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釋善慧

指数 釋善慧

釋善慧法師(),俗名江清俊,法名常覺,別號露堂,臺灣基隆市人,祖籍福建汀州永定縣。明治29年(1896年),他由齋教基隆源齋堂張賜歡太空引進龍華派,法名普傑,與於基隆地區的鼓山湧泉寺僧妙密、善智、妙性、元精親近,明治35年(1902年)由善智法師攜同至湧泉寺,禮景峰和尚受戒出家,法名常覺。返台後他於基隆月眉山創建靈泉寺,為日治時期臺灣佛教四大派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臺灣佛教中學林」的創立者,與善智師同受時人譽為臺疆二甘露門。明治40年(1907年),善慧法師入日本曹洞宗,為靈泉寺住持,明治44年(1910年)赴日本東京研究大藏經,並領受為日本曹洞宗布教使。 在二次大戰之後積極籌組臺灣佛教總會,但不久便於1945年年底於士林啟明堂圓寂。.

目录

  1. 5 关系: 台灣佛教台灣禪宗善慧法師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月眉山派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801.5萬人,佔2300萬人口的35%,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因此就廣義而言,在台灣佛教是最大宗教。 台灣佛教系統承襲自中國閩南地區,世俗化的信仰體系(其中代表為巖仔和高僧信仰)為其一大特色,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以四大法脈為代表)並立。然而因戰後中國傳入的佛教體系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例如世俗體系部份就經常被誤認為「佛道混合」或「非正信」,但實際上世俗體系的發展未必違反佛教原教旨。 不過,從佛教以不同形式傳入台灣後,臺灣的佛教信徒,並沒有精確的統計。因此,統計改以觀察寺院增加數目、並透過台灣社會變遷歷次調查問卷中有關宗教項目的實際統計數字,來論斷其變革的趨勢。.

查看 釋善慧和台灣佛教

台灣禪宗

台灣禪宗,在台灣的禪宗發展歷史及概況。 禪宗在明鄭時期,隨著漢族移民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禪宗由日本進入台灣。在戰後,隨著中華民國到達台灣的中國移民,再度將禪宗帶入台灣。.

查看 釋善慧和台灣禪宗

善慧法師

#重定向 釋善慧.

查看 釋善慧和善慧法師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簡稱泰北高中)是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士林區的一所包含高中及高職的學校,也是臺北市第一所私立高中職學校。.

查看 釋善慧和臺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月眉山派

月眉山派是台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始於日治時代初期。派祖是善慧法師。本山是台灣四大名山之一的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

查看 釋善慧和月眉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