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郭元建

指数 郭元建

郭元建,中国南北朝侯景的部将。 549年六月廿九日,侯景任命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北道行台、总江北诸军事,镇守新秦(今江苏省六合区北)。550年正月廿五日,侯景派郭元建带兵攻打南兖州(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祖皓环城固守。十一月,侯景为征收租赋进入建康,北齐东徐州(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刺史行台辛术率军队渡过淮河以断其后路,烧掉他的粮食百万石,包围了阳平(今安徽省灵璧县)。侯景行台郭元建带兵去救援。 551年二月,侯景把宋子仙、郭元建、张化仁视为佐命第一等功臣,任命王克为太师,宋子仙为太保,元罗为太傅,郭元建为太尉,张化仁为司徒,任约为司空,王伟为尚书左仆射,索超世为尚书右仆射。八月廿一日,萧栋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正。太尉郭元建听到后,从秦郡(治所在新秦)急忙赶回建康,问侯景:“主上(梁简文帝)是先帝的太子,一向没有罪过,怎么能随便废黜!”侯景回答说:“王伟劝我这样做,他对我说:‘早点消除梁室的民望。’我才听从,以安天下。”郭元建说:“我们挟天子,令诸侯,还担心不能成功,现在无故废帝,自取危亡,有什么安定可言!”侯景听了,想迎回简文帝,让萧栋当太孙。王伟说:“废立大事,怎么可以来回改变主意!”侯景这才作罢。八月廿四日,侯景把太子萧大器的妃子赐给郭元建。郭元建说:“岂有皇太子妃充当人家侍妾之理!”不和她见面,由她的意愿去当道姑。 北齐军队多次侵犯侯景的边地,552年正月初五,侯景派郭元建率领步兵进军小岘(今安徽省合肥市东昭关),侯子鉴率领水军向濡须(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进发,正月初十,抵达合肥。北齐闭城门不出战,郭元建、侯子鉴只好引兵退回。三月廿二日,南兖州(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刺史郭元建,秦郡戍主郭正买,阳平戍主鲁伯和,行南徐州(治所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事郭子仲,都献出自己镇守的城池归降萧绎。王僧辩派陈霸先带兵去广陵接受郭元建等人的投降,又派使者去安慰他们。侯子鉴渡江逃到广陵,对郭元建说:“我们是梁朝的宿仇,有何面目再见到梁主!不如投奔北方,还可还乡。”于是全都投降了北齐。当陈霸先行军抵达欧阳(今江苏省仪征市北),北齐行台辛术已经占据了广陵。 四月十八日,侯景与亲信乘小船逃跑,向岸上的人打听情况,他们说:“郭元建还在广陵呢!”侯景听了心中大喜,就准备去投奔郭元建。侯景被部下杀死。侯景让他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掌管传国玉玺。赵思贤从京口渡江时,遇到盗贼,他的随从慌乱之中把传国玉玺扔在草中。他到达广陵之后,把这事告诉了郭元建。郭元建派人去找了回来,把它交给辛术。辛术把玉玺送到了邺城。 五月,北齐皇帝高洋派潘乐、郭元建率兵去包围秦郡,王僧辩派左卫将军杜崱去救援,陈霸先也亲自从欧阳赶来会师。他们和郭元建在士林(六合区境内)大战一场,把郭元建打得惨败,斩下首级一万多,俘虏了一千多人。郭元建收拾残兵败将向北逃窜。553年九月,高洋派郭元建在合肥训练水军二万余人,准备袭击建康。闰十月,南豫州刺史侯瑱与郭元建交战于东关(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北齐军队大败,淹死的士兵数以万计。.

8 关系: 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任约張化仁侯景之乱荀朗胡穎 (南朝)蕭退杜崱

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尉一人,秦官。 ……宋、南齊、梁、陳皆有。後魏舊制有將軍即省,正光後幷置;北齊皆有,周無。」又載:「司徒一人,古官。……宋、南齊以來皆有之。 後魏有丞相即省,正光後乃幷置。」亦載:「司空一人,古官。……魏晉宋齊皆有之。 」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郭元建和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 查看更多 »

任约

任约(),中国南北朝时期将领,先后效力西魏、侯景、南朝梁、北齐。.

新!!: 郭元建和任约 · 查看更多 »

張化仁

张化仁,又作支化仁,中国南北朝侯景的部将。 侯景拥立萧纲为梁简文帝,把宋子仙、郭元建、张化仁视为佐命第一等功臣,任命王克为太师,宋子仙为太保,元罗为太傅,郭元建为太尉,张化仁为司徒,任约为司空,王伟为尚书左仆射,索超世为尚书右仆射。六月初三,侯景派别将支化仁镇守鲁山,六月十八日,王僧辩抵达汉口,先攻下鲁山,抓获了支化仁送往江陵。.

新!!: 郭元建和張化仁 · 查看更多 »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皇侄临贺王萧正德,举兵谋反的事件。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隊投降南梁,驻守寿阳。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纵兵抢掠,危害江南。侯景得势后,先立萧正德为帝,再杀萧正德立武帝太子萧纲为帝,又废萧纲立武帝曾孙萧栋。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中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而这之后陈霸先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最终取而代之建立南陈。.

新!!: 郭元建和侯景之乱 · 查看更多 »

荀朗

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也。祖延祖,梁潁川太守,父伯道,衛尉卿。朗少慷慨,有將帥大略,起家梁廬陵王行參軍。《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也。祖延祖,梁潁川太守。父伯道,衛尉卿。朗少慷慨,有將帥大略。,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荀朗的祖父荀延祖是南梁潁川太守,父親荀伯道則是南梁的衛尉卿。他少年性格豪爽,有將帥的謀略,從梁朝廬陵王蕭續的行參軍起家。侯景之亂時,荀朗招攬民眾同行據守巢湖,不屬於任何人。臺城被攻陷後,梁簡文帝密詔授與他雲麾將軍、豫州刺史,下令他和各諸侯王討伐侯景;侯景命令儀同宋子仙、任約等人頻頻征討,荀朗據山立寨固守,宋子仙未能攻破。當時京師饑荒,百姓都逃難到江外謀生,他就招引部隊,贈送衣食給百姓以賑災,於是部隊聚眾到數萬人。侯景在巴陵戰敗,荀朗在濡須攔截侯景,擊敗他的後續部隊。王僧辯東征,荀朗派遣部將范寶勝及和弟弟荀曉率領二千兵士協助。平定侯景後,他又於踟躕山打敗北齊將領郭元建;承聖二年(553年),他帶領萬餘命士兵過江,到宣城郡邊安頓,梁元帝讓他擔任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都督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但他未赴任,荊州就已經失陷。陳霸先輔政,北齊的蕭軌、東方老入侵,佔領石頭城,荀朗從宣城赴戰,和侯安都等人打敗齊軍。 南陳永定元年(557年),荀朗得賜爵興寧縣侯,食邑二千戶,封他的兄長荀昂為左衛將軍,弟弟荀晷為太子右衛率。很快他伴隨陳蒨在南皖拒守王琳。陳霸先駕崩,宣太后和舍人蔡景歷密不發喪,荀朗的弟弟荀曉在建康暗中探悉,就陰謀率領家兵襲擊。事情敗露,蔡景歷殺死荀曉,同時囚禁荀朗和他的兄弟。陳蒨即位為陳文帝後釋放他們,撫慰荀朗,下令他和侯安都等人防守王琳。王琳敗亡,荀朗遷任使持節、安北將軍、散騎常侍、都督霍晉合三州諸軍事、合州刺史。天嘉六年(565年)他去世,虛歲四十八,贈南豫州刺史,諡壯,兒子荀法尚嗣爵。.

新!!: 郭元建和荀朗 · 查看更多 »

胡穎 (南朝)

胡穎(),字方秀,吳興東遷人《陳書·卷十二·列傳第六》:胡穎字方秀,吳興東遷人也。其先寓居吳興,土斷為民。穎偉姿容,性寬厚。梁世仕至武陵國侍郎,東宮直前。出番禺,征討俚洞,廣州西江督護高祖在廣州,穎仍自結高祖,高祖與其同郡,接遇甚隆。及南征交趾,穎從行役,餘諸將帥皆出其下。及平李賁,高祖旋師,穎隸在西江,出兵多以穎留守。侯景之亂,高祖克元景仲,仍渡嶺援臺,平蔡路養、李遷仕,穎皆有功。歷平固、遂興二縣令。高祖進軍頓西昌,以穎為巴丘縣令,鎮大皋,督糧運。下至豫章,以穎監豫章郡。高祖率眾與王僧辯會於白茅灣,同討侯景,以穎知留府事。《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胡穎字方秀,吳興人也。偉姿容,性寬厚。梁末,陳武帝在廣州,穎深自結託。從克元景仲,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武帝進軍頓西昌,以穎為巴丘令,鎮大皋,督糧運。下至豫章,以穎監豫章郡。武帝率眾與王僧辯會白茅灣,同討侯景,以穎知留府事。,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胡穎祖先寄居吳興,之後土斷為民;他樣子英俊,個性寬厚,在梁朝任職武陵國侍郎,東宮直前。之後出發到番禺,征討黎族山區,廣州西江督護陳霸先在廣州,他就和陳霸先結交,陳霸先因為二人來自同一郡,待他很好。朝廷南征交趾,胡穎跟隨從出行討伐,各將領都從屬他;李賁平定,高祖回師,胡穎隸屬西江,出兵以他留守。侯景之亂,陳霸先打敗元景仲,跨越山嶺支援建康,討平蔡路養、李遷仕,胡穎都有功勞,歷任平固、遂興二縣令。陳霸先屯駐西昌,任命他為巴丘縣令,鎮守大皋,監督糧運;陳霸先下至豫章,胡穎監督豫章郡,之後陳霸先率兵和王僧辯於白茅灣會合討伐侯景,留下胡穎知府事。 承聖年間,梁元帝授與他假節、鐵騎將軍、羅州刺史,封爵漢陽縣侯,食邑五百戶,很快擔任豫章內史,陪同陳霸先鎮守京口。北齊派郭元建出關,都督侯瑱率師抵禦,陳霸先揀選府內三千名驍勇的士兵跟隨胡穎,令他們和侯瑱同行,在東關擊敗郭元建。承聖三年(554年),陳霸先包圍廣陵,北齊人東方光佔據宿預請降,任命胡穎為五原太守,隨著杜僧明支援東方光,但失敗退還,轉任曲阿令。很快他領任馬軍,跟從陳霸先襲擊王僧辯,跟隨周文育在吳興征討杜龕。紹泰元年(555年),胡穎除假節、都督南豫州諸軍事、輕車將軍、南豫州刺史。太平元年(556年),除持節、散騎常侍、仁威將軍,後兼任丹陽尹。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胡穎兼任左衛將軍,其餘依舊。永定三年(559年),他隨同侯安都征伐王琳,在宮亭擊破王琳的將領常眾愛等人。陳文帝繼位,除授侍中、都督吳州諸軍事、宣惠將軍、吳州刺史,但未接受就改官義興太守,仍然任職將軍。天嘉元年(560年),他獲任命為散騎常侍、吳興太守,同年六月逝世,虛齡五十四,贈侍中、中護軍,諡壯。次年(561年)配享高祖廟庭,兒子胡六同嗣爵。.

新!!: 郭元建和胡穎 (南朝) · 查看更多 »

蕭退

蕭退(),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鄱阳王忠烈王萧恢之子。.

新!!: 郭元建和蕭退 · 查看更多 »

杜崱

杜崱(),京兆杜陵人《梁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四十》:杜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歸南,居於雍州之襄陽,子孫因家焉。祖靈啓,齊給事中。父懷寶……官至驍猛將軍、梁州刺史。……崱卽懷寶第七子也。幼有志氣,居鄉里以膽勇稱。釋褐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世祖臨荊州,仍參幕府,後爲新興太守。《南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四》:杜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歸南,居於雍州之襄陽,子孫因家焉,父懷寶……嶷位西荊州刺史……崱,嶷弟也。幼有志氣,居鄉里以膽勇稱,後為新興太守。,南北朝南梁官員。 杜崱家世從北邊歸南,定居雍州襄陽,祖父杜靈啓是南齊給事中,父親杜懷寶則是南梁的驍猛將軍、梁州刺史。他少年有志氣,在家鄉以勇敢聞名,最初釋褐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蕭繹到荊州,他加入幕府,後擔任新興太守。太清二年(548年),他跟隨岳陽王蕭詧侵犯荊州,蕭繹與他有交情,秘密邀請他歸順。杜崱與兄長杜岸、弟弟杜幼安、侄子杜龕連夜等夜歸順,蕭繹任命他為持節、信威將軍、武州刺史,不久遷官宣毅將軍,領鎮蠻護軍、武陵內史,封枝江縣侯,食邑一千戶。蕭繹下令他伴隨王僧辯東討侯景,在巴陵遇上侯景攻打,但數十日攻不下而逃遁,杜崱因此獲加侍中、左衛將軍,進爵為枝江縣公,增食邑五百戶,仍然隨著僧辯追擊侯景到石頭城,兩軍於橫嶺爭持。戰事開始,侯景親自帶領精兵作戰;杜崱從嶺後橫截,令侯景大敗,東奔晉陵,杜崱佔據石頭城。侯景平定後,加散騎常侍、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增加食邑千戶。 同月,北齊將領郭元建在秦郡攻打秦州刺史嚴超遠,王僧辯下令杜崱支援,而陳霸先亦從歐陽會合,和郭元建在士林作戰。陳霸先令弓箭手射箭,郭元建部下後退,杜崱就因驅使士兵攻擊,大破北齊軍隊,斬首級萬多人,生擒千餘人,郭元建聚集餘眾逃走。當時蕭繹於江陵抓獲王琳,王琳的長史陸納等人在長沙反叛,蕭繹徵任他與王僧辯共同討伐。承聖二年(553年),他和陸納在車輪交戰,大勝陸納軍隊,取得兩個城池,陸納等人避走保住長沙,杜崱就圍攻當地。之後陸納投降,杜崱又和王僧辯於硤口西征武陵王蕭紀,平定並鎮守當地,於是旋,遇病去世。朝廷追贈車騎將軍,加鼓吹一部,諡武。.

新!!: 郭元建和杜崱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