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查看 醫緩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湾地下电台
台湾地下电台产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处于大众媒体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为了在选举时让更多的民众听到自己的声音,民主进步党等反对党纷纷设立地下电台,宣传政见,号召选民投票支持。 在台灣,廣播電台的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早年為行政院新聞局)。早年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時代,廣播電台頻道分布不均,為掌控媒體而佔有多數的頻率,扼殺媒體自由;1990年代起,因而有地下電台的興起,節目大多以批評時政為主。2000年後,政府開放小功率電台申請設立,部份地下電台因此合法化。為增加營收,除了政論節目外,地下電台的節目大多進行商品販賣,尤其以藥品為主;但部份藥品未經檢驗,含有各種不明成分對人體有害,造成不少非法藥物氾濫的情況發生。在台灣中南部農村地區,出現不少因服用非法藥品而導致腎臟病變需洗腎的案例。迄今台灣街頭仍有所謂的「電台指定藥局」,而這些藥局的主要宣傳媒介都以地下電台居多,尤其是病入膏肓的老年聽眾很容易受到電台蠱惑與誤導而誤買誤用藥物,造成長遠的身心傷害。.
查看 醫緩和台湾地下电台
中医学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由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也称“汉医”,以古代中国医学实践為主體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二十世紀以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西方科學方法引入後,部分療法不但引起了現代醫學的興趣,中醫的大夫養成也從學徒制度,轉趨於專業化、學術化、國際化,這種經過世界主流醫界所認證的“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称中医师,也称“科學中医”。2017年,中國首部中醫藥法施行。.
查看 醫緩和中医学
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香》(The August Blossom),是台灣電視公司於1988年9月26日至同年11月18日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全40集。由楊佩佩製作,劉松仁、蘇明明、沈孟生與米雪等主演。.
查看 醫緩和八月桂花香
秦史 (王蘧常)
《秦史》是近代歷史學者撰寫的一部記載秦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從秦先祖記載至秦三世的歷史。.
查看 醫緩和秦史 (王蘧常)
秦桓公
桓公(),《春秋分纪》记载名榮,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共公之子,在位28年,《史记》误作为27年。 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查看 醫緩和秦桓公
醫和
醫和(生率年不可考)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著名醫家。其姓不可考,名和,因其職,人稱醫和。 其主要生平不可考,描述醫和的文獻詳見於《左傳》、《國語》和《通志》三書。以天人一體,陰陽相生相蕩的理論論述疾病,開創了中醫理論。他提出的陰、陽、風、雨、晦、明失和治病說,成為後世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病因說的濫觴。 周景王四年(前541年),晉平公有疾,秦景公派遣醫和侯診,醫和指出其病不是由於鬼神作祟,而是由於沉溺女色所致,繼而提出了著名的天氣治療論,從理論上否定了巫術鬼神致病觀。他並向晉平公預言,晉平公一旦薨去,輔佐他的良臣將繼死去,晉國亦有難。就是現在他不死,也會失去諸侯們的擁戴。 趙文子不滿醫和言論,表示輔佐晉平公已經八年,晉國一向太平無事,霸政依舊,質疑醫和胡說八道。醫和回應指趙文子不能使其國君不沉溺女色,置國君生出這些病來,反以自己的政績為榮。八年的太平已經長了,怎麼能保住國家長治久安呢?醫和並向趙文子仔細解釋了蠱病之由,皆是沉溺女色所致。趙文子有感醫和之能,讚為良醫,並以厚禮送贈。 《通志》一書中,表示「和」和「緩」同音,認為醫和與同一時期的另一名醫醫緩為同一人。但兩人出現的年代相差四十多年,故此可能性比較低。.
查看 醫緩和醫和
醫緩
醫緩(生卒年不可考),是传说中中国春秋時期秦國的醫家。其姓不可考,名緩,因其職,人稱醫緩。 其主要生平不可考,描述醫緩的文獻詳見於《左傳·成公十年》和《通志》兩書。 前581年,晉景公有疾,他夢見自己被惡鬼追逐,驚醒後,他召桑田那邊的巫人(史稱桑田巫)來占卜。桑田巫向晉景公表示,晋景公之病是被他在下宮之難所殺的趙同和趙括鬼魂作祟,等不到吃新收的莊稼,晉景公就會死。桑田巫使巫術治病,但久治不效。 晉景公聽聞秦國多名醫,於是向秦桓公求醫,秦桓公派遣醫緩往診。醫緩未至,晋景公又夢到疾病化身的兩童子商量:一个说醫緩是良医,所以他们应找地方避開醫緩,另一个说他们在肓(肓指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之上,膏(膏指心尖脂肪)之下,醫緩也不能奈何。醫緩一到晉國,診察晉景公的病情,立刻斷言晉景公其疾不可醫,因为病況已經進入肓之上膏之下,表示就算砭石和針灸治理已不可及,而服用葯物醫治,亦不能至,所謂「藥石無靈」。晉景公回想先前的夢和醫緩所说的一樣,便认为醫緩為良醫,送厚禮謝去。 接著,他召桑田巫來,放上用新產的麥子作的麵食,然後處死了桑田巫,但晉景公欲吃麵前感到腹脹,便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溺死。 此故事流傳下来,成為「病入膏肓」的成語。也因這典故,在背部的第四椎兩旁,有名為「膏肓腧」的穴位。 《通志》一書中,表示「緩」和「和」同音,認為醫緩與同一時期的另一名醫醫和為同一人。但兩人出現的年代相差四十多年,故此可能性比較低。.
查看 醫緩和醫緩
自由時報相關爭議列表
表列為臺灣《自由時報》創刊以來引起之爭議。.
春秋人物列表
春秋時期人物主要以《春秋左傳》為主,兼收《史記》、先秦諸子籍書中出現的人物,按國別分類,上限從犬戎之禍起,下限至三家滅知襄子為止。部分國別如晉、齊等國則下至滅國為止。西周以前,參見中國上古人物列表。戰國七雄則參見戰國人物列表。.
查看 醫緩和春秋人物列表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查看 醫緩和晋国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查看 醫緩和晋景公
亦称为 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