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鄧遐

指数 鄧遐

鄧遐,字應遠,晉朝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司馬桓溫部將,以勇猛聞名。曾任冠軍將軍、竟陵太守等。父鄧岱,曾任平南將軍。 鄧遐從桓溫征,數立奇功,號稱一時名將,因太和四年(369年),桓溫北伐大敗,受牽連而貶斥。 鄧遐性情中人,曾去拜謁晉簡文帝陵墓,順路拜見桓溫,桓溫問:「你怎麼又瘦了?」鄧說:「我不能像孟叔達那樣豁達,明明去買鍋子,打碎了卻也不在乎。」 鄧遐勇猛絕倫,曾拔劍入水斬殺襄陽沔水惡蛟,死後被奉為神,稱鄧二郎。.

目录

  1. 10 关系: 司馬勳庾希二郎神周撫鄧嶽枋頭之戰桓温桓溫北伐沈勁晉朝伯爵列表

司馬勳

司馬勳(),字偉長,河內溫縣人。晉朝宗室,司馬懿侄兒濟南王司馬遂的曾孫。東晉梁州刺史,後起兵叛亂失敗,被殺。.

查看 鄧遐和司馬勳

庾希

庾希(),字始彥,穎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中書監庾冰之子,東晉官員,官至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後因庾氏被大司馬桓溫誣陷謀反而出逃,及後庾希在京口(今江蘇鎮江)舉兵討伐桓溫,終失敗被殺。.

查看 鄧遐和庾希

二郎神

二郎神,又称:川主、顯聖二郎真君、昭惠靈顯王、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旱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一般認為二郎神居於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 二郎神信仰起源于唐朝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的信仰崇拜,并在北宋时期便流行于中国全国。然而元朝之后,受到戏曲话本小说的大肆渲染,中国全国范围内的二郎神信仰中的治水成分受到削弱。因而仍然基于治水传说的巴蜀地区二郎神信仰产生了分化,并在明清发展成为了川主信仰,川主(二郎神)被认为是四川和重庆的鄉土神。.

查看 鄧遐和二郎神

周撫

周撫(),字道和,廬江尋陽人,祖籍汝南安城。梁州刺史周訪之子。東晉時將領,曾協助王敦叛亂。王敦敗後逃亡,後來獲赦免並再度入仕,官至鎮西將軍、益州刺史。.

查看 鄧遐和周撫

鄧嶽

鄧嶽,原名岳,為了避諱晉康帝名諱,改为嶽,一作岱;字子山,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陽太守,於蘇峻之亂時領兵平亂有功,任中郎將,封為宜城縣伯。 子鄧遐亦為名將。.

查看 鄧遐和鄧嶽

枋頭之戰

枋頭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和四年(369年),是桓溫第三次北伐的一場決定性戰役。.

查看 鄧遐和枋頭之戰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查看 鄧遐和桓温

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查看 鄧遐和桓溫北伐

沈勁

沈劲(),字世坚,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人。東晉時期將領,官至揚武將軍、冠軍長史,因獨領五百兵防禦洛陽而被前燕軍俘殺。.

查看 鄧遐和沈勁

晉朝伯爵列表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開建五等,伯爵為第三等,官品第一,分大國伯(地方六十里,食邑1200戶)、次國伯(地方五十五里,食邑1000戶)兩級,封國的名稱並不一定採用縣名,封國也並未納入到郡縣行政體系中。伯國置车前司马(6人)、旅贲(28人)等吏,國主置妾4人。 後來,伯爵分為開國縣伯、五等縣伯二等。開國縣伯為第二品爵,以縣為國,改稱縣令長為“伯相”,封國納入到了郡縣行政體系中。姚乐:《县级封国考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02期伯國置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五等縣伯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 以下的列表,列出魏末以及晉朝可考的伯爵。.

查看 鄧遐和晉朝伯爵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