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95 关系: 劉宮人 (唐高宗),劉德威,劉祥道,城阳公主 (唐朝),基督教历史,原州 (北魏),原州都督府,原平市,博平县,华严寺塔 (西安),华阳县 (乾元),华清宫遗址,十七帖,十八家晉史,卢赤松,卫州,卿州,南合州,南定州,南宁市,南安市,南川区,南丰州 (唐朝),南隆州,南梁州,南汾州,南海神庙,单县,古州,可汗,史馆修撰,司馬令姬,吐迷度,含風殿,启封故城,同安公主,合州 (广东),吕州,吉尔吉斯斯坦,吉林历史,均州,墮婆登國,夏州都督府,大帝,大中桥,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大化 (日本),大唐西域記,大唐極樂寺,... 扩展索引 (645 更多) »
劉宮人 (唐高宗)
刘宫人,名失考,為中國古代唐朝女性,唐高宗李治的后宫,是高宗长子李忠之母。 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刚刚成为太子的李治,就有了李忠这个儿子,并且在宫中设宴庆贺,李治之父唐太宗说:“朕初得此孙,欲共同乐”,竟快乐得跳起舞来。此后,史书没有刘宫人更多的记载,她在高宗即位后,是否获得封号、具体封号,亦无记载。高宗皇后王氏无子,她的舅父柳奭便建议她立李忠为太子,因为刘氏出身低贱,冀望李忠与王皇后亲近。于是李忠被立为太子。唐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后,李忠贬为燕王。.
劉德威
劉德威,徐州彭城人,唐朝官員。.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劉德威
劉祥道
劉祥道(),字同壽,魏州觀城縣(今山东省莘縣觀城)人,祖籍广平易阳(河北临洺)。 父劉林甫,唐高祖武德年间官中书舍人、中书侍郎,贞观初年赐爵乐平县男,迁任吏部侍郎。贞观三年(629年)劉林甫病逝后,祥道袭父爵。高宗永徽年间,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显庆二年(657年)迁黄门侍郎,仍掌管吏部选事。显庆三年(658年)进封阳城县侯。显庆四年(659年),升任刑部尚書,龙朔元年(661年),权检校蒲州刺史。龙朔三年(663年),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書)兼检校雍州长史,四月右相李义府下狱,劉祥道接任右相。他生性谨慎,不愿为相,多次以年老多病请求退居闲职。次年(664年)转任司礼太常伯,罢知政事。麟德二年(665年),随高宗封禅泰山,担任终献,事后进爵广平郡公。 曾提拔王勃。乾封元年(666年)又上表乞骸骨,加金紫光禄大夫,让他致仕,不久病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号宣。其子劉齊賢后来也担任宰相。另有子刘廣禮。.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劉祥道
城阳公主 (唐朝)
城阳公主(),唐朝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唐高宗同母妹妹,太平公主姑母兼婆母。 城阳公主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贞观十八年(644年),杜荷卷入皇太子李承-乾-案被处决。城阳公主改嫁薛瓘。麟德初年(664年),因为城阳公主牵涉到巫蛊案件中,时任左奉宸卫将军的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城阳公主随同丈夫一起离开长安赴任。咸亨中,城阳公主夫妇死于房州,公主于咸亨二年(671年)五月十六日逝世,双柩还京师。 城阳公主长子薛顗,封河东县侯、济州刺史,后因响应琅邪王李冲起兵被杀。次子薛绍,娶太平公主,也因李冲一事杖责一百,饿死狱中。.
基督教历史
基督宗教历史,指基督宗教、基督教世界及各宗派教会的历史,從公元一世紀耶稣及其门徒的时代开始,直到现代。 基督宗教于公元一世纪中葉发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黎凡特地區。起先是被压迫的宗教,但很快從耶路撒冷傳播到整個近東,包括亞蘭,亞述,美索不達米亞,腓尼基,小亞細亞,約旦和埃及等地。在301年成為亞美尼亞國教,319年成為喬治亞國教,325年成為阿克蘇姆帝國國教,380年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公元431年以弗所公會議後,聶斯脫利派分離,形成東方亞述教會。之後451年迦克墩公會議,教會又分裂為東方正統教會和迦克敦教會。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使得迦克墩教會再分裂為羅馬天主教會和希臘東正教會。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又從天主教會分離、創造出新的基督教社群-新教,並演變出許多教派。 羅馬天主教與希臘東正教在中世紀散佈到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又進一步散布到全世界,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擁有約20億信徒。現今最具規模的三大教派為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如路德宗等)。.
原州 (北魏)
原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至甘肃省平凉市一带。隋大业初改为平凉郡,唐武德初复为原州。贞观五年(631年)于原州置原州都督府。下辖平高县(今固原市)、百泉县(今宁夏彭阳县)、平凉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萧关县(今宁夏海原县)。 广德元年(763年)属吐蕃,在泾州灵台县设行原州,贞元四年(788年)收复百泉县、平凉县,归属行原州。贞元十九年(803年),收复平高县、萧关县,恢复原州,治所在平凉县。元和三年(808年),平高县、萧关县再陷吐蕃,在泾州临泾县设行原州,平凉县改属渭州。大中三年(849年),收复平高县、萧关县,恢复原州,下辖平高县、萧关县、百泉县。大中五年(851年),萧关县置武州。广明元年(880年),平高县、百泉县三陷吐蕃,唐朝再在泾州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设行原州,不领县。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泾州临泾县改属原州,行原州成为正州。北宋时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镇原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部。元初改为镇原州。.
原州都督府
原州都督府,唐都督府之一。贞观五年(631年)于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置,督原、庆、会、银、达、亭、要等州。十年废亭、达、要三州,惟督四州。后银州划属夏州都督府。景云二年(711年)并入泾州都督府。后复。开元四年(716年)庆州又置都督府,仅督原、会两州。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以南,甘肃省景泰、靖远、会宁、定西、静宁、平凉、崇信等县市地区。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宁夏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甘肃古代行政区划.
原平市
原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忻州市代管。位于山西中北部的忻代盆地内。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州、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接壤。 西汉以来就是山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县份,也是太原通向塞外的交通枢纽。境内京原、北同蒲铁路在市区交汇,朔黄铁路和京原、大运等公路穿境而过,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条件极为便利。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9万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原平市
博平县
博平县,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境内的旧县名。 西汉时置县。五胡乱华后,北方为异族统治。东晋时,曾在今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博平村设置侨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析置灵泉县,四年省。贞观十七年(643年),博平县并入聊城县,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又以博平县、聊邑县、高唐县和武水县河外地入郓州。北宋时,属博州。熙宁二年(1069年),割明灵砦隶北京大名府清平县。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废,不久复置,属东昌府。清朝时,仍属东昌府,评价冲繁。 1949年起,属聊城专区。1956年并入茌平县,仍有博平镇。.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博平县
华严寺塔 (西安)
长安华严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四府村少陵原,为两座唐代楼阁式砖塔:华严初祖杜顺禅师塔和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1956年以华严寺之名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系唐“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是华严宗的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寺毁于山体滑坡,惟二塔尚存。 帝心杜順,雍州万年县(今西安市)人,为华严宗创始人,其墓塔建于贞观十五年(642年)。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方形,七层,高22.8米,底层边长5.6米,底层有塔室,南面辟门,二层以上为实心。 清凉国师澄观,越州山阴县(今绍兴市)人,为华严宗四祖。塔为楼阁式实心砖塔,平面呈六边形,七层,高14.2米,底层边长1.72米。1986年因山体滑坡,将塔向东北方形迁移10米,次年完成。迁建过程于塔基须弥座内发现玉瓶一个,内有五色舍利子,塔身第二至四层还发现清初佛经、佛像等文物。据记载塔为元至元九年(1272年)重建,此次迁建的发现表明上五层应是清代重修的结果。.
华阳县 (乾元)
华阳县,中国旧县名,位今四川省成都市境。唐朝时由成都县划出,两县同城而治逾千年,构成了今成都市市区。今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的大部分曾属华阳县。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从成都县划出蜀县。乾元元年(758年),蜀县改名华阳县。得名华阳,据说是因古人论蜀之繁富有“地称天府,原号华阳”之说。唐朝时,两县同属蜀郡、成都府,皆为成都府治所。元朝时,成都府改成都路,仍隶之。明朝,成都路复为成都府。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成都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设华阳县,仍同属成都府。评价:冲、繁、难。 辛亥革命后,成都府废,1914年起,华阳县属西川道,后又废道复省,属四川省。1921年,华阳县与成都县合并为市,至1928年建立省辖成都市,其部分辖区划入成都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2日,民国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使解放军迅速完成对成都的合围。27日,解放军在成都会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率军进入成都城。其后,华阳县隶属川西行政区下属的温江专区。1959年,双流县被撤销分别并入温江县和华阳县。1965年,撤销华阳县,并入双流县,撤销前的县城驻地由中兴场镇改名为华阳镇。.
华清宫遗址
华清宫遗址中国唐朝兴建的“离宫”之一。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在骊山建汤泉宫,并任命阎立德主持营造。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改名华清宫,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华清宫成为皇家温泉度假别墅和行宫别苑。.
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內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烜赫著名帖也。」《十七帖》是一部匯帖,凡29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十七帖
十八家晉史
十八家晉史是唐代官修《晉書》之前流行的十八種晉代斷代史書的總稱。包括九家晉書與九家晉紀。除此之外,兩晉南北朝的三百餘年間,還出現了不少記載晉代及十六國歷史的雜史、霸史、雜傳、起居注。唐貞觀年间房玄齡監修的《晉書》行世後,諸家晉史逐漸亡佚,至南宋失傳。明清時人從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裴松之注《三國志》、李善注《文選》以及《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了十八家晉史的殘篇和片斷。現存篇幅比較多的是臧榮緒《晉書》和王隱《晉書》。較少的如陸機《晉紀》,僅存三條。 十八家晉史中大部分只涉及晉代幾朝的歷史,或僅有西晉部分,還有未完成的底稿。唯有臧榮緒《晉書》記事起于司馬懿創業,終于劉裕代晉,有紀、錄、志、傳,共110卷,體例完備,成為唐官修《晉書》的基礎。 清人湯球、黃奭輯有唐代以前的諸家晉史。1937年,商務印書館根據《史學叢書》本將湯球的《九家舊晉書輯本》、《晉紀輯本》、《漢晉春秋輯本》、《晉陽秋輯本》、《十六國春秋輯補》、《三十國春秋輯本》等排印出版,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卢赤松
卢赤松(),字子房,幽州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大房,隋朝、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卢赤松
卫州
卫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河南省境。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为漢趙刘渊所攻陷汲县,于汲县设立殷州及卫州。汉昌元年(318年)石勒得此地,废卫州、殷州等州,复立汲郡,治汲县,领汲、朝歌、共、林虑、获嘉、脩武六县。 北周宣政时置卫州。隋朝大业年间,天下州改郡,改为汲郡。唐朝武德初,天下郡改州,复为卫州。武德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治所由卫县迁移至汲县。贞观十七年(643年),清淇县并入卫县,同年,黎阳县改属卫州。土贡:绫、绢、绵、胡粉。户四万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下领五县:汲县、卫县、共城县、新乡县、黎阳县。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所辖卫县隶安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安利军废为县,属卫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安利军,后为浚州。崇宁时,卫州户三万三千二百四,口四万六千三百六十五。贡绢、绵。终北宋一朝,卫州下领一监:黎阳监,四县:汲县、新乡县、获嘉县、共城县。 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升为卫辉路,明朝时,为卫辉府。.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卫州
卿州
卿州,卿,又作乡。唐宋时的羁縻州。 贞观十五年(641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长顺县南麻响。属黔州都督府。南宋后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羁縻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黔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卿州
南合州
南合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改合州改名置南合州,治所在海康县(治今广东省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等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后改为合州。隋炀帝大业初废。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南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雷州市)。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名东合州。贞观八年改名雷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合州
南定州
南定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南北朝时南梁置定州。后改称南定州。治所在布山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隋灭南陈后,開皇10年(590年),改称尹州,大業2年(606年),改称郁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郁州改称郁林郡,下轄12县。唐朝武德年间,改为南尹州,贞观年间改为贵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定州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宁市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安市
南川区
南川区,中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因南江之源而名南川。公元637年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重庆直辖后被定为重庆市的地区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10月22日,撤县级市设立为重庆市的市辖区。境内多山,矿产植被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川区
南丰州 (唐朝)
南丰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以郧乡县和安福县设置南丰州,治所在郧乡县(今湖北省郧县),并置堵阳县、黄沙县、白沙县、固城县四县。武德八年(625年),省黄沙县、白沙县和固城县,同年废南丰州。以郧乡县、安福县、堵阳县隶淅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安福县、堵阳县入郧乡县。.
南隆州
南隆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分交州义廉县、封溪县、隆平县设置隆州,治所在义廉县(今越南河西省山西市)。属于宋州总管府。武德五年(622年),改属交州都督府,武德六年(623年),改隆州置南隆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南隆州、义廉县、封溪县,隆平县改属交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隆州
南梁州
南梁州,中国古代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梁州
南汾州
南汾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时東魏在今山西省吉县設置南汾州。北齐改为汾州,北周再改称西汾州。隋朝南汾州下轄3郡5县。開皇16年(596年)改为耿州,開皇18年(598年)改称汾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南汾州改称文城郡,下轄4县:吉昌县、文城县、伍城县、昌宁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称南汾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汾州置慈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汾州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旧称扶胥村),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洪聖的场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海神庙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建筑遗迹。2013年3月,南海神庙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南海神庙
单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单县
古州
古州,唐朝时设置的州。曾改名乐兴郡。 下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李弘节开夷獠置。土贡:蜡。二百八十五户。管辖三县:乐预县(宝应元年(762年)更名乐山县)、古书县、乐兴县。地望在今贵州省黎平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古州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可汗
史馆修撰
史馆修撰,唐代起的官职名,又称国史馆修撰,负责掌修国史。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下令将史馆从秘书省分离出来,使其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职,置于禁中使之成为独立的修史机构。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欧阳修等都曾经担任过史馆修撰一职。.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史馆修撰
司馬令姬
司马令姬,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父荥阳公司马消难。.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司馬令姬
吐迷度
吐迷度(),是唐太宗时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 原为菩萨属下胡屋(禄)俟利发。贞观十七年(643年),背叛薛延陀投靠唐朝,646年,联合唐朝大破多弥可汗,击灭了薛延陀汗国,唐太宗遣使至回纥褒奖其功,十二月吐迷度到长安朝见唐太宗。647年,唐朝以其辖地置瀚海都督府,封吐迷度为都督、怀化大将军,然而當時吐迷度已恃强自称可汗,並依照突厥制度设置官制。648年,其侄乌纥与其妻通奸,叛归车鼻可汗,乌纥与车鼻可汗袭杀吐迷度。唐太宗派燕然都护李素立、燕然副都护元礼臣诱杀乌纥,再遣兵部尚书崔敦礼抚慰回纥,追赠左卫大将军,擢其子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袭封瀚海都督。 Category:回鹘可汗 1 Category:唐朝追赠左卫大将军 Category:唐朝被杀害人物.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吐迷度
含風殿
含春殿,唐朝终南山的翠微宫里的一座宫殿。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649年7月10日),唐太宗病重,召司徒、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长孙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入含风殿。对他们说:「我在此安者,旁有余之子及妻妾。而如見昔在疆場之風。」眾人泣。然后令褚遂良草拟遗诏,不久,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 Category:陕西唐代宫殿 Category:西安建筑史 Category:长安区 (西安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含風殿
启封故城
启封故城或称启封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开始建筑的古城,城池遗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朱仙镇。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时,郑邴建城,以“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后,城归魏国,北部为魏国都城大梁城。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启封县。西汉时,启封县改名开封县。隋朝建成大运河后,启封城地位下降,今开封城兴起。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开封县省入浚仪县。贞观年后,启封城便再无修缮。延和元年(712年),以浚仪县、尉氏县复置开封县。同年汴州治所移至汴州城。后,启封城逐渐废弃。 据考证,城外西侧为荥阳郑氏的家族墓地。1986年,以启封故城的名称被开封县人民政府列为开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启封故城
同安公主
同安公主,唐高祖同母妹,李昞和独孤氏之女。 生年不详,在567年和573年之间。下嫁隋朝司徒王柬之子、隋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王裕。武德初年,与李神通一起被窦建德俘虏。贞观年间,进为大长公主。有病时,她的侄兒唐太宗亲自探病,關心姑姑同安公主,赐五百缣,姆侍皆有赐予。永徽初年,赐实户三百。薨年八十六。有子王仁表,孙王方翼。.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同安公主
合州 (广东)
合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分越州置合州,治所在徐闻县(今广东省雷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雷州半岛。太清元年(547年)改为南合州。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又改南合州为合州,置海康县。大业初年,废州,为合浦郡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設置南合州,改称東合州。貞观八年(634年),東合州改称雷州。.
吕州
吕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汾州置,治所在霍邑县(今山西省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霍州、汾西等市县地。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以霍山郡改置为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省。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晋中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吕州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吉林历史
吉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吉林历史
均州
均州,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开皇五年(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州名取自均水。大业元年(605年),均州废。义宁二年(618年),以淅阳郡的武当县和均阳县置均州。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均州废,二县改隶淅州。贞观八年(634年),以武当县、郧乡县复置均州。曾改名为武当郡。土贡:山鸡尾、麝香。户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万八百九。下领三县:武当县、郧乡县、丰利县。 明朝时,均州属襄阳府。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州治武当县省入均州。所属郧县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归郧阳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州改县,均州改为均县。均州城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均州
墮婆登國
堕婆登,又作婆登、堕波登,或简称为堕婆 。唐朝时南海地名。 堕婆登国,在林邑之南,在海上行走二月。东与诃陵、西与迷黎车相接,北界大海。风俗与诃陵略同。堕婆登国种稻,每月一熟。也有文字,写在贝多叶上。死去的人者,口中填上金子,又用金钏贯在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龙脑等香,积柴火化。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堕婆登王遣使向唐朝献古贝、象牙、白檀,唐太宗玺书答复,并赐给他杂物。故地有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外的巴塔姆岛或巴东岛。.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墮婆登國
夏州都督府
夏州都督府,唐代都督府之一。贞观二年(628年)于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置。督夏、绥、银三州。贞观四年(630年)增督东突厥地定襄、云中两羁縻都督府。永徽后云中划属单于都护府,又督薛延陀、回纥内迁部族侨寄于夏州境内的达浑、安化州、宁朔州、仆固州等四羁縻都督府。天授后又督侨寄境内的党项、吐谷浑族诸羁縻府州。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增督盐州。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陕西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宁夏古代行政区划.
大帝
大帝一詞起源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大帝
大中桥
大中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北、龙蟠中路西侧,始建于唐代,古称白下桥,曾改称上春、长春、大忠等名。位于龙蟠路西侧,连接大光路与建康路和白下路,几经拓宽,现为南京城南的一处交通要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大中桥
大佛寺 (彬县)
大佛寺位于陕西彬县。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约1300多年的的历史。大佛寺石窟群是陕西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亦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被誉为陕西和古丝绸之路第一大佛.
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彬县西部的大佛寺内,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世界文化遗产,大佛寺石窟被列入该名录,成为咸阳市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佛寺原称应福寺、庆寿寺,石窟始凿于北朝晚期,大佛洞凿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宋、元、明有增凿。石窟凿于泾河南岸的山崖上,背山面水,坐南朝北,现存136窟,以大佛洞为中心,两侧有千佛洞、东石阁、罗汉洞、庆福寺、西石阁等,共有造像千余尊,碑刻题记百余处。大佛洞面宽34.5米,高28米,进深18米,洞内正中为阿弥陀佛,左右侧分立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其中阿弥陀佛为陕西第一大佛。大佛洞前建有明嘉靖年间重建的明镜台及护楼。.
大化 (日本)
大化(645年六月十九—650年二月十五),是日本飞鸟时代孝德天皇年号,也是日本最初的年號。.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書影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外紀類。.
大唐極樂寺
大唐極樂寺,位於今江西新建縣大塘鄉彭家村村東。史載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大定天下後,南巡至江州。及戊子之秋,由潯陽經白鹿洞抵達豫章,途經離西昌城百里處的儀鳳鄉。唐太宗見此地風光秀麗,民安物阜,遂令匠工在此建寺,並御筆親題「大唐極樂寺」,命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的蔡允恭記念之。 清朝初年,因忌諱,「唐」字加「土」,寺名改為「大塘極樂寺」。康熙年間,再簡為「極樂寺」。今「大塘鄉」的「塘」字也是清初為求避諱而得。.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被傅里茨·何乐模(Frits Holm)认为是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极为重要的石碑,他认为石碑当与罗塞塔石碑、米沙石碑、阿兹特克太阳历石同属世界上四大代表性碑刻。.
大漢國
大漢國,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域外古国。.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大漢國
大明宫
大明宫又称东内,为唐长安城东北部的宫城。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唐朝末期,整座宫殿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的北郊。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大明宫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亦是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有1360余年歷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大慈恩寺
天可汗
天可汗(汉语拼音:Tiān Kèhán;古突厥文:𐱅𐰭𐰼𐰃𐰴𐰍𐰣,拉丁转写:Tengri Qaghan),又譯為天至尊、登里可汗、登利可汗、騰格里汗,可汗的尊稱之一。是初唐时期中國皇帝在东、西突厥和葱岭以西外交上的一种称号。其地位在游牧民族当中比隋文帝的圣人可汗还高,“天”(Tengri,騰格里)在突厥语里具有很高尚、有权力的含义,其后吐火罗叶护也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在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也被回纥人称为“天可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天可汗
天宁寺 (卦山)
卦山天宁寺位于中国山西省交城县附近,始建于唐代贞观六年(632年),寺庙依山势而起,别具一格,寺内明清时期建筑居多。卦山天宁寺相传为中国佛教华严宗发源地。赵朴初曾于1977年初游卦山天宁寺时写下了“黛色参天多古柏,崇楼峻阁备庄严”的赞美之句。.
天宁寺 (常州)
天宁禅寺位于中國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位于常州市内东门外,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常州的主要旅游景点。 天宁寺现任方丈是松纯大和尚。.
太原县 (隋朝)
太原县,中国旧县名。 原太原郡治所和晋阳县治同城而治,均在晋阳城中。北齐时,晋阳县治迁于新建的东城。后,旧城中新置龙山县。隋朝开皇十年(590年),龙山县改晋阳县。原晋阳县则改为太原县,同年分置阳真县,大业初年并入。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并州长史李勣筑东城,为太原县治《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北都,天授元年置......晋阳宫在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史李勣筑。两城之间有中城,武后时筑,以合东城。宫南有大明城,故宫城也......太原府......太原,赤。井苦不可饮,贞观中,长史李勣架汾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谓之晋渠。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灭北汉,毁晋阳城。又废太原县,与晋阳县并废为平晋县。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移平晋县治所于汾水西,洪武八年(1375年),平晋县改名为太原县,属太原府,太原县城叠加于晋阳古城之上。清朝时,仍属太原府,考评:冲,繁。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属山西省冀寧道。1947年6月,改名晋源县。.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太原市
太平县 (北周)
太平县,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县,治所在今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北魏时,置泰平县。北周在557年建国后,当是为避北周太祖宇文泰讳改为太平县。隋朝时属绛郡。唐朝时,属绛州、绛郡。贞观七年(633年),置太平关。元朝时仍属绛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属平阳府。清朝仍隶之。1914年,改名为汾城县。1954年,与襄陵县合为襄汾县。.
太和 (新羅真德王)
太和(647年—650年)是新羅君主真德王之年號。.
夔州
夔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8年)以信州改名,治所在人复县(贞观中改奉节县,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宋移今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云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夔州。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奉节、云阳、巫山、巫溪等县地。宋朝时,属夔州路。开宝中割云安县(今云阳县)置云安军,辖境缩小。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夔州路。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夔州府。 夔州位於长江上游,歷年以來是四川要道,水上交通繁忙,常有客货商船往来。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夔州
奉节县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与云阳、巫山、巫溪、湖北利川、恩施相邻。县城驻于永安镇,位于长江以北。面积4098.37平方千米,居重庆市第二位,2007年末户籍人口1,041,465,居重庆市第八位。奉节是三峡库区县中移民工作量最大、搬迁最难的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奉节县
妫州
妫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北燕州置,属河北道,治所在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保岱镇。长安二年(702年)移治清夷军城,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怀来县、怀安县、涿鹿县及北京市延庆县等地。开元中朔方节度使张说在州北筑长城,其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方重镇。天宝初年改妫州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妫州。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被割让给契丹。契丹改名为可汗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妫州
姚思廉
姚思廉(),字简之,一说原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在南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楊侑侍读。唐朝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徵同修梁陈二史。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佚。 Category:隋朝侍读 Category:唐朝歷史學家 Category:唐朝学士 Category:唐朝太子洗马 Category:唐朝著作郎 Category:唐朝散骑常侍 Category:湖州人 S.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姚思廉
姜州
姜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封山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南安金)。贞观十年(636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姜州
姜遐
姜遐,字柔远,唐朝官员,秦州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唐玄宗宠臣姜皎、姜晦之父,宰相李林甫外祖父。唐书称其“美姿容”,奏事时口才了得,条理清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姜遐
姜謩
姜謩,秦州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唐朝政治人物。 在隋朝大业末年担任晋阳县令,与留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相结交。李渊起兵时,设立大将军幕府,姜謩官拜大将军府司功参军,跟随李渊征讨。 李渊入长安后,成为相国,任命姜謩为相国胄曹参军,封长道县公,并和窦轨被派到陇右进行招抚,后河池、汉阳二郡归附李渊。后被薛举赶回长安。李渊称帝后,历任员外散骑常侍,平定薛仁杲后,出任秦州刺史,衣锦还乡。参与平定凉州,后转任陇州刺史,武德七年(624年),在陇州告老卸任。贞观元年(627年)去世,追赠岷州都督,谥曰安。子为姜行本、孙姜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姜謩
始州
始州,南北朝、隋朝、唐朝设置的州。 萧梁分南梁州設安州。治所在南安郡南安县(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阁县。西魏废帝三年(大统二十年,554年),夺得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始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剑阁县),领4郡(普安、黄原、安都、潼川)6县(普安、水归、胡原、黄安、茂陵、武連)。北周始州属于利州总管府。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罢都督府,改属剑南道。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始州
威州 (广东)
威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武德五年(622年)分广州怀集县设置威州,治所在怀集县(今广东省怀集县)。属于南康州都督府,下辖怀集县、兴平县(今怀集县沙洲寨)、霍清县(今怀集县坳仔镇)、威成县(今怀集县梁村镇顺塘寨),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怀集县(除西北部分)。武德九年(626年),改属广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废威州、兴平县、霍清县、威成县,怀集县改属南绥州(浈州)。.
孔德倫
孔德倫,表字大经,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三代孫,孔文泰玄孙,孔渠曾孙,孔長孫之孙,孔嗣悊之子。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封孔德倫为褒圣侯。贞观十一年(637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令褒圣侯孔德伦在朝会时,位同三品,食邑百户。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赐给孔德伦敕书和时服。孔德伦七十一岁去世,有儿子二人为孔崇基、孔子叹(其子孔贤是孔氏宁陵派始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孔德倫
孙嫔
孙嫔,唐朝妃嬪,唐高祖李渊的嫔。 唐朝分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史书没有记载孙嫔具体位号。武德二年(619年),孙嫔生子李元昌,次年,李元昌封鲁王。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逝世。按唐朝宫廷惯例,孙氏应该在此后获封太妃(参见:杨氏、张宠则等)。贞观十年(636年),李元昌封汉王。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汉王李元昌和太子李承乾、兵部尚书侯君集等阴谋发动政变,事败。四月初六,李元昌被赐自尽于家,其母孙嫔、妻子、儿子被唐太宗宽宥。.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孙嫔
宁波历史
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宁波靠近台湾,因而成为对台作战的前哨和东海舰队驻地,经济发展几近停滞。改革开放以后,宁波在众多优惠政策和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帮助下开始迅速发展。.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宁波历史
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Port of Ningbo-Zhoushan)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杭州湾南翼、浙江东北部沿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长江构成的“T型结构”交汇点的南侧,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集装箱航线达236条,其中远洋干线118条,月均航班近1400班。2016年货物吞吐量达到9.22亿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2156.1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4位。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的主枢纽港之一和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宁波舟山港承担中国约40%的油品、30%的铁矿石、20%的煤炭储备量,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1/3的国际航线集装箱都在宁波舟山港进行中转运输。 宁波舟山港港区涉及宁波、舟山两地,主要分布在宁波镇海、北仑海岸和舟山群岛沿岸,由位于宁波港域的镇海、北仑、大榭、穿山、梅山等港区,舟山港域的金塘、衢山、六横、岑港、洋山等共计19个港区组成。港区内现有生产泊位624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57座,设计吞吐能力7.74亿吨,居中国首位。港区进港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港区水深大部分在50米以上,最深处达115米,可供30万吨级巨轮自由进出港,或40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候潮进出。.
宣州 (隋朝)
宣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豫州置,治所在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大业初改为宣城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州,武德九年(626年),丹楊、溧水、溧陽等地改隸屬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州。户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下辖八县: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唐时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省溧水、溧阳等县地。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唐朝以后,以产宣纸著名。.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宰相
容州
容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铜州置,治所在北流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以境内有容山得名。元和中移治普宁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辖境相当今容县及北流北部地。唐朝、五代先后为容州都督府、宁远军节度使治。宋朝时,扩大至今陆川县及北流南部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曾改为容州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北流市 Category:容县 Category:陆川县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容州
容琼县
容琼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治所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琼海区西,属琼州。贞元七年(791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海南古代县份 Category:海口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容琼县
宾县 (唐朝)
宾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627年—649年)中置,治所在营州南五柳戍(今辽宁省朝阳市南)。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寄治幽州城(今北京市)中。五代后晋时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后梁县份 Category:后唐县份 Category:后晋县份 Category:辽宁古代县份 Category:北京古代县份 Category:朝阳行政区划史.
宾州 (广西)
宾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贞观五年(631年)置,治所在领方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成郡,至德二载(757年)改领方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宾州。宋朝以后扩大。元朝时,升为路,辖境相当今宾阳、上林二县及来宾市西部等地。后复降为州。 明朝初年,以州治领方省入。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辖境扩大,相当今宾阳、来宾、上林、武宣等县市地。十二年降为散州,不辖县。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宾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宾阳县
宾阳县(邮政式拼音:Pinyang)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是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县城宾州镇距南宁市城区公路里程90公里。.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宾阳县
宜州 (广西)
宜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四年(630年)置粤州,治所在龙水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宜山一带。乾封中改名宜州。天宝初年,改为龙水郡。乾元初年复为宜州。唐朝末年,为马楚所据,后入南汉。北宋为宜州龙水郡。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远军节度。咸淳初年,以宋度宗潜邸,升为庆远府。元朝为庆远路。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朝、清朝时,仍为庆远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马楚的州 Category:南汉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河池行政区划史.
宜都市
宜都市是地处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宜昌市管辖,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3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離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為宜都市。 宜都市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清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有一块飞地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内),西南、正西与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夷陵区接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宜都市
宇文玉波
宇文玉波(),隋朝和亲公主。.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宇文玉波
宇文昭仪
宇文昭仪(),唐高祖李渊的昭仪,隋朝大臣宇文述的女儿,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的妹妹。.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宇文昭仪
宇拓桥
宇拓桥,藏语称“宇拓桑巴”(意为“绿松石桥”),汉语俗称琉璃桥,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宇拓路中段,大昭寺以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廊桥。.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宇拓桥
安南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的六个都护府之一,管辖交州地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政府设立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将交州都督府改置为安南都护府,治所位于宋平县(今越南河内),由交州刺使充任都护。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后,今云南地渐入南诏,约在唐文宗开成、唐武宗会昌、唐宣宗大中间即大约现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边界为界;唐懿宗咸通元年(861年1月)府治为南诏攻陷,后收复;四年(863年)再度被攻陷,寄治海门镇;七年(866年)收复旧制,置静海军节度使,兼领都护。五代时期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公元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安市城
安市城是中国东北部古代的一个军事城堡,始建于晋朝。大概位置在今辽宁省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 十六国(317一420年)是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南北朝(420一589年)北朝之际,为高句丽所割据。 唐朝贞观年间,高句丽进攻新罗,新罗王向唐朝政府告急。唐朝政府命高句丽停战,盖苏文拒绝。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亲征,拔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接着连破白崖城(今辽宁海城),盖牟城(今辽宁盖州)。但是,唐军在安市城遭到了安市城主(后世小说中塑造成高句丽名将杨万春)的坚决抵抗。后由于冬天来临,唐军被迫撤退。665年,唐将李勣等攻陷安市城后,灭亡高句丽。.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安市城
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连至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在约150年。 安史之乱前,安西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为都护府,共约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为大都护府,共约71年。安史之乱后,765-778年为都护府,781年后又名为大都护府,至790年左右陷落为止。.
安西府 (唐朝)
安西府,唐朝时设置的府。 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潭县东。属洮州。辖境相当今甘肃省临潭、卓尼等县、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府 Category:甘肃的府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寡妇
寡婦又稱孀婦,是指死去丈夫的女性,死去妻子的男性則稱為鰥夫,兩者合稱鰥寡。形容他們婚姻現狀的正式名稱是喪偶,女性又稱寡居、守寡或者孀居。 在過去,寡婦的社會地位是重要社會議題。在一些以丈夫為唯一經濟支柱的家庭,寡婦的生活往往會陷入貧窮,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往往需要接受接濟。 在某些文化中,片面要求女性守贞,男性则不必。即寡婦在夫死後守節,不能夠再嫁。有些雖然不禁止寡婦再嫁,但是再嫁的寡婦會失去亡夫遺產的繼承權,鰥夫續弦卻不會影響繼承亡妻遺產。.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寡妇
导江县
导江县,中国古县名。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原汶山县置盘龙县,寻更名。武德三年(620年),导江县与九陇县、绵竹县置濛州。贞观二年(628年),濛州废。贞观中,改县名曰灌宁县。仪凤二年(677年),析导江县、九陇县和郫县置唐昌县。开元中复为导江县。唐朝时,隶属于彭州曾属濛阳郡。 唐朝时,以导江县灌口镇置镇静军。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改镇静军为永安军,彭州所属导江县及蜀州青城县归永安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永安军改为永康军。熙宁五年(1072年),永康军废为砦;九年,复即导江县治置永康军使,隶彭州。元祐初年,如故。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户少,与青城县同省入灌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导江县
富州 (广西)
富州,唐朝时设置的州。昭平县 武德四年(621年),以始安郡的龙平县、豪静县,苍梧郡的苍梧县置静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富州。土贡:银、班布。户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六。治所在龙平县,下辖三县:龙平县、思勤县、马江县。天宝时曾改为开江郡。北宋时废。.
寘颜州
寘颜州,唐朝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白霫部置,约在今蒙古国东方省贝尔湖、哈拉哈河以南一带。属燕然都护府。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置于河套内地。属安北都护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蒙古国的州 Category:蒙古国东方省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寘颜州
寅度州
寅度州,又称演度州,唐朝的羁縻州。贞观年间置,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北。为河西内附十二胡州之一。贞元年间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新疆的州 Category:喀什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寅度州
封言道
封言道(),字让,唐朝初年宰相封德彝之子,尚唐高祖第十二女淮南公主李澄霞,为驸马都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封言道
尹德妃
尹德妃,唐高祖李渊的德妃,酆王李元亨生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尹德妃
将水场
将水场,唐朝时设置的行政区划。 贞观三年(629年)析将乐县置,在今福建省顺昌县。属建州。景福二年(893年)改名永顺场。 Category:唐朝行政区划 Category:福建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南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顺昌县 Category:62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9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将水场
尉州
尉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末年,王世充析汴州尉氏县置,治所在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于原地置洧州,贞观元年(627年)亦废。 民变政权 Category:隋朝民变政权行政区划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开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尉州
尉迟屈密
尉迟屈密,《新唐书》作尉迟屋密,7世纪于阗国王。 尉迟屈密本来臣服突厥,贞观六年(632年),遣使向唐朝献玉带,唐太宗下诏安抚他。贞观十三年(639年),尉迟屈密又遣子到长安入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尉迟屈密
岩州 (唐朝)
岩州,唐朝时设置的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木梓镇。 属岭南道,为下州。调露二年(680年)分横、贵二州置,因在岩冈之北因为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乐郡,至德二载(757年)更名常乐郡。后又改为岩州。土贡:金。人1110户。下辖四县:常乐县(今广西贵港市木梓镇,本安乐县,萧铣分兴德县置。贞观元年省,乾封元年复置,隶郁林州,永隆元年属岩州。至德二载更名常乐县)、恩封县(今广西浦北县平睦镇,本伏龙洞,当牢州、宜州宜二州之境,调露二年与高城县、石岩县同置)、高城县(今广西浦北县寨圩镇,以高城水名)、石岩县(今广西玉林市城隍镇)。 元和十一年(816年),岩州被黄峒蛮攻陷,元和十三年(818年)在廉州境内设置行岩州,只下辖常乐县(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一县。南汉乾亨二年(918年),为南汉高祖刘岩避讳,改岩州为常乐州。.
岩州 (松潘)
岩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治今四川省松潘县红扎乡萨章村。 贞观五年(631年)分松州交川县置西金州。安置党项羌细封部落,隶属于松州都督府、羁縻轨州都督府。贞观八年(634年),改西金州为岩州。领3县,与岩州同置,金池、甘松、丹岩。无户口。至京师西南2100里。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进攻,唐朝废岩州。.
崌州
崌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元年(627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所在江源县(今四川省松潘县北)。属松州都督府。后地入吐蕃,州废。辖县二:江源县、落稽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崌州
崔仁師
崔仁師,定州安喜(河北定縣)人。 武德初年應制舉,授管州錄事參軍,以薦拜右武衛錄事參軍。貞觀初年,任殿中侍御史。陳叔達薦為史官,與令狐德棻、岑文本等人修《周書》。青州(山東省青州市)有人造反被逮治,大理寺少卿孫伏伽要求從嚴審理,仁師責令寬恕,悉脫去犯人杻械,並給予飲食、沐浴。只抓魁首十多人,其他人皆释放。不久唐太宗派人重新審訊囚犯,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末年累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褚遂良忌之。一日有伏閤自訴者,仁師不奏,褚遂良告之太宗,帝大怒,以罔上罪配廣東連州(一說龔州)。不久赦還。永徽初年授簡州刺史。不久卒。 神龍初年以子崔挹為國子祭酒,恩例贈同州刺史。崔仁师诸子中,崔揣官居亳州刺史,袭安平公;崔擢字扬庭,官居雍州司功参军,封安平男;崔摄,官居恒州刺史。崔挹最后官至户部尚书,子崔湜为唐中宗宰相。.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崔仁師
崔知温
崔知温(),字礼仁,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崔知温
崔義玄
崔義玄(),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人。出身清河崔氏。隋朝隋末唐初期政治人物。 隋朝大业末年投奔李密起义军,未受重用,一日見群鼠渡河,又见槊刃有花文,对左右亲近之人说道:「这是东晋王敦敗亡之兆啊。」。后前往游说据守柏崖的黄君汉,劝其投靠李淵,归唐后被授为怀州总管府司马,与黄君汉一起,击败王世充大将高毗,以功封清丘县公。后从秦王李世民灭掉王世充,攻占洛阳,转任隰州都督府长史。贞观年间,与友人孟神庆一起在韩王李元嘉府中任王府长史。 唐高宗永徽年间,崔義玄任婺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睦州女子陳碩真起兵造反,派童文宝领兵四千人掩襲婺州(今浙江金華),崔義玄率兵抵御,以司功参军崔玄籍為先鋒,在揚州長史房仁裕的统领下,十一月庚戌,陳碩真被俘,崔义玄以功拜御史大夫。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过程中,崔义玄为她谋划,最终将长孙无忌等反武势力去掉。显庆元年(656年)出为蒲州刺史,不久去世,年七十一,赠益州都督,谥号贞。武则天当皇帝后,追念他的功劳,重赠扬州大都督,赐其家实封二百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崔義玄
崔民幹
崔民幹(),字道贞,为讳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又称崔幹、崔世幹,雍州咸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隋朝大将军、汲郡明公崔猷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固安县公崔叔重之子,隋朝、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崔民幹
嶂州
嶂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四年(630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所在洛平县(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属静边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若尔盖县一带。后地入吐蕃,州侨治庆州(治今甘肃庆城县)。旋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嶂州
巢王妃杨氏
巢王妃杨氏,生卒不详,名不详。原为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后为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生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旧唐书》后妃传中没有记载杨氏的生平,仅有“杨氏生曹王明”一句。从《旧唐书》杨恭仁的传记中推论,她应是隋朝宗室后裔,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杨氏的生平,主要出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杨氏初为齐王李元吉王妃,未知是否为李元吉生育子女。 武德九年(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五个年幼的儿子全部被处决,齐王府被抄没。齐王府女眷的下落,史书没有记载。杨氏在玄武门之后的具体生活细节则已不可考。根据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的墓志可知,杨氏曾与她的生母一同抚养归仁县主。而李元吉第六女新野县主李令(624年—662年)的墓志则提及太宗对她“恩加鞠养”,李令可能与太宗及他的后妃儿女一同生活在长安城的皇宫中,并在出嫁前获得了县主的封号和食邑。唐朝时,罪犯女眷进入宫廷后,获得皇帝宠爱成为后宫的例子并不鲜见。杨氏在当时可能与李元吉的妾室、女儿一同没入的宫中,但由于史料缺乏,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成为唐太宗的后宫,皆不可考。 根据《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杨氏受到唐太宗的宠爱,在文德皇后于636年去世后,唐太宗欲立杨氏为皇后,被魏征以辰嬴的例子劝阻。貞觀十六年(642年),齐王李元吉被追封为巢王,杨氏因此被称为巢王妃杨氏。史书没有记载唐太宗是否正式册封杨氏为妃,只知在634年至647年间,杨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李明,為唐太宗第十四子外,杨氏此后的生平亦不可知,最终也没有陪葬唐太宗昭陵。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杨氏与太宗所生的兒子李明封为曹王,后过继给李元吉为嗣子。而《旧唐书》《新唐书》认为是唐高宗下诏过继李明为巢王之后。 元朝时,集贤大学士陈颢曾称“唐太宗册曹王明之母为后”,未知据何。清朝俞正燮及《新元史·后妃列传》明确指出陈颢此语误。.
巫州
巫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因巫山巫水而得名。置夜郎县、朗溪县、思征县三县。贞观九年(635年),废思征县。天授二年(691年),改为沅州,分夜郎渭溪县。长安三年(703年),割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713年),又置潭阳县。开元十三年(725年),改沅州为巫州,治所在龙标县(原黔阳县)(今湖南省怀化市黔阳古城)。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怀化、洪江区、芷江、会同、靖州、通道及贵州省天柱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潭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巫州。大历五年(770年)更名叙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名沅州。 高力士流放巫州时作诗《感巫州荠菜》:两京作芹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巫州
巴縣 (重慶)
巴县,中国古旧县名,自设县起为重庆附郭县。初置县时,辖境为今重庆主城区大部及长寿、璧山、涪陵、南川、武隆的部分地区。后辖境逐渐缩小。1994年改为巴南区,为重庆市近郊区县。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后,在巴国旧地置江州县,隶于巴郡。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改垫江县为巴县。隋朝时为渝州治所。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析置隆化县。北宋时,渝州改为恭州,仍为州治。南宋末年,恭州升为重庆府,巴县为重庆府治。元代属重庆路,为路治。明清时期属重庆府,为府治。 辛亥革命后一度由重庆蜀军政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属四川省。民国28年,县政府迁至城区外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30年迁往李家沱马王坪。1950年,属璧山专区,1951年划归重庆市。1952年10月,县治迁往南温泉。1953年,划入江津专区(原璧山专区)。1954年1月,县治迁往鱼洞镇。1959年,巴县再度划入重庆市。 自民国18年重庆建市后,为适应重庆市区扩展,巴县县界曾多次调整。至1994年,县境东西宽7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幅员面积2551.26平方公里,仍三面环绕重庆市区。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划出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给南岸区,划出陈家桥、曾家、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虎溪、回龙坝8个镇和中梁乡给沙坪坝区,划出跳蹬镇给大渡口区,划出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8个镇和石板乡给九龙坡区,撤销巴县,设立巴南区,并从九龙坡区划入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和花溪、南泉2个镇,区政府驻鱼洞镇。至此,巴南区共辖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花溪、南泉29个镇和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12个乡。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四川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县份 Category:56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Category:重庆市已撤消的区县.
上官仪
上官仪(),字游韶,唐朝陝州陝縣(今河南陕县)人,移居江都。西汉上官桀后裔。.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上官仪
中希关系
中希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与希臘、以至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希臘共和國之间的雙邊关系。中希關係最早的記載始於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克特西亞斯對賽里斯的記載。而中華民國則在1947年開始在希臘首都雅典建立大使館。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於1972年6月5日與希臘建立外交關係。由2006年1月起,兩國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2013年更有所加強。 中国在希腊雅典设有大使馆;希腊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在广州、上海、香港设有领事馆。.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中希关系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中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國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令》、《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頒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視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
中国太子配偶列表
中国太子配偶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太子妻妾。.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历代多有所变更。而且除了中原王朝外,往往还同时存在着許多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其行政区划制度各不相同。.
中镇庙
中镇庙,又称“中镇祠”,为自宋代起历代祭祀五镇之一中镇霍山山神的庙宇,原位于山西省霍州境内的霍山山麓(今属临汾市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距县城25公里。 关于祭祀霍山庙宇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霍太山有岳庙,庙甚灵,鸟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时称岳庙。隋唐时祀四镇,霍山不在四镇之列,但隋代仍称霍山为冀州镇,并在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就山立祠,唐代则称西北镇,贞观四年(630年)建霍山祠,后因霍山在天宝十年(751年)获封应圣公,故又称应圣公祠,开成二年(873年)重修清·崔允昭等,《直隶霍州志·卷十四·祠庙》:“隋制祀四镇,以霍山为中镇,是为五镇矣。唐贞观四年立庙……开成二年敕命重修,刑部尚书郑翰撰碑铭并序。”,宋代最迟在淳化时已由祀四镇改为祀五镇,并将其改作中镇庙。此后历代屡有兴废,可考的最后一次重修完成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释力空,《霍山志·卷一·建置沿革》:“历元、明、清,官府时加新修,今所存之殿庑,为前清光绪十八年钦差监修也。”。按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时平阳府章廷珪所作《重修中镇庙记》,此时的中镇庙有正殿五间(周围出回廊二十四间)、寝殿三间,并有东西厢房等清·崔允昭等,《直隶霍州志·卷二十五·中文》:“正殿旧单檐卑隘,今拓基五楹……回廊二十四楹,东西厢各二楹。寝殿三楹……”,此文及金代重修时刘祁所撰《中镇庙记》均全文收录于道光年间的《直隶霍州志》。。 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在汾阳周边各县开展古建筑调查时,曾路过中镇庙,并载于其《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赵城县霍山中镇庙”一节,梁思成称其“庙址既大,高下不齐”,“就形制上看来,恐最早不过元代”,并对其大殿的建筑形制做了简略描述。 1970年,该庙与周边的兴唐寺被一同拆毁,木料用于建设小学,上百通石碑大多被砸碎,用于垫路或砌房基,今原址仅存东配殿三间、一块完整的《大明诏旨》碑(明洪武三年所立)以及散落在院子里的一地残碑。.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中镇庙
中梵关系
中梵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罗马天主教会聖座(今多以聖座行政機構教廷、或其所在地梵蒂岡代稱)及/或天主教的關係,可追溯至明朝中葉耶穌會派遣傳教士來華開始,如利瑪竇、南懷仁等。清朝建立初期,天主教傳教士與朝廷關係良好,之後由於傳教士和修會間的勾心鬥角,導致部分教士捲入宮廷政爭,最終造成雍正即位後明令禁教,直到道光年間始解禁,禁教期歷時約一百年。清末至中華民國建立初年間,天主教在中國蓬勃發展,教廷終在1942年與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中梵关系
常何
常何(),字大來,汴州浚儀(今河南省開封市)人,祖籍河内郡溫縣。唐朝初年的将领和地方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常何
东夷都护府
东夷都护府,唐朝前期管理内附的奚和契丹的事务的机构。 贞观初年,唐太宗于营州设立东夷校尉。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契丹和奚族内附唐朝,唐太宗以契丹为松漠都督府,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奚为饶乐都督府,其首领可度者为都督。十一月辛丑,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府,管辖奚族和契丹的羁縻州府。治所在营州,永徽以后东夷都护始改由营州都督兼任,武则天时契丹李尽忠攻克营州,东夷都护府废除。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收复营州,但没有再设东夷都护府,用平卢节度使或幽州节度使押两蕃使代替。.
东平郡 (刘宋)
东平郡,中国古代的郡。 晋朝时为东平国,刘宋时改为郡,下领五县:无盐县、平陆县、须昌县、寿昌县、范县。隋朝时,户八万六千九十,下领六县:郓城县、鄄城县、须昌县、宿城县、雷泽县、钜野县。 唐朝初年,郡改州。治所在郓城县,贞观八年(634年)徙治须昌县。土贡:绢、防风。户八万三千四十八,口五十万一千五百九。下领九县:须昌县、寿张县、郓城县、钜野县、卢县、平阴县、东阿县、阳谷县、中都县。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州改郡,为东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全国郡改州,为郓州。.
师州
师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三年(630年)以室韦、契丹部落置,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内。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移治青州(治今山东省青州市)境。神龙初年,移治幽州良乡县东(今北京市房山区境)。五代后晋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后梁的州 Category:后唐的州 Category:后晋的州 Category:辽宁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北京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师州
丘行恭
丘行恭(),河南洛阳人,后家徒郿县。唐初軍事人物。 丘行恭是隋末交趾郡太守丘和之子,他善骑射,勇敢绝伦。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他与兄长丘师利在岐州、雍州之间的郿城聚兵一万,结寨自保。后兄弟两人率部下在渭北归附李世民,拜光禄大夫。从其入长安,征讨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频立战功,授左一府骠骑。在與王世充的戰爭中,丘行恭与李世民数十骑突入敌阵,透阵而出。至长堤时,李世民与部下分散,只剩丘行恭追随。敌军追击,李世民坐骑颯露紫中箭,行恭回身御敌,连连射中追兵,使追兵不敢上前。他于是下马拔箭,又將自己的坐骑讓給李世民,牵着颯露紫,手执长刀大呼酣战。连斩数人,破围而出。李世民即位后,下令在昭陵阙前竖立丘行恭拔箭的石刻,以纪念他的功劳。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丘行恭以功迁左卫将军。贞观年间,丘行恭因与嫡兄丘师利争葬生母,被法司弹劾,免官除名。贞观十四年(640年),丘行恭随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累除右武候将军。唐高宗嗣位,历迁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不久请求致仕,拜光禄大夫。麟德二年(665年)卒,年八十。赠荆州都督,谥号“襄”,赐温明秘器,陪葬昭陵。 史載丘行恭生性严酷,官场同僚对他极为忌惮,多次因手段残酷被弹劾免职。貞觀十七年(643年)一月,鄠县县尉游文芝告發代州都督劉蘭成謀反,一月戊申,蘭成被處以腰斬。丘行恭竟挖出蘭成的心肝烹食。唐太宗知道後責備他:“蘭成謀反,國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為忠孝,則太子諸王先食之矣,豈至卿耶?”行恭慚愧无语。 有子丘神智、丘神勣、丘神福、丘神鼎。.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丘行恭
万州区
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上游地区、三峡库区腹地,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最大的区,也是重庆万开云板块的核心城市。万州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距离重庆主城区约374公里,是重庆市次于主城区的第二大城市,是重庆规划的位于三峡库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万州区东临云阳县,南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北利川市,西频忠县和梁平区、北界开州区和四川开江县。至2017年,总人口174.14万人,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9.6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5万人,城镇化率65.45%。 万州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距重庆主城区和湖北宜昌200公里以上,是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人口唯一超过80万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高速铁路和海关口岸,国际保税物流的一个交通枢纽的城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万州区
一代女皇
《一代女皇》,中视八點檔古裝連續劇,製作人為林慧俊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64頁。,導播為王世綱、鍾世樺、王中強、陳明義、林獻彰,戲劇指導(即導演)為李岳峰,節目企劃為王時政,首播期間為1985年11月18日至1986年1月14日,共40集,開播前之暫定劇名為《一代女暴君》林玉雲 文,--鑫南 攝影,〈一代女暴君情史 潘迎紫演活了武則天〉,《掃描線雜誌》第44期(1985年11月號)第8頁。。.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一代女皇
九德縣
九德县是一個古县名。 三国东吴天纪二年(278年),分九真郡咸驩县置。治所在今越南乂安省荣市。三国至唐朝时,历为九德郡、德州、驩州置所。唐朝武德五年(622年),驩州改名南德州,同时置安远、昙罗、光安三县。是年,以光安置源州,又置水源、安银、河龙、长江四县。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阿州。十三年阿州废,省水源、河龙、长江,以光安、安银来属九德县。安远、昙罗、光安、安银后皆省。五代以后地入交趾。.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九德縣
九嵕山
九嵕山位於中國中西部的陕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東北22公里,山峰海拔1,888米,山勢突兀,峰巒挺拔,溝壑縱橫,山環水繞,有涇水環繞其後,渭水縈帶其前,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一般当地人默认指的是唐朝李世民的陵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九嵕山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明代赵涵視為天下第一楷書,享有「楷書極則」的崇譽,也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倍受後世推崇的楷書代表作之一。《九成宫醴泉铭》的铭文与碑文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以直言谏君而闻名的宰相魏征之手,加之当朝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数以百计帝王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特别是“贞观之治”被公认为是古代帝制的极盛时期,撰文铭记,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之一。 碑文中明确记载,貞觀六年(632年)春,太宗李世民在第一次驾幸麟游九成宫消夏避暑,由于天旱少雨,人马剧增,宫廷饮水困难。4月16日这天,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宫城内散步,走到宫城之西,“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故立碑以记之。 《九成宫醴泉铭》主要内容简介:唐贞观五年(631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在擴建後改名為九成宫。第二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太宗帝万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此碑為楷书字體,全碑共24行,每行50個字,碑身與碑首相連一體,碑首刻有六條纏繞的螭龍,碑額為篆書,分兩行題寫「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字。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該碑因年代久遠,歷經歲月侵蝕,早已瘡痍滿碑,殘損剝蝕嚴重,1994年開始,中國書法家任步武先生擔負起修復補遺工程,任步武依照《全唐文》考辨,修補了19個缺字,39個殘損字,180個剝蝕不清的字,前後共費時六年才完峻,重現天下第一楷碑的昔日風采。.
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东南隅城隍庙街120号,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孔庙;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是中国各孔庙中唯一的金代建筑。文庙附绍山书院,晚清思想家徐继畬曾任山长,教书达十年之久。 1997年平遥文庙连同平遥古城,平遥双林寺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平遥文庙
平邑县
平邑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平邑县
幽陵都督府
幽陵都督府,唐羁縻都督府。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拔野古部置,属燕然都护府。约在今俄罗斯、蒙古国鄂嫩河以东及蒙古国克鲁伦河南北地区。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内迁于夏州迤北河套内地。属安北都护府。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羁縻都督府 Category:俄罗斯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蒙古国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广德寺 (襄阳)
广德寺,原名云居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城西约13公里处,与古隆中毗邻,是湖北省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十方丛林。1988年广德寺多宝塔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乔师望
乔师望,生卒年不详,唐朝大臣、将领、驸马。 娶唐高祖女儿庐陵公主为妻。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派时任游击将军的乔师望,册封夷男为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灭高昌,建立安西都护府,第一任安西都护就是乔师望。贞观二十年(646年)春天,唐太宗派执失思力和乔师望,击败薛延陀多弥可汗拔灼,拔灼逃离,薛延陀坠入混乱。唐高宗朝封襄邑县子、驸马都尉。显庆三年(658年)为凉州刺史,後改任益州、润州。上元二年(675年),为华州刺史。 乔师望任内撰《华山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卢照邻为他作《驸马都尉乔君集序》。有子乔知之、乔侃、乔备,并以文词知名。有女乔氏。.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乔师望
义净
義淨(),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山茌(在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唐代高僧,佛經翻譯家。.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义净
庞卿恽
庞卿恽(),相州邺县人(今河北临漳县),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隋末弱冠时为左翼卫,入唐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以平霍邑之功,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德元年(618年),参与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封大将军。后又参与征战王世充、刘黑闼,授上柱国,封真定县开国侯。武德五年(622年),入李世民秦王府为左三翊卫府右车骑将军。七年,授秦王左一副护军。同年,又补左内马军副总管。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参与玄武门之变,以功被授为太子(李世民)左卫副率。同年七月,诏授右骁卫将军。九月,改封安化郡开国公。李世民即位后,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诏授左武候将军。十月,封邾国公,食实封四百户。贞观二年六月,遘疾薨於雍州长安县之安仁里宅,春秋卅有五。追赠幽平燕易妫檀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或幽州都督),改封濮国公,谥号肃。.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庞卿恽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于阗
庭州
庭州,又名別失八里(Bechbaliq或Beshbalik)、别石把、亦力把力,是中亚古城,原为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因为该王庭由五座城市组成,故称为别失八里,意为“五城之地”,城址位于今吉木萨尔之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庭州
康州 (唐朝)
康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端州之端溪县置,九年废。贞观元年(627年)置南康州,十一年又废,十二年又复置,改为康州。治所在端溪县(今广东省德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德庆、郁南二县及云浮市北部地。天宝元年(742年),改康州置晋康郡,仍治端溪县。属岭南道。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旋复。治平后辖地扩有今罗定市及云浮市南部地。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德庆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云浮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云州 (开元)
云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北州,七年(624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县。永淳元年(682年),默啜为民患,移民朔州。开元十八年(730年)置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为云州。土贡:犛牛尾、雕羽。户三千一百六十九,口七千九百三十。仅领一县:云中县,有云中、楼烦二守捉;城东有牛皮关。云中县,中。本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武德六年置北恒州,七年废。贞观十四年复置,曰定襄县。永淳元年废。开元十八年复置,更名。有阴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乾符三年(876年),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子李克用为云中守捉使,杀防御使,占据云州。唐僖宗赦免了李克用,以李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不受命。广明元年(880年),李琢攻李国昌,李国昌兵败,与李克用奔北地。黄巢入京师,唐僖宗下诏发代北军,寻赦李国昌,使讨贼。李克用率三万五千骑而南,收京师,功第一,李国昌封陇西郡王。李国昌逝世后,李克用取云州。既而所向失利,乃卑词厚礼,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于云州之东城,谋大举兵攻后梁,不果。李克用子李存勗灭后梁,是为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使。后晋高祖取代后唐后,以契丹有援立功,割燕云十六州,契丹建西京大同府。.
云中县 (北周)
云中县,中国古县名。 北周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隋朝时,当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云内县,移置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西南。此地属马邑郡云内县之恒安镇。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置北恒州,武德七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在此地复置定襄县。永淳元年(682年)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云州、云中县,云中县隶云州,后隶云中郡。 五代后晋时,云州地入契丹。辽朝时为大同府辖县。重熙十七年(1048年),西夏犯边,析云中县置大同县。元朝时废。.
应州 (贞观)
应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三年(629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下辖五县:都尚县、婆览县、应江县、惣隆县、罗恭县。.
五經正義
《五經正義》,原名《五經義疏》,專指《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五部儒家經書(通稱五經)的注解之疏義。由唐太宗詔令孔穎達主持,由諸儒共參議,貞觀十六年撰成,續有修正,直到唐高宗永徽四年才頒布。初名「義贊」,詔改稱「正義」。 《五經正義》的編纂被視為官方統一南學、北學的手段,使六朝以來南、北地區各自發展的經學思想殊途而歸一,是後來各朝代相繼編纂官方經學解釋的濫觴。至高宗時頒行,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課本,然而朱熹對《周易正義》評價不高,認為孔氏負責編撰的《五經義疏》,《春秋》最好,《诗》、《礼记》次之,《书》、《易》为下。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孔疏不仅“墨守专门”,唯王弼注是从,而且“至于诠释文句,多用空言”,“亦非考证之疏矣”。.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五經正義
庄州
庄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十一年(637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贵阳市南青岩附近。属黔中道。辖境约当今贵州省惠水县等地。南宋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黔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庄州
庆善寺
庆善寺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韩城市金城街道金城大街中段163号,俗称东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北宋至和元年(1054)重修并赐额,清乾隆十八年(1753)、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分别据《重修庆善寺大佛殿碑记》碑和梁架上的修缮题记)。今建筑仅存面阔五间、进深八椽袱的大佛殿,歇山顶,斗栱为六铺作,出双抄,重拱计心造,为韩城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建筑单体。民国时曾为县参议会所在地,称中山堂,1949年后为举行重大会议的礼堂,称群众堂,后一度作为韩城市招待所,2008年10月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重修并重建山门等。现任方丈为首愚法师(释宏善)。 此外,在安居寨外东北有金大定十八年(1178)庆善寺僧墓群,1986年发现并清理 。.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庆善寺
仁平 (新羅善德王)
仁平(632年或634年—647年)是新羅君主善德王之年號。.
廣州被清拆史蹟列表
這個廣州被清拆史蹟列表列了出一些由民國廣州市政公所設立(1918年)開始,歷史上廣州行政區內由於不同原因而被拆毀的城坊建築。.
廬州
庐州,中国隋朝起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建制始于隋开皇初年(约581年)改合州为庐州,终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庐州改建制为庐州路,历时近700年,辖境大致为今天合肥市区全境、肥东县全境、肥西县全境、舒城县全境、长丰县南部,而庐江县全境、巢湖市全境、无为县全境、六安市区全境、霍山县全境、英山县全境、霍邱县南部、金寨县部分地区亦时有并入。.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廬州
延壽 (高昌)
延壽(624年—640年)是高昌君主麴文泰的年號,共17年。.
建福 (新羅真平王)
建福(584年—634年)是新羅君主真平王與善德王之年號。632年善德王繼位沿用。.
廉州 (唐朝)
廉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境。 贞观八年(634年),改越州置,治所在合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旧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海市二县市。天宝元年(742年),改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廉州。北宋开宝(968年—976年)年间,移治今合浦县。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废,咸平元年(998年)复置。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廉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廉州府,旋又改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仍改廉州府。 中華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合浦縣先後隸屬於廣東省欽廉道、南區綏靖公署和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1年5月10日將合浦縣下轄的北海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劃出設北海市。1952年劃歸廣西省。1955年劃歸廣東省。1965年再次劃歸廣西僮族自治區,隸屬於欽州專區。1987年7月合浦縣改由北海市管轄。.
会州
会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末宇文泰行军至今甘肃省靖远县一带置会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移州到鸣沙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即会州。原地改为会宁防,隋朝开皇初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大业置凉川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升会宁镇置西会州,改县名会宁。贞观八年(634年)改为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辖境约当今祖厉河和桑园峡、黑山峡间黄河流域地(甘肃省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和宁夏海原县)。8世纪后期、11世纪前期曾先后属吐蕃、西夏。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会州属宋朝。后又置敷川县为州治。淳熙十年(1183年)复入西夏。金朝侨置会州于会川城(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称新会州,以保川为附郭县。西夏、金朝同时有会州。元朝初移治西宁县(今甘肃省会宁县东),至元七年(1270年),废西宁县入会州。属巩昌总帅府。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会宁县地。至正十二年(1352年),改为会宁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会州
伊州 (唐朝)
伊州,唐朝设置的州,由隋朝的伊吾郡改置。.
会州 (四川)
会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北周設置汶州。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改汶州置蜀州,开皇六年(586年),改蜀州置会州,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省茂县西北)。隋炀帝大业初改汶山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会州,治所在汶山县(今四川省茂县),属关内道。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汶川县等地。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南会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会州为茂州。.
伊州 (隋朝)
伊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时改北荆州为和州,隋朝开皇初年,改为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为汝州,后又改襄城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襄城郡改名为伊州。贞观八年(634年),时又改汝州。.
伊州区
伊州区(ئىۋىرغول رايون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市辖区,為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积81,794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市区人口28.6万人,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1个民族。伊州區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聞名遐邇的哈密瓜产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伊州区
伏闍信
伏阇信,姓尉迟(又译伏阇),7世纪于阗国王。 本来臣服突厥,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阿史那社尔讨伐龟兹,伏阇信惧怕唐军,派其子以驼万三百匹馈劳军队。及唐军将回师的时候,行军长史薛万备请求阿史那社尔:“今者公既破龟兹,西域皆震恐,国威已振,请因此机,愿以轻骑羁取于阗王献京师。”阿史那社尔派遣薛万备率五十骑抵于阗之国都,薛万备陈说大唐国的威武,劝伏阇信入见天子,伏阇信于是随薛万备来朝。到达长安之後,唐太宗已经病逝。唐高宗嗣位,拜伏阇信为右骁卫大将军,又任命其子叶护玷为右骁卫将军,并赐于阗国金带、锦袍、布帛六十段,并宅第一区,留数月而遣还,因请留子弟以宿卫。唐太宗葬昭陵,刻伏阇信的形象石像列于玄阙之下。后来其弟伏阇雄继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伏闍信
张宠则
张宠则(),唐朝妃嬪,河内郡修武县人,祖先因官居魏郡邺城。唐高祖李渊的宝林。 她的祖父张肃是隋朝襄安县令,父亲张文成是敦煌郡书佐。隋文帝开皇九年张宠则出生,张宠则选入唐高祖后宫。武德四年(621年),生高祖十三子滕王李元懿。十一月,被封为宝林。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逝世。贞观十年(636年),李元懿封郑王。二月二十日,唐太宗尊张宠则为郑国太妃。李元懿任潞州刺史,张宠则随儿子赴任。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一日(645年2月12日)后,张宠则在潞州去世,年五十七岁。.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张宠则
张文瓘
张文瓘(),字稚圭,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因在大理卿任上处事公正而受到称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张文瓘
弱水州
弱水州,唐朝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奚族阿会部置,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南境。属饶乐都督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弱水州
弹汗州
弹汗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契丹部落置,治所在怀柔县(今北京市顺义区)。开元四年(716年)改名归顺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京的州 Category: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弹汗州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吐谷渾可汗诺曷钵妻子,唐朝宗室淮阳王李道明(唐高祖五叔李绘之孙,李道玄之弟)之女,唐朝第一个和亲公主。.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弘化公主
弘农县
弘农县,中国河南省的古县名。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因迁函谷关于新安,于故关地置弘农县,县因弘农涧而得名,属京兆尹。元鼎四年(前113年),置弘农郡,与弘农县合治。新莽时,弘农郡改为右队,领弘农县。东汉时复名弘农郡,为避汉灵帝刘弘讳,改“弘农郡”为“恒农郡”。西晋复名。 南北朝时,弘农郡县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移弘农郡于陕城;为避献文帝拓跋弘讳,郡县均改名“恒农”。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弘农郡,与弘农县合治。唐朝贞观(634年)八年,移虢郡治于弘农县,同时废弘农郡。北宋建隆初年,弘农县改称常农县,至道三年(997年),常农县改为虢略县,与虢州合治。 弘农县是中国古代汉朝至北宋期间长期设置的县份,始终为治所,但是其所在地有迁移。汉武帝置弘农郡时,在函谷关边置县为郡治,亦名弘农,是弘农县之始。位置在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东北黄河沿岸。隋朝时,弘农郡范围缩小,失去了黄河沿岸的辖区,弘农县名称虽然保留,却也因此向西南迁移到了今天灵宝市中心地区。此后,弘农县因各種避諱曾有“恒农”、“常农”等名称,直至虢州之名而改称“虢略”,从此失去“弘农”之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弘农县
張士貴
张士贵,本名忽峍,字武安。虢州卢氏人(今河南省卢氏县),唐代名将。臂力過人,善騎射。《册府元龟》载他「膂力过人,弯弓一百五十斤,左右骑射,矢不虚发。.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張士貴
張昌齡
張昌齡,冀州南宮(今河北省南宮市)人。唐朝詩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張昌齡
彭州 (古代)
彭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是中国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地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319国道穿过該县,至重庆市中心,全长约270公里。.
归顺州 (贞观)
归顺州,中国古代设置的州。 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将内附的契丹别帅析纥便部设置归顺州,属契丹松漠都督府弹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称归顺州,领怀柔县(侨治今北京市顺义区,不是怀柔区),后简称顺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改顺州为顺义县,隶属北平府(后顺天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京的州.
当州
当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置,治所在通轨县(今四川省黑水县北)。属剑南道。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黑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当州。元朝时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黑水县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当州
佛山市
佛山(官方音譯:Foshan,传统外文:Fatshan),简称禪、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全省第三大城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经113°06',北纬23°02',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东倚广州,距离香港约231公里,距澳門約140公里。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全市总面积3,7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3.06万,户籍人口388.97万;也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140万人。 2015年,佛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003.9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广州、深圳之后,为广东省第三位,同时位列中国大陆地区城市GDP排行榜第十六位。 到2012年底,佛山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168亿元,同比增长11%,这个数据在全国地级市中高居首位,人均存款额也跃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佛山市
徐惠
徐惠(),湖州长城(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祖籍东海郯(今山东省臨沂市郯城县),徐孝德之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於死後被唐高宗追封賢妃。.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徐惠
御史臺
御史臺是中國古代一种官署名。随着朝代变换,其职能逐渐演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御史臺
循州
循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年)析荆州刺史部桂阳郡南部置始兴郡,纳入广州刺史部管辖;即今韶关市、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仁化县、英德市、佛冈县等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郡治在今深圳市。义熙九年(413年),先析东官郡东部置义安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又析东官郡置梁化郡。至此,东官郡辖地仅余今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增城市、龙门县等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合并始兴郡、梁化郡、东官郡、义安郡置循州,直隶于中央;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东)。以境内有循江得名。开皇十一年(591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东官郡废入番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仅留原梁化郡地仍为循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为龙川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设为循州总管府,管辖韶州、潮州、循州等三个州,即唐初岭南六管之一。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撤去循州总管府,原循州总管府辖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归广州总管府,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五代南汉移治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县佗城),又分置祯州,辖境缩小。元朝至元十三年,升为路,二十三年复降为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省入惠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原清代惠潮嘉道改置为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民国廿五年(1936年),设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另外,以惠州为行政中心,设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新丰(今属韶关市)、龙门、东莞、宝安(今深圳市)、海丰、陆丰、紫金、河源、博罗、惠阳等10个县,通称惠州地区。 中共建政后(1950年),原惠州地区改称惠阳地区;原循州地区行政驻所迁驻梅县,又以旧驻所(兴宁)、新驻所(梅县)各取一字,改称兴梅地区。以后惠阳地区主要为惠州市所继承,兴梅地区演变成今天的梅州市(含丰顺;不含河源、龙川、连平、和平)。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惠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循州
微州
微州,唐朝的羁縻州。 贞观十一年(637年)改羁縻西利州置,治所在深利县(今云南省永仁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蜻蛉河下游以北与金沙江之间地区。属姚州都督府。天宝中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楚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微州
德州 (南梁)
德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置德州,治所在九德县(今越南乂安省荣市)。辖境相当今越南蓝江流域下游地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驩州。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复以南德州改德州,仍治今越南乂安省荣市。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仍改驩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越南古代的州 Category:乂安省.
徒何州
徒何州,何,又作河。唐朝羁縻州。 贞观二十二年(548年)以契丹苗奚部置,属松漠都督府。确地不详。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后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徒何州
忠州 (唐朝)
忠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忠县。 贞观八年(634年)改临州设置忠州,治所在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野王县在隋朝改名河内县。唐朝辖境约当今重庆市忠县、垫江县、石柱县、丰都县等地。宋朝咸淳年间为咸淳府。元朝恢复忠州。清朝属于四川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忠州直隶州,辖境约当今重庆市忠县、垫江县、梁平县、丰都县等地。1913年改为忠县。.
信宁县
信宁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改信安县置,治所在今重庆市武隆县东南,属黔州。贞观四年(630年),移治今武隆县东南江口西乌江南岸。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降为信宁镇。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重庆古代县份 Category:武隆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信宁县
修文县 (古代)
修文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日的陕西省延川县境。贞观二年(62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延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延川县 Category:61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匡州 (陕西)
匡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吴堡县西北。属绥州总管府。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米脂、吴堡等县部分地区。贞观二年(628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圃田县
圃田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初年,避杨忠讳,改中牟县为内牟县。开皇十六年(565年),县境西部析置管城县(即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部析置郊城县(治所在原中牟县城)。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内牟县为圃田县。大业三年(607年),原圃田县并入管城县,郊城县则易名为圃田县。先后属郑州、荥阳郡。唐朝武德三年(624年),改为中牟县,以县置牟州。贞观元年(627年),清池县分为佼城县、管城县和圃田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县并入中牟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圃田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也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总面积31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万人。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县、平武县。县政府驻地为永昌镇,距绵阳市中区72公里,距省会成都186公里。.
北庭大都护府
北庭大都护府,原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军政机构,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府治在庭州(今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北庭乡)。.
北齐书
《北齐书》,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原名《齊書》,因與南齊歷史區別而更名,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國,前後约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同时期成书还有《梁书》、《陈书》、《周书》、《隋书》。这五部书。 唐太宗頗器重李百藥的才學,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後來《北齐书》遭受嚴重散佚。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齐书》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由於《北史》當時並没有遭到散佚,故後人根据《北史》以補寫《北齐书》,在文字上非尽属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則不失真實(因《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多採自《北齐书》)。《北齐书》原名《齐书》,在宋朝时,为了区别于萧子显《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北齊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有〈北齊諸王世表〉、〈北齊異姓諸王世表〉、〈北齊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施和金《北齊地理志》5卷,蒙傳銘《補北齊書藝文志》不分卷,佚名《補北齊書疆域志》不分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北齐书
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唐朝鐵勒族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僕固懷恩
刘玄意
刘玄意(一作玄懿),唐朝滑州胙城(今河南延津县胙城乡)人,唐朝驸马。 刘政会之子,袭封渝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谋反败露,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的驸马王敬直因为与--有交往,被流放岭南,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唐高宗时,刘玄意任汝州刺史,历洪(今江西南昌)、饶(今江西上饶)八州采访使,与南平公主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刘玄意
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县人。倜傥有胆略,唐朝开国功臣。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八月为纳言(侍中)。.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刘文静
嵯州
嵯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以党项羌族部落置,治所不详,约在今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后地入吐蕃,州侨治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城县)境内。旋废。贞观十年(636年),领相鸡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嵯州
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선덕여왕,),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性格寬仁明敏。她是真平王金白淨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在真平王及聖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過世後,德曼繼承了王位,成為新羅及韓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首位女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善德女王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周书
周王
周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周王
周道务
周道务(),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唐朝官员、驸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周道务
員外郎
員外郎,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设于正員、定員以外的郎官。 三國曹魏末年,設員外散騎常侍。晉武帝时,始設員外散騎侍郎。隋唐以後,直至明清,各部均設有員外郎,位次郎中。員外郎簡稱「員外」。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以蔣孝璋為尚藥奉御,員外特置,仍同正員。自是員外官復有同正員者,其加同正員者,唯不給職田耳,其祿俸賜與正官同。單言員外者,則俸祿減正官之半。在貞觀時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是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在開元年間後,因唐玄宗覺得此官職過低,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並一直延續下來。 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之輔助部門,品等為從五品。該官職一般為閒職,常有商賈、仕紳捐納八千兩獲得此官職,如權璫李蓮英過繼兒子李德福就捐過員外郎在兵部任職。至此,「員外」成為富有地主的另一種稱呼。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日本亦有員外官(權官),作為律令官制內定員以外的官,律令定員變得有名無實。比如「權大納言」、「權少納言」、「權中納言」、「權近衛大將」等為令外官,不作單純的員外官看待。.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員外郎
唐十八陵
唐十八陵是指唐朝19位皇帝位于渭河平原的18座陵墓。从高祖李渊算起至哀帝李祝,唐朝共有21位皇帝。除唐末的昭宗李晔葬河南偃师的和陵,哀帝李祝葬山东菏泽的温陵之外,又因武则天与高宗合葬,因此有18座分布在渭河以北的陵墓。陵墓区西起乾县、礼泉,经泾阳、三原、富平,东止蒲城凡6县(分属咸阳、渭南两市)约150千米。 唐十八陵按营造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积土为冢,仿照秦汉陵墓所建,如高祖李渊的献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以及僖宗李儇的靖陵共4座。献陵积土为“山陵”是因为唐初国势财力尚不强盛所致;而晚唐的庄陵、端陵和靖陵则是由于国势衰微财力不支的原因。另一种方法是因山为陵,始自太宗昭陵,完善于高宗乾陵,此后形成制度,共14座。此法亦源自前朝,汉文帝治霸陵“因其山,不起坟”,即地面上不起封土。东晋和南朝诸帝亦多仿照。依山为陵的方法,是从半山腰开凿墓道,至山体之中修筑墓室。此种墓制以石砌筑,异常坚固,要比积土为冢的陵墓更为坚固和安全。但目前因开山采石,依山为陵的帝王陵遭到的严重破坏。14座陵墓中,除乾陵和昭陵等个别陵墓主峰看起来还是完整的,其余无一幸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十八陵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太宗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发生在645年至649年。642年,渊盖苏文杀死荣留王后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为“大莫离支”摄政。为讨渊盖苏文和保护盟友新罗,唐太宗认为有必要对高句丽开战。644年,唐太宗率領李世勣,李道宗和长孙无忌亲征高句丽。645年,唐軍冲破高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不料在安市(今辽宁海城)受阻,再也无法前行。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647年,唐太宗令牛进达率兵从海上、李世勣率兵从陆路攻打辽东半岛。648年,唐太宗再派薛万彻率军从海上攻打鸭绿江口。唐与回纥击灭薛延陀后,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不过唐太宗于649年去世,使唐再次攻高句丽的战役搁浅。直到668年,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联合新罗滅了高句丽。.
唐州 (唐朝)
唐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置,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省泌阳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泌阳、桐柏、社旗、方城、唐河等县地。天宝初改置淮安郡,乾元初复名唐州,天祐三年(906年)移治泌阳(今河南省唐河县),后改名泌州。五代后唐改名广州,后晋改名泌州,后汉复名唐州。金朝时,户一万一千三十一。领四县、四镇:泌阳县(胡阳镇)、比阳县(羊棚镇)、湖阳县(罗渠镇)、桐柏县(许封镇)。元朝时,属南阳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唐河、泌阳、桐柏等县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废泌阳入州,十三年(1380年)废州。.
唐义识
唐义识(也作唐善识、唐尚识),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的儿子,并州晋阳县人。 贞观十一年(637年),尚唐太宗第六女豫章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豫章公主出资在龙门石窟南壁建造了两小龛,是为求自身及与唐义识所生的儿子平安。最后,唐义识与豫章公主合葬于昭陵。 子唐见日。.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义识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又称《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编定的律文。由长孙无忌等十九人負責编定,永徽四年(653年)頒行。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編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所編定的《貞觀律》,成為唐朝法典,且為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於律条之後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後,律以疏存」,被认为是中国法制史上之立法典範。由於禮與法在《唐律疏议》裡之完美结合,使得由汉代肇始之「春秋决狱」方法至此終結。 《唐律疏议》精確名称應為《永徽律疏》,《唐律疏议》為後世对其之通称。宋元時稱作《故唐律疏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律疏议
唐俭
唐儉(),字茂约,并州晋阳县人。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諡襄,賜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俭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高宗
唐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於隋朝開皇元年,唐朝建立後,易名為長安城,屬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a) This contains supporting materials for the following book: (b) Ian Morris,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0.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长安城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朝
唐朝宰相
宰相是中国唐朝一段时期授予一批高級官員的一项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则天年间的宰相,尽管武则天称唐王朝为“周”)。.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朝宰相
唐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唐昭陵
儋耳郡
儋耳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漢昭帝時併入珠崖郡。東漢初年復置,尋廢。隋时復置。唐初改為儋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儋耳郡
冠军县
冠军县,中国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张村镇冠军村一带。 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因霍去病出征匈奴,功冠诸军,所以割穰县的“卢阳乡”和宛县的“临駣聚”地为冠军侯邑。后汉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封窦宪于冠军。 魏、晋仍为冠军县,属南阳国。宋、齐俱属南阳郡。后魏因之。隋属邓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5月,马元规等人在冠军县与朱粲交战,大败朱粲。10月,马元规又同邓州刺史吕子臧合力征剿朱粲,朱粲败后率残部仓皇溃逃,马元规未听取吕子臧的话,没有乘胜追击朱粲,使得朱粲得有喘息之机。朱粲很快又招募到群众参军,618年在冠军称帝,号楚,建元昌达。贞观元年(627年),并入新城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冠军县
冀州 (古代)
冀州,中国古代的州,辖境在今河北省。 西汉武帝时,置冀州刺史部。其后辖境变化。 唐朝时,治所本在信都县,武德六年(623年),徙治下博县,贞观元年(627年)复故治。龙朔二年(662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672年),复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后复为冀州。土贡:绢、绵。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下辖九县:信都县,南宫县、堂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阜城县、蓚县、武强县。 明朝时属真定府,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信都县省入冀州。下领四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冀州直隶州。.
凤林县 (西魏)
凤林县,中国古县名。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置,属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的北部为其辖境。北周沿袭。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朝贞观七年(633年),置乌州,后州废,改安昌县,属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昌郡,改县名为凤林县。北有凤林关,有积石山。广德后,地入吐蕃。.
凌烟阁
凌烟阁是位於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凌烟阁
元城縣
元城縣的西漢置設的一個縣,屬魏郡,以戰國魏公子元食邑而得名,治所在今大名縣城東。其後屢有遷移。.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元城縣
元妙观 (莆田)
元妙观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梅园东路,其三清殿是中国南方罕见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于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妙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建,原称天庆观、玄妙观,清康熙时避讳改为现名。 观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和三清殿均为宋代所建,其旁还有清代建造的东岳殿、五帝庙、西岳殿、五显庙和文昌三代祠等。三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使用20根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柱头略有卷杀,柱础为覆盆莲花式。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重栱偷心造,补间铺作前后檐各一朵。两柱间施阑额,不用普拍枋。当心间脊榑题记有“唐贞观敕建,在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明崇祯十三年岁次庚辰募缘修建”字样。三清殿东侧还有宋徽宗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等碑刻。.
光州
光州,中国古代的州。 始建于南朝梁年间,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唐朝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因濒淮河上游,自古为南北兵争之地。南宋在此置榷场,与金贸易。明朝辖境扩大至今息县。清朝雍正二年(1913年)升格为直隶州。民国二年,废州设道,光州直隶州改为豫南道(民国三年改为汝阳道),州治更名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光州下辖光山县(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县(今固始县、淮滨县南部),商城县,息县(今息县、淮滨县西部)。近年,因潢川县、光山县施行一体化同城战略, 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光州
回州
回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四年(630年)于回乐县境置,治所在丰安县(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灵武市一带)。辖境不详。贞观十三年(639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宁夏的州 Category:吴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银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回州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論》(梵文: Hetuvidyā nyāya dvāra śāstra),全一卷。印度陳那撰,唐代玄奘譯,又稱《正理門論》、《理門論》,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册論集部。.
犍州 (四川)
犍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洪雅县(今四川省洪雅县西)。初属嘉州。武德二年属眉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皋兰州
皋兰州,唐朝羁縻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突厥阿史德特健部置,属燕然都护府。约在今蒙古国,确址不详。永徽后迁治凉州(治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属凉州都督府。此州以与浑部之东皋兰州区别而言,实为西皋兰州。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蒙古国的州 Category:64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皋兰州
皋兰都督府
皋兰都督府,唐朝羁縻都督府。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回绝浑部置,属燕然都护府。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流域。后改为东皋兰州。永徽元年(650年)复为都督府。开元元年(713年)复为东皋兰州,侨治灵州鸣沙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东北鸣沙镇)界。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蒙古国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玄州
玄州,北周、隋朝、唐朝设置的州。 北周改安州为玄州,治所在燕乐县(今北京市密云县燕落村)。開皇6年(586年),隋朝玄州治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县)。開皇18年(598年),隋朝旧玄州地(密云)新設檀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玄州改称漁陽郡,下轄無終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改渔阳郡置玄州,故城在今北京市通州区区东8里之故城村。贞观元年(627年)省归幽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京的州 Category:天津的州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玄州
玄中寺
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的石壁山中,又称“石壁寺”、“永宁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现主持为悟证法师。2013年,玄中寺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玄中寺
玄阙州
阙州,唐朝北方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九月初三丙戌(10月6日),以铁勒骨利干部设置,约在今俄罗斯安加拉河至贝加尔湖以南,属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龙朔年间(661年—663年),更名余吾州。据记载,其地夏天几乎没有日落。是唐朝势力范围最北部地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玄阙州
玄武门之变
武門之變是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太極宫的北宫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皇太子並掌握京師兵權,不久之後李渊即為時勢所迫而禪讓,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陽曆9月4日)世民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玉华宫遗址
玉华宫位于今中国陕西省铜川市,是唐朝初期兴建的“离宫”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五月,原名“仁智宫”。建筑范围仅限于当时的凤凰谷。”唐太宗时在原仁智宫的基础上继续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完成。其规模宏伟。据《册府元龟》记载:“太宗建玉华宫既成,正门谓之南凤门,殿覆瓦,外皆葺之以茅,帝之意在清凉,务从俭约。”同时,还在珊瑚谷建有“别殿”,其北兰芝谷建肃成殿,后改为寺。除此以外,唐太宗还令王孝积于显道门内建紫微殿十三间。” 玉华宫建成后,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二月前往巡游,并作玉华宫铭,还令皇太子李治奉和。同年五月,令方士那罗迩娑婆在此造“延年”之药。六至八月,唐太宗曾在玉华殿召见玄奘,询问译经情况,又令上官仪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借以宣扬佛教。”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改宫为寺,称“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由长安慈恩寺移居玉华寺翻译佛经。玄奘对玉华寺环境十分赞赏,曾对僧众说:“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 其后玉华宫逐渐衰微,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5年)这里已成为废墟。杜甫诗句“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芋,秋色正潇洒。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吾,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谁是年长者”,反映了宫殿废弃后的荒凉景象。.
王女节
王女节(),字修仪,临沂琅耶人,陳义阳王、唐江国忠惠公陈叔达之夫人,唐朝封为江国夫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王女节
王义方
王义方(),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王义方
王仁祐
王仁祐,唐朝并州祁县人。唐高宗皇后王氏的父亲。 元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曾孙。贞观年间为罗山县令。唐太宗的姑母同安长公主,是王仁祐的婶婶。公主向唐太宗推荐王仁祐的女儿有美色,太宗纳她为九子晋王李治的王妃。李治在643年被立为太子后,册王氏为皇太子妃,以王仁祐为陈州刺史。649年,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立王氏为皇后,以王仁祐为特进、魏国公,母柳氏为魏国夫人。王仁祐去世,追赠司空。王皇后在655年被废后,尽夺仁祐官爵。改后姓为“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王仁祐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即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位于云南省安宁市县街街道小石庄村西南的葱蒙卧山中的碑苑内,立于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是目前云南昆明地区唯一留存的唐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碑文中可知,王仁求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卒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安宁郡人,祖籍山西太原。咸亨三年(672),以阳瓜州(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刺史蒙俭为首的大姓贵族的叛乱,王仁求率地方武装助唐平叛,立下战功,被武则天封为河东州刺史。王仁求死后,其子王善宝立碑歌颂其父亲功德,由闾丘均撰文,王善宝书丹。清代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时任云南布政使的金石学家王昶查阅志书,遂派人寻找王仁求墓,因墓而得碑,经其传拓、考释后,此碑大显于世。 王仁求碑通体为红砂石刻,赑屃底座。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55米。碑半圆首,高1.09米,径1.34米,上雕有双龙及一佛龛,龛内刻二佛像(头部已毁)。额题刻:“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5行10个楷书大字。碑文34行,行17~51字,计1634字。皆为楷书。碑文中有多达150多个则天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与书法艺术价值。1991年建成碑苑,将碑移至院内亭中保存。 碑文:.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王仁求碑
王珪 (唐朝)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王顗,祖父王僧辩。 王珪少孤,叔父王頍因参与汉王杨谅谋反,被诛杀,王珪受到牵连,隱居於終南山,直到隋朝灭亡。李纲以其“贞谅有器识”,荐为世子府咨议参军,為太子舍人,成為李建成的心腹。后来由于李建成阴谋作乱之事所牵连,王珪被流放到云南嶲州。玄武门之变後,王珪被太宗召回,拜諫議大夫,遷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貞觀二年(628年),任侍中。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在丹霞殿設宴,叫王珪評品諸大臣。王珪說:「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祥明,出納唯允,臣不如彥博。處繁治劇,眾務必舉,臣不如戴冑。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臣不如魏徵。至於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與房玄齡、魏徵、杜如晦等齊名,《旧唐书》评价他:“性雅淡,少嗜欲,志量沇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人稱唐初四大名相。逝世后,追赠吏部尚書。.
王绩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绛州龙门县(治所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初唐诗人。其生卒年月历来有多种说法,通常的说法为585年-644年。 初唐的三十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只有王绩在追踪晋宋间独来独往因而不免寂寞的陶渊明。他以此为后世称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王绩
王燾 (唐朝)
王焘(),一作王濤,郿县(今陕西省郿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贞观名臣王珪的孙子。.
王氏 (唐太宗)
王氏,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蒋王李恽的母亲,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封号和其他情况。根据蒋王李恽的情况,王氏地位应该不高。李恽的生年不详,最早的记载是李恽在贞观五年(631年)与多位异母弟弟同进受封王爵,号郯王。王氏应是李世民登基前的妾室。王氏是否活到李世民登基后,又是否获得妃嫔的册封,已不可考。 电视剧《新少林寺》上朱茵扮演的王世充的女儿浩泰公主和李世民产生情愫,但没有说她是李恽的母亲。.
王敬直
王敬直,唐朝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縣)人,--幼子,封南城县男。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出嫁时,--夫妻命令公主执行拜见公婆之礼,礼成而退。这是恢复南北朝以来,失落的古礼,唐太宗非常高兴。从这开始,公主出嫁,都要行拜见公婆之礼。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谋反败露,王敬直因为与--有交往,被流放岭南,与南平公主绝婚。.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王敬直
王才人 (唐高祖)
王才人(),唐朝妃嬪,出自太原王氏,唐高祖李渊的才人。 她的曾祖父为北周武安郡公、熊州穀州刺史、延安郡总管王震,祖父王祥是北周隆康郡公、殿中将军、骠骑大将军,父亲王静是隋朝朝散大夫。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王氏出生,王氏选入唐高祖后宫,被封为才人,生高祖十二子李元则。武德四年(621年),李元则封荆王。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李元则封彭王。二月二十日,唐太宗尊王才人为彭国太妃。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李元则薨。龙朔二年八月十三日(662年9月30日)后,彭国太妃王氏在雍州长安县新昌乡去世,年六十七岁。由司宗少卿监护,十一月初五,陪葬唐献陵。.
珍州
珍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十六年(642年)开山洞、置珍州,丽皋、乐源二县。第二年,又置夜郎县。治所在为夜郎县(今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夜郎坝)。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为夜郎郡,乾元初年,复珍州。五代入蛮。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废珍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珍州
珠池县
珠池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南。属越州(后改为廉州)。贞观十二年(638年),省入合浦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北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合浦县 Category:63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珠池县
琰州
琰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四年(630年)以西谢蛮地置,治所在武侯县(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属乾州都督府。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安顺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琰州
碎葉城
葉城(Суяб),即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於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8公里处,楚河南岸。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為唐将王方翼所修筑以取代焉耆镇,是西域所設之重鎮。中國歷代以來,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碎葉(有时是焉耆)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碎葉城本为西突厥属地,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在素叶水城(碎叶)见西突厥统叶护。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字樣,由此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座重要的商鎮。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碎葉城內一個富商之家。李白在碎葉一直長到五歲,幼小時,其父就在這裏教他讀司馬相如的辭賦。.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碎葉城
碛南州
碛南州,唐朝的羁縻州。 贞观年间改朱俱波国(即南北朝时的周古柯国)设置,治所在郅支满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尔羌河以东,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部。贞元年间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碛南州
磁州
磁州,又作慈州、礠州,中国古代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磁州
神乌县
神乌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为凉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年)废。总章元年(668年)复置,改名武威县。神龙元年(705年)复改武威县,后又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武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神乌县
祐州 (贞观)
祐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四年(630年),以羌族党项部落置,治所在廓川县(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后侨治灵州(治所在回乐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西南)。寻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福州市
福州清真寺
福州清真寺,明代古称真教寺,是福建福州市内目前唯一的清真寺,也是福建现存的四大清真寺之一,始建于628年(唐贞观二年),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寺址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区南街(今称八一七北路),坐西朝东,面积2200平方米,采用明代福州传统建筑形式,寺门有现代加盖的一座三层圆形穹顶的邦克楼。它既是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
禹城县
禹城县,中国古旧县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禹城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禄劝县人口的30.76%为少数民族,主要为彝族、苗族和傈僳族。.
秦岭县
秦岭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年间改伯阳县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属天水郡。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入清水县。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天水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秦岭县
秦州都督府
秦州都督府,唐朝时设置的都督府。 武德二年(619年)于秦州置总管府,管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十二州,相当今河西走廊以南甘肃省大部。后称都督府。贞观十三年(639年)督秦、成,渭、武四州,相当今甘肃省定西、会宁、庄浪、张家川等市县以南,清水、成县等县以西,康县、陇南等县市以北,渭源、漳县、礼县等县以东地区。开元、天宝年间领有内迁的马邑州及党项州等。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甘肃古代行政区划.
秦王破阵乐
王破阵乐,又名《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舞》、《七德舞》,为唐代宫廷大型乐舞。.
秦琼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秦琼
秋浦县
秋浦县,中国古县名。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境内。 隋朝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西,属宣州。因秋浦水得名。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秋浦县和南陵县设置池州,贞观元年(627年)裁撤池州,两县再归宣州。永泰元年(765年),秋浦县、青阳县和至德县再置池州。 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六年(926年),改名贵池县(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14年改建德县又置秋浦县,治所在秋浦(今安徽东至县东北秋浦镇)。1932年更名至德县。1959年至德县又与东流县合并,设置东至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秋浦县
稽落州
稽落州,唐朝羁縻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斛薛部置高阙州,永徽元年(650年)废,更置稽落州,后又废。永徽三年(652年),以阿特部复置。约在今俄罗斯色楞格河支流希洛克河中下游流域。属燕然都护府。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置于河套内地。属安北都护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俄罗斯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稽落州
程怀亮
程怀亮(也作程知亮、程处亮、程弘亮),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程知节次子,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人。贞观七年(633年),尚唐太宗第十一女清河公主李德贤,当时清河公主时年十岁。授程怀亮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终宁远将军,封东阿县公(卢国公由大哥程处默袭爵),食邑一千户,死后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程怀亮
窦州
窦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扶州置,治所在信义县(今广东省信宜市西南)。以州境有罗窦洞得名。辖境相当今信宜市等地。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并入高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窦州
窦诞
竇誕(),字光大,岐州平陸县人,中国隋朝、唐朝官员。 竇抗的第三子,太穆皇后的族侄。隋朝仁寿年間,官居朝請郎。617年,被李渊召为丞相府祭酒,转任殿中监,封安丰郡公,唐高祖李淵之女襄陽公主嫁给他为妻。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任元帥府司馬。之後,历任刑部尚書、太常卿。李淵年幼諸子家事交由窦诞管理。后来出任梁州都督。 627年,任右領軍大将軍、大理卿,進封莘国公。修築太廟,被赐予绢帛五百段。任殿中监时因病免職,改任宗正卿。病中与皇帝对答语无伦次,唐太宗李世民命他以光禄大夫致仕。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二月病情加重,逝世于辅兴里府第,享壽六十八。追贈工部尚書、荊州刺史。谥号安。 子窦孝慈、窦孝立、窦孝冲、窦孝臻、窦孝诚、窦孝果、窦孝谌、窦孝礼,窦孝谌是燕国夫人窦淑和唐玄宗之母窦德妃的父亲,窦孝礼是唐德宗时著名商人窦乂的祖父。女嫁柳亨。另一女竇胡娘,乃襄陽公主之女,嫁長孫無傲,唐太宗皇后長孫氏之堂兄。.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窦诞
米州 (贞观)
米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置,治所在米川县(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仁县等地。贞观十年(636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青海的州 Category:海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黄南行政区划史.
米脂县
米脂县是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古名银州,县城位于无定河东岸。黄土高原地貌。面积1212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2005年)。邮政编码718100。县人民政府驻银州镇。.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米脂县
粟州
粟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以西会州改名,治所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辖境相当今祖厉河和桑园峡、黑山峡间黄河流域地。同年改名会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宁夏的州 Category:白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中卫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粟州
粤州
粤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四年(630年)置,治所在龙水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宜州市一带。乾封中改名宜州。天宝初年,改为龙水郡。乾元初年,复为宜州。南宋咸淳初年,以宋度宗潜邸,升为庆远府。元朝为庆远路。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朝清朝时为庆远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河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州市 Category:63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粤州
红塔区
红塔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市辖区,玉溪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北距昆明市98公里,东与江川区相连,北与晋宁县接壤,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东南与通海县毗邻。面积1004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红塔区是1998年3月15日,由原县级玉溪市随着玉溪地区改为地级玉溪市而改为红塔区。红塔区经济发达,以盛产优质烤烟而闻名,被称为“云烟之乡”。.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红塔区
绥城县
绥城县又作绥成县,中国古县名。 东晋义熙年间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建宁县西南。属建安郡。隋朝开皇中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三年(629年)又废。 Category:东晋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福建古代县份 Category:三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建宁县 Category:5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绥城县
绥州
绥州,中国西魏到北宋设置一个州,治所在今陕西省绥德县。 西魏設置綏州。隋朝成立初設置綏州管轄4郡10县。605年(大業元年)与银州統合改称上州,607年(大業3年)郡制施行,改称雕陰郡。下部管轄11县。 617年(大業13年),梁師都建立梁朝,綏州在他的勢力範围。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于延州丰林县(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境僑置绥州、六年(622年)移治延川县(今延川县)界,七年(623年)又移治魏平县废城(子长县东南)。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梁師都灭亡,复治上县(天宝年间改龙泉县,今绥德县)。归关内道管轄下,管轄5县。辖境约今陕西省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及子长县部分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上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绥州。唐末五代属党项族的定难节度使(夏绥)。北宋中叶从西夏手中收复,改绥州为绥德军。.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绥州
绥越县
绥越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陈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属绥越郡。隋朝时,属贺州,大业初年废入富川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八年(634年)改隶梧州,十二年又废。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贺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富川瑶族自治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绥越县
绰州
绰州,又作绰部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绰部置,属云中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绰州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维吾尔族
维州 (唐朝)
维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置,治所在薛城县(今四川省理县东北),并置金川县和定廉县二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部分地区。贞观元年(627年),以羌叛,州废,县亦省,二年复置。麟德二年(665年),自羁縻州转为正州,仪凤二年(677年),以羌叛,复降为羁縻州,垂拱三年(687年),复为正州。寻弃其地。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以定廉县置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维州。广德元年(763年)没吐蕃。大和五年(831年),收复,寻弃其地。大中三年(849年),首领以州内附。下辖三县:薛城县、通化县、归化县。地入吐蕃后,改无忧城。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威州。.
绵州
绵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五年(585年)改潼州置,治所在巴西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安县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金山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宋、元辖境略有变化。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时属潼川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巴西县入本州。明朝时属成都府。清朝时,绵州境相当今绵阳、安县、北川、绵竹、梓潼、德阳市县地。雍正五年(1727年),升为綿州直隸州。1913年废,改为绵阳县。盛产井盐和丝绵织物。.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绵州
罢交县
罢交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塞县(真武阁)西北,属延州、延安郡。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延昌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延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安塞区 Category:63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4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罢交县
罗艺
罗艺(),字子廷,襄州襄阳县人。唐初將領,曾赐李姓,封為燕郡王、左翊卫大将军。後因在贞观元年谋反,逃亡而被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罗艺
美相县
美相县,中国古县名。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潭县,属洮州。唐朝贞观四年(630年),移治洪和城(今甘肃省临潭县东新城),为洮州治。后废。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临潭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美相县
義善寺
义善寺、华严祖庭位于距西安城南6.5公里南窑村东北。据《后汉书》载义善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董卓协天子平定天下,兴国安邦,取信于民,祈福攘祸所建义善寺。意义深远,义举广大。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元年(557年)杜顺和尚出生于南窑村,陈宣帝陈顼六年(574年)出家于义善寺,拜珍魏禅师为师,潜习佛法,深悟大方广佛华严经,“十玄、六相、四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教止观。隋朝,与隋文帝关系密切,唐太宗拜杜顺和尚为师,称顺为“帝心”。太宗有病求杜顺医病,杜顺曰:君若大赦天下,圣公病自愈。太宗从之,病果然痊愈。贞观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向义善寺众生告辞入宫,辞谢太宗,座玉座俨然而逝。享年八十四岁。据【长安志】载贞观十九年,为纪念杜顺和尚改为杜光寺,其肉身安葬与少陵塬畔,华严寺并修七层宝塔为“严主”。义善寺一直延续至今。 文革期间,古刹被毁,只剩下寺冢,其地百余亩遗址,待于恢复重建这一文化遗址。 category:西安佛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義善寺
翠微宫
翠微宫是唐代行宫之一。 地处秦岭山脉北麓、青华山东南方,今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事处南部。距西安市中心19公里外,位于翠微山下,海拔1568米。原为太和宫,贞观初年已废弃,翠微宫是工部尚书阎立德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主持整理修建,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成后,太宗开始在此避暑,处理朝政。649年,唐太宗驾崩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風殿。 Category:西安唐代宫殿 Category:长安区 (西安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翠微宫
真昌县
真昌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北平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属显州,后属淮安郡。唐朝初年,属显州。武德二年(619年),于方城县置北沣州,领方城县和真昌县。贞观元年(627年)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真昌县
烛龙州
烛龙州,唐朝羁縻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分瀚海都督俱罗勃部置,属燕然都护府。约在今俄罗斯石勒喀河上游以北一带。开元元年(713年)侨治灵州温池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南惠安煲附近)界,属灵州都督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俄罗斯古代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烛龙州
疏勒都督府
疏勒都督府,唐朝羁縻都督府。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治所在疏勒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属安西都护府。开元七年(719年)后为唐安西四镇之一。贞元六年(790年)后废。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新疆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喀什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炀愍皇后
萧皇后(又称炀愍皇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隋炀帝皇后。.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炀愍皇后
瓊州
琼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置,十三年废。寻复。治所在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南新民乡白石村,北宋开宝中移今琼山区治)。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琼海市及定安、屯昌、临高县。乾封后为当地黎族所据。贞元五年(789年)复。北宋时辖境扩大,包有今文昌市地。属广南西路。元朝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天历二年(1329年)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Category:海口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瓊州
焉耆都督府
焉耆都督府,唐羁縻都督府。 贞观十八年(644年)置,治所在焉耆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属安西都护府。开元七年(719年)后为唐安西四镇之一。贞元六年(790年)后废。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新疆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巴音郭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燕山州
燕山州,唐朝羁縻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回纥部置。其址无考。开元元年(713年),侨治灵州温池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附近)界,属灵州都督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宁夏的州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燕山州
燕州 (北魏)
燕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太和中置,治所在广宁郡(即今河北省涿鹿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涞源、蔚县、阳原、怀安、万全、张家口、怀来、宣化、涿鹿及北京市延庆等地。孝昌中省。 隋朝时,于营州境内的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降人。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称燕州,下领三县:辽西县、泸河县、怀远县。土贡:豹尾。是年,省沪河县。六年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领世袭刺史。贞观元年(627年),省怀远县。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徙治幽州北桃谷山。天宝元年(742年),曰归德郡。户二千四十五,口万一千六百三。建中二年(781年),为朱滔所灭,因废为幽都县。.
燕德妃
燕德妃(),涿郡昌平县人,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越王李贞、江王李嚣之生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燕德妃
燕然都护府
燕然都护府,唐朝647年—663年管理铁勒诸族的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的前身。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置,铁勒、回纥等十三个部落内附唐朝,为统诸部各羁縻府、州,于阴山之麓的单于台(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设置燕然都护府,以扬州司马李素立为都护,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北,蒙古国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燕然都护府改为領瀚海、金微、新黎、幽陵、龜林、堅昆六都督府;仙萼、浚稽、余吾、稽落、居延、窴顏、榆溪、渾河、燭龍九州。同年又在云州设立了单于都护府(云州云中县西北也有一个单于台,以此得名),两都护府以沙漠为界,南北分治铁勒(漠北)与突厥(漠南)。 龙朔三年(663年)二月十五日,燕然都护府改称瀚海都护府,治所迁移到回纥本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单于都护府改名云中都护府,移置云中故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仍以碛为界,碛北诸蕃州悉隶瀚海,碛南并隶云中。 总章二年(669年)八月,瀚海都护府又改称安北都护府。 开元元年(713年),统辖多滥葛部的燕然府改为燕然州,治所灵州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北)界,属灵州都督府。.
牢州 (广西)
牢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9年)以巴蜀徼外蛮夷地置义州。贞观十一年(637年)以东北有牢石,更名牢州,徙治南流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后废。乾封三年(668年),将军王杲平蛮獠复置牢州。土贡:布、银。一千六百四十一户,万一千七百五十六口。三县:南流县(本隶容州,武德四年析北流县置南流、定川、牢川三县,以南百步有南流江名之,乾封三年皆来属牢州)、定川县(本隶潘州,定川水名之)、宕川县(本隶潘州,因泸宕水名之)。天宝、至德为定川郡。宋朝废入郁林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牛頭法融
牛頭法融(),或稱慧融,俗姓韋,隋唐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為佛教禪宗大師,牛頭宗初祖,有「東夏之達摩」的稱號。 相傳受禪宗四祖道信付法,別出牛頭一脈。但經釋印順考證,牛頭宗應為自三論宗旁出,獨立發展的般若南宗,認為道信付法於法融一事為後人杜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牛頭法融
独孤法王
孤法王(),河南洛阳人,北周柱国、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莱国公独孤善的曾孙女,隋朝梁州刺史独孤祥的孙女,唐朝宗正少卿、鼎观饶汴定洛六州诸军事、六州刺史独孤瑛的女儿。 独孤法王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唐朝户部尚书、长平敬公杨府君的儿子越州都督府户曹杨君,贞观二十三年十月七日(649年11月26日)在越州去世,时年二十九岁,永徽三年十月二十五日(652年12月1日)迁葬于雍州万年县少陵原长平敬公坟茔附近。张婷和谷朝旭认为长平敬公杨府君是杨纂,而越州都督府户曹杨君可能是杨纂之子杨守拙。独孤法王的名字“法王”出自佛教,原是对佛的尊称,也用来称呼菩萨,河南独孤氏中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名讳还有独孤善字伏陁,独孤藏字达磨。.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独孤法王
独乐寺
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西大街,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重建,被公认为辽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两座建筑内的数尊塑像也是与建筑同时的作品,但与建筑一样都历经后代的维修和改动。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寺内其他建筑都是明代以后修建,包括寺内东部的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行宫。 1930年代,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目前,独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独乐寺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益州
益州都督府
益州都督府,唐朝的都督府。 武德元年(618年)于益州置总管府,三年罢总管府,置西南道行台,九年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并督嶲、南宁、会三州都督府。贞观十年(636年)督益、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州并茂、嶲两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督剑南三十八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江油市以南,沱江以西,大雪山以东和云南北半部地区。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益蘭州
蘭州,中國元代州名。益蘭是突厥語,意為蛇。因州境山中“見一巨蛇,長數十步,从穴中出飲河水,腥聞數里”,遂以為州名。其地在唐麓嶺(今唐努山)北麓,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小葉尼塞河)南岸。元仁宗以後隸屬于嶺北行省。今屬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州治所在今圖瓦共和國首都克孜爾西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益蘭州
盐官县
盐官县,中国古县名。 三国时,东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盐官镇南。为海昌屯田都尉治。南朝陈为海宁郡治。隋朝时,移治今盐官镇。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年)复置。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盐官州。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嘉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海宁市 Category:3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9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盐官县
盐溪县
盐溪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析薛城县置,治所在今四川省理县北。属维州。永徽元年(650年),并入定廉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盐溪县
盈隆县
盈隆县,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二年(619年)析彭水县置,治所在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属黔州。贞观十年(636年)移治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先天元年(712年)改盈川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重庆古代县份 Category:彭水自治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盈隆县
盘州
盘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以西平州改名。治所在附唐县(今贵州省兴义市)。隶戎州都督府,领附唐县、平彝县、盘水县三县。天宝十年(751年),地入南诏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黔西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盘州
盆山县
盆山县,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县。 贞观中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境。建中年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博白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盆山县
瀼州
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十二年(638年),清平公李弘节开夷獠置,治所在临江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西南)。辖境相当今上思县西南部、宁明县东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临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瀼州。贞元年间废。 户千六百六十六,下辖四县:瀼江县、波零县、鹄山县、弘远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瀼州
登州
登州,中国古代的州,始于武周时期。登州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为对辽东及朝鲜半岛海道交通起点,盛产鱼、盐。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由萊州东北部的牟平县、黄县、文登县析置。治所在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神龙三年(707年)移治蓬莱县(今蓬莱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东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登州。登州轄有四個縣,分別是蓬萊縣、牟平縣、文登縣和黃縣。行政範圍為現在山東省威海市全境和煙臺市北部(芝罘區、牟平區、萊山區、福山區、龍口市、蓬萊市、棲霞市)。户二万二千二百九十八,人口十万八千九。 北宋时,登州归属京东东路。金代,登州归属山东东路。登州辖4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治所蓬莱县。牟平县、文登县两县另设宁海州。元代,登州归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般阳府。 明代,登州归属山东省莱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登州府。清代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為通商口岸(天津條約)。.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登州
白州
白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南州,同时置朗平、周罗、龙豪、淳良、建宁五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为白州,治所在博白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城)。贞观六年(632年),以廉州的大都县隶之。贞观十二年(638年)省朗平县、淳良县,后又省大都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为南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白州。大历八年(773年),以龙豪县隶顺州。西南百里有北戍滩,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通舟楫。下辖四县:博白县、建宁县、周罗县、南昌县。土贡:金、银、珠。户二千五百七十四,口九千四百九十八。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省白州入郁林州,政和三年(1113年),在博白县复置白州。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再省白州,博白县入郁林州。以后不复置白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白州
白下城
白下城是六朝时建康城西北长江边的卫城。 白下城,最早为东晋咸和三年(328年)陶侃率军平定苏峻之乱时於石頭城附近修筑的白石垒,又名白石陂。 关于白下城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刘宋时期,南齐永明六年(488年)时进一步增筑,并将南琅邪郡移治白下,此后又称琅邪城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白下城,引顧野王《輿地志》記載。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因为白下城的缘故,金陵县更名为白下县,並將白下、延陵、句容等三地改隸屬潤州。 明清以后,城池的具体位置已难考证。有认为,今在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一带发掘的城墙遗址为白下城遗址。白下城是南京别称“白下”的由来。.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白下城
白云桥
白云桥是浙江省余姚市境内一座单孔石桥,位于鹿亭乡境内的中村前山自然村,跨晓鹿溪,初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桥梁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2011年1月7日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白云桥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白登之围
百福殿
福殿,唐朝长安太极宫中的宫殿之一。位于两仪殿之西百福门之内。 武德九年(626年)三月,唐高祖在此殿宴见各地朝集使,奏九部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甲戌,唐太宗宴少数民族使者与三品以上官于百福殿。永徽初,唐高宗令陈王师赵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龙朔三年(663年)二月庚戌,唐高宗令皇太子于百福殿虑囚。开元四年(716年)六月甲子,太上皇睿宗逝于此殿。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修百福殿院八十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百福殿
芝州 (唐朝)
芝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贞观中置,治所在忻城县(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属岭南道。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部等地。宋朝初年改为羁縻州,属广南西路。庆历三年(1043年)废入宜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河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忻城县 Category:都安瑶族自治县.
隆化县 (重庆古县份)
隆化县,中国古县名。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析巴县置“隆化县”,以城西永隆山得名,治所位于今重庆市南川区城区。隶属山南道涪州。先天元年(712年),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名为宾化县。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改宾化砦复置“隆化县”,隶属夔州路涪州。熙宁八年(1075年),隆化县改属夔州路南平军。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南平军治迁至隆化县。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隆化县为南川县。.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隋书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是中国隋唐时期兴建的“离宫”之一。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下令在歧州以北建仁寿宫,并任命杨素为总监,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匠,封德彝为土木监。由于工程繁复,致使民怨沸腾。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寿宫竣工后不久,隋文帝就来此避暑,隋文帝曾因其规模宏大,壮丽辉煌而发怒,后由于独孤皇后喜欢此宫而转变。隋文帝先后六次来仁寿宫,并且病逝于仁寿宫大宝殿。隋朝灭亡后,该宫随之废弃。 唐代初年,唐高祖与唐太宗忙于战争,无暇避暑。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才在群臣建议下复建仁寿宫,并改名九成宫。唐太宗曾五次来此避暑。唐高宗即位后,曾于永徽二年(651年)将九成宫改为万年宫,乾封二年(667年)又复称九成宫。唐高宗曾八次来九成宫,并于咸亨二年(671年)在此建太子新宫。唐高宗后,武则天改居东都洛阳,后来唐玄宗又在骊山扩建温泉宫(华清宫),使九成宫逐渐荒芜,最终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毁于洪水。.
韦尼子
韋尼子(),京兆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北周太傅韦孝宽的曾孫女,韦总孙女,韦总次子韦匡伯之長女,第一任丈夫是王玄应。 武德四年(621年)韦尼子“以良家受选”与堂姐韋-珪-入秦王府,贞观中,韦尼子被册为昭容,为九嫔之二,仅次昭仪,为正二品。韋昭容没有子女,显庆元年(656年)九月,韦尼子在崇圣宫病故,享年五十岁。同年十月,陪葬昭陵。 妹妹韋檀特(608年~681年)嫁給弘農楊汪的第五子楊政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韦尼子
韦思齐
韦思齐(),名整,字思齐,以字行,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郧公房,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韦思齐
韩思复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韩思复
韶州
韶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东衡州置。以州北韶石得名。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武水之西)。十一年废。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复置,仍治曲江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韶关、乐昌、仁化、南雄、翁源、始兴、乳源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韶州。五代时南汉分南雄、始兴地置雄州,辖境缩小。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韶州路。为岭南军事戍守要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韶州
韓瑗
韓瑗(),字伯玉,爵拜颍川县公,唐朝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韓瑗
莱州 (古代)
莱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五年(585年)以光州改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大业初年改为东莱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东莱郡为莱州。贞观元年(627年),省曲城县、当利县和曲台县入掖县、卢乡县入昌阳县、胶东县入胶水县。如意元年(692年),莱州分为莱州、登州二州。户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八,口十七万一千五百一十六。下辖四县:掖县、昌阳县、胶水县、即墨县。天宝初年,又改为东莱郡。乾元初年,最终改为莱州。唐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莱州、即墨、莱阳、平度、莱西、海阳等市地。 金代,莱州辖掖县、莱阳县、即墨县、胶水县、招远县。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莱州府。.
莒州
莒州,隋初、唐初以及金朝到清朝的州。 北周灭北齐,改南青州为莒州,治所在团城,即今山东省沂水东北、高桥镇东南处。下轄2郡6县:東安郡(新泰、東莞、莒县)、義塘郡(怀仁、归義、義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莒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莒州,仍治团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再废莒州。管轄县分流沂州及海州。 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城阳军为城阳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莒州。 明隶属青州府。 清隶属沂州府。 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日照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连云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莒州
聊城县
聊城县,中国旧县名,辖区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境。 西汉时,属东郡。隋朝时置博州,为博州治所。后,博州废。唐朝武德初,属魏州。武德四年(621年),以聊城县等县复置博州。同年,析置茌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茌平县。博州曾改置为博平郡,仍隶之。天祐三年(906年),改名聊邑。北宋时仍属博州。元朝时,属博州路、东昌路。明清时为东昌府治。明朝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在兴礼街(今东昌府区楼西大街)建县衙。此后,聊城县衙及相关政府机构均设于此处,至1970年代聊城地区政府机构迁出。 民国时,属山东省。1938年11月15日,日军攻陷聊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光复。1946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发起对聊城县的进攻。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增兵驰援。期间,由于中共军队围攻县城,王耀武用飞机对城内进行空投,并对四关进行轰炸。12月31日夜,守城王金祥率部由东门逃跑。逃跑前,王金祥曾纵火烧毁民房。1947年1月1日,中共军队占领聊城县。其部入城后,向抗日战争中在聊城牺牲的范筑先墓敬礼。为防止国民政府的反攻,拆除聊城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回山东省。1958年,改置聊城市。1963年,撤消聊城市,复置聊城县。1967年,改属聊城地区。1983年,复置聊城市,后改设为东昌府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聊城县
遷江縣
遷江縣 是廣西省一個縣,在武鳴縣東北280里。北宋时置县,1952年废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遷江縣
遵义县 (唐朝)
遵义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唐朝时,原为郎州下属的恭水县。贞观十三年(639年)复置郎州,更名播州。同时复置恭水县。贞观十四年(640年),恭水县更名为罗蒙县,贞观十六年(642年),更名为遵义县。县治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内。属播州,曾属播川郡。.
遵义市
遵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北部,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北临重庆市,东接铜仁市,东南界黔东南州,南邻贵阳市、黔南州,西南连毕节市,西毗四川省泸州市。位处贵州高原北部大娄山区,乌江流经南面边界。全市总面积3.08万平方公里,人口619.21万。遵义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之名相传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遵义市
道州
道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湖南道县。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以南营州改置道州,治所在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643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道州,治所在弘道县(即原营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县、宁远县、道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北宋徙治今道县,属荆湖南路。以出产铁、锡知名。元朝为道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九年(1376年)复为道州,属于永州府。清朝时,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废为道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道县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道州
菩萨俟斤
菩萨,是7世纪初的回纥俟斤(部落首领),药罗葛氏。材勇有谋,战必身先,被父亲特健俟斤猜忌驱逐。特健死后,部人立菩萨为俟斤。母亲乌罗浑,严明能决部事。627年,与薛延陀攻突厥北边,突厥颉利可汗遣欲谷设领骑十万讨之,菩萨俟斤率军三千在马鬣山大败突厥,威震北方。依附薛延陀,脣齿相依,菩萨俟斤号活颉利发,在独乐水上建立牙帐。629年(贞观三年),向唐朝朝贡。次年,唐朝擒颉利可汗之后,北方只有菩萨、薛延陀为盛。 Category:唐朝回鹘人 Category:大唐雙龍傳登場人物.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菩萨俟斤
菩萨顶
菩萨顶,又称大文殊院、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大文殊寺,位於山西五台山的灵鹫峰上,为五台山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院。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菩萨顶
萧翼
萧翼,蘭陵郡曲阿縣(約屬今日江苏省镇江市)人,梁元帝曾孙,唐朝御史。 唐太宗李世民雅愛書法,想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跡书帖,知道真跡在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辯才和尚手中,屢次召辯才要向他購買,但辯才不願意割愛,屢屢推託。 唐太宗便派萧翼去山阴永欣寺設法奪取。萧翼自称山东书生,与辩才搞好关系,萧翼把梁元帝的《职贡图》拿出,展現給辯才看,問辯才有無名家珍品?辯才於是拿出《兰亭序》展示。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拿兰亭序逃走。见到越州都督齐善行,让他送回长安。 李世民非常得意,加封萧翼为五品员外郎,受骗的辩才也被赐糧食三千石,但辯才認為自己愧對師父智永的付託,一年即憂憤而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萧翼
萬安州
万安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以崖州平昌县分置万安县(今海南省万宁市北),隶属琼州。龙朔二年(662年)设万安州。下辖万安、陵水、富云、博辽四县。开元九年(721年)州治移今陵水黎族自治县北。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安州为万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万安郡为万全郡,再复万安州。贞元元年(785年)迁州治回万安。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为万安军。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Category:万宁市 Category:陵水黎族自治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萬安州
蠡州
蠡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博野县(即今河北省蠡县)。八年省,九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省。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复置蠡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博野、蠡县及高阳县南部地。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省博野县入州。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降州为蠡县,属保定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蠡州
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古突厥文:𐰃𐰞𐰞𐰃𐰏𐰴𐰍𐰣,拉丁轉寫:Illig-qaγan;),原名阿史那咄苾,封归义荒王,是東突厥汗国最後一任可汗(620年—630年),在位10年。 生年没有记载。咄苾初為莫賀咄設,是處羅可汗之弟。620年處羅去世,其妻隋朝義成公主立咄苾繼位,號頡利可汗。頡利後來以義成公主為妻。頡利在位時多次逾越长城侵擾中国。內政方面,頡利重用漢人趙德言,但德言「專其威福,多變更舊俗,政令煩苛」,引起突厥人的不滿,另外頡利「又好信任諸胡而疏突厥」。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東突厥遭受雪災,「雜畜多死,連年饑饉,民皆凍餒」,但頡利反而加重了諸部的負擔,「由是內外離怨,諸部多叛」。唐太宗于貞觀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出兵征伐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三月頡利兵敗逃亡投靠突利可汗,被突利可汗转交给唐军,東突厥亡。唐軍把頡利押送到長安,唐太宗在他面前列舉其罪,然後免其一死,安置他在唐長安城。頡利在長安「鬱鬱不得志,與其家人或相對悲歌而泣」。唐太宗打算封頡利為虢州刺史,頡利不願赴任,改授右衛大將軍。634年頡利去世,追赠歸義王,諡曰荒,以突厥習俗火葬。 子特勤,特勤生伽那,伽那生武周冠军大将军行右鹰扬卫将军归义可汗阿史那感德。阿史那感德夫人阿史德,五原郡开国公次女。.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頡利可汗
衡州
衡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置衡州,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以衡山得名。辖境约当今湖南省衡山县和常宁市、耒阳市间的湘江流域。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衡山郡。唐朝武德年间,复为衡州。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衡阳郡。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下辖六县:衡阳县、衡山县、常宁县、攸县、茶陵县、耒阳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唐宋以来出产麸金、铁、锡。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衡州路。明清为衡州府。.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衡州
顯州 (隋朝)
顯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太和年間在今河南省泌阳县設置東荊州。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称淮州。隋朝淮州下轄2郡3县。開皇五年(585年),改称顯州。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顯州改称淮安郡,下轄7县。唐朝复称顯州,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置唐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驻马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顺州 (贞观)
顺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属河北道。 贞观四年(630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于幽州、灵州之境;又置北开、北宁、北抚、北安等四州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顺州侨治营州南之五柳戍(五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南);又分思农部置燕然县,侨治阳曲县;分思结部置怀化县,侨治秀容县,隶顺州;后皆省。祐、化、长及北开等四州亦废。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侨治幽州城(今北京市)。岁贡麝香。下领一县:宾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顺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顺州。后废。.
顺义区
“顺义”重定向至此,关于年号顺义请参阅“顺义 (杨溥)” 顺义区是北京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毗邻城六区内的朝阳区,面积10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4万人,户籍人口61.5万人。顺义区是北京市东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也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号、二号航站楼虽位于顺义区内,但行政上为隶属于朝阳区的飞地。.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顺义区
顺阳王
顺阳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可以指:.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顺阳王
须水县
须水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须水镇。属管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荥阳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须水县
袁天罡
袁天罡(公元583年一公元665年初),或作袁天綱,唐初益州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易学大师。与李淳风合演推背图。相傳他懂得「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隋朝大业年间,为资官县(在今四川省境)县令。唐朝建立之初的武德初年,蜀道使詹俊赤牒授其为火井县县令。自隋朝起,即以善于相面闻名,又以他为襁褓中男装打扮的武则天相面之事最为知名,「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召至九成宫。《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一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曾記載他和李淳风兩人的故事,民间则传说他們合著有《推背图》。 袁天罡并曾发明称骨法。在坊间之中以来定命运好坏,但也有说法指其所称得者为被称骨者前世之好坏。 相傳與李淳風跟唐太宗出遊,看見河中有兩隻分別為赤毛和黑毛的馬。太宗要他們推算哪隻馬先入河。袁天罡占得離卦,離為火,便猜似是火般赤毛的馬先入水。李淳風則認為:遂木取火,應先見黑煙才見火,便猜是黑毛的馬先入河。結果李淳風猜對了。但他卻謙稱不是袁天罡,他就不能推算出煙和火的奧妙關係了。.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袁天罡
袁朗 (唐朝)
袁朗,雍州長安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南陈、隋朝、唐朝官员。 南陈尚书左仆射袁枢之子。袁朗時擔任釋褐祕書郎。累迁太子洗马、德教殿学士。南陈于589年亡国后,入隋,历尚书仪曹郎。唐朝武德初年,授齐王府文学,转祠部郎中。累封汝南县男,迁给事中。曾预修《艺文类聚》。贞观初,卒于任上。有《袁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颜庙
庙,即“复圣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部,陋巷街北口。是祭祀孔子弟子,儒家先贤颜回(颜子)的庙宇。.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颜庙
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西眷裴。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为尚书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裴寂
裴镜民
裴镜民(),字君倩,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北周至隋朝的官员和将领。今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有唐贞观十一年立的《裴镜民碑》,上述其生平事迹。.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裴镜民
裴淑英
裴氏,字淑英,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東北)人。李德武的妻子,戶部尚書、安邑公裴矩的女兒。《新唐書·裴淑英傳》.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裴淑英
褚亮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祖籍河南阳翟,唐初十八学士之一。 少年博覽群書,能文,喜交遊名士。南朝陈時,任尚書殿中侍郎。入隋為東宮學士、太常博士。隋煬帝嫉其才,誣賴他與楊玄感有牽連,貶為西海郡司戶。大業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舉稱王,任褚亮為黃門侍郎。大業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滅薛舉之子薛仁杲,以褚亮為鎧曹參軍。後入秦王府文學館,任文學館學士,史载“凡分三番逆宿于阁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故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俾益”。 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被封为封陽翟縣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從軍,出兵突厥。累遷至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陽翟縣侯。后致仕归家。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褚亮
褒信县
褒信县是中国古代县名,在东汉时初次设立,治所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北的包信镇,属汝南郡。顺帝时宦官李元曾封褒信侯,其封地即在此地。《中国历史大辞典》第89页 褒信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褒信县
饶安县 (东汉)
饶安县,中国古县名。 东汉灵帝时,改千童县置,治所在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旧县,属勃海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后为沧州治。唐朝贞观十二年(638年),徙治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南新县。《新唐书·李同捷传》:太和二年(828年),王智兴讨李同捷,其将李君谋以轻兵绝河,“降饶安壁五千兵”,即此。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省入清池县。 Category:东汉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河北古代县份 Category: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饶乐都督府
饶乐都督府,唐朝时设置的都督府。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于奚族地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老哈河上游及河北省滦河中上游一带。以可度者為都督;以阿會部爲弱水州,處和部爲祁黎州,奧失部爲洛瑰州,度稽部爲太魯州,元俟折部爲渴野州,各以酋領辱紇主爲刺史,隸属于饒樂府。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名奉诚都督府。后复旧名。.
饶勉县
饶勉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属环州。后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河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饶勉县
西定州
西定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定胡县(今山西省临县西南、黄河东岸)。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县南部及柳林等地。贞观二年(628年)省。.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西定州
西宁州 (唐朝)
西宁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置,治所在梁水县(今云南省华宁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华宁、通海等县地。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黎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玉溪行政区划史.
西宗州
西宗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宗居县(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云南)。辖境即今云南省祥云县一带。贞观十一年(637年)改为宗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大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祥云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西宗州
西州 (唐朝)
西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十四年(640年),灭高昌麹氏王朝,以其地置西昌州,不久改名西州。治所在高昌县(宝应元年762年改名前庭县,城址高昌城即今吐鲁番市东南高昌故城)。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及托克逊、鄯善等县地。地扼天山南北孔道,当中西交通要冲。贞观十四年至显庆三年(658年)间,设安西都护府于此。贞元七年(791年)为吐蕃占领。9世纪中回鹘人由今鄂尔浑河流域西迁,主要的一支即移至此建国,史称“西州回鹘”。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新疆的州 Category:吐鲁番行政区划史.
西韩州
西韩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河西县(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夏阳镇)。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韩城市、合阳县等地。武德八年(625年),徙治韩城县(今韩城市)。贞观八年(634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渭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韩城市 Category:合阳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西韩州
西龙门郡
西龙门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义宁二年(618年)改平武郡为龙门郡,旋改为西龙门郡,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省平武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青川、平武等会境。唐朝贞观六年(627年),改为龙门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西龙门郡
西沙州
西沙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辖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等地。贞观七年(633年)改为沙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新疆的州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巴音郭楞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西沙州
西濮州
西濮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濮水县(今云南省大姚县北盐丰附近)。属姚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大姚县等地。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名髳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楚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大姚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西濮州
西海郡 (西汉)
西海郡是西漢時設立的一個郡,位於今青海省境內。 西海郡最早設立於漢朝時期。漢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遣使多持金幣利招祁连山西南麓的西羌首獻地內屬,置西海郡,郡治龍耆城。時西海郡設五縣:修遠縣、監羌縣、興武縣、軍虜縣、順礫縣。以後屢經廢建。另说西海郡即金城郡,王莽改金城郡为西海郡。或--,初置时西海郡为独立一郡,后并入金城郡。 隋朝建大同城,屬張掖郡。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以吐谷渾之地復置西海郡(今青海湖以西)。后在大业十一年(615年)废弃。唐太宗時,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唐太宗去世之年,唐高宗封吐蕃王松贊幹布為“西海郡王”。 西海郡故城遗址位於青海湖東北側、湟水南岸的金銀灘上,俗稱“三角城”,距今海晏縣縣城約一公里,西寧市往西約九十公里。为青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馮盎
馮盎(),字明達,南朝人,高州良德人。北燕馮氏后裔、唐朝高力士的曾祖父。唐朝越國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馮盎
馮承素
馮承素(),字萬壽,長安信都人,唐代書法家。唐太宗貞觀年間任內府供奉拓書人,直弘文館。工書法,擅長鉤摹複製古法書貼。 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臨摹《樂毅論》、《蘭亭集序》真跡,各拓数本,分賜皇太子李承乾、诸王及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等親貴信臣,而冯摹《兰亭序》卷则被认为是所有摹本中“最精妙者”。《蘭亭集序》真跡被殉葬昭陵,《蘭亭集序》摹本流傳至今者以馮承素之「神龍本」最精妙。卷中有元代郭天錫--:“书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毫鋩转折,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馮承素
解县 (唐朝)
解县,中国旧县名。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属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解县并入虞乡县,同属蒲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复置解县,属河中府。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置解州,解县为州治。北宋、金朝、元朝时,沿袭旧制。明朝洪武初年,解县并入解州,属平阳府。清朝时,解州升为解州直隶州。1912年,改解州为解县。1954年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治所在解州镇。1958年并入运城县。.
許紹
許紹(),字嗣宗,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唐初军事人物。 先世於梁末徙至後周,定居安州安陸。祖父許弘與父許法光,都擔任過楚州刺史。唐高祖李淵之父李昞曾在安州任总管,許紹自小与李渊同学,成為好友。隋大业末年,天下大乱,许绍为夷陵郡通守,收留流民,开仓赈济,甚得人心。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许绍效忠越王杨侗。王世充废黜杨侗自立为帝,许绍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转投李淵,任硖州(今湖北宜昌)刺史,封安陆郡公。 618年,萧铣在岳州称帝,派遣宋王杨道生攻打硖州,被许绍击破,跳水溺死大半。萧铣又派遣其大将陈普环率大舰从长江直达硖州,与开州的萧阇提攻取巴蜀。许绍派儿子许智仁及录事参军李弘节、女婿张玄静追击至西陵峡,大破之,生擒陈普环,俘获其船舰。长江南岸有安蜀城,与硖州相对,次东有荆门城,皆是险峻之地,萧铣以重兵镇守。许绍遣许智仁及李弘节攻破荆门镇。李渊极为高兴,下诏褒奖, 萧铣的大司马晋王董景珍之弟被萧铣诛杀,董景珍正在长沙镇守,闻讯投降唐朝。许绍出兵接应,但未能赶上董景珍就被萧铣派兵击杀。 武德三年(620年),李靖被派往硖州主持征讨萧铣,因迟迟未能进军,李淵暗中命令許紹斩殺李靖。許紹爱惜李靖之才,為其求情,才獲得諒解。开州(治盛山,今四川开县)蛮酋冉肇則反叛,率眾進攻夔州(治今四川省奉节县),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即以八百精兵大破冉肇則,阵斩冉肇则,俘獲五千多人,李淵喜出望外,高興的說:“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攻打萧铣,复令许绍督兵以图荆州。不久,许绍逝世于军中,唐高祖听闻后流泪。萧铣被灭后,其子许智仁被提拔为温州刺史,封孝昌县公。贞观年间(627年—649年),追赠荆州都督。嫡孙许力士袭爵,官至洛州长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許紹
許敬宗
許敬宗(),字延族。祖籍高阳郡新城县。唐朝官员,官至中书令(宰相)。.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許敬宗
驩州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州,唐宋明仍置。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置,治所在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元年(627年)復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驩州
誠州
誠州,中国北宋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设朗溪县(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水滩头一带)。北宋初年为侗族大姓杨氏首领的羁縻州。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置诚州。五年(1082年)析沅州之贯堡砦置渠阳县(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为州治。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七月,改诚州为渠阳军。三年(1088年)废军为砦,属沅州,五年(1090年)再置诚州,治渠阳,领渠阳、通道、会同三县。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改为靖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誠州
高季辅
季辅(),名冯,字季輔,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宰相。.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高季辅
高密公主 (唐朝)
密公主(),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女,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姊姊。 生母和生年,均无记载。当生于589年至598年间。她先嫁長孫孝政,由李建成做主再嫁段綸。大业十三年(617年),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丈夫段纶则逃往蓝田,聚兵万人《資治通鑒·隋紀·義寧元年》:「左親衛段綸,文振之子也,娶淵女,亦聚徒於藍田,得萬餘人。」。唐朝建立后,她最初受封琅邪公主《資治通鑒考異·隋紀·義寧元年·段綸娶李淵女》:「《唐太宗實錄》云:『隱太子以琅邪長公主妻之』。劉子玄《唐高宗實錄》及新唐書皆云:『高密大長公主適段綸』。蓋改封。」這裡的「隱太子」指李建成;所以可以看成由李建成做主,當時封號是琅邪公主的高密公主嫁段綸。。永徽六年(655年)逝世,遺命要求自己的陵墓向東,以望見父親李淵的陵墓唐献陵。《新唐书卷八十三·諸帝公主列傳第八·高祖十九女·高密公主》,原載: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2007年3月10日更新。後來段綸、高密公主夫婦二人死後葬唐昭陵。与前夫有一女长孙氏,嫁段某。 段綸是段文振之子。段綸曾為蜀郡太守、劍南道招慰大使、益,蒲二州都督、熊州刺史、散騎常侍、秘書監、宗正卿、禮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爵封紀國公。《新唐书卷八十三·高密公主傳》作"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又嫁段綸。綸,隋兵部尚書文振子,為工部尚書、杞國公。;《文安縣主誌》、《邳國夫人段氏墓誌銘》作紀國。段綸、高密公主夫婦二人的後人有女段蕑璧(617年—651年),兒子段儼。段蕑璧字昙娘,邳國夫人、嫁给长孙顺德之子。段俨的妻子们有獨孤善的曾孫女、和李元吉的女兒文安縣主(623年—648年)。.
高州 (广东)
高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置高州,治所在高凉县(今广东省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鉴江及漠阳江流域地区。当时冯氏世代为高州刺史,如冯宝(其妻冼夫人)、馮僕、冯盎。隋朝初改为高凉郡。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复置高州,贞观时移治良德县(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大历中又移电白(今高州市东北),辖境缩小,相当今茂名、高州、电白等县地,元朝升为高州路。明清为高州府。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高平县 (北魏)
高平县,中国古县名。 北魏析泫氏县置,治所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属建州高都郡。北周改属建州高平郡。隋朝属泽州,大业初年,属长平郡。唐朝属盖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盖州,属泽州,唐朝天宝元年,属高平郡。唐乾元元年,复属泽州。五代因之。北宋属泽州高平郡,金朝天会五年,属南泽州、金朝元光二年,属忠昌军节度。元朝中统元年,属泽州司侯司,至元三年,属泽州,隶中书省平阳路。明朝洪武九年,属泽州直隶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后属泽州府。1993年撤销,改设高平市。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晋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高平市 Category:199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高平市
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高平是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永录镇至今保留有坑杀赵卒的尸骨坑。.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高平市
高甑生
高甑生,生卒年不详,唐朝初期的武将。 武德年间在李世民麾下,为秦王府裨将。武德四年(622年)李世民和李元吉率军征讨洛阳的王世充,高甑生与尉迟敬德、梁建方一起在洛阳城外生擒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后任岷州都督,参与了贞观三年(629年)和四年(630年)的反击突厥的战争,因功封为利州刺史。贞观九年,任盐泽道行军总管,随李靖讨伐吐谷浑。他率部首先进入青海,攻破了当地的羌族部落。在此役中,高甑生违反了李靖的命令,受到李靖的惩罚,于是他怀恨在心。回师后他诬告李靖谋反,未遂,以诬告罪被流放。 Category:唐朝岷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利州刺史 Category:唐朝行军总管 Z.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高甑生
高表仁
表仁,隋朝、唐朝时官员。是隋代尚書左僕射高熲第三子,封渤海郡公。 高表仁娶太子楊勇女大宁公主,官至谷州刺史。高熲在607年被殺後,高表仁被貶徙蜀郡。入唐後,歷官新州刺史,贞观五年(632年)奉命持节出使日本,十月四日随遣唐使船队经朝鲜半岛到達日本难波津(今大阪)。當時日人率船三十二艘,懸彩旗,奏鼓樂,在江口歡迎。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受唐使國書”,與日本王子争礼,不肯宣朝命。次年正月日本朝廷派遣吉士雄麻吕、黑麻吕陪送至对马岛。表仁回國後被罰沒兩年俸祿。史稱其“無綏遠才”。 一子高睿赵州刺史,封平昌县子。另一子高昱,前中大夫、守宋州刺史、上骑都尉、安德县开国男。高昱生朝散大夫行洛州偃师县令高安期。高安期娶千乘县君元妃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高表仁
高昌
昌(Gaochang; 维吾尔语:قۇچۇ,Qocho),位于今日的新疆吐鲁番市,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這些都是漢人在西域建立的國家。唐贞观二年(628年),著名高僧玄奘曾途经高昌。贞观十三年(640年),设高昌县。到840年漠北回鶻國崩,一部份回鶻人佔據漢人的高昌國,後為高昌回鶻。 元代文献根据维吾尔语Qara-hoja (قاراهوجئا) 称高昌为火州、合拉火者、哈拉霍州、合拉和州、哈拉火州,。明代文献称高昌为“哈拉和卓”、霍州。 高昌历史文献有二十四史南北朝各書的高昌傳,但記述疏略,如出一轍。《新唐书·高昌傳》、《元史·地理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另外羅振玉于1933年在遼東出版的《遼居雜著乙编》中有《增訂高昌--氏年表》及《高昌專錄》各一卷,以考古實物補訂史書頗詳。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亦有關高昌論著《高昌陶集》(1934)、《高昌專集》(1951增订)、《羅布淖尔考古記》(1948)、《吐鲁番考古記》(1954、1958)、《塔里木盆地考古記》(1958)、《新疆考古發掘报告》(1983)、《西北史地論叢》(1981)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高昌
高昌县 (唐朝)
高昌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置,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高昌故城,属西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前庭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新疆古代县份 Category:吐鲁番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高昌区 Category: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4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高智周
智周(),常州晋陵人,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高智周
謝偃
謝偃(),衛縣(今河南淇縣)人。隋朝、唐朝官员。 先世為鮮卑人,姓直勒氏,祖父孝政,官至北齊散騎常侍,並改姓謝。謝偃在隋朝時為散從正員外。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詔求直諫,謝偃上書極言得失,唐太宗讚之,引為弘文館直學士,迁魏王府功曹。當時李百藥工詩,而謝偃善賦,人稱「李詩謝賦」。卒於貞觀十七年(643年)。高適有詩〈逢謝偃〉。.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謝偃
魏博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明代王夫之言,魏博者,天下强悍之区。认为汉光武自用河北之兵以平寇乱,遂屯兵黎阳,定为永制,而东汉以强。认为其民习于强而以弱为耻。唐藩镇时代,河北藩镇倚魏博之强而存在。黄巢横行天下,却从未侧目河北。 Category:魏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魏博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魏徵
许世绪
许世绪(),字玄嗣,定州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唐高祖晋阳起兵功臣之一。弟许洛仁,亦是元从功臣。.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许世绪
诸阳县
诸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符离县置,治所在今安徽省宿县境,属徐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安徽古代县份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埇桥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诸阳县
诺州
诺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置,治所在诺川县(至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后因地入吐蕃,侨治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城县)境内,寻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松潘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诺州
诺川县
诺川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五年(631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为诺州治。后因地入吐蕃,侨治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城县)境内,寻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松潘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诺川县
课阳县
课阳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初年,改涅阳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先后属邓州、南阳郡。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南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邓州市 Category:5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课阳县
象州 (古代)
象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治所在桂林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东南上古城)。因界内象山得名。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所在武德县(今象州县西北)。贞观十二年(638年)移治武化县(今象州县东北),大历十一年(776年)移治阳寿县(今象州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象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象州。辖有今象州、武宣两县地。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又移治来宾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南旧来宾)。辖境又增今来宾市东部地。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象州路,大德后仍降为象州,治所复移还阳寿县(今象州县)。1912年降为象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生卒年不詳,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六女,为下嫔所生。 生母生她而死,她是長孫皇后抚养长大的,長孫皇后待她甚于己出。豫章公主下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的儿子唐義識(唐善識)。贞观十五年(641年)豫章公主为“求自身及子平安”,曾出资建造了龙门石窟南壁两小龛。豫章公主去世后,唐太宗很悲痛,穿了十多天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豫章公主最后与唐義識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豫章公主
貞元 (唐朝)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21年。貞元這年號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和唐玄宗年號開元合二為一,成為新年號貞元。.
貞觀
貞觀是以下統治者的年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貞觀
貴州 (廣西)
貴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改南定州郁林郡为南尹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贵州,天宝、至德时郡名怀泽郡。土贡:金、银、铅器、纻布。三千二十六户,九千三百口。四县:郁林县、怀泽县、潮水县、义山县。 元朝时8891户。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置行貴州事,管轄郁林县。大德九年(1305年)废郁林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称貴县。.
賈敦實
賈敦實(),曹州冤句县(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人。唐朝初年地方官员。 贞观中为饶阳令,為政清靜。当时其兄賈敦頤为瀛州刺史。唐朝政府旧制,五服内不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二人在职,皆有能名,竟不升迁贾敦实。賈敦頤在650年代逝世。到咸亨元年(670年),贾敦实累转洛州長史。與兄賈敦頤並有賢名,百姓共立二碑以紀念其兄弟,稱作「棠棣碑」。咸亨四年(674年),迁太子右庶子。後官懷州刺史,永淳初年(682年),因年老而致仕。 病危時,子孫迎醫視之,敦實拒絕說:「沒聽過良醫能夠治療衰老的。」最後不服藥。垂拱四年(688年)病死,年九十餘。 子賈膺福依附太平公主,先天之變中被唐玄宗所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賈敦實
賈敦頤
賈敦頤(),曹州冤句县(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人。唐朝初年地方官员,為政廉潔。 贞观中,历迁沧州刺史。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转瀛州刺史。永徽五年(654年),累迁洛州刺史,寻卒。與弟賈敦實並有賢名,百姓共立二碑以紀念其兄弟,稱作「棠棣碑」。 唐初,鄭穗本刺瀛州,賈敦頤刺冀州,薛大鼎刺滄州,三人皆有名,因所在地為鼎足之勢,被讚為“鐺腳刺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賈敦頤
賀蘭敏之
賀蘭敏之(),字常住,鮮卑後裔,河南郡洛阳县人,母親為武則天之姊韓國夫人武顺;父親為賀蘭安石,襲山縣開國男,贈衛尉卿、戶部尚書、駙馬都尉、韓國公;妹魏国夫人賀蘭氏;妻楊氏,受封弘農郡太夫人;子賀蘭琬,銀青光祿大夫、太僕卿。唐高宗皇后武則天的姨甥,孝敬帝、章懷太子、唐中宗、唐睿宗與太平公主的表兄。.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賀蘭敏之
贞观十道
贞观十道,贞观元年(627年)二月,唐朝政府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隋唐以来,作为战争时的作战区域,如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贞观十道虽然只是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划,但已经是囊括全国的地理分区,对后世影响巨大。现在的河北省、河南省的名称,就来源于当时的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唐太宗贞观十道的基础上,将十道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贞观十道
贞观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唐太宗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称「貞觀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贞观之治
费州
费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年间置,治所在涪川县(今贵州省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思南县及德江县南部。天宝初年,改涪川郡。乾元初年,复为费州。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铜仁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费州
贺川县
贺川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属于藤州。至唐朝贞观年间,末被废除。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岑溪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贺川县
贺兰都督府
贺兰都督府,唐朝时设置的羁縻都督府。 贞观六年(632年)以铁勒契苾部置,治所在凉州(州治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属凉州都督府。开元十五年(727年)契苾部迁回漠北后废。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甘肃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武威行政区划史.
贺鲁州
贺鲁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贺鲁部置,确址不详,属单于都护府。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贺鲁州
贵池县
贵池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五代,为今天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主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贵池县
越州 (广西)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 刘宋泰始七年(471年)置越州,治所在临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旧州东)。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灵山县以南,合浦以东,广东省茂名市以西及雷州半岛地。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名禄州、合州。后又改为合浦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合浦郡为越州,辖境仅有广西合浦、浦北等县地。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又改为廉州。.
越巂郡
越巂郡(巂一作嶲,讀若髓,注音:ㄙㄨㄟˇ,汉语拼音:suǐ;一說讀若西),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邛都國而置。郡治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越巂郡
趙道興
赵道兴,甘州(今甘肃省酒泉市)人。唐朝武将。 父赵才,隋朝右武侯大将军。唐朝贞观年间,赵道兴官至左武候中郎将,熟知镇守诸事项,号为称职。唐太宗李世民曾称赞道:“卿父为隋武候将军,甚有当官之誉。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于是拜赵道兴为右武侯将军,封天水县子。赵道兴父亲赵才为官时修建的官舍,仍旧被赵道兴使用,人们都羡慕称赞不已。赵道兴曾指着父亲用过的厅堂说:“此是赵才将军厅,还使赵才将军儿坐。”为朝野所笑,传为口实。仪凤(676年—679年)年间,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 文明年间(684年),因为年老多病,于是辞官归家。儿子赵皎,也做到金吾将军。赵家祖孙三代执掌金吾,被当时人称颂。赵道兴有一孙赵睿为武周朝请大夫行司礼寺主簿,娶梁朝黄门侍郎宗叔平孙女即唐朝泽州司兵宗礼谌之女,且赵睿父官至明威将军、检校左金吾卫将军,未知是否即赵皎。.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趙道興
蹛林州
蹛林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回纥思结别部置,属燕然都护府。确地不详。总章元年(668年)侨寄于凉州(州治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界内。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蹛林州
麴文泰
--文泰(),-麴-伯雅之子,為中國古高昌的君主之一,屬-麴-氏高昌之列,他於623年至640年在位。年号有延寿。 史书未记载生年。贞观四年(630年),入唐朝贡。唐太宗賜文泰妻华容公主宇文氏李姓,封常乐公主。玄奘西游时路经高昌国,受到--文泰的热情接待。后来--文泰渐渐自大,与西突厥欲谷设联合,阻碍西域商路,进攻唐朝的伊州。贞观十三年(639年)冬,唐太宗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文泰。640年,唐軍至磧口,--文泰惊惧而病死。谥号光武王。 子-麴-智盛继位。另一子-麴-智湛,后为唐左骁卫大将军、西州都督、上柱国、天山郡开国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麴文泰
麻州
麻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析郎州置,治所在今云南省宣威市。属戎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乌蒙山南段东南,革香河流域一带。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曲靖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麻州
麻衣子
麻衣子(),姓李名和,字顺甫,號“麻衣真人”,或稱“麻衣子李和”。他出生于秦中(今陕西省),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人。因其披麻为衣,故俗称为“麻衣子”。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慈惠普济真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麻衣子
默水县
水县,中国古县名。 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内乡县王店镇岗樊村默河附近。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分内乡置默水县,以临默水而名,属淅州。贞观八年(634年),省默水入内乡。.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默水县
黔州都督府
黔州都督府,唐朝都督府之一。 贞观四年(630年)于黔州置。督黔、务、施、业、辰、智、牂、充、应、庄等州,后增督播、思、费、夷、琰、矩等州。开元、天宝时督黔、施、夷、播、思、费、珍、溱、南等州,又领充、明、劳、琰、庄、牂等五十羁縻州,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清江上游和重庆市綦江县以南,贵州省大部,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部分地区。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湖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湖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重庆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贵州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广西古代行政区划.
黄渚镇
渚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成县最北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名黄渚关。.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黄渚镇
齐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齐州
轨州
轨州,唐朝羁縻州。 贞观三年(629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县附近。曾属松州都督府所领。辖境约当今四川省阿坝县。其地后入吐蕃。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阿坝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轨州
龚州
龚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七年(633年)置,治所在平南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属岭南道。以龚江为名。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地。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废,三年复置。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入浔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平南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龚州
龟兹都护府
龟兹都督府,唐朝羁縻都督府。 贞观22年(648年)置,治所在焉耆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属安西都护府。开元七年(719年)后为唐安西四镇之一。贞元六年(790年)后废。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新疆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阿克苏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辩州
辩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九年(635年)改南石州置,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省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化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南部地。天宝、至德间曾改为陵水郡。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以“辩”、“汴”音近,改名勋州。五代南汉复旧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为化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辩州
辰州 (隋朝)
辰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湖南省、贵州省境內。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武州置,治所在龍檦縣(今湖南省洪江市西北黔城鎮),旋移治沅陵縣(今屬湖南省)。以境內辰溪得名。轄境相當今湖南省沅陵縣以南的沅江流域。唐貞觀中分南部置巫州,垂拱中分西南部置錦州,天授中又分西北部置溪州。轄境縮小至今沅陵、辰溪、瀘溪、吉首、溆浦等市縣地。宋屬荊湖北路,轄南、北江諸羈縻州。熙寧以後南江諸羈縻州改屬沅州。元朝时升為辰州路。 下轄:.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辽宁省
辽宁歷史
辽宁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在营口出土的金牛山文化就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息。根据中國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州之域,也是汉地的一部份,漢族五大鎮山之一的北鎮医巫闾山就在辽宁地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辽宁歷史
龙州 (唐朝)
龙州,中国古代的州,今龙州县的前身。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设置的州,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北),辖两县:龙城县、柳岭县。贞观七年(633年),柳岭县并入龙城县,撤销龙州,龙城县归南昆州管辖。元朝设万户府,移治今龙州。明朝洪武初年,复为龙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废为龙州县,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龙州 (四川)
龙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广元市境。.
龙兴寺 (沅陵)
龙兴寺,又称龙兴讲寺,位于中国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虎溪山的南麓,是一座保留有宋代至清代建筑风格的佛寺建筑,是湖南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
龙溪县
龙溪县为原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南朝时始置。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龙溪县
迁州 (北周)
迁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南北朝的北周,废西魏所设立的光迁国,为迁州。隋朝大业初年,改为房州,不久改为房陵郡。唐朝武德初年,仍称迁州。贞观十年(636年),又改为房州。.
迦毕试
迦毕试(梵文:कापिश,IAST:Kāpiśa;Kapici,Kapisaya),又译迦臂施、迦毗尸、迦卑试、迦比沙、劫比舍也,是1世纪时阿富汗境内古国,在今喀布尔西北60公里的贝格拉姆城(Begram)。今卡比萨省得名于此。1世纪时,迦毕试曾是贵霜王朝的夏都。241年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攻占迦毕试。后被嚈噠统治。 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曾取道巴米扬来到迦毕试国。《大唐西域记》有专章:“迦毕試国。周四千餘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岭。国大都城周十餘里。宜穀麥多果木。出善馬郁金香。异方奇貨多聚此国。……文字大同睹貨邏国。习俗语言风教颇异。服用毛氎衣兼皮褐。貨用金錢銀錢及小銅錢。規矩模樣异于諸国。王窣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懾鄰境统十餘国。爱育百姓。敬崇三宝。”。 贞观年间,沙门玄照法师经缚渴罗、纳婆毗诃罗到迦毕试国。到过迦毕试国的还有荆州江陵道琳法师。.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迦毕试
霍州 (南梁)
霍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治所在岳安县(今安徽省霍山县)。北齐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六安、霍山、金寨等市县地。属淮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齐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六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霍邑之战
霍邑之战于617年9月8日在中国唐国公李渊的军队和当时的统治者隋朝的军队之间发生。李渊正率大约25,000人的军队沿汾水南下进军都城大兴城。因大雨,他的进军受阻两周,在霍邑遇到了隋朝的20,000或30,000精兵。李渊的骑兵在两位大儿子统领下将隋军从城墙的保护下诱出,但在两军第一次交锋时,李渊军最初被击退。当时可能是因李渊的战略,唐军侧翼的机动骑兵赶到出现在隋军后方,隋军溃败,向霍邑逃回。李渊的骑兵却切断了他们的退路。防御薄弱的霍邑被攻克,唐军继续进军大兴城,11月大兴城为其所陷。次年,李渊废隋,自称皇帝,开创唐朝。.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霍邑之战
茂名市
茂名市(邮政式拼音:Mowming),別称南方油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75平方公里。茂名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全市户籍人口747.17万人(2010年末),常住人口681.78万(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辖区常住总人口121.77万人,城市人口61.16万人,通用粤语、普通话,黎话、客家话为部分地区通用语,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茂名市
茂州
茂州,唐朝到清朝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会州为茂州,治所在汶山县(今四川省茂县),相当于今四川省茂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明朝初年废汶山县入茂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茂州直隶州。1913年,废除茂州。改为茂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茂州
郢州 (西魏)
郢州,西魏时设置的州。治所在今钟祥。元升安陆府。.
郯县
郯县,中国古县名。 秦朝时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北。为东海郡治。秦末秦嘉、朱鸡石等起义,围东海太守于此。三国时,曹魏置侯国。西晋复为县。北齐废。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复置。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废入下邳县。 Category:秦朝县份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山东古代县份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郯城县 Category:前3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郯县
胶东县 (北魏)
胶东县,中国古县名。 北魏时置,北齐省。隋朝时复置,改称潍水县(《新唐书》称滩水县)滩水县,又改称下密县(治所在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 ),属北海郡。唐朝贞观元年(627年),省胶东县入胶水县。.
都濡县
都濡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二十年(646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属黔州。北宋嘉祐八年(1053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贵州古代县份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Category: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都濡县
郑州 (古代)
郑州,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荥州为郑州。辖区多有变化,在今河南省境内,治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郑州,治所在虎牢城。贞观七年(633年),徙治管城县。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八十一。下辖七县:管城县、荥阳县、荥泽县、原武县、阳武县、新郑县、中牟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郑州为郑州直隶州。.
郑仁泰
郑仁泰(),名广,字仁泰,以字行,荥阳开封人。唐朝武将、同安郡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郑仁泰
郑贤妃 (唐太宗)
郑贤妃,唐太宗的妃嫔,生平不详,死后陪葬昭陵。 目前关于她的史料,只有《唐会要》上的“贤妃郑氏”四个字。旧新唐书中,皆无郑氏的记载,可能是因为她没有生育皇子。《唐会要》陪葬名单中郑贤妃的位次在才人徐惠之前,燕德妃、杨贵妃、韦贵妃之后,目前在昭陵墓区尚无发现其墓葬。 郑氏的封号是贤妃。因为燕德妃在贞观元年至十七年本为贤妃,所以可以推测郑氏获贤妃的封号应是在贞观十八年之后。并且由于徐惠已经是追封的贤妃,郑氏的贤妃封号也是追封的可能性不大。 或是《唐会要》录错,应为贤妃徐氏。才人郑氏。.
般县
般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省乐陵市西南。属平原郡。北齐省。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徙治今山东省临邑县北。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省入平昌县(治今山东临邑县北)。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山东古代县份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乐陵市 Category:临邑县 Category:64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般县
舒州 (隋朝)
舒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广宁县(今河南省新蔡县),下辖舒县、广宁县。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宁县为汝北县。大业初年,废舒州,改汝北县为新蔡县。澺水县及舒县并废入新蔡县(属汝南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新蔡县、褒信县、舒城县复置舒州,贞观元年(627年),再废。.
阎立本
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隋朝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谥爵博陵文贞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阎立本
阴妃
妃,名不详,凉州武威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的生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阴妃
阿史那弥射
阿史那弥射(),西突厥兴昔亡可汗,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在本蕃为莫贺咄叶护。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遣鸿胪少卿刘善因立弥射为奚利邲咄陆可汗(有学者怀疑弥射和阿史那泥孰是同一人),其族兄阿史那步真欲自立为可汗,遂谋杀弥射弟侄二十余人。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不相容,以贞观十三年(639年)率所部处月、处密部落投靠唐朝,授右监门大将军。 阿史那弥射跟随太宗征高句丽有功,封平壤县伯。显庆二年(657年),转右武卫大将军。闰正月二十一日,唐高宗发大兵,分南北两路讨伐西突厥,北路的主帅是苏定方,南路则由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统领。西突厥汗国亡后,唐朝在当地设置了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辖咄陆五部。662年,阿史那弥射被阿史那步真诬告被杀。.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आलयविज्ञान,) 北魏佛陀扇多譯無著《攝大乘論》:「如來經中說,謂阿犁耶識,以阿犁耶識語故,作阿犁耶識語說。如來於《大乘阿毘曇經》偈中說:『無始已來性。一切法所依。有彼諸道差。及令得涅槃。』還彼經所說:『一切諸法家。彼識一切種。故說為家識。聰明者乘此。』」 陳朝真諦譯無著《攝大乘論》:「世尊於何處說此識,及說此識名阿黎耶,如佛世尊《阿毘達磨略本》偈中說:『此界無始時。一切法依止。若有諸道有。及有得涅槃。』《阿毘達磨》中復說偈云:『諸法依藏住。一切種子識。故名阿黎耶。我為勝人說。』」 隋朝達磨笈多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論曰。世尊於何處說此阿梨耶識,名阿梨耶識。世尊於《阿毘達磨經》偈中說:『界體無始時。諸法共依止。由此有諸趣。及涅槃勝得。』……即彼經復說偈:『諸法所依住。一切種子識。故名梨耶識。我為勝人說。』」 唐朝玄奘譯無著《攝大乘論本》:「世尊何處說阿賴耶識,名阿賴耶識,謂薄伽梵於《阿毘達磨大乘經》伽他中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即於此中,復說頌曰:『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 《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問何等是界義。答因義。種子義。本性義。種性義。微細義。任持義。是界義。」 玄奘譯世親《攝大乘論釋》:「此中能證阿賴耶識,其體定是阿賴耶識。……今界者,謂因,是一切法等所依止,現見世間於金鑛等說界名故。由此是因故,一切法等所依止因,體即是所依止義。由此有者,由一切法等所依有。諸趣者,於生死中所有諸趣。趣者,謂異熟果。由此果故,或是頑愚瘖瘂種類,或有勢力能了善說惡說法義,或能證得上勝證得。又為煩惱所依止性,由此故有猛利煩惱長時煩惱,如是四種異熟差別所依止故,無有堪能,應知翻此名有堪能,非唯諸趣由此而有。亦由此故證得涅槃,要由有雜染方得涅槃故。」 無性《攝大乘論無性釋》:「此引阿笈摩,證阿賴耶識名所知依。無始時者,初際無故。界者,因也,即種子也。是誰因種,謂一切法,此唯雜染,非是清淨故。後當言:多聞熏習所依,非阿賴耶識所攝,如阿賴耶識成種子,如理作意所攝,似法似義所起等。彼一切法等所依者,能任持故,非因性故,能任持義,是所依義,非因性義,所依能依性各異故。若不爾者,界聲已了無假依言。」玄奘譯世親《攝大乘論釋》:「多聞熏習所依者,謂大乘法所熏自體。非阿賴耶識所攝者,謂能對治阿賴耶識故。如阿賴耶識成種子者,謂如阿賴耶識為一切雜染法因,此為一切清淨法因亦爾。如理作意所攝者,謂如理作意為自性。似法似義而生者,謂似法義相而生起時。」 北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然復彼何故,名阿犁耶識。有生法者依彼,一切諸染法作果於彼,彼亦依諸識作因故,說為阿犁耶識。或復眾生依彼為我故,名阿犁耶識。」 陳朝真諦譯《攝大乘論》:「云何佛說此識,名阿黎耶。一切有生不淨品法,於中隱藏為果故,此識於諸法中隱藏為因故。復次諸眾生藏此識中,由取我相故。名阿黎耶識。」真諦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曰。一切有生不淨品法,於中隱藏為果故。釋曰。一切謂三世。三世中取正生能生不淨品法。謂翻五種淨品,名不淨品。論曰。此識於諸法中隱藏為因故。釋曰。諸法謂阿黎耶識果,即不淨品等。阿黎耶識藏住此果中為因。論曰。復次諸眾生,藏此識中,由取我相故,是故名阿黎耶識。釋曰。藏者以執義,約阿陀那識及意識,說眾生名,何以故,一切眾生無無我執。我執若起,緣何境,緣本識起,微細一類相續不斷故。」 隋朝達磨笈多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論曰。……然此識何因緣故,說名阿梨耶。一切有生染法,依住為果,此識亦依彼法為因故,名阿梨耶識。又眾生依住以為自我故。名阿梨耶識。釋曰。此識名阿梨耶者,謂諸法依住故。依住者,共轉故。有生者,謂有生起類皆名有生故。染法者,謂異於淨法故。眾生依住為自我者,執取故。」 唐朝玄奘譯無著《攝大乘論本》:「復何緣故,此識說名阿賴耶識。一切有生雜染品法,於此攝藏為果性故,又即此識,於彼攝藏為因性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玄奘譯世親《攝大乘論釋》:「今訓此識阿賴耶名。一切有生者,諸有生類皆名有生。雜染品法者,是遮清淨義。於中轉故,名為攝藏。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者,是執取義。」 無性《攝大乘論無性釋》:「能攝藏諸法者,謂是所熏,是習氣義。非如大等顯了法性,藏最勝中;阿賴耶識攝藏諸法,亦復如是;為簡彼義,是故復言,一切種子識,與一切種子俱生俱滅故,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互為緣故,展轉攝藏,是故說名阿賴耶識。非如最勝即顯了性,顯自簡劣故。……一切雜染,庫藏所治,種子體性之所攝藏,能治彼故,非互相違為因果性,是正道理,然得為所依,若處有所治,亦有能治故。於此攝藏者,顯能持習氣,由非唯習氣名阿賴耶識,要能持習氣,如彼說意識。」「且有爾所熏習異計:或說六識展轉相熏。或說前念熏於後念。或說熏識剎那種類。如是一切皆不應理,是故唯說阿賴耶識是所熏習,非餘識者。」 玄奘《成唯識論》:「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 窺基《成唯識論述記》:「此正述阿賴耶名義,次簡外執,外執云:三德冥性將起轉變,名為勝性。轉為大等二十三諦,具如前敘。彼雖計有因果,而體定一是常。……此遮僧佉計為勝性,即自性體起用,名勝性。」「梵云僧佉,此翻為數,即智惠數,數度諸法根本。立名從數起論,名為數論,論能生數,亦名數論。其造數論及學數論,名數論者。此師所造《金七十論》,謂有外道入金耳國,以鐵鍱腹、頂戴火盆,擊王論鼓求僧論議,因諍世界初有後無,謗僧不如外道。遂造七十行頌申數論宗,王意朋彼以金賜之,外道欲彰己令譽,遂以所造名金七十論。彼論長行天親菩薩之所造也。……依金七十論立二十五諦。總略為三,次中為四,廣為二十五。彼論云:略為三者:謂變易、自性、我知。變易者,謂中間二十三諦,自性所作,名為變易。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勝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為自性,若生大等,便名勝性,用增勝故。我知者,神我也。中為四者:一本而非變易,謂即自性,能生大等故,名為本,不從他生故,非變易。二變易而非本,一說謂十六諦,即十一根及五大,總十六諦;又說但十一根,唯從他生名為變易,不能生他,是故非本。三亦本亦變易,一說謂七諦,即大、我慢及五唯量;又說并五大合十二法,謂從他生,復生他故。四非本非變易,謂神我諦。廣為二十五諦者,一自性、二大、三我慢、四五唯、五五大、六五知根、七五作業根、八心平等根、九我知者,於此九位開為二十五諦。問:自性云何能與諸法為生因也。答:三德合故,能生諸諦。三德者:梵云薩埵,此云有情,亦言勇健,今取勇義;梵云剌闍,此名為微,牛毛塵等皆名剌闍,亦名塵坌,今取塵義;梵云答摩,此名為闇,鈍闇之闇。三德應名勇、塵、闇也;若傍義翻:舊名染、麁、黑,今云黃、赤、黑;舊名喜、憂、闇,今名貪、嗔、癡;舊名樂、苦、癡,今言樂、苦、捨。外人問曰:此我知者,作受者耶?答是受者,三德作故。問:既非作者,用我何為?答曰:為領義故,義之言境,證於境也,我是知者,餘不能知。又從冥性既轉變已,我受用故。次第生者:自性本有,無為常住,唯能生他,非從他生。由我起思受用境界,從自性先生大,大者,增長之義,自性相增故,名為大,或名覺,亦名想、名遍滿、名智、名惠。從大生我執,我執者,自性起用觀察於我,知我須境,故名我執,初亦名轉異,亦名脂膩。」《金七十論》:「故知自性中有大。……故知因中有果。」 ,又譯為阿梨耶識,也稱為一切種子識() 無著《攝大乘論》:「阿賴耶識中諸雜染品法種子,為別異住?為無別異?非彼種子有別實物於此中住,亦非不異。然阿賴耶識如是而生,有能生彼功能差別,名一切種子識。」 世親《攝大乘論釋》:「阿賴耶識中雜染法種子,為異?為不異?若爾何失?若有異者,彼諸種子應分分別,阿賴耶識剎那滅義,亦不應成,有別異故,由善、不善熏習力故,種子應成善、不善性,然許無記;若不異者,云何有多,此不應理。是故二說俱有過失。非彼種子有別實物於此中住,亦非不異,乃至名一切種子識者,為避如前所說過失,故不定取異及不異。如是而生者,謂由如是品類而生。有能生彼功能差別者,謂有能生雜染品法功能差別相應道理。由與生彼功能相應故,名一切種子識。於此義中有現譬喻,如大麥子於生自芽有功能,故有種子性。若時陳久或火相應,此大麥果功能損壞,爾時麥相雖住如本,勢力壞故無種子性。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有生雜染諸法功能,由此功能相應故,說名一切種子識。」「剎那滅者,謂(內外)二種子皆生,無間定滅壞故。所以者何,不應常法為種子體,以一切時其性如本無差別故。」 、異熟識() 無著《攝大乘論》:「阿賴耶識用異熟識一切種子為其自性,能攝三界一切自體一切趣等。」「何因緣故,善、不善法能感異熟,其異熟果無覆無記。由異熟果無覆無記,與善、不善互不相違,善與不善互相違故。若異熟果善、不善性,雜染還滅應不得成。是故異熟識唯無覆無記。」 世親《攝大乘論釋》:「『阿賴耶識用異熟識一切種子為自性』者。謂得自體異類熟故,諸法種子熏在中故。一切趣等者,謂五趣等。一切自體者,謂趣趣中,同分異分,種種差別。」 世親《大乘成業論》:「能續後有能執持身故。說此名阿陀那識。攝藏一切諸法種子故。復說名阿賴耶識。前生所引業異熟故。即此亦名異熟果識。」、阿陀那識() 無著《攝大乘論》:「復次此識亦名阿陀那識。此中阿笈摩者,如《解深密經》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何緣此識亦復說名阿陀那識,執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體取所依故。所以者何,有色諸根由此執受無有失壞,盡壽隨轉。又於相續正結生時,取彼生故,執受自體。是故此識亦復說名阿陀那識。」世親《攝大乘論釋》:「執受一切有色諸根故者,『所以者何,有色諸根由此執受,盡壽隨轉。』用此為釋,謂由眼等有色諸根,阿賴耶識所攝受故,非如死身青瘀等位。一切自體取所依故者,『又於相續正結生時,取彼生故,執受自體。』用此為釋,謂由此識是相續識故,於相續正結生時,能攝受生,一期自體亦為此識之所攝受。由阿賴耶識中,一期自體熏習住故,彼體起故,說名彼生。受彼生故,名取彼生。由能取故,執受自體。以是義故,阿賴耶識亦復說名阿陀那識。」 (即「持身識」之義),即是第八識()、丈夫識。「阿賴耶識」是瑜伽行唯識學派主要依據《解深密經》而提出的學說,是這個學派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一。如來藏學派進而認為,阿賴耶識是三乘佛法的唯一所依之如來藏,即真如的因地別名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阿賴耶識
阔州 (唐朝)
阔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以党项羌部落置,治所在阔源县(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属松州都督府。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蘇勗
蘇勗,字慎行,中国唐朝武功人,隋朝宰相苏威之孙。 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他的侄女苏氏是太子李承乾之妃。貞觀十二年(638年),司马苏勖“以自古名王多引賓客,以著述為美”,勸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奏請撰《括地志》,後與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就府參撰,由光祿司供給飲食,衛尉供帳。貞觀十五年,撰成《括地志》55O卷,又序略5卷,為唐代著名地理著作。李泰表上之,太宗賜李泰物萬段,蘇勗、蕭德言等成加給賜物。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相继被废黜后。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因此任命了一批东宫官员。苏勖以吏部侍郎之位任太子右庶子。 子苏均、苏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蘇勗
蘇茂州
苏茂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太宗贞观末年分钦州设置新安州,为羁縻州,治所在归化县(今越南广宁省先安)。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宁省东北河桧一带。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新安州属安南都护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新安州改为苏茂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苏茂郡改为苏茂州。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苏茂州升为正州,隶属于静海军节度使。苏茂州下辖归化县、宾阳县、安德县。越南独立后,直到越南李朝依然沿置苏茂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蘇茂州
赵州 (河北)
赵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河北省境。 汉朝时,其地有平棘县,故城在平棘县南。北魏于昭庆县,设置殷州,北齐时,改为赵州。隋朝废赵州,复置赵郡于平棘县。武德元年(618年),张志昂以赵郡投降唐朝,改为赵州,治所在柏乡县,领十二县(平棘县、高邑县、赞皇县、元氏县、廮陶县、栾城县、大陆县、柏乡县、房子县、禋城县、鼓城县),其年,以禋城县归属廉州,以鼓城县属深州。武德四年(621年)徙治平棘县,同年,改大陆县为象城县。五年(622年),更名栾城,贞观初年,恢复旧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赵州。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八。领八县:平棘县、宁晋县(原廮陶县)、昭庆县(原象城县)、柏乡县、高邑县、临城县(原房子县)、赞皇县、元氏县。旧领九县。 宋朝时改为庆源军。金朝改沃州。元朝仍为赵州,属真定路。旧领九县:平棘县、临城县、栾城县、元氏县、高邑县、赞皇县、宁晋县、隆平县、柏乡县。元太祖十五年,割栾城县、元氏县隶真定路。领七县。明朝时,属真定府。领六县。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真定府改为正定府。二年,赵州升为趙州直隸州。改赞皇县隶正定府。领五县: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宁晋县、临城县。.
赵节
赵节(),开化公,唐高祖之女长广公主和赵慈景的儿子。 父亲赵慈景战死后,母亲长广公主改嫁杨师道。赵节担任洋州刺史、开化公,他和太子--一党。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六,因为李承--谋反,他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一起被处死。继父杨师道担任中书令,想暗中为赵节开脱罪责,被罢相改任吏部尚书。长广公主向弟弟唐太宗谢罪。太宗流泪说:“赏赐不回避仇敌,惩罚不袒护亲属,因此有负于姐姐。”.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赵节
薛大鼎
薛大鼎(),字重臣,蒲州汾陰(治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唐朝初年官员,著名良吏。 出於河東薛氏,祖乃北周太子少傅博平公薛善。父薛粹,隋時任介州長史。605年左右,介入漢王楊諒謀反案,被殺。薛大鼎因年幼得免死罪,淪為“官奴”,流落辰州(今湖南沅陵),而後成為軍人,獲得釋放。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太原起兵,薛大鼎在龍門投歸其幕府,建議李淵先攻隋朝永豐倉(渭水與黃河交界的著名糧倉,今位於陝西省大荔縣)。但李淵諸將決議取河東,故李淵未採納薛說,但用之,命為大將軍府「察非椽」(類似於御史,糾察政風)。 唐朝建立,任為地方官吏,武德四年(521年)任為山南道(即今荊州市)副大使。他在山南道任內,招撫流民、鼓勵耕田,政績頗善。貞觀中,累转鸿胪少卿、滄州刺史。鄭穗本刺瀛州,賈敦頤刺冀州,薛大鼎刺滄州,三人皆有名,因所在地為鼎足之勢,被讚為「鐺腳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五年(654年)逝世,有二子:薛克构、薛克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薛大鼎
薛孤吴仁
薛孤吴仁,一作薛孤儿、薛孤吴,唐朝将领,姓薛孤。 贞观九年(635年),薛孤吴仁从李靖伐吐谷浑。闰四月二十三日,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将其著名首领斩首,获大批牲畜,以充军队食物。擢左武候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辽东高句丽,十二月廿五日,左武候将军薛孤吴,征发灵、原、宁、盐、庆五州兵马镇守灵州,防务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年)与诸军会击,灭薛延陀,有战功。永徽二年(651年)七月,唐高宗下诏任命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总管,征发秦、成、岐、雍府兵力三万人,以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伐突厥。征处月、处蜜,大获全胜。后以功封朔方郡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薛孤吴仁
薛瓘
薛瓘,一名薛曜,蒲州汾陰人。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薛懷昱之子。 貞觀十八年(644年),城陽公主之夫杜荷因李承-乾-案被處決。城陽公主改嫁薛瓘,婚前算命,繇曰:“二火皆食,始同榮,末同戚,請晝昏則吉。”麟德初年(664年),薛瓘歷任左奉宸衛將軍。因為城陽公主牽涉到巫蠱案件中,薛瓘被貶為房州刺史,城陽公主隨薛瓘一起離開長安赴任。咸亨中,薛瓘夫婦死於房州,公主于咸亨二年(671年)五月十六日逝世,雙柩還京師。.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薛瓘
薛萬徹
薛萬徹(),中國唐朝初期將領,京兆咸陽人,祖籍河东汾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薛萬徹
薛收
薛收(),字伯褒,隋唐時蒲州汾陰(治今山西萬榮縣西南)人。 其父薛道衡,官隋內史侍郎。薛收自幼過繼給薛孺,十二歲能文。與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齊名,世稱河東三鳳,其中薛收為長雛、薛德音為鶩鷟,薛元敬為鵷雛。好友王績稱薛收之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薛收因隋煬帝縊死其父薛道衡,遂不仕隋。房玄齡薦入秦王府,李世民授之主簿。其姐妹薛氏则成为唐高祖的婕妤。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討伐佔據洛陽的王世充,這時竇建德率軍前來救援,秦王部將皆建議撤退,唯獨薛收力排眾議,建議李世民分兵圍困洛陽,另一方面再派兵狙擊竇建德。王世充與竇建德同時被擒。入唐後,兼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金部郎中,以功授上柱国,封汾阴县男,食邑三百户。武德七年(624年)授天策府記室參軍。不久卒。 唐太宗曾对房玄龄言:“薛收若在,當以中書令處之”。贞观七年(633年),追赠为定州刺史及太常寺卿,谥号曰献。永徽五年(654年)薛收夫人逝世,因其子薛元超奏请,唐高宗下诏于永徽六年八月二十三日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薛收
闽国州县列表
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的所有州县。 闽国的存在年代,由后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受封闽王开始,至后晋开运二年(945)南唐攻破建州,王延政出降止,前后三十七年。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较唐末仅新增闽清一县。及其子王延钧称帝时,将唐代所置的“场”(后备县)大量升县,福建遂从二十四县一变成为三十县。后王曦与占据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国与福州分庭抗礼,更是将仅有五县的建州拆成三州。于是闽国灭亡时,福建共有一府(长乐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镡州、镛州),共计三十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闽国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府、州、县名均以945年时为准。.
闾川县
闾川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旬阳县西南闾河镇,属洵州。武德七年属金州。贞观二年(62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安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闾川县
葛逻州
葛逻州,唐朝羁縻州。《旧唐书·地理志》作“那吉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葛逻禄、悒怛二部置,属单于都护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葛逻州
钦政县
钦政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境。属蒙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蒙山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钦政县
蒋善合
蒋善合(),墓志上名为蒋合,字玄符,洛阳人,隋末唐初民变人物、官员。 大业八年(612年),授建节尉。从山东义军首领孟海公起兵,占据郓州。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孟海公被窦建德在周桥击败,手下军队被窦建德收编后与徐圆朗的军队被派到洛阳救援王世充。五月窦建德、孟海公等被唐军击败被俘至长安处死,六月蒋善合以郓州之地降唐,被任命为戴州禹城县令。孟海公的從弟戴州刺史孟啖鬼以孟海公的儿子孟义为首领,在曹、戴二州起兵反唐,並打算聯絡蒋善合一同發難,可是蒋善合暗中召集亲信,设伏殺了孟啖鬼,被唐朝授为大将军、郓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不久授持节郓州诸军事、郓州刺史。武德六年(623年),转任扶州刺史(今四川九寨沟附近)。贞观三年(629年),检校松州都督(今四川松潘)。八年,去长安九成宫朝见唐太宗时病逝,贞观十年十月十七日,迁葬於洛阳之北邙山。.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蒋善合
蒙州 (唐朝)
蒙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恭州置,治所在立山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南古眉)。取州东蒙山为名。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蒙州。北宋时,属广南西路。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昭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蒙山县.
邺县
邺县,中国旧县名。戰國時代即有此县,其后屡有废置。秦汉时,邺县辖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南省安阳县北部。 具体设立时间不详。据《战国策》所记,西门豹曾为“邺令(邺县令)”。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灭赵后,邺县为邯鄲郡下属县份。治所在邺城。西汉时,邺县为魏郡治所。曹魏时,安阳县并入。西晋时,避晋愍帝讳,改为临漳县。后复。至东魏前属魏郡。 北周末年,杨坚毁邺城。居民南迁四十五里,以安阳城为相州治所,仍置邺县。隋朝时,以邺县复置安阳县。同时在大业初,以邺城大慈寺置邺县。唐朝贞观八年(634年),筑邺县县城《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相州,汉魏郡也......安阳,汉侯国,故城在汤阴东。曹魏时,废安阳,并入鄴。后周移鄴,置县于安阳故城,仍为鄴县。隋又改为安阳县,州所治。汉魏郡城,在县西北七里。鄴,汉县,属魏郡。后魏于此置相州,东魏改为司州。周平齐,复为相州。周大象二年,隋文辅政,相州刺史尉迟迥举兵不顺,杨坚令韦孝宽讨迥,平之,乃焚烧鄴城,徙其居人,南迁四十五里。以安阳城为相州理所,仍为鄴县。炀帝初,于鄴故都大慈寺置鄴县。贞观八年,始筑今治所小城。北宋时,邺县分别并入临漳县和安阳县。 1947年3月,中共政权取得豫北战役胜利,逐在平汉铁路以东、漳河之南以古县名置邺县。同年5月,在辛店集正式成立。1949年起,属安阳专区。1954年9月并入安阳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邺县
邕州
邕州,中国古代的州。因邕溪水得名,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及武鸣、隆安、大新、崇左、上思、扶绥等县地。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改南晋州置,治所在宣化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曾为邕管经略使、岭南西道节度使治所。五代曾为建武节度使治所,後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名诚州,南汉初年复旧。 北宋皇祐中,邕州治所移今南宁市,属广南西路。郡名为永宁郡,建武军节度。开宝五年(972年),废朗宁县、封陵县和思龙县。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望郡。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司市马于横山砦,以本路经略、安抚总州事,同提点买马,专任武臣;隆兴后文武通差。宝祐元年(1253年),兼邕、宜、钦、融镇抚使。北宋元丰时,户五千二百八十八。贡银。 下辖两县:宣化县、武缘县。一砦:太平。一金场:镇乃。另有四十四羁縻州,五县,十一洞。忠州、冻州、江州、万丞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龙州、七源州、思明州、西平州、上思州、禄州、石西州、思浪州、思同州、安平州、员州、广源州、勤州、南源州、西农州、万崖州、覆利州、温弄州及五黎县、罗阳县、陀陵县、永康县,武盈洞、古甑洞、凭祥洞、鐏峒、卓峒、龙英洞、龙耸洞、徊洞、武德洞、古佛洞、八洞:并属左江道。思恩州、鹣州、思城州、勘州、归乐州、武峨州、伦州、万德州、蕃州、昆明州、婪凤州、侯唐州、归恩州、田州、功饶州、归城州、武笼州及龙川县:并属右江道。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改名南宁路。.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邕州
蔚州 (北魏)
蔚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御夷二镇置,后徙治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北周徙治灵丘县(今属山西省)。隋朝大业二年(606年)省。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复置蔚州。侨治阳曲县(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镇),七年侨治繁峙县(今山西省繁峙县西),八年又侨治恒州城(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贞观五年(631年),破突厥,复故地,还治灵丘县。天宝初年移治安边县(至德二载757年改兴唐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隆化县,后唐同光初年复兴唐县,后晋初改为灵仙县,即今河北省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灵丘、广灵、天镇及河北省蔚县、阳原、涞源等地。 后晋向辽朝献地,升忠顺军,后更为武安军。统和四年(986年),蔚州入北宋,寻复之,降刺史,隶奉圣州,升观察,复忠顺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辽朝开始,蔚州辖境有缩小。下统五县:灵仙县、定安县、飞狐县、灵丘县、广陵县。金朝时仍为蔚州。元朝时,属上都路。至元二年(1265年),省蔚州为灵仙县,隶弘州。其年,复改为蔚州,隶宣德府(后改为顺宁府)。领五县:灵仙县、灵丘县、飞狐县、定安县、广灵县。 1913年省州改为蔚县。.
蔡允恭
蔡允恭,唐代荊州江陵人。隋朝、唐朝时官员。贞观时期十八学士之一。 祖父蔡点为梁尚书仪曹郎、南兖州别驾。西梁左民尚書蔡大業之子。美姿容,有風采,善綴文。曾在隋朝當官,歷任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隋煬帝寫好的詞賦,多令其諷誦之。煬帝死後,相繼被宇文化及、竇建德延攬。入唐以後,為文學館學士。貞觀初年,除太子洗馬,為十八學士之一。唐太宗嘗覽周武帝所撰《三局象經》,不能看懂,有人說蔡允恭能懂,蔡則向唐太宗表示“少通其略,老乃忘”。著作有二十卷,今存詩一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蔡允恭
鄫州
鄫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蘭陵縣(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年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枣庄市、兰陵县一带。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所在氶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南旧峰县),贞观初年省。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枣庄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鄫州
鄭善果
郑善果,郑州荥泽县人,历仕北周、隋朝、唐朝。 郑善果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三房,是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金乡文子郑道邕的孙子,北周大将军、开封县公郑诚之子。郑诚讨伐尉迟迥而死,郑善果当时年仅九岁,袭封爵位。隋文帝开皇初年,进封武德郡公。十四岁,官拜沂州刺史,又转鲁郡太守。隋炀帝时,与武威太守樊子盖在官吏考核中,并列第一,隋炀帝赏赐其黄金百两、物品千段。迁大理卿。突厥将隋炀帝围困于雁门,围解后,以功授右光禄大夫。 从隋炀帝游江都,宇文化及杀害炀帝,以其为民部尚书,跟随宇文化及等到聊城。后为窦建德所俘,押送给唐淮安王李神通。入长安后,官至太子左庶子,封荥阳郡公。未几,检校大理卿,兼任民部尚书。奉公守法,很有威名。山东被平定,为招抚大使。后历任刑部尚书。唐太宗贞观初年,官至岐州刺史,去官后,又拜江州刺史。贞观三年(629年)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鄭善果
鄀州
鄀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置,治所在乐乡县(今湖北省荆门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仙桃、天门、钟祥、荆门等市县部分区域。隋朝大业初年,州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城、钟祥二市。贞观八年(634年)又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鄀州
膠水縣
胶水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改长广县置,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度市,属东莱郡。唐朝时,属莱州。贞观元年(627年),省胶东县入胶水县。北宋、金朝、元朝不改。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省入平度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膠水縣
蕭巖
蕭巖(),字义远,中國南北朝時代人物,梁宣帝萧察的第五子,安平王。 蕭巖性情仁厚,历任侍中、荆州刺史、尚书令、太尉、太傅。后来见隋朝要取消梁国,就投奔南朝陈,陈叔宝以他为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及陈朝灭亡後,东扬州百姓推蕭巖为主,抗御隋师。被总管宇文述击败,在长安被处死。隋朝末年,他的孙子萧铣追尊蕭巖为河间忠烈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蕭巖
蕭琮
蕭琮,字溫文,為西梁明帝蕭巋之子,西梁第三位,亦是末代皇帝。.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蕭琮
蕭瑀
蕭瑀,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和皇后张氏之子。.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蕭瑀
長孫詮
長孫詮(),一作长孙铨,唐朝驸马,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长孙操的儿子,河南洛阳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長孫詮
长孙安世
长孙安世() ,名仁,字安世,以字行,河南洛阳人,隋民部尚书长孙炽之子,长孙无忌堂兄。.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安世
长孙冲
长孙冲,河南洛阳人,唐朝驸马,长孙无忌之子。 贞观七年(633年),时任宗正少卿的长孙冲娶唐太宗第五女、他的表妹长乐公主李丽质,生子长孙延。贞观十七年(643年),长乐公主去世。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倒台,时任秘书监的长孙冲流放岭南。 另有子右屯卫兵曹参军长孙绚、长孙顼。长孙绚子长孙元适,通州刺史,赠兵部侍郎。长孙元适女鲁郡夫人长孙璀(735年—793年5月16日),嫁郭子仪第三子郭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冲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河南郡洛阳县(河南省洛阳市东)人,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朝第一位在位皇后,去世后谥号为“文德皇后”。.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皇后
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初唐时期大臣,长孙皇后和長孫無忌的族叔,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顺德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无忌
长孙操
长孙操,字元节,河南洛阳人,父亲长孙览,北周大司徒、薛国公。 武德初,唐高祖辟署为相国府金曹参军。不久任检校虞州刺史。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常侍立一旁,参听秘谋。后迁任陕州刺史,城中无井,人们不得不经常从外打水使用,长孙操从城东引水入城,百姓得到很大便利。以母亲去世解任守孝。三年后服除,封乐寿县男。贞观中,历任洺州刺史、益扬二州都督府长史,并有善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子长孙诠尚唐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永徽(650-654年)初,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陕州刺史任上,被追赠为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操
长孙敞
长孙敞,字休明,河南洛阳人,长孙晟之弟,长孙无忌叔父,隋朝、唐朝官员。 隋朝时,为左卫郎将。隋炀帝下扬州后,留守长安皇城,唐高祖入长安时,带领河南长孙氏子弟前往新丰迎接,授将作少监,出为杞州(河南安阳)刺史。贞观初年,以收受贿赂被免职。唐太宗以其为长孙皇后叔父,常从宫内赏赐绢帛以供他花费。不久以宗正少卿致仕退休,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死后追赠幽州都督,谥曰良,陪葬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敞
长孙曦
长孙曦,唐朝河南洛阳人。长孙家族后裔,薛国公长孙顺德的侄子。父长孙敬道,官至唐左亲卫队正(见长孙曦弟弟长孙白泽墓志)。长孙曦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是从兄弟,同为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的玄孙。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以聘礼不足为由,取消与薛延陀真珠可汗和亲,命第十五女新興公主下嫁长孙曦。.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曦
长孙晟
長孫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平原县侯长孙兕的儿子,隋右驍衛將軍、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 长孙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隋书·长孙晟列传》。北周时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交游皆以武艺相夸相敬,每次共同驰射,同辈皆在长孙晟之下。长孙晟十八岁时为司卫上士。起初没有名气,别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杨坚一见,深赞其异才,携其手并对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长孙晟
长乐郡 (唐朝)
长乐郡,唐朝时设置的郡。 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福州。.
良德县
良德县,中国古旧县名。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改务德县为良德县。唐朝初,属泷州。武德六年(623年),分广州的电白县、连江县置高州。武德中,良德县归于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高州治所由高凉县徙治良德县。大历十一年(776年),徙治电白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 良德县城遗址暨高凉郡城遗址,位于今广东省高州市北部东岸镇的良德坡上。因修建高州水库,良德县城遗址全部被淹。.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良德县
苏定方
苏定方(),中国唐朝名将,冀州武邑(今属河北)人,原名烈,字定方,以字行,爵封邢国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苏定方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苏州市
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却勒塔格山南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苑君璋
苑君璋,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隋末唐初政治人物。 出生豪族,娶劉武周之妹。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劉武周於隋末殺王仁恭起事,以為君璋內史令,苑君璋勸劉武周依附突厥,说:“唐土举一州之兵,定三辅之地,郡县影附,所向凤靡。此固天命,岂曰人谋?且并州以南,地形险阻,若悬军深入,恐后无所继。不如连和突厥,结援唐朝,南面称孤,足为上策。”劉武周不聽。宋金刚被唐军全歼後,刘武周对苑君璋说:“恨不用君言,乃至于此!” 劉武周死後,苑君璋率餘眾依附突厥,为大行台,部将高满政劝他尽杀突厥以归唐朝,但他不从,高满政将他赶回突厥。次年,苑君璋引突厥兵来攻马邑,杀死高满政等人,但因部下不愿为突厥效力,唐高祖李渊又派人赐以金券,而突厥颉利可汗复遣召之。他犹豫未决,最终决定据守恆安,与突厥合军侵略太原之北境。贞观元年(627年),率麾下将士万余人降唐,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安州都督,封芮国公。贞观中逝世,死后谥曰忠。.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苑君璋
苑陵县
苑陵县是古县名,始置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隶属于颍川郡,治所在苑陵城,城址位于今新郑市龙王乡古城师村。西汉时期属河南郡,新朝皇帝王莽将其改名为左亭县。唐代贞观年间,县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苑陵县
雲南縣
雲南縣,中国旧县名。 漢代置雲南縣,隸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改屬雲南郡。唐初置雲南州,貞觀中改匡州,領勃弄縣、匡川縣二縣。蒙氏為雲南州,改品甸縣。晉代因之,宋為雲南州。元立品甸干戶所。至元中復為雲南州,後降之為縣,隸大理路。明代仍之,屬大理府,十七年改屬趙州。清屬大理府。1929年11月改名祥雲縣。.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雲南縣
雷州 (古代)
雷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治所在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以地名雷震得名。辖境相当今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天宝、至德年间曾改名海康郡。宋朝时,属广南西路。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安抚司,十七年升为雷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雷州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中国广东省雷州市西郊英榜山,为祀奉唐代首任雷州刺史陈文玉的祠堂,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现存建筑基本为明清所建。建筑群坐西北朝东南,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共分三进,依次为山门、拜亭及大殿、太祖阁,均为硬山顶建筑。祠内还保存有五代时期石人四尊及宋至清碑刻四十余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雷祖祠
雷霆大帝
雷霆大帝,为古中国的雷神,本名陳文玉,雷州人,唐朝贞观年間出任雷州首任刺史,唐代封為「雷霆护国显应大王」,屢加封號,人稱雷霆大帝或雷光大帝,民間尊為雷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雷霆大帝
雕阴郡
雕阴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上州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省绥德县)。户三万六千一十八,下辖十一县:上县、大斌县、延福县、儒林县、真乡县、开光县、银城县、城平县、开疆县、抚宁县、绥德县。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废,改置银州、绥州。领儒林、抚宁、开疆、大斌等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雕阴郡
雅州 (羁縻州)
雅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雅州为下州,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处生羌置西雅州。八年(634年),去“西”字。约治今四川省阿坝县南,领三县,与州同置:新城、三泉、石陇。至京师长安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唐高宗时地入吐蕃。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通轨县
通轨县,中国古县名。 北周置,治所在今四川省黑水县北。隋朝时,属汶山郡。后废。唐朝贞观三年(629年)复置,属松州。二十一年为当州治。后又废。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黑水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通轨县
老子 (書)
《老子》,傳統說法是中国春秋时期末期论述处世哲学的作品,其内容經傳鈔多有不同,无数注解后成为《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為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中国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学派奉为创始典籍,有學者認為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崔仲平(2004)前言,第一頁:「老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哲學家。他寫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早的哲學著作。」。。古書多無大題,據學者考證,《老子》作為書名可能始於韓非子〈解老〉、〈喻老〉兩篇或更早之前《呂氏春秋》高誘注云「老子到,喜悅之,請著《上至經》五千言而從之遊也。」馬敘倫先生以為,《上至經》為《上下經》之訛,漢景帝時尊《老子》為經,稱《道德經》可能始於王弼、皇甫謐生活的魏晉時期。 “老子所著言道德之意的上下篇”,據帛書本為上篇《德經》、下篇《道經》,故又稱《德道经》;傳世本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也就是《道德经》。《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至唐代,唐太宗自認是老子李耳之後,並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道德經》與《孝經》並為上經。唐玄宗时,更尊此经为《道德真經》。 《老子》一書分章不定,嚴遵《老子道德指歸》,上篇《德經》四十章,下篇《道經》三十二章,凡七十二章。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老子河上公章句》,此種版本上經三十七章,下經四十四章。帛書本、竹簡本有分章符號,但未形成今本「八十一章」格局。北大漢簡本分為77章。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虞州
虞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安邑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安邑郡复置,仍治安邑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运城、夏县等市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省。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4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虞州
虢州
虢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三年(583年)改东义州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贞观中移治弘农县(宋改名虢略县,今河南省灵宝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虢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宋朝后略缩。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废入陕州。产澄泥砚,唐代列为第一。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三门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虢州
虢縣
虢县,中国古县名。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置,時稱洛邑縣,治所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属武都郡。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名虢县。唐朝贞观八年(634年),省入岐山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属岐州、凤翔府。元朝时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虢縣
陳大德
陳大德,唐朝兵部职方郎中。 贞观十五年(641年),因为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派遣他的太子高桓权来长安朝贡,作为答礼,唐太宗命陈大德出使高句丽。他为了探查山川名胜与风俗,每经一城,就请求游历山水。当地官员引导他参观。他处处看到中原人,都是隋炀帝东征时遗留在高句丽的,几乎占到当地人的大半。他们询问自己老家亲属的情况,陈大德安慰他们说,家中一切安好。陈大德走的时候城郊野外聚集着很多眼含泪水的中原人。八月初十,陈大德从高丽返回长安,报告唐太宗:“高句丽听说大唐高昌已经灭亡,大为震惊,大对卢常常到唐朝使者馆舍中问候,超过以往。”唐太宗说,高句丽本来就是汉武帝设立的四郡,攻取高丽,收复辽东并不难,只是不想再疲劳百姓。而不久盖苏文杀害荣留王,使唐太宗改变了主意,决定讨伐高句丽。.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陳大德
陸州
陆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以宁越郡之安海县、玉山县置玉山州。贞观二年(628年)废玉山州,县隶钦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更名陆州。天宝、至德年间改名玉山郡。治所在乌雷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乌雷山)。土贡:银、玳瑁、裛皮、翠羽、甲香。四百九十四户,二千六百七十四口。下辖三县:乌雷县、华清县(本玉山县,天宝中更名华清)、宁海县(本安海县。武德四年又置海平县,贞观十二年省。至德二载更名宁海)。包括新安州(今越南先安)。唐朝末年,陆州属于静海节度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越南古代的州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防城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7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陸州
陈叔达
陳叔達(),字子聰,吳興人,陳宣帝陈頊之第十七子,母亲是昭容袁氏。 生年不详,从其兄陈叔慎生年推测,当在572年后。陈叔达有才學,十多歲時即能賦詩,被稱為奇才,在南朝陳時,被封為義陽王。歷任侍中、丹陽尹、都官尚书等。589年,隋灭南陈,入隋。大業中為内史舍人,至絳郡通守。後為李淵所俘,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武德初,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武德七年(624年),與歐陽詢、裴矩等同撰《藝文類聚》100卷。 贞观初年,加授光祿大夫。与萧瑀争殿中,坐忿谇不恭,免官。不久,居母丧,又有疾,唐太宗很担忧,遣使禁却吊者。丧除,为遂州都督,因病未接受任命。顷之,擢礼部尚书。后授散秩归第。貞觀九年(635年)卒,谥曰缪。久之,追赠户部尚书,更谥曰忠。.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陈叔达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陈书
陵江县
陵江县,中国古县名。 贞观七年(633年),析桂平县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境内,属浔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复省入桂平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平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陵江县
陇堤县
陇堤县是唐朝时期在云南东部的一个县,隶属于南宁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师宗县丹凤街道。贞观八年(634年),南宁州更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县皆属之。永泰元年(765年)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陇堤县
柏楊版資治通鑑
《柏楊版資治通鑑》是台灣作家柏楊將史學名著《資治通鑑》重新以現代白话文翻譯的一部叢書,由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在中国大陆由万卷出版公司发行。.
柳奭
柳奭,字子邵,出于河东柳氏,故称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唐朝高宗时的宰相,同时是高宗皇后王氏的舅舅。王皇后失宠後,柳奭感到形势不稳,在654年提出辞职。655年王皇后被废後,柳奭也被流放。武皇后在659年对反对她为皇后的大臣大开杀戒,柳奭被处死。.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柳奭
柳州路
柳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昆州为柳州。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柳州为柳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马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柳城县、鹿寨县等地。下辖马平县、柳城县、洛容县等州县。明朝洪武年间改为柳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柳州路
柳亨
柳亨,蒲州解人,唐朝官员。 西魏尚书左仆射柳庆之孙。父柳旦,隋朝太常少卿、新城县公。柳亨在隋末历任熊耳、王屋二县长,陷于李密瓦岗军。李密败柳亨归唐朝,为驾部郎中。唐高祖见他容貌魁伟,以殿中监窦诞和襄阳公主之女嫁给他,成了唐高祖之外孙女婿。为左卫中郎将,封寿陵县男。贬出为邛州刺史。後唐太宗加他散骑常侍,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光禄少卿。太宗劝诫他:“与卿旧亲,情素兼宿,卿为人交游过多,今授此职,宜存简静。”柳亨不再射猎,杜绝宾客,约身节俭,勤于职事。太宗亦以此称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修太庙之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拜太常卿。从唐高宗至幸万年宫,检校岐州刺史。永徽六年去世,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号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柳亨
柳冲
柳沖(),蒲州虞鄉(今山西永濟東虞鄉)人,唐朝官员。 隋代饒州刺史柳莊的曾孫。博學,通世族家谱。貞觀年間,官至光祿少卿,並持節出使突厥。突厥贈馬百匹與當地特產,拒絕不受。歷任交、桂二州都督,杭州刺史等職。武则天時擔任司府寺主簿,受诏巡抚淮南,還被封为河东县男。 中宗景龙年间,任左散骑常侍,重修《氏族志》。唐玄宗時,再與徐坚、吴兢、魏知古、陆象先、刘子玄继修《氏族志》,成书後定名《姓氏系录》。晚年擔任太子詹事、太子宾客、来王傅,昭文馆学士等职。开元二年(7l4年),又受诏偕同著作郎薛南金重修《姓氏系录》,書成,特赐绢百匹。不久致仕。卒于开元五年(717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柳冲
柴令武
柴令武(),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和平阳昭公主的次子,晋州临汾人。娶唐太宗第七女即母親的侄女巴陵公主為妻,任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谯国公由大哥柴哲威袭爵)。贞观十七年(643年),和魏王李泰交好。永徽三年(652年),时任卫州刺史的柴令武与房遗爱等人密议谋反,永徽四年(653年),柴令武被贬为岚州刺史,接着唐高宗下诏处斩,使者追到华阴,发现柴令武已经自杀,朝廷下令戮尸。.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柴令武
柴绍
柴绍,字嗣昌,晉州臨汾(在今山西臨汾境内)人,唐朝初期大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唐朝建国以后封為霍國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戶。.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柴绍
柴桑区
柴桑区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柴桑区
掖县
掖县,中国旧县名,今山东省莱州市前身。 西汉时,置县,属东莱郡,新朝时称掖通。隋朝时,属莱州、东莱郡。唐朝时,属莱州、东莱郡。贞观元年(627年),曲城县、当利县、曲台县并入。明清时,属莱州府。清朝时,考评:冲,繁,县丞驻地在朱桥。 民国初年,莱州府废后,仍属山东省。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济南等地失守,掖县县长刘国斌逃跑。次年2月1日,侵华日军攻占掖县县城。刘子容任伪县长。3月8日,中共领导、发起玉皇顶起义,攻占掖县县城。1939年1月,掖县再度沦陷于日军之手。随后,日军制造了掖城惨案。1940年11月,中共政权在南部划出掖南县。1945年9月1日,原日伪军弃城逃往平度县城。当天,中共军队进入掖县县城。1947年10月3日,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发起掖县战役,4日攻占掖县县城,全歼守军。民国政府任命的掖县县长赵光岳被俘虏。1949年后,掖县属西海专区、莱阳专区。1955年,掖南县并入掖县。1958年,掖县改属烟台专区,后属烟台地区。1988年,县改市,改为莱州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掖县
恩州 (唐朝)
恩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恩阳县 (隋朝)
恩阳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阳县置,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西南恩阳。属清化郡。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复置。元朝至元二十年(1288年)又废。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巴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息州
息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东豫州置,治所在广陵城(今河南省息县)。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初年复置,贞观初废。金朝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息县、正阳、新蔡三县及淮滨县淮河以北部分。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废,四年复置。明朝洪武初年,废州改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息州
恒丰县
恒丰县,古县名。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达州市境。属万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永穆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达州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恒丰县
恒香县
恒香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年(628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省迭部县境。属芳州。神龙元年(705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迭部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恒香县
李君绚
李君绚(),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齐安东将军、南兖州刺史、梁郡太守、富平县开国子李士操的儿子,隋朝、唐朝时地方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君绚
李君羡
李君羡,唐朝将领,洺州武安县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君羡
李婉顺
李婉顺(),字尪娘,唐朝隐太子李建成次女,唐高祖李渊孙女。 武德九年(626年),李婉顺的二叔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长皇太子李建成及四弟齐王李元吉,对唐高祖声称二人作乱伏诛,迫使唐高祖追废李建成、李元吉为庶人,并下诏以秦王处分军国事。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即李婉顺的男性兄弟们皆被诛杀,并除宗籍,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亦然。李世民不久被立为皇太子,入住东宫。雖然政變中女性親屬與後代並沒有因血統被殺,但史书中没有李建成、李元吉妻妾、女儿在此后处境的明確记载。她的嫡母太子妃郑观音在唐高宗时期死于长安皇宫,而四叔李元吉女儿李令的墓志则提及唐太宗对她“恩加鞠养”。李婉顺可能如同她们一样,在玄武门之变后安置于皇宫。 同年,李世民受禅登基,是为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隐王。贞观十二年(638年),李婉顺受封为闻喜县主,嫁刘应道,生有数子。虽然唐太宗后来又于贞观十六年(642年)追复李建成为隐太子,但李婉顺却终其一生未能如太子女惯例进封为郡主。李婉顺自小好学,精通历代之事和诸子百家之言,但平日里并不显露,与亲朋谈论时并不涉及经史,终日作愚妇状,故即使亲人也不能看出其学问内涵。唐高宗龙朔元年六月六日,李婉顺薨于长安居德坊第。丈夫刘应道伤心不已,亲自为爱妻写下了《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她的生平也仅见于此。 刘应道(613年—680年8月3日),字玄寿,广平易阳人,父刘林甫在唐高祖时期任中书侍郎,太宗朝任吏部侍郎,封乐平县男。二兄刘祥道是高宗宰相。刘应道年未弱冠而父丧,事母崔氏以孝,事兄如事父,以孝友而名闻四方。贞观十二年(638年),刘应道迎娶十七岁的李婉顺为妻,661年妻子去世,刘应道夫妻情深,在原夫妻所居正室东窗外另起一个小斋房,放一小床、一小榻,独居其中二十余年。刘应道多才多艺,善于丹青和丝竹,围棋居第二品以上,草书、隶书也为当时人们所贵。晚年皈依佛教。子刘献臣、刘广业、刘友贤、刘令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婉顺
李孟姜
李孟姜(),名不详,表字孟姜,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女,韋貴妃所生。 贞观初年封臨川郡公主,食邑2000户。临川公主擅长书法,工篆书、隶书,唐太宗到甘泉宫去避暑,临川公主在长安亲笔给父亲写了一份请安表,太宗阅后和长孙无忌说:“我听说王羲之的女儿字孟姜,写得好字。我的女儿和她取一样的字,願臨川公主能与她并肩。”所以为临川公主取字“孟姜”。临川公主下嫁周范的儿子周道務,之後臨川公主所生的女兒周氏,嫁給魏王李泰的兒子李欣。贞观十七年(643年),临川公主加食洪州,实封350户,并赐府第。后随驸马周道務到商州为官,649年,唐太宗驾崩,公主从商州赶回长安奔丧。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廿四,进封为长公主,加实封五十户。665年,母亲纪国太妃韋氏去世后,每年亲手抄写《报恩经》一部,自画佛像一幅。每到忌月,则断荤腥。她曾写了《孝德颂》进献给唐高宗(墓志作献给武则天),武后则亲自回书,赐给公主。调露元年(679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唐,驸马周道務时为营州都督,随裴行俭大破突厥后,被召回京师,公主随行。途中病重,被安置在幽州养病,永淳元年五月廿一日(682年7月1日)死于幽州,享年五十九,当年十二月廿五日陪葬于昭陵,临川公主死後,其府第被她的孫侄女安樂公主霸佔。.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孟姜
李孝協
李孝協(),唐朝宗室,范阳郡王。 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的孙子、李叔良的儿子。武德五年(622年),封范阳郡王。贞观初年,以属疏例降封郇国公,累迁魏州刺史。麟德年间(664年—665年),坐受赃赐死。.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孝協
李孝常
李孝常,京兆郡泾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唐朝郡王、官员。 他是隋朝兵部尚书、万安郡公李圆通的儿子,隋朝末年,华阴县令李孝常献永丰仓归降李渊,并去接应河西的李渊诸军。隋炀帝在江都知道后,将他的弟弟全部杀死。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丁丑,唐高祖封上柱国李孝常为义安王。唐太宗继位后,李孝常上表请求入朝,于是留在京师。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三十,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因儿子李义宗犯劫盗罪被诛,心怀怨望,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密谋借助禁军反叛。另一子李义立还为谋反造势,称自己有为王之命。事发后,李孝常等人被唐太宗处死。 他的第六子太子左千牛、上大将军李义余的妻子姬揔持被没入掖庭,后成为唐高宗的保姆,并被封为周国夫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孝常
李孝恭
李孝恭(),唐高祖李淵從姪,唐初宗室名將,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孝恭
李守素
李守素(),赵州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是东魏冀州司马李公绪之孙,邵州司户参军李少连之子,李守冲、李守玄、李守忱、李延祖的兄弟,祖上世代为山东著名的家族《旧唐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李守素者,赵州人,代为山东名族。太宗平王世充,徵为文学馆学士,署天策府仓曹参军。守素尤工谱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当时号为“行谱”。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言江左、山东,世南犹相酬对;及言北地诸侯,次第如流,显其世业,皆有援证,世南但抚掌而笑,不复能答,歎曰:“行谱定可畏。”许敬宗因谓世南曰:“李仓曹以善谈人物,乃得此名,虽为美事,然非雅目。公即言成准的,宜当有以改之。”世南曰:“昔任彦昇美谈经籍,梁代称为‘五经笥’;今目仓曹为‘人物志’可矣。”贞观初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守素
李寬 (唐朝)
李寬(),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母不详。 从他兄弟的出生年龄判断,李宽的生年当在618年或619年。他的生母应当是李世民的妾室。武德三年(620年),李宽在祖父李渊的安排下,过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雲为後,不久夭折。父亲李世民在登基为帝后,于贞观初年,追封他为楚王,无後嗣,封国楚国废除。.
李丽质
李麗質,父親唐太宗,母親長孫皇后。長樂公主在唐太宗的女兒中排行第五,以嫡庶而言則為嫡長女。.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丽质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延寿
李建成
李建成(),小字毘沙門,中國唐朝高祖李淵嫡長子。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本為唐高祖太子,後被其弟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以箭射死。後建成諸子亦被世民全數處決,以绝后患,父子皆除宗籍。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恢复李建成宗籍,追封息隐王,以亲王礼改葬,后又追封隐太子。.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建成
李德謇
李德謇(生卒年不详),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人,唐代名将李靖之子,官至将作少匠。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大将侯君集等欲意起兵逼宫,事泄,承乾遭废。李德謇因与承乾关系较好,所以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后以李靖的缘故,徙至吴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李德謇承袭卫国公爵位。李德謇之弟李德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德謇
李忠 (唐朝)
李忠(),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長子,母親是後宮的宮人劉氏。唐高宗一度立之為太子,武后得寵,高宗改立其子李弘。李忠貶為梁王,後因許敬宗讒言,遭武后賜死。神龍初年,追封燕王,贈太尉、揚州大都督。.
李元吉
李元吉(),又名劼,小字三胡,中国唐朝唐高祖的第四子,也是嫡四子。死于玄武门之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吉
李元婴
李元婴(),陇西成纪(今中國甘肃秦安西北),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生母柳宝林。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婴
李元亨
李元亨(),唐高祖李淵第八子,尹德妃所生。 武德三年(620年),封酆王。玄武门之变前,其母尹德妃為了巩固地位及自身利益,千方百計巴結討好太子李建成、李元吉,陷害詆毀李世民,而且深怕唐高祖去世后,李元亨無依無靠,因此生母尹德妃與李建成、李元吉通姦,希望李建成、李元吉能關照自己的兒子。贞观二年(628年),任命为散騎常侍、金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刺史。唐太宗作为兄长,思虑弟弟年幼,派遣使者察看弟弟的状況,賜与金杯。贞观六年六月十日(632年7月2日),李元亨去世,年仅十四岁,十二月十一日(633年1月26日)下葬。無子,封国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亨
李元昌
李元昌,唐高祖第七子,母孫嬪。 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620年)封鲁王。贞观二年(628年),授散骑常侍。贞观五年(631年),任西韩州刺史,不久改任华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改任梁州刺史。贞观十年正月(636年),改封汉王,改任梁州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年),改任陇州刺史。 李元昌少好學,善隸書,又善画馬。與太子李承-乾-關係良好,常在一起遊玩,俱謀取帝位。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陰謀發動政變,事敗,唐太宗想要将他特敕免死,受到大臣高士廉、李世勣阻止。四月六日(4月29日)李元昌被赐自尽于家,时年二十五岁。妻子被籍没。当年十月十五日(12月1日),又以国公礼葬于雍州之高阳原。.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昌
李元方
李元方(),唐高祖李淵的第九子,张氏所生。 武德四年(621年),封周王。贞观二年(628年),任命为散騎常侍。贞观三年(629年),李元方去世,年仅十岁,追贈左光禄大夫。無子,封国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方
李元懿
李元懿(),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宝林张宠则。.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懿
李元景
李元景(),唐高祖李淵的第六子,莫嬪所生。 生年没有记载,因认为莫丽芳与他的母亲莫嫔是同一人,莫丽芳于618年十一月因产病去世,故他大约在此前出生。620年(武德三年),封趙王。625年(武德八年),任命为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刺史。贞观初年,任命为雍州牧、右驍衛大将軍。636年(贞观十年),徙封荊王,荊州都督。转任鄜州(治所在今陕西富县)刺史。永徽初年,進位司徒,实封1500户。653年(永徽四年),因梦见手持日月及参与房遺愛謀反事件,与子李則一起處刑。后来追封沈黎王,备礼改葬,以李奉慈子李长沙嗣,降为侯。神龙初年,李元景孙李逖被封为嗣荆王,但不久去世,无后国除。 妻子裴妃为裴寂的女儿。有女嫁房玄龄子房遗则。《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称元景无后。.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元景
李知本
李知本(),赵州元氏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知本
李玄道
李玄道(),字元易,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世代居住鄭州,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玄道
李神符
李神符,字神符,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儿子。淮安王李神通之弟。唐朝宗室,封襄邑郡王,谥曰恭。.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神符
李神通
李神通,名寿,以字行。為唐高祖李淵之從父弟。唐朝初年大臣。.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神通
李祐 (齐王)
李祐(),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母阴妃。 李祐的生年没有记载,异母兄李泰生于620年,其生年当不早于620年。武德八年(625年),封宜阳郡王,是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628年),徙封燕王,累转豳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後封为齐王,同时担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638年),李祐进京养病,他的舅父阴弘智勸他募壮士以自卫。阴弘智推荐妻兄燕弘信辅助李祐,招募死士。 李祐好游獵,结交奸邪之人,昝君謨、梁猛彪以善騎射得幸於李祐,太宗怪長史薛大鼎無方,改以權萬紀為長史。李祐不思悔改,權萬紀多次犯顏勸諫,斥退昝君謨、梁猛彪等小人,引起李祐的不滿,李祐又立即將之召回,狎暱逾甚,權萬紀與李祐关系闹得很僵。太宗又以校尉韦文振为齐王府典军。太宗命令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齊州處理。劉德威經查明屬實,要求齊王與權萬紀返京說明。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祐派燕弘亮等率20騎射殺權萬紀,支解之,昝君谟等勸他起兵謀反,有人劝李祐入豆子冈(在今山东惠民)为盗,李祐犹豫不决。三月,唐太宗急召兵部尚书李勣与刘德威伐齐王。李祐日夜與燕弘亮等五人對其妃宴樂。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被太宗赐死於內侍省,貶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他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乾-谋反计划被发现。朝廷授杜行敏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齐州平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平陵城)下诏改名为全节县。.
李纲 (新昌县公)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县(今河北省景县)人,隋朝、唐朝大臣。.
李瓌
李瓌,唐朝宗室,汉阳郡王、官员。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父亲李安。 生年不详,当在591年后。618年,唐朝建立,始封为汉阳郡公,进汉阳郡王。唐高祖使他,带礼品给突厥颉利可汗言和亲事。颉利可汗始见李瓌,非常倨傲。李瓌开说,示以厚币,颉利可汗大喜,改容加礼,遣使随李瓌入献名马。后再聘问,李瓌见颉利,即长揖。颉利大怒,留之不遣。李瓌意象自若,他不为屈。突厥人知其不可劫,最后以礼遣回。 迁为左武候将军,代哥哥李孝恭为荆州都督,政务清静。岭外酋豪多次相攻,李瓌遣使谕威德,皆如约,不敢乱。唐太宗继位,后例为公。长史冯长命曾为御史大夫,非常自傲,事多专决,李瓌怒杖责,李瓌被免。後起为宜州刺史、散骑常侍,贞观四年去世。 子李冲寂,生李辛。李辛生朝请大夫、上柱国、南宾郡太守李云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瓌
李百药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史学家。 李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齐的史臣,参与撰“国史”;後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诏继续撰《齐史》。隋文帝时李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唐朝以後,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李百药先後於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繼續完成父撰遺稿,並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齊書》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齊書》在宋朝後为了区别萧子显的《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B百药 Category:唐朝历史学家 Category:隋朝官员 Category:唐朝官员 Category:諡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百药
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高祖李渊之侄,中国唐朝初年重要军事将领。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中与李孝恭并称为贤。唐太宗在晚年评价李道宗为与李世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道宗
李道彦
李道彦,唐朝宗室,胶东郡王,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孙子,李神通长子。 李道彦幼孝谨,由于李渊起兵,李神通在鄠县避吏,在山谷间,让李道彦出山讨饭,或采野果以食;神通没吃,李道彦不敢先。李渊授朝请大夫。武德初年,封义兴郡公。武德五年(622年),例得胶东郡王,授陇州刺史。贞观初年,为相州都督,爵位按例降为国公。徙岷州都督。630年,以父丧解官。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太宗嗟叹李道彦孝顺,敕侍中王珪临谕。除服,复拜岷州都督。从李靖击吐谷浑,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被党项拓跋赤辞所败,死者数万,退保松州。唐太宗下诏减死,谪戍边。召为妫州都督。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一子为太中大夫、行剑州长史,且有子中散大夫、检校太子左赞善大夫李文奖。 四世孙李昌岠,辰锦观察使;李昌○,荆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道彦
李道興
李道兴,唐朝宗室,长乐郡王,官员。 唐高祖李渊的四叔李璋的孙子。李道宗弟弟。武德初年,爵广宁郡王,唐太宗继位,以属疏降封广宁县公。贞观九年(635年),为交州都督,以南方瘴厉,恐不得年,颇忽忽忧怅,卒於任上,追赠交州都督。.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道興
李道明
李道明,唐朝宗室,淮阳郡王,唐高祖李渊的五叔李绘的孙子。李道玄的弟弟。 其兄李道玄无子,以李道明嗣淮阳王,迁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道明与武卫将军慕容宝节送自己的女儿弘化公主於吐谷浑,他说出了公主非唐太宗之女,夺淮阳王,最后为郓州刺史。六世孙李汉。.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道明
李靈龜
李靈龜,唐代宗室、楚王。 原濟南公李世都之子,贞观二年(628年),過繼楚王李智雲一脈。永徽年間歷任魏州(今河北大名縣)刺史,為政清正嚴明,奸賊盜匪不行。又開永濟渠入於新市,百姓都認為便利。 死後,兒子李福繼位,降為公爵。李福之子李承況,任左羽林將軍,神龍三年(707年)參加重俊之變,敗死。.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靈龜
李行师
李行师(),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唐朝官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行师
李象
李象()是唐太宗嫡长子李承-乾-和太子妃苏氏的嫡长子。唐太宗最初立李承--为太子。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象出生,唐太宗因此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并对房玄龄、魏征等进行了褒奖,都赏赐了佩刀。 李承--患足疾后,太宗曾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当众说,依照礼法,即使李承--死在他前头,下一顺位的继承人也应该是身为嫡孙的李象,而非其他皇子。但李承--最终因谋反被废,而唐太宗也立了另一位嫡皇子李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尽管身为太宗的嫡长孙,李象终其一生只做过怀州别驾这样的小官,而且在武则天年间被罢黜。但李象的第四子李昌(李适之)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成为宰相,提出父亲、祖父葬礼有缺,上疏请求将他们归葬昭陵。于是李承--被追赠为恒山愍王,李象也得以追赠为越州都督、郇国公。赵明诚《金石录》所载的《唐郇国公李君碑》即是其子李适之在天宝四年(745年)九月为他所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象
李鳳 (唐朝)
李鳳(),字季成,中國唐高祖李淵之十五子,母杨美人。.
李恪 (吴王)
李恪(),字厶,中国唐朝太宗第三子,隋炀帝的女兒杨妃所生。同母弟蜀王李愔。.
李欣 (唐朝)
李欣(),字伯悦,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太宗之孙,濮恭王李泰长子。嗣濮王、颍州刺史。.
李淳風
李淳風(),中国唐朝初年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凤翔县),唐朝政治人物、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淳風
李淑 (兰陵公主)
李淑(),表字麗貞,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女(墓志作十九女),母不详。 贞观十年(636年),封兰陵郡公主,食邑三千户。下嫁窦怀悊。窦怀悊是公主祖母太穆皇后兄长窦昭的曾孙、少府监窦德素的儿子。永徽元年(650年),兰陵公主拜长公主,加实封五十户。显庆四年(659年)八月十八,去世于雍州万年县平乐里家中,葬于昭陵东南十里的安乐原。有女,嫁姜遐。外曾孫即唐玄宗權相李林甫。.
李承乾
李--(),為唐太宗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字高明,也是唐朝貞觀初期的太子。.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承乾
李智雲
李智雲,原名稚詮,中国唐朝开国皇帝李淵第五子,被隋將陰世師所捕殺,唐代追封為楚哀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李智雲
来州
来州,辽朝时的州。 本为唐朝贞观十年(636年)在乌突汗达干部落置威州,置来远县。唐高宗咸亨年间改瑞州。916年,辽太祖改瑞州为来州(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前卫)归德军,属中京道大定府。下辖一县三州:来宾县、隰州平海军海滨县、迁州兴善军迁民县、润州海阳军海阳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改来州为宗州,泰和六年(1206年),避讳睿宗完颜宗尧改为瑞州。辖境相当于今辽宁省绥中县和兴城市西南部及河北省秦皇岛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来州
杨妃 (唐太宗)
杨妃,隋炀帝的女儿,唐太宗的妃嫔,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東合州
東合州,唐朝的州。 東合州原是隋朝的徐闻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南合州,武德四年(621年)归唐。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南合州置東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下辖海康县、徐闻县、铁杷县、椹川县。辖境今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相当今广东雷州、遂溪县一带。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以地名雷震得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東合州
東何
東何,姓東名何,字子俊,原名司馬富,為晉朝皇室後裔,為避禍以祖姓改名「東何」。 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南蘇羅城,遂破之,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名練何,封岐山侯,成為練氏得姓始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東何
東衡州
东衡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承圣年间置东衡州,治所在曲江县(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南朝陈下辖始兴郡、安远郡、卢阳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韶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番州置东衡州,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西一里武水西)。下辖曲江、始兴、乐昌、翁源、临泷、良化六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曲江县、翁源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北地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韶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東衡州
松漠都督府
松漠都督府,是唐朝时管理契丹的羁縻都督府。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一月廿三,契丹帥大贺窟哥率领所部內屬。唐太宗以契丹部為松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辽一带)。以窟哥為都督;又以其別帥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一共為九州。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十一月廿四,於營州置東夷校尉官。696年—717年,因契丹反唐,一度撤销。安史之乱后,仅留空名。耶律阿保机在907年,就是以原唐松漠都督府的辖区为基础,征服契丹各部建立大契丹国的。.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杜预
杜楚客
杜楚客(),字山宾,出于京兆杜氏,唐朝官员。 杜如晦的弟弟,少年時代,崇尚奇異的節操。當時杜楚客與叔父杜淹,都被王世充所逮捕。杜淹曾與杜如晦有過節,所以王世充面前進讒言,害死了杜如晦的哥哥,又囚禁杜楚客,令杜楚客瀕死。平定王世充後,杜淹論罪當誅,杜楚客請求兄長杜如晦,可否免叔父的死罪,楚客說:「從前叔父殺害了我們的哥哥,而今兄長您又捨棄叔父不救,杜家一門骨肉互相殘殺幾盡,豈不是令人很悲痛!」杜如晦聽了後感悟了,於是向唐太宗請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而獲釋。 貞觀四年(630年),奉召為給事中,後擢中郎將,進蒲州刺史,遷徙瀛州。後為魏王府長史,遷工部尚書,攝魏王府事。杜楚客揣摩帝意,然後向唐太宗說魏王李泰聰睿可為太子。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一同被废,杜楚客作为王府长史,也被治罪,以其兄杜如晦之功免死,廢為庶人,後任虔化令,任满转安固令,永徽六年终于安固官舍,年六十八。有一子杜温、一女杜淑。.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杜楚客
桐乡县 (唐朝)
桐乡县,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属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山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闻喜县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4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桂州都督府
桂州都督府,唐代都督府之一。武德四年(621年)于桂州置总管府,管桂、象、静、融、贺、乐、荔、南昆、龙九州及定州一总管。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时,督有桂、昭、贺、富等十七州及纡、归思、思顺等七羁縻州。后邕州、容州自为都督府,仅督有桂、昭等十五州。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广西古代行政区划.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梁书
梁建方
梁建方(),唐朝将领,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无传记,其事迹散布在他人的传记中。.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梁建方
梁洛仁
梁洛仁,梁师都的堂弟。唐太宗即位後,隋末割据政权只剩下在突厥庇护的梁师都。贞观二年(628年),突厥衰落,唐太宗派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进攻梁师都的朔方。柴绍、薛万均和刘兰成打败梁师都,围困城池。四月廿六,梁洛仁杀死师都,献城投降,唐朝以该地建夏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梁洛仁
棣州
棣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境。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置,治所在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大业二年(606年)改沧州,次年改为渤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棣州,寻废;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置。治所在厌次县(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五代后梁南移十余里,北宋大中祥符中移今惠民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阳信、惠民、商河等县地。唐朝时,属河南道。北宋时,属河北东路。金朝时,属山东东路。元朝时,属济南路。明朝洪武初年,棣州和厌次县俱废除,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州,改名为乐安州。宣德时,又改为武定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棣州
楚王
楚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楚王
楊貴嬪
楊貴嬪或称杨嫔(),弘農華陰(治今陝西華陰)人。李渊妃嫔。 史书没有记载杨氏,仅见于她的墓志。她是隋朝上明郡公杨文纪之女。嫡母或生母是韦世康女韦氏,伯父是隋朝民部尚书杨文思,祖父北周宜阳县公杨宽,她和杨素是同一曾祖父(杨钧)的从兄妹。何时入宫不详,研究者认为她的位号是贵嫔。贞观三年(629年)四月,唐高祖迁居弘义宫(原秦王府),改为大安宫(太安宫)。故称杨氏为太安宫嫔杨氏。贞观八年(634年)八月初四,杨氏在后宫去世,八月初九,葬在长安县义阳乡。.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楊貴嬪
榮懿縣
榮懿縣,中国古代的县。 唐朝貞觀十六年(642年)置,為溱州治。治所在今重慶市萬盛區西南青羊鎮。北宋廢。.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榮懿縣
榆林郡
榆林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胜州置,治所在榆林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及托克托县。唐朝贞观初年,改为胜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胜州为榆林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内蒙古的郡 Category:呼和浩特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包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榆林郡
榆溪州
榆溪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契苾置,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以南,属燕然都护府。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建于河套内地。属安北都护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蒙古国的州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榆溪州
横县
横县(邮政式拼音:Henghsien)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郁江横贯,具有2100多年历史。横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东经108°48’~109°37’,北纬22°08’~23°30’之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横县
横州 (唐朝)
横州,中国唐朝时始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简州置,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至德时移治今横县)。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一带。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宁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横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峦州省入横州。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横州路,元贞初降为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又降为横县,十四年复为横州。1912年改为横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横州路
横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简州为横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横州为横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等地。下辖宁浦县、永淳县等县。元贞(1295年—1297年)年间再改为横州。1912年改为横县。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Category:127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9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横州路
正定县
正定县在中国河北省西南部,是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石家庄市北12公里。正定于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境内古建筑丰富多彩,全县共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正定县
步辇图
《步辇图》傳為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之一,描繪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现存画作為設色絹本,高38.5公分,寬129公分,被认为是宋朝摹本,但仍被列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72年,《步辇图》在故宫博物院“修复计划”中被改动,故宫博物院的11位专家为这一行为签字作保。但此次改动,引起争议。.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步辇图
武士彠
武士(,),字信明,隋末唐初官员,是随李渊在晋阳起兵的功臣,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死後諡號魏忠孝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武士彠
武德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十二月)是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8年餘。武德是唐朝建国的年代,在武德初期,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有14个之多,而武德年结束时,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稳定了其统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武德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武则天
武元庆
武元庆,武则天的大哥,武三思的父亲。唐朝官员。 武士彠娶相-里-氏,生武元庆、武元爽。又娶杨氏,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武士彠在贞观九年(635年)后,侄子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待杨氏失礼。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加赠武士彠为太尉,杨氏为荣国夫人。当时武元庆仕为宗正少卿,武元爽为少府少监,武惟良为卫尉少卿。荣国夫人让皇后把元庆等都调出为外职,于是武元庆为龙州刺史,武元爽为濠州刺史,武惟良为始州刺史。武元庆至龙州病卒,其子申王武审思、襄王(或作蔡王)武再思、武三思。690年,武则天建立武周后,追封武元庆为梁宪王,武元爽为魏德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武元庆
殷城县
殷城县,中国古县名。 隋开皇四年(584年)改侨苞信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商城县西。属光州。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属义州。贞观元年(627年),义州废,仍属光州(弋阳郡)。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为避太祖父赵弘殷讳,改名商城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殷城县
殷州 (隋朝)
殷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获嘉县(今河南省新乡市西南)。辖境约今河南省获嘉县一带。大业初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获嘉县,下辖获嘉县、修武县、武陟县、新乡县、共城县、博望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获嘉、修武、武陟等县。贞观元年(627年)又废。获嘉县、修武县、武陟县改属怀州,新乡县、共城县、博望县改属卫州。.
殷开山
殷開山,名嶠,字開山,以字行,雍州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人。初唐军事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殷开山
永寧縣 (宜陽郡)
永寧縣,中国旧县名。 隋為熊耳縣。義寧二年(618年),改置永寧縣,治永固城,屬宜陽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屬熊州。三年(620年),移治同軌城,改屬函州。八年復屬熊州。貞觀元年(627年),改屬穀州。顯慶元年(656年),穀州廢,改隸洛州。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至宋、金、元、明、清代仍屬河南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河南府為河洛道,改永寧縣為洛寧縣。.
永州 (隋朝)
永州,隋朝时设置的一个州。 开皇九年(589年)由零陵郡置,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祁东县以西的湘江(包括潇水)流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包括灌江)以及夫夷水上游地区。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定萧铣,置永州,领零陵县、湘源县、祁阳县和灌阳县。武德七年(624年),省灌阳县。贞观元年(627年),省祁阳县,四年,复置。开元时,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零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永州。曾分今湘江支流潇水中、上游置道州。五代十国时,后晋又分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置全州。 宋朝时,永州辖境仅有今湖南省祁东县、祁阳县、东安县、永州市等地,属荆湖南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永州路。 唐元和年间柳宗元被贬为本州司马,撰有著名的《永州八记》。.
永徽
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使用最長的年號。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六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永徽
永隆 (梁師都)
永隆(618年—628年四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梁政權梁師都的年号,歷時11年餘。.
江宁县
江宁县,始设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其后有多次变更,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江宁县
汝南公主
汝南公主(),名不详,中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墓志称太宗第三女),母不详。公主早逝,陪葬昭陵。 关于汝南公主的史料较少,《新唐书》只记有“汝南公主,蚤薨。”六个字。今有称为《汝南公主墓志》的书法作品传世。作品无属名,传为虞世南所做。最后落款的日期为贞观十年十一月十六。.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汝南公主
汝南公主墓志
《汝南公主墓志》,中国著名书法文物,相传此帖为初唐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作,现藏上海博物馆。.
汝州 (古代)
汝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大业二年(606年)改伊州置,以境内有汝水得名。次年改为襄城郡。唐朝贞观时又改伊州(武德复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临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汝州。土贡:施。户六万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下辖七县:梁县、郏城县、鲁山县、叶县、襄城县、龙兴县、临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北汝河、沙河流域。 金朝占汝州,属南京路。元朝,汝州属南阳府。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升为汝州直隶州。1913年废,改州为临汝县。自唐以来有绢、絁等织造业,宋元时烧造汝窑瓷器,青瓷最为佳品。.
池州 (古代)
池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州的秋浦县和南陵县置,贞观元年(627年)裁撤,其地仍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再次以宣州的秋浦县和青阳县以及饶州的至德县置,领四县,秋浦县、青阳县、至德县和石埭县。五代十国时,杨吴置贵池县。宋朝时,属江南東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清朝时,置池州府。.
汪华
汪华(),隋朝末年唐朝初年人物,歙州歙县登源人。 隋末,汪华在歙州起事,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六州。621年,汪华奏表归唐,唐高祖李渊诏汪华总管六州诸军事兼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贞观二年(628年),汪华入京,为左卫将军。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汪华去世。.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汪华
汲縣
汲县,中国旧县名。 西汉初,置汲县。至北齐时废。东魏时侨置七郡十八县,北齐废,置伍城郡,北周又废为伍城县。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改为汲县,县治由汲城村移至今址。属卫州,后属汲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汲县和新乡县置义州。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州治由卫县迁移至汲县。北宋时,仍为卫州州治。元朝时属卫辉路。明清两朝属卫辉府,为卫辉府府治所在。清朝时,汲县评价:冲,繁。 民国初年,卫辉府废,汲县为河北道治所,仍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区。1938年2月15日,汲县沦陷。1944年12月,中共领导下成立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共汲、淇县委合并。1948年11月7日, 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会同冀鲁豫四分区三五六、三五七团和汲县独立营攻克汲县县城。至此,中共政权占领汲县全境。同时,中共政权划出汲县城区和城郊的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保留汲县。1949年2月,卫辉市并入汲县。1988年10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设立卫辉市(县级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汲縣
汴州
汴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置梁州、陈留郡,北齐废开封郡(辖开封县)入。北周宣帝(578年—579年)时,改梁州为汴州,因汴水而得名。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汴州废,浚仪县、开封县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郑州的浚仪县、开封县,滑州的封丘县置。土贡:绢。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下辖六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天宝初年,改为陈留郡。后复为汴州。延和元年(712年),州城由启封城迁到汴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尉氏县、杞县、兰考县等地。通济渠开通后,汴州作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原重要的经济都会。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后来开封府俗称汴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汴州
汶莱
汶萊達魯--薩--蘭國(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爪夷文: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也作汶萊和平之國,簡稱--萊或--萊,舊亦稱婆羅乃。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婆羅洲北岸、南中國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 1984年1月1日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盟。經濟狀況頗佳,2014年人均GDP名列亞洲總第五位、除波斯灣國家外的第二位(列新加坡之後),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的國家聞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汶莱
汾州
汾州,中国北魏时设置的州。 北魏置汾州,北齐置南朔州,北周改曰介州。隋朝时为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四县:隰城县、介休县、孝义县、平遥县。其年,割介休县、平遥县属介休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620年),改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县来属。贞观元年(627年),省介州,以介休县、平遥县属汾州。文水县还属并州。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废吕州之灵石县 来属。天宝元年(642年),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汾州。旧领四县,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天宝年间,领五县:西河县(隰城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灵石县。户五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三。。1263年,元政府将隰州温泉县省入隰州,汾州孝义县,霍州灵石县,大部在孝义县。明洪武元年(1368),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即今山西省汾阳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汾州
沧州 (古代)
沧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地。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设置,治所在饶安县(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辖浮阳郡、安德郡、乐陵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漳河郡废入沧州。大业三年(607年),以沧州改置渤海郡,治所在阳信县(今属山东省滨州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徙治饶安县,六年(623年),徙治胡苏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贞观元年(627年),复治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五。下辖七县:清池县、盐山县、长芦县、乐陵县、饶安县、无棣县、乾符县。管辖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海河以南,静海县、青县、交河以东,东光县和山东省宁津县、乐陵市、无棣县以北地区。唐朝时,从沧州境内,先后分出棣州、景州。武德四年(621年),以沧州的阳信县、滳河县、乐陵县、厌次县置棣州。八年(625年),棣州废,四县还隶沧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复以沧州的厌次县,德州之滳河县、阳信县置。贞元三年(787年),以沧州的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置景州。长庆元年(821年),景州废,县还沧州。长庆二年(822年),复以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南皮县、景城县置。大和四年(830年),景州又废,县还沧州。景福元年(892年),复置景州。 宋朝之后辖境有所变动。元朝延祐改治长芦镇(今河北省沧州市)。明朝初年以清池县省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朝雍正后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改为沧县。.
河源郡
河源郡,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大破吐谷浑,设置河源郡、西海郡、且末郡、鄯善郡四郡,在赤水城、曼头城设置河源郡,治所在赤水城(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包括今青海省兴海、共和县、同德县、玛沁县。隋朝末年,吐谷浑复兴,河源郡地入吐谷浑。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唐朝封吐谷浑首领诺曷钵为河源郡王。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青海的郡 Category:海南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果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河源郡
沙州 (敦煌)
沙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 十六国前凉置沙州,治所在今敦煌,不久废除。之后,西秦、北凉设有沙州,还有南朝册封吐谷浑、阴平国也有沙州名号。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为西沙州,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州为沙州,治所在敦煌县。安史之乱后,沙州归吐蕃。唐宣宗后,归义军收复,归义军的治所记载沙州。北宋时,归沙州回鹘和西夏。西夏灭亡废除沙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重设沙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为沙州路。相当于甘肃省瓜州县(安西县)以西。明朝洪武初年废除,永乐初年设沙州卫,正统年间废除。.
沙州路
沙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唐朝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州为沙州,西夏废除。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恢复沙州,十七年(1280年)改为沙州路。属甘肃行中书省,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以西、敦煌市、肃北、阿克塞等地。明朝洪武初年废,永乐年间置沙州卫。正统年间废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沙州路
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朱邪、朱耶,原是唐朝时西突厥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沙陀
泰州 (唐朝)
泰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汾阴郡置泰州,治所在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属于绛州总管府,下辖汾阴县、龙门县。武德二年(619年)徙治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辖境相当今万荣、河津等县市地。武德三年(620年)设万泉县(今山西万荣县万泉乡),武德四年(621年),属陕东道行台。武德五年(622年),设万春县(今山西河津市僧楼镇张吴村)。武德九年(626年)属蒲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属关内道,贞观二年(628年)属河东道,贞观十七年(643年)省泰州,废万春县,万泉县、龙门县属于绛州,汾阴县属于蒲州。.
泰川县
泰川县,古县名。唐贞观初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北。属燕州。七年(633年)改属龚州。十二年(63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平南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泰川县
法源寺 (北京)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的南端,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寺内珍藏了大量佛经、佛像和石刻,目前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2001年,法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泉男產
淵男产(),唐高句丽人,淵蓋蘇文子。乾封元年,与其二兄淵男建逐长兄淵男生,拥男建为莫离支。.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泉男產
泉麻县
泉麻县是唐朝时期在云南东部的一个县,隶属于南宁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泉麻县,治在今弥勒市境内。贞观八年(634年),南宁州更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县皆属之。永泰元年(765年)撤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泉麻县
洪杜县
洪杜县,古县名。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龚滩北。因洪杜山得名。属黔州。贞观三年(629年)移治洪杜溪。麟德二年(665年)又移治今龚滩。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降为寨。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重庆古代县份 Category:酉阳自治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洪杜县
洭州
洭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西衡州置,治所在含洭县(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佛冈等市县一带。开皇二十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清远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洭州
洮州
洮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于吐谷浑洮阳城置,治所在美相县(唐朝改名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临洮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为洮州,贞观四年(630年)移治洪和城(今临潭县东新城),八年复还故治。开元十七年(729年)省入岷州。后于此置临州,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广德元年(763年)后地属吐蕃,称临洮城。唐朝以后州境邻接吐蕃,宋朝由此输入吐蕃马匹,金朝于此置榷场。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复置。属秦凤路。金朝属临洮路。辖区约当今甘肃省岷县以西及西倾山以东的洮河流域。元朝移治今临潭县东新城。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洮州千户所。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6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洮州
洵城县
洵城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境。属洵州。贞观八年(634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安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旬陽縣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洵城县
洛容县
洛容县,古县名。唐朝永徽中置,一作贞观中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雒容镇西北白岸,属柳州。南宋时移治今鹿寨县西北中渡附近。元朝属柳州路。明朝属柳州府,又迁至今鹿寨县西北中渡,万历三年(1575年)始移治今鹿寨县西南雒容镇。清朝改名雒容县,1951年并入鹿寨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鹿寨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洛容县
洛阳县
洛阳县,中国古旧县名。 秦朝置雒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为三川郡治所。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雒阳仍为郡治。东汉、三国曹魏、西晋皆以此为都。曹魏改洛阳县。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此,东魏迁都邺,改洛阳县为宜迁县,旧城遂废。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于河南县营建新洛阳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洛阳县迁至洛阳城从善坊。此后一直为河南郡、河南府、金昌府、河南路附郭县之一。1948年县城析置洛阳市。1955年撤县,分别划归洛阳市及孟津、偃师、宜阳三县。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县份 Category:洛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孟津县 Category:宜阳县 Category:偃师市 Category:1千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5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洛阳县
洛源县
洛源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以归德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属庆州、弘化郡。大业十三年(617年)废。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复置,属庆州,贞观四年为北永州治,八年复属庆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安化郡,至德元载(756年)属顺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庆州。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延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吴起县 Category:60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洛源县
涟州
涟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涟水县(今属江苏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县地。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涟水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涟州
润州 (隋朝)
润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治所在延陵县(唐改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以州东有润浦得名。大业初年废。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复置。土贡:衫罗,水纹、方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户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下领四县:丹徒县、丹杨县、金坛县、延陵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镇江、丹阳、句容、金坛、江宁等市县地。武德九年(626年),白下、延陵、句容等三地改隸屬潤州。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镇江府。地当江南运河入江之口,为南北交通枢纽。.
涂州
涂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端源县(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汶川县南部。贞观二年(628年)废。五年(631年)复置,后又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汶川县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涂州
深州 (古代)
深州,中国隋朝时始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5年)置,以故深城为名,治所在安平县(今属河北省)。大业二年(605年)省。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定州、流州地复置,仍治安平县,同年徙治饶阳县(今属河北省)。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省。先天二年(713年)分瀛、冀、定三州地复置,治所在陆泽县(即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南旧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深州、安平、饶阳、辛集等市县地。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徙治静安县(今深州市南)。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周元儿领导红祆军在此战败金兵,攻克州城。 元朝时,深州辖境缩小,仅有今深州、衡水二市地。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省静安县入州,徙治今深州市。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深州直隶州,辖境相当今深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县地。1913年,省州改为深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衡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淅州 (隋朝)
淅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时,下辖一郡一县。开皇二年(582年),荊州的南乡县等3县編入。大業元年(605年),均州废止,所属县由淅州移管。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淅州改称淅陽郡,下辖7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再置淅州,治所在淅川县(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并置默水县。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南丰州的郧乡县、安福县、堵阳县归属淅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安福县、堵阳县入郧乡县。贞观八年(634年),州废,省默水县入内乡县。.
温州 (湖北)
温州,中国古代的州,位于今湖北省。 西魏废帝三年(553年)改新州置温州,治所在角陵县(隋朝改名京山县,即今京山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市一带。隋炀帝大业初废,地入安陆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京山县、富水县复置温州,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温州,地入郢州。.
温肃州
温肃州,又作温府州。唐朝羁縻州,贞观年间置,治所在大石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什罕河中游地区。贞元年间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新疆的州 Category:阿克苏行政区划史.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温肃州
渴野州
渴野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贞观中以奚元俟析部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交界七老图山一带。属饶乐都督府。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渴野州
游目帖
游目帖,為王羲之的草書尺牘唐摹本,尺寸為25 x 32.5 cm。上有貞觀、紹興、淳化用印、乾隆御題和御璽,卷尾有內藤湖南題跋。此帖原為清宮收藏,後因八國聯軍之亂流出宮外,為日本廣島的安達万藏收藏,後因廣島原子彈而燒失,現今只存1933年的影印本。2007年,日本二玄社根據1934年的黑白珂羅版重製了彩色複製本。.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游目帖
清真先贤古墓
清真先賢古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廣東省广州市越秀区。先賢古墓佔地2,200平方米,安葬了來自中國內外的穆斯林,包括到中國傳播伊斯蘭教的傳教士、拜謁古墓的外地朝聖者等。古墓聞名中外,被部分穆斯林視為伊斯蘭教的「小聖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後已整修。2013年,先賢古墓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古墓葬。.
清梵寺塔
清梵寺塔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北寺巷,俗称“兴平北塔”,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梵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敕改保宁寺,现仅存塔。塔建于唐代,为楼阁式砖塔,空心,平面呈八角形,底边长4.35米,共七层,残高38.6米。.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清梵寺塔
清溪縣 (雍正)
清溪縣,是四川省清代所屬的一個縣,民國改名漢源縣。.
源州 (唐朝)
源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分南德州光安县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属南德州(八年改德州)。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下辖光安县、安银县、水源县、河龙县、长江县。贞观元年(627年)属驩州。贞观八年(634年)改阿州。贞观十三年(639年)废,地入驩州。.
溧陽縣
溧阳縣,中国溧阳市旧县名,即今江苏省溧阳市前身,历史上的溧阳县还包括今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的一部分。.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溧陽縣
溫大雅
溫大雅(),字彥弘,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省祁縣)人。 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溫君悠(溫君攸),官至隋朝泗州司馬。溫大雅有弟溫大臨(溫彥博)、溫大有,大雅兄弟小時候,薛道衡稱其兄弟皆有卿相才。温大雅入仕为东宫学士、长安县尉,以父忧去职。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為太原留守時,以大雅為留守府記室參軍,專掌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随军撰成《大唐创业起居注》,记李渊雄才大略。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入长安称帝,當時礼仪皆由大雅等人制订。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後為秦王李世民所重用。 玄武門之變後,擢升禮部尚書,受爵黎國公。贞观三年(629年),久劳成疾,病逝长安,谥号“孝”。高宗朝追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大丞相唐王官属记》二卷、《今上王业记》六卷和《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史称“诸温儒雅清显……皆抱廊庙之器,俱为社稷之臣。”.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溫大雅
溫泉銘
溫泉銘,唐太宗的书法作品。 《温泉铭》是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原来的石刻早已佚失。现存拓本仅48行,总共354个字。拓本是“永徽四年(653年)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下缺)”,1908年,藏于甘肃省莫高窟藏经洞的拓本被伯希和发现并运往法国,现藏法國國家圖書館。 Category:流失海外的莫高窟文物 Category:唐朝书法作品 Category:甘肃书法作品 Category:唐太宗.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溫泉銘
溱州 (唐朝)
溱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十六年(642年)开山洞置,治所在荣懿县(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青年镇)。曾改为溱溪郡。土贡:文龟、斑布、丹沙。户八百七十九,口五千四十五。下辖五县:荣懿县、扶欢县、夜郎县、丽皋县、乐源县。辖境相当今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南川市南部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部。北宋初年废,大观二年(1108年)复置,并移治溱溪县(今重庆市綦江县南吹角)。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滿州
满州,隋唐時中國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滿州
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潯州
浔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分燕州置,治所在大宾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北)。因浔江得名。不久废。贞观七年(633年)复置,治所在桂平县(今桂平市西,宋移今治)。天宝元年(742年)改浔江郡,治所仍在桂平县,辖境同浔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浔州。辖境相当今桂平市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浔州路。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平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潯州
潘州 (唐朝)
潘州,中国唐朝时始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宕州置潘州,治所在茂名县(今广东省高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茂名市及电白县、高州市、吴川市等市县地。天宝、至德时曾改为南潘郡。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省入高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7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澶州
澶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之顿丘、观城等县置。贞观元年(627年)废。大历七年(672年)以魏州之顿丘、临黄两县复置,治所在顿丘县(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清丰、范县及山东省莘县部分地区。 五代後晋天福三年(938年),州及顿丘县俱移治德胜北城(今河南省濮阳市)。四年移濮阳县于德胜南城(今濮阳市南)。两城隔河相对。此后,州或治南城,或治北城。州城临黄河,五代、北宋时造舟为梁,跨于河上,为南北交通咽喉。 后汉乾和八年(950年),郭威在此被军士拥立为帝,后建立后周,史称澶州兵变。 宋朝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辽、宋会盟于此,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熙宁六年(1073年)废顿丘县(北城)。十年因水患,州与濮阳县均移,治北城。崇宁五年(1106年)升为开德府。金朝初年,复名澶州。皇统四年(1144年)改为开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澶州
澄波桥
澄波桥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湖坊镇的陈坊河上,于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澄波桥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由僧澄波募捐兴建,故而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澄波桥为石墩梁桥,六墩五孔,全长60余米,桥面上建有长廊,宽4米,两侧有板壁,顶部盖瓦,东西桥头均建有砖石门屋。.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澄波桥
朝城县
朝城县,山东省旧县名。 本武阳县,唐朝贞观年间废,永昌元年(689年)复置,称武圣县。开元七年(719年),改名朝城县。元和中,隶属于澶州,后属魏州。唐朝末天祐三年(906年),更名为武阳县。后又复置。北宋时,隶属大名府,崇宁四年(1105年),与南乐县归属开德府。 明朝洪武三年,废朝城县,不久复置。属濮州。清朝时,朝城县评价简,雍正前属濮州,后归曹州府。 1949年起,属濮阳专区。1950年,划入聊城专区。1953年,与觀城縣合并为观朝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朝城县
朝邑縣
朝邑縣,陝西省旧县名。 禹貢冀州之地。殷時為芮國,有大荔戎。周春秋時為蒲關。秦厲共公伐大荔,取王城,築高壘以臨晉國,名臨晉。戰國時魏文侯重城於此,亦名臨晉。漢為臨晉縣,屬左馮翊。新莽更名監晉縣。東漢復為臨晉,屬左馮翊。晉因之,屬馮翊郡。南北朝後魏分置南五泉縣,屬澄城郡。西魏改為朝邑縣,以據朝坂,故名。隋因之,屬馮翊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析置河濱縣,貞觀二年(628年)省。乾元三年(760年),改河西縣,隸河中府。大曆三年(768年),復名朝邑縣,還隸同州。五代、宋、金、元、明俱為朝邑縣,隸西安府同州。清代屬陝西同州府。 1949年后属渭南专区,1596年起为省辖县,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朝邑县并入大荔县。.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朝邑縣
朗平县 (唐朝)
朗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北。属白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博白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朗溪县
朗溪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置,治所在今湖南省洪江市西南。属巫州。大历中改属叙州。五代时废。相传为诸葛亮驻兵处。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湖南古代县份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洪江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朗溪县
朔方县 (唐朝)
朔方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改岩绿县置,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唐末以后党项族拓跋氏世居其地,后遂为西夏领土。元朝时废。历为夏州、朔方郡及夏绥银(定难军)节度使治所。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县份 Category:西夏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朔方郡
朔方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為新秦中,屬九原郡。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破匈奴,以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朔方刺史部。東漢時移治臨戎縣,屬并州,後僑置于五原郡內。建安二十年(215年)廢。北魏、隋于夏州(今陝西境內)復置朔方郡。唐廢。.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朔方郡
望都县
望都县处于北纬38°30'46"至38°48'30" 东经115°01'116"至115°18'13"之间,在中国河北省中部偏西、唐河流域,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平均海拔41米,年均日照2677.88小时,年均气温为11.8℃,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8.9毫米。望都位于保定和石家庄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G4高速公路纵贯全县南北。 县政府驻望都镇中华街80号。.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望都县
戊寅元曆
《戊寅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唐朝初年傅仁均、崔善为編纂,屬於陰陽曆。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施行,略称戊寅曆。以武德九年(626年,丙戌年)的16万4348年前戊寅年(公元前163723年)为上元積年。 在每676年设置249閏月,1太陽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戊寅元曆
戎州
戎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置戎州,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北周改名外江县,隋朝复故名,并移治今宜宾市)。隋炀帝大业初改为犍为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戎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南溪、屏山等市县地。贞观四年(630年)置都督府。天宝时曾一改名南溪郡。天宝以后,今金沙江以南所属羁縻州县地入南诏。是巴蜀通往云贵的门户,是唐朝和南诏交通的枢纽。 唐代州治屡迁,武德治南溪县(今四川宜宾市东李庄镇),贞观复治僰道县,长庆又治南溪县,贞元再治僰道县。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为叙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1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戎州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成都市
成都縣
成都縣,中国旧县名,位于四川省西部,它与同城而治逾千年的华阳县,构成了今成都市区。1952年撤销,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成都市和溫江縣、新都縣、郫縣、新繁縣4縣(政務院1952年6月21日政齐字第77号批复批准)。.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成都縣
戴州
戴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时置,治所在成武县(今山东省成武县)。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以成武县及宋州的单父县、楚丘县复置,并置高乡、凿城二县,寻省高乡、凿城入单父。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戴州,成武县归属曹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戴州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雅称“司徒”、“司農”、「民曹」、「地官」。.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戶部尚書
房州
房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南北朝时,为新城郡地。西魏时,改为光迁国,县为光迁县。北周时,废光迁国,改名迁州。隋朝大业初年,改为房州,不久改为房陵郡,而光迁县不改。户七千一百六,下辖四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唐朝武德初年,仍称迁州。贞观十年(636年),改置房州,又改县为房陵县。户万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万一千七百八。下辖四县:房陵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天宝初年,亦曰房陵郡。乾元初年,复曰房州。五代沿袭。 宋朝仍为房州,別稱房陵郡。元朝时,属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州。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改州为县,属襄阳府。.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房州
房彦谦墓
房彦谦墓俗称西王坟、王子墓,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西彩石村东北,北依赵山,为唐初名臣、房玄龄之父房彦謙的墓葬,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房彦谦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卒于泾阳令任上,此墓为唐代自洛阳迁葬于齐州。,现存封土高5米,直径约17米,墓前神道上尚存有石虎、石羊以及由史学家李百药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墓碑一通该碑正文右侧署“太子左庶子安平男李百药撰、太子率更令渤海男欧阳询书、贞观五年三月二日树”。,其碑额为“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九字篆书,正文介于楷隶之间,共约2500余字。 其墓东侧为清河太夫人墓,葬有其同族兄弟房仁裕之母李氏。.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房彦谦墓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房玄龄
房遗爱
房遺愛(),名俊,唐太宗重臣房玄齡次子,妻子為唐太宗女高陽公主。 “诞率無學,有武力”。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被唐太宗賜婚,娶當時最受太宗寵愛的女兒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后改封合浦公主)为妻。成婚后,房遗爱被任命为右卫将军。房玄龄死后,其嫡长子房遗直本当承继为银青光禄大夫,因高阳公主的缘故,要让给弟弟遗爱,唐太宗不许,高阳公主因此很失望。 唐高宗时,房遗爱被任命为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房因谋反事件被杀,高阳公主亦被赐死。 房遗爱有曾孙房絳,生房晦、房勳。房晦生房凝,字玄儉,郢州刺史;房勋生房克讓,房克让生房鄴、房復。房邺字正封。房遗爱的孙子房沼后为監察御史。 Category:唐朝房州刺史 Category:唐朝右卫将军 Category:唐朝驸马 Y遺愛 Category:唐朝被處決者.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房遗爱
昭庆县
昭庆县,中国旧县名。 北魏时属广阿县,隋朝时改象城县、大陆县。唐朝初年复为象城县,属赵州。《新》、《旧唐书》皆称天宝元年(742年),象城县以唐祖陵之故,改为昭庆县。李大亮曾撰《昭庆令王璠清德颂碑》,根据李大亮生平,改象城县为昭庆县当在贞观年间。天宝元年(742年),天下改州为郡。赵州为赵郡,昭庆县仍隶之。唐朝时,县东二十五里有广阿泽,《尔雅》曰“晋有大陆”,广阿即大陆别名。除唐祖陵外,任敖墓亦在县境。据《赵州志》记载,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宋太宗因观此地四无山阜,旷然平地,改名为隆平县。《隆平县志》则称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为隆平县。 昭庆县城遗址在今隆尧县牛家桥乡境。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昭庆县城被洪水淹没。.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昭庆县
昭仁寺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城东大街,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为纪念与军阀薛举、薛仁杲作战的阵亡将士而建。昭仁寺大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有許多觀光客來參觀,是個重要的景點。 Z Z Z.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昭仁寺
昭觉寺
昭觉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青龙乡。昭觉寺在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昭觉寺
昌州 (湖北)
昌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南荆州置昌州,治所在襄乡县(北周名广昌县,隋朝名枣阳县,在今湖北省枣阳市),领广昌郡、安昌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直接统县,昌州领枣阳、舂陵、清潭、蔡阳等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州为舂陵郡,唐初复昌州,贞观十年(636年)废,地入隋州和唐州。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湖北的州 Category:襄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枣阳市 Category:55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济阳县 (西汉)
济阳县,中国古县名。 战国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属陈留郡。东汉光武帝出生于此。北魏属阳夏郡,隋属曹州、济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冤句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开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兰考县.
浦州
浦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八年(626年)改南浦州置,治所在南浦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梁平等区县地。贞观八年(634年)改万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62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浦州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海南省
海宁市
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南濒钱塘江,为嘉兴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下辖4个街道,8个镇。海宁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16年GDP总量744.09亿元,其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一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五位。全市辖域面积为731.03平方公里,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655,049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海宁市
海平县 (南梁)
海平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西南。属宁海郡。隋朝时属玉州,大业初废入海安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玉山州,后属钦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入安海县。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防城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兴市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浈州
浈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绥州置,治所在四会县(今广东省四会市)。贞观十三年(639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浈州
新城县 (北魏)
新城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内乡县和邓州市结合部一带。 西汉时属冠军县地。北魏太和(477年—499年)中,割冠军县置新城县,属南阳郡。西魏改称临湍县。隋朝复为新城县,属邓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县移治虎遥城(今邓州市罗庄镇南古村),置郦州。八年,州废,属邓州。贞观三年(629年),还治故临湍聚,南去虎遥城十里。天宝初,复改曰临湍县。五代后汉改曰临濑县。北宋建隆初年,省入穰县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新疆歷史
新黎州
新黎州,唐朝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拔悉密地置。永徽元年(650年)改为都督府,属燕然都护府。约在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湖西、唐努山南麓。后复为州。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置于河套内地。开元初属安北都护府。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蒙古国的州 Category:64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新黎州
文城郡 (隋朝)
文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朝为耿州改为汾州。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汾州为文城郡,户二万二千三百。治所在吉昌县(今山西省吉县),下辖四县:吉昌县、文城县、伍城县、昌宁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实行州制,改文城郡为南汾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汾州为慈州。.
文登县 (北齐)
文登县,中国古旧县名。 北齐前,为牟平县、观阳县地。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此时县境面积最大,烟台市福山区以东均属文登县,现威海市尽属之。后辖区面积逐步缩小。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属莱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复置登州,隶之。天宝时改属东牟郡。明朝初年,属莱州府,后属登州府。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县东部置荣成县。 民国时属山东省。1941年12月,中共政权以文登县西部和牟平县东部置文西县(1945年改为昆嵛县)。1949年后,属东海专区(1950年改文登专区)。1956年,文登县和昆嵛县合并,文登专区并入莱阳专区(1958年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属烟台地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7年,属威海市。1988年,改为县级市。2014年,改文登市为文登区。.
文成公主 (2000年電視劇)
文成公主,是1999年由中國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山东烟台渤霖经贸公司製作一共20集的電視古裝連續劇,描述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嫁与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
文成公主 (2001年電視劇)
電視劇文成公主,是1999年到2000年,由中國北京中央電視台製作一共20集的電視古裝連續劇,描述唐朝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和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攜手打造唐蕃友好的故事。.
斛斯政则
斛斯政则(),字公宪,京兆鄠县(今陕西省鄠县)人。他精于马政,一直为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几代帝王养马、训马。官至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封清河县开国子,谥号恭公,陪葬在唐太宗昭陵。.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斛斯政则
播州
播州,是唐朝时设置的州。自876年起形成播州杨氏割据政权,一直延续至明朝。 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唐朝政府以隋朝牂柯郡的牂柯县置郎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废,贞观十三年(639年),复置,更名播州。曾更名为播川郡。土贡:斑竹。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下领三县:遵义县、芙蓉县、带水县。后地入南诏,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击败南诏,自立为主,形成世袭刺史的杨氏家族政权。 元朝时为播州宣慰司。明朝政府在播州之乱后,以播州宣慰司置遵义府和平越府。.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播州
播州杨氏
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夷人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地方政权,在宋代得到过播州夷界都巡检封号,一度献土朝廷,得到世袭播州刺史和遵义军长官的地位,形同藩镇;元明时代被承认为播州地方土司,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 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废隋朝牂柯郡置播州,改原牂柯县为遵义县(治所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作为播州州治。后来属于黔中道。此后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 根据《杨氏家传》等文献的说法,乾符三年(876年),太原陽曲縣人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杨实献其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传至杨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为养子。实际上,杨氏家族来源晦暗不明,1974年出土的宋代《杨文神道碑》自称先世出自会稽,与其后人的说法自相矛盾,而宋代官方记载杨氏为「播州夷人」。学界一致认定《杨氏家传》其先太原人以及杨贵迁为杨家将之后都是明朝初年编造的,杨氏应当是唐末从泸(治今泸州市)、叙(治今宜宾市)二州的边徼羁縻州地区迁来播州的少数民族中的酋豪,即为罗族(今称彝族)的一支,后裔渐次汉化,遂依托为中原名门之后,著于谱牒。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一度废播州、遵义军。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复设播州安抚司。南宋末年,播州军为抗元主力之一。 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下诏招抚播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杨邦宪降,元于其地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安抚使。不久,杨邦宪卒,子杨汉英袭。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遍及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元武宗大德七年(1301年),杨汉英为元平叛有功,进封资德大夫。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杨氏附明玉珍。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到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杨氏政权最后一任藩镇首领杨应龙继承宣慰司。杨应龙处多事之秋,随明军数从征伐,居功自傲,颇轻视明军,其人性猜狠,嗜杀,遂于万历十八年叛。杨氏政权经过几百年发展,至此时其所辖的五司七姓全部叛,明政府权衡再三,决议先行会勘,而不是直接翦灭。未及会堪,万历二十年宁夏博拜(西域部族)叛,二十年时丰臣秀吉派兵杀入朝鲜,明政府不得已而为之出兵抗倭援朝。直到万历二十二年,朝鲜事稍缓,才决议讨伐杨应龙,然应龙玩弄征讨者,最终到朝鲜事彻底完结,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发兵32万多,再次征讨时,明朝才彻底灭了杨氏政权。 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播州杨氏
悦州 (贞观)
悦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辖境相当今阿坝州东北部。属静边州都督府。后地入吐蕃,州侨治庆州(治安化县,今甘肃庆城县)境内。寻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敦煌郡
敦煌郡,一作燉煌郡,中國古郡名,西汉时始置郡。.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敦煌郡
敬德塔
敬德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南25公里紫阁岭沟内的宝林寺遗址,又称宝林寺塔,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林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毁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回乱,现仅存塔。塔为楼阁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2.8米,共七层,高17米。1988年在塔身第五层发现一石刻塔铭,证实现存塔为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所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敬德塔
慈州 (唐朝)
慈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南北朝时东魏称南汾州,北周改为汾州,隋朝时,改为耿州,又为文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汾州。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浩州(原隋朝西河郡)为汾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南汾州。武德八年(625年)(《新唐书》作“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慈州。治所在吉昌县(五代唐改吉乡县,即今山西省吉县)。因境有慈乌戍,故名。户五千二百四十五,口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天宝,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十六。下辖五县:吉昌县、文城县(屈邑县)、昌宁县、吕香县、仵城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吉县等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慈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辖境缩小,仅有今吉县地。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改名为耿州。.
慈胜寺 (温县)
慈胜寺是一座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番田镇大吴村的佛教寺庙。最早建设于唐代贞观年间。北宋末期因战乱被毁,元代重修。现存建筑多为元代遗存。2001年6月25日,慈胜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执失州
执失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执失部置,治所确址不详。属定襄都督府。后侨治宁朔县(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界。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内蒙古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执失州
执失思力
執失思力(),中国唐朝軍人,突厥人,唐高祖驸马。 執失思力是突厥处羅可汗、頡利可汗属下執失部的酋长,官职为俟利发。626年,出使唐朝,出言不逊,被唐太宗囚在门下省,不久放还。貞观年間,護送隋朝蕭皇后归唐,唐太宗任命他为左領軍将軍。頡利可汗被唐击敗,太宗命執失思力说服渾、斛薩部落降伏。執失思力在太宗側近为官,在太宗狩猎兔子时进諫:“陛下为四海父母,乃自轻,臣窃殆之。”后来太宗又狩猎追鹿,思力固諫。 635年,参与平定吐谷渾。645年,太宗遠征高句麗,執失思力駐屯金山道,領知突厥来牵制薛延陀。薛延陀10万兵侵攻唐境,思力引薛延陀入夏州,撃破之。638年秋,松赞干布亲自指挥大约20万吐蕃军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开始攻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但同时松赞干布又派遣使者到唐朝国都长安再次请求,并宣称他们打算欢迎公主。唐太宗派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指挥5万军队,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协助,援救松州。与此同时,吐蕃军正在围困松州的首县——嘉诚(今四川松潘),但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646年,又跟从江夏王李道宗破薛延陀残余,灭薛延陀汗国。 思力娶唐高祖李淵之女九江公主为妻,并赐铁劵,官駙馬都尉,封安国公。653年,房遺愛之乱起,思力因和遺愛交友、获罪連。唐高宗因思力的战功没有杀他,改流放巂州。公主请求削封邑,与夫同行。九江公主先于執失思力去世。龍朔年間,思力为归州刺史,不久去世。664年,恢复公主封邑,追贈思力勝州都督,谥号景。.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执失思力
曲阜孔庙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 444頁,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曲阜孔庙
曲江县
曲江县是广东省韶关市已撤消的一个县,2005年5月曲江县改為曲江區。地处粤北中部,北江上游,东经 113°06′30″至113°59′57″和北纬 24°27′18″至25°08′12″之间,撤消前,全县总面积为318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辖23个镇。.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曲江县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曹州
曹憲 (南北朝)
曹憲,扬州江都县人,南朝及隋唐學者,精通《昭明文選》及諸家古文字之書。 生於梁武帝大同七年。隋時為秘書學士,曾奉隋煬帝命主編《桂苑珠丛》一百卷,又撰《博雅音》、《古今字圖雜錄》、《文字指歸》、《小學總錄》、《揚州記》、《文選音義》等。唐朝貞觀中,扬州长史李袭誉上表推荐,唐太宗征辟他為弘文館學士,以年老為由未至,乃遣使者就其家,拜為朝散大夫,賜帛三百匹。唐太宗讀書遇奇文難字,常遣使問之,皆能訓釋明白。晚年於揚州文選樓授徒,弟子達數百人之多。自漢代杜林、衛宏後,古文泯絕,至曹憲出,文字之學方告復興。曹氏又為隋唐文選學之開創者,許淹、李善、公孙罗等相繼从其学《文選》,并传播教授,文選之學至此大興。貞觀十九年以壽終,享年一百零五歲。 文選樓故址在今揚州太傅街,舊名選樓巷。.
思壁州
思壁州,又作思璧州。唐朝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部置,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思壁州
思州
思州,唐朝到宋朝的州。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宋朝迁至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相当于今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唐朝末年,废除思州。北宋末年恢复,再废,南宋初年再恢复。 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闰月丁巳,改思州宣抚司为思州宣慰司,治所在龙泉平长官司(今贵州省凤冈县),相当于今贵州东部和湖南省凤凰县。1413年,明朝思州改为思州府,治所在今贵州省岑巩县,相当于今贵州省岑巩县、玉屏县、铜仁市。清朝缩小。1913年,思州被废除。.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思州
晏州 (贞观)
晏州,唐朝时设置的州。領四縣:建陵縣、武龍縣、武化縣、長風縣。 贞观元年(627年)置,治所在建陵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南、修仁县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一带。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景州 (隋朝)
景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於長蘆置景州,領長蘆縣、景城縣等縣。大業二年(606年)正月,隋炀帝省並州、縣,景州逐廢。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又於長蘆置景州,領長蘆縣、平舒縣、魯坡縣、清池縣等,第二年,清池縣入東鹽州,貞觀二年(628年)廢。 贞元二年(786年)置,治所在弓高县(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北)。又以東光縣、胡蘇縣來屬,長慶元年(821年)廢。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东光、阜城、景县、吴桥、宁津等县及山东省德州市。長慶二年(822年),唐穆宗又在弓高設置景州,領五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南皮縣、景城縣,治均弓高。大和四年(827年)又廢,縣屬滄州。景福元年(892年),復於弓高置景州,管東光縣、安陵縣3縣。天佑五年(908年),州治移於東光,領弓高、東光、南皮、臨津等六縣。 五代,后梁移治东光县(今属河北省)。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废。改景州之名為定遠軍。北宋更定遠軍為永靜軍。金朝初年复置。大安年间,避金章宗完顏景諱,改为观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改景州,移治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属河間路,领蓚县、故城縣、阜城縣、东光縣、吴桥縣五县。 明朝洪武元年(1234年),河間路改為河間府,景州屬於河間府。清襲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原屬景州之吳橋縣、東光縣、故城縣直屬河間府,景州改為散州,直屬河間府。民國初期,廢州為縣,景州改為景縣。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景教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現今的東方亞述教會。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公元428-431年之間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景教
時政記
時政記,一作時政紀,是一種史書體裁,武周時的宰相姚璹所創,乃是由宰相紀錄與皇帝之間的討論事項,交付史館,作為編纂日曆、實錄等史書的依據。.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時政記
晉州邢氏
晉州邢氏(),以大韩民国庆尚南道晋州市爲本貫的姓氏。.
查看 貞觀 (唐朝)和晉州邢氏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附近,春秋至五代时期的城池遗址。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𨁂跌州
𨁂跌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降户𨁂跌部置,侨寄于夏州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界。属呼延州都督府。后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4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查看 貞觀 (唐朝)和𨁂跌州
亦称为 正观,貞觀 (唐),貞觀 (唐太宗)。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漢國,大明宫,大慈恩寺,天可汗,天宁寺 (卦山),天宁寺 (常州),太原县 (隋朝),太原市,太平县 (北周),太和 (新羅真德王),夔州,奉节县,妫州,姚思廉,姜州,姜遐,姜謩,始州,威州 (广东),孔德倫,孙嫔,宁波历史,宁波舟山港,宣州 (隋朝),宰相,容州,容琼县,宾县 (唐朝),宾州 (广西),宾阳县,宜州 (广西),宜都市,宇文玉波,宇文昭仪,宇拓桥,安南都护府,安市城,安西大都护府,安西府 (唐朝),寡妇,导江县,富州 (广西),寘颜州,寅度州,封言道,尹德妃,将水场,尉州,尉迟屈密,岩州 (唐朝),岩州 (松潘),崌州,崔仁師,崔知温,崔義玄,崔民幹,嶂州,巢王妃杨氏,巫州,巴縣 (重慶),上官仪,中希关系,中國基督教史,中國法制史,中国太子配偶列表,中国一级行政区,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行政区划,中镇庙,中梵关系,常何,东夷都护府,东平郡 (刘宋),师州,丘行恭,万州区,一代女皇,九德縣,九嵕山,九成宫醴泉铭,平遥文庙,平邑县,幽陵都督府,广德寺 (襄阳),广西壮族自治区,乔师望,义净,庞卿恽,于阗,庭州,康州 (唐朝),云州 (开元),云中县 (北周),应州 (贞观),五經正義,庄州,庆善寺,仁平 (新羅善德王),廣州被清拆史蹟列表,廬州,延壽 (高昌),建福 (新羅真平王),廉州 (唐朝),会州,伊州 (唐朝),会州 (四川),伊州 (隋朝),伊州区,伏闍信,张宠则,张文瓘,弱水州,弹汗州,弘化公主,弘农县,張士貴,張昌齡,彭州 (古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归顺州 (贞观),当州,佛山市,徐惠,御史臺,循州,微州,德州 (南梁),徒何州,忠州 (唐朝),信宁县,修文县 (古代),匡州 (陕西),圃田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庭大都护府,北齐书,僕固懷恩,刘玄意,刘文静,嵯州,善德女王,周书,周王,周道务,員外郎,唐十八陵,唐太宗,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唐州 (唐朝),唐义识,唐律疏议,唐俭,唐高宗,唐长安城,唐朝,唐朝宰相,唐昭陵,儋耳郡,冠军县,冀州 (古代),凤林县 (西魏),凌烟阁,元城縣,元妙观 (莆田),光州,回州,因明正理门论,犍州 (四川),皋兰州,皋兰都督府,玄州,玄中寺,玄阙州,玄武门之变,玉华宫遗址,王女节,王义方,王仁祐,王仁求碑,王珪 (唐朝),王绩,王燾 (唐朝),王氏 (唐太宗),王敬直,王才人 (唐高祖),珍州,珠池县,琰州,碎葉城,碛南州,磁州,神乌县,祐州 (贞观),福州市,福州清真寺,禹城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秦岭县,秦州都督府,秦王破阵乐,秦琼,秋浦县,稽落州,程怀亮,窦州,窦诞,米州 (贞观),米脂县,粟州,粤州,红塔区,绥城县,绥州,绥越县,绰州,维吾尔族,维州 (唐朝),绵州,罢交县,罗艺,美相县,義善寺,翠微宫,真昌县,烛龙州,疏勒都督府,炀愍皇后,瓊州,焉耆都督府,燕山州,燕州 (北魏),燕德妃,燕然都护府,牢州 (广西),牛頭法融,独孤法王,独乐寺,益州,益州都督府,益蘭州,盐官县,盐溪县,盈隆县,盘州,盆山县,瀼州,登州,白州,白下城,白云桥,白登之围,百福殿,芝州 (唐朝),隆化县 (重庆古县份),隋书,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韦尼子,韦思齐,韩思复,韶州,韓瑗,莱州 (古代),莒州,聊城县,遷江縣,遵义县 (唐朝),遵义市,道州,菩萨俟斤,菩萨顶,萧翼,萬安州,蠡州,頡利可汗,衡州,顯州 (隋朝),顺州 (贞观),顺义区,顺阳王,须水县,袁天罡,袁朗 (唐朝),颜庙,裴寂,裴镜民,裴淑英,褚亮,褒信县,饶安县 (东汉),饶乐都督府,饶勉县,西定州,西宁州 (唐朝),西宗州,西州 (唐朝),西韩州,西龙门郡,西沙州,西濮州,西海郡 (西汉),馮盎,馮承素,解县 (唐朝),許紹,許敬宗,驩州,誠州,高季辅,高密公主 (唐朝),高州 (广东),高平县 (北魏),高平市,高甑生,高表仁,高昌,高昌县 (唐朝),高智周,謝偃,魏博,魏徵,许世绪,诸阳县,诺州,诺川县,课阳县,象州 (古代),豫章公主,貞元 (唐朝),貞觀,貴州 (廣西),賈敦實,賈敦頤,賀蘭敏之,贞观十道,贞观之治,费州,贺川县,贺兰都督府,贺鲁州,贵池县,越州 (广西),越巂郡,趙道興,蹛林州,麴文泰,麻州,麻衣子,默水县,黔州都督府,黄渚镇,齐州,轨州,龚州,龟兹都护府,辩州,辰州 (隋朝),辽宁省,辽宁歷史,龙州 (唐朝),龙州 (四川),龙兴寺 (沅陵),龙溪县,迁州 (北周),迦毕试,霍州 (南梁),霍邑之战,茂名市,茂州,郢州 (西魏),郯县,胶东县 (北魏),都濡县,郑州 (古代),郑仁泰,郑贤妃 (唐太宗),般县,舒州 (隋朝),阎立本,阴妃,阿史那弥射,阿賴耶識,阔州 (唐朝),蘇勗,蘇茂州,赵州 (河北),赵节,薛大鼎,薛孤吴仁,薛瓘,薛萬徹,薛收,闽国州县列表,闾川县,葛逻州,钦政县,蒋善合,蒙州 (唐朝),邺县,邕州,蔚州 (北魏),蔡允恭,鄫州,鄭善果,鄀州,膠水縣,蕭巖,蕭琮,蕭瑀,長孫詮,长孙安世,长孙冲,长孙皇后,长孙顺德,长孙无忌,长孙操,长孙敞,长孙曦,长孙晟,长乐郡 (唐朝),良德县,苏定方,苏州市,苏巴什佛寺遗址,苑君璋,苑陵县,雲南縣,雷州 (古代),雷祖祠,雷霆大帝,雕阴郡,雅州 (羁縻州),通轨县,老子 (書),虞州,虢州,虢縣,陳大德,陸州,陈叔达,陈书,陵江县,陇堤县,柏楊版資治通鑑,柳奭,柳州路,柳亨,柳冲,柴令武,柴绍,柴桑区,掖县,恩州 (唐朝),恩阳县 (隋朝),息州,恒丰县,恒香县,李君绚,李君羡,李婉顺,李孟姜,李孝協,李孝常,李孝恭,李守素,李寬 (唐朝),李丽质,李延寿,李建成,李德謇,李忠 (唐朝),李元吉,李元婴,李元亨,李元昌,李元方,李元懿,李元景,李知本,李玄道,李神符,李神通,李祐 (齐王),李纲 (新昌县公),李瓌,李百药,李道宗,李道彦,李道興,李道明,李靈龜,李行师,李象,李鳳 (唐朝),李恪 (吴王),李欣 (唐朝),李淳風,李淑 (兰陵公主),李承乾,李智雲,来州,杨妃 (唐太宗),東合州,東何,東衡州,松漠都督府,杜预,杜楚客,桐乡县 (唐朝),桂州都督府,梁书,梁建方,梁洛仁,棣州,楚王,楊貴嬪,榮懿縣,榆林郡,榆溪州,横县,横州 (唐朝),横州路,正定县,步辇图,武士彠,武德,武则天,武元庆,殷城县,殷州 (隋朝),殷开山,永寧縣 (宜陽郡),永州 (隋朝),永徽,永隆 (梁師都),江宁县,汝南公主,汝南公主墓志,汝州 (古代),池州 (古代),汪华,汲縣,汴州,汶莱,汾州,沧州 (古代),河源郡,沙州 (敦煌),沙州路,沙陀,泰州 (唐朝),泰川县,法源寺 (北京),泉男產,泉麻县,洪杜县,洭州,洮州,洵城县,洛容县,洛阳县,洛源县,涟州,润州 (隋朝),涂州,深州 (古代),淅州 (隋朝),温州 (湖北),温肃州,渴野州,游目帖,清真先贤古墓,清梵寺塔,清溪縣 (雍正),源州 (唐朝),溧陽縣,溫大雅,溫泉銘,溱州 (唐朝),滨海边疆区,滿州,潮州历代沿革列表,潯州,潘州 (唐朝),澶州,澄波桥,朝城县,朝邑縣,朗平县 (唐朝),朗溪县,朔方县 (唐朝),朔方郡,望都县,戊寅元曆,戎州,成都市,成都縣,戴州,戶部尚書,房州,房彦谦墓,房玄龄,房遗爱,昭庆县,昭仁寺,昭觉寺,昌州 (湖北),济阳县 (西汉),浦州,海南省,海宁市,海平县 (南梁),浈州,新城县 (北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歷史,新黎州,文城郡 (隋朝),文登县 (北齐),文成公主 (2000年電視劇),文成公主 (2001年電視劇),斛斯政则,播州,播州杨氏,悦州 (贞观),敦煌郡,敬德塔,慈州 (唐朝),慈胜寺 (温县),执失州,执失思力,曲阜孔庙,曲江县,曹州,曹憲 (南北朝),思壁州,思州,晏州 (贞观),景州 (隋朝),景教,時政記,晉州邢氏,晋阳古城遗址,𨁂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