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貞和

指数 貞和

貞和(1345年十月二十一日至1350年二月二十七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北朝天皇是光明天皇與崇光天皇。.

目录

  1. 46 关系: 古河公方右大臣墨田天目山 (山梨縣)太上天皇列表太政大臣奧澤 (世田谷區)妙心寺安國寺利生塔崇光天皇左大臣九条忠基九條經教亮性法親王康永佐佐木道譽後龜山天皇後村上天皇北畠顯信北朝 (日本)內大臣 (日本)六角時信光明天皇四條畷之戰獎子內親王竺仙梵仙細川賴春菊池武士飛山城觀應足利基氏足利尊氏足利义诠足利直義霧山城興國 (後村上天皇)至正村上水軍梅松論楠木正行正平 (後村上天皇)正法寺 (奧州市)毛利廣房洞院實世日本年號列表攝政關白列表

古河公方

古河公方()是日本室町時代後期至戰國時代的公方,出自於以下總國古河(現茨城縣古河市)為根據地的關東足利氏。享德4年(1455年),第5任鎌倉公方將根據地由鎌倉遷移至古河,並且成為首任古河公方,是為享德之亂。其後,足利政氏、足利高基、足利晴氏和足利義氏先後擔任古河公方,政權維持長達130年,御所則以為主。由於古河公方是鎌倉公方的嫡流,因此有時也統稱為關東公方()。促使古河公方成立的享德之亂,在性質上與應仁、文明之亂相近,是導致關東地方進入戰國時代的原因峰岸純夫(1989)、233-254頁(東国における十五世紀内乱の意義)。,不但舊有的政治體制受到巨大的影響,亦造就新興勢力後北條氏崛起。另外,由於在戰國時代關於關東的史料相當豐富,因此通常以後北條氏的發展過程為軸心來解說,相對地在後北條氏以前的情況則較缺乏關注。然而,通過近年的研究顯示,關東的各豪族大多以鎌倉公方嫡流出身的古河公方為首,換言之古河公方亦曾經權傾一時。古河公方成立初期盤据於東關東一帶,在得到千葉氏等武家氏族支持下,與得到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氏和扇谷上杉氏等的堀越公方對立。其後,後北條氏進佔關東,古河公方曾經與舊敵山內上杉氏和扇谷上杉氏聯手,可是在河越城之戰中敗北。勝出的後北條氏則通過混入古河公方內部,破壞其體制,並且利用其體制支配關東。後期,繼承關東管領地位的上杉謙信雖然曾經擁立足利藤氏與北條氏政支持的古河公方足利義氏對立,但是隨著成立,失去利用價值的古河公方隨著義氏的死去而自然消滅。因此,關東踏入戰國時代的時段為古河公方成立開始,直至後北條氏被豐臣秀吉消滅為止。進入江戶時代後,古河公方的末裔以的身份存續下去。.

查看 貞和和古河公方

右大臣

右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太政官之一,又稱為右府、右相國、右僕射、太保。定員一人,權責和左大臣相同,平時負責輔佐左大臣,在左大臣出缺時則負責代理其政務。位階相當於正二位或從二位。和太政大臣、左大臣並稱為三大臣、三公、三槐。蘇我大臣死後,為分大臣之權,將之一分為二,稱為左右大臣。.

查看 貞和和右大臣

墨田

墨田()是東京都墨田區的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墨田一丁目至墨田五丁目。郵遞區號131-0031。.

查看 貞和和墨田

天目山 (山梨縣)

天目山(てんもくざん)是山梨縣甲州市大和町的山,標高1380公尺。原名木賊山,後因山中創建棲雲寺,改以其山號為名。.

查看 貞和和天目山 (山梨縣)

太上天皇列表

日本自持統天皇十一年(文武天皇元年)八月初一(697年8月22日),持統天皇讓位給文武天皇,稱「太上天皇」起(皇極天皇曾讓位給其弟孝德天皇,但當時並未出現「太上天皇」此稱號,只是臨時尊她為「皇祖母尊」。另外,後來她亦重祚為齊明天皇),到江戶時代後期光格天皇讓位給仁孝天皇為止,共計曾有59位太上天皇。 下列列表列舉了日本歷代太上天皇的資料。.

查看 貞和和太上天皇列表

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是律令制度下最高官位,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階相當於正一位或從一位。由亲王一品或诸王、诸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如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历史上实任者甚少。天智天皇时,大友皇子首任。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复旧称。 理論上為律令制度下的的最高長官,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職。而織田信長在逝世後也被追贈此職。江戶時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兩位征夷大將軍生前出任此職;其他將軍除了德川慶喜以外死後都追贈此職。 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君主立憲制實施後被總理大臣(首相)取代。 倭訓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其中「まつりごと」雖然可以解釋為「祭事」,但因為日本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所以又通「政」。「まえつぎみ」則是繼承自古墳時期「大夫」一詞而來。.

查看 貞和和太政大臣

奧澤 (世田谷區)

奧澤()是東京都世田谷區的町名。現行行政地名為奧澤一丁目至奧澤八丁目。郵遞區號為158-0083。.

查看 貞和和奧澤 (世田谷區)

妙心寺

妙心寺(みょうしんじ)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寺院,臨濟宗妙心寺派大本山。山號「正法山」(しょうぼうざん)。本尊釋迦如來、開基(創立者)為花園天皇、開山(初代住持)為無相大師關山慧玄。原為花園天皇的離宮萩原殿,天皇退位後改建成禪寺,以伽藍為中心,周圍建立許多塔頭寺院,形成一大寺院群,被京都市民稱為西之御所。日本臨濟宗約6,000寺之中,約3,500寺屬於妙心寺派。.

查看 貞和和妙心寺

安國寺利生塔

安國寺(あんこくじ)和利生塔(りしょうとう)是南北朝時代,足利尊氏、直義兄弟在日本各國設立的寺院和佛塔。.

查看 貞和和安國寺利生塔

崇光天皇

崇光天皇(;建武元年4月22日(1334年5月25日) - 應永5年1月13日(1398年1月31日),在位:正平3年 / 貞和4年10月27日(1348年11月18日) - 正平6年 / 觀應2年 11月7日(1351年11月26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的第3代天皇。諱益仁(),後改稱興仁()。 1348年(貞和4年 / 正平3年)被立為太子,同年10月27日光明天皇退位,崇光天皇繼任為北朝第3任天皇,由光嚴上皇開設院政,管理朝廷事務。但崇光天皇即位後不久,支持北朝的室町幕府足利將軍家就發生了內訌,足利直義投奔南朝。1350年足利直義在播磨國光明寺城(光明寺合戰)和攝津國打出濱(打出濱之戰)大破足利尊氏所率的北朝軍。南朝的軍隊逼近京都,足利尊氏以脅迫高師直出家為條件,同足利直義達成了和解。此時,在足利直義的努力下,南朝的勢力達到全盛,足利直義一派已控制了關東、北陸、山陰地區,其養子足利直冬的勢力又進入西國。因此足利尊氏決定廢除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1351年(觀應2年 / 正平6年),足利尊氏向南朝投降;同時廢黜了崇光天皇的皇位以及直仁親王的皇太子位,將北朝一系的皇族幽禁,並將三神器送交南朝朝廷,史稱正平一統。 1352年陰曆2月,南朝的後村上天皇派楠木正儀攻陷京都,足利義詮逃往近江國。被囚禁的崇光天皇連同光嚴上皇、光明上皇、皇太子直仁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裡,押解到了後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此次事件後,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也就是崇光天皇的弟弟彌仁親王即位,是為後光嚴天皇。崇光天皇則被遙尊為上皇。 崇光上皇在賀名生被關押了兩年之後,又在河內金剛寺關押了三年。此後由於南朝勢力的衰退,1357年(延文2年 / 正平12年)陰曆8月,南朝將崇光上皇和直仁親王送回京都。 崇光上皇的皇子榮仁親王(第一代伏見宮),本來有被立為太子的希望。但1370年(應安3年 / 建德元年)陰曆8月,後光嚴天皇在室町幕府的支持下,立自己的兒子緒仁親王為太子,否定了榮仁親王的繼承權。 1398年(應永5年)1月13日,崇光上皇駕崩,享年65歲。 1428年,崇光上皇的曾孫彥仁王以後小松院養子的身份繼承皇位,是為後花園天皇。.

查看 貞和和崇光天皇

左大臣

左大臣為日本律令制最高的常設官職,是太政官的長官,相當於正、從二位。依據養老令的記載,左大臣「統理眾務,舉持綱目,惣判庶事,彈正糾不當者,兼得彈之。」別稱「一上」、「左府」、「左丞相」、「左相國」、「左僕射」、「太傅」。.

查看 貞和和左大臣

九条忠基

九条忠基(くじょう ただもと,),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公卿。从一位,関白。父为九条经教、母为内大臣三条实忠之女。 生于興国6年/貞和元年(1345年)。正平12年/延文2年(1357年)升从三位。歴任左大臣,天授元年/永和元年(1375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就任从一位関白,天授5年/康曆元年(1379年)八月二十二日辞職。应永4年十二月二十日(1398年1月8日)卒。.

查看 貞和和九条忠基

九條經教

九條經教(),是南北朝時代的公卿;後光嚴天皇的攝政與關白,也是藤原北家攝關家的九條家當主。.

查看 貞和和九條經教

亮性法親王

亮性法親王(),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法親王,生父母是後伏見天皇及東御方,光嚴天皇和光明天皇的異母弟。.

查看 貞和和亮性法親王

康永

康永(1342年四月二十七日至1345年十月二十一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光明天皇。.

查看 貞和和康永

佐佐木道譽

佐佐木 导誉 / 京极 导誉(ささき どうよ / きょうごく どうよ) / 佐佐木 高氏 / 京极 高氏(きょうごく たかうじ),为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武将。法名导誉,讳高氏。一般以“佐佐木佐渡判官入道(佐佐木判官)”或“佐佐木道誉”之名为人所知。 佐佐木导誉出生于创设镰仓幕府的功臣、近江国佐佐木氏一族中的京极家,仕执权北条高时之御相供众。佐佐木导誉跟随着受后醍醐天皇纶旨、举兵推翻镰仓幕府的足利尊氏。其后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未能得到武士的支持,佐佐木导誉与足利尊氏便一同离开,随尊氏开创了室町幕府。后兼任政所执事与六国守护。 佐佐木导誉以被唤作“婆娑罗(ばさら、BASARA)”的南北朝时期风雅婆娑罗大名为人所知,《太平记》中记载了许多导誉设谋嘲弄权威的奢华宴会的轶事。.

查看 貞和和佐佐木道譽

後龜山天皇

後龜山天皇(;,即正平2年/貞和3年? — 應永31年4月12日)是日本第99代天皇,1383年至1392年11月19日(即弘和3年/永德3年10月至元中9年/明德3年10月5日)在位。他也是南朝最後一代天皇。名熙成()。.

查看 貞和和後龜山天皇

後村上天皇

後村上天皇(;嘉曆3年(1328年)-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為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1368年3月29日在位),也是南朝第2任天皇(在位: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 - 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初名義良(のりよし / のりなが),後改憲良。 他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為阿野廉子所生。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政府確認南朝朝廷這一系的天皇為正統,後村上天皇被當作日本歷史上的第97代天皇。.

查看 貞和和後村上天皇

北畠顯信

北畠顯信(きたばたけ あきのぶ,),南北朝時代公卿。北畠親房次子。北畠顯家之弟。任左近衛少将,称春日少将。号土御門入道。任南朝从一位右大臣。.

查看 貞和和北畠顯信

北朝 (日本)

北朝()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一个以足利氏为頂点,获得全国多数武士及大多数公家的支持的持明院統的朝廷。对比同時期在奈良吉野所成立的大觉寺统的政权被称作南朝(吉野朝廷)。 随着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政权灭亡,南北朝分裂。建武3年/延元元年(1336年)以後,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

查看 貞和和北朝 (日本)

內大臣 (日本)

内大臣是日本律令制下的一个官名,为太政官之一,属令外官。又称内府、内丞相、内相国、内仆射。定员一名,官位为正二位或从二位。.

查看 貞和和內大臣 (日本)

六角時信

六角時信或佐佐木時信(,)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武將、守護大名,近江守護,佐佐木氏嫡流六角氏第3代家督,父親是。.

查看 貞和和六角時信

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元亨元年12月23日(1322年1月11日) - 天授6年/康曆2年6月24日(1380年7月26日)),在位:延元元年/建武3年8月15日(1336年9月20日)- 正平3年/貞和4年10月27日(1348年11月18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北朝第2代天皇。諱豐仁()。 光明天皇是後伏見天皇的第二子。其生母廣義門院西園寺寧子,是西園寺公衡的女兒。1335年,足利尊氏在鐮倉反叛後醍醐天皇,次年在湊川之戰中打敗朝廷軍,攻佔京都,後醍醐天皇攜三神器逃往比叡山的延曆寺對抗足利尊氏。8月15日,足利尊氏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宣佈廢黜後醍醐天皇並遙尊其為上皇,擁立豐仁即位,是為光明天皇,建立北朝朝廷。後醍醐天皇則於12月21日逃往吉野,建立南朝朝廷。日本歷史進入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南北朝時代。 光明天皇登基時並沒有持有三神器,僅僅只是根據光嚴上皇的院宣而即位。北朝朝廷根據平安時代末期後鳥羽天皇也在沒有三神器情況下依據後白河法皇院宣登基的先例而作出了如此決定。光明天皇即位後,由兄長光嚴上皇開設院政。同時,足利尊氏在京都設立室町幕府,室町時代開始。 1348年陰曆10月27日,光明天皇讓位給了光嚴上皇的第一皇子,是為崇光天皇。崇光天皇尊之為上皇。 1351年室町幕府發生觀應擾亂,足利直義投奔南朝並大敗北朝軍。在此壓力下,足利尊氏決定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並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光明上皇也同其他一些北朝系皇族成員一起被幽禁。次年後村上天皇派楠木正儀擊敗足利義詮,佔領京都,被囚禁的光明上皇連同光嚴上皇、崇光天皇、皇太子直仁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裡,押解到了後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 此次事件後,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並以光明上皇的母親西園寺寧子(廣義門院)的名義發佈院宣,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彌仁親王即位,是為後光嚴天皇。西園寺寧子則被尊為治天之君,管理朝政。 1355年,光明上皇回到京都,此後落髮出家。1380年陰曆6月24日駕崩。.

查看 貞和和光明天皇

四條畷之戰

四條畷之戰(四條畷の戦い),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正平3年/貞和4年1月5日(1348年2月4日)南朝方的楠木正行和足利尊氏方的高師直之間的戰鬥。.

查看 貞和和四條畷之戰

獎子內親王

弉子内親王(弘安9年九月初九(1286年9月28日) - 貞和4年/正平3年十一月初二(1348年11月23日)),鎌倉時代後期室町時代初期(南北朝時代)皇族、歌人。後宇多天皇第1皇女。生母参議為五辻忠继之女的典侍五辻忠子(談天門院)。為後醍醐天皇的同母妹。伊勢斋宮,女院院号達智門院(たっちもんいん)。 乾元元年(1302年),内親王宣下。德治元年十二月廿二日(1307年1月26日),21歳被異母兄後二条天皇卜定为斋宮。德治2年九月十三日(1307年10月10日),入諸司初斋院,同月27日(10月24日)移入野宮。德治3年八月廿五日(1308年9月10日),後二条天皇驾崩,因此並未正式群行、就任伊勢齋宮。 文保2年二月廿六日(1318年3月29日)同母弟後醍醐天皇即位,文保3年三月廿七日(1319年4月18日)獲尊稱皇后。同年十一月十六日(12月28日),院号宣下達智門院,同時期,母談天門院去世,弉子内親王出家法号称真理觉。元亨3年(1323年),寄進紀伊国和佐庄的田地1町庄内高社(今和歌山县和歌山市高積神社)。貞和4年/正平3年(1348年),63歳驾崩。 她的詠作入《续千載和歌集》《玉葉和歌集》。 Category:鎌倉時代皇后 Category:鎌倉時代內親王 Category:1286年出生 Category:1348年逝世 Category:室町和安土桃山時代歌人 Category:鎌倉時代歌人 Category:女院 Category:齋宮 Category:尊稱皇后.

查看 貞和和獎子內親王

竺仙梵仙

仙梵仙(じくせん ぼんせん,)。中国元朝高僧,东渡日本传播佛学,在日本佛教史和书法上有重要历史地位,也是书法家、诗人。.

查看 貞和和竺仙梵仙

細川賴春

細川賴春(,)是日本鎌倉時代後期至南北朝時代的武將、守護大名,室町幕府侍所頭人、阿波、伊予、備後、日向、越前守護,細川氏一門室町幕府管領家之祖,父親是,兄長是,弟弟是,兒子是細川賴之、、、和,官位是從四位下讚岐守、刑部大輔。.

查看 貞和和細川賴春

菊池武士

菊池武士(),又名又次郎。鐮倉時代未期、室町時代早期的武將,肥後菊池氏第14代家督,為肥後守。第12代家督菊池武時第十二子。第13代家督菊池武重及第15代家督菊池武光的弟弟。.

查看 貞和和菊池武士

飛山城

飛山城()是日本鎌倉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下野國(栃木縣宇都宮市竹下町)曾經存在的一座平山城。.

查看 貞和和飛山城

觀應

觀應(1350年二月二十七日至1352年九月二十七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北朝天皇是崇光天皇。.

查看 貞和和觀應

足利基氏

足利基氏(,)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武將,首任鎌倉公方(任期為正平4年或貞和5年9月9日(1349年10月21日) - 正平22年或貞治6年4月26日(1367年5月25日),後來古河公方家系之祖。基氏是室町幕府首任將軍足利尊氏的四子,是正室赤橋登子的次子。.

查看 貞和和足利基氏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查看 貞和和足利尊氏

足利义诠

足利义诠()是室町幕府的第2代将军。足利尊氏的第三子、长男。母亲为北条久时的女儿北条登子、镰仓幕府最後执权赤桥守时的妹妹。正室为涩川义季的女儿涩川幸子。幼名千寿王。其子为足利義满、足利满诠。.

查看 貞和和足利义诠

足利直義

足利直義(),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初期的知名武將。他是足利貞氏的第三子,室町幕府開朝初代幕府將軍足利尊氏是他的同胞哥哥。足利直義在室町幕府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 1326年起,擔任兵部重要官員,室町幕府成立後,除了持有兵權,參加多項爭戰外也擔任大御所等重要職務。相對於足利尊氏的「大將軍」,世人稱直義為「副將軍」。1349年在觀應擾亂中失勢出家,次年投奔南朝。1351年在關東被足利尊氏擊敗,囚禁於鎌倉,直到翌年去世為止。.

查看 貞和和足利直義

霧山城

霧山城(),又稱多氣城(),是日本南北朝時代伊勢國多氣(現三重縣津市美杉町上多氣和下多氣「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編纂委員会 編(1983):第418頁)曾經存在的一座。城池是伊勢國司,後來成為戰國大名的的根據地,規模可容納16,000人的軍隊美杉村史編集委員会(1981):第213頁。最初,城池是北畠氏用作支援南朝對抗北朝的地方,及後隨著南北朝統一,城主北畠氏亦臣服於足利幕府。進入戰國時代後,霧山城被織田信長的軍隊攻陷,北畠氏在此達240年的統治亦告終。城跡現在以多氣北畠氏城館跡的名義獲指定為日本史跡。.

查看 貞和和霧山城

興國 (後村上天皇)

興國(1340年四月二十八日至1347年十二月八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村上天皇。.

查看 貞和和興國 (後村上天皇)

至正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查看 貞和和至正

村上水軍

村上水軍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到室町・戰國時代在瀨戶內海活動的水軍(海賊眾)。勢力據點是以芸予諸島為中心的海域,之後大致分成能島村上家、來島村上家、因島村上家。代表的家紋是「丸內上文字」。.

查看 貞和和村上水軍

梅松論

《梅松論》(ばいしょうろん)是南北朝時代的軍記物語・歷史書,全2巻,作者不详。和『太平記』同時代成立,描寫同時代的作品。.

查看 貞和和梅松論

楠木正行

楠木正行(),是南北朝時代的武將。楠木正成之嫡男。相對於尊稱為「大楠公」的正成,被稱為「小楠公」。繼承父之意志,和足利尊氏作戰。.

查看 貞和和楠木正行

正平 (後村上天皇)

正平(1347年十二月八日至1370年七月二十四日)是日本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南朝天皇是後村上天皇與長慶天皇。.

查看 貞和和正平 (後村上天皇)

正法寺 (奧州市)

正法寺(しょうぼうじ)是岩手縣奥州市水澤區曹洞宗的寺院。山号是大梅拈華山(だいばいねんげざん)。本尊如意輪観音。1990年(平成2年)9月11日には、本堂被日本國內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是曹洞宗三本山之一。.

查看 貞和和正法寺 (奧州市)

毛利廣房

毛利廣房,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在安藝國的國人領主。毛利氏當主。父親是毛利元春。弟弟有厚母元房、麻原廣內、中馬忠廣、福原廣世、小山元淵。官位是中務大輔、治部大輔。.

查看 貞和和毛利廣房

洞院實世

洞院實世(,)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的公卿,父親是太政大臣,弟弟是權大納言。實世與北畠親房、和等人均是南朝的。.

查看 貞和和洞院實世

日本年號列表

日本年號是一種日本的紀年法,從大化革新時開始學習中國使用年號制度,不過不同的是並不像中國會一定在更替君主時換年號,後來更換年號的權力甚至掌握在幕府的手上。在古代時,日本年號都是採旧历,一直到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1873年1月1日)改用西方通行的陽曆,成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從此就完全使用陽曆。明治天皇登基時頒布命令,改為一個天皇固定使用一個年號,稱為「一世一元」,也改變了以往遭逢天災人禍或是有人事異動時會更改年號的習慣。此外,在南北朝時代,也曾經發生過兩個政府各自有自己年號的情況,直到統一之後,年號才再次合流。 天皇明仁於1989年即位,年號為平成,該年也就是平成元年。簡單的年份計算法為:明治年加上1867為西元年;大正年加上1911;昭和年加上1925;平成則是加上1988;因此2018年換算成日本年號就是平成30年。.

查看 貞和和日本年號列表

攝政關白列表

以下為日本1926年之前攝政、關白列表。月日為農曆。.

查看 貞和和攝政關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