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選舉委員會

指数 選舉委員會

选举委员会是负责本国(地區)选举事务的政府機構。.

90 关系: 功能界別 (香港)做票吳亮星吳清輝姚思榮中央選舉委員會中央选举委员会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中選會仁一路何建宗 (生態學家)八十九人方案公民黨 (香港)王國強 (香港)福佳歌曲系列第三屆香港立法會第五屆香港立法會第四屆香港立法會羅健熙盧偉國盧瑞安盛品儒Electoral Commission (United States)韓培德韋國洪莫乃光選委選委會選管會選舉管理委員會鍾國斌袁武馬豪輝香港2006年10月香港2006年12月香港2006年4月香港2007年3月香港協進聯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選舉制度香港自由民主聯會香港民主運動香港政治制度謝偉銓譚偉豪譚國僑貝鈞奇麥若彬龐愛蘭霍震寰...范徐麗泰胡法光蔡堅鄧光榮 (新界原居民)鄧淑明自動當選英國2010年5月英國2010年7月英國2011年5月雨傘革命雷添良选举管理委员会陳乙東陳以誠陳廷驊陸地 (香港企業家)推選委員會林子健林光如林文傑李連生 (香港)李永健李永達梁廣昌梁繼昌梁適華楊耀忠朱幼麟成漢強易志明政制發展綠皮書200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補選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04年香港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扩展索引 (40 更多) »

功能界別 (香港)

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又稱為「功能團體」,即「職業代表制」(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1997年之前稱為「功能組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內,代表指定的商會或行業在選舉中擁有特別投票權的類別。 在現有制度下,例如從事衛生服務界、教育界及社會福利界的組別,少數選民有權以個人身份投票的之外,其他的公司票、團體票選舉模式,即從事該行業的一般僱員及從業員則並不具選民資格。因此,大部份功能界別只能代表該行業中的小部份人,通常是僱主,不能全面反映全體從事該行業的市民的意見。個別的界別也有部分候選人,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雖在技術上視同功能界別,但因包括選民構成在內的選舉性質與其他的功能界別有極大分別的關係,故不在此條目記述。有關於該界別的詳細請參閱有關條目。.

新!!: 選舉委員會和功能界別 (香港) · 查看更多 »

做票

做票為選舉舞弊行為之一,在投開票過程中,利用不正當手段使特定候選人之得票增加或減少,進而改變投票結果的行為。其中種票是做票的一種,出術者在選區安插額外鐵票選民,令指定候選人增加勝算機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做票 · 查看更多 »

吳亮星

吳亮星(Ng Leung-sing,),原籍廣東鶴山人,香島中學畢業,澳門東亞大學研究院(今澳門城市大學)畢業,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吳亮星 · 查看更多 »

吳清輝

吳清輝(Ng Ching-fai,),前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及現任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曾任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院長。此外,他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並獲香港特區政府頒受金紫荊星章。他的籍貫是上海,已婚,育有一女。他是新論壇的成員之一。.

新!!: 選舉委員會和吳清輝 · 查看更多 »

姚思榮

姚思榮(Yiu Si-wing,),香港中國旅行社副董事長。曾任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香港旅遊業議會副主席。2012年9月當選香港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姚思榮 · 查看更多 »

中央選舉委員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中央選舉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央选举委员会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中央选举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中國大陆與香港矛盾(簡稱陸港矛盾、中港矛盾、港中矛盾、中港衝突),是指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香港回歸)後,中国大陆與香港之间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和移民等之一系列矛盾衝突。 1997年後,香港特区政府和親建制派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的不满。部分香港人認為,中国共产党和香港政府輕視“兩制、港人治港”,担忧香港政府將大陆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削弱港人地位和公民權利。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長官後,被指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顧香港承載力地引入過多觀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進一步激化矛盾。 隨著矛盾激升,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的決定的催化,以及對香港政府經貿、文化政策的不满,衝突由以往的民間層面激化到政治層面。雨傘革命就成了衝突積累的最終總爆發。《苹果日报》评论称,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何清漣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不少香港人擁有自身文化認同感,並且香港與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異。中港矛盾讓許多香港人對中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減弱,部分香港年輕人開始支持港獨、呼吁加強對香港民族主義的捍衛,並同台灣獨立運動及台湾泛綠陣營更為友好, 10-13/6/2013。出於對香港社會、政治及一國兩制前景的擔憂,香港人移民台灣、加拿大等地的人數在近年來也有所增加。在2016年台灣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的統計便顯示共有1086名港人獲台灣發出定居許可,較2015年大幅上升逾四成。 有評論人士在報章撰文,認為1997年以後的各方面事態發展導致中國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多趨於负面,對“香港独特性”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語言暴力事件,經過相關報導後也让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產生印象负面,以致有“蝗蟲論”等不友善的言论和“立法會宣誓風波”等過激行为出現。.

新!!: 選舉委員會和中国大陆与香港矛盾 · 查看更多 »

中選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中選會 · 查看更多 »

仁一路

仁一路是台灣基隆市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之一,主要位於仁愛區田寮河南岸,部分位於信義區,為縣道102之路段。本路段起始於中山高東岸高架道路之終點,末於福虎橋、東明路與月眉路口,但此處才是仁一路之1號。喜豬橋/東岸高架道路至銀蛇橋/劉銘傳路口為東行之單行道,剩餘路段為雙向道。喜豬橋至金雞橋/愛四路間為四線道;金雞橋至銀蛇橋間為三線道,且於河岸邊劃有汽機車停車格;銀蛇橋至福虎橋則為雙向四線道。田寮河畔部分區域為林蔭區並設有座椅,提供市民休憩。.

新!!: 選舉委員會和仁一路 · 查看更多 »

何建宗 (生態學家)

何建宗教授(Prof.),香港知名紅潮研究專家,有紅潮博士之稱。何建宗也是環保、水質、海洋生態學專家及極地探險家,他同時是現任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會長及司庫和多所院校的校監和校董會成員,亦有參與香港浸信會。 何建宗畢業於香港培正小學及培正中學,及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修生物系,1979年理學士畢業,1980年獲英國University of Salford環境資源學碩士,1991年取得香港大學植物學系哲學博士。同時間,他在1988年始以兼讀方式於香港大學進行亞熱帶海區紅潮特徵之研究工作,至2001年方取得博士課程畢業。1992年開始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擔任高級講師,2001年獲「校長卓越成就獎」,曾經出任科技學院環境學課程教授、系主任,並兼任學生事務委員會主席,及後於2008年6月再獲擢升為科技學院院長。同時,何建宗隨後曾在香港政府環境保護署擔任環境保護主任及署理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超過10年,從事環境生態研究工作超過25年,對香港紅潮研究有傑出成就。 何建宗的學術範疇廣泛,包括有害藻華(紅潮及藍藻)、海洋環境及生態、環境監測科技和策略、水質和水環境管理(污水及食水處理)、環境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管理學、跨境環境管理政策、環境法律、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生態哲學和生態神學)、環境教育(綠色學校、NGO和綠色運動)等。 1993年,經極地探險家李樂詩的介紹,何建宗開展了極地方面的研究,並曾六次到訪北極、兩次親臨南極進行環境及生態調查,包括進行紅潮藻類的全球生物地理分佈、海洋與大氣介面間的營養鹽轉換機制及冰區海岸的地衣生態特徵等研究。何建宗成為李樂詩以外前往南北極次數最多的香港人。 何建宗除了進行大量研究和講學活動,亦時常為報章撰稿及接受傳媒採訪,對香港政府在環保、水質、生態等方面的施政發表論述,且在擔任的公職中發揮所長。何建宗更於2004年7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再於2009年得到香港環境保護協會選為「全國人物環保成就獎2008–2009」得獎者之一。 2006年,何建宗亦曾與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及李焯芬、何炘基、沈雪明、周永新、蘇國輝、譚鳳儀、蕭文鸞、胡少偉和閻洪等11名大學副校長、教授和學者參與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別分組選舉在49位候選人中,競逐20個席位,惟最終全軍盡墨,何建宗只得455票而落選。 何建宗亦是一名基督徒,在浸信會旗下的培正中學成長,與教會關係良好,在休閒時喜愛歡創作新詩和研究生態神學。他亦擔任了港澳浸信會多家院校的校監及校董會成員,並為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會副主席。 2016年,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與另外十名學者組成「高教新力量」,參選2016年高等教育界選委。擔任發言人的何建宗,形容現任特首梁振英四年來的表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又指特首作為各大學校監的傳統背後有「優美」的意思,象徵社會尊重知識,令世界各地的學者對香港尊重知識的態度「肅然起敬」。.

新!!: 選舉委員會和何建宗 (生態學家) · 查看更多 »

八十九人方案

八十九政制方案是由代表香港工商界的基本法諮詢及起草委員於1980年代起草《基本法》時提出於1997年後特區選舉辦法的方案。方案內容建議1997年後的行政長官由一個六百人選舉團選出,這選舉團還會選出四分一的立法會議員,而立法會一半議席由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直選則佔四份之一。八十九人以此為基礎,隨後成立了智庫香港工商專業聯會和自由黨等多個政治組織。同時間民間提出的政制方案還有民主派的一九零人政制方案和基本法草委查良鏞的查良鏞方案。.

新!!: 選舉委員會和八十九人方案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選舉委員會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王國強 (香港)

王國強(Peter Wong Kwok Keung),祖籍廣東東莞石排鎮,香港政治人物兼註冊專業工程師、金城營造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亦為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九龍樂善堂常務總理、選舉委員會委員、策略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委員、九龍城工商業聯會會長。2004年至2011年獲委任為九龍城區議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已婚,有兩子一女,長子王紹基,次子王紹恆,幼女王沛芝。 王國強在公共和社會服務方面,表現卓越,尤其致力服務九龍城區,貢獻良多。他在不同的公職崗位上,促進了社區與政府之間的溝通。 2013年8月,王國強與傳媒人周融、中大政治系前主任鄭赤琰、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創新科技協會創會會長李榮貴、資深金融界人士馮家彬等人組成政治組織「幫港出聲」( Silent Majority ),反對戴耀廷的佔領中環爭取普選運動。.

新!!: 選舉委員會和王國強 (香港) · 查看更多 »

福佳歌曲系列

《福佳》是一組在互聯網上流傳的惡搞歌曲,首兩版改編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主題曲《始終有你》,而第三版則改編自2008年北京奧運主題曲《We Are Ready》。演唱者刻意模仿原作的群星唱腔,歌詞諷刺香港主權移交10年以來具爭議的事件。第一版《福佳始終有你》於2007年5月27日上傳至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後,三個月後收看人次逾81萬,第二版《煲呔搵工靠你》上載三週共有23萬人次瀏覽,引起部分香港傳媒關注。而第三版《福佳,We have money!》則於2008年2月11日在YouTube上載。.

新!!: 選舉委員會和福佳歌曲系列 · 查看更多 »

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香港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第三屆立法會於2004年9月12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及功能團體各選出30名,任期四年,由2004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於2004年10月6日經議員互選產生。.

新!!: 選舉委員會和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五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亦是香港的一院制議會。第五屆立法會共有70個議席,經2012年9月9日的選舉產生。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分別選舉35位議員。7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是自回歸後第二屆立法會以來首次沒有香港島補選的一屆,但新界東地區直選議員湯家驊於2015年10月1日辭職,新界東補選於2016年2月28日舉行,維持第二屆立法會以來每屆立法會皆須進行地區直選補選。.

新!!: 選舉委員會和第五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四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第四屆立法會共有60個議席,60位議員經於2008年9月7日的選舉產生 。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選舉分別選出30位議員。6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

新!!: 選舉委員會和第四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羅健熙

羅健熙(),現任香港南區區議會利東二選區議員、民主黨副主席。他亦是註冊社工。,與前黨友兼利東一選區區議員區諾軒合稱「利東孖寶」。.

新!!: 選舉委員會和羅健熙 · 查看更多 »

盧偉國

盧偉國(Lo Wai-kwok,),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及製造及工業分部前主席,2012年9月當選立法會工程界功能界別議員。2016年10月,接替梁君彥擔任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新!!: 選舉委員會和盧偉國 · 查看更多 »

盧瑞安

盧瑞安(),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香港旅遊發展局成員、選舉委員會委員。 盧瑞安熱心公共及社會服務,表現傑出,尤其對旅遊業方面,貢獻良多。.

新!!: 選舉委員會和盧瑞安 · 查看更多 »

盛品儒

盛品儒,(James Shing,),祖籍江蘇武進,出生於上海,為前任亞洲電視執行董事,2013年被通訊事務管理局勒令辭退,而此事成為亞視在2016上半年停播之導火線。香港親建制派組織香港青年聯會常務會董, 江蘇省政協委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盛品儒 · 查看更多 »

Electoral Commission (United States)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Electoral Commission (United States) · 查看更多 »

韓培德

--(Peter Gerald Hain,),又譯--,英國工黨政治家,曾在貝理雅以及白高敦政府任下議院領袖、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及威爾斯大臣等職。他在2008年承認未能及時公佈於2007年參與工黨副黨魁選舉前後所收受的政治捐獻款額,而辭去內閣職務,但後來在2009年6月重返內閣任威爾斯大臣,至2010年5月工黨下野為止。 韓培德是下院議員,代表威爾斯的尼思選區。韓培德早年自南非移居英國,在1970年代是著名的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分子。.

新!!: 選舉委員會和韓培德 · 查看更多 »

韋國洪

韋國洪(WAI Kwok-hung,),香港新界沙田上徑口村原居民,前沙田區議會主席,亦是公民力量榮譽主席。 韋國洪為公民力量的成員,於1982年初次參選沙田區議會火炭選區選舉,但最終落選。1994年起,韋國洪四次遁徑口選區當選為沙田區議員,並從2000年起,連續擔任沙田區議會主席,直至2011年。 韋國洪在公共和社會服務方面長期服務沙田區。韋國洪同時是選舉委員會委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韋國洪 · 查看更多 »

莫乃光

莫乃光(英語:Charles Peter Mok,),現任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香港互聯網協會創會主席,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主席,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1999年時曾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2014年7月1日獲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他從事資訊科技及電訊業,同時曾在多份香港報章撰寫專欄,主要評述資訊科技的發展。.

新!!: 選舉委員會和莫乃光 · 查看更多 »

選委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選委 · 查看更多 »

選委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選委會 · 查看更多 »

選管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選管會 · 查看更多 »

選舉管理委員會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選舉管理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鍾國斌

鍾國斌(Felix Chung Kwok-pan,),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會長,自由黨黨魁,鍾偉明織造廠董事,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2012年9月當選香港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功能界別議員。因樣貌與藝人方中信相似,所以他有「政界方中信」之稱。.

新!!: 選舉委員會和鍾國斌 · 查看更多 »

袁武

袁武(),又名袁繼昌,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香港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招商局工業集團董事長。.

新!!: 選舉委員會和袁武 · 查看更多 »

馬豪輝

豪輝(Ma Ho Fai,),回族人,穆斯林,籍貫寧夏,東院道官立小學、聖保羅書院校友,香港執業律師,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胡關李羅律師行高級合夥人、香港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席、僱員補償援助基金管理局主席、中華回教博愛社顧問、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地產代理監管局委員、空運牌照局成員、香港旅遊業議會理事。曾任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和大舜政策研究中心顧問、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校董。.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馬豪輝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2006年10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2006年12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6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2006年4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7年3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詳細新聞內容).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2007年3月 · 查看更多 »

香港協進聯盟

香港協進聯盟(簡稱港進聯;英文: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成立於1994年7月,是香港一個由工商專業界人士組成的親北京政治團體,黨魁是劉漢銓,總幹事吳軍捷則被指從廣州被調派到香港工作。.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選舉制度 · 查看更多 »

香港自由民主聯會

香港自由民主聯會,簡稱自民聯,為於1991年成立的香港政黨,主席胡法光,副主席譚惠珠。於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共取得3個議席(連同1993年補選共4席,皆為功能組別);於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取得1個議席(選舉委員會);1997年與香港協進聯盟(港進聯)合併。.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自由民主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民主運動是香港政治和香港選舉制度上的一連串運動,自1980年代起主要由香港民主派人士推動,目標是為要求盡快落實真普選,如0708雙普選、2012雙普選等,即由香港市民一人一票和沒有不合理的限制下,選出香港行政長官和所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要求廢除功能組別),以及廢除區議會委任議員的制度。.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民主運動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

香港政治制度是指由1842年開始的香港殖民地時期和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香港政治,貫切其中的最大特色是殖民地時代創立的行政主導制:總督由英國委任,身兼政府首長、駐軍統帥、(實際上只是咨詢機構的)立法會主席,掌控立法權、執法權,唯獨需派人擔任終審法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府為爭取民心,試圖組織民選議會,但因中國恐嚇出兵而作罷,原先的議會被降格為打點市容的市政局。到殖民地時代末期,香港立法局部分議員是由間接民選產生,但只負責被動蓋章和進諌。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憲制性文件,而政制的其中一部份是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殖民地建立初期,香港政制全由英國人發展及管理,後來漸有本地華人參與。香港的主權歸屬問題在20世紀末受到國際關注,中國和英國經過近20年磋商,最後決定於1997年進行主權移交,結束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歷史。主權移交後,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以一國兩制形式平衡兩地之間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差異。主權移交後的政治爭議,多數涉及在憲制性文件《基本法》的架構下,香港民主發展的方案和步伐。.

新!!: 選舉委員會和香港政治制度 · 查看更多 »

謝偉銓

謝偉銓(Tony Tse Wai-chuen;),香港政治人物,測量師,香港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功能界別議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謝偉銓 · 查看更多 »

譚偉豪

譚偉豪(Samson Tam Wai-ho,),香港天使投資脈絡有限公司主席,紫荊厚德商學院聯席院長,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資訊科技界)議員。 他是香港上市公司「快譯通」的創辦人,也曾是傑志體育會會長、香港慈善復康服務機構再生會前總理及本地民間組織社區18(C18)的顧問。他曾擔任其他政府公職,包括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資訊科技)、香港工業總會理事會理事及珠三角工業協會副主席、香港貿易發展局推廣香港創意及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委員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譚偉豪原為廣東省羅定市政協委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譚偉豪 · 查看更多 »

譚國僑

譚國僑(Tam Kwok Kiu,),香港政治人物。現為香港深水埗區議會南山、大坑東及大坑西選區區議員,其辦事處現設於大坑東邨東成樓地下。 曾任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副主席,深水埗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

新!!: 選舉委員會和譚國僑 · 查看更多 »

貝鈞奇

貝鈞奇,香港左派商人,亦是體育界知名人士,祖籍浙江寧波,自小移居香港,1967年畢業於漢華中學,曾擔任樹人小學教師,其後轉任船王董浩云麾下海員,結束海員生涯後回港,初時擔任漁船機械推銷員,又曾任無線電學校校長,於1987年成立亞聯工程公司,經營大型裝修工程業務。 貝鈞奇現時擔任香港足球總會副主席、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會愉園體育會和公民體育會主席及多支乙組、丙組球隊持牌人,亦是選舉委員會委員、策略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委員、香港健美總會會長、香港泰拳理事會會長、香港體育記者協會副會長以及中國香港柔道總會會長。.

新!!: 選舉委員會和貝鈞奇 · 查看更多 »

麥若彬

麥若彬爵士,KCMG(,),英國外交官,1987年至1989年間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1991年至1994年任英國駐華大使。 麥若彬爵士在1958年加入外交部,先後在多個駐外使館和外交部本部任職,1978年出任香港及常務司司長,翌年改任遠東司司長。麥若彬在1981年擔任港督政治顧問,任內與駐華大使柯利達爵士和港督尤德爵士等人參與香港前途談判,其後為《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細節擔任草擬工作。 麥若彬在1987年至1989年擔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1990年至1991年出任外交部副國務次官,以及在1991年至1994年出任駐華大使,負責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與中方商討香港主權移交前後的過渡安排。不過他在任內遇到相當的困難,除了中國大陸發生的六四事件外,中英雙方亦就「玫瑰園計劃」和後來的彭定康政改方案等爭執爭拗不斷。麥若彬在六四後和新機場爭拗後,兩度隨柯利達秘密訪華,亦被香港不少輿論批評是架空立法局和漠視香港民意的行為。 彭定康在1992年10月推出倍受中方譴責的政改方案後,麥若彬在1993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姜恩柱展開十多輪會談,試圖尋求共識,但最後會談破裂,促成港府單方面舉行「九五直選」,以及中方自行成立臨時立法會和取消原有的「直通車」安排。此外,中英雙方以會談保密為理由,一度拒絕透露會談的細節,在當時受到輿論抨擊。.

新!!: 選舉委員會和麥若彬 · 查看更多 »

龐愛蘭

愛蘭 (PONG Oi Lan, Scarlett,)香港沙田區議會議員,前亞洲電視節目主持人,亦是投資顧問。本身是註冊藥劑師,現任沙田區議會(火炭)議員,屬建制派的新世紀論壇,前公民力量成員。另外,龐愛蘭惹起霸佔車位疑雲,更有網民就話香港泊車位長期不足,沙田區議員龐愛蘭(Scarlett)竟然1駕車泊2個車位,惹來霸佔車位疑雲。有網民就將Scarlett座駕停泊在華景山莊停車場的相片上載至社交網站。睇相可見,Scarlett的座駕停在前後兩個車位的中間,即係霸咗人哋半個車位。有網民留言質疑係咪區議員大晒,仲話應該要鎖車添!.

新!!: 選舉委員會和龐愛蘭 · 查看更多 »

霍震寰

霍震寰(Fok Chun-wan, Ian,),籍贯广东番禺南沙,生于英屬香港,是霍英东博士之次子。已婚,其妻為息影女演員陳琪琪,育有1女及2子,早年在香港、英国及加拿大接受教育。霍震寰主要职务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有荣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新!!: 選舉委員會和霍震寰 · 查看更多 »

范徐麗泰

范徐麗泰(Rita Fan Hsu Lai-tai,),本名徐麗泰,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早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工作,1983年起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得悉英國將撤離香港後低頭落淚,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議員,任內曾關注香港教育和越南船民問題等事務。范徐麗泰在1992年與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在當年10月辭任所有公職,到1993年,范徐麗泰轉投親共陣營,先後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職,由親「英」變成親「中」。 范徐麗泰於1997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自2005年至2008年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連續為支持度最高的立法會議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范徐麗泰 · 查看更多 »

胡法光

胡法光,CBE(Hu Fa-kuang,1924年2月14日-),祖籍中國江蘇省無錫市,菱電發展有限公司名譽主席,英國特許工程師。.

新!!: 選舉委員會和胡法光 · 查看更多 »

蔡堅

蔡堅()是香港醫學會現任會董會會長;之前他亦曾經出任該會會長,但後來以健康理由引退。蔡堅目前亦是香港獸醫管理局的成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蔡堅 · 查看更多 »

鄧光榮 (新界原居民)

鄧光榮,香港西貢北約十四鄉井頭的新界原居民,籍貫廣東寶安,公司董事,曾任大埔區議會議員、西貢北鄉事委員會主席,是無黨派的議員。 在大埔區議會時,由於他是西貢北鄉事委員會主席,根據規例成為當然議員。 鄧光榮亦是選舉委員會委員,200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新!!: 選舉委員會和鄧光榮 (新界原居民) · 查看更多 »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Dr.

新!!: 選舉委員會和鄧淑明 · 查看更多 »

自動當選

自動當選,是選舉文化的一種現象,當一個地方、組織或社團的選舉中,只有一位競選候選人,或是複數選舉區制度下的選舉,某地區應選出之名額大於或等於候選人人數,候選人即是在「毫無對手之下」當選,不必進行拉票、投票、點票、唱票、謝票等活動。 2012年的香港功能界別選舉結果,鄉議局的劉皇發、保險界的陳健波等立法會議員,正因上述原因而自動當選。.

新!!: 選舉委員會和自動當選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0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選舉委員會和英國2010年5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0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選舉委員會和英國2010年7月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1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選舉委員會和英國2011年5月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選舉委員會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雷添良

雷添良,(),香港執業會計師,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顧問、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選舉委員會委員。曾任香港會計師公會主席、首長級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稅基廣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委員、前任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離職後工作諮詢委員會成員、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消費者訴訟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成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雷添良 · 查看更多 »

选举管理委员会

#重定向 選舉委員會.

新!!: 選舉委員會和选举管理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陳乙東

陳乙東(英文名:Roger Chan,),祖籍中國廣東潮州,生於香港,中國孫文黨成員,曾四度宣布參與香港特首選舉及補選以及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然而從未成為正式候選人。參選期間以出位言論、大膽構思及連串起訴對手的法律行動,曾在報章上曝光,並熱心於各項政治運動。 其中「巴士阿叔」的身份最為人所熟識:自2006年4月底,網上出現一段《巴士阿叔》影片,後陳乙東自稱為片中人。 他為香港網站Uwants形象代言人,為Uwants網站建立「巴士阿叔」的形象:粗口、不計較禮貌、高聲鬧人,自我中心,不理別人。 受到各界熱議,站在鎂光燈之下,也被連鎖網吧相中,為香港一網吧集團作為宣傳代言人,名利雙收。.

新!!: 選舉委員會和陳乙東 · 查看更多 »

陳以誠

陳以誠(英文名:Dr.,Alvin,),香港兒科醫生,前香港醫學會副會長,與李家仁醫生同被譽為「兒歌醫生」,曾經是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舉委員會的醫學界代表,而他於1980年代參與《齊唱新歌》第二集主唱工作。 陳以誠曾就讀迦密中學,於1977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曾留學英國、取得英國皇家兒科醫學院院員資格,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醫生目錄資歷,曾任公立醫院醫生。他在1995年冬天起兼職兒歌歌手,但是直至2003年才以SARS事件為題材的兒歌《眾志成城抗肺炎》才為人認識。 2009年,陳以誠在診治一名男嬰時,因疏忽令嬰兒的右手無名指要切除指頭,被男嬰父母索償650萬港元。2012年11月20日,香港高等法院判陳以誠就男嬰的醫療費及心理輔導等,賠償約31萬4000多港元。法官認為事件對男嬰來說是痛苦的經歷,但不認同會影響日後男嬰的生計。其後男嬰父母不滿賠償金額過低而提出上訴,高等法院上訴庭於2014年2月19日將賠償額提高至51萬港元。其後男童父母聲稱受事件打擊分別患上適應障礙和抑鬱,再向陳以誠索償。2017年5月8日,高等法院頒令陳以誠需向父母及男童賠償合共約140萬港元。2018年4月16日,香港醫務委員會裁定陳以誠2項專業失德罪成,各判罰停牌3個月,分期執行,合共停牌半年。辯方律師形容事件是陳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瑕疵和污點,他對事件感到悔恨及悲傷。.

新!!: 選舉委員會和陳以誠 · 查看更多 »

陳廷驊

陳廷驊博士(Dr.,),祖籍浙江宁波鄞县云龙镇,香港著名事业家,有「棉纱大王」、「地產大王」以至「窩輪大王」等讚誉。陳廷驊生前擔任南豐紡織聯合有限公司及南豐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陳廷驊的南丰集团是香港著名财团,于1989年在香港交易所退市,因此资产不能准确得知,据估算超1000亿港元,仅次于长江实业。.

新!!: 選舉委員會和陳廷驊 · 查看更多 »

陸地 (香港企業家)

地 博士 太平紳士,(Dr. Luk Tei, Lewis,),上海出生,是已故商人「玩具博士」陸宗霖的長子。陸地為香港企業家,亦為香港的律師,具有英格蘭及威爾斯、新加坡及澳洲之律師資格。.

新!!: 選舉委員會和陸地 (香港企業家) · 查看更多 »

推選委員會

推選委員會指根據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前,由籌備委員會(籌委會)選出。它們的職責是選出第一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成為選舉委員會(或往後的提名委員會)的雛形。 推選委員會可以指:.

新!!: 選舉委員會和推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林子健

林子健,(Howard Lam Tsz Kin,)香港政治人物,民主党成員,基督路小教會教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政治神學博士研究生。.

新!!: 選舉委員會和林子健 · 查看更多 »

林光如

林光如(Kwong Yu Lam,),出生於广东省梅縣,星光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在16歲來香港克勤克儉,去做學徒,在吸收經驗下,一手創立星光集團成為上市公司高層。.

新!!: 選舉委員會和林光如 · 查看更多 »

林文傑

林文傑,LAM Man Kit,前中西區議會(山頂)議員,是香港自由黨成員之一。 林文傑因為私人工作繁忙,所以在香港區議會任內,出席率不足,被香港傳媒發現。 還有田北俊選前,向周松崗失言及涉威嚇事件影響,盡失選民之心。 結果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敗給公民黨新人陳淑莊,不能連任。 林曾參加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並出選選舉委員會議席,因26位投票者已全投票給政府所指定的10位,所以一票也未能取到而落敗。.

新!!: 選舉委員會和林文傑 · 查看更多 »

李連生 (香港)

李連生(),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前新界社團聯會會長、現任榮譽會長,中國星火基金會榮譽會長。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新機場及有關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農牧職工會主席、香港漁民互助社秘書長、名譽社長、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推選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會議成員。 李連生長期盡心竭力為新界的社區及公眾服務,參與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籌備工作,貢獻尤多,於1998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Category:香港新界原居民 Category:前香港全國人大代表 L.

新!!: 選舉委員會和李連生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李永健

李永健(),香港大律師,以冷門姿態參選香港行政長官及香港立法會的選舉而知名。.

新!!: 選舉委員會和李永健 · 查看更多 »

李永達

李永達(Lee Wing-tat,),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惠陽,現任土地監察主席,民主黨中常委,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李永達 · 查看更多 »

梁廣昌

梁廣昌(),香港政治人物,活躍於葵青區。 梁廣昌是前葵盛選區(大選區制)、葵盛東邨選區(小選區制,S02)區議員,並曾在1991年至1994年間出任葵青區議會主席。 梁廣昌早年先後加入泛民主派政黨民協、民主黨、社民連,及後成為親建制派人士。由於長期植根於葵青區,梁廣昌與李永達、單仲偕、梁耀忠、周奕希、李志輝、黃耀聰更曾被稱為「葵青七子」。 2009年,梁廣昌因判處詐取6.9萬元區議會活動開支,被褫奪議席。.

新!!: 選舉委員會和梁廣昌 · 查看更多 »

梁繼昌

梁繼昌(Kenneth Leung,),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擁有律師及會計師資格,專長稅務工作;2012年9月當選香港立法會會計界功能界別議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梁繼昌 · 查看更多 »

梁適華

梁適華(),香港商人,現任香港乒乓總會副會長、香港單車聯會主席、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1979年,由--策騎,蘇芬諾夫訓練的「大成功」奪得第一次在沙田馬場舉行的香港打吡大賽冠軍,梁適華以馬主身份分享這一榮譽。此外,梁適華還曾任香港貿易發展局珠寶業諮詢委員會主席、推選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 梁適華長期熱心推動香港的體育運動,表現卓越,尤其致力推動單車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貢獻良多。在他的領導下,香港單車和乒乓球運動員包括沈金康、黃金寶、帖雅娜、林菱、李靜、高禮澤、張鈺、梁柱恩等人近年於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

新!!: 選舉委員會和梁適華 · 查看更多 »

楊耀忠

楊耀忠(Yeung Yiu-chung,),是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國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成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榮休天水圍香島中學校長後,他擔任天水圍香島中學校監。.

新!!: 選舉委員會和楊耀忠 · 查看更多 »

朱幼麟

朱幼麟(David Chu Yu-lin,),出生於上海,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本身是香港自由民主聯會成員,之後隨自民聯與港進聯合併而成為香港協進聯盟成員,後來再因港進聯與民建聯合併,成為民建聯黨員。.

新!!: 選舉委員會和朱幼麟 · 查看更多 »

成漢強

成漢強(Sing Hon-keung,),香港商人,生於西貢區孟公屋村的新界原居民,現任西貢區議會當然議員、坑口鄉事委員會主席、鄭植之中學校董、選舉委員會委員。成漢強熱心參與公共及社區服務,表現傑出,尤其積極為西貢區服務,以及對改善民生和發揮鄉郊地區的社會團結,貢獻良多。.

新!!: 選舉委員會和成漢強 · 查看更多 »

易志明

易志明(Frankie Yick Chi-ming ,),香港自由黨黨員及九龍倉高層,現任自由黨中常委。易志明於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接替自由黨前主席劉健儀,自動當選為航運交通界議員。在2016年立會選舉中在航運及交通界別以127票擊敗僅得42票的另一候選人丘應樺,成功連任。.

新!!: 選舉委員會和易志明 · 查看更多 »

政制發展綠皮書

《政制發展綠皮書》是香港自主權移交後特區政府首份發表的綠皮書,於2007年7月11日發表,內容主要探討香港行政長官及香港立法會的普選方式,為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中一個重要的公開諮詢。.

新!!: 選舉委員會和政制發展綠皮書 · 查看更多 »

200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補選

200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補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4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補選於2001年9月16日舉行,以填補於2001年7月15日起辭去立法會議員席位後出現空缺的吳清輝教授在選舉委員會的議席空缺。 2001年7月21日,立法會秘書處憲報公告宣布,立法會議席出現空缺。.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於2003年11月23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08萬人,投票率44.4%。是次選舉是「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後第一個大型選舉。.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

香港2004年繼去年七一遊行後再次經歷了鉅大政治爭議,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行使權力解釋基本法,並否決了0708年雙普選。5月,商業電台多名著名節目主持人指受到壓力相繼暫停節目,發生了「商台名嘴封咪事件」。7月1日,仍有數以十萬計市民參與七一遊行表達爭取民主訴求。9月,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刷新了歷屆投票紀錄,有178萬多人投票(投票率55.64%)。 經濟方面,去年發生沙士事件後情況逐漸改善,失業率下跌至2004年第四季的6.5%,是近三年以來的低位,年內本地生產總值增長8.1%,是自1987年以來的第二快增長,歷時68個月的通縮終於結束,經濟復甦主要受惠於東亞、歐美國等主要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中國內地對外貿易暢旺和內部需求殷切所帶動。然而去年沙士期間,帶來經濟下滑以及增加開支,政府賬目錄得赤字401億。.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4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以接替原第二任行政長官的餘下任期。 選舉原本計劃於2005年7月10日舉行,但由於絕大多數選舉委員會的提名已被曾蔭權取得,另外兩位有意參選人在未能取得足夠提名的情況下,已在提名期完結前6月15日公開宣佈棄選。選舉主任朱芬齡法官在6月16日宣告曾蔭權在選舉中自動當選。.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是於2006年5月21日在塞爾維亞和黑山国家联盟的黑山共和國進行的一次獨立公投,以決定黑山及邦联的前途。最後官方於5月23日公布55.5%人投票支持黑山脫離塞黑獨立。.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 · 查看更多 »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已於2007年3月25日順利舉行。選舉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進行投票,從一位或多位候選人中選出下一任行政長官。由於立法會修訂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了信任投票制度,即使这次只有一人得到足夠提名,仍然需要投票。.

新!!: 選舉委員會和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 查看更多 »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是指2014年9月28日黃昏至29日凌晨,香港警方對示威者的大規模驅散行動,當中防暴警察施放大量催淚彈,並威脅向群眾開槍。此前,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激發香港市民強烈不滿,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9月22日發起一連5日的大專罷課,學民思潮則於9月26日加入,發動中學罷課;9月26日當晚突然發生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導致27日防暴警察進駐,以及8萬人集會聲援。 9月28日凌晨,「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突然宣佈自2013年初提出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最後部曲正式啟動。當日上午警方封鎖政府總部,導致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的市民被堵塞在海富中心附近一帶,因而在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同日黃昏,警方開始採取更高級武力,展開大規模驅散行動,防暴警察施放87顆催淚彈,更一度威脅開槍,是香港防暴警察接近9年以來首次使用催淚彈。驅散行動導致近百人受傷,事件令民憤進一步爆發,及引起國際關注,佔領行動擴散至旺角及銅鑼灣,9月29日至10月1日連續3晚有20萬人上街抗命,運動亦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

新!!: 選舉委員會和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選舉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