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2 关系: 卢绾,右北平郡,大连市,大連歷史,大武神王,大洼区,太祖王,夫台,威州 (辽宁),安原,安同,安市城,安東省 (中華民國),宋意,尉仇台,上京临潢府,中国东北地区,中国朝代,中行说,临江市,丹东市,东夷校尉,东平公主,东汉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平州,幽州刺史部,庞参,張袞 (北魏),佟姓,何熙,徐榮 (東漢),侯城 (中國),医巫闾山,北丰县 (辽东郡),北燕行政區劃,冯绲,公孫度,公孫康,公孫脩,公孫恭,先秦行政区划,前燕与高句丽的战争,候城县,皇甫真,石勒,王遵 (乐浪太守),王衍 (西晋),祭肜,种暠,... 扩展索引 (62 更多) »
卢绾
盧綰(),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中阳里人,西汉时期异姓诸侯王之一。卢绾深得刘邦的信任,官至太尉,后又獲封为长安侯。燕王臧荼的叛乱被平定后,卢绾獲刘邦封为燕王,後在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心不自安,私通陈豨与匈奴事发,招致朝廷征討,逃亡匈奴,獲封为东胡卢王,死于该地。.
查看 辽东郡和卢绾
右北平郡
右北平郡,中國古郡名。戰國時燕國置。秦代郡治在無終縣(今天津蓟县)。西漢移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縣甸子鎮黑城村黑城古城),隸屬于幽州刺史部。王莽時改稱北順。東漢時移治土垠縣(今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東南)。西晉改右北平郡為北平郡。.
查看 辽东郡和右北平郡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查看 辽东郡和大连市
大連歷史
大连市市徽 大连历史,为关于大连的历史,其中包括现代大连(Dalian / Dairen)、近代达尔尼(Dalniy)及其更早的行政管辖时期。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文明。.
查看 辽东郡和大連歷史
大武神王
大武神王(),姓高(고)名無恤(무휼)又名武恤。他是高句麗第三代君主,琉璃王的第三子,由松氏所生。在琉璃王逝世後,於公元18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有關大武神王的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史記》。.
查看 辽东郡和大武神王
大洼区
大洼区是辽宁省盘锦市下辖的一个区。因地势低洼而得名。.
查看 辽东郡和大洼区
太祖王
太祖大王(,53年-146年在位),名高宫,是高句麗第六世君主,为琉璃王少子再思之子,慕本王为侍从杜鲁刺杀后,被迎立为王。(《后汉书》记载太祖王死于121年)。.
查看 辽东郡和太祖王
夫台
夫台,是东汉后期的夫餘国国王。 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夫余王至洛阳朝见汉顺帝,汉顺帝和夫余王一起观看了黄门鼓吹、角抵戏的表演。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夫余王遣使朝贺进贡。 永康元年(167年),王夫台率兵二万余人入侵玄菟郡,玄菟太守公孙域击败了他,斩首千余级。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汉余和好,夫余又来朝贡。夫餘本属玄菟郡,汉献帝时,改属辽东郡。 夫台王在位在尉仇台作为太子之后,尉仇台作为国王之前,名字相近,而且只有167年一条记录,有学者认为夫台王就是尉仇台。.
查看 辽东郡和夫台
威州 (辽宁)
威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唐不久,改隋朝遼東郡為辽州,下轄威化縣(燕支城、通定鎮,今遼寧省新民市高檯子鄉吉祥堡)。武德二年(619年),契丹内稽部附唐,在辽州安顿,为开唐纳契丹建州之先。初置辽州总管府,授首领孙敖曹为辽州总管,武德七年(624年)遼州总管府改為遼州都督府,自燕支城徙寄治营州城内(治今辽宁省朝阳市)。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為羈縻州,治所在威化县(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狼山)。 貞觀十年(636年)以突厥烏突汗達干部落設置威州,治來遠縣(治今辽宁省綏中縣前衛鄉)。唐高宗咸亨年間改為瑞州。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陷营州,南迁辽州,寄治于良乡县石窟堡(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神功元年(697年)辽州改名威州,为羁縻州,属幽州都督府。安史之亂後廢除。.
查看 辽东郡和威州 (辽宁)
安原
安原(),遼東胡人。北魏官員,父親是北魏征東大將軍安同。官至尚書左僕射,後因謀反被殺。.
查看 辽东郡和安原
安同
安同(),遼東胡人。北魏官員,官至征東大將軍、冀青二州刺史。.
查看 辽东郡和安同
安市城
安市城是中国东北部古代的一个军事城堡,始建于晋朝。大概位置在今辽宁省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 十六国(317一420年)是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南北朝(420一589年)北朝之际,为高句丽所割据。 唐朝贞观年间,高句丽进攻新罗,新罗王向唐朝政府告急。唐朝政府命高句丽停战,盖苏文拒绝。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亲征,拔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接着连破白崖城(今辽宁海城),盖牟城(今辽宁盖州)。但是,唐军在安市城遭到了安市城主(后世小说中塑造成高句丽名将杨万春)的坚决抵抗。后由于冬天来临,唐军被迫撤退。665年,唐将李勣等攻陷安市城后,灭亡高句丽。.
查看 辽东郡和安市城
安東省 (中華民國)
安東省,為中華民國東北東南部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東九省之一,省會通化市。.
宋意
宋意(),字伯志。中国东汉官员。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人,宋均族子。 父亲宋京,教授《大夏侯尚书》,官至辽东郡太守。宋意少年时传父业,明习《大夏侯尚书》。汉明帝时举孝廉,以召对称旨,擢拜阿阳侯相。建初年间,征为尚书。 汉章帝性情宽仁,而亲亲之恩笃,故叔父济南王刘康、中山王刘焉每次入朝,都特加恩宠,西平王刘羡等六王这些弟弟们都留在京师,不让他们就国。宋意以为人臣逾礼,上疏劝谏。汉章帝采纳。 章和二年(88年),鲜卑击破北匈奴,已经附汉的南匈奴单于乘此请兵北伐,还要归还旧庭。当时窦太后临朝,想要听从。宋意上疏反对,认为南匈奴北归,和鲜卑相争,又牵扯汉朝的精力和物力。于是南单于最后没有北徙。转任司隶校尉。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兄弟专权,步兵校尉邓叠、河南尹王调、故蜀郡太守廉范等群党,出入窦宪之门,放纵横行。宋意不畏权豪,数纠举窦宪一党不法。永元二年(90年),宋意病卒。其孙宋俱,汉灵帝时为司空。.
查看 辽东郡和宋意
尉仇台
尉仇台,是东汉后期的夫餘国国王。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夫余王率领步骑七八千人入侵乐浪郡,杀伤吏民。永宁元年(120年),夫餘王归附汉朝,遣嗣子尉仇台至洛阳进贡,汉安帝赐尉仇台印绶金彩。建光元年(121年)十二月,高句丽太祖王高宫率领马韩、濊貊的数千骑兵包围玄菟郡。夫餘王派儿子尉仇台率领二万余人同州郡官府一同进行讨伐,击退高句丽的进攻。东汉末年,尉仇台成为夫餘王,属辽东郡。夫餘在高句丽、鲜卑两个强国之间,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宗女嫁给尉仇台。尉仇台死后,简位居继立。.
查看 辽东郡和尉仇台
上京临潢府
上京临潢府,辽朝五京之一,为首都的行政区划。其辖区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上京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查看 辽东郡和上京临潢府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查看 辽东郡和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查看 辽东郡和中国朝代
中行说
中行说(注音:ㄓㄨㄥ ㄏㄤˊ ㄩㄝˋ,汉语拼音:Zhōngháng Yuè,读音“中航越”),(),燕(今河北省)人,西汉时期宦官,后來投靠匈奴,侍奉老上、军臣两代匈奴单于。前126年,中行说病死。.
查看 辽东郡和中行说
临江市
临江市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临江市有一个边境口岸及一座桥梁通往朝鲜。.
查看 辽东郡和临江市
丹东市
丹东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汇合处,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是东北亚经济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起点。.
查看 辽东郡和丹东市
东夷校尉
东夷校尉,又称护东夷校尉,是三國時代曹魏时设立的现时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演变为高句丽国王的头衔之一。 曹魏初年一度在襄平设置东夷校尉,统帅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承认公孙度自立的平州,由其世袭管理,后撤销,其地划归幽州。及司马懿灭公孙渊后,重新设立护东夷校尉,居襄平,负责统领东北各民族。 东晋太兴初年,末任东夷校尉崔毖被慕容廆逼走,逃入高句丽。北魏世祖拓跋焘于435年封高句丽长寿王的封号中包括护东夷中郎将,后历代高句丽国王的封号中均有类似官职。.
查看 辽东郡和东夷校尉
东平公主
东平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齐公主,父親神武帝高歡。 东平长公主被嫁给了可朱浑天和,可朱浑天和是可朱浑道元、可朱浑天元的弟弟,辽东郡人。可朱浑天和、燕子献、杨愔辅佐高殷,被高演所杀。.
查看 辽东郡和东平公主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查看 辽东郡和东汉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辽东郡和三国行政区划
平州
平州,中国西晋时设置的州。.
查看 辽东郡和平州
幽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薊縣(今北京市西南)。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全部,天津市、遼寧省、吉林省各一部分,北朝鮮大部分。.
查看 辽东郡和幽州刺史部
庞参
庞参(),字仲达,東漢河南郡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南)人。 庞参开始在郡中做官,拜左校令,后来因罪入狱。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凉州先零羌反汉,邓骘讨伐,邓太后在刑徒之中提拔庞参,使他西督三辅诸军屯。永初二年(108年)主議放棄涼州,唯虞詡力諫,故朝廷沒有採納。永初四年(110年)上奏请放弃西域,朝廷没有采纳。 后来朝廷拜庞参为汉阳郡太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学徒。庞参到任,先去拜访他。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薤一大棵、一盂水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报告,认为任棠倨傲。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便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拔一大棵薤,想我打击强宗。抱儿当户,想我开门怜惜孤儿。”于是叹息而回。庞参在职时,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这是拔薤诛茅的典故。 元初元年(114年),改任护羌校尉,次年在北地郡征羌人,称病率兵回军,被捕入狱。因为马融奏请免罪。后来担任辽东郡太守,迁任度辽将军。永建四年(129年),担任太尉,录尚书事。阳嘉二年(133年),他的妻子嫉恨前妻之子,把他溺杀在井中,洛阳令弹劾他的罪状,因为灾异罢免。阳嘉四年(135年),再为太尉。永和元年(136年),因为久病罢免,在家中去世。.
查看 辽东郡和庞参
張袞 (北魏)
張袞(),字洪龍,上谷郡沮陽县(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官吏。 祖父张翼,辽东郡太守。父亲张卓,昌黎郡太守。張袞纯厚笃实,好学有文才。張衮初为郡五官掾。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代王时,选拔張袞为左長史,参谋军事,深受礼遇。与黄门侍郎崔宏同掌机要。 登国二年(387年),道武帝讨伐刘显,張袞進言联合後燕慕容垂,道武帝采纳。登国三年(388年)跟随道武帝讨伐賀訥。道武帝与群臣登勿居山,游宴终日。命張袞作功德碑文。登国六年(391年)跟随道武帝讨伐柔然。 登国十年(395年)進攻後燕慕容宝,張袞進言先骄后克之法。道武帝采纳張袞之言,参合陂之战(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获得勝利。 皇始元年(396年),張袞转任給事黄門侍郎。随道武帝南征,率军兵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張袞效仿酈食其、魯仲連,写信让慕容宝撤退。道武帝听从他的意見,命張袞写信给慕容宝,慕容宝逃亡和龍(今辽宁省朝阳市)。中山陷落,張袞以功任奋武将军,幽州刺史。封临渭侯。 天興元年(398年),召還国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天興二年(399年),張袞推荐的范陽盧溥反叛,推荐的崔逞给東晋郗恢的回信不合道武帝的旨意,道武帝大怒,贬黜張袞为尚书令史。 永興二年(410年)得病去世。享年七十二。追贈太保,谥文康公。.
查看 辽东郡和張袞 (北魏)
佟姓
佟姓,中国百家姓之一。据考证佟姓始于3700年前的夏朝,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时有一位太史名终古,传说即为佟姓的祖先。根据《路史》记载,夏朝太史令终古进谏于桀,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就投奔了商汤。其子孙去丝为冬姓,且又加人旁为佟姓。后代称为佟氏。.
查看 辽东郡和佟姓
何熙
何熙(),字孟孙,陈国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汉人物。 何熙少有大志。永元年间,举孝廉担任谒者。身高八尺五寸,体貌魁梧,表情威严,在殿中朝拜唱导行礼,声音振动左右。汉和帝觉得他很伟岸,擢升他为御史中丞,历任司隶校尉、大司农。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汉人韩琮向南匈奴萬氏尸逐鞮單于宣称:关东大水,人民饥饿死尽,可乘机攻掠。南单于信他的话,十月南单于起兵与乌丸反汉,于美稷(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西北)率兵围攻汉中郎将耿种。十一月,汉派行车骑将军何熙、中郎将庞雄率军二万,合辽东郡太守耿夔所率鲜卑兵共同反击,击败匈奴薁鞬日逐王。南单于与耿种在美稷连战数月。永初四年(110年)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身患暴疾,临在军中去世,遗嘱薄葬。同时,南匈奴投降。何熙三子:何临、何瑾、何阜。何临、何瑾都有政治才能。何阜俊才早亡。何临子何衡,担任尚书,为人正直,因为为李膺辩护下狱,免官,废黜在家中去世。.
查看 辽东郡和何熙
徐榮 (東漢)
徐荣(),幽州遼東襄平人(一說遼東玄菟人),是東漢末年董卓軍的部將。.
查看 辽东郡和徐榮 (東漢)
侯城 (中國)
侯城,沈阳早期城名。 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名将。当时七国称雄,而地处中原北部的秦、赵、燕等国经常受到北方东胡等少数民族的袭扰。 公元前300年(燕昭王十二年),秦开奉命率军攻袭东胡,打败东胡各族并将他们向北驱逐,开拓大片北方领土,修筑了起于河北北部、止于辽东东部之长城,以守护北方领土,在此建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治理这一地区。 沈阳当时属于辽东郡统辖下的戍边城,名为侯城。这是沈阳建制的最早记载。 Category:沈阳历史.
查看 辽东郡和侯城 (中國)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简称闾山,中国辽宁省西部主要山脉之一,为阴山余脉,位于锦州北镇市和义县交界处,古称于微闾山或医无虑山,传说舜封天下分为十二个州,每州以一座山作为镇山,医巫闾山被封为幽州的镇山。周时又封为五大镇山之北镇。西汉时于该山东侧置无虑县,为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 医巫闾山东北-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山区总面积630平方公里,主峰望海峰,海拔866米,山中设立有国家级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为旅游胜地。 Y医.
查看 辽东郡和医巫闾山
北丰县 (辽东郡)
北丰县,东汉末年在东北设置的一县,治所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属辽东郡。西晋时期废置。《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南朝宋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北燕王冯宏奔高丽,之后又图南奔,被杀于北丰。此处的北丰就是指原北丰县.
北燕行政區劃
北燕始於馮跋即位,其政區設置與前後燕在東北方的經營活動聯繫緊密。州的設置方面,軍事意義要遠大於其在處理民政上的意義,換言之,這只是當時地方行政機構軍鎮化的直接體現。郡的設置情況來看,實質上也軍鎮化了,但在名稱與地理分佈上,北燕與慕容燕之間陳陳相因,並無大的變動。 北燕所設州郡,根據史料統計,如下:.
查看 辽东郡和北燕行政區劃
冯绲
冯绲(),东汉巴郡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字皇卿(鸿卿)。 冯绲少年学习《春秋》《司马法》,举孝廉,官至广汉属国都尉。汉顺帝时冯绲为御史中丞,督使徐州、扬州二州,镇压徐凤、马勉、张婴。汉桓帝时为车骑将军,率军十万镇压武陵蛮,历任陇西郡太守、辽东郡太守、京兆尹、司隶校尉、廷尉、太常。延熹五年,湖南蛮夷起兵,荆州刺史、南郡太守逃跑,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讨平蛮夷。后任将作大匠、河南尹、廷尉。一度得罪单超的弟弟山阳郡太守单迁,因此免官输左校,拜屯骑校尉、廷尉,卒于官。.
查看 辽东郡和冯绲
公孫度
公孫度,字升濟(一作叔濟),幼名阿豹,幽州遼東襄平人,漢末割據遼東的軍閥。.
查看 辽东郡和公孫度
公孫康
公孫康(),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區)人。东汉末年,割据于辽东地区的军阀。最著名事績是将袁熙、袁尚首級送與曹操。 建安九年(204年)其父公孙度去世,公孫康繼承了他的職位。以东汉朝廷所封的永宁乡侯封其弟公孙恭。207年,袁熙、袁尚聯合蹋頓單--進攻白狼山,被曹操手下大將張遼擊敗,蹋頓單--被斬首。袁熙、袁尚和數千騎兵逃往遼東,公孫康恐袁熙、袁尚鸠占鹊巢,又見曹操無進軍之意,於是將二人斬殺,首級送給曹操。此外公孫康更是將公孫家族版圖擴張到高句麗、烏丸等地區,甚至攻陷高句麗都城(《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公孫康死後,二子尚幼,遼東太守一職由公孫康之弟公孫恭接任。.
查看 辽东郡和公孫康
公孫脩
公孫脩,三國時期魏國人,公孫淵之子。公孫淵叛魏後被司馬懿討伐,兵敗,與公孫淵一起出逃被擒斬首。.
查看 辽东郡和公孫脩
公孫恭
公孫恭,东汉末期三国初年人物。父為公孫度,公孫康之弟。公孫康死後因二子尚幼而繼承辽东郡太守的職位。黃初元年(220年),拜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後患「陰消」的疾病,即為消渴症,而散失性能力,太和二年(228年)被長大成人的姪兒公孫淵脅逼退位并囚禁。238年,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公孙恭才得以获释。.
查看 辽东郡和公孫恭
先秦行政区划
先秦行政區劃,範圍是從遠古至秦朝統一九州的這一段時間,由於年代久遠,其地方行政只能大略緒述。而九州是漢族傳統地理區劃,又稱為「漢地九州」。.
查看 辽东郡和先秦行政区划
前燕与高句丽的战争
西晉時,慕容廆為鮮卑族慕容氏的首領,曾效忠西晉,與鮮卑族以外的民族作戰。 293年八月,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廆率军攻打高句丽,烽上王出逃,手下五百骑死战抵挡了慕容廆的追兵。由于担心其第与他争权,烽上王将其弟逼死。其弟的儿子,逃走,后来成为美川王。 296年,慕容廆再次攻打高句丽, 但被高句丽击退。 美川王乘西晋混乱,入侵辽东晋朝领土。302年九月,率三万軍队侵入玄菟郡,俘虏八千人,迁至国内城附近的襄平城。311年8月,襲取遼東郡西安平。313年10月,入侵乐浪郡,314年,入侵带方郡。315年2月,攻克玄菟城。西晋平州刺史崔毖誘高句麗与段部、宇文部一起进攻鮮卑慕容廆,宇文部先进攻,大敗。319年12月,崔毖亡命高句麗。慕容廆之子慕容仁鎮守遼東。高句麗将軍如孥鎮守河城,慕容廆派遣將軍張統急襲河城,俘虏千余人迁至棘城(遼寧省朝陽市東南)。320年,美川王再侵遼東,慕容仁和慕容翰将他击败。330年,美川王向後趙石勒朝貢,抑制鮮卑勢力。美川王将10段階官位制改为3段階。美川王在位32年,331年2月死去。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丽,发掘了美川王的王陵,带走了他的尸体。 故国原王在与鲜卑慕容家族建立的前燕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在故国原王任内,前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342年,前燕又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前燕军重创高句丽军队。又发掘故国原王的先王美川王之墓,掳走美川王的尸体和故国原王的生母周氏,并将高句骊历代积累下来的金银全部搜刮一空,虏走了高句骊百姓五万多口,最后一把火烧了高句骊王宫,并将丸都城再次变为平地。 343年(东晋咸康八年),高句骊重修由于毌丘俭东征而被摧毁的旧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4个月后,丸都山城就再次毁于战火。 344年,故国原王派王弟到前燕都城龙城称臣纳贡。前燕归还美川王的尸体,依然扣留故国原王的生母周氏,此后高句骊元气大伤,再没有反抗前燕的能力。 345年(东晋咸康九年)十月,慕容恪再度进攻高句骊,轻松攻取了南苏城(今五龙山城南距苏子河8公里)。 355年,前燕入主中原后,和高句骊和解,归还故国原王的生母周氏,并封故国原王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乐浪公、高句骊王”。.
候城县
候城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南古城子,一说即今沈阳市旧城区。为辽东郡中部都尉治。东汉永初元年(107年)改属玄菟郡。三国曹魏时废。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辽宁古代县份 Category:沈阳行政区划史.
查看 辽东郡和候城县
皇甫真
皇甫真,十六国时期前燕大臣。字楚季,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 皇甫真西晋末投奔慕容廆。皇甫真年方弱冠,慕容廆以高才任命他为辽东国侍郎。333年,慕容皝嗣位,迁平州别驾。当时百姓劳悴,他上疏劝谏宽减岁赋,不合旨意而免官。337年,前燕建立,皇甫真任冗骑常侍。后以破后赵将领麻秋有功,授奉车都尉,先后任辽东郡、营丘郡二郡太守。348年,慕容儁继位,入为典书令。后从慕容评攻取邺城,352年十一月十二日,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360年,慕容儁临终,皇甫真与慕容恪共受顾命辅佐慕容暐,慕容暐即位,慕舆根谋乱,皇甫真受命收慕舆根等斩杀。365年四月初九,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中书监。367年十二月,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去世,以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真性清俭寡欲,不营产业,饮酒至石余不乱。”前燕末年,政治腐败,前秦苻坚派人观察,归报:“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前秦苻坚灭前燕,迁入关中,深得王猛赏识,为前秦奉车都尉。数年后卒。.
查看 辽东郡和皇甫真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查看 辽东郡和石勒
王遵 (乐浪太守)
王遵,中国东汉時代初期武将、政治人物。.
王衍 (西晋)
王衍(),字夷甫,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瑯琊王氏,司徒王戎的堂弟,在西晉官至司徒。王衍為人喜好清談,不喜歡參與實質政事,並以求自保為首要,雖然西晉末年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已民變四起,更有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對抗晉室,但身為三公之一的王衍仍不以拯救國家為己任,反而在方鎮樹立親族作為外援和退路。最終王衍被石勒俘殺。後世指責王衍「清談誤國」,應為西晉覆亡承擔一些責任。.
查看 辽东郡和王衍 (西晋)
祭肜
祭肜(),字次孙,原藉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许昌市西),祭遵的堂弟。為東漢年間之大臣。 他以孝道聞名,當時戰亂頻頻,他仍獨自堅持守在祖墳。建武初年,獲光武帝任命为黄门侍郎,長隨光武帝左右。建武十七年(41年)起出任辽东郡太守近三十年。建武廿一年(45年)擊退入侵辽东的鲜卑萬餘騎軍,保边境平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升任太仆。永平十六年(73年)出兵讨伐北匈奴無功而還,因此被革下狱。出狱後羞憤呕血而死。.
查看 辽东郡和祭肜
种暠
--(),字景伯,東漢河南郡洛阳縣(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初为县门下吏,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湛推荐--,田歆以为名士应该隐居山泽,王湛说“山泽不必有异士,异士不必在山泽”,于是田歆举--孝廉,汉顺帝末年任侍御史。监护太子刘炳。出为益州刺史。蜀郡太守派人行賄于大長秋曹腾,种暠在斜谷关搜得請託的書信,向皇帝上奏蜀郡太守行賄行為,并且彈劾曹腾。皇帝說:“書信是自外面来,不是曹騰的過錯。”於是擱置种暠的奏章。曹腾並不因為此事計較,反而經常稱讚种暠是能吏。 当时永昌郡太守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逮捕他入狱。巴郡有乱,讨伐不利,官吏人民多被所害,梁冀陷害他,他得到李固相助,于是只是免官。历任凉州刺史、汉阳郡太守、、辽东郡太守、南阳郡太守、。在汉阳郡羌汉百姓送至郡界,他在边地得边族民心,匈奴、龟兹、莎车、乌孙都安心归服。161年担任司徒,對他宾客說:“現在我能擔任三公,是曹常侍(曹嵩)的功勞啊。”在位三年,去世。羌民为他服丧,南匈奴上下为他哀悼。.
查看 辽东郡和种暠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查看 辽东郡和秦始皇
秦楚之際諸侯王列表
楚之際諸侯王列表列出在秦末民變及楚漢戰爭時期的諸侯國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記》、《漢書》各表體例,以各藩王初封、復封、改封之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繼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在前202年以後繼任的藩王不列在內。.
秦滅趙之戰
秦滅趙之戰是秦国对赵国开展一系列进攻战役后,在前2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派王翦、桓齮、楊端和分兩路大軍攻趙,攻佔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鄴(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今与赵都邯郸城同在邯郸市境)和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等9座城池城,趙國的實力大減。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再度攻打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桓齮率秦军在肥之战中被趙军全殲。次年(前232年),秦軍分兩路進攻番吾(今河北靈壽西南),亦被李牧擊敗,秦軍被斬首十餘萬,史稱番吾之戰。 趙國經過秦國數年的攻擊,死傷數十萬,再無組織進攻能力了,僅能退守邯鄲自保。秦軍南渡黃河轉攻韓國,攻克韓都郑城(今河南新鄭),虜韓王安,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國不戰而降,秦設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趙國代地發生地震。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趙國大饑。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滅韓後第二年,秦軍乘趙國大旱,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自立為代王。 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將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嘉聯合抵抗秦軍,聯軍由太子丹統領,兵敗易水,秦軍克燕都城薊(北京)。燕王喜與太子逃至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代王嘉勸燕王喜“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李信率軍在攻滅燕於遼東,俘燕王喜;不久又攻趙代殘餘勢力,俘代王嘉。建立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和遼東郡(今遼宁省遼陽市老城區)。 Category:秦国战役 Category:赵国战役 Category:河北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前220年代中国战役 Category:前228年.
查看 辽东郡和秦滅趙之戰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看 辽东郡和秦朝
秦朝行政区划
朝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建立秦王朝以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廢除諸侯;行政區域管理上推行單一郡縣制,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併五嶺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陰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查看 辽东郡和秦朝行政区划
美川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美川王(),高句麗第15代王,300年-331年在位。姓高,諱乙弗,一作憂弗(《三国遺事》作瀀弗)。又称好壤王(《三国遺事》作好穰王)。第13代西川王的儿子高咄固(第14代烽上王之弟)之子。《魏書》作乙弗利。 293年九月,烽上王以乙弗之父咄固有叛乱之意,賜死咄固,乙弗害怕被伯父殺害,逃出王宮。在鴨緑江作工販鹽,300年九月,国相倉助利废黜烽上王,拥立乙弗继承王位。 美川王乘西晋混乱,入侵辽东晋朝领土。302年九月,率三万軍队侵入玄菟郡,俘虏八千人,迁至国内城附近的襄平城。311年8月,襲取遼東郡西安平。313年10月,入侵乐浪郡,314年,入侵带方郡。315年2月,攻克玄菟城。西晋平州刺史崔毖誘高句麗与段部、宇文部一起进攻鮮卑慕容廆,宇文部先进攻,大敗。319年12月,崔毖亡命高句麗。慕容廆之子慕容仁鎮守遼東。高句麗将軍如孥鎮守河城,慕容廆派遣將軍張統急襲河城,俘虏千余人迁至棘城(遼寧省朝陽市東南)。320年,美川王再侵遼東,慕容仁和慕容翰将他击败。330年,美川王向後趙石勒朝貢,抑制鮮卑勢力。美川王将10段階官位制改为3段階。美川王在位32年,331年2月死去。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丽,发掘了美川王的王陵,带走了他的尸体。.
查看 辽东郡和美川王
烏延
烏延(),東漢末年右北平郡乌桓(烏丸)族的酋長。 东汉末年,与辽西郡乌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乌桓大人難樓、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蘇僕延并称雄於幽州、并州之北。丘力居去世後,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有才局,右北平、辽东属国、上谷三郡都以蹋頓为主导。他们在汉末群雄争霸中,依靠袁绍。 袁紹的儿子袁熙、袁尚被曹操击敗,投靠乌桓。207年,曹操親征烏桓,斩杀蹋頓。烏延和袁熙、袁尚、蘇僕延、丘力居的儿子樓班都投靠了辽东郡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全部杀死,首级献给曹操。.
查看 辽东郡和烏延
燕孝王
燕孝王(),在前257年燕武成王死後繼位,立姬喜為太子,在位三年而卒。 這期間,秦国滅東周,遷九鼎。這時期燕國可能築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今遼寧遼陽),並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近人王國良推論“燕築北長城,不在燕王喜時,就在孝王末年”。.
查看 辽东郡和燕孝王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查看 辽东郡和燕国
燕国 (公孙渊)
燕国(237年七月—238年八月),中国三国时代在辽东建立的割据政权。前身是公孙度开创的半独立的辽东政权。东汉末年,公孙度在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和帶方郡建立统治,作为辽东太守,自称平州牧、辽东王。传子公孙康、公孙恭。名义上是效忠东汉、曹魏的地方官,实际上割据辽东。237年,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自立為燕王,改元绍汉,正式建立燕國政权。次年正月向東吳稱臣,然隨即於八月為司马懿率兵平定,公孙渊被杀,燕国政權灭亡。.
查看 辽东郡和燕国 (公孙渊)
燕惠王
燕惠王(),中國戰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昭王之子,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 燕惠王做太子時,與乐毅有隙,即位後對樂毅用而不信,後以骑劫代之,乐毅逃亡到趙國。齊襄王五年(前279年)齐人田單在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以火牛陣击败燕军,骑劫戰死,齐國悉复得其故城。之後燕惠王責備樂毅離開燕國,樂毅回致一封《報遺燕惠王書》,載於《史記》。燕惠王六年(前273年)設置了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四郡。 《燕世家》記載燕惠王七年(前272年)病卒,但據《趙世家》記載,趙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年,燕惠王八年),燕相成安君公孫操殺死惠王,原因不明,《韓非子》說因君主沒有察覺而被殺害。.
查看 辽东郡和燕惠王
盖州市
州市是营口市的一個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湾,地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部。.
查看 辽东郡和盖州市
遼東屬國
辽东属国,中国东汉、曹魏时设置的行政区。 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所在昌黎县。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属幽州。东汉末省。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复置,不久改为昌黎郡。 Category:东汉行政区划 Category:曹魏行政区划 Category:辽宁古代行政区划.
查看 辽东郡和遼東屬國
菑川國
菑川國,一作甾川國,是中國漢代王國,七國之亂中齊地四國之一。西漢初年置,治所在劇縣(今山東省壽光市南),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初年省併。後世常將漢代菑川國誤作淄川國,但菑川國轄地與今之淄博市淄川區轄並無重合。.
查看 辽东郡和菑川國
裴嶷
裴嶷(),字文冀,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东眷裴。西晉時期官員,任昌黎太守期間因中原內亂無法南歸,遂留在北方,效命於慕容廆。.
查看 辽东郡和裴嶷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查看 辽东郡和西汉行政区划
西晉平州行政區劃
西晉泰始十年(274年)分幽州遼東地區5郡設置平州。州治所在襄平縣(今遼寧省遼陽市)。範圍在今遼寧省鐵嶺、新民、朝陽以南及撫順、丹東以西,北朝鮮一部分。後於東晉初年為鮮卑人慕容為鮮卑族慕容氏的首領慕容廆控制此地。.
查看 辽东郡和西晉平州行政區劃
襄平城
襄平城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燕国的军事要塞。襄平城是前284年左右兴建的燕长城的东部堡垒,本为東胡、山戎與箕子朝鲜的重要城市。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北長城西端起自造陽(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東北),向東到達襄平城(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面)。 公元前222年,燕国终被秦吞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 两汉时期沿袭秦制也设置辽东郡管辖辽东地区,但是西汉时东北亚大多数事务由后来被称为汉四郡的乐浪郡,玄菟郡等管辖。如 扶余国属于东汉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本来隶属玄菟郡,汉献帝时,其王求改属辽东郡(后汉书/卷85)。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少安,而辽东郡偏居东北,则得以振兴,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很多中原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0余万人。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公孙度之孙分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同年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仍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统管高句丽等东夷民族。曹魏时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复置平州,辖辽东、玄菟、昌黎3郡。 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今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各民族 。晋朝咸宁三年(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复为辽东郡。晋大兴二年(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袭辽东郡公,后自称燕王。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 公元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东晋末,中国北方高句丽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至此废除。後燕地入高句麗。北燕又喬置遼東郡於今遼寧西部。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高句丽高璉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公元492年,魏以高句丽王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公元519年高句丽王云卒,以世子安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封高句丽王阳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北齊后廢辽东郡,高句丽短期处于实际独立地位。此时辽东城城廓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前秦、北魏、北齐、北周等王朝统治。隋朝册封高句丽平原王高汤、婴阳王高元为辽东郡公、辽东王。唐朝册封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宝藏王高宝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
查看 辽东郡和襄平城
襄平郡
#重定向 辽东郡.
查看 辽东郡和襄平郡
討伐董卓之戰
讨伐董卓之战是東漢末年关东各地太守刺史組織地方联軍對抗把持朝廷的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长官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推舉袁紹為盟主。雖然曹操出兵,及後到的孫堅参戰,但其他軍隊只駐軍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棄洛陽,挾天子遷都長安,關東联軍起了內訌,盟軍決裂,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在董卓被杀后,徐州刺史陶谦、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等人再次推举朱儁为太师(盟主)讨伐董卓的继承者李傕、郭汜,但李傕一纸诏书将朱儁召回朝廷,第二次讨伐战胎死腹中。.
查看 辽东郡和討伐董卓之戰
許曼
许曼,字宁方,中国东汉术数家。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 祖父许峻,字季山,善占卜之术,多有应验,时人把他比作前世京房。自称小时候患病,三年不愈,于是到泰山请命,路上遇到道士张巨君,传授给他方术。所著《易林》,流传于世。许曼年轻时传祖父许峻占卜之术,治“京氏《易》”。汉桓帝时,陇西郡太守冯绲,打开印绶的竹匣,有两条红蛇分南北而走。冯绲令许曼占筮,卦成,许曼说:“三年之后,君当为边将,官名里有东字,当向东北走三千里。再五年,为大将军,南征。”延熹元年(158年),冯绲出为辽东郡太守,讨伐鲜卑,延熹五年(162年),再拜车骑将军,南征击败武陵蛮,全部应验。其余多如此类。.
查看 辽东郡和許曼
高嵩 (北魏)
嵩,字昆仑,中国北魏末年官员。辽东郡新昌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北)人。 曾祖高策,北燕冯跋散骑常侍、新昌侯。祖父高育,北燕冯弘建德令。归北魏任建忠将军、齐郡建德二郡太守,赐爵肥如子。父高玄起,官至武邑郡太守,居勃海郡莜县。高嵩是高玄起的长子,官至魏郡太守。其子长水校尉高良贤、高侯。其弟高道悦、高双、高观。.
查看 辽东郡和高嵩 (北魏)
高显县
显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一说治今沈阳市东南郊魏家楼子村古城。属辽东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与辽阳、候城同时改属玄菟郡。辽阳遗址在今茨榆坨,候城在今沈阳市古城子,两县南接襄平界,高显在两县东北,为辽东郡极东北的一个县,辖境与玄菟郡相接。汪士铎谓“高显,今承德”(今沈阳市)。三国两晋仍旧,《晋志》载玄菟郡三县中有高显。西晋后废。.
查看 辽东郡和高显县
賀達
贺达(),会稽郡山阴人,孙吴将军。贺齐长子。.
查看 辽东郡和賀達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查看 辽东郡和齊郡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查看 辽东郡和辽宁省
辽宁歷史
辽宁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在营口出土的金牛山文化就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息。根据中國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州之域,也是汉地的一部份,漢族五大鎮山之一的北鎮医巫闾山就在辽宁地区。.
查看 辽东郡和辽宁歷史
辽东
辽东在現代汉语中多指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是位于中国辽宁辽河以东,渤海与黄海之间的一个半岛。而在中國历史上,「辽东」范围稍大于辽东半岛,大致上为现在辽河以东的辽宁省地區,是漢地的組成部分。.
查看 辽东郡和辽东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它的北面边界是鸭绿江口与辽河口的联线,其它三面临海。千山山脉从南至北纵贯整个半岛。最高点高于1000米。最高为步云山1131米。半岛沿海地带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岛屿,著名的有小龙岛,蛇岛 (中国),长山群岛等等。由于海洋气候影响半岛上冬暖夏凉,夏季是避暑胜地。重要的城市有大连市、营口市、丹东市等。.
查看 辽东郡和辽东半岛
辽东国 (楚汉战争)
辽东国(前206年),中国楚漢时期封国。 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以臧荼为燕王,原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都城在無終(今天津市蓟县)。疆域囊括秦朝的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三郡。八月,臧荼殺韓廣,灭辽东國。 Category:诸侯国 (项羽) Category:天津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河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辽宁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6年建立 Category:前206年废除.
辽东郡
遼東郡,中國古代的郡,主要在今辽宁省境内。.
查看 辽东郡和辽东郡
辽西郡
辽西郡,秦代出土文物皆作潦西郡,中国古代的郡。战国燕所置,秦朝以後沿用。自古為邊塞駐屯地,唐代金昌緒《春怨》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查看 辽东郡和辽西郡
辽阳市
辽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中部,北邻沈阳,南界鞍山,东临本溪,西接辽河油田,是哈大线上重要的城市之一。.
查看 辽东郡和辽阳市
蘇僕延
蘇僕延(),又作速仆丸,称峭王,東漢末年辽东属国乌桓(烏丸)族的酋長。 东汉末年,与辽西郡乌桓大人丘力居、上谷郡乌桓大人難樓、右北平郡乌桓大人烏延并称雄於幽州、并州之北。丘力居去世後,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有才局,右北平、辽东属国、上谷三郡都以蹋頓为主导。他们在汉末群雄争霸中,依靠袁绍。因为刘虞对乌桓比较温和,公孙瓒对乌桓比较残暴,蘇僕延曾经帮助袁绍的大将麴義击灭公孙瓒。袁紹的儿子袁熙、袁尚被曹操击敗,投靠乌桓。207年,曹操親征烏桓,斩杀蹋頓。蘇僕延和袁熙、袁尚、烏延、丘力居的儿子樓班都投靠了辽东郡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全部杀死,首级献给曹操。.
查看 辽东郡和蘇僕延
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原名锦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市境东北接锦州市,北临朝阳市,西界河北省秦皇岛市,南滨辽东湾。地处辽冀两省交界,辽西山地丘陵区与沿海平原交接地带,濒临渤海湾,南接山海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燕山山脉,北部为松岭山脉。主要河流有女儿河、六股河、兴城河等。全市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255.6万。葫芦岛市是京沈线上重要的工业、旅游、军事城市,有多处旅游景点,被誉为“关外第一市”、“北京后花园”。 葫芦岛市矿产资源颇丰富,拥有铅、锌、铜、钼等矿产,亦有葫芦岛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锦西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锌厂和渤海造船厂等工业企业。渤海造船厂生产了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是中国重要的常规潜艇基地。.
查看 辽东郡和葫芦岛市
铁岭市
铁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地处东经123°27' ~ 125°06',北纬41°59' ~ 43°29' 之间。南与沈阳市、抚顺市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市为邻。全市东西最长134公里、南北端宽162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38平方公里。地势大体是东高中低、北高南低、西部稍高。山地和丘陵分列东西两侧,中部为由北向南缓泻的辽河平原。.
查看 辽东郡和铁岭市
逢萌
逢萌,字子康。中国东汉隐士。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县)人。 逢萌家境贫寒,在县供职,为亭长。县尉经过亭,逢萌候迎拜见,既而扔掉盾感叹:“大丈夫怎能给别人使唤!”于是长安受学,通《春秋经》。当时王莽杀其子王宇,逢萌对友人说:“三纲断绝了!不离开,就会赶上灾祸。”于是解冠挂东都城门,回家,率领家属渡海,客居辽东郡。 逢萌善推阴阳祸福。预知王莽将败,头戴瓦盆先为王莽哭丧于市:“新啊新啊!”于是躲了起来。汉光武即位,他隐居琅邪郡劳山养志修道。人都被他的道德感化。 北海郡太守一向听说逢萌高尚,派官吏拜见致礼,逢萌不答谢。太守怀恨而将他捕拿。官吏叩头说:“逢子康大贤,天下共知,他所在之处,人们尊敬如父,去了一定抓不到,只是自己受辱。”太守打怒,把他捕入狱中,再派其他官吏。走到劳山,当地人都用兵弩保卫逢萌。官吏被伤流血,逃了回来。后来诏书征召逢萌,逢萌自称年老,经常迷路。朝廷曾多次征召,固辞不受,以长寿而终。 逢萌与同郡徐房、平原郡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晓阴阳,身怀道德行为放荡。徐房与李子云养徒各千人,王君公遇到乱世没有走,卖牛隐藏自己。时人称他:“避世墙东王君公。” 元杂剧全名《东都门逢萌挂冠》或《神武门逢萌挂冠》,姚守中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
查看 辽东郡和逢萌
耿夔
耿夔,东汉将领。字定公,东汉扶风郡茂陵(陕西省咸阳市西)人,生卒年不详。 耿夔乃耿国的次子,祖父耿况。为窦宪假司马,北击匈奴。永元三年(91年),随窦宪北征,为大将军左校尉,率领八百骑兵出居延,直奔北单于王庭,在金微山(阿尔泰山)大败匈奴,封粟邑侯。窦宪倒台,他也被罢官夺爵。后来担任长水校尉,为五原郡太守,转任辽东郡太守。永初三年(109年)冬,匈奴南单于叛乱,他和车骑将军何熙共同出击,没有穷追,降为云中郡太守。行度辽将军事,他屡次侵侮使匈奴中郎将郑戬,下狱减死。建光年间耿夔为度辽将军,犯法免官,在家去世。.
查看 辽东郡和耿夔
险渎县
险渎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辽宁省台安县东南孙城子。属辽东郡。东汉后废。 据《汉书》地理志东汉应劭注记载,“县依水险,故曰‘险渎’”。.
查看 辽东郡和险渎县
陳禪
陳禪,字紀山,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東漢諫議大夫、司隸校尉。.
查看 辽东郡和陳禪
抚顺市
抚顺市,清代及满洲国时期亦称抚西(满语:fusi hecen)。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初期,曾非正式更名为雷锋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是距离省会沈阳最近的城市,辖三县、四区,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曾被誉为“煤都”。目前抚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工业为支柱,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实力相对雄厚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5年2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和辽宁省住建厅专家、学者组成的部省联合审查工作组对《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纲要》进行审查,时任抚顺市市长栾庆伟在审查会议上发表的致辞中将抚顺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以石化、装备为主导的国家产业基地,辽吉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以山水生态、工业遗产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
查看 辽东郡和抚顺市
李弼 (赵国公)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北朝官员、将领。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赵郡公。北周时为太师,进封赵国公。.
查看 辽东郡和李弼 (赵国公)
李綸 (北朝)
李綸(),中国西魏北周政治人物,字毗羅,遼東郡襄平县人。 李弼之子,封安寧县開国侯。初任司門下大夫,转任小吏部下大夫。历任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工部、納言、司会、治計部、司宗,進封河陽郡開国公。曾出使北齐。574年十二月十六,在私邸去世。追贈洛鳳興三州諸軍事、洛鳳興三州刺史、使持節、驃騎大将軍。.
查看 辽东郡和李綸 (北朝)
李胤
李胤(),字宣伯,西晋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 李胤是汉朝河内郡太守李敏之孙。幼年孤儿以孝著称。仕郡上计掾,被州辟为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转任乐平侯相,政尚清简。入朝为尚书郎,历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选廉平。赐爵关中侯,任安丰郡太守。司马昭命他为自己的僚属大将军从事中郎,转任御史中丞,依法办事。曹魏伐蜀汉,李胤为西中郎将、都督关中诸军事。之后转任河南尹,封广陆伯。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李胤为尚书,晋爵为广陆侯。上奏:“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兼听狱讼,疑难之典,谋及卿士。”建议大政方针,应听取群公直言。晋武帝听从。泰始二年(266年),任吏部尚书仆射,转太子少傅、领司隶校尉。咸宁元年(275年)以侍中加特进,迁尚书令。晋武帝因司徒为西汉的丞相之职,以李胤为司徒。李胤为官“简亮持重,称为任职”。太康三年(282年)李胤卒,谥号成。李胤为官清廉,家中贫俭,儿子得病无钱买药。晋武帝得知,赐钱十万。身后家无余财,晋武帝赐李胤家二百万钱,一千斛谷。.
查看 辽东郡和李胤
李长雅
李长雅,辽东郡襄平人。祖父李弼,北周太师。父亲李纶。 李弼的儿子有邢国公李曜、魏国公李輝、真乡郡公李衍、河陽郡公李綸、趙郡公李晏、河東郡公李椿。李曜是李密的祖父,李长雅是李密的堂叔。李长雅娶隋文帝之女襄國公主,李长雅承袭父亲李纶的爵位,为河阳郡公。开皇初年,李长雅拜将军、散骑常侍,历任内史侍郎、河州刺史、检校秦州总管。.
查看 辽东郡和李长雅
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查看 辽东郡和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樓班
樓班(),東漢末年遼西郡乌桓(烏丸)族的酋長。 其父丘力居單于去世後,樓班年幼,由丘力居的從子蹋頓代為單于。總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桓。樓班長大後,被上谷郡乌桓大人難樓、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蘇僕延奉立為單于,蹋頓退位為王。樓班和蹋頓在汉末群雄争霸中,依靠袁绍。 袁紹的儿子袁熙、袁尚被曹操击敗,投靠乌桓。207年,曹操親征烏桓,斩杀蹋頓。袁熙、袁尚、樓班、蘇僕延、右北平郡乌桓大人和烏延都投靠了辽东郡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全部杀死,首级献给曹操。.
查看 辽东郡和樓班
沈叔安
沈叔安,唐朝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唐高祖时官至刑部尚书,武德七年(624年),高祖李渊派他出使高句丽国,册封荣留王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将天尊像及道士传到高句丽,道士为国王道俗数千人讲《老子》,封沈叔安为吴兴郡公。官至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都督,死后,画其图像于凌烟阁,附于二十四功臣後。谥号定。能作诗,《全唐诗》收录他的诗作《七夕賦詠成篇》。著有《沈叔安集》二十卷,已经佚失。.
查看 辽东郡和沈叔安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查看 辽东郡和沈阳市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查看 辽东郡和满洲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查看 辽东郡和滨海边疆区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所有君主。.
查看 辽东郡和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故国川王
故国川王 (,在位时间:公元179年-197年),高句丽第9任君王,名男武,新大王伯固第二子。 其长兄拔奇原为王太子。但由于宫廷大臣拥立新大王第二子男武,新大王传位给故国川王。 180年,故国川王立妃于氏爲王后(后提那部于素之女也),进一步巩固了高句丽的中央集权。相关的贵族反对势力也得以平息。 182年,故国川王派遣其子抵挡漢遼東太守的征讨,不克。后184年,故国川王亲自领兵在坐原打退汉军。 191年,故国川王采纳精英政治制度,依照才能聘任大臣和官员。其中包括任用农民出身的晏留、乙巴素(被任命为高句丽国相),使高句丽出现了治世。 据《三国史记》记载,194年故国川王外出打猎遇到了一个闹饥荒的村庄,使他感到解决饥荒是他的责任。同年,故国川王制定了一个农业制度允许人民在3-7月间借贷粮食,然后在10月归还所借粮食。 197年,故国川王亡。王后--氏没有子嗣,便迎立男武的三弟延优。男武长兄拔奇(《三国史记》中异读为发歧),因长尔不立,愤而投奔辽东公孙度,他和消奴部主带走了六万余人口内附。而三国史记中却把拔奇写成因羞愧而自杀。延优继位后,仍以--氏为--,--氏后后又被封后。 197年去世,其弟延优继位,是为山上王。.
查看 辽东郡和故国川王
慕容廆
慕容廆(),字弈洛瓌,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晉朝時鮮卑人,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渾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是其庶兄。.
查看 辽东郡和慕容廆
慕容皝
燕文明帝慕容皝(),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鲜卑族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開國君主,不過當時仍名義上臣屬於東晉,直至其子慕容儁正式稱帝後,才追尊廟號太祖,諡號為文明皇帝。其父為慕容部落的首領、遼東公慕容廆,其母段夫人。其庶長兄為建威将军慕容翰。.
查看 辽东郡和慕容皝
慕本王
慕本王(모본왕,),姓高(고)名解憂(해우),又名愛婁(애루)、莫來(막래),是高句麗的第5代君主,是前兩任君主大武神王高無恤的嫡子、前任君主閔中王的侄兒。他於公元32年十二月(?)被冊立為高句麗的太子,44年十一月(?)大武神王駕崩時,由於年紀尚幼,所以並未有繼位,其叔叔閔中王繼任高句麗君主。至48年,閔中王駕崩,解憂繼任王位。.
查看 辽东郡和慕本王
扶餘國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鳧臾,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餘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国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前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是汉朝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隶属玄菟郡,獻帝時,其王求改屬辽东郡(後漢書/卷85)。正因如此,传说历代扶余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 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zh-hant:韓國;zh-hans:朝鲜-人的先民之一。部分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是日本人的起源。扶餘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
查看 辽东郡和扶餘國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辽东郡和曹魏
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是由中國北方的曹魏於公元244年至245年攻打高句丽的一系列戰爭。 《三国志》第二十八卷正史记载:正始七年(246年),毌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毌丘儉又屠殺丸都內官員數千人,之後退兵。不久又再次進攻,東川王逃到買溝,随后,毌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毌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 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 整个征剿行动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终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245年5月回师凯旋。.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查看 辽东郡和曹魏行政區劃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辽东郡和晉朝行政區劃
晋平郡
晋平郡,中国南朝史书记载百济在中国东北辽西地区建立的郡,辖晋平县。 《宋書·夷蠻》 “其後高驪略有遼東,百濟略有遼西。百濟所治,謂之晉平郡晉平縣。” 梁《職貢圖》 “百濟,舊來夷馬韓之屬,晉末,駒麗畧有遼東,樂浪亦有遼西晉平縣。” 《梁書·諸夷》 “晉世句驪既略有遼東,百濟亦據有遼西、晉平二郡地矣,自置百濟郡。” 《南史·夷貊》 “晉世句麗既略有遼東,百濟亦據有遼西、晉平二郡地矣,自置百濟郡。” 《通典》 “晋時,句麗旣略有遼東,百濟亦據有遼西、晋平二郡,今柳城北平之間。” Category:中國的郡.
查看 辽东郡和晋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