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2 关系: 厭火國,十三經注疏,南蠻,南昌萬壽宮,古琴,大雪,夔,妻姊妹婚,宝塔河街道,安庆市,尔雅,山西省,山海经,丝绸之路,帝江,中國妖怪列表,中國歷代文人並稱,中国神话人物列表,中国茶文化,三首國,三身國,一臂國,九夷,五岳,五色筆,张澄 (东晋),彝器,当康,余姚市,徐渭,傅子范墓,儒教 (宗教),儋耳郡,凿齿 (传说生物),全元起,六朝诗,元悦,犀渠,瞿如,玄武湖,玉皇山 (杭州),王寿 (先秦),王隱,磨刀石,秭,穷奇,穆天子傳,筆靈,箕 (星官),篪,... 扩展索引 (72 更多) »
厭火國
厭火國,又稱作厭光國,其人樣貌如猴、黑皮膚,以火炭為食,故口能吐火。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所記載。.
查看 郭璞和厭火國
十三經注疏
十三经注疏指一套特定的儒家十三經注解,包括《周易注疏》、《尚書注疏》、《毛詩注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是由漢至唐一千多年中經學的總結性成果。各部注、疏成書最早者在西漢(西元前206年-後8年),最晚者在南宋(1127-1279)。在明朝(1368-1644),十三部經書及其注疏首次一同刻板印刷,并獲得帝王朝廷的肯定,從而使“十三經注疏”成熟、確立為一個整體性概念。程蘇東,再論“十三經”的形成與《十三經注疏》的結集,收入《國學研究(第二十五卷)》,257-299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6.
查看 郭璞和十三經注疏
南蠻
南蠻,原是上古三代王朝或中原一帶的人對南部一些部落的称呼。 由九州境內各部落演變而來的漢族,繼承這種稱呼,用來代指南方非漢的外族,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 原南宋國的領土範圍被蒙古族稱之為“蠻子國”,滿族稱漢族為“蠻子”,清軍亦曾稱南方漢人為「蠻子」。.
查看 郭璞和南蠻
南昌萬壽宮
南昌萬壽宮,又称妙濟萬壽宮,俗稱「鐵柱宮」,知名中國道教廟宇。坐落於江西省南昌廣潤門內側的翠花街上。該地段是今日南昌生意繁榮的商城之一,舊時宮殿在文革時期被焚毀,鑒於萬壽宮的歷史文化意義,萬壽宮於2000年重建在城西南的象湖畔。宮內模樣大抵按照萬壽宮在文革被毀之前的式樣復建。.
查看 郭璞和南昌萬壽宮
古琴
古琴,原称琴,又称瑶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於1920年代起为了與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本文统称琴。初为五弦,汉朝起定制为七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個徽,亦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臺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 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查看 郭璞和古琴
大雪
大雪,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十二月六至八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55°,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
查看 郭璞和大雪
夔
夔(),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官。傳至商代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形象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外形像夔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查看 郭璞和夔
妻姊妹婚
妻姊妹婚,是指男子同时以两个或多个姊妹为配偶,或者在妻子去世后续娶其姊妹的行为或习俗。此在一夫多妻制社会中经常出现。 中国最早记载的妻姊妹婚为舜帝同时娶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为正妻。春秋、戰國时代的诸侯婚姻经常为姐妹同嫁一夫。如《尔雅·释亲》载“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郭璞注“同出謂俱嫁事一夫”。后来又变化成以同姓宗女(侄娣)陪嫁,称为媵。后世姊妹同嫁一夫包括:赵飞燕与赵合德、大周-后-与小周-后-、蜀漢後主劉禪娶張飛的兩個女兒、曹操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等等。清朝后宫中为姐妹关系的有孝莊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珍妃与瑾妃等。 景頗族有妻子死后男子续娶其未婚姊妹的风俗。北美洲的納瓦約族印第安人传统的一夫多妻婚姻中,也经常有同时娶姐妹的。.
查看 郭璞和妻姊妹婚
宝塔河街道
宝塔河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东起王家河加油站,西抵万寿桥运河,南濒长江,北至城东大道,与伍家乡的合益、汉宜两村接壤,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区居民约15000户,人口约4.6万人。街办机关设在伍家岗区合益路88号。辖区内有时运、鑫鼎汽配、摩托车、粮油等6大专业市场。.
查看 郭璞和宝塔河街道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查看 郭璞和安庆市
尔雅
《尔雅》乃中国最早的一部訓詁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的单语言词典。至今《尔雅》仍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時重要的一部著作。 《汉书·艺文志》稱漢代重視經學,爾雅便是正宗的經學解釋書。書名中“尔”通“邇”,是“近”的意思;“雅”為“意为”之義,为官方语言,即“雅言”。“讀音尔雅”就是正確的至於語言、接近于則故訓的语言。 《尔雅》为儒家之经典。唐朝时,是学馆生徒必读书之一,後便归类为训诂书,列位於十三经之中。清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查看 郭璞和尔雅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郭璞和山西省
山海经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風俗志。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又或者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认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内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語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認肯其價值,用來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价值的著作。 《山海經》原本有圖,但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查看 郭璞和山海经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查看 郭璞和丝绸之路
帝江
帝江是中國古代傳說妖怪,形状--黄口袋,颜色像红火,六只脚四个翅膀,没有面目,懂得歌舞。古書中江字讀作「鴻」,即帝鴻。黃帝的稱號之一為帝鴻氏,被認為與帝江有關。.
查看 郭璞和帝江
中國妖怪列表
__notoc__ 中國妖怪列表,列舉了一些出自中国古代書籍中所記載的各種妖怪。.
查看 郭璞和中國妖怪列表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铭先生以教化兴起,云间夏彝仲、陈卧子从而和之,两郡之文遂称述于天下。”.
查看 郭璞和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国神话人物列表
本列表是介绍关于中国神话的神祇和神仙等。.
查看 郭璞和中国神话人物列表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不限於“茶风俗”、“茶儀式”的范.
查看 郭璞和中国茶文化
三首國
三首國,又稱作三首人、三頭人,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三頭民,其人一身三首。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以及《海內西經》中有所記載。.
查看 郭璞和三首國
三身國
三身國,又稱作三身人,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三身民,其人一首三身,是帝俊與娥皇的後代。除此,在《山海經·海外西經》、《異域志》中有所記載。在《鏡花緣》曾出現過。.
查看 郭璞和三身國
一臂國
一臂國,又稱作一臂人、比肩民、半體人,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一臂民,只有一隻眼睛、一隻手、一個鼻孔。除此,在《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中也有所記載。.
查看 郭璞和一臂國
九夷
九夷是指那九支善使长弓的部族,分别有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及陽夷,皆以凤鸟作为图腾。因為九夷大部份居於中原東北的沿海地區(今山東省至河北省一带),合稱東夷。 九夷中的「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的意思,如《尔雅》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郭璞《尔雅注》云:“九夷在东”,泛指东夷人。.
查看 郭璞和九夷
五岳
五嶽,又作--,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別為东岳山東的泰山、西岳陝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詞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雖然五嶽不是中国最高的山群,但由於高耸在平原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作詩、修行或到訪,留下遗迹,因此大大增添了五嶽的名聲。.
查看 郭璞和五岳
五色筆
五色筆,是古代中國傳說中有法力的仙筆。關於五色筆的故事,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一枝下筆成章的筆): 南朝.梁.鍾嶸《詩品.齊光祿江淹》:才子江淹以其出眾文采稱著於世。晚年時,他在夢中遇見一位叫郭璞的人。他對江淹說:「我的筆在你這裡多年,請你現在把它還我。」於是江淹便從懷裡掏出一支五色筆給他,他本人也在交筆同時醒過來。後來江淹發現自己再也沒法作詩。「江郎才盡」這個成語也是從此而來。 第二種說法(一枝讓畫中事物成真的筆): 有個叫廉廣的人在泰山採藥時,從一名隱士手中接下一枝筆,凡是用這枝筆畫出來的事物都會從畫中跑出來變成真的東西。可是廉廣也因為這枝筆而被人認為是懂妖術的人,結果被關進牢獄。後來他聽了隱士在夢中的提議,畫中一只巨鳥並成功越獄;當他降落在泰山時,隱士出現在他面前並感歎道:「我在帶給你福運的同時,也為你招來災禍。」最後隱士把筆要回去,並從廉廣身邊離開了。 Category:中國傳說 r2rw.
查看 郭璞和五色筆
张澄 (东晋)
张澄,字国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东晋政治人物。 张澄的父亲刚去世。求郭璞选一块好的墓地。郭璞告诉张澄,选好两块墓地,一块墓地可保张澄高寿,官运亨通,但子孙兴旺;一块墓地可使张澄的寿命要较之前减一半,官至卿校,但子孙累世贵显。张澄选择后者,张澄官至光禄大夫,活了六十四岁。但张澄的后人飞黄腾达,其子张彭祖,官至广州刺史。其孙侍御史、度支尚书、吴国内史张敞,吏部尚书张玄之。张敞子张茂度。张茂度在刘宋朝官至侍中、尚书;张茂度的五个儿子张演、张镜、张永、张辩、张岱,时称张氏五龙。 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尚书蔡谟上奏:「明年元旦朝会仪注,只奏鼓吹钟鼓,其余伎乐都不准奏。」侍中张澄、给事黄门侍郎陈逵加以驳斥,以为「王者观时设教,至于吉凶判断,是不变的道理。现在四方各国都来观礼,陵园有吊祭祖宗之位,庭奏宫悬之乐,二礼兼用,哀乐不分,体国经制,莫大于此」。晋成帝下诏:「现在既以天下为大,礼从权宜,减少娱乐之乐,上寿酒,称万岁,不可再阙钟鼓鼓吹。」张澄、陈逵又启奏:「今大礼虽然完毕。但是在陵园吊祭,则未灭有哀;礼服按典文制定,意义也不是尽为吉庆。咸宁之会,有撤乐之典,实是先朝考察古代的宪章,垂式万世的典范。.
查看 郭璞和张澄 (东晋)
彝器
彝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祭器。后来彝器成了中国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泛称。.
查看 郭璞和彝器
当康
康,又稱作牙豚,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是一種兆豐穰的瑞獸。栖息在山中有獠牙的猪,叫声像在叫自己的名字。在《山海經·東次四經》有所記載。.
查看 郭璞和当康
余姚市
余姚市为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余姚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该市位于宁波市域西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全市总面积1500.8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3.46万人(2011年)。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境内现存古代文物遗存与名胜一千余处,有“文献名邦”之称。.
查看 郭璞和余姚市
徐渭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軍事家,浙江山阴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
查看 郭璞和徐渭
傅子范墓
傅子范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久敬庄社区久敬庄60号北京军区空军黄亭子招待所内。.
查看 郭璞和傅子范墓
儒教 (宗教)
儒教源自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 何光沪对于儒教的定义如下:“所谓儒教,非指儒学或儒家之整体,而是指殷周以来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原生宗教,即以天帝信仰为核心,包括‘上帝’观念、‘天命’体验、祭祀活动和相应制度,以儒生为社会中坚,以儒学中相关内容为理论表现的那么一种宗教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儒教是宗教。民间也多不认为儒教是宗教,多数人认为敬天、祭祖属于道教而不是儒教。.
查看 郭璞和儒教 (宗教)
儋耳郡
儋耳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漢昭帝時併入珠崖郡。東漢初年復置,尋廢。隋时復置。唐初改為儋州。.
查看 郭璞和儋耳郡
凿齿 (传说生物)
凿齿,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牙齿很长的人或野兽,被羿所杀。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晋朝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淮南子·本经篇》载:「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东汉高诱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 Category:海外三十六國 Category:中國傳說生物.
查看 郭璞和凿齿 (传说生物)
全元起
全元起,生平不詳,約為南北朝齊梁間人,《隋書》〈經籍志〉作全元越,南史作金元起,今從《舊唐書》、《新唐書》改。事見《南史》〈王僧孺傳〉:「僧孺工屬文,善楷隸,多識古事。侍郎全元起欲注素問,訪以砭石。僧孺答曰:「古人當以石為針,必不用鐵。說文有此砭字,許慎--:『以石刺病也。』《東山經》: 『高氏之山多針石。』郭璞--:『可以為砭針。』春秋:『美疢不如惡石。』服子慎注--:『石,砭石也。』季世無復佳石,故以鐵代之爾。」他是歷史上最早為《素問》作註解的人。《隋書》〈經籍志〉中有《黃帝素問》八卷全元起注,今亡。 研究《黃帝內經》者,當知全元起著有《素問訓解》,上述《隋書.經籍志》也有記錄:"《黃帝素問》八卷,全元越注"。此處講八卷,應是有誤,據班固的《藝文志》乃是九卷素問。但也有一說,全元起注釋八卷,只因如西晉皇甫謐在其《甲乙針經》序中所言:"黃帝內經亦有所亡失",即是唐中叶王冰修補殘本的《黃帝內經》時所言,已缺第七卷。.
查看 郭璞和全元起
六朝诗
六朝诗,指类型或风格与中国六朝(220年—589年)紧密相联系的诗。它们反映了中国诗歌一个更重要的兴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独特时期;这一时期发展出了特别强调浪漫、性别角色、人际关系的一种诗风。因当时中国没有统一,六朝时期有时又叫分裂时期,多个政权在与其他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兴起衰亡。根据传统标准,这些政权和朝代构成了六朝。六朝时期涵盖的主要时期有:三国(220年—280年)、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年—316年和东晋317年—420年)、十六国(304年—439年)和南北朝(420年—589年)。有时传统史家的记录因当时政治动荡而在诗歌和政治的发展年谱记载上出现差漏,故诗人们的一生和诗歌的潮流不能清楚地与具体的时间相吻合。将年份转换为公元年使得这一问题更复杂。但抛开年谱记载的困难,六朝诗歌取得了包括正式化了建安时期乐府和诗的差别、进一步发展了赋、理论工作及通过收集和出版六朝和更早的诗歌为诗集使其留存至今等重大发展。.
查看 郭璞和六朝诗
元悦
元悦(),字宣礼,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六子,生母罗夫人,北魏宗室、官员,一度在南梁的支持下称帝。.
查看 郭璞和元悦
犀渠
犀渠,據《山海經·中山經》所載:「有獸焉,其狀如牛,蒼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其名曰犀渠。」郭璞在《圖讚》曰:「犀渠如牛,亦是啖人。」 在郝懿行注引左思的《吳都賦》時,對文中「戶有犀渠」一語解釋:「犀渠蓋犀牛之屬也。」可見犀渠應是古代中國對犀牛的誤解,錯認其為食人怪物。後來用犀皮製成的盾牌,也稱作犀渠。 Category:中國傳說生物.
查看 郭璞和犀渠
瞿如
瞿如,是中国神话里的一个妖怪,样子像鵁,头却是白的,有三只脚,脸像人。叫声是自己的名字。.
查看 郭璞和瞿如
玄武湖
武湖位于江苏南京,六朝前称桑泊,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公園是江南最大的市内公園。 玄武湖,又名桑泊、秣陵湖、蔣陵湖、練湖、後湖、昆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湖面宽广。湖内多鱼,广植荷花,島堤多柳。湖有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许多文人骚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诗篇,如郭璞、谢朓、萧统、李煜、韦庄、杜牧、刘禹锡、李商隐、李白、欧阳修、曹雪芹。李商隱作《南朝》,“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描繪的便是玄武御花園林紙醉金迷般的生活情景。玄武湖是民众游玩赏景的绝好去处,并有一大批“老渔夫”常年垂钓于此,这些垂钓爱好者总结出玄武湖钓法心得,与别处确有很大不同。.
查看 郭璞和玄武湖
玉皇山 (杭州)
玉皇山,又名玉龙山,古称龙山,是位于杭州市区的一座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239米。.
查看 郭璞和玉皇山 (杭州)
王寿 (先秦)
王寿,夏朝山东的一个部落名,又作平寿、三寿。 夏朝的君主杼东征,抵达东海及王寿,得到一只九尾狐。现代考证在今山东省寿光市附近。因为九尾狐,与青丘国接近。.
查看 郭璞和王寿 (先秦)
王隱
王隱,字處叔,陳郡陳人。 父王銓,仕曆陽令。王隱是晉元帝年間人,太兴初年,與郭璞同為著作郎,留心晋代史事,撰有《晉史》。.
查看 郭璞和王隱
磨刀石
刀石,又稱砥礪、礪石,是一種工具。刀具經使用後刀鋒易變鈍,需在磨刀石上來回拉動磨利。其材質分有金剛石、氧化鋯等等。 磨刀也屬於一種技術,沒有經過一定的練習,易使金屬部份過度的消耗且達不到良好的鋒利度。 磨刀前需先確認磨刀石為平面,因磨刀石是屬於消耗品,固經常所使用的部份會凹陷,需先整面後才使用以得到預期效果。 陶瓷刀是不可以使用傳統磨刀石打磨的刀類,需使用特定的機器或材料,否則將會毀損。 《山海经·西山经》已經有磨刀石的記載了。磨刀石,舊稱砥礪,細者为砥,粗者为砺。磨刀石又可分為页岩、粉砂岩、砂岩等。松花石是一種磨刀石,滿清八旗入關前常以松花石製成磨刀石。.
查看 郭璞和磨刀石
秭
秭,音「紫」(注音字母:ㄗˇ,漢語拼音:zǐ),是一個數字單位,這個字平時很少使用,一般使用国际单位制词头佑。一秭是1024(一萬垓)(即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古代數目名109、1040、10128。鄭碼:MFIM,U:79ED,GBK:EFF6.
查看 郭璞和秭
穷奇
穷奇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怪物四凶之一,主要記載於《山海經》。.
查看 郭璞和穷奇
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又名《周王遊行》,作者不詳,约成書于战国时期,記周穆王巡遊事。西晉時出土,經當時人整理分為五卷,今本將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併入,共六卷。《穆天子傳》是《汲塚書》中唯一流傳至今的一種。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凖盜掘先秦魏國古墓(可能是魏襄王或魏安釐王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竹書。經荀勖、衛恆、束晳等人整理成《汲冢書》七十五篇。《穆天子傳》前五卷詳細記載周穆王在位時率師南征北戰的盛況,也記述了周穆王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等八匹好馬,御者造父,伯夭作嚮導,在十三年至十七年進行了一次西--崑崙山的遠行,越過漳水,行程九萬里,以觀四荒,北絕流沙,見到西王母,又驱驰陰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等地,最後一卷抒寫了周穆王對其美人盛姬的執著情愛和刻骨相思,稱《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 《穆天子傳》有別於《左傳》的歷史傳記體裁,以日月為序,雖名為傳,實屬編年,是以周穆王的活動為中心的實錄性散文。《隋書·經籍志》最早歸列為“起居注類”。但神話色彩強烈,胡應麟稱之“小說濫觴”。姚际恒以為《穆天子传》为伪书,法国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西晉時著作佐郎郭璞為《穆天子传》作注,清檀萃有《穆天子传注疏》,丁谦有《穆天子传地理考证》,顾实有《穆天子传西征讲疏》,初稿曾由孙文“披览笔削,允为题序行世”,岑仲勉评论谓:“其书瑕瑜参半,欧陆之拟议,无非强书本就己见,不足据也。”今人王貽樑、陳建敏有《穆天子傳匯校集釋》。 据历史学家杨宽考证,穆天子傳源自于西方河宗氏少数民族传说,后被魏国史官整理成书,其内容历史和神话混杂。但随着对西周青铜器金文的研究,证明书中许多内容有历史依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查看 郭璞和穆天子傳
筆靈
《筆靈》是由中國作家馬伯庸所創作的小說作品,筆靈目前共五集,《壹︰生事如轉蓬》、《貳︰萬事皆波瀾》、《參︰沉憂亂縱橫》、《肆︰蒼穹浩茫茫》,而《伍︰彈劍拂秋蓮》將於近日現世....才怪,已經有許多從國中等到出社會的讀者盼到現在,可是作者完全還沒有新的動靜和消息。.
查看 郭璞和筆靈
箕 (星官)
箕是中国古代星官之一,属于二十八宿的箕宿,位于现代星座划分的人马座,含有4颗恒星。《尔雅》郭注曰:.
查看 郭璞和箕 (星官)
篪
,音「持」,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横吹竹制吹管乐器,《广雅》中记载此乐器有八孔,但《周礼》中记载此乐器有七孔,而随着宫廷雅乐的逐渐衰落,现在此乐器已很罕见。已知台北孔庙收藏有古代精品“篪”,曾侯乙墓也曾出土一对篪,分别为G调和F♯调。《》,“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网 篪与笛的明显区别是篪的底端为有竹节全封闭,而笛的底端开放。 郭璞《尔雅注》:“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尔雅·释乐》注)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一词常用于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查看 郭璞和篪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30卷,是唐代經學家陸德明的著作,解釋經書與《老子》、《莊子》音義的專著。《經典釋文》為經文和注文皆注上反切等注音方法,統一魏晉以來混亂的注音,方便讀者了解其句解,唐代以降與《十三經注疏》並行為閱讀經籍的依據。 其列舉徐邈、李軌、劉昌宗、郭璞、郭象、韋昭、向秀、王元規、崔譔、呂忱、沈重、戚袞、沈旋、謝嶠、顧野王、孫炎、鄭玄、王肅、何胤、施乾等漢六朝二十家音切考證。.
查看 郭璞和經典釋文
羽民國
羽民國,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人腦袋與臉頰狹長、白頭髮、紅眼睛、長著鳥的尖喙,卵生,背上長著一對翅膀,能飛卻飛不遠。除此,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所記載。.
查看 郭璞和羽民國
羅羅
罗罗是中國古代传说中的吃人鸟,記載於《山海经·山经·卷二·莱山》中。.
查看 郭璞和羅羅
猼訑
訑,中國古代妖怪名,是有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的羊,兩隻眼睛长在背上。传说将其皮毛穿在身上就不會感到害怕。.
查看 郭璞和猼訑
結匈國
結匈國,又稱作結胸國、結胸人、結匈人,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結胸民,其人的前胸都突起一大塊,像是男人的喉結。除此,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所記載。.
查看 郭璞和結匈國
瓯
瓯是温州的代称。“瓯”是温州方言,原指土窑烧制成一种泥陶凹状器皿,后泛指似小盆的事物。.
查看 郭璞和瓯
燭龍
《山海經》之「燭陰」 燭龍,據《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而在〈海外北經〉中也有類似說法:「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兩段文章雖不同段,但同樣以開眼為晝、閉眼為夜的記載十分類似,所以郭璞在注中便認為燭龍與燭陰乃是同一物。 《淮南子·地形訓》中也有言:「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可見燭龍與山海經中的一般獸類不同,雖然編排在海外、大荒中,卻是份屬神格。.
查看 郭璞和燭龍
當扈
扈,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鳥,為《山海經》中所記載。居於上申山,似雉,以鬚毛飛行,人食之則目不瞬。.
查看 郭璞和當扈
狙如
狙如,中國古代一種妖獸,是一種鼠狀災獸,樣子像鼣鼠、白耳朵、白嘴巴,它出現的地方即有兵亂。在《山海經·中次十一經》中有記載。 狙如外形似梧鼠但耳與嘴卻是白的,不同於梧鼠(鼣鼠),其毛皮可做裘衣。據《中國古代動物學史》認為狙如為艾鼬。.
查看 郭璞和狙如
盤瓠
,一作槃瓠,又稱為葫蘆狗《中國童話四月的故事》,漢聲出版社,是古代中國南方民族傳說中的神犬,為傳說中瑤族、畬族、輋族的祖先。.
查看 郭璞和盤瓠
白鱀豚
白鱀豚(学名:)亦称白鱀鯨、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揚子江豚及長江豚等,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至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在2006年11至12月持續六周的野外科考没有发现一头,这物种被确认为功能性灭绝,就算是还有個體仍然生存,其數量也很难維持并延續种群。2007年8月29日,安徽铜陵市有白鱀豚目击报告,之后在2011年8月25日的湖北洪湖,2016年10月4日的安徽芜湖和2018年5月2日都有过白鱀豚的疑似目击报告。.
查看 郭璞和白鱀豚
白英 (植物)
白英(学名:Solanum lyratum),是茄科茄属植物。.
查看 郭璞和白英 (植物)
蚩尤
蚩尤(漢代石刻) 蚩chī尤yóu是中国神话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斥之者以為禍首。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1994年:65頁.
查看 郭璞和蚩尤
蚯蚓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體细长,兩側對稱,由很多环節组成,每节外形都很相似;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蛋白質含量達70%,還有微量元素,如磷、鈣、鐵、鉀、鋅、銅以及多種維生素。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3000多種,其中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体长达3米。 循環系統是封閉式循環系統,消化管為一由前至後延伸的管狀構造,排泄則經由肛門或腎管進行,喜食腐質的有機廢棄物。以皮膚呼吸,會從背孔分泌黏液以保持皮膚的濕潤。古人誤以為蚯蚓出土時會發出聲音。 在大雨過後,常見蚯蚓爬出洞口遭太陽曬死,目前學界對此仍無定論,應該不是怕水的原因(蚯蚓可在水中存活),可能原因包含生病、地底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研究證實在二氧化碳環境下蚯蚓極快死亡)等。 蚯蚓在中藥裡叫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清熱、息風、平喘、通络、利尿等作用。古代還有以蚯蚓水治療中邪的記載。蚯蚓在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
查看 郭璞和蚯蚓
螣蛇
螣蛇,或作騰蛇,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泛指能飛行的蛇,能興霧乘雲,為中國古代的神獸之一。.
查看 郭璞和螣蛇
遊仙詩
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以遨遊仙境、上昇天庭為主題,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有些遊仙詩寄託以有志難伸的不滿,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亦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的悅樂。廣義的遊仙詩,包括楚辭等辭賦,屈原《離騷》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為後世所倣效。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等。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查看 郭璞和遊仙詩
草鱼
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又称鲩鱼(huàn yú)、混子、草青等,為草魚屬的一種淡水魚。.
查看 郭璞和草鱼
靈棋經
《靈棋經》,古中國占卜書,占卜方式類似文王课,共兩卷,相傳為東方朔或张良著。.
查看 郭璞和靈棋經
蠪姪
蠪蛭,是神话中有九头九尾的狐形生物,爪子像老虎,叫声像婴儿,且会吃人。.
查看 郭璞和蠪姪
顏含
顏含(),字弘都,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晉朝官員,在晉官至右光祿大夫。.
查看 郭璞和顏含
颐和园
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占地290公顷(合4400亩)。颐和园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重建于光绪年间,曾属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1998年,颐和园被评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郭璞和颐和园
風水
水,為五術之一的相術中的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稱勘舆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烏、青囊,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
查看 郭璞和風水
风水师
水師是具備風水知識,受人或国家委託斷定風水好壞,必要時並予以修改的一種職業。通常風水師也兼具卜卦、看相、擇日等学问,而某些道士、巫師、廟祝、泥水匠、中醫師等亦可能偶以風水營生。專職的風水師亦稱堪輿師或地师,而具有传承和高明堪舆学问的真师被称为地仙,民間相信風水者常尊稱其為風水先生,有時則俗稱為陰陽先生。 专业的風水師一般具有室內設計、建筑结构、环境科学和天文学等的知識,因為不懂相关知识的風水師傅會被質疑其传承和水平。風水師的收費並無市價,大部分风水师会参考服务内容的复杂性、以及委托者的地位而定价,有者甚至只收紅包一封。 風水時常被認為是偽科學。。.
查看 郭璞和风水师
詩品
《詩品》,原名《詩評》,唐代改題作《詩品》,南朝梁遠征記室鍾嶸撰,共三卷。《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後人稱之為“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對中國的詩歌理論和詩話著作、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影響。.
查看 郭璞和詩品
鮨魚
魚,是一種魚身魚尾犬首的怪物,居住在囂(嚻)水,叫聲像嬰兒,吃它的肉可治瘋癲病。郝懿行則認為鮨魚是現今的海狗。.
查看 郭璞和鮨魚
貘
貘(另有一寫為「--」),奇蹄目貘科貘屬(学名:Tapirus)动物。体型像猪,但略大,鼻子圆长,可自由伸缩,尾短皮厚,毛少且长,前肢四趾,后肢三趾,善于游泳。现存的貘属动物可分為山貘、中美貘、南美貘、卡波马尼貘及马来貘5种,前4种都分佈在美洲,只有马来貘一种分布于东南亚。貘也是南美洲现存体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說文》:“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爾雅·釋獸》:“貘,白豹。”郭璞注:“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節。”所述似大熊貓,从现存貘类体色来看,应为马来貘。(釋義出自《王力古漢語字典》).
查看 郭璞和貘
鳥鼠山
鳥鼠山,又名鳥鼠同穴山、青雀山,位於甘肅省渭源縣城西南18公里,海拔3495米,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公里,是渭河上游北源和洮河支流東峪溝的分水嶺。 鳥鼠山是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山海經》已寫道:“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郭璞注说,鸟鼠山因鸟鼠“同穴止宿”而得名。鳥鼠山位在隴西黃土嶺谷區,位處高原,黃沙滾滾,因缺乏大樹築巢,鳥只得用鼠穴營巢下蛋,而鼠以鳥為它們報警,謹防老鷹侵犯。鼠在穴內,鳥在穴外,各自生育,不相侵害。 《尚書》還有一則有趣記載:“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蜍,似鵝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 S S.
查看 郭璞和鳥鼠山
黑蜧
黑蜧,亦稱蜦、陰蜧、隂蜧、神蜧,或簡稱蜧,是中國傳說中的黑色神蛇,能興雲布雨。.
查看 郭璞和黑蜧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或為《揚子方言》,西漢語言學家揚雄著,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
运城市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全市辖1区2市10县、133个乡镇街道、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4.6万,其中城镇人口171.0万人,乡村人口333.6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查看 郭璞和运城市
郭姓
郭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4位。.
查看 郭璞和郭姓
郭璞墩
郭璞墩又称郭仙墩,俗称墩子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公园环洲西北部一隆起的小山上、假山瀑布与芳桥之间,为纪念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而修建的衣冠冢,也是湖区内的最高点。明嘉靖时曾在墩上设圣谕亭供人凭吊,1934年重建亭并立碑以纪念。.
查看 郭璞和郭璞墩
阙
阙,又稱闕門、观,是東亞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中间没有建筑物相连,之间空缺,故称“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作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也有大阙旁更建小阙的,称“子母阙”,如东汉王稚子阙、高颐阙等。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因以为宫门的代称。《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后世改用石雕砌而成的,作为铭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 宫阙常用来代指朝廷。阙也会出现在重要寺庙、道观门前,以及帝王和贵族的陵墓前。.
查看 郭璞和阙
赣江
赣江是长江的第7大支流,江西的最大河流,南北纵贯江西省。全长991千米,其中干流长751千米,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千米。.
查看 郭璞和赣江
葬书
《葬書》,一卷,風水典籍,相傳是晉代郭璞所著。 世傳郭璞從河東郭公受《青囊中書》--卷,但並沒說郭璞著有《葬書》,《宋志》载《葬书》原只一卷,疑似後人偽託之作,後由眾人所增飾至二十篇。宋代蔡元定刪定為八篇,元代吳澄又刪定内篇、外篇、杂篇。《葬書》最早提出風水一詞,「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有專家認為《葬书》风水之理来自《周易》。.
查看 郭璞和葬书
野人
野人是一种未被证实存在的灵长目动物。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野人可能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故有人将其分类为人科人属但並非智人种,可能与现代人类有最近的亲缘关系。“野人”是众多传说的神秘动物中的一种。对于“野人”,世界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如「雪人」、「雪怪」、「大脚怪」等。.
查看 郭璞和野人
臷國
臷國,又稱作臷民國。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在三苗國東面,其人原為帝舜的後代,黃皮膚,擅長操弓射蛇。 在《大荒南經》中,描寫了此國自然有五穀衣服的情景。.
查看 郭璞和臷國
釘靈國
釘靈國,一作丁靈、丁零、丁令,又稱作馬脛國,其人為馬人,膝以上為人頭人身,膝以下為馬腿馬蹄,不騎馬,卻健走如馬。.
查看 郭璞和釘靈國
金鱼
金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观赏鱼类,是野生鲫鱼演化而来的彩色变种。.
查看 郭璞和金鱼
艅艎
艅艎,又名餘皇,是古代戰船的其中一個種類。它在中國春秋時代開始被用於軍事用途。吳國水軍的戰船是當時最有名的,艅艎是其中一類。同期亦有「三翼」、「橋舡」等艦艇。.
查看 郭璞和艅艎
雨師妾
師妾,中國傳說中的幻想國,出現於《山海經》。.
查看 郭璞和雨師妾
蛇
蛇是一类無足的爬蟲類動物,是蛇亚目(学名:Serpentes)的通称,属于爬行纲,另有其它無足的爬虫類如蚓蜥、蛇蜥等并不属于蛇亚目。 又有虵、虺、螣、蚦、蜧、蜦、长虫等別稱,根據種類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正如所有爬蟲類有鱗目一樣,蛇類全身佈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種蛇類,包括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及蚺科。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肺、腎)會在蛇體前後排列,而非左右互對。 部分蛇類擁有毒性,能使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疼痛以至死亡。蛇的另一個特徵是顎部能作出廣角度的開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龐大的獵物。生物研究指蛇類大概於白堊紀時代由蜥蜴類衍生而成。現代蛇類的分類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時代。目前紀錄中最巨型的蛇類是活於古新世的泰坦巨蟒,長度達13米長,其化石被發現的年份是2009年;目前體型最細小的蛇類是卡拉細盲蛇,長度約只有10公分。 亚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查看 郭璞和蛇
陶凯 (翻译家)
陶凯(匈牙利语: Tokaji Zsolt 1971年3月25日-)匈牙利小说家, 翻译家,汉学家。 中国古典文学的《孙膑兵法》、《斩鬼传》、《聊斋志异》、《黄帝内经》等 全由陶凯翻译成匈文。.
查看 郭璞和陶凯 (翻译家)
陵鱼
陵魚,是在古代傳說中的怪魚,人臉卻有魚類的身體,有手、腳,屬半人半魚的姿態,生存與活動於列姑射山一帶海中。傳說陵魚出現則風濤驟起。在《山海經·海内東經》、《楚辭·天問》中有所記載。柳宗元則於《天對》則寫道:「鯪魚人貌,邇列姑射。.
查看 郭璞和陵鱼
柷
柷(國語ㄓㄨˋ,普通話 zhù,廣東話音築)是中國漢代樂器,曾流通於全國各大城市。柷,相傳是夏啟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詩經有記載,《詩經·周頌·有瞽》:「鞉磬祝圍」,「祝」即柷,故柷也稱「祝」。 柷的形狀像大斗,木製。演奏時,奏者持椎撞柷,以向其他樂器奏者示意樂章開始及提示該樂章的節拍。柷僅用於古代宮庭雅樂跟祭祀音樂的開始時演奏。與敔的作用相近,都是示意音樂的開始,停止,古書中也有提及《尚書·益稷》:「合止柷敔」。 關於柷的形制與演奏法,古書上有兩種說法:.
查看 郭璞和柷
染黑齒
染黑齒,又稱漆齒、墨齒、涅齒,是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日本、越南、台灣原住民、東南亞、印度一些太平洋島嶼如帛琉、雅浦島、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區民族一種傳統風俗,即將牙齒染成黑色。每個民族、地區的染黑齒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與成人禮、婚禮等通過儀禮相關。.
查看 郭璞和染黑齒
枳首蛇
枳首蛇,又稱弩弦蛇、兩頭蛇、雙頭蛇、越王蛇、越王約髮,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這裡的「枳」是「歧」或「枝」的音近字,意思都指「分歧」。枳首蛇是一種首尾兩端都長有一個蛇頭的雙頭蛇。.
查看 郭璞和枳首蛇
息壤
息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所谓“息壤”就是自己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用“息壤”修筑的堤坝,洪水长一米,堤坝也自动长一米。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汉代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淮南子·地形训》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郭璞注引《归藏·启筮》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豳公盨》的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之句,《禹贡》載:“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序》亦載:“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顾颉刚認為敷土就是以息壤堙塞洪水。 今人看法:“洪水滔天,共工部落首领鲧窃挖商人部落土壤,而未取得商帝同意,就用来筑堤防水,以邻为壑,引起商人愤怒,结果被商人派人杀死。鲧死后,其子夏禹继承共工首领之位。” 息壤的传说仍被保留,历代史不绝书。一說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息壤遗迹,凡遇亢旱,發掘其地,必致雷雨滂沱。唐代李石《续博物志》说:“息壤在荆州南门外,状若屋宇陷土中,而犹见其脊。”柳宗元写《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北宋朝苏东坡游历荆州,拜谒息壤祠,作《息壤歌》:“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明朝時,在永州龙兴寺,“地如负瓮而起,皆为息壤”。万历八年(1580年),“余姚蒋劝能分部永州,有要人冀攘夺此寺为宅。……土功兴,执役者八人,一日尽死。未几,要人亦卒……闻者相共惊异。”清初,还有人见到过息壤。陈康祺说:“息壤之在荆州,自唐虞已有其迹,至今灵异昭然可见。”.
查看 郭璞和息壤
楊由
杨由,字哀侯。中国东汉方士。蜀郡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 杨由从小修习《周易》,并精通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曾为郡文学掾,时有大雀夜间落在库楼上,太守廉范问杨由。杨由回答:“这预示郡内当有小战乱,但是没有很大妨害。”二十天后,广柔县蛮夷反汉,杀伤官吏,郡调集库兵攻打。又有风吹削了树皮,太守再问杨由。杨由回答:“将有人显树上结的果实,颜色黄赤。”不久,五官掾献上数包橘子。 杨由曾经和他人喝酒,他吩咐驾车的人:“酒如果喝了三巡,就该驾车而走。”既而他催促赶快离开。后来主人的住处发生打斗杀人的事情,人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杨由说:“最近社庙中树上有斑鸠打斗,这是兵贼之象。”他的话多应验。杨由在家中去世。著有《其平》十余篇,魏管辂、晋郭璞所本。无《易经》著作传世。.
查看 郭璞和楊由
楚辞
楚辞,有时也被称为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劉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称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还包括这部诗集以外的其他的楚地作品,在西汉初期曾是对由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称。.
查看 郭璞和楚辞
比肩兽
比肩獸,又稱蟨,傳說中祥瑞之獸名。雙頭。.
查看 郭璞和比肩兽
水经
《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約一萬餘字,作者晉代郭璞撰,另說是東漢桑欽撰。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地理類。 《水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說法不一,爭議頗多。《隋書·經籍志》載“《水經》三卷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为“撰”,郭璞为作者。但《新唐书·艺文志》称为桑钦撰,《通志·艺文略》亦著录:“《水经》三卷,汉桑钦撰,郭璞注。”王禕《水經》序:“水經至新唐志始謂為桑欽作,又言一云郭璞作,蓋疑之也。”宋以后人的著作大多称为桑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觀其《涪水》條中,稱廣漢巳為廣魏,則決非漢時;《鍾水》條中,稱晉寧仍曰魏寧,則未及晉代。推文尋句,大概三國時。” 現代酈學家陳橋驛認為《水經》與《水經注》各有兩套;桑欽所撰《水經》,或者郭璞作注之《水經注》都已失傳。酈道元所注的《水經》應是另外一部與桑、郭二人無關之“作者佚名”的地理書。 《水經》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原文僅1萬多字,記載相當簡略,缺乏系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 《水經注》則是酈道元在《水經》基礎上擴充撰成,記載的河流水道1252條,達三十萬餘字,共40卷。全文超過《水經》20餘倍。.
查看 郭璞和水经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查看 郭璞和江南
江豚
江豚(学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又稱江豬、烏忌、露脊鼠海豚,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哺乳动物,学术上分为“江豚”(N.)和“窄脊江豚”(N.
查看 郭璞和江豚
江淹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出身士族中最低的次門寒素)。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禄大夫之位退休。他的一生,見證了次門寒士靠絢麗文才爬升,最終升至高位的不平凡生涯。.
查看 郭璞和江淹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查看 郭璞和汉书
洞仙傳
《洞仙傳》,道教神仙傳記,1卷。相傳是見素子撰。 《洞仙傳》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未題撰人,共10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通志 ·藝文略》記為見素子所撰。見素子一說是六朝人,又有人認為是唐代女道士胡愔。《洞仙傳》記載自元君到姜伯真等77位神仙事跡,如:徐福、王喬、郭璞、寇謙之等俱載其中。是研究道教神仙的重要文獻。.
查看 郭璞和洞仙傳
温峤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政治家,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溫嶠17歲出仕,初為司隸都官從事,後舉秀才、灼然,辟東閣祭酒祭酒,補上黨潞令。劉琨請為平北參軍,積功至右司馬。建武元年(317年),奉劉琨之命南下向晉元帝勸進。元帝即位,任長史、太子中庶子。晉明帝即位,任中書令,參與機要。王敦之亂中,加中壘將軍,及王敦平定,封建甯县開國公,進號前將軍。晉成帝即位,出為江州刺史。蘇峻之亂平定,拜骠骑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追贈侍中、大將軍,谥忠武。.
查看 郭璞和温峤
温州城墙
温州城墙,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市区。温州城墙绝大部分已损毁,内城仅存谯楼及其东边几十米墙段,外城在华盖山等处尚残存部分墙段。.
查看 郭璞和温州城墙
温州历史
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至今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據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查看 郭璞和温州历史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查看 郭璞和温州市
温州话
温州话(,Wenzhounese),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被认为是中國最難學且最難懂的方言。無論是发音、詞彙、還是句法上都与汉语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别。甚至,溫州吳語在這些方面与北部吴语以及其他吳語方言也有较大差异,已無法與其他吴语方言沟通。有部份人認為,吳語是漢藏語系下的一個語支而非語言,溫州話和其他吳語雖有較大的淵源,但已屬於不同言語。由于温州是历史上百越中闽越族 东瓯王国都城所在,也有人认为其语言受到古代侗台语系百越语的一定影响。 广义的温州话在學術上又称作甌語(,Au Chinese, Auish),指的是所有瓯语方言的集合体,温州市的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以及丽水、台州的部分市镇,可以细分为瑞安话、乐清话、虹桥话、平阳话等等。使用人口500万左右。瓯语内部差异较大,但能相互沟通。狭义的温州话指的是温州鹿城口音。.
查看 郭璞和温州话
温州文化
温州古称“东瓯”,为“百越之地”,地处东南沿海,温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2002年出土的“老鼠山遗址”表明,5000年之前,温州地区就已经有古人类居住。先秦时期,温州为蛮荒之地,人口稀少,文化也并不发达,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设置闽中郡,温州因此得到开发。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即今天的温州市区。永嘉之乱后,汉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这也导致了温州的人口增长。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置永嘉郡,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又因为建成时有白鹿衔花而过,别称“鹿城”。温州风景优美,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在此开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位于温州瓯江上的江心屿风景秀丽,唐宋时期有大量诗人驻足,留下诗句众多,故而别称诗之岛。及至宋朝,尤其是南宋,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北方汉人又一次的大规模南迁,温州的文化也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一时间,学者大家辈出,史稱“温多士,为东南最”,陈亮稱“人物满东瓯”。黄宗羲指出:“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目蒙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永嘉学派也随着产生,成为南宋時期中国重要的一個儒家學派之一,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呈鼎足相抗之勢。永嘉学派的核心思想为“事功”学说,此亦为永嘉學派的最大特點,主張利與義的一致性,「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反對某些道學家的空談義理。葉適为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由于南宋时期温州文人学士辈出,故而温州也被称作“东南邹鲁”。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温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海,故而地理十分封闭,温州的主体方言温州话故而继承了许多古代汉语的特征,没有随北方吴语演变为现代吴语,仍然保持宋朝时期甚至更早时期汉语的特点,因此,温州话作为温州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也被称作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永嘉学派对温州人的文化思想影响很大,造成了温州人追逐利益,脚踏实地的作风。到了元朝,温州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南戏。永嘉昆曲,温州鼓词等也是温州重要的戏剧品种。进入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温州的商业文明再一次复苏,全民皆商,温州也一度被认为是只知道金钱的“文化沙漠”。然而,根据中国社科院的《2009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温州被列为全中国(含港澳台)最具文化竞争力的城市,其特点恰恰就表现在温州浓厚的商业气氛上。.
查看 郭璞和温州文化
漢武洞冥記
《洞冥記》全稱《漢武洞冥記》,凡四卷。後漢郭憲撰。 一說郭璞撰《洞冥记》。《旧唐书·经籍志》記郭憲撰。《洞冥记》專記神仙道术,内容多荒诞不經,如羲和、三足烏,多為後世所采摭徵引。書中有序说:“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籍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4卷,成一家之书。”.
查看 郭璞和漢武洞冥記
旋龟
旋龟,是在《山海经·南山经》中記載的乌龟,头是鸟,嘴是鹰嘴,蛇尾,叫聲像是敲擊破木的聲音,人帶著它可以不患耳聾,還能治足繭。 在《中次六經》中,其形象為鳥首、鱉尾。 《拾遺記》中所記大禹治水時,旋龜曾作為治水的工具之一。.
查看 郭璞和旋龟
應龍
應龍,又有黄龙、庚辰等别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种有翼的神龍,曾相继为黄帝、禹王效力,杀蚩尤、夸父,擒无支祁。.
查看 郭璞和應龍
敔
敔(國語ㄩˇ,普通話yǔ,廣東話音語)是中國漢代樂器,曾流通於全國各大城市。敔,又名齟齣,詩經有記載,《詩經·周頌·有瞽》:「鞉磬祝圍」,「圍」即敔,故敔也稱「圍」。 敔的形狀像伏虎,木製塗漆,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即木片)。演奏時,奏者要站在敔旁,把敔放在木架上,以刮動發聲,表示音樂的停止。敔僅用於古代宮庭雅樂跟祭祀音樂的結束時演奏。與柷的作用相近,都是示意音樂的開始,停止,古書中也有提及《尚書·益稷》:「合止柷敔」。 籈的形制以及演奏敔的方法,歷代各有變化。東漢鄭玄註《尚書》:「敔,狀如伏虎,背有刻,以物櫟之,所以止樂。」西晉郭璞註《爾雅》:「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刻,以木長尺櫟之。」《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唐朝奏敔:「碎竹以擊其首而逆刮之,以止樂也。」宋代聶崇義《三禮圖》在敔下說明「今唐禮,用竹長二尺四寸,破爲十莖,於敔背横櫟之。」從這些註解不難察覺,籈的材質和設計隨時間經過而有變化,早期甚至沒有專門的形制,後來以木長尺,唐朝改用末端分散的竹片,宋代則規定末端縱切為十段。察今日所見形制,則有三種分別:.
查看 郭璞和敔
扬州 (九州)
扬州,是漢族傳統地域(九州)之一,也是“十二州”之ㄧ,即今江蘇、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全境及廣西部分地區。.
查看 郭璞和扬州 (九州)
扶桑 (消歧義)
扶桑,中國汉族神话中的灵地之一。郭璞《注》曰:“扶桑,木也。”郝懿行《箋疏》:“扶當為。《說文》--:桑,神木,日所出也。” 扶桑可以指:.
查看 郭璞和扶桑 (消歧義)
曹魏五都
曹魏五都或称魏五都,即曹魏时五座都城并称,有争议。 延康(220年),曹丕篡汉,改元黄初。同年十二月,初建洛阳宫,戊午幸洛阳。黄初二年(221年),改许都所在许县为许昌县。裴注《三国志》引魏略称裴注《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第二》:曹魏以长安 、谯、许昌 、邺、洛阳为五都。 东晋郭璞《水经·浊漳水注陶元珍著《三国食货志·》所引用》称“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清代王鳴盛所著《十七史商榷》认为,“其实长安久不为都,谯特因太祖故乡聊目为都,皆非都也,真为都者,许洛邺三处耳。”.
查看 郭璞和曹魏五都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查看 郭璞和晋书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查看 郭璞和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