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超音速

指数 超音速

超音速()簡單說,是指超過環境中音速的速度。在海平面高度,氣溫攝氏空氣中,音速大約是343米/秒(約等於1,125呎/秒、768英里/小時或1,235千米/小時),換算驗證,如。 音速,基本單位定義為1馬赫(Mach),因此,超音速常以音速倍數——馬赫數為量度單位。超過5馬赫的速度有時候稱為超高音速()。物體--有一些部份(例如轉子葉片的末梢)其周遭空氣是超過音速的情形稱為穿音速();出現這種情況,常見的物體速度值是介於0.8馬赫與1.2馬赫之間。單位換算,如。 聲音是在彈性介質中行進的振動(壓力波)。在氣體中,聲波是一種縱波,以不同速度行進,其中最相關的影響因素是氣體的分子量與溫度(氣體壓力影響較小)。既然氣體溫度與組成隨著海拔改變甚鉅,飛行器的馬赫數可以在空速未有改變下有所變動。在室溫的水中,速度超過可被視為超音速。在固體中,聲波可以是縱波或橫波,而且傳播速度更快。.

157 关系: A-5攻击机AIM-4飛彈AIM-54鳳凰飛彈AKABOSHI-異聞水滸傳-ASh-12.7突击步枪ASMP飛彈基隆級驅逐艦偶極外向流半自動手槍卡尔斯鲁厄/巴登-巴登机场協調道变形金刚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声爆太陽圈奥罗拉 (航空器)契忍可夫輻射安迪·格林寄生阻力巡航导弹巴林国际机场上游二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布拉莫斯导弹三菱F-1戰鬥機三角翼幻影IV式轰炸机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強-5弓形震波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後掠翼信長之槍地球喷气式飞机和諧式傑拉爾德·布爾哈利·格里肯啟德機場勝利女神飛彈B&T APR狙擊步槍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CheyTac M200干預型狙擊步槍火山筒第一代戰機第二代戰機等值曲面米格-17战斗机米格-23战斗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爆速瑞典太陽系模型电离氢区異端鋼彈DSR-1狙擊步槍音障音速莱特兄弟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面積法則飛狼飛行車西奥多·冯·卡门马赫马赫环高超音速超声速流动超級幻密式戰鬥機超音速客機超音速巡航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超臨界流跨音速鹰击一号鼻錐茨魏布吕肯机场航空母艦戰鬥群阻力发散马赫数赫比格-哈羅天體閃電戰鬥機蒼藍鋼鐵戰艦雷鳥神機隊雷达雄風三型反艦飛彈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雄風飛彈雅克-141战斗机陸上速度記錄F-101戰鬥機F-107终极佩刀战斗机F-111戰鬥轟炸機F-14雄貓式戰鬥機F-4幽靈II戰鬥機F-8戰鬥機F-CK-1經國號戰鬥機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H/LJQ-364型搜索雷达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Ia超新星JAS 39獅鷲戰鬥機M-50轟炸機P-270蚊子导弹RIM-162导弹RIM-2飛彈RIM-8飛彈S-300导弹SR-72偵察機SSSu-47金雕式戰鬥機Tu-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Tu-22轟炸機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X-1試驗機X-3試驗機X-4試驗機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YF-17戰鬥機抑制器柏納航空394號班機空難掠角恩斯特·马赫恆星運動學李薰校准空速歼-6战斗机歼教-6殲轟-7沱江級巡邏艦沙科TRG狙擊步槍泡型艙罩液体火箭发动机渦輪扇發動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滚雷行动激波木卫三星球大战武器列表明斯克號航空母艦流體動力學海王星海鹰三号斜激波日球層頂手枪普朗特-迈耶膨胀扇.50 AE10月14日10月1日11月22日1976年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2005年10月3日日食2037轟炸機3月25日5月24日9×39mm 扩展索引 (107 更多) »

A-5攻击机

A-5民团团员攻击机(A-5 Vigilante)是一种为美国海军设计的先进的超音速攻击机,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了进行战术核打击,而后期则改为战术侦察机使用,曾经在越南战争之中承担战术侦查战果确认等任务。.

新!!: 超音速和A-5攻击机 · 查看更多 »

AIM-4飛彈

AIM-4 隼(Falcon)是美國空軍第一種空對空飛彈,除了搭配F-102與F-106戰鬥機负责美國本土的防空任務以外,也曾經與F-4D一起使用於越戰,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新!!: 超音速和AIM-4飛彈 · 查看更多 »

AIM-54鳳凰飛彈

AIM-54「鳳凰」空對空飛彈(AIM-54 Phoenix),是全世界第一種主動雷達導引的空對空飛彈,只曾配掛在美國的F-14戰鬥機上,並由美國與伊朗操作。由於美國海軍已經於2004年將此型飛彈全面除役,伊朗成為全世界唯一仍在使用鳳凰飛彈的國家。.

新!!: 超音速和AIM-54鳳凰飛彈 · 查看更多 »

AKABOSHI-異聞水滸傳-

《AKABOSHI-異聞水滸傳-》(AKABOSHI -異聞水滸伝-)是天野洋一的漫畫作品。《週刊少年Jump》2009年25號至49號連載,全23話。 天野洋一在《週刊少年Jump》上的第二個連載。登場角色與世界觀是以中國宋朝的小說《水浒传》為架構。.

新!!: 超音速和AKABOSHI-異聞水滸傳- · 查看更多 »

ASh-12.7突击步枪

ASh-12.7(;全寫:,意為:12.7毫米自動突擊步槍)是一枝由俄罗斯圖拉KBP儀器設計廠旗下的(TsKIB SOO)槍械設計師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要求下研制、(,俄语罗马化:Kontsern Kalashnikova,;前稱:伊茨瑪希工廠,,俄语罗马化:Izhmash)生产的大口徑犢牛式突击步枪,是一種近身距離作戰及城市作戰專用的武器,发射口徑步枪子彈。該武器的研製目的是給諸如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這些在城市環境戰鬥的特種部隊單位對付全副武裝及有組織黑社會和恐怖分子勢力時使用。該槍在2011年底亮相,據說首批ASh-12.7已經被送到FSB進行試用。.

新!!: 超音速和ASh-12.7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ASMP飛彈

ASMP中程空對地飛彈(Air-Sol Moyenne Portée,意為「中程空對地飛彈」)是法國宇航為法國軍隊開發的一種空射超音速核子巡弋飛彈,屬於的一部分,在法國的核武戰略理論中,ASMP飛彈定位為全面核報復行動前的「最終警告」武器。.

新!!: 超音速和ASMP飛彈 · 查看更多 »

基隆級驅逐艦

基隆級驅逐艦是中華民國海軍所操作、一系列為數共四艘的驱逐舰。 2005年起陸續成軍的基隆級原為美國海軍紀德級驅逐艦,這是種以史普鲁恩斯级(Spruance-class)驅逐艦的船身為基礎,但配置不同武裝與電子設備的改良版本。紀德級原本是美國為了有邦交關係的伊朗巴勒維王朝而特別設計的賽勒斯級(Cyrus),但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該王朝被推翻,伊朗成為敵對國家,因此美方將原定由伊朗所接收的軍艦改納入自己的海軍艦隊中,更名為紀德級,於1981年至1998年的短暫服役期之後自美國海軍除役。2005年到2006年期間,美國海軍陸續將這批艦隊交接給中華民國。本艦具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反潛及戰場管理能力,可擔任由不同作戰艦艇組合的作戰支隊旗艦,亦可在岸置防空制海兵力所涵蓋的海域外,執行外線機動作戰任務。 中華民國海軍計劃未來在臺澎防衛作戰中,平時基隆級將擔任重要海域偵巡任務,並擴大其監偵範圍以增加台灣軍方預警的反應時間;戰時主要擔任由不同作戰艦艇組成作戰支隊旗艦,扼控重要海域阻敵進犯,並可為陸基作戰中心與戰管中心遭受損毀時的備援防空指管任務,進行聯合制空、制海作戰。.

新!!: 超音速和基隆級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偶極外向流

偶極外向流意指兩股從一顆恆星的兩極持續向外流動的氣體。偶極外向流可能與原恆星(年輕、正在形成的恆星)相關聯,或與演化的後漸近巨星分支(通常是雙極星雲的形式)相關聯。 在年輕恆星的情況,偶極外向流是由高密度、直直的噴流驅動的。 噴流比向外流狹窄,因此很難直接觀察到。然而,超音速激波前緣沿著噴流將周圍的氣體加熱至數千度。這些袖珍的熱氣體輻射出紅外線的波長,因此可以被像英國紅外線望遠鏡(UKIRT)這種望遠鏡檢測到。他們經常沿著噴流的樑呈現分離不連續的結或是弧。因為這些結通常彎曲成弓形,如同船舶前方的波,因此也被稱為分子弓形衝擊波(弓形震波)。 通常,分子弓形衝擊波被觀測到來自熱的分子氫發射的轉動振動。這些天體被稱為分子氫發射線天體(molecular hydrogen emission-line objects, MHOs)。 偶極外向流通常可以使用像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這種微米波望遠鏡從比較溫暖量的一氧化碳分子,或使用其它微量的分子觀測到。偶極外向流經常出現在密集、黑暗的星雲中。它們往往是非常年輕的恆星(年齡小於10,000年),並且與分子弓形衝擊波密切相關。事實上,弓形衝擊波被認為是從形成偶極外向流周圍的雲氣清掃或挾帶出的稠密氣體。 許多噴流來自在演化上更年輕的恆星 -金牛T星- 產生類似的弓形衝擊波,然而這些都是在光學的波長上可以看見,被稱為赫比格-哈羅天體(HH天體)。 金牛T星通常在雲氣不很濃稠的環境中被發現,環繞在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意味著HH天體在挾帶分子氣體上並不是很有效。因此,它們不太可能和偶極外向流有所關聯。 偶極外向流的存在顯示在中心的恆星仍然透過吸積盤從周圍的雲氣累積質量,外向流帶走(消除)通過吸積盤螺旋來到中心集結所帶入的角動量。事實上,沒有外向流,吸積盤不可能存在,而恆星也永遠無法形成。 來自演化中恆星的偶極外向流可能開始時是球形對稱的風(稱為前漸近巨星分支風),是紅巨星再冷卻和變暗時從表面彈出的。這些都被磁場或聯星中的伴星以我們還不知道的程序集中成為錐形的氣體。來自前漸近巨星分支恆星的偶極外向流最終成長形成行星狀星雲。 在這兩種情況下,偶極外向流都包括大量的分子氣體。它們可以每秒數十或可能是數百公里的速度旅行,並且在年輕恆星的情況下可以綿延超過1秒差距的長度。.

新!!: 超音速和偶極外向流 · 查看更多 »

半自動手槍

TT-33半自動手槍 半自動手槍(Semi-automatic pistol),又稱自動裝填手槍(self-loading pistol),是指可自動裝填、手動發射的手槍,有時候也稱為自動手槍(Automatic Pistol;但此叫法較容易跟衝鋒手槍混淆)。一般的半自動手槍指可以自動裝填、單發射擊,用可拆式彈匣供彈,有空槍掛機裝置,彈匣可攜帶6-15發子彈,部分型號甚至可裝20發子彈。是現代軍、警、民用的主流手槍。而一些槍身短少且以衝鋒槍或自動步槍等大型槍械衍生出來的半自動民用槍械(如:英特拉泰克TEC-9、奧林匹克OA-93及卡利科M950等)也會被歸類為半自動手槍。.

新!!: 超音速和半自動手槍 · 查看更多 »

卡尔斯鲁厄/巴登-巴登机场

卡尔斯鲁厄/巴登-巴登机场(Flughafen Karlsruhe/Baden-Baden,)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第二大商用飛机场,位于拉施塔特西南部近法国边境的内,北距卡尔斯鲁厄40公里,东距巴登-巴登12公里"".

新!!: 超音速和卡尔斯鲁厄/巴登-巴登机场 · 查看更多 »

協調道

協調道(Concorde Road)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啟德的一條街道,連接太子道東及承啟道。 協調道是以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和諧式客機(Concorde)的名字來命名。客機在1969年首飛,1976年投入服務。據推算,該道路應在啟德機場使用和諧式客機後而命名的。.

新!!: 超音速和協調道 · 查看更多 »

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Transformers)泛指美国孩之宝公司与日本玩具公司Takara(タカラ,现Takara Tomy)公司自1984年开始合作的产品系列。在剧情中,变形金刚是起源于塞伯坦星球的超级机械生命体的总称,主要分为汽车人与霸天虎两大派系。本系列作品在玩家之间习惯取「TransFormers」中的主音节而简称为「TF」。.

新!!: 超音速和变形金刚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9月至12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超音速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声爆

聲爆(或音爆,英文:Sonic boom)是在空氣中運動的物體速度突破音障時,產生衝擊波而伴生的巨大響聲。音爆的声音能量巨大,听起来像爆炸一样。超音速的子弹飞过头顶,或者挥动,都会产生较大的噼啪声,这些都是微型的音爆。 通常聲爆是由超音速戰鬥機或其他超音速飛行器,如-zh-hk:協和飛機;zh-tw:協和式客機;zh-cn:协和飞机;-進行跨音速飛行時造成的,而另外槍械射擊時所產生的爆音亦同樣是一種聲爆。飛機在以較低速度飛行時產生的聲音是向各個方向傳播的。由於飛機的快速運動,飛機頭部發出的聲波受到擠壓,而飛機尾部發出的聲波則被擴散,集中在一個錐形範圍之中。 當飛機以音速飛行時,飛行的速度比它發出的聲波的速度更快。觀察快速行駛的汽艇可以發現,汽艇的速度比它形成的水波快,以致於水波不是在汽艇的周圍以圓圈形式傳播,而是排成三角形,三角形的頂尖正好與汽艇的頭部相重合。對於音速飛行的飛機,由於聲波是向各個方向傳播的,形成的就不是三角形,而是圓錐形,錐體的頂尖位於機身上。在這個錐體中,飛機的聲波被壓縮成單個脈衝,這個錐體被飛機「拖著」,並向四周擴散,直至飛機過去後,聲音才到達我們的耳朵,於是我們突然感到一個衝力,這就是聲爆現象。.

新!!: 超音速和声爆 · 查看更多 »

太陽圈

太陽圈(heliosphere)是太陽所能支配或控制的太空區域。太陽圈的邊緣是一個磁性氣狀泡,並且遠遠的超出冥王星之外。從太陽"吹"出的電漿,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創建和維護著這個鼓起的泡沫,並且抵抗來自銀河系的氫氣和氦氣,也就是外面的星際物質,滲入的壓力。太陽風從太陽向外流動,直到遭遇到終端震波,然後在那兒突然的減速。航海家太空船積極的探測太陽圈的邊界,穿越過震波和進入日鞘,這是要到達太陽圈最外層的邊緣,稱為日球層頂的過渡區。當太陽在空間中移動時,太陽圈的整體形狀是由星際物質控制的,它似乎不是一個完美的球形。以有限的資料用於未探勘過的自然界,已經推導出許多理論的架結構。 在2013年9月12日,NASA宣布航海家一號已經在2012年8月25日穿過太陽圈,當時它測量到的電漿密度突然增加了40倍。因為日鞘標誌著太陽風和其餘銀河系的一種邊界,可以說航海家一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抵達星際空間。.

新!!: 超音速和太陽圈 · 查看更多 »

奥罗拉 (航空器)

SR-91(Aurora,據稱其正式編號為SR-91 Aurora),為美国航空界和军事界最负盛名的传说之一,據說此機種為美国研发的高超音速侦察机。目前外界推測奥罗拉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倍音速,飞行高度达到了3.88万米,在1980至90年代服役取代日漸老朽的SR-71黑鳥式偵察機。英國國防部在2006年6月的報告指出美軍在生產計劃優先順序中計畫生產速度4~6馬赫的極音速偵察機;2007年9月,美國空軍與國防高等研究計劃局簽署諒解備忘錄,內容為製造最高速度可達六馬赫的無人機,此台無人機的名稱為Blackswift。但美国军方至2006年一直否认它的存在,虽然大量航空爱好者目击或拍摄到可能是奥罗拉的形象。.

新!!: 超音速和奥罗拉 (航空器) · 查看更多 »

契忍可夫輻射

契伦科夫辐射(Cherenkov radiation)是介質中運動的电荷速度超過該介質中光速時發出的一種以短波長為主的電磁輻射,其特徵是藍色輝光。這種輻射是1934年由苏联物理學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發現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1937年另兩名苏联物理學家伊利亞·弗蘭克和伊戈爾·塔姆成功地解釋了契忍可夫辐射的成因,三人因此共同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 超音速和契忍可夫輻射 · 查看更多 »

安迪·格林

安迪·格林,OBE(Andy Green,),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陸上速度記錄保持者。格林獲得了英國皇家空軍獎學金入讀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1983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數學系。其後他加入了皇家空軍,不久並成為F-4幽靈II戰鬥機的飛行員。1997年10月15日,他駕駛超音速推進號,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創下時速1228公里的世界紀錄,首次有陸上工具突破超音速,同年他獲得大英帝國勳章,2003年晉升為中校。2011年,推進號團隊宣布研發另一部更快的超音速車尋血獵犬號,格林獲邀成為團隊的一份子。 Category:英國皇家空軍中校 Category:OBE勳銜.

新!!: 超音速和安迪·格林 · 查看更多 »

寄生阻力

寄生阻力(Parasitic drag)也稱附加阻力、雜散阻力或廢阻力,是指物體在流體中運動,由於流體黏度或壓強差所造成之阻力。寄生阻力主要可以分為形狀阻力(form drag)、表面摩擦力或摩擦阻力(Skin friction)及干擾阻力(interference drag)三種、其中形狀阻力及表面摩擦力之和也稱為型阻(profile drag)。 飛機在飛行時,除了寄生阻力外,也會由於翼面產生升力而出現誘導阻力,低速時由於飛機要維持升力,需要加大攻角,而誘導阻力也隨之提高。當速度提高時,誘導阻力下降,由於物體和流體之間的相對速度提高,寄生阻力也隨之提高。若速度已到達穿音速或超音速時,除了寄生阻力及誘導阻力外,還會產生。 其中速度提高時,誘導阻力下降,其他阻力卻隨之上昇,因此總阻力會在某一速度時出現最小值,若飛機以此速度航行,其效率會等於或接近其最佳效率。飛行員會以此速度來使滑翔距離最大化。不過若要使續航力最大化,飛機的速度需保持在需輸出功率最小的速度,此速度一般會比對應最小阻力的速度要小。在最小阻力點,CD,o(當升力為零時的阻力係數)會等於誘導阻力係數CD,i。但在輸出功率最小的速度,零升力阻力係數會是誘導阻力係數的三分之一。阻力可以用下式來表示: 其中 而.

新!!: 超音速和寄生阻力 · 查看更多 »

巡航导弹

巡弋飛彈是一種用動力推進,以機翼來產生升力的导弹,大多數的動力來源是噴射發動機。簡單來說巡弋飛彈就是飛行炸彈。它們可以攜帶傳統彈頭或核彈頭,射程可達數百英里(1英里.

新!!: 超音速和巡航导弹 · 查看更多 »

巴林国际机场

巴林国际机场(مطار البحرين الدولي,),是巴林王国全国唯一的民用机场,位于该国首都麦纳麦东北方向约7公里处的穆哈拉格岛上。它是海湾航空主要的枢纽机场,也是海湾地区第一座国际机场。 巴林国际机场与阿布扎比国际机场、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多哈国际机场、迪拜国际机场、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科威特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机场和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一起被Skytrax公司评为三星级机场。.

新!!: 超音速和巴林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上游二号

上游二号反舰导弹(SY-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0年代研制的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巡航飞行动力的中型亚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北约命名为CSS-NX-5 “Sabbot”。.

新!!: 超音速和上游二号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之一,创建于1956年。力学所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所是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力学所科研主攻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 力学所有五个研究单元实体: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力学所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冲击动力学工程研究中心、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等。.

新!!: 超音速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布拉莫斯导弹

布拉莫斯 (ब्रह्मोस, Брамос)是印度和俄罗斯合作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项目。有陆基、海基、潜舰、空中多种发射方式。由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DRDO)和俄联邦的NPO切洛梅设计局合作成立了布拉莫斯航宇公司 研发的。名字来源于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莫斯科河。它的原型是“宝石”P-800导弹。它由于有搭載核彈彈頭能力因此成了印度核三位一体的空基核心能力,目前还在开发高超音速的布拉莫斯II和方便Su-30携带的缩小版(能带三枚)。.

新!!: 超音速和布拉莫斯导弹 · 查看更多 »

三菱F-1戰鬥機

F-1戰鬥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自主設計開發研製的戰鬥攻擊機(支援戰鬥機),由三菱重工與富士重工共同聯合研發,也是第一架由日本自行生產製造的超音速戰鬥機,因此別稱為「超音速零戰」。2006年時已經將所有F-1全數除役。.

新!!: 超音速和三菱F-1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三角翼

三角翼(Delta wing)是飞机机翼平面形的其中一种,由于其形状形似“Δ”的三角形而得名。三角翼构型普遍具有超音速飞行阻力小、结构强度高、跨音速时机翼重心向后移动量小的三大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以高速飞行为目的或用途的飞机,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三角翼也衍生出各种改型和形态。.

新!!: 超音速和三角翼 · 查看更多 »

幻影IV式轰炸机

幻影IV式是法国的喷气式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和远程侦察机,与英国的胜利者式等并肩。1964年10月入役。长期以来是法国核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一极。1996年轰炸型退役,2005年侦察型退役。。.

新!!: 超音速和幻影IV式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袭行動,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超過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对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语中,如果将广岛县、广岛市的“”用片假名写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则通常是在描述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事件。.

新!!: 超音速和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 查看更多 »

強-5

強-5攻擊機,北約代号:番摊(Fantan)以蘇聯米格-19的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但从气动外形到武器几乎完全不同。强-5是中國自製的第一代超音速攻擊機(强击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大躍進一連串的超英趕美自製飛機風潮中唯一存活設計量產的作戰用機。.

新!!: 超音速和強-5 · 查看更多 »

弓形震波

弓形激波(Bow shock)是太阳风与行星的磁层顶相遇处形成的激波。一个已经被深入研究的例子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时形成的弓形激波。地球的弓形激波距离地球大约9万公里,厚度大约为100-1000公里 弓形激波的判别条件是此处流体的整体速度从超音速降低到亚音速以下。等离子体的声速为 其中cs为声速,\gamma是等压热容与等体热率之比,p是压强,\rho是等离子体的密度。 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沿着螺旋性的轨迹沿磁力线运动,它们围绕磁力线的运动类似于普通气体当中的热运动,平均热运动的速度近似为声速。在弓形激波处整体速度降低到粒子围绕磁力线的运动速度以下。 人们设想太阳在星际介质中运动时同样会形成弓形激波,这种假设的前提是星际介质相对于太阳的运动速度是超声速的,因为太阳风就在以超声速从太阳表面吹出。在日球顶处星际介质与太阳风的压力达到平衡,太阳风在终端激波处降为亚音速。弓形激波的位置距离太阳大约230天文单位。 赫比-阿罗天体周围也存在弓形激波。由于它们的星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更为剧烈,它们的弓形激波是可以在可见光波段观测到的。.

新!!: 超音速和弓形震波 · 查看更多 »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是一部於2015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由漫威影業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本片為漫威電影宇宙的第11部作品以及2012年的影片《復仇者聯盟》的續集。本片由喬斯·溫登自編自導,並由多名演员共同出演,包括小勞勃·道尼、克里斯·漢斯沃、克里斯·伊凡、馬克·盧法洛、史嘉蕾·喬韓森、傑瑞米·雷納、亞倫·強森、伊莉莎白·歐森、當·卓度、保羅·貝特尼、安東尼·麥凱、史戴倫·史柯斯嘉、海莉·艾特沃、伊卓瑞斯·艾巴、占士·史碧達以及山繆·傑克森。 本片在全球上映後,儘管評價不及前作,還是獲得了普遍好評。本片成為了2015年北美第三高电影和史上票房第八高电影。兩部續集《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與《復仇者聯盟4》分別定於2018年4月27日、2019年5月3日上映。.

新!!: 超音速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 查看更多 »

後掠翼

后掠翼是機翼設計的一種型態,特指機翼沿著翼展方向的軸線與機身具有一個向後的角度,即掠角为锐角。机翼的后掠程度由后掠角大小来进行表示。 后掠翼是平直机翼发展而来的,適用於較高的飛行速度,气动特点为可增大机翼的临界速度,并减小超音速飞行时的阻力。 後掠翼的理論最初由德國人在1930年代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後掠翼設計的飛機開始出現,包括德國的Me 262戰鬥機和Me 163戰鬥機。但是Me 262使用後掠翼的原意並非針對高速飛行下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飛行速度的提高,後掠翼和其他適合高速飛行的機翼同時受到廣泛的注意,但是隨著使用經驗的累積,後掠翼逐漸成為1950到1960年代很常見的設計之一。 後掠翼不僅使用於軍用飛機,巡航速度在亞音速範圍的民航機也大量採用這種設計,以取得速度與航程之間的最佳效益。 category:机翼.

新!!: 超音速和後掠翼 · 查看更多 »

信長之槍

,是日本漫畫家的作品,曾於《Comic Earth Star》连载。2013年5月宣布改編為電視動畫,2014年1月5日於東京都會電視台開始播放。.

新!!: 超音速和信長之槍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超音速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喷气式飞机

喷气式飞机(Jet aircraft),又称為--,是一種使用喷气发动机作為推進力來源的飞机。其與傳統的螺旋桨飞机除了使用的動力系統不同之外,所適合的飛行環境也不盡相同:螺旋槳式飛機需通過螺旋槳擾動周遭空氣達到往前推進的目的,因此不能在空氣密度太稀薄的高空中飛行;相反,噴射機由於發動機運作原理的不同,需在10,000至15,000公尺的高空中才能達到最佳推進效率。除此之外,為配合高空飛行時的氣壓降低,噴射客機大部分都配置有加壓艙,而駕駛噴射軍用機的飛行員,則需要穿戴具有加壓功能的飛行服及飛行面罩。 今日的民用噴射機大多以75%至85%音速飛行,相當於0.75至0.85馬赫,它們所使用之推進系統,依照其運作原理的特性差異,通常還可以被大致分類為下面幾種:.

新!!: 超音速和喷气式飞机 · 查看更多 »

和諧式

和諧式可指以下事物。.

新!!: 超音速和和諧式 · 查看更多 »

傑拉爾德·布爾

傑拉爾德·文森特·布爾(Gerald Vincent Bull,)是一位法國裔加拿大火砲工程師,以幫助伊拉克政府設計為促進經濟而能夠發射衛星的超級大砲──《巴比倫計畫》,而聞名。布爾後來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公寓外被暗殺,推測可能是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智利或者南非政府於幕後指使。.

新!!: 超音速和傑拉爾德·布爾 · 查看更多 »

哈利·格里肯

哈利·格里肯(Harry Glicken,)是一名美国火山学家。1980年,位于华盛顿州境内的圣海伦火山发生重大爆发,已在火山上研究多年的格里肯当天因为需要参加面谈而与同事大卫·A·约翰斯顿换班,结果约翰斯顿就在这次大爆发中丧生。格里肯此后继续研究圣海伦火山,但一直对约翰斯顿的死自责。1991年,正在日本云仙岳同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妇研究火山碎屑崩落的格里肯因遭遇火山碎屑流遇难。他的遗体直到4天后才被寻获,再按他父母的要求火化。截至2015年11月,格里肯和约翰斯顿仍然是美国仅有的两名因火山喷发遇难的火山学家。 虽然长期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觉得他性格古怪,格里肯始终没有取得正式职位。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及其他组织的资助下,格里肯开展独立研究,在火山碎屑崩塌领域积累了相当份量的专业知识。他同多位地质学家共同重建圣海伦火山的坍塌过程,得出获业界认可的研究成果,他是第一位对几乎所有高耸火山上都存在的圆丘的形成过程给出合理解释的地质学家,博士论文也以此为题材。1996年,格里肯生前的同事将他的论文《1980年5月18日,华盛顿州圣海伦火山的山体崩塌》发布,引起业界对火山碎屑崩塌现象的广泛关注,还得到许多关注该领域出版物的认可。许多昔日的同僚都在格里肯遇难后赞颂他对火山学的热爱和对工作领域的投入。.

新!!: 超音速和哈利·格里肯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超音速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勝利女神飛彈

LIM-49斯巴达人导弹 勝利女神飛彈(Nike missile)是1945年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奈基计划”(Project Nike)研制的美國一種防空導彈系列飛彈的總稱,共有數十型。1951年發展成功的勝利女神飛彈採地面指揮控制,首出現的該系列飛彈長度為4.2公尺。奈基计划旨在为美国陆军发展一种直线拦截的防空导弹系统,1953年开始部署的美国最早的导弹系统“奈基-阿基克斯”就是该计划的首个产物。开发奈基-阿基克斯导弹的众多科技成果為之后一系列的计划所重复使用,其中又以相当多以“Nike”命名(Nike,又译尼刻,希腊神话里的胜利女神),中文命名,由中華民國提出「勝利--女神飛彈」,以配合當時冷戰時空。奈基导弹的第一级固体火箭助推器成为了很多种其它火箭的第一级,其中包括以及NASA的高空大气研究用火箭。 該系列的飛彈發展與改良持續至1960年代,並一直為美國空軍及其盟國(如大韓民國、日本、中華民國)使用,直到新型愛國者飛彈出現為止。.

新!!: 超音速和勝利女神飛彈 · 查看更多 »

B&T APR狙擊步槍

B&T APR(,APR的英文全寫為「」,中文意為「先進精密步槍」)是一枝由位於瑞士图恩(,,)的(簡稱:B&T或B+T)公司在2003年以法国PGM精密公司旗下的精密步槍作為藍本並且進一步發展其設計及生產的狙擊步槍。APR308、APR308P和APR308S發射7.62×51毫米北約/.308 Winchester口徑步枪子彈,而APR338發射.338拉普麥格農(.338 Lapua,8.6×70毫米或8.58×70毫米)口徑步枪子彈。.

新!!: 超音速和B&T APR狙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B-1“枪骑兵”(Lancer)是美國空軍在冷戰末期開始使用的超音速可变后掠翼重型長程战略轰炸机,由北美航空(後與洛克威爾公司合併,又被波音併購)於19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

新!!: 超音速和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CheyTac M200干預型狙擊步槍

CheyTac M200“干預型”(;Intervention,意為:戰術干預),是一枝由美国夏伊戰術公司(CheyTac)生產的手動槍機操作式狙擊步槍,主要用途是阻截遠距離的軟目標,它使用了7發容量的可拆卸式單排彈匣供彈,發射或.375 CheyTac口徑步枪子彈。據CheyTac文件指出,整個系統能夠在高達2,286公尺(2,500码,7,500英尺,1.42英里)的距離打出比1角分還要小的精度,是所有現代狙擊步槍之中射程最長的一枝。.

新!!: 超音速和CheyTac M200干預型狙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火山筒

火山筒(Volcanic pipe),是由深層火山的超音速爆發所形成的地下地質構造。火山筒被認為是一種火山道,由凝固岩漿形成的深而窄的錐體(外型為胡蘿蔔形),通常由兩種特色的岩石所組成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 這些岩石反映了火山深部岩漿源的組成,地球上富含了鎂,但火山筒相對較少。它們是眾所周知的鑽石的主要來源,常為此被開採。.

新!!: 超音速和火山筒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戰機

一代戰鬥機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服役的機種開始,此一時期的噴射戰機主要是爭取速度上的優勢。這些戰鬥機是最初使用噴射發動機為動力,擺脫螺旋槳在接近音速時的上限。這些飛機的外型設計仍然沿用過去的經驗,像是德國的Me 262和美國的YP-59戰鬥機等,與二戰時期的雙發動機飛機設計相去不遠,大多是使用前三點起落架。 這一段時期的機種如前蘇聯Yak-15、MiG-9戰鬥機、MiG-15戰鬥機、美國F-80、F-84、F-86戰鬥機、英國的格羅斯特流星戰鬥機、吸血鬼戰鬥機,法國的神秘式戰鬥機等。.

新!!: 超音速和第一代戰機 · 查看更多 »

第二代戰機

二代戰機是問世於1950年代末,以渦輪噴射發動機為動力來源,追求高空、高速,並且裝備了雷達和空對空飛彈的戰鬥機;代表性的第二代戰機包括美國的F-104、F-105,前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以及法國的幻象3型等型。.

新!!: 超音速和第二代戰機 · 查看更多 »

等值曲面

等值曲面是一種曲面。在空間裏,假若,每一點都有一個設定的值。這值可能是壓力、溫度、速度、密度。那麼,一個等值曲面所包含的每一個點,其設定值是一樣的。換句話說,以三維空間為定義域的連續函數,其每一個水平集都是一個等值曲面。 應用計算機圖形學,我們可以簡易地顯示出等值曲面的線框圖或明暗圖。在計算流體力學裏,數據視覺化方法時常會用等值曲面來表示流體(液體或氣體)流過物體時的瞬時狀態。這是工程師研究發展新科技的一個利器。他們可以觀察一個系統在任何時間的狀態,從而發現其中奧秘。例如,等值曲面可以代表超音速飛行的單獨震波。或者,我們可以製造幾個等值曲面來代表,當空氣流過飛機翅膀時,隨著時間演變的一系列壓力值。 面對著一大堆三維空間的數據,一個明智又受歡迎的選擇,就是採用等值曲面為數據視覺化的主要形式。簡單的多邊形造型渲染的等值曲面,不需要用到很多的中央處理單元的資源,就能夠迅速的計算出所要顯示的圖形。 在醫學影像裏,三維的電腦斷層掃描用等值曲面來代表一個密度值區的部位。這樣,我們可以將內部器官、骨頭、等等,這些結構視覺化。.

新!!: 超音速和等值曲面 · 查看更多 »

米格-17战斗机

米格-17战斗机(北约代号“壁画”)是一款由苏联米高揚設計局研制和生产的战斗机。它是一架单引擎战斗机,其基本型号只有一名飞行员,中單翼。此外它还有可伸缩的起落架和加压座舱。它是基于米格-15战斗机的经验研制的。此款戰機除了蘇聯以外還授權大量共产主义国家進行量產因此有众多不同的衍生型。它后来被米格-19战斗机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仿製的米格-17稱為殲-5。.

新!!: 超音速和米格-17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3)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可變後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北约代号鞭挞者(Flogger)。.

新!!: 超音速和米格-23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简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Hopkins或JHU),是一所主校区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于1876年根据慈善家约翰·霍普金斯的遗嘱用其遗产建立。学校在美国马里兰州、华盛顿特区、中国南京、新加坡、意大利博洛尼亚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它的成功引发了美国其它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连续31年将该校列为全美科研经费开支最高的大学。学校以医学、公共卫生、空间科学、国际关系、歷史學、文学及音乐等学科而闻名世界,也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地面控制中心所在地。 截止至2012年,共有37名校友获诺贝尔奖。.

新!!: 超音速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查看更多 »

爆速

速,是爆炸火焰或其化學反應在藥炷內傳遞速度稱為爆速,依炸藥成份不同而不同。 爆炸依其爆炸火焰或其化學反應傳遞速度或方式之不同,還可區分為爆燃(Deflagration)與爆轟(Detonation),化學反應在炸藥中的傳遞速度稱為爆速。 爆燃是一種爆速小於聲音在炸藥內傳遞速度的爆炸,而爆轟則為超音速的爆炸,其化學反應是以震波的形式傳遞,故爆轟產生的爆炸壓力及破壞力均遠大於爆燃。 爆速小於每秒3000英呎的爆炸稱為爆燃,而爆速大於每秒3000英呎的爆炸稱為爆轟。(1英呎.

新!!: 超音速和爆速 · 查看更多 »

瑞典太陽系模型

典太陽系模型(Sweden Solar System)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太陽系模型。代表太陽的是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球形體育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半球形建築物。代表內行星的物體都位於斯德哥爾摩境內,而外行星都位於斯德哥爾摩以北臨波羅的海的城市。這個模型由尼爾斯·布倫寧(Nils Brenning)和哥斯達·加姆(Gösta Gahm)建立。比例是1:20000000。.

新!!: 超音速和瑞典太陽系模型 · 查看更多 »

电离氢区

电离氢区(H II區)是發光的氣體和電漿組成的雲氣,有時會有數百光年的直徑,是恆星誕生的場所。從這些氣體中誕生的年輕、炙熱的藍色恆星散發出大量的紫外線,使星雲環繞在周圍的氣體游離。 H II區在數百萬年的歲月中也許可以誕生成千上萬顆的恆星。最後,超新星爆炸和來自星團中質量最大的那些恆星吹出的強烈恆星風,將會吹散掉H II區的氣體,留下來的就是像昴宿星團這樣的星團。 H II區是因為有大量被游離的氫原子而得名的,天文學家同樣的將中性氫的區域稱為HI區,而H2稱為分子氫。在宇宙的遠處的H II區不會被忽略,也能被看見,對其它星系H II區的觀測,在測量距離和化學組成是很重要的研究項目。.

新!!: 超音速和电离氢区 · 查看更多 »

異端鋼彈

端鋼彈(Gundam Astray)為『機動戰士GUNDAM SEED ASTRAY系列』中所登場的虛構兵器。.

新!!: 超音速和異端鋼彈 · 查看更多 »

DSR-1狙擊步槍

DSR-1狙擊步槍是由德国DSR-精密公司()和優秀射手支隊隊員密切合作其共同研製、生產及銷售以及由德国AMP技術服務公司()生產及銷售(直到2004年結束)的一枝專門為警方神槍手所使用的緊湊型犢牛式狙擊步槍。該槍對狙擊手提出的各種要求都在實踐之中進行了研究試驗,並已經被德國反恐特警單位GSG 9以及其他歐洲特種警察部隊和機構所採用,可發射7.62×51毫米北約/.308 Winchester口徑、.300溫徹斯特麥格農(.300 Win Mag,7.62×67毫米)和.338 Lapua Magnum(.338 Lapua,8.6×70毫米或8.58×70毫米)步枪子彈。.

新!!: 超音速和DSR-1狙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音障

音障(Sound barrier),是一種物理現象。當物體(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時,將會逐漸追上自己發出的聲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Shock Wave,又译冲击波、骇波或--)面。激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飛行器的阻力,這種因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礙被俗稱為音障。另外,在早期飞机的设计中,由于对跨音速空气动力学了解尚少,所以曾多次发生飞机试图超越音速时解体或者失控坠毁的严重事故,有人把这一时期困扰飞机制造业的难题也称为“音障”。。 飞行器進入超音速飞行形成的激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錐。音锥在听觉上是一声短暂而极其强烈(可能超越人耳听力上限的)的爆炸声,故稱為「音爆」或「聲爆」。強烈的音爆不僅會對地面建築物產生損害,也会给飛行器本身跨越衝擊面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各国一般都禁止超音速飞机在住宅区上空突破音速。 除此之外,跨音速飞行常常伴随的一个效应称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其特徵是一個以飞机為中心軸、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勻擴散的圓錐狀雲團。这是由於机翼引起气流加速,空气内能转化为动能,导致温度的降低,進而引起水气凝结导致。水气凝結變成微小的水珠後,肉眼看來就像是雲霧般的狀態。這個高速区會隨著離機身的距離增加而迅速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并非只能在跨音速飞行中看到,与激波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仅仅表徵了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也能在自己周围产生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新!!: 超音速和音障 · 查看更多 »

音速

声速,又称“音速”(每秒340 米,每小時1236公里),顧名思義即是聲音的速度,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振動波傳遞的距離。音速(波傳遞的速度)與傳遞介質的材質狀況(密度、溫度、壓力…)有絕對關係,而與發聲者(波源)本身的速度無關,而發聲者(波源)與聽者(觀察者)間若有相對運動關係,就形成了都卜勒效應;由此觀點,我們可以知道,超音速時的諸多物理現象(震波、音爆、音...),其實與聲音無關,而是壓縮波密集累積所產生的物理現象。聲音的傳播速度在固體最快,其次液體,而氣體的音速最慢。通常音速是指在空氣中的音速,为343.2米/秒(1,236公里/小时)。音速又會依空氣之狀態(如濕度、温度、密度)不同而有不同數值。如攝氏零度之海平面音速约为331.5米/秒(1193公里/小時);一萬米高空之音速約為295米/秒(1062公里/小時);另外每升高1攝氏度,音速就增加0.607米/秒。 在固體中有兩種可能的聲波,其中一種是與流體相同的縱波,另一種是流體沒有的橫波,兩種不同的聲波可以有不同的傳播速度(例如地震波)。縱波形式的音速取決於介質的壓縮率和密度,而固體中橫波形式的音速取決於介質的剛度和密度。 在超流體中也存在兩種不同的「聲波」,第一種聲波是與平常流體相同的密度波,另一種是超流體特有的第二聲波。.

新!!: 超音速和音速 · 查看更多 »

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英语: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Wright brothers,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30日/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及俄亥俄州,美国航空先驱、亲生兄弟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和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自行研制的固定翼飞机飞行者一号实现了人类史上首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持续而且受控的动力飞行 BBC News, March 19, 1999.

新!!: 超音速和莱特兄弟 · 查看更多 »

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

聯合打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簡稱JSF)是一個發展和收購的國際性國防計劃,將為美國和其盟國取代大量的老化中的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波音的X-32和洛克希德公司的X-35經過一輪競爭之後,最後選擇了X-35的設計作基礎。這就是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它在未來將取代各種西方主力戰機,包括F-16、A-10、F/A-18、AV-8B和海鷂式戰機。.

新!!: 超音速和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 · 查看更多 »

面積法則

面積法則(area rule),又稱面積律、面積法。幫助人類突破音障兩個很大的幫手,一個是面積律,另一個則是超臨界翼型(supercritical airfoil)。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Fourth Edition, John Anderson, McGRAW.HILL, ISBN-10:0071254080.

新!!: 超音速和面積法則 · 查看更多 »

飛狼

《飛狼》(原題:Airwolf)是1980年代,美國一部關於能夠以超音速飛行的同名軍用直昇機的電視電影以及電視影集。本片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網從1984年到1986年期間共播映三季,全55集。後來又在1987年於有線頻道美國電視網(USA Network)以新的演員陣容和製作公司另行製播了24集(通常列為第四季)。.

新!!: 超音速和飛狼 · 查看更多 »

飛行車

飛行車(VZ-9 Avrocar),是在冷战初期,Avro Canada公司为美军的一个秘密计划研制的一款垂直起降飞机。为了帮助美国空军及美国陆军研制更先进的战斗机与战术攻击机,Avro Canada共建造了两架“概念验证机”。Avrocar的目的是尝试着借助柯恩达效应,用一个“涡轮风扇”(turborotor)同时提供升力与推力。从风扇排出的空气会沿着这个圆盘状的飞机边缘向下排出,从而使它能够垂直起降。在升空之后,它会像飞碟一样飞行。在测试中,Avrocar暴露出了一些无法解决的推力与稳定性问题,这些问题将它的性能限制住了。随着1961年美军那个秘密计划的终止,Avrocar这个项目也不光彩地结束了。.

新!!: 超音速和飛行車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冯·卡门

卡尔曼·托多尔(Kármán Tódor,全名Szőllőskislaki Kármán Tódor),德文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匈牙利裔美国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力学方面的工作,是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权威,对于二十世纪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尤其是在超声速和高超声速气流表征方面,以及亚声速与超声速航空、航天器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是喷射推进实验室(JPL)的创建人、首位主任,也曾是钱学森、胡宁、郭永怀、林家翘在加州理工学院时的导师。.

新!!: 超音速和西奥多·冯·卡门 · 查看更多 »

马赫

赫(Mach number)是表示速度的量词,又叫馬赫數。一马赫即一倍音速:馬赫數小於1者為次音速,馬赫數大於5左右為超高音速;馬赫數是飛行的速度和當時飛行的音速之比值,大於1表示比音速快,同理,小於1是比音速慢。 其中U為流速,C為音速。音速為壓力波(聲波)在流體中傳遞的速度。馬赫數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奧地利學者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 马赫一般用于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不同的条件而不同,因此马赫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单位,每“一马赫”的具体速度并不固定。在低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低些,一马赫对应的具体速度也就低一些。因此相对来说,在高空比在低空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马赫数。 1947年10月14日,耶格尔驾驶X-1试验飞机在加州南部上空脱离B-29母机,上升到一万二千公尺高空,并在此高度上达到每小时1078公里的速度,首次突破音障,超过了一马赫。 當馬赫數Ma1.0,稱為超音速流(Supersonic flow),此類流況在航空動力學中才會遇到。 任何超過音速移動的物體會從頭部向後產生錐狀的能量震波(速度越高錐角越小),其力量可能會破壞接觸物體,而且會摩擦製造高溫,因此其體型設計必須盡量限制在錐狀震波的範圍內,同時要採用高抗熱性的材料。 在地表的速度換算相當於一馬赫≈1225km/h,767mph,1125ft/s。飛行物在相同的速度下,其馬赫會因所在高度空氣的音速不同而有差異;高度越高,音速越低,而使得馬赫越高,因此高空飛行的速度會降低以免產生衝擊。.

新!!: 超音速和马赫 · 查看更多 »

马赫环

赫环(Shock diamond,又称马赫盘、钻石型激波)是一种喷气发动机、火箭、冲压发动机或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等在大气层中工作,喷出超音速尾气时,噴嘴后形成的明亮耀眼的钻石型駐波。高温气体高速喷出时,产生的激波形成波峰波谷,造成一明一暗间隔的现象。马赫环是以第一个解释其成因的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命名的。.

新!!: 超音速和马赫环 · 查看更多 »

高超音速

超音速(hypersonic,亦稱--),空氣動力學名詞,意指速度較超音速還高出許多的狀態。在1970年代,這個詞通常指的是5馬赫(5倍音速)或更高的速度。高超音速流態(hypersonic regime)是超音速流態的分支。 超音速氣流與亞音速氣流性質迥異。當一飛行器加速到超音速,路徑中幾乎所有的空氣特性劇烈地改變。不過儘管有如此明顯的界線,對於「超音速」的定義仍有一些爭議。其中一個定義是整架飛行器各部份速度皆在1馬赫或之上。更技術性地定義指出:整架飛行器周遭的所有氣流速度皆是超音速才能稱作是超音速,這樣的情形對尋常設計的飛行器來說,通常是出現在1.2馬赫上下。0.8到1.2馬赫的範圍因此稱作跨音速。 考慮到連超音速的簡單定義都有爭議,就不會對「定義高超音速是更加困難」這件事感到意外,因為成為「高超音速」並不會有任何氣流的物理性質改變。一般來說,在5馬赫附近,一些效應的組合整體來說變得重要。高超音速流態常定義為衝壓發動機(ramjet)無法產生淨推力的速度。這是一個模糊的定義,因為存在有一些改裝提議,使得噴射引擎在這樣的速度範圍仍可操作,例如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Scramjet)。.

新!!: 超音速和高超音速 · 查看更多 »

超声速流动

#重定向 超音速.

新!!: 超音速和超声速流动 · 查看更多 »

超級幻密式戰鬥機

超級幻密式戰鬥機(Super Mystère),亦稱超神秘戰鬥機,是法國第一種自制的超音速噴射戰鬥機,是達梭航太在基礎上發展的神秘IVA取代機。原型機裝一台勞斯·萊斯公司的“埃汶”RA.7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編號為“超神秘”B1,1955年3月首次飛行。量產型“超神秘”B2於1957年2月首次飛行,共訂購180架,1959年交付完畢。除法國空軍使用外,出口至以色列24架。1967年6月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曾用該機攻擊阿拉伯國家的機場。.

新!!: 超音速和超級幻密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客機

超音速客機(Supersonic Transport,SST)是指能够实现以超过音速飞行的民航飞机,历史至今仅有两种超音速客机曾经批量生产并投入商业营运,分别为英国、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飞机,以及蘇聯的Tu-144,均在1960年代末出现。但超音速客机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成本效益、环境破坏等因素困扰,并未有大规模推广使用。图-144在1978年6月进行最后一次载客飞行后离开商业营运的舞台,而协和飞机在2003年11月26日進行最後一次的商業飛行。随着协和飞机的正式退役,自此世界上再没有提供商业营运的超音速客机。 但由于超音速客机比普通民航机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因此一直吸引着不少飞机制造商的注意和兴趣,而实际上对新一代超音速客机的摸索和研究并没有停止过。但以目前的航空技术,研发新一代经济、可靠的超音速客机尚会遇到不少挑战,主要是噪音严重(主要由于音爆)、庞大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支出、高油耗、对环境破坏的隐忧等。但目前隨技術進步,加上新興市場國家與傳統西方距離遙遠,小型超音速客機在惜時如金的私人飛機市場上已經出現一定的前景,使得超音速運輸方式以另一種面貌重新回歸。.

新!!: 超音速和超音速客機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巡航

超音速巡航(英語:Supercruise)是指飛機在不開啟後燃器之情況下持續進行超音速飛行。第一架能夠維持水平超音速巡航飛行的是英國航太的閃電式戰鬥機。 早期在定義上,只要能在平飛狀態下維持超音速飛行,就算是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但由於必須開啟後燃器才能維持超音速,燃料耗損極為巨大,可達一般狀態的數十倍之多,非常不經濟。一般戰鬥機在後燃器全開下,大多數不到十分鐘就會耗盡所有燃料。 由於現代引擎技術的提昇,使得不開後燃器進行超音速巡航已經成為可能,在美國空軍於1987年提出的先進戰術戰鬥機(ATF)計劃中,即將此一能力列為必備要求之一,因此現代的超音速巡航定義必須能不開啟後燃器,否則就只能算是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 目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飞机有前苏联的Mig-31截击机、Tu-160战略轰炸机,在美国ATF計劃中勝出的F-22猛禽戰鬥機和落敗的YF-23戰鬥機、JSF計劃的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合作研發的颱風戰鬥機,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以及瑞典的JAS-39NG(E/F) 鹰狮战斗机,英国、法国联合研制的2倍音速协和式客机等等。 另外,也有一些較為特殊的例子,不能直接以「是否使用後燃器」做為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標準。例如SR-71黑鳥式偵察機,是設計成在高速下會關閉燃燒室的通道,而將所有氣流都送往後燃器,也就是直接以後燃器做為動力來源的衝壓引擎模式。亦有部份機型的超音速巡航,是必須先開啟後燃器以突破穿音速階段的推力瓶頸,或是利用特殊的飛行路徑,待完全進入超音速後即可關閉後燃器。 至於大型的民航機和轟炸機要超音速巡航較易,因為其較大的機體可以載更多燃料,而且發動機的冷卻較易解決,早如XB-70和協和式客機都做到的,但所引起的噪音問題卻較難解決,而實際應用較少。.

新!!: 超音速和超音速巡航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

超音速燃燒冲压发动机(英语: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縮寫為Scramjet,中文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一种進氣流速超過音速的航空用冲压发动机,屬進氣式噴射發動機的一類。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與一般的衝壓發動機雖然都被使用在超音速飛行器上,但其關鍵的差異在於衝壓發動機的進氣在實際進入燃燒室之前,需經過適當的導流減速到次音速,但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的進氣仍可保持在超音速狀態,因此可達到更高的飛行速度。目前人類曾製造出、飛行速度最快的進氣發動機飛行器——美國航太總署所開發的X-43A極音速無人實驗機,就是搭載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

新!!: 超音速和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 · 查看更多 »

超臨界流

超臨界流是指流體的速度己超過波速,在氣體動力學中類似的情形稱為超音速。 波的資訊以波速的速度傳遞,例如將小石頭丟入水中.水中漣渏擴散的速度即為波速。流體速度則是當這個波擴散時,上面的葉子移動的速度。若小石頭丟到超臨界流中,漣渏會全部往下游方向擴散,若小石頭丟到亞臨界流中,漣渏會同時往上游及下游方向擴散。只有在超臨界流中才會出現水躍的現象。 在流體力學,由兩個行為之間的轉變常會用無因次量來描述,而轉變多半發生在此數字大於一或小於一的情形下。是否為超臨界流可以用福祿數來判斷。.

新!!: 超音速和超臨界流 · 查看更多 »

跨音速

跨音速(Transonic),或稱--,是一個空氣動力學名詞,指的是一個正好在音速上下的速度範圍(約0.8–1.2馬赫)。其定義為臨界馬赫數(通常是0.8馬赫附近)與一個更高速度(通常是1.2馬赫)之間的速度範圍,在這之間的速度範圍,氣流有些是超音速,也有些是亞音速。當飛行器速度超過臨界馬赫數,此時飛行器周遭的空氣流開始有部分是超音速流,空氣力學上開始出現急遽的變化,例如震波的出現;而當飛行器速度達1.2馬赫時,此時所有氣流皆為超音速,周遭氣流變得穩定。 多數現代噴射飛機以可觀的時間處在跨音速飛行。因為一個常出現在這樣速度範圍,稱為波阻(wave drag)的效應而使這樣的飛行狀態顯得重要。試圖抵抗波阻效應的變革可在所有高速飛行器上見到;最顯著的是後掠翼(swept wing)的設計,但另一個常見的形式是黃蜂腰形的機身(wasp-waist fuselage,亦稱可樂瓶機身),作為Whitcomb面積律的副產品。.

新!!: 超音速和跨音速 · 查看更多 »

鹰击一号

击一号 (YJ-1) 飞航式反舰导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製的第一种超音速飞航式反艦导弹。北約代號:CSS-NX-5 (Saple),出口型号名称C101。.

新!!: 超音速和鹰击一号 · 查看更多 »

鼻錐

鼻錐,亦作頭錐或前錐,用來指火箭、導彈或飛機等各種飛行器前端的部份。鼻錐的存在是為了減低空氣動力學上因為運動而產生的湍流,減低飛行器在飛行時受到的阻力。鼻錐的設計亦可用於在陸地或水底高速行走的運輸工具。 在火箭的鼻錐,一般都設計成一個小室,可以用來存放人造衛星、儀器、動物、植物或其他需要攜帶的輔助儀器,而且它的外殼必須能夠承受因為空氣動力熱所產生的高熱。對於超音速飛行器的設計,鼻錐的設計由其重要。這是因為在飛行器起動時,一般的速度都較低,適合使用流線型的鼻錐;但當飛行器提速至接近音速時,飛行器需要一個尖銳的鼻錐,以突破音障。所以,這些飛行器都有一個可以變換的鼻錐。一般飛機的鼻錐內裝有雷達,因此鼻錐不能與機身蒙皮一樣使用金屬材質,但為降低雷達受損的機率,鼻錐會嵌有幾條金屬線做為避雷,雷擊時金屬線會吸收電流導到金屬的機身,再由放電條釋放回大氣。 Category:飞行器 fr:Coiffe (astronautique).

新!!: 超音速和鼻錐 · 查看更多 »

茨魏布吕肯机场

茨魏布吕肯机场(Flughafen Zweibrücken,)是德国的一座商用机场,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城市茨魏布吕肯东南约4公里处。该机场设有长度为2675米的起降跑道,并配备仪表着陆系统。由于地理障碍及进近灯光不足,仅满足第一類儀器降落系統的起降。同时,机场也拥有符合飞机发送能力的现代化安全设备和技术设施,并有一间独立的警察局和全新的航站楼在2007年4月初落成。 机场范围内及附近拥有大批企业,主要从事航空、IT、时尚休闲和折扣店等业务。滑翔机制造商的总部也设于此,它主要生产滑翔机的一系列电动辅助引擎。.

新!!: 超音速和茨魏布吕肯机场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艦戰鬥群

航空母艦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縮寫为CVBG、CVSG或CARBATGRU)是一支以航空母艦為首的作戰艦隊。這種艦隊主要為美國海軍所用,是美國力量投射能力的重要部分。美國海軍目前有10艘服役,1艘已下水正進行測試,全部都是核子動力,可以組成航空母艦戰鬥群,使美國能快速攻擊幾乎世界任何地方。 儘管成本高昂,美軍目前仍維持大量航艦戰鬥群作為遠程武力投射的重要力量,主要著眼於航艦戰鬥群可以快速機動部署的能力,無需借用其他國家的機場與相關設施,減少政治上的干預與折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在冷戰期間的分工規劃。美國海軍以航艦戰鬥群提供海軍航空武力以維繫大西洋兩岸之間的遠洋作業與航線安全,北約盟國則提供其他作戰艦艇支援航艦戰鬥群或者是其他作戰以及運輸的需要。.

新!!: 超音速和航空母艦戰鬥群 · 查看更多 »

阻力发散马赫数

阻力发散马赫数(drag divergence Mach number)是指当飞行器的马赫数达到该马赫数后阻力开始急剧增大,此时阻力系数可达低速时的十倍以上。 通常阻力发散马赫数大于0.6,属跨音速效应。同时,阻力发散马赫数一定大于临界马赫数。 一般而言,阻力系数会在马赫数为1左右达到最大值,进入超音速后在马赫数约为1.2时开始下降。.

新!!: 超音速和阻力发散马赫数 · 查看更多 »

赫比格-哈羅天體

赫比格-哈羅天體(Herbig-Haro object或HH天體)是宇宙中由新生恆星所形成、狀似星雲的天體。新誕生的恆星以秒速將近數百公里的高速不斷噴出氣體,這些氣體會與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和灰塵雲激烈碰撞、產生光芒。赫比格-哈羅天體普遍存在於恆星生成區,在單一新生恆星的極軸附近常可見到排成一列的多個赫比格-哈羅天體。 赫比格-哈羅天體是相當短暫的天文現象,不會持續超過數千年。在氣體持續發散至星際物質中時,赫比格-哈羅天體也就漸漸模糊不可見。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了數個複雜的HH天體,其中有些正在消逝,另外一些因為與星際物質的碰撞漸趨激烈而越來越明亮。 HH天體最早在19世紀由美國天文學家舍本·衛斯里·伯納姆(Sherburne Wesley Burnham)所觀測,但當時被紀錄為一發射星雲。直到194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喬治·赫比格與墨西哥天文學家吉列爾莫·哈羅才開始分別對HH天體展開研究,並確認了HH天體是恆星演化的過程。如今赫比格-哈羅天體即是為紀念兩人的貢獻而命名。.

新!!: 超音速和赫比格-哈羅天體 · 查看更多 »

閃電戰鬥機

閃電式戰鬥機(Lightning),是一種由英國的英國飛機公司(BAC)的前身英國電氣飛機公司於1957年推出的超音速戰鬥機系列,是英國唯一完全獨自開發,並最終獲得正式量產化的超音速戰鬥機。.

新!!: 超音速和閃電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蒼藍鋼鐵戰艦

《蒼藍鋼鐵戰--艦》(蒼き鋼のアルペジオ)為Ark Performance的日本漫畫作品,2009年9月30日開始於《YOUNG KING OURs》(少年畫報社)上連載,是以近未來的日本、潛艦為舞台的青年向科幻海洋戰記漫畫作品。繁體中文版由長鴻出版社發行。2013年5月29日宣布動畫化,於同年秋季開播。 《Newtype》2014年2月號十大人氣作品排行獲得第2名,動畫大賞2014各部門獲得角色設計獎第三名、劇本獎第五名、機械設計獎第一名、音樂獎(伴奏)第五名、主題曲獎第六名、監督獎第六名、作品獎(電視放送)第二名。.

新!!: 超音速和蒼藍鋼鐵戰艦 · 查看更多 »

雷鳥神機隊

《雷鳥神機隊》(原題:Thunderbirds),為傑瑞·安德森(Gerry Anderson)的AP Films製作,ITC Entertainment發行,於英國聯合電視Associated TeleVision(獨立電視台其中一間舊營運商台名)在1965年9月30日~1966年12月25日所播出的科幻人偶影集,全2季,共32集。 台灣地區於1967年(民國56年)8月6日至1968年(民國57年)10月20日間,於每週日下午5:30~6:00時段在台視以《神機雷--鳥號》之名首播,後來中視在1972年(民國61年)12月19日~1973年(民國62年)3月4日,於每週一~五、日下午5:30~6:00時段重映時,易名為《雷--鳥神機隊》。之後又再於1973年(民國62年)6月11日至9月25日間,由開聯影藝公司擔任錄音以國語配音方式重播。.

新!!: 超音速和雷鳥神機隊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超音速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三型反艦飛彈(Hsiung Feng III),簡稱「雄三」,是由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於2007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國防表演時正式展示。.

新!!: 超音速和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 查看更多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是一起中華民國軍事事件,發生於2016年7月1日。中華民國海軍原先規劃在左營軍港水星碼頭內對500噸級金江號巡邏艦進行年度甲類操演驗收,但在進行系統檢查時,由於人為因素導致錯誤發射一枚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最後飛彈進入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的東南方海域,並追蹤貫穿一艘正於中華民國領海內作業的高雄籍漁船駕駛艙,造成船上人員一死三傷,飛彈在澎湖群島東側、距離臺灣海峽中線仅有66海里之遠。對此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參謀長梅家樹中將召開緊急記者會,初步認定誤射事件是因為人員違規操作所造成,並派遣直升機和船艦前往飛彈墜落海域搜查殘骸,參謀總長嚴德發上將則親率國防部參謀本部的調查小組南下。.

新!!: 超音速和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誤射事件 · 查看更多 »

雄風飛彈

飛彈可以指:.

新!!: 超音速和雄風飛彈 · 查看更多 »

雅克-141战斗机

雅克-141战斗机(Як-141)北約代號「自由式」(Freestyle),是一架蘇聯研製的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然而由於計畫中止,Yak-141從未量產。.

新!!: 超音速和雅克-141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陸上速度記錄

上速度記錄是任何附有輪子的汽車在陸地上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對應於水上的或空中的,又或者有軌列車的。標準為經過一段特定距離的速度,取來回兩次的平均速度。現時的紀錄保持者是超音速推進號。.

新!!: 超音速和陸上速度記錄 · 查看更多 »

F-101戰鬥機

F-101是美國麥克唐納公司在1950年代末期生產的一款雙引擎超音速戰鬥機。雖然原始設計用途是擔任轟炸機護航任務的長程戰鬥機,後因戰略思想調整使得計畫生變。轉變為擔任核子攻擊的戰鬥轟炸機、全天候攔截機以及戰術偵察機等更多用途的戰機。曾經服役於美國空軍、加拿大皇家空軍與中華民國空軍,F-101是全世界首架具有水平飛行速度超過1600公里/時高速性能的量產型戰鬥機(作為特定用途的實驗機早前已有好幾款達到此速度,但並未大量生產),也創下戰術偵察機最高時速任務的紀錄(A-12與可達到三馬赫級的SR-71偵察機屬於戰略偵察機)。.

新!!: 超音速和F-101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107终极佩刀战斗机

F-107终极佩刀(Ultra Sabre)是美国北美航空在F-100超佩刀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一款超音速战斗轰炸机, - 其设计目的是以超音速突入防线进行核攻击。F-107以罕见的背部进气方式而闻名,但也因此带来太多技术困难而在美国空军的竞标中败给了與其相似的F-105战斗机,并最终成为NASA的试验机。F-107是北美航空佩刀系列战斗机里的最后一款战斗机。.

新!!: 超音速和F-107终极佩刀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F-111戰鬥轟炸機

F-111「土豚」(F-111 Aardvark)是一款由美國通用動力於1960年代時開發製造、美國空軍與海軍聯合參與設計案的成品多用途中距離戰鬥/攻擊機。當時空軍的設計需求是一架能夠全天候、以低空高速進行遠程攻擊的戰術轟炸機,而海軍的需求則是一架能夠長時間滯空的艦隊防空用攔截機。但是開發中的許多問題導致艦載攔截機版本的設計(F-111B)沒有實現,F-111最後僅為美國空軍採用。 F-111在美國空軍中除做為戰術/戰略轟炸(FB-111)之外,另亦衍生出電子干擾機型(EF-111A)。本機於1960年開始研發,1967年首飛。在越南戰場上的前幾個月,F-111 因為自身的問題而墜毀數架,因此飛行員給予「土豚」的渾號,但在幾次大規模的整理與改善之後,超音速低空進襲的引擎怒吼聲、強大而精準的攻擊能力,讓北越軍隊給予它「死亡之嘯」的稱呼。 在美國空軍於1998年將其所有的F-111退出現役之後,其戰術轟炸任務就由F-15E「打擊鷹」(F-15E "Strike Eagle")所取代;而超音速戰略轟炸任務則是由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取代。在美國將F-111退役之後,全球僅剩下皇家澳大利亞空軍(RAAF)仍持續操作此型戰機,引進美國退役的F-111G以維持其作戰部隊之打擊能力。直到2010年12月3日,澳洲空軍正式舉行F-111退役儀式,並以新購的24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取代F-111。至此,F-111正式結束其現役生涯。 F-111擁有諸多當時的創新技術,包含幾何可變翼、後燃器、渦輪扇發動機和低空地形追蹤雷達。它有許多設計影響了蘇聯工程師和許多他國軍工業的思維,其諸多前瞻設計後來也成為戰鬥機架構上的基本常態。.

新!!: 超音速和F-111戰鬥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F-14雄貓式戰鬥機

F-14雄貓式戰鬥機(F-14 "Tomcat" Fighter)是美國海軍曾使用的一款超音速空優及長程攔截用艦載戰鬥機。為雙發噴射機、可變後掠翼與雙尾翼、雙座配置,由格魯門公司承包開發製造,專門負責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艦隊防衛任務。首架F-14於1970年試飛,1974年正式服役,以取代F-4--式戰機作為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防衛。F-14在服役後期曾追加低空導航暨夜間紅外線標定筴艙,具備有基本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F-14在美國海軍服役32年後,於2006年9月22日正式退役,由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所取代。伊朗是唯一獲准購買F-14的國家,而且一直操作至今。.

新!!: 超音速和F-14雄貓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4幽靈II戰鬥機

F-4鬼怪II(F-4 Phantom II)是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截擊機/戰鬥轟炸機,最初是由美國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由於受到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期望海空軍採用共通機體的壓力,美國空軍在1961年同意測試之後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同時採用,成為美國少見同時在海空軍服役的戰鬥機。越南戰爭期間,F-4除了作為海空軍的主要的制空戰鬥機以外,也在對地攻擊、戰術偵察與壓制敵方防空系統等任務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F-4於1960年服役,1970和1980年代成為美國空中力量的主力。取代F-4的是新一代的戰鬥機,如空軍的F-15「鷹」式戰鬥機、F-16「戰隼」式戰鬥機,海軍的F-14「雄貓」式戰鬥機,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美國空軍使用的F-4G 野鼬機與RF-4C偵察機參加了波斯灣戰爭,稍後於1996年退役,一部分F-4在退役之後改裝為QF-4無人靶機。此外,F-4曾經出口到11個國家,以色列空軍的F-4參加了多次中東戰爭,伊朗空軍的F-4參加了兩伊戰爭。F-4目前仍在7個國家的空軍擔任一線作戰任務,。 F-4的生產從1958年一直到持續到1981年,總產量5,195架,在西方戰鬥機中僅次於F-86「軍刀」式戰鬥機(產量約10,000架)。.

新!!: 超音速和F-4幽靈II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8戰鬥機

F-8戰鬥機是美國海軍第一架真正超音速艦載機,最後一架以機炮為主要武器的海軍戰鬥機。1962年三軍通用編號實施以前,F-8的編號為F8U,名稱是十字軍(Crusader)。.

新!!: 超音速和F-8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CK-1經國號戰鬥機

F-CK-1戰鬥機(AIDC F-CK-1 Ching-kuo)是中華民國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多用途噴射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及冷艙起動快速等特點;在中華民國空軍的規劃下,自製F-CK-1戰鬥機與向法國採購的幻象2000-5及向美國採購的F-16A/B戰鬥機,構成国军防衛台海制空權的主力,其中F-CK-1型戰鬥機負責中低空防禦及部分對地攻擊任務。 1980年代,在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指示下,中華民國國軍在美國的幫助及技術移轉下展開「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IDF)的研發,以取代逐漸老化的F-5自由鬥士戰鬥機作為空軍的新一代主力機,於是產生了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大的自製武器開發計劃——「鷹揚計劃」。1988年12月10日第一架「IDF」原型機出廠,1992年成軍服役;該戰機型號為「F-CK-1」,其中「CK」代表「經國」二字威妥瑪拼音「Ching-kuo」的縮寫,並命名為「經國號戰機」,以紀念蔣經國。 當航發中心開始生產F-CK-1後,2001年中華民國軍方展開「翔昇計畫」,以提升「經國號戰機」(F-CK-1A/B)的性能,漢翔時期對F-CK-1的升級方案進行探討以應付對岸共軍日益增加的空防威脅,經研析後把升級計畫分為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兩大部分。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

新!!: 超音速和F-CK-1經國號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是美國海軍所使用一種專門針對航空母艦起降而開發的對空/對地全天候多功能艦載機,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以諾斯洛普所開發的YF-17「眼鏡蛇」原型機為基礎進一步開發而成,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對於空間有限、承載機隊數量不多的航空母艦而言,像F/A-18這種角色多變的泛用機種,是非常優秀的配屬選擇,自1983年開始佈署後就逐漸成為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艦載機種。在战机世代上,按照原先的欧美标准被归类为第三代战机(现在已和俄罗斯标准统一为第四代战机)。.

新!!: 超音速和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H/LJQ-364型搜索雷达

H/LJQ-364型搜索雷达简称364雷达,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3所)设计制造的一型双坐标对海/低空搜索兼目标指示雷达。H/LJQ-364型搜索雷达主要为H/PJ-12型7管30毫米舰炮、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等近程反导武器系统提供指示,兼顾舰载通用搜索,可对超音速导弹、飞机及海面目标进行全方位搜索及全自动录取处理,将威胁等级判断后的目标航迹或综合情报实时地传输至近程反导武器系统或作战指挥系统。364雷达可在本机操作,也可由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端或作战指挥系统端遥控操作,完成自动或半自动目标指示。 H/LJQ-364型搜索雷达主要由天线(含天线座、天线罩、馈线等)、发射机柜、处理机柜、伺服机柜、显控机柜、冷却机柜、配电系统等组成,采用双频分集、脉冲压缩、自适应MTD、频率捷变及行波管放大链工作体制,频率工作范围为C波段及X波段,具有抗气象干扰、抗海浪杂波干扰、抗箔条干扰、抗宽带阻塞干扰、抗异步脉冲干扰及抗窄带瞄准干扰等能力,可录取上千批点迹数。364雷达对分辨率、距离及方位有最低要求,其发现距离因目标雷达散射截面、飞行高度、雷达转速等参数的不同而异,其目标处理批数因点际录取批数、对空通道航迹处理批数、对海通道航迹处理批数而异。 H/LJQ-364型搜索雷达装备于001型航空母舰、051C型导弹驱逐舰、052型导弹驱逐舰、052B型导弹驱逐舰、052C型导弹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型导弹护卫舰及054A型导弹护卫舰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364型雷达的出口单波段简化版型号为SR-64型搜索雷达,装备于F-22P型导弹护卫舰及阿兹马特号隐身导弹艇等巴基斯坦海军舰艇。.

新!!: 超音速和H/LJQ-364型搜索雷达 · 查看更多 »

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

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又称:1130舰炮、1130近防炮;前称:1030近防炮)是一种使用11管30 毫米口徑加特林式速射炮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装设在自动型炮塔基座上,同时配有雷达、光学、红外线追踪系统;它也是730近防炮的进一步发展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近防炮系统对超音速掠海飞行目标的拦截能力,发射30×165毫米机炮炮弹。.

新!!: 超音速和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 · 查看更多 »

Ia超新星

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出現在其中的一顆是白矮星,而另一顆可以是巨星或低質量恆星的聯星系統(兩顆軌道互繞的恆星)。白矮星是已完成其正常命週期核融合反應的恆星殘骸。但是,一般最常見的碳-氧白矮星,如果他們的溫度上升得足夠高,仍有進行核融合反應,進一步釋放大量能量的能力。物理上,低自轉速率的碳-氧白矮星會低於1.44太陽質量()有點令人費解的是,儘管與電子簡併壓力無法阻擋災難性坍縮的錢德拉塞卡質量(Chandrasekhar mass)有所不同,這個限制通常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如果一顆白矮星可以從其聯星系統的伴星逐漸吸積質量,一般假設當其接近此一質量極限時,核心將達到碳融合的點火溫度。如果白矮星與另一顆恆星合併(極為罕見的事件),它將在瞬間就超越了質量限制並開始坍縮,也會再次提升溫度超越核融合的燃點。在啟動核融合之後幾秒鐘,白矮星絕大部分的質量會經歷熱失控反應,釋放出極為巨大的能量(1–),在超新星爆炸中解除恆星的束縛。 這種類型的超新星由於爆炸的白矮星通過吸積的機制使質量幾乎一致,因此產生一致的峰值光度。因為超新星的視星等隨著距離而改變,這種穩定的最大光度使它們的爆發可以做為標準燭光,用來測量宿主星系的距離。 在2015年5月,NASA報告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新發現一顆Ia超新星,KSN 2011b,爆炸的完整過程:爆炸前、爆炸中和爆炸後。前超新星時段的詳細資訊可能可以讓科學家對暗能量有更好的瞭解。.

新!!: 超音速和Ia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JAS 39獅鷲戰鬥機

JAS 39“鹰狮”(瑞典语:JAS 39 Gripen,英文:JAS 39 Griffin或Gryphon,中文又譯“狮鹫”)是瑞典紳寶集團研制的新一代戰機,JAS 39具有多功能、高适应性特点,这关键在于先进科技与有效的人机工程相配合。轻巧而结实的結構(有1/4的複合材料),三角翼设计,人工强化与全天候線傳飛控的飞行操纵,包含后燃器的發動機RM12(GEF404),高性能的輕型的雷達及其它系统,都以适于飞行员操作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目前JAS-39已服役於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國空軍,並正於南非空軍中成軍。2007年10月,泰國政府也決定採購JAS-39取代其服役中的F-5自由鬥士戰鬥機。目前泰國國會也已批准首批六架JAS-39戰機訂單。 Gripen NG中的"NG"指Next Generation。2013年12月,巴西政府決定採購36架Gripen NG戰鬥機,參與競標的美國F/A-18E/F戰機與與法國達梭的飆風戰機Rafale則意外落選。.

新!!: 超音速和JAS 39獅鷲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M-50轟炸機

米亞西舍夫M-50(北約代號:野蠻人)是蘇聯四發動機超音速轟炸機的原型,由米亞西舍夫設計局設計;始終沒有服役,確定生產的只有一架,1957年首飛。 一位作家曾經評這架飛機的設計是:「以對高速飛行一無所知下,M-50算是最成功的失敗」。M-50是四引擎高速轟炸機,配備兩具VD-7和兩具VD-7F渦輪發動機,一對掛在翼尖,一對在翼下的奇特佈局。機翼則是切調翼端的高單翼三角翼。 第二架M-50稱為M-52,改為Zubets廠的16-17渦輪發動機並且調整安裝的位置,垂直尾翼上又加了第二具水平安定面,M-50還參加過1961年的蘇聯空軍節,而M-52雖然完成但從未試飛。.

新!!: 超音速和M-50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P-270蚊子导弹

P-270蚊子(П-270 «Москит»;拉丁轉寫:P-270 Moskit)是苏俄的一款超音速冲压发动机反艦导弹。它的是3M80,美國國防部代號SS-N-22,北约代号Sunburn(日炙)。由(MKB Raduga)於1970年代设计作为(SS-N-9 Siren)的后继型。它本来只能舰载(现代级驱逐舰)上发射,后继改型能在陆上、潜艇上和空中(苏-33)及LUN型地效飞行器上发射,也能带核弹头,空射型称为Kh-41。.

新!!: 超音速和P-270蚊子导弹 · 查看更多 »

RIM-162导弹

RIM-162改進型海麻雀導彈(Evolved SeaSparrow Missile, ESSM)是一種用於保護船隻攻擊導彈和飛機的RIM-7海麻雀导弹的發展形。 ESSM是設計來對付超音速反艦導彈。為了配合MK-41垂直發射器,MK-25四合一發射箱被開發出來,每個MK-25能容納四枚ESSM;每個MK-41發射管可裝入一個MK-25發射器。另外,ESSM還可以被MK-29Mod4&5、MK-48VLS和MK-56VLS發射。 許多國家正在使用或計劃使用ESSM。已裝備ESSM國家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土耳其、希臘、日本、丹麥、荷蘭、挪威和西班牙等。.

新!!: 超音速和RIM-162导弹 · 查看更多 »

RIM-2飛彈

RIM-2 㹴犬(Terrier)是美國海軍第一種服役,供水面艦艇使用的中程面對空飛彈。㹴犬飛彈系統的體積與重量較小,因此可以安裝在巡洋艦與驅逐艦等級的艦艇上,是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多數巡洋艦上的防空飛彈系統。它也被改造为探空火箭,执行科学观测任务。.

新!!: 超音速和RIM-2飛彈 · 查看更多 »

RIM-8飛彈

RIM-8護島神(Talos)是美國海軍第一種長程艦用防空飛彈,由於設計期間海軍方面對於飛彈的性能要求不斷改變,使得護島神飛彈拖延將近10年才真正開始服役,其他較晚開始的計畫反而先行服役,他同時也是第一款可以同時對空與對艦射擊的飛彈。 護島神飛彈採用雙重導引系統。在發射和飛行中期是以乘波導引,終端則切換為半主動雷達導引。位於飛彈鼻端的4根小型棍狀物就是半主動導引的接收天線。護島神飛彈的體積相當龐大,彈體長達11.6公尺,同一時期的MiG-15戰鬥機的機身也不過10.1公尺。為了收藏與甲板下方,飛彈在儲存階段是以水平方式方置,加上導引與控制的雷達與電子系統,使得能夠安裝護島神飛彈的艦艇較為有限,服役的數量遠不如其他兩種當時一起服役的防空飛彈。.

新!!: 超音速和RIM-8飛彈 · 查看更多 »

S-300导弹

S-300P(С-300П,北約命名SA-10“轰鸣”(Grumble),或译作“抱怨”)是苏联国土防空军第三代地对空导弹系统,用于从超低空到高空、近距离到超远程的全空域抗击密集多目标空袭作战。.

新!!: 超音速和S-300导弹 · 查看更多 »

SR-72偵察機

SR-72(英語:SR-72)是美國洛克希德·马丁所設計研發的一種無人高超音速戰略侦察机概念項目,用於監視、偵察和收取他國情報等的用途,並且接替已退役的SR-71黑鳥式偵察機。 SR-72的設計將有更優於SR-71的性能,集隱形、高超音速和高空侦察能力於一身,可輕易躲避大部份的防空導彈和攔截機,其最大速度可達六倍音速,是SR-71的兩倍。由於SR-71黑鳥式偵察機一直輕易進入他國領空卻未曾被擊落Landis and Jenkins 2005, pp.

新!!: 超音速和SR-72偵察機 · 查看更多 »

SS

SS可能是指下列意思之一:.

新!!: 超音速和SS · 查看更多 »

Su-47金雕式戰鬥機

苏-47「金雕」(俄文:Су-47 Беркут,英文:Su-47 Berkut),北约代号「Firkin」(小木桶),是一架由俄羅斯聯邦苏霍伊航空集团研發的超音速試驗機,曾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32和S-37的編號。這架飛機的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與美國格魯曼公司的X-29試驗機很相似。雖然自2002年以後編號改為Su-47之後,顯示這是一架準備進入量產的戰機,不過在俄羅斯空軍確定採用T-50為下一代戰機後已經停止研發。.

新!!: 超音速和Su-47金雕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Tu-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

图-160(俄语:Ty-160),北約代號:Blackjack(海盗旗),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可變后掠翼超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原來用于替换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和Tu-95轟炸機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它非常類似於美國空軍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它是苏联解體前最后一个战略轰炸机計畫,同時是有史以来制造的最重的轰炸机,目前仍在生产,至少有16架正在俄罗斯空军服役。 Tu-160(海盜旗)被它的駕駛員暱稱為「白天鵝」(Белый лебедь),這不僅僅是因為它驚人的操控性能,也是它表面採用無光澤(antiflash)白色空優迷彩塗料的原因。.

新!!: 超音速和Tu-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Tu-22轟炸機

Tu-22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後改名為圖波列夫公司)所設計的一種超音速轟炸機。除了擔任轟炸任務以外,Tu-22也擔負偵查、電子作戰與攻擊航空母艦戰鬥群等任務。.

新!!: 超音速和Tu-22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图-22M(俄文:Ту-22М,英文:---22M),北约代号:Backfire(逆火),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制的一款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長程戰略轟炸機。於1972年開始量產,目前俄羅斯仍有162架Tu-22M3正在服役中。.

新!!: 超音速和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

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是美国国防部给中国于2014年1月9日首次测试的一种高超音速武器起的代号。中国测试这种HGV(hypersonic glide vehicle)武器的消息是2014年1月14日由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網站首先向外界披露的。 2014年1月15日,中国国防部证实了这一消息。目前戰略界認知該武器已經實戰化,曝光的DF-ZF型東風飛彈就是裝備高超音速彈頭的型號。 一般弹道导弹在重返大气层前会释出弹头其速度天然就會達成高超音速,可是弹头一般都规律的抛物线弹道飞行,容易被反弹道导弹計算拦截。而高超音速滑翔载具拥有与普通弹道导弹弹头完全不一样的飞行轨迹,可以在弹头重返大气层后利用其高升阻比的外型,地面人员可以操纵HGV内建的小型助推火箭引擎来修正方向(比如可以拉起),在高空层进行高超音速相对平直的滑翔,将原来以“弹道导弹”飞行的模式,转换成“巡航导弹”飞行的模式,继续进行相当长距离的飞行,并且可以进行空中机动。因此,它被发现要晚于弹道导弹弹头且運行路線不規律;对它做出反应或未击中而再次向它射击的时间较短,从而可以规避反弹道导弹系統的拦截。.

新!!: 超音速和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 · 查看更多 »

X-1試驗機

贝尔X-1,原编号XS-1,是第一款有人驾驶的超音速飞机,由NACA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共同研制。它是所谓“X”系列试验机中的第一架。“X”系列试验机是美国用于测试尖端技术的试验机计划,对外高度保密。.

新!!: 超音速和X-1試驗機 · 查看更多 »

X-3試驗機

X-3“短剑”是一款道格拉斯公司制造的试验机,它有着细长的机身和很尖的机鼻。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将来要进行长时间超音速飞行的飞机寻找合适的特征,包括钛的大量使用。但是,这架飞机平飞时的最高速度连1马赫都不到,这都要归咎于Westinghouse公司的J34发动机。.

新!!: 超音速和X-3試驗機 · 查看更多 »

X-4試驗機

诺斯罗普公司生产的X-4是一架小型双涡轮引擎飞机。这架飞机没有水平尾翼,控制倾斜和横滚的是升降舵与副翼的组合(这叫升降舵辅助翼)。一些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去掉水平尾翼来解决高亚音速时的稳定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由机翼与水平尾翼之间的超音速激波引起的。但是这个目标最终没能实现。.

新!!: 超音速和X-4試驗機 · 查看更多 »

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

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XB-70 "Valkyrie" Bomber,又譯為「女武神式」)是一架美國空軍在冷戰時代開發的實驗性三倍音速超高空戰略轟炸機。雖然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概念與驚人的實力,但卻因為戰爭型態的改變與意外,只實際生產了兩架原型機即宣告計畫中斷結束。 战争形态的改变并没有阻止美国对超音速轰炸机的需求,同期提出的以低空突防避开苏联对高空的包括施以防空核弹的严密封锁,是为美國「戰略鐵三角」(陸基長程洲际弹道导弹、潛射式弹道导弹、長程戰略轟炸機)的重要一员。美国空军研究过XB70低空突防的可能性,结果因XB70糟糕的机械强度使美国空军甚至取消了原定的原型机3号,转为寻求另其它替代方案,最终于1971年选中了洛克威尔的B1。B1开发费用仍很昂贵,通过降低速度要求,以铝合金制造,最终在机械强度、重量和单位造价上取得了令美国空军更为满意的综合性能。.

新!!: 超音速和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YF-17戰鬥機

YF-17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參加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計畫(LWF),與通用動力設計的YF-16競標的設計。競爭落敗之後,後來成為美國海軍F/A-18戰鬥機攻擊機的設計基礎,也是少見敗選者復活的例子。 由於翼前緣延伸面(LERx)的曲線與大小的關係,使得YF-17獲得眼鏡蛇的暱稱。.

新!!: 超音速和YF-17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抑制器

抑制器(Suppressor),常被称为消音器(Silencer),是一种附加于枪械上的装置,用来减低发射该武器时所产生的噪音和火光的程度。通常它是安装于枪管上的呈圆柱状的金属管,不同的产品会具有不同的内部构造用来减少射击的声音,例如通过改变推进气体的排溢方式,有时也通过降低弹头的射速,来达到抑制声音的效果。虽然抑制器常被称为消音器,但是实际上所有抑制器都并不能完全使枪械“消声”而使射击完全静音。 内燃机消音器是和枪械抑制器一起由研發,它使用了许多相同的技术以提供可更安静地运转的引擎。.

新!!: 超音速和抑制器 · 查看更多 »

柏納航空394號班機空難

柏納航空394號班機是一個包機航班,於1989年9月8日墜毀於丹麥外海以北30公里的希茨海尔斯。機上所有50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死亡,是涉及挪威航空公司的最嚴重的空難事故。.

新!!: 超音速和柏納航空394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掠角

掠角指的是機翼設計中心線與機身垂直線的夾角。固定翼飞机的掠角是固定的。现代大多数飞机采用的是后掠翼和平直機翼的设计。但是有部分飞机采用前掠翼或者掠角可变的设计来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

新!!: 超音速和掠角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马赫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奥地利-捷克实验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的物理学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光的传播规律和超音速现象,马赫数和因其得名。马赫大力强调了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马赫的思想在哲学界和科学界都有很大影响力。后来出现的逻辑实证主义借鉴并发展了马赫的科学哲学。 列宁曾批评“马赫主义”夸大了经验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时所起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马赫的思想确实推动了半个多世纪内科学研究最前沿的发展,对当时物理学界所发生的最深刻的两场理论革命来说功不可没。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出现颠覆了专家们的许多常识,马赫的实证理论有助于一些物理学家们大胆接纳符合实验事实的新物理原理,适应巨大的思维变革。虽然马赫本人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局限于实验物理学,但受他影响较大的物理学家不乏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如爱因斯坦、沃尔夫冈·泡利和理查·费曼。这些人为人类认识神奇的弯曲时空和怪异的微观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 超音速和恩斯特·马赫 · 查看更多 »

恆星運動學

恆星運動學是研究恆星的運動但無須瞭解它們如何獲得運動原因的學門。這不同於恆星動力學,它必須考慮到引力的效應。一顆恆星相對於太陽的運動,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包括恆星的來源和年齡,以及所繞行星系的結構和演化。 在天文學,已經廣泛的接受恆星誕生於被稱為恆星育嬰室的分子雲內。在這樣的雲氣內形成的恆星會組成有數打至數千顆恆星的疏散星團。這種星團會隨著時間而潰散,分離的恆星將聚集成為另一種稱為星協的恆星集團。如果這些殘餘的恆星通過一些相干的組合在星系中共同漂流,它們就會被稱為移動星群。.

新!!: 超音速和恆星運動學 · 查看更多 »

李薰

李薰,湖南省邵阳县人,中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创始人。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为研究金属中氢奠定科学基础的先驱者。.

新!!: 超音速和李薰 · 查看更多 »

校准空速

校準空速(Calibrated Air Speed)也稱為校正空速,為一航空術語,是在修正儀表誤差及位置误差後,在上顯示的空速,其缩写形式为(CAS),用符号Vc表示。 若是在高速、高海拔的條件下,校準空速還需要修正由於空氣可壓縮性產生的誤差,此時的校準空速也稱為(equivalent airspeed,EAS)。當航行在海平面,且在国际标准大气條件(15°C,1013 hPa,濕度0%)下所得的校準空速和當量空速及(true airspeed,TAS)相同,若當時無風,此速度也(ground speed,GS)。在其他條件下,校準空速可能會和真空速或地面速度不同。 若校準空速的單位是節,一般會用KCAS的縮寫,此時的縮寫則為KIAS。.

新!!: 超音速和校准空速 · 查看更多 »

歼-6战斗机

歼-6(J-6),即歼击6型战斗机,前称59式战斗机,由沈阳飞机厂以苏联米格-19为原型仿制。 歼-6战机为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从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产,2010年6月12日,国产歼6飞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 歼-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於1960至1970年代的主力,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机型,共生产了逾4千5百架,远超过该型飞机於苏联的数量,该机同时出口到了许多国家。.

新!!: 超音速和歼-6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歼教-6

歼教-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以歼-6為藍本自行研製的超音速噴射教練機,同樣為了要培訓歼-6飛行員而在1966年委託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研製,1970年試飛成功,1973年投產,1975年裝備部隊.

新!!: 超音速和歼教-6 · 查看更多 »

殲轟-7

歼轰-7又名飞豹(JH-7、FBC-1,北約代号:比目鱼(Flounder)),是由中国西安飞机制造集团與603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一款战斗轰炸机,其主要設計用以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進行超音速飛行。該戰機於1973年開始研發,至1988年首次試飛,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其改良型殲轟-7A則在2004年公布,在战斗机世代上为标准的第四代战斗机。.

新!!: 超音速和殲轟-7 · 查看更多 »

沱江級巡邏艦

沱江級巡邏艦(Tuo River class corvette;早期稱迅海艦,Hsun Hai或Swift Sea),為中華民國海軍研發具雷達匿蹤功能的穿浪型雙船體(Wave-Piercing Catamaran,WPC)型巡邏艦。第一艘原型艦於2012年11月2日動工建造,2014年3月14日舉行下水儀式,命名為「沱江軍艦」(簡稱「沱江艦」),舷號 PGG-618,以紀念1958年在九二海戰立下戰功的同名艦。 沱江級巡邏艦總預算新臺幣240多億元,同級艦預計將建造8至12艘,第一艘同級艦已於2014年12月23日由龍德造船交付予海軍執行戰術評測,2015年3月31日舉行正式成軍典禮。.

新!!: 超音速和沱江級巡邏艦 · 查看更多 »

沙科TRG狙擊步槍

沙科TRG-22/42()是一枝由位於芬蘭里希邁基()的槍械製造商研製的手動狙擊步槍。TRG-22發射(.260 Remington,6.5-08 A-Square,6.5×51毫米)和標準型.308 Winchester彈藥,而TRG-42則裝有較大型的槍機和槍管作為標準組件,以發射火力和射程都更強大的.300 溫徹斯特麥格農(7.62×67毫米)和.338拉普麥格農(8.6×70毫米或8.58×70毫米)彈藥。沙科TRG-22/42狙擊步槍可以選擇單調的橄欖色、土黃色、沙色或黑色固定槍托,也可以選擇折疊槍托。 沙科TRG-22/42的槍口通常裝有槍口制退器以減少後座力、和。沙科公司原廠生產的TRG狙擊步槍是往兩側排氣和可拆卸的。一般而言,TRG都會配備一個卡爾·蔡司公司或是(簡稱:S&B)警用神槍手二型(,簡稱:PM II)固定放大倍率或可變倍率光學狙擊鏡。如果使用者希望有更多的靈活性,必需在不同的距離或是寬闊的視場內進行射擊的話,就可以使用可變倍率光學狙擊鏡。.

新!!: 超音速和沙科TRG狙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泡型艙罩

泡型艙罩是一種外型如肥皂泡能提供飛行員360度視野的飛機座艙罩。.

新!!: 超音速和泡型艙罩 · 查看更多 »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Liquid Propellant Rocket Engine,缩写为LPRE),简称液体火箭发动机或液态火箭发动机,是指采用液态的燃料和氧化剂作为能源和工质的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包括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和发动机控制系统等。贮存在内,当发动机工作时推进剂在推进剂供应系统的作用下按照要求的压力和流量输送至,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再通过喷管加速至超声速排出,从而产生推力。 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可以是一种液态化学物,即单组元推进剂,也可以是几种液态化学物的组合,即双组元推进剂及三组元推进剂,它们均具有较高的能量特性。常用的单组元推进剂是肼,主要用于小推力发动机。双组元推进剂主要有液氧/液氢、液氧/烃类(煤油、汽油和酒精等)、硝酸/烃类、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等组合。 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是由美国火箭学家罗伯特·戈达德于1926年发射的。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的研究团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V-2火箭极大地促进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研制了大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最为成熟的火箭推进系统之一,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许多独特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航天器以及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还曾在二战时期被短暂作为飞机的推进动力。.

新!!: 超音速和液体火箭发动机 · 查看更多 »

渦輪扇發動機

渦輪扇發動機(Turbofan Engine,亦稱渦扇發動機或者内外函喷气发动机)是一种燃气涡轮式航空发动机,主要特點是其首級扇葉的面積大過渦輪噴射發動機的首級扇葉很多,部分空气经过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称为内涵道,经由内含的涡轮驱动首級增压扇葉推動空气经过的外侧部分称为外涵道,增压扇葉同時具有螺旋槳和壓縮空氣的用途的作用,能將部分吸入的空氣通過噴射發動機的外圍提供直接推力,内外涵共同产生推力。可同時具有渦輪螺旋槳與渦輪噴射推進發動機的雙重推力供給。.

新!!: 超音速和渦輪扇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简称航院,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院。航空航天是清华早期专业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的航空工程组。.

新!!: 超音速和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 查看更多 »

滚雷行动

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是由美国空军第2航空师(即后来的美國第七航空隊)、美国海军和越南共和國空軍(南越空軍),于1965年3月2日至1968年11月1日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进行的轰炸行动,此为越南战争的一部分。 滚雷行动有四个目标(这四个目标是随着行动的发展而制订的,并非一开始就决定好了的):增强南越西贡当局的低落士气;迫使北越放弃对南越境内共产主义暴动的支持;摧毁北越的运输系统,工业基地和空防系统;并且阻截由北越向南越境内开进的人员和物资。由于冷战的严峻形势,美国不敢放开手脚;又因为北越还从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得到了援助,所以要达成这些目标并不容易。 这次行动是冷战时期进行的最激烈的空中/地面战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轰炸之后,美国海空軍参与的最艰难的战斗。由於北越獲得盟国的援助,拥有了精良的空对空和地对空武器系统,使得美國的空中轟炸與地面攻擊皆十分困難。 美国一些对此行动的研究将它看作是典型的胜利,但也有一些研究将它看作是典型的失败。沒有国家之前发動过如此长久的空中战役,而且它确实阻碍了北越對南越的行动,但是许多美国军事专家都总结“滚雷行动”无疑為一次失败,因为這個行动没有达成任何一个任务目标。美国軍方吸取滚雷行动的教训,对训练和装备都作了重大改变,影響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美國利用空中武力的效果,也大幅改變美國的空中战术。.

新!!: 超音速和滚雷行动 · 查看更多 »

激波

震波(Shock Wave),又譯衝擊波、駭波或激波,属于紊流的一种传播形式。如同其他通常形式下的波动,激波也可以通过介质传输能量。在某些不存在物理介质的特殊情况下,激波可以通过场,如电磁场来传输能量。激波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介质特性(如压力、温度、或速度)在激波前后发生了一个像正的阶梯函数般的突然变化。与此相应的负的阶跃则为膨胀波。声学激波其速度一般高于通常波速(在空气中即音速)。 激波随距离的增加耗散很快,與孤波(另一种形式的非线性波)不同。而且,膨胀波总是伴随着激波,并最终与激波合并。这部分抵消了激波的影响。声爆,一种超音速飞机通过时产生的声学现象,即是由激波——膨胀波对的耗散和湮灭所产生的。.

新!!: 超音速和激波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

* 注意:在希臘神話方面,名稱叫做伽倪墨得斯。關於天文學方面,名稱叫蓋尼米德,也可以叫做甘尼米德。 木卫三又稱為「蓋尼米德」(Ganymede,),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的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公里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 一般认为木卫三是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蓋尼米德为之命名。 从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近距离掠过木卫三。旅行者号太空船曾经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的地下海洋和磁场。此外,一个被称为“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的全新的探测木星的冰卫星的计划,预计将会于2020年实施。.

新!!: 超音速和木卫三 · 查看更多 »

星球大战武器列表

 星球大战宇宙中的武器列表。.

新!!: 超音速和星球大战武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俄語:«Минск»),為基輔級航空母艦(工程1143)之二號艦(工程1143.2),以前蘇聯白俄羅斯之首府明斯克命名。1978年至1993年先後服役於蘇聯太平洋艦隊和俄國太平洋艦隊。1995年出售予韓國。1998年被拖至中國大陸深圳作軍事主題公園。2013年,大连永嘉集团买下明思克号航空母艦后,与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签订航母旅游度假区投资协议。2016年4月,航艦被移往舟山進行艦體整修,5月5日停泊於江蘇南通。南通明思克航母世界将分两期开发,总投资共约100亿元。一期开发主题为航母世界,其中包括航母公园、大型水秀舞台剧、玛丽莲梦露广场;二期开发主题为梦幻世界,打造全世界最大的体验式梦幻乐园。其中,航母主题公园项目一期航母世界预计2017年开业。.

新!!: 超音速和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流體動力學

流體動力學(Fluid dynamics)是流體力學的一門子學科。流體動力學研究的對象是運動中的流體(含液體和氣體)的狀態與規律。流體動力學底下的子學科包括有空氣動力學和液體動力學。 解決一個典型的流體動力學問題,需要計算流體的多項特性,主要包括速度、壓力、密度、溫度。 流體動力學有很大的應用,比如在預測天氣,計算飛機所受的力和力矩,輸油管線中石油的流率等方面上。其中的的一些原理甚至運用在交通工程,因交通運輸本身可被視為一連續流體运动。.

新!!: 超音速和流體動力學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超音速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海鹰三号

海鹰三号反舰导弹(HY-3),出口型号名称C-30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代研製的一种超音速飞航式反艦导弹。北約代號CSS-NX-6,绰号Sawhorse。.

新!!: 超音速和海鹰三号 · 查看更多 »

斜激波

斜激波(oblique shock)是指相对于来流方向倾斜的激波,与正激波相对。超音速流绕角转向并压缩时会产生斜激波。来流流线经激波后转过的角度相同。制造斜激波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在超音速流中放置楔形物。与正激波相似,气体热力学性质在穿过非常薄的斜激波区域时有近似不连续的变化。但与正激波不同的是,正激波不会改变来流方向,而斜激波则会。 通过伽利略变换,可以将斜激波转化为正激波。.

新!!: 超音速和斜激波 · 查看更多 »

日球層頂

日球層頂(Heliopause),也稱為太陽風層頂,是天文學中表示出自太陽的太陽風遭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 太陽風在星際介質(來自銀河的氫和氦氣體)內吹出的氣泡被稱為太陽圈,在這氣泡的邊界外面就是太陽風再也推不動的龐然巨物星際介質。這個邊界通常稱為日球層頂,並且被認為是太陽系的外層邊界。 在日球層頂內的邊界稱為終端震波,是太陽風的微粒從超音速被星際介質減低到亞音速的區域。在終端震波和日球層頂中間的區域就是日鞘。 在日球層頂之外,星際介質和日球層頂的交互作用在太陽前進方向的前方產生弓形震波。 在弓形震波和日球層頂之間存在著一層,因為星際物質和日球層頂邊緣作用形成的炙熱氫氣組成的氫氣牆。 日球層頂被假設在繞銀河的軌道上前進的前方是比較小的,他的大小會因為太陽風的速度和星際介質區域性的密度的變化而改變,已經知道最遠的地方還在矮行星冥王星軌道之外。依據NASA的公告,現在還在服務中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已經在2005年5月24日和2006年5月23日先後抵達了終端震波,並期待著兩艘太空船都能抵達日球層頂。另一方面,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預計在2008年發射,在二年內抵達日球層頂並傳送回影像。 當太陽發射出的微粒遭遇到星際間的物體時,會減速並釋能量。許多的微粒累積在日球層頂附近,由於他們減速所積蓄的能量造成的衝激波。 日球層頂的另一種可以選擇或被接受的定義是:太陽系磁層的磁層頂和銀河系的電漿交會的地區。.

新!!: 超音速和日球層頂 · 查看更多 »

手枪

手槍(Handgun),旧时也稱手铳、拳銃,是一类可以单手持握射击的小型短管槍械,多用於近戰和自衛,发射手枪弹,一般有效殺傷距離约50米。实际应用中,手枪大多由警察執勤時配帶,在軍隊中,手槍除配發軍官或至少士官等具有指揮職主官管理人員外,大多都由空軍飛行員、海軍艦艇警衛、陸軍砲兵等特業軍人配帶,攜帶的目的並非因為殺傷力,而是便於自衛及反擊。.

新!!: 超音速和手枪 · 查看更多 »

普朗特-迈耶膨胀扇

普朗特-迈耶膨胀扇(Prandtl–Meyer expansion fan)是指超音速流绕外凸转角时所形成的膨胀扇。膨胀扇由无穷多条从尖锐转角发散、角度逐渐偏转的马赫波组成。而当转角为光滑圆角时,这一系列马赫波则反向交汇于一点。物理上,绕凸角的超音速流不可能仅穿过一条“激波”,因为那样会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当流动穿过膨胀扇时,流速与马赫数增加,静压、温度与密度则减小。由于该过程为等熵过程,滞止性质则保持不变。.

新!!: 超音速和普朗特-迈耶膨胀扇 · 查看更多 »

.50 AE

.50 AE(,12.7 × 33 mm)是一種大口徑手枪子彈。它在1988年由行動武器()的伊凡·尉德因()所開發。.50 AE是的威力升級版彈藥。.50 AE是其中一種目前生產的最強大的手槍子彈。其他能夠超過了.50 AE的彈道、威力的手槍子彈就只有、、和、。.

新!!: 超音速和.50 AE · 查看更多 »

10月14日

10月1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7天(闰年第28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8天。.

新!!: 超音速和10月14日 · 查看更多 »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新!!: 超音速和10月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超音速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976年

没有描述。

新!!: 超音速和1976年 · 查看更多 »

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

1980年5月18日,美国华盛顿州斯卡梅尼亚县境内的圣海伦火山发生了一次重大爆发。截止2016年4月,这仍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爆发,也是继1915年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的拉森火山爆发以来唯一一次重大爆发,其火山爆发指数为5。爆发前的两个月里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和水蒸汽排放,引起山下浅层注入岩浆,在北面山坡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隆起和一系列的断口。 火山爆发前,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说服当地政府暂时向普通公众关闭圣海伦火山,并且不要屈从于民众要求重新开放的压力,这拯救了数千人的性命。当地时间1980年5月18日(星期日)上午8:32:17的一场地震导致火山的整个北面坍塌,火山内突然露出了已经部分熔融,富含水蒸汽等气体的岩石来减轻压力。这些岩石紧接着爆炸,变成粉碎的石块混合着高温熔岩快速朝北部的飞去,超越了之后北面刚刚坍塌的山坡。 火山爆发的喷发柱(eruption column)冲入大气层24,400米高,喷出的火山灰在11个州沉积。与此同时,火山上的冰、雪和多个整块的冰川被迅速融化,形成一系列大型火山泥流(火山的泥石流)一直冲到了西南方向近80公里外的哥伦比亚河。火山接下来的多起较为轻微的爆发持续到了第二天,并在同年晚些时候又发生了一次较大但破坏程度不算严重的爆发。 有57人因这场爆发丧生,其中包括84岁的旅馆老板哈里·兰德尔·杜鲁门、摄影师瑞德·布莱克伯恩和地质学家大卫·A·约翰斯顿。数百平方公里地区变成一片废墟,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折合通货膨胀相当于2013年的28.34亿美元,数千只野生动物死亡,圣海伦火山北侧也留下了一个火山口。火山爆发时,其顶峰属伯灵顿北方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Railroad)拥有,但爆发后移交隶属美国农业部的美国林业局管辖 (adapted public domain text)。这一区域之后被列入圣海伦火山国家纪念区(Mount St.)保护起来。.

新!!: 超音速和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 · 查看更多 »

2005年10月3日日食

2005年10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2005年10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亞、利比亚、乍得、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塞舌尔,日偏食則覆蓋了幾乎全部的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以及部分周邊地區。.

新!!: 超音速和2005年10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37轟炸機

2037轟炸機(英文:2037 Bomber)是一個非官方稱呼,它是美國空軍用以取代B-2幽灵战略轰炸机的戰略轟炸機。據預測,2037轟炸機將集隱形能力、超音速飛行能力、遠程轟炸能力和無人駕駛能力於一身。.

新!!: 超音速和2037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3月25日

3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4天(闰年第8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1天。.

新!!: 超音速和3月25日 · 查看更多 »

5月24日

5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4天(闰年第14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21天。.

新!!: 超音速和5月24日 · 查看更多 »

9×39mm

9×39mm 是一種由前蘇聯/俄羅斯所研發製造的亞音速消音步槍子彈.

新!!: 超音速和9×39mm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超声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