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趾骨

指数 趾骨

趾骨(phalanges,或Phalanx bone)或指骨是大多数脊椎动物手、脚指头处的骨骼。在灵长类动物身上,拇指(拇趾)通常有两节趾骨,而其余指头(趾头)则有三节。趾骨被归类为。 Category:Long bones Category:Vertebrate anatomy.

目录

  1. 33 关系: 基节骨埃德蒙頓龍屬塔羅斯龍屬大駝姬蛙科安康羊小力加布龍屬嶼峽龍屬巴莫鱷亞目中节骨強龍屬御船龍內蒙古龍屬獸頭亞目珙縣龍屬真馳龍類無聊龍屬異特龍屬畸齒龍科萊氏龍屬魁紂龍屬鸚鵡嘴龍屬鸟类生理解剖学鹿角翼龍蜥腳形亞目胎兒酒精譜系障礙阿肯色龙阿法南方古猿艾伯塔龍屬蛇髮女怪龍極鱷龍屬末节骨指頭的骨頭

基节骨

#重定向 趾骨.

查看 趾骨和基节骨

埃德蒙頓龍屬

埃德蒙頓龍屬(學名:Edmontosaurus),又譯愛德蒙托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坎潘階晚期至馬斯垂克階晚期,距今約7300萬到6500萬年前。成年的埃德蒙頓龍可達13米長,平均體重約6-8噸,最大体重13.6吨,是最大的鴨嘴龍科之一。牠們是以化石發現地區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來命名的。 埃德蒙頓龍的第一個化石發現於艾伯塔省的馬蹄峽谷組。模式種是帝王埃德蒙頓龍(E.

查看 趾骨和埃德蒙頓龍屬

塔羅斯龍屬

塔羅斯龍屬(學名:Talos)是獸腳亞目傷齒龍科恐龍的一屬,是種外形類似鳥類的肉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近年已在亞洲發現多樣化的傷齒龍科化石,而北美洲的傷齒龍科化石則較少發現。塔羅斯龍的發現,有助於研究北美洲的傷齒龍科生物多樣性,以及瞭解北美洲恐龍的地理分佈限制。.

查看 趾骨和塔羅斯龍屬

大駝

大駝(Titanotylopus),以往被稱為象駝,是已滅絕的駱駝科成員,生存於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北美洲。 大駝的四肢很長及巨大,腦顱則較細小,眶間區突出。大駝平均高3.5米。由於大駝的脊骨上有長的神經弓,估計牠像現今的駱駝般是有駝峰的。 大駝與其他早期駱駝不同的是牠那大的上犬齒及牙齒特徵,而且牠的頭顱骨沒有淚腺窩。大駝不像擬駝,牠的第二趾骨相對的闊,顯示牠們像現今駱駝般腳上有真正的墊子。 大駝屬的T.

查看 趾骨和大駝

姬蛙科

姬蛙科(Microhylidae),是無尾目中地理分佈最廣的一個科,一共有9個亞科,69個屬和413種,也是任何蛙家族中屬數目最多的一個科。.

查看 趾骨和姬蛙科

安康羊

安康羊(Ancon sheep,又名"Otter" sheep)是一种家羊,有着长躯体和极短的短腿,且前腿是弯曲的。该术语通常用于指代由生于1791年马萨诸塞州的一只羊所繁育的后代。该品种由人工选择而成,并维持其无法跳越围栏的性状,但当不再需要时,于1876年灭绝。 “安康”的名称也用于指其他具有相同表现型品系的绵羊,例如从生于1919年的个体繁育的挪威原种,和从生于1962年的个体繁育的德州原种。在科学家不再需要他们的基因用作研究后,也让这些谱系灭绝。 英国莱斯特的考古发掘还发现,约公元1500年出现了有安康羊特征的掌骨、跖骨、趾骨,从而表明该表现型至少已独立出现过四次。 安康羊的独特特性是由一个隐性侏儒突变引起的,其往往能导致瘫痪。该突变的具体作用是能导致软骨营养不良。.

查看 趾骨和安康羊

小力加布龍屬

小力加布龍屬(學名:Ligabueino)意為「力加布的小東西」,是阿貝力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下白堊紀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 屬名是以義大利醫生力加布(Giancario Ligabue)命名。小力加布龍是體型最小的阿貝力龍超科,也是最小型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只有70公分長。根據脊椎的癒合狀況,這個化石是個未成年個體;而最初新聞報導是發現成年個體Carrano, M.T., Loewen, M.A.

查看 趾骨和小力加布龍屬

嶼峽龍屬

嶼峽龍屬(學名:Labocania)是種獸腳亞目恐龍,可能屬於暴龍超科。化石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生存於7千萬年前上白堊紀的坎帕階。 在1970年夏季,國家地理協會與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聯合挖掘團隊,由地質學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J.

查看 趾骨和嶼峽龍屬

巴莫鱷亞目

巴莫鱷亞目(學名:Biarmosuchia)又名始巨鱷亞目(Eotitanosuchia)、漸衰鱷亞目(Phthinosuchia),是一群原始二疊紀獸孔目的集合體,是一個並系群,或者是獸孔目演化階段中的早期分支。 巴莫鱷類是中等大小、輕型肉食性動物,演化位置介於盤龍目楔齒龍科與更先進的獸孔目之間。.

查看 趾骨和巴莫鱷亞目

中节骨

#重定向 趾骨.

查看 趾骨和中节骨

強龍屬

強龍屬(屬名:Thespesius)意為「不可思議的個體」,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個疑名,化石只有兩個尾椎與一個趾骨,發現於南達科他州的蘭斯組,年代起初被認為是中新世,顯在被認為是上白堊紀的晚馬斯垂克階Leidy, J. (1856).

查看 趾骨和強龍屬

御船龍

御船龍(學名:"Mifunesaurus")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可能是堅尾龍類,生存於上白堊紀森諾曼階的日本,約9500萬年前。御船龍的化石發現於熊本縣上益城郡御船町,化石包括一顆肉食性的牙齒、脛骨、蹠骨、及趾骨。 這個名字是在1985年由Hisa首先提出,董枝明等人曾在《中國及日本的恐龍年代》(The Age of Dinosaurs in Japan and China)中詳細討論了御船龍,將牠描述成如斑龍的巨大恐龍。但是因為沒有經過正式研究的敘述,因此是個非正式名稱,是個無資格名稱(Nomen nudum)。.

查看 趾骨和御船龍

內蒙古龍屬

內蒙古龍屬(學名:Neimongosaurus)是鐮刀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中國,距今約9200萬年前。.

查看 趾骨和內蒙古龍屬

獸頭亞目

頭亞目(學名:Therocephalia)意為「獸的頭部」,是獸孔目獸齒類的一個已滅亡演化支,存活於二疊紀中晚期到三疊紀。獸頭亞目以牠們巨大的頭骨與牙齒為名,牠們可能是群成功的肉食性動物。 儘管合弓綱通常被稱為似哺乳爬行動物,牠們並不是爬行動物演化支的一部分。獸頭亞目與犬齒獸亞目的關係親近,而犬齒獸亞目演化出哺乳類;這層關係有者有解剖學上的證據,可能包括鬍鬚與毛髮。儘管發現化石,但獸頭亞目的內部演化關係、解剖結構、生理機能上,還有許多無解的問題存在。 南非卡魯盆地發現大量的獸頭亞目化石,俄羅斯、中國、南極洲也有發現獸頭類化石。在二疊紀中期,獸頭類起源於盤古大陸南部,但就像犬齒獸類一樣,快速散佈到盤古大陸各處。許多獸頭類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亡,少數真獸頭類的物種存活到三疊紀早期並繼續多樣性發展。殘活下來的獸頭類在三疊紀中期滅亡,可能因為氣候變遷,以及肉食性犬齒獸類、多樣性的爬行動物的競爭有關。.

查看 趾骨和獸頭亞目

珙縣龍屬

珙縣龍屬(學名:Gongxianosaurus)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侏羅紀早期的中國。牠的化石在中國四川省珙縣石碑鄉的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中發現。模式種是石碑珙縣龍(G.

查看 趾骨和珙縣龍屬

真馳龍類

真馳龍類(学名:Eudromaeosauria)是獸腳亞目馳龍科的一個演化支,牠們是群體型較大的馳龍類恐龍,是主要獵食其他陸地脊椎動物的肉食性動物。真馳龍類繁盛於白堊紀,具有高度多樣性,被推測大部分物種具有羽毛。 真馳龍類的化石幾乎只發現於北半球。根據化石紀錄,最早的真馳龍類是馳龍亞科的奧斯特羅姆氏猶他盜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早阿普第階,地質年代約1億2400萬年前。但是,發現於英格蘭的偵察龍,生存於更早的1億4300萬年前,可能屬於伶盜龍亞科;發現於德國的數顆無法歸類牙齒,地質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的啟莫里階,可能屬於伶盜龍亞科van der Lubbe, T., Richter, U.

查看 趾骨和真馳龍類

無聊龍屬

無聊龍屬(學名︰Borogovia)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是靈活的肉食性傷齒龍科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蒙古。 在1971年,一個波蘭與蒙古的聯合挖掘團隊,在南戈壁省的耐梅蓋吐盆地發現一個小型獸腳類化石。隔年,Halszka Osmólska發表這個發現,並推測這個化石可能屬於蜥鳥龍。之後她改變意見,認為個化石是個新物種。 在1987年,Halszka Osmólska將這個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細腳無聊龍(Borogovia gracilicrus),並歸類於傷齒龍科。無聊龍的屬名是來自於路易斯·卡羅在《愛麗絲鏡中奇遇》中創造的詩歌《杰伯沃基》(Jabberwocky),這首詩歌所提到的奇異生物「Borogoves」:種名在拉丁文意為「纖細的小腿」,意指無聊龍的瘦長小腿Osmólska, H., 1987, "Borogovia gracilicrus gen.

查看 趾骨和無聊龍屬

異特龍屬

特龍(屬名:Allosaurus)又稱異龙或躍龙,是獸腳亞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屬。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公尺,最長可達12到13公尺。牠們生存於晚侏儸紀的啟莫里階至早提通階,約1億5500萬年前到1亿5000万年前Turner, C.E.

查看 趾骨和異特龍屬

畸齒龍科

齒龍科(Heterodontosauridae),又名異齒龍科,意為「有不同牙齒的蜥蜴」,是鳥臀目恐龍的一科,經常被認為是群基礎鳥腳類恐龍,但最近的研究顯示畸齒龍科與頭飾龍類關係密切。雖然畸齒龍科的化石很罕見,牠們從侏羅紀早期存活在全球各地,少數物種存活到白堊紀早期。 畸齒龍科的體型如狐狸般大小,身長少於2公尺。畸齒龍科因牠們的獨特牙齒而著名,包括類似犬齒的長牙、以及適合咀嚼的頰齒,頰齒與白堊紀鴨嘴龍科的牙齒類似。畸齒龍科是草食性恐龍,或可能是雜食性。.

查看 趾骨和畸齒龍科

萊氏龍屬

萊氏龍屬(學名:Leyesaurus)是蜥腳形亞目大椎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南美洲。萊氏龍的發現,顯示南半球的大椎龍科已具有高度多樣性,比過去研究的推論結果還要多樣性。.

查看 趾骨和萊氏龍屬

魁紂龍屬

魁紂龍屬(屬名:Tyrannotitan)是種巨大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2.2公尺Mortimer, M. (2004),, viewed September 17, 2007.

查看 趾骨和魁紂龍屬

鸚鵡嘴龍屬

鸚鵡嘴龍屬(屬名:Psittacosaurus)又譯鸚鵡龍,在希臘文意為「鸚鵡蜥蜴」,是角龍下目鸚鵡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3000萬年前到1億年前。鸚鵡嘴龍因為是擁有最多種的恐龍而著名,其中有9到11個種被認為是有效種,化石發現於中國、蒙古、俄羅斯,以及一個在泰國發現的可能種。 鸚鵡嘴龍的所有種都是大小類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龍,特徵是上頜高而強壯的喙狀嘴。至少有一個種,尾巴與下背部有鬃毛狀的結構,可能作為視覺展示作用。鸚鵡嘴龍是非常早的角龍下目恐龍,牠們獨自發展出許多特徵,也有許多與較晚角龍類相同的生理結構特徵,例如原角龍以及大象體型的三角龍。 鸚鵡嘴龍不如牠的遠親三角龍廣為大眾所知,但牠們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龍之一。到目前為止,已發現超過400個個體,包括許多完整骨骸。已發現許多不同年齡層的化石,從幼體到成年體都有,使得許多研究可以研究鸚鵡嘴龍的成長速度。鸚鵡嘴龍大量的化石紀錄,讓牠們成為中亞早白堊紀沉積層中的標準化石。.

查看 趾骨和鸚鵡嘴龍屬

鸟类生理解剖学

鸟类生理解剖学,或称鸟类躯体生理学,通常研究的是鸟类所独有的适应特征,这些特征通常都是为了适应飞行所需。鸟类通常拥有轻盈的骨架、轻且强壮的肌肉、能支撑高速新陈代谢和氧气供应的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这些加起来,才使得鸟类能够飞行。而喙的出现则导致鸟类进化出特别的消化系统。这些特殊的解剖学特征,使得鸟类在脊椎动物门中占据了一个独立的纲 (生物)——鸟纲。.

查看 趾骨和鸟类生理解剖学

鹿角翼龍

鹿角翼龍(屬名:Puntanipterus)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可能屬於準噶爾翼龍科,化石是在1972年發現於阿根廷聖路易省的La Cruz組地層,地質年代為晚侏儸紀到早白堊紀。 鹿角翼龍的正模標本(編號PVL 3869)包含一個脛跗骨與腓骨。脛跗骨的長度為10.5公分,腓骨的長度為7公分。除此之外,還發現一節背椎、一個翼部骨頭、與腳部趾骨。 鹿角翼龍的腳部骨頭被敘述成類似南翼龍(發現於稍年輕的岩層),但鹿角翼龍的踝部擁有球形關節,脛骨末端的前後側都有刺狀突Bonaparte, J.F., and Sanchez, T.M.

查看 趾骨和鹿角翼龍

蜥腳形亞目

蜥腳形亞目(学名:Sauropodomorpha,或譯作蜥腳亞目)意為「蜥蜴般的腳」與「形態」,是蜥臀目的一個演化支,包含蜥腳下目、與其祖先近親(原蜥腳下目,可能是並系群)。蜥腳下目是一群長頸部、長尾巴、大體型的草食性恐龍,最後演化成完全四足行走,並且為出現過的最大陸地動物。原蜥腳下目的生存年較早,體型較小,在生理上能夠以二足方式行走。蜥腳形亞目是三疊紀中期到白堊紀末期的優勢草食性動物。.

查看 趾骨和蜥腳形亞目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FASDs)又稱胎兒酒精症候群,是母親在妊娠期間酗酒對胎兒所造成的先天異常。症狀包含外觀異常、身材矮小、體重過輕、小頭畸形、協調不佳、智力不足、行為異常,以及聽覺及視覺受損。可能導致孩童的就學及規範認知障礙、無法參與高風險活動,或完全無法食用酒精飲料及毒品。其中最嚴重的是胎兒酒精綜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簡稱FAS),其他則包含部分胎兒酒精綜合症(partial Fetal Alcohol Syndrome,簡稱pFAS)、酒精相關性神經發育障礙(alcohol-relate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簡稱ARND)以及酒精相關性先天缺陷(alcohol-related birth defects,簡稱ARBD)。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是因為孕婦在懷孕過程中飲酒造成。美國研究發現,10%的孕婦在待產的最後一個月曾經飲酒,20-30% 則曾在妊娠期間的某一時間飲酒。4.7% 的北美孕婦則甚至有酗酒的現象。胎兒受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母親喝酒的份量、頻率及時間。其他風險則包含高齡孕婦、吸煙,及飲食不均。目前沒有已知孕婦對於酒精的安全攝取量或安全攝取時間。母體少量飲酒不會造成胎兒臉部發育異常,但仍可能導致行為問題。酒精可穿越血腦屏障直接影響發育中的胎兒。診斷則須依賴症狀及徵象去判斷。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可藉由禁止孕婦飲酒來避免,因此醫療院所及組織強烈建議禁止孕婦飲酒。該疾病會導致胎兒永久性的傷害,但治療可以改善症狀。介入治療包含亲子互动治疗、行為矯治,可能也可以進行藥物治療。 胎兒酒精譜系障礙約影響美國和西歐 2-5% 的人口。在美國平均每1000名胎兒,就有 0.2 到 9 個FAS個案。在南非的某些族群甚至可能達到 9%。酒精的負面影響從遠古時代就有相關敘述。2002年,每名罹患FAS的孩童一輩子約需額外花費 $2,000,000 美金。「胎兒酒精綜合症」這個字最早於1973年首次使用。.

查看 趾骨和胎兒酒精譜系障礙

阿肯色龙

阿肯色龙(屬名"Arkansaurus")是虛骨龍類恐龍的一屬,可能是似鳥龍的近親,現已被認為是一個無資格名稱。模式種是「"A.

查看 趾骨和阿肯色龙

阿法南方古猿

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又名阿法南猿或南方古猿阿法種,是生存於390-290萬年前已滅絕的人科。牠與較年輕的非洲南方古猿一樣都是身形比較修長。研究發現阿法南方古猿是南方古猿屬及人屬的祖先。.

查看 趾骨和阿法南方古猿

艾伯塔龍屬

艾伯塔龍屬(学名:Albertosaurus),又名亞伯達龍、阿爾伯拖龍、阿爾伯它龍、亞伯拖龍,是暴龍科艾伯塔龍亞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超過7000萬年前。模式種是肉食艾伯塔龍(A.

查看 趾骨和艾伯塔龍屬

蛇髮女怪龍

蛇髮女怪龍屬(學名:Gorgosaurus),又名魔鬼龍或戈爾岡龍,是獸腳亞目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約7650萬至7500萬年前。化石已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發現,可能還有美國蒙大拿州。 如同其他已知暴龍科,蛇髮女怪龍是雙足、大型的肉食性恐龍,有很多大型、鋒利的牙齒。牠的前肢相當小,具有兩指。蛇髮女怪龍的最近親是艾伯塔龍,而與體型更大的暴龍的關係較遠。蛇髮女怪龍與艾伯塔龍非常類似,兩者間的差異在於牙齒與顱骨的細微特徵。因此部分科學家主張蛇髮女怪龍是艾伯塔龍的一個種,如果屬實,蛇髮女怪龍將成為艾伯塔龍的一個次異名。 蛇髮女怪龍生存於西部內陸海道西岸的氾濫平原。蛇髮女怪龍是種頂級掠食動物,位在食物鏈的頂層,可能獵食大型的角龍科及鴨嘴龍科。在一些地區,牠與其他暴龍科共同生存,例如懼龍。雖然這些動物的體型相近,但證據顯示牠們佔據者不同的生態位。 蛇髮女怪龍是在1914年由古生物學家勞倫斯·賴博描述、命名。模式種是平衡蛇髮女怪龍(G.

查看 趾骨和蛇髮女怪龍

極鱷龍屬

極鱷龍屬(學名Aristosuchus)是美頜龍科恐龍的一個屬,是種小型的虛骨龍類恐龍。其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ąριστον」(即勇敢、極度、最尊貴之意)及「σουχος」(埃及神話中的鱷魚頭神祇索貝克的古希臘文訛稱)而來。牠們有著很多鳥類的特徵。 極鱷龍是雙足肉食性的獸腳亞目恐龍。極鱷龍被估計約2米長,體重估計約30公斤。牠們的化石是在英格蘭懷特島被發現,被估計是屬於下白堊紀的地層,即距今約1億2500萬年前。 極鱷龍與近親美頜龍在外形及體形上很相似,有些學者甚至提出牠們是同一屬。理查德·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將極鱷龍與簧椎龍產生混淆,因為他錯誤以為威廉·達爾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曾在1866年將簧椎龍重新命名。德恩·奈許(Darren Naish)根據其恥骨特徵,提出極鱷龍是美頜龍科的有效屬。極鱷龍的正模標本(編號BMNH R178)有薦骨、恥骨、股骨及幾塊脊椎。股骨的前粗隆部形狀如翼般,第四粗隆部明顯縮小。在附近也發現兩塊有趾爪的趾骨,也有可能是來自同一個體。 極鱷龍的模式種是小極鱷龍(A.

查看 趾骨和極鱷龍屬

末节骨

#重定向 趾骨.

查看 趾骨和末节骨

指頭的骨頭

#重定向 趾骨.

查看 趾骨和指頭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