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进步党 (中国)

指数 进步党 (中国)

进步党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一个政党,成立于1913年5月29日。.

目录

  1. 47 关系: 吳貫因夏继泉大地恩情孙洪伊宋教仁丁佛言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中华民国军务院中國總理中國總統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国政党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中華民國國務總理中華民國內政部张东荪张恩绶徐勤徐果人周道刚冯耿光共和党 (中国)王多輔王家襄研究系籍忠寅统一党 (中国)熊希齡內閣牟琳蹇念益黎元洪进步党蒲殿俊邓孝可蔣舉清陳國祥 (光緒進士)陈廷策林炳華李庆璋李仲公梁启超民主党 (1912年)戴戡曾有瀾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吳貫因

吳貫因()原名吳冠英,別號柳隅,广东澄海人。中国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中华民国官员。.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吳貫因

夏继泉

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旅日時曾改名夏泉,中年後改名夏蓮居,字一翁,生於新疆-于-闐(今改作「-于-田」),祖籍山東鄆城,后寄籍濟南歷下,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佛教居士,專修淨土宗,與梅光羲居士齊名,有「南梅北夏」之稱。.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夏继泉

大地恩情

《大地恩情》是麗的電視(即亞洲電視前身)1980年播映的經典電視劇(三部曲、共七十集)。當年其收視率不逊無綫電視劇集《輪流傳》(六比四),導致《輪流傳》仅播放15集就被腰斬。此事至今仍為香港電視歷史上的热门话题。本劇也奠定多位藝員的地位,如劉志榮、岳華等等。 《大地恩情》以清末民初廣東省的農村作為背景,刻劃農民楊家的困苦生活;年輕一代受五四運動的衝擊而引出的遭遇,楊家在民初時期南遷澳門的生活(並至澳門多個景點取景),楊九斤被「賣豬仔」到金山的故事(並到加拿大取景),可說是一部描寫中國近代南方農民典型生活的歷史劇。 本劇在拍攝期間原命名為「血淚中華」和「根」,及後才易名大地恩情,並計劃開拍二百集及在中華電視公司協助下在台灣取景。本劇策劃蕭若元先生在2006年7月6日其主持的香港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風蕭蕭》中表示,该劇本來沒有規劃結局,甚至可以寫至文化大革命,而他則希望將故事延續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大地恩情

孙洪伊

孙洪伊()原名洪儀(宣统年间为避宣统帝溥仪名讳而改名“洪伊”),字伯兰,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北仓人。清朝至中华民国初年政治人物。潘荣「孫洪伊.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孙洪伊

宋教仁

宋教仁,字鈍初,號敦初。漁父是其筆名。出生於中國湖南省桃源县。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责任內閣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1913年3月20日,时任國民黨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老北站)遭黑道分子枪击,3月22日不治身亡,终年31歲。.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宋教仁

丁佛言

丁佛言(),原名丁世峄,字桐生、息斋、芙缘,号迈钝,山东登州府黄县城关镇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字学家、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丁佛言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以下列出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屆內閣国务总理(或国务卿)及阁员名单。本列表阁员仅列出各部总长,不列各部次长。各部不包括「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特殊时期的宪法、法律和政治背景亦作简单介绍。如欲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请见参考文献。.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中华民国军务院

中华民国军务院,1916年护国战争中在广东肇庆设立的一个临时政府机构。.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华民国军务院

中國總理

中國總理,是指近代中國政府的政府首腦,現在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位列最高級別的國家級正職。 在中國歷史上,總理一職作為政府首腦始創於清朝末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仿效日本設立責任內閣,置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一職,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凯先后擔任此職。 中華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設國務院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置國務總理作為國務院的首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后,國務院被行政院取代,國務總理也被行政院院長取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設政務院,政務院以總理作為首長。1954年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中央人民政府,即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作為中央政府負責人。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中的代表中國的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因此目前國際上稱的「中國總理」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國總理

中國總統

中國的總統職位首次出現於1912年於南京正式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當時以「大總統」稱之,此銜稱亦由北洋政府繼續使用;1928年,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統治中國,總統職位也被國民政府主席取代,直到1948年行憲後設置中華民國總統為止。1949年,中國共產黨於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並未設置總統一職。理論上,目前統治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總統是唯一可在中文以「中國總統」稱呼的國家元首職位,但中華民國現有的邦交國,也因「臺灣」成為中華民國的通稱而多以「臺灣總統」稱之。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接近總統功能的政治職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通稱國家主席)。自198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八二宪法》恢复设立于1975年被废除的国家主席职务,同时官方英文译名由“Chairman”改為“President”,中文直譯即「總統」;不過重新設立的國家主席職務被剝奪了召開最高國務會議和領導國防委員會的權力,僅為虛位元首。另一方面,2000年起,部分中國大陸學者開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置總統職位的可能性,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於總統制與議會制的兩選項擇一為「當務之急」,是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政必要課題。不過即使擁護設立總統一職的中國大陸學者也承認「現在討論中國將來實行總統制或設置中國總統還為時尚早」。自1993年起,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兼任國家主席一職,使國家主席在一黨執政體制下成為有實權的職務,有部分外國學者更視「三位一體」下的中國政治制度為「半總統制」。.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國總統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簡稱民社黨,由中國國家社會黨及中國民主憲政黨在1946年於上海市合併組成。在大陸時期曾參與制憲,並於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在戒嚴時期,民社黨曾是中華民國三個合法政黨之一,初期雖然尚有些微影響力,但因內部派系林立,外受中國國民黨分化控制,與中國青年黨等在野黨派並無法有效制衡執政黨。1980年代後期黨禁解除之後,部份黨員相繼分裂另組政黨,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台籍人士則轉入民主進步黨。199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後,民社黨更徹底失去席次、並迅速泡沫化,今在臺灣政壇已無實質影響力。.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国政党

中國自古就有會党组织的存在,但皇帝相當反感結黨營私,並加以取締。直至清末,中國方有模仿西方的政黨組織。1894年中国近代第一個革命政黨團體是孫中山領導的兴中会。.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国政党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家元首的職稱,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說法不一。有指在南京先成立中華民國及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是首位大總統,現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亦主要強調這一點。而袁世凱在北京逼使宣統帝退位,其後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後,大總統职位被北洋軍閥控制,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曾自任为非常大總統,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在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中國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本表記錄中華民國自從1912年開國以來歷屆國家元首。包括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1948年行憲後由國民大會間選產生與1996年修憲後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公民直選出現中華民國總統或副總統。.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是中華民國國務院的首長,也是北洋政府時期的政府首腦。有些國務總理名義上曾代行大總統職權,但實權卻握在軍閥手上。 此外,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曾將國務總理職銜改稱為「政事堂國務卿」,此處亦一併收錄。.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张东荪

张东荪(),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中国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1949年以后留在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控向美国泄漏国家机密情报,死于狱中。.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张东荪

张恩绶

张恩绶(),字泽余(一作泽儒),直隶深县人。 张恩绥早年曾就读于保定大学堂。1904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先在经纬学校学习,后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10年毕业后返回中国,授法政科举人。次年朝考一等,分邮传部任七品官。辛亥革命后,张恩绶于1912年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同年,出任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北洋法政学会会长。他还与李存义、刘文华、张占魁、叶云表等在天津发起成立中华武士会,后担任过中华武士会会长。此外,他还曾任共和党干事、进步党地方科主任等职。1918年当选第二届国会议员。.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张恩绶

徐勤

徐勤()字君勉,号雪庵。广东三水人。清末民初学者、政治人物。林振勇、任流、陈春陆编,佛山历史文化辞典,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徐勤

徐果人

徐果人()名嶲,字果人,以字行,江蘇武進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閻錫山檔案: 要電錄存,国史馆,2003年.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徐果人

周道刚

周道刚()字蓁池,四川省成都府双流县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川軍指揮官。.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周道刚

冯耿光

冯耿光(),字幼伟,广东番禺人。清朝军事将领,中华民国银行家。.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冯耿光

共和党 (中国)

共和党,中华民国初年建立政党之一。成立于1912年5月9日上海张园,由民社、统一党、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国民党等合并组成。其组织拥有国内支部27个,国外支部7个。党员约10万。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彦图等4人为理事。该党党员先后成为阁员的有:熊希龄、范源濂、张元奇、应德闳、章宗元。参加该党的地方都督有黎元洪、蒋尊簋、朱瑞、庄蕴宽、吕公望、赵惟熙、杨增新、胡景伊、程德全等人。不久,章太炎辞去共和党理事,发宣言维持统一党。.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共和党 (中国)

王多輔

王多輔()字--,安徽省太平縣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王多輔

王家襄

王家襄(),字幼山,浙江绍兴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民元国会参议院议长。朱汉国, 杨群,中華民國史(6),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6年,第26页绍兴市志·卷44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三),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王家襄

研究系

系,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政治派别,名于“宪法研究会”。该派源于进步党。该党是民元国会中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党,以黎元洪、熊希龄、梁启超为首领。坚持宪政治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重开,该党分为三派:.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研究系

籍忠寅

籍忠寅(),字亮侪,曾自署困斋,直隶任邱端村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缪钺,纪念籍忠寅先生,文献1986年第03期.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籍忠寅

统一党 (中国)

统一党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1月由原立宪派操纵的中华民国联合会组成。以张謇、章炳麟、程德全、熊希龄等为理事。以“巩固全国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为宗旨,实际上是拥护袁世凯统一全国。1912年5月该党与其他五团体合并,改为共和党。不久,又退出共和党,继续维持统一党。1913年5月又与共和党、民主党合并,组成进步党,成为国会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党。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政党 Category:1912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1913年廢除.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统一党 (中国)

熊希齡內閣

希齡內閣,指民國2年(1913年)7月31日成立,民國3年(1914年)2月12日結束的以進步黨领袖熊希龄為國務總理的中華民國政府内閣。内閣組閣於1913年9月11日,1914年2月12日被袁世凯總統解散,由孙宝琦临时内阁取而代之,前后共存在約5个月。.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熊希齡內閣

牟琳

牟琳()字贡三,贵州省遵义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医生。遵义地区志:人物志,香港:天马出版社,2001年,第30页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25, p.608-609.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牟琳

蹇念益

蹇念益()字季常,贵州遵义老城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蹇念益

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黎元洪

进步党

進步黨可以指:.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进步党

蒲殿俊

蒲殿俊,字伯英,号雪袁、沚庵,四川省广安县人。民国政治人物,四川保路运动领袖,戏剧教育家。.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蒲殿俊

邓孝可

邓孝可()字守源,号慕鲁,四川奉节县人。清末立宪派人士。四川省志·人物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年,第827页.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邓孝可

蔣舉清

蔣舉清()字渭高,新疆昌吉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法学家。新疆文史资料精选 第二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蔣舉清

陳國祥 (光緒進士)

陳國祥(),字宝贤,号敬民, 贵州修文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副议长。.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陳國祥 (光緒進士)

陈廷策

廷策(),字幼苏,贵州平坝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陈廷策

林炳華

林炳华(),广西省宜山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林炳華

李庆璋

李庆璋()字莪卿,山东历城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李庆璋

李仲公

李仲公()原名李其荃,字仲芸,贵州省贵筑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李芳,李仲公其人其事,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1期.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李仲公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梁启超

民主党 (1912年)

民主党是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政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内,经合并改组,出现了两大政党——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和以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汤化龙、梁启超、林长民等力图组织一个与之鼎立的第三大党,推举梁启超为党魁。1912年8月27日,由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华共和促进会、国民协会、共和统一党、共和俱进会、国民新政社等政团在北京合并成立民主党。汤化龙任党干事长,马良、陈昭常、谢远涵等为干事,后推举梁启超为领袖。其成员主体属君主立宪派。其政纲是“普及政治教育,拥护法赋自由,建设强国政府,综核行政改革,调和社会利益”等。 1913年5月同共和党、统一党等合并为进步党,成为第一届国会对抗国民党的第二大党。.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民主党 (1912年)

戴戡

戴戡(),原名桂齢,字循若,号錫九。貴州省貴陽府貴定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戴戡

曾有瀾

曾有瀾()江西省长宁县(今寻乌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法学家。.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曾有瀾

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政府舉行的第一任大總統選舉。結果由袁世凱以500票當選大總統,黎元洪以601票當選副總統,並於10月10日就職。.

查看 进步党 (中国)和191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亦称为 中国进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