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达延汗

指数 达延汗

达延汗(;),是“大元汗”的另一种音译,意为“大元大可汗”,因多次遣使入貢,明人常称其为小王子,本名巴图蒙克(;又译把秃蒙克、把秃猛可),是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彦蒙克(阿噶多尔济之孙)之子,蒙古大汗。 满都鲁死后,他的第二位妻子满都海夫人拥立其姪孫巴图蒙克为大汗,就是达延汗,33歲的满都海夫人也改嫁给了7歲巴图蒙克。巴图蒙克1480年(一说1479年)继位,是为达延汗。 达延汗年幼时,满都海被授予“彻辰”称号,摄政。1487年,16岁的达延汗开始亲政。经过与卫拉特部的数度征战,将其击溃。1506年,达延汗征服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统一漠南蒙古。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正德十二年(1517年),入侵應州,死於征途。.

目录

  1. 118 关系: 努尔哈赤博迪名人DNA多伦土默特部多爾濟帕拉瑪奈曼部察哈尔八部察哈尔部巴尔斯博罗特巴延达喇巴彦蒙克巴勒達爾巴噶巴图尔巴林部东亚史布尼拉忒納也先乌珠穆沁部乌鲁斯博罗特乌梁海应州大捷德沁札布德木吹俺答汗土默特部北元嘎丁巴尔·察克都尔扎布嘛呢巴達喇喇嘛札布喀尔喀蒙古喀喇沁部呼和浩特市和尔朔齐哈萨尔和托輝特部哈喇忽剌哈剌苦出唐努乌梁海内喀尔喀内蒙古历史养罕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元朝和鞑靼世系图克什克腾部克舍图鲁博罗特王爱召硕垒乌巴什纳密克绰克图台吉翁万达... 扩展索引 (68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查看 达延汗和努尔哈赤

博迪

博迪(Боди,),尊号阿剌克汗(Алаг хаан),蒙古大汗,察哈尔首任可汗。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长子,是达延汗指定的继承人。然而,在1517年,达延汗死后,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以博迪年幼为由,自称大汗。达延汗的其他儿子不服,1519年,达延汗的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的支持下,博迪登基,巴尔斯博罗特退位。博迪为了安抚巴尔斯博罗特,封他三个儿子为小汗。博迪直接统治区域就在察哈尔。1547年,博迪死后,长子達赉遜继位。.

查看 达延汗和博迪

名人DNA

名人DNA(List of haplogroups of historic people)是名人的Y染色體單倍群、亦名人的粒線體DNA單倍群一覧。Y染色體單倍群嚴格遵循父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父系源流,亦粒線體DNA單倍群嚴格遵循母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母系源流。.

查看 达延汗和名人DNA

多伦土默特部

多伦土默特部,又称多罗土蛮、七土蛮,是明代蒙古部落。是土默特万户下辖的鄂托克。 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建六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多伦土默特部开始为达延汗之子我折黄台吉占据。赛那剌次子俺答汗之后崛起,成为土默特万户的领袖。俺答汗的弟弟兀慎打儿汗刺布台吉占据兀甚(兀慎、乌古新)鄂托克。.

查看 达延汗和多伦土默特部

多爾濟帕拉瑪

多爾濟帕拉瑪,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四代札萨克图汗。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后裔,札萨克图汗车林端多布之子。 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庚申,同治帝赏扎萨克图汗郡王车林端多布子头等台吉多尔济帕拉玛辅国公。光绪三年(1877年),多爾濟帕拉瑪袭爵为札萨克图汗兼多罗郡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多爾濟帕拉瑪告休,其子索特那木拉布坦即位。.

查看 达延汗和多爾濟帕拉瑪

奈曼部

奈曼部()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奈曼”意为“八”,与成吉思汗征服的乃蛮部同名。 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长子铁力摆户的曾孙额森伟征统辖奈曼部,属察哈尔万户。清太宗天聪元年(1627年),额森伟征之子衮楚克率属归附皇太极,赐号和硕齐,在旧地游牧。次年,随军征察哈尔,以功赐号达尔汉。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编奈曼部为一扎萨克旗,属昭乌达盟。今内蒙古通辽市有奈曼旗。.

查看 达延汗和奈曼部

察哈尔八部

察哈尔八部(鄂托克),明代察哈尔本部有8个鄂托克(部)组成,统称察哈尔八部,明朝人称之为八大营。 察哈尔八部与清代所设的察哈尔八札萨克旗制和总管八旗制不同。开始分为呼拉巴特鄂托克、克什克腾鄂托克、浩齐鄂托克、敖罕鄂托克、察罕塔塔尔部鄂托克、奈曼鄂托克、札固特鄂托克、克木齐古特鄂托克。浩齐特由大汗自己统领,其余的由大汗的弟侄,或达延汗之子阿赤赖台吉、格哷博罗特等人的后裔统属。阿赤赖台吉据克什克腾鄂拓克;格哷博罗特据敖汉、奈曼诸鄂拓克;那力不赖台吉据浩齐特鄂拓克;赛那剌之子那林台吉据察罕塔塔尔鄂拓克。明末,乌珠穆沁部、苏尼特部也成了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察哈尔八部左翼被称为山阳察罕儿,由阿剌处(阿喇克卓特)、敖汉、奈曼、兀鲁(主亦惕)四大鄂托克组成。右翼被称为阿鲁(山阴)察罕儿,由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克什克腾四大鄂托克组成。明末清初,除克什克腾还属于阿赤赖台吉的后代,浩齐特为达赉逊的后裔所据,敖汉为博迪弟纳密克之孙岱青杜楞所据,奈曼为纳密克之孙额森伟征所据,乌珠穆沁为博迪之子翁衮都喇尔所据,苏尼特为博迪次子可可出大台吉所据。清朝初年,克什克腾、浩齐特、敖汉、奈曼、乌珠穆沁、苏尼特六部各自被清政府设立扎萨克旗。.

查看 达延汗和察哈尔八部

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是从蒙古帝国时期到清朝初年的蒙古部落,其名为蒙古语“邻近”之意。察哈爾部的大汗林丹汗(1604年-1634年在位)是蒙古最後一任的大汗。 察哈尔极盛时期在辽朝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 林丹汗被后金皇太極击败后,整个漠南蒙古被纳入后金国版图。 清朝康熙察哈尔的叛乱被清政府镇压,察哈尔蒙古人被从中国东北(今东北和内蒙东)迁移到多伦诺尔一线,不再设部落大汗,作为八旗察哈爾归属于清朝理藩院与滿洲人察哈尔都统管理(丧失“蒙人治蒙”的权利)。 1914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以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寄治萬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撤销察哈尔特别区,改置察哈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察哈尔省被撤销。.

查看 达延汗和察哈尔部

巴尔斯博罗特

巴尔斯博罗特(Барсболд;),又译巴儿速孛罗,蒙古大汗,达延汗的第三子,封为济农。.

查看 达延汗和巴尔斯博罗特

巴延达喇

巴延达喇(),蒙古大汗达延汗的曾孙,格哷森札札赉尔(喀尔喀部的祖先)的孙子。阿什海的长子。 分到的为他与二叔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四叔德勒登昆都伦、七叔鄂特欢诺颜同掌管右翼(札萨克图汗部)兀讷格特(一作乌审)、扎赉尔鄂托克。他在1586年之前有去世,之后由赉瑚尔继承。赉瑚尔是巴延达喇的儿子,一说赉瑚尔是巴延达喇的弟弟。.

查看 达延汗和巴延达喇

巴彦蒙克

巴彦蒙克(Баянмөнх;),又称巴延蒙克、孛罗忽(Bolkho),蒙古大汗。阿噶多尔济的孙子,哈剌苦出与齐齐克妣吉之子。也先篡位时,也先的祖母萨穆尔太后将他换出,保住性命。摩伦汗死后近十年,蒙古混战,大汗之位空缺,直到1475年,满都鲁在混战中胜利继位。满都鲁封巴彦蒙克为济农。太师亦思马因挑拨大汗和济农的关系,使巴彦蒙克兵败身死。满都鲁死后,他的第二位妻子满都海夫人拥立巴彦蒙克之子巴图孟克为大汗,就是达延汗。.

查看 达延汗和巴彦蒙克

巴勒達爾

巴勒达尔(),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格哷克延丕勒长子。 乾隆六年(1741年),袭封为札萨克多罗郡王。乾隆七年(1742年),袭札萨克图汗号,授盟长。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所属多尔济匿厄鲁特逃人被人参劾,乾隆帝下诏免。乾隆十七年(1752年),与副都统达青阿以兵三千驻防科布多东南鄂尔海喀喇乌苏。乾隆十八年(1753年),向朝廷献驼马军。乾隆十九年(1754年),杜尔伯特部台吉车凌归降,被喀尔喀部虐待,他受命驻防巴雅,后来车凌蒙克的儿子巴朗叛逃,他报知乌里雅苏台军,分录追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受命攻打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担任所部副将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入朝,命乾清门行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扈从清高宗木兰秋闱,赐三眼花翎和黄马褂。乾隆三十年(1765年),命御前行走。.

查看 达延汗和巴勒達爾

巴噶巴图尔

巴噶巴图尔(),又作巴噶尔图尔,明译卜言把都儿、把兔儿,喀尔喀蒙古巴林部领主,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玄孙,苏巴海次子。 1582年巴噶巴图尔之父苏巴海在明镇夷堡(今为辽宁义县东北)被明将李平胡射死,他便立志复仇。后在叔父炒花、姑父花大、堂兄弟暖兔、伯言儿等人协助下占据泰宁卫故土,同明军对垒。1585年,联合各部共数万人攻入沈阳等地,被明将李成梁击败,八百余人战死。次年,又同炒花、花大及察哈尔部共三万人攻至辽阳,又为李成梁所败,九百余人战死。其后他继续与明军不断冲突,1594年再同炒花、花大等攻至镇武堡(今为辽宁盘山县东北),为明将董一元、李化龙击败,被俘斩者有五百余人。伯言儿战死,巴噶巴图尔也因身受重伤而不久于人世。 据《辽夷略》记载,把兔儿(即巴噶巴图尔)有七子,分别为额伯革打黄台吉、阿把兔儿、榜什台吉、色特儿、卜兔儿、昂阿、昂奴。.

查看 达延汗和巴噶巴图尔

巴林部

巴林部(),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名称源于元朝的巴阿邻部落。 达延汗建六万户,喀尔喀万户为左翼三万户之一。分掌喀尔喀万户的达延汗之子格列山只台吉西迁为外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南迁为内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之子虎喇哈赤的五个儿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炒花、答补分别管理扎鲁特、巴林、叭要、我着、弘吉剌五部,称“炒花五大营”。速把亥开始本部称为巴林部,清朝兴起重创内喀尔喀,只剩下扎鲁特部、巴林部二部,速把亥孙色特尔等率属归附皇太极,编为二扎萨克旗,属于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仍有巴林左旗、巴林右旗。.

查看 达延汗和巴林部

东亚史

東亞史是指以東亞為整體的歷史,涉及地域包括东亚及周边的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近代之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圈。东亚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包括中国中原王朝和地方性政权历史)、蒙古地区的历史、日本群岛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历史,以及越南北方王朝的歷史,今日一般指中日韓三國。 东亚地区的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并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蒙古地区、印度支那等地。在大陆,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的文明,并在公元前211年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和影响。日本在隋唐之际屡次派出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另外,由于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大修长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隔离并且冲突频发;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後來滿族(滿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尤其显著,其中蒙古族和女真族曾一度统治整个中国。然而由于中华文明根深柢固且汉族人口众多,这些曾经侵入或征服汉地的民族,例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后来都因程度不同地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而被认为是完全或部分融入所谓中华民族当中。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历史,但最终扩张了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与其他邻国和地区发生战争。 20世纪以来,民族独立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战以后,欧洲国家相对衰落,世界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又成为世界的重要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和中華民國、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查看 达延汗和东亚史

布尼拉忒納

布尼拉忒纳,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一代札萨克图汗。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齊旺巴勒齋之子。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二月壬子齊旺巴勒齋因病罢职,乾隆帝予告休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兼多罗郡王齐旺巴勒斋子布尼拉忒纳袭爵。为札萨克图汗兼多罗郡王。布尼拉忒纳在位三十二年,道光三年(1823年),布尼拉忒纳去世,其子瑪呢巴咱爾即位。.

查看 达延汗和布尼拉忒納

也先

也先太師(;),簡稱也先,清朝译作額森,中國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首领,向明朝朝貢被封為敬順王,同時被蒙古岱总汗脫脫不花封為蒙古太師,最終打敗脫脫不花而奪取蒙古大汗稱號,為第28任蒙古大汗。在也先統治期間,瓦剌部達到極盛。.

查看 达延汗和也先

乌珠穆沁部

乌珠穆沁部()(jmin),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乌珠穆沁意为“种葡萄的人”,“乌珠穆”意为葡萄。 蒙古中兴可汗达延汗曾孙、博迪之子翁衮都喇尔号称所部为乌珠穆沁,属察哈尔万户。翁衮都喇尔幼子多尔济车臣济农时,惧怕察哈尔部林丹汗,依附喀尔喀部。清太宗崇德二年(1637年),多尔济和兄子色棱率部归清朝,编为二扎萨克旗,属于锡林郭勒盟。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有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

查看 达延汗和乌珠穆沁部

乌鲁斯博罗特

乌鲁斯博罗特(Улсболд,),又作五路士台吉、乌鲁斯拜琥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次子。《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查看 达延汗和乌鲁斯博罗特

乌梁海

乌梁海(),又称兀良哈,是蒙古秘史中一个住在森林的部落。又是林中百姓一部。 拉施德丁描述十三世纪时西伯利亚有一极端封闭的部落(这些人住在图瓦共和国与阿尔泰共和国一帶),住桦皮屋,用滑雪板打猎与养鹿(沒牛羊與討厭草原)。他们雖与兀良哈同音但事实上没关系。 明代是瓦剌一部,后成为达延汗臣民。1757年清朝打败準噶尔后,把他们分为三部: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

查看 达延汗和乌梁海

应州大捷

应州大捷正德十二年(1517年)农历10月在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爆发的明朝与鞑靼 (蒙古)的冲突。.

查看 达延汗和应州大捷

德沁札布

德沁札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四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丹津喇嘛玄孙,塔斯希布曾孙,善巴之孙,第二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達什敦多布次子。 雍正十年(1732年),他的哥哥喇嘛札布因罪削爵。雍正十一年(1733年),德沁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月初三,成衮札布奏德沁扎布病故。乾隆帝加恩赏银五百两治丧。派侍卫乌勒登驰驿往奠茶酒。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六月初五,乾隆帝以德沁札布子公爵諾爾布札布袭爵喀尔喀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諾爾布札布的公爵以其子車登扎布承袭。德沁札布的儿子有諾爾布札布、齐旺多尔济(为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札萨克)、三丕勒多尔济(封一等台吉,赐公品级)。.

查看 达延汗和德沁札布

德木吹

德木吹,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代赛音诺颜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善巴后裔,赛音诺颜亲王朋楚克達什之孙,车林多尔济之子。 咸丰三年(1853年),车林多尔济去世,德木吹袭封赛因诺颜札萨克亲王。在任期间参与抵御新疆、甘肃的回乱。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辛酉,德木吹堂弟车林端多布袭爵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德木吹

俺答汗

俺答汗(,名“俺答”,,意思是朋友),也称阿勒坦汗(,“阿勒坦”意思是金子),16世纪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重要首领,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孙。.

查看 达延汗和俺答汗

土默特部

土默特部()是蒙古部落。大多數從事定居農業,主要生活在呼和浩特,一部分生活在呼倫貝爾。「土默特」這個名稱源於「万户制」。.

查看 达延汗和土默特部

北元

北元(蒙古語:,1368年-1388年)(《明史》说法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稱“北元”。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为元朝的继承者。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初人称北元大汗为“元君”,称其国为“残元”、“故元”,后来称之为鞑靼或北虏。 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蒙古(明人稱鞑靼)所代替。.

查看 达延汗和北元

嘎丁巴尔·察克都尔扎布

嘎丁巴尔·察克都尔扎布(Гадинбалын Чагдаржав,)蒙古族,蒙古政治人物。Б.

查看 达延汗和嘎丁巴尔·察克都尔扎布

嘛呢巴達喇

嘛呢巴达喇(),清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臣汗達瑪璘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袭封车臣汗。乾隆十八年(1753年),授为盟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叛乱,他与父亲率众坚守汛地,以功授奖。因病与同族郡王德木楚克共同办理旗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功加一级。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入京朝觐,清高宗赐他为乾清门行走,赐三眼孔雀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因为罗卜藏锡喇布冒充章嘉呼图克图之名沿边扰乱,他将其执送京师。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高宗命他为御前行走。.

查看 达延汗和嘛呢巴達喇

喇嘛札布

喇嘛札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三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丹津喇嘛玄孙,塔斯希布曾孙,善巴之孙,第二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達什敦多布长子。 雍正四年(1726年)達什敦多布因为年老被雍正帝免除亲王爵位。喇嘛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雍正十年(1732年),喇嘛札布获罪削爵。雍正十一年(1733年),喇嘛札布的弟弟德沁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喇嘛札布

喀尔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北的蒙古族,居住地域大概为现在蒙古国、中国新疆东部、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唐努烏梁海大部地区)等地,历史上曾为蒙古族聚居。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南蒙古相对。.

查看 达延汗和喀尔喀蒙古

喀喇沁部

喀喇沁部()(Qaracin),又译哈喇臣、哈喇慎、哈拉克亲,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名称源于元朝的哈剌赤(牧人、制黑马奶酒者,“喀喇”即黑),融入一部分欽察人和康里人。 15世纪前半叶属孛来,15世纪末为亦卜剌统领的永谢布部十营之一。1510年,达延汗击败亦卜剌,喀喇沁分七鄂托克(鄂托克为万户之下的军事行政单位),成为组成永谢布万户的部落之一。达延汗之孙昆都力哈统领,牧地在明朝独石口边外开平(元上都)附近,东扩至朵颜卫地区(在今赤峰市和北京市北部)。1628年,林丹汗于土默特赵城(今呼和浩特)大败喀喇沁,喀喇沁部溃散。朵颜袭用喀喇沁之名。朵颜首领姓兀良哈,是者勒蔑的后裔。清太宗天聪初年,朵颜首领苏布地等率属归附皇太极,编喀喇沁为二扎萨克旗,康熙年间,增编一扎萨克旗,喀喇沁一共左中右三旗,属卓索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有喀喇沁旗,辽宁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查看 达延汗和喀喇沁部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查看 达延汗和呼和浩特市

和尔朔齐哈萨尔

和尔朔齐哈萨尔(生卒年不详),明译虎喇哈赤,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孙,阿尔楚博罗特之子,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之领主。 和尔朔齐哈萨尔所率部落驻牧于辽东边外辽河河套地带,最初部众不足千人,后获女婿花大鼎力支持而势力激增。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四十三年(1564年),率领其部逼近辽阳、沈阳、开原、铁岭等地。后来其五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答补、炒花)各分领内喀尔喀一部,遂称内喀尔喀五部。他们共同开创了蒙古内喀尔喀的极盛时期。.

查看 达延汗和和尔朔齐哈萨尔

和托輝特部

和托輝特部,明清之際蒙古喀爾喀部落札薩克圖汗部的一個分支,由札薩克圖汗族弟碩壘烏巴什創立。俄罗斯文獻称之為阿勒坦汗王朝,首领为珲台吉(本为“皇太子”音译,此后为“副王”之意)。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廷封和托輝特部琿臺吉俄木布额尔德尼為札薩克。和托輝特部名義上隸屬於札薩克圖汗部,實際上為一獨立部落,並管轄唐努山麓的烏梁海部落,即唐努烏梁海。 阿什海(达延汗的孙子,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弟弟诺诺和的长子阿巴岱年轻时征服西迁的卫拉特,其子锡部古泰监制卫拉特,以“珲台吉”为称号。1588年,阿巴岱死后,锡部古泰败于卫拉特。1606年,阿什海的孙子赉瑚尔进攻卫拉特获胜,派堂兄弟硕垒乌巴什重建珲台吉政权,管理卫拉特。1620年,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攻打阿拉坦汗王朝,结果惨败,硕垒乌巴什夺得亚梅什盐湖附近的牧地。1623年,四卫拉特合兵反击阿拉坦汗王朝,硕垒乌巴什被卫拉特勇士赛因色尔滕吉刺杀。其子俄木布额尔德尼即位。1630年,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率军攻打阿拉坦汗王朝,鄂木布额尔德尼战败,卫拉特获得天山草原牧场。1640年9月,在塔尔巴哈台地方的乌兰伯勒奇尔卫拉特和喀尔喀会盟。鄂木布额尔德尼和喀尔喀车臣汗硕垒的儿子、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土谢图汗衮布,还有卫拉特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土尔扈特的和鄂尔勒克、准噶尔汗国的巴图尔珲台吉一起会盟,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1652年,鄂木布额尔德尼去世,其子额磷沁罗卜藏即位。额磷沁罗卜藏坚持抵制俄罗斯的扩张。1662年,额磷沁罗卜藏攻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立绰默尔根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和准噶尔汗僧格东西两路夹击阿拉坦汗王朝。察珲多尔济击败额磷沁罗卜藏,额磷沁罗卜藏逃到叶尼塞河上游。1667年,额磷沁罗卜藏被僧格俘虏。僧格砍下额磷沁罗卜藏的右手,将狗肉塞进他的嘴里侮辱他。后额磷沁罗卜藏脱逃,1682年,又被札萨克图汗所擒,1691年之后,史书没有了额磷沁罗卜藏的记载。.

查看 达延汗和和托輝特部

哈喇忽剌

哈喇忽剌(,),又叫多和沁,瓦剌(卫拉特)绰罗斯氏准噶尔部的首领。蒙古达延汗的幼子格埒森扎统治喀尔喀。格埒森扎的曾孙硕垒乌巴什统治卫拉特人,自称阿拉坦汗。1620年,哈喇忽剌反击阿拉坦汗王朝,惨败,哈喇忽剌仅以身免,但准噶尔部在卫拉特四部(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中树立了威望。1623年,四卫拉特一起进攻阿拉坦汗王朝。硕垒乌巴什被杀。哈拉忽剌统治了阿巴坎河至叶尼塞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开始统一卫拉特。1628年,土尔扈特部被迫西迁。1629年,和硕特首领固始汗与哈喇忽剌再次进攻阿拉坦汗王朝,阿拉坦汗二世鄂木布额尔德尼再次战败,卫拉特人完全控制天山草原。1634年,哈喇忽剌去世,传位于长子巴图尔珲台吉。.

查看 达延汗和哈喇忽剌

哈剌苦出

哈剌苦出(),又作哈尔固楚克(Kharghochok),鞑靼大汗阿噶多尔济的儿子,达延汗的祖父。娶也先之女齐齐克妣吉为妻。1453年,掌权的太师也先杀死阿噶多尔济,自称大元天圣可汗。哈剌苦出在逃亡路上遇害,留有遗腹子巴彦蒙克(达延汗的父亲)。.

查看 达延汗和哈剌苦出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如今通常只指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部分,首府为克孜勒。唐努乌梁海是清代烏梁海的三部分之一,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东南,东到外蒙古库苏古尔泊以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 清朝时的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今天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國及外蒙古的库苏古尔省的大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蒙古被編為五旗,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直接管轄。唐努乌梁海不属于外蒙古(喀爾喀四部),而是不設札薩克的內屬蒙古。 唐努乌梁海地区,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活动痕迹。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清末,大批俄羅斯移民進入唐努烏梁海。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唐努烏梁海被俄羅斯帝國控制。1913年中俄聲明將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一併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一度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布爾什維克黨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蘇聯承認其為獨立國家。1944年改稱“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併入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现在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個共和國,隸屬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華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華民国领土,但蘇聯方面並未理會。 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统计)。图瓦人係蒙古族的一支,明代称烏梁海人,后来迁徙至唐努乌梁海地区,改称为图瓦或土瓦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族而非蒙古语族。唐代屬鐵勒中的都波,受突厥與回紇統治,元代稱禿巴,是林木中百姓。 1992年,苏联解体后,“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通过主权宣言,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并更名为“图瓦共和国”。由于苏联的国家主体俄罗斯联邦没有解体,该国最后仍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名为“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查看 达延汗和唐努乌梁海

内喀尔喀

内喀尔喀,是明代蒙古部落。 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建六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喀尔喀万户最初牧地在哈拉哈河流域,故以河为万户之名。由达延汗之子格列山只台吉、纳力不剌台吉统领。格哷森札札赉尔西迁漠北为外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南迁为内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之子虎喇哈赤的五个儿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炒花、答补分别管理扎鲁特、巴林、叭要、我着、弘吉剌五部。因为炒花势力最大,称“炒花五大营”。清朝兴起重创内喀尔喀,只剩下扎鲁特部、巴林部二部,清朝二部不以喀尔喀为名。另外有外喀尔喀内迁的喀尔喀左翼部、喀尔喀右翼部二部,成为内蒙古的喀尔喀部落。.

查看 达延汗和内喀尔喀

内蒙古历史

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窯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内蒙古得名于蒙古族,内蒙古东北部与蒙古国东部交界处的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主要发源地。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高原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由成吉思汗逐渐统一高原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民族的共同名称。蒙古统一民族形成前,各部落的历史渊源、人种、语言并不相同。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其面积较大,东西跨度也大,历史上较少处于一个行政区内。东部至辽东塞外,与东北亚古老民族夫余、濊貊、高句丽接壤,包括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东胡等通古斯部落的活动范围;中部塞外今锡林郭勒盟为匈奴,羌胡等族的势力范围;西部包括今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地区和额济纳河流域等地,与西北民族氐、羯、突厥以及一些塞种部落等渊源较深。.

查看 达延汗和内蒙古历史

养罕

养罕(),清朝史料作哈木克台吉,是蒙古瓦剌部領袖,克舍之子。1486年,克舍病故,子养罕嗣位为丞相。 次年,瓦剌养罕王屡次攻掠赤斤、罕东诸卫。克舍之弟阿沙也自称太师,部落为大瓦剌,养罕部落为小列秃。在达延汗与其子的压力下养罕西迁,联合哈密卫忠顺王,对抗吐鲁番汗国。1495年,养罕中吐鲁番流矢而死,其子卜六即位。三子:阿喇哈青森、阿克赛台吉、翁郭尔辉。.

查看 达延汗和养罕

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元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达延汗和元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元朝和鞑靼世系图

北元、鞑靼的世系很不明确。据明朝史料,愛猷識理答臘和脱古思帖木儿有可能是父子,不是兄弟。而卓里克圖可汗并非脫古思帖木兒的儿子,而是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 《蒙古源流》等史书记载有“恩克卓里克图汗”,是兀思哈勒可汗的长子,1389年—1392年年在位。但是根据罗氏《黄金史》,卓里克图可汗、恩克可汗是两代可汗。波斯文史料也记载有两代可汗,名称接近也速迭儿和恩克。根据明朝史料,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后裔,他杀死了脱古思帖木儿(即兀思哈勒可汗)及其长子天保奴。另外,根据明朝史料,从脫古思帖木兒到坤帖木兒是“五代”可汗,这也是卓里克图可汗和恩克可汗是两代可汗的佐证。 薄音湖、乌兰等学者综合各种史料推断,卓里克图可汗正是也速迭儿,他杀死兀思哈勒可汗篡夺汗位,而不是继承汗位。兀思哈勒可汗死后,恩克可汗继位。根据波斯文史料,恩克可汗是也速迭儿之子。;不属于黄金家族.

查看 达延汗和元朝和鞑靼世系图

克什克腾部

克什克腾部()(Kesigten)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又译称克失旦、克失探、克锡克腾,克什克腾词源元朝蒙古大汗护卫—客失克田、怯薛歹。 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其子阿赤赖台吉统辖克什克腾部。16世纪中期以后,牧地在明朝蓟州镇边外两千五百多里处。1634年,林丹汗败于皇太极,阿赤赖台吉后裔索诺木率部降附皇太极。清代以后编为一扎萨克旗,属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有克什克腾旗。 Category:克什克腾旗 Category: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

查看 达延汗和克什克腾部

克舍

克舍(),又作克失,清朝史料作额斯图木,是蒙古瓦剌部領袖,阿失帖木儿之子。1478年,阿失帖木儿在和林病故,子克舍嗣位。瓦剌衰落,在克舍时有复兴之象。克舍联合达延汗,《明史》称“其长曰克舍,颇强,数纠鞑靼小王子入寇”,1486年,克舍病故,子养罕嗣位。 《明史·瓦剌传》 category:蒙古君主 绰.

查看 达延汗和克舍

图鲁博罗特

图鲁博罗特(Төрболд;),明朝史书称鐵力摆戶,蒙古大汗达延汗的长子,为满都海彻辰夫人所生,出生后立为汗位继承人。图鲁博罗特在达延汗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达延汗以图鲁博罗特的儿子博迪为继承人。;子.

查看 达延汗和图鲁博罗特

王爱召

王爱召,又名伊克昭,清廷赐名广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哈什拉格沟口,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查看 达延汗和王爱召

硕垒乌巴什

硕垒乌巴什(),蒙古大汗达延汗的玄孙,格哷森札札赉尔(喀尔喀部的祖先)的曾孙,阿什海(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的孙子,阿拉坦汗王朝(和托辉特部)珲台吉政权的创立者。 阿什海弟弟诺诺和的长子阿巴岱年轻时征服西迁的卫拉特,其子锡部古泰监制卫拉特,以“珲台吉”(本为“皇太子”音译,此后为“副王”之意)为称号。1588年,阿巴岱死后,锡部古泰败于卫拉特。1606年,阿什海的孙子赉瑚尔进攻卫拉特获胜,派堂兄弟硕垒乌巴什重建珲台吉政权,管理卫拉特。1620年,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攻打阿拉坦汗王朝,结果惨败,硕垒乌巴什夺得亚梅什盐湖附近的牧地。1623年,四卫拉特合兵反击阿拉坦汗王朝,硕垒乌巴什被卫拉特勇士赛因色尔滕吉刺杀。其子鄂木布额尔德尼即位。还有二子:杭图岱(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贝勒根敦的父亲)、衮布伊勒登(昭乌达盟喀尔喀左翼贝勒)。.

查看 达延汗和硕垒乌巴什

纳密克

纳密克,明朝史料称之为乜明或者我命力,《蒙古游牧记》称纳密克,《大黄册》、《阿萨喇克史》称也密力。 纳密克是明朝中期蒙古察哈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之孙,图鲁博罗特之子,博迪之弟。他被达延汗封到察哈尔万户形成了汗斡尔朵直属部众和左右翼八鄂托克。其子挨大笔失台吉(脑毛大之父)、卑麻(贝玛土谢图)。贝玛土谢图之子额森伟徵的后裔为奈曼部,另一子岱青杜楞的后裔为敖汉部。.

查看 达延汗和纳密克

绰克图台吉

绰克图台吉(Цогт хунтайж,),又称却图汗,又作图蒙肯朝克图台吉、楚琥尔朝克图、青海楚琥尔汗。明朝末年外喀尔喀领主,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玄孙,格哷森札札赉尔曾孙,其父巴赖和硕齐诺颜是诺诺和的第五子。 绰克图台吉开始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受佛戒。在外喀尔喀提倡格鲁派,组织翻译藏经,他对汉地历史非常熟悉。崇祯元年(1628年),因为支持林丹汗以武力征服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统一蒙古,受到外喀尔喀领主的排挤。崇祯五年(1632年)他和林丹汗策应,率部入青海,征服居住在青海的土默特部,还和格鲁派对抗。崇祯八年(1635年),派儿子阿尔斯兰率军一万进藏,支持噶玛噶举派和藏巴汗,压制打击格鲁派,占领整个卫藏,其子不久背叛,觐见第五世达赖喇嘛,皈依格鲁派。崇祯九年(1636年),与支持格鲁派的固始汗、巴图尔珲台吉发生对抗,崇祯十年(1637年),被固始汗擒杀。天启四年(1624年),有人把他行猎所作的诗句刻在杭爱山山崖上,被称为“绰克图台吉摩崖碑铭”。.

查看 达延汗和绰克图台吉

翁万达

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毅,亦作襄敏,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陽縣(今廣東省揭陽市)人。明朝中葉重臣。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宣大總督。.

查看 达延汗和翁万达

翁衮都喇尔

翁衮都喇尔,明朝史料称之为汪兀都喇台吉、王文打来。 翁衮都喇尔是明朝后期蒙古乌珠穆沁部之祖,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曾孙,图鲁博罗特之孙,博迪第三子。翁衮都喇尔管理察哈尔万户的乌珠穆沁鄂托克。长子绰克图(伊勒库·巴图尔)是乌珠穆沁左翼旗始祖,次子拜什冰图诺颜,三子拜斯噶勒额尔敦和硕齐,纳延泰伊勒登诺颜,章京达尔罕诺颜,幼子多尔济被清朝封为扎萨克车臣亲王(乌珠穆沁右翼旗)。.

查看 达延汗和翁衮都喇尔

瑪呢巴咱爾

呢巴咱爾,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二代札萨克图汗。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后裔,札萨克图汗布尼拉忒納之子。 道光三年(1823年)布尼拉忒納去世,瑪呢巴咱爾袭爵为札萨克图汗兼多罗郡王。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二月壬申,道光帝赏御前行走扎萨克图汗玛呢巴咱尔、黄缰。道光二十年(1840年),布尼拉忒纳去世,其子车林端多布即位。.

查看 达延汗和瑪呢巴咱爾

炒花

花,又作抄花、炒哈、爪儿图、洪巴图鲁、叶赫巴图鲁、舒哈克卓哩克图鸿巴图尔等,孛儿只斤氏,明代内喀尔喀五部首领,达延汗曾孙,阿尔楚博罗特的孙子,和尔朔齐哈萨尔第五子。 炒花占领了福余卫,驻牧在广宁东北辽河河套一带,史称炒花五大营。隆庆年间,他势力不强,跟随兄长速把亥攻打明朝广宁地区。和察哈尔部仇杀。万历初年,势力开始强大,和速把亥、黑石炭、董狐狸一起攻打明朝辽东。被李成梁多次击败。1582年,速把亥被明军射死,他和察哈尔部联合为兄长报仇,又和海西女真冲突。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兴起后,和他对抗,炒花与明朝关系有所缓和。1615年,和明朝在辽东木市、马市互市。1619年,他的侄孙宰赛部被努尔哈赤击破,他被迫和后金结盟,一起对付明朝。1626年,被后金击败,内喀尔喀被征服。.

查看 达延汗和炒花

瓦剌

剌(;卫拉特语:Өөрд;英语: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稱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厄鲁特()本是瓦剌的一部,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

查看 达延汗和瓦剌

特固斯瓦齊爾

特固斯瓦齐尔,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二代赛音诺颜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赛音诺颜亲王车林端多布之子。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癸酉,同治帝以故赛因诺颜镇国公车林端多布子特固斯瓦齐尔袭爵。光绪九年(1883年),特固斯瓦齐尔赛因诺颜札萨克亲王。袭封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乙丑,特固斯瓦齊爾作为蒙古王公捐输军需,在甲午战争期间抵抗日本,赛因诺颜札萨克亲王特固斯瓦齐尔、车臣汗札萨克郡王多尔济帕拉穆赏用紫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其子那木囊苏伦袭封。子二人:邦当那木济勒、那木囊苏伦。.

查看 达延汗和特固斯瓦齊爾

鞑靼

鞑靼可能指:狭义是蒙古语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演化。即:塔塔尔部落。其强盛时期建立蒙古尼伦国,中国文献称“柔然”或“蠕蠕”国。后期移民至呼伦贝尔草原,散居于达赉湖(呼倫湖)周边。因毒杀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該,成为蒙古部落的世仇。后向北迁徙,进入今西伯利亚地区。广义上因尼伦国强盛时期,声名远播,而被其他国家统称蒙古高原的蒙古语族部落。.

查看 达延汗和鞑靼

鞑靼 (蒙古)

鞑靼是明朝时也速迭儿开始,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鄂尔多斯、阿速等部。韃靼是明朝所稱,實際上是蒙古部落。.

查看 达延汗和鞑靼 (蒙古)

達什敦多布

達什敦多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二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诺诺和后裔,图蒙肯玄孙,丹津喇嘛曾孙,塔斯希布之孙,第一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善巴长子。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達什敦多布袭封扎萨克和硕亲王。雍正三年(1725年),因为额驸策棱功劳卓著,雍正帝命策棱率近族亲王达什敦多布,贝勒纳木扎勒、齐素咙,贝子策旺诺尔布,辅国公阿努哩敦多布、额琳沁、扎木禅旺扎勒,台吉格木丕勒、齐旺、锡喇札布、达尔济雅、根敦、车布登、巴朗、延达博第、呢玛特、克什、诺尔布扎布,一共十九扎萨克,别为一部,号赛因诺颜部,称喀尔喀中路,不再隶属于土谢图汗部。喀尔喀从此开始有四部。雍正四年(1726年)達什敦多布因为年老被雍正帝免除亲王爵位。他的长子喇嘛札布袭封扎萨克和硕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達什敦多布

額磷沁多爾濟

額磷沁多爾濟,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七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善巴后裔,第六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車登扎布之子,第八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朋楚克達什的弟弟。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額磷沁多爾濟袭封喀尔喀赛因诺颜扎萨克镇国公。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車登扎布去世。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額磷沁多爾濟袭爵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嘉庆五年(1800年)額磷沁多爾濟因为获罪被嘉庆帝削爵,嘉庆七年(1802年),額磷沁多爾濟的弟弟朋楚克達什袭封喀尔喀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額磷沁多爾濟

衮必里克墨尔根

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Гүнбилэг жонон,),原名衮必里克,因功获得墨尔根(蒙古语聪明)称号。达延汗之孙,巴尔斯博罗特长子。《明史》《蒙古源流》.

查看 达延汗和衮必里克墨尔根

额参委正

额参委正,明朝史料称之为也先威正或者也辛威正,《蒙古游牧记》称额森伟徵。 额参委正是明朝后期蒙古奈曼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玄孙,图鲁博罗特曾孙,纳密克之孙,贝玛土谢图之子。他驻牧在辽东义州边外,和明朝通贡。其子衮楚克被清朝封为扎萨克达尔罕郡王。.

查看 达延汗和额参委正

额列克

额列克,蒙古大汗达延汗的玄孙,格哷森札札赉尔曾孙,诺诺和之孙,阿巴岱之子。 阿巴岱年轻时征服西迁的卫拉特,其子锡部古泰监制卫拉特,以“珲台吉”(本为“皇太子”音译,此后为“副王”之意)为称号。1588年,阿巴岱死后,额列克号“墨尔根汗”,锡部古泰败于卫拉特。三子: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喇嘛塔尔。.

查看 达延汗和额列克

马儿古儿吉思

儿古儿吉思(;),一作「麻儿可儿」,尊号「乌珂克图汗」,鞑靼君主,第29代蒙古大汗。。明朝将他和达延汗之后的蒙古大汗曾称为小王子。脱脱不花的幼子,1454年,篡位者也先被杀,别勒古台(成吉思汗的异母弟)后裔毛里孩拥立马儿古儿吉思,将瓦剌人驱逐西迁。毛里孩和哈剌嗔(喀喇沁)首领孛来被封为太师。马儿古儿吉思只有7岁,权力在太师手中。1465年,毛里孩攻打孛来,马儿古儿吉思在乱军中被杀。毛里孩只好拥立马儿古儿吉思的哥哥「脱古思猛可」为摩伦汗。.

查看 达延汗和马儿古儿吉思

諾爾布札布

諾爾布札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五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塔斯希布玄孙,善巴曾孙,達什敦多布之孙,第四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德沁札布长子。 乾隆十七年(1752年),諾爾布札布赐公品级。乾隆二十年(1755年),諾爾布札布封固山贝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諾爾布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命諾爾布札布袭封他六世祖图蒙肯赛因诺颜之号。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帝命諾爾布札布世袭罔替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因病免爵。其子車登扎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諾爾布札布

诺诺和

诺诺和(Онохуй үйзэн ноён),16世纪蒙古大汗达延汗的之孙,格哷森札札赉尔第三子。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的祖先。 格哷森扎扎赉尔被分封在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格哷森扎扎赉尔的七子,分掌喀尔喀左、右翼。左翼牧图拉河界,右翼仍留居杭爱山。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第四子德勒登昆都伦、第七子鄂特欢诺颜同掌右翼。诺诺和及第五子阿敏都喇勒(车臣汗部的祖先)掌左翼。 诺诺和有五子:长子阿巴岱(土谢图汗部的祖先)、次子阿布和、四子图蒙肯(赛音诺颜部的祖先)、五子巴赖和硕齐诺颜(却图汗绰克图台吉的父亲)。.

查看 达延汗和诺诺和

贝玛土谢图

贝玛土谢图,明朝史料称之为卑麻或者鬼麻,贝玛土谢图是明朝后期蒙古敖漢部、奈曼部之祖,博尔济吉特氏。 达延汗曾孫,图鲁博罗特之孙,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其下分為五枝,十四派。離明朝义州大康等堡四百里游牧,从大康领市赏,是长子都令小歹青。離明朝义州西北边五百里游牧,从镇远入市赏,是次子额参委正。離明朝戚家路大定,大茂等堡四百里游牧,還是从大康领市赏的,就是三子昂翚台吉、四子青歹青、五子石保赤丑库。.

查看 达延汗和贝玛土谢图

車登扎布

車登扎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六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善巴的玄孙,第五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諾爾布札布长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車登扎布袭封镇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帝命他世袭罔替镇国公。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車登扎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兼赛因诺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車登扎布去世。其子額磷沁多爾濟、朋楚克達什先后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車登扎布

齊旺巴勒齋

旺巴勒斋,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巴勒達爾长子。 齐旺巴勒斋初授一等台吉,赐公品级。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扈从乾隆帝木兰行围,赐孔雀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署盟长。乾隆二十九年(1766年),赐黄马褂。三十二年(1767年),命乾清门行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辖乌里雅苏台军营学舍。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袭封札萨克图汗兼多罗郡王,授为盟长。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三眼孔雀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因病罢职,其子布尼拉忒納袭封。.

查看 达延汗和齊旺巴勒齋

齐齐克妣吉

克妣吉,又作栖栖克、彻彻克、阿勒坦妣吉等,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之女。 父亲也先曾与岱总汗脱脱不花及其弟阿噶多尔济联合对抗阿鲁台与阿岱汗,故双方政治联姻,齐齐克被嫁与阿噶多尔济之子哈尔固楚克为妻。后其父也先与脱脱不花兄弟决裂,景泰三年(1452年)脱脱不花兄弟先后被也先击败,哈尔固楚克也在逃亡途中遇害。齐齐克则被羁留在瓦剌,反抗父命而不适他人。当时她已怀有身孕,后产下哈尔固楚克的遗腹子巴彦蒙克,并保护他躲过了也先的迫害。后依靠也先祖母萨穆尔公主的帮助,巴彦蒙克被送至兀良哈部的呼图克图少师处抚养。巴彦蒙克之子达延汗后来继承了蒙古汗位。.

查看 达延汗和齐齐克妣吉

车林多尔济 (赛音诺颜旗)

车林多尔济,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九代赛音诺颜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善巴后裔,赛音诺颜亲王朋楚克達什之子。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其父朋楚克達什病免,车林多尔济袭爵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道光帝以车林多尔济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道光十八年(1838年),哈萨克阑入卡伦,道光帝命车林多尔济统赛音诺颜、扎萨克图两盟,杜尔伯特等蒙兵驱逐哈萨克。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给驱逐哈萨克的赛音诺颜、扎萨克图两盟蒙古官兵俸赏行装银。四月,命车林多尔济调兵驱逐再入乌梁海的哈萨克。八月,因为驱逐哈萨克妥善迅速,赐车林多尔济亲王俸一年。咸丰三年(1853年),车林多尔济去世,其子德木吹袭封赛因诺颜札萨克亲王。.

查看 达延汗和车林多尔济 (赛音诺颜旗)

车林端多布 (赛音诺颜旗)

车林端多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一代赛音诺颜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善巴后裔,赛音诺颜亲王朋楚克達什之孙,札那札布之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车林端多布袭封镇国公,同治十年(1871年),车林端多布继承堂兄德木吹,袭封赛因诺颜札萨克亲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年二月,乌里雅苏台将军长顺等以回乱屡扰赛音诺颜部、扎萨克图汗部两盟牧,暂令赛盟扎萨克阿米尔密特旗移於本部赛音诺颜旗亲王车林端多布等旗游牧。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辛亥,加车林端多布和恩图什业图汗那逊绰克图、车臣汗车林多尔济,均著赏用黄缰。车林端多布嫡孙、特固斯瓦齊爾之子二等台吉班丹纳木济勒(邦当那木济勒)赏戴花翎。光绪九年(1883年),其子特固斯瓦齊爾袭封。.

查看 达延汗和车林端多布 (赛音诺颜旗)

车林端多布 (札萨克图汗)

车林端多布,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十三代札萨克图汗。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后裔,札萨克图汗瑪呢巴咱爾之子。 道光二十年(1840年),瑪呢巴咱爾去世,车林端多布袭爵为札萨克图汗兼多罗郡王。咸丰七年(1857年)六月初一庚戌朔。扎萨克图汗职衔多罗郡王车林敦多布、著加恩在乾清门行走。同治十二年(1873年)四月庚申,多罗贝勒锦丕勒多尔济患病,不能迎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呼毕勒罕,改派扎萨克图汗车林端多布迎接哲布尊丹巴。光绪三年(1877年),其子多爾濟帕拉瑪即位。.

查看 达延汗和车林端多布 (札萨克图汗)

阿尔博罗特

阿尔博罗特,又作那力不赖台吉、纳勒博古喇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子。 母亲满都海哈屯,的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为浩齐特部领主,为察哈尔万户。驻在宣府、张家口到独石口边外,他在张家口和明朝互市。死后,四子分领其部,之后图鲁博罗特的孙子库登汗打来孙夺得浩齐特部。.

查看 达延汗和阿尔博罗特

阿尔苏博罗特

阿尔苏博罗特,又作我折黄台吉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子。 母亲满都海哈屯,达延汗统一蒙古后,被授予多伦土默特部。多伦土默特又称多罗土蛮、七鄂托克土默特,原称满官嗔(蒙古勒津)。驻在山西偏关边外河套地区,死后二子继承,部落西迁。.

查看 达延汗和阿尔苏博罗特

阿尔楚博罗特

阿尔楚博罗特(),又作纳力不剌台吉、阿勒楚博罗特、额勒博古拉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五子。 阿尔楚博罗特是蒙古内喀尔喀五部的始祖。喀尔喀原为达延汗时期左翼三万户之一,后分封给其子阿尔楚博罗特与格哷森札札赉尔。后来阿尔楚博罗之子和尔朔齐哈萨尔率部南迁,称为内喀尔喀。和尔朔齐哈萨尔之五子各领有内喀尔喀一部,遂称为内喀尔喀五部。.

查看 达延汗和阿尔楚博罗特

阿巴岱

阿巴岱(),16世纪蒙古大汗达延汗的曾孙,格哷森札札赉尔之孙,诺诺和长子。土谢图汗部的祖先。 格哷森扎扎赉尔被分封在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格哷森札札赉尔的七子,分掌喀尔喀左、右翼。左翼牧图拉河界,右翼仍留居杭爱山。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第四子德勒登昆都伦、第七子鄂特欢诺颜同掌右翼。诺诺和及第五子阿敏都喇勒(车臣汗部的祖先)掌左翼。 诺诺和有五子:长子阿巴岱、四子图蒙肯(赛音诺颜部的祖先)。阿巴岱年轻时征服西迁的卫拉特,其子锡部古泰监制卫拉特,以“珲台吉”(本为“皇太子”音译,此后为“副王”之意)为称号。阿巴岱入藏学习佛经,回到蒙古后号称“斡齐赖赛因汗”。1587年,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封他为“大威仪瓦齐尔汗”,为喀尔喀蒙古中第一个拥有汗号的首领。1588年,阿巴岱死后,其子额列克号曰“墨尔根汗”。锡部古泰败于卫拉特,阿巴岱大伯父阿什海的孙子硕垒乌巴什重新建立珲台吉政权,即和托辉特部(阿拉坦汗王朝)。.

查看 达延汗和阿巴岱

阿什海

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Ашихай дархан хунтайж),蒙古大汗达延汗的孙子,格哷森札札赉尔(喀尔喀部的祖先)的长子。 阿什海分到的鄂托克为兀讷格特、扎赉尔(《大黄史》作乌审、扎赉尔)他与二弟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四弟德勒登昆都伦、七弟鄂特欢诺颜同掌右翼,成为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他有三子巴延达喇(1547年出生)、图们达喇(1550年出生,阿拉坦汗王朝珲台吉政权的创立者硕垒乌巴什的父亲)、乌特黑伊勒都齐(1554年出生)。一说赉瑚尔也是阿什海的儿子。.

查看 达延汗和阿什海

阿噶多尔济

阿噶多尔济(Агваржин,),又称满都古勒汗,尊号乌格克图汗,明朝称之为阿八丁王(阿巴喀尔津),鞑靼君主,第27代蒙古大汗,阿齋的次子,脱脱不花的异母弟。1451年,脱脱不花和掌权的太师也先决裂。阿噶多尔济背叛了哥哥,勾结也先。脱脱不花败走,不久被杀。阿噶多尔济被拥立为傀儡可汗。1453年,也先杀死阿噶多尔济,尽杀黄金家族宗室,自称“大元天圣可汗”,成为第一个非黄金家族的可汗。阿噶多尔济子哈剌苦出在逃亡路上遇害,留有遗腹子巴彦蒙克(达延汗的父亲)。.

查看 达延汗和阿噶多尔济

阿沙 (瓦剌)

阿沙,又作阿沙赤,蒙古瓦剌部贵族,阿沙的父亲是阿失帖木儿,祖父是也先。兄长克舍、弟弟阿力古多。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克舍死后,克舍子养罕即位。阿沙称哈木克太师,和阿力古多驻牧於察罕、阿剌帖儿等地。部落称大瓦剌,即额鲁特部。养罕部落称小列秃。后来和阿力古多互相仇杀,弘治九年(1496年),东蒙古达延汗袭击他,他率领部落逐渐向西迁徙。.

查看 达延汗和阿沙 (瓦剌)

阿敏都喇勒

阿敏都喇勒(Аминдурал),清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之祖,博尔济吉特氏,格哷森札札赉尔的第四子,达延汗的孙子。 他父亲将和啰、库里叶、绰琥尔三部封给了他,他和三哥诺诺和、五弟、六弟在喀尔喀左翼游牧,被称为左翼四和硕。与其长兄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的右翼并立。他有两个儿子多爾察海哈喇扎噶勒杜固尔格其、谟啰贝玛。多爾察海沒有兒子,谟啰贝玛繼承父親阿敏都喇勒成為左翼的部長。谟啰贝玛只有一個兒子硕垒,硕垒稱為車臣汗(徹辰汗)。.

查看 达延汗和阿敏都喇勒

赉瑚尔

赉瑚尔(),蒙古大汗达延汗的玄孙,格哷森札札赉尔(喀尔喀部的祖先)的曾孙。巴延达喇的儿子,一说赉瑚尔是巴延达喇的弟弟。 赉瑚尔继承父祖掌管外喀尔喀右翼(札萨克图汗部),1586年,左翼之长阿巴岱被三世达赖赠与瓦齐赉赛音汗之号。阿巴岱于是立赉瑚尔为右翼之汗。1587年,发生了库博克儿(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境内)之战,赉瑚尔被瓦剌人所杀,其子素巴第即位。次子乌巴岱。.

查看 达延汗和赉瑚尔

蒙古历史

蒙古是亚洲大陆中部一个草原和沙漠遍布的高原地区的泛称。广义上的蒙古包括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和新疆的一部分、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南西伯利亚的部分区域,如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在大蒙古国建立之前的数千年,其他国家,如匈奴、中国、鲜卑、柔然、突厥、回纥、黠嘎斯、阻卜、契丹等都曾在此活动。.

查看 达延汗和蒙古历史

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Монголын хаан),是蒙古汗國的最高首领的称号,即可汗或称大汗,类似于中国的皇帝称号。该称号从13世纪蒙古帝国时期开始,直到20世纪时结束。相对的,蒙古四大汗国以及其它蒙古汗国的首领则称为汗,相当于中国的王之称号,级别上低于大汗。.

查看 达延汗和蒙古大汗

蒙古國家列表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帝國、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自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這是蒙古統治者、蒙古國家和自治區的列表。.

查看 达延汗和蒙古國家列表

蒙古汗国君主列表

蒙古四大汗国及其它汗国君主列表如下:.

查看 达延汗和蒙古汗国君主列表

鄂尔多斯部

鄂尔多斯部(),又译阿尔秃厮(Ordos)。是蒙古部落。又称济农部,是守卫成吉思汗陵的蒙古一部,主要生活在今鄂尔多斯高原。 鄂尔多斯的名字在15世纪末,始见史书。原因是鄂尔多斯部内有供奉成吉思汗灵柩的斡耳朵(ordo,“鄂尔多”,大汗的蒙古包)。由八个白色的蒙古包组成,称“八白室”蒙古语称其为“鄂尔多斯”。开始属于异姓领主亦卜剌、满都赉阿都勒呼,后在1510年被达延汗驱逐至青海,鄂尔多斯成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中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第三子赛那剌(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驻帐统辖右翼三万户。济农子孙掌握部内孛合厮、偶甚(乌审)、叭哈纳思、打郎(达拉特)诸部,称为鄂尔多斯四营或鄂尔多斯十二鄂托克。1628年,林丹汗西进,击溃喀喇沁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溃散。林丹汗死后,1635年,鄂尔多斯部降附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初年,鄂尔多斯编为六个扎萨克旗,乾隆元年(1736年)增编一扎萨克旗。七旗在伊克昭统盟,称伊克昭盟,位于黄河河套之内,即今鄂尔多斯市,现在还有乌审旗、达拉特旗。.

查看 达延汗和鄂尔多斯部

鄂不锡衮青台吉

鄂不锡衮青台吉,又作乌巴撒察青台吉、青台吉、五八山只台吉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子。 母亲古实哈屯,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为阿苏特部、永谢布部领主。驻在蓟州镇边外以北。后来两部被巴尔斯博罗特第七子博迪达喇鄂特罕台吉夺得。.

查看 达延汗和鄂不锡衮青台吉

苏尼特部

苏尼特部()(Snid)又译苏尼忒等,是明清時期的蒙古地區部落。苏尼特名称源于元朝的雪你惕部落。 达延汗之孙博迪次子可可出大台吉时,所部号称苏尼特,属察哈尔万户。可可出大台吉曾孙塔尔巴海达尔汉(苏尼特东路台吉)和其叔父绰尔衮(西路台吉)害怕被林丹汗吞并,北徙喀尔喀蒙古。清太宗崇德年间,绰尔衮子素塞、塔尔巴海子腾机思率部附清,清朝编苏尼特为二扎萨克旗,属于锡林郭勒盟。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有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查看 达延汗和苏尼特部

苏尼特扎萨克郡王

苏尼特左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苏尼特左翼旗的世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清崇德六年(1641年),达延汗六世孙、苏尼特东路首领塔尔巴海达尔汉和硕齐之子腾机思被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顺治三年(1646年)腾机思因叛变而被削爵,顺治五年(1648年)向清廷请降谢罪,同年病逝。清廷免罪并让其弟腾机特承袭爵位。.

查看 达延汗和苏尼特扎萨克郡王

苏巴海

苏巴海(),又作速把亥、苏不害、速不亥、速卜亥、苏把亥、速不害、卫征索博该、达尔汉诺颜等,孛儿只斤氏,明代喀尔喀蒙古巴林部首领,达延汗曾孙,和尔朔齐哈萨尔之次子。 嘉靖末年,他随父亲入据泰宁卫、福餘卫故地,故被明人视作泰宁卫酋长。当时其势力强盛,被图们扎萨克图汗任命为蒙古五执政理事之一,为内喀尔喀的代表。他和其弟炒花等同察哈尔部联合,攻击明开原、义州、锦州等地,曾屡次击败明军。后在李成梁总领辽东兵事时,其部被明军多次击败。1582年,他在镇夷堡之戰中(今为辽宁义县东北)被李成梁部参将李平胡射死。其妹夫花大将其尸首运回,埋葬于塔毋户渡。 据记载他育有四子,分别为卜言兔(伯彦务)、卜言把都儿(把兔儿)、卜言顾(卜言谷、卜谷)、勺里兔(召立兔)。.

查看 达延汗和苏巴海

苏赉

苏赉,又作苏绥,蒙古卫拉特土爾扈特部在15世紀時的首领,《明实录》作满哥王,父親是奇旺(捏烈忽),祖父是贤义王太平,曾祖父乌格齐·哈什哈(猛可帖木儿)。 1487年,满哥王脱离原来的大四卫拉特聯盟,加入小四卫拉特聯盟。小四卫拉特聯盟由绰罗斯部的阿沙和养罕叔侄主导。阿沙担任太师,养罕担任丞相。1496年,满哥王和养罕的儿子卜六发生矛盾,原因是卜六侵占土尔扈特部在阿尔泰山南麓的大片牧地。1502年,小四卫拉特聯盟又受到东蒙古达延汗和吐鲁番汗国速檀阿黑麻的威胁,逐渐瓦解。.

查看 达延汗和苏赉

格哷博罗特

格哷博罗特(),又作称台吉、成台吉、格根孟克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子。 母亲苏密尔哈屯,达延汗统一蒙古,被达延汗授予敖汉部、奈曼部的领主,为察哈尔万户。驻在蓟州边外以北,死后二子继承,之后敖汉部、奈曼部被图鲁博罗特的儿子纳密克、孙子贝玛土谢图夺得。.

查看 达延汗和格哷博罗特

格哷克延丕勒

格埒克延丕勒,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朋素克喇布坦长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随散秩大臣祁里德赴推河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移驻塔斯果尔玛及哲斯库布轱尔库业根。雍正八年(1730年),统兵赴塔尔弼阿噜御准噶尔。雍正九年(1731年),回驻科布多,在齐齐克诺尔攻打准噶尔军。牧地被准噶尔掠夺,内迁。雍正十年(1732年),随建勋将军达尔济驻防伯格尔,授予盟长,在乌兰布拉克击破准部。札萨克图汗策妄扎布因为从军退缩之罪削爵,他承袭为札萨克图汗。仍留多罗郡王的爵位,兼所部副将军。后来相继驻屯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伟衮特里默等地备御。其子巴勒达尔袭位。.

查看 达延汗和格哷克延丕勒

格哷图台吉

格哷图台吉(),又作格哷迪、克列兔台吉、察罕孟克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子。 母亲古实哈屯,鄂不锡衮青台吉的同母兄弟,格哷森札札赉尔、格哷博罗特的异母兄弟。达延汗统一蒙古,史书没有记载格哷图台吉的领地,死后他没有后嗣。.

查看 达延汗和格哷图台吉

格哷森札札赉尔

格哷森扎扎赉尔(Гэрсэнз жалайр хунтайж,),成吉思汗的十二世孙,16世纪蒙古大汗达延汗的第十一子。喀尔喀蒙古四部的祖先。 达延汗将年长诸子分封到漠南蒙古,格哷森扎扎赉尔与其后代攻打瓦剌,开拓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格哷森扎扎赉尔的七子,分掌喀尔喀左、右翼。左翼牧图拉河界,右翼仍留居杭爱山。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第四子德勒登昆都伦、第七子鄂特欢诺颜同掌右翼。第三子诺诺和(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的祖先)及第五子阿敏都喇勒(车臣汗部的祖先)掌左翼。.

查看 达延汗和格哷森札札赉尔

桑齋多爾濟

桑斋多尔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将领。蒙古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孙,母亲和硕和惠公主,额驸多尔济塞布腾之子。 乾隆三年(1738年),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因为幼年丧父(雍正十三年)喪母(雍正九年十月),随教养于内廷。嗣尚郡主,授多罗额驸。乾隆十九年(1754年),署所部副将军。后随定边左副将军亲王成衮扎布驻防鄂尔海喀喇乌苏。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定北将军班第平准噶尔部达瓦齐。听说阿睦尔撒纳变乱,率军追击攻打,因为功劳升为亲王。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授为北路参赞大臣,和乌梁海总管齐伦一起平定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九月,为所部副将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到库伦协理俄罗斯边境之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督护押解驼马送到乌里雅苏台军营。二月,以茶布交换俄罗斯的马匹。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为私自与俄罗斯互市之罪,削爵,后来为多罗郡王。.

查看 达延汗和桑齋多爾濟

沙喇勒达

沙喇勒达,又作麦力艮诺颜、麦力艮失喇儿歹等,孛儿只斤氏,明末克什克腾部首领,达延汗之玄孙,斡齐尔博罗特曾孙,打赖台吉之孙,其父是赛那拉(打儿汗)。 沙喇勒达驻在蓟州镇边外,明朝史料《北虏世系》、《登坛必究》记载打儿汗的儿子土麦台吉是克石旦的首领。赛那拉有三个儿子,根据现有史料不能确定土麦台吉就是沙喇勒达。其子麻那呼台吉,孙索诺木被清朝封为克什克腾旗札萨克一等台吉。.

查看 达延汗和沙喇勒达

沙克都尔扎布

沙克都尔扎布(),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伊克昭盟札萨克旗人,曾任伊克昭盟盟长、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委员长,人稱“沙王”。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8),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19頁.

查看 达延汗和沙克都尔扎布

满都鲁

满都鲁(Мандуул;),又称满都古勒汗,尊号乌格克图汗,鞑靼君主,第31代蒙古大汗。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的孙子,阿齋之子,脱脱不花的异母幼弟,摩伦汗死后近十年,蒙古混战,大汗之位空缺,直到1475年,满都鲁在混战中胜利继位。满都鲁加强了可汗的权威,为达延汗的中兴奠定了基础。满都鲁死后,他的第二位妻子满都海夫人拥立巴彦蒙克(阿噶多尔济的孙子)之子巴图孟克为大汗,就是达延汗。.

查看 达延汗和满都鲁

满都海哈屯

满都海哈屯(,),又稱賢者滿都海()、滿都海皇后,出身綽羅斯氏,為满都鲁的妻子,後又嫁給达延汗。她是蒙古汗國復興的核心人物,盟旗制度的建立者。.

查看 达延汗和满都海哈屯

濟農

濟農(,又叫济囊、吉囊﹑吉能)中國元、北元、清時期蒙古的官职。蒙古学百科全书——古代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11-1012页.

查看 达延汗和濟農

朋楚克達什

朋楚克達什,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八代赛音诺颜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善巴后裔,第六代赛音诺颜亲王車登扎布之子,第七代赛音诺颜亲王額磷沁多爾濟的弟弟。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朋楚克達什袭封镇国公。嘉庆七年(1802年),朋楚克達什袭封喀尔喀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嘉庆八年(1803年)二月乙丑,以喀尔喀赛因诺颜镇国公朋楚克达什子扎克扎布袭爵镇国公。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除夕,嘉庆帝在保和殿筵宴朝正外藩。喀尔喀扎萨克亲王朋楚克达什至御座前赐酒成礼。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朋楚克達什病免,十二月辛卯,其子车林多尔济袭爵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扎克扎布之子车林端多布,车林多尔济之子德木吹。.

查看 达延汗和朋楚克達什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查看 达延汗和明宪宗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或稱正德帝,明朝第11代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十六年(1521)崩,享年30歲,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追求解放,為人嬉乐胡鬧,荒淫无度,寵信宦官、建立豹房,強徵處女、娈童入宮,有時也搶奪有夫之婦,逸遊無度,還化名為朱壽,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領兵打仗,又信仰密宗、回教等,自稱忽必烈(蒙古名,元世祖之名);沙吉熬爛(波斯語,回教蘇菲派的蘇菲師)、大寶法王(藏密名,白教首領),施政荒誕不經,任內暴虐無道,宮中內璫亂政,宗室叛亂四起。另一方面,他為人刚毅果断,寸斬刘瑾,平定安化王之乱、寧王之亂,在应州大捷中打败達延汗,是個世間少見、多采多姿的皇帝。.

查看 达延汗和明武宗

明武宗南巡之爭

明武宗南巡之爭,又稱正德南巡之爭,為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農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明武宗在江彬的唆使之下下詔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體反對,最終以一百余位官員受刑或貶遷,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終。 同年六月,寧王朱宸濠叛亂,史稱“宸濠之乱”。雖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亂,武宗仍然隱瞞戰功,而自封“镇国公”以平亂為由,于同年八月開始南巡。.

查看 达延汗和明武宗南巡之爭

明朝歷史

明朝历史,在中國歷史學家的定義,自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為止的历史情況 。但是明朝的餘絮有1662年滅亡的南明諸王與1683年滅亡的臺灣明鄭王朝。 明初武功極盛一時,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江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北伐中原,最終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並逐步從戰亂中恢復國力,史稱洪武之治,又利用胡藍黨獄铲除权臣,以斷後患。明太祖的繼承人明惠帝在位時爆發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最终获胜,朱棣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明成祖時曾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史稱永樂盛世。其後的十一年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大明國力達到頂峰,史稱仁宣之治。宣宗之子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一时「海內清平」。 至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去世,明英宗僅十五歲,宦官王振趁機開始擅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但名臣于謙另立明景帝,並擊退了瓦剌,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瓦剌於是送還了英宗,但英宗從此被景帝軟禁。數年後,英宗利用奪門之變復辟,并廢除自明太祖時殘酷的殉葬制度,並逐漸任賢用人使朝政有所轉機。英宗之子明憲宗繼位後,初年勵精圖治但後期寵幸万贞儿及閹宦汪直國力日衰。明孝宗統治的弘治年間,明朝君臣同心協力,國家呈現中興氣象,史稱弘治中興。 到了正德、嘉靖两朝虽然开创了嘉靖革新的局面,后世后期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明穆宗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明神宗萬曆朝初期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後世計當時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因立太子之爭,君臣關係緊張,終致皇帝怠政、官員腐化,關外女真興起,明朝開始走向衰敗。但萬曆年間,明朝仍取得了明緬戰爭的勝利、援助朝鮮擊敗日本的勝利。神宗去世后,儿子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史称明光宗。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去世,由儿子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啟,也就是明熹宗。少年皇帝明熹宗事事信賴太監魏忠賢,加快了明朝腐敗的進程。 至崇禎年間,臣子黨爭激烈,皇帝決策失准,诛殺袁崇煥,後金軍隊突破長城,五入關內燒殺搶掠。又遇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各地爆發民變,叛降數易,官兵疲於奔命。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明朝仍取得了寧遠大捷擊傷努爾哈赤,取得料羅灣海戰的勝利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隨後清朝軍隊在原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擊敗大順軍,但由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的若干個南明政權延續了數十年,忠於明朝的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取得臺灣作為反清基地,是謂明鄭王朝。直到1683年清軍佔臺,明廷餘絮完全滅絕。.

查看 达延汗和明朝歷史

昆都力庄兔台吉

昆都力庄兔台吉,又称大威正或者庄秃。蒙古察哈尔部首领。达延汗曾孙,打来孙之子。 早年随父亲迁徙东方,到大兴安岭以东。击破泰宁卫、福余卫。1579年,和哥哥图们汗攻打辽东,又和布延彻辰台吉、黑石炭聚兵十二万攻打明朝边境,想学俺答汗与明朝封贡,要求明朝封王,通贡,被明神宗拒绝,于是扬言攻打广宁卫(今辽宁省北镇)。次年和图们汗、哈不慎联合攻打山海关、一片石,兵败。1584年,再和布延彻辰台吉、卜言把都儿、花大、炒花攻打辽沈。1587年,和图们汗举兵十万在塞外,威胁广宁、锦州、义州。1590年,和布延彻辰台吉攻打辽沈,兵败,280馀人被斩被俘,势力衰落。 昆都力庄兔台吉之子德格类称所部浩齐特部,德格类的孙子博罗特被清朝封为浩齐特左翼旗扎萨克额尔德尼郡王,另一孙子噶尔玛色旺为浩齐特扎萨克郡王(右翼)。.

查看 达延汗和昆都力庄兔台吉

浩齊特部

浩齐特部(Qauid)又称蒿齐忒、霍齐忒,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浩齐特意为“老”,与此部较早属蒙古大汗有关。 达延汗之孙达赉逊时,号所部为浩齐特。达赉逊汗曾孙博罗特和噶尔玛色旺时,投奔喀尔喀车臣汗硕垒。清太宗崇德二年,博罗特率部归附清朝。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编为扎萨克旗(扎萨克额尔德尼郡王)。1651年,噶尔玛色旺率部归附清朝,又编一扎萨克旗(浩齐特扎萨克郡王),同属于锡林郭勒盟。现在浩齐特的行政区划被撤消,划入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之中。.

查看 达延汗和浩齊特部

斡齐尔博罗特

斡齐尔博罗特(),又作阿赤赖台吉、瓦齐尔博罗特、乌达博罗特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之子。 母亲满都海哈屯,《蒙古黄金史》称他是阿尔楚博罗特的孪生兄弟。达延汗统一蒙古后,被授予克什克腾部领主为左翼察哈尔万户五大营之一。驻在蓟州镇边外,死后其子打赖台吉嗣位。玄孙索诺木被清朝封为克什克腾旗札萨克一等台吉。.

查看 达延汗和斡齐尔博罗特

撒爾塔兀勒

撒爾塔兀勒,是蒙古一个氏族分布于蒙古扎布汗省。 他们最初是花剌子模国突厥穆斯林贸易商与工匠,伯希和说撒尔塔人是蒙古人称呼穆斯林的名号。他们多数是作为驱口来到蒙古。 他们对达延汗一家非常忠心,后成为喀尔喀一个氏族。他死后其中一位儿子分得唐古特与撒爾塔兀勒,他们一部分去了贝加尔湖与布里亚特人融合。他们是出名的有知识与忠诚。 Category:蒙古族支系.

查看 达延汗和撒爾塔兀勒

敦多布多尔济

敦多布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亲王、土谢图汗、额驸。 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赴京朝贡,赐冠服、银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扈从康熙帝幸归化城。因属众缺乏食物,发张家口仓粟赈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尚康熙帝第六女和硕公主。康熙三十九年(1700)晋和硕亲王,袭土谢图汗。康熙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敬逆将军延信等由里塘护送第七世达赖喇嘛入城,受命留驻其地。雍正元年(1723年),以功复封和硕亲王,晋固伦额驸。乾隆六年(1741年),和他的侄子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驻库伦,护视其子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乾隆八年(1743年)去世。 敦多布多尔济有四子,分别为长子根扎布多尔济、次子额璘沁多尔济、三子格斋多尔济、四子罗布桑丹彬多密(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查看 达延汗和敦多布多尔济

敖汉右旗扎萨克郡王

敖汉右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敖汉右旗的世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清顺治元年(1644年),达延汗五世孙、敖汉部领主索诺木杜棱病逝。顺治五年(1648年),被追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其子玛济克袭爵。宣统二年(1910年)授扎萨克敖汉右旗。.

查看 达延汗和敖汉右旗扎萨克郡王

敖汉左旗扎萨克郡王

敖汉左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敖汉左旗的世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封达延汗六世孙班第为扎萨克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

查看 达延汗和敖汉左旗扎萨克郡王

敖汉部

敖汉部(Auqan)又译鄂罕等,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敖汉是明代出现的部名。 达延汗长子铁力摆户的曾孙岱青杜棱,所部号称敖汉,属于察哈尔万户。清太宗天聪元年(1627年),岱青杜棱子索诺木杜棱与弟塞臣卓哩克图归依皇太极,皇太极以开原(今辽宁开原)属地令索诺木杜棱居住,索诺木杜棱私猎盛京围场,开原的属地被收回,索诺木杜棱还回原处游牧。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敖汉部被编为一扎萨克旗,属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有敖汉旗。.

查看 达延汗和敖汉部

敖汉旗

敖汉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旗。面积8294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024300。旗人民政府驻新惠镇。 敖汉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背靠赤峰,东临哲盟奈曼旗,西与辽宁省建平县接壤,敖汉旗南与辽宁省北票市、朝阳市相连,北与赤峰市松山区、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京通铁路横贯东西,赤通、赤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敖汉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旗,境内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4000多处。其中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均在敖汉境内发现。.

查看 达延汗和敖汉旗

扎萨克达尔罕郡王

奈曼旗扎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奈曼旗的世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封达延汗五世孙衮楚克为扎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诏世袭罔替。.

查看 达延汗和扎萨克达尔罕郡王

扎鲁特部

扎鲁特部(),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 达延汗建六万户,喀尔喀万户为左翼三万户之一。分掌喀尔喀万户的达延汗之子格列山只台吉西迁为外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南迁为内喀尔喀。纳力不剌台吉之子虎喇哈赤的五个儿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炒花、答补分别管理扎鲁特、巴林、叭要、我着、弘吉剌五部,称“炒花五大营”。兀把赛开始本部称为扎鲁特部,清朝兴起重创内喀尔喀,只剩下扎鲁特部、巴林部二部,兀把赛孙色本、兀把赛曾孙内齐率属归附皇太极,编为二扎萨克旗,属于昭乌达盟。今内蒙古通辽市仍有扎鲁特旗。.

查看 达延汗和扎鲁特部

15世纪

1401年1月1日至15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5世纪。15世纪是开辟新航路的一个世纪。.

查看 达延汗和15世纪

亦称为 巴图蒙克。

翁衮都喇尔瑪呢巴咱爾炒花瓦剌特固斯瓦齊爾鞑靼鞑靼 (蒙古)達什敦多布額磷沁多爾濟衮必里克墨尔根额参委正额列克马儿古儿吉思諾爾布札布诺诺和贝玛土谢图車登扎布齊旺巴勒齋齐齐克妣吉车林多尔济 (赛音诺颜旗)车林端多布 (赛音诺颜旗)车林端多布 (札萨克图汗)阿尔博罗特阿尔苏博罗特阿尔楚博罗特阿巴岱阿什海阿噶多尔济阿沙 (瓦剌)阿敏都喇勒赉瑚尔蒙古历史蒙古大汗蒙古國家列表蒙古汗国君主列表鄂尔多斯部鄂不锡衮青台吉苏尼特部苏尼特扎萨克郡王苏巴海苏赉格哷博罗特格哷克延丕勒格哷图台吉格哷森札札赉尔桑齋多爾濟沙喇勒达沙克都尔扎布满都鲁满都海哈屯濟農朋楚克達什明宪宗明武宗明武宗南巡之爭明朝歷史昆都力庄兔台吉浩齊特部斡齐尔博罗特撒爾塔兀勒敦多布多尔济敖汉右旗扎萨克郡王敖汉左旗扎萨克郡王敖汉部敖汉旗扎萨克达尔罕郡王扎鲁特部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