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3 关系: 后唐,后梁,大房山,姚顗,宁波府城隍庙,布袋和尚,万安大长公主,广东历史,张砺,开元寺 (泉州市),彰德軍節度使,北进政策 (高丽),刘处让,王審知,韩逊,韩洙,衍州 (唐朝),袁象先,觀世音菩薩,騶寅,谭全播,贞明 (后梁),贞明 (大封民),贺瓌,鄭良士,李琪 (五代),李殷衡,梁末帝,段凝,毋乙,朱友能,戴思遠,摩尼教。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查看 贞明和后唐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查看 贞明和后梁
大房山
大房山,一作大防岭,在北京市房山区西。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契丹国围攻幽州,晋国李嗣源率军赴援,从易州北越过大房岭,金朝贞元三年(1155年),以大房山云峰寺为山陵,迁金太祖、金太宗梓宫到大房山,即北京金代皇陵。.
查看 贞明和大房山
姚顗
姚顗(《旧五代史》卷九十二),字伯真(按《旧五代史》),一字百真(按《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卷五十五,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官员,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年间为宰相。.
查看 贞明和姚顗
宁波府城隍庙
宁波府城隍庙又名郡庙,民间俗称老城隍庙新城隍庙指的是建造年代较晚,且同处于宁波城内,目前已不复存在的鄞县城隍庙。,供奉城隍为纪信,是浙江省宁波市一处城隍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东端,历史可追溯至后梁及元代的帝师殿。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至现址,洪武十四年随明州府更名宁波府而定名宁波府城隍庙。目前的城隍庙建筑为清光绪十年重建。1981年,城隍庙成为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城隍庙维修后,开辟为商场至今。.
查看 贞明和宁波府城隍庙
布袋和尚
契此,五代後梁時期之僧人,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奉化)人。因常背負一只布袋开口而笑,又稱布袋和尚、笑佛。.
查看 贞明和布袋和尚
万安大长公主
万安大长公主,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妹妹,后梁建立后追封为公主。 朱氏嫁给袁敬初,袁敬初在后梁任太府卿、驸马都尉。863年或864年,生子袁象先,袁象先官居宣武军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朱氏初封沛郡太君,后去世,后梁建立后于开平年间追封为长公主。太祖为儿子郢王朱友-珪-所杀,朱友--夺位,袁象先助朱友--嫡弟均王朱友贞诛杀朱友--,朱友贞登基为末帝。末帝贞明年间,追封朱氏为万安大长公主。.
查看 贞明和万安大长公主
广东历史
广东位于中国漢族地區的南部,古代为揚州百越(粤)之地,故简粤,距今15万年和13万年就有“封开人”和“马坝人”在粤地生息。秦统一九州后,曾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广东境内属交州。广东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来的罪臣、囚犯们,在这里开发、生活,把他们从中原学到的先进文化带来到广东,促进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广东的开发较晚,到了明代,广东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中原的水平;广东的近现代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查看 贞明和广东历史
张砺
张砺(《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字梦臣,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后唐和辽官员。.
查看 贞明和张砺
开元寺 (泉州市)
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始建于唐代的汉传佛教寺院,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查看 贞明和开元寺 (泉州市)
彰德軍節度使
昭德軍節度使,後改稱彰德軍節度使,五代初後梁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設立的節度使,梁貞明元年(915年)三月設立,設立原因是為削弱魏州天雄軍節度使的勢力。下領相、澶、衛3州。貞明二年(916年)八月,後梁相州昭德軍節度使張筠棄城而走,昭德軍至此廢除。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析鄴都留守所領相州置彰德軍節度使。下領相州、澶州及衛州。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八月,分澶州置鎮寧軍節度使,割衛州益滑州義成軍節度使。至後周,彰德軍僅領相州1州。.
查看 贞明和彰德軍節度使
北进政策 (高丽)
北进政策 是高丽所制定的一項政策。.
查看 贞明和北进政策 (高丽)
刘处让
刘处让(《旧五代史》卷九十四《旧五代史》卷八十一),字德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含其前身晋国)、后晋将领,在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年间任枢密使。.
查看 贞明和刘处让
王審知
閩太祖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Bân Thài-chó͘;),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國王,909年至925年在位。 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與王審邽之弟。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他也獲封觀察副使,後福建觀察使升格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繼承兄位。後梁篡唐後,後梁太祖於909年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正式建立閩國。 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統治福建期間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納中原逃離戰亂的人才,又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審知在福州逝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得知後賜諡忠懿。王延翰稱大閩國王之後,諡他為昭武王。王延鈞稱大閩皇帝後,再改諡號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為宣陵。 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查看 贞明和王審知
韩逊
韓遜(),唐朝灵州列校。唐朝末年大乱,占据灵州朔方节度,朝廷授以节钺。后梁建立,朱温加封韩逊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梁将刘知俊自同州叛归岐王李茂贞,李茂贞派刘知俊帅邠、岐、秦、泾四州之师数万人攻打韩逊,韩逊竭力以拒,刘知俊只好撤退。朱温加封韩逊中书令,封颍川郡王。韩逊善于治理,灵州民请立生祠,朱温诏礼部侍郎薛廷珪撰文,赐之生韩逊祠。贞明四年(914年)五月,韩逊去世,其子韩洙继立。 Category:五代十国中书令 Category:朔方节度使 Xun遜 Category:同平章事 Category:后梁异姓郡王.
查看 贞明和韩逊
韩洙
韩洙(),本来是五代十国初期朔方节度使韩逊的儿子。后梁贞明四年(914年)五月,韩逊去世,韩洙继立为留后,梁末帝朱友贞以韩洙为灵武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后唐建立后,又以韩洙兼河西节度使。天成三年(928年),韩洙去世,韩洙子韩璞为朔方军留后,唐明宗李嗣源以韩璞为朔方军节度使。.
查看 贞明和韩洙
衍州 (唐朝)
衍州,唐朝、五代十国时设置的州。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分宁州定平县设置衍州,以山川衍沃为名,属于静难军节度使,治所在定平县(今甘肃宁县南六十里政平乡)。唐朝灭亡后,衍州属岐王李茂贞。梁末帝贞明元年(915年),降后梁,次年,一度再次被李茂贞夺得,旋即被后梁收复。之后,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废除衍州,改为定平镇(定平县),属于邠州。.
查看 贞明和衍州 (唐朝)
袁象先
袁象先(?据《旧五代史》卷三十二,同光二年六月甲戌(924年7月11日),宋州奏报李绍安死讯,但消息传递需要时间,李绍安实际死亡的日期应在此之前。),后唐庄宗年间短期名为李绍安,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他是后梁开国之君梁太祖朱全忠的外甥,弑朱友珪、立朱友贞。后梁灭后降后唐。.
查看 贞明和袁象先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अवलोकितेश्वर,),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為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查看 贞明和觀世音菩薩
騶寅
騶寅,漢朝漢景帝年間,閩越王騶郢的第三子,喜乘白馬,號稱「白馬三郎」,尊稱「白馬王」、「白馬尊王」。聽聞東冶附近的鱔溪中有鱔妖危害百姓,三郎即刻前去除怪,卻在搏鬥之中殉難,與鱔妖同歿,鄉民感其功績設廟祭祀,號「射鱔尊王」。於宋時加封「孚佑沖濟廣應王」,故又稱「白馬孚佑王」。.
查看 贞明和騶寅
谭全播
谭全播(834年? - 918年?《十国春秋》卷八《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字勇,在五代十国早期的乾化三年(913年)至贞明四年(918年)间统领虔州。他曾长期担任统治虔州25年的卢光稠的军师,卢光稠死后,虔州经历了几次政权更迭,最后虔州人推谭全播为首。贞明四年,谭全播兵败于杨吴,虔州被杨吴吞并。谭全播不久死去。.
查看 贞明和谭全播
贞明 (后梁)
贞明(915年十一月乙丑-921年四月)是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年号,共计7年。吴越太祖錢鏐,闽太祖王審知,楚王马殷同时用该年号。.
查看 贞明和贞明 (后梁)
贞明 (大封民)
贞明(878年-?)是大封民隆舜的年号。 《玉海》、《历代建元考》等书认为贞明和其后的两个年号为一个年号,作“贞明承智大同”。但是他人认为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7 ISBN 7101025129此是误记。 贞明之后年号承智起讫年份尚不可考。.
查看 贞明和贞明 (大封民)
贺瓌
贺瓌(),字光远,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 早年是濮州剌史朱瑄的小兵,光启初年,朱瑄擔任天平节度留后(今山东东平),以贺瓌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二年(895年),宣武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市)朱温率军攻讨朱瑄堂弟泰宁节度使(今山东兖州)朱瑾,朱瑄派遣贺瓌前往救援。贺瓌與何懷寶、柳存等數十人皆被朱温所擒,郓州将吏全部斩首,唯不殺贺瓌,授检校左仆射。朱温后来篡唐建立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授贺瑰湘州刺史,加检校太傅。贞明二年(916年),贺瓌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率军讨击岐王李茂贞。贺瓌破泾州,以功授宣义节度使(今河南滑县东滑县城)、同平章事,又授北西行营招讨使。時人稱賀瓌能將步軍,谢彦章能領騎士。贞明四年十月,与谢彦章不合,以谋叛的罪名杀谢彦章及濮州剌史孟审澄。晋主知谢彦章已死,亲率大军至梁都。贺瓌與晉軍對抗於胡柳陂(在濮州境内),晋大将周德威父子战死,晋军大败。李嗣昭、李建及收集晉兵再戰,梁兵又溃败。贞明五年,李存审率军至濮州北部的德胜,贺瓌進攻德胜南城,賀以十多艘戰船橫於河中,晉軍终不能克,李建及率死士三百人,手執戰斧,乘船至河中,砍断竹索,梁兵死傷慘重。晋兵遂得以渡河。贺瓌退屯行台村(今范县南),不久病卒。赠侍中。 女婿和凝。.
查看 贞明和贺瓌
鄭良士
鄭良士(),初名昌士,字君夢。仙溪(今福建仙游)人。 郑淑之後裔。生性沉默寡言,博學,酷爱诗文。广明、龙纪年間,策试屢不中。景福二年(893年)向朝廷獻詩五百篇,得到昭宗賞識,授國子四門博士,升遷為康州(今广东德庆县)刺史、恩州(今广东省阳江、恩平)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復元年(901年)棄官歸隱於白岩故墅。 貞明元年(915年)王審知賞識其才華,授八闽署、馆、驿巡官,不久升任建州判官。再任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官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长兴元年(930年)卒,享年七十五。有《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皆失传。《全唐诗》卷七二六存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四补诗二首。.
查看 贞明和鄭良士
李琪 (五代)
李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旧五代史》卷四十一),字台秀,河南寿安(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中国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官员,后梁年间为宰相。.
查看 贞明和李琪 (五代)
李殷衡
李殷衡(),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拜为宰相。.
查看 贞明和李殷衡
梁末帝
朱友貞(),後改名朱瑱、朱鍠,五代時期後梁皇帝,為後梁太祖朱全忠之第四子,也是朱全忠的嫡子,母亲张夫人。朱友珪异母弟。亡国后,被后唐追废为庶人。朱友貞在位10年,在五代諸帝中在位年期最長。.
查看 贞明和梁末帝
段凝
段凝(?《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本名段明远,后唐庄宗李存勖年间名為李绍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為其妹为后梁开国者太祖皇帝朱全忠妾,他成为太祖手下官员,后在后梁末代皇帝朱瑱年间成为大将。他雄心勃勃的反攻后梁北方大敌后唐计划的失败使得后唐得以败亡后梁,但尽管有此失败,他仍成为后唐开国皇帝庄宗的爱将。庄宗败亡,由养兄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任后,明宗流放段凝,后赐其死。.
查看 贞明和段凝
毋乙
毋乙(),一作母乙,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五代后梁农民起义军首领。 贞明六年(920年)七月,与董乙等人以“末尼”为旗帜,组织群众,夜聚明散,举旗反梁,联络杨吴,屡败官军。陈州、颍州(今安徽阜阳)、蔡州(今河南汝南)诸州望风而降,众至千余人,他被拥为天子。十月,后梁全力攻击,毋乙兵败,与诸首领八十余人同时被杀。三年后,后梁亡于后唐。.
查看 贞明和毋乙
朱友能
朱友能,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侄子,父朱全昱。 朱友能被叔父封为惠王。朱友能为宋州、滑州二州留后、陈州刺史,行为不法,陈州风俗多有淫祠左道,昼夜伏聚,男女杂乱。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朱友能开始不以为意,母乙等攻劫州县,末帝朱友貞发兵击灭。康王朱友孜谋反伏诛之后,末帝疏斥宗室。贞明四年(921年)夏四月,朱友能以陈州造反,举兵攻打大梁。末帝诏陕州留后霍彦威、宣义节度使王彦章、控鹤指挥使张汉杰将兵讨伐。朱友能在陈留,兵败,逃回陈州,诸军围城。秋七月,朱友能降。庚子,末帝赦其死,降封房陵侯,被软禁在京城。后梁灭亡前夕,末帝把朱友谅、朱友能、朱友誨三兄弟全部杀死。.
查看 贞明和朱友能
戴思遠
戴思遠(),先後為後梁及後唐重要軍事將領。 戴思遠本是後梁大將,初年事奉後梁太祖朱溫,以武藝及能幹而知名。開平元年(907年),自右羽林統軍加檢校司徒,出任為晉州刺史。開平二年(908年),授職右監門上將軍,尋改為華州防禦使。開平三年(909年),自左天武使復授職右羽林統軍。 郢王朱友珪篡位後,授職洺州團練使。貞明年間出任邢州留後,遷任本州節度使。桀燕將領張萬進殺滄州留後劉繼威,以城歸屬後梁,末帝朱友貞下命戴思遠鎮守。後唐莊宗李存勗平定魏博,以大軍前去滄、德二州,戴思遠棄鎮渡河回歸汴京,累遷天平軍節度使兼北面招討使,帶領兵馬與李存勗對壘。其後,李存勗討伐張文禮於鎮州,契丹來援,李存勗追襲契丹至幽州。戴思遠聽聞,總集大軍以襲撃魏州,至魏店,遇到李嗣源騎軍剛巧殺至,戴思遠只好涉渡洹水,攻陷成安,復歸楊村寨,盡率其眾,攻打德勝北城。城中危急,符存審晝夜乘城以拒後梁大軍。李存勗自薊州五日馳至魏州,戴思遠知道後解圍而去。其後李嗣源襲下鄆州,戴思遠因而被罷去軍權,降授職宣化軍留後。 同年,李存勗攻入汴京,戴思遠只好自鄧州入朝投降,復令他歸鎮。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移戴思遠授職洋州節度使。其後西川的孟知祥及董璋叛亂,戴思遠以董璋為他的故人,避嫌請其他人代其職,征入朝宿衛,以年紀大告老,授職太子少保致仕。 清泰二年(935年)八月,戴思遠於家中逝世。.
查看 贞明和戴思遠
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二宗三际论体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際時,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诚的信仰和严格的戒律获得灵知,回归光明世界。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聲勢下降。其后,駐錫于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穆斯林的強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歐洲的摩尼教因與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的猛攻,在10世纪后渐趋沒落。中亚地区的摩尼教势力一度较为兴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并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查看 贞明和摩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