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查看 诺森八世和巴尔干半岛
德式圣诞蛋糕
德式圣诞麵包(Christstollen),一種質地像硬面包、但製作材料像水果蛋糕的麵點。是德國耶誕節期間的傳統節慶食品。.
查看 诺森八世和德式圣诞蛋糕
圣庞加爵圣殿
圣庞加爵圣殿(San Pancrazio)是罗马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建立于6世纪,位于圣庞加爵街(via S. Pancrazio),賈尼科洛山山上奧勒良城牆的圣庞加爵门以西。該教堂也作為司鐸級樞機領銜座堂。 圣庞加爵圣殿为教宗西玛克 (498-514)所建,位于殉教者聖龐加爵埋葬的地点。在17世纪,赤足加尔默罗会得到这座教堂,进行了彻底的改建。这座教堂在19世纪又进行了进一步改建,但是保留了15世纪简朴的砖砌立面,以及诺森八世的徽章Touring Club Italiano, Roma e dintorni (Milan, 1965) p.
查看 诺森八世和圣庞加爵圣殿
喬瓦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
喬瓦尼·皮科,米蘭多拉領主及康科迪亞伯爵 (Giovanni Pico dei conti della Mirandola e della Concordia,),通稱喬瓦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家。其著作《論人的尊嚴》 (Oratio de hominis dignitate)被稱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宣言」。此外,该哲学家还因其在1486年大胆地提出反驳宗教、哲学、自然哲学和奇幻术的900论题而名声大噪,值得称道的是,那时的他才仅仅23岁。.
瓦尔米亚采邑主教区
尔米亚采邑主教区(Biskupie Księstwo Warmińskie,, Fürstbistum Ermland)是一个半独立的教会国,由里加大主教统治的普鲁士主教区,先后作为条顿骑士团国(1243年-1466年),波兰王国的保护国,最后于托伦第二次休战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1466年-1772年 最初作为艾门兰主教区成立, 是北方十字军东征时期条顿骑士团征服該地後,在1243年由摩德纳的威廉在普鲁士地区成立的。 在托伦第二次休战后,撤销了条顿骑士团控制的主教,权利也转移到波兰国王上面。 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后,瓦尔米亚被纳入普鲁士王国的东普鲁士,更名为艾门兰。通过华沙条约(1773年9月18日)给予的权力,腓特烈二世保证天主教徒自由从事宗教事务,但是教堂的地产被世俗化。 采邑主教区被纳入柯尼斯堡的军火商会.
松果喷泉
松果喷泉(Fontana della Pigna)曾是一个喷泉,目前装饰罗马梵蒂冈一个巨大的壁龛,面临松果中庭(Cortile della Pigna)。 青铜松果高约四米。 松果喷泉原本站在万神殿附近,毗邻伊西斯神庙。在中世纪移动到老圣伯多禄大殿的庭院,然后在1608年移动到现在的位置.
查看 诺森八世和松果喷泉
洛伦佐·德·美第奇
羅倫佐·德·麥第奇(Lorenzo de' Medici,)是一个意大利政治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被同时代的佛羅倫斯人稱為“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il Magnifico),他是外交家、政治家,也是学者、艺术家和诗人的赞助者。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期,他的逝世也意味着佛羅倫斯黄金时代的结束。他努力维持的意大利城邦间的和平,但是随着他的去世土崩瓦解。羅倫佐死后葬在佛羅倫斯的麥第奇家族墓地。.
意大利战争
義大利戰爭(Guerre d'Italia del XVI secolo)又稱哈布斯堡-瓦洛戰爭,是1494年至1559年間一系列戰爭的總稱,戰事地包括多數義大利城邦、教宗國、西歐各主要國家(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英國與蘇格蘭)以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戰爭起源於米蘭公國與那不勒斯王國間的糾紛,隨後迅速轉變為各參與國間爭奪權力與版圖的軍事衝突,伴隨聯盟、反聯盟,及頻繁的斷交與背叛。.
查看 诺森八世和意大利战争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PP.,),原名羅德里哥·迪波吉亞(Roderic Llançol i de Borja),1492年8月11日—1503年8月18日逝世为止任教宗。出身於波吉亞家族,誕生于西班牙瓦倫西亞,是加里斯都三世的外甥。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争议的教宗,是第一位公開承認自己與情人有子嗣的教宗。然而,他的坏名声多半是由他的敌人谣传所致。两位亚历山大六世之后的教宗思道五世与乌尔巴诺八世,都称赞他为圣伯多禄之后的教宗中最为杰出的教宗之一。 亞歷山大六世比較像是一名外交官、政治家而不像是一位教宗,但作為一位教宗,他的成就卻絲毫不亞於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宗。在位期間的1493年,曾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劃定了殖民擴張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