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郭勋祺

指数 郭勋祺

郭勋祺(),原名郭洪清,字翼之,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人,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将领,陆军中将。.

4 关系: 四渡赤水皖南事变长征1月28日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一次转折性战役,發生於1935年1月19日-3月22日。穿插于国军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国军。当发现国军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对方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相當大思想參考此次戰役。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西迁,由于李德的重要战略失误,中央红军在强渡湘江时,损失极大,部队从8万5000人下降到3万人,史称“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随后选择了国军兵力较弱的贵州,进入贵州并占领遵义后,召开了遵义会议,撤消了三人团中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掌握军事指挥权,选举任命朱德为前敌委员会司令,毛泽东被选为政委。.

新!!: 郭勋祺和四渡赤水 · 查看更多 »

皖南事变

南事变又稱為新四軍事件,此間的「皖南」即指事變發生地區——安徽南部,而新四軍則是指共產黨轄下;分別由葉挺和項英擔任正副軍長袁國平擔任政治部主任的國民革命軍新编第四軍。 該事變發生於民國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華民國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数万人规模的中等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屬軍部兵力與皖南部隊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范力沛認為,此事件起因為此前黃橋事件,是国民政府对黄桥事件的报复行动。.

新!!: 郭勋祺和皖南事变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新!!: 郭勋祺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1月28日

1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7天(闰年是338天)。.

新!!: 郭勋祺和1月28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