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鄧兆棠

指数 鄧兆棠

鄧兆棠(Tang Siu-tong,),香港新界元朗廈村新圍原居民,鄉事派代表。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曾任立法會議員、元朗區議會主席、港事顧問、推選委員會委員、博愛醫院永遠顧問及前任主席、市政服務上訴委員會委員、行政上訴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

44 关系: 博愛醫院 (香港)區域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吳明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何俊仁周永勤元朗公立中學王國興 (工聯會)第一屆香港立法會第二屆香港立法會華基工業中心顏錦全香港2007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香港協進聯盟香港太平紳士列表香港事務顧問香港建制派列表香港立法機關補選列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譚耀宗黃偉賢邓姓臨時立法會英屬香港立法局議員 (1991-1995)集體談判梁志祥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新九組新界西選區新界東選區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6年香港臨時立法會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補選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博愛醫院 (香港)

博愛醫院(Pok Oi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POH)是香港的一間公立醫院,位於元朗區的凹頭。博愛醫院現時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李振垣醫生。 博愛醫院創立於1919年,迄今已逾九十載,一直本著「博施濟眾,慈善仁愛」之精神服務市民。當時元朗為鄉村市集,缺乏醫院設立,居民求醫無門,痛苦莫名。故當地熱心人士發起籌建本院,為貧病者提供免費醫療及賑濟服務。 博愛醫院每年3月與無綫電視舉辦《博愛歡樂傳萬家》,是無綫電視慈善節目之一。.

新!!: 鄧兆棠和博愛醫院 (香港) · 查看更多 »

區域市政局

區域市政局(英文:Regional Council,縮寫:RegCo)是香港政府於1986年4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間為香港新界九個地區提供食物衞生、清潔街道、文娛康樂設施、管理食肆等市政服務的法定機構,亦是香港三級議會的一部份(第一級為全港性的立法會、第二級為區域性的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第三級為地區性的區議會),執行部門為區域市政總署。區域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區域市政局行政總裁。.

新!!: 鄧兆棠和區域市政局 · 查看更多 »

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

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前身為1985年設立的「臨時區域議局」選舉團(其時區域市政局仍在籌備成立),1988年正名為「區域市政局」選舉團,至1991年「區域市政局」被歸類為功能組別,選民包括區域市政局全體議員。隨著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於1999年12月31日後解散,兩局代表議席於2000年1月1日起短暫懸空,並於同年選舉由區議會功能界別及飲食界功能界別取代。.

新!!: 鄧兆棠和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吳明欽

吳明欽(Ng Ming-yam,),曾經是「三料議員」,集區議員、區域市政局議員、香港立法局議員於一身,亦是香港首位遇襲的區議員。.

新!!: 鄧兆棠和吳明欽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簡稱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是參加的咨詢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全國政協)的香港居民。 其他政協皆由各區政協內部決定,唯獨香港區政協是由全國政協委任,稱為「特邀香港人士」,此外亦部分屬於其他界別的香港委員,例如林大輝屬於「經濟界」,胡定旭屬於「醫藥衛生界」。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現時可選出51名代表進入選舉委員會,但這些代表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新!!: 鄧兆棠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香港地區委員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238人,任期为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新!!: 鄧兆棠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237人,任期为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新!!: 鄧兆棠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何俊仁

何俊仁(Albert Ho Chun-Ya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中山市,現任支聯會主席,前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議員、民主黨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而他也是執業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

新!!: 鄧兆棠和何俊仁 · 查看更多 »

周永勤

周永勤(Ken Chow Wing-kan,),香港建制派及鄉事派政治人物,曾為香港協進聯盟及自由黨成員。周多年來在元朗區天水圍進行地區工作,早於1994年11月起擔任元朗區議會議員,並五次成功連任。 周永勤曾與周梁淑怡合組名單代表自由黨出選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新界西選區,但雙雙落選。他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以一人名單再次競逐新西議席,但卻在選舉論壇上表示受到威嚇而停止一切選舉活動。選舉後,他應黨內要求退出自由黨。.

新!!: 鄧兆棠和周永勤 · 查看更多 »

元朗公立中學

元朗公立中學(Yuen Long Public Secondary School;簡稱YLPSS、元中)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所官立男女英文中學,也是新界歷史最悠久的中學。.

新!!: 鄧兆棠和元朗公立中學 · 查看更多 »

王國興 (工聯會)

王國興()香港政治人物,祖籍福建漳州,生於北越海防,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文學士,東區區議員、「23萬監察」召集人,曾擔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市政局議員,民建聯創黨黨員。 他擔任立法會議員期間積極反對拉布,並在議會舉大剪刀及寫大字報著稱。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敗選後,一直試圖重返議會。在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後,協助入稟法院挑戰民主派區諾軒的议员资格,但被法院認為無足夠理據駁回其申請並須支付訟費。.

新!!: 鄧兆棠和王國興 (工聯會)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一屆立法會於1998年5月24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20名、功能團體30名、選舉委員會10名,任期兩年,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

新!!: 鄧兆棠和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二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二屆立法會於2000年9月10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分區直接選舉選出24名、功能團體30名、選舉委員會6名,任期四年,由2000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

新!!: 鄧兆棠和第二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華基工業中心

華基工業中心,曾位於香港新界荃灣的工業大廈,1979年5月預售A座大公報, 1979-05-06 第5頁,同年7月預售B座大公報, 1979-05-06 第8頁。因興建九廣西鐵(兩鐵合併後為西鐵綫)而於2000年被清拆。現址為私人屋苑環宇海灣。.

新!!: 鄧兆棠和華基工業中心 · 查看更多 »

顏錦全

顏錦全(Ngan Kam-chuen,),民建聯創黨黨員。 顏錦全原為銀行經理,1989年當選為區域市政局議員。1991年及1995年連任。1995年從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晉身立法會。1997年過渡為臨時立法會及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1998年落選立法會,接連在立法會補選時再敗於鄧兆棠。1999年為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番禺嫖妓事件(四名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在番禺交流活動時,由於涉嫌嫖妓而被傳媒揭發,其中民建聯的顏錦全及陳平承認有不當的行為,辭去黨內所有職務,而另兩位議員鄧兆棠和梁廣昌則堅決否認,並表示會控告有關週刊。)的「不適當行為」,辭去民建聯黨務。 2014年12月19日,顏錦全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七歲。.

新!!: 鄧兆棠和顏錦全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2007年授勳名單,2007年7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有286人授勳及嘉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第10份全面的授勳名單。授勳典禮於10月27日在禮賓府舉行。.

新!!: 鄧兆棠和香港2007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 查看更多 »

香港協進聯盟

香港協進聯盟(簡稱港進聯;英文: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成立於1994年7月,是香港一個由工商專業界人士組成的親北京政治團體,黨魁是劉漢銓,總幹事吳軍捷則被指從廣州被調派到香港工作。.

新!!: 鄧兆棠和香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香港太平紳士列表

以下列出根據香港《太平紳士條例》第510章第3(1)(a)條獲委任的人士(即官守太平紳士)以及第510章第3(1)(b)條獲委任的人士即(非官守太平紳士)的名表。.

新!!: 鄧兆棠和香港太平紳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事務顧問

香港事務顧問(Hong Kong Affairs Advisor,簡稱港事顧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更廣泛地徵求香港各界人士對香港實現平穩過渡、保持繁榮穩定的意見和要求,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名義決定聘請有關人士擔任港事顧問,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即香港回歸前。 中國政府先後聘請四批合共187人為港事顧問,他們以個人名義受聘,主要來自工商事業界別最上層的人士。人選方面只挑選中央認同的人物,因而缺乏反對意見。 另一方面,由於聘書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李鵬親自頒發,港事顧問成為了中央認同的標籤,使不少不獲得聘任的人士以各種方式謀求獲得聘任。例如,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鄭耀宗就曾因為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獲聘而自己未有受聘而召開記者招待會抗議,引起其他人效尤,結果使中央多次需要擴大港事顧問團的團體。馮檢基曾因此揶揄這批人,戲稱他們為「講是顧問」或「房事顧問」。.

新!!: 鄧兆棠和香港事務顧問 · 查看更多 »

香港建制派列表

本條目列出了香港的建制派組織和人士。.

新!!: 鄧兆棠和香港建制派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機關補選列表

香港立法會及前身之立法局曾於各選舉之間舉辦不同選區或界別之補選,以填補上次選舉產生議員因不同原因離任之空缺。以下列表為自立法局於1985年起舉辦首次全民選舉後,所有補選之統合資料。.

新!!: 鄧兆棠和香港立法機關補選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立法會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每屆任期四年。 以下列出所有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的人士。 以下的歷史紀錄包括任期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設立的臨時立法會和1998年7月1日後設立的香港立法會,不包括過往英治香港時期的立法局。.

新!!: 鄧兆棠和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簡稱推委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籌組而成,推選委員會全部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必須具有廣泛代表性,成員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地區代表、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曾在香港行政、立法、諮詢機構任職並有實際經驗的人士和各階層、界別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是負責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行政長官及臨時立法會的組織。1996年11月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推委會成員名單。推委會由400名組成,由以下4個界別所組成:.

新!!: 鄧兆棠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譚耀宗

譚耀宗(Tam Yiu-chung,),香港出生,祖籍廣東惠州市惠陽。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曾任民建聯主席及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鄧兆棠和譚耀宗 · 查看更多 »

黃偉賢

黃偉賢(Zachary Wong Wai-yin,1957年12月22日-),香港民主黨黨員,香港能仁書院文學學士。現任元朗區議會議員,曾任立法局議員和策略發展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委員。.

新!!: 鄧兆棠和黃偉賢 · 查看更多 »

邓姓

邓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第180位,中国大陆第34大姓(2006年数据),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廣府、港澳及海外地區等地。在台灣鄧姓排第54位,主要分佈於台灣北部。源于古代鄧國(今河南省邓州市)。原為曼姓,為商朝武丁所封。春秋時代鄧國為楚國所滅之後,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郡望为南阳(今邓州,古代曾为南阳郡)。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佈,約佔當地人口2.1%。.

新!!: 鄧兆棠和邓姓 · 查看更多 »

臨時立法會

臨時立法會(Provisional Legislative Council),又稱臨立會。是香港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之前、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的立法機關。它是中英雙方由於對彭定康政改方案的意見分歧,而中國方面單方面成立的組織。任期由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根據港英政府的法例,此會是非法組織,所以他們在深圳開會,香港主權移交後乃移至香港开会并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为合法组织。.

新!!: 鄧兆棠和臨時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立法局議員 (1991-1995)

立法局是英屬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三屆直選立法局共有60個議席,部分議席經1991年9月12日及15日的選舉產生。當中,由選舉產生的共有39位議員,分區直接選舉和功能界別選舉分別選出18位及21位議員。而由港督衛奕信爵士直接委任的議員有17位,官守議員有4位,分別為港督衛奕信及彭定康、布政司霍德及陳方安生、財政司麥高樂和律政司馬富善。6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1991年10月9日至1995年7月31日。本屆立法局是首屆擁有全民直選議席的議會,亦為港督兼任立法局主席時代結束的一屆。.

新!!: 鄧兆棠和英屬香港立法局議員 (1991-1995) · 查看更多 »

集體談判

集體談判是指勞方集體性地透過工會,與資方談判僱傭條件,而資方必須參与,而談判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其目的是希望勞資雙方能夠在一個較平等的情況下訂立僱傭條件,以保障勞方應有的權益。而集體談判權就是一些國家及地區賦予勞工的一種權利。.

新!!: 鄧兆棠和集體談判 · 查看更多 »

梁志祥

梁志祥(Leung Che-cheung,1957年12月3日-),籍貫廣東寶安,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社團聯會會長。.

新!!: 鄧兆棠和梁志祥 · 查看更多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簡稱民建聯(DAB),前稱民主建港聯盟,是一個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場為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時爭取基層、中產和商界的支持,在此方面與另一建制派政黨工聯會有別。民建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大部分立場與中共中央一致。該黨被民主派人士稱為保皇黨。 前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創黨主席。.

新!!: 鄧兆棠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新九組

新九組是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時,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所設立的九個新功能界別。.

新!!: 鄧兆棠和新九組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 鄧兆棠和新界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新!!: 鄧兆棠和新界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首次舉行立法局的間接選舉,正式開始了香港的代議政制。事緣香港政府於1984年7月18日發表的一份有關香港政治制度的諮詢文件——《代議政制綠皮書》。這份文件被視為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制改革的開始。這次選舉其中24名議員分別由選舉團和功能組別選出,每類各選12名。選舉團的成員,包括所有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區議會的議員。其餘議席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官守議員共有11名,港督、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而港督更兼任議員及主席。 本屆立法局選舉在1985年9月26日舉行。選舉團的總登記選民為433人,投票率為99%;功能組別的總登記選民為46,645人,投票率為57.6%。.

新!!: 鄧兆棠和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第一次在立法局舉行地區直選。其餘議席分別透過功能組別間接選舉及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另外,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 本屆立法局功能組別選舉在1991年9月12日舉行,而地區直接選舉則在1991年9月15日舉行。.

新!!: 鄧兆棠和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於1995年9月17日舉行,是英屬香港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同時,立法局議席也是首次完全以選舉方式產生,由港督委任立法局議員的方式也宣告終結。由於英、中就香港政制問題出現爭坳,此屆立法局的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主權移交前夕為止,未能直接過渡至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新!!: 鄧兆棠和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6年香港臨時立法會選舉

1996年香港臨時立法會選舉為香港舉辦的唯一一次臨時立法會選舉,於1996年3月24日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廢除以往的立法局而以臨時立法會來「臨時」取代該立法機關職能。這次選舉只有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四百名委員有資格投票。故為間接選舉,不被港英政府視為合法組織。.

新!!: 鄧兆棠和1996年香港臨時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補選

1998年香港立法會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補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第1次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1998年10月29日舉行。.

新!!: 鄧兆棠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補選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1998年5月24日正式舉行。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首屆立法會選舉。首屆立法會選舉選出了共60名議員,分別是由以下三種選舉方式產生出來:五個地方選區(20名),選舉委員會(10名),和28個功能界別團體(30名)。 首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的投票率為53.29%(共1,489,705人),選舉委員會的投票率為98.75%(共790人),而功能界別選舉的投票率則為63.50%(共77,813人)。   第一屆立法會和之後的不同之處是,這屆立法會的任期為兩年,而之後的都為四年。第一屆立法會任期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新!!: 鄧兆棠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1998年5月24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新!!: 鄧兆棠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二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0年9月10日順利舉行。.

新!!: 鄧兆棠和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0年9月10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新!!: 鄧兆棠和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06年12月10日早上七時半至晚上十時半舉行,旨在選出由38個界別分組選出664名選舉委員進入選舉委員會,於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三屆行政長官。另外,本屆選舉委員會有很大機會有權選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香港區委員。 38個分組界別中,15個界別共237人自動當選,剩下23個界別有803人角逐427個席位。.

新!!: 鄧兆棠和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邓兆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