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许行

指数 许行

許行,戰國時期著名農學家、思想家。楚國(都城江陵紀南城)人,生於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約與孟子同一時代,在《孟子.滕文公上》記載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所以被歸為農家,後世也將許行視為先秦時代農家的代表人物,但因沒有著作流傳於世,詳細思想內容與其他事蹟皆不可考。.

目录

  1. 9 关系: 孔子改制考中国哲学家列表中国教育史先秦諸子繫年许姓诸子百家汉族湘语戰國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一部著作,共二十一卷,1897年出版。 康有为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的作品,假托於尧、舜之言论,康有為宣稱:“凡六經,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刪述者,誤也。”康有為因此提出变法要求。廖平認為《孔子改制考》是抄襲他的《知聖篇》。.

查看 许行和孔子改制考

中国哲学家列表

这篇文章包括了中国的哲学家。.

查看 许行和中国哲学家列表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

查看 许行和中国教育史

先秦諸子繫年

《先秦諸子繫年》是中國歷史學家錢穆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考證先秦時期諸子的生卒年份及相關重要史事的發生時間。該書考證細密,在史學方法上繼承了清朝諸儒的攷辯方法,又不拘于前人舊說習見及瑣屑而無關宏旨之論,從整個學術發展史著眼,從小處入手,乃得先秦學術脈絡之真諦。.

查看 许行和先秦諸子繫年

许姓

许姓,中華姓氏,在百家姓第二十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6位,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查看 许行和许姓

诸子百家

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許多学派纷呈,眾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查看 许行和诸子百家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查看 许行和汉族

湘语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老湘语娄底话:),又称作湘方言,有时也被泛称为湖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门语言, Ethnologue,是生活在中国洞庭湖、湘江、资江流域一带的湖湘民系使用的母语。现在,湘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邵阳、怀化、永州等,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一带。 湘语是汉语的一支。通常我们将汉语视为一种语言,湘语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湘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湘語下有數支湘語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湘語的地位都跟官話、粤语、吳语、闽语、晉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湘语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众方言是相同的。 1996年,全球以湘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3600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28名,在汉语方言中有一定影响力。至2010年,湘语的使用人口约为3800万人,佔汉族人口的3%左右,是世界上使用人口第33多的语言。 包括湘语在内的湖南方言在中国国内传媒上受到诸多限制,在中国境外更没有得到有效传播。湖南的娱乐传媒业发达,但基本以普通话为主。湖南卫视的节目中偶尔会夹杂些许长沙话。湖南省内的一些电视台有少数节目和电视剧带有湘语或全部用湘语,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普通话滲杂大量长沙话的娱乐脱口秀)、“一家老小向前衝”(以新湘语为主打的湖南方言类电视剧)、“逗吧逗把街”(以湘语为主打的、夹杂上海话、粤语等语言的电视剧)。 由于历史或移民原因,湘语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四川东北部以及贵州南部的局部地区亦有零星分布。.

查看 许行和湘语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查看 许行和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