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9 关系: 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埃俄罗斯,埃勾斯,埃福罗斯,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垂死的高盧人,厄勒克特拉 (普勒阿得斯),厄勒梯亚,博斯普鲁斯王国,卡夫拉,卡山德,卡帕多細亞的歐洛斐涅斯,卡迪亞的希洛尼摩斯,卡里阿斯和約,印度河畔亞歷山卓,古希臘的性交易,古希腊,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塞墨勒,塞琉古一世,墨勒阿革洛斯 (將軍),墨涅拉俄斯 (拉古斯之子),多喀摩斯,夥友騎兵,大流士三世,奧克夏特斯,孟菲斯 (埃及),安菲翁,安息帝國,安提柯一世,宙克西珀,尼卡諾爾 (卡山德的將軍),尼卡諾爾 (總督),尼卡諾爾 (托勒密的將軍),尼尼微,巴別塔,巴耳馨,巴比伦,巴比倫戰爭,巴拉克魯斯,不列顛 (名稱),帝王谷,希達斯皮斯河戰役,希臘史學,希腊神话,希梅拉,希波科翁,希斯塔斯普 (薛西斯之子),帖撒羅妮加,... 扩展索引 (119 更多) »
埃及第三十一王朝
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又称第二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二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343年至前332年为止,仅仅持续了十一年。这一时期古埃及,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埃及行省。.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又称第一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一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525年至前402年为止。这一时期古埃及,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埃及行省。.
埃俄罗斯
埃俄罗斯(希腊文:Αίολος, ),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而实际上埃俄罗斯这个名字,被神话中的三个人物所共用,通常很难分辨这三个人,甚至连古代的神话收集者也经常对埃俄罗斯到底对应哪个人物而感到混淆。同样迷惑的狄奥多罗斯做出了一项尝试,给出了分辨这三个人物的方法 : 简略地说,第一个埃俄罗斯是赫楞的儿子,埃俄利亚族的祖先; 第二个是波塞冬的儿子,带领了一支殖民队到第勒尼安海; 第三个是希波忒斯的儿子,在《奥德赛》中给了奥德修斯一满袋风使得奥德修斯轻易地回到了伊萨卡的家。 这三个埃俄罗斯都是有有血缘联系的,尽管联系的细节往往是模糊的。 第二个埃俄罗斯尤其容易与第三个相混淆。.
埃勾斯
埃勾斯(古希腊语:Αγεύς)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国王,阿提卡英雄忒修斯的父亲。.
埃福罗斯
埃福罗斯(Ἔφορος,Ephoros 或 Ephoros,约前400–前330年),小亚细亚埃奥利斯库梅(Cyme)人,古希腊历史学家。埃福罗斯是伊索克拉底的学生,在其建议下著有 Ἱστορ ίαι(Historiai,《历史》),今仅存片断。.
埃阿喀得斯 (伊庇魯斯)
埃阿喀得斯(希臘語:Aἰακίδης,),是摩羅西亞國王及伊庇魯斯聯盟統帥,也是阿利巴斯之子(Arymbas),阿爾塞塔斯一世的孫子。埃阿喀得斯在他堂兄弟亞歷山大一世於義大利戰死後繼承摩羅西亞王位,統治時間為前331年 - 前316年,第二次復位於前313年。 埃阿喀得斯娶了法薩盧斯的門農的女兒佛提雅,共生下皮洛士和兩個女兒黛達彌亞和特洛雅絲(Troias)。前317年,第二次繼業者戰爭爆發,他站在波利伯孔這一方,並幫助他的堂姐妹奧林匹亞絲重返馬其頓,由她保護亞歷山大大帝之子,當時年僅五歲的亞歷山大四世。隨後奧林匹亞絲遭受到卡山德進攻,埃阿喀得斯隨即進軍支援,但伊庇魯斯人此時厭惡為他效忠,發動叛變,並把埃阿喀得斯趕出王國。他的兒子皮洛士當時只有1歲,由一些忠心的僕役幫助下免於這次劫難。然而,前313年,伊庇魯斯人再度請埃阿喀得斯重登王位,卡山德立刻派遣他的兄弟腓力率領一支軍隊進攻埃阿喀得斯,在同年兩場戰役中大破伊庇魯斯聯軍,而埃阿喀得斯在第二場戰役中戰死。.
垂死的高盧人
垂死的高盧人(Dying Gaul),是古羅馬時的大理石雕像。它是羅馬人仿造一件希臘化時代的雕像,原作品已失落並被認為是青銅打造,可能在前230年 - 前220年之間由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一世委託某位不知名的藝術家製作,來慶祝國王在擊敗小亞細亞的加拉太高盧人。這位藝術家很可能是厄皮哥努斯(Epigonus),他當時就在帕加馬宮廷。現存這件羅馬複製品的基座是後來人發現之後才添加上。 雕像表現的是一位垂死的加拉太人戰士,作品逼真寫實,尤其是臉部表情,它很可能有上色過。另外,他有著典型的高盧人髮型和鬍子,且全身裸體,脖子上僅戴著高盧式金屬頸環(torque)。戰士坐在他的盾牌上,他的劍和其他物件散落在身旁,他手撐著地,似乎想要站起來再戰,表現出一位不甘屈服的戰士形象。希臘藝術家以反向的心理雕塑出敵人這種形象,宣揚出統治者擊敗高盧人的英勇和偉大。.
厄勒克特拉 (普勒阿得斯)
厄勒克特拉(古希腊语:λέκτρα,字面意思是“发亮的”)希腊神话中的普勒阿得斯七姐妹之一。 与其他普勒阿得斯一样,厄勒克特拉是提坦神阿特拉斯和大洋神女普勒俄涅所生的女儿。宙斯强奸了厄勒克特拉,使她生下二子伊阿西翁和达耳达诺斯。前者是萨莫色雷斯密仪的创立者,后者则建立了特洛伊城。根据狄俄多洛斯的记载,哈耳摩尼亚也是厄勒克特拉的孩子。 著名的特洛伊护城神像是厄勒克特拉送给自己的儿子达耳达诺斯的,以使特洛伊城坚不可摧。特洛伊陷落后,埃涅阿斯将该像带到了罗马。晚期的神话又将厄勒克特拉视为山岳神女之一,负责掌管萨莫色雷斯岛上的芬加里峰。 厄勒克特拉最后和她的姐妹们一起变成了天上的昴星团。在现代天文学中,昴宿一的拉丁名来自于厄勒克特拉。.
厄勒梯亚
艾莉西亞(古希腊语:Ελείθυια, Eileithyia)希腊神话中的助产女神。.
博斯普鲁斯王国
博斯普鲁斯王国(Βασίλειο του Βοσπόρου),又称辛梅里安博斯普鲁斯王国,是一个位于辛梅里安博斯普鲁斯地区的希腊化国家,存在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 博斯普鲁斯王国的辖境约为黑海东岸以及今日塔曼半岛一带;其疆域分为东、西两部分,被刻赤海峡隔开。.
卡夫拉
卡夫拉(Khafra),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约公元前2558年-前2532年在位),名字的意思可能是「拉的皇冠」,為法老胡夫之子,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罗多德称他为「齐夫伦」(Chephren),并把他描写成胡夫专制统治的继承者,他在吉萨修建了埃及第二大的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現高136.4米,原高達143.5米,以及它的附属著名建筑狮身人面像(又稱「大斯芬克斯」)。 关于卡夫拉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论,古希臘作家如希罗多德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都说他是胡夫的弟弟,但狄奥多洛斯同时也提到他是胡夫之子的可能。.
卡山德
卡山德 (Κάσσανδρος,約),是馬其頓王國國王,統治年間为前305年—前297年。卡山德是安提帕特的長子,他於前305年稱王,建立短暫的安提帕特王朝。.
卡帕多細亞的歐洛斐涅斯
歐洛斐涅斯(持有勝利者)(Oρoφέρνης Nικηφόρoς,前二世紀人物),是卡帕多細亞國王阿里阿拉特四世其中一個冒牌兒子,他被王后安條尼絲介紹給阿里阿拉特四世,並謊稱是她的兒子。在安條尼絲真的生下阿里阿拉特四世的兒子米特里達梯,即後來的阿里阿拉特五世後她才主動揭穿這個謊言,於是為了不讓冒牌王子繼承王位,歐洛斐涅斯被送到愛奧尼亞。 後來阿里阿拉特五世繼承王位,他拒絕了塞琉古國王德米特里一世姊妹的婚事,這使德米特里一世決定扶持歐洛斐涅斯成為卡帕多細亞國王,引發內戰。前157年,阿里阿拉特五世被迫流亡羅馬共和國,企圖讓羅馬展開干預,歐洛斐涅斯派遣兩位大使第歐根尼和提謨修斯(Timotheus)前去羅馬城,與德米特里一世使者對付阿里阿拉特五世的計畫。結果,羅馬決定讓阿里阿拉特五世和歐洛斐涅斯一同治理王國。 從已知的資料中,歐洛斐涅斯他的統治時間並沒有很長,並且他被認為違反前幾任先王的樸素風格,而以奢華誇張的方式替代。為了支持他的鋪張浪費,他極力壓迫他的臣民,並藉由處死需多人來沒收他們的財富。為了以防萬一,他甚至把400塔蘭同存在普里恩(Priene),但後來普里恩的公民回退了這筆錢。當歐洛斐涅斯的財政吃緊後,他開始擔心他的士兵會因為沒得到該有的軍餉而不滿,於是他收刮一所古代宙斯神廟,作為軍費。 最後歐洛斐涅斯被踢下王位,逃回敘利亞,受到德米特里一世收留。但他後來與安條克的一些人合謀推翻德米特里一世的統治,德米特里一世於是把歐洛斐涅斯囚禁,但保留他的性命,畢竟他在卡帕多細亞王位繼承權上仍有利用價值。 近代希臘著名詩人康斯坦蒂諾斯·佩特魯·卡瓦菲斯(Constantine P.
卡迪亞的希洛尼摩斯
希洛尼摩斯(前354年—?),是希臘化時代著名歷史學家,也擔當過官員。他出身於色雷斯的卡迪亞,大約與亞歷山大大帝同個時代。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希洛尼摩斯跟隨他的同鄉兼好友歐邁尼斯轉戰各地。在歐邁尼斯遭到己方軍隊背叛而被安提柯所殺時,希洛尼摩斯也受傷被俘。然而,安提柯饒過他,還繼續重用他,安提柯派他管理死海旁重要資源瀝青的生產。之後,希洛尼摩斯繼續跟在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一世的帳下,並且受到依舊受到同等善待,並被任命為塞斯比阿(Thespiae)的軍事官(polemarch)。希洛尼摩斯很長壽,因為他之後還出現在繼任的國王安提柯二世的宮廷內,故他至少104歲。 希洛尼摩斯寫過一份有關亞歷山大繼業者和其後代的歷史,涵蓋的範圍從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到皮洛士戰爭,而他的著作被後來的歷史學家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作為自己通史中這段時期的主要參考來源,約是《歷史叢書》的十八卷到二十卷。另外也被普魯塔克拿來寫皮洛士傳。 希洛尼摩斯採用官方的文件來寫他的歷史,加上他親歷過許多重要事件,並且用謹慎嚴謹的手法描述事實。他樸實的風格似乎在當代不受人們偏愛,但現代學者認為他的著作在史學上有很高的可信度,而他著作的後半部有關希臘人物和羅馬早期歷史的記載也相當有價值,儘管學者對他的著作公正性和真實性相當讚許,但他在描寫歐邁尼斯和安提柯王朝君主時仍有過多讚譽,如古羅馬作家保薩尼亞斯就評論他的著作,說他對其他統治者都很公正,除了安提柯二世以外。 他的所有著作都已經喪失,就像其他有關亞歷山大第一手史料托勒密的回憶錄一樣,既沒有傳下文本,也沒有殘篇。然而,因為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主要拿希洛尼摩斯的歷史來參考,考量到狄奧多羅斯的寫作風格,希洛尼摩斯的著作應該有部份保留在《歷史叢書》中。.
卡里阿斯和約
卡里阿斯和约(Ειρήνη του Καλλία)是公元前449年由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和波斯签订的一个条约,宣告了希波战争的结束。.
印度河畔亞歷山卓
印度河畔亞歷山卓為亞歷山大大帝在印度河和奇納布河的交會點所建立的城市,在今日巴基斯坦的烏奇。 根據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記載,亞歷山大安排10,000人定居於此,並讓印度河西岸的總督腓力負責修建城市。.
古希臘的性交易
古希臘的性交易是一個常見面貌。在古希臘,性交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主要的希臘城邦尤其是港口地區,性交易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相關行業者眾。在古希臘、城邦,性交易屬於合法,雅典的國立廉價妓院,甚至傳說是由古希臘七賢之一的立法者梭倫建立的。在嫖妓方面男女則是不平等:嫖客絕大多數是男人,娼妓者則是女人和少男。.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別為吉薩大金字塔、空中花園、阿耳忒弥斯神庙、宙斯神像、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太陽神銅像及亞歷山大燈塔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常稱七大奇蹟,為最早被提出的七大奇蹟觀念。前2世紀拜占廷人斐羅(Philo of Byzantium)寫下《世界七大奇蹟(Επτά θαύματα του αρχαίου κόσμου)》一書,描述當時在地中海附近7個偉大建築,分別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帕斯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以及「亞力山大港的燈塔」,為現存古代世界七大奇蹟的憑據。.
塞墨勒
塞墨勒 (Semele;Σεμέλη, Semelē),希腊神话中,皮奥夏(Boeotian)英雄卡德摩斯和哈耳摩尼亚之女,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母亲,受赫拉設計而仰视宙斯,慘死於雷霆之火下。 产生于弗里吉亚人的狄奥尼索斯和塞墨勒崇拜带有一定的邪教色彩,后被爱奥尼亚希腊入侵者和移民修改、扩充。据希罗多德对卡德摩斯的推算,估计塞墨勒生活在他之前的1600年,约在公元前2000年的罗马,女神斯提穆拉(Stimula)就已被认定是塞墨勒。.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墨勒阿革洛斯 (將軍)
墨勒阿革洛斯 (希臘語:Mελεαγρος; ),涅俄普托勒摩斯之子,並且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傑出的馬其頓將領。.
墨涅拉俄斯 (拉古斯之子)
墨涅拉俄斯或譯梅涅勞斯(希臘語: Mενέλαoς; 前四世紀人物),拉古斯之子,也是托勒密一世的兄弟。 墨涅拉俄斯並沒有出現在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團中,但他仍被菲拉爾克斯(Phylarchus)順帶提到 ,文中似乎暗示他有著高階的地位。他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是受他兄弟托勒密的命令,派他統率一支軍隊攻擊賽普勒斯,並與塞琉古、薩拉米斯國王尼科克里昂(Nicocreon)率領的艦隊攜手作戰,墨涅拉俄斯等人很快就壓制除了基提翁外所有的賽普勒斯的城邦,並使他們臣服,而基提翁最終也應該臣服了。之後墨涅拉俄斯仍留在島上,他在那裏的管轄幾乎完全獨裁,許多當地城邦的王公只要有一點不忠的徵狀就被廢逐、下獄、暗殺等等。另外他曾經在島上發行一些錢幣。 前306年,當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率領龐大的軍隊準備進攻賽普勒斯時,墨涅拉俄斯還統領著該島,當時他無法在開闊的戰場擊敗這一大批敵軍,只能聚集他僅有的部隊堅守薩拉米斯城。他極盡所能加強城防,但仍在攻城戰中損失慘重,使德米特里就像以往攻城般順利進行。然而,墨涅拉俄斯後來成功燒毀德米特里的攻城器具,並且全力守護城防,一直穩固這座城市直到托勒密親自率領大批艦隊來援。 在之後的薩拉米斯海戰中,墨涅拉俄斯企圖派遣六十艘的艦隊去支援托勒密,但被德米特里堵塞於薩拉米斯港外航道,使他們延誤會軍的時間。當托勒密艦隊被德米特里艦隊徹底擊敗後,墨涅拉俄斯已經毫無脫困的希望,他隨即帶著全部的陸軍和海軍,以及連著整座薩拉米斯城向德米特里投降。德米特里相當有雅量和寬大,釋放了墨涅拉俄斯,並讓他帶著他的朋友和個人財物返回埃及。之後便沒有有關墨涅拉俄斯的記載了。.
多喀摩斯
安提柯·多喀摩斯(希臘語:Ἀντίγονος Tληπoλεμoς),通常又簡稱多喀摩斯,是前四世紀人物,也是馬其頓的一個軍官。 在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他支持佩爾狄卡斯一黨。在前321年佩爾狄卡斯死後,他與阿爾塞塔斯和阿塔羅斯的部隊在一起,但他們的聯軍在前320年被安提柯於皮西迪亞擊敗,多喀摩斯和阿塔羅斯遭到俘虜,關進一個堅固的城塞內。在安提柯遠征歐邁尼斯期間,多喀摩斯他們試圖擊敗看守的衛兵,並於前316年占據這座要塞,但他們被附近趕來的軍隊包圍,最後被迫交出這座城塞,投降安提柯之妻斯特拉托妮可,再度成為俘虜。 後來多喀摩斯明確投降了安提柯,在前313年,安提柯派遣他率領一支軍隊解放卡里亞的希臘城邦,很可能多喀摩斯在安提柯一世某段時間統轄弗里吉亞臨近地區,他在那建立一座城市並以他之名命為多喀彌姆(Docimium)。在前301年的伊普蘇斯戰役前刻,他受安提柯之命據守弗里吉亞辛那達(Synnada)的要塞,但最後他投降利西馬科斯。安提柯一世敗亡以後,多喀摩斯變沒出現在歷史舞台了。.
夥友騎兵
夥友騎兵(古希臘語:ἑταῖροι;hetairoi),又譯夥伴騎兵或馬其頓禁衛騎兵,夥友騎兵是馬其頓軍隊中的精銳騎兵,源於馬其頓王國的國王騎兵衛隊,在腓力二世的擴充改良下,成為馬其頓軍最重要的突擊主力,在當時古代西方世界可說是最精銳的騎兵,它也被認為是第一個能夠發起有效衝鋒的騎兵。而馬其頓國王的近身護衛官也從夥友騎兵中精選。.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現代波斯語: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Darius III;),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希臘人稱他為科多曼努斯(Codomannus),而巴比倫人稱他原名為阿塔沙塔(Artashata)。統治時間從前336年-前330年。是阿塔薛西斯二世的侄孫 身為維齊爾的宦官巴戈阿斯為了獨掌大權,殺死了阿爾塞斯之後,擁立他為君,是為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而後他先發制人,賜死了巴戈阿斯。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族也心存異心,尋找機會叛變。然而大流士三世無力處理。 前334年,西方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大軍入侵波斯帝國,並在多場戰役中擊敗人數眾多的波斯軍,並於前331年攻下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整個波斯帝國大部分區域被亞歷山大控制。波斯即將淪亡時,總督貝蘇斯兵變,挾持並軟禁了大流士三世,貝蘇斯為了不讓亞歷山大擄獲大流士三世,將大流士三世殺死,自立為王。.
奧克夏特斯
奧克夏特斯 (波斯語: وخشارد ),出身巴克特利亞,是亞歷山大大帝王后羅克珊娜的父親。 奧克夏特斯首度出現於史籍中是貝蘇斯手下的其中一個督辦,他當時伴隨貝蘇斯撤往粟特的路上,並橫渡阿姆河。在貝蘇斯死後,奧克夏特斯把他的妻子和女兒羅克珊娜安置在粟特岩山的要塞上以策安全,儘管他認為這個要塞堅不可摧,但亞歷山大終究攻克這座要塞,並俘虜奧克夏特斯的妻女。亞歷山大對奧克夏特斯的妻女以禮相待,甚至愛上了羅克珊娜。阿利安記載羅克珊娜相當的漂亮,儘管羅克珊娜已成俘虜,但亞歷山大仍願意把她娶過來。奧克夏特斯聽聞自己妻女已落到 亞歷山大手中,甚至亞歷山大有意娶自己的女兒,隨即歸降亞歷山大。奧克夏特斯因此受到亞歷山大隆重對待,並舉辦盛大的宴席來慶祝婚禮。 之後,奧克夏特斯派往其他仍在抵抗亞歷山大的要塞去勸降,當亞歷山大準備要入侵印度時,奧克夏特斯被任命為帕洛帕米薩達的總督,他擔任這職務直到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在第一次繼業者權力分配的巴比倫分封協議中,奧克夏特斯的總督地位再度受到確認,繼續擔任原職位,之後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也是如此。奧克夏特斯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支持歐邁尼斯陣營,並派遣一支小部隊前去助戰。當歐邁尼斯敗亡後,奧克夏特斯似乎與安提柯締結和約,當時安提柯在帝國東方的霸權無人能及,很有可能奧克夏特斯當時從屬於安提柯。 奧克夏特斯很有可能在塞琉古一世東征印度前就逝世,因為之後塞琉古一世把帕洛帕米薩達地區割給孔雀王朝,卻沒有提到奧克夏特斯。.
孟菲斯 (埃及)
孟斐斯或孟菲斯(ممفس;埃及阿拉伯語:ممفيس;Μέμφις)曾是的都城,也是下埃及的第一个诺姆。它的遗迹位于拉希納村附近,开罗南方20公里处。 根据曼涅托的叙述,这座城市是由法老美尼斯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的。它是埃及古王国的首都,并直到古地中海时期都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它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河口占据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是一系列重要活动的故乡。城市里有许多的工坊,工厂,以及仓库,人们在此将商品和食物运往整个王国。在巅峰时期,孟菲斯是商业,贸易和宗教中心。 一般认为孟非斯的保护神是卜塔,他同时也是工匠们的保护神。他的神庙Hut-ka-Ptah(意为“卜塔灵魂的所在”)是城市中最为杰出的建筑物之一。曼涅托将这座神庙的名称翻译成希腊文Aί γυ πτoς(Ai-gy-ptos),这个词被认为是现代埃及在英文中的名字(Egypt)的词源。 孟菲斯的历史和古埃及历史息息相关。它最终的衰落被认为是后来建造的亚历山大港在经济上超过它的重要性的结果。而它在宗教上的重要性也在Thessalonica法令发布之后,人们逐渐抛弃古代宗教而逐渐消散。 现在这座古代都城的遗址能让人们一窥它曾经的荣耀。自1979年以来,它就和吉萨的金字塔一同被认定为世界遗产。目前它作为生态博物馆開放給人们参观。.
安菲翁
在希腊神话中有多名以安菲翁(Ἀμφίων,派生于单词ἀμφί“两边、周围”)为名的角色。 Category:含有希臘語的條.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安提柯一世
安提柯一世(獨眼),或譯安提哥那一世( Άντίγονος ό Μονόφθαλμος ,,於前306年~前301年在位),腓力之子,出身馬其頓厄利苗提斯貴族。在早年時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將軍,後來跟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並被派為大弗里吉亞的總督。亞歷山大逝世後,安提柯成為繼業者戰爭的主要角色,於前306年自行稱王,建立安提柯王朝。他被認為是亞歷山大最強大的繼業者,也是希臘化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宙克西珀
宙克西珀(希腊语:Ζευξίππη)是希腊神话中多名女性人物的名字。叫这个名字的人有:.
尼卡諾爾 (卡山德的將軍)
尼卡諾爾(希臘語:Νικάνωρ,),卡山德麾下的馬其頓將軍。 前319年,帝國攝政安提帕特剛剛去世,卡山德立刻秘密派遣尼卡諾爾前去控制馬其頓在阿提卡境內穆尼基亞(Munichia)的駐軍,尼卡諾爾到達時安提帕特的死訊還尚未傳到,他輕易就取代麥尼拉斯(Menyllus)的職務,取得這座要塞的控制權,之後雅典人依照新任帝國攝政波利伯孔的政令,要求穆尼基亞的馬其頓駐軍撤離,但尼卡諾爾決定拒絕移交要塞。然而,尼卡諾爾與雅典的福基翁(Phocion)建立友好關係,並透過他來與雅典人進一步協商,雅典人此時仍要求移交要塞,但尼卡諾爾卻欺騙他們,在趁機突襲比雷埃夫斯,並在那裏駐守一支堅強的駐軍,並公開宣布這兩座要地所有權歸屬於卡山德。 當時奧林匹亞絲與波利伯孔關係密切,她們兩人命令尼卡諾爾的軍隊撤出要塞,被尼卡諾爾拒絕。隨後前318年,波利伯孔之子亞歷山大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來到阿提卡境內,同樣如此要求撤出,但尼卡諾爾依然篤定堅守。直到不久後,卡山德帶著軍隊和35艘戰船到來,尼卡諾爾把比雷埃夫斯獻給卡山德,自己仍統領穆尼基亞要塞。 而後,卡山德派遣他率領艦隊前去達達尼爾海峽,與安提柯的艦隊合軍。然而在與波利伯孔艦隊司令克利圖斯初次交戰中慘遭失利,但在安提柯的突襲下,克利圖斯的艦隊遭到聯合艦隊徹底擊敗,其艦隊被摧毀。當尼卡諾爾凱旋回到雅典,受到卡山德極高榮譽對待,並讓他繼續擔任穆尼基亞的指揮官。 但尼卡諾爾這場勝利讓他開始高傲,也使卡山德開始懷疑他,終使卡山德不安下決定要除去尼卡諾爾。卡山德逮捕了尼卡諾爾,在馬其頓軍中公審後,處死了他。.
尼卡諾爾 (總督)
尼卡諾爾(希臘語:Νικάνωρ),是一位馬其頓的優秀軍官,為安提柯下的米底總督,他可能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尼卡諾爾是同一個人 。 在前321年佩爾狄卡斯逝世,在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他被任命為卡帕多細亞總督。在安提柯與歐邁尼斯交戰時,尼卡諾爾附屬於安提柯之下。前316年伽比埃奈戰役後,桀驁不馴的銀盾兵同意向安提柯投降並交出歐邁尼斯等人,而尼卡諾爾負責前往接收歐邁尼斯等囚犯。 在米底亞總督培松和其同黨被安提柯剷除後,安提柯任命尼卡諾爾為新任米底亞總督,而這塊區域和其他鄰近行省通稱為高地行省(upper satrapies)。當前312年塞琉古占據巴比倫,因而爆發巴比倫戰爭。尼卡諾爾立即組織一支大軍前往討伐塞琉古,但在途經底格里斯河的路上遭到塞琉古奇襲,尼卡諾爾的大軍因而遭到塞琉古軍擊敗。隨後東方米底等各省都落入塞琉古手中。 尼卡諾爾在那場戰役後的結局不是很清楚,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記載尼卡諾爾從混戰中逃走,他逃入沙漠裏並從那裏寫信向安提柯尋求援助。然而阿庇安卻記載他在那場戰役中陣亡。總而言之,尼卡諾爾之後就沒在歷史中出現。.
尼卡諾爾 (托勒密的將軍)
尼卡諾爾(希臘語:Νικάνωρ),前四世紀人物,他是拉古斯之子托勒密的夥友,且是麾下的將軍。 前320年,當時是埃及總督的托勒密,他為了穩固自己的領地,並認為如果戰事發生,敵人可以透過腓尼基和柯里敘利亞做為跳板進攻埃及。因此托勒密先派遣尼卡諾爾率領一支軍隊進攻那邊的總督拉俄墨東(Laomedon),成功攻佔當地,並俘虜拉俄墨東。.
尼尼微
尼尼微(阿拉米语:ܢܝܢܘܐ ;英语:Nineveh)為古代亞述帝國的重鎮之一,於底格里斯河東岸,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 自公元前11世紀起即成為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於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王辛那赫里布最為繁榮,特別是亞述的國家圖書館的數千泥板文書,為古美索不達米亞史中極珍貴的資料。但於公元前612年,伊朗高原強國米底和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聯合圍攻尼尼微,並成功攻陷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強盛一時的亞述帝國正式滅亡,尼尼微隨之沒落。 尼尼微后来几易其主,遗址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省。时至今日,尼尼微附近地区仍然生活着大量亚述人,当代亚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信仰东方礼的基督教。 尼尼微据信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约50年。.
巴別塔
巴别塔 (ܡܓܕܠܐ ܕܒܒܠ,Maḡdlā d-Bāḇēl מִגְדַּל בָּבֶל,Migdal Bāḇēl);也译作巴貝爾塔、巴比伦塔,或意译爲通天塔),本是犹太教《塔納赫·创世纪篇》(该书又被称作《希伯来圣经》或者《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 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从东方来到了示拿(שנער)地区,并且决定在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还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根据一些现代学者的看法,巴别塔和一些已知的建筑物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就是“神庙”,一座由巴比倫尼亞国王那波帕拉薩爾修建献给美索不达米亚的神马尔杜克的塔庙(大约是在公元前610年建造)。 这座“巴比伦大金字塔 ”高。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左右下令拆毁这座神庙好在原址上建造他的陵墓。 在苏美尔故事《》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情节。.
巴耳馨
巴耳馨(Βαρσίνη;前363年—前309年),她是波斯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阿爾塔巴左斯的女兒,母親是羅德島人,第一任丈夫是羅德島的門托耳。當門托耳逝世後,她改嫁給門托耳的弟弟門農。在前334年,門農把巴耳馨和她的孩子送到波斯大流士三世處作為人質,表示忠誠。之後,門農病逝,當大流士三世於伊蘇斯戰役中遭到擊敗,巴耳馨所在的大馬士革落入馬其頓將軍帕曼紐手上,於是巴耳馨被交給了亞歷山大大帝。 根據普魯塔克記載,當時帕曼紐慫恿亞歷山大接近巴耳馨,使巴耳馨和亞歷山大之間有一段情。因此傳言海格力斯是巴耳馨和亞歷山大所生的私生子。當亞歷山大於前322年逝世時,尼阿库斯就提議把海格力斯作為新任國王,但被否決。在根據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查士丁記載比照,可知海格力斯在帕加馬受巴耳馨養育長大。最後波利伯孔在卡山德勸誘下,巴耳馨與海格力斯一同被波利伯孔所謀殺。.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巴比倫戰爭
巴比倫戰爭發生於前311年–前309年,為繼業者之間的安提柯和塞琉古因爭奪巴比倫和附近地區,所爆發的一場戰爭,最後戰爭以塞琉古奪回巴比倫尼亞,並且獲得帝國大部分的東部領土作收。這場戰爭的結果讓重建亞歷山大帝國可能性大為降低,而之後的伊普蘇斯戰役的結果注定帝國崩解。.
巴拉克魯斯
巴拉克魯斯 (Φίλα: Bάλακρoς),父親叫做尼卡諾爾 。 巴拉克魯斯是亞歷山大大帝早期的近身護衛官之一,他在前333年伊蘇斯戰役後被命為奇里乞亞總督。巴拉克魯斯後來在亞歷山大統治期間,於皮西迪亞人交戰時陣亡。他很可能娶了安提帕特的女兒菲拉。.
不列顛 (名稱)
不列顛(Britain)這個名稱是源於不列顛尼亞(Britannia,或可譯成大不列顛,早期拼寫為Brittannia)這個拉丁文名稱,經由古法語的Britain(那裡也是指現代法語中的Bretagne,即不列塔尼)以及中古英語的Bretayne, Breteyne這些詞發展而來。該法文詞來自被取代的古英語詞Breoton, Breoten, Bryten, Breten(也可能包括了Breoton-lond, Breten-lond)。而該拉丁文詞則是從希臘詞組Prettanike或Brettaniai而來,原本意指一群有著各自名字的島嶼。這些島嶼包括了阿爾比恩(Albion;希臘文:Ἀλβιών),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用來稱呼大不列顛島的名字(參見不列顛群島)。到了公元前一世紀,不列顛尼亞常常特別被用來指大不列顛島。這個轉變由於羅馬人的征服以及緊接著的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行省之建立而進一步地被穩固。不列顛尼亞行省最終包含了這座島在加勒多尼亞(Caledonia,相當於今天的蘇格蘭)以南的部分。.
帝王谷
帝王谷(阿拉伯語: ;英語:Valley of the Kings)是位于埃及埋葬古埃及新王國時期18到20王朝的法老和贵族的一个山谷。 帝王谷位于,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庫爾恩(Al-Qurn)之巅, 与底比斯相对(现在的卢克索)。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的陵墓位于东谷。西谷只有一座陵墓向公众开放:伊特努特·阿伊的陵墓(圖坦卡門的继任者)。西谷也有多处其他重要的墓葬,包括阿蒙霍特普三世,但是仍然在发掘过程中并尚未向公众开放。 帝王谷的官方名称是「The Great and Majestic Necropolis of the Millions of Years of the Pharaoh, Life, Strength, Health in The West of Thebes」,或者更常见的「Ta-sekhet-ma'at」(The Great Field)。 G41-G1-Aa1:D21-O1-O29:Y1-A50-s-Z4:Y1-G7-N35-C11-Z2:N35-M4-M4-M4-t:Z2:N35-O29:O1*O1-G7-S34-U28-s-D2:Z1-R14-t:t-N23*Z1:N35-R19-t:O49-G7 帝王谷作为大约从前1539年到前1075年时期的主要陵墓区,并且包含六十多個陵墓,始于图特摩斯一世时期终于拉美西斯十世或十一世时期。 帝王谷也有被宠幸的贵族和法老的妃子和子女的陵墓。王后谷始于大约拉美西斯一世(約前1300年),然而也有一些妃子与她们的丈夫一起合葬。著名的负责装饰与修建帝王谷的工匠包括19王朝的森尼杰姆与18王朝的赛门姆特(仅修建附近的哈特谢普苏特的停灵庙)。.
希達斯皮斯河戰役
希達斯皮斯河戰役(Battle of the Hydaspes),為亞歷山大大帝在前326年希達斯皮斯河附近對抗印度波羅斯的一場戰役,地點在今日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區,而波羅斯的王國疆域就包含旁遮普一部分。希達斯皮斯河戰役是亞歷山大大帝最後一場,也是代價相當高昂的一場大型會戰。波羅斯和他的大軍在這場戰役英勇抵抗入侵的馬其頓軍,儘管最後失敗,但贏得亞歷山大的讚賞和尊敬。 這場戰役由亞歷山大獲勝,但他疲憊的軍隊之後不久發生譁變,士兵們拒絕亞歷山大繼續往印度內陸深入的遠征計畫,亞歷山大不得不準備返回巴比倫,並往印度河口前進。雖然之後一路上還與一些印度部族起衝突,但依舊獲得勝利,亞歷山大最後在印度許多地方建立殖民城市來做為日後的據點和貿易中心,便離開了印度。.
希臘史學
希臘史學是古希臘人对历史的记录,在世界歷史上為第一個在歷史學中有史料可以證明,而早期古老的歷史或史前人類學作為旁證,比如作為史料,編年史,帝王列表,較為講究考證的金石學。 希羅多德被後世學者稱為“歷史之父”,他的歷史 等同於領域。撰寫時間為西元前450年代至前420年代之間,希羅多德記載大約西元前六世紀的歷史人物,如波斯大流士一世岡比西斯二世和普萨美提克三世,並有少部分西元前八世紀的歷史人物,如Candaules。 希羅多德以後的作家,如修昔底德,色諾芬,狄摩西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些作家幾乎全都是雅典人或是認同雅典人。因此,比起其他城市,我們更清楚雅典的歷史和政治,但對於某些城邦的歷史則幾乎一無所知。 另外,這些作家的著作幾乎全部集中在政治,軍事和外交史方面,忽略了經濟與社會的歷史。.
希腊神话
希臘神話(希腊语:ἡ Ἑλληνικὴ Μυθολογί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現代的學者更傾向於研究神話,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制度、文明以及這些神話產生的本質原因。一些神學家甚至認為古希臘人創造這些神話是為了解釋他們所遇到所有的事件。 希臘神話涵及大量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通過希臘藝術品來表現,比如古希臘的陶器繪畫和浮雕藝術。這些傳說意在解釋世界的本源和講述眾神和英雄們的生活和冒險以及對當時的生物的特殊看法。這些神話開始於口耳相傳,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除了《荷馬史詩》之外,還可以從《》(抒情詩,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作品)、希臘化時期的學術作品和詩歌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如普魯塔克和保薩尼亞斯的作品中發現希臘神話的踪跡。 現在希臘神話已經從很多藝術品上關於眾神和英雄故事的裝飾得到考古學上證明。公元前8世紀的陶器上的幾何設計鮮明地記錄特洛伊圍城的場景和赫拉克勒斯的冒險。在隨後的古風時期、古典希臘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大量得到了文學上的證據證明神話場景不斷湧現。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
希梅拉
希梅拉 (古希腊文:Ἱμέρα)為西西里岛北岸的的一个古希腊殖民地城市,曾经具有重要意义,其遺址位于泰尔米尼伊梅雷塞。.
希波科翁
在希腊神话中希波科翁(Hippocoön,; Ἱπποκόων)是斯巴達國王。.
希斯塔斯普 (薛西斯之子)
希斯塔斯普(Hystaspes)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一世的次子。Diodorus of Sicily, Bibliotheca historica, XI, 69, 2在大臣阿尔塔巴恩杀死薛西斯之后,希斯塔斯普的弟弟登基,即阿爾塔薛西斯一世Diodorus of Sicily, Bibliotheca historica, XI, 69, 6 根据狄奧多羅斯的记载,希斯塔斯普当时是巴克特里亞总督;而克特西亚斯的版本记载,巴克特里亚总督阿尔塔巴恩(总督)发动了叛乱。或许,实际领导叛乱的正是希斯塔斯普。 据说,希斯塔斯普被阿尔塔薛西斯杀死。.
帖撒羅妮加
帖撒羅妮加(Θεσσαλονίκη,約前352年或),馬其頓王國公主,國王腓力二世和出身色薩利費萊的王后尼刻西波莉絲所生的女兒保薩尼亞斯, Description of Greece, 。帖撒羅妮加與先後馬其頓三個權力舉足輕重男人都有所關連,父王腓力二世、兄長亞歷山大大帝、丈夫卡山德。.
帕曼紐
帕曼紐(Παρμενίων;約前400年—前330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著名將軍。他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士卒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遠征軍中是僅次於亞歷山大的二號人物。帕曼紐參與多場與波斯的戰役,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馬其頓聯軍左翼。在前330年因其子菲羅塔斯被控訴對亞歷山大謀反,而使帕曼紐遭到株連,於埃克巴坦那處死。.
九头蛇
九头蛇是一种传说中有九个头的大蛇。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是一種传说生物,在古希腊神话裡出现最为频繁,另外《波斯古经》、《圣经》、非洲传说、中国神话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传说。.
幼发拉底河隧道
幼发拉底河隧道是在美索不达米亚時期建造在幼发拉底河下,用於連接巴比伦兩邊的城市。據說隧道長。考古学家認為它建造於公元前2180-2160年。在公元1824年马克布鲁内尔建立泰晤士河隧道前,沒有人試圖建造新的地下隧道。.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亞歷山大 (波利伯孔之子)
亞歷山大(希臘語:Αλέξανδρος,),是馬其頓帝國攝政波利伯孔之子,也是繼業者戰爭中的將領。.
庫娜涅
庫娜涅(Kυνανη 或Kυνα ;),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姊妹,由腓力二世和伊利里亞公主奧妲塔所生。 庫娜涅的母親奧妲塔訓練她騎馬、狩獵,並且教她伊利里亞傳統的作戰方式。腓力二世後來讓她與她的堂兄阿敏塔斯結婚,並育有一個女兒阿狄亞(Adea),即之後的歐律狄刻。阿敏塔斯後來於前336年去世,庫娜涅便成為寡婦。亞歷山大決定要把自己姊妹庫娜涅嫁給阿格瑞安國王蘭加羅斯,以慰勞他對馬其頓的功績。然而蘭加羅斯還未與庫娜涅結婚前就得病逝世。 庫娜涅之後就沒有再婚,她致力於教導她的女兒歐律狄刻,並教她騎馬、習武等。前323年,庫娜涅的兄長阿里達烏斯被選定為新國王,於是她決定讓自己女兒嫁給阿里達烏斯,成為王后,她隨即從馬其頓出發,經過小亞細亞,準備前往巴比倫。 當時庫娜涅的影響力可能相當大,這對亞歷山大的將軍佩爾狄卡斯和安提帕特來說不是好現象,於是佩爾狄卡斯派他的兄弟阿爾塞塔斯,趁著庫娜涅前來途中就殺了她。庫娜涅死前毫無畏懼,從容赴死,阿爾塞塔斯因此成功達成這項任務,但這個不義的行為引起軍隊不滿,佩爾狄卡斯只好讓庫娜涅女兒與新國王繼續舉行婚禮。許多年後,庫娜涅的女兒歐律狄刻,與腓力三世在繼業者戰爭期間被奧林匹亞絲所殺,卡山德擊敗奧林匹亞絲之後,把庫娜涅與歐律狄刻和腓力三世一同埋葬在王國舊都埃格的皇家墓園中。 二世紀馬其頓作家波利艾努斯寫道:「腓力的女兒庫娜涅,她以她的軍事知識而聞名,她指揮過軍隊,並且戰場上衝鋒時衝到最前頭。.
底比斯戰役
底比斯戰役(Battle of Thebes) ,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35年進攻希臘底比斯城,於城外爆發的一場戰役。 亞歷山大大帝繼承馬其頓王位,取得科林斯同盟統帥權後,他率兵處理北、西北方的色雷斯、伊利里亞的叛亂,底比斯人因為聽信謠言,發動反抗馬其頓霸權的戰爭。亞歷山大以迅而不及掩耳的速度南下,趁著底比斯人尚未準備周全時,包圍底比斯城。儘管亞歷山大不想與底比斯人攤牌,數次派出使者招降,但都被拒絕,使亞歷山大發動總攻,攻下底比斯,並讓人把城市夷為平地。.
伊哥斯波塔米戰役
伊哥斯波塔米戰役(Battle of Aegospotami)發生於西元前405年,為斯巴達和雅典兩國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局部戰役。以海戰為主的該戰役,斯巴達船隊使用偷襲戰術,攻擊摧毀擁有180艘船艦的雅典艦隊,並乘勝進逼雅典。翌年,雅典投降。.
伊阿宋
伊阿宋(伊亞森,Ιάσων,Easun),也有以英文發音譯為傑森,是希腊神话中带领阿耳戈船英雄夺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是埃宋的儿子,克瑞透斯的孙子,是爱俄尔卡斯王国的合法继承人。克瑞透斯在帖撒利的海湾建立城池和爱俄尔卡斯王国,并把王国传给埃宋。后来,埃宋的弟弟珀利阿斯(Pelias)篡夺了王位。埃宋死后,伊阿宋逃到半人半马的肯陶洛斯族人喀戎那儿。喀戎训练伊阿宋做一个英雄。为要回王位,他答应帮珀利阿斯取得金羊毛。在女巫美狄亚(Medea)帮助下取得金羊毛,后他与美狄亚结婚,但后又喜新厌旧抛弃了妻子。后来他与孩子遭到美狄亚的诅咒,全部丧命。也有传说他在遭到诅咒后,死于取得金羊毛的那艘大船下面。 伊阿宋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诸多文学作品中,有史诗《阿尔戈英雄纪》、悲剧《美狄亚》等等。现代也有许多改编自他的故事的作品,如1963年的电影杰逊王子战群妖、2000年的等等。.
伊蘇斯戰役
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發生在前333年11月的安那托利亞西南方。年輕的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入侵至此,並擊敗數量比他多一倍的波斯大流士三世軍,是亞歷山大東征第二場重要戰役。 在亞歷山大於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成功擊敗波斯總督後,繼續進軍至小亞細亞西南部。而大流士三世率領從帝國各地招集的大軍,進駐索契,但馬其頓並沒有出擊迎戰,大流士三世於是進軍伊蘇斯,從後方切斷馬其頓聯軍的補給線,迫使亞歷山大回頭與波斯軍交戰,戰場在皮納魯斯河河口,位於伊蘇斯村落的南方。 亞歷山大擔憂人數眾多的波斯軍隊會從左方側翼進行包抄,為了確保左翼安全,命令部隊沿著海岸前進。又因波斯軍先到達戰場並佔據有利的位置,使馬其頓必須朝陡峭的河岸進攻。然而波斯兵力上的佔優並沒有為波斯帶來勝利,波斯步兵素質的低劣斷送了整場戰事,讓亞歷山大成功突破波斯左翼陣列。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戰爭末段棄甲逃離戰場,將士們頓時軍心散漫,爭相撤退,但在狹長的波斯陣地中難以撤退,被從後追到的馬其頓軍隊屠殺,大流士三世的妻子及母親皆被俘虜。伊蘇斯戰役最終以大流士三世的逃陣告終,奠下波斯逐漸衰亡的道路。.
伊普蘇斯戰役
伊普蘇斯戰役(Ἱψός),為亞歷山大大帝諸繼業者於前301年在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展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因戰場所鄰近的當地村莊伊普蘇斯而得名。此戰中,安提柯一世與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的王國對上聯合起來的另外三名亞歷山大舊將勢力,即馬其頓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馬科斯、與巴比倫的塞琉古一世。 該戰役規模在繼業者戰爭中空前絕後,雙方動員的部隊總計16萬以上,有四位國王同時在戰場上。儘管安提柯軍的德米特里一世所率的騎兵擊敗聯軍騎兵,但因追擊過遠,使得聯軍有時間派出戰象陣來阻撓德米特里返回戰場,註定了安提柯軍的失敗,也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伊普蘇斯戰役是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中的最高潮,此戰中,最為強大的繼業者安提柯一世戰死,他的失敗決定亞歷山大帝國無法重建,帝国的分崩离析成为既成事实。.
弗里吉亞的阿爾塔巴左斯
阿爾塔巴左斯(Αρτάβαζος;生存於前四世紀),為一位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總督,在阿爾塔薛西斯三世時期曾發動叛亂,但之後重回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三世時與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對抗,最後投降亞歷山大。.
佩爾狄卡斯
佩爾狄卡斯,又譯帕迪卡斯(Περδίκας;)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主要將領,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亦跟隨亞歷山大從事遠征,成為大帝重要的左右手之一。在前323年在亞歷山大臨死前把象徵王權的戒指給他,使他成為新國王腓力三世和亞歷山大四世的帝國攝政,是亞歷山大繼業者之一。當佩爾狄卡斯掌權不久,原先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們開始策畫奪取權位,佩爾狄卡斯是第一位試圖保持帝國完整的繼業者,但他與公主克麗奧佩脫拉的婚約導致被其他將領們懷疑他想自立為王,終使他與其他馬其頓重要領導人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埃及的托勒密交戰。 作為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親自率兵討伐劫持亞歷山大大帝靈車的托勒密,在入侵埃及時遭到軍隊嘩變,被殺。.
佩爾狄卡斯 (將軍)
佩爾狄卡斯(希臘語:Περδικκας,),是歐邁尼斯下的一位部將,在對抗安提柯的戰爭中,他籌畫叛離歐邁尼斯並準備加入安提柯陣營。在歐邁尼斯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派菲尼克司率軍前去對付他,菲尼克司在晚上突襲佩爾狄卡斯的營帳,俘虜了他,並把他交給歐邁尼斯處死。.
佩拉的阿昌
阿昌 (古希臘語:; ? –前321年 ),出身馬其頓王國的首都佩拉,在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任命為巴比倫尼亞總督。當亞歷山大遠征印度時,有一個名叫阿昌(克雷里亞斯之子)的馬其頓佩拉人擔任三排槳戰船艦長(Trierarch),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在佩爾狄卡斯擔任帝國攝政時,佩爾狄卡斯可能懷疑阿昌與埃及的托勒密有所勾結,因此佩爾狄卡斯在遠征托勒密時派遣多喀摩斯(Docimus)率領一小支部隊接替阿昌的職位,阿昌在前321年與多喀摩斯隨後發生戰鬥,最終以阿昌敗亡。 另外在德爾菲的銘文中,發現他在約前333年或前332年間的皮西安運動會和地峽運動會獲得賽馬優勝。.
德米特里一世 (马其顿)
德米特里一世(圍城者)(希腊語:Δημήτριος ό Πολιορκητής,),是安提柯王朝的國王,在前306年起與父親安提柯一世同時在位,母親是斯特拉托妮可。德米特里一世在前294年-前288年這段時間登上馬其頓王位。他在瓜分亞歷山大大帝遺產的繼業者戰爭中,是其父安提柯最主要的幫手,同時他是希腊化時代初期著名的軍事統帥。.
俄諾瑪俄斯
俄諾瑪俄斯(希臘語:Οινόμαος)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比薩王,那伊阿得斯哈珀娜或普勒阿得斯斯忒洛珀(有時也被認為是俄諾瑪俄斯的配偶)和戰神阿瑞斯之子,希波達彌亞之父。除去斯忒洛珀的可能性之外,他的妻子也可能是阿爾戈斯的Evarete(阿克里西俄斯和歐律狄刻之女)。另外達那俄斯之女Eurythoe也被認為是他的母親或配偶。除去希波達彌亞,他的孩子還有留基伯(因愛戀達佛涅而死)和阿爾卡珀。鮑桑尼亞認為俄諾瑪俄斯的父親不可能是神而是人類。歐里庇得斯著作《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亞》中的譜系證據顯示,俄諾瑪俄斯是特洛伊戰爭的前二代之人,是亞崔迪、阿伽門農和墨涅拉俄斯的祖父。.
利奧斯典納斯
利奧斯典納斯(希臘語:Λεωσθένης, ),是古希臘雅典傑出的將軍,他在拉米亞戰爭中統帥希臘聯軍,並迫使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陷入圍城的困境之中。.
刻律涅牝鹿
刻律涅牝鹿(希腊语:Ελαφος Kερψνιτις / Ελαφος Kρψσοκερως,英语:Ceryneian Hind / Cerynitis)为希腊神话中的神鹿。因所处之刻律涅山(Mount Ceryneian)而得名。.
列昂納托斯
列昂納托斯(?-前322年),亞歷山大帝將領及繼業者之一。 列昂納托斯出身上馬其頓(Upper Macedonia)的貴族,具有王室成員身份。他與亞歷山大是親戚且大致同齡,與亞歷山大一起長大,日後非常親密。他其後成為亞歷山大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並且曾在印度戰役中救了亞歷山大的命。 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新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讓列昂納托斯當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列昂納托隨後與亞歷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訂婚,試圖增加自己的地位。與此同時,當雅典人聽到亞歷山大逝世的消息後,率眾起來反叛馬其頓的霸權統治,在拉米亞戰爭中把馬其頓軍安提帕特團團圍困。列昂納托斯帶領20,000名步兵及15,000名騎兵去為安提帕特解圍,一來可返回馬其頓與克麗奧佩脫拉成婚,二來可透過鎮壓希臘人反叛有助於他登上馬其頓王座。可惜他在與希臘人的戰事中陣亡而未能與克麗奧佩脫拉完婚。.
喀羅尼亞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語: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是發生於前338年維奧蒂亞境內喀羅尼亞附近,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腊的決定性的戰役。腓力二世領導色萨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里斯聯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馬其頓的大獲全勝確定了馬其頓崛起,也開始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序幕。此戰役由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擔任左派指揮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與飽受戰亂的希臘城邦締結和約,結束第三次神聖戰爭,也和與他爭奪北爱琴海霸權而交戰了10年的敵人雅典,簽署另一個的和約。腓力二世廣大的王國、強盛的軍隊和富饒的資源,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希臘霸主。對於較強盛的希臘城邦,如雅典等,他們在前346年後開始察覺腓力二世的野心與實力將是城邦獨立自主的一大威脅,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對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與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圍攻的城邦結盟,讓腓力二世終於忍讓不住,宣布與阿提卡城邦交戰,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領軍隊進入希臘,很快地許多希臘城邦組建了一個同盟來對抗,並以雅典和底比斯為首。 在數個月的對峙後,腓力二世最終進軍維奧蒂亞,企圖從此地進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附近阻擋馬其頓軍,聯軍的兵力與馬其頓軍相差無幾且占據有利的位置。關於這場戰役詳細史料較缺乏,但可知此役經過長時間戰鬥後,馬其頓擊敗希臘盟軍左右兩翼,迫使他們潰敗而逃。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此役之後雅典和底比斯的軍力遭到摧毀,也無法繼續抵抗,因此這場戰爭迅速結束。之後,強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臘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協議,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臘城邦都接受這個協議,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這個同盟由所有的希臘城邦參與,並由腓力二世成為和平的保證人。接下來,腓力二世被舉為希臘世界的統帥,準備在未來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戰爭中統領希臘人。然而,當腓力二世準備要展開入侵波斯的行動時遭到暗杀,整個馬其頓王國和與波斯戰爭的重任都留給了其子亞歷山大。.
呂西克列斯 (前四世紀)
呂西克列斯 (Λυσικλης,),為古希臘雅典的將軍。 呂西克列斯是前338年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聯軍中其中一名雅典軍指揮官,但這場戰役遭到毀滅性大敗,呂西克列斯雖然生還,但被雅典公民判決死刑。雅典的呂庫古(Lycurgus of Athens)曾發表一場演說控訴呂西克列斯,這件事被哈玻克拉奇翁(Harpocration)所提起。.
哈耳摩尼亞 (希臘神話)
哈耳摩尼亞(Ἁρμονία、Harmonia)是希臘神話中代表和諧和協調的女神。在羅馬神話中對應的神祇為孔科耳狄亚(Concordia)。哈耳摩尼亞的對頭是厄里斯,厄里斯在羅馬神話中的對應是狄斯科耳狄亚(Discordia)。.
克來塔卡斯
克來塔卡斯(希臘語:Κλείταρχος,前四世紀人物),是古希臘時期的歷史學家,也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隨行的歷史學家之一。克來塔卡斯的父親可能是歷史學者狄農(Dinon of Colophon),他也可能是埃及生長的希臘人,不然就是希臘人但在埃及托勒密一世的宮廷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克來塔卡斯寫了一些有關歷史的著作,但昆提利安評論他的能力遠高於他著作可信度。西塞羅批評他虛構了一個地米斯托克利之死的故事。但是無疑他的歷史著作很流行,並被後來的古代作家引用和參考,如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查士丁、昆圖斯·庫爾蒂烏斯·魯夫斯、普魯塔克等,和《亞歷山大大帝傳奇》不知名的作者。 克來塔卡斯的著作完全喪失了,但可從其他一些作家著作保留他的殘篇,如斯特拉波和克勞狄俄斯·埃利亞努斯。.
克利圖斯 (白)
克利圖斯(希臘語:Kλείτoς Λευκός,),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軍,綽號「白」,並與另一名綽號「黑」的克利圖斯有所分別。另外,這位白的克利圖斯在阿特納奧斯和克勞狄俄斯·埃利安的描述中相當奢華和講究排場。他也很可能是查士丁記載中,於前324年與克拉特魯斯一同護送馬其頓老兵回家鄉的克利圖斯。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克利圖斯在拉米亞戰爭期間擔任馬其頓艦隊司令,並在前322年阿卑多斯戰役、阿瑪格斯戰役擊敗雅典艦隊司令伊厄泰翁(Eetion)。之後在前321年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克利圖斯成為呂底亞總督。當帝國攝政安提帕特於前319年死後,安提柯企圖謀反,並準備先把矛頭對準克利圖斯,克利圖斯察覺安提柯的意圖,派兵在轄區境內的主要城市駐守,自己親自往馬其頓向新任帝國攝政波利伯孔報告此事。前318年,波利伯孔在邁加洛波利斯(Megalopolis)慘遭軍事失利後,他派克利圖斯率領一支艦隊前往達達尼爾海峽,防止安提柯可能會從此地進軍歐洲。克利圖斯在那裡與當地赫勒斯滂弗里吉亚總督阿里達烏斯合作,阿里達烏斯則於陸上堅守賽厄斯(Cius)。克利圖斯在海上於拜占庭海域附近,大破卡山德將領尼卡諾爾所率領的聯合艦隊,但這場大勝使克利圖斯掉以輕心,他讓他的水手於陸上紮營時未有足夠警備,安提柯和尼卡諾爾於是發動夜襲,在慌亂中克利圖斯幾乎喪失所有軍隊,僅有一艘船隻帶著他逃離。 大敗後克利圖斯逃到安全的岸邊,並前往馬其頓,但他途中被利西馬科斯的士兵所殺。.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又可被稱為沃洛戰役(Battle of Volo)。發生在古希臘第三次神聖戰爭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一方是奧諾馬爾庫斯(Onomarchus)所率領的福基斯軍隊,另一方是馬其頓王國和色薩利同盟聯軍,聯軍指揮官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這場決定性戰役由腓力二世獲勝作收,藉由這次勝利腓力確定他在色薩利的統治地位,這場戰役也是古希臘歷史中馬其頓崛起的關鍵一環。對於這場戰役的發生年份,現代歷史學家分成兩派,分別認為戰役發生在前353年,或是前352年。.
克特西亚斯
克特西亚斯(Κτήσιας,Ctesias),按罗氏希腊拉丁文译音表应译“克忒西阿斯”。前5世纪尼多斯(Cnidus)人,亚达薛西二世御医,历史学家。.
克桑提普斯
克桑提普斯(Ξάνθιππος;Xanthippus)是一名希腊(可能是斯巴达)雇佣兵首领,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由迦太基雇用,帮助他们对抗罗马军队。他对迦太基士兵进行训练,最终于公元前255年的突尼斯之战中带领迦太基军队击溃罗马军队,并俘获罗马统帅、执政官马尔库斯·阿蒂利乌斯·雷古鲁斯。 根据狄奥多罗斯的描述,克桑提普斯在突尼斯之战后曾帮助利利贝乌姆城(今马尔萨拉)击退罗马军的围攻。然而这座城市却背叛了他,给了他一艘漏水的船,使他最终葬身亚得里亚海。不过历史学家拉曾比(J.
克拉特西波麗絲
克拉特西波麗絲(希臘語:Kρατησίπoλις ,前4世紀人物),是馬其頓帝國攝政波利伯孔之子亞歷山大的妻子。她在當時以美貌、才能、活力聞名。 前314年,克拉特西波麗絲的丈夫亞歷山大在西庫昂被人謀殺,軍隊群龍無首,然而克拉特西波麗絲因待人仁慈而深受士兵歡迎,軍隊並沒有潰散。而西庫昂人認為一個女人能有什麼作為,認為可以輕易擊敗她,他們發動騷動打算驅除西庫昂的駐軍尋求獨立。但克拉特西波麗絲迅速鎮壓叛亂,並把十三位地方有利人士給釘死在十字架上,她牢牢掌握這座城市,並繼續向馬其頓卡山德輸誠。 前308年的時候,克拉特西波麗絲受到埃及的統治者托勒密所誘,她打算帶著科林斯和西庫昂等地區叛離卡山德,並加入托勒密陣營,然而因為她的科林斯駐軍不願打算叛變,於是克拉特西波麗絲把一支托勒密的部隊偽裝成自己從西庫昂所發的增援部隊,進入科林斯並控制該城。克拉特西波麗絲的叛離使得除了雅典外卡山德在希臘的據點全都喪失。隨後,托勒密失敗後克拉特西波麗絲退往亞該亞的帕特雷,並在那生活一陣子。 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在前307年率軍來到希臘,並在克拉特西波麗絲處雙方進行一場著名的會面,因為這兩人都對對方顯赫的名聲所互相吸引。.
克拉特魯斯
克拉特魯斯(希臘語:Κρατερός,約),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是一名相當倚重的大將,後來成為繼業者之一。 克拉特魯斯參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大小戰役,在著名的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著方陣左冀步兵。在公元前326年的希達斯皮斯河戰役中,他負責指揮佯動部隊在西岸駐守,成功欺騙敵軍並讓亞歷山大的主力部隊順利渡河。亞歷山大對克拉特魯斯相當信任,在亞歷山大諸將中他最信任就是赫費斯提翁和克拉特魯斯。雖然他深受國王信任,然而克拉特魯斯堅守、捍衛馬其頓傳統,與亞歷山大提倡的東方化政策相牴觸,使他官位上無法與赫費斯提翁、佩爾狄卡斯相比媲,但反而使他深受馬其頓士兵歡迎,緣於馬其頓士兵們不滿亞歷山大的東方化政策。 遠征軍返回巴比倫尼亞後,他受命與波利伯孔一起帶領11,500名老兵返回馬其頓,當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時,他正在行軍至奇里乞亞,因此未參與巴比倫的王位繼承權之爭。隨著亞歷山大逝世,希臘諸城邦反叛之刻,克拉特魯斯在拉米亞戰爭中支援安提帕特對付希臘叛軍。他與他的馬其頓海軍啓航到希臘並在前322年參與克蘭農戰役。隨後他與安提帕特聽信安提柯對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的指控,起兵聲討佩爾狄卡斯。公元前320年,他在小亞細亞卡帕多細亞與歐邁尼斯的一場戰役中交戰陣亡。.
勒托
画:提堤俄斯企图强奸勒托;两旁的人物是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 勒托(希腊语:Λητώ,多利安語:Λατώ,Leto)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提坦。她是宙斯的众多配偶之一,并且是阿波罗与阿耳忒弥斯的母亲。在罗马神话中,她的对应者是拉托娜。.
查看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勒托
勒拿九头蛇
勒拿九头蛇(Ύδρα,Hydra,义为“水蛇”),又稱海卓拉、许德拉,是古希腊神话裡一种传说中有九个头的大蛇,存在於印歐的许多子嗣文化當中。.
皮翁尼亚
在古代, 皮翁尼亚(英 Paeonia) (Παιονία)是皮翁尼亚人的土地和国家。(Παίονες).
琉科忒亚
琉科忒亚(希腊语:Λευκοθεα,“白色女神”)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宁芙。有关她的传说相当繁多,但比较一致的一点是,她是转变为宁芙的。 根据流传最广的传说,她原先是伊诺:卡德摩斯之女、塞墨勒的姊妹以及阿塔玛斯的妻子。她和丈夫接受赫耳墨斯的嘱托而抚养了狄俄倪索斯,因而遭到善妒的赫拉的报复,她调遣厄里倪厄斯将他们变成了疯子。疯癫的伊诺抱着孩子墨利克尔忒斯跳进了彼奥提亚(Beotia)的大海里。(根据不同的版本,她还烹煮了自己的孩子,等等。参见“伊诺”。)波塞冬将他们两个都变成了神祇:伊诺成为了琉科忒亚,而墨利克尔忒斯变成了帕莱蒙。 在罗得岛的传说中,跳进海中变成琉科泰娅的是哈利亚(Halia,“大海的”),一个当地的宁芙、忒尔喀涅斯的姊妹。她是波塞冬(在这个岛上长大)的伴侣,为他生育了罗得以及六个儿子。她后来被自己的儿子们强奸,跳入海中自尽,变成了琉科忒亚。而这六个儿子被阿佛洛狄忒所惩罚而变疯,并被波塞冬永远囚禁在大地深处。这样,罗得岛的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神话历史追溯到罗得和她的丈夫提坦神赫利俄斯。 在荷马的《奥德赛》中琉科忒亚化身为海鸥在俄底修斯遇上海难的时候出场,交给他一方纱巾,让他围在腰间以获得神力保护,最终得以见到瑙西卡。 她在拉科尼亚(Laconia)拥有祭坛,被人认为携有神谕,可以为人释梦。.
破城者 (攻城塔)
城者(希臘語:ἑλέπολις, Helepolis),是一超巨型攻城器具。由色薩利的波呂伊多斯(Polyidus)所發明,後來經過馬其頓安提柯王朝德米特里一世和雅典的埃披馬格斯(Epimachus)改良而成,用在前305年羅得圍城戰中。 破城者攻城塔是由前一年薩拉米斯圍城戰中的攻城塔為基礎,發展而成。它的希臘原名ελείν πόλεις,即「破壞城市者」。古代作家如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維特魯威、普魯塔克等,以及古書阿特納奧斯的《裝置》(Athenaeus Mechanicus)對這項驚人的攻城塔都有詳細的描述。假如這些數據都是正確的話。那破城者攻城塔將是古代歷史上最巨大、且最有威力的攻城塔。.
科那斯 (將軍)
科那斯(古希臘語: Koινoς,?-前326年),他是波利摩克拉提斯之子,也是帕曼紐的女婿,是相當有能力的將領。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期間。科那斯是最忠誠的將領之一。 在前334年,當亞歷山大進軍至卡里亞時,他讓著剛結婚的士兵回馬其頓與新婚妻子過冬,而科那斯就是受命帶著他們回歐洲的將領之一,在來年,即前333年,科那斯再帶著這些馬其頓士兵於戈爾迪烏姆(Gordium)與亞歷山大會合。科那斯在亞歷山大的軍隊中占有一席之地,並在許多場合有傑出表現,在所有亞歷山大的戰爭中,他通常率領最右邊馬其頓方陣部隊,在古希臘軍事中,最光榮就是這個位置,通常會給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而他能率領這支最精銳的方陣部隊意味著,他相當可靠,很可能是軍事上富有才華,或戰場上很英勇,他很可能因自己常以身做則,而受到敬重。 前330年,帕曼纽之子菲罗塔斯被控谋反,帕曼纽亦遭株连。 當前326年亞歷山大遠征印度,到了希達斯皮斯河時,與印度當地國王波羅斯進行希達斯皮斯河戰役,科那斯當時率領一部份的騎兵與亞歷山大的騎兵成功擊退敵人騎兵,戰功顯赫。當戰役勝利後,亞歷山大依舊想繼續進軍,但他的士兵卻相當疲憊不想再前進之時,科那斯當時大膽挺身而出,勸建亞歷山大回家的必要。最後亞歷山大採納他的意見,啟程返鄉,但科那斯不久之後因病病逝,亞歷山大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為他哀傷不已,並說科那斯當時如此堅定提出歸程的必要,而他自己卻注定無法再看到家鄉一面。.
科林斯战争
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5年-前387年)是一场发生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联盟与四国联盟(底比斯、雅典、科林斯和阿尔戈斯)之间的战争。战争之初,四国得到了波斯帝国的支持。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斯巴达在小亚细亚、希腊中部和北部的扩张主义而导致了这一区域的城邦对其不满。战争主要是在科林斯地区和爱琴海进行的,斯巴达人在开始阶段的陆战中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后来的海战中斯巴达舰队被波斯挫败,也因此斯巴达丧失了海洋强国的地位,雅典收复了原属于自己的岛屿。 波斯人担心雅典强大带来的威胁,转而支持斯巴达,迫使联盟国和解。战争在公元前387年结束,签订了《安塔西达斯和约》。这次战争加强了斯巴达在希腊政治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并且同时也扩大了波斯帝国在希腊事务中的影响力。.
米南德 (總督)
米南德(希臘語:Mενανδρoς; 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也是國王的夥友(Hetairoi)之一。在亞歷山大的遠征軍中,米南德指揮一支雇傭兵部隊。後來於前331年亞歷山大在從埃及返回泰爾時,亞歷山大任命他為呂底亞總督。米南德一直擔任這個職位直到前323年,當時亞歷山大從印度返回巴比倫,米南德率領一支增援的部隊前往巴比倫與亞歷山大會合,米南德抵達時恰好在亞歷山大患重病前刻。 亞歷山大逝世後,米南德在巴比倫分封協議後仍擁有呂底亞的統治權。在繼業者的鬥爭中,他屬於安提柯一黨,並且是第一位告知安提柯,說佩爾狄卡斯將娶亞歷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這個消息的人。在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米南德失去了呂底亞總督職位,並由克利圖斯接任。這很可能是米南德為了能與安提柯更緊密加強關係,在前320年在首次對付歐邁尼斯之時,可以看到米南德當時指揮安提柯一部分軍隊。之後幾年,米南德得知歐邁尼斯已經從諾拉的要塞包圍圈逃脫,他立刻率軍進入卡帕多西亞攻擊歐邁尼斯,迫使歐邁尼斯往奇里乞亞逃遁。在這之後,便沒有米南德的記錄了。.
米利都的阿里斯托德穆斯
阿里斯托德穆斯(希臘語:Aριστoδημoς,前四世紀人物),是米利都人,他是亞歷山大繼業者安提柯的下屬及夥友。 前315年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爆發,安提柯派遣阿里斯托德穆斯帶著1000塔蘭同前往伯羅奔尼撒,以這筆錢盡可能地募集雇傭軍,同時還命他出使波利伯孔和其子亞歷山大,希望雙方能結盟,對抗馬其頓的卡山德。阿里斯托德穆斯於是來到拉科尼亞,斯巴達人也准許他在境內進行募兵行動,結果他在伯羅奔尼撒募到8,000名士兵。除此之外,阿里斯托德穆斯也成功與波利伯孔和亞歷山大締結良好關係。 埃及的統治者托勒密與卡山德是同盟,他派遣一支艦隊前去希臘對抗阿里斯托德穆斯和安提柯的盟友們,同時卡山德也南下希臘,奪取了伯羅奔尼撒大部份。隨著卡山德把主力帶回,阿里斯托德穆斯和亞歷山大他們共同致力誘使 半島上的希臘城鎮驅除卡山德的當地駐軍,來恢復希臘人的獨立。然而後來亞歷山大接受卡山德的和解,他叛離安提柯陣營轉到卡山德那一方去,並接受卡山德任命的伯羅奔尼撒統帥,還可率領當地卡山德部隊。 前314年,阿里斯托德穆斯成功讓埃托利亞同盟加入安提柯這一方,並擁有一支由雇傭軍組成的大軍。當亞歷山大包圍基利尼斯(Kyllini)時,阿里斯托德率領這支軍隊前去攻擊亞歷山大,並為基利尼斯他們解圍。阿里斯托德隨後收復許多城鎮,包含亞該亞的帕特雷、底米(Dymi)等,並為他們恢復獨立。在這之後,於前306年阿里斯托德穆斯還出現一次於歷史上。.
米利都的拉俄墨東
拉俄墨東(希臘語:Λαoμέδων),前四世紀人物,他出身米利都,是拉瑞卡斯(Larichus)之子,還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軍官。 亞歷山大少年時就與拉俄墨東建立密切的友誼,並受到高位和信任。在腓力二世時,拉俄墨東和其兄埃瑞吉亞斯(Erigyius)、托勒密、尼阿库斯等人與亞歷山大一起被放逐。當前336年腓力二世逝世後,這些與亞歷山大一同磨難的夥友們都受到重用。拉俄墨東之後還隨亞歷山大遠征亞洲,而因為他本身通曉波斯語,亞歷山大便讓他管理波斯俘虜。 雖然之後的遠征戰事沒提到拉俄墨東的名字,但他的地位仍讓他在巴比倫分封協議獲得敘利亞總督的職位,並在前321年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維持原職位。然而,不久他鄰近實力強大的埃及總督托勒密意圖併吞他的領地,托勒密提供一大筆金錢來換取他的行省,但拉俄墨東拒絕這項提議。於是托勒密派遣他的將軍尼卡諾爾率領一支軍隊入侵敘利亞,拉俄墨東無法抵擋敵人入侵,自己還被尼卡諾爾捕獲,被押到埃及。 之後拉俄墨東從埃及逃了出來,並在皮西迪亞加入阿爾塞塔斯陣營,很可能之後安提柯在對抗佩爾狄卡斯餘黨阿爾塞塔斯和阿塔羅斯等人的戰爭中,他也參與其中。前320年,餘黨的勢力遭到消滅,但並沒有提到拉俄墨東的下落。.
納巴泰人
納巴泰人(阿拉伯文:;英文:Nabataeans。又譯納巴提人), 是在約旦、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營商的古代商人。弗拉維奧·約瑟夫斯把敘利亞和阿拉伯的邊界、幼發拉底河至紅海的地命名為「納巴泰」,也就是他們位於綠洲的居住地和名字來源。 他們寬鬆的貿易管理網絡以一串綠洲為中心點,但中心點沒有足夠範圍作集体農業,而綠洲間的通路在荒漠周遭毫無防線。在106年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征服納巴泰並併入羅馬帝國,令到其文化尤其是罐裝著色陶器業分散,最後永久失落。.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古代文明的总称。它曾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因为这一文明的存在通過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始于1876年的发掘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后续的发现证明迈锡尼在爱琴文明的早期(甚至任何时期)并不占中心的地位,因而后来更多地使用更为一般的地理名称来命名这个文明。.
留克特拉戰役
留克特拉战役,是一场前371年爆发于底比斯和斯巴达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斗在伊巴密浓达首创斜线式战术。 當時針對希臘重步兵方陣一線平推平均分佈兵力的特點,其無法在不將列數減少的情況下排出與斯巴達軍相同長度的陣形,伊巴密濃達放棄嘗試排出與斯巴達相同長度陣形,集中兵力於一翼,改為將左翼的列數增多,由傳統的八至十二列改為五十列,力求獲得突破。但是有強就有弱,如果自己加強的一側獲得勝利,而削弱的一側被對方突破,仍然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受到削弱的一翼,就把它向後回縮並延遲戰鬥,儘量拖延它與敵人接觸的時間,其加強了的左翼則以雙倍速度衝向斯巴達軍,希望加強的一翼能夠求得決定性的突破。就在這一戰,他用這戰陣擊敗了斯巴達精銳部隊。 最终底比斯胜利。.
特內多斯島的菲尼克司
菲尼克司(希臘語:Φoινιξ, 前四世紀人物),出身於特內多斯島(Tenedos)。 他原是歐邁尼斯的高階將領。在前321年歐邁尼斯對抗克拉特魯斯、涅俄普托勒摩斯的一場大型會戰中,菲尼克司率領左翼的部隊,因為歐邁尼斯擔心自軍的馬其頓士兵一發現敵方是深得人望的克拉特魯斯後,會立即倒戈,於是歐邁尼斯命令菲尼克司和法那巴佐斯當克拉特魯斯軍一出現,就立即率領亞細亞的部隊先攻上去,不讓自軍的馬其頓士兵看清楚敵方將領是誰。此戰中,當菲尼克司和法那巴佐斯所率的騎兵向克拉特魯斯軍發起衝鋒,使克拉特魯斯軍無法抵擋,克拉特魯斯在混戰中重傷而亡。 不久,菲尼克司在歐邁尼斯的命令下,前去討伐叛變的佩爾狄卡斯,他連夜疾行,在沒有抵擋下突襲佩爾狄卡斯的營帳,並加以俘虜。 前316年歐邁尼斯死後,他投入安提柯的帳下。但在前310年與安提柯的侄子托勒密建立密切的友誼,而被托勒密被所勸服,叛離了安提柯的陣營並加入了托勒密。當時菲尼克司統轄相當重要的赫勒斯滂弗里吉亞一帶,安提柯立即派遣兒子腓力領一支軍隊去討伐他。關於這段過程不太清楚,但菲尼克司似乎受到安提柯原諒,並得到安提柯的厚愛。在前302年的伊普蘇斯戰役前,當時菲尼克司鎮守薩第斯,但最後他投降於卡山德的將領普瑞迫勞斯(Prepelaus),之後他並沒在史書上出現了。.
特勒思弗洛斯 (將軍)
特勒思弗洛斯(希臘語:Tελεσφoρoς, 前四世紀人物),是安提柯麾下的將軍,很可能他是安提柯的侄子。 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爆發,前313年特勒思弗洛斯率領50艘戰艦和一支龐大的軍隊派到伯羅奔尼撒去,要去對付卡山德和波利伯孔。起初他的軍事行動相當成功,並把伯羅奔尼撒的大部分馬其頓駐軍都驅離,僅除了科林斯和西錫安(Sicyon),其中西錫安是波利伯孔的根據地。特勒思弗洛斯和另一名將軍邁迪亞斯(Medius)合軍後,卡山德率軍圍攻俄瑞烏斯(Oreus),於是兩人率艦隊前去援救,但遭到大敗,損失不少船隻。 前312年夏季,安提柯派遣他的侄子托勒密為伯羅奔尼撒戰線的最高指揮,托勒密的軍事行動很成功,一舉攻入波奧蒂亞。特勒思弗洛斯一來不滿地位下降,二來忌妒托勒密的成就,他決定發動叛變,並誘使他的士兵跟隨他,在伊利斯(Elis)建立自己的勢力,他還劫掠奧林匹亞聖地的財寶。托勒密聽聞特勒思弗洛斯,立即回軍擊敗特勒思弗洛斯,收復奧林匹亞。後來不久,特勒思弗洛斯被迫臣服於托勒密。.
狄奧多羅斯龍屬
奧多羅斯龍屬(屬名:Diodorus)是基礎恐龍形類的一屬,屬於西里龍科,是恐龍的近親。 化石發現於摩洛哥的阿加尼亞盆地(Argana Basin ),屬於Timezgadiouine組地層的Irohalene泥岩段,地質年代相當於三疊紀晚期的卡尼階或諾利階。在2011年,這些化石被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斯氏狄奧多羅斯龍(D.
Diodorus Siculus
#重定向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芝普特斯一世
芝普特斯一世(希臘語:Zιπoίτης 或 Zιβoίτης ,),是比提尼亞的統治者,他自立為國王,統治期間約在前326年-前278年。 芝普特斯在前326年繼承父親巴斯(Bas)的位置,並統治比提尼亞48個年頭,這期間他成功抵擋住利西馬科斯和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一世的進攻 。在前315年時,他與阿斯塔科斯(Astakos)、卡爾西頓(Chalcedon)進行戰爭,但因安提柯一世派出援兵幫助敵方而失敗 。芝普特斯曾經在利珀德戎(Lypedron)山腳下建造一座城市,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芝普提翁(Zipoition),但有關這座城市和那座山的位置今日不清楚。另外,他是第一個比提尼亞統治者採用巴西列斯(國王)頭銜,時間約在前297年以前。 他活到76歲才逝世,並留有四個孩子,並由長子尼科美德一世繼承王位 。.
菲羅塔斯 (安提柯的將軍)
菲羅塔斯(Φιλώτας;前四世紀人物),是安提柯的馬其頓將軍。 前319年,安提柯命他設法與歐邁尼斯軍的銀盾兵軍官接觸,藉著賄絡方式誘使他們背叛歐邁尼斯,尤其以銀盾兵指揮官安提貞尼斯和透塔摩斯為主要重點目標。其中透塔摩斯受到誘惑而動搖,但他在安提貞尼斯規勸下打消此意,最後銀盾兵仍效忠歐邁尼斯。.
菲拉 (安提帕特之女)
菲拉(Φίλα, ),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的女兒,後來成為德米特里的王后,也是希臘化時代第一位獲得巴賽麗莎(Basilissa)頭銜的女性。 菲拉在她那個時代就已是一位聞名的女性,以她的德行和高貴在當時的女性無人能及。她在早年時就已經展露出她的智慧和卓越的判斷力,以至於她的父親安提帕特經常詢問她有關政治上的事務。根據安東尼·第歐根尼(Antonius Diogenes)記載,菲拉可能在前332年以後嫁給一位名叫巴拉克魯斯的人,他可能就是擔任奇里乞亞總督的巴拉克魯斯。在前322年,她的父親為了感謝克拉特魯斯於拉米亞戰爭時幫助他,把菲拉嫁給了克拉特魯斯,並有一個兒子也命名為克拉特魯斯。當克拉特魯斯戰死後,菲拉又嫁給比她年輕的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這次婚姻可能在前319年到前315年之間開始。 儘管她與德米特里的年齡有一段差距,菲拉仍對她年輕的丈夫有很大的影響力,德米特里也對她非常敬重,儘管德米特里性格風流且有許多其他妻妾,他們倆人仍十分恩愛。德米特里後來於四處南征北討之時,菲拉似乎主要居住於賽普勒斯,如德米特里圍攻羅德島的那段時間,她就曾從賽普勒斯寫信給德米特里,並送他許多貴重的物品。德米特里在伊普蘇斯戰役戰敗後,菲拉與德米特里會合。她丈夫派她前往馬其頓與她兄弟卡山德和解並談和約,結束此事後菲拉似乎又回到賽普勒斯居住,於前295年時,埃及托勒密一世率軍奪取德米特里的賽普勒斯,並包圍菲拉所在的薩拉米斯。薩拉米斯最終被迫投降,托勒密一世以最高規格的方式對待菲拉,並且把她和她子女送還給德米特里。 馬其頓國王卡山德逝世後,國內王室陷入紛爭,加上馬其頓人對安提帕特的女兒菲拉素有好感,德米特里趁著這個機會奪下馬其頓王位,成為馬其頓的國王。菲拉這時與她丈夫命運與共,且很注重人民對王室的愛戴。但在前287年,其他繼業者各國聯手德米特里,促使馬其頓軍隊譁變,德米特里幾乎喪失所以地位,他和他的家室逃到卡山德里亞,這時菲拉已經對未來絕望,承受不了這種命運下服毒自殺,結束生命。 菲拉與德米特里生有兩個孩子,安提柯二世和斯特拉托妮可。她的兒子安提柯後來成為馬其頓國王,而女兒斯特拉托妮可嫁給塞琉古國王塞琉古一世,後來改嫁給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
萨拉米斯战役
萨拉米斯海战(Ναυμαχία τῆς Σαλαμῖνος,波斯語:نبرد سالامیس,前480年)是第二次希波战争中雅典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率领的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合舰队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一世麾下的波斯海军于公元前480年进行的一场海战。兵力处于劣势的希腊联军将波斯舰队诱入科林斯地峡东部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与希腊本土阿提卡地区之间狭窄的海峡中,一举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第二次希波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公元前480年8-9月间,为了阻止波斯军队的进犯,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军分别在陆上和海上组成防线。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大约7000名陆军在中希腊的温泉关布防,阻止波斯陆军从色萨利地区侵入中希腊的维奥蒂亚地区和南希腊的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地区。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波斯军队从海上绕道,以雅典海军为主力的希腊各城邦联合舰队封锁了埃维亚岛北端的阿提米修姆海峡。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希腊重装步兵面对兵力数百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坚守了7天,最后由于叛徒告知敌人绕道的山路,遭到迂回包围而失败,希腊军队的后卫部队,包括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及其麾下的300勇士战死,波斯军队长驱直入占领维奥蒂亚和阿提卡,并焚毁了雅典城。希腊和波斯海军在阿提米修姆海战不分胜负,但由于温泉关失守,希腊海军遂后撤到雅典外海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修整补给。希腊陆军则后撤到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建立新的防线,以阻止波斯陆军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 尽管在战舰数量和海员训练上处于明显劣势,希腊联军接受了地米斯托克利与波斯海军再战的意见。这是因为如果不能限制波斯海军的行动,希腊陆军在科林斯地峡的防线很容易被两栖登陆行动破解。另一方面,薛西斯一世也急于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以便尽快结束战争。地米斯托克利天才地设计欺骗了薛西斯一世,一方面派人对其示好,一方面透露希腊联军内部的意见分歧,成功诱骗波斯舰队试图封锁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庞大的波斯舰队一进入海峡内的狭窄水域后难以展开,早已等待于此的希腊舰队抓住机会,一举击溃了波斯舰队,从而赢得了自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以来,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薛西斯一世此战失败后任命馬鐸尼斯率波斯陆军继续征服希腊,尽管波斯军队于公元前479年6月再次占领雅典,但在同年8月的普拉提亞戰役中遭到歼灭。波斯海军亦在8月底的米卡勒战役中大败。这两场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波斯帝国彻底放弃了征服希腊的企图,而希腊则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略反击。有不少西方史学家认为如果萨拉米斯海战以波斯帝国的胜利告终,古希腊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将会被扼杀,所以这场战役被视作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西西里奴隶起义
西西里奴隶起义是罗马共和国后期在西西里岛爆发的两次大规模奴隶起义。第一次起义爆发于公元前137年。奴隶在恩纳城起义,叙利亚籍奴隶攸努斯被起义者推举为王。不久,与克里昂领导的阿格里琴托的奴隶起义队伍联合起来捣毁庄园,但不侵犯农民,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据罗马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记叙,起义军曾达20万人。起义军屡次擊败罗马军队,占领了西西里东部和中部许多城市,建立新叙利亚王国,设立民众会和议事会。到了公元前132年,起义被罗马执政官鲁皮留镇压。第二次起义爆发于公元前104年,因西西里总督受贿中止释放奴隶而触发。赫拉克利亚城奴隶首先发难,拥立萨维阿斯为王,号称特里丰。后来,起义军与雅典尼昂领导的另一支起义队伍在特里奥卡拉城汇合,达3万人,并定都于此,设立民众大会和议事会。起义军及後转战西西里各地,但屡被罗马軍擊败。特里丰死后,雅典里昂统率全军。公元前101年,雅典里昂在决战中阵亡。其余部下坚持战斗,但最终戰败。 Category:羅馬共和國戰爭 en:Roman Servile Wars es:Guerras Serviles ja:奴隷戦争 ru:Восстания рабов в Древнем Риме simple:Roman Servile Wars fi:Orjasota.
西比爾提亞斯
西比爾提亞斯 (希臘語:; 生存於前四世紀),出身希臘克里特島,並服役於亞歷山大大帝。 當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準備歸程時,在前326年任命西比爾提亞斯擔任卡曼尼亞(Carmania)總督,之後改派為阿拉霍西亞和格德羅西亞(Carmania)總督,接任前任總督陶斯(Thoas)的職位。 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後,西比爾提亞斯和其他遙遠的東方總督們一樣,都維持原來的職位,在前321年第二次分配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也是如此。在第三次繼業者之戰,在面臨培松入侵帕提亞時,西比爾提亞斯是支持波斯總督樸塞斯塔斯反對培松的東方總督之一,之後反培松聯合軍在蘇錫安那接受皇家命令加入歐邁尼斯陣營對抗安提柯。然而對西比爾提亞斯而言,他是聽從樸塞斯塔斯的命令,而不是聽從歐邁尼斯,並且參與樸塞斯塔斯對抗總司令歐邁尼斯的陰謀。西比爾提亞斯對樸塞斯塔斯相當支持,以至於受到歐邁尼斯怨恨,並且威脅將要審判他,結果在西比爾提亞斯在倉促的戰鬥中逃走,返回他的轄區。 之後歐邁尼斯落入安提柯手中,歐邁尼斯的支持者都受到懲處。對西比爾提亞斯相當幸運,因為西比爾提亞斯先前與歐邁尼斯交惡的原因,安提柯仍維持原職位,並且讓他帶領精銳的銀盾兵大部分,密令他以對抗蠻族保疆衛土為由,暗自慢慢把銀盾兵拆散成一小團,來消滅驕傲不馴的銀盾兵。 阿利安提到麥加斯梯尼(Megasthenes)曾住過阿拉霍西亞總督西比爾提亞斯官邸,並與印度國王旃陀羅笈多見過面,可能是塞琉古一世與孔雀王朝於前303年簽訂和約後,派麥加斯梯尼為駐華氏城的大使。因此西比爾提亞斯在那時還擔任總督。.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
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是馬其頓王國於安提柯王朝時期的陸上武裝力量,存在時間從前276年到前168年。它是希臘化時期希臘最強大的陸軍,維持到前168年彼得那戰役戰敗為止,並被解散。然而,在前150年到前148年安德里斯庫斯自立為馬其頓國王這段短暫的時間它被重新組建。 在前270年代安提柯二世時,它僅是一支不大並以傭兵為主的軍隊,以此為基礎,它最後發展成為希臘化時期希臘半島上最強大的軍隊。它參與許多戰爭,先後與許多不同的國家對抗過,如伊庇魯斯、亞該亞同盟、雅典、斯巴達、埃托利亞同盟以及羅馬共和國,更不用說威脅馬其頓北方邊界的無數個色雷斯和塞爾特部落。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陸軍以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陸軍結構為基礎,步兵以馬其頓方陣為主幹,這種方陣的士兵有著較小的盾牌且手持非常長的薩里沙長矛。作戰時無數的馬其頓小方陣組成整條陣列,在一場戰爭中通常馬其頓方陣占了全部軍隊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在安提柯的馬其頓方陣的側翼旁,還會安置精銳部隊輕盾兵、數量龐大的同盟和雇傭步兵和其他附屬部隊,以及為數不少的馬其頓騎兵和同盟騎兵。.
馬其頓的妮卡亞
妮卡亞(Nίκαια ;前四世紀初人物),是馬其頓安提帕特的女兒。 前323年,她的父親安提帕特把她送到亞洲,與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聯姻,希望能締結友好關係。雖然佩爾狄卡斯接受訂婚,但不久他又猶豫是否跟王室公主克麗奧佩脫拉結婚。為了不因取消婚約使安提帕特難堪,佩爾狄卡斯仍與妮卡亞完了婚,但不久佩爾狄卡斯接受歐邁尼斯等人的建議,把妮卡亞給休了,另外與克麗奧佩脫拉訂婚。這舉動大大激怒安提帕特,安提帕特和克拉特魯斯決定與埃及的托勒密聯手對抗佩爾狄卡斯,就此展開第一次繼業者戰爭。 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不清楚妮卡亞發生甚麼事情,但可知她不知在何時嫁給了色雷斯總督利西馬科斯,尼西亞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地。.
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
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是古代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的陸上武裝力量,在馬其頓腓力二世軍事改革後首次在歷史中展現出這股顯赫的軍事實力,並由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發揚光大,它被認為是古代世界中最強大的軍事武力之一。 原先,早期阿吉德王朝的馬其頓軍隊只是由部落民兵組成,後學習南部希臘城邦的希臘重裝步兵作戰方式,最後經由腓力二世的軍事改革,採用最新的戰術和武器,並透過獨特的多兵種協同作戰。加上腓力二世連年作戰,征召的士兵幾乎成為常備的職業軍人,使腓力二世無時無刻可以驅使這支堅強、專精的軍隊,也保障兵源。在短短的時間內,馬其頓勇猛的軍事機器成為希臘或亞洲前所未聞的顯赫力量,軍隊的勝利更讓國家成為一個橫跨洲際的大帝國。 在戰術的改良上,腓力採用底比斯伊巴密濃達(他兩次擊敗斯巴達軍隊)的斜形陣列戰術,發展成早期的聯合兵種軍隊,包括有步兵方陣、騎兵、投射部隊,至亞歷山大大帝時就連攻城武器也投入野戰作戰使用。在武器的改良上,腓力二世引入薩里沙長矛,這種長矛(Pike)引入讓步兵在攻擊和防禦時都有良好的優勢。腓力的改革也使騎兵成為決戰戰役勝負的致勝兵種。 新式的馬其頓軍隊還與其他非馬其頓兵種並肩作戰,尤其是希臘的色薩利騎兵,其他還包含腓力二世雇傭愛琴海周圍和巴爾幹半島的各式傭兵部隊。當前338年腓力二世準備入侵波斯時,馬其頓軍隊中有半數以上來源都是非馬其頓裔的希臘人和周圍的蠻族部落組成。.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Εύσέβιος,Eusebius Caesariensis 生於約260年或275年—可能卒在339年5月30日)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凱撒利亞的教會監督或主教。由於他對早期基督教歷史、教義、護教等貢獻,他被一部分後人認爲是基督教歷史之父。.
高加米拉戰役
加米拉戰役(Battle of Gaugamela),在前331年10月1日發生,是馬其頓與波斯之間的一場戰役。高加米拉的確實位置未有定論,有人認為在今伊拉克摩蘇爾以東。 前331年,波斯的大流士三世領20萬軍隊(號稱百萬)、戰象15頭、刀輪戰車200輛,駐紮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高加米拉村,企圖阻止亞歷山大繼續東侵;亞歷山大則率步兵4萬、騎兵7000趕來迎戰。 10月1日拂曉決戰開始。亞歷山大令其右翼斜向楔入,波斯左翼騎兵迂迴迎擊遠征軍右翼,先勝後敗,刀輪戰車亦未奏效。亞歷山大重採伊蘇斯戰役的戰法,率騎兵直接插入敵軍左翼的缺口,直撲大流士三世的指揮營。大流士三世以為敗局已定,再度逃跑,波斯軍頓時群龍無首,全線潰敗。據阿利安記載,波斯軍損失超過10萬人,遠征軍則僅以數百人的代價贏得了這場重要戰役。大流士三世不久後被部將殺害。 高加米拉戰役中,亞歷山大徹底摧毀了波斯的軍事力量,注定了波斯帝國的滅亡。.
高加索的亞歷山卓
加索的亞歷山卓是亞歷山大大帝在帕羅帕米薩達地區,興都庫什山脈南方小丘的重要的要道所建立的殖民都市,並命名為亞歷山卓 ,中世紀時稱作迦畢試,今日的貝格拉姆。古代馬其頓人稱作興都庫什山脈為高加索山脈。.
贝希斯敦铭文
贝希斯敦铭文(波斯语:بیستون;古波斯語:Bagastana)是一个位于伊朗克爾曼沙汗省貝希斯敦山上的多语言铭文,該處近伊朗西部克爾曼沙赫。 这石刻是刻在山崖,由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所立,铭记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人民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 石刻上有描繪大流士一世腳踏高墨達的浮雕及其周圍的銘文。整篇銘文以三種不同的楔形文字寫成:古波斯語(有414行)、埃兰语(有593行)及巴比倫語(一種後期的阿卡德语,有112行)。巴比倫語不像古波斯語,屬閃米特語族。於是,此石刻有如羅塞塔石碑之於埃及象形文字一樣,大力幫助專家們破解楔形文字。 1835年,英国学者劳林森到達此遺跡及拓取古波斯文銘文摹本,1843年再來拓取石刻上其餘銘文的摹本。在他及其他學者的努力下,古波斯文銘文首先被成功解讀,其它兩語銘文隨後也被成功解讀。.
麥尼拉斯
麥尼拉斯 (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王國的將軍。 在前322年拉米亞戰爭後。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命麥尼拉斯擔任阿提卡境內穆尼基亞(Munichia)駐軍的指揮官。普魯塔克認為他是個公正且善良的人,並且盡可能防止駐軍士兵羞辱雅典人。麥尼拉斯也與正直清廉的雅典政治家福基翁建立友好關係。前319年帝國攝政安提帕特去世,卡山德命令尼卡諾爾前去取代麥尼拉斯的指揮官職務 。.
黛達彌亞 (德米特里一世之妻)
黛達彌亞(希臘語:Δηιδάμεια, ?-約前280年),是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公主,本為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四世的未婚妻,後來成為德米特里一世的妻子。.
达佛涅
-- -- 达佛涅(古希腊语:Δάφνη,字面意思为“月桂树”)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宁芙。.
达摩克利斯
达摩克利斯(Damocles)是一个后来才被加入古希腊文化的独立道德轶事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这个形象正确来说属于传奇,而不是希腊神话。轶事出现在陶尔米纳的提麥奧斯(公元前356年-公元前260年)所写的西西里岛失去的历史中。西赛罗可能在狄奥多罗斯·西库鲁斯的作品中读到它,并在其著作《图斯库卢姆辩论》V.61中引用。.
迈达斯
迈达斯(古希腊语:Μίδας,又译作“米达斯”、“弥达斯”),希腊神话中的弗里吉亚国王,故又称“迈达斯王”或“迈达斯国王”,以巨富著称;关于他点石成金的故事非常有名。.
阿加托克利斯 (利西馬科斯之子)
阿加托克利斯 (Aγαθoκλής; ?–前284年),是色雷斯國王利西馬科斯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安提帕特的女兒妮卡亞,歐律狄刻、阿爾西諾伊一世是同父同母的姊妹。 阿加托克利斯約在前292年被他的父親派去與蓋塔人作戰,但阿加托克利斯戰敗並被俘擄,蓋塔國王德洛彌開特斯(Dromichaetes)對他以禮相待,並把他送回去利西馬科斯處做為示好。但利西馬科斯不領情,親自率領軍隊前來進攻,但也戰敗被俘。德洛彌開特斯同樣釋放利西馬科斯,之後還娶了利西馬科斯的女兒。但是一些作家認為僅僅只有阿加托克利斯被俘,或僅僅只有利西馬科斯被俘而已。 前287年,德米特里一世率軍入侵安那托利亞,並奪取了利西馬科斯的呂底亞和卡里亞領地。阿加托克利斯再度被他的父親派去對付入侵者,這次出征成功把德米特里一世逐出,收復了領地。阿加托克利斯繼續追擊,並透過斷絕糧食供應的戰略來使德米特里軍陷入困境。 阿加托克利斯雖然尚未被父王正式宣告為繼承人,但他深受臣民的愛戴,許多利西馬科斯的部屬也認為未來的國王將是他。然而阿加托克利斯的繼母阿爾西諾伊意圖讓利西馬科斯對阿加索克利斯有偏見,甚至誣陷阿加索克利斯陰謀反對他的父王。於是利西馬科斯把他處死,這之後造成王國人心動盪。阿加托克利斯死後,他的遺孀呂珊德拉(Lysandra)帶著孩子和阿加托克利斯弟弟亞歷山大逃到塞琉古一世處,塞琉古一世便趁著這個機會向利西馬科斯宣戰。。.
阿塔罗斯
阿塔罗斯 (希腊:Ἄτταλος;Attalus;约公元前390 – 前336年)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时期的重臣,后被新君亚历山大杀死。 前339年,阿塔罗斯的侄女克娄巴特拉嫁给了腓力二世。 据说在婚礼上,阿塔罗斯许愿克娄巴特拉能为腓力二世产下一个继承人,这被视作对亚历山大的一种侮辱。前336年春,腓力二世任命阿塔罗斯和帕曼纽率军,准备入侵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小亚细亚。腓力二世遇刺后,亚历山大登基称王。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及她的两个孩子,还有阿塔罗斯都被杀了。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该说法后被克來塔卡斯 和 狄奧多羅斯扩充,阿塔罗斯性侵了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因为后者的诽谤,导致了阿塔罗斯的朋友保萨尼亚斯的死亡。随后腓力二世遇刺事件,可能与此事有关,奧勒提斯的保薩尼亞斯怨恨腓力二世没有惩罚阿塔罗斯。 当亚历山大登基时,阿塔罗斯和帕曼纽此时正在小亚细亚统军。 在腓力二世死后,政敌称雅典的狄摩西尼曾写信给阿塔罗斯,如果后者同亚历山大作战,雅典将站在他一方。阿塔罗斯把信交给了亚历山大,并保证支持亚历山大。 然而,亚历山大还是杀了阿塔罗斯,以报复阿塔罗斯的侮辱。 即使两人之间没有仇恨,亚历山大或许是觉得阿塔罗斯的存在是个威胁,尤其是在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和她两个孩子死后。.
阿塔羅斯 (安德羅米尼斯之子)
阿塔羅斯 (希臘語:Aτταλoς; 前四世紀人物),安德羅米尼斯之子,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前330年,阿塔羅斯和他的兄弟帕勒蒙、阿明塔斯和西米阿斯被牽扯入菲羅塔斯謀反一案,但他們兄弟最終獲得清白。前328年,當亞歷山大進軍粟特之時,阿塔羅斯和波利伯孔和一些軍官率領一部分軍隊留在巴克特里亞。阿塔羅斯後來還隨亞歷山大進軍印度,並且擔任許多重要任務。前323年,當亞歷山大染上重病之刻,他是前往巴比倫塞拉皮斯神廟守夜的七位軍官中之一,他們向神請求治療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逝世後,阿塔羅斯加入佩爾狄卡斯一黨,並娶佩爾狄卡斯的姊妹阿塔蘭特(Atalante)。前321年,阿塔羅斯伴隨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進軍埃及,討伐反叛的總督托勒密,當時阿塔羅斯率領艦隊從海路進功。隨後,佩爾狄卡斯因軍隊發生譁變而被殺,在後方大營的阿塔羅斯妻子阿塔蘭特也被處死。而阿塔羅斯當時與艦隊停留在培琉喜阿姆而逃過一劫。他立即帶著艦隊北返至泰爾,當初佩爾狄卡斯把軍資800塔蘭同留在泰爾並命阿基勞斯治理該城。當阿塔羅斯來到此處,阿基勞斯隨即向他獻城,使阿塔羅斯能以此資金很快就募集到10,000名步兵和800名騎兵。他在泰爾停留一段時日,召集逃過一劫的佩爾狄卡斯黨羽。阿塔羅斯並沒有立即與佩爾狄卡斯的兄弟阿爾塞塔斯軍會合,反而率艦隊北上至卡里亞沿岸,在哪裡他與羅德島發生衝突,並遭到羅德島艦隊擊敗。戰敗後,阿塔羅斯的軍隊與阿爾塞塔斯軍隊會合。而安提柯受命討伐佩爾狄卡斯殘黨,並在前320年皮西迪亞擊敗阿塔羅斯和阿爾塞塔斯的聯軍,這場戰役阿爾塞塔斯幸運地逃脫俘虜的命運,但阿塔羅斯和其他軍官遭到俘虜。從那之後到前317年為止,阿塔羅斯和其他人一直被囚禁著。然而後來他們趁機推翻守衛,並占據那座囚禁他們的要塞。但在阿塔羅斯等人逃脫以前,這座要塞就被鄰近的安提柯軍隊團團包圍,阿塔羅斯他們堅守這座要塞足足有一年又四個月,但最後在數量懸殊下被迫交出這座要塞。之後就沒有阿塔羅斯的消息。.
阿布德拉的赫卡塔埃乌斯
阿布德拉的赫卡塔埃乌斯(Ἑκαταῖος,Hecataeus of Abdera),前4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怀疑论者。 根据第歐根尼·拉爾修《名哲言行录》(IX.69),赫卡塔埃乌斯是皮浪的学生,与、弗利奧斯的提蒙、提奥斯的瑙西芬尼等人都被称为“皮浪派”。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i.46.8)记载赫卡塔埃乌斯于托勒密一世时来到底比斯,并撰写埃及历史,当时有很多希腊人前往埃及。《苏达辞书》记载赫卡塔埃乌斯绰号κριτικὸς γραμματικός(“批判语法学家”),且一直活到亞歷山大大帝死后繼業者时期。 赫卡塔埃乌斯完整的著作现已不存,近人对他的认识主要来自希腊拉丁古典作家记述中所保存的残篇,主要见于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的 Bibliotheca historica(《歷史叢書》)关于埃及部分(卷一)的记载。由于狄奧多羅斯的转述,因此难以确定从中赫卡塔埃乌斯原话。赫卡泰戊斯著有 Αἰγυπτιακά.(Aegyptiaca)一作 Περὶ τῶν Αἰγυπτίων (《论埃及人》),关于埃及风俗、信仰及地理,现存最长的一段残篇见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关于拉美西斯二世葬祭殿部分(i.47-50)。 根据狄奧多羅斯和罗德岛的阿波罗尼奥斯,赫卡塔埃乌斯还有著作 On the Hyperboreans《论极北之人》,可能是斯特拉波和老普林尼关于极北之人描述的来源。 赫卡塔埃乌斯有关哲学著述的标题都未能流传至今。据《苏达辞书》,他有关于赫西俄德与荷马的论述,但今日也已失传。除此以外,《苏达》没有列出其他赫卡塔埃乌斯的论著,也未包括其关于埃及的著作。.
阿伽松 (菲羅塔斯之子)
阿伽松(希臘語: Aγαθων; 活躍於前4世紀),他是馬其頓菲羅塔斯之子,帕曼紐和阿桑德的兄弟。 在前313年的繼業者戰爭時,他的兄弟卡里亞總督阿桑德無法抵禦安提柯的進攻,被迫與安提柯簽訂和約。其中阿伽松預定要被作為人質送往安提柯處,然而阿桑德幾天後隨即反悔。根據希臘銘文記載,阿伽松有個兒子也叫做阿桑德。.
阿索斯山
阿索斯山(Άθως,)為希臘東北部的一座半島山與東正教會修行制度的重要中心,在希臘國內是一個。阿索斯山共有20處修道院,直接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管轄。 阿索斯山在希臘語中被稱為「聖山」(Άγιον Όρος),其政治實體被稱為「阿索斯政體」(Αθωνική Πολιτεία)。傳統上東正教的其他語言也將該名稱翻譯為「聖山」(如保加利亞語及塞爾維亞語的Света гора、俄語的Святая Гора、喬治亞語的მთაწმინდა)。在古典時期,阿索斯山所在的半島被稱作Ακτή。 阿索斯山自古以來就有人居住,以近1,800年的基督教傳統和悠久的修道歷史傳統而聞名,其歷史可回溯到至少800年前與拜占庭時期。今日,來自希臘與包括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喬治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及俄羅斯等東正教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共2,000多名僧侶,在阿索斯山過著苦行生活,與世界其他地區處於隔離狀態。阿索斯山的修道院收藏了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文物,包含珍貴書籍、古老文獻與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藝術品;自從1988年以來,阿索斯山就被列為世界遺產。 雖然阿索斯山技術上與希臘其他地區共同屬於歐洲聯盟的一部份,但其聖山修道院的地位以及阿索斯山機構的司法管轄權,受到希臘的明確描述與批准,並受到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前身)的認可。在阿索斯山,人員與貨物的出入境自由受到限制,必須由修道院政體當局許可,並只限於男性入境。.
阿爾塞塔斯
阿爾塞塔斯 (希臘語:Ἀλκέτας; ? — 前320年),是佩爾狄卡斯的弟弟,父親是來自奧勒提斯(Orestis)的奧龍特斯(Orontes)。 阿爾塞塔斯首次出現在史書中是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之時,當時他是亞歷山大的一位將領。在亞歷山大逝世後,他支持他兄弟佩爾狄卡斯一黨,前322年,當亞歷山大同父異母的姊妹庫娜涅(Cynane)要把她的女兒歐律狄刻嫁給虛位的國王腓力·阿里達烏斯之時,他受佩爾狄卡斯之命謀殺了庫娜涅。繼業者戰爭爆發後,在前321年,佩爾狄卡斯在埃及被自己的部下謀殺,旗下部隊都歸降托勒密,而阿爾塞塔斯與歐邁尼斯此時正在小亞細亞與克拉特羅斯、安提帕特等交戰,消息傳來許多部隊都叛離了他,並譴責他,阿爾塞塔斯只好率領殘餘的軍隊進行游擊戰。在反阿爾塞塔斯的戰爭中,阿爾塞塔斯拒絕與歐邁尼斯合作,他與阿塔羅斯的部隊會合並在皮西迪亞建立據點,前320年他們在皮西迪亞被安提柯擊敗,阿爾塞塔斯撤退入特梅索斯,但被當地的住民逮住,準備要交給安提柯。為了不讓自己落入安提柯之手,阿爾塞塔斯自殺。.
阿里亚美尼斯
阿里亚美尼斯( Ariámnēs;前4世纪盛年;前362-前330年在位)是波斯宗主治下的卡帕多细亚总督。达塔美斯的儿子和阿里阿拉特一世的父亲和他的兄弟是赫罗弗尼斯(Orophernes或Holophernes), 狄奥多罗斯记载他统治了50年。.
阿里阿拉特一世
阿里阿拉特一世(篤愛兄長者)(希臘語:Ἀριαράθης Φιλάδελφος,),是波斯卡帕多細亞總督阿里亚美尼斯之子,並統治卡帕多細亞,後自立為國王,統治期間從前350年-前322年。 前350年,阿里阿拉特曾幫助他的波斯國王阿爾塔薛西斯三世收復埃及。並在亞歷山大大帝入侵時盡力效忠大流士三世,當亞歷山大遠征途經卡帕多細亞時,亞歷山大在這裡設置另一名總督。然而,當亞歷山大逝世後,不知何時阿里阿拉特一世已經使用國王頭銜,並征服卡塔俄尼亞(Cataonia)擴張王國疆土。前322年,佩爾狄卡斯指派歐邁尼斯為卡帕多細亞總督,阿里阿拉特一世拒絕聽從歐邁尼斯,佩爾狄卡斯於是率領軍隊進攻阿里阿拉特一世,並在戰場上打敗他,阿里阿拉特一世因此被俘。當時阿里阿拉特已經82歲高齡了,他和他的親屬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在他死後,歐邁尼斯成為卡帕多細亞的統治者,然而阿里阿拉特一世的養子阿里阿拉特二世則逃到亞美利亞境內。.
阿里阿拉特四世
阿里阿拉特四世(敬神者)(Ἀριαράθης Εὐσεϐής,)卡帕多细亚王國的第二个国王(前220年—前163年)。阿里阿拉特三世和斯特拉托妮可之子。他在幼年時就繼承王位,統治57年。 他娶了塞琉古國王安条克三世的女兒安條尼絲,雙方結盟,安條克三世與羅馬共和國爆發羅馬-塞琉古戰爭,他援助塞琉古。但在安條克于前190年的馬格尼西亞戰役惨败于羅馬后,阿里阿拉特四世在前188年與羅馬簽訂和約,並獲得一個較寬和的和約。不久,她的女兒斯特拉托妮可嫁給帕加馬国王歐邁尼斯二世,並與羅馬結盟。 前183年—前179年,阿里阿拉特四世与帕加馬国王歐邁尼斯二世,及比提尼亚国王联盟对本都国王法尔纳克一世作战,迫使后者归还吞并的地区。前164年波利比烏斯提到在塞琉古國王安條克四世逝世後有一個羅馬大使派去會見阿里阿拉特四世。 他的王后安條尼絲起初並沒有生下任何一個孩子,於是冒稱兩個孩子阿里阿拉特、歐洛斐涅斯(Orophernes)是她自己生的,並介紹給阿里阿拉特四世認識。然而這一個謊話一直到安條尼絲真的為阿里阿拉特四世生下兒子米特里達梯,即後來的阿里阿拉特五世後才主動揭穿,並告訴阿里阿拉特四世先前的孩子是假的,於是那兩個假王子阿里阿拉特被送到羅馬,歐洛斐涅斯被送到愛奧尼亞。另外,阿里阿拉特四世和王后安條尼絲還有兩個女兒。.
阿桑德
阿桑德 (希臘語: Άσανδρoς; 生存於前四世紀),他是菲羅塔斯之子,帕曼紐的兄弟。 亞歷山大大帝命令他擔任呂底亞總督,並且還統領原先阿契美尼德帝國總督斯皮瑞達提斯的其它轄區,另外留給他一些維持馬其頓權威的軍隊。在前328年開始,阿桑德和尼阿卡斯率領許多希臘雇傭兵前來扎瑞亞斯帕(Zariaspa)增援亞歷山大。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阿桑德在巴比倫分封協議中獲得卡里亞總督,他的地位並在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再度確認。之後,阿桑德受帝國攝政安提帕特的命令進攻佩爾狄卡斯的餘黨阿塔羅斯和阿爾塞塔斯,但被他們擊敗。 前317年,當安提柯進軍波西斯和米底亞後,成為所有繼業者最為強大的勢力。於是其他人開始組成反安提柯同盟對抗他,其中包含埃及的托勒密、馬其頓的卡山德等等,阿桑德也加入這個同盟裡。前315年,安提柯派遣侄子托勒密率領一支軍隊前往解救阿米索斯,在收復卡帕多細亞後,托勒密一路進軍,並攻入阿桑德的卡里亞。幸好阿桑德在盟友卡山德和埃及的托勒密支援下穩住了局面。前313年,安提柯親自率軍對付阿桑德,並迫使他簽署嚴苛的和約,其中包含阿桑德的軍隊規模受到限制、讓境內希臘沿海城邦自由、附屬在安提柯之下、並把兄弟阿伽松送到安提柯處作為人質。條約簽定之後的幾天,阿桑德受不了這麼屈辱的條約並撕裂了它,他開始瞎造一些不能送人質過去的理由,並且派使者向埃及的托勒密和塞琉古求援。安提柯對於阿桑德背約的行為相當憤怒,立即派出軍隊強制解放卡里亞境內希臘城邦,並把卡里亞整個征服。對於之後阿桑德的結果不清楚,之後阿桑德就沒出現在歷史中了。.
赫卡忒
赫卡忒(Ἑκάτη、Hecate)是希腊神话中前奥林匹亚的一个重要的提坦女神,也是象征着暗月之夜的“月陰女神”或“黑月女神”。 赫卡忒总是和下弦月、夜晚、鬼魂、阴间、精灵、魔法、巫术和招魂术联系在一起。她是著名的不可抗拒的死神,无法战胜或无人能及的女皇,同样也是妖术、魔咒和女巫的守护女神。赫卡忒是一位具有强大法力的女神,她曾经帮助宙斯打败过独眼巨人,所以她有着巨人一般的强大力量,即使是众神之王宙斯也都敬畏赫卡特女神。赫卡忒可能起源于古埃及的青蛙女神海奎特或是来自于亚细亚的西南地区,并且掌控着所有三岔路的交叉口,她总会在子夜时分出现在鬼魂前往阴间必经的三岔路口,高举着火炬指引鬼魂通往阴间。 赫卡忒在很多方面都与女猎神阿耳忒弥斯非常相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二者混为一谈,则把赫卡忒视为阿耳忒弥斯在阴间的黑暗分身,并且赫卡忒还创造了地狱,是掌管地狱通道的女神嚴秀萍,《童話中的反動思維──以狼和女巫形象之遞嬗為討論核心》,第221页记载。赫卡忒在天空和大地都有着极大的权力,出行时总是有一群来自地狱的猎犬为其护驾。火炬则是赫卡忒象征性的重要标志,借助它,赫卡忒才能得以在阴曹地府与得墨忒耳一同救出被冥王哈得斯所虏走的珀耳塞福涅。赫卡忒为人熟知的身份有“鬼魂女王”、“黑魔法女主人”和“地狱钥匙掌管者”。她是一位伟大的魔法女神,地位甚至比喀耳刻还要重要。.
赫里克
赫里克(希臘語:)是在公元前373年冬天的一個晚上陸沉的一個古希臘城市(經緯度:東經22°07'58",北緯38°13'09"),她位於北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亞該亞,矩離科林斯灣約2公哩(12斯塔德),與她密切往來的鮑拉城(Boura)就在她附近。 「赫里克會」(Helike Society)會長Dora Katsonopoulou博士及「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史提芬·梭特博士(Dr.
赫斯珀洛斯
赫斯珀洛斯(古希腊语:Ἓσπερος,Hesperus,字面意思为“黄昏”,“西方”)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提坦,太白星(黄昏时出现的金星,在汉语中称为长庚星)之神。.
赫拉克利亞的狄奧尼修斯
奧尼修斯(好人)(Διονύσιος; 約前360年以前–約前305/306年),是黑海邊赫拉克利亞(Heraclea Pontica)的僭主,最後自稱國王。.
赫拉克勒斯后裔
在希臘神話中,赫拉克勒斯後裔(Heracleidae、Heraclids,(Ἡρακλεῖδαι))是為數眾多的赫拉克勒斯的後裔,狹義上特別指代他的長子許羅斯及其後裔。其他赫拉克勒斯後裔還包括: 瑪卡里亞,剌摩斯,曼托,比亞諾耳,特勒波勒摩斯和忒勒福斯。他的後裔多是多里安人的國王,統治了邁錫尼文明時期的伯羅奔尼撒的王國。根據希臘神話的古典文獻,他們自稱他們從其祖先處得到了統治的權力。德國古典學學家穆勒在他的作品《多里安人》中記錄到他們是通過"多利安人入侵"成為統治者的。雖然由於不同的記錄者,其族系順序可能不同,但在其死後被流放的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幾代後的重返以繼承其先主在邁錫尼希臘的土地的神話主題的文化重要性,維護了傳統統治階級的合法性。.
薩達那帕拉之死
薩達那帕拉之死()是欧仁·德拉克罗瓦在1827年繪製的油畫,材質是帆布。現在在巴黎卢浮宫展示。1844年,德拉克拉瓦另外繪製一幅尺寸比較小的複製畫,存放在费城艺术博物馆。 薩達那帕拉之死是古希臘歷史學家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的《歷史叢書》中亚述的君王亞述巴尼拔的故事。是浪漫主义時代的一部作品。 這幅畫使用豐富、生動的溫色系。作品靈感來自拜伦勋爵的劇作《》(1821年)並由埃克托·柏辽兹表演的康塔塔《薩達那培拉斯》(1830年),以及李斯特·费伦茨的歌剧《》(1845年-1852年,未完成)。.
至福樂土
Franz Nadorp作。 至福樂土(Ἠλύσιον πεδίον,Ēlýsion pedíon;英語:Elysium 或 Elysian Fields,音譯:伊利西恩、伊利西昂。中文翻譯上亦可名為歸靜樂土或是歸淨樂土,意為回歸安靜或回歸純淨的樂土。)是一個的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並由一些希臘的宗教教派的儀式與哲學流派所延續發展。最初是從冥府範圍分離出來,能夠獲准進入之資格為死後即將加入諸神行列的凡人和英雄等等。後來,祂也擴展到包含了由眾神所挑選的人,如正直有道德的人,還有偉人,在那裡死後的他們依然可以保有幸福,如生前所受到的庇佑以及快樂的生活,並且可以熱中於采取任何他們可以享福的生活方式。Peck, Harry Thurston (1897).
腹弩
腹弩或稱腹弓(γαστραφέτης),是古希臘人所使用的手持弩。一世紀希臘知名工程師希羅的著作《弓弩武器制造法》(Belopoeica)是目前保留最早腹弩的記錄,當中這又來自另一位更早的希臘工程師泰西比烏斯(Ctesibius)的描述。希羅認明腹弩是後來的弩砲(catapult)的先趨,因此腹弩至少於前420年以前的某一時間點被人發明出來。 不像後世古羅馬和中世紀的十字弩拉弦是往後拉,腹弩是用過一個精細的滑管機制往前推使弦拉上。.
查看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腹弩
腓力 (安提帕特之子)
腓力(希臘語:Φιλιππoς,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之子,也是卡山德的弟弟。 前323年,據查士丁記載,腓力和他的兩個兄弟卡山德、伊奧拉斯被人懷疑有毒殺亞歷山大大帝的嫌疑。在之後於前313年,卡山德派遣他率領一支軍隊入侵埃托利亞,但當腓力進軍至阿卡納尼亞(Acarnania)時,傳來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埃阿喀得斯已經重獲王位的消息,腓力於是回頭攻擊埃阿喀得斯,並在一場激烈的戰役中大破對手。埃阿喀得斯率領殘軍與埃托利亞人會合,腓力接著在另一場戰役擊敗伊庇魯斯和埃托利亞的聯合軍,這次戰役埃阿喀得斯戰死,並使埃托利亞人放棄易於攻陷的地區,而撤入在山區的要塞中。.
腓力 (安提柯一世之子)
腓力(希臘語:Φιλιππoς, ),是安提柯王朝國王安提柯一世的兒子,在前310年他父親派他率領一支軍隊討伐反叛的將軍菲尼克司(Phoenix),收復達達尼爾海峽周遭的城鎮。他於前306年死去,就在他父親正要去遠征托勒密埃及之時。.
腓力 (總督)
腓力(希臘語: Φιλιππoς; ),他在前327年被亞歷山大大帝任命為粟特總督,並一直擔任這個職務,統治所有行省中最遙遠的一個。在亞歷山大逝世後,各繼業者重新分配了帝國勢力,在前321年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裡腓力改任帕提亞總督。在前318年,鄰近的米底亞總督培松企圖在帝國東部擴張他的勢力,進攻鄰近帕提亞行省,殺了腓力並任命其兄弟歐德摩斯為帕提亞新總督。.
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为馬其頓國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佩拉。他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
色拉西布洛斯
色拉西布洛斯(Θρασύβουλος; )是一个雅典海軍将军和民主领袖。在前412年年雅典一次寡头政治政变后,萨摩斯岛的亲民主派水手选举他为将军,把他变成民主派成功抵抗那次政变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作为将军,他负责召回逃亡的争议性贵族 Alcibiades,然后两人一起在以后的几年里广泛地合作。在前411年和前410年,色拉西布洛斯与 Alcibiades 和其他人一起指挥并获得了多次关键性的雅典海军胜利。 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战败后,色拉西布洛斯领导民主力量抵抗新的寡头政府(三十暴君),该政府由战争的胜利方斯巴达人强加于雅典人身上。在前404年,他指挥一小股逃亡者部队入侵 Attica 并且在随后的战役中击败了先是一个斯巴达要塞然后是寡头政府的部队。这些胜利随后,民主在雅典被重新建立。作为公元前4世纪这次重生的民主的一个领袖,色拉西布洛斯鼓吹一项抵抗斯巴达的政策并寻求恢复雅典的帝国威力。他在前388年科林斯战争领导一支雅典海军部队时被杀。.
艾亞哥斯
埃阿科斯(古希腊语:Αακος),又譯作艾亚哥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埃阿科斯族的始祖。.
蛇柱
蛇柱(古希腊语: Τρικάρηνος Όφις, 土耳其语, Yılanlı Sütun)— 又称德尔斐三脚祭坛或普拉提亚三脚祭坛,是一根古代铜柱,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堡赛马场。它是古希腊三脚祭坛的一部分,最初位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在公元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移往君士坦丁堡。在8米高的柱顶曾有3个蛇头,一直存在到17世纪末,其中一个蛇头的部分现在在附近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
查看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蛇柱
雅典的密爾米頓
密爾米頓(希臘語:Mυρμιδων; 前四世紀人物),雅典人。 他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托勒密麾下,並受命率領一萬名士兵與托勒密的兄弟墨涅拉俄斯的大軍去鎮壓賽普勒斯。在完成這次任務後,他被派往卡里亞去協助阿桑德對抗安提柯 。.
透塔摩斯
透塔摩斯(希臘語:Tευταμoς; 前四世紀人物),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官。 不清楚透塔摩斯先前有什麼功績。但在前319年,安提貞尼斯和他一同率領精銳的銀盾兵,這支部隊是跟隨亞歷山大南征北討的老兵所組成。當歐邁尼斯從卡帕多西亞的諾拉(Nora)逃離後,在奇里乞亞與銀盾兵會合。起初,安提貞尼斯和透塔摩斯奉奧林匹亞絲和帝國攝政波利伯孔之命,聽命於歐邁尼斯,但私底下心中相當不服且不滿,透塔摩斯甚至接受安提柯手下菲羅塔斯的勸誘,意圖殺了歐邁尼斯,但在謹慎的安提貞尼斯勸阻下打消念頭。 在對抗安提柯的戰爭中,他們所率領的銀盾兵在戰事表現耀眼出色,雖然他們之後繼續接受歐邁尼斯領導,但不時展現他們心中的不服,連同陣營中的東方總督們也不服歐邁尼斯和安提貞尼斯等人,整場戰事歐邁尼斯聯合軍一直沒辦法團結鞏固。在前316年的伽比埃奈戰役前,歐邁尼斯旗下的一些將軍們準備在勝利後就危害歐邁尼斯,但在這場戰役不僅沒有獲得全面勝利,反而丟失銀盾兵多年的行囊,於是銀盾兵指揮官之一的透塔摩斯暗自與安提柯接觸協商,並把歐邁尼斯和他的高階將領出賣給安提柯,來換回行囊。此舉透塔摩斯或許也想討好安提柯,把安提貞尼斯給除去,由自己領導銀盾兵。但之後就沒有再提到透塔摩斯的名字,很可能他也跟著大部分的銀盾兵派往阿拉霍西亞。.
格弥斯托士·卜列东
格弥斯托士·卜列东(Γεώργιος Πλήθων Γεμιστός,Georgius Gemistos Plethon 或 Pletho,),14世纪後半葉、15世纪初知名的拜占廷著者,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复兴希腊古典文学的先驱。.
樸塞斯塔斯
樸塞斯塔斯 (Πευκέστας; 前四世紀人物),是古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傑出將軍,近身護衛官之一,也是繼業者的一員,他的地盤是波斯帝國的故地。.
歐律狄刻 (腓力三世之妻)
歐律狄刻(Eυρυδικη ;),是馬其頓帝國腓力三世的王后。她的父親是遜位的馬其頓國王阿敏塔斯四世,母親是腓力二世和奧妲塔的女兒庫娜涅。歐律狄刻她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不久登上王后之位,她很有政治野心,並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繼業者戰爭期間試圖利用腓力三世的名號來掌握政局。.
歐波來姆斯 (將軍)
歐波來姆斯(希臘語:Eυπόλεμoς,前四世紀人物),是卡山德麾下的將軍,後來成為小亞細亞卡里亞的統治者。 前314年,卡山德派遣歐波來姆斯率軍前去卡里亞,支援盟友阿桑德對抗安提柯的將軍托勒密,但托勒密在一次突襲中擊敗了歐波來姆斯,並把他俘虜。然而,很可能之後歐波來姆斯被直接釋放,因為在隔年,即前313年,當卡山德準備往北對付安提柯時,歐波來姆斯奉命率領一支軍隊待在希臘。 歐波來姆斯後來跟隨普列司塔爾科斯作戰,在伊普蘇斯戰役後很可能都在普列司塔爾科斯帳下,並接替他在卡里亞的政權。.
母權
母權或母權制(matriarchy 或 gynecocracy)指的是一種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型態,其領導權由女性,尤其是由社群中的母親所掌握。 目前仍未發現任何明確的母權社會,即使有許多社會已証實為母系社會、母主社會(matrilocal residence)與從舅居社會(Avunculism),特別是在亞洲與非洲的原住民社會,例如米南佳保人、摩梭人、柏柏爾人或圖瓦雷克人,以及歐洲的巴斯克人與撒丁人(Sardinian)。強大的從母居(matrilocal)社會有時稱為母主社會,而且關於母主與母權這兩個稱呼的界線,有著某些爭論。請注意即使在男嗣優先繼承(male-preference primogeniture)的父權社會,偶而也會出現女性君主,例如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或維多利亞女王。 依據《劍橋古代史》:「各地普遍存在著最高地位女神的現象,可能或多或少反映著埃蘭文明的每個時代都實行母權的這項特色」。埃蘭是伊朗的第一個高級文化,連同蘇美人,被認定是古代歷史中最高度發展的社會之一。 在19世紀的學術圈,假定母權代表著人類發展的一個早期階段——大多已在史前時代消失了,除了在某些「原始」社會當中——而且在以前相當普遍。這個假定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且在女性主義特別是在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脈絡下獲得顯著進展,但如今這個假定已大多受到質疑。 然而,某些學者與考古學家,例如金布塔斯(Marija Gimbutas)與 Riane Eisler描述他們對於「以女性為中心」社會的概念,這是圍繞在史前時代與古代文明的地母神崇拜,他們運用了「教母」(matristic)這個術語,來展現這種母親形象的影響力或主導性。這個「以女性為中心」社會的概念也由19世紀知名的考古學家巴霍芬(J.)所證實,他的三巨冊《神話、宗教與母權》()影響了幾位古典學家,例如 Jane Harrison、阿瑟·埃文斯、Walter Burkert 與 James Mellaart。.
查看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母權
比爾肯娜
比爾肯娜(希腊语:Βιρκέννα, ),她是伊利里亞公主,後來成為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皮洛士的王后。 比爾肯娜是達耳達尼亞國王巴爾德里斯二世的女兒。她約在前292年嫁給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皮洛士,成為他第五位王后。皮洛士娶比爾肯娜有其外交上的理由,使他可以與巴爾德里斯二世保持良好關係並結盟。當皮洛士決定要迎娶比爾肯娜之時,另一位王后拉納莎不滿皮洛士這個決定,決定棄絕夫妻關係,並說皮洛士很適合與蠻族女子相處。.
波希多尼
波希多尼(希腊语:Ποσειδώνιος,也做“罗德岛的波希多尼”或“阿巴马的波希多尼”,)是一位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政治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被当时的人称为通才。他的主要著作今天均没有完整留下,只有残段留下。.
波斯門戰役
波斯門戰役是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與波斯總督阿爾塔巴左斯之間的一場戰役。在前330年冬季,波斯本土總督阿爾塔巴左斯率領一支人數略多的軍隊防禦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入侵,也是波斯帝國的背水一戰。此戰波斯軍靠著天險堅守,造成馬其頓軍無法突破,最後亞歷山大靠著當地俘虜提供資訊,利用小徑繞到波斯軍陣地後方發動襲擊,攻陷這個戰略要地。.
法勒魯姆的德米特里
法勒魯姆的德米特里,或稱法勒魯姆人德米特里(希臘語:Δημήτριος Φαληρεύς, 約前350年-約前280年),是雅典的演辯家、政治家、哲學家、作家。他出身法勒魯姆(Phalerum),後來成為泰奧弗拉斯托斯的學生,也是早期逍遙學派的其中一員。德米特里之後成為傑出的政治人物,並被馬其頓的卡山德命為雅典的僭主。德米特里單獨治理雅典10年,期間對法律進行重要改革,並讓雅典維持親卡山德的寡頭政治。一直到前307年,德米特里遭到卡山德敵對勢力驅除出境,於是他被迫離開雅典,來到底比斯,並在前297年後來到亞歷山卓托勒密宮廷。他留下許多著作,包含歷史、修辭學和文學批評等項目。.
法薩盧斯的門農 (前四世紀)
農(希臘語:Mενων, ),是色薩利法薩盧斯的公民,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聲譽。 他參與反馬其頓的拉米亞戰爭,在拉米亞戰役中率領色薩利騎兵有出色表現,在這場戰役中列昂納托斯陣亡。普魯塔克說門農的軍事地位在希臘聯盟中相當重要,估計地位僅次於利奧斯典納斯(Leosthenes)。在克蘭農戰役中,雖然他和他的色薩利騎兵表現比敵方還優異,但最終遭到馬其頓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擊敗,被迫無條件與馬其頓簽定和約,使希臘聯盟被解散。然而,趁著安提帕特前往亞洲參與對抗佩爾狄卡斯的繼業者戰爭之時,埃托利亞人再度發動戰爭反抗馬其頓,並借助門農在色薩利的影響力,他們幾乎讓大部分的色薩利城鎮加入這次反亂,但很快地,在前321年一場激戰中他被波利伯孔擊敗,並陣亡。 他的女兒佛提雅嫁給伊庇魯斯的國王埃阿喀得斯(Aeacides),她後來生下皮洛士。.
涅俄普托勒摩斯 (將軍)
涅俄普托勒摩斯(希臘語:Νεoπτόλεμος, ),是亞歷山大大帝的一個軍官,根據阿利安所述,他是埃阿喀得斯(Aeacidae)族人,很有可能有伊庇魯斯王室血統。 他服役於夥友騎兵,並在前332年的加薩圍城戰中第一個攻上城牆,在亞歷山大遠征期間很少有關他的記載,但可以確定他的戰功為他贏得很高的聲譽,在亞歷山大逝世後,他分封為亞美尼亞的總督。前323年,他似乎蠢蠢欲動,可能懷有異心,因此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開始懷疑他。在前321年,當佩爾狄卡斯遠征埃及托勒密時,命歐邁尼斯為涅俄普托勒摩斯的上司,並叮嚀歐邁尼斯特別監視他。佩爾狄卡斯的猜疑果真正確,涅俄普托勒摩斯果真與敵對的領導人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書信接觸,並且拒絕歐邁尼斯叫他率兵會合的命令。於是歐邁尼斯立即討伐他,擊敗他的軍隊,還強迫他的馬其頓士兵發誓效忠佩爾狄卡斯。涅俄普托勒摩斯僅帶著小股騎兵逃離,並加入克拉特魯斯的軍隊。 涅俄普托勒摩斯強烈建議克拉特魯斯率軍去與歐邁尼斯軍決戰,認為歐邁尼斯軍剛經歷一場大戰,尚未恢復元氣準備下一場戰役,但克拉特魯斯軍的出現並沒有讓歐邁尼斯軍措手不及,在戰場上兩軍展開會戰。在這場激戰中,克拉特魯斯率領右翼,涅俄普托勒摩斯率領左翼,涅俄普托勒摩斯的對面即是歐邁尼斯。當兩軍交鋒,這兩位互為死敵的對手在混戰中死命尋找對方,當兩人一互相發現並展開單挑,甚至扭打到地上,在一番惡鬥下涅俄普托勒摩斯被歐邁尼斯所殺。.
海格力斯之柱
海格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Columnas de Hércules)是在西方經典中,形容直布羅陀海峽兩岸邊聳立海岬的短語。一般認為,北面一柱是位於英屬直布羅陀境內的直布羅陀巨巖,而南面一柱則在北非,但確切是哪座山峰一直沒有一致說法。但大部分人認同的,一說是位在休達的雅科山(Monte Hacho),另外一說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摩西山()。.
斯塔基拉的尼卡諾爾
尼卡諾爾(希臘語:Νικάνωρ),出身馬其頓的斯塔基拉(Stageira), 尼卡諾爾是亞里斯多德的門生,後娶亞里斯多德的女兒為妻。斯塔基拉的尼卡諾爾很可能在早期米利都圍城戰之時是艦隊的指揮官,很可能當時圍城戰的尼卡諾爾並不是指同名的帕曼紐之子尼卡諾爾。在前324年被亞歷山大大帝派去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場,宣布所有城邦中的放逐者可以回來。 前319年,他可能投靠卡山德,並在達達尼爾海峽指揮卡山德的艦隊,但最後被卡山德以叛亂罪嫌處死。然而,也很有可能斯塔基拉的尼卡諾爾跟安提柯手下的尼卡諾爾是同一人。.
斯巴達的克利奧尼穆斯
克利奧尼穆斯,前四世紀到三世紀間人物。他是斯巴達亞基亞德世系的王族,是國王克里昂米尼二世的次子。他相當想要獲得王位。 前309年或前308年,克利奧尼穆斯並沒有從父親手上繼承王位,據稱他性情激烈且暴虐,斯巴達國王最後由他姪子阿萊烏斯一世繼承,因此這種下克利奧尼穆斯怨恨斯巴達人的遠因,最後他因妻子外遇,憤而引進皮洛士入侵斯巴達。.
斯皮瑞達提斯
斯皮瑞達提斯(Σπιθριδάτης;生存於前四世紀),為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大流士三世時期的呂底亞和愛奧尼亞總督。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他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中與其他波斯總督一同出戰。於戰場上,斯皮瑞達提斯在亞歷山大背後,正要舉刀往亞歷山大砍過去時,克利圖斯即時砍下斯皮瑞達提斯的手臂。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把他與大流士三世的女婿米特里達梯搞混,並記載羅薩塞斯是他的兄弟。.
斯特拉托妮可 (安提柯一世之妻)
斯特拉托妮可(希臘語:Στρατoνικη,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科耳哈伊俄斯(Corrhaeus)之女,後成為安提柯一世的妻子,她育有兩個兒子德米特里一世和腓力。 在前316年,當多喀摩斯等佩爾狄卡斯黨人奪取了弗里吉亞的一座要塞,她前去與多喀摩斯協談,迫使他們交出這座要塞,並且再度羈押他們。在伊普蘇斯戰役期間她在奇里乞亞等候戰役結果,在知安提柯一世敗亡後,她與她兒子德米特里一世於前301年從奇里乞亞逃往賽普勒斯的薩拉米斯。她可能在當地死亡,因為當幾年後托勒密一世占領該島時沒有提到她。.
早期热兵器
早期热兵器指的是在十六世纪中期前的战争中,依靠热量或火焰来杀伤敌方士兵、破坏要塞和居民区的武器设备。 早期的战争,尤其是攻城战和海战中,频繁出现投掷可燃物体的情景,一些物体在烧热后可让敌军因热量或火焰而受到伤害;另一些种类则能靠化学反应造成灼伤或破坏。这些兵器有的可单人使用,有的必须借助机械的力量。 其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要数开水与灼热的沙子,可用来向敌人倾倒,其他作用相似的物质还有烧热的沥青、石油、树脂、动物油脂以及类似的混合物。燃烧产生的烟也可用来驱走敌军,或引起对方的混乱。石灰和硫磺等的烟尘具有毒性,还可让人失明。 火攻兵器可用来烧焦敌人的建筑和土地,也可用于杀伤战斗人员,有时候能达到相当大的使用规模。城镇村庄的大片土地常因为所谓的焦土战略而被毁掉。可燃的液体混合物,如以石油为主要成分的希腊火,可用攻城机械来投掷,也能靠虹吸管喷射。有时浸过石油或硫磺水的东西也会在点燃后用于投掷敌人,还可以绑在长矛、箭杆上靠人力或机械力投出。一些攻城战术,如地道之类,经常都要靠可燃物和火焰来使城墙或建筑物倒塌。 火药发明之后,火攻武器开始变得复杂,最终出现了火炮和其他的火器。但一些早期热兵器仍继续发展,若干现代兵器,如凝固汽油弹、火焰喷射器、还有其他一些爆炸物都与早期的热兵器有着不浅的渊源。纵火之类的战术在现代的战略轰炸中仍有体现。.
攸努斯
攸努斯(英文名:Eunus,?-前132年)是敘利亞籍奴隸,自稱先知,被奴隸推舉為王,與克里昂領導西西里奴隸起義,反抗羅馬共和國,並建立新敘利亞王國,最後死於羅馬。.
托勒密 (將軍)
托勒密(希臘語:Πτολεμαῖος, ),是安提柯麾下的將軍,也是他的侄子。他的父親托勒密是安提柯的弟弟。另外,他很可能是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中腓力三世的四位新任近身護衛官其中一人。 托勒密首度在前320年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當時他和他叔叔安提柯一同圍攻歐邁尼斯所在的要塞諾拉(Nora)。當歐邁尼斯要親自出城與安提柯會談時,托勒密暫時充當為歐邁尼斯方的人質。托勒密之後受到安提柯很大的信任,且軍事地位崇高。前315年,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爆發,其他繼業者們決定結盟並聯合起來對抗安提柯的勢力,於是安提柯派遣托勒密率領一支大軍,派他在小亞細亞主導對付卡山德的入侵,托勒密迅速進入卡帕多細亞,解救被卡山德將軍圍攻的阿米蘇斯。後來托勒密還前去對付比提尼亞統治者芝普特斯一世,迫使比提尼亞加入安提柯陣營。托勒密隨後往南進軍,進入了愛奧尼亞境內,當時率領埃及艦隊的塞琉古聽聞托勒密軍接近,被迫撤離。緊接著,托勒密繼續往進攻卡里亞總督阿桑德,同時雅典的密爾米頓前來援救阿桑德。前314年,因為阿桑德情勢危急,他的盟友卡山德派遣將軍歐波來姆斯來援,但托勒密在一次決定性突擊中徹底擊敗歐波來姆斯。 前313年夏季,安提柯親自率領一支大軍來到卡里亞,使戰局對安提柯陣營相當有優勢,托勒密在協助圍攻考納斯(Caunus)和伊阿索斯(Iasos)有活躍表現後,安提柯派他率領一支大軍前去對付卡山德,決定要把戰火帶到希臘本土,並命他為這個戰線的最高指揮官。托勒密很快就把哈爾基斯和奧羅波斯(Oropos)的卡山德駐軍驅離,並入侵阿提卡,使雅典臣服,並耀武揚威通過波奧蒂亞、福基斯和羅克裡斯(Locris),把當地的卡山德駐軍驅離,宣布這些城邦獲得獨立和自由。然而,當特勒思弗洛斯反叛的消息傳來,托勒密立即返回伯羅奔尼撒平定這場亂事 。 托勒密接著與卡山德親自率領的大軍對峙,並留在希臘直到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結束。然而,很可能因為安提柯並沒有對托勒密顯赫的戰功,給予應有的獎勵,當前310年馬其頓的卡山德和埃及決定發起新的戰爭時,托勒密忽然背棄他的叔叔安提柯,並與敵人卡山德和埃及的托勒密談和。此一舉動很可能是他想要在伯羅奔尼撒建立自己的勢力,但是因為這時卡山德和波利伯孔決定和解並進一步合作,這必定導致托勒密的計劃失敗。當埃及的托勒密率領艦隊來到科斯島時,他從哈爾基斯出發到科斯島,並加入埃及托勒密的艦隊。起初,埃及的托勒密給予他高規格的對待,但他雄心勃勃且心懷不軌,最後被埃及的托勒密下獄,並於前309年被毒死。.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拉米亞戰爭
拉米亞戰爭(Lamian War)又稱希臘戰爭(Hellenic War)(前323年–前322年),是希臘雅典與其希臘本土盟友埃托利亞人、福基斯人、洛克利斯人等等,聯合反抗馬其頓帝國統治及馬其頓歐洲統帥安提帕特的一場戰爭,這是雅典人最後一場擔當重要角色的戰爭,雅典人在戰敗後同時失去了獨立自主權。 當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的消息傳到希臘後,雅典爆發反馬其頓運動,他們和其他希臘諸邦決定反抗馬其頓霸權。在戰爭初期希臘聯軍占上風,並把安提帕特的軍隊逼逃至色薩利拉米亞城,安提帕特在那裡被希臘聯軍圍困數月之久。列昂納托斯所領的馬其頓援軍前來支援,但他卻在與希臘聯軍的交戰中陣亡,但安提帕特趁這個機會從拉米亞脫逃出來,安然退回馬其頓本土,使戰局逐漸逆轉。當安提帕特得到克拉特魯斯另一批部隊增援之後,他在前322年在色薩利克蘭農戰役中進攻希臘聯軍,並得到全面勝利。戰爭的結果是希臘城邦的反抗受到鎮壓,希臘城邦被剝奪一些權利,一些城邦還受到親馬其頓寡頭和僭主統治。.
拉納莎
拉納莎 (前四世紀人物),是西西里國王阿加托克利斯的女兒,她的母親可能是阿加托克利斯第二任妻子艾爾西亞(Alcia)。 前295年,阿加托克利斯把女兒拉納莎嫁給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皮洛士,阿加托克利斯甚至自己率領艦隊護送女兒到伊庇魯斯去,且把克基拉島作為拉納莎的嫁妝送去。拉納莎和皮洛士生下兩個兒子亞歷山大二世、赫勒諾斯,但拉納莎無法接受一夫多妻,無法接受皮洛士再娶其他妻子,她離開皮洛士,回到她的領地克基拉島。前291年,拉納莎向馬其頓國王德米特里一世提議結婚,並願把克基拉島作為嫁妝。德米特里欣然同意,並親自前往克基拉島迎娶拉納莎,也占領了該島。 而拉納莎的丈夫皮洛士,在阿加托克利斯於前289年逝世後,宣稱自己有權繼承西西里國王的頭銜,在此基礎下,前279年敘拉古人向皮洛士求援對抗迦太基人。.
曼托
在希腊神话中有数位以名为“曼托”(Μαντώ)的不同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忒瑞西阿斯(Tiresias)的女儿。“曼托”一名派生于古希腊词”曼提斯“-“先知、预言家”。.
查看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和曼托
普列司塔爾科斯
普列司塔爾科斯(希臘語:Πλεισταρχος; 前四世紀人物),是安提帕特之子,他兄長即是後來成為馬其頓國王的卡山德。 在前313年,普列司塔爾科斯登上歷史舞台,當時卡山德準備回防馬其頓,便命他統領哈爾基斯,作為前哨對抗安提柯的將軍托勒密。於前302年時,當其他繼業者組成一個聯盟對抗安提柯一世時,普列司塔爾科斯再度受命帶領一支12000名步兵、500名騎兵的大軍,準備進入小亞細亞,支援盟友利西馬科斯作戰。當達達尼爾海峽的通道被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一世所佔據後,普列司塔爾科斯於是帶著大軍在奧底蘇斯登上運輸船,直接登陸赫拉克里亞·潘提卡,但這個行動使他喪失大部分的軍隊,因其中一些被敵艦俘虜,而其它則受到風暴襲擊而沉沒,普列司塔爾科斯從這次船難中驚險活了下來。 雖然他的軍隊損失慘重,但對盟友來說仍有效提供幫助,因此在伊普蘇斯戰役後,因戰功而獲封奇里乞亞總督,可能還包括卡里亞,組成自己的獨立政權。然而普列司塔爾科斯並沒有掌控奇里乞亞很久,在一到兩年後,他無法抵擋德米特里的入侵,幾乎是沒有什麼抵擋下失去奇里乞亞。普魯塔克僅提到他分到奇里乞亞,並說之後他喪失領地後回去找他的兄長卡山德,然而一些考古銘文顯示他的政權仍掌管卡里亞地區,且繼任者很可能是歐波來姆斯。 另外保薩尼亞斯曾提到他有次率領卡山得的騎兵時,遭到雅典軍擊敗,但不清楚這場戰役發生在何時。.
普瑞迫勞斯
普瑞迫勞斯(希臘語:Πρεπέλαος, 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國王卡山德的將軍。 他第一次登上歷史舞台是在前315年,當時卡山德命他前與波利伯孔之子亞歷山大秘密協商,成功讓波利伯孔脫離安提柯陣營,使他們倒向卡山德。不久,卡山德派普瑞迫勞斯率領一支軍隊去卡里亞援助阿桑德,一同抵擋安提柯侄子托勒密,在這之後直到前303年止沒有普瑞迫勞斯的事蹟。前303年,普瑞迫勞斯統領科林斯重要的要塞並率領一支大軍防守它,但仍舊無法抵擋德米特里一世的進攻,使之失守,普瑞迫勞斯被迫匆忙逃遁。在隔年前302年的夏季,卡山德派遣他帶著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入侵小亞細亞,與利西馬科斯的軍隊分路對付安提柯的勢力。普瑞迫勞斯這一路進展相當成功,他的軍隊在短短時間內就奪下許多重要城市如阿蘭梅特烏姆(Adramyttium)、以弗所、薩第斯等,他幾乎主宰了伊奧利亞(Aeolis)和愛奧尼亞一帶,但當秋季德米特里一世從希臘率軍返回時,他無力阻止德米特里一世奪回失土,在這之後並沒有普瑞迫勞斯的消息了。.
普拉提亚战役
普拉提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是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臘的戰爭中最後一場戰役。時值公元前 479 年,發生於普拉提亞城(希臘維奧蒂亞地區的一個城市)附近,對陣雙方分別是希臘城邦聯合軍(包括斯巴達、雅典、科林斯(Corinth)及墨伽拉(Megara))及由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Xerxes I)帶領的波斯帝國。 在前一年,由波斯皇帝親自領軍的入侵軍已在溫泉關戰役、亞德米西林戰役(Battle of Artemisium)取得勝利,並征服了色薩利(Thessaly)、維奧蒂亞(Boetia)及阿提卡(Attica)。可是,在接著的薩拉米斯戰役(Battle of Salamis)希臘聯合海軍打勝了一場看似不能戰勝的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阻止了波斯征服伯羅奔尼撒。之後薛西斯帶著大批軍隊撤退,留下了他的將軍馬鐸尼斯(Mardonius)繼續之後的戰役。 於公元前 479 年的夏季,希臘聯軍組成了一支在當時的標準來說十分龐大的軍隊,從伯羅奔尼撒開出,波斯軍則撤退到維奧蒂亞並在普拉提亞附近設立了一個要塞。由於波斯軍陣地一帶的地型對騎兵有利,希臘軍不想冒險與波斯的騎兵與輕步兵交戰,所以雙方的對峙膠著了 11 天。希臘聯軍在補給有困難的情況下嘗試撤退,整條希臘聯軍的戰線瓦解了。見到如此情況,馬鐸尼斯認為希臘會全面撤退,故下令軍隊追擊。但是希臘聯軍停止撤退並立即應戰,特別是斯巴達人、雅典人及忒格亞人。他們擊敗了波斯的輕步兵,並殺死了馬鐸尼斯。之後,大部份的波斯軍隊被困於要塞並被屠殺。 這一支軍隊的潰敗,以及同一日於米卡勒戰役(Battle of Mycale)殘餘的波斯海軍被打敗,決定了這一場入侵的完結。在普拉提亞及米卡勒戰役之後,希臘聯軍反守為攻,掀開了希波戰爭的新一頁。雖然普拉提亞戰役在任何角度來說也是一場大勝利,但似乎沒有像雅典軍在馬拉松戰役戰勝,或甚聯軍在溫泉谷戰役被打敗般,被賦予對等的重視(即使在當時也是)。.
亦称为 狄俄多洛斯,狄俄多洛斯·西库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