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譚慎格

指数 譚慎格

谭慎格,(John Tkacik, Jr,),是美国學者、與资深大陆与台湾问题专家。.

9 关系: 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獨立運動大一中架構對馬英九的評價中日和約傅雲欽齋藤正樹李洁明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灣地位未定論,或稱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台灣的主權歸屬未定,是關於台灣國際地位的論述之一。 台灣地位未定之說出現於二戰戰後初期,至遲由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羅伯特·卡度於1946年提出該論述。美國國務院喬治·凱南與副手保羅·尼采、美國國務院特別政治事務辦公室主任迪安·魯斯克等人都在1948年提出过台灣地位未定的議論。1949年3月更有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台灣仍屬於盟軍總部」;同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新聞事務特別助理公開表示台灣與戰時的庫頁島一樣,「其最后地位將由一項和約決定」。麥克德莫特之言是美國官方首次公開表明台灣地位未定。 随着1948年底國共內戰情勢逆轉,美國對於可能被中共佔領的台灣進行政策檢討。1949年,美國以外交與經濟手段保衛台灣的結果均告失敗,認為台灣終將落入中共之手。在國務院掌握決策優勢下,美國為擺脫介入國共內戰失敗的責任,決定從中脫身。1950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草擬一聲明並說服美國總統杜魯門接受。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出面發表該聲明:為實踐《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移交給蔣介石四年以來,美國及其它盟國均接受中國在台灣行使權力。艾奇遜當日稍後也闡釋杜魯門的說法表示:中國管理台灣已達四年之久,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該項權力與該項佔領從未發生疑問,當台灣被納為中國的一省時也未發出法律上的疑問,因為人們認為那是合法的,現在若干人認為情形改變了,他們認為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勢力,對我們是不友好的,而那個勢力,不久將獲得其他若干國家的承認,因此他們就主張:「好,我們等待一個條約吧。」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50年1月聲明「美國太平洋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蘇聯得知後決定支持並軍事援助北韓的統一朝鮮以及中共的攻佔台灣計劃。2月14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艾奇遜拉攏中共離間蘇聯的計畫宣告失敗,轉變成積極圍堵政策。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防止中共佔領台灣,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實施台海中立化,同時聲明:台灣未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對日本的和平條約訂立、或經聯合國審議後才能決定。後世普遍將此聲明解讀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起源。 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舊金山和約》簽訂時,絕大多數簽約國代表的共識為台灣的地位暫時未定,應在適當時機依照《聯合國憲章》的住民自決原則,經由公民投票由住民決定,但是現今尚未為解決此問題而舉辦公民投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聯合聲明》或《中日和約》來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各自主張擁有台灣與澎湖的主權。而美國則視《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關於台灣的部份為從未正式執行的意向聲明,且視《中日和約》未處理台灣地位,並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美國政府在《中美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聲明了美國「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後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意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張,亦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

新!!: 譚慎格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譚慎格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大一中架構

大一中架構,或稱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是台灣政治術語,於2014年5月27日由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前海基會副董事長焦仁和、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程建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等七人在其共同發表的《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宣言中共同提出。施明德等人希望用這個架構來取代一中原則。其旨為:兩岸政府之上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林楠森,BBC中文網,2014-05-27,2014-05-29查閱。 ,鄭宏斌、陳洛薇,聯合報,2014-05-27,2014-05-29查閱。.

新!!: 譚慎格和大一中架構 · 查看更多 »

對馬英九的評價

對馬英九的評價是對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馬英九的評價。.

新!!: 譚慎格和對馬英九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中日和約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簡稱《中日和平條約》、《中日和約》,又稱《臺北和約》,為中華民國與日本結束兩國之間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戰爭狀態而簽訂的和平條約,於1952年4月28日在臺北賓館簽署,同年8月5日雙方換文生效。該條約明定中華民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狀態,自本約發生效力之日起即告終止。雙方承認:日本已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對於臺灣、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日本已放棄自1941年12月9日以來在中國之一切特殊權利及利益。雙方表示將開始經濟方面之友好合作,儘速商訂兩國貿易、航業、漁業及其他商務關係的條約或協定。日本在1972年9月29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片面廢止和約。.

新!!: 譚慎格和中日和約 · 查看更多 »

傅雲欽

傅雲欽(),台灣律師、建國廣場負責人、台灣獨立的理論研究者及運動者。,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7/08/02, 國史館學術集刊, 2004.

新!!: 譚慎格和傅雲欽 · 查看更多 »

齋藤正樹

齋藤正樹(),生於日本廣島縣,日本外交官。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畢業。1966年4月進入日本外務省。1966-1968年駐台灣、1968-1969年駐美國、1969年駐香港、1976-1978年駐法國、1978-1981年駐中國等地,擔任日本國駐外官員。2008年7月迄2009年12月擔任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相當於駐臺的大使)。(共同),"日本の台湾代表に今井正氏7日の理事会で正式決定",MSN産経ニュース,2009.12.5 13:58.

新!!: 譚慎格和齋藤正樹 · 查看更多 »

李洁明

李潔明原名詹姆斯·洛德里克·利利(,),是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情報分析官員,後來轉任為外交官。李潔明出生於中华民国青島市,並且從小在中國學習成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和父母返回美國居住,並且一度加入美國陸軍。他先後曾經在耶魯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就讀,之後加入中央情報局從事亞洲地區的秘密情報工作將近30年之久。在離開中央情報局後他成為美國外交官員,並且分別擔任了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主任、美國駐韓大使以及美國駐華大使等職務。在他出任駐華大使後不久中國便發生六四事件,之後他對於以武力向示威學生鎮壓的中國政府有所批評,並且也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內庇護當時遭到通緝的中國持不同政見者方勵之,但是在這期間他也努力防止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出現長期受損。他退休後於擔任高級研究員,並且出版了回憶錄《中國通:亞洲冒險、間諜與外交生涯90年》(China Hands: Nine Decades of Adventure, Espionage, and Diplomacy in Asia)。.

新!!: 譚慎格和李洁明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2008年臺灣入聯公投(即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5案,簡稱入聯公投,選票繕印之正式簡稱則為臺灣入聯合國)是指臺灣在過去連續13年未能以「中華民國」或「臺灣」名義成功成為聯合國會員國,而於2008年總統大選同日同時進行的公民投票。目的是希望以公投結果向聯合國及國際社會證明,臺灣人民堅決支持臺灣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在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與聯合國有關的公民投票共兩項:一案是由民主進步黨提案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入聯公投」;另一案是由中國國民黨提案的「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返聯公投」。但兩項公投案均因投票率未達50%而宣告失敗。 與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的該公民投票,是由民主進步黨於2007年2月開始規劃,由游錫堃領銜提出,配合中華民國政府所規劃的公民投票案,涵蓋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實際統轄區域。 性質定義為諮詢性公投的該公民投票案,雖於2007年6月29日遭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否決,但是隨即於7月獲得訴願成功、准予提案。隨後透過民進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戶政機關連署,在11月28日將收集到的2,726,499份連署書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查(法定公投成案門檻為825,359人)。中選會在2008年2月1日宣佈此案和務實返聯公投案成立,分別為第5案與第6案,並將與總統選舉同時同日舉行。.

新!!: 譚慎格和2008年臺灣入聯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