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3 关系: 东洲事件,一二·三事件,伊朗國家男子足球隊,公民不服從,四五行動,示威,经济大衰退,羅素街事件,燭光集會,牛車水事件,銅鑼灣電車廠,遊行示威,靜坐示威,衝鋒隊 (香港),香港,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香港大事記,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香港警務處,香港歷史,香港政治,警察機動部隊,鼓山事件,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捷成事件,澳門歷史年表,新年快樂事件,敲锅打铁,曾偉雄,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2008年深圳警民冲突,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2015年臺中清泉崗機場槍擊事件。
东洲事件
東洲事件指2005年12月6日发生在中国广东省汕尾市东洲镇的一次流血冲突事件,由于当地村民在徵用土地作興建电厂的赔偿方面与当地政府产生纠纷并升级,当地政府动用警力,以暴力手段对付村民,导致村民多人死亡。这是1989年六四事件后中国国家权力部门和普通民众冲突事件中首次被披露开枪打死平民,受到国外媒體关--。.
查看 警民衝突和东洲事件
一二·三事件
“一二·三”事件(Motim 1-2-3)是澳門歷史上一次較大規模的動亂,取名自1966年12月3日發生的嚴重警民衝突。事件令葡萄牙政府在澳門的管治威信喪失,也導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勢力實際上能够控制澳門,也因此令中華民國政府在澳門的勢力被完全肅清。澳門的經驗也助長左派勢力的信心,間接促成香港的六七暴動。.
查看 警民衝突和一二·三事件
伊朗國家男子足球隊
伊朗國家足球隊(تیم ملی فوتبال ایران)是伊朗的足球代表隊,由伊朗足球協會管理。伊朗是亞洲的強隊之一,他們的主場是阿薩迪體育場,容量超過10萬人。.
公民不服從
--(也称--、政治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為在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反對權的政治權利。當然,政治權利還包括反對權,如保護少數群體、舉行抗議、游行示威以及讓公民了解政府信息和進行政治查詢。反對權其實就是指「公民不服從」。所謂「公民不服從」,乃是一些對被自己判斷為已偏離正義的法律或政府政策的公開違反,以期達到糾正不正義的目的。公民不服從是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它是違法行為,但卻基於對法律的忠誠,是出於良知、出於對正義的關注而選擇的違法 公民的「反對權」就是指「公民不服從」,雖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卻是出於对「社會良知及正義」等公共利益的重视而不得已所采用的一種手段,是少數人出於對法律的尊重和表現的一種喚起多數人認同的非常手段。 馬丁·路德·金認為“任何違反法律但卻是因為良心告訴他法律是不公正的,爲了喚起社會對法律的不公正而在獄中接受懲罰的人,都是在表示對法律的最高尊重。” 基於公民的道德、良知所從事的「公民不服從」,這是不同於一般的「暴民反抗」及「暴動」。「公民不服從」參與者的訴求,是否符合「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是須要訴諸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所進行的一種抗爭行為。.
查看 警民衝突和公民不服從
四五行動
四五行動(April Fifth Action)是香港的一个社會主義政治組織及民間壓力團體。.
查看 警民衝突和四五行動
示威
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表達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查看 警民衝突和示威
经济大衰退
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引发的经济衰退。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并开始蔓延至其他经济领域。.
查看 警民衝突和经济大衰退
羅素街事件
羅素街事件,常稱羅素街血案,是香港於殖民地時期的一次著名警民衝突,地點是銅鑼灣羅素街的香港電車銅鑼灣電車廠內(時代廣場現址)。.
查看 警民衝突和羅素街事件
燭光集會
燭光集會又稱燭光晚會,是一種具特定主題的和平示威集體社會活動。 主要以燭光作最主要道具,多在上半夜(即傍晚起至凌晨)舉行。也因為點燃白色的洋燭及小火光的缘故,因此稱這類的集會為燭光集會,相對於一般遊行或是示威等群眾運動來說,燭光集會多辦具備較為溫馨的性質。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燭光也可能以手機的LCD觸控螢幕發光取代。集會多以記念某些節日、社會現象、歷史事件或者悼念為主題,人群聚集在球場、草地或廣場一角。晚會中有記念的目標人物及事件;為營造特定氣氛,場地多有佈景、有橫額、有主題音樂及背景音樂、主辦單位有講話,甚至喊口號等,但燭光晚會前後較少以遊行活動接續。.
查看 警民衝突和燭光集會
牛車水事件
牛車水事件(Kreta Ayer Incident)發生在英國殖民馬來亞時期,為海峽殖民地新加坡一起由政治運動引發的警民衝突。該事件據信由國民黨所計畫,並發生於1927年3月12日,亦即孫文逝世二周年之紀念日。當時亦有報紙稱此事件為「國忌日之慘劇」、「牛車水警局慘案」,中國共產黨方面則稱「南洋三一二慘案」。.
查看 警民衝突和牛車水事件
銅鑼灣電車廠
銅鑼灣電車廠,又名霎東街電車廠(前稱羅素街電車廠),是一處已經拆建的香港電車車廠,位於香港銅鑼灣羅素街,即是時代廣場的前身。 香港最早期的車廠建於寶靈頓道與堅拿道一帶。於1920年代,香港電車公司才決定選址銅鑼灣羅素街,興建一個大型車廠,可以泊車及維修電車等,名為羅素街車廠。1932年,因電車數量增加,羅素街車廠已不敷應用,電車公司在北角英皇道加設車廠以供停泊。 1950年12月24日,廠內曾發生勞資糾紛,後演變為警民衝突,稱為羅素街事件。 到了1951年,電車公司決定擴建羅素街車廠,並改名為霎東街車廠。由於車廠與霎東街及羅素街民居相當接近,而由波斯富街轉入車廠的是一條弧形電車軌,每當電車於深宵回廠時聲音便顯得特別刺耳,對附近居民的噪音騷擾頗大。 霎東街車廠於1989年3月30日搬往屈地街電車廠及西灣河電車廠,原址重建為香港地標之一的時代廣場。 昔日進入電車廠的電車路軌道至今仍在廣場外可以見到。.
查看 警民衝突和銅鑼灣電車廠
遊行示威
遊行,或稱為遊行示威,是指民眾走到街頭示威,對特定議題表達不滿。 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散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游行方式。在臺灣則使用「路過」一詞做為規避《集會遊行法》的代名詞。.
查看 警民衝突和遊行示威
靜坐示威
坐示威,是示威的一種,以非暴力方式,著名於甘地,以後的示威者多模仿之。當年,甘地靜坐示威世人關注,國際傳媒走訪報導,不過後世人未必有甘地如此知名度,靜坐示威未必有人理會。 靜坐示威為求多點媒體見報率,多數升級,同場加映絕食。.
查看 警民衝突和靜坐示威
衝鋒隊 (香港)
衝鋒隊(英文:Emergency Unit,縮寫:EU)於1927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為準軍事部隊,主要責任為執行機動性巡邏、處理突發事件(包括災難支援)、對999緊急召喚作出迅速警察力量回應、支援軍裝巡邏小隊,趕抵增派軍裝警務人員到場及提供第一線的協助、設置緊急路障、執行反罪惡巡邏、押運貴重物品、協助入境事務處及懲教署押解犯人及維持內部保安等。.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警民衝突和香港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發生於2010年1月16日至17日,約1,700名反高鐵運動示威者包圍前立法會大樓,要求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對話,最終演變成為警民衝突,造成5名警務人員受傷。是次為警務處逾4年來首次出動防暴警察驅散示威者,並且進行多輪清場,不過並無採取拘捕。.
香港大事記
2006年1月1日以後的新聞事件,請往香港新聞動態條目內瀏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查看 警民衝突和香港大事記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零時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但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 為了確保順利過渡,特區剛成立時,政府結構及主要官員並無即時作重大改變,仍沿用英治時期的架構及班子。但其後出現多項改革,如高官問責制及三司十三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方式及制度則維持不變。 主權移交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但在短短三個月後,香港貨幣受外來衝擊,股市、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加上早前生產線開始北移,和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下跌,失業、通縮和負資產等經濟民生問題隨之而來。港府連串政策失誤如「八萬五政策」、教育改革、公務員改革、禽流感疫情處理失誤,使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終爆發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直至2004年底,衰退得以緩和。其後,經濟開始復甦,金融、旅遊、零售業等恢復興旺,但並非所有行業皆能受惠。2007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曾舉行多項慶祝活動。在2010年後,樓價和租金升幅過急,令市民置業十分困難。2014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全国人大关于香港特区普选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文件,引起市民不滿,令2014年爆發俗稱雨傘革命的佔中運動。2016年在旺角也爆發一場大型騷亂。.
香港警務處
香港警務處(Hong Kong Police Force,別名見下一段)於1844年5月1日成立,世上最早一批現代警察機關之一,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為編制最龐大的香港政府部門(佔20.2%)及紀律部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統計香港平均每100萬人有4500警察,警民比例居全球第五名(僅次俄羅斯、土耳其等)。 虽然香港特別行政區有解放軍駐守,但解放軍並不能隨意離開駐地營地。因此,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中部份是軍隊的職能,在香港均由警方擔任,如防守海岸,邊界巡邏和反恐行動。 現任警務處處長為盧偉聰。.
查看 警民衝突和香港警務處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查看 警民衝突和香港歷史
香港政治
香港政治由香港開埠開始,社會發展便同時受臨近的中國大陸和英國,形成有別於中國和英國而自成的香港政治制度。.
查看 警民衝突和香港政治
警察機動部隊
警察機動部隊(簡稱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英文:Police Tactical Unit,縮寫:PTU,俗稱:Blue Berets),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警察總區行動部,是準軍事化的防暴警察,防暴以外,主要責任為執行反罪惡巡邏、於大型活動中人群管理、維持內部保安、搜索及拯救及災難支援等等。世界多國防暴警察經常派員到訪香港取經,以警察機動部隊作為首選標準機構。.
查看 警民衝突和警察機動部隊
鼓山事件
鼓山事件,為1979年台灣高雄市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一般認為是美麗島事件的導火線之一。 1979年12月9日,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為舉辦「人權座談會」,出動兩部宣傳車進行宣傳,在鼓山區鼓山二路、綠川街口被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警員攔截,雙方發生爭執,二名義工邱勝雄、姚國建被捕。兩人被捕並遭到毆打的消息傳出後,美麗島雜誌社的人員與支持者前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鼓山分局聲援,引發小規模的警民衝突。邱勝雄與姚國建一直到12月10日凌晨才被釋放。也由於鼓山事件的爆發,使得不少原本無意參與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活動的黨外人士前往高雄市參與活動。 1980年1月10日高雄地檢處(今高雄地檢署)認為「鼓山事件」被告邱勝雄等9人,涉嫌參加叛亂,應由軍法機關審理,故處分不起訴。同年3月高雄地院控告姚國建、邱勝雄毆打警員、毀損警車,以妨害公務、傷害罪嫌各判處3年及2年6個月徒刑。.
查看 警民衝突和鼓山事件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法院(Courts of England and Wales)是指負責在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審理民事及刑事案件的法院。這些法院採用英格蘭及威爾斯法律,並經由英國國會的法案設立。 英國並無一套統一的司法制度,英格蘭及威爾士有一套;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也各自有一套司法制度。但是在部份的範疇卻有例外,例如在入境法中,庇護及入境審裁處(Asylum and Immigration Tribunal)受理全國的案件。此外在勞工法中,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均由同一組勞資審裁處所管轄(但北愛爾蘭除外)。.
捷成事件
捷成事件,又稱五·二九事件或葡警屠殺華工事件,發生於1922年5月28日起,為澳門歷史上的一次較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取名自事件發生翌日(5月29日)在白眼塘捷成戲院舊址的嚴重警民衝突,而又稱為葡警屠殺華工事件是因為在該次衝突中葡萄牙警察向民工亂槍掃射,造成約200人死傷。事件使當時的澳門陷於一片蕭條,澳門人口亦一度減少超過七成,澳門工運也受到重大挫折。.
查看 警民衝突和捷成事件
澳門歷史年表
* 1152年,南宋設立香山县。.
查看 警民衝突和澳門歷史年表
新年快樂事件
新年快樂事件是香港2002年元旦發生的一件警民衝突事件,事發地點為九龍尖沙咀近香港文化中心一帶的跨年倒數活動,一名14歲青年練志偉與一名警員互相掌摑,其後該名青年投訴被一名警員毆打,而警方則回應指只是二人互相輕拍面部並向對方祝賀「Happy New Year」(新年快樂)。經過警方內部調查後,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最後接納警方的調查報告,指未能證實青年曾被毆打,只能證實雙方曾經講過粗口,所以終止調查工作。.
查看 警民衝突和新年快樂事件
敲锅打铁
敲锅打铁(西班牙語:Cacerolazo),亦称敲锅游行,是一种风靡於拉丁美洲的民间游行。顾名思义,敲锅游行指的是人们携带自己家里的锅和一些其他餐具上街,并通过敲打锅具造大声势,以表示他们对游行目标的不满。敲锅打铁这种游行方式的本质——人人都可以带锅上街——决定了它是一种参与度很高的民间游行。敲锅打铁最早出现于1971年,当时生活在萨尔瓦多·阿连德执政时期的社会主义智利下的智利人想出了这种方法,以宣泄他们对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包括食物)供给不足的不满。 敲锅打铁的西班牙语原词是Cacerolazo,该词源于Cacerola,即西班牙语中「煮锅、炖锅」的意思,加上西语中常见的加强语气的构词后缀-azo,即可以理解为「由锅具引起的大事件」。.
查看 警民衝突和敲锅打铁
曾偉雄
曾偉雄,PDSM,PMSM(Tsang Wai Hung Andy;),前香港警務處處長,任期由2011年1月11日至2015年5月4日,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任期最長的警務處處長。 曾偉雄在任期間對警務處進行了多方面改革,領導警務處期間香港治安連年改善,至2014年罪案數字創下1997年以來之新低、罪案率為1973年後首次跌至每十萬人口計而少於1,000宗。然而,其鷹派作風及言論致使其為香港主權移交後歷來爭議最大的警務處處長(大眾給了他一個禿鷹的綽號);特別是強硬處理示威活動,當中涉2014年下令向示威者87次施放催淚煙,香港市民對警隊的總體滿意程度於2014年12月創下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低紀錄。.
查看 警民衝突和曾偉雄
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
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發生在2007年5月1日下午,由六個澳門社團組織市民以「反貪腐、保民生、削外勞、除黑工、安居樂業、家庭團聚、構建和諧社會」為口號,就澳門回歸後的社會問題表達意見,遊行人士亦包括個別立法會議員及少量公務員。與去年同類遊行一樣,是次遊行亦有出現警民對立與衝突場面,甚至有警員朝天開槍及使用胡椒噴霧驅散示威者,300米外的一名路人懷疑遭流彈擊傷;事件至當晚八點結束。 遊行開槍事件引致遊行氣氛轉差,而成為遊行最終被警方定性為「騷亂」事件的導火線;當時雖有媒體與照片作佐證,但參與遊行成員方與政府、親政府團體意見成兩極化,另外這也是繼1990年三·二九事件後澳門警察首次向群眾開槍示警。.
2008年深圳警民冲突
2008年深圳警民冲突是2008年11月7日发生在中国广东深圳的一次警民冲突。事件起因于警察采用不正当手段执法检查导致当事人死亡,引发当事人亲友和群众不满,在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交警中队爆发的严重警民冲突。.
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
2013年基辅警民冲突指的是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Євромайдан)期间,2013年11月30日起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的警民冲突。当天凌晨,别尔库特部队试图驱逐正在基辅独立广场集会的抗议者,被广泛报道滥用暴力、殴打示威者甚至其余民众,造成79人受伤,随后独立广场被清空。第二天(12月1日)基辅市内的亲欧盟示威者无视法院禁令,重新占领独立广场和基辅市中心区的多个要道,并于下午开始冲击多处国家机关,再与警方发生冲突,使100名警员受伤。冲突后,基辅市警察局长瓦列里·科里亚克宣布负责并请辞,但乌克兰反对派认为是时任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下令清场。冲突为亚努科维奇总统等多国政治人物所谴责,使11月21日开始的示威活动愈发激烈,并成为之后的许多人加入持续数月的示威活动的主要理由。.
2015年臺中清泉崗機場槍擊事件
2015年臺中清泉崗機場槍擊事件(又稱清泉崗機場槍戰、清泉崗機場駁火、清泉崗機場襲警奪槍事件、清泉崗機場警民衝突),發生於2015年1月19日14時40分,臺中清泉崗機場國際航廈二樓三號出口外面的道路,嫌犯張坤明與航警發生衝突,張嫌襲警奪槍,與警方駁火後,隨即遭到制伏,張嫌身中4槍,送醫後不治。此事件是機場落成以來首例槍擊事件,共造成一死兩傷;也是臺灣自201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砂石車衝撞事件以來,另一起重大治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