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贝尔法斯特协议

指数 贝尔法斯特协议

《貝爾法斯特協議》(Comhaontú Bhéal Feirste;Belfast Agreement),亦稱《耶穌受難節協議》(Comhaontú Aoine an Chéasta;Good Friday Agreement),偶而稱為《斯托蒙特協議》,是北愛爾蘭和平進程一個主要的里程碑。这份协议也是当前北爱尔兰自治政府、爱尔兰政府和英国政府達成協議的政治基础。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以及爱尔兰共和国与联合王国之间的条款。 本协议由两份互相关联的文件组成,都在1998年4月10日耶稣受难节在贝尔法斯特得到确认:.

34 关系: 受難日協定不列顛群島 (用語)乔治·米切尔伊丽莎白二世伊麗莎白二世對愛爾蘭的訪問彭定康彼德·羅賓遜 (政治人物)北爱尔兰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和副首席部长北爱尔兰问题珍妮·肯尼迪·史密斯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約翰·休姆約翰·索爾斯爱尔兰爱尔兰岛爱尔兰共和军無期徒刑达隆·吉布森阿爾斯特蘇格蘭語蓋爾亞支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英国领土纠纷问题英国首相列表耶稣受难日协议权力下放格里·亚当斯泰坦尼克号新工黨托尼·布莱尔托尼·布莱尔首相任期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2017年北愛爾蘭大選4月10日

受難日協定

#重定向 贝尔法斯特协议.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受難日協定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群島 (用語)

各種用來形容不列顛群島中大不列顛島、爱尔兰岛以及其周邊島嶼的地理性與政治性(有時重疊)區域的用語容易混淆不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的政治局面、政权组成历史上多次发生变化,其它原因还有這些實際使用用語之間的相似性,以及日常使用習慣上的不嚴謹。.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不列顛群島 (用語) · 查看更多 »

乔治·米切尔

小乔治·约翰·米切尔(George John Mitchell Jr.,),美国律师、商人、政治人物。他是民主党党员,曾于1980年至1995年间出任缅因州联邦参议员。期间,他于1989年至1995年间担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 在卸任参议员后,米切尔在北爱尔兰及中东和平问题的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于1995年至2001年间經比尔·克林顿总统任命为美国北爱尔兰特使,2009年至2011年间又經贝拉克·奥巴马总统任命为美国中东和平特使。在北爱尔兰问题中,他是1996年与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议的主要参与者。此外,他还是2001年、2007年两份“米切尔报告”的主要调查者,前者有关阿以冲突,后者则是关于棒球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 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间,米切尔曾任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会主席。此后,又出任DLA Piper律师事务所主席。而在1999年至2009年间,米切尔还担任过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校长。目前,他是房屋委员会(Housing Commission)共同主席。.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乔治·米切尔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伊丽莎白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麗莎白二世對愛爾蘭的訪問

在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利斯邀請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在2011年5月17日開始對愛爾蘭共和國展開國事訪問 。這次訪問計劃將持續到5月20日。這是自愛爾蘭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有英國君主訪問愛爾蘭。對上一次訪問是伊麗莎白二世的祖父喬治五世於1911年訪問,當時愛爾蘭仍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一部分。 是次訪問被視為是英國和愛爾蘭在1998年貝爾法斯特協定後關係進一步正常化的重要標誌。雖然在英女王訪問前夕出現炸彈恐嚇,但訪問順利進行,行程包括到都柏林的纪念花园(Garden of Remembrance)献花圈,那里纪念为爱尔兰自由而战的阵亡将士,因此具有象征意义。她又到位於都柏林北區的克羅克公園足球場,憑弔死於血腥星期日的愛爾蘭平民。 2011年5月18日,愛爾蘭為英女王在都柏林古堡舉行國宴,英女王在宴會上發表公開講話。她表示英國與愛爾蘭的關係是「永恆的」。國宴舉行地點附近,反對伊麗莎白二世到訪的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伊麗莎白二世對愛爾蘭的訪問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彭定康 · 查看更多 »

彼德·羅賓遜 (政治人物)

彼德·大衛·羅賓遜(Peter David Robinson,),是北愛爾蘭政治家、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及民主统一党黨魁。自1970年起與伊恩·佩斯利創立民主统一党後,他一直積極參與政治。 羅賓遜曾在西敏擔任佩斯利的議會助理直到1979年,這令他在剛剛起步的北愛爾蘭親英分子中機會發揮影響力。1977年,羅賓遜當選為卡斯爾雷區議會議員;後來又在1979年英國大選東貝爾法斯特選區當選,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下議院議員,直至2010年選舉中敗給,這使他成為1800年联合法令生效以來服務貝爾法斯特最長久的議員。 1980年,羅賓遜當選為民主统一党副黨魁,並於1986年協助建立一個親英的準軍事組織。隨著《貝爾法斯特協議》生效,北愛爾蘭議會重新建立,羅賓遜在1998年成功競逐的席位;隨後在擔當與。2008年,他在無對手的情況下接替佩斯利,自動當選為民主统一党黨魁,隨後證實在2008年6月5日出任北爱尔兰首席部长。 2010年1月,因為一次涉及妻子的和就其財務籌集的指控,羅賓遜根據《》將其首席部长權責暫時交給阿爾琳·福斯特。經過警方調查,其中建議羅賓遜不應被起訴,他恢復了他的職務。.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彼德·羅賓遜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北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和副首席部长

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和副首席部长(First Minister and deputy First Minister),是北爱尔兰的具有相同地位的兩個政府首长。根据《贝尔法斯特协议》,1998年成立北爱尔兰地方自治政府,由北爱尔兰议会选举产生,是北爱尔兰议会的行政机关。2002年-2007年因北愛衝突,職位一度取消,由英國政府直接管治。首席部长和副首席部长负责北爱尔兰的地方自治事务,自設立以來,因聯合派政黨在北爱尔兰议会維持多數,因此首席部長一直由聯合派政黨出任,而副首部部長則為民族派政黨出任。.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和副首席部长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问题

北爱尔兰问题(The Troubles,Na Trioblóidí)简称为北爱问题,是指由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在北爱尔兰的长期暴力活动,是持续不断在爱尔兰发生的周期性暴力冲突,该冲突在由英国和爱尔兰政府于1998年4月10日签订北爱和平协议后中止。 对北爱问题的观点繁杂不一,称其是一场多方冲突、游击战或低強度戰爭,甚至是一场内战。参与者包括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准军事组织、、英国陆军及其他人员,超过3,500人因为冲突而丧生。 這場暴力衝突始於一場抗議歧視天主教愛國者的新教政府的社會運動Dominic Bryan.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北爱尔兰问题 · 查看更多 »

珍妮·肯尼迪·史密斯

珍妮·肯尼迪·史密斯(),是一位美國外交官、美國駐愛爾蘭共和共国大使。她是老約瑟夫·肯尼迪和露絲·肯尼迪的第八個孩子,她的兄弟姐妹包括總統约翰·肯尼迪,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資深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和特奧會創始人 在1993-1998年任駐愛爾蘭大使期間,珍妮·肯尼迪作為比爾·克林頓總統在都柏林的特使對北愛爾蘭和平進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她成功的說服了美國政府向新芬黨領袖亞當斯發放了簽證,這直接導致了1994年愛爾蘭共和軍簽署停戰協定。1998年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克艾利斯向她頒發愛爾蘭榮譽公民稱號來表彰她為北愛爾蘭和平所做的努力。 珍妮·肯尼迪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旨在提供給殘疾人一個參與進藝術的平台的非盈利組織,Very Special Arts)的創始人.在2011年奧巴馬總統授予她总统自由勋章來表彰她為特殊藝術和殘疾人所做的努力。.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珍妮·肯尼迪·史密斯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

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弗朗西斯·阿尔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KG GCB OM GCSI GCIE GCVO DSO PC FRS(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曾任英國皇家海军元帅、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总督。他同時是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舅。1979年被爱尔兰共和军刺杀,享壽79岁。.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 · 查看更多 »

約翰·休姆

約翰·休姆()是一名來自於北愛爾蘭倫敦德里的愛爾蘭裔政治家。他是社會民主及勞工黨的創黨成員,並在西元1998年和大衛·特林布爾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約翰·休姆是社會民主及勞工黨(SDLP)任期從1979年自2001年的第二任黨主席。他也是自北愛爾蘭福伊爾郡選出的歐洲議會議員、福伊爾郡議會議員,同時亦是北愛爾蘭議會議員。 約翰·休姆被認為是北愛爾蘭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並且他也是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的締建者。他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甘地和平獎與马丁·路德·金獎。在愛爾蘭國家廣播電台所做一項愛爾蘭百大傑出人物民意調查,約翰·休姆名列其中。.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約翰·休姆 · 查看更多 »

約翰·索爾斯

罗伯特·约翰·索爾斯爵士,GCMG(Sir Robert John Sawers,),英国外交官,高级公务员。曾在2009-2014年间任秘密情报局(通稱軍情六處,MI6)主管。他在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担任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約翰·索爾斯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岛

爱尔兰岛(Ireland,愛爾蘭語:Éire),简称爱尔兰,是位於欧洲西北部的島嶼,以面積計算是歐洲第二大岛。島上大部分區域屬於爱尔兰共和国的領土,但位於島上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其主權屬於聯合王國。 整個愛爾蘭島的人口大約為620萬人。其中居住在愛爾蘭共和國的人口有445萬人(包括居住在都柏林都會區約166萬的人口),177萬人居住在北愛爾蘭地區(包括居住在貝爾法斯特都會區約57萬的人口)。 政治上,愛爾蘭島上分為愛爾蘭共和國,包括島上的六分之五,北愛爾蘭只涵蓋了其餘在島的東北部的一部分。 相對低矮的山與周圍有幾個河流通往島嶼內。島上有茂密的植被,溫和但多變的海洋氣候。直至17世紀還有茂密的森林地覆蓋島上。今天,它是歐洲伐木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現存二十六種愛爾蘭原生動植物。 13世紀時中世紀的諾曼入侵給了蓋爾族復甦的機會。1603年後超過60年在16世紀的間歇戰導致英國的主導地位。在1690年間,英國對愛爾蘭實行新教統治制度,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鬥爭延長至18世紀。1801年,愛爾蘭成為英國的一部分。20世紀初的獨立戰爭導致島上的分裂,並建立了愛爾蘭自由邦。北愛爾蘭仍是英國的一部分,90年代鬥爭突然蔓延,進而發生北愛爾蘭問題。北愛衝突後簽訂和平協議。1973年,愛爾蘭共和國與北愛爾蘭共同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愛爾蘭文化中遺留有傳統的凱爾特文化,例如蓋爾運動、愛爾蘭音樂和愛爾蘭語;同時也承襲了許多西方主流文化,並與鄰近的英國有著共同分享的文化以及共通的運動,比如足球、橄欖球、賽馬、高爾夫球和英語等等。.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爱尔兰岛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共和军

爱尔兰共和军(英文: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愛爾蘭語:Óglaigh na hÉireann),曾为爱尔兰独立,後为统一北爱尔兰而战斗的组织。中文圈常指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但以下組織皆稱為愛爾蘭共和軍:.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爱尔兰共和军 · 查看更多 »

無期徒刑

無期徒刑或终身监禁一般是指判决对犯人囚禁終生的刑罰,是大部份國家地區(不一定已廢除死刑)中最高的刑罰之一。不同地方對這種自由刑有不同的用詞以及定義,例如,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的稱呼是:.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無期徒刑 · 查看更多 »

达隆·吉布森

達朗·傑臣(Darron Gibson,)出生於北愛爾蘭倫敦德里,是一名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出身曼聯,曾经被租借到安特卫普及狼隊,最後效力英冠球會桑德兰。.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达隆·吉布森 · 查看更多 »

阿爾斯特蘇格蘭語

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或Ulster-Scots,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èr-Scotch) The Ulster-Scots Language Society.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阿爾斯特蘇格蘭語 · 查看更多 »

蓋爾亞支

蓋爾亞支與布立吞亞支是現存凱爾特語言的兩大分支,又稱為戈依迪利語支、戈伊德爾語、或蓋爾語支。因為蓋爾亞支的語言保留了原印歐語系語言的子音 "k" 或 "kw",故有人亦稱其為 Q 凱爾特語(相對於蓋爾語支,布立吞亞支將 "k" 或 "kw" 轉化為 "p")。.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蓋爾亞支 · 查看更多 »

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

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中文圈亦稱北愛爾蘭共和軍,簡稱北愛共和軍)是曾為統一北愛爾蘭而戰鬥的組織,源自於愛爾蘭共和軍中的。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是北愛爾蘭問題時期,最大及最活躍的共和派集團。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認為自己是愛爾蘭共和軍最初的繼承者,自稱愛爾蘭共和軍(英文: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愛爾蘭語:Óglaigh na hÉireann)。中文圈也常以「愛爾蘭共和軍」稱之。 愛爾蘭共和軍於1997年7月在新芬黨因重新進入北愛爾蘭和平談判後停止運作。它支持1998年耶穌受難日協定。 2005年7月28日,愛爾蘭共和軍正式下令终止武装斗争。它要求所有的爱尔兰共和军单位必须放弃使用武器,只通过和平的方式,协助发展纯政治和民主计划。2005年9月26日,監督組織宣布愛爾蘭共和軍已經完成所有棄械過程,全部武器被列為「永久不可使用」或「永久無用」。 目前包括從臨時派分裂出來的(Continuity IRA)、(Real IRA)等仍有零星活動。.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 · 查看更多 »

英国领土纠纷问题

英国领土纠纷问题,发生在英国与多个国家之间。近代以来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肆扩张,大英帝国解體后,遗留下的历史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英国领土纠纷问题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列表

英国首相,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通称英国)的政治领导人及政府首脑。其主要职责是领导执政党和主持内阁会议,从而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根据英国首相的意见,英国君主还会行使其法定权力及特权,包括任命英國政府高级官员、司法人员和英国国教会的相关人员,以及颁授勋衔等。 英国首相这一职位是3百年来慢慢演化而成的,并非由君主突然下令而设立。现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爵士是英国第一任首相。他在1721年被国王乔治一世任命为内阁领班,1742年辞职退仕,在位长达21年,是历史上最长任的英国首相。不过,在当时,该职位的正式名称并非首相,而是“第一财政大臣”Clarke (1993), p. 266。.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英国首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耶稣受难日协议

#重定向 贝尔法斯特协议.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耶稣受难日协议 · 查看更多 »

权力下放

权力下放(devolution)是一种组织技术,旨在于同一个法人内部,由中央政府行政機關向其下放部门分配人员和职能。原则上由單一制国家使用,如法国1852年3月28日条例的动机解释部分所说:“我们可以从远处管理得同近处一样好”。它是权力分散的一个对立和完善。 下放的人员和职能由他们的上级负责,等级控制施加于人员(任命、纪律等)以及他们的行为(上级可以取消下属的决定、向他们发布指令或是修改他们的决定)。权力下放后的机关仍然维持一个机构的完整性,使得法人能够介入管理行为中。 因此,它提供国家以更高效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如法国十九世纪政治家奥迪隆·巴罗(Odilon Barrot)所形象化的:“这是用同一把锤子捶,但是我们缩短了它的柄。”.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权力下放 · 查看更多 »

格里·亚当斯

傑阿羅伊德·麥克·亞當(Gearóid Mac Ádhaimh;),英語名字為傑拉德·「格里」·亞當斯(Gerard "Gerry" Adams),是政治家、新芬黨领袖和自至今的愛爾蘭下議院議員。 1983年至1992年和1997年至2011年期間,他也是英国国会西貝爾法斯特選區的下議院議員。 自1983年以來,他一直是新芬黨黨魁。自那時以來,新芬黨一直是愛爾蘭共和國的第四大黨、北愛爾蘭第二大黨與當地最大愛爾蘭民族主義政黨。1984年,亞當斯在一次阿爾斯特防衛協會策劃、包括的幾個槍手執行的企圖暗殺身負重傷,此後在1980年代末開始,亞當斯成為的重要人物:他最初接觸社會民主工黨主席約翰·休姆;並隨後與和英國政府接觸。 2005年,表示結束其武裝活動,並宣布致力於民主政治;而亞當斯改變了新芬黨傳統對愛爾蘭國會及1986年以後以權力分享建立的北愛爾蘭議會的政策,加入愛尔兰的两个议会,但在英國國会的议题上,新芬党坚守不向英女王宣誓效忠的政策,维持棄权而不參加英國國会。 2014年,亞當斯因疑似與有關而被逮捕審問四天,後來警察未起訴釋放了他,並將文件彙編送至http://www.bbc.com/news/uk-northern-ireland-27278039 quotes:"A file will be sent to the Public Prosecution Service, police said as he was released.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格里·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泰坦尼克号

-- --(RMS 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也是白星航運公司旗下的3艘奧林匹克級郵輪之一,在其服役時間是,由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設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船上也有一臺高功率的,為乘客提供的電報收發服務,以及鐵達尼號的航務通訊。 1912年4月10,鐵達尼號展開前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人都是船上乘客,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整個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4月14至15日子夜前後,在中途發生碰撞冰山後沉没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鐵達尼號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公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許多保存了關於她的故事,包括書籍、民謠、電影、展覽和紀念品。鐵達尼號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遠洋客輪殘骸,僅次於她的姊妹艦不列顛號。沉沒事故中的最後一位生還者於2009年去世,享耆壽97歲。.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泰坦尼克号 · 查看更多 »

新工黨

新工党是指英国工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由托尼·布莱尔及戈登·布朗领导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个名字来源于工党在1994年年会上首次使用的口号,后来在1996年出版的竞选宣言草案《》中出现,用于标榜工党的改革形象,当时工党刚修改了其党章的第四条,接纳了市场经济。1997至2010年工党执政时该词汇被广泛使用。新工党受到前外交大臣的政治思想、布莱尔和布朗的实际运作以及彼得·曼德尔森和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媒体宣传的共同影响,社会学家安东尼·纪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是新工党的政治哲学基础,这是一种试图综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新工党强调社会公正(而非平等)的重要性,强调机会均等的必要性,相信利用自由市场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正。 宣扬“新工党”标签是为了重新赢得选民的信任,摆脱传统的因缺乏操作性及与工会的关系而被批评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桎梏,把党的现代化形象传递给公众。在尼尔·基诺克和约翰·史密斯的领导下,党试图以“新工党”标签扩大自己在选举中的吸引力,1997年大选,工党在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中的支持度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工党在2001年大选中获到了更广泛的支持,2005年工党史无前例的连续赢得第三次大选的胜利。 2007年布莱尔去任首相及党领袖,财政大臣布朗继任。2010年大选结果出现36年来英国首个悬浮国会,后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工党下野,布朗辞职。当年9月爱德·米利班德当选工党领袖,他放弃了新工党的标签,把党的政治立场稍微向左移动。2015年5月米利班德辞职,其继任者杰里米·科尔宾则是极左翼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导致一位国会议员称新工党已经“死透了,入土了”。.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新工黨 · 查看更多 »

托尼·布莱尔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國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6月27日辭任黨魁、首相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直至2015年。 貝理雅自1994年7月21日起出任工黨黨魁,接替突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他領導下,工黨進行重新定位及調整路線,結果在1997年英國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執政10年,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三次贏得大選的首相。他在任內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成功改革,但因支持及參與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而使得其相關政策備受爭議。.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托尼·布莱尔 · 查看更多 »

托尼·布莱尔首相任期

貝理雅是20世紀至21世紀期間最具影響力的英國首相之一,擔任首相長達十年兩個月,是英國工黨在任最長的首相。任內推行了不少成功的經濟政策,並成功改革工黨,但他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決定,使他成為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托尼·布莱尔首相任期 · 查看更多 »

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

以下是1900年-19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1900年-1999年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7年北愛爾蘭大選

2017年北愛爾蘭大選於2017年3月2日舉行,自本届起,將選出90名北愛爾蘭議會議員,比原本的108名為少。是次選舉為提早大選,提早大選的原因則是因爲副首席部長馬丁·麥吉尼斯不滿首席部長范愛玲拒因可再生熱能計劃醜聞下台,於2017年1月9日宣布辭職,導致執政聯盟解散。这次大選前,議會内共有八個政黨。.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2017年北愛爾蘭大選 · 查看更多 »

4月10日

4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00天(闰年第10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5天。.

新!!: 贝尔法斯特协议和4月10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貝爾法斯特協定貝爾法斯特協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