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鄧至

指数 鄧至

鄧至,又稱鄧至羌、白水羌,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羌族所建立的政權,其地在仇池以西,宕昌以南,相當於今中國四川省北部,都城鄧至城(今中國四川省九寨溝縣西),首領姓「像」,史籍第一位有記載的首領是像舒治。 根據《周書》記載鄧至「有像舒治者,世為白水酋帥,自稱王焉」;又《魏書》記載「其王像舒治遣使內附,高祖(北魏孝文帝)拜龍驤將軍、鄧至王,遣貢不絕。」 另《梁書》則記載鄧至把帽子稱作「突何」,衣服與宕昌相同。各史籍也都記載鄧至的風俗習慣和宕昌一樣。 《周書》並載鄧至自像舒治十一傳至像檐桁,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像檐桁失去政權,投奔西魏,西魏太師宇文泰派兵護送他回去復位。其後事史籍未載,不久北周代西魏後,在其地設立鄧州,鄧至最晚應在此時滅亡。.

目录

  1. 25 关系: 南史南北朝南北朝行政區劃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中华朝贡体系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三十国春秋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北史像屈耽像覽蹄像舒彭像舒者像舒治像檐桁周书国服 (开元礼)秦州 (古代)职贡图职贡图 (萧绎)西魏行政區劃魏书梁书滑國 (諸夷)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查看 鄧至和南史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鄧至和南北朝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鄧至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鄧至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中华朝贡体系

中國朝貢體系是最为典型的朝贡体系,这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國際關係體系。东亚朝貢體系乃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星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過冊封,結合儒家思想體系,往外推拓(详见:曾向中原王朝朝贡的政權列表)。政治名義上藩屬國都向中國稱臣,中國不管各藩屬國之間的關係,所以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星狀架構。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曾以进贡与赏赐的名义进行贸易,称为朝贡贸易。贡品同时也如齐桓公伐楚,藉口之一是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用的包茅。 而在某些时期,中原王朝由于种种原因也向其他强势的民族或国家进贡。.

查看 鄧至和中华朝贡体系

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歷史上從古至今所有地方政權的君主。.

查看 鄧至和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三十国春秋

《三十国春秋》,南梁梁元帝之子萧方等编著的两晋十六国的纪传体史书。《玉海》上称:“梁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二十九国,采集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畧凡一百八万余言。”记载时间从魏明帝到晋安帝,共三十卷。以晋朝为主,附录曹魏、汉(刘渊)、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西蜀、桓楚、翟魏、代、西燕、北魏29国,所以叫三十国春秋。原书已经亡佚,现在有清朝汤球的辑本。.

查看 鄧至和三十国春秋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查看 鄧至和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本表按照不同政权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君主,另参见中国君主列表。.

查看 鄧至和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查看 鄧至和北史

像屈耽

像屈耽,為南北朝時期鄧至首領之一,接替像舒者,在位年期不詳。但以後三世世系不明,要直至像舒彭才有微量資料。.

查看 鄧至和像屈耽

像覽蹄

像覽蹄,為南北朝時期鄧至首領之一,接替像舒彭,在位年期為509年—?年。.

查看 鄧至和像覽蹄

像舒彭

像舒彭,為南北朝時期鄧至首領之一,接替者不明,要直至像屈耽,在位年期為502年—509年。.

查看 鄧至和像舒彭

像舒者

像舒者,為南北朝時期鄧至首領之一。 接替像舒治,担任鄧至首领,在位年期不詳。代为白水酋帅,因地名为号,称至王。.

查看 鄧至和像舒者

像舒治

像舒治,為南北朝時期鄧至首領之一,在位年期為430年—?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像舒治遣使向北魏朝贡,魏文帝拜其为龙骧将军、邓至王。.

查看 鄧至和像舒治

像檐桁

像檐桁,為南北朝時期鄧至首領之一,二世前首領為像覽蹄,在位年期為?年—554年。其後因外族入侵,部族滅亡。.

查看 鄧至和像檐桁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查看 鄧至和周书

国服 (开元礼)

国服是大唐《开元礼》中所规定四夷之君朝见中国天子所服的本国服饰,谓“蕃主服其国服”。汉唐藩属体制中,边疆民族首领存在着定期朝见唐朝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无论是外国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谒中国天子,接受官职,贡献方物,还是中国天子宴请外国君主,外国君主都要穿国服奉礼。因此中国的附属国都有本国国服,比如契丹、朝鲜、日本、越南等,这种外交礼仪服饰后来则演变为他们各自的民族服装。历代《职贡图》记录下了周边异族的国服。如唐朝阎立本的名作《职贡图》,梁元帝萧绎绘制的最早的《职贡图》。而中国天子以及百官的国服则是绛纱袍。绛纱袍则是汉朝以来天子和百官的朝服。.

查看 鄧至和国服 (开元礼)

秦州 (古代)

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三州置,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太康七年(286年)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省凤县、略阳县、四川省平武县以北,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西汉水、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凉州;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邓至,东部属梁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 唐朝时,属陇右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迁还旧治。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收复,三年(849年)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北宋移今天水市)。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 宋为秦凤路治。金属凤翔路。元朝属巩昌路。明朝属巩昌府,洪武初年设茶马司于此地。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秦州直隸州,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为天水县。.

查看 鄧至和秦州 (古代)

职贡图

在古代中國,職貢圖用來記載周邊國家進貢時各進貢使者的特點。蕭繹的《職貢圖》為傳世最早的職貢圖,原作創於526年-539年间,現存為宋人摹本的殘卷。 右到左:滑/嚈噠人,波斯,百济,龟兹,倭(日本),狼牙脩,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巴伊提,且末。.

查看 鄧至和职贡图

职贡图 (萧绎)

《职贡图》或《贡职图》是由梁元帝萧绎绘制的,且为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图中描述了三十五国使者的形象和特征。根据史载资料推断,此画创作于526年~539年。《职贡图》原图已不存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职贡图》为宋人摹本的残卷。残卷长200.7cm,约为原图长度一半,仅保留了当中的十二国使者。.

查看 鄧至和职贡图 (萧绎)

西魏行政區劃

西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三十三州,宇文泰在沙苑(今大荔縣南)一戰打敗高歡,乘勝率兵東進,佔領了山西、河南東魏的大片領土。爾後又趁南朝梁內亂,攻佔巴蜀之地與江漢之地,使西魏疆域擴大到四川和湖北一帶。西魏時將北魏時期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改稱為總管,其性質相當於北齊行臺。.

查看 鄧至和西魏行政區劃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查看 鄧至和魏书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查看 鄧至和梁书

滑國 (諸夷)

滑國是南北朝时期位于今日新疆境内的一个国家。 根据《梁书》的记载,滑国是“車師之別種”,最初分为八部,称“八滑”。西汉永建元年,八滑跟随班勇攻打匈奴有功,其君主被封为“后部亲汉侯”。三国至晋朝时期与中国不通往来。南朝梁天监十五年,滑国国王厌带夷栗陁派使者进献方物。《职贡图》中绘有滑国使者画像。 北魏立国之初,滑国仅仅只是一个附属于柔然的小国。后来逐渐强大,攻打邻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于阗、句盘等国,开拓土地千余里。 滑国土地温暖,多山川树木,有五谷。国人以捕捉到的鸟兽和羊肉为粮食。当地的野兽有狮子和两脚骆驼,野驴头上有角。滑国人善于射箭,著小袖长身袍,用金玉为带。女人穿皮衣,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尺,以金银饰之。该国女人少,有兄弟共同娶妻的风俗。没有城郭,以氈屋为住所,房门开在东侧。滑国国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无文字,以木为契。与邻国往来时,使用邻国的文字,写在羊皮纸上。没有职官制度,崇拜天神和火神,每天出门祭祀神明后才能进食。其国跪拜风俗仅一拜而止。死后,以木头作棺椁。父母死后,其子割下一只耳朵,葬讫即吉。滑国的语言需要由吐谷浑人翻译之后才能理解。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滑国应当是同时期的嚈噠帝國。.

查看 鄧至和滑國 (諸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