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2 关系: 埃迪·斯洛維克,卡爾·勃蘭特,威廉·布格多夫,孫立人兵變案,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小園安名,工藤俊作 (海軍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中華民國法律,三清教育隊,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亞皆老街集中營,今村均,任鐘垿,伊莱·科恩,張俊宏,德国抵抗运动,僅存者政策,切爾西·曼寧,勇士号铁甲舰,国际军事法庭,琳迪·英格蘭,理查德·溫特斯,科尔尼洛夫事件,科雷兄弟,童尚經,第38師團 (日本陸軍),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約書亞·雷諾茲,維克斯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美萊村屠殺,美麗島事件,田中久一,狮鹫行动,馬庫斯·勒特雷爾,許丙,諾貝爾獎爭議,謀議台灣獨立案,讓-安多許·朱諾,趙志華,軍事法庭,軍法審判,軍法會議,錫尼維亞攻勢 (1942年),阿尔韦托·藤森,阿波丸事件,關祖堯,... 扩展索引 (22 更多) »
埃迪·斯洛維克
愛德華·唐納德·斯洛維克(1920年2月18日—1945年1月31日),通稱埃迪·斯洛維克,曾经是一名二戰時期的美國軍人。他是美國南北戰爭後唯一的一名因爲逃兵罪而被軍事法庭判處槍決的美國軍人。 二戰期間,大約有21,000名美國軍人因逃兵罪而被判刑,其中有49人被判處死刑,但是這49人中最後實際上只有埃迪·斯洛維克一人被處決。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一共進行了170萬次軍法審判,佔了同期美國刑事審判數的三分之一。這些軍法審判的對象大都是未成年人。這些未成年人也被定了罪。不過,1945年夏,時任美國戰爭部長卻下令組建了一個赦免委員會,重新審理了所有被告仍在服刑的軍法審判案件。最終,該委員會減免了27,000名被判重刑的被告人中的22950人(佔總人數的85%)的刑罰。當時,美國軍事法庭很少會判軍人死刑,而且被判死刑的軍人大都涉嫌謀殺或者強姦。埃迪·斯洛維克卻是當時唯一的一名因爲「純粹逃兵」的罪行而被處決的軍人。.
查看 軍事法庭和埃迪·斯洛維克
卡爾·勃蘭特
卡爾·勃蘭特(Karl Brandt,)是一位納粹德國時期的醫生與親衛隊官員。勃蘭特於1932年加入納粹黨,並於1934年8月間成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隨行醫生。作為一名貝格霍夫的希特勒內層社交圈成員,勃蘭特於1939年獲得元首個人事務辦公廳主任菲力普·鮑赫勒的推薦成為《T-4安樂死行動》的計畫主持人之一,隨後又於1942年獲指派為帝國健康衛生主任委員(Bevollmächtigter für das Sanitäts- und Gesundheitswesen)。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勃蘭特遭指控涉入納粹人體實驗與其他戰爭罪行,並於醫生審判中遭美國軍事法庭判決有罪,隨後於1948年6月2日在遭絞刑處決。.
查看 軍事法庭和卡爾·勃蘭特
威廉·布格多夫
威廉·埃曼努爾·布格多夫(德語:Wilhelm Emanuel Burgdorf,1895年2月15日 – 1945年5月2日)是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納粹德國軍人,最終軍階為德意志國防軍步兵上將。1944年10月,布格多夫出任部長與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副官;同時由於身兼這兩項職務的原故,布格多夫在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被迫自殺一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945年5月2日,布格多夫於柏林戰役接近尾聲時在元首地堡開槍自盡。.
查看 軍事法庭和威廉·布格多夫
孫立人兵變案
孫立人兵變案,又稱郭廷亮匪諜案,發生於1955年,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冤案。中華民國政府指控陸軍上將孫立人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以此為藉口宣稱孫立人「縱容部属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將他革職軟禁。孫立人部屬有300多人受到牽連下獄。2001年1月8日,中華民國監察院重新調查後,認為孫立人係遭誣陷。經過監委李炳南等人調查後指出,已故抗日名將孫立人的部屬郭廷亮是匪諜,是經過政府刻意製造出來的一場戲。 孫立人兵變案其實是一連串的事件,主要目的是在整肅孫立人的勢力。自1950年,蔣介石與情治系統就開始有系統的整肅孫立人的下屬,直到1955年,才正式將孫立人解職,無限期軟禁。此事件由蔣介石與蔣經國主導,但是蔣介石真實的動機何在,史家仍未有定論。.
查看 軍事法庭和孫立人兵變案
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中國國民黨從1895年其前身興中會成立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本條目介紹中國國民黨在發展歷程中的出現的重大批評聲音和爭議事項。.
小園安名
小園安名()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軍官,日本鹿兒島縣川邊郡出身,海軍兵學校第51屆畢業,除役時官拜大佐。以開發月光夜間戰鬥機的傾斜式機砲及主導聞名。.
查看 軍事法庭和小園安名
工藤俊作 (海軍軍人)
工藤俊作()是日本海軍軍人,軍階為海軍中佐。1942年3月,在擔任驅逐艦「雷」艦長期間,於蘇臘巴亞海海戰激戰之後救起漂流於海上,屬於被擊沉英國艦船的442名乘組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政治概况。 依照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為工人阶级領導的、以工农联盟作為基礎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杨立杰.
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是一份紀錄了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或曾被中國共產黨聲稱或承認,为中共進行間諜行為的人物列表。 以下列表以現今可查知時間為準,正確的間諜活動或洩漏機密時間可能早於或晚於以下所歸類的年份。.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雙邊之關係史。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台灣的关系重疊。.
中華民國法律
中華民國的法律分為憲法、法律、命令(行政命令)三個層級,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並以《中央法規標準法》做為法律制定的通則,所有規範皆不可違背在其上位階的規定。法律的制定、修改與廢止主要由立法院執行,各項法案在立法院通過後,再經總統公布始有效力。法規架構主要採行大陸法系體系,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選舉訴訟歸一般法院,而行政訴訟歸行政法院;至於軍人還加上之規範,並在戰時由軍事法院負責。 中華民國以《六法全書》,即憲法、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為最通用之法律。中華民國法律的制定,相當程度的參考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與日本,其中高達八成以上的法律條文是比照德國,尤其民法以德國、瑞士爲法律繼受的主要對象,因而使不少司法官與律師前往德國留學取得法學學位。.
查看 軍事法庭和中華民國法律
三清教育隊
三清教育隊,是大韓民國第五共和國時期設立的,曾因虐待入隊者而有。.
查看 軍事法庭和三清教育隊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英语:Armenian Genocide;亚美尼亚语:Հայոց Ցեղասպանութիւն;土耳其语:Ermeni Soykırımı),指土耳其政府於1915年至1917年间,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屠杀。其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之众。 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次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但亞美尼亞、俄罗斯和其他多数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并论的由一国政府蓄意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一些土耳其学者(如奥尔汗·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观点。目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德国、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荷兰、俄罗斯、瑞典等廿多个国家官方承认这是一场种族屠杀。欧洲议会也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认为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联合国防止歧視和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也将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亞皆老街集中營
亞皆老街集中營(Argyle Street Camp),也称为亞皆老街戰俘營,是一座日軍在日佔時期設於香港的戰俘營,位於亞皆老街、太子道、科發道一帶。亞皆老街集中營本用作收容難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日軍用於拘留被俘獲的同盟國軍官,其後用作拘留越南船民,現已遭到拆卸。.
查看 軍事法庭和亞皆老街集中營
今村均
今村均,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大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16軍進攻荷屬東印度(史稱蘭印作戰),1947年5月15日以「指揮第8方面軍士兵在所羅門群島跟新幾內亞犯下戰爭暴行」罪名遭澳大利亞軍事法庭判處10年有期徒刑。.
查看 軍事法庭和今村均
任鐘垿
任鐘垿(1910年-1975年5月4日),字節丞,山西省汾陽县人,中华民国法官,曾任國民政府第十一戰區审判戰犯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北平行轅軍法官。.
查看 軍事法庭和任鐘垿
伊莱·科恩
伊莱·科恩(אֱלִיָּהוּ בֵּן שָׁאוּל כֹּהֵן,),埃及出生的猶太人,著名以色列間諜,1961至1965年間在敘利亞替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從事間諜活動,並成功接觸敘利亞高層人物。他在1965年被控以間諜罪,縱使得到多國的求情,敘利亞仍決定將他以絞刑處死。 2005年,以色列新聞網站Ynet舉辦的以色列200大偉人評選中,他被公眾評為第26大偉人。.
查看 軍事法庭和伊莱·科恩
張俊宏
張俊宏(),字景涵,臺灣南投縣南投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查看 軍事法庭和張俊宏
德国抵抗运动
德国抵抗运动(Widerstand)指的是在1933年至1945年间德国境内对纳粹党统治的抵抗。在这些抵抗运动中,有许多个人和组织积极参与到将阿道夫·希特勒赶下台并推翻他的政权的计划中死去。 “德国抵抗运动”一词并不代表在纳粹时期德国存在一个统一的抵抗运动。其他抵抗运动诸如、法國抵抗運動和都要更加统一协作一些,而德国的抵抗运动主要由较小且往往孤立的组织组成。这些组织往往无法进行政治动员,因此除了对纳粹成员(包括希特勒)进行攻击以及进行破坏活动之外,他们唯一的有效手段便是试图说服德意志國防軍领导人发动政變推翻政权——1944年对希特勒的刺杀计划便是其中一例。 近77,000名德国公民因为参与抵抗运动而被、軍事法庭或民事法庭处决,在这其中有许多人都在政府、军队或公共机关内工作,他们由此也能够参与到颠覆和密谋活动中来。除此之外,加拿大历史学家彼得·霍夫曼认为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被怀疑参与了抵抗运动而被投入集中营。德国历史学家汉斯·蒙森则认为德国的抵抗运动是“没有人民的抵抗运动”,真正参加抵抗纳粹运动的德国人数量是相当少的。德国抵抗运动的成员也包括非德意志民族的德国公民,例如波兰族裔的抵抗组织。.
查看 軍事法庭和德国抵抗运动
僅存者政策
僅存者政策(Sole Survivor Policy),或稱「國防部1315.15指令」(DoD Directive 1315.15)及「倖存者之特別分離政策」("Special Separation Policies for Survivorship"),是指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制定的一套規定,設計目的是用來在某一人士遭逢家中成員(如兄弟姐妹)於從軍期間殉職的變故時,保護其得以不被徵召入伍、或免除參加戰鬥任務。.
查看 軍事法庭和僅存者政策
切爾西·曼寧
切爾西·伊麗沙白·曼寧(Chelsea Elizabeth Manning,),本名布拉德利·愛德華·曼寧(Bradley Edward Manning),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曾为美國陸軍上等兵,於2010年時因涉嫌將美國政府的機密文件外洩給維基解密網站而遭美國政府逮捕,判刑35年。於2017年,獲美國總統歐巴馬特赦減刑,并於同年5月17日獲釋出獄。.
查看 軍事法庭和切爾西·曼寧
勇士号铁甲舰
英国皇家海军勇士号(HMS Warriorr)40门炮蒸汽铁甲巡防舰,建于公元1859至1861年,用以应对法国1859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远洋木壳铁甲舰。是铁甲舰首舰,与其姊妹舰同为世界上最早采用铁甲船壳的军舰。勇士号于1863年进行了一次对公众开放的环大不列颠巡回展示,自此一直活跃在。随着性能更好的全蒸汽无风帆铁甲舰的服役,勇士号逐渐过时,于1875年转入预备舰队。最终于1883年退役。 勇士号其后一直作为仓储船和驻泊船使用。1904年,勇士号被调派到鱼雷训练学校。1927年,被改造成浮动储油码头又服务了五十多年。1979年,勇士号被捐献给进行修复作业。修复过程一共进行了八年,在修复期间,很多过去的设施和特征被重建恢复。完成后,勇士号返回朴次茅斯成为博物馆。1987年至今,勇士号一直作为的一员驻泊在朴次茅斯。.
查看 軍事法庭和勇士号铁甲舰
国际军事法庭
#重定向 軍事法庭.
查看 軍事法庭和国际军事法庭
琳迪·英格蘭
琳迪·蘭娜·英格蘭(Lynndie Rana England,)美国肯塔基州人,美軍女性士兵,為伊拉克戰爭期间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門事件主要關係人之一。 2005年9月遭軍法審判在7項罪名,6項成立。在曝光的虐囚照片中,她像遛狗一樣,用帶子牽著1名全裸囚犯。她甚至嘴上叼著香菸站在被迫全裸的成排囚犯面前,用手指著他們的下體。德州胡德堡軍事法庭判決,當時22歲的琳迪虐囚等6項罪名成立,包括4項虐囚罪、1項陰謀罪及1項猥褻罪,法院判處琳迪三年徒刑,剝奪所有薪餉和津貼,降級至二等兵以及不光榮退伍處分。 據琳迪供詞,許多涉案美軍都把虐囚當成娛樂。首席軍事檢察官指出,「她清楚知道自己作為,樂在其中,所有自認的病態幽默,她都有份。」在服刑完畢之後,她於2010年11月前提早退役。 琳迪駐伊期間還與同袍及同案共犯查爾斯·格拉納交往並懷孕,格拉納亦已被判10年徒刑,是虐囚者中刑罰最重的。.
查看 軍事法庭和琳迪·英格蘭
理查德·溫特斯
查德·戴维斯·“迪克”·温特斯(Richard Davis "Dick" Winters)()少校,是一位美國陸軍退伍軍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指揮第101空降師第2營的E連作戰。 在「D-Day」前夕,溫特斯空降到諾曼第參與戰事,隨隊穿越過法國、荷蘭及比利時,最終抵達德國,至二次大戰末期,在歷任E連第二排長及E連連長後,晉升為第2營營長,隨着德軍宣布投降,他選擇離開506團返抵法國,並在那裡以高級軍官的身份安排輪侯回國。在1951年,由於韓戰爆發,溫特斯獲美國陸軍再次徵召,主要負責團部策劃,以及在新澤西迪克斯堡基地培訓軍官,當時他一度收到參戰指示,更準備出發前往韓國,不過,根據當時軍方高層的一項新規定,針對所有自二戰後不再活躍於前線的軍官,他選擇中止職務並退出陸軍。 溫特斯從此卸除在陸軍的軍籍,回歸到日常生活,他首先在新澤西州工作,及後回到家鄉賓夕法尼亞,成立屬於自己的巧克力分銷公司,售賣軍用品配給商好時公司生產的巧克力商品。此外,他也是西點軍校的常任嘉賓講師,至1997年正式退休。 溫特斯的軍旅經歷及事跡,為多本著作所描述,在2001年,美國HBO上演的小型連續劇《雷霆傘兵》便是以溫特斯的回憶錄為藍本,其劇中角色則由英國演員戴米恩·路易斯擔綱演出。.
查看 軍事法庭和理查德·溫特斯
科尔尼洛夫事件
科尔尼洛夫事件(Корниловское выступление),或稱科尔尼洛夫叛亂(Корниловский мятеж),是一場由時任俄國臨時政府陸軍總司令拉夫爾·格奧爾基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將軍於1917年8月的發動的未遂軍事政變,旨在推翻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為首的临时政府,驅除布爾什維克黨人勢力。临时政府的领导人后来认为,这次事件正是俄罗斯革命的转捩点,因为它让布尔什维克党人卷土重来,最后夺权。.
查看 軍事法庭和科尔尼洛夫事件
科雷兄弟
罗纳德(罗尼)·科雷(Ronald "Ronnie" Kray )和瑞吉纳德(瑞吉)·科雷(Reginald "Reggie" Kray )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伦敦东区最臭名昭著的黑帮头目。以公司为掩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包括纵火、持械抢劫、收保护费、威胁恐吓及谋杀在内的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其中最令世人震撼的莫过于杰克“帽子”(Jack "the Hat" McVitie)和乔治·康奈尔(George Cornell)谋杀案。 科雷兄弟坐拥伦敦西区夜总会,与戴安娜·道斯(Diana Dors)、弗兰克·斯纳特拉(Frank Sinatra)及朱迪·加兰(Judy Garland)等政客名流往来密切。到20世纪60年代,他们已然跻身名流之列,参加电视访谈,甚至受时尚摄影大师大卫·贝利(David Bailey)之邀拍摄海报。 在由警司——“小子”瑞德(Leonard "Nipper" Read)带领的专案小组的努力之下,科雷兄弟于1968年5月9日被捕入狱,一年后被判無期徒刑。1995年3月17日,罗尼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病逝。瑞吉晚年罹患癌症,于2000年8月被批准保外就医。因治疗无效,8周后去世。.
查看 軍事法庭和科雷兄弟
童尚經
童尚經,筆名童常,江蘇鎮江人,臺灣兒童文學先驅,《臺灣新生報》副總編輯、《新生副刊》主編,在報社期間經常幫助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投稿,後在《臺灣新生報》第二次大肅清時因文字獄與支助政治犯被處死。.
查看 軍事法庭和童尚經
第38師團 (日本陸軍)
是日本皇軍中一個甲種步兵師團。該師團極大地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役,包括在1941年佔領香港、在1942年初攻佔荷屬東印度群島和從1942年10月至1943年2月間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該師團試圖在盟軍手中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時遭受嚴重損失,隨後被分配到防守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新不列顛島和新愛爾蘭島,直到戰爭結束。 該師團的主要單位是第228、第229和第230步兵團。第228步兵團主要包括來自名古屋的、第229步兵團來自岐阜縣和第230步兵團來自靜岡縣的義務兵。該師團因日本皇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解除武裝而被解散。 該師團的士兵經常被指在太平洋戰爭中犯下戰爭罪行。 其中一名高級軍官,伊東武夫中將,戰後被盟軍 軍事法庭判定犯有戰爭罪行。.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KB(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 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倚靠舅父的關係加入海軍,很快在軍中備受賞識,屢獲擢升,1779年首次擔任軍艦艦長。不過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一度在西印度群島惹上官非,返國後又賦閒在家,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法日益交惡,他才在1793年獲重新重用,被派往地中海一帶服役。納爾遜在土倫附近一帶參與過幾場小型戰事,有份協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島,但期間失去右眼。後來在1797年的聖文生戰役中,他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 聖文生戰役後不久,納爾遜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回英國休養。他在翌年1798年復出,帶領英軍在尼羅河戰役重挫法國海軍,此後繼續留守地中海,協助那不勒斯對抗法國入侵,但後於1800年被召回國。在1801年,納爾遜再獲起用,前往波羅的海,在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此後,他再被派往地中海阻止土倫的法國艦隊駛離地中海,但不成功,雙方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展開追截,最終法國艦隊成功逃逸。納爾遜返國稍作休息後,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 雖然納爾遜與漢彌爾頓爵士夫人艾瑪的風流生活在他生前一度招來不少閒言蜚語,成為輿論的焦點。不過自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即使到現代,納爾遜在不少英國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地位,現今位於倫敦西敏的特拉法加廣場,即為紀念納爾遜而在1843年建成的。.
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米哈伊尔·尤列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俄国作家、诗人。被視為普希金的後繼者。.
約書亞·雷諾茲
約書亞·雷諾茲爵士 (英語:Sir Joshua Reynolds,1723年7月16日-1792年2月23日)是一位18世紀英國著名畫家,皇家學會及皇家文藝學會成員,皇家藝術學院創始人之一及第一任院長。以其肖像畫和“雄偉風格”藝術聞名,英王喬治三世很欣賞他,並在1769年封他為爵士。.
查看 軍事法庭和約書亞·雷諾茲
維克斯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
維克斯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Vickers A1E1 Independent)是一款由英國於戰間期研發的多砲塔重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多砲塔坦克,並對後來的同類坦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這款坦克卻因為財政問題而未能投入服役。.
美萊村屠殺
美萊村屠殺()是越战期間,美軍第1營C連的官兵,于1968年3月16日在越南广義省的美莱村(My Lai)进行的屠杀。殺害者包括男女老幼,甚至嬰兒,亦有輪姦女性和肢解屍體。 屠杀事件掩盖了一年多,直到先后几个美国士兵写信反映自己所在部队的暴行,并提到这个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件惨案推动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至于遇难者人数,不同的资料来源對於美莱村越南平民的实际死亡数目也各不相同。越南的官方报告则称住在村里的900名平民中,杀害了568名。而《纽约时报》的一条消息指出,双方政府私下同意,死亡数目在400人到500人之间。 美萊村屠殺的消息由美國陸軍封鎖了一年,後來由美國記者西莫·赫許所揭發,1969年11月12日《紐約客》雜誌刊出屠殺醜聞,導致美國境內反戰情緒高漲,國際社會譁然,一致以「道德破產」加以責難。記者西莫·赫許於1970年獲得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1971年3月31日,美國軍事法庭因美國陸軍中尉威廉·凯利下令開火而判處其終生監禁,但後來只服刑軟禁三年半。另有25人面臨起訴,但全都無罪釋放。.
查看 軍事法庭和美萊村屠殺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或稱高雄事件,當時為一黨專政的蒋经国政府稱此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於12月10日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終結黨禁和戒嚴。期間有一些理小平頭配戴青天白日徽章的二十餘歲不明人士混入群眾中朝演講者投擲雞蛋進行挑釁。外圍的鎮暴部隊則將群眾完全包圍住,並往裡面釋放催淚彈,以及照射強力探照燈激化民眾,並逐步縮小包圍圈,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警備總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美國國會議員及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各國媒體來台採訪,以及各界的壓力下,除事件总指挥施明德判無期徒刑外,其餘皆以有期徒刑論處。 此事件對台灣往後的政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台灣民眾於美麗島事件後開始關心台灣政治。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1980)、陳文成命案(1981)、江南命案(1984)撼動國際社會,使國民黨政府不斷遭受國際輿論的壓力以及黨外勢力的挑戰,之後國民黨漸漸不再稱呼黨外人士為野心陰謀份子,並逐漸放棄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持续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伴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路線轉向,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轉變。 美丽岛事件的七位受刑人中,除林弘宣之外,其他的六位受刑人在出狱后都曾担任民主进步党的党主席或者代理党主席。吕秀莲是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副总统,陈菊是中华民国首任民选女性直辖市长以及现任的总统府秘书长,姚嘉文是首位民主进步党籍的考试院院长,黄信介是民主进步党首位连任两届并做满任期的党主席,许信良是首位曾经退出民主进步党的前任党主席,施明德是民主进步党历任党主席中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最久者,林义雄是带领民主进步党走向执政的党主席,张俊宏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
查看 軍事法庭和美麗島事件
田中久一
中久一,本姓小金井,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中將,曾任日本軍第23軍司令官,兼任香港佔領地總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21師團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史稱佛印作戰),1946年3月以「涉嫌法外處決盟軍戰俘」戰犯罪名遭美軍上海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要執行絞刑,但是後來卻被轉交給中國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同年5月18日廣州行營軍事法庭開始審理,同年10月9日判處死刑,1947年3月27日被槍決。.
查看 軍事法庭和田中久一
狮鹫行动
鹫行动(Unternehmen Greif,,意同格里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出部战役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亲自提出、納粹德國武装党卫军中校奥托·斯科尔兹尼策划实施的一次渗透行动。在行动中,会说英语的德军士兵身着盟军制服,使用缴获的盟军车辆装备混入盟军内部以刺探情报并扰乱秩序,配合装甲旅发起奇袭。行动的最终目的是夺取至少一座横跨默兹河的桥梁。由于缺乏足够的制服、装备、车辆和人员,这一目标未能实现。但无处不在的流言曾一度使盟军上下陷入混乱和恐慌。当奇袭失败后,斯科尔兹尼率其装甲旅进行了无果的强攻。在强攻之前,他们换回了德军的制服,以普通的战斗员身份参战。这也使他们在战后免于战争法的制裁。.
查看 軍事法庭和狮鹫行动
馬庫斯·勒特雷爾
库斯·勒特雷尔(Marcus Luttrell,),前美國海軍海豹部隊隊員,因為參與2005年「紅翼行動」對抗塔利班而獲發海軍十字勳章和紫心勋章。勒特雷尔在美國海軍服役了8年,以上士軍階退伍。.
許丙
許丙(),字芷英,幼名亞丙,號大山,生於日治臺灣臺北淡水(今新北市淡水區),曾任板橋林家林本源總事務所庶務長、臺北州協議會議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日本貴族院議員、永昌產業代表者、華南銀行監察役、臺灣興業信託監察役、唐荣铁工厂顾问、臺灣青果公司顾问、许氏宗親會會长。.
查看 軍事法庭和許丙
諾貝爾獎爭議
諾貝爾獎爭議是一些關於歷史上諾貝爾獎獲獎者所產生的爭議,而歷年來文學獎與和平獎所招致的爭議最多"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5 January 2009,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
查看 軍事法庭和諾貝爾獎爭議
謀議台灣獨立案
謀議台灣獨立案,於1947年在台灣發生的司法案件。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指控,於1945年,有多位台灣士紳進入台灣總督府,向台灣總督安藤利吉請求協助台灣獨立,但遭到安藤利吉拒絕。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在1946年3月拘捕了林熊徵等著名台灣士紳,進行審訊。臺灣戰犯軍事法庭在1947年7月29日判決,許丙、林熊祥各判處1年10個月有期徒刑,簡朗山、徐坤泉各判處1年有期徒刑,辜振甫則被判處2年6個月有期徒刑。官方資料中,此事件是受到日本軍方人士煽動,但在歷史學者的研究中,其動機與過程尚有爭議。.
查看 軍事法庭和謀議台灣獨立案
讓-安多許·朱諾
讓-安多許·朱諾,第一代阿布蘭特什公爵 (Jean-Andoche Junot;1771年9月24日 – 1813年7月29日) 是位活躍於法國大革命戰爭及拿破崙戰爭的法國將領。.
趙志華
趙志華(),字興邦,河北通州人,一說黑龍江省龍江縣人,北京清華大學肄業,黃埔軍校10期畢業,曾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與蔣緯國同時進修。後擔任代理裝甲兵司令,1964年發動湖口兵變,但隨即遭屬下制伏,移送法辦,判處死刑,後蔣介石病逝,遇赦,改為無期徒刑。.
查看 軍事法庭和趙志華
軍事法庭
軍事法庭(英語:Court-martial,簡稱CM),亦可譯為軍法審判、軍法裁判、軍法會議等,是依照審判關於軍隊等軍事組織的犯罪或者在軍事組織下的成員犯罪(如軍人)的法庭。複數以上的軍事法庭,即可組成軍事法院(Military court)。 世界各國對軍事法庭的軍事審判權(Ccourt-martial jurisdiction)的界限不盡相同。有的國家是將軍人犯法併入普通法院審判,有的是僅保留戰時軍事法庭;而有的國家是依照軍人所犯罪行區分至普通法院審或軍法審,有的國家是將軍法審獨立於普通法院外;至於對象部份,有些國家是包含軍眷,或者是平民若觸犯軍法時,亦得移送軍法審判。 有些國家的軍事法庭在基於機密需要下,可以選擇不公開審理,或者不設置陪審團;一些國家在軍人判刑未確定前,會先做出拔除軍階、勒令退伍、拘束其人身自由等處罰。.
查看 軍事法庭和軍事法庭
軍法審判
#重定向 軍事法庭.
查看 軍事法庭和軍法審判
軍法會議
#重定向 軍事法庭.
查看 軍事法庭和軍法會議
錫尼維亞攻勢 (1942年)
錫尼維亞攻勢是一次由蘇聯籌劃的軍事行動,意圖打破德軍对列寧格勒接近一年的包圍,建立一條通向列宁格勒的可靠補給路線。與此同時,德軍當時正策劃北光行動(Nordlicht)以攻佔該城并與芬蘭軍隊會師。由於德軍在1942年7月已经攻佔南线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爾,主攻该城的强大军队在战役结束后被用于增援北线列宁格勒方向。雙方均不知道對方正在準備中的攻勢,這使得雙方以未預料到的方式展開戰鬥。 蘇聯的進攻分兩個階段展开, 列寧格勒方面軍於8月19日開始進攻,沃爾霍夫方面軍於8月27日展開主要進攻。從8月28日起德方轉移力量,組織起自己的進攻,逐步遏制蘇聯的攻勢。初始時德軍的反擊都失敗了,但蘇聯軍隊也不能前进。經過10天的僵局,明显加强了的德軍在9月21日对蘇聯軍隊发动反擊。經過5天激戰,德軍各部隊聯繫起來,並切斷了苏军發起進攻時形成的突出部Glantz p.
阿尔韦托·藤森
阿尔韦托·謙也·藤森(Alberto Kenya Fujimori,),生于利马,是日本裔秘鲁政治人物,1990年7月28日至2000年11月17日期间任秘魯總統,擁有秘魯、日本雙重國籍。 藤森是繼圭亞那於1970年3月17日至1980年10月6日出現首位華裔總統鍾亞瑟以來,出任拉美洲國家元首的第二位亞裔人士。在他就任期間,其功绩主要包括稳定秘鲁前任总统阿兰·加西亚领导下动荡的秘鲁经济和平息内乱。但他的領導也挨批過於專制,因而受到不少人的爭議。 藤森任职後期,被指涉及多宗政治貪污醜聞。自他的醜聞被揭發後,於2000年大选后逃到日本定居,只以傳真遞交請辭信。 秘魯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引渡藤森回秘魯受審。日本政府以他擁有日本國籍為由,拒絕引渡要求。至2005年11月7日,藤森於智利被捕,秘魯政府於翌年1月3日要求智利政府引渡藤森。2007年9月21日,智利最高法院终審判決,同意秘魯政府引渡藤森的要求。服刑至2017年獲得總統特赦。.
查看 軍事法庭和阿尔韦托·藤森
阿波丸事件
阿波丸事件指在1945年4月1日,日本郵船之客貨轮“阿波丸号”自新加坡航向日本的途中,在台灣海峽福建平潭县牛山島附近的海面,被美國海軍潛水艇“”用3顆魚雷(一說为4顆)擊沉之事件。.
查看 軍事法庭和阿波丸事件
關祖堯
堯爵士(Sir Cho-Yiu Kwan,),香港律師及政治家,關祖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1948年參與創立香港房屋協會,後任香港中文大學籌備委員會主席及首任校董會主席;另外在五、六、七十年代先後任市政局、立法局及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晚年又任行政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惟於1971年12月7日早上在行政局舉行會議期間心臟病病發猝死,終年64歲。.
查看 軍事法庭和關祖堯
自覺運動
自覺運動,為1960年代台灣青年學生發起的運動,內容為提振國民公德心的運動。.
查看 軍事法庭和自覺運動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指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進行的白色恐怖統治,期間從1949年5月20日至1991年5月22日為止。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宣告自1949年5月20日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同年5月24日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為針對中國共產黨叛亂的特殊狀況而實施,實際上,透過此「特別刑法」造成許多冤假錯案,剷除異己、鞏固極權主義的領導中心,對於批評或反對政府者、持不同政見者(如主張臺灣獨立、左翼等等)進行整肅迫害,任意冠上意圖顛覆政權之罪名,將刑罰範圍極度擴張。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等情治單位藉由特別刑法充當政府整肅異己的工具,罔顧基本人權、民主、自由等、無所不在隨時隨地監控人民,對言行可疑人士或持不同政見者炮製假案、予以扣上匪諜的帽子,在全國各地濫捕、濫殺、刑求毆打及沒收財產,造成大量的冤死、冤獄、傷殘,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以及心靈上遭受嚴重損害。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宣告自1987年7月15日起解嚴,「名義上」白色恐怖已經結束,臺灣平民不再受到嚴厲的軍法審判,但是《懲治叛亂條例》以及《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仍然持續鎮壓與政府持不同政見者。1991年5月9日,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未知會國立清華大學校方,於清晨五時許進入清大學生宿舍拘提歷史研究所碩士生廖偉程,引發臺灣社會與大學校園劇烈反彈。5月9日,清大學生到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靜坐抗議。5月12日,抗議的教授及學生於中正紀念堂靜坐,二十多名教授遭到鎮暴警察以棍棒毆打。5月15日,上千名臺灣各大學學生發動罷課並佔領臺北車站大廳靜坐六天五夜,要求「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反對政治迫害」。5月17日,立法院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5月22日正式宣告廢止。1998年6月17日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成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十五年間補償10067件,其中死刑809人,包括:二二八事件、澎湖七一三事件、孫立人部屬郭廷亮案、柏楊案、李敖、雷震案、美麗島案(除了林義雄可能因林宅血案未破堅持不領補償金)等。但約1500名受難者未提出申請。基金會執行長希望基金會結束營運後能與二二八基金會合併成為「國家人權基金會」,繼續保障未申請者的權益。.
金剛號戰艦
金剛(こんご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超弩級巡洋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級戰鬥巡洋艦)金剛型的一號艦。「金剛」也是最後在英國下訂的軍艦。經過兩次改裝後,一躍成為高速戰艦,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該艦亦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艘日本海軍所使用的外國製戰艦,也是唯一因潛艦攻擊而損失的戰艦(不包括已當作工作艦使用的朝日)。 艦名是以奈良縣及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照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一號艦「」(こんごう)所繼承。.
查看 軍事法庭和金剛號戰艦
艾伦·谢泼德
小艾伦·巴特雷特·谢泼德少将(Alan Bartlett Shepard Jr.,)是一位美国宇航员、海军航空兵、试飞员,也是一位商人。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早的水星计划七名宇航员之一,1961年执行水星-红石3号任务,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也是继尤里·加加林之后第二位在太空飞行的人类。 谢泼德1944年毕业于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二战期间,他曾在太平洋战场的水面部队服役。他在战后返回美国,于1947年完成海军航空兵的培训,1950年又接受了试飞员课程,之后逐渐成为海军的顶级飞行员之一。195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中谢泼德成为最早一批宇航员,即水星计划7人之一。1961年5月5日,谢泼德参加水星计划的首次载人任务水星-红石3号,乘坐“自由7号”太空舱进入太空。此次飞行未能进入地心轨道,但足以使他成为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以及第一位在太空飞行的美国宇航员。任务中,谢泼德在舱内手动操纵了航天器的飞行姿态,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这一成就。水星计划最后阶段中,谢泼德原定于1963年乘坐“自由7号II”太空舱完成水星-宇宙神10号任务,计划在太空飞行三天,但任务最终取消。 水星计划结束后,谢泼德获得机会成为双子座计划首次载人任务的指令长,但在1963年确诊患有内耳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不适宜参加太空项目,被无限期禁飞。他于1963年11月获任命成为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办公室主任,负责宇航员训练和任务计划等工作。1969年,谢泼德接受手术治疗后恢复飞行资格,开始参与阿波罗计划。1971年,他成为阿波罗14号指令长,驾驶“心大星”号登月舱降落月球,成为第五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登月时年龄最大的一位宇航员、水星计划7人中唯一一位登月者。他在月球表面时曾打出两颗高尔夫球,是人类历史上的唯一一次月球高尔夫。1974年,谢泼德自航空航天局和海军退役,之后晋升为海军少将,成为第一位达到此军衔的宇航员。 谢泼德在两次太空任务之后两度获得,在水星-红石3号任务之后还获得海军杰出服役勋章和飞行优异十字勋章。1978年,时任总统吉米·卡特为谢泼德颁发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高荣誉國會太空榮譽勳章。美国海军以谢泼德的名字命名了一艘补给舰,美国多地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建筑和学校。.
查看 軍事法庭和艾伦·谢泼德
英千里
英千里(),满族老姓赫舍里氏,名驥良,字千里,以字行,圣名依納爵(Ignatius),是一位生於上海、籍貫北平的教育家。.
查看 軍事法庭和英千里
英美法系罪行
英美法系罪行(Common law offences、普通法系罪行)植基於與其它英联邦國家有關刑法的罪行。英美法系罪行是植基於英美法系之下的罪行,罪行完全由法庭所判定,因此在立法上沒有如成文法般的具體依據。.
查看 軍事法庭和英美法系罪行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Courts of England and Wales)是指負責在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審理民事及刑事案件的法院。這些法院採用英格蘭及威爾斯法律,並經由英國國會的法案設立。 英國並無一套統一的司法制度,英格蘭及威爾士有一套;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也各自有一套司法制度。但是在部份的範疇卻有例外,例如在入境法中,庇護及入境審裁處(Asylum and Immigration Tribunal)受理全國的案件。此外在勞工法中,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均由同一組勞資審裁處所管轄(但北愛爾蘭除外)。.
雷震事件
雷震事件,是一件發生於1960年的臺灣白色恐怖案件。.
查看 軍事法庭和雷震事件
枪毙
枪毙,又稱槍決,是指用枪械射殺囚犯,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这种执行方式在许多有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属于法定死刑的唯一执行方法,或者作为法定死刑的执行方法之一。.
查看 軍事法庭和枪毙
恩斯特·烏德特
恩斯特·烏德特(德語:Ernst Udet,)是納粹德國一名空軍一級上將,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倖存的飛行員中,戰績排名第二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一戰時僅有22歲,他擊落敵機62架的紀錄僅次於素有「飛行馬戲團」外號的第1戰鬥航空團指揮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烏德特也是在二次大戰爆發前,為重建德國空軍的重要人物,曾擔任過裝備部長、兵器生产总监,也是極力推動使用俯衝轟炸機的軍官。.
查看 軍事法庭和恩斯特·烏德特
李荊蓀
李荊蓀(),是一位出身無錫、定居臺灣的新聞從業員及白色恐怖受難者。他是新聞雜誌《新聞天地》的共同創辦人,並曾任《中央日報》駐南京及臺北總編輯、臺北中國廣播公司副總經理、《大華晚報》董事長、《中國時報》主筆等職務。.
查看 軍事法庭和李荊蓀
李香蘭自傳-戰爭、和平與歌
《李香蘭自傳-戰爭、和平與歌》(日本語:『戦争と平和と歌 李香蘭心の道』),是大鷹淑子(即李香蘭,中譯版本署名「山口淑子」)的一本自傳。原書曾在1992年至1993年期間,於《東京新聞》及《中日新聞》連載,後來集結成書出版,內容是大鷹淑子憶述自己在中國當演員、日本戰敗回國、從政及促進中日關係友好等事情。.
沃尔夫冈·吕特
沃夫岡·呂茨(德語:Wolfgang Lüth,)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一位王牌潛艇指揮官,他指揮潛艇出擊15次,擊沉43艘船,共230,781噸,另外還在出擊期間擊沉法國潛艇。其戰功僅次於奧托·克瑞奇米爾的擊沉46艘船,共273,043噸的紀錄 呂茨於1933年加入共和政府的「國家海軍」,經過短期在水面艦訓練後於1936年轉至潛艇部隊服役。1939年12月,他受命指揮U-9,進行了6次的海上巡弋。1940年6月他改為指揮U-138,出擊了2次;1940年10月,他被調至U-43,出擊5次。1942年9月,他轉調U-181,出擊2次,在第二次的任務中完成在南非和印度洋的巡弋,擊沉10,3712噸的船隻。1943年8月11日,呂茨獲得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他是德國海軍中第一位獲得此勳章的指揮官,另一位獲得者也是潛艇指揮官—,德國海軍僅2位獲得此勳榮。1944年8月1日,呂茨被指派為的潛艇顧問,同年9月18日被推為校長。1945年5月13日凌晨,呂茨遭到校區警衛營的士兵意外射殺。最後呂茨被授予國葬,不但是唯一被受以國葬的潛艇指揮官,這也是第三帝國最後一次的國葬。.
查看 軍事法庭和沃尔夫冈·吕特
湯瑪斯·希基
湯瑪斯·希基(Thomas Hickey;被絞首)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一名大陸軍士兵,他是在即將成形的合眾國內第一位因為叛國罪而被處決的人。出生於愛爾蘭,他跟隨英軍以士兵的身分來到美洲,並在威廉·強森少將麾下以個人助理身分參與七年戰爭。但在革命爆發之後便成為逃兵並投靠大陸軍。他成為華盛頓保鑣團的一員,保鑣團的職責是保護華盛頓、華盛頓的職員以及大陸軍資產。希基曾因為走私假幣而在紐約入獄,因叛變與煽動而接受審判並被處決,而且他可能涉及1776年間一場針對喬治·華盛頓的刺殺計畫。.
查看 軍事法庭和湯瑪斯·希基
朴憲永、李承燁間諜事件
朴憲永、李承燁間諜事件(박헌영 리승엽 간첩 사건)是在1952年至1953年期期間北韓政府指控朴憲永和李承燁等13名國內派官員替美國擔任間諜、意圖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共和國和金日成的統治,以及阻止平壤統一朝鮮半島的案件。由於不公平的審判,13人全都認罪。最終,朴憲永和李承燁等10人被處死,其餘兩人被投進集中營。金日成隨後大幅肅清國內派成員,導致該派系徹底失勢,也間接觸發後來的八月宗派事件。 史學家大多質疑朴憲永和李承燁等人發動政變的真實性,並且相信僅為金日成清除政敵的手法。.
斯塔腾岛战役
斯塔騰島戰役(Battle of Staten Island),是美國獨立戰爭於1777年的一場戰役,發生於今日紐約州斯塔騰島。 1777年6月矮山戰役後,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爵士在7月率領大軍登艦,由海路進攻費城。由於薩拉托加戰役同時在紐約州北部爆發,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只能根據有限情報,推算何奧到底是向北增援約翰·伯戈因,抑或南下進攻費城。在此背景下,約翰·沙利文和斯特靈勳爵兩人在7月上旬率領大陸軍往北增援哈德遜河高地。7月下旬,華盛頓召喚兩人回師南方,沙利文卻在此時患病,其部隊改由法國將領暫代指揮。由於通訊失效及德博勒的擅自行動,這支大陸軍部隊未有隨同斯特靈勳爵前往特倫頓,而是留在新澤西州東部。 8月上旬,沙利文重新接過部隊指揮。由於斯塔騰島的民兵時常到新澤西州搜掠物資,大陸軍早有計劃突襲當地報復。8月21日,沙利文在獲得華盛頓同意後,率領約1,000人乘夜登陸斯塔騰島,並在日出後成功突襲效忠派民兵,造成一定傷亡。不過島上的英國正規軍隨即前往迎擊,並且追上沙利文的後衛,最終俘虜約200名大陸軍士兵。 斯塔騰島戰役後,沙利文率軍南下費城,與華盛頓會師。雖然他被指控統率有失,但他在同年大陸會議召開的軍事法庭中獲判無罪。.
查看 軍事法庭和斯塔腾岛战役
愛德華·卑路乍
愛德華·卑路乍爵士(Sir Edward Belcher,)是一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及探索者。他是曾任麻省、新罕布夏州及新澤西州總督的(Jonathan Belcher)的曾孫,其妻子(Diana Jolliffe)是(Peter Heywood)艦長繼女。 愛德華·卑路乍生於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的哈里法斯,1812年加入英國皇家海軍,約15、16歳任見習官(midshipman)期間,發明兩項提高了船錨運作的工具(現存倫敦科學館)。1825年,他隨Frederick William Beechey的一個師,遠征太平洋和白令海峽,之後他指揮測量船對非洲北部和西部海岸和英國領海,進行測量。1836年,他完成Beechey留下的太平洋及南美洲測量工作。1839年,他隨英國皇家海軍炮艦硫磺號(HMS Sulphur)從南美返回英國。1840年,他作為艦長遠赴參與對中國清政府的戰役,1841年,他曾經在香港島的佔領角登陸,即是現在稱的上環水坑口街附近,1842年才回到英國家中。為紀念他的戰功,以堅尼地城旁的海灣及街道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卑路乍灣及卑路乍街。 1843年,愛德華·卑路乍受封爵士,直至1847年前在Samarang艦上於在東印度群島和菲律賓等地進行測量。1852年受政府受派到北極搜索失踪的約翰·富蘭克林爵士,但該次航行是不成功的,他無法使自己的部隊與他的下屬信心,因為他不完全適合指揮船隻在冰海航行。五艘船中四艘被棄,當中果斷號(HMS Resolute)需要美國協助才能回航,並使他需受軍事法庭論罪,但後判無罪。 1867年獲受封(Knights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勲章,1872年受任為上將。.
查看 軍事法庭和愛德華·卑路乍
1992年欧共体监测直升机击落事件
1992年欧共体监测直升机击落事件是一场1992年1月7日在克罗地亚独立战争期间发生的空难。5名欧共体观察员乘坐的直升机于克罗地亚新马罗夫附近的Podrute村上空被一架南斯拉夫空军所属的米格-21战斗机击落。一名意大利军官与一名法国军官死于事故,另有三名意大利士官身亡。编队中另一架欧共体观察团的直升机紧急降落,机组人员与机上的外交官全数生还。该事件遭到联合国安理会与欧共体的谴责。南斯拉夫当局因此将空军负责人停职,国防部长韦利科·卡迪耶维奇亦因此辞职。这起空难发生在克罗地亚独立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后,不久后克罗地亚获得国际承认。 米格-21战斗机的飞行员在事件后失踪。他被克罗地亚当局通过缺席审判的方式定罪判刑。随后他在2001年于匈牙利被逮捕并被引渡到意大利,被定罪并判处15年监禁。2006年他被移交给塞尔维亚以执行剩余刑期,但在2008年获释。2名其他南斯拉夫军官于2013年在意大利以缺席审判方式定罪。塞尔维亚被要求支付遇难者亲属的经济损失。遇难者分别被意大利与法国追授荣誉。.
2009年胡德堡槍擊案
胡德堡槍擊案是於2009年11月5日在美國得克萨斯州基林市附近的美國陸軍胡德堡基地所發生的一起聖戰份子大規模槍擊案。兇手是一名美國陸軍少校及精神科醫師,在該案中槍殺了13人並造成30多人受傷。這是在美國軍事基地所曾發生過最嚴重的槍擊案。, FrontPage Magazine, 22 August 2013, retrieved 22 August 2013參議員喬·李伯曼、將軍等多人都稱此事件為恐怖攻擊。美國國防部和聯邦執法機構已將此槍擊案歸類為一起事件。 兇手哈桑在事件中遭槍擊而導致腰部以下癱瘓。Austin American-Statesman, November 7, 20092011年7月20日,軍事法庭將其提訊,並根據《》,控其犯有13項蓄意謀殺和32項謀殺未遂。2013年8月7日,軍法審判開始。基於該指控的性質(在單一犯行中,有一個以上的蓄意或一級謀殺案例),若其罪名成立,則將被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2013年8月23日,哈桑在所有13項蓄意謀殺和32項謀殺未遂的指控中均被判有罪,並於2013年8月28日遭判處死刑。 槍擊案發生後數日,各媒體的報導顯示,一聯合反恐任務小組已察覺到,哈桑和被國家安全局監控已久且視為安全威脅的葉門裔伊斯蘭教士安瓦爾·奧拉基之間有電郵往來,而哈桑的同事亦察覺其這幾年來有越發激進的現象。對於未能防止這起槍擊案,促使了美國國防部和聯邦調查局展開全面調查,美國國會也對此舉行聽證會。 該事件的生還者和罹難者家屬曾請求將這起槍擊案歸類為恐怖行動(或是以激進的伊斯蘭宗教信念為動機的行動),但卻遭到美國政府回絕。2011年11月,一群生還者及罹難者家屬對於因疏忽而未能防止這起攻擊的美國政府提出了訴訟,以迫使政府將這起槍擊案歸類為恐怖攻擊。然而五角大廈則認為,以恐怖攻擊來指控哈桑,這在軍事司法審判中是不可能的,而要政府將槍擊案歸類為恐怖攻擊,則甚至會有損於軍事檢察官維持對哈桑判決有罪的能力。.
2013年6月
; 武裝衝突.
查看 軍事法庭和2013年6月
7月20日密谋案
7月20日密謀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由德國抵抗運動主導的刺殺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與後續政變行動,藉此推翻以納粹黨為首的德國政府、進而和西方的同盟國達成和平協議。儘管在這之前德國各個抵抗運動成員曾多次嘗試推翻納粹德國政府,密謀案一開始便計畫以成功暗殺希特勒為前提,緊接著實施一連串德國政治、軍事乃至於親衛隊等權利移交計劃。經過後續調查,大約有近200多名納粹德國各界高層參與7月20日密謀案,其中包括陸軍元帥埃爾溫·馮·維茨萊本、19名將級軍官、26名上校、2名大使、7名外交官、1名部長、3名國務秘書與刑事警察局局長,以及數名、和參與其中。 1944年7月20日,德意志國防軍軍官克勞斯·馮·史陶芬堡於德國在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戰地指揮部「狼穴」基地引爆公事包炸彈,企圖藉此炸死元首希特勒,但該引爆裝置爆炸後只讓希特勒受到輕傷。由於「希特勒死亡與否」這問題遲遲未獲得確認,這使得原本應當在暗殺成功後立刻啟動的女武神行動(瓦爾基里行動)未按照原先規劃發動。最後因為參與者對於軍事政變施行的猶豫,最後因未成功暗殺希特勒以及延後啟動後續政變計畫而讓密謀案宣告失敗。希特勒隨後下令將所有涉案關係人全數逮捕並處以極刑,甚至連埃爾溫·隆美爾以及君特·馮·克魯格都承受極大壓力而被迫自殺。德國海軍元首事務會議(Führer Conferences on Naval Affairs)的紀錄則指出蓋世太保至少逮捕了7,000人,最終對4,980人執行了處決命令。 參與以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主導的克萊稍集團為主,其中包括有、德意志國防軍部隊與將領以及部分政府官員。整體來看,儘管7月20日密謀案因為其未能成功發動女武神行動而著名,但也是納粹德國時期最大規模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計畫在德國境內全面推翻納粹德國政府。許多高階德意志國防軍軍官認為藉由這次行動,能夠向全世界證明並非所有德國人都類似希特勒或納粹黨成員。儘管政變之後提議的的和平協議細節仍然不明,但可能會繼續要求統治德國過去長期管理的歐洲領土。由於許多主要抵抗運動的領導人都已經遭到處死,德國反納粹組織因而受到了致命打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都沒有其餘有組織性的暗殺行動出現。.
7月6日
7月6日是公曆年的第187天(閏年的第188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8天。.
查看 軍事法庭和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