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邲之战

指数 邲之战

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於西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 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49 关系: 叔向士贞子夏姬子反子张 (郑穆公之孙)子重孔达 (春秋)孙叔敖屈荡 (车右)左传巫臣中国历史年表中国战争列表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伍参唐狡唐惠侯公子去疾公子偃 (郑国)公子榖臣先縠先氏前588年前590年代前596年前597年申舟韓厥韓穿韓須鞏朔莒国荀罃荀林父魏錡趙同趙朔郤克郤缺赵婴齐 (春秋)赵旃赵括 (春秋)連尹襄老楚庄王楚国沈尹子桱春秋时期晋国晋景公

叔向

叔向(出生年不詳,約卒於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晉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或稍後)白壽彝版《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 叔向論政,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譽,因被封于楊 (今山西省洪洞縣),以邑为氏,别为楊氏,又稱叔肸、楊肸、楊譽。他出身晉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上大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晉國執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著稱於世。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與楚國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形势。.

新!!: 邲之战和叔向 · 查看更多 »

士贞子

士渥濁,即士贞子,亦称士伯和士贞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傅。 前597年,邲之战后,荀林父向晋景公请死,士渥濁劝止。前594年,荀林父破狄有功,晋景公赏赐他,并将瓜衍封给士贞子。前586年,士渥濁认为赵婴和庄姬私通而被放逐将因祸得福。三年后,即前583年,庄姬为了赵婴逃亡的缘故,向晋景公诬陷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栾氏、郤氏可作证。”六月,晋国杀赵同、赵括。前573年,晋悼公即位,以士渥濁为太傅。.

新!!: 邲之战和士贞子 · 查看更多 »

夏姬

夏姬(前7世紀-前6世紀,春秋中期),春秋時代鄭穆公之女,鄭靈公之妹,母親為少妃姚子,夏徵舒、巫臣之女生母。夏姬姿色美豔,曾與多位諸侯、大夫私通,因而在若干歷史事件中被視為關鍵性人物,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初嫁子蛮,子蛮夭亡。后因嫁与陈国大夫夏御叔为妻,本人为姬姓,故称夏姬。夏姬曾先後嫁給陳國大夫夏御叔、楚國連尹襄佬,以及先後与陈灵公、陳國大夫孔宁、仪行父、襄佬子黑要私通,被視為兒子夏徵舒杀灵公,孔、仪二人奔楚、楚师伐陈等事件的主要原因。后来经过申公巫臣的谋划,她托词归郑,申公巫臣送行,二人借机私奔晋国成婚。《清華簡》中記載其名為「少(上孔下皿)」,其丈夫为陈公子征舒。.

新!!: 邲之战和夏姬 · 查看更多 »

子反

子反(),名侧,即公子侧,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司马,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兄弟。 前598年,他跟随楚庄王攻打陈国,俘获夏姬。楚庄王想纳夏姬为妾,被巫臣劝阻。子反也想娶夏姬,巫臣说:“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楚庄王把夏姬给了连尹襄老。 前597年,子反率领右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前594年,楚庄王围攻宋国。宋国不堪围城之苦,右师华元为保全脸面,趁夜入子反之营。使子反答应后撤三十里,宋国再与楚国讲和。之后,子反告知楚庄王,楚庄王答应,盟誓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前589年,巫臣携夏姬逃到晋国,子反建议楚共王给晋国送礼,让晋不重用巫臣,楚共王没有答应。 子反与令尹子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子反得到了清尹弗忌、黑要的家产。 前587年,晋攻郑,子反率军救郑。郑国、许国对子反告对方的状。子反让他们向楚王诉苦,自己是判断不出两国的对错。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建议晋国联合吴国。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 前579年,宋国华元促成了晋、楚两国的结盟。晋郤至到楚国访问,楚国用金钟之乐接待。郤至不敢入内,子反问他缘故,他说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那会用什么礼节。子反却说,两国国君见面,只会(在战场上)用一枝箭招待,怎么会演奏音乐。郤至回去把子反的话告诉-范-文子。文子说:“用一枝箭招待,特别无礼,无礼必食言,楚国必将背此盟约而与晋国相战。” 前576年,楚国要北伐,子囊认为刚刚与晋国缓和,不该大举征讨,子反不听。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共王被魏锜射瞎一只眼。子反想整顿再战,晋军放楚国俘虏回来,瓦解了军心。楚共王想撤退,与子反商量,子反喝了谷阳给他的酒,沉醉不起。于是,楚共王撤军。到了瑕地,楚共王派人对子反说,这是国君的过错。子反懊悔不已,子重暗示子反自杀谢罪,子反自杀。楚共王听说后,派人劝阻,没来得及。.

新!!: 邲之战和子反 · 查看更多 »

子张 (郑穆公之孙)

子张(),'''姬'''姓,名黑肱,字子张,又字伯张,又称公孙黑肱,是子印的儿子,郑穆公的孙子,郑国的卿。.

新!!: 邲之战和子张 (郑穆公之孙) · 查看更多 »

子重

子重(),名婴齐,即公子婴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弟弟。 前598年,他作为左尹攻打宋国。 前597年,子重率领左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前589年,担任令尹的子重率军与许国、蔡国攻打卫国、鲁国,以援助鞍之战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冬天,鲁成公与子重、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及齐国大夫在蜀地会盟,以公衡到楚国为人质。子重因在伐宋之后想要申、吕以为赏田,被申公巫臣阻止。在巫臣逃至晋国後,子重与司马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子重得到了巫臣族人子阎的家产。 前585年、前584年,子重攻投靠晋国的郑国。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建议晋国联合吴国。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 前582年,子重攻打陈国和莒国。前580年,因为华元和子重、晋国栾书的私人关系好,所以达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共王登巢车,子重让伯州犁站在楚共王的身后。战斗中,栾鍼看见子重,想起了他对晋军的评价“好以众整”、“好以暇”,就请求晋厉公准许他给子重献酒示意。战争失败后,子重暗示子反自杀谢罪,子反自杀。楚共王听说后,派人劝阻,没来得及。 前574年,子重救郑国,前573年,子重救彭城的鱼石,攻宋国。前571年,子重和子辛杀死了受小国之财物来逼迫他们的右司马公子申。前570年,子重攻打吴国,攻克鸠兹,至衡山。自己先凯旋,大宴。结果,部下邓廖率领的组甲车兵三百、被练步兵三千被吴军袭击,只剩组甲八十、被练三百。子重遂遇心病而亡。.

新!!: 邲之战和子重 · 查看更多 »

孔达 (春秋)

孔达(),姞姓,孔氏,中国春秋时期卫国国卿,又称孔庄叔,在卫成公时期执政。城濮之战後,卫国倒向晋国,但晋国侮辱卫成公等一些做法侵害了卫国的利益。前626年,孔达率兵侵晋,前625年,被晋国所执。前623年,晋国将孔达放回。之后,孔达在前618年带兵参加晋国主导的援救被楚国入侵的郑国的行动,前610年带兵参加晋国主导的讨伐公子鲍(宋文公)弑杀宋昭公的行动。前597年,晋楚邲之战之后,宋国讨伐楚国的盟国陈国,卫国孔达救援陈国,得罪了晋国。前595年,在晋国的压力下,孔达请死,卫穆公杀死孔达。孔达有子孔榖。.

新!!: 邲之战和孔达 (春秋) · 查看更多 »

孙叔敖

孙叔敖,又称蒍敖、蒍艾猎或蒍饶,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名相,於水利兵法均有极大贡献。 孙叔敖因为其子孙安封于「孙丘」(即「寢丘」),故稱“孫叔”,先秦人习惯将字放在名之前,故楚国人通称“孙叔敖”。.

新!!: 邲之战和孙叔敖 · 查看更多 »

屈荡 (车右)

屈荡,羋姓,名荡,中国春秋時期楚國的大夫,屈氏。屈到之父,屈建的祖父。 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十七年),邲之战,楚庄王的战车一广三十辆,共分为左右两广。许偃驾御右广的指挥车,养由基为车右;彭名驾御左广的指挥车,屈荡为车右。六月十四日,楚庄王乘坐左广的指挥车,追赶晋国赵旃。赵旃丢掉战车跑进树林,屈荡和赵旃搏斗,获得了赵旃的铠甲和下衣。楚庄王准备乘坐右广。屈荡阻止:“君王乘坐左广开始作战,也一定要乘坐它结束战争。”从此楚国的乘广改以左广为先。 赵逵夫考据称,屈荡即楚屈叔沱戈中记载之屈叔沱。该戈金文记载叔沱为楚王之元右,恰与邲之战相吻合。.

新!!: 邲之战和屈荡 (车右)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邲之战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巫臣

申公巫臣,'''芈'''姓,'''屈'''氏,字子灵,又称屈巫,原是楚国的大夫。楚庄王破陈国,他见到夏徵舒的母亲夏姬十分美丽。楚庄王、子反(楚公子侧,庄王的弟弟)都想娶夏姬,都被巫臣婉转的劝说了。可是,楚庄王把夏姬嫁给了连尹襄老,但後來自己和夏姬結婚,婚後夏姬生下一個女兒。 邲之战中,连尹襄老被晉國大夫荀首射死(野史謂巫臣暗箭射死连尹襄老),尸体被带回晉國。巫臣以取回连尹襄老的尸体为名,送夏姬到了郑国(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两人由郑国逃到了晋国,被晋景公任命为邢大夫。 子反大怒,诛灭巫臣全家。巫臣建议晋国联合吴国,夹击楚国。巫臣善武,于公元前584年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驾驶战车。这成为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

新!!: 邲之战和巫臣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邲之战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战争列表

中國自古以來內部或對外具有重大影響的戰事列表,戰事名稱以大中華地區使用者為準,後面附上時間為該戰進行時間或中方參戰時間,每場戰爭名詞下方為該戰簡介。中國有明确记载确实发生过的战争列表如下:.

新!!: 邲之战和中国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是中国作家林汉达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春秋战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作为《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系列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从周宣王到焚书坑儒历史故事,大体与《东周列国志》的故事范围相同。是林汉达对以口语写作的实验作品,其中人物的对话都是口语。1948年,由生活书店出版。1962年,经林汉达修订,又被中华书局出版。.

新!!: 邲之战和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 查看更多 »

伍参

伍参,伍氏,名参,楚国大夫,,據說是楚公族羋姓,伍子胥曾祖父。 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围攻郑国。六月,晋国三军出动,救援郑国。此时楚庄王已降服了郑国,驻军于郔地,准备在黄河饮马后就回国,楚庄王听说晋军已经渡过黄河便想要回去,他的宠臣伍参想打仗,令尹孙叔敖不想打,说:「去年攻入陈国,今年攻入郑国,不是没有打仗。打起来以后不能得胜,你的肉难道就够大家吃了吗?」伍参針鋒相對:「如果作战得胜,就是孙叔敖没有谋略。不能得胜,我的肉将会在晋军那里,哪里还能讓你們吃得上呢?」孙叔敖身為令尹,並不在乎伍參的話。見楚王按兵不動,便先行回车向南,倒转旌旗,准备回国。伍参是楚王信任之士,对楚庄王说:「晋国执政的荀林父是新人,不能行使命令。他的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想要专权行事不能办到。想听从命令而没有上级,大军听从谁的命令?这一戰,晋军一定失败。况且我军由國君統領,敵軍卻只由一個大臣領軍,撤退就是国君逃避臣下,国君怎能蒙受这番耻辱?」楚庄王听了很不高兴,命令孙叔敖把战车改而向北,以待晋军。不久,双方在邲开战,晋军大败,楚庄王奠定了自己春秋五霸的地位。.

新!!: 邲之战和伍参 · 查看更多 »

唐狡

唐狡,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将领。 前597年,唐狡跟随楚庄王参加邲之战。在击败荀林父、先縠率领的晋国中军之后,楚庄王派唐狡与蔡鸠居告知唐惠侯:“不穀(我)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 《东周列国志》五十三回称唐狡在楚庄王宴会上趁风吹灭蜡烛之机,牵许姬的衣袂,被许姬摘下帽缨。许姬告诉楚庄王后,楚庄王命大臣都摘下帽缨,再点灯,称之为绝缨之会。唐狡感激楚庄王,在邲之战效以死力,把事情告诉楚庄王,没有受赏赐,隐居起来。正史上绝缨大会和牵许姬衣袂者感激楚王而为之效死力都确有其事,但并未记载牵许姬衣袂者姓名,《东周列国志》是把《左传》记载的楚将唐狡和此事组合起来了。.

新!!: 邲之战和唐狡 · 查看更多 »

唐惠侯

唐惠侯,中国春秋时期唐国的国君。前597年,跟随楚庄王参加邲之战。在击败荀林父、先縠率领的晋国中军之後,楚庄王派唐狡与蔡鸠居告知唐惠侯曰:“不穀(我)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派遣潘党率战车四十乘,跟随唐惠侯迎战晋国上军,晋国上军将士会在敖山设伏应敌,楚唐联军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新!!: 邲之战和唐惠侯 · 查看更多 »

公子去疾

公子去疾,姬姓,字子良,春秋时期郑国的卿,父郑穆公,後代為七穆的良氏。 前605年,鄭靈公被公子歸生殺死,國人要立子良為君。子良自稱不賢,讓位給哥哥公子堅(鄭襄公)。鄭襄公想驅逐兄弟們,只留下子良,子良不同意,并向鄭襄公推薦兄弟們為大夫,這就是後來鄭國由穆公後人執政的濫觴。 前600年,楚莊王攻鄭,晉國郤缺援救鄭國,鄭襄公在柳棼戰勝楚國,大家都高興,子良擔心:“這是國家的災難,我離死恐怕不久了。” 前599年,楚莊王攻打鄭國,子良說晉楚不講信義,我們在哪一方打來的時候就投靠哪一方。 前597年,楚莊王伐鄭國,郑襄公肉袒牵羊出降,子良作為人質到楚國。晉國援救鄭國的援軍到達黃河邊,欒書說子良是鄭國的良臣。他作人質說明鄭楚兩國很親近,鄭國不值得援救了。但是中軍佐先縠不聽,遂率兵渡河,有邲之戰晉國的慘敗。 前595年,荀林父要攻打鄭國,鄭襄公派子張到鄭國替換回子良。 前589年十一月,魯成公及楚國子重(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國右大夫说、宋國华元、陳國公孙宁、衛國孙良夫、鄭國子良、齐国大夫在蜀(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會盟。 前588年,許國恃楚國之勢不事郑國,子良率軍伐许。 前584年,子良作為鄭成公的相禮到晉國,见晉景公,拜謝出兵救鄭。.

新!!: 邲之战和公子去疾 · 查看更多 »

公子偃 (郑国)

公子偃(),'''姬'''姓,名偃,字子游,谥宣,是郑穆公的儿子,郑灵公、郑襄公的兄弟,七穆之一游氏的始祖,郑国的卿。.

新!!: 邲之战和公子偃 (郑国) · 查看更多 »

公子榖臣

公子榖臣,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庄王。 前597年,晋国、楚国邲之战,楚国大胜。但是由于荀罃被楚军俘虏,荀罃的父亲荀首俘获了公子榖臣、得到连尹襄老的尸体。前588年,晋国归还连尹襄老的尸体和公子榖臣给楚共王(公子榖臣的兄长)。换回了荀罃。.

新!!: 邲之战和公子榖臣 · 查看更多 »

先縠

先縠(),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佐。《史记》记载他是先轸之子。据《左传》,先縠应为先克的弟弟或儿子。 前597年,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率领晋军救援郑国,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求和,就要返军。先縠不同意,坚持要渡过黄河,与楚国决战,这样才能保持晋国的霸主地位。于是单独带着军队渡过黄河。荀林父无奈,只好带领全军渡河。荀林父接见楚国使臣,使臣返回的时候,先縠私自派人追上楚国使臣说把话说错了,让楚国马上撤离郑国。因为荀林父、先縠的矛盾,所以邲之战,晋国惨败,楚庄王饮马黄河。当年冬,先縠在清丘主持与宋国、卫国、曹国的会盟,想稳定同盟国家。但宋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陈国时,卫国却出兵去救。前596年秋,先縠通翟人攻打晋国,冬天事发,晋国人追究翟人攻打晋国和邲地失败的责任,归罪于先穀,先縠及其族人全部被处死。《左传》指出:君子说“‘刑戮来到,那是自找’,先縠就是这样的吧?” 。.

新!!: 邲之战和先縠 · 查看更多 »

先氏

先氏,中国春秋时期晋卿家族。先丹木是晋献公时代的车右,晋文公、晋襄公时代,先轸担任中军将取得了城濮之战和崤之战的胜利。先轸死后,他的儿子先且居继续担任中军将。邲之战之后,因为先縠的表现,先氏被灭。.

新!!: 邲之战和先氏 · 查看更多 »

前588年

没有描述。

新!!: 邲之战和前588年 · 查看更多 »

前5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邲之战和前59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596年

没有描述。

新!!: 邲之战和前596年 · 查看更多 »

前597年

没有描述。

新!!: 邲之战和前597年 · 查看更多 »

申舟

申舟(),芈姓,文氏,名无畏,字子舟,因被封于申,以邑为氏,别为申氏,又被称为文之无畏、毋畏、文无畏。楚文王的后代,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马。.

新!!: 邲之战和申舟 · 查看更多 »

韓厥

韓厥(),姬姓、韓氏、諱厥、谥号獻,史称韓獻子。韓子輿的儿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五任的领袖。 早年丧父,由赵盾抚养长大,被赵盾推荐为晋军司马。前597年,参加邲之战。前589年,参加鞍之战。前583年,帮助赵武使赵氏复兴。前575年,参加鄢陵之战。前573年,韓厥继欒書为正卿。7年後,前566年,因年老让正卿位于智罃。不久病死后,儿子韩宣子韓起继位。.

新!!: 邲之战和韓厥 · 查看更多 »

韓穿

韩穿,春秋时期晋国的卿,韩氏。 前597年,晋楚邲之战,韩穿、巩朔为上军大夫,上军将士会早早派巩朔、韩穿于敖山前埋伏七处伏兵,晋军大败后,只有上军无恙,徐徐退兵。前588年,晋景公增新三军,共六军、十二卿,韩厥为新中军将,韩穿为新上军佐。前583年春,晋国派韩穿出使鲁国,令鲁国返还汶阳之田给齐国。汶阳之田本属鲁国,后被齐占。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国战败,晋国命齐国把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这时,汶阳之田再给齐国。鲁国不满,季文子在私下向韩穿抱怨。.

新!!: 邲之战和韓穿 · 查看更多 »

韓須

韩须(),'''姬'''姓,'''韩'''氏,名须,谥贞,一说谥平,又说谥悼,梁玉绳认为悼是是贞字的误文,又称韩平子,韩悼子,是韩起的嫡子,晋国的卿大夫。.

新!!: 邲之战和韓須 · 查看更多 »

鞏朔

巩朔,春秋时期晋国的新上军将,士氏。 前610年,巩朔代表晋国与郑国讲和,赵穿、公婿池为人质。前597年,邲之战,荀林父中军将,先縠中军佐;士会上军将,郤克上军佐;赵朔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晋军溃败的时候,士会派巩朔、韩穿帅七对伏兵埋伏在敖山前,所以上军不败。前589年,鞍之战,齐国败于晋国,晋景公派巩朔到周都洛邑献俘,周定王不见,派单襄公解释:击败戎狄献俘,晋国击败齐国,齐国是周朝、晋国的姻亲,报告即可,不必献俘。前588年,晋景公任命巩朔为新上军将。.

新!!: 邲之战和鞏朔 · 查看更多 »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新!!: 邲之战和莒国 · 查看更多 »

荀罃

荀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按封地又为智氏,名罃,字子羽,谥号武。荀林父之弟荀首(智首、智庄子)之子。史称智武子。 智罃为晋国名門智氏之一員,父親荀首。前597年,邲之战之時,他与父亲下軍大夫智首共同参战,在楚軍压倒的軍力前,晋軍崩溃,智罃被楚国俘虜。智首俘虏了公子榖臣、射杀连尹襄老。 公元前588年荀首提出楚共王異母兄弟穀臣交換自己的儿子智罃,共王同意了。智罃回国之前謁見共王。 共王问:“您恐怕怨恨我吧?”智罃回答:“兩國交兵,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戰爭,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沒有用我的血來祭您的戰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 共王问:“那您感激我吗?”智罃回答:“兩國爲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紓困,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以互相寬宥,兩邊都釋放戰俘,以結成友好。兩國有了和平,跟臣沒有關係,臣又敢感激誰?” 共王问:“您回去晉國要如何报答我?”智罃回答:“臣無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甚麼才好。” 共王问:“虽然如此,也請您一定要告訴不穀(楚王的自称)。”智罃回答:“憑藉著君王的靈慧聰明,被俘虜的臣能夠回到晉國埋葬了,如果我國寡君把臣處死了,臣認為死得有價值。如果由於君王的恩惠而赦免臣,把臣賜給您的外邦臣子智首,智首向寡君請求,而把臣在智家的宗廟中誅戮,也死得有價值。如果僥倖沒有被處死,而讓臣保有了繼承人的地位,依序協助晉國的軍事,率領小小部隊以管制邊疆,即使以後與君王的部下切磋,我也不會躲避,會竭盡全力到死為止,沒有第二個心念,盡了臣的回禮,這就是臣用以報答君王的。”共王听后说:“還不能與晋国爭霸啊。” 智罃回到晋国後,继承为智氏家主。公元前583年,赵武在韩厥的支援下,赵家复兴,士燮对赵武的祝辞为:“吾子勉之,成,宣之後而老為大夫,非恥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導法而卒以政,可不謂文乎!夫宣子盡諫于襄、靈,以諫取惡,不憚死進,可不謂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納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濟。” 公元前578年五月,智罃討伐秦国时為下軍佐,麻隧之战撃退秦軍。公元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战,智罃留守,率领别军討楚之仆从陳国、蔡国。 公元前574年,士燮去世,郤至等三郤被誅殺,智罃由下軍佐進昇为上軍佐。 公元前573年,次卿、中軍佐中行偃(智罃的堂侄、荀林父之孫、荀偃)和正卿、中軍将欒書一起弑杀晋厉公後,智罃到成周迎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後来,欒書去世,中行偃降级,智罃晋升为次卿、中軍佐。 公元前571年,智罃联合魯、齐、宋軍攻打郑国,鄭成公刚刚去世。智罃听从魯國孟献子進言,在鄭国边境近築虎牢城,威胁郑国,郑国不战而归附晋国。 公元前566年,正卿韓厥年老退休、次卿、中軍佐智罃继承正卿、中軍将。智罃协助晋悼公重新建筑晋国的霸权。同時奠定了智氏家族独立于荀氏,成为晋国主要家族。 公元前560年,智罃去世,由於其子智朔早逝,因此由智罃之孫智盈继承智氏家主之位。他的谥号为武,史称智武子、知武子。.

新!!: 邲之战和荀罃 · 查看更多 »

荀林父

荀林父(),'''子'''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新!!: 邲之战和荀林父 · 查看更多 »

魏錡

魏錡,姬姓,魏氏,名锜,谥武。因为被封於呂、厨二邑,以邑为氏,别为呂氏、厨氏。也被稱为厨武子、呂武子、呂錡。春秋時晉國大夫,魏武子之子,魏悼子之兄、「結草銜環」的典故中打敗秦將的魏顆之弟(生卒年不詳)。.

新!!: 邲之战和魏錡 · 查看更多 »

趙同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因被封在原,以邑为氏,别为原氏,又被称为原同、原叔,是赵衰与赵姬的儿子,赵盾的弟弟,赵括、赵婴齐的哥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同为下军佐。.

新!!: 邲之战和趙同 · 查看更多 »

趙朔

趙朔,又稱趙莊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衰之孫、趙盾之子,妻為晉成公之女。.

新!!: 邲之战和趙朔 · 查看更多 »

郤克

郤克(),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父是中军将郤缺。前597年,郤缺死後,荀林父继任中军将,郤克任上军佐。不久,发生晋楚邲之战,晋国中军在荀林父、先縠的率领下大败于楚国,而上军在士会、郤克的率领下却小有胜利。荀林父死后,士会继任中军将,晋国开始复兴。晋景公、士会派遣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当时,出使齐国的还有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首。郤克略有瘸腿,季孙行父秃头,孙良夫独眼,公子首驼背。齐顷公为了讨笑母亲萧同叔子,让瘸腿接待郤克,秃头接待季孙行父,独眼接待孙良夫,驼背接待公子首,齐顷公母子俩和齐国宫人都哈哈大笑。郤克感到受到侮辱,愤然而去。不久,士会将正卿之位让给郤克。前589年,齐国入侵鲁国,郤克率军援救,在鞌地(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交战,即齐晋鞌之战。晋军大胜,扭转了邲之战之后的危局。战后,晋景公扩充三军为六军,六军将佐为: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士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郤克去世後,谥号献,又称郤献子,栾书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錡与他的族弟郤犨、族侄郤至号称三郤。.

新!!: 邲之战和郤克 · 查看更多 »

郤缺

郤缺(),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其父是晋惠公的谋主郤芮,因随父食邑于冀(今山西稷山),故又称冀缺。 晋文公继位,杀死了郤芮,郤缺沦为平民,夫耕妻饷,相敬如宾。胥臣看郤缺有品德,向晋文公推荐。郤缺成为下軍大夫。晋襄公时,参与对白狄作战,俘获其首领。晋灵公时,赵盾成为正卿,郤缺成为赵盾的心腹。赵盾死后,郤缺继承中军将的位置,重得冀封,辅佐晋成公、晋景公。他在邲之战之前去世,谥号成,又称郤成子,荀林父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克后来也成为正卿。.

新!!: 邲之战和郤缺 · 查看更多 »

赵婴齐 (春秋)

赵婴齐(),'''嬴'''姓,'''赵'''氏,名婴齐,因被封在楼,以邑为氏,别为楼氏,又被称为赵婴、楼婴,是赵衰的儿子,赵盾、赵同、赵括的弟弟,母为赵姬。.

新!!: 邲之战和赵婴齐 (春秋) · 查看更多 »

赵旃

赵旃,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人物,赵氏。赵穿的儿子。在前597年的邲之战中,他急于立功,向主帅荀林父请战,荀林父没有答应。他又请求到楚国军营讲和,荀林父同意了,结果赵旃在晚上到楚营,因其傲慢,激怒了楚军。楚军追赶赵旃,引起了邲之战的全面战斗。他逃到了树林中,战斗中将良马战车给了兄长和叔父,使他们逃命。前588年,鞍之战後,他为新下军佐。前583年,下宫之难,他没有受牵连,继续担任晋国的新军将。前578年,赵旃参加对秦国的麻隧之战,前575年,鄢陵之战前去世。其孙邯郸午。.

新!!: 邲之战和赵旃 · 查看更多 »

赵括 (春秋)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因被封在屏,以邑为氏,别为屏氏,又被称为屏括、屏季,是赵衰的儿子,赵盾、赵同的弟弟,赵婴齐的哥哥,母为晉文公愛女赵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括为新中军佐。《春秋经传集解·成公三年》:韩厥为新中军,赵括佐之。.

新!!: 邲之战和赵括 (春秋) · 查看更多 »

連尹襄老

連尹襄老(),中国春秋时楚莊王時期的大將,連尹是官名,楚國主射之官。 連尹襄老晚年喪偶,楚莊王討伐陳國夏徵舒後,將夏徵舒之母夏姬(鄭公主),轉贈襄老為妻。 公元前597年邲城(今河南滎陽北)之役中,襄老被晋国大夫知莊子射中喪生,屍體和被俘的公子穀臣一起準備用來抵換知莊子被楚國俘虜的兒子知罃。襄老死後,夏姬跟襄老的兒子黑要通姦。 L L.

新!!: 邲之战和連尹襄老 · 查看更多 »

楚庄王

楚莊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楚穆王之子。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一作荆莊王,是東周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名列春秋五霸。.

新!!: 邲之战和楚庄王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邲之战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沈尹子桱

沈尹子桱,名竺或蒸、巫、莖、筮,字子桱,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沈尹,号称虞丘子。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兄弟。曾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为令尹。 前597年,沈尹子桱率领中军、子重率领左军、子反率领右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前589年,巫臣携夏姬叛逃到晋国,沈尹子桱、司马子反与令尹子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沈尹子桱与王子罢得到了子荡的家产。 沈尹子桱的后代有沈尹戌、沈诸梁。.

新!!: 邲之战和沈尹子桱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邲之战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邲之战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邲之战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兩棠之役泌之战泌城之战晉楚邲之戰晋、楚邲之战邲之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