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南夷

指数 西南夷

西南夷是中国汉代对居住在今川西、云南、贵州境内的少数民族(除了滇國由漢族莊蹻建立)的总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中都有《西南夷列传》,记载了各个时期西南夷中的基本情况。.

61 关系: 南越国史記地名考史记多同多民族大中 (國家)大和族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牟夜郎封离巴国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下羅計長官司亡波云南历史云南省任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僬僥嘗羌哀牢冉駹公孫弘前110年代前130年前86年祥云县秦史 (王蘧常)秦朝程鄭 (漢朝)筰都甘元柬牂柯郡百越西汉象郡越巂郡鹤庆县軍事郭昌開南州金齿等处宣抚司鉤町鉤町王邯苻洛通鉴纪事本末陳立 (西漢)...附国栋蚕汉书汉朝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沈黎郡漏卧侯俞漢字文化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日本人旧唐书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新!!: 西南夷和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史記地名考

《史記地名考》是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撰寫的一部考據性著作。.

新!!: 西南夷和史記地名考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西南夷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多同

多同,彝族史料称之为多同米,西汉西南夷夜郎侯。 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经略西南,派唐蒙为中郎将出使夜郎,赠送大批财物,在当地修道路,设郡县。成立犍为郡,修筑从僰道到越巂郡的道路。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派王然于出使滇国,路过夜郎,多同问汉与夜郎孰大,即夜郎自大的典故。元鼎元年(前111年),汉灭南越,多同入朝,汉朝在夜郎设置牂柯郡。进封多同为夜郎王。.

新!!: 西南夷和多同 · 查看更多 »

多民族

多民族指一個地區或國家有多個不同的種族,有些是有一個占絕大多數的主要種族,再加上多個少數民族,歷史上各民族多有關係。.

新!!: 西南夷和多民族 · 查看更多 »

大中 (國家)

大中是1094年由鄯闡高氏創立的國家,疆域大概於今天中国雲南省、部分四川省、部分貴州省、缅甸北部地區和越南與老撾的部分領土。該國於1096年滅亡。.

新!!: 西南夷和大中 (國家) · 查看更多 »

大和族

大和族(大和民族/やまとみんぞく),又称日本民族、和人、大和人,是构成日本人的主体民族,以日本語為母語,约占當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族與琉球族),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最早起源於阿伊努人對日本另一地區居民的稱呼,後來「大和」一詞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大日本帝国时代,大和人(内地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琉球族、朝鲜族、蕃人、漢人的民族。.

新!!: 西南夷和大和族 · 查看更多 »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语:Darl•lit Baif•cuf zirl•zirl•zox),简称大理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州境东邻楚雄州,南接普洱市、临沧市,西临保山市、怒江州,北界丽江市。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云岭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90米。西部有澜沧江,东北有金沙江,洱海位于州境中部。总面积2.83万平方公里,人口354.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51%,白族人口比例约32%,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风景区。.

新!!: 西南夷和大理白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大牟

大牟,汉朝时代西南夷的部落。 王莽天凤六年(19年),新朝的更始将军廉丹攻打益州郡(治今云南省晋宁县)的句町国,不能取胜。益州郡夷人栋蚕部落、若豆部落等起兵,击杀郡守。越巂郡(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夷人大牟也叛变新朝,屠杀官吏平民,并侵占他们的财产。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四月丁酉,益州发兵攻打姑复蛮夷大牟替灭陵,斩首传诣雒阳。.

新!!: 西南夷和大牟 · 查看更多 »

夜郎

夜郎,又稱作夜郎國,是中國漢朝時所謂西南夷中的一個國家,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認為位在今天貴州六盘水毕节一帶。關於夜郎國的記載主要見於《史記·西南夷列傳》,而根據考古的資料,一般認為其在中國的戰國時代已經存在。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樂遺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史記》中記載夜郎是當時西南夷中最大的國家,「临牂牁江」,漢武帝時因意圖攻打南越國,派唐蒙出使南越國,發現當地有蜀地生產的枸醬,得知是從夜郎來的,因此上書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國,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見其首領夜郎侯多同,並厚賜其財物,約定要在當地設置郡縣官吏並以其子為縣令,夜郎侯認為其國家與漢朝距離遠,就暫且先答應,但後屢次不服於漢,後因此有了「漢孰與我大」此一名言,成為「夜郎自大」一成語的典故,蒲松齡在《聊齋誌異·絳妃》中寫道:「駕砲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直到漢朝滅亡南越國後,夜郎國才開始入朝,武帝封為夜郎王。《漢書》記載夜郎王興在漢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時舉兵反漢,漢朝派兵誅滅,夜郎國亡。改設郡縣。直到宋朝還短暫的出現過夜郎縣的稱號。 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可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贵州省赫章县。 湖南新晃县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这里是中国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延续「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 西南夷和夜郎 · 查看更多 »

封离

封离,东汉西南夷大牛部落首领。 元初四年(117年),越嶲郡夷人因郡县官府征收赋税繁重,十二月,大牛部落封离等人反叛,杀死遂久(今云南省丽江市)县令。元初五年(118年)永昌郡、益州郡、蜀郡三郡的夷人全体反叛,响应封离,部众达十余万,攻陷二十余县,杀官吏,烧房屋,劫百姓,使尸骨堆积,千里无人。元初六年(119年)益州刺史张乔派从事杨竦率兵进驻榆,打败了封离等人,斩杀三万余人,俘虏一千五百人。封离惊恐,杀死一起谋反的其他首领,拜见杨竦请降。杨竦安抚封离,给他优遇。其他三十六个部落也都归降。杨竦上书,举报奸恶狡猾、欺压蛮夷的地方官吏共九十人。这些人全都减死论处(轻于死刑一等的刑罚)。.

新!!: 西南夷和封离 · 查看更多 »

巴国

巴国,意思是大蛇国,姬姓,以姬姓巴王族为主体,并包括版图内的其他族群,在先后以陕东南和川东鄂西为中心而其四至因时而异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国家。初起源于鄂西,后发展到四川盆地东部、湘西、陕东南的一个部落联盟国家,西周时期成为周的姬姓诸侯国。巴人在夏商时期已见史载,在周武王伐纣时有功,被封为子国。因首领为巴子,而叫巴子国,简称巴国,直至公元前316年灭于秦国。其都城随战争数次迁移,始建都于夷城(今湖北恩施)、最后一次在阆中。也有一说为陕西安康,是由多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来源的族群所组成的亚民族集团,它们当中,既有属于濮越系的族群,又有属于氐羌系的族群,还有属于华夏后裔的族群。由于它们的所属族别有异,来源地域有别,文化也有所差异。而先秦巴国只有一个,即姬姓巴国。除姬姓巴国外,其余所谓的巴国,都是居息在巴地上称为巴的族群。段渝《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新!!: 西南夷和巴国 · 查看更多 »

巂,中国古代西南民族。是西南夷的一支。位于今云南省西部,与昆明是当地最大的部落。嶲、昆明在桐师和叶榆之间,桐师就是东汉设立的永昌郡,现在的保山市,叶榆就是现在的洱海地区, 嶲、昆明据此应该在今楚雄市(滇国以西)、保山市东北和大理市洱海地区。.

新!!: 西南夷和巂 · 查看更多 »

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歷史上從古至今所有地方政權的君主。.

新!!: 西南夷和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 查看更多 »

下羅計長官司

下罗计长官司,元朝行政区划。属于四川行省。治所在今四川省珙县。 管理蛮地。其地邻近乌蛮,和叙州、长宁军相接,都是西南夷族,与上羅計長官司相同。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长宁知军率先内附元朝。十三年(1276年),昝顺率领本部夷酋张得颜个到行枢密院降附,枢密院奏请命他下罗计蛮夷千户。二十二年(1285年),诸蛮都叛元,只有下羅計長官司本部无异志。 Category:元朝长官司 Category: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新!!: 西南夷和下羅計長官司 · 查看更多 »

亡波

亡波,汉朝句町国王。 亡波又作毋波,西汉时西南夷句町侯,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亡波率部归附汉朝。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5年),益州廉头、牂柯谈指、同并二十四邑三万余人反汉。杀死长官,与官军相持三年多。亡波率军和当地民众,进击杀死反叛者,立有功勋,亡波率部从建水、通海北上,进击滇池地区;又从安宁、楚雄西进,攻占大理一带的叶榆、姑缯;通海成为毋波控制滇中和滇西地区的行政中心。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亡波被汉朝册封为句町王(治今云南省广南县)。.

新!!: 西南夷和亡波 · 查看更多 »

云南历史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是昆明。历史上东亚多民族在此建立过各种辉煌的文明。.

新!!: 西南夷和云南历史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西南夷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任貴

任貴,新朝末东汉初,越巂郡蛮夷酋长。 16年,任贵杀害新朝的越巂郡太守枚根。25年,任贵献越巂郡降附公孙述。公孙述封他为邛谷王。35年,任贵听说了岑彭率军征讨公孙述,感慕他的威望信誉,从几千里之外,派使者投降。正赶上岑彭已被公孙述派刺客刺杀,光武帝刘秀把任贵献的贡品都赐予岑彭的妻子儿女。38年夏,邛谷王任贵派使者上呈三年的计簿,报告越巂郡人口、赋税、治安的情况。刘秀命任贵为越巂郡太守。43年,西南夷栋蚕部落反汉,诛杀地方官员。刘秀命武威将军刘尚讨伐。军队路过越巂郡,邛谷王任贵怕刘尚平定栋蚕部落,朝廷的法律政令在西南贯彻执行,自己再不能为所欲为。于是筑营聚集军队,酿制大量毒酒,计划先用毒酒劳军,然后袭击刘尚。刘尚得知阴谋,马上分兵攻取邛都,然后袭杀任贵。.

新!!: 西南夷和任貴 · 查看更多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那语:ᥖᥬᥳᥑᥨᥒᥰ ,傣仂语:ᦺᦎᧉᦆᦳᧂ ,载瓦语:,景颇语:),简称德宏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除东面与保山市相邻外,其余三面皆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边缘,高黎贡山西部延伸的切割山原谷地,地势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怒江、大盈江、瑞丽江流经境内。全州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7.9万,汉族人口比例约52%,傣族和景颇族人口比例分別约29%和11%。自治州首府驻芒市。.

新!!: 西南夷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徙,中国古代西南民族。是西南夷的一支。位于今四川省西部,与筰都是当地最大的部落。徙、筰都都在邛都、蜀郡以西的汉嘉郡,即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以北到雅安市以南的广大地区。.

新!!: 西南夷和徙 · 查看更多 »

僬僥

僬僥,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身材矮小的人,身长只一尺五寸,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矮小民族也有僬僥国,为八蛮之一。亦作嶕嶢、焦侥、僬侥国、周饒國。 《山海经》、《史记》、《列子》对僬侥有记载,述其族人身材矮小,仅有三尺,穴居,种植五谷。以后也用来指西南身材较矮的民族。一般认为即缅甸境内原始居民尼格黎多(Negarito,亦称小黑人)。《后汉书·明帝纪》记载“西南夷哀牢、儋耳、僬侥、黏木、白狼、动黏诸种,前后慕义贡献;西域诸国遣子入侍。”东汉永初元年(107年),永昌徼外僬侥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后来引申指幼儿或卑鄙小人。感惺《断头台》:“小衣冠端合称僬侥。”.

新!!: 西南夷和僬僥 · 查看更多 »

嘗羌

尝羌,上古漢族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云南滇国的国王。 是先秦時期楚國將領莊蹻的后代。莊蹻是楚莊王的後裔,初擔任唐蔑的部將,垂沙之戰唐蔑被齊國匡章擊敗而陣亡,莊蹺率眾造反,曾攻取楚國首都郢(今湖北省荊州市北),後又歸順楚國。後莊蹻奉命攻打夜郎,一直到滇池(今雲南省昆明市一帶)。但前277年楚國巴郡、黔中再次被秦國攻占,莊蹺無法歸楚,也不願投降秦兵,於是自立為滇王,歷代相傳,直到尝羌。 汉武帝派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到西南夷探索到身毒的道路,使臣抵达滇国,尝羌将他们留下,另派人找寻道路,没有找到。尝羌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与夜郎侯问的一样。汉武帝灭南越后,灭且兰、邛君、筰侯,厓駹、夜郎降汉。汉朝以且兰为牂柯郡,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厓駹为汶山郡。滇国东北与滇王同姓的小国劳洸和靡莫侵扰汉朝边境,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朝灭劳洸、靡莫。尝羌主动内附汉朝,汉朝在滇国设立益州郡,赐滇王“汉滇王印”。《滇国史》认为,墓中有滇王金印的M6墓主就是尝羌。.

新!!: 西南夷和嘗羌 · 查看更多 »

哀牢

哀牢是云南、缅甸北部地区一古国,属西南夷百濮系统,存在时间大约自公元前3世纪左右至公元76年。 传说哀牢的开国君主是九隆(母亲沙壹),乃东海龙王之幼子,故哀牢崇拜龙神。其鼎盛时期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大致统治范围南至西双版纳,西至怒江,北至横断山脉,东至洱海一带,是西南夷的霸主。哀牢的中心区域是今云南保山哀牢山一带。 汉武帝时期,派人开通西南夷,希望打通前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过兰沧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韦二县”。这次征伐使得哀牢全盛时期结束,国势衰落。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贤栗遣使内属,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继承哀牢王位,派其子献国于东汉,其时哀牢共有5萬户、55萬餘人。东汉政府以益州六县与哀牢地设立永昌郡,以哀牢王为部族君长,另派官吏进行行政管理。 漢章帝建初元年(76年),类牢继位为哀牢王,起兵反抗东汉,为东汉击破,类牢被杀。自此之后,哀牢不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出现。 哀牢人穿鼻儋耳,镂身紋身,有着先进的文化,根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等的记载,其地矿产丰富、贸易繁荣。唐代的穿鼻蠻是指他們,有人說他們是克倫族祖先。 在越南脫離中國獨立之後,越南人也把越南西北部與西部的地方稱作「哀牢」()。「哀牢」這個地名也在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裡面多次出現。但這裡的哀牢並非指漢朝時的哀牢國,而是指現在的寮國。.

新!!: 西南夷和哀牢 · 查看更多 »

冉駹

冉駹,中国古代西南民族。是西南夷的一支。西汉在元鼎六年(前111年),于冉駹夷的地区设立汶山郡,治所在汶江道(今四川茂县),地节三年(前57年),并入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通晓汉文文书,律法严重。重视妇女。死则烧其尸。土气多寒,盛夏冰还不化,所以冉駹夷人冬天避寒,入蜀为佣人,夏天回家避暑。.

新!!: 西南夷和冉駹 · 查看更多 »

公孫弘

公孫弘,字季,菑川薛縣人。西漢大臣,武帝時曾擔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平津侯。漢武帝罷黜百家,杜塞言路,雖然首倡儒術為董仲舒,而公孫弘作為丞相對后世負有很大責任。.

新!!: 西南夷和公孫弘 · 查看更多 »

前110年代

前110年代從前1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1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西南夷和前11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130年

没有描述。

新!!: 西南夷和前130年 · 查看更多 »

前86年

没有描述。

新!!: 西南夷和前86年 · 查看更多 »

祥云县

祥云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全县总面积達2,425平方千米,总人口達47.42万(2012年末)。祥云县历史悠久,曾經长期為滇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云南省名源自历史上设于祥云的云南县,故此祥云有“彩云之乡”及“云南之源”的誉称。县政府驻地祥城镇,截止2010年下辖31个村(居)民委员会,祥城镇体制为云南省滇西片最大的一个乡镇。,祥云县人民政府,2013年8月28日查阅.

新!!: 西南夷和祥云县 · 查看更多 »

秦史 (王蘧常)

《秦史》是近代歷史學者撰寫的一部記載秦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從秦先祖記載至秦三世的歷史。.

新!!: 西南夷和秦史 (王蘧常)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西南夷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程鄭 (漢朝)

程郑,中国汉朝初年大工商主,他家本来在战国时为关东人。他的祖先在秦始皇时期被迁到蜀郡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他铸铁器,卖给西南夷,通过这样致富,成为一代富商。。.

新!!: 西南夷和程鄭 (漢朝) · 查看更多 »

筰都

都,中国古代西南民族。是西南夷的一支,自称为白狼。 西汉政府在元鼎六年(前111年),于筰都夷的地区设立沈黎郡,治所在筰都县(今四川省汉源县),当地人都被发左衽,言语多好譬类,居处略与汶山夷相同。生长长年神药, 天汉四年(前97年),并入蜀郡为西部,置两都尉:旄牛都尉,主管徼外夷;青衣都尉,主管汉人。.

新!!: 西南夷和筰都 · 查看更多 »

甘元柬

元柬(),丹阳人,唐中宗时期大臣,武三思的党羽,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甘元柬与武三思父子等人一同被杀,被追赠为兵部尚书、曹国公。.

新!!: 西南夷和甘元柬 · 查看更多 »

牂柯郡

柯郡(牂,音臧,拼音:zāng,注音:ㄗㄤ),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郡,梁廢。隋大業中復置牂柯郡。唐置牂州,高宗永徽中再廢。.

新!!: 西南夷和牂柯郡 · 查看更多 »

百越

越部落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由于内部“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百越”。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75页。.

新!!: 西南夷和百越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西南夷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象郡

象郡為秦代在平定百越族後所設的一個郡級行政單位。近現代有關象郡位置向有爭議,一說是在今日廣西與廣東雷州半島,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以上,一說則指象郡包含了越南境內的北圻和中圻,面積廣達30萬平方公里以上。另外,象郡於秦末為南越国所轄無可爭議,不過南越国遭西漢消滅後,西漢是否繼續在原處復設郡縣,則有所爭議。不過,可確定的是,象郡的設置,對於嶺南開發是個不可忽略的關鍵。.

新!!: 西南夷和象郡 · 查看更多 »

越巂郡

越巂郡(巂一作嶲,讀若髓,注音:ㄙㄨㄟˇ,汉语拼音:suǐ;一說讀若西),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邛都國而置。郡治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

新!!: 西南夷和越巂郡 · 查看更多 »

鹤庆县

庆县(白语:hhop ka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面积2395平方公里,201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7.6075万人。县政府驻云鹤镇。.

新!!: 西南夷和鹤庆县 · 查看更多 »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新!!: 西南夷和軍事 · 查看更多 »

郭昌

郭昌,西汉将军,云中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人。 汉武帝时,郭昌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元鼎六年(前111年)为中郎将,与卫广率兵攻打阻绝滇道的且兰。元封二年(前109年)任将军,与卫广率领巴蜀兵击灭西南夷的劳深、靡莫,兵临滇国,滇王举国降,汉朝在那里设置益州郡。同年,郭昌与汲仁调发兵民数万人塞黄河瓠子口决口,武帝亲临督视,塞决成功。元封四年(前107年)秋,郭昌以太中大夫的身份任拔胡将军,屯兵朔方。之后,回来以后去攻打昆明国,没有功劳,被汉武帝收回了官印罢官。《汉书·沟洫志》载,汉宣帝地节年间,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不知是否同一人。.

新!!: 西南夷和郭昌 · 查看更多 »

開南州

开南州,元朝时设置的州,属于下州。在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 开南州在威楚路西南,其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二蛮所居。庄蹻为滇王,汉武帝开西南夷,诸葛孔明定益州,都没有涉及其境。至南诏蒙氏兴,设立银生府,后被金齿、白蛮攻陷,移银生府治到威楚,开南被生蛮所据。自南诏至大理国段氏,都是徼外荒僻之地。中统三年(1262年)平定,以所部隶属于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开南州。至顺二年(1331年),改为景东府。.

新!!: 西南夷和開南州 · 查看更多 »

金齿等处宣抚司

金齿等处宣抚司,元朝时设立的宣抚司。治所在永昌府(今云南省保山市)。 其地在大理西南,兰沧江界在其东,其西和缅地相接。土蛮有八种:金齿,白夷,僰,峨昌,骠,繲,渠罗,比苏。按《唐史》,茫施蛮本是关南种,在永昌郡之南,住在楼上,没有城郭。有的漆齿,有的金齿,所以俗称金齿蛮。自从汉朝开西南夷后,没有和中原交通。唐朝南诏蒙氏兴,异牟寻攻破群蛮,将蛮人俘虏以充实他的南东北之地,取金齿之地,南至青石山缅界,都属于大理。大理国段氏王朝时,白夷诸蛮渐渐恢复故地,此后金齿诸蛮开始强盛。1254年,蒙古帝国平定大理,再征白夷等蛮。 元世祖中统初年,金齿、白夷诸酋各自派遣子弟朝贡。1261年,蒙古政权立安抚司统辖。至元八年(1271年),分金齿、白夷为东西两路安抚使。十二年(1275年),改西路为建宁路,东路为镇康路。十五年(1278年),改安抚为宣抚,设立六路总管府。二十三年(1286年),废除两路宣抚司,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下辖大理路、姚安路、永昌府、腾冲府、顺宁府、镇康路、孟定路、谋粘路、柔远路、南甸府、镇西路、平缅路、麓川路、云远路、蒙光路、太公路、蒙怜路、蒙莱路、木邦路。 Category:元朝宣抚司 Category:云南古代行政区划.

新!!: 西南夷和金齿等处宣抚司 · 查看更多 »

鉤町

鉤町,又称句町(),中国古代西南民族。百越的一支所建立的國家。是西南夷的一支。 西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鉤町王毋波率部归附汉朝。汉朝于鉤町夷的地区设立句町县(今云南广南县),隶属牂柯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鉤町族首领亡波因协助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为“鉤町王”,享受着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凭此优势,鉤町的势力迅速发展,到西汉末年,鉤町国繼滇国、夜郎国成为横跨桂西、云贵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国,其疆域十分宽广。汉成帝时,夜郎王兴和鉤町王禹起兵互相攻击,朝廷派使者抚慰。王莽派五威将帅去西南夷,把鉤町王改为侯。鉤町王邯不服。王莽示意牂柯郡大尹周歆杀死邯。邯的弟弟承起兵杀死周歆。新朝打了九年鉤町,不能征服。.

新!!: 西南夷和鉤町 · 查看更多 »

鉤町王邯

邯,西汉末新朝初句町国(今云南省广南县)王。 王莽篡汉之后,更改汉制,派五威将帅去西南夷,将鉤町王王改为鉤町侯。鉤町王邯不服。王莽示意牂柯郡大尹(汉之太守)周歆使诈杀死邯。邯的弟弟承起兵杀死周歆。西南夷群起反抗新朝,杀死益州郡大尹程隆。王莽派平蛮将军冯茂、更始将军廉丹,发兵二十万,打了九年,直到新朝灭亡,不能完全平定西南。.

新!!: 西南夷和鉤町王邯 · 查看更多 »

苻洛

苻洛(),十六国前秦将领,略阳临渭(今甘肃省秦安东南)氐族,苻坚堂兄,以雄勇著称。 苻洛被苻坚猜忌,常常让他做边州州牧。初封征北将军、幽州刺史、行唐公、镇守和龙(今辽宁省朝阳)。自以为灭代国之功,求为开府仪同三司,没有得到,苻洛怨愤。380年,他担任都督益州宁州西南夷诸军事、征南大将军、益州牧、领护西夷校尉,镇守成都,受命从伊阙至襄阳溯汉水而上。苻洛举兵反秦,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命治中平颜为辅国将军、幽州刺史,为谋主。想派使者到鲜卑、乌桓、高句丽、百济、新罗、休忍,没有成功。平颜劝他西进,于是率军七万兵发和龙,直指长安。他和哥哥北海公苻重相会,屯守中山(今河北省定州),有属下十万。被苻坚军队在中山击败,被俘送长安,流放到凉州西海郡。385年,涼州刺史梁熙手下美水令张统建议他推举苻洛为盟主勤王,梁熙没有听从,反而在西海郡殺害苻洛。 其子苻朗。.

新!!: 西南夷和苻洛 · 查看更多 »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新!!: 西南夷和通鉴纪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陳立 (西漢)

立,蜀郡临邛县(今四川省邛崃县)人,中国西汉官员。 汉成帝时陈立历任连然县长、不韦县令,转任迁金城郡司马。河平二年(前27年),夜郎王兴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汉朝派太中大夫张匡持节调解,兴等不听,调处失败。王凤推荐他为牂柯郡太守,到达牂柯,谕告夜郎王兴,兴仍不从命。陈立于是率军吏士至夜郎国,召兴到且同亭,将他诛杀。斩首示众,其他诸夷首领都释兵投降。夜郎王兴的妻父翁指与夜郎王兴的儿子邪务聚二十二邑反汉,也被陈立平定。陈立平定西南夷,征召入京师。后来巴郡有盗贼,陈立转任巴郡太守。后来改为天水郡太守,劝民农桑。入朝为左曹卫将军、护军都尉,在官任上去世。.

新!!: 西南夷和陳立 (西漢) · 查看更多 »

附国

国,中国古代西南青藏高原部落名,。一说为西羌的一支,蜀郡外小国。《通志》及《通典》歸為「南蠻」之一。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以东。 附国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相当于汉朝的西南夷。其地南北八百里,东西千五百里。其疆域在金沙江上游以东、雅砻江上中游流域和大渡河上游以西地区。附国是隋朝对今金沙江上游即川青藏交界地诸众多种姓小部落的总称。隋朝时附国有居民二万户,包括有大小左封、昔卫、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舂桑、利豆、迷桑、婢药、大硖、白兰、北利摸徒、那颚、当迷、渠步、桑悟、千碉等部落联盟集团。 附国产金银,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当地山势高峻,气候凉爽,多风少雨,宜种植小麦、青稞。无城栅,近川谷,垒石为碉房而居,高十余丈,当地人民轻捷,善使弓箭,以皮船渡河。附国王名字宜缯,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附国王遣使朝贡隋朝,曾以「欲獻良馬,以路險不通」為由,請求隋煬帝開山道,獎便「修職貢物」,但隋煬帝認為勞民傷財而拒絕了。大业五年(609年),附国王又派遣其弟、子朝贡,隋朝沿西南边置诸道总管以遥控。唐朝初年为吐蕃征服。.

新!!: 西南夷和附国 · 查看更多 »

栋蚕

栋蚕,汉朝时代西南夷的部落。 19年,新朝的更始将军廉丹攻打益州郡(治今云南省晋宁县)的句町国,不能取胜。益州郡夷人栋蚕部落、若豆部落等起兵,击杀郡守。越巂郡(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夷人大牟也叛变了,屠杀官吏平民,并侵占他们的财产。王莽召廉丹回来,改派大司马护军郭兴等人去攻打蛮夷若豆等部落。43年,西南夷栋蚕部落反叛,诛杀地方官员。刘秀下诏,命武威将军刘尚讨伐。邛谷王任贵想要阻挡,被刘尚所杀。44年,刘尚进兵和栋蚕等交战,连战连捷。45年正月,刘尚追击到不韦县(治今云南省保山县),斩杀栋蚕的首领。西南夷地区全都平定。.

新!!: 西南夷和栋蚕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西南夷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西南夷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Category:中国君主列表.

新!!: 西南夷和汉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沈黎郡

沈黎郡,中國古代郡名。.

新!!: 西南夷和沈黎郡 · 查看更多 »

漏卧侯俞

俞,汉朝西南夷漏卧侯。 汉成帝河平年间,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互攻击。牂柯郡太守请发兵诛杀他们,朝廷议论以为道远不可攻击,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持节和解。夜郎王兴等不从命,刻汉朝官员的木像,立在道旁射击。杜钦劝大将军王凤讨伐。大将军王凤于是推荐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郡太守。陈立至牂柯,诛杀夜郎王兴。句町国禹、漏卧侯俞害怕,提供粟千斛,牛、羊犒劳汉朝吏士。.

新!!: 西南夷和漏卧侯俞 · 查看更多 »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新!!: 西南夷和漢字文化圈 · 查看更多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Vwnzsanh Bouxcuengh Myauzcuz Swcicouh,苗语川黔滇方言:Wenx Shangb Langs Hmongb Zif Zhif Zheub),简称文山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州境西界红河州,西北临曲靖市,北面和东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相邻,南面与越南接壤。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主要为喀斯特山原,南盘江流经州境西北。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7万,汉族人口比例约43%,壮族与苗族人口比例分別约29%和14%,自治州首府驻文山市。文山州为中药材三七的主要产地,因而有“三七之乡”之称。.

新!!: 西南夷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

日本人(にほんじん)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現在日本吸引了相當多的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當中大部分是華人與西方人,部份外國人歸化了日本國籍,也成為日本人的組成部份。.

新!!: 西南夷和日本人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西南夷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