彈劾其失信于民,為國斂怨。明景帝欲寬恕他,卻因監察御史王允力爭,不得不下其入都察院獄。三天后釋放,改為工部尚書。此時,吏部尚書何文淵則稱“理財非濂不可”,於是恢復其戶部尚書職位。金濂上書請罪,景帝寬慰留用。景泰五年(1454年)死於任上,因軍功追封沭陽伯,諡榮襄。.

19 关系: 帝國的早晨于谦張鳳 (明朝尚書)俞士悅王一宁 (大学士)王佐 (戶部尚書)王竑祝暹羅綺李侃 (正統進士)李棠 (宣德進士)江淵明史明史人物列表明朝七卿年表明朝伯爵列表明朝諡號列表明朝浙閩民變曾翚

帝國的早晨

《帝國的早晨》(제국의 아침),是2002年-2003年韩国KBS大河連續劇。 剧情展现了高麗王朝第四代國王高麗光宗王昭的一生。从高麗太祖去世,歷經惠宗、定宗,功臣勢力朴述熙、王規、王式廉的宫廷斗争、朝堂倾轧,至光宗任用後周人雙冀,實行科舉制,自稱海東天子,建年號光德。.

新!!: 金濂和帝國的早晨 · 查看更多 »

于谦

--謙(),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 --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挥明军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并成功复辟后,--謙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成化年間获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謙的祠堂、故居。.

新!!: 金濂和于谦 · 查看更多 »

張鳳 (明朝尚書)

張鳳(),字子儀,京師真定府晉州安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 張鳳父亲張益,官至给事中,永乐八年跟从明成祖北征时阵亡。宣德二年(1427年),張鳳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正统三年,升刑部右侍郎。正统六年,改为户部。随后改为南京户部尚书。负责淮河盐运,之后兼管南京粮草储备。因执法严格,号称“板張”。景泰二年,为南京户部尚书,景泰四年,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參贊軍務。次年,替任去世的戶部尚書金濂。夺门之变后,張鳳回调南京户部尚书,天顺五年二月去世。.

新!!: 金濂和張鳳 (明朝尚書) · 查看更多 »

俞士悅

俞士悦(),字仕朝,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

新!!: 金濂和俞士悅 · 查看更多 »

王一宁 (大学士)

王一宁,明朝官员。 永樂十六年(1418年)中进士,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鎡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三年(1452年)四月晋太子少师。景泰帝赐陈循、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五十两,让他们支持立皇子朱见济为太子。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封上皇子朱见清荣王,朱见淳许王。大赦天下。秋七月壬寅,王一宁卒,谥号文通。.

新!!: 金濂和王一宁 (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王佐 (戶部尚書)

王佐(),字孟辅,山東海豐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統朝官至戶部尚書。土木之變中死難。.

新!!: 金濂和王佐 (戶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王竑

王竑(),字公度,陝西河州(今屬甘肅省)人,中國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書。.

新!!: 金濂和王竑 · 查看更多 »

祝暹

祝暹(),字孟昭,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河南鄉試中舉。宣德八年(1433年),參加癸丑科會試,得貢士第三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二名,授戶部主事,累陞刑部郎中,佐尚書金濂,討平閩冦鄧茂七,擢右僉都御史。曾祖父祝秀。父亲祝德銘。.

新!!: 金濂和祝暹 · 查看更多 »

羅綺

羅綺,磁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宣德進士。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三甲進士。英宗即位,授監察御史,巡按直隸、福建。正統九年,參贊寧夏軍務,不久升大理寺右丞,彈劾王振黨羽任信、陳斌。正統十一年四月,遭到二人報復,后下錦衣獄,戍邊遼東。景德年間,經尚書-于-謙、金濂舉薦,恢復官職,進右少卿,出使瓦剌。隨後升為刑部左侍郎。之後出督雲南、四川軍儲,鎮壓當地叛亂,有政績。天順年間,召為左副都御史,后因石亨誣陷下獄,降廣東參政。后因批評朝廷失政,連坐而死。籍其家,家屬戍邊,婦女沒入浣衣局。明憲宗繼位后,赦為民,還其資產。.

新!!: 金濂和羅綺 · 查看更多 »

李侃 (正統進士)

李侃(),字希正,順天府東安縣(今属河北省廊坊市)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

新!!: 金濂和李侃 (正統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棠 (宣德進士)

李棠,字宗楷,浙江縉雲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李棠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為刑部尚書魏源、金濂所器用。晋升為刑部員外郎,多所平反,進郎中。景泰年間,升爲侍郎。隨後巡撫廣西,提督軍務。景泰三年,思明土知府黃鈞嗣位,為庶兄黃矰使人殺滅家族,并以盜亂誣告。李棠率右參政曾翚、副使劉仁宅捉捕。黃矰則派人進入京師,上書請明景帝廢太子,立己子。明景帝大喜,則立升黃矰為都督同知,免除其罪。李棠得知后郁郁,累疏請求借病歸鄉,卻不領嶺表一物,以示清節。.

新!!: 金濂和李棠 (宣德進士) · 查看更多 »

江淵

江淵,字時用,四川省重慶府江津縣人,民籍,治《春秋》,年三十歲中式宣德五年第二甲第三十名進士。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曾祖江文友;祖江必達;父江英,任雲南左參議;母周氏。慈侍下,妻董氏,兄漢;浩,弟淮;洪;濟;深。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九十九名。 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正統十二年,詔令與杜寧、裴綸、劉儼、商輅、陳文、楊鼎、呂原、劉俊、王玉共十人入學東閣,拜曹鼐等為師。明景帝監國時,徐有貞倡議南遷,太監金英叱出,徐有貞行至左掖門時遇到江淵。江淵問之,徐有貞稱其建議南遷被趕出。於是江淵進入后,極力陳述固守北京的計策。之後由翰林院侍講升爲刑部右侍郎,當時也先逼近應天府,江淵負責參贊都督孫鏜軍務,參與京師保衛戰。景泰元年,出任紫荊關、倒馬關、白羊關,與都指揮同知翁信督修雁門關。同年秋兼任翰林學士,進入內閣。之後改為戶部侍郎。次年改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學士。之後上言稱戶部尚書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後下獄。江淵則加太子少師,并因江言,罷免四川巡撫僉都御史李匡。之後母喪丁憂,除服后恢復原職。五年春,山東、河南、江北等地饑荒,命江淵與同平江侯陳預撫恤賑災,其進言構建常盈倉,以保護民用,均得以批准。當時在轉運糧草時,漕卒乘機侵耗,后被監察御史調查,江淵被彈劾,后被廷臣勸阻,明景帝寬恕。當時,明朝內閣成員互相不協助,其中陳循、王文尤其自私,江淵則喜好一輪,每次被同官指責,都表現不樂。恰逢兵部尚書于謙告病在家,明景帝下詔請一人協助處理兵部事務,江淵想擔任。陳循則佯裝推舉江淵,而密令商輅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淵在旁不知。之後下詔,調工部尚書石璞於兵部,而以江淵代替石璞原職。江淵大失所望。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位,江淵與陳循等俱謫戍遼東,不久去世。.

新!!: 金濂和江淵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金濂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新!!: 金濂和明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七卿年表

明朝七卿年表,即尚书与都御史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末年(1644年)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与都察院的最高长官。除短暫的明朝中書省時期外,七卿长官均为正二品,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长官。 明朝吏部尚書、户部尚書、礼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都御史,往往與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寺卿合稱“九卿”。明朝時,重臣任擇須由九卿及外省巡撫、總督公開舉薦,此為廷推。各部司不能單獨決定的國家大事、要事,須經七卿、九卿公決,此為廷議。而由三法司無法決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七卿、九卿開會定獄,此為廷鞠或園審。七卿與明朝內閣構成了明朝的行政權力中心與決策核心。 此表不包括明朝南京尚書與都御史年表。.

新!!: 金濂和明朝七卿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伯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券,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曰奉天翊衞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伯爵的功臣及外戚。部分伯爵死后追赠侯爵、公爵,见本表“谥号”栏。明朝建立前,追赠郡伯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列表。.

新!!: 金濂和明朝伯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諡號列表

本表列舉明朝朝廷賜諡號以及獲諡人物:.

新!!: 金濂和明朝諡號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浙閩民變

明朝浙閩民變,是指明朝正統年間的浙江、福建一帶的起事,其中以福建的鄧茂七與浙江的葉宗留為首,彼此相互呼應,在各地與明軍作戰。明英宗派遣都督劉聚、寧陽侯陳懋分兵進攻,并于正統十四年、景泰元年分別平息民變。.

新!!: 金濂和明朝浙閩民變 · 查看更多 »

曾翚

曾翚,字時升,江西泰和人。明朝進士、官吏。 宣德八年(1433年)中進士,治秦府永興王葬。隨後升爲刑部員外郎,受刑部尚書金濂器重。當時秦王誣陷巡撫陳鎰狎妓,曾翚查證后彈劾藩府的大臣,致使事情大白。正統三年,晉升爲郎中,因何文淵薦,升任廣西右參政。之後擔任河南監察御史。天順五年,升任山東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并請求開倉放糧解救河南饑荒。之後升爲刑部左侍郎。后因病辭職。.

新!!: 金濂和曾翚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